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新模式

2024-09-22

新常态新模式(共8篇)

新常态新模式 篇1

新常态下酒店加盟新模式

当下,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连锁酒店业的变化是空前的,理性消费的比例在明显上升、年轻一代消费的比例在明显上升。正是这几升几降,构成了中国酒店市场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都市酒店旗下的青年·都市迷你酒店在市场找准定位,积极认识新常态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采取正确的应对机制,不断的给消费者带来惊喜,同时为酒店加盟商谋取新的增值点。

酒店盈利理性化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经历过一段高速增长期。在过去,大多数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的盈利水平很高,然而,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酒店的盈利水平开始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这一现状促使连锁酒店业开始谋划新的盈利模式,作为全球型的青年主题酒店——青年·都市迷你酒店除了依靠传统的住宿、餐饮等主打产品之外,开拓了更广阔的盈利模式,在产品功能调整和提升的基础上,根据顾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青年·都市迷你在酒店大厅提供特色休闲书吧、摄影、自助早餐吧服务,全新的玩乐和空间设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品牌建设创新化

对连锁酒店行业而言,品牌涵盖了消费者对其服务、体验、质量等全方位的综合感知,品牌的知名度直接影响着潜在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特别是在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当下,品牌形象的差异对消费者影响更为突出。在新常态背景下,青年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有着十分明显的变化,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看重的不仅是产品,还有品牌。因此,青年·都市迷你在成立之初就开始注重自己酒店品牌的建设与创新,青年·都市迷你定位全球型青年主题酒店,凭借时尚、国际范吸引更多顾客,满足大众消费人群的核心住宿需求。此外青年·都市迷你着力于打造品牌文化,把“乐活”作为文化中重要的部分承建,营造出适合青年人的文化氛围。这种具有创新性的酒店品牌,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无疑是酒店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服务方式多元化

酒店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争取较大的份额,服务品质的提升不可或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提升了,对酒店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和多样化。这就要求酒店必须提供优质、高效的个性化服务,满足消费者变化万千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年·都市迷你借助这股强风,一切以用户体验、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推出了微信选房、支付、开门一体化流程,并将智能机器人置入前台,节省了入住时间;同时也满足了客户私密性需求,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更为酒店加盟商带来了极大的收益。此外,青年·都市迷你借助020平台,率先在酒店界实现小商品智能化购买平台,通过微信还可购买其他小商品,并为您送到房门。

新常态下,需要新的经营模式,有共同发展的盈利机制,互相借力,青年·都市迷你发挥特长,靠创新、靠特色,靠品牌,一举成为连锁酒店业的后起之秀,并赢得加盟商的热宠!

新常态新模式 篇2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是适应新常态的迫切需要

面对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博弈,各种矛盾冲突不断显现,原有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和新型社区发展的要求,亟需创新完善,重构新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城乡社区的有效治理。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要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变革过去那种以单位为主体、以行政权力和资源垄断为依托、依靠自上而下的动员和命令来推进的传统治理方式,汲取世界新的治理模式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当前,党对新涌现的个体企业、行业协会、合作组织等新型社会组织的领导力还不够强,加上目前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学历不高、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使党对基层社会组织的领导出现弱化的倾向。必须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有力有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二)适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实现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三大挑战:一是伴随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一方面,城镇化地区原来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治理结构与高度开放的现代社区建设不相适应,面临如何解决外来人口有效融入当地基层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地分离,面临如何解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农村空心化”问题。根据《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广东省将有超过1300万人口进城,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3%,届时“农村空心化”问题将更加严峻。二是农村集体资产如何有效监管问题。一方面,已城镇化或半城镇化地区,原农村集体经济面临如何改革转型,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新形态;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则面临集体经济如何在有效监管基础上做大,以支撑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的正常运作。三是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如何维护农民居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在广东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四类社区最容易引发矛盾冲突:撤村建居社区主要因村集体资产分配不均、社保城乡标准不一等;新建住宅小区主要因物业管理、环境治理、政治诉求等;房屋拆迁类城市社区主要因拆迁补偿标准不一、迁建选址不符合部分人利益等;农地征用类农村社区,矛盾主要集中在征地补偿标准不高、内部分配不均等。这四类社区成为基层社会利益矛盾爆发的“焦点”。若引导治理不当,将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对新常态下社会基层治理构成重大挑战。必须将创新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摆在更重要、更突出的位置,把握群众利益的正当诉求,切实化解基层社会利益矛盾,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稳定基层治理秩序。

(三)贯彻落实“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视察时对广东提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广东省提出到2018年提前两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我省经济社会结构、城乡结构、利益格局等发生深刻变化,农村面临着村庄空洞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乡村治理失范等诸多问题,城市中因经济成份、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和价值观念多样化而导致的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原有的基层治理机制无法满足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只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从根本上改变基层社会建设严重滞后、基层社会治理不适应新常态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新常态下我省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趋势、新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多次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的“单位制”、“人民公社”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社区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基层社区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常态下,我省基层社会治理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

(一)治理目标法治化。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广东省积极推进基层社会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公正司法,不断优化基层政府职能设置、流程运作和治理能力,厘清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初步构建起政府依法治理和居民依法自治有效衔接的社区治理机制。近年来,广东省改革信访制度,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鼓励群众依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依法、及时表达利益诉求,把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纳入法治化解决轨道,信访、越级上访量明显减少。

(二)治理主体复合化。广东省把强化政府治理主体责任、扩大社会组织参与、发挥居民自治主体作用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重点,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行政力量的一元化治理、单一部门的碎片化治理转向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与复合治理,探索推进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模式,大力发展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服务类及社区基金会等新型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初步构建起多元参与、多元协商、多元共治、协调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目前,全省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各类基层社会组织达数万个,注册志愿者突破700万人。

(三)治理手段多样化。一是价值观念治理。广东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二是社会规范治理。广东省高度重视运用市民公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多种形式的社会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和成员个人,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三是调解治理。广东省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矛盾纠纷调解衔接配合机制,依法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四是互联网治理。我省建立和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吸纳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初步构建起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专业化为主体的矛盾调处机制。

(四)治理方式差异化。由于我国实施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出现了一些新型社区,但大体上分成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两大类,城市社区又分为老居民区社区、单位型社区、村居混杂社区、新型住宅小区社区等;农村社区又分为一村一社区、一村多社区等不同类型。综合来看,基层社会可以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城中村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等四种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社区在人口结构、人际关系、资源结构、文化积淀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很难用某种共同的方式对所有的社区进行治理。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社区,根据其不同文化特点、矛盾冲突、利益诉求,实施不同的治理方式,分类施策,差异治理,就成为我省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

