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2024-12-21

民政局办公室工作总结(共8篇)

民政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篇1

民政局的办公室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民政局的办公室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XX年,办公室工作在局党政班子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参与政务,搞好服务,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推进各项民政工作的有序开展。现将XX年办公室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开展工作

1、文秘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各类公文函电的起草工作,严格审核行文,确保行文质量,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率;二是认真做好各级各部门的来文件登记、送阅、督办、处理等工作,对急需办理的来文,按照“急件急办”的原则,及时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阅批,及时送达并督促相关股室办理,确保政令畅通,工作落到实处。

2、信息工作。办公室将所开展的民政工作,尤其是涉及民生的重点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成简报、信息、新闻等方式及时向市民政局、普洱日报、县委、广电局等部门报送,年内共报送信息34条,出黑板报5期,编发简报4期,部分上报信息已被采用。XX年,我局被市民政局评为民政政务信息工作先进集体,被县委评为信息完成超额奖。

3、信访工作。按照《信访工作条例》,认真做好各类来信来访的登记、分类、办理、答复等工作,在办理的过程中,首先

由股室提出书面答复意见,再由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签后给予答复,做到信访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年内共收到来信来访658件,其中受理649件,未符合民政相关政策退回9件。同时,结合全县“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积极协助支持相关股室办理县信访局转办的包保案件。

4、制度建设工作。年内,结合股室职能职责,督促并指导股室制订《股室工作职责》、《股室工作服务承诺》,制作《上岗证》,并要求机关工作人员上班佩带《上岗证》,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另外,还重新修订了原有的部分工作制度。

5、后勤工作。按照《局机关制定的接待工作制度》,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认真做好来往人员的接待和对内外的协调联系工作。同时,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保险等日常管理工作。

6、其它工作。一是协助做好局机关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并已取得实效,在此项活动中被县委评为先进集体;二是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及时将我局的职能职责、政务信息、惠农政策、服务承诺、工作动态等方面的内容向网上公布,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目前已向网上公布民政信息33条;三是整治局机关大院环境卫生工作,彻底清除“脏、杂、乱”的现象,创造一个清洁、漂亮、舒适的工作环境,我局年内作为接受全县创建省级甲级文明卫生县城的一个点抽检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办公室人少、事多、繁杂的工作特点,工作中主要存

在着这些问题:一是办公室工作存在着见指打指的现象,对股室间的协调工作做得不够,工作的衔接还不够紧密;二是对股室工作的督办力度不够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各股室间加强协调、互相配合才能得到更好地解决,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各股室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请及时给办公室反映,我们将积极向班子汇报,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加以解决。

三、下一年工作计划

1、抓好局机关政治理论、业务学习工作,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2、做好文秘工作。

3、做好信息工作。加强各种信息的收集和上报,争取在市、县级报刊、信息版上有更多民政信息。

4、做好机关接待、会务、用车等后勤保障工作。

5、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及管理工作。

6、做好信访、保密工作。

7、做好局机关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8、协助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工作。

9、巩固和提高县级“文明单位”取得的成果,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市级“文明单位”。

民政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2〕58号, 以下简称意见) , 加快全省林木种苗工作发展步伐, 进一步夯实“森林云南”建设的林木种苗基础, 根据意见精神和国家林业局的有关要求, 结合我省实际,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云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 是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以及资源基地, 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 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赋予了林业改革发展新的使命。近年来, 在大力推进“森林云南”建设的基础上,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 作出了争当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的决定, 林业建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全省林业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林木种苗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绿色发展, 必须首先夯实林木种苗基础。近年来, 我省林木种苗事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保障林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森林云南”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林业改革发展新形势迫切需要更加丰富和优良的林木品种作为基础保障, 对林木种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意义, 牢固树立“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理念, 超前谋划, 统筹协调, 加大投入, 下大力气抓好林木种苗工作, 努力开创林木种苗事业发展新局面, 全面提升我省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省林业部门要结合我省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积极组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工作, 统一制定工作方案, 争取利用3~5年时间完成我省重要乡土树种的种质资源调查工作, 并建立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开展本地林木种质资源调查, 支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实现省、州、市、县、区资源共享和规范化管理。要加强重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 力争到2020年, 分别在滇中、滇西南、滇西、滇东南、滇西北、滇东北建立原地保存库, 保存乡土珍贵用材林、特色经济林、生态能源林等树种, 逐步形成我省就地保存、异地保存、设施保存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省林业部门要定期确定并公布林木种质资源重点保护树种名录, 并督促指导州、市、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重点保护的林木种质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保护管理。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等)

(二) 加快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在抓好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的同时, 筛选确定一批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进行重点扶持建设。围绕林业产业、林下经济发展和公益林建设, 新建一批特色经济林、珍贵用材林、林 (竹) 浆纸、林化工产业树 (竹) 种、生态能源林等林木良种基地。加快推进高世代种子园建设, 重点建设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杉木高世代、高生产力种子园, 不断提高林木良种遗传增益和生产能力。制定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强化基地管理和科技支撑, 提高基地良种生产潜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加强林木遗传测定, 加快良种升级换代, 加快高增益、高生产力良种基地建设。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等)

