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训工作总结

2024-06-15

师训工作总结(共11篇)

师训工作总结 篇1

师训处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在市教育局和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本着求真、务实、创新、高效的工作原则,以有效推进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工作目标,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代表师训处把一年来的工作,从数量、品质、效果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克服困难 发挥团队精神 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师训处的工作向来是繁杂、紧迫,项目多、责任重,一年来除了日常工作以外几乎每个月至少有一项大型工作任务:

寒假期间我们对05级140名村小大学生毕业档案所需个人信息逐一进行统计、整理、核对,以保障他们顺利毕业。

三月,完成了铁岭市初中市级骨干教师,市直、清河、开发区区级骨干教师以及市直初中和学科教师的学科培训。培训人数共计1492人。师训处对十四个培训地点十四个学科培训进行了组织与管理。

四月,历时14天,完成全市小学市级骨干教师第三期、第四期培训任务,参训教师共253人。

五月,举办了“十一五”研训教师培训班,参加培训的研训教师共计236人。同月完成全市高中 “新课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班主任培训班。并完成560名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建档工作。

六月,全市初中班主任培训工作正式启动,为提高培训效果,聘请了各县区班主任培训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共7人参加统一备课。接受培训的教师达2000余人。同月协助市教育局筹备、组织“全国首届名师大会”,参与了方案的起草与下发、及1000人主会场和各分会场参会人员名额分配、下发通知、座位分配、会场管理、会务安排以及同各业务部门协调等工作。

七月,历时20天对市直16所高中、初中、幼儿园和职业学校进行了名师、名校、名校长和师德标兵、师德示范校评选与推荐工作。

八月,协助市教育局完成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的筹备组织与协调工作。并举办了两期铁岭市职业学校教师“十一五”期间继续教育离岗培训班。参训教师538人。加上学院招生工作,我们近一个暑假都在紧张忙碌中度过。

九月,深入全市各个县市区对校本培训工作进行了检查,并进行了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成果指导及验收工作。

十月,在学院及西丰、开原、昌图三个县市区协助省中心进行了音乐、美术、体育、英语学科400名教师送教下乡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在六至十月期间,我们又同时进行了全市中小学各级骨干教师的复评与增补的考核与指导工作,为此我们深入全市17所高中,市直9所初中及幼儿园,对1000余名骨干教师就14项考核内容进行了逐校逐人的考核,并深入八个县市区32所中小学对200余名县区市级骨干进行了逐一考核。十一月我们用一整月的时间,对考核结果进行

整理,并对全市3000多名骨干教师的材料逐一审核,填证,验印,汇总成电子档案上报到教育局。

十二月,我们分四期举办了初中教师《班主任工作》培训班,参训人数925人。

以上工作看似流水帐,其实背后不知隐藏着全处人多少艰辛和汗水,每个培训班少则1、2百人,多则上千人,负责管理的同志常常一站就是一天,暑期为室内能凉爽些班主任每天6点多就来打开报告厅的窗子,寒假为远道早来的学员不在外面受冻,就是天再冷下再大雪,我们也坚持早早来到学院,为他们打开温暧的大门,整理档案、填报成绩就要有人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下通知核对报表,忙时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下基层考核和培训有时连续要走十几天,特别是我们的工作很多是在寒暑假和双休日,常休闲的日子恰是我们最忙的时刻,没有领导在场,也没有人监督大家依然能把工作做细做好,就是临近退休的金影和朗杰,孩子尚小的董微也从没因私事耽误过工作,汪宏丽、屈晖眼睛不好骨干考核最忙的时候,流着眼泪还坚持在电脑前汇总各类报表,两位男同志总是吃苦在前,杨处长更是处处起带头作用,正是靠这种不怕苦的团队精神我们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二、注重效益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尽管任务多,但我们深知质量才是工作的生命线.09年我们在完成工作任的同时把工作注点放在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上.(一)加强管理、有效培训做好全员培训工作。

第一加强管理,我们做到训前建立准确详实的个人档案。并建立

市、县、校组织管理网络做到每次培训通知到位,有培训回执,培训中严格执行查岗点位制,对缺课或违纪学员当场宣布,训后把听课和出席情况及时向各学校通报,把管理工作做细做实,使每次培训不论是几百人还是上千人都能达到座无虚席、秩序井然。

第二有效培训。

1、训其所需。在培训内容上,紧扣教育热点,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如针对高考对学生评价问题的需要我们组织了高中班主任进行了《新课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专题讲座。针对当前一再呼吁要提高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问题,我们启动了全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培训,内容即有班主任工作的理论讲座又有基层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从而在理性和实践两个层面满足教师们的需要。

2、严把培训质量关。每组织一次培训我们都要精心选择讲课教师,以适应教师们对培训越来越多的要求。如:研训教师培训中我们聘请了我省知名教师教育专家沈阳大学刘凌波教授做了新课程与教研工作的报告,深受大家欢迎,培训结束了学员们还不愿离去,通过这件事我们知道了教师们不是不愿学习,而是缺少高质量的培训。

3、坚持服务基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减轻教师们的负担许多培训我们都进行了送教上门的培训形式,如:对高中和清河区初教师全员培训都坚持送教到校。今年的我们组织的英语、体、音、美四个学科的省级培训,就把其中三个学科安排在基层县区,这样我们虽然辛苦些,但方便了基层学校和教师,受到了教师们的好评。

(二)与教研相结合,精心打造骨干培训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提高他们的素质,发挥他们的

