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精选7篇)
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 篇1
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
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
今天,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适应反腐带来的官场“新常态”》这篇文章。官场的“新常态”对于领导干部的从政品德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因此官员要对之充分认识,坚定信心,不应该抱观望和应付的态度。
“新常态”是一种新的正常状态。之所以说是“新常态”,就是说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这种“新常态”,将是领导干部从政新的基本环境,因此也就形成了对领导干部的基本的底线,不能违背和僭越。当然这种“新常态”也是会变化的,但是其变化只能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高、更明确,而绝不是相反。
现在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持犹疑、观望、猜测的态度,认为中央这样的严要求不可能持续太久。这种判断一方面是出自于以往的所谓“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其实这实在是低估了中央的决心和勇气,也没有认识清楚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高度的反腐败积极性和中央坚定的反腐败部署之间的紧密互动、互相促进效果。
实际上,清楚的事实正摆在面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全面彻底地治理腐败的顽疾,既抓“苍蝇”又抓“老虎”,既抓小事又抓制度建设,既把腐败分子关进监狱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样的反腐就绝对不是选择式、运动式和有退路的反腐。如果中国的政治生态没有一个完全的改观,“新常态”没有完全稳定和充分到位,中央在这方面的推进是绝不会停止的,何况这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坚定的支持。
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致有些领导干部私下里感慨现在工作不好做了,因此出现了消极应付的现象。这种不作为心态正是对官场“新常态”不适应的典型表现。当然,在官场“新常态”下工作确实要求高多了,所以暂时有所不适应也还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的态度要不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善于从长远看问题,并且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看到自己同党和人民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争取在新的条件下、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有更大的作为。
篇二: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
冬日暖阳,饱含春意。昨天,近300名市政协委员齐聚八步,出席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共商改革发展大计。本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协三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听取和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补选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惠民生各项工作,有效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一年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围绕中心,咨政建言,把握主题,凝聚力量,关注民生,反映民情,真正做到了服务大局有高度,建言献策有力度,团结联谊有广度,体现了政治协商有方,民主监督有力,参政议政有为,呈现出齐心协力、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动了我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步伐。
20**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贺州法治建设,把贺州建设成为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打造贺州发展的“升级版”,以新的精神状态主动适应推动贺州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充分展示政协新作为。
适应新常态,展示新作为,就必须把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重中之重,多立科学发展之论,多献科学发展之策;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协组织渠道通畅、联系面广、包容性强的优势,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言出力;就必须全力推进人民政协自身建设,以履职尽责新作为展现新形象。
我们相信,广大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一定会不负重托,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好本次大会的各项任务,以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新姿态,为圆满完成今年和“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共同谱写贺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篇三: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