(五)治理制度系统化。在建立社区管理制度方面,中央先后出台了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等意见,省出台了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等意见,逐步构建起与流动性和开放性相适应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形成了以发展谋稳定、稳定中求发展的基层社会稳定机制。在建立公共服务制度方面,统筹城乡,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逐步建立起“以块为主、以条为辅、以钱养事”并存的多样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在推进基层政府转变职能方面,探索增强公共服务职能,实行政居分开,逐步建立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基层政府管理体制。在发挥居民参与、自治作用方面,逐步建立起参与社区重大决策机制,建立社区民主选举制度,真正还权于民,有效保障了基层居民民主参与社区治理的权利。

当前我省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广东省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矛盾凸显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在思想观念、主体定位、模式创新、治理手段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思想观念落后。当前,广东省正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人们政治诉求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形势更加纷繁复杂,社会矛盾冲突更加多变。一些基层干部在基层社会治理上存在“求稳怕乱”、“怕闹事”、“怕上访”思想,依靠强硬的“管控”、“管治”旧观念、旧思维求稳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树立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一些地方政府只讲“维稳”,不讲“维权”,不善用法治、经济、民主、协商、新载体等新型手段、方法来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应对社会风险的创新能力不强。

(二)治理主体职能模糊。长期以来,受“万能政府”思想的影响和束缚,乡镇、区街道基层政府充当了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主角,管理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存在社会治理“过度行政化”、“头重脚轻”现象。村委、居委成为在基层政府办事的延伸机构,与其自治组织的法律定位、功能属性不符,基层政府越位、错位管治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存在弊端,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在县、市区,而具体行政性、事务性工作却由基层机构承担,事权和能力不匹配、权责不对称,村委、居委承担了过多不该干、干不了、也干不好的工作。

(三)治理管理方式落后。一些地方误以为治理就是收费、审批、处罚,治理的过度行政化使得社会资源配置模式过于单一,导致整个社会的僵化和低效,在社会冲突中基层政府置于矛盾的焦点。一些地方误认为“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来解决”,对上访群众无原则的妥协,鼓励了群众用“大闹”、“重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基层治理陷入了“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恶性循环,群众信访不信法,恶化了基层的秩序生态。加上信息化管理落后,基础信息采集不及时、不互通互享,社会管理“高本低效”现象普遍。

(四)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滞后。治理制度的缺失、滞后和不规范是社会矛盾产生的重要根源。当前,我省“重管控轻制度”现象普遍,主要是在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基层治理绩效考核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落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城市地方政府习惯沿用“运动式”思维应付危机、冲突,习惯于表层社会治理的制度修补,缺乏深层的制度变革动力,造成社区治理制度严重缺位。

完善我省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要把基层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分类治理理念,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理与建设并举,为全省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可靠保障。

(一)县(市、区)对基层治理负总责,分类治理问题型社区。胡春华书记强调指出,县级党委是抓基层治理的主体。为此,一要明确县(区)委对基层治理负总责。要转变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治理不是要将老百姓“管死”、“控住”,而是要从坚持社会正义、公平的角度尊重民意完善社会治理政策,逐步建立起地方党委负治理总责的制度化安排。二要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界定政府权力控制和社区自治之间的界限,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明确是服务型政府,把行业管理、社会生活事务管理等职能向具有资质条件的社会组织转移,实现从“运动员”到“裁判员”的转变。三要重点治理问题型社区。对实施了村改居的“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社区,探索将合法的集体建设用地征为国有,有偿出让给村股份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对有干部因征地款、集体分红不均引发贪腐行为的社区,要依法严惩查处;对因物业管理不善、占用公共用地引发矛盾的城市社区,要引导建立物主委员会,加强社区的自治管理;对恶意上访、故意聚众闹事的社区,要依法严惩带头闹事头目,以维护城乡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扶持发展社会组织,推进基层社会合作共治。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构建开放型现代社会组织生态系统。一要制订重点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财政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意见,大力扶持发展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如居民社区业主委员会、志愿者组织、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二要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区治安、环境维护、养老助残等群众急需的社区服务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推进网络化治理。三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开辟网络参政、议政渠道,同时加强对网络参与主体教育和监督,建立网络监督队伍,减少公民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

(三)建立自我管理调节机制,完善基层社会自治。社区是以社会互动为基础的人类共同生活的社会有机体。要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落实居民、村民组织的自治权,把基层重大事务的决策、管理、监督等事项归还给基层,使群众能够真正参加与自己利益有着切身关系的自治活动。要加大政务、事务公开力度,将群众关心、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公开,激发群众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要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大力宣传基层自治的精神实质、目的以及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让基层群众在政策宣传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对自治制度的认知,逐步培养基层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基层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

(四)加快法制建设,构建法治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一要加快社会领域立法进程。当前,要逐步完善劳动就业、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法律,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二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积极开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执法司法公开、行政案件异地管辖、审判权运行机制、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等改革试点,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三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核心是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重点是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基本经济、公共财政、收入分配、社会公平保障等制度,以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要开展法治教育。在农村、社区、企业、学校设立“法律工作室”、“道德法律文化墙”,树立法律权威,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强化法律对社会治理的促进作用。

新常态新模式 篇3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于以往,警示着“老路已行不通”;新常态之“常”,意味着必须重构经济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当今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并使之成为一种“升级版”的经济发展常态。为此,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从而在经济工作中更好地把握规律性、争取主动性。

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征、新机遇,表明中央对当今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新的科学认识,也是全面推进湖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30年保持10%左右的快速增长,使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极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极大改善了人民生活,极大提升了国际地位,为世人所关注和景仰。然而,“花无月月红,人无岁岁长”,经济发展也是如此。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凸显,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依靠要素投入优势、成本比较优势驱动经济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结构性矛盾、体制性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也日趋复杂和增多。而且,在全球经济进入长期结构性调整的转型时期,我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时期,其表象上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背后的原因是曾经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已不同以往,实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正在发生诸多重大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由此导致原有经济发展形态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向新常态过渡的必然要求。适应新常态,也不仅仅在于适应“经济增速换挡”,而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经济体制机制再构造、对内对外开放的层次再提升,也就是要重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把中国经济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简言之,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已不再是重复“昨天的老故事”,而是要走好“今天的新路子”,创造“明天的新辉煌”!