辐射作用,是我们“十一五”培训工作的重点。今年三月和四月我们进行了全市小学和初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在实施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研训一体”的原则,每一步骤都与教研部门反复研究,共同完成。与小教部共同实施了“五环节骨干教师培训法”。即:“理论讲座”、“观摩研讨”、“抽签上课”、“实践考察”、“课题牵动”五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初中、艺体、电教等研训部门一起实施了以学科为培训主体的初中骨干教师培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既增强了培训的专业性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和好评。

(三)与科研相结合,有效推进校本培训工作

09年我们借助“十一五”所立国家级课题的“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在全市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开展了以“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学反思”为主要形式,以典型带整体为主要手段,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培养了一批优秀典型学校,同时也促进了我市校本培训的整体提高。

(四)创新培训模式 挥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我们在教育信息网上建立了教师培训栏目,下设培训信息、政策法规、培训课堂、校本培训、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五个子栏目,一年来我们共上传各类信息和文章137份,培训照片91份,大多为属原创作品。现已将今年教师培训栏目所有材料汇编成册共有15万字。上传13个专题讲座,为做好这项工作,全处每人都注意保存工作信息研究成果,及时提供资料。这样既有助于培训管理又开发和补

充了培训资源。

三、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保障取得良好工作成果

(一)树立敬业精神,完成工作任务。培训工作是琐碎的,是艰苦枯燥的,是默默无闻的,我们的付出不能以个人的荣誉为结果,师训处既有严格的工作制度也有良好的工作传统和作风,全处每一位同志都能做到通力合作和不记得失,这就是我们全年完成繁重工作的保证。一年来我们顺利举办和参与组织管理各类培训班48个,培训教师8000人次;逐校逐人考核骨干教师1200人次,审评各类考核表3000余份,整理档案5000余份,总汇各类问卷、报表5000余人次,下发各类通知100余份,下基层人均32天。特别是暑期近千人名师报告会,十月份四百人四个学科的省级培训,从通知到培训的组织管理,从学员的吃住安排,到讲课教师的教学、生活安排,从培训场地的准备到所用学生的安排,我们都一一做到符合标准超越标准,受到市教育局、省研基中心有关领导的认可。

(二)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工作质量。2009年,全处有两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4篇,编著教师培训著作一部,汇编工作成果一部,共40万字,多人在教育信息教师培训栏目中发表文章,获选省级、国家级经验交流文章三篇,起草各类文件60余份,所有这些理论研究都是基于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也是为了培训工作,许多研究成果就是我们的工作成果,同时无形中也促进了培训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科研能力,提高工作档次。全年共独立主持省级以

上科研课题三项,其中教育部教育科学重点规化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成果在全市中小学推广,全市范围内我们开展了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修团队展示活动,并选出部分优秀成果,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组织的这个项目优秀成果的评选和交流活动,我市共有12成果获奖,我们师训处两项课题成果获一等奖,并获大会文本交流,我们学院因我们的研究工作较为突出,而获先进科研单位。

总之,09年是全处人辛苦耕耘的一年,也是收获丰厚的一年,培训工作受到省市领导的多次认可和学员们的好评,但我们深知没有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没有全院合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凭我们几个人微薄的力量,是绝不会有这些成绩的,因此,在这里让我代表师训处向所有给与我们帮助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深深的谢意。09年所有的成绩在元旦初始的时候,已归于零。但我们承载着教师培训的使命,承载着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的期望,不论结果如何我们仍会风雨兼程,继续做一支快乐的,团结的,能战斗的团队,和大家一道为振兴学院去迎按更新更大的挑战。

最后师训处全体同志祝大家一零年身体健康,事事顺利。

师训处 2009年12月 I

师训工作总结 篇2

一、训前周密策划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这是强调做事必须在事前做好充分准备, 力求不打无准备之仗。师训工作也是如此, 必须在训前做好周密策划。

(一) 管理体制创新

从2011年始, 我市把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和教科所进行合并, 组成“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使师训、教研和科研三者融为一体, 改变了以往培训、教研和科研各行其道的传统体制, 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确立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 以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为主渠道, 以师训、教研、科研联体为纽带的工作思路, 充分发挥三方面力量的群体智慧, 形成了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

(二) 建立健全一系列师训工作规章制度

如《师训项目申报制度》《教师培训班工作管理制度》《师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者业务素质提升制度》等, 使整个师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三) 培训基地既体现多元化又突出重点

既把省、地、市三种培训基地相结合, 又将培训基地的重点放在本市中小学。如, 杭州建兰中学、金华四中、本市城区的教育集团总校, 都是我们培训的实践基地。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让受训的教师深入培训基地, 参与基地学校的教学, 学习基地学校名师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双边、多边的互动中进行教学会诊, 在平等和对话中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培训工作在一线的课堂教学中开出灿烂的花朵, 结下丰硕的果实。

(四) 培训计划项目化

两年来, 我们中心举办了七十多期教师培训班, 受训对象包括新聘教师、骨干教师、骨干校长等。每期培训班在培训前都认真做好培训计划项目。在设计项目前, 我们均组织本中心有关人员, 深入中小学进行调研, 广泛听取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了解到教师的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再把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内容与方式、受训对象与授课教师、培训经费与管理等要素列入师训项目。这种“项目化”的培训模式, 类似于企业管理的程序, 体现了师训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化, 促进了教师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态度的转变, 深受教师欢迎。