通过学习了高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给我的感触很深。“戴着落后的帽子一点儿都不光彩,太难看了,不要总想着伸手要,要多想想如何放手干”。这是高德荣同志常说的一句话。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使“新常态”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热的关键词。经济基础薄弱、交通闭塞、教育落后是乡村尤其偏远乡村现状的客观存在,乡村是农村经济的主战场,广大基层干部要切实把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作为近期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导向,面对发展困难,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敢作脊梁,以新作为、新业绩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少动嘴指挥人,多动腿带动人,用实干的脚步丈量百姓的幸福。
一是树立新的理念。没有新思维新理念,就不会有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高度自觉性,就不会有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思想境界。只有新理念,才能打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惯性思维,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科学认识,勤于思考,因地制宜,积极适应,顺势而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质量、增效益和促民生上来,放手干,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节奏提升工作水平。
二是调整新的状态。新常态要求我们不能沿袭惯性思维,必须对变化了的形势作出快速反应,紧紧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存在的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抑或认为要干成事必须有政策扶持、项目支撑、资金保障等问题,克服“等、要、靠”的思想观念,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敢作脊梁,勇于担当。
三是探索新的思路。农村经济发展转入新常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传统的产业结构和传统的经济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新的产业业态和新的增长点加快孕育,必须彻底走出那种高投入、低产出且结构单一的粗放状况。农特产品加工业,特色资源开发,优势项目的建设,要从依赖资源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集约、低碳、生态的科学增长模式,同时,要彻底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不能再按老思路、老办法,必须在新的阶段寻找发展的新动力。
四是创出新的局面。作为基层干部,面对未知世界,不论发展定位还是推动落实,都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大胆试、大胆闯、放手干,摈弃“等、要、靠”的习惯,少用嘴巴指挥人,多用脚步和身影带动人。甩开膀子、迈出步子,做个合格的泥腿子,融入群众中,真正的发现问题,认真的研究问题,实在的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当地的发展实际,带领群众因地制宜谋发展、找出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多放手干,充分发挥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的主心骨作用,调动百姓的积极性,手拉手搭起连心桥,脚跟脚走出幸福路,在新常态下创出新局面,用实干的脚步丈量百姓的幸福。
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 篇2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汽车营销服务生态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就越需要更好把握时代脉搏、协调各种关系。现行汽车企业直面客户的营销服务以4S销售网点为基本单元,它是品牌专卖模式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
1.1 我国汽车企业主要营销服务模式
汽车4S销售是以汽车厂家的连销式品牌专项经营为主体,提供“整车销售(Sale)、配件供应(Spare Part)、维修服务(Service)和信息反馈(Survey)”四位一体的一站式汽车终身服务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六种汽车销售模式:
(1)总代理模式:厂商—总代理—区域代理—下级代理商—最终用户。
(2)区域代理模式:厂商—区域总代理—下级代理商—最终用户。
(3)特许经销模式:厂商—特许经销商—最终用户。
(4)品牌专卖模式:厂商—专卖店—最终用户。
(5)汽车有形市场模式:多品牌厂商—特许经销商—汽车有形市场—最终用户。
(6)多品牌汽车超市模式:多品牌厂商—特许经销商—汽车超市—最终用户。
1.2 我国汽车企业营销服务模式SWOT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汽车4S销售服务模式大致分析如下图所示。
2 先行先试,推进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
汽车销售服务业务越是要提档升级,越是要有理论思维和理论支撑,就越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2.1 汽车销售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1)纵向边界理论:产品与服务从“出生”到“坟墓”的过程就是业务流程纵向链条式延伸和发展的过程,作为链条中的专业化支持下游节点,汽车销售服务模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不仅体现在专而精、广且深的整车销售(Sale)中,体现在维修保养和专业配件(Spare Part)的供求关系里,体现在标准化服务(Service)的系列软件设施中,还体现在祈祷桥梁纽带作用的信息反馈(Survey)里。
(2)营销服务理论:贝瑞和普拉苏拉曼(1991)认为,营销服务活动有两个分支:有形价值大于无形价值,则称是服务产品的营销,将服务当成一种产品进行交换;反之,则称为顾客服务营销,以服务为工具促进产品的交换。但此二者核心意涵相同,均在于通过取得用户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互惠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增益改进和企业的长程发展。
2.2 国外主要汽车销售服务模式
中国汽车行业销售服务的转型升级目前尚处于“借鉴型”发展阶段,要成长为具有独立创新能力和独特元素风格的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前路还很长。
