复旦大学数学分析考研(共8篇)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考研 篇1
每个选择考研的同学都晓得考研的路程艰辛而漫长,作为考生,没有人不想让这个过程变得容易并且轻松,更有甚者,考研复习就是黑色的过程,所谓的轻松考研,纯粹是一种自我安慰。考研真的就只能过苦行僧般的生活吗?思远福大考研网老师告诉你对数学的复习我能让它变得不那么沉重。
最伟大的数学家兼物理学家阿基米得曾说过: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撬得起地球。我们在笑他疯狂的同时,也知道他所说的道理是完全正确的,利用杠杆的作用能省力千万倍。考研数学复习的杠杆,需要我们睁开智慧的双眼,见宝识宝。
考数学的同学都知道,数学分为三大块(数学二是家族中的宠儿,压力较小,不包括概率部分。以数学一为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并且它们所占分值约为2:1:1的关系。这些内容在(福州大学经济学综合考研冲刺宝典)这本书中都有做完整归纳,高等数学主要内容有:微积分、空间几何、无穷级数、微分方程。但后三者在考题中也就是一个小题或一个大题,或根本不单独出现,而是与其他内容揉杂在一起。所以基础是微积分。线性代数主要内容有:行列式、矩阵、向量及线性方程组、二次型,
线性代数算是三大块内容中最简单的一块,只要把矩阵与向量搞清楚,其他都不是问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主要内容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及其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律、数理统计。概率部分的真题基本上每年都是一两个小题外加一个大题,都不是太难的题目。
对于考研数学,单单强调技巧是不可取的,只重视基础又无法取得高分,只有在熟悉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技巧,才能达到理想中的目标。基础存在于教材之中。考研复习时教材至少要阅读三遍,这里的“阅读”指的是带着思考的头脑去看书,这样才会有“不同的时间踏入同一条河流”时的不同感受,对基础知识才会有深入的理解。技巧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而教材之中很少涉及,它们存在于考研辅导书中。说实话,如果没有参考书的帮助,很多同学会很难想到下面的解题步骤:(第一个等号成立是因为周期函数在任一个周期上的定积分相等,第二个等号成立是因为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的定积分等于零)。所以一本好的考研辅导书能为考生节省时间和精力,它就是能撬起考题的杠杆。2014福州大学经济学综合考研冲刺宝典知识点到位,内容与考研目标贴近,讲解细致,条理清晰,叙述容易理解,方法容易接受。考生同学们不妨去看看,这些人及他们的书是否能成为你的考研数学复习的杠杆。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科考试是选拔性的水平考试,既测量考生是否具有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又具有明显的优劣选择功能。既然如此,那么考生一定要做的就是抢占先机,这先机就在于勤奋和辅导书是不是有机结合了。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考研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新乡医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抽取2008年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应届毕业大学生488名, 年龄为20~25岁, 平均为 (22.90±1.20) 岁。其中男生252名, 占总人数的51.64%, 平均为 (23.03±1.09) 岁;女生236名, 占总人数的48.36%, 平均为 (22.76±1.31) 岁。
1.2 方法
采用考研前焦虑量表和考研焦虑影响因素问卷进行施测。 (1) 考研前焦虑量表由申鲁军编制[3], 共包括16个项目4个维度: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心态、注意分散与思维阻抑。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50, Spearman-Brown系数为0.792 ;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揭示了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2) 考研焦虑影响因素问卷由申鲁军等[4]编制, 共包括28个项目, 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2个纬度, 具体又可划分为:学校干扰、家庭干扰、社会干扰、考试干扰、复习不充分、动机干扰、低效能感、认知干扰因素和身体不适9个子纬度。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0, Spearman-Brown系数为0.862;探索性因素分析揭示了问卷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在被试中进行团体施测, 发放调查问卷, 答题后回收问卷, 剔除无效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523份, 回收有效问卷488份, 有效回收率为93.31%。
采用SPSS 13.0软件, 运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 (Stepwise) 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5]。
2 结果
2.1 考研前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考研前焦虑水平与各影响因素存在正相关。即各影响因素的水平越高, 考研前焦虑水平越高。见表1。
2.2 回归分析
以各影响因子为自变量, 以考研前焦虑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考察了对应每个自变量值的因变量得分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检验了每个自变量的VIF值均<5, 表明不存在共线性[6], 适合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 R值为0.736, R2值为0.542, 调整后的R2值为0.535, 估计误差为5.927, 显著性检验F值为81.144 (P<0.01) , 表明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9个因子中有2个因子 (家庭干扰以及社会干扰) 没有进入回归方程, 只有以下7个因子:复习不充分、身体不适、学校干扰、考试干扰、低效能感、动机干扰、认知干扰进入了回归方程。见表2。
多元回归分析的残差基本上呈正态分布, 表明该线性多元回归分析满足线性与方差齐性的假设, 本次回归分析正确有效, 据此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方程Yi=14.874+0.785X1 +0.748X2+0.515X3+0.501X4+0.492X5+0.434X6-0.324X7
根据回归方程R2得出X1 (身体不适) 、X2 (低效能感) 、X3 (考试干扰) 、X4 (学校干扰) 、X5 (动机干扰) 、X6 (复习不充分) 、X7 (认知干扰) 可以解释考研前焦虑得分的53.5%。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 社会干扰因素对考试焦虑存在很大的影响[7]。但本研究在回归分析中, 社会干扰这一因素并没有进入回归方程, 也就是说, 社会干扰这个因素对考研焦虑的影响并不显著, 与申鲁军[8]研究一致, 原因可能与研究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有关。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看到, 身体不适、低效能感、考试干扰、学校干扰、动机干扰、复习不充分、认知干扰7个因子能显著地预测考研前焦虑水平。
对考生来讲, 由于考研复习的内容与所学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一致的, 很多科目都需要自学, 再加上临近毕业还要上课, 还要实习, 很多的事情再加上繁重的考研复习任务就使得考生显得力不从心, 常常感到疲惫, 而且考生这阶段没时间锻炼身体, 有些人还会抵抗力下降, 容易生病[9], 这反过来会降低考研复习的效果, 因此考生特别容易产生焦虑, 尤其是临近考试或考试期间生病的考生, 焦虑程度会更大。
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考生的焦虑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考研焦虑水平。对考生来讲, 如果自我效能感强, 觉得自己能力强, 自信心增强, 能使焦虑降低;如果自我效能感差, 总觉得自己能力低下, 注意指向内部, 认为自己的能力低下, 过分关注考研结果, 而不是关心考研的过程, 就会导致焦虑水平增高。
根据目前的考试规定, 只有初试过关才有考上的可能, 因此, 当时的考试情境对考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10], 有些考生可能复习得很扎实, 但是可能把这场考试看得太重或者受到考场气氛的影响, 导致严重的发挥失常, 有的人甚至“晕场”。
由于考研复习时间和正常上课时间存在冲突, 很多考生会觉得复习时间紧张, 有些考生便逃课复习考研内容, 但是学校对逃课行为都有一定的处理措施, 这使得考生非常焦虑。
近几年来,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 就业的难度更大, 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为了逃避就业, 纷纷选择考研[11], 且考研动机强烈,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考生的考研焦虑程度[12]。
统考之前, 考生没有统一的模拟考试等方式来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差异, 基本凭感觉来判断自己复习的程度如何。绝大部分考生在考前会感觉自己复习不够充分, 担心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同时也观察到其他考生的复习状况并不比自己优秀多少。所以复习准备方面一般不会引起考生的过度焦虑。
考生对考研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 影响着考生的考研复习效果和考场发挥[13]。考生如果能正确认识考研, 其心态就会较为平和, 复习效率也会很高, 能正常地发挥;如果考生把考研看得过重, 认为考研关系到前途和命运, 关系到自己的面子问题, 其心态就会失衡, 把考研评价为一种威胁性情境, 进而产生焦虑感[14]。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分析与建议 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就业形势;考研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52-01
一、考研与就业分析