(三) 建立和完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省林业部门要牵头建立基地种子统一调剂使用机制, 根据全省造林计划统一部署全省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种子的采收、加工、检验和贮藏, 合理安排基地种子的调剂使用, 逐步提高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 充分发挥种子生产基地的作用。各地要以保障国家重点工程造林和生产供应良种壮苗为目的, 选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育苗水平较高的国有苗圃、育苗龙头企业建立保障性苗圃, 优先在保障性苗圃中落实良种育苗的补贴政策, 加强科技支撑, 改进育苗方式和技术, 提高苗木质量和生产供应能力。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

(四) 促进特色种苗产业发展。根据《云南省林木种苗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大力推进我省特色种苗产业发展, 抓紧制定全省特色种苗产业发展规划, 组织开展景观植物驯化、栽培和选育工作, 大力培育具有云南特色和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 建设苗木基地, 打造优势品牌。以“企业十基地十农户”、“企业十合作社十农户”、“企业十农户”等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培植一批种苗生产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设施生产和规模种植。各地、有关部门要对种苗生产龙头企业加大资金、信贷、融资、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在滇中、滇东南、滇西、滇西南、滇东北建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区域性种苗交易市场, 培育种苗交易集散地, 为种苗供需各方提供交易场所。要加快建立种苗信息数据库、种苗市场交易网, 形成网站政务系统、信息收集系统和网上交易系统为支撑的种苗信息网络平台。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

(五) 提高种苗质量与市场监管水平。以县为基础加强育苗种源管理, 科学确定主要造林树种采种 (穗) 区, 实行定点采种 (穗) , 确保育苗品种清楚、来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进一步落实省、州市、县三级种苗质量检查制度, 加强林业重点工程造林种苗质量监督检查, 全面落实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检验证、植物检疫证、良种销售凭证和标签“四证一签”制度, 杜绝质量不合格和不具备“四证一签”的种苗用于林业工程重点造林。建设省林木种苗检测鉴定中心和区域性林木种苗质量检验中心, 完善州市和重点县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 配置监督检验设备, 建立健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强化种苗市场监督管理, 认真落实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加强对持证者的监督检查, 依法严厉查处品种侵权、制售假劣种苗、虚假广告宣传误导种苗使用者等违法行为, 维护公平、有序的种苗市场秩序。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质监局、工商局等)

(六) 强化科技支撑。各级科技、林业等部门要将主要造林树种良种选育纳人各级各类科技计划, 重点开展育种理论方法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以及高生产力种子园和采穗圃、母树林营建技术、种子生产加工检验技术、品种改良技术、无性系选育及无性扩繁等实用技术研究, 积极开展林木良种科技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和条件, 加快构建科技服务平台, 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建立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 科研与生产、管理相结合的种苗研究协作机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 重点推广无性系育苗技术、容器育苗技术和植物菌剂育苗技术等育苗实用技术。以科技型林木种苗生产企业为依托, 培育建设一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开展林木良种区域化推广示范, 到2020年建立主要造林树种良种示范林1万公顷以上, 示范主要造林树种良种30个以上。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等)

(七) 加大品种审定与保护力度。进一步修订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和标准, 完善林木品种审定制度。严格执行引种审批制度, 加强跨行政区域和生态区域的引种监管, 从省外引进林木种子的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从州市外引进林木种子的报本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 强化注册登记和保护宣传, 依法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行为, 维护新品种权所有人合法权益。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科技厅等)

(八)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林木种苗生产供应预测预报, 定期发布林木种苗供求信息, 引导服务种苗生产有序进行, 做好林木种苗余缺调剂。加强种苗科技服务, 组织种苗科技专家深人种苗生产基地指导基地建设和种苗生产, 提高种苗质量和基地经营效益。积极发展林木种苗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 进一步发挥林木种苗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民政厅等)

三、政策保障措施

(一) 制定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省林业、财政等部门要研究制定省林木良种补贴政策和管理办法, 建立林木良种补贴制度, 明确补贴对象、范围和标准, 建立稳定的良种补贴投人机制。各级政府可以根据本地林木良种生产推广计划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良种补贴资金, 对生产和使用良种的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良种苗木生产单位进行补贴, 推进我省良种化进程。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财政厅等)

(二) 建立林木种子贮备制度。省林业部门要制定林木种子贮备管理办法, 加强种子采收、检验、储存、更新及管理。各地要根据林木种子结实丰歉规律及造林绿化任务, 确定救灾备荒种子的贮备数量, 确保种子结实欠年或出现重大灾害等情况下的种子供应和供种安全。到2020年, 全省要建设林木种子贮备库97处, 其中, 省改扩建1处, 16个州、市和80个种子生产重点县各新建1处, 并配套建设相应的种子晒场和种子加工调制设备, 大幅提高种子贮备能力。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

(三)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种苗投资渠道, 要将属于公共服务范围的林木种苗管理工作经费纳人同级财政预算, 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倾斜支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良种选育和推广以及重点良种基地、保障性苗圃、种质资源库、种子贮备库、林木种苗管理能力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提高我省种苗生产装备水平和种苗监管能力。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