(1)欧洲汽车销售服务体系:5S销售服务体系———新车销售、旧车回收式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和信息反馈。由于销售网点过于密集,利润空间减少,欧盟决定将销售和维修分开,取消单一品牌经营,同时倡导“多品牌、超市化”以减少中间环节。
(2)美国汽车销售服务体系:为降低成本,美国实行销售和售后服务分离。同时,汽车售后服务也开始走向专业化,如汽车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已从原有的售后服务体系中独立出来,不断向细分和专业化迈进。
(3)日本汽车销售服务体系:日本的销售服务渠道体系主要有两种流通模式:通过独立经销商和整车企业出资建立的经销商。总店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二网相互协同、分工明确。在售后市场,大型整车企业往往是主力军,主要负责定点维修。此外,也有一些与大型维修企业形成互补的小型连锁店通过全国联网形成最大限度的信息互动与资源共享。
3 见贤思齐,推进问题导向中的经验借鉴
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销售服务在过去十年间也实现了“爆破式”增长。网点“遍地开花”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3.1 同质竞争
由于厂家规范化要求,4S店自身可控制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岗位设置等因素有限,难以体现差异化经营,遑论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
3.2 产销关系
对于汽车生产企业而言,销售服务网店“遍地开花”既有品牌免费宣传推广的效果,又能把市场经营风险和库存压力转移给经销商。厂家可以通过授权控制供给分配、销售目标、绩效考评等手段对经销商进行控制,所以在这对产销关系中,经销商不具有平等的“议价权能”。
3.3 人资开发
按照4S专卖店的设计要求,必须配备整车销售、汽车修理和汽配供应三方面的业务、技术人员,这就导致经销商人力资源配置压力大,同时人员流动快、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也导致消费者的抱怨,甚至造成信用危机。
3.4 牛鞭效应
没扭住“信息”这个“牛鼻子”,极少发挥信息反馈功能,对市场研究不足。4S店处于市场竞争前沿,直接接触用户和竞争对手,是市场风向变化的“晴雨表”。
4 敢闯新路,推进创新驱动下的转型升级
中国汽车销售服务模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老问题与新问题交织,不同领域矛盾相互叠加。唯有直面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突出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才能在爬坡过坎阶段保持定力,行稳致远。
4.1 变中求进,实施双品牌战略
汽车4S店“双品牌”战略是指汽车4S店应同时重视两个品牌建设,汽车品牌与经销商自身品牌一体建设,并借助“第二品牌”影响力开辟二网建设、二手车、汽车用品、金融服务、汽车美容等其他新业务。
4.2 从严从实,重视物流管理
“物流利润中心”理论认为物流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物流管理应受到重视,零配件运输成本与库存控制、车间布局设置与工位设置、服务流程和维修作业流程的重构和优化等都需要从物流的角度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挖掘内部潜力。
4.3 精准施策,挖掘发展存量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在二网以3S、2S模式开辟汽车咨询、维修等服务,开发新的客户群。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和用户密度条件下,以区域集团为基础的全国性经销集团,同时形成以小型独立销售单位和一些汽车修理作为销售补充的市场补充体系。
摘要:文章由理论借鉴与国外比较展开,从行业纵向边界理论、营销服务理论、行业4S销售模式运作理论,到欧洲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渐次铺陈。结合实际情况,对国内营销服务模式进行SWOT分析,找到提档升级的潜在增量与发展存量,为汽车企业营销服务模式能力全面提升集聚新动能。
关键词:4S,汽车销售,营销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彭岳华.现代汽车造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David Jobber.Principles&Practice of Marketing[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ming,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M].Ninth Edition.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7.
顺应新常态 谋求新作为 篇3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童小平,市级老领导金烈、陈之惠、陈万志等和市级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原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重庆企联余远牧会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主旨讲话;重庆企联张祥明副会长作了题为《顺应新常态,积极发挥协会职能作用》的工作报告;重庆企联执行副会长吴冰主持会议;重庆轨道集团仲建华董事长致欢迎辞;重庆企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庆华宣读了表彰决定;通过了《关于增补和调整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常务副会长的议案》;重庆企联常务副秘书长龙晓琳报告了《关于设立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法律工作分会的议案》;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张宗益作了《当代世界经济对企业家的机遇与挑战》的精彩报告;重庆贝信投资公司何培玮投资总监介绍了《国家创投基金政策背景及参股基金重点投资方向》,他强调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及路径。370多名企业界及媒体代表出席了大会。
余远牧在讲话中首先代表“重庆企联”向全体会员单位、全市企业家们、向长期支持市企联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美好的新年祝福!