考研与就业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很难抉择的事情,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使得原本就不乐观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本科毕业生的学历优势不断降低[1]。从我国硕士研究生扩招之后,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较2014年考研报名人数减少6.5万人。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人,较去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这也是近6年来考研人数第二次下降。考研报考人数不断下降,招生不断增长,考研越来越容易。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如果选择就业,本科学历含金量不高,在求职中竞争力不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选择考研,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应该说比本科生要高,社会认可程度也相应提高,很多用人单位对研究生也刮目相看,但随着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三年后研究生的就业形势,跟本科生毕业时的就业形势相比,也未必能好多少[2],这正是多数大学毕业生面临选择时的两难境地。因此,面对考研与就业,高校毕业生应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做出理性的判断与抉择。学术性强的专业适合考研,实践应用技术强的专业适合尽早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现实的就业问题。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70万,比2015年增加21万多人,再次创下了毕业生人数的新高。毕业生人数得以增加,毕业生的质量是否也能得以保障。从企业来说,企业选择的空间大大提高,机会也增多了,所以企业就提高了择人标准。从大学生来说,一些大学生表达能力差,无法向企业展示自己的优点。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过于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所以在对待工作上缺乏上进心,缺乏创新能力。这些都是现行高校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二)做出明智的选择。
大学生不管选择考研还是就业,关键是应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既可以选择认真复习考一个理想的学校,然后拿着高文凭去与其他普通求职者竞争,用你学到的知识体系来获得一个中意的职位;同样,也可以先就业积累人脉,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没有哪条路是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3]。
三、考研备考建议
考研中工科、经济类、管理类的学生都会涉及考研数学,考研数学的成绩直接影响总成绩。对于考研数学给出以下建议。
(一)注重基础,实战演习。
历年很多同学反馈说,一看数学题很简单,但是一做就错了。从我们的经验来说,可以把同学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同学是基础不牢固。第二类很多同学眼高手低,这个问题在很多同学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很多学生做题的时候是看题目,看答案,而不是做题目,所以我在这里强调,不管是哪一类同学,在以后各个学科的复习中,千万不能只看题,要实打实的做。目前这个阶段的很多辅导资料都是以例题加答案的形式呈现的,我建议大家在用这些辅导资料时,先不看答案,自己分析题目,也就是提倡同学自己来做,这样就不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毛病。
(二)紧抓考试大纲。
考研大纲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挥棒,所以大家在考研复习的时候,要紧抓大纲,考研大纲中规定的内容一定要复习到,考研大纲之外的内容可以不复习,所以我们考研复习要以考研大纲为基础。考研数学中体现了八个字,第一个了解,第二个是理解,第三个是掌握,第四个是会用。看到这四个词八个字的时候,一旦出现掌握和会用的时候,这条是必考无疑的考点,所以同学一定要抓住考研这样的重要字眼,熟悉考研大纲。
(三)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考研命题现在不可能独立的考一个知识点,比如像求极限,一般求极限会用到洛必达法则和等价无穷小替换,用到洛必达法则,自然就用到了求导数,不会单独考察求极限的。所以大家要会把一个考点和一个考点综合起来。再比如微积分这部分内容,微积分是不分家的,这样一来不可能在一个大题中单独有一个微分,很可能还有积分,这就是横向联系,这样的题目已经体现出来了。但是会不会纵向考?也是肯定的,它会在概率论中出现的。比如说涉及到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一般用二重积分来解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考研数学由以前的单个知识点考试,变成了从点联系到命题,或者从一个学科跨到另外一个学科,这样一来,就把纵向联系解释清楚了。线性代数部分基本是一个独立学科,单独出题,但是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特别要根据每年线性代数考试的两个大题内容,找出所涉及到的概念与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之间的联系,向量的线性相关性与齐次方程组是否有非零解之间的联系,向量的线性表示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之间的联系,实对称阵的对角化与实二次型化标准形之间的联系等。掌握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大家做线性代数的两个大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强化训练
必要的题海是有的,但是我们不建议题海战术。如果不做必要的训练,你可能会说这些题都见过,但是就不会做。三个小时的时间要完成23道题,包括9道大题,如果没有见过这些题型,在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现场来想、来做是比较困难的。要知道熟能生巧,所以还是需要多做一些题目,多见一些题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大家在数学的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想一下子吃透,因为数学的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郭世旭、翟蒲杰. 大学生考研与就业之抉择[J].学园,2014年16期.
[2]窦震海.考研VS就业-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考研误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02.
[3]李根. 对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J].学园,2015年底12期.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考研 篇4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11年中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毕业那年考五道口金融,未进复试。后参加工作,准备二战。第二年准备考复旦金融学硕,没考上。12年9月份离职准备13年复旦金融学考试,现在已通过复试。
复试那天,天气很冷,很多准备考14年复旦经院的同学早早到那,很多人等候一天,只想从我们过来人这边取点经验,那份用心让我感动。记得那天我和很多同学说了话,也重复回答很多问题,到后来嗓子都有点哑了,我也答应一些同学复试成绩出来后我会写点东西,让大家看看。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最初原因。
这些天一直在酝酿这篇文章该如何去写,中间也有一些纠结,担心自己想写的不是你们想要的,你们想要的我不想写。但最终还是决定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写这篇文章,也是对自己这些年的一个回忆与纪念吧。望能惠于有缘人。
由于好久没写过东西了,文字可能有点晦涩,望见谅。另外有些东西不是文章能写出来,也不是能通过看文章能体会的,所以我的很多想法也只能止于文字,更深的东西需要大家在生活中去体会,我自己也要继续修行。本文的第一段写的很简单,但其中很多很多事我无法细说,只能说我的经历和经验有很大的特殊性,我的经验对于大家的可参考性有限,我也不希望大家能完全参考,三战本身不应该成为膜拜的对象。
写到这,我决定将本文的题目定为单纯的执着,以下是正文。
关于历程
先说说这些年我的经历吧,可能有点说来话长了,大家可略过不看。从小到大我的数学一直不错,也很喜欢,高考时第一志愿填的是中南大学(我也是高考填志愿时才知道母校的)统计学,生物技术是填在后面(听生物老师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呵呵),但最终还是被调剂到了生物技术专业。
高考结束时我偶然(纯属偶然,也没有人推荐,主要是看那本书顺眼)买了一本书《伟大的博弈》(the great game),那可以说是我金融的启蒙读物吧,开始对于金融经济有了一些淡淡的冲动吧。
入大学后,第一学期是真心好好学习了,结果也很不错,当时想着既来之则安之,好好继续学习,争取保研出国之类的吧。但由于大一下学期个人问题,影响了心情,自然影响了学业。另外也发现自己对于生物科研难提起兴趣,所以开始有了换专业的想法,但终未换成。大二以后就将学业放下了,做了很多琐碎的事,各种活动,家教,兼职,创业等等,着实很累,像大学时一个英语老师说我叫瞎忙,也对。但现在回头来看,用心经历过都会有收获。生活中每一种尝试都是在扩充认知总计的信息集,也可以说是熟悉自己的效用函数和比较优势,为之后做选择做准备。
大二快结束时,自己开始有想法考金融,当时简单的动机还是想去挣钱,以后能回到生物做点事情再当官啥的。当时彪哥(松韵辩论协会其他的很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这些年给了我很多支持与感动,在此谢过)也跨考金融,他当时就和我说人行(五道口)很不错,我也没多想,我是一个很骄傲的人,觉得要考就考最好的,难度不是问题,现在想来,那时还是太单纯了。
定下目标后,我就没有多想,一心准备考试。那时五道口还没有并入清华,考的专业课那个多啊,现在想来是有点后怕。所以大三一年我基本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看了很多很多的书,基本上是与金融有关的我都看。很多同学让我推荐书,我觉得没事的时候去逛图书馆吧,挑顺眼的书看就好,多看书是有用的。我想我的经济金融的基础应该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到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针对性准备考研。在自习教室遇到了一个同考五道口的研友(超),他对我的帮助也很大,我们之间会有很多思考的交流,学社会科学的一定要有独立思考以及思考的交流。另外受他的影响我开始看《读书》(一本很好的思考读物),基本上每期都看,应该说对于我的社科思维有很大帮助。我们一起复习直到考试。第一年考试总分是385,未过复试线,后来总结主要原因是最后一个月的复习状态没有保持好,心态还是不够稳定,后来者需引戒。
由于单纯的骄傲,没去想调剂的事,直接找工作了。第一份工作(也是迄今最后一份工作)是关于碳资产开发的,主要负责项目投资分析,复习期间金融的学习对我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体会到用心学的都是有价值的。我三月份就开始上班了,毕业季基本上没有去享受,现在想来有些失落。
工作后我的想法是先好好了解行业,学点东西,后期离职二战。那一年五道口要并入清华(现已并入),培养模式将转入专硕。另外一年多的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工作中对于这个社会的一些了解,发现自己可能对做学术的兴趣大一点,因此我准备转战复旦(基本上是金融学硕还招考研学生的唯一名校)。