(四) 完善种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贷款优惠政策, 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给予贴息贷款和小额贷款优惠。研究制定林木种苗生产经营龙头企业扶持政策, 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龙头企业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带动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开展种苗生产保险试点, 研究制定种苗生产经营保险政策, 提高种苗生产抗风险能力, 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对种苗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

四、工作保障机制

(一) 加强组织领导。各州、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林木种苗工作的组织领导, 制定和完善种苗发展规划, 统筹协调落实有关政策。各级林业、发展改革、科技、财政、农业、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 共同做好林木种苗管理和加快发展有关工作。强化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职能, 明确管理责任, 落实工作经费。加强种苗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 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

(二) 完善法律法规。抓紧修汀《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 健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监督、品种审定、良种推广和种苗质量监督检查等制度, 完善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审批和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 细化违法行为处罚标准, 强化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行政执法和服务职能。制定林木良种推广使用办法, 加强林木良种推广使用和管理。加快制 (修) 订主要造林绿化树种良种选育、品种审定、种苗质量、种苗生产等技术标准。 (牵头部门:省法制办;参与部门:省财政厅、质监局、林业厅等)

(三) 创新发展机制。通过良种补贴的形式, 优先扶持林木良种生产基地开展良种扩繁技术研究和苗木生产经营, 使其形成良种选育、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对林木良种生产、壮苗培育、良种推广示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鼓励, 吸引林业企业参与良种生产、良种扩繁和良种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加大国有苗圃改革力度, 引入社会资本, 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行订单育苗, 提高苗木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确保林业重点工程造林良种壮苗供应。 (牵头部门:省林业厅;参与部门:省财政厅)

民政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篇3

为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切实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将油茶产业打造成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和富民强省支柱产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巩固提高、绿色发展”目标,以资源培育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大力扶持原料基地,着力打造湖南品牌,切实提升经济效益,做优做强油茶产业。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实施,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 优化产业配置;坚持依靠科技,规范种苗管理,推广新技术,实现丰产、优质、高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化油茶良种区域配置,实行生态种植,注重环境保护;坚持创新机制、多元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油茶品牌建设,确保产品安全。

(三)发展目标。高标准建设一批经济效益显著、科技支撑力强、配套设施完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标准化油茶产业园。培植3家左右经营机制完善、社会责任感强、市场化程度高、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油茶龙头加工企业。到2020年,实现全省油茶种植总面积达到146.7万公顷,茶油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油茶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

二、强化政策支持,推进产业发展

(四)加大财政投入。省财政农业产业等相关专项资金要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各级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后续资金投入机制,重点支持基地建设、油茶垦复、抚育管护、标准制修订、科技攻关及产品深度研发、技术培训等。

(五)建立健全油茶优势产业扶持机制。油茶主产区要将油茶列为优势产业,统筹安排和有效整合退耕还林工程及其成果巩固项目、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农业及山区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移民专项、水土保持等项目资金,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推进油茶产业示范园建设。鼓励油茶生产全程机械化,对油茶生产中使用的农业机械积极创造条件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完善金融支持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进银企合作,完善银行贷款林权抵押、林权担保手续。

(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林地有序流转,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植油茶龙头企业,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 等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业和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鼓励因地制宜开展复合经营,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综合生产能力。

三、突出科技进步,增强支撑能力

(七)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依托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中攻关油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加强优质、高产、高抗油茶新品种的选育,加快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标准化试点示范及推广应用。加强良种繁育,强化良种壮苗,提倡大苗造林。积极研发油茶生产垦复机、采果机、脱壳机、烘干机等机械设备。扶持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油茶产品精深加工,开发油茶系列产品,有效利用油茶加工附加产品,不断提高综合利用率和效益。

(八)推进生产标准化。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契机,整合现有油茶基地和资源,高规格谋划、高标准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加强油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油茶生产标准化;加强油茶产地环境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水平,从源头上确保油茶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油茶新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全面提高生产经营技术水平。

四、规范市场秩序,打造油茶品牌

(九)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出台湖南省茶油质量标准,规范茶油市场准入机制。推行联合执法,打击以次充好,严惩假冒伪劣,进一步净化油茶市场。加强油茶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十)着力打造优质品牌。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整合油茶品牌,改变油茶品牌散、多、弱的问题,着力打造湖南油茶品牌。规范行业自律,引导企业成立油茶产业联盟或协会,优化市场环境,防止不正当竞争。

五、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当地实际把油茶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省直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油茶产业健康发展。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油茶产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财政部门要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切实做好资金保障;林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油茶产业发展系统性研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科技部门要对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十二)加大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油茶产业和油茶产品的独特功能、 综合效益、巨大潜力及发展油茶产业的政策、技术、典型,挖掘油茶产业的文化内涵,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十三)加强督促考核。各地要将油茶产业发展列入对市州、县市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督查和通报制度,确保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任务、资金、责任、成效“五落实”。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民政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篇4