重构经济发展新模式

科学认识、积极应对新常态,其根本点和着力点在于重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一新模式的主要目标是:

——追求多层次文明融合发展。在新常态下,必须坚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推进、融合发展。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正在经历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文明或知识文明,经历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特征的生态文明。进入新常态,各层次“文明”均在这里“汇聚”,都不可忽视、不可偏废,必须一起抓、一起上;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工业文明是发展之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要遏制工业化,更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而是要统筹布局、融合发展。要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文明得以持久永续发展。在新常态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必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从而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追求经济结构优化。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更为迫切,必须以结构性改革创新,对传统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整体性、创新性、升级性调整。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在继续扩大投资和出口的同时,努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千方百计创造新的需求,提高消费率,逐步使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不断提升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真正形成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使资源消耗较低且污染相对较少的服务业驶入发展快车道,逐步使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现代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化解过剩产能,要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途径,坚决打好化解过剩产能这场攻坚战;调整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多地从要素效率提升中获取发展动力;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逐步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全体人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调整优化城乡区域结构,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同资产存量的流动和重组结合起来,必须同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区域增长极结合起来,必须同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营销模式结合起来,必须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合起来。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使落后生产力不断萎缩和退出,推动先进生产力不断产生和壮大。

——追求经济转型升级。新常态下,必须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努力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有两个相互推动的因素,即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的投入推动经济增长、通过知识资本的大量投入促推经济效率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型增长有利于消除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资源日趋稀缺、要素报酬递减等制约因素,从而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可能。创新,包括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乃至模式创新等多个领域,其中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支撑和引领作用则尤为显要。当前,世界科技正处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前夜,科学技术领域正在孕育新一轮突破的巨大能量,将会推动更多产业发生重大变革。云计算大数据、能源互联网、泛在智能网、药物基因组学、生物器件制造、新一代智能材料等一系列技术突破,正在改变现有的全球产业格局和资源配置方式。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尽快改变我国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状况,全力构建新的产业价值链。作为企业,必须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服务”乃至“中国品牌”的转变。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新技术的改造和提升下,传统制造技术也在发生质的变化,传统产业仍可被赋予新的活力,成为优势产业,从而进入新一轮生命周期。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植入传统产业,千方百计做精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nlc202309042038

——追求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常态下,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换,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坚决清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使之更好地与“新模式”相匹配、相适应。从总体上讲,要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模式转换”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核心,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特别是要解决好企业改革不彻底、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等体制机制问题,以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和市场活力,着力打造提升经济效率、发挥增长潜力的长效机制;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必须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形成企业出题目、科研机构做文章、政府提供平台的创新模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现三方协同创新,真正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创新潜力和创新活力,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开放也是改革。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加快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步伐,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必须于法有据。对企业而言,“法无禁止皆可为”;对政府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以此规范企业和政府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释放市场潜能,为市场主体注入动力和活力。

——追求质量效益型速度。新常态下,经济增长还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的,也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速度,必须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注重改善民生、就业比较充分的速度,是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效的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坚持节能环保、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是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速度。应该说,在新常态下,在重构经济发展新模式进程中,要想再保持过去30年那样的高速增长,几乎不大可能。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脚踩一块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必须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努力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指出的:“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快一点。”只要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以主动作为应对新常态

归结上述分析,新常态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加以应对。

其一,新常态之“新”,就在于我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过程,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投资效率下降、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较重、金融环境不优等种种困难,使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风险加大。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必须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必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努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

其二,新常态之“新”,就在于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体制机制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将产生和形成新常态下新的生产力。在这一进程中,既是原有竞争优势削弱的过程,也是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必然会出现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重大机遇,例如产业升级的新机遇、消费升级的新机遇、城镇化发展的新机遇、科技创新的新机遇、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遇、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机遇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全面把握机遇和用好机遇,勇于战胜挑战和风险,必将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其三,新常态之“新”,旨在重构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提质增效升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更高水平、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新阶段,将由原有经济形态进入一个质的飞跃的新常态、进入新一轮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常态。由此表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深远的,是值得期待并为之努力的。然而,这一转换过程不会太短,很可能是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因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需要时间;培育新的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同样需要条件和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顺势而为、也要主动作为,既要放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努力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新常态下,老路走不通,新路必须走。要用新视野、新思想、新办法,破除长期积淀和形成的老模式、老框框、老习惯,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结合点,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各项重大举措和政策之间的平衡点,努力实现整体经济成功转型,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

湖北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放在新常态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动。要坚决打破传统思维惯性和传统路径依赖,以新思维、新眼光,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再认识,深化对全省核心优势、后发优势、比较优势、潜在优势的认识,准确把握全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把对新趋势、新特征、新机遇的准确把握,同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谋划并推动新的发展,加快推动全省经济迈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台阶。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爬过了这面坡、越过了这道坎,必将迎来一片新的艳阳天!(支点杂志2014年11月刊)

(本文系作者在第五次湖北经济发展季度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新常态新模式 篇4

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行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专业性质的服务行业。在开展绿色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鼓励发展绿色金融业。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在投融资决策中将潜在的环境影响纳入考虑,将与环境影响相关的潜在风险、成本以及回报都纳入决策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绿色金融,首先应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完善和修订,推动金融业务结构的调整,通过实施绿色金融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建立新型的贷款评价指标体系。将环保参数等指标纳入现有的会计核算指标体系中,将生态环保意识纳入信贷的决策环节。对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给予低利率的贷款优惠,而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项目给予高利率贷款限制。最后,应鼓励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出,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以及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快建立为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投资的基金产品,开发资源再生和环保产业相关的信贷业务与保险产品等。第二,推动绿色物流业的`发展。加快绿色物流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在物流业领域,优先对具有绿色物流理念与行动的企业给予税收、市场准许、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激励与优惠政策,为绿色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二是加快绿色物流业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按照绿色物流的理念对物流规划进行整体设计,并对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进行规模、布局和功能方面的整合改造,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三是我国在物流业领域的研究以及教育等方面较为落后,缺乏高级物流人才,因此,政府应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方面积极支持绿色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应用性绿色物流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四是制定较为严格的绿色物流管理机制以及相应的产品标准。