工作后陆陆续续有了一些准备,但工作后没几个月,由于意外因素再战的想法被迫推迟(考研的放弃对于住在一起准备考研的学弟瀚应产生了负面影响,至今任感到愧疚,好在结果终究是好人好报),甚至有段时间放弃了考研的想法。之后我一直安心工作,本来没打算12年考,也基本没准备,在大学室友兼好友(中)怂恿下还是报了名,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多了次考试经验。
进入2012年,上半年基本上读研还不在计划范围内(生而在世,责任应在理想之前),好在生活境况好转,加上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所在行业的不景气和公司晋升的不顺(减少了考研的机会成本),我在2012年9月份决定辞职考研,最后与公司协商后,于9月下旬开始请假三个月考研。之前我也还一直住在母校,所以考研准备也自然还在中南。
总的感觉工作之后,知道了学习的珍贵,学习的效率也有所提高。另外有很多朋友(中,邱,赵,杜,武,孙,陈等)的陪伴,所以并不孤单。我很幸运的在一个考研氛围很好的教室里找到了一个固定座位。考研的这100天生活规律大致如下:
早上7:15起 洗漱 早餐
7:45 看政治半个小时
8:15 一套数学题
10:30 看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政治或做题 11:15 午餐 午睡
13:45 政治15分钟左右
14:00 英语(真题或长难句)或专业课 16:30 政治半小时 17:00 晚餐
18:30 专业课或英语
10:00 回宿舍 收拾11:30睡觉
以上是大致的生活规律,这100天中基本上有85天达到了上面的要求,中间也有休息,爬山,睡觉,电影,中国好声音等。基本上我每天都是和中(他考的是本专业)在一起准备,应该说他对我帮助也很大,幸运的是他也以专业第一考上了(不过他们专业就他一个人考,呵呵)。
由于中南政策安排,我不能在中南参加考试,最后只能在长沙市考试院报名考试,最后考场是安排在长沙一个中学(记得那天中南负责的老师说,你在中南考了两次都没考上,说不定换个地方就考上了,看来是借他吉言了)。由于自己估计不足以及信息滞后,最后在考场旁边租房子考试问题上遇到了麻烦,附近好的房子被考生提前在定完(类似后来者需注意)。好在高中同学海后来帮我订到了如家的一个房间,这对我考试的发挥有很大帮助。考试那几天长沙下了大雪,好在那几天我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比较好,加上海的房子的优势,我发挥得很好。考后自我感觉也比较好。
考完后的第二天我就会公司上班了,工作了一个月,年假后便来上海等成绩了,并在上海过的年(爸妈在上海闵行郊区打工)。记得成绩出来那一天,老爸和我一起打电话查分,并且打了两次以确认,成绩是431.电话查分很紧张,这个成绩对于我来说在意料之中,但当成绩真达到自己预期时,还是很惊喜的,当时和老爸相拥而庆。
成绩出来之后,我就搬到复旦来了(感谢鑫的帮助),一直旁听经院研究生的课和一些讲座,途中遇见了同来准备复试的沐,基本上我们这段时间一直在一起学习、交流、打球,反倒没怎么有针对性为复试准备(就最后两三天用以往复试题练练)。之间每周去参加了复旦外院几个美女弄的英语角(叫思语堂),这应该说对我的复试口语有一定帮助,之前我英语是开不了口。
顺便说一句,复试排名出来之前,我基本上每天逛论坛,想了解一些排名情况,也参加投票之类的,事实证明论坛的排名很不可靠,大家以后别轻信。
之后便是复试,基本上都很顺利和幸运,就连我最担心的英语口语都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应该感谢沐和外院的几位美女。
现在官方正式的预录取名单还未出,但我想基本上算是尘埃落定了吧。实话说,由于朋友们的帮助以及幸运,初试和复试发挥都异常好,最近自己都感觉有点飘,也有些膨胀,也许这篇文章中都有些得瑟的影子,如无意间让人感到不适,在此歉过。
关于选择
这些天,甚至这些年很多人问过我关于考研选择的事。实话说,这个问题真心很难回答,毕竟人生而不同,不可能像经济学假设中简单假设那样有同质的效用函数。我的选择是基于我自身的效用函数,而为他人提供选择建议是需要去理解别人的效用函数,这是一件很难的事,真的很难。还是先说自己吧。
我事后分析自己考研选择最终起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兴趣和理想,想法也很单纯,一是喜欢,二是要考就考好点的。当然我的兴趣和理想都有变过,好在关注点都还在金融上,所以就坚持了下来。另外大学的充实忙碌以及工作让我对自己的认知相对提高,这对于我做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我是一个在抉择上相对果敢(当然需做好充分的前期信息收集分析工作),转换角色较快,选定后基本上不怎么徘徊,这种性格应该对我考研帮助很大。
接下来是我对于人生选择的一点想法,主观性可能较强,不一定对,大家批判地看吧。
经济学上的选择一般而言在既有约束下的实现效用最大化。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认识清楚自身的既有约束和效用函数,也就是认识自己。当然对自己完全认知是不可能的,所以任何选择都会有一点风险,有时候感性的选择未必不是最优,我考研之路也有很大随性而行的成分,但不管如何我认为有两点需要去考虑:
1、是否喜欢或者说爱吧(效用函数)。
2、是否擅长(比较优势)。
以上两点的不同排列组合决定了选择的不同等级,也取决于其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比较。我的排序是:
最好:自然是爱且擅长,这也是经济学想要达到的最好境界,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并以此为乐,有一点马的自由王国的意味。
次之:不擅长但爱。这种选择意味着价值性选择,享受的是过程本身而而结果(如金钱)或结果带来的其他享受。或者说是为爱而工作本身带来的效用可以去弥补放弃自己擅长工作而带来的损失。有点马的劳动是第一需求的意味。
再次之:不爱但擅长。这种选择是一种工具性选择,有点曲线救国的意味。没有享受过程本身,甚至过程带来的是负效用,通过结果带来的衍生效用(用钱去享受其他消费)来弥补奋斗过程中的效用损失。
最差:不爱也不擅长。这种选择基本上是自虐。这种选择一般不是主观意愿,一般是由于自身分析不足,选择上一种的后果。也就是你认为你选择了一件你不爱但擅长的事,但后来发现这事其实也不擅长,那就悲剧了。
所以我一般不会去选择第三种,也就是我不会去做自己讨厌的事。当然没得选择时候也没办法了。另外我固执地认为你不喜欢一样东西活一个人,你有多大可能喜欢它或他(她)给你带来的生活?!
当然第二种也有风险,那就是一开始喜欢后来发现自己不喜欢。这种情况主要是不清楚自己的选择东西是什么导致的。所以在选择之前,对于选择标的(金融和金融行业到底是怎样的?)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知是很重要的。
其实我自己也感觉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分析好那两样是很难得,需要很大的信息收集成本和分析成本,而且人是会变的,所以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清楚自己约束的条件下(责任和经济支持)跟随自己的意愿,选择之后就单纯的去坚持吧,除非你确定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坚持现在是最好的选择。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路径依赖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做法,也就是不知道干嘛时,就该干嘛干嘛。
就我看来,选择金融一般有两种动机,一是能找好工作;二是喜欢。我是经历了从一到二的转变,我也不知道我是否还会转回到一,但当下我是二(呵呵)。当然可能在潜意识里因为有一作为保底,所以更加勇敢了,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但不管如何,我觉得对于要考金融研究生的后来者来说,应该需要认真思考着两个动机的理性程度。
喜欢本身是很主观的,所以我不多置评,我只是感觉莫名的喜欢可能才是真正的喜欢,因为别人喜欢而喜欢是较差的喜欢。
关于工作,金融的高薪是大家都看到的,但是人们总是关注一个群体中金字塔顶端人群的光鲜一面,很有可能会造成信息失真。我现在还未没有踏入金融行业,所以还没有发言权。但就我工作的经验来说,市场是很公平的,想要多大收获就必须获得多大付出,除非你天生异禀或者有很强的继承资本。另外我认为一般热门事物本身都有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至少其应该不会是被低估的。但不管怎么说,中国金融(其实是几乎所有行业)高端人才应该还是很缺乏的,所有事做到极致了都是稀缺的。
再说说兴趣和比较优势是否可以培养,我觉得是可以的,尤其是比较优势,时间换空间的,我的考研结果应该也是用青春换来的。至于培养兴趣,应该来说也是可以,但总感觉培养兴趣总有点怪怪的感觉,就像那句感情是可以培养起来的一样,关键是你得想明白为什么要去培养。另外兴趣和擅长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擅长了一样东西的人一般会喜欢上它,喜欢一样东西的人也愿意为去努力地擅长它。但我的感觉还是兴趣的内生性强一点,有可能是天生的,擅长这个东西可塑性相对会高一些。所以我做选择时喜欢还是放在第一位。
上面零碎的说了很多,关于选择总结一句就是,了解自己选的是什么,喜欢就好。
关于心态
关于选择,大家的异质性很强,没有也不应该有统一的价值标准。但当选择已定,或者有明确目标且准备为之奋斗时,好的心态应该有相对一致的范式。我也真心觉得心态是考研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如下: 专注;
经济学中的一个定理叫做一个工具难以同时实现两个目标,除非巧合(就是两个目标线性正相关)。放到考研上说就是,一心难二用,所以考研时尽量让自己有独立的时间去准备,准备时就安心看书,学习,啥也不要想。对于那些在职考研的,这需要异常强大的定力,需要在学习时将工作甚至生活完全抛开,心无旁骛。我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离职了。复习期间电脑基本上可以闲置,上自习时手机可以不带或者飞行模式。我是一个自制力比较差的人,我的经验是当自己主观不能控制自己时,就创造客观约束来控制自己,让学习成为唯一的选择,那就不会纠结了。坚定:
很多人在准备过程中会动摇,个中原因很多,这也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必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走到最后,因为一开始本来就有许多人就不该踏上这条路,只是他在中途才发现而已。但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在没有其他更好的替代选择时,还是坚持吧,尽管可能不成功,但用心付出总会有收获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我认为这个世界做所有事情的最好的状态就是让其成为一种习惯,考研也是一样,也就是说没有感觉到自己是在咬牙坚持,但这需要很高的境界,我未达到。考研本身就是一种选拔考试,选拔本身就有一定压力测试的成份,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在考研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人类本身对于透支性压力的本能反应就是身体懒惰性休息和胡思乱想(基本上是再选择考虑或恐惧)。胡思乱想在潜意识里就是在为自己放弃或懒惰找合理的解释。如何克服胡思乱想可能决定了考研成败。我的经验如下:
1)保持身体良好状态,要有放松和锻炼的计划。考研是个长跑,节奏很重要。
2)至少有个大致计划,写出来也好,尽量让自己学习充实一下,不要给自己留时间去胡思乱想;
3)学会屏蔽噪音,考研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无关信息(如不考研同学的娱乐、工作等)引起胡思乱想。每当自己胡思乱想是就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否是个问题,是否有思考的必要?这个问题是否可以放到考研之后去思考?如果现在考研是我必然选择,我想这个问题何用?