2009年,办公室在厅党组的直接领导和厅机关各处室的支持配合下,牢牢把握自身工作特点,找准位置,搞好协调,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部署,立足服务,着眼全局,抓大事,抓重点,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重协调,抓督查,促进重点工作的落实。2009年,厅办公室进一步增强了协调意识,加强了与上下级民政部门之间、机关各处室之间以及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得到了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做好办公室工作创造了和谐、宽松的环境。2009年,城乡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推进敬老院建设和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列入省政府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内容。围绕这些工作,办公室加强了与省委督查室、省政府办公厅的联系,协调配合厅机关各处室抓落实,加大了督查工作力度,强化了督办事项的反馈工作,严格办理程序,落实责任到人,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各类督办件75件,完成了上级和厅领导交办的任务,办结率达100%,有力地促进了各项民政工作的发展。

切实加强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办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各项办理制度,基本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到位、安排部署到位、督促检查催办到位,及时圆满完成了人大代表建议27件、政协委员提案34件,共61件议案的办理工作。在办理九三学社XX省委员会提出的《关于XX老龄服务体系构建及养老产业发展战略对策建议的提案》(第381号)的重点提案的过程中,厅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安排办理工作。在组织力量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由主、会办单位参加的协商会,及时召开面商会;省政协管副主席亲自到会指导,与会领导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及老龄化情况等实际,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得到了管副主席、政协委员和省政协提案委、省政府办公厅议案处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通过对建议、提案的办理,促进了各项民政工作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促进了各项民政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履职责,抓落实,认真贯彻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在厅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办公室认真履行具体组织协调推进工作的职责密切与各处室、各单位的协调协作,把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纳入了与州、市民政局和厅机关各处室及直属单位签订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结合实际及时制定3个工作流程;同时加大学习培训力度,特别是重点抓好“96128”专线联络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选齐配强专线联络员;及时建立了政务信息查询平台,并每月向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府法制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监察厅报送执行情况;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大厅,建立了全厅业务处室轮流值班的工作制度。截至12月底,进行重大决策听证1项、重要事项公示13次、重点工作通报11次,先后接待来访和答复网络查询394件次,满意率100%。

(三)排难点,抓重点,信访接待扎实有效。全年共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310件次,其中处理来信661件,接待来访649批次1026人次,厅领导处理来信来访169件次。来信来访中,有集体访18批155人次,重复集体访有5批58人次;处理联名信有84件,处理网上信访118件。来信来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未纳入“两参人员”待遇的军队退役人员、援越援老筑路民工、支前民工要求纳入并享受“两参人员”待遇,烈属、伤残军人要求解决住房,伤残军人要求提高伤残等级,带病回乡退役人员及部分国家公职人员要求评残,在乡老复员军人要求解决“三难”,退役士兵反映安置不公平、合理,复员干部要求解决相关待遇,不属于民政部门发放生活补助费的60年代精减退职人员和村级体制改革前解聘的村干部要求享受民政管理对象的同等待遇,城乡困难群众反映生活、医疗、住房困难,涉及阳宗海周边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的群众反对区划调整等问题。在处理来信来访的过程中,坚持重要案件及时反馈原则,坚持每月信访信息通报制度,加强与基层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并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反映突出和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重点排查、重点处理。一是做好国庆60周年期间的信访工作,把信访接待场所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部位,认真排查调处信访热点和潜在的不安定因素,耐心细致地做好上访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疏导工作,确保了我省的社会稳定。二是认真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年”及梳理“三跨三分离”信访问题等工作,及时成立了成立了由分管厅领导负责、相关处室参加的“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办公室”,组织召开座谈会,对民政系统出现的重点、难点信访问题进行认真的排查、梳理,结合实际印发了《XX省民政厅“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实施方案》、《XX省民政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民政信访工作自查督查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将清理排查出的重点、难点信访问题责任到人,采取措施狠抓落实,一些重点难点信访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杜绝了重大群体性非正常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进京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一如既往地做好“厅长接待日”工作。随着厅长接待日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来访量呈下降趋势,信访总量与比去年相比,减少了22%。优抚对象、退役士兵、复员干部、60年代精简退职人员、灾民、城乡困难群众等反映的解决有关待遇及解决生产、生活、看病、住房等困难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停访息诉工作扎实有效,年终息访数为1297件次,息访比例为99%,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重规范,抓法制,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紧紧抓住建设“法治民政”这一主题,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围绕民政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政策法规工作。一是扎实抓好了厅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拟制了《XX省民政厅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建立了厅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长效工作机制,从时间、内容和空间上保证重大决策制度的贯彻实施;与厅社会救助处密切协作,成功组织了《XX省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听证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二是积极与各处室协调、研究,及时上报了法律、规章、法规的立项申请工作;认真开展了行政执法考核评比工作,有效促进了法制工作正规化建设。三是严格执行《XX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按照权限和范围、起草和审查、决定、登记和公布、解释和备案程序,规范操作,做到了制定主体明确、权限清楚、监督到位、操作规范。四是收集整理,将民政系统现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共172个(件),编辑了《XX省民政厅民政系统现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汇编》下发至各州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及厅机关和直属单位。五是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结合“五五”普法规划,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民政系统普法工作的通知》,促使干部职工遇事想到法律、办事依据法律、有问题求助法律,进一步浓厚了法制氛围、推动了依法行政。