2.2积极发展绿色生活服务业

第一,绿色销售业。在产品促销方面,改进销售方式,融入生态环保意识,尽可能将销售做到可翻新、可重复利用,同时到无纸化、低消耗的促销方式,并反馈绿色消费的零距离对接。在营销方式方面,选择电子交易平台进行销售和消费,并选用绿色物流与电子交易相互配合的销售消费方式,以更好地推动绿色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绿色商业。发展绿色商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积极推进新能源材料和节能灯具等节能产品和设备的使用,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消耗,注重可再生能源以及无污染材料在商业中的应用;(2)大力倡导能源的循环利用,为冷冻系统提供余热回收装置,使用蓄能电梯等。同时,通过冷凝水回收利用系统、节水装备等方式,降低水资源的使用量。第三,绿色采购。开展绿色采购,鼓励企业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引导消费者实行绿色消费。在推动绿色产品采购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的使用,形成耦合采购方式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换体系,这样一来,供应商可以掌握商贸企业对绿色产品的现实需求和社会变化趋势,以便供应商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长期的可持续规划。加大对绿色产品的生产投入,形成有规模的绿色产品供应商群体。第四,倡导绿色消费观念。绿色消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因此应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通过媒体、网络进行宣传,引导并鼓励消费者展开绿色消费,建立绿色采购通道,开展多样化的绿色消费模式,创建绿色服务途径。另外,应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知识水平,通过绿色消费知识教育,向消费者推广绿色消费,提高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消费者通过掌握绿色产品的相关知识,如绿色标志、绿色包装等,才能提高其对绿色产品的辨别能力和购买能力,并有效的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此外,应鼓励消费者适度消费,倡导鼓励循环消费,减少消费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通过减少浪费、产品的循环式消费利用以及消费品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消费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和压力。

2.3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

培育壮大服务业的新亮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健康养老、文化休闲、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推进健康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发展,建立养老服务与医疗、生态旅游等产业相融合的养老产业集聚区。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软件信息产业的服务支撑能力,扶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信息和数字内容的服务业。

3新常态下绿色服务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3.1制度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通过制定财政补贴、减免税收、信贷优惠等政策,鼓励绿色服务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逐步形成绿色服务产业,这既满足了社会的绿色需求,又能实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相应完善的法律规章,加强对绿色服务业市场的监督管理,为绿色服务业提供公正透明开放的市场,保障绿色产品的畅通。通过取消财政补贴、收取排污费等政策,促使部分服务业逐渐退出高耗能、高污染的业务,将其逐步转移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通过制定与绿色服务业相关的发展规划,将生态环境指标融入服务业发展规划中,如制定绿色物流发展规划时,应从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物流系统进行提升,还应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在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体现出生态环保理念。

3.2资金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拓展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以政府投资为引领、民间投资为主体、外商投资为突破,实现政府资金、民间资本以及外商投资共同推进绿色服务业的发展。还要逐渐加大政府资金对绿色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搭建绿色服务业融资担保平台,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服务业的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服务业的授信额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渠道筹集资金。

3.3科技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构建低碳生态服务业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公共技术和资源。设立低碳生态服务业科技促进专项基金,采取计划资助、财政补贴、税收抵免等财税政策促进服务业发展,并通过政府资金的介入,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绿色生态服务业,推进服务业高级化,提升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搭建科技型服务企业的融资平台,解决融资瓶颈。积极发展风险投资,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服务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进风险资本运作现代服务业,培育风险资本运作的市场环境,建立风险资本的引入和退出机制。

3.4人才保障是绿色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力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促进绿色服务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鼓励高校设立信息服务、专业设计、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相关专业,全面建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及储备体系。支持服务业企业和机构建立大学生实创基地,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积极引入专业性人才,对引入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给予政策与奖励支持,以全面建立现代绿色服务业高级人才引进的激励体系。

参考文献:

[1]夏杰长.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发展绿色服务业[J].中国发展观察,(8).

[2]王珂,秦成逊.基于生态文明的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模式探析――以云南大理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3).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心得体会 篇5

25年来,首次就五年规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全文正式对外公布。

根据中共中央就《建议》向十八届五中全会作的说明,《建议》的起草工作始于今年2月10日。文件起草组成立9个多月来,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建议稿。

这也是中共中央近25年来首次向全会就五年规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

表示,《建议》的起草充分考虑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第一,“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第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为此,建议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对建议稿进行谋篇布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第三,“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建议》分三大板块、八个部分,其中,第三至第七部分构成第二板块,分别就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进行阐述和部署。

根据《建议》,“十三五”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为此,“十三五”期间(-20)将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经济增长底线是6.5%以上

作为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编制的首个5年规划,《建议》对增长方式、增长目标的考量都与过去有了巨大的区别。根据《建议》,未来5年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就《建议》向十八届五中全会作说明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十三五”期间,经济要在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翻一番。

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等。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认为,“中国在‘十三五’期间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有条件的。从全球来看,和平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这一点没有改变。而且中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他表示,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下行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根据就《建议》作的说明,要确保到202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的目标,2021年至2021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实际上,经济总量积累到一定规模以后,增速持续放慢是一个规律。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10万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如果按7%增长,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

北大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和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十三五”时期经济在6.5%左右时,2021年人均GDP在1.1万美元左右,考虑到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实际中国人均GDP会更高一些,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的标准。“如果能进入到高收入国家,则等于是摆脱了中等收入陷阱,不过那时还只是高收入国家的下游水平。”蔡志洲说。

《建议》涵盖大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十三五”规划建议受益股大盘点

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万众瞩目的十三五规划也出炉了。根据各大券商研报,整理出一份较为完整的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龙头股。

美丽中国

环保产业作为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之一,已经板上钉钉之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发布相关内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已经写入五年规划,环保产业链也愈发引人注目。太平洋证券、渤海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广发证券、广证恒生、东北证券、东吴证券、中投证券等十多家券商发布了关于环保行业十三五规划的研究报告,力挺环保产业链投资机会。

粗略统计,蒙草抗旱成为近期环保产业链表现最好的个股,10月以来涨幅高达79.3%,成为该行业龙头股。此外,大禹节水、福建金森、永清环保、丰林集团、万邦达、中电环保等个股涨幅也超过30%。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也是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列出的此次五年规划的十大目标之一。以此推论,农业信息化、农机板块两大概念是较为确定受益十三五规划概念板块。农业信息化概念股在A股市场还较为稀缺,目前智慧农业、神州信息两公司确定有农业信息化业务。农机板块方面主要有一拖股份、新研股份、星光农机等个股。

