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与思考

2024-11-07

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与思考(共11篇)

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与思考 篇1

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与思考

时间: 10-12-28

作者:陈建环,袁锦胜,刘国成

摘要以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实施过程为对象,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现状,针对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加强示范户建设和推广主体建设的建议,对推进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技推广;农技服务;重庆黔江

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重庆市东南角,东临咸丰,西界彭水,南连酉阳,北接利川。面积2 397 km2,人口49.34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8%。下辖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30个村(居)委(其中居委54个)、1 498个村(居)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区县。农业科技入户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关系到农业现代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因此,搞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05年黔江区被农业部列为首批100个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作的县(区),工作中黔江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人”和“体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施概况

3年来,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以培育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核心,以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主要工作方法,分别在全区10个镇乡、100个示范村全面展开。全区共选聘技术专家10人,选定技术指导单位1个,选聘科技指导员50名,遴选培育科技示范户1 000户,辐射带动2万多农户。仅2006年就引进新技术5项(次)、新品种21个(次),培训农业技术干部200人(次),召开现场观摩会5场(次),举办技术培训200场(次),印发技术资料4万份,培训农民1万人(次)。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在该地区取得了初步成效。

1.1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全区1 000户3年示范种植水稻1 066.7 hm2,辐射带动了1.56万hm2的推广面积。经组织田间测产,示范户粮食平均产量达8 790 kg/hm2,比对照年(平均7 845 kg/hm2)增产945 kg/hm2,增幅为12%。示范户的平均产量比带动户的平均产量增加2 485.5 kg/hm2,增幅43.5%,比普通农户的平均产量增加2 842.5 kg/hm2,增幅53.2%。1 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产品产量和收入在2008年产量3 055 t的基础上提高了10.2%,通过示范户的带动,2万农户的农产品产量和收入持续增加。

1.2探索农技推广新机制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要求,努力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机制,打通技术通道,搭建工作平台,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2006年在城南街道办事处创办的20 hm2水稻机插秧高产示范片,实施“八统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栽、统一施肥、统一机防、统一抗旱、统一机收)集成技术入户到田,解决了技术转化的“最后一道坎”问题,克服了百年不遇旱灾对示范片的影响,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产量达到9 180 kg/hm2,最高田块现场实产验收产量为10 125 kg/hm2,为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山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借鉴经验。黄溪镇在科技指导员组成结构、技术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方面大胆创新,采用承包和双向选择的方式,在全镇公开选聘技术指导员,制定了技术指导补贴标准,建立回访制度,加大奖励力度,以示范户满意程度为标准,对技术指导员进行严格管理。

1.3转变干部作风

区、乡2级技术指导员坚持科技入户的做法,把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亲临畜禽圈舍,作为联系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搞好农业科技推广的工作平台和工作通道,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干部进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难,深入田间地头摸情况、找问题,开展面对面的示范、手把手的指导、心贴心的服务。通过入户,既使农业干部收集到了农村第一手资料,把握了农民的思想脉搏,结识了一批农民朋友,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为农服务意识,又使农业科技人员增强了责任感、充实感和成就感,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农民群众在入户服务中得到实惠,科技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

2.1基层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不健全,配套服务不完善

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是向农村推广、普及先进科技的主要渠道,也是向农民传输新知识、新科技,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民获得新技术及相应的社会服务的重要保证。但是,自从1991年财政包干后,乡镇农技推广组织推广经费全由地方负责,不少地方减少推广经费,只管发工资,只养兵,不打仗,一些乡镇甚至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断奶”、“脱钩”,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纷纷自谋生路,导致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残缺不全,乡级农技站只是一个空架子,村级农技组织名存实亡。许多乡、村级以前组织的为农民提供服务的种子站、化肥、农药经销点都不复存在,提供农用物资的供销社也承包给私人。农民种养迫切需要的相关技术指导、咨询更是所求无门,以农业服务为宗旨的农村信用社只存不贷,有名无实,大大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入户率[1]。