他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重庆企联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关怀下,凝心聚力,顺应形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协会工作,组织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协助中国企业联合会在重庆举行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及大企业峰会,加强了与国际性商会及境外企业的联系。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加强社团组织管理的有关规定,尽心竭力为会员企业和企业家服务。
其次,充分发挥企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成为招商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先后在永川、万州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达成了投资几十个项目近200亿的意向协议,促进了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企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共同完成了市发改委委托的《重庆市企业经营环境指标体系研究》课题,受到了市政府肯定。完成了《重庆企业负担过重的调查情况》《重庆企业法制环境调查情况》《重庆行政管理环境调查情况》三个调研报告,受到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充分表扬。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杰明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共商我市经济和企业发展大计。
再次,企联创新重点品牌项目,发布了重庆企业100强,引起中外媒体广泛关注和市领导高度赞扬。成功推荐12家重庆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4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1家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协助中国企业联合会在重庆举办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及大企业峰会。
另外,企联积极参加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与市人社局一起组织全国管理咨询师水平考试;开展全国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工作;与联合国劳工组织共同开展“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SCORE)”;承办了《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高级研修班》等近30多场公益培训项目。
最后,余远牧强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踌躇满志,豪情满怀,真诚期盼与全体会员单位、全市企业家们携起手来,共同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抓紧苦练内功,蓄势奋起,共同谱写更加美好的华章,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祥明从七个方面向大会汇报了2014年主要工作情况: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政府建言献策;二、协助中国企联在渝召开500强峰会和中韩对话会;三、创新形式与内容,提升品牌活动影响力;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工作;五、持续开展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当好雇主组织代表;六、弘扬核心价值观,推进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七、扎实推进协会组织建设。
接着,他又提出2015年协会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中央和重庆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企工作;二、面向企业,创新思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三、精心组织,不断提高重点品牌项目水平;四、发挥好企业(雇主)组织代表作用;五、全面提升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水平;六、进一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大会向重庆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跃等16名同志颁发了“2014重庆市高级职业经理(特殊贡献人才)”证书;表彰了“重庆建工、重庆银行、重庆轨交集团等32家企业为“2014年重庆市最佳诚信企业”;表彰了“重庆安福汽车、华能重庆珞璜发电、重庆六建”等21家企业为“2014重庆优秀诚信企业”;命名了“重庆银行、力帆控股、隆鑫控股、园林建工”4家企业为“2014年度重庆市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会上授予冉海陵、姚晋川、李培军等11名同志为“重庆市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授予“重庆轨交、中冶建工、金科地产”等11家企业为“2014重庆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江 山)
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 篇4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是基础,政治(军事是政治的特殊表现)是上层建筑,政治要服务经济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对立与统一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
新常态经济理论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而经济的发展又保证了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与欣欣向荣。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几个新现象:一是随着GDP增速逐步回落,CPI却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整体性通缩;二是随着GDP增速跌破8%的水平,就业水平并没有恶化,反而在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中有所改善;三是很多金融企业的财务指标依然不错,但总体金融风险却在持续上扬。传统的周期理论和发展理论都不能很好解释这三大现象,但潜在经济增长理论与结构理论的新发展却能够充分说明这3个新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导因素不是传统的总需求不足,而是潜在增速的回落,不是传统的周期性波动,而是结构性的趋势下滑。
“新常态”一词并非中国的首创,但过去提出的“新常态”是被国际舆论用来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而提出的“新常态”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5月,国家主席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到了205月,国家主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中国经济将依靠“新常态”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方针。为此希望中国哲学界深入学习积研究“新常态”理论体系。
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 篇5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以此次集中学习为契机,把“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集中学习教育作为“三严三实”教育的继续和深化,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为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做好表率。成立以刘杰同志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部室部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马秋玲同志兼任,负责集中学习教育的安排、实施、督导工作。制定团市委集中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合理安排日常工作,保证学习时间,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
二是强化措施,增强实效。要求丰富形式深入学,按照个人自学、集中领学、讨论促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调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将解决实际问题贯穿于学习过程中,每人抄写1万字以上学习笔记,攥写一篇心得体会;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学,党组成员轮流进行领学,围绕学习内容,找准学习重点,整理好学习资料;要求加强检查督促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学习认识不到位、不扎实的干部,由团市委书记进行约谈,集中学习结束后,领导小组对优秀的心得体会进行公开展示,并结合所学内容组织一次考试,对考试不及格的,进行再学习再补考。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 篇6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篇1
通过认真学习使我进一步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要增强信心,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的讲话精神。洪教授的专题报告,使我过去对新常态的概念由模糊不清到逐步有清醒认识。