健康中国

继“美丽中国”概念去年横空出世以来,健康中国概念也在近期得到了热烈响应,相关标的近期股价暴涨。专家表现,健康中国有望写进十三五规划中,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推论,医药医疗产业成为十三五规划受益板块,概率也不小。

统计,九安医疗成为该概念板块龙头股,10月以来涨幅超过127%。另外乐金健康、蒙发利涨幅超过80%,健康元、宝莱特、华邦健康、海虹控股、仟源药业等个股涨幅超过40%。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目前主要包含3D打印、机器人等两大概念板块。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民近期表示,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数据显示,金自天正、博实股份、赛象科技、GQY视讯、沈阳机床、海源机械、华丽家族、三丰智能等个股10月以来涨幅超过50%,领涨概念板块。

数据中国

在人民日报微博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措辞都或多或少与科技有关,尤其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因此有专家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产业有望受益“十三五”规划。

数据统计,大数据概念股中,同有科技、拓尔思、天玑科技等个股概念较为纯正;云计算概念股中,超图软件、国脉科技、紫光股份等个股近期涨幅较大;信息安全板块中,北信源、蓝盾股份、任子行、美亚柏科、启明星辰等个股近期走势较强。

二胎概念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已得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确认。二级市场上,频频收购幼教资源的威创股份无疑受益二胎放开,婴儿保育设备龙头戴维医疗、奶粉生产商贝因美等,受益最为直接。

国企改革

“改革体制机制”也是“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之一,国企改革有望得到进一步促进。从目前来看,国企改革主要有军工领域的改制整合,央企层面的整合以及地方国企的改革。

军工题材股方面,国泰君安认为沿着改革和发展两条大主线,根据催化剂的直接程度,受益标的排序首先是航天三剑客,航天动力、航天长峰、航天科技;

此外还可关注电科四大天王国睿科技、卫士通、杰赛科技、四创电子;以及内生外延高成长、低估值的军工平台型“民参军”公司的银河电子和军工测试龙头,工业4.0新宠东华测试。

央企改革概念股,市场关注点则主要集中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等旗下A股上市公司上。地方国企改革概念股则主要集中在上海本地股、深圳本地股身上。

新能源汽车

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来已久,近段时间更是频频发布各种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上游的锂电池产业链、下游的充电桩产业链无疑是受益最大的。

锂电池产业链方面,多氟多、国轩高科、欣旺达、沧州明珠等个股是龙头;下游充电桩,上海普天、动力源等个股表现最佳;整车、汽车部件方面,比亚迪、宇通客车、江淮汽车、万向钱潮等个股龙头效应显著。

低碳概念

低碳经济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值得中期关注的布局方向。未来一个阶段,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动准备工作有望加快落实,关于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核心及配套制度也有望加速落地,低碳经济主题有望持续迎来政策催化剂。

新常态新形象自查报告 篇6

,市检察院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对此,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始终保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坚持竞进精神不懈怠,以新常态下的“非常态作为”,推动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 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

今年1月14日,市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的统一部署,开展了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市检察院通过开展集中整治,更加牢固树立检察人员规范司法、公正司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纠正思想观念、司法行为、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的长效机制,使全市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人员的`司法理念进一步端正,司法能力进一步提高,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司法作风进一步改进,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据了解,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分为动员部署、对照检查、整改落实、总结验收四个阶段,目前已完成两个阶段的政治工作。

█ 进一步推进“两法衔接”工作

全市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从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出发,切实肩负起检察机关在“两法衔接”工作中的责任,继续履行好牵头职责,不断增强深入推进“两法衔接”工作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两法衔接”工作的能力,努力推动我市“两法衔接”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发展。

全市检察机关积极同政府法制部门、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就贯彻落实我省联席会议、案件咨询、信息平台、监督考核等机制进行会商,确保各项工作机制落实到位,切实形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工作合力。

█ 创新推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体制创新。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内江市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后又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纳入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制定了《内江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明确规定了凡不重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预防机构不健全,管理混乱,造成本单位发生贪腐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大要案件等情况的均实行一票否决。

载体创新。建立内江职务犯罪预防网站,开展网上举报和QQ举报。这一作法受到了高检院预防厅肯定,高检院以预防专刊向全国检察机关推广。市检察院还与内江师范学院联合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专业预防职务犯罪研究所,利用检察机关的检察资源和师院的智力资源,开展高层次的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究和深层次的工作研究。

常态化运作的管理会计新模式 篇7

大凡企业的管理行为,无论是促进销售,提高产量,加速物流,压缩开支等等,都需要得到关于其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进一步强化,或修正,或中止。而这些反馈指标是否适当,是要联系企业的总体目标来看的。举例来说,如果促销活动的结果,销量大大提高了,却由于降价幅度过大,现金销售收入总额反而下降了;或者,现金销售收入总额提高了,却被销售人员的过高提成所抵消,公司赚到的钱反而少了。一旦得到诸如此类的结果,就成了单纯的“为促销而促销”,得不偿失。显而易见,不但要随时随地得到关于各类经营管理活动的反馈,这些反馈指标还要服从于企业的总体目标,不能走偏了。

这样的管理咨询新模式,是以管理会计软件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所以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管理咨询业者,他们只能以文本方式提交偏于理想化的咨询报告,指出改进方向。而客户由于没有适用的软件工具,无力推动改进实施,这些建议最终常流于空谈,可行性极其低下。

这样的管理咨询新模式,是聚焦于“赚钱为王”总目标,对生产经营过程实施强势管控的。所以,也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财务软件业者,他们只能提交简单复制手工系统的软件,以“净利润”为核心指标,按月度、年度地事后提供两大财务报表,响应速度跟不上实际生产经营过程。更有甚者,由于净利润实际上是个“什么也不是”的人造指标,财务软件数据的后续利用价值极其低下。

显而易见,“常态化运作的管理会计软件”是这一新模式的关键,其设计开发的思想基础,则是严谨的“赚钱为王”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种指标相互补充、相互验证,配套起来监控生产经营全局,并通过预警信号,向管理屋提供改进的努力方向。作为示例,本文围绕如何提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比率即“管理层投入产出比”,自上而下地加以介绍。