(五)重信息,抓宣传,宣传效果有较大突破。一是建立了重要政务信息约稿制度,设立了民政信息专报和民政要情,报送信息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综合类、调研类、问题类信息增多,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宣传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各级领导一直以来关心重视民政宣传工作,今年的民政工作年中分析及宣传工作会议上,厅领导在肯定民政宣传工作的同时,对进一步做好民政宣传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再次掀起了民政工作宣传热潮。三是明确了宣传计划,形成了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制定了每月、每季度及半年宣传工作计划;主动联系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每季度报送我厅宣传工作重点,得到了肯定;建立了与省内新闻媒体协调联系合作机制,组织了六次大的新闻宣传策划会,使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和省内主流媒体加强了对民政工作动态的关注。四是宣传形式的多样化,使民政工作得到广泛认知。通过在省内主流新闻媒体、民政部一报一刊、《XX民政工作》、《民政信息》、《民政要情》、民政厅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及报送省委、省政府、民政部的政务信息上宣传民政工作,扩大了民政工作影响面。五是合理应用资源,做到了宣传报道的统一。办公室与各处室之间形成合力,参与处室重要工作的宣传,主动挖掘处室工作宣传亮点,提供相关信息给各大媒体,带动了处室宣传工作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协调省内主流新闻媒体宣传有关我厅工作307条次(省部领导讲话及民政工作相关会议50余条、业务信息250条,中央电视台全国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等以及《半月谈》、新华网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我厅业务共12次)。与上年相比,新闻上稿率有所增加,尤其是头版头条、整版宣传及重要新闻数量增多。上报信息编辑《民政要情》35期,共255条信息;《民政信息》17期,共390篇信息;报送省委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39篇、厅信息公开网站宣传信息34篇。组织或参与了民政工作会议、抗震救灾表彰大会、李学举部长到我省考察、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议、防灾减灾日、边境民政助理员培训、重大灾情、敬老节活动、社会组织宣传周等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宣传工作。

(六)重服务,抓管理,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为确保“3•14”、“6•4”及庆祝建国60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稳定,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稳定工作,省综治办领导与我厅多次为共建和谐社区、平安边界等问题进行研商,对我厅多年来的综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二是积极维护和管理好在用车辆,有力保障了救灾、抢险、公差、勤务和特殊情况用车,建立和完善了用车请示、报告制度和外出人员请消假制度,严格控制非工作用车,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认真落实车辆、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制,重新规划了停车区域和泊车位置,强化了对临时停放车辆、私车的管理以及外来人员的管控,加强了对保安人员的管理、培训,增强了保安人员的责任感,严格门卫24小时值班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办公区、生活区以及干部职工的安全。三是为彻底解决厅机关给水问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投资4.5万元,组织对变频抽水机进行彻底更换,安装龙头21个。四是组织完成了全厅住房未达标人员的补贴核算工作。五是积极开展了各项节能减排、厉行节约工作。六是投资48万元完成厅住宅区4000平方米的屋顶补漏工程,对住宅区进行了多项改造。七是投入专项经费6.5万元,购买、维修和更换消防器材设备,为进一步做好综治工作提供了硬件保障。八是合理安排假日值班,切实保证了全厅人员的正常休息及假日安全稳定。九是极积开展XX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保证办公区域和院内卫生的干净整洁,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七)高标准,严要求,办文质量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公文办文程序管理的通知》,对办文程序作了明确规定,规范发文和来文处理,在非编号文件上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对电报撰写、电报办理以及密码电报的转发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对机关干部职工进行机关公文写作培训,公文管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12月1日,审核公文近600份,打印文件922份,誉印3131700张,接收机要类、业务类文件1000多份、密码电报41份,寄出各种信件13000多件,工作运转中没有发生任何泄密、丢失的情况;全年文书档案立卷4995件,实物档案17件;基建档案5卷,会计档案251卷,共完成电子档案20盘的归档任务。完成8397卷档案保管和统计工作,借阅档案1361卷(件)。完成民政专业档案实体共378卷,其中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专业档案66卷、涉外收养档案40卷和优抚对象专题档案272卷,编制公文文号872个。

二、2010年工作计划

2010年,要紧紧围绕为促进民政工作科学发民服务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效能,提升水平,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文稿和公文处理能力。切实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按照2010年民政工作总体要求,不断提高综合文稿的写作水平,做好各类文稿的起草和有关文稿的审核把关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办理程序,扎实做好公文处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二要进一步加强民政宣传工作。巩固发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民政宣传工作格局,继续加强与新闻媒体单位的联系,大力宣传各级民政部门讲大局、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重管理、强服务的做法与成效,不断提高民政部门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抓好向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政务信息报送工作,继续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相关工作。抓好《XX民政工作》的办刊工作,提高办刊质量,充分发挥好内刊作用。

三要进一步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努力做好与上级部门、各州市民政部门和厅机关各处室以及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主动了解情况,当好参谋助手,切实加强民政法制工作,认真抓好各项综合工作的落实。四要进一步做好目标管理工作。牵头研究制定各州市民政局、厅机关各处室及相关单位2010年民政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2010年全省重点督查重要工作任务,并做好工作进展督查、有关材料报送、检查考核等工作。

五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立卷和部门立卷制度,建立加强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民政办公室工作总结 篇5