2.2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本高

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应用,如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化施肥、生态农业等,对于改良土壤、优化农田小气候、节约投资、提高产量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只有在大面积的土地上采用,才能取得较高的比较效益,而黔江区的户均耕地仅0.25 hm2,且分为8~10块,在千家万户的小块田上搞土壤试验、设计配方、科学耕种,不仅推广成本太高,且比较效益难以体现,农户没有积极性,科技人员也难以发挥作用。

2.3农业高新技术贵族化,农民难以接受

一些科研单位搞试验田,既有各种化肥,又有各种国内外先进的农药,水、电、柴油都有充足保障。这种条件在广大农村中是不可能实现的。科技人员所开处方还要解决测土等一大堆技术问题,这些都是农民无法开展的,这种贵族化的高新技术,很难适用于广大农村现实情况[2]。

2.4农民文化素质低,制约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农业科技入村入户固然依靠优质实用的高科技成果及其配套服务措施,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使用者。而黔江区文化程度稍高的青壮年均已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大部分是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老人和妇女,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需的市场信息、经营决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这些因素已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进科技入户工作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是通过农技服务体系的推广活动作用于农民,再由农民实际操作作用于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是推广主体,而农民既是推广者也是承接主体。因此,推进科技入户工作,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加强示范户的建设

3.1.1示范户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与作用。培育科技示范户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人才需求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对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特别是有些山区偏僻,工作生活条件差、待遇低,外边的人才不愿进,里边的人才向外流。农村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解决了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培育科技示范户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农村科技示范户是连接科技与生产的“传导体”,他们直接使用科学技术于农田作物上,使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并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动作用,不但解决了示范户自身的脱贫致富问题,而且通过科技的推广辐射,许多实用技术很快被其周围群众所掌握,从而大大加快了科技兴农的步伐。

3.1.2准确选择示范户。选准示范户是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相关的程序,重点从“实用性、朴实性、示范性、稳定性”4个方面选择综合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强、生产规模大、热爱农业、乐于助人的农户作为示范户,对他们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顺利实施打好基础。①稳定性。农村科技示范户直接从农民中产生,他们生长在山区,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培养出来后会深深扎根于生他养他的地方,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是“永久”型的农村人才。②朴实性。农村科技示范户在生活、生产上与周围群众有着共同语言,他们不摆架子,不空讲道理,最讲求实际,科技成果经过他们使用取得良好效果后可以直接向农民传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示范性。科技示范户既有技术,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他们的实践对注重直观和实际利益的农民来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一般来说,科技示范户在群众中威信较高,科技成果经他们的示范,很快就会被农民仿效学习,推广起来也比较容易。④实用性。科技示范户学习和掌握的技术以及经营的项目,大多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选择的,是资源、技术及其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3.1.3加强示范户的能力建设。①在集中培训、系统学习中更新知识和技术。加强培训,更新技术是提高示范户素质、实现科技兴农的根本措施。要积极励示范户参加农广校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对于科技示范户自愿上农广校的,村或乡可提供一定学费;农闲季节邀请上级农业部门专家讲课;对科技示范户实行绿色证书培训[3]。②在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中提高示范户生产、经营和推广能力。黔江区属偏远山区,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差,对推广科技成果不热心,他们对贫穷落后状况束手无策,大部分外出务工、做生意。面对这种局势,应抓住威信较高、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作为示范户,将农业技术直接应用于他们的农业生产,并提高他们各项管理技术,促使他们尽快成为率先脱贫致富的农户。③在试验过程中提高示范户科技水平。即将科研项目从试验设计、布设、观测到结题验收等一系列工作全部放在农民身边进行,让农民参与其中,等到项目完成时,农民就会完全掌握各项技术措施,也会辐射带动周围一大批人仿效学习。④在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培养示范户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在搞试验的同时,可能会遇到农民反映强烈、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对此,可以在有代表性的个别户中试验性地予以解决。这样既减少经费的浪费,又可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还能推动科研工作的进行,并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⑤在组织典型经验交流中不断提高。为增强示范户的辐射作用,加速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每年召开1~2次示范户经验交流会,边学习、边交流经验,让各村示范户代表介绍科学种田、科技致富和带动农民进行科学种田的经验,有利于促进共同学习借鉴,共同提高。⑥家庭综合生产中培养科技示范户多种经营的规划和统筹能力。农业科技涉及到农、林、牧、渔等各种生产领域,可以根据当地生产结构与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庭院经济示范户”,实现劳力、土地、农副产品等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持续增产增收。