管理层投入产出比=常态运营赚钱额/(筹资性负债平均余额+原始业主权益平均余额+未分配赚钱平均余额)

这个比率是与管理层业绩考核密切相关的,表明在特定时期内,公司高级管理层运用手中资源的赚钱业绩。比率计算式的分子表明,通过经营管理活动,在特定期间赚到了多少“真金白银”;分母则表明,管理层可支配资源在该期间的平均余额有多少,这些资源是股东和债权人对企业所投入的“真金白银”。借助于这个比率,未参与具体经营管理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将公司实际情况看作是个不必打开的“黑箱”,只要从外部观察“公司现金池”的投入和产出,就可以有效推断其结构与效能。而因了其分子分母都是真实可靠的现金流数据,有望成为公司的利益相关人士观察、考核公司的有效手段。

还可以有另一种表达方式,即仿效“经济增加值”的思路,将“筹资性负债”、“股东原始投资”和“未分配赚钱额”的平均余额之和乘以市场平均投资报酬率,得到按平均报酬率应得的回报金额,如果“常态运营赚钱额”仍高于这一金额,说明管理层的表现不俗,除为公司赚出了平均投资报酬之外,还有高于平均报酬的增量部分,可称为“管理层货币增加值”。

管理层货币增加值=常态运营赚钱额一(筹资性负债平均余额+原始业主权益平均余额+未分配赚钱额平均余额)×平均投资报酬率

本文重在展示管理会计新模式是如何借助于软件系统,由外而内、从上而下地实时监控生产经营过程的,限于篇幅,对各类指标的定义及其计算不作过多的解释,读者只要顾名思义地理解即可,更完整详细的知识,请参见拙著《赚钱为王管理会计》。

首先要设定监控期间。虽然在软件系统支持下,理论上可以按每天来监控,但生产经营是不断波动的,有时在一天之中“颗粒无收”,又有时在一天之中有巨款进账,都是可能的。为避免软件系统“敏感度”过高,频繁地发出预警,不妨适当地拉长监控期间以熨平波动。可以将监控期间设为“滚动年度”,即每一天都将当天之前的365天作为完整的监控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年度”所覆盖的起始期间也在不断地向后滚动,但都保持365天不变的监控视野,所以称为“滚动年度”,以便和实际的“日历年度”相区别。这样,每一天都对应于一个自己的“年度”,可以算出自己的各种年度指标了。

监控期间确定后,作为分子的“本期常态运营赚钱额”就可以从这365天的数据累计得到。作为分母的三种资金来源平均余额之和,也可以根据这(365+1)天的每天余额计算得到。顺便说明,这多出来的1天代表该“滚动年度”的前一天的余额,(365+1)天的余额之和除以366天,就可以得到该年度的平均余额。这意味着,每天都可以计算刚过去的滚动年度的“管理层投入产出比”,它可能是每天都会有所变化的。如果它不低于某一预定的下限数值,同时,也不高于另一预定的上限数值,这一比率就大致处于受控制状态。此时,根据“例外管理”原则,不必过多的关注。反之,则表明或许出现了应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了。不过,顺着时间序列,把每天计算出来的年度比率数据连缀成折线,如果发生比率持续上升(或持续下跌)的带有趋势性的现象,也有必要加以关注。

如此,根据比率计算式,由外而内的第一层次监控目标便已确立,作为利益相关人士的聚焦点。当然,这将由管理会计系统自动计算提供。

在公司内部,对于必须受此指标考核的高级管理层来说,就要往下分解了。“管理层投入产出比”是以相对值表现的,只有其分子分母的绝对值才是可操控的。所以,管理层在领命之后,首先需要研究,如何提高分子(常态运营赚钱额)的绝对金额,以及如何降低分母(三种资金来源的平均余额之和)的绝对金额。只有这样分别进行,才能既瞄准总目标,又能对生产经营过程施加直接的管控。分述于下。

一、常态运营赚钱额

“常态运营赚钱额”既然说的是“赚钱额”,就会受到“货币升溢业务”和“货币亏绌业务”的双向影响。所以,要提升分子“常态运营赚钱额”,不外是两大途径,一是促进导致“货币升溢”的业务,“能赚的钱尽可能赚到”;另一个途径是限制导致“货币亏绌”的业务,“不该花的钱尽可能不花”。这两类业务如表1所示。

而言,“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是“常态运营赚钱额”的主要构成部分,可将这两项视为“生产经营主流程”。为了展示管理会计新模式的基本结构,限于篇幅,本文仅以“主流程”作为进一步监控的讨论对象,不再论及上表中的其他业务。

反映生产经营主流程赚钱效率的核心指标,是“主流程流动投资报酬率”,其计算式中的“年”,当然也是“滚动年度”,也是每天的数据都有所变化。所以,也要借助于计算机的自动监控:

主流程流动投资报酬率=主流程年赚钱额/主流程流动投资平均占用

式中:

(1)主流程年赚钱额=(主营业务现金收入-主营业务直接成本)+(其他业务现金收入-其他业务直接成本)

(2)主流程流动投资平均占用=存货直接成本平均余额+结算性项目净值平均余额

(3)结算性项目净值=结算性债权一结算性负债

“结算性项目净值”有点特殊,在对外结算过程中,是把尚未收到的“人欠我”和尚未支付的“我欠人”合并起来观察的,净值大于0时,说明整个结算过程是占用了自己的资金,反之,是短暂性地利用了对方的资金。所以,“净值”可以反映公司管理结算过程的货币资金状态。

在“主流程年赚钱额”的计算过程中,管理会计软件可以自动细分商品品种或业务类别,逐一按(现金收入一直接成本)公式,计算其实际赚钱额,如果发现有某种商品或某种业务的“现金收入”低于“直接成本”的,会自动提出预警信号。这些业务就是直接导致“货币亏绌”的亏本业务,是使公司持续“出血”的伤口之所在。除非有望立即改观,管理层应当刻不容缓地关停并转此类“现金黑洞”业务,只留下导致“货币升溢”的赚钱业务。

对“主流程流动投资报酬率”还可以进一步精细分析,在该比率计算式中代入“主流程年直接成本/主流程年直接成本”,整理后可得:

主流程流动投资报酬率=主流程年赚钱额/主流程流动投资平均占用=(主流程年赚钱额/主流程年直接成本)(主流程年直接成本/主流程流动投资平均占用)=直接成本赚钱率×成本驱动流动投资年周转次数