4)找一个足够坚定的研友,相互鼓励。乐观
我本身是一个乐观自信甚至有点自负的人,自认为比较幸运。一个朋友说我乐观自信的人无法理解悲观忧郁人的心态,所以关于乐观心态的保持可能有点天生的成份,我关于乐观一些看法可能有人不会认同,大家可跳过。
另外说一下,乐观和悲观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这个世界是由乐观者推动前进的,但需要悲观者的警惕和提醒以保证不至于失控,当金融市场上的参与者都过度乐观时,金融危机也就不远了。
但就考研过程来说,乐观的心态是比悲观心态要好,因为只有乐观才有前进的动力。我对于保持乐观心态的经验如下:
1)学会自我满足,要去想能够有机会去考研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很多人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当你认为幸福是捡来的或者事情本来可以更糟时,你将倍加珍惜现在。接受平淡追求卓越才是最好的乐观。
2)自我暗示,保持对成功的憧憬,天天想着自己能达到的最佳成绩,并为之奋斗。这个有点意淫的成分,但我在考研过程中我就一直暗示自己可以考460(并想着每科能考的最高分),最低也能考400,最后的成绩就是这个的平均。经济学告诉我们,预期是能够自我实现的,所以很多事想多了就会心想事成。
关于学习
我学习基本上没有什么巧办法,所以也无法传授什么捷径。
自己觉得学习这东西来不得取巧,取巧的风险很大,出来混的迟早要还。有价值的东西(政治可以除外)都应该扎扎实实的学,不要老是想着捷径什么的,再说别人的捷径也不一定适合你。
我本来这一部分只想写一句话,好好学习,多看书。但感觉还是应该多写一点,毕竟很多人是冲着这一部分来得,接下来还是分科写一点吧,但估计还是会让大家失望,我的经验参考性不强。
专业课:
我的经济学基础在第一年考研时打下的,所以很多具体的学习过程也忘了,很多同学问我看哪些书,我真的记得不是很清了,只知道自己是看了蛮多书的,个人觉得书这东西特别是教科书,只要没错,基本上都差不多,只是内容深浅多少的问题。
这次考研我学习用书如下:
指定教材:基本每本书都看了三四遍,习题指南做了两遍。我是按照真题的权重分配看书仔细程度的。翔高的复习指南:除了货银都看了一两遍,这个是第二次考试时网上买的,第三次考研时才去看,感觉还行吧,但还是指定教材最重要。
小川行长的文章和经院老师的观点收集了看了一两遍。小川的文章真心很不错。
真题做了两遍多吧。包括之前856的题。如果就考试而言,真题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其他的零碎的记不清了。
另外,经济学的学习一定要去思考,没事的时候拍拍脑袋,想想一些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对于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刚接触经济的跨专业学生来说,一开始要好好看书,别想着什么新闻之类的,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瓶颈的感觉,但不要怕,要继续坚持看书,瓶颈过去后你会发现你对经济学的理解就不一样了。每一次纠结都会是一次涅槃。
大家毕竟是要考试,所以还是多看指定参考书吧,专业课要拿高分需要时间积累,所以不可定太高目标,110就好,如果科班出身的可以追求高点,但注意边际效益,拉分还是在公共课。
数学: 这个网上经验太多了,很多考满分的,所以我就不多说了。只提一点,数学一定要奔着150分去,在基础打好后,多做套题,每套至少两遍(真题和模拟题);
英语: 背单词(推荐一个手机软件:我爱背单词 我是从高中单词开始背的)长难句(到爱问知识人里面搜搜,每句要琢磨两遍以上,要看懂)真题(15年的真题阅读部分至少5遍以上,多多益善,总结出题人思路)
其他的我没什么经验了,阅读好了,完型和翻译自然就好了。写作我心中的痛,我没有发言权,我想背点文章如真题阅读或新概念应该是有作用的。
政治:
这门科目就是一纯应试科目了,几乎无营养。大家要想高分的话,大纲解析8遍以上,做做真题和一点选择题吧,也不要太多(什么2000之类的就算了),关键还是看大纲解析。后期模拟题出来了,看到就做做吧,另外对照大纲解析看真题的出题点。不要寄希望于押题,可能会悲剧。
关于报班:
我只能说我没有报过任何班,但也许我要是第一年报班就考上了呢,谁知道呢,所以我没有发言权。报的话一定要报一个口碑好一点的。如果自己自学效率高的话,不报较好。
关于二战或三战
由于我是一个三战的考生,我在这说一说的心路吧。
1、我第一次和第三次考的时候没有想过考不上怎么办,第二次没想过考上怎么办,我觉得这个问题考完有的是时间去思考;
2、我每次考都会和家里商量好,我会和他们说的心底的想法,也会努力地让他们理解我的想法,也就是统一家的效用函数或幸福取向吧。父母的支持和理解真心重要。
3、选择前把所有物质准备都做好,我第三次离职之前准备8000的备考资金,让我能在准备时不用为钱烦恼。(不过现在是要开始烦恼了,有需要家教的没?嘿嘿)
4、选择后就不要去想自己是否是二战或三战的了,一心准备就是,把每次都当做自己最后的奋斗,不要在意结果以及别人的眼光,要知道家里人在支持你就好。
5、对于要不要二战或三战,我觉得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因为理想坚持到现在的,为理想而奋斗真心会很幸福。可以参照选择篇。
感觉没什么可写的了,以后有想说的再加吧。文章有点长,也写了很多天,希望能有点社会价值吧。
最后说说题目,在单纯与执着之间我更喜欢单纯。单纯才会勇敢,执着放得始终。
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比较分析 篇5
目 录 引言...........................................................1 2 概念...................................................................1 2.1 动机...................................................................1 2.2 考研动机...............................................................1 3 考研现状................................................................1 4 调查研究................................................................2 4.1问卷设计................................................................2 4.2调查方法................................................................2 4.3调查结果................................................................2 5 考研动机比较............................................................4 5.1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相同点........................................4 5.1.1个体原因......................................................4 5.1.2学校原因..............................................................5 5.1.3家庭原因......................................................5 5.1.4社会原因..............................................................5 5.2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差别.........................................5 5.2.1个体原因......................................................5 5.2.2家庭原因......................................................6 5.2.3学校原因......................................................6 5.2.4社会原因......................................................6 6 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7 6.1个体原因。。。。。。。。。。。。。。。。。。。。。。。。。。。。7 6.1.1增强自身的考研主体意识........................................7 6.1.2针对自身的弱点,互相学习......................................7 6.1.3增强与父母的沟通,正确合理看待父母对自身的期望和要求...........7 6.1.4做出合理的人生规划,明确人生目标...............................7 6.1.5合理安排考研复习时间..........................................7 6.2学校方面........................................................7 6.3社会方面........................................................8结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附录(问卷)...............................................................12
关键字:考研动机 大学生 社会角色 就业压力
1.引言
大学生考研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近几年,全国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人参加考研,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1994年全国有11.2万人报考,2000年为39.2万人,而2001年至2007年,报名人数由46万增至128.4万,2009年达到124.6万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考研动机问题上存在不同的回答,有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不同的考研动机,表现出不同的考研行为,动机之间的差异,对大学生考研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考研动机方面,就不同性别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就社会舆论而言,更多的人似乎认为男生更应该参加考研,甚至更高的学历,女生没有多大必要参加考研。这些方面都影响男女大学生考研的动机。良好的考研动机,适当的考研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考研目标的实现;考研动机的不明确或者不正确,会影响大学生考研期间的复习表现,以致最后的考研考取状况。通过男女生考研动机之间的比较,有利于男女大学生之间互相吸取彼此的有利成分。本文就这些考研动机问题,有必要对男女大学生动机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做出比较分析。
2.概念
动机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它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它本身不属于行为活动,它是行为的原因,不是行为的结果。
考研动机指由考研需要引起的,满足考研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随着社会竞争力的激励,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考研也越显激烈。在考研大军中,很少有人会深刻考虑关心自己的考研动机。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自己考研之后打算怎么样?这些问题很少有人问自己,很多人对自己考研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便性、对社会的逃避性。同时在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考研动机,男生更侧重于自己考研之后就业的方便,在考研期间男生表现出更强烈的考研动机,比女生更加认真;女生更侧重于提升自己的素质,让自己能够自力更生,适应社会的竞争要求。有调查显示,就大学生考研动机而言,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更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更好的就业;为取得更高的文凭。调差显示大部分被试的考研动机是端正的、务实的,反映了被试比较注重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竞争力,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的良好意识,但是仍存在一些负面的动机。通过一些文献显示,女生的考研动机,更多是为了摒除外界对自身的偏见,破除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这一界限,这些动机与男生有显然的差别,这些都值得引起思考。