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如何适应新常态,或如何顺应新常态发展规律,如何在这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当前,市委魏书记以非常优越的战略决策,及时在全市开展“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即如何认识宿迁新优势、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推进转型新发展、如何实现民生新改善、如何谋求改革新成效。“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就是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全市提前小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早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洪教授在授课中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一是在经济高速增长进入正常性增长新常态,二是在客观经济合理区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三是精致发展引擎转换,即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四在市场决定资源方面由基础性改为决定性,是市场决定企业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作为我市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在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必须紧密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来认真学习,为此:
一是思想上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必须进一步深刻学习关于中国发展新常态精神实质,只有深刻领会才能在指引中保持正确的方向性,少走或不走弯路。在当前我们的发展是以消费很多资源方式来生活的,而作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种生活方式是一个 不可持续的方式,必须要开辟新路。习总书记掷地有声的回答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要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增强自己创新能力,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二是落实在行动上,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五新”大调研、大讨论这个活动,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我是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执行命令使我的天职,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我是否积极参与的外在表现,如何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要求我必须对每项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按可持续的要求,稳步推进,如招商引资就要引低能耗高科技、高产出、无污染的工业企业,或农业上引养殖业。
三是在保障措施上,扎根基层。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因素,因此群众事是事无小事,必须要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工作人员,能独立处理和解决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如群众矛盾纠纷,引导群众农业生产,为群众排忧解难,遇大事与村支两委共同协商部署,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引导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以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推动经济新常态发展。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篇2
党的建设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强化各级党组织抓党建的主业意识和主动精神,真正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第一位的职责扛起来,把从严治党的各项措施落实好,形成从严治党和党的作风建设新常态。
(一)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加强党性修养,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清醒,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坚持党性原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坚决克服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和个人主义。要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纪律刚性约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一把手抓班子、带队伍的主体责任,完善干部考评激励机制。公平公正选人用人,注重从重点项目、工作一线和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的地区或部门选拔干部,让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及时得到重用,形成“有为才有位”的良好风气。强化抓落实责任,坚持用结果说话,为勇于担责、真抓实干的干部撑腰,努力在干部中形成敢想、敢闯、敢干、敢负责的干事创业氛围。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形成广泛覆盖,重点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干部培训机制。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以创新有效的方式,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建设,以人才引领发展。高度重视“新型智库”建设,善于集中党内外特别是人大、政协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智慧。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实施村级党组织“领头雁”示范工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大学生村官“种苗工程”和“五强书记”建设工程。继续严格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阳光治村”工程、外出流动党员堡垒工程,以及“第一书记”工作。抓好“两新”组织党建,推进镇级党代会年会制、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完善市领导和市直单位挂点镇街帮扶制度,以及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建立稳定的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完善村干部薪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正常离任村级干部生活补助制度。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加快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加强村级干部学历和法制教育,支持和鼓励村级干部参加函授学习。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抓常、抓细、抓长。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整治“四风”,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不断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反对“为官不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适应在严格约束下干事创业,习惯在严格遵章守纪中做好工作,习惯在严格自律中担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开展“流动学校、驻镇夜学”活动,抓好基层干部“走读”治理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落实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要有新的姿态、新的作为。要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牢记使命,树立信心,增强担当,拼搏进取,为推动新常态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作出积极贡献。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篇3
提升有效应对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我局工作的监督,积极回应市民群众对我局职能工作的关注和期待。从而提升市民群众对我局工作的满意度、对提升我局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飞跃,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现谈几点体会。
一、对有效应对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意义有了更正确全面认识。
1、是适应新常态、新要求的需要。提高同媒体和社会公众打交道的能力,新形势对于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提高领导干部和媒体、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课题。
2、是接受监督回应群众关切的需要。商务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畅通沟通渠道,主动接受监督,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民生商务发展成果,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3、是改进作风,推动工作需要。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我们进一步查找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认真整改,推动各项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是正面引导舆论、提高机关形象的需要。处长在部门第一线工作,与群众接触最多,对社会公众产生的影响最直接,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主动引导舆论,推动新闻舆论群众监督工作的妥善处理,从而提升市民群众对我局工作的满意度,关乎商务局对外形象,更关乎全市改革发展大局。
二、对媒体和群众监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一是对媒体了解不多,重要性认识不足,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正面宣传效果;二是重“做”轻“说”,忽视媒体作用。认为只要完成好任务就行,不愿意和新闻媒体打交道,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三是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更多时间去琢磨如何更好与媒体打交道。