“直接成本赚钱率”表明:每花出1元的直接成本,能赚回多少钱来,这当然是越高越好。在由于市场竞争难以提高销售单价时,努力方向就是内部挖潜,设法降低单位直接成本。

“成本驱动流动投资年周转次数”则表明,一笔流动投资在1年内只到赚一次钱,是不够的,当然要做到“货如轮转”,由直接成本驱动的流动投资周转次数越多越好,通过加速物流周转来提高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率。

从直接成本角度,还可以得到一个重要指标,即“主流程流动投资周转天数”。

主流程流动投资周转天数=365天/成本驱动流动投资年周转次数

这个指标表明,用在主流程上的流动投资需要几天才能完成一次周转,因为可以用来与实测的理想化生产经营周期对比,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基本的想法是:一批产品从付款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卖出库存商品收回货款为止,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过程。将这一过程“理想化”,假设所有小业务流程都是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的,例如,不难测算出,正常情况下,从付款到收料要3天,从投产到产出要10天,包装要1天,从发货到收款要10天,等等,也不难排出各个小流程之间的先后关系或并行运行关系,如果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阻碍因素发生,从最先开始的小业务流程起算,到最后结束的小业务流程完成为止,就是完成主流程需要的“理想”周转天数。那么,现实的“流动投资周转天数”与理想的“流动投资理想周转天数”之间的差异,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尽可能缩小这个差距,是公司长远的努力方向。从而,为了看清原因,还需要更进一步地细分监控对象,需要引入“现金收支责任中心”的管理机制。

从现金流诊断的角度看,现金收入是要有人去促成的,现金支出也是应有人要求而支付的,“赚钱”总目标可以分解为“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两大类,落实到公司内部各单位上,要求只是“尽可能多收现金,早收现金;尽可能少付现金,尽付现金”;最后又可以不作任何调整地以代数和形式“合成”在一起,回归为“赚钱”的总目标,这就是“现金收支责任中心”考核所依据的基本哲理。从对赚钱总目标的直接贡献而言,公司内部的任何一个部门(或班组,乃至员工个人)只可能属于下述两种情况之一:

(一)其活动既产生现金收入,也产生现金支出,例如销售部门;

(二)其活动不产生现金收入,只产生现金支出,例如行政部门。

在对各部门按管理层级作了划分之后,可以简洁地以“现金收支责任中心”来统一描述,将“有收有支”和“无收有支”这两类情况包括在内,甚至于可以达到最小的底级单元。实际上,钱是从每一条生产线、每一种商品、或每一种业务中分别赚到的。现金收支责任中心所面临的,不外是各类短期经营决策问题,只需要对症下药地制定考核目标,例如为每条生产线制定“流动投资报酬率”,就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交由各类“现金收支责任中心”去灵活机动地自主管理了。在此过程中,管理会计软件同样能渗透到最底层,发挥监控预警作用。

二、三种资金来源平均余额

先看看《现金池存该表》(表2)的格式,它分为左右两方,右边表现公司的资源“该属何人”,在该栏里,“筹资性负债”是公司因借得货币资金而承担的负债,“原始业主权益”是股东从外部投入企业的货币资金,“未分配赚钱额”是公司赚到的钱还留在公司没有分配的部分,在权益上也属于股东所有,但由于实际上参与周转了,也是一种资金来源。左边表现公司的资源“存于何处”,即表现为什么形式。可分为“货币资金”、“存货直接成本”、“投资项目”和“结算性项目净值”四大类,其特点表现为,所有项目如果不是“货币资金”,就是用货币资金购置、并按购置时的价格登记的“非货币资产”。这些资金占用表现为多种不同形态,如存货直接成本、发出商品直接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房地产、土地使用权、理财产品等。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货币资金”与“非货币资产”的关系,非货币资产是用货币资金购置的,购置的目的却是为了经营后得到更多的货币资金,绝对不应当为投资而投资,无视“赚不赚钱”,那是本末倒置了。另一方面,货币资金多了,也要及时找到新的投资项目,避免闲置。

《现金池存该表》的结构提示我们,要降低“管理层投入产出比”计算式分母(资金来源平均余额之和)的绝对值,应当转而研究资源如何在公司内部配置,只有资源配置和利用是高效的,所需要的资金来源总量才会降低。所以,报表左边“存于何处”栏中的各项目的内容,才是关键所在,要善于利用管理会计系统,看出其中的门道来。

简明扼要地说,公司高级管理层有两个任务,一是“短期赚钱”,二是“长期可持续赚钱”。“短期赚钱”是不言而喻的,公司首先必须生存,为了避免“壮志未酬身先死”,需要尽快赚出钱来。而且,赚到的钱也有助于继续投资和发展;“长期可持续赚钱”则是希望通过投资项目相继上马,促使公司不断新陈代谢,具备适应外部环境的进化性,从而越来越赚钱。

实际上,公司的钱都是从一个个已经进入运营的投资项目赚到的。上文提及的“生产经营主流程”中,每一条生产线,每一种商品,每一种业务,都是以往为了“长期可持续赚钱”而先后上马的投资项目。此外还有已经分红的长期股权投资、已经卖出的房地产项目、以及卖出的金融资产等各种短期投资,等等。要借助于管理会计软件监控这些正在运营的项目,一旦发现成为亏本业务了,就要立即清盘处理,及时收回货币资金。以“生产经营主流程”中已经发现亏本的商品或业务为例,停产后,为其配套服务的各种非货币资产就失去实际作用,要及时转作它用,或变卖处理,以减少资金占用。

除此之外,在《现金池存该表》上,还要关注已经开始投资,但尚未进入实际运营的项目。如果发现实际投资需要量远远超过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预计投资需要量,就要重启评估程序,根据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尽早决定其去留,以免成为未来的“祸害”,也是降低资金占用的重要手段。

新常态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篇8

关键词:服务模式;创新

公共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主要文化服务中心,它有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它在保存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文明潮流、开展终身教育等方面是社会其他机构所不能替代的。同时,公共图书馆也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场所。近年来,为了在全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书香氛围,倡导市民利用多种载体,多读书、读好书,各图书馆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手段,延伸服务阵地,多措并举,开展形式多样的流动延伸服务。