根据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职业精神倦怠, 职业心理浮躁和教师身体不容乐观等现状, 2011年, 我们开展了一期以“快乐工作, 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培训班, 目的是促进中老年教师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 提高他们的职业幸福指数。原计划是两个班共招收100人, 但报名结果是823人。于是, 我们根据报名情况进行了扩班, 聘请了丽水市中心医院一位医疗专家和两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授课, 授课内容包括“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常见慢性病的防治与健康方式漫谈”“走上幸福之路”“调整心态的方法和策略”等。开班后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教师本人上午听了讲座, 下午就把爱人也带来一起听讲座, 使每班的教室座无虚席。课后, 许多学员评价说:这样的培训班, 内容实在, 针对性强, 符合我们的要求。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 坚持一切从教师根本利益出发, 是师训工作必须坚持的方向, 只有正视广大教师的诉求, 符合广大教师最大利益的改革举措, 才能赢得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推行起来方能有效。

二、训中注重实效

讲求师训实效, 是保持师训工作长盛不衰的生命线。因此, 我们中心紧紧扭住师训实效这个“牛鼻子”不放, 坚持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策略, 力求办出信誉, 办出实效。

(一) 根据办班目的与内容, 力求培训形式多样化

如采用样本培训模式、远程教育培训模式、经验型学习培训模式、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等多种模式, 并采用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即兴演讲、互动研讨、实践考察、写读书笔记和调研报告等多种教学手段, 使整个培训工作呈现既生动活泼, 又扎扎实实的局面。

(二) 选择授课教师采用“土洋结合”方法

既重视聘请本省有相当知名度的教授、学者和特级教师, 又注意利用本市教学经验丰富, 工作业绩突出, 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从讲课的效果看, 我们聘请的本土教育行家根本不亚于外请的知名学者, 且比外请学者更具亲切感和可学性。如2013年, 我们组织全市学校教科室主任和部分教科研工作积极分子举办了一期“教育科研培训班”, 聘请了本市东升小学校长姜金富做了一场题为《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专题讲座。他既是一位学者型校长, 又是一名驰名省内外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讲座中, 他把自己经过28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追求, 从一名乡村小学代课教师, 成长为一位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丽水市音乐学科带头人的不凡经历和经验讲给学员听。整整一天的讲座, 学员们恰如久旱逢甘露似的, 认真聆听, 拼命笔记, 场内一直保持鸦雀无声的状态。讲座结束时, 姜校长把自己的两本专著《心之河———28年音乐教育实践》《音乐楼里的故事》赠送给每位学员。有的学员当场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 像这样的讲座, 希望以后多举办。

三、训后及时评价

师训工作评价是依据师训教学目标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并为师训决策服务的活动, 也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员的学的价值的过程。训后的评价, 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 对学员的学习情况的评价

师训评价要及时, 要充分体现对广大受训教师的人文关怀。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紧张工作之余参加培训, 精神可嘉, 并且每一位受训教师都有他们的闪光之处, 因此, 要充分尊重和肯定他们。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如结业答辩、课例展示、集体评课、小组互助备课、小组团体授课、研讨等, 使受训教师有充分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 激发起内心深处的成功欲望, 更好地促其发展。

(二) 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效果的评价

主要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如今年4月, 我们组织本市44位小学优秀青年教师来到全国师训工作先进单位———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学习。半个月来, 在上城区教育学院的精心组织下, 我们的学员与教育教学专家亲密接触, 与特级教师、名师促膝交流。在这里, 学员们感悟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分享着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一切如缕缕阳光, 滴滴雨露沐浴和滋润着他们的心田。他们如饥似渴, 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教改的精华。

培训的过程就是享受的过程, 快乐的过程。学习虽然紧张, 但是他们却感到无比的幸福。白天, 聆听着专家的教诲, 参与着名校的教学;晚上, 他们奋笔疾书, 书写一篇篇随笔、感悟和反思。

后来, 我们把这次培训中各位授课教师的照片和简介, 授课的核心观点以及每位学员精心撰写的学习心得文章编印成册, 发给授课教师和学员, 大家目睹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均倍感亲切和激动。

(三) 对培训工作组织者的评价

主要从培训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及管理措施上展开评价。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和对培训组织者的具体化评价主要采用填写“培训情况调查表”以及利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教学评价的反馈信息, 使我们能及时了解培训的效果, 诊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促使今后的师训更好地选择授课教师, 调整教学策略, 改进教学措施, 提高师训质量。

教研师训工作的导向 篇3

研究为桨。研究解放教师之道。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锤炼师资的唯一途径就是把老师们引领到研究的康庄大道上来。给他们松绑,把他们从“写教案、编学案、改作业”等繁重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常规教学检查时,我们要删繁就简,少些条条框框,多些底线设计;少些务虚动作,多些求真务实,着力提升生本课堂实效。

深度解读教材和课标。课标和教材深度解读的成果体现在集体备课中,重在坚持个备。没有个人的静心阅读、独立思考和延伸阅读,就没有集体备课的温度、深度和广度。个人备课思考的重点是通过本章本节内容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要成为“学什么、怎么学”的依据,教材文本要成为提炼主问题的遵循,教和学都要从课标和文本中寻找到生长之根。同时,教师应该把教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和因素挖掘出来,自然呈现出来,让孩子体验到、感受到,从而获得价值认同。

生本课堂要求我们在“学什么、如何学、如何用”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好学为原则,通过扎实有趣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富有思考力的主问题和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内趋力,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情,把课堂教学从被动“接受、复制、套用”的讲授法转型为“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教育。

展示为帆。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师训中心和学校,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发现先进,建立教师专业荣誉制度,营造一方可人的小天地。教研员教学督导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推介。发现就是慧眼识珠。我们要带着放大镜和显微镜进入学校,去发现不同群体中的先进模范、骨干典型。面对后进,我们要个别沟通,把沟通探讨的过程当作培训提升的过程。推介就是为典型搭一个表现的舞台。利用一师一优课、课内比教学、学科论坛,教学思想研讨会等,为老师们搭建一个多元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站在舞台的中央,去演讲、表现和讲学。同时,把培训当作福利,在学校全员培训和外出学习的基础上,把高层次的培训机会多向先进典型倾斜。