三、强化意识、勤于实践,切实提升应对能力
1、高度重视,强化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商务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实际工作中坚持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将接受监督,解决民生诉求的工作,放在处室突出位置来抓,纳入到常规工作中去解决。不回避问题、不敷衍,坚持与群众诚心沟通、耐心解释、细心答复,汇总梳理、总结提炼,挖掘民生所求,切实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力求让管理服务工作更加符合民意、赢得民心。
2、勤奋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素质。重视学习培训,经常性地、有针对性地自学或参加业务培训,重视实践锻炼。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预测分析能力,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工作实际,结合各种案例,认真分析提炼,不断总结经验,熟悉各部门的职责,超前制订各种工作预案。预案的制定即要考虑到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仔细、深入研究特殊问题,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尽可能预见到,以确保各项措施执行有力。
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 篇7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湖北省发展改革系统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呈现出以下四大亮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逆势进位
主要表现为“四个稳”:一是增速稳
2014年主要指标增速未出现大的波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7%、20.4%、12.8%,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在全国的位次比上年均有所前移。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中部首位,“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油菜、水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家,工业增加值增长10.8%。二是就业稳。通过加大支持创业、促进企业稳岗、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政策支持力度,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1.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新增70万人的目标任务。三是物价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0%左右,涨幅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物价保持低位,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提升。四是保障稳。核准发行企业债券293亿元,创历史新高。社会融资规模达到5843亿元,居中部第2位。金融机构新增贷款3408.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5.6%;直接融资1533亿元,增长49.7%;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7%和17.6%,均高于同期贷款余额增速。
(二)发展韧劲增强,结构优化
主要表现为“四个加快”:一是产业结构加快提升。坚持市场和需求导向布局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1:48.9:3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700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14.8%;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3%,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二是投资结构加快调整。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释放,全年增长22.7%,高于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接近70%。改建及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5.1%,快于投资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6%。三是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大众消费成为主力,汽车消费超越粮油食品成为第一大消费,信息、旅游、健康、文化等新兴消费增长迅速。居民消费加快升级,网络消费、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全年电商交易额突破8000亿元,全省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156.4亿元,与上年比接近翻番。湖北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省份,宜昌、襄阳创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四是区域结构加快优化。一元多层次战略向纵深推进,“两圈两带”战略不断完善。“一主两副”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武汉市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宜昌市、襄阳市双双突破3100亿元,多点支撑格局加速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宜都市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大冶市在全国百强县中的位次前移;全省县域经济占比提高到60%左右。
(三)发展协调性趋好,质效提升
主要表现为“四个提升”:一是效益提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增长17.1%。武汉市国税收入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第3个国税收入过千亿元的省会城市。二是收入提升。全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852元和10849元,增长9.6%和11.9%,增速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七位。农民收入首超全国平均水平。三是保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的比重提高到74.3%。全省“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7%,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比为75.5%。全年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新开工46.9万套,基本建成26.5万套,分配入住17.4万套;解决33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公路1.4万公里;解决6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四是环境提升。生态省建设稳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等规划或条例出台实施。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碳排放权交易量、交易额居全国之首。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活力增强
主要表现为“三个新”:一是行政审批改革取得新进展。再取消调整省级行政审批事项89项。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加快完善。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湖北省2014年本)》,全省核准事项缩减20%。开通省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网上办事大厅,12个省级审批部门实现网上并联审批。全省社会信用体系规划发布实施。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工商登记、价格、国企、财税、金融等改革全面推进。21家省出资企业按“一企一策”要求分类推进改革重组。三是全面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效。主动对接和参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提前启动,“汉新欧”铁路实现常态化运营,武汉—东盟四国开通水上试验航线,武汉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30.64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利用外资力度加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9.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与俄罗斯、法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二、做好2015年发展改革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做好2015年的发展改革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的新趋势、新要求和湖北新阶段的新特征、新机遇,自觉遵循规律,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主动超前谋划,争取更大作为。结合发改部门职能,拟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坚持抓扩大内需,把握新速度