3.调查研究
5.考研动机分析
大学生考研动机存在一致性,不仅仅是个人单纯追求学业提升的结果,更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学校、家庭、个人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5.1个体原因
首先,缺乏自我设定学习目标意识。应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由于其一直处于学校教育体制系中,在读书升学的惯性中易产生从众心理。尤其是对于“本专业考研”的学生,更易延续本科心理状态,产生学习惰性,缺乏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其次,个人选择跨专业学习。一般原因可分为:一是兴趣使然。对自己的本科专业不感兴趣,考研时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二是避难从易。本科专业难度大,跨专业考研可选择相对简单、易考取的专业。三是工作经历。本科所读专业与实际工作不一致的大学生,依据自身实际工作需要,必然会选择跨专业报考。在调查问卷过程中,通过与对象的适当交谈,当提到“你对自己专业看法是怎样的,是因为专业不好才考研的吗?”对方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专业与以后就业的关系,也有部分人由于本身不喜欢自己大学四年的专业,决定考研。
5.2学校原因
首先,高校忽视学习目标的引导,注重自身的业绩指标。高校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备考过程和升学率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规划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引导。在评价一个高校的教学水平时,无论外界评价还是学校自评,往往将考研率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因此,有不少学校自学生入学之日起就大力渲染考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考研。这在客观上对考研热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问卷过程中,普遍了解到大多专业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对学生考研都曾有过一些考研奖励措施,这样的奖励制考研动机,一定程度不利于大学生人生真正目标的确定。其次,无对口招生专业。有些本科专业过偏或过新,没有高一级的同类专业招生,导致该专业本科毕业生不得不跨专业考研。在问卷调查中,访问一位社会工作系的考研学生,据了解,就招聘市场上,几乎找不到有招聘社会工作者得单位或者企业。最后,师从名校、名家。高校高水平的学科建设、雄厚的师资力量,会吸引更多考研生的注意。有的大学生甚至会选择跨专业考研来达到师从名校、名家的目的。
5.1.3家庭原因
第一,家长的要求与期望。关于读研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家长对大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家长惯于安排好孩子的大小事宜,让孩子在自己的“指挥”中生活,这会使大学生缺乏自立能力,迷失自我,失去目标。第二,家长对考研的经济支持。从调查数据中,了解到,很多大学生都报过辅导班,说明家长们给予子女考研的物质支持。
5.1.4社会原因
就业市场激烈竞争。新兴行业不断涌出,优势行业不断变换,本科专业就业情况不乐观的大学生便会选择跨专业考研。
1.自身因素:
(1)求知进取,自我实现。研究表明大学生成就动机表现在求知欲上也较为强烈,希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因而选择考研。在回答“对学科专业感兴趣,想深入专业领域,提高专业水平,希望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深造”时,52 %的学生选择“是的”。这表明,他们选择考研是希望通过考研来开发自身的潜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在考研中得到锻炼、提高,以实现自我价值。
(2)兴趣爱好。个人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是引发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类情况是考生对所学专业十分爱好,觉得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产生继续深造的打算。另一类情况是考生认为本科所学的专业不符合自己意愿,因而选择考研给自己一个重新挑选的机会。
2.社会因素(1)就业压力。在许多家长及学生看来,拿到硕士文凭,才算取得了理想工作的敲门砖。针对就业带来的压力,许多大学生选择考研这条路,以求得预期的“好工作”。调查中,58.8%的被试者“希望提高学历层次,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反映出被试者希望通过考研找一个好工作的强烈愿望。
(2)社会待遇。研究生不仅在学习期间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在毕业后也享受较好的福利待遇,甚至在一些地区出台的人事制度中,就岗位设置、福利待遇等规定只有硕士以上才能享受。在职务的调整上,一些用人单位似乎除了学历之外找不其它的刚性标准,不考虑本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选人用人上先来一条“硕士以上”。这些情况使得本科毕业生就业时感到遭受冷落,即使工作了也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有56.4%的被试者认为“认为本科生就业压力大,薪资待遇有所下降”。
3.家庭因素
(1)父母期望。一些应届生考研并非完全出于个人自愿,而主要来自家庭的压力。家长往往将自己的梦想寄托于子女,认为考研对孩子的成长有利。被试者中10.58%的学生认为“家长老师期望值高,迫于压力选择考研”。
(2)爱情需要。一些本科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为了爱情,考研便成了最好道路。调查表明,有8.03%的被试者因为“男/女朋友准备考研,想与男/女朋友长期相处”。
4.学校因素
(1)积极引导、创造条件。随着本科生就业的困难逐步加大,按照规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应计算在就业范围之内,并且学生考研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所以,很多学校十分注意引导应届毕业生考研,积极地为学生考研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调查显示,有36.5%的被试者认为本科毕业立即考研是因为学校、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2)群体效尤。一些学生最初没有考研的打算,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为了考研而刻苦努力,虽然学习压力较大,很苦很累,但生活充实。而自己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压力较小,但是时常感觉空虚、无聊,为了面子,为了能够融入到同学之中去,为了找点事干,而逐渐蒙生考研动机。
6.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6.1个体原因
结 论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考研现象简要了解,借助调查问卷,分析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的相同点差别记忆原因。大学生考研动机主要是个人、家庭、社会、学校,其中前三者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尤其明显。具体分析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考研的差别,主要从他们个人的自我意识、个人价值目标、父母关注度、学校专业设置、社会角色以及就业压力深入分析。针对这些角度分析的结果,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学校提出建议,其中个人方面的建议更加微观化,其他三个方面主要从宏观方面给出建议,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推动大学生摆正考研的动机,实现考研目标。
参 考 文 献
[1]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李艳,《当前女大学生考研现象的社会学探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李树爱,《大学生考研的原因、问题及对策》,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4]陈艳,《大三学生考研前焦虑特点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肖战峰,《大学生考研意愿调查报告》,统计教育第12期,2008.12 [6]陶珍东、张颖、王介强,《关于本科生考研问题的再思考》,高教论坛,2010.3,第3期
[7]朱宁波、赫丽娜、李亚文,《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问题的调查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第33卷第6期
[8]路纷,《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考研动机分析》,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路伟伟,《女大学生考研热冷思考》,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10]吴伟伟,《女大学生考研心理解析》,高教论坛,2009 [11]王小清、林荣华,《影响大学生考研心态的因素探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8,第11卷第4期
附 录
对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比较分析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更好地了解对男女大学生考研动机联系与差别现状,探讨针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应对政策,本人设计以下问卷。本问卷采用不记名统计,所得数据只供本人撰写毕业论文所用,不用于其它场合。此问卷大概会占用您5分钟时间,请你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况填写。
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填写说明:请在你想要选择的答案上打“√”或在_____上直接填写。
1、你的性别为______ A、男 B、女
2、请问你考研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A、家里人要求自己一定要考研
B、看到身边的人考研,自己也决定要考研 C、想通过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后更好地找工作 D、对考研的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丰富自己的学识 E、觉得自己大学的专业不太好,借考研另选专业 F、其他原因
3、准备考研复习的时间是多久? A、1年以上 B、半年到1年 C、3个月到半年 D、3个月以下
4、当初考研填报的学校选择的主要原因? A、家里替自己决定的 B、学校排名,自己决定 C、专业排名,自己决定
D、学校以及专业的结合,选择适当的 E、其他原因
5、考研复习期间,你一般多久去一趟自习室? A、每天都会去
B、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一天或者两天出去散心散心 C、刚开始复习时不怎么去,后来基本天天去 D、自己高兴的时候就去 E、基本没有怎么去过 F、其他情况
6、每天的考研复习时间一般大概是多久? A、12小时以上 B、12~10小时 C、10~8小时 D、8小时以下
7、你们宿舍有几个人考研? A、5个以上 B、3~4个 C、2个 D、1个
8、在考研期间,有没有参加过招聘会? A、没有 B、偶尔参加
C、不是经常参加 D、经常参加
9、在考研期间,自己曾经后悔过考研吗?