诊断为舵。学习与诊断是同步进行的。没有考试诊断,先行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就会得不到弥补,后续教学的方向可能得不到纠偏。考试不是为了甄别和筛选,而是为了诊断和改善。

绿色教育质量观如何看待考试呢?重在以本为本、变形考查、适度淡化知识和突出能力立意总原则的坚持。

引领师生关注文本。基于文本,开发和设计新情景,原创和再生新问题,从而达成把师生引领到文本和课标的深度解读上来,摒弃漫无目的的题海战术。

突出能力立意。知识立意的考试着眼点是学生知识的拥有量和熟练程度,能力立意的考试,不是不要基础知识,而是要结合题意,调用背景知识,在理解、分析、整合的基础上方能有效作答,考察的是思维能力的养成。

创新考查学科的命题。考查学科是国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要把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的试卷结构调整为材料分析为主,通过材料分析,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调用、分析综合、整合重组和语言表达能力。

建立科学的命题机制。引领学科教育思想、探索学科生本教育、开展学科校本教研,是教研员的本职工作。精于数据分析,善于挖掘数据背后的东西,同样是教研员重要的基本素养。为确保命题质量,要坚守设置命题清单和建立试卷质量审查和保密机制等命题程序,形成科学的命题长效机制。

小学师训工作总结 篇4

在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校本研修为基础,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继续贯彻“研、训、教”一体化的原则,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科研引领

1、加强学习,服务教学,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师德修养和爱岗敬业精神。

2、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有关文件和精神,着重选学了有关研究性的学文章资料,对研究型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地学习和探索,还要求各教研组长结合学科教学组织组内老师进行专题学习。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特教教研员多次来校指导,深受启迪。

我们坚持以科研为引领,做到“学校问题课题化,行政工作科研化”,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均衡、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我校《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引领下,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每位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水平。

二、教师发展。

我校十分注重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校长带头,研、训、教三部门联合,细化落实,重点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四支队伍的培训工程及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专业团队建设;调整教导处机构设置,设语、数、英分管领导各1名;定期组织研、训、教三部门行政干部研究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建立起了研、训、教一体化的校本研修模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但提高了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而且引领各学科教研组、青年教师逐步迈上了研究的道路。我校的课题被立项为市级课题;3个教研组被评为优秀教研组。

三、校本研修。

我校坚持走“科研先导,培训跟进,项目驱动,骨干领衔”的校本研修之路。学校始终坚持“研、训、教”一体化原则,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继续探索具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本着自主性、针对性、灵活性、发展性的原则和适应教师个人成功需要、学校发展需要和社会改革需要的原则,促使教师在研修中提高,在研修中成长。我们把开展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科研为手段,以培训为途径,以课题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校本研修,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法、交流的方法、活动的方法,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求各学科教研组结合研究课题开展教研活动,用新的理念统领课堂,用新的师生关系维系课堂,以新的角色进入课堂,我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我校教师形成一带一活动,以骨干教师为主导,带动年轻教师上好每节课,真正使他们懂得教育是以人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感到学习的快乐。并且在实际教学中,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特别是周玉琴带动的王会芳同志在乡级抽考中名列前茅,起着表帅作用。还有马华菊带动的陈惠丽同志在段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组织教师人人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得到充电和洗脑。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共派数人次参加市课改培训和听观摩课。并且有王会芳、周玉琴和王丽娟三位同志积极参加乡级优质活动且取得好的成绩。

五、以反思促成长。

结合新课程理念,对照检查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新课程理念,依照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反思。要求教师每堂课结束后要写好课堂小结,客观评价课堂中的优缺点,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检查教师教学常规的重要内容,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在课后反思中,教师针对自己的原来行为进行纵向比较,即现在的“我”与原来的“我”进行比较,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后与教学行为改进前进行比较,使自己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产生新思想、新认识,实现“埋头苦干”到“勤思善思”的转变。另外还完成了师训平台信息资料导入工作,参加了师训办组织的网络教研培训工作,我校在本学期内有王丽娟、王会芳、周玉琴三名教师《携手助学》合格;还有牛长青、周玉琴和王丽娟三名教师参加的《国培》都达到合格。对教师培训的工作的开展,大力发挥网络培训的优势,加大网络培训的力度,网络资源的呈现与更新应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贴合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与需求。继续以校本培训和教研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师训工作总结

学校师训工作总结 篇5

为加强我校教师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我们在历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校本培训,同时,紧密围绕县教体局、教研室对教师培训的新任务、新要求,大力开展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强的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根据上级培训机构的统一安排,我校完成了下列培训:

(一)公共科目培训,教师全员培训: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二)县级骨干教师:都寸来参加修武县2011年中小学教师县级骨干教师

(三)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名单()()其次,在校本培训中,我校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针对我校教师特点,制定了校本教师培训计划,新课改培训计划。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效果。学校成立了以xxx为组长,xxx为副组长的师训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实施学校教师培训工作。

再次,“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为了搞好全员师资培训,我们将部分骨干教师送出去进行理论学习,再让其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信息带回来,辐射到全体教师,从而提高全员教师的理论素养。今年我们选派了多位教师参加县组织的培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和理论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再次,重视教师的理论修养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学校组织教师就各学科的教材、教法、学法及相关案例进行研讨反思,提高了全体教师实施课改的能力。

第五,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

在这一学年中,我们全校教师都积极参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我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学习教育理论,认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校构建“学习型”校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六,以赛课、说课为契机,促使老师不断学习。