坚持换挡不失速,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努力保持全省潜在增长率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左右。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在全省开展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储备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活动,千方百计抓有效投资、抓项目质量,确保全年投资增长18%以上。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抓住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等重大机遇,推进公路、铁路、航运、机场、水利、能源等领域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面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各项政策,着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层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促进更多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促进消费升级。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健身、健康、医疗等服务机构,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加快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休闲、住房、绿色、教育文体等6大领域消费工程。落实促进信息消费政策,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扩大无线网络、数字音乐影视、动漫游戏等信息消费市场份额。改善农村商品流通条件和消费环境,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加强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先保障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需求。创新银政企合作模式和金融产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促进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做实做强。组建省级再担保集团。
(二)坚持抓转型升级,打造新模式
一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放大“科技十条”政策效应,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立完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从营销、资金、法律、工商登记等方面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精细化、便利化、低成本的服务。积极申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企业技术创新百强工程试点。二是加快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抓优化布局,围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好国家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指导意见,结合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优化石化、钢材、建材、火电、煤炭基地等产业和项目布局。抓“两化”融合,落实重点骨干企业改造提升方案,实施重点企业技改示范工程。抓产业集群和配套,引导重点产业向开发区集聚,重点扶持全省90个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汽车零部件、乙烯下游产品等配套产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鼓励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三是加快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工程”和千亿元产业“接续工程”。结合国家实施重大创新工程,强力推进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落地建设,积极做好与“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重大基础装备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对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四是加快服务业提升发展。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消费、高技术服务业、电子商务、工程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提档升级。研究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五是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业十大科技产业链建设,加大对良种培育、节水节肥技术推广、食品安全、土壤治理等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精细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提档升级。着力培育新型农业人才。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三)坚持抓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
一是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研究出台全省行政审批前置管理办法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性意见,最大限度地缩小政府审批、核准范围,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投资项目省级网上联合审批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全覆盖。深入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同步推进责任清单、监管清单制度,继续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试点。二是更大力度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启动一批标志性、关联带动作用强的重大改革。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体系,夯实申办内陆自贸区基础。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抓好公务用车制度、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深化价格改革。三是更大力度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强化政策落实,更大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层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加快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市场主体。四是更大力度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武汉—东盟”、“武汉—日韩”航运通道建设,提升汉新欧班列国际运输功能;推动鄂东港口资源整合,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建设。积极引导“走出去”。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全力抓好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落实。推进三峡库区与对口支援区、丹江口库区与对口协作区开展经济合作。
(四)坚持抓绿色发展,创造新环境
一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抓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示范,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生态创建工作,做好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示范建设。加快建立丹江口、梁子湖等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二是推进资源节约利用。科学安排用地计划,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推进建筑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加强建筑节能监督管理。积极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三是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严格控制二氧化硫、粉尘等大气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强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露天禁烧工作。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综合治理。实施绿地工程,力争今年造林300万亩。突出抓好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0平方公里。四是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加快“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探索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和再生资源基地。建立清洁发展机制,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建设,积极争取发展核电,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再制造产业化。强力抓好总量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加快黄石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组织办好第十届国际园林博览会。
(五)坚持抓改善民生,兜住新底线
【学习新常态新形势新作为心得】推荐阅读:
适应新常态,奋力新作为11-18
《经济新常态、发展新动力》学习心得11-26
国学新常态学习研究08-09
学习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心得体会11-18
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主题学习交流会上发言06-18
新常态新形象的心得体会范文07-11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组织落实情况汇报12-14
“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学习心得08-01
新常态新农业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