A、从没有 B、偶尔会质疑 C、经常质疑
10、为了考研,你有没有报辅导班? A、有 B、没有
11、在考研初试之际,你对自己所报学校初试能过的信心有多大? A、一定能考上 B、估计问题不大 C、可能考上 D、估计考不上
12、如果你所报学校没有考上,可以调剂,你是否愿意接受调剂? A、愿意 B、不愿意
13、你愿意接受调剂的原因是什么? A、所调剂的学校还可以
B、是对考研的付出的一种比较好的回报,不想再考了 C、周围的人都有学校上,自己愿意接受调剂 D、学历比本科高一点 E、其他原因
14、你不愿意接受调剂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学校不太好
B、不是自己原本所报的学校
C、自己愿意再考一年,考到自己满意的学校为止 D、自己有其他想法了,比如工作、出国
15、如果你考研失败,原因接受第二年的再考吗? A、不愿意 B、愿意
16、如果你考研成功了,占你人生的目标多少?
苏州大学数学系考研心得谈 篇6
介绍一些网站:就我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考研论坛绝对是个很好的收集资料的地方,几乎每个考研人都会在这里留下脚印,自然不乏很多热心人士分享所得,其中又由于信息量巨大,想要有针对性,快速地找到特定的资料时,就不得不推荐论坛里的“搜索”功能了,如论坛里一个朋友所说:“用过的人都说好!”
当然考研论坛也不是万能的,我希望大家可以擦亮眼睛,不要以为别人的经验之谈一定是绝对客观准确的,当然也包括我这篇所谓的心得了,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时代都可能会有些异样,感受也很有可能有些偏颇,比如我记得有个人说苏大很公正,复试不刷初试排名在前三分之二的人,而事实证明苏大数学学院去年有个初试考380+的复试被刷了,因为复试笔试太差,貌似不超过60分(满分150)的样子,当然很痛心了吧。所以要小心别被某些言论误导了。
认真复习,拿出成绩比什么都来的重要吧。另外再如去年考过的几乎所有人都推荐政治看任汝芬的序列一,二,三,四,但是真的非常遗憾,我个人感觉这套书真的不怎么样,很多书比这套书来得好。
理想院校的官方网站自然是少不了的,不过那些地方似乎通常看不出什么东西。主要是简单了解看下他们学校实力,初试的科目安排及指定参考书目等,另外看看喜欢的学校会很有感觉,很亲近吧。
象数学专业可能“博士家园”还是很好的网站,以前下资料都是免费的。但现在好像要钱。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了。
关于选择专业跟学校
关于专业,我是报了自己原来本科学的专业,相信大家总是会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吧。
关于学校,个人感觉考研前期(初试前四五个月之前都还不算晚)查找下自己比较喜欢的几个学校的一些资料就可以早点着手把主要精力放在初试的准备上了,要对自己有信心些,尽量报个好点的学校,争取最大程度地激发自己的潜力吧,我相信自己比较喜欢的学校在前面引路,也会比较有动力些,记得《风雨考研路》上有个朋友说巨大的挑战极大地激发了他奋斗欲望吧,我想那应该是最理想的状态了,最终他也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而这个学校在报考之前几乎都是他不敢想的,如果一开始就想着要稳妥点,估计已经开始漏气了,据说大部分人一开始都会把目标定得高些,随着复习的深入,可能都会把目标降低,所以一开始如果目标就放低了,你想最后你还能报个什么学校呢。况且没经历过考研的时候,我们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可以定在哪个位置上,看过很多高估自己实力的,也看过很多为自己报的学校太差而后悔的。如果你考得比较好,而只报了个不太理想的学校,那么再想上好的学校恐怕就没什么机会了,相反,报了好的学校,发挥不是太理想,那么调剂到差点的学校就比较容易了。
简单介绍下数学类的吧:就初试而言,一般院校专业课都是考数学分析跟高等代数,而这两门课的主要参考书都是类似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好好复习看自己的水平缓缓再定学校,当然有些学校初试并 2 不是这两门,像我当初看过的北京师范大学就是实变函数这门课单独出了一张卷子,另外数学分析跟高等代数再出一张卷子考。
说说我个人的择校经历吧:我们学校数学分析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版本,而且是师范类专业,老师总是要不断提起华东,且会给我讲学长学姐考上华东之类的,很自然的,华东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便高高地竖立起来了,我一开始也想报华师,但是我们上一届被录取的两个学长学姐竟然都最终选择了就业,貌似两个都还考得很好。相信华师的老师总是有些失望的吧,恐怕会对我们这届的录取有些负面的影响。考研初期我打电话问了这两位前辈,他们也有些担心,因为据说我们学校想报华师的太多,这样可能会彼此互相影响,据说录取的潜规则是同个学校同个院校不会录取来自同一个学校的多名学生。(其实真的不知道对不对,事实证明很多时候会出现那样的情况啊),记得还有次看了华师的照片,感觉不那么漂亮,也听说有个人说华师有些退步。综合以上原因,我决定放弃华师,但一直不太确定考什么学校。
直到某一天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考虑了苏大,一看到苏大的照片,我就被它迷住了,想苏大实力应该比华师稍逊一筹,应该不是太难考,当即下定决心——就它了:苏州大学。后来了解到,苏大是211,但非985,去年公费90%左右(各专业有点差异)。今年貌似80%左右的样子。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景色真的很迷人,苏大人通常也都很好,苏州也是个很别致很儒雅很有人文气息的城市,很多人说苏大很公正,也有很多人说苏大不公正。就根据我的经历而言,苏大还是很公正的,至少没有任何搞暗箱操作的行为(据我所知)。顺便介绍下09年苏大数学专业的简单情况吧:其中基础数学报的人最少,分数也最低(基础复 试分数线339),报应用的貌似最多了,最后很多调剂到基础数学里了,(应用复试分数线360左右),好像听人说金融复试分数线350+。其他就不太清楚了。
关于寻求学长学姐及同考战友的帮助
这里就我所知简单介绍以下几个方法:
1、通过考研论坛,我们搜索了相关内容的帖子就可以找到相关的一般已经上研的前辈,尽量可以找目标院校同专业已经读研的前辈,比如象我,可以在“搜索”里输入“苏大 数学”的关键词,自然可以找到很多,根据帖子的信息自然又可以发现很多前辈留下了脚印,可以给他们发短信息(考研论坛里面的),不过因为学习繁忙等原因他们可能不常登录考研论坛,还有个办法就是查看他们的资料(鼠标移到用户名)一般资料里都会提供他们的邮箱,部分会有QQ号码。一般学长学姐都会愿意很热心帮助后来人的。特别是考同学校同专业的。
2、QQ群,在查找群那块输入关键词,多输几遍,多加几个群,再最好是通过群加里面的成员,或者没加进群,想办法加里面的群成员也可以了。能直接找到研究生当然最好,通过本科生中转再找到研究生也不错,同样可以寻找到同考的战友。
3、通过其他网站,有个人竟然通过我们学校的就业网上发布的信息发邮件给我,佩服。
4、另外我当时是自己设立了一个“苏大数学专业考研”群,把号码往苏大数学考研联盟贴上一发,就有很多战友加进来了,这样方便大 家交流,很有帮助,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只要有QQ有太阳或是QQ会员的朋友都可以试下,作为群主当然是要多发言了。
关于复习用书及复习方法等
论坛里也有很多帖子介绍这方面东西,搜索下就行,或者问前辈或者战友了,关于买书,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去淘宝网 盗版也无妨,我用的书绝大多数是淘宝上买的盗版货,便宜又好用,现在基本上影印版,不太可能出现印刷错误,至少我基本上没碰上过。
介绍下我用过的书:
第一本为考研买的书可能是那本《考研风雨路》吧,那次大三一天家教途中逛了下新华书店,马上被那些故事感动了,便决定要买这本书(大学以来我很少买书,尤其是正版)相信看过的人都说好,那种拼搏奋进的斗志,那种甘愿为考研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魄实在很感染人,幸得他们指引,我也觉得考研是一条值得一走的路,也更加坚定了考研的决心。相信他们的光环也是一座不灭的灯塔。当时也总是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像他们一样,通过自己的拼搏,取得优异的成绩,然后把属于自己的考验路上的独家记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也为学弟学妹们指路。
关于英语
关于单词,很多人推崇星火的,那个单词超多,很多派生词汇,我个人认为背那个事倍功半,因为大纲本就旨在我们学会词根词缀,将一定量的词根词缀牢记是大纲要求的,而这一般就足够将试题中的 派生词猜出大致意思,我买的是《30篇文章贯通考研词汇》阅读文章学单词还是不错的,后面的单词就简单看了下,看了也记不住。
关于真题,我是十月份开始做真题,一般也都是这个时候差不多吧,如果基础不差,可以再早点做,我个人感觉其中最好的是《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考研英语黄皮书),网上卖的有些有赠送附本,有些没的。最好能买到有赠送附本的(也就是单纯的真题题目)(原价40+元,我买来11元,够实惠吧)相当经典,解析超详细。英语必须绝对重视真题。黄皮书有十年的真题,而十年以前的题目解析却不详细,可以买考研网校的十六年阅读解析作为补充,那个阅读也相当详细,只是有部分答案与黄皮书有冲突,而我是以黄皮书的答案为标准的,因为我本人也比较趋向于认同黄皮书的答案,在买黄皮书之前,我看过星火的十年真题,相对黄皮书就逊色多了。很多答案也是冲突的,解析也不到位,十月份开始我每天做近十年真题中的两个小题(除作文之外,这个可以最后背),试着斟酌命题人出题思路,再归结相应的对策,后来感觉挺有进步的,十年的题做两遍(很多人做三四遍,当然最好是隔段时间再做)之后,我买了考研网校的十六年阅读,解析比较详细,再扫了前六年的题目,因为市面上找不太到更早以前的解析比较详细的真题,我也就没再做了,那时基本上阅读总共错五个比较稳定了,07,08年真题我做了下(除作文)分数都在49分左右了,(貌似考研英语我跟49很有缘。)我就放松了警惕,最后一个月似乎都没再怎么做英语的客观题了,想省出时间攻其他几门,也许这样是不对的。事实也证明考场上我对英语的感觉应该比较差了。