本学期,学校继续组织教师在校内进行了赛课、说课活动。每次赛课、说课后精彩的点评,使大家受益匪浅。

最后,存在问题

1、信息技术知识太少,操作能力差。一些年龄稍长的教师,面对电脑,不知所措。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导致网上学习、作业上传总是处于滞后。

2、少数教师积极性不高。由于教师平时工作量多,工作时间长,非常辛苦,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少数教师主观原因,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主动,致使少数教师教法落后,教学成绩不突出。

2012年度师训工作总结 篇6

2013年1月

金碧镇瓦厂小学2012年度师训工作总结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扎实推进新教材大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全校教师理解和使用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根据上级要求,我校结合实际,扎实认真地开展了相关培训工作,现将我校的培训情况总结于下:

一、培训目标

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和工作机制,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组织领导

组长:刘碧廷(校长)

副组长:吴长明(副校长兼师训专干)

成员:潘庆军(教导主任)

曾勇(总务主任)

赵涛(思政主任)

三、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师17人,其中男教师14人,女教师3人。男教师中有7人教龄在30年以上,有3人年满55周岁。女教师全部都在50周岁以下。

四、培训对象

我校所有在职教师。

五、培训情况

1、暑期培训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切实完成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目标,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黔教师发[2011]220号)、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毕节地区“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地教[2011]90号)文件精神、《毕节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指导意见》、《黔西县教育局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实施方案》、《金碧镇中心校关于转发<黔西县教育局关于2012年暑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安排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校结合实际,在2012年7月15日至7月22日,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8天的集中培训,总计64学时。培训内容包括全员培训和其他培训两大项。其他培训包括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集中培训、“千名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国培计划

实施、观摩研讨会、2012年学科教材过关考试抽考未合格教师培训。这一培训由中心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决定,我校已按相关规定及时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全员培训包括两个内容:第一是师德教育培训,以《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为主要培训教材,以《贵州教师誓词》、《贵州教育精神》为重要内容,目的是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广大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第二是学科新知识培训,以《有效教学系列丛书》为主要培训教材,可适当选择国内外教育名著开展校本培训,充实培训内容。目的是确保广大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善于学习,借助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从而使我校教师了解学科职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2、研究者、管理者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在2012年,我校已根据中心校领导的安排,积极派出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他们回校后又根据培训情况开展二次培训。这些培训,对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

了根本的保障作用。

3、校本培训

在2012年,我校对3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行了近60学时的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以青蓝工程为桥梁,鼓励青年教师多向老教师请教,有效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另外,还以教研组为纽带对全校教师展开了校本培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由于制度不够完善,学校在组织培训时,有个别参培教师有迟到现象,有个别辅导教师拟写的讲义欠缺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有个别参培教师写出的心得体会不是发自内心的,有点敷衍了事。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校在今后的培训中,一定要多做思考,考虑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尽量让老师们少钻空子,让培训工作收到应有的效果。

瓦厂小学

湘乡师训,推动教师“华丽转身” 篇7

回顾十年课改之旅, 我们发现了如下逆命题: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抓得好抓得扎实的地方, 新课程改革就能取得成功;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地方, 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就抓得好抓得扎实。

湖南省湘乡市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实践就是上述逆命题的最好注脚。湖山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 是湖南省湘乡市的一所非常普通的农村学校。可就是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 让教育部副部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用满意的口吻赞赏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成功, 赞赏教师新课程培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生命力。

对于地处湘中山区的县级市湘乡市来说, 湖山中学只是348所中小学学校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已。在湘乡市的每所学校, 人们都能感觉到师生感情融洽, 课堂生机勃勃, 学校生气盎然。

应该说, 湖南省湘乡市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中积淀的许多经验是弥足珍贵的。这些经验对于我们现在乃至将来开展教师新课程培训, 仍然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面对新课程培训这个新课题, 湘乡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坚持以科研促师训的工作思路, 他们深入各乡镇学校进行调研, 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教师的现状和现实需要, 进而寻找有效的培训对策, 形成了“理念为先、技能为本”的教师培训策略。培训伊始, 集中培训是一种范围广、规模大、见效快的培训形式, 对于教师“洗脑”“醒脑”“换脑”, 作用非常之大。通过理论的指导, 他们在实践探索中研究出“理念引导、实例研讨, 总结反思, 拓展设计”的集中培训模式, 用这种模式为培训工作引路导航, 培训课堂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为了确保培训质量, 他们深入学校, 检查教师培训后的实施情况, 听取师生的反馈意见, 然后有针对性地给教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市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的专家们下校跟踪辅导, 每人负责一个乡镇, 扶植一所薄弱学校, 培养一名骨干教师。通过这种形式, 把新课程培训由“大学校”搬到“小学校”, 由“大课堂”搬到“小课堂”, 大大拓展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空间, 提高了培训的效益和效率。

我觉得, 弥足珍贵的不仅仅是湘乡市多年来积累的培训经验, 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湘乡市在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中表现出的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精神。什么是“执著”?执著是一种内心的力量, 是成功的基石, 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湘乡市各级教育行政、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学校用十年的努力诠释了“执著”的这种深层含义。我们知道, 这次新课程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新课改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面临严峻的挑战。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切感觉到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阻力。教师培训跟不上, 教师专业支持不够, 评价改革跟进不力。有些老师说, 把新的理念运用于课堂, 犹如拳头打在海绵上, 有力使不上。改革至今, 家长有看法, 社会有舆论, 连我们自己有时也质疑:这次课程改革还能进行下去吗?课改伊始时的那种热情, 那种干劲, 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暗淡, 开始萎缩。但是, 湘乡市没有放弃, 他们一如既往, 仍然干劲十足, 热情依旧。他们紧紧依靠教师新课程培训这个“推手”, 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小学教师新课改培训, 所有中小学教师都参与了有关新课程理念与技能的学习, 实现了新课程培训的无缝覆盖, 从而使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 转换了教师角色, 转变了教学行为, 促进了专业成长, 在我国基础教育转型时期顺利完成了“华丽转身”。可以说, 正是湘乡市在开展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执著精神, 有力地推动了湘乡市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使湘乡市教育焕然一新。