一、20xx年工作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1月30日,我镇实现主导产业营业收入330684万元,完成工商各税123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66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6.1%,2.2%;实现招商引资21000万元(其中工业项目163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1.5 %;农业项目470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1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300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2.6%。

(二)重点项目推进情况

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完善园区规划,配合县园区管委会的总体部署,园区规划由原来的4个村增加到现在的6个村,面积由6000亩扩大到10000余亩。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土地流转,使园区进一步提档升级。20xx年完成农业项目招商引资4700万元,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l家。截止目前园区内共引进业主21家,种植规模7260亩,解决季节性用工13.4万人。

2、王泗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一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王泗食品产业园5900米道路建设工程项目,已于20xx年9月全面开工建设,目前进展顺利,现正抓紧雨、污管网铺设、表土清表和腾飞三路砂石回填工作,预计20xx年6月可投入使用;园区天然气配气站及管网铺设工程,已完成从义兴村配气站至福田4组4000米的主管道铺设工作,配气站点建设将在完善用地手续后启动征地建设工作。二是园区建设成效明显。成都远航福记食品有限公司已完成3个车间1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21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建设工作,已于8月投产;中国·大邑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于5月21日动工建设,目前正积极进行场地平整和厂房建设,预计到年底可建成投产现代食品生产企业1家;XX市甘师傅欣欣食品有限公司已于5月初进场建设,现正抓紧挖筑基础、钢架厂房搭建、办公楼二装工作,预计20xx年3月试投产;四川龙川酒业有限公司新占地97亩已于5月中旬交予企业。目前正进行道路、高压线迁改和场地平整工作,预计 20xx年8月建成试投产;成都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和成都维源川王酒业有限公司租地转征地遗留问题处置,目前完成了成都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租地转征地、失地农民社保指标分配方案;成都维源川王酒业有限公司租地转征地正抓紧落实失地社保指标分配方案。

3、水云天观光旅游建设项目。水云天观光旅游项目位于新庆社区26、27组,占地约85亩,投资约3500万元。目前,项目安置点建设、耕地租用、拆迁清场、施工打围工作已完成;新庆社区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并经县规委会审议通过;项目涉及23.67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于今年5月在XX市农村产权交易所、XX县公共交易服务中心网站挂牌交易完成,目前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县规委会审定;投资业主地勘工作已完成。投资业主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预计20xx年12月初全面进场施工,20xx年12月前完工并形成接待能力。

4、诚君路改扩建项目。该项目从我镇飞羊村至邛崃桑园君平,全长7.3公里,涉及我镇个村的交通通行。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惠及我镇6村20余村民小组2万余群众。

5、新城建设项目。该项目区位于XX县王泗镇福田村15、16组,该区域属王泗镇集镇新区,路网发达、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施完备。项目区占地约157亩,预计总投资约3.4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红线范围内的占地搬迁、土地赔付等工作。待土地指标取得后,进行招商建设。

6、“4.20”灾后重建挂钩项目。“4.20” 灾后重建挂钩项目涉及我镇16个村(社区),194个村民小组,743户,2470人,拆旧区面积640.1亩。项目规划有五家统建安置点、灯笼统建安置点、丰都自建安置点等3安置点,计划用地153.9亩,该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5亿元。目前,已完成宣传动员、现场测量、数据核实、搬迁协议签订、成本测算、户型图设计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安置点规划设计工作,王泗片项目和敦义片项目已送至省中心待审,等待批复后即可开始实施。

7、安置点建设工作。一是碧云天安置点完成竣工验收。安置点占地100.3亩,设计栋数33栋,新建安置房805套,总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共安置504户,3000人,投资1.4亿元。目前,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并竣工验收,安置分房工作11月6日开始启动,预计20xx年1月20日全部完成。二是联丰三期安置项目投入前期准备。联丰三期选址王泗镇福田村12、17组,占地面积79亩,需要拆迁29户农户108人,拟修建516套统规统建安置房,安置王泗食品产业园落户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拆迁农户1806人。目前,联丰三期统建安置房项目已完成农户资产核实、国土测量等工作,正进行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8、文化商业广场建设项目。酒乡文化广场位于王泗镇老木材市场,项目占地8.47亩,总投资约20xx万元。目前,酒乡商业广场整体打造设计方案已经县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并于今年2月在XX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挂牌交易成功。前期施工手续正在完善,预计项目20xx年4月启动。

9、四水厂主支管网建设项目。该项目主水道长70公里,涉及14个村临时用地330亩;支水道长65公里涉及14个村临时用地200亩;管道加压站征占地1.2亩,拆迁1户。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

10、幸福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我镇7月先行以庙湾村赵大院子为试点进行散居林盘整治,其余18个村以庙湾村为标件打造1-2个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林盘。本着整治和管理并重的原则,我镇在林盘示范点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升群众整体素质,不断完善散居林盘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美丽乡村打造管理长效机制。目前,19个村(社区)林盘示范点位已完成集中整治已经全部完成,乡村风格焕然一新。

二、20xx年工作安排

1、加快王泗现代食品产业园发展

一是加大对远星、蜀之源等现有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和在建企业的促建工作。二是继续完善道路、管网、天然气、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园区发展创造条件。三是全力招大引强,牢牢把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主线,加大宣传和奖励力度,引进有实力、有带动作用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