作文最后背应该也可以吧,关于作文,我一开始买了考试虫的《万能作文》,后来买了考研网校的,最喜欢考研网校的《写作范文100篇》,背了感觉很好,题材相对来说可能比较新颖。今年考试的作文多亏了它的帮忙才写得比较顺手,考前稍微写几篇就好了。
关于模拟题,我感觉绝大多数似乎都不是很好(至少是跟真题比起来差比较多),我买了一套,但是没怎么做。做了真题之后如果真的很想买模拟题的朋友,我建议大家看看模拟题作文的题目,这样应该很容易判断它跟真题的距离,有些作文题目出的貌似很低级。通常模拟题可能比较简单吧,我临考前两天到同学那看了本网校的英语模拟卷,做了两篇阅读,竟然全对,把我乐坏了,考试就没这个好运气了,倒是很有些执迷不悟啊,总以为英语应该不会挡路,似乎轻飘飘的,前面做题速度超快,估计也乱做,最后竟然在翻译跟新题型上用了一个小时,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我的心态应该总是没有调整好,主要是那时看到翻译超难,极度的郁闷,愣是把宝贵的时间拿来生气了。
再说考完初试,我傻傻地去校对网上那些所谓的“狗屁答案”,结果发现英语我似乎就三十来分。基本上就对考研绝望了,导致整个寒假没看复试的任何相关内容,这也是个教训,大家考完之后不需要对什么答案,如果对复试的内容很没把握(特别对转专业的同学来说),就要好好看复试的课程了吧,毕竟有些学校竞争激烈,复试成绩是非常看重的,像苏大,华师数学专业最后的总成绩都是初试跟复试分数直接相加,没有任何加权处理,初试成绩接近而复试不理想的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了。
最后对英语没过四级而想考研的朋友说一句:我们碰到太多英语没过四级但是顺利考上研究生的例子了,所以不用害怕,勇敢走下去吧。
关于政治
因为起初听人家说比较简单。基本上不会过不了线,我就在临考前两个月,也就是十一月才开始看,但是当拿起那一本厚厚的书看了几天,才发现把这么多繁复的东西往头脑里装不那么容易,一开始我看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看了几天感觉差极了,知识点赘述太多而有些考点又未涉及。幸运的是,某日经一高人指点,拿到一本恩波《政治理论核心考案》,真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轻轻薄薄的,绝对的经典,知识点全面概要,该有的基本上都涵盖了。后来去听了个导航的政治冲刺辅导班,老师讲得不错,尤其是隋原老师,不过对于考试而言,个人感觉其实听不听也不会差太多,有讲义即可,我后来发现那些重点其实大部分(尤其是大题目)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象一些老师的博客还有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都会出现,临近考试十来天时可以去关注下。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规律,政治单选共16个,A,B,C,D均四个。近几年真题全是这样的,我个人感觉这种规律在答题时很有帮助.英语的完型填空也有这种规律,四个选项出现次数一样.另外可以买本历年的真题,考前一个月左右可以买本时事吧。最后十来天时买本肖秀荣的预测题。差不多这些了,政治不需要太放在心上,重点还是那几门,网上都有很多名师的视频,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下。
政治跟英语是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改卷。
关于数学专业
数学分析的经典教材一般推崇华东示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出的《数学分析》,习题的话钱吉林的《数学分析解题精粹》,北大的《数学分析解题指南》,裴礼文的《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都是用的比较多的。我也都买来看过。
华东的课后题目比较基础,如果基础不好,可以先认真研究下,市面上有许多习题解,我看过两种,都不太完美,总有些不尽人意。那也是没办法的。大家只能将就着看了,有很多题目都有很多解法,习题解上的解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尽可以大胆地自己重新理思路,给出全新的解法。
北大那本的例题我个人觉得相当不错,题目比较少,难度也可以。
裴礼文的书有一千多页,超厚的一本转头,也是大家公认的好书,当然也有一定的难度。看完都不容易,我听说过两个分别考上哈工大及华东师范的学长都只是看完一半,我也只是看了近五分之二。同时裴礼文也会在书中大致总结下一般院校考题中出现的热点题目。
钱吉林的书也有八百来页,这本书我买来就先给同学看了,自己只是看了一点点,钱的书总是会出现很多重复的题目,也是一本好书,相对裴的书比较简单。
相对来说,高等代数就简单多了,北京大学数学组出的《高等代数》和它的习题也是基础和重点,另外钱吉林的《高等代数解题精粹》也是一本好书,我个人认为看完这两套书,一般学校问题都不大了,高等代数相对数学分析来说应该简单多了,我主要也是看了课后习题,钱吉林的书基本上是挑每块的最后十分之一看的,有些感觉重要的稍微多看一点。
另外也可以看看《高等代数习题解》。
数学就好好看书做题吧。可以做做笔记,我个人觉得做笔记对我来说很有用,有些题目看了解答可能还不一定完全接受,自己把思路重新理下,然后写在笔记本上。第二遍复习时也可以比较有针对性地学习。
如果可以,文理交替学习应该是不错的。
如果可以找个一同考研一同复习的伙伴就最好了,这样有问题可以相互交流,也不容易懈怠,可以彼此鼓励,不过如果没有也没什么关系,我当时绝大部分时间也是一个人学习。
很多人貌似没什么信心,再说一句,我一开始复习时也以为自己很差,什么都不知道,一开始就看课本跟课后练习,绝大多数课后练习都不会做的,苏大不是多么难考的学校,好好复习就没太大问题
数学类的卷子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学校各自改卷。
关于真题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考研 篇7
一、大学生考研常见心理问题
1. 从众茫然, 找不到方向。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 大学生选择考研一般出于三种原因:父母要求、盲目从众、自身规划。其中自身规划中的考研动机又包括社会就业形势所迫, 工作要求学历所需, 对科研学术热爱钻研。除了少数大学生由于自身热爱及规划需要外, 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选择考研。这就为考研院校以及专业的选择、日后长时间备考过程中的挫折缺少充分的心理建设而半途放弃埋下隐患。
2. 懒惰心理及侥幸心理。
众所周知, 考研是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 和高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刚开始的时候, 新鲜感及冲劲会帮助考生比较容易地进入备考状态。但在高强度的复习进行一段时间之后, 考生们会进入所谓的疲惫期。具体表现为:起初的热度被时间消磨殆尽, 缺乏斗志, 生理及心理都感到疲乏不堪, 记忆力下降。这时部分考生会产生懒惰心理以及侥幸心理, 复习质量下降, 效率低下, 抗诱惑力明显不如前期, 玩乐休息时间增多。心怀侥幸, 备考态度出现问题。
3. 焦虑心理及压抑心理。
俗话说得好, 万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最初的冲劲以及热度消退后, 在一段时间的高强度复习后, 考生会明确感受到考研对学术储备及专业知识的高要求, 对考研的难度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认知。而这时恰逢备考疲惫期, 生理以及心理达到一定的负荷量, 随着备考时间的不断减少, 考生会产生自己什么都没有掌握到位的错觉;再加上与自身预期的偏差等多种因素, 从而产生焦躁不安的心理。
二、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 考研动机不明确, 对自己没有清晰的人生规划。
茫然心理主要是由于考生没有明确的考研动机和人生规划, 如果是为了暂时逃避紧张的就业压力, 或者是迫于父母意愿的压力不得不选择考研而并非出于自身自主选择考研这条道路的同学, 可以考虑换一条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一旦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 就一定要坚定信念, 抱着尽力而为的信念在考研路上拼搏到底。
2. 考研方法的选择不正确。
考研是一场漫长的战斗, 大家都在用尽全力地奋斗, 而正确科学的考研方法则可以帮助你事半功倍。考研是对自身专业学术、知识储备、身体素质、心理修养的多层面全方位整体素质的考察。而其中某一方面的欠缺就可能会造成水桶效应, 得不偿失。
3. 心理调适不到位, 低头耕地却没有抬头看路。
考研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发展, 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在学习方面要“以不变应万变”, 不管发生什么, 都不能影响学习计划的照常实施。但在心理层面, 则要及时调试, 自我调节舒缓, 从微观低处入手钻研, 从宏观高处规划调整, 切记不能让心理问题影响考研结果, 使自己的辛勤付出付诸东流。
三、相应的解决及应对措施
1. 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以及考研动机。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考研过程中, 确定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标就像是马拉松沿途中飘扬的旗帜, 不断提醒你距离终点的距离, 不断鼓舞你继续前行, 使你在奋斗的途中信念更加坚定。此外, 淡定从容的心态来源于必胜的信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对自己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了然于心, 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计划安排。最后, 要树立信心。一旦确定目标, 只管按着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脚踏实地, 勤奋努力, 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自己所盼望的。也可以找些励志类的书籍翻一翻, 向周围考研成功的同学取经, 从而坚定考研决心。