师训工作总结 篇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资源正不断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学习模式发生巨大变革,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平台让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专业化成长,成为各级教育部门一项重要的任务。

现代化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应对多元开放、快速变化的能力。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提高,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时空界限,提高了教师学习的机会和效率。互联网技术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学习的选择性与公平性大大提高。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师通过网络培训平台进行专业化成长,庵东镇创建了庵东教育网,并投入资金支持学校的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面向所有的师生开放,并创建庵东教育师训培训平台,为组织教师网上培训、教育办公发挥作用。

二、网络培训平台创建的意义与方法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挑战与机遇,教师岗位培训、校本培训、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培训等各种培训活动伴随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但传统的培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大规模、运动式的培训,效果不理想。2.长周期、面授式的培训,工学矛盾突出。3.互动性少、灌输式多,培训效果差。这时急需找到一种能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培训模式,能够使教师的继续教育转化为一种技术性的操作,从而克服传统的教师培训的弊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创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培训平台。在教师培训平台上,网站管理员为每个教师创建会员ID,设立会员中心,鼓励教师通过会员中心收集名师上课影像、心理健康讲座、学科优秀资源等,网站管理员在后台进行审核,发布,并通过计算机、扫描仪、声卡、视卡等设备以一定数字格式录入并存储,教师通过联网的电脑终端随时都可以学习。数字化的存储形式,不仅可降低信息的制作成本和存储费用,还可以大大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因此,构建信息化校园平台是目前一个最佳的选择,它让教师培训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因信息更为畅通流动,而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信息资源,开拓培训平台发展的更广阔空间。

三、利用网络培训平台,创新教师培训新模式

教育网络培训平台创建后,如何利用平台培训教师,让教师在平台中受益,这里介绍三种常见模式。

1.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多媒体计算机的创新教学模式。授课者根据培训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通过一定的媒体将文档、视频上传到培训平台,组织教师共同学习。如,组织语文教师集体学习某个经典课题,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利用会员中心进行评价、经验总结,最后授课者通过网站后台进行汇总,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再进行讨论。

2.个别化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用户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学校、家中、社会上任何地方,通过培训平台,选择和自己相关的学科资源进行学习,授课者不直接面向教师,而是通过精心准备,将培训内容以文档、视频上传至平台,网站管理员通过程序设定教师在线学习的时间,系统自动记录,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在线提问,授课者在后台进行答复,精华问题可以自动推荐到培训页面上,供教师参考。

3.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在培训平台上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交流、讨论。如,针对某个教学案例,平台通过视频展示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网站论坛发布和案例相关的研讨主题贴,也可以针对教师发布的主题贴进行回复。实名制的教师用户ID极大地保证教师发言的可信度,又可以防止垃圾信息的产生,教师通过平台进行学习讨论,提升了认识。

庵东镇教育师训平台的成功创建与运用,实现了教师培训的跨越式发展,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农村教师网络培训模式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王丽 阳光师训总结 篇9

王 丽

2012-9-18

“阳光师训”总结

2012年9月15日至16日,我很荣幸地参加并学习了“阳光师训”专家报告会。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在教学方面又获得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和这次培训,现将有关心得总结如下:

在教学中,必要地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从日常生活入手,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理解语文,同时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用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亲和力、睿智的幽默感,使整堂课充满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因为课堂上少了师生间的拘谨,就多了平等的交流和探讨。课堂成了一个舞台,学生们乐于也勇于去表演。

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运用,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已经多种多样,不再是过去单一的课堂授课学习的单一模式了。我们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什么。自主学习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取得优秀的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教师应提倡探讨式活动式教学,教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给学生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鼓励性的话语。如:很好!你说得真好!你非常棒!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教师经常称赞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融洽和友谊,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注重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我们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各授课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注意发展情意和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既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给学生激励性语言,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使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这两天的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丰厚而渊博的知识。

师训工作计划 篇10

本学期我校在教师培训工作方面,拟做好如下工作:

一、制定与素质教育要适应的教师发展目标,以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思想为先导。

1、加强师德建设,提倡奉献精神,树立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

2、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

3、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在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教材和教法的基础上,具有超学科的综合能力。

4、增强信息和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二、以在岗提高为主要形式,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教师对教育部编发的《教师教育指导全书》学习和辅导。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

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就是增加教师资源存储量;而这种提高,不能走脱产进修的途径,那样会影响学校的当前工作。必须以在岗提高,边工作边提高为主要形式搞继续教育。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提高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以老带新,师徒共进,分层次培养。学校可通过这三项活动来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

一是师徒帮教活动。新老教师自愿拜师认徒,结成帮教对子。制定提高目标,签订师徒合同,有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有检查、有评议、有总结,认真扎实地开展传、帮、带活动。在活动中强调“二心”,即诚心、虚心。师傅诚心实意地教,徒弟谦虚诚恳地学,达到师徒共同进步。