一、图书馆创新服务的背景

(一)近年来,全国陆续实施图书馆实施全部免费开放服务,免费项目包括:办理借书证、借阅书刊、网上浏览及查阅馆藏数据库、听讲座、影视欣赏、送书上门、参加各类文化及培训活动,免费开放以来 ,更多市民走进图书馆。我们茌平县图书馆作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在实施免费开放后,由原来的1.3万读者增加到现在1.8万人,读者持续增加,我们服务迎来新的挑战。

(二)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读者的知识需求越来越大,对新型知识获取和利用形式的需求越来越强,作为县级图书馆,各行各业对知识的需求更是要求系统全面,这就对图书馆提出新的要求,如何达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是当前图书馆面临的又一问题。

(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以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更新速度快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我们图书馆以纸为介质的阅读方式与电子信息不可比拟。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传播文明的场所,如何在互联网发展时期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图书馆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

二、新常态下图书馆创新服务内容

(一)加强馆员队伍建设

1、提高馆员的道德素质,打造服务型团队。图书馆目前不是唯一的信息源,用户来此也不单纯为使用信息,也为了享受优质的服务。服务意识的培养是图书馆员的基本素质。因此,图书馆员要爱岗敬业,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并成为联系用户和图书馆的桥梁和纽带。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修养、其核心思想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以读者为本,文明礼貌,树立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与幸福感,有敬业精神。

2、加强继续教育,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随着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员如果学不会图书馆现代化的操作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断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就难以胜任图书馆工作。目前,继续教育是图书馆员更新知识的良好机会,在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中,图书馆员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自己所在岗位,知识层次及工作特点确定培养目标,有计划的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需求。在掌握计算机技能和专业知识外,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熟悉电子参考资料库以及电子全文期刊的使用方法,能为读者提供一定的网络服务,充当合格信息导航员。

(二)发挥图书馆场所作用

1、探索 “图书馆+书院”模式,打造国学圣地

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利用书院走进百姓,让古老书院在现代图书馆中焕发青春,我们图书馆落实省图书馆关于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在我们图书馆装修布设了尼山书院,古朴典雅,更是为现代化的图书馆增添了墨香,2015年8月份,20位小读者,身着汉服,齐读《弟子规》,开启了茌平国学教育先河;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我们图书馆与茌平韩屯道德学校进行合作,道德学校老师免费授课,并固定了每周周五晚上为集中授课时间,听课读者数量不断攀升。我们借助这一模式,让沉积多年的中国经典文化得以传承,让广大群众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2、搭建读者文化活动平台 , 让文化艺术走进图书馆

我们图书馆为新建图书馆,馆舍面积大,各种功能室建设完备,这一切为我们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了先决条件。为了开展好这些活动,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借船出海,与彩艺艺术中心、晨风音乐培训学校等有资质的艺术培训机构联袂,先后开展青少年书画展、油画公益培训活动、古典吉他公益培训活动,自去年以来举办10余期,收益读者达到1000多人次。

3、利用互联网+,延伸图书馆服务触角

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各种便民服务也是借助这一平台增设不少业务,在当前电子信息成为主流,而纸质介质媒体逐渐退出市场。面临这一挑战,我们图书馆积极应对,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开展图书网络业务,我们申请微信公众号,我们举办的各种活动、读书论坛等内容,通过公众号发布,读者可以随时了解馆里的动态,及时收到我们发出的各种活动信息,目前,关注我们公众号读者达到2000多人;引进歌德移动图书馆,预存图书2000多册,读者只需下载客户终端,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扫描所选择的图书二维码,即可实现掌上阅读。

4、创新服务 满足特殊群体读者需求

近年来漫画发展形势多样,不仅蕴含知识,而且成为图书馆休闲阅读的新风尚,面对读者对漫画的需求,我们图书馆设置漫画服务专区。为了开展这一图书业务,我们做好空间的合理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空间的舒适、亲切宜人的气氛等良好的配置,改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刻板印象,使读者爱上图书馆;不但留住原有读者,而且能够吸引新的读者,提供大众终生学习的知识环境与利用空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坚持开展各种读者活动,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

读书活动一直是图书馆长期坚持一项工作任务,活动搞的好、活动搞的活,就能增强人气,吸引读者。在开展读书活动中,就要围绕读者需求进行策划主题,制定符合大家的主题活动,让活动真正的“活”起来。读书活动是我馆的一个亮点,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并力争在形式与规模上都有新的突破。“元宵猜谜”活动我们持续举办了10年,我们动脑筋,想办法,使老活动办出新意,提高读者的参与人数。全国读书宣传周,世界读书日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吸引了数千中小学生。我们举办的“喜迎新春,小小书法家送祝福”活动,更是吸引了广大青少年书法爱好者。通过这些活动读者增长了知识,传承了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了图书馆,拉近了读了与馆员的距离,让读者更加喜欢图书馆,更好的发挥了图书馆群众文化服务主阵地的作用。

6、创新采购模式,满足读者需求

图书采购如同大厨做菜,众口难调,很难满足读者需求。在图书采购中,就应该多征求读者意见,了解大家的需要。在这一方面上,我们除了开展“选择你认为最畅销书”活动外,还举办了“你点书,我买单”活动,与新华书店开展合作,读者在指定的新华书店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我们会购进这些图书,采编后分类上架,联系点书读者来图书馆借书。这样,读者点书,我们买单,读者采购自己喜欢的书籍,既引发了读者读书的兴趣,又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7、图书馆人文关怀的体现

现代图书馆强调的人为关怀理念,不仅是要营造一种和谐、温馨、舒适的图书馆内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对读者在图书馆内的一系列活动提供便利与安全保障,让读者有宾至如归的认同感。茌平县图书馆馆舍内大量使用了绿色植物减少尘埃、嘈音等污染,让读者可以在图书馆优雅、健康的环境中学习、钻研。在馆舍主出入口放置雨伞,各楼层安设直饮水设备、座椅及资源检索机,并建立完善的指示标识系统、消防安全系统。我馆把读者都难以考虑到的问题思考在前,充分发挥馆员们的主管能动性与创造性思维,在设施、环境、布置、服务、安防、管理流程、装饰装修等各个方面让人文关怀在茌平县图书馆到处洋溢。

图书馆的服务提升是通过读者利用图书馆来实现的,因此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图书馆只有努力为读者服务,才能实现自身价值,也只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图书馆这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地方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造福社会,造福民众,让图书馆成为人们学习休闲、交流互动、自由往来的温馨家园。

上一篇:新课程案例分析及答案下一篇:四月一日驾考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