2、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全力推进产城一体

按照县委“对外开放和项目会战年”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加快构建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以现代商贸和服务为支撑,以白酒文化、都市旅游为特色的产城一体发展模式。一是继续推进碧云天安置小区建设和XX区建设,引进社会资金配套建设商业中心、步行街、农贸市场等服务设施,完善新区城市商贸功能。二是以商业文化广场打造为重点,完成营新街环境打造,提升旧城区城市形象。三是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利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聚集城镇的人气商机。四是加快棚户区改造项目。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做实做细项目相关实施细则,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新城形象。

3、继续推进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引进一三产业互动项目

⑴继续推进园区提档升级。依托安韩王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按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将园区面积扩大至10000亩。一是继续抓好园区内非洲菊基地、兴和蔬菜、猕猴桃、银柳等现有优势项目发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高端农业产业化项目和一三产业互动项目;三是整合农业合作社现有资源,将共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有效整合,做大做强现有的农业产业项目。⑵大力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发展。依托“一线一品”建设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项目,利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着力抓好“水云天”休闲度假项目,争取早出亮点。

4、社会管理的提升和服务创新工作

1、抓住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契机,继续以城乡环境打造为抓手,积极推进和完善庙湾村基础设施,推进林盘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摸索经验,努力把庙湾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优美、居住优美”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形成长效机制。

2、抓住创建“省级产村相融新农村示范点”的契机,提档升级五家小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结合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活动,加大对群众的思想教育,让群众思想、素质提升,积极参与到小区的治理中来,形成长效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制度,真正将这项民生工程做实做细。

5、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全面深化“四组织一平台”建设。以“四组织一平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完善基层治理机制。认真总结和推广“四组织一平台”试点经验,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推动机关事权下放,延伸服务职能,扩大便民事项村级直办覆盖面,着力在深化新型基层治理、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加强村级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形成新经验,力争成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进典型。

(2)深化“两新”组织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以非公企业“党建联盟”和“拉萨支部”流动党员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拓展基层党建工作。继续开展“两新”组织“党建组团”工作,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打造一批党建示范群、示范点,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突出抓好业主(出资人)队伍、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队伍、党建工作指导员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助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进一步总结提升“拉萨支部”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探索流入、流出双向动态管理机制。

(3)加强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党员发展计划,进一步鲜明党员发展“适当减少数量、注重发展质量”的要求,实行党员发展逐级把关XX县委审批。注重发展青年农民、青年工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大学生入党,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严格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健全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

(4)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推进“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完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机制,强化行业系统指导党建工作的职能职责,确保“书记抓、抓书记”落到实处,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作用。

(5)继续深入开展“三员工作法”(党的宣传员、民情巡视员、群众的服务员)。

以践行“标杆工作法、问题工作法、一线工作法”三个基层群众工作法和动态建账、民主议账、务实销账、及时晒账、满意结账“五账法”为抓手,开展“争当三员”活动,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问题。

(6)探索农民集中居住区原村党组织和集中居住区党组织“双轨运行”模式。

我镇农民集中区有10个,居住人口约10000万人左右,党员100余人。如何加强小区党员管理,如何逐步实现居住地党组织和原户籍地共管模式的无缝对接,是下一步探索的重点,我镇拟在福田小区试点。

6、继续深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机关作风建设

财政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篇6

一、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

本人自担任组织委员以来,注重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坚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本人获“树组工干部形象”征文比赛三等奖、区党史知识竞赛二等奖、区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三等奖。

二、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潜力和业务水平

近年来,本人参加了国家财政部举办的“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管理科学化进程”培训;自治区财政厅举办的“全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财政总账业务”、“政府债务”培训;自治区保密局举办的“计算机安全与保密管理”培训;市财政局举办的“财政改革理论与实践”培训、“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改革”、会计后续教育培训;区举办的全区行政执法培训、青年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副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并透过了全区公务员行政执法资格统一考试,提高了业务技能和工作潜力。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时期的财政工作

本人先后在办公室、预算股工作,担任办公室主任、预算股长职务,使自己的组织潜力、业务潜力得到了提高。

11月至今,本人在担任预算股长(3月起兼任区小汽车定编办主任)期间,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大力推进财政改革,做好全区财政预算管理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全区财政预算、决算工作。坚持“量办而行,量财办事”、“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做好区本级部门预算、全区年初预算、年度决算和预算调整方案的编制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状况下,利用公休假日和晚上进行加班加点,按时提交区人大讨论。同时,认真做好年度财务决算各项工作。、的基建决算报表、部门决算报表均分别获市局一、二等奖。二是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按照年初人大透过的预算计划,严格执行;制订了《区本级财政性资金支出审批管理办法》,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实施,规范了资金拨付的管理;加强对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社保、教育、文化、卫生各项专项资金的跟踪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心推进财政改革。--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动公共财政建设。不断细化支出科目,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改善和完善区本级部门预算报送资料和形式,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由的58个扩大到的66个,并从起将乡镇中小校园收支全部纳入区本级预算;全面实施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综合预算,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潜力。