二是群体教研活动。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主要是结合平日教研活动来进行。利用每学期学生开课前及学生放假后的一周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微机操作、多媒体的使用,制作课件等专门培训。平时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一功五课”活动。“一功”即教学基本功,包括普通话、三笔字及简笔画。“五课”指在学校开展的研究性的备课、说课、听课、上课、评课活动。

三是全员达标活动。开展“八个一”活动,即:一篇最佳教案、一个教改专题、一节优质课、一篇优秀论文、一项特长展示、一堂最佳班队会、一个学困生的帮教、一个最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探讨。这“八个一”活动从教学、辅导、科研等各方面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开展群体性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理论修养。

1、开展学习讨论,更新观念,树立科研意识。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善于学习,否则不但为人师难,就是自立也难。在学习方面上可采用“四结合、四为主”,即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相结合,以分散学习为主;辅导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辅导为主;学习与练功相结合,以练功为主。

2、人人参加科研课题实验,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主阵地。组织教师深入教改实践,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由之路。

3、本学期计划组织全校教师的教案展览和学期末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四、建立提高教师素质的激励机制,增强教师自我提高、主动提高的内动力。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结合教师自尊心强和渴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用激励原则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能使教师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我们建立了四大激励机制。即:目标激励、评价激励、强化激励、关怀激励。以关怀激励为例:加大对教师的感情投入,注重做好三个方面基础工作的一是沟通感情。通过谈心、家访、察颜观色等途径了解、关心、帮助教师,做到“教师有所想,领导有所知;教师有所求,领导有所帮”。二是关心生活。就是使学校成为教师之家,成为教师的乐园。注重教师生活情趣和格调,提高教师生活品位,经常开展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三是创造条件。就是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为教师工作和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

师训工作总结 篇11

近年来, 我们根据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的要求, 在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进行了许多探索, 使湖南省石门县 (以下简称我县) 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培训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8年经省教育厅评估验收, 我县教师进修学校被认定为“湖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目前, 我县教师进修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人, 平均年龄38岁, 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 其中, 硕士研究生学历 (心理学在职博士) 1人,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毕业2人;高级职称的教师5人, 中级以上职称达到95%, 其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识水平能够基本满足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各类培训工作的需要。

一、提高准入门槛, 严把教师进口关

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作为培训教师的教师, 其综合能力和学识水平必须在全县教师队伍中是一流水平, 这样才能体现学高为师, 以身立教的风范。因此, 我们在选聘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时, 特别注意把好教师进口关, 提高准入门槛, 确保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在知识能力上的高水平和教育教学上的高威信。

1. 在大学毕业生中优选好苗子。

近年来, 我们按照学校的专业结构和教师继续教育需求, 在编制很紧的情况下, 积极主动地向上级申请编制计划, 吸纳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到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我们经过面试初审、现场试教、才艺展示和差额竞争等严格考核程序, 先后引进教学能力优秀, 热爱教师培训工作的计算机本科毕业生1名,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1名 (心理学在职博士) , 为教师队伍增添了新的血液。

2. 在全县在职教师中遴选骨干教师。

为解决师资相对不足的矛盾, 我们除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培训教师外, 还根据学校的专业需求, 在省市教师培训机构及相关高等院校聘请高水平的教授进行专家引领, 在全县范围内遴选具有较高学术威望的学科带头人成为兼职培训教师。特别是注重从基层学校培养本科学历以上, 35岁以下, 具有一定教学教研和管理经验的骨干教师作为人才储备梯队或兼职教师, 对他们按照教师进修学校在职教师的要求进行跟踪管理, 要求他们每学期参加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调研活动一至二次, 每年至少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 做到能发挥教学教研带头作用, 能担当教师辅导和培训任务, 能进行教学教研指导和管理。一旦编制空缺, 即刻择优选拔优秀人员到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近年来, 我们从基层挑选了4名教师, 他们都是基层教育教学的佼佼者, 有的是骨干教师, 有的是学科带头人。经过两三年的历练, 他们都成长为教学教研的中坚力量, 其中一名已成为教师进修学校的副校长, 三名成为中层骨干。

二、优化制度建设, 建立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

1. 自学督导机制

要建设高品味的学校, 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师资。在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的同时, 我们还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督促教师通过自学、研修、离职进修等不同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我们为此专门制定了《石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养计划》, 重点让教师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新理念和新技术, 要求每位专任教师限期达到“四会”。即学会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学会运用网络平台对学员进行远程辅导, 学会无纸化办公。我们每年都要对教师的业务学习做出具体安排, 要求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个人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 并坚持按规划进行自学。教师进修学校按季度对教师的业务自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技能达标和比赛, 脚踏实地进行教学演练, 并将达标情况与教师的岗位目标考核和分配方案挂钩, 严格兑现奖惩和绩效工资。

2. 专业拓展机制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项目和专业很多, 教师进修学校受人员编制的限制, 不可能将每个专业的教学人员配齐。因此, 我们要求每个专任教师都要根据自己原有专业特点拓展一至二个专业, 达到能够辅导学员学习, 解决学员一般疑难, 批改学员作业的程度。

在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刚刚起步的时候, 我们只有1位从物理教师转行而来的计算机教师, 短时间又没有合适的专业计算机教师补充。根据信息技术普及的良好势头, 我们预计中小学教师大规模的信息技术培训任务将要马上开始, 于是, 我们安排几名理科教师进行跟师学习, 进行专业拓展, 要求在两年之内能够承担计算机教学工作。经过短短几年的摸索和实践, 4名非专业的计算机教师就脱颖而出。现在, 他们不仅能够承担全县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任务, 还利用学校的电脑室长期为县财政局会计培训中心培训电算会计人员, 为县人事局、县法院、县工商局等单位的公职人员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提供了优质培训服务, 还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石门县教师进修学校先后荣获2006年和2008年“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培训测试先进单位”称号。