2. 选择正确科学系统的考研复习方法, 学会照顾自己。
大部分考生们在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都锻炼的没有问题, 但是考研生活不同以往, 还是提醒考生们不能掉以轻心。要劳逸结合, 平衡饮食, 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调节适合考研复习的生活节奏, 一切以考研为先, 一切为考研服务。在复习方法方面, 考研大学生要能在前人的考试复习经历中提取经验, 能在自身的学习中掌握规律, 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方法, 为成功考研做好充分准备。采取一些新的复习方式, 避免长期对大脑机械的刺激。
3. 及时调试心理问题, 调整心理状态, 良好充实状态备考。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考生备考的紧迫感与积极性;但过度压力就可能压迫大脑的兴奋神经, 对复习备考造成影响。学会适当排解压力, 例如听音乐、和朋友谈心等等。感觉难以坚持的时候, 多多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了这条道路, 也可以想象一下考研成功后激动喜悦的场景, 以此刺激自己继续奋斗努力。考生们在考研过程中一旦发觉心理上的不适一定要及时调整, 切不可让心理问题影响自己的考研结果, 保持最充实良好的状态, 充满信心地迎接考研。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就业压力的增加, 考研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今后打算的发展。但是, 考研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的检验, 更是身体修养与心理素质的全方位考察。考研时间紧张, 复习任务繁多, 考生们往往会忽略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殊不知, 考研心理是考生们奋斗路上的随行伙伴, 相处融洽能助你一臂之力, 反之则会成为考研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阻碍你的前行。由此可见, 增强对考研常见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迫在眉睫。
关键词:考研,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晓艳, 邹丹杰.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分析及心理调适.北京:北京化工大学, 2008.
[2]刘彦华.成就动机与大学生考研心理的调查与思考.辽宁:沈阳师范大学, 2006.
[3]曹兰胜.高校考研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及策略研究.安徽:安徽财经大学, 2011.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考研 篇8
关键词:考研学生 ;考研焦虑; 情绪调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50-00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校扩招,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考研大军中。考研被称为“第二次高考”,其竞争之激烈、社会关注程度之高和对备考学生心理影响之大,不亚于高考。考研学子出现的自信心差、莫名烦躁、脾气不好等焦虑症状时有发生,严重时会损害考生的身心健康。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学者将关注点放在考试焦虑的研究。大学生考研焦虑这一影响学生心理、生理的课题研究很少。因此,关注学生的考研焦虑并提出应对策略,为大学生调节自身考研状态提供依据和参考,是促进考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丰富了考试焦虑的理论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苏州某学院大四考研学生为被试者。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检查,根据如下两个原则剔除无效问卷:一是问卷有漏答项目;二是问卷答案出现规律性作答。依此准则删除无效问卷0份,得到有效问卷12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100%。总体分布情况:性别:男60人,女60人,总数120人;专业:文科72人,理科48人,总数120人。
(二)研究工具
先随机抽取50人进行预调查,以确保调查问卷的严密性。按既定的方案,在专业人员统一规范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进行填写,在被试填写完毕后统一收回并进行处理。所得数据统一回收,并通过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录入数据时有核对人员,确保数据准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考研焦虑的分析
考研学生焦虑总体水平的研究表明:状态焦虑:80人,平均数2.13,标准差0.48;特质焦虑:80人,平均数2.10,标准差0.46。由此可见,考研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在性别、专业上存在差异。(二)考研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
1.考研学生在情绪调节各维度在性别上差异T检验。
由表1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应用情绪调节策略”、“情绪控制”和“情绪调节”这三个维度上存在差异,且在这三个维度上,均是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
2.考研学生在专业上的差异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情绪知觉”、“情绪控制”和“情绪调节反思”这三个维度上存在差异。
(三)大学生考研焦虑与情绪调节的相关分析
由结果可见,考研学生状态焦虑与情绪调节(r=-0.485,P<0.01)、“情绪评价”维度(r=-0.294,P<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 (r=-0.478,P<0.01)、“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r=-0.471,P<0.01)、“情绪控制”维度(r=-0.43l,P<0.01)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与“情绪知觉”维度(r=-0.249,P<0.05)上存在显著的相关。特质焦虑与情绪调节(r=0.395,p<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维度(r=0.368,P<0.01)、“应用情绪调节策略”维度(r=0.432,p<0.01)、“情绪控制”维度(r=0.397,P<0.01)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与“情绪评价”维度(r=0.243,p<0.05 )存在显著的相关。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大学生在准备考研期间都处在身心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考研的复习周期长,投入大,竞争激烈,加重了考研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但是研究表明,男生和女生对于学习压力的处理能力差异造成了两者在考研压力上的差异。来自生活家庭、心理、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考研学生产生明显的焦虑症状,文、理科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其考研压力的状况也呈现出差异。本科生就业压力凸显,而考研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被许多大学生当成圆梦的唯一出路,如果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会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落差,所以当大学生在面临这些问题时,就会产生种种矛盾,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继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表现出持续性紧张、担心、 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产生焦虑或者抑郁。但是和女生相比,男生在就业上存在一定优势,所以男生和女生在应对考研压力方面明显表现出差异。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考研】推荐阅读:
复旦大学固体物理考研08-27
复旦大学考研哲学部分09-04
复旦大学药学院考研08-16
复旦大学药学考研经验10-16
复旦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10-23
复旦大学考研全面解析学科建设11-03
复旦大学古籍所古代文学804考研真题08-25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考研试题09-01
复旦大学法学考研经验心得之初试篇05-17
2018考研复旦大学哲学类专业参考书目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