四是加强财政监督,规范财经纪律。近年来开展了党政机关干部拖欠公款清理、“2会一部”债务清理、教育“两基”债务清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吃财政“空饷”人员清理、公务用车清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等专项活动,进一步规范财经纪律,成效显著。

五是做好我区小汽车定编管理工作,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作为区小汽车定编办负责人,认真做好我区的公务用车定编和管理工作。开展了全区公务用车的统计工作,建立了公务用车档案资料,实现微机化动态管理。

六是认真办理区人大代表的议案和政协委员的提案。本人作为承办人,至今,已办理完毕的人大议案(推荐)42件、政协委员的提案23件,并将答复寄至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手中,代表和委员的满意率较高,区政府也给予表扬。

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依法行政

民政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篇7

国务院决定今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为了保证普查对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如实填报普查表,确保普查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普查数据质量,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经济普查基础资料整理和规范工作的通知》(陕经普办字[2008]6号)。要求所有被普查单位务必建好统计台账,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办公室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各专业统计台账参考表式和指标解释,明确了各类单位建立统计台账的类型和具体要求。所有经济普查对象,即企业、机关、事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村(居)委会和其他组织机构,均应建立“水及能源消费统计台账”,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企业还须建立专业统计台账。各专业统计台账参考表可登陆陕西省政府门户网或者陕西省统计局外网中的“陕西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栏目下载,网址分别是http://www.shaanxi.gov.cn和http://www.sn.stats.gov.cn/。

民政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社会工作;中国特色;关联民政工作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我国农民工问题、老龄化人问题、单亲家庭问题等矛盾尖锐,如果处理不好,一定会造成一些列社会问题,不要说是什么和谐社会,就是基本的社会稳定都不好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吸纳多种不同的社会工作人才,提高社会化服务,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和民政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疾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民政工作则是各级民政部门及其主管的服务机构。他的职责是党和政府赋予的,运用行政手段和服务方法,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服务。民政部门发挥着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特殊群体的职能,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根据二者的定义表明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

1.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有着相同性。从二者的使命来看,两者是相同的。社会工作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来提供服务的。民政工作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发展权的永恒工作。所以,不管是在民政工作中还是在社会工作中,都应该体会人的需要。

2.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社会工作遵循“和平”“关爱”等业务,更强调服务对象是相互平等的,使被服务的人能够坚强独立。从理念来看,民政工作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从对待人主体看,民政部门还有大量其他社会事务,如婚姻登记、社会管理职能。

3.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本质是相同的,二者密切相联系。社会工作它本身就是慈善事业、社会救助事业。而民政工作发展,不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一切的社会秩序建立及其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对民众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在现代社会,使用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领域很广,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到青少年服务、医疗服务、家庭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涉及到的部门不少,目前还没有一个领域像民政工作领域那样广地需要社会工作,并且把它作为核心专业支撑,在教育、卫生等多方面领域也需要社会工作,起到的作用不是主力,而在民政业务和民政范围领域,不但需要大量社会工作者,而且是把社会工作作为核心工作来做,社会工作在民政业务和民政范围领域起着制定政策、组织实施等核心和基础作用。

二、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对处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的民政工作如何更好的处理社会工作重要性,必须做到:一是使民政工作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在已有民政业务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会大大丰富扩展原来的业务工作。如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可以使我们把服务从服务群体的本身的生理需求发展到关注服务群体的心理,让我们在金钱物质救助为主的救济行使中跳出来更多的关注灾害对灾民心理和物质的伤害,更好的为灾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民政业务工作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理念方法的重要性。民政工作是检验各种社会制度优越的基础工作。把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引入到既有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业务中去,不断的改进民政工作为人服务观念,以便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三是对民政工作的服务群体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认识到社会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主题和中心,在具体服务中起着主导、策划、组织、协调和推动实施的作用,这就需要组织所有民政服务人员,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方法的培训,让民政工作人员掌握先进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可持续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民政工作的内容也常有变化。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吸纳多种不同的社会工作人才,提高社会化服务,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做到:一是积极做好社会工作,对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的业务拓展有更好的动力。进入到社会工作后,可以使我们用社会工作的眼光去观察当前社会的需求,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更好的多元化服务。当前我国农民工问题、老龄化人问题、单亲家庭问题等矛盾尖锐,如果处理不好,一定会造成一些列社会问题,不要说是什么和谐社会,就是基本的社会稳定都不好说。必须用长久的社会工作的眼光看,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前提下,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必须进一步持续的拓展各方面服务领域,为所有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服务。对于老龄化问题、单亲家庭问题、家庭暴力问题、留守子女问题等棘手问题,努力能把社区服务中心改造成为主要的社会工作机构,努力开展可以针对大部分家庭需要的有规模的社会工作。二是大胆创新,大力发展民办非营利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经济在不断发展着,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新的需求,更使当前的人们对专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民政工作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当我们面临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和药物污染这些负外在性,我们能体会到社会工作的管理性太差,为了更好的收拾残局,需要由国家和民政力量来提供帮助。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的改革,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缩小社会发展不平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怀;社会转型期民政行业高职人才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伍晓斌;和谐社会视角下构筑弱势群体支持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陈小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转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作者简介:孙海燕(1972-12-),女,汉,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科员,社会工作师中级,大本,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上一篇:支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下一篇: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