在成人学历教育中, 经常德广播电视大学考核合格, 我们有10名教师受聘全程参与电大系统石门工作站的教学辅导和班级管理工作, 并获得了专业辅导或管理聘书。在专业拓展上, 几位数学教师都将自己的专业拓宽至计算机专业, 几位中文专业和教育管理专业的教师分别将专业拓宽到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会计学、法学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能够承担本专科学历教育的各类辅导任务。

3. 蹲点调研机制

为帮助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切实了解全县基础教育现状, 增强对中小学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感性认识, 增强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开通了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开展教学调研和到基层学校锻炼的“绿色通道”, 每学期安排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到全县各基层学校开展两次以上教学调研活动, 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与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们共同探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我们还安排教师进修学校部分专任教师到不同类型的中小学实习锻炼, 进行蹲点调研。2009年, 已安排1名语文学科教师和1名教育学硕士到石门县实验学校调研, 通过实地担任教育教学工作来研究教师继续教育。

三、强化管理措施,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石门县教师进修学校以整体优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以培养骨干为重点,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学校发展的生力军。

1. 走出去, 获取教育最前沿信息, 拓展教师视野

本着“培训者先培训”的指导思想, 每类培训开展之前, 我们一定走出去学习, 让教师带着新任务出去学习提高, 带着新理念回来再培训学员。2005年以来, 我们每年都要按计划、分批次, 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参加教学研究、教学观摩、教育考察, 先后投入50多万元资金, 组织教师赴北京、上海、广东、海南、云南、沈阳等地参加了新课程、班主任、心理健康等各类培训, 不仅扩大了教师的视野, 而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2. 沉下去, 积累基层工作经验, 服务山区教师

为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我们建立了“教学调研周”和支教制度, 把下乡听课座谈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硬任务落实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每学期我们都要把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分成几组, 轮流到山区中小学进行课堂教学及学校管理调研, 了解学员在教学及管理岗位的情况, 在课堂上倾听原汁原味的教研课, 在座谈中聆听真心实意的培训建议, 给学员传递最新的教研信息, 实打实地指导新课程改革, 受到基层学校的热烈欢迎。

教师进修学校除开展本校的课题研究以外, 还安排教师积极参与或指导继续教育基地学校开展课题研究, 既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 又带动山区薄弱学校的教研工作。2007年, 我们参与农村学校课题研究的经验《科教新报》和“湖南教育网”以《“课题超市”红了山区学校》为题进行了报道和推介, 中国教育报以《支教大篷车开进山区学校》为题进行了报道。

我们还根据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工作经历, 积极开动脑筋, 创造性地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实践和完善“研训一体, 管训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 实行培训、教研、电教三位一体, 全方位组织本地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 在提高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同时, 不断扩大教师进修学校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指导中的影响。我校部分教师参与县教研室和电教站送课下乡、新课程教学比武、网络教学比武、科学课创新大赛等教研活动, 均显示了一定的专业水准。

3. 静下来, 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实验, 提升教学教研能力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 可以积累和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经验, 大大提升培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还可以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因此, 我们派出教师进修学校的精干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省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工作中, 锻炼他们的教学教研能力。

上一个周期, 我们精选人员参与了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实验课题的研究。为了使子课题“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对象”的研究全面落到实处, 我们通过送训下基层, 发放大量的问卷进行访谈调查, 统计分析, 试点办班, 边培训边调查的方式逐步掌握到中小学教师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人员对培训的内在需求, 并通过大量的例证进行分析和总结, 为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制定培训内容、推广培训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培训经验。在此期间, 我们发表省级论文4篇, 参加市级课题研讨会8次, 承办市级继续教育现场会一次。特别是继续教育数据库的建设在全省得到推介, 为常德市的总课题按期揭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并获得集体一等奖。通过参与课题研究,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校园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也得到迅速提高。

2009年, 我们又根据继续教育的新情况, 申报立项了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践研究”的课题, 现已完成课题论证和开题等准备工作, 正全面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研究人员将通过对基层学校进行校本培训实地调查、现场指导等方式, 深入探讨校本培训模式和考评措施, 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水平。

四、创造学习环境, 建设学习型校园。

1. 为教师的学习创造便利条件

为将县教师进修学校打造成一流的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建起了专供教师使用的电子阅览和备课室, 配置了高标准的电脑, 方便教师进行网上学习, 阅读电子书籍,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还投入资金30余万元为每个办公室更新了电脑, 进行了互联网连接,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辅导学员远程交互式学习, 实行了无纸化办公。同时, 我们还创建了“石门教师网”, 并与相关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习平台相链接, 形成了远程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收视与答疑相结合的网络资源中心。此外, 我们还耗资20多万元逐步更新了图书资料和视频资源, 为教师学习提供源头活水。

2. 建立学习与工作并重的考核机制

在绩效工资改革中, 我们将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的绩效工资与学历、职称以及继续教育学习进行挂钩。在工作量统计过程中, 我们始终坚持把教职工的学习提高与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一同考核, 坚持多劳多酬, 优学优酬的现代分配原则, 在福利待遇上, 将制度和政策向高水平和有能力的教职工倾斜, 向好学者倾斜, 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在年度岗位目标考评中, 我们严格按工作实绩给教职工打分, 实行奖优罚劣机制, 特别将学习结果和实效作为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在评优评先工作中, 我们对各类培训学习不合格、教学教研工作任务未完成的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 不准评优岗, 不准评先进, 津贴要按制度进行下浮。

上一篇:杜淳经典励志名言下一篇:六个为什么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