3.1.4对示范户实行规范化动态管理。①建立科技示范户档案、实行注册分级管理。将示范户分为区、乡、村3级,主要抓尖子户、重点户、典型户。分级管理有利于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的合理安排,避免项目重复布置,使各级责任明确,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满足不同层次示范户对技术的要求。②发证挂牌、综合考核。为了确认示范户在“三级一户”农技推广体系中的合法地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可以为他们颁发农业科技示范户证书,为各级示范户挂牌,实行注册管理制度。同时,明确示范户的条件、标准、权利和义务,制定对示范户定期走访、指导、培训、检查评比、注册管理等各项制度。每年对各层次示范户进行1次综合评定,对不合格的示范户予以淘汰,以对优秀的示范户予以奖励。③技物结合,优惠扶持。对各级示范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享受以下优先:优先得到科技信息和资料,优先参加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优先安排试验项目,优先优惠购买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农膜,优先参加职称评定和学习深造,优先承包适度规模的农田,择优选拔为技术员。

3.2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主体的建设

3.2.1建立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机制。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机制是通过一定的渠道收集、存储、整理和处置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有关信息需求,对农技推广工作进行调控和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机制不仅可以检查农技推广计划是否设计科学,农业技术推广是否到位,农技推广质量是否能够满足农民的需要,还可以增强农技推广工作中的自我纠错能力,使农技推广工作处于不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建立畅通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是农技推广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①农技推广中信息反馈应遵循的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要求信息反馈者站在全局上把握系统状态,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全面信息;二是实时快速原则,建立畅通的渠道,把农民需求信息实时快速地传递给决策者;三是规范化原则,把征询农民需求信息和为其他部门提供有关信息列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站的职责范围,推动信息反馈规范化管理;四是分工与合作原则,有关单位、人员在分工基础上,应相互配合,共建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发挥整体功效。②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模式与流程。构建“以农户为中心,以农技推广体系服务平台为依托,多方协作”的农民需求信息反馈模式。一线农业推广人员入户调查坐诊咨询获得的需求信息,除了向乡镇(区域)中心做工作汇报外,还要反馈给对口业务站,并通过互联网定期不定期与农业信息服务中心进行交流。③农技推广系统中信息反馈的形式与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收集与反馈农民需求信息,确保农民需求信息全面、准确、迅速地传递到农业技术推广有关部门。开展农民需求问卷调查活动。制作信息采集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采访,获取农民科技服务的需求信息。结合下乡现场收集,农技人员在包村入户和日常各项推广活动中注意发现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新需求,随时了解农民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村级服务站设兼职农业信息联络员,定期召开村级服务站会议,座谈讨论,交流有关信息。④开发应用农民反馈的需求信息。通过以上各种渠道采集到的信息,经整理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开发应用。农技推广部门根据这些需求信息,及时修订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行动计划、工作内容、推广目标、重点技术,使农技推广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实际需要同步发展,建立新型的农业服务推广运行机制。

3.2.2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创新。①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以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应急现场技术援助、信息服务等。农户或农业企业在产前、产中、产后遇到技术难题等,可以直接到农业服务中心当面进行咨询,寻求帮助。②乡镇农业经营公司的技术物化服务。积极开展广泛的农药、化肥、种子、化除药剂等方面的配套物资服务和农产品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并做好村级连锁服务站、服务点的农资供应和协调管理等。③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典型示范带动服务。

3.2.3考核考评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考评机制,是正确引导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指挥棒,在增强工作计划性、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提高农技人员服务水平和推广效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①考核考评的总体要求及目的。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规律,本着“科技入户,服务三农”的宗旨,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农技人员的工作业绩。②考核考评的主要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即考核考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有利于挖掘推广人员的潜能,有利于促进推广人员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二是重要性原则,考核的重点应着重放在“绩”上,兼顾“德、能、勤”3个方面;三是绩益挂钩原则,考核考评的结果,必须与农技人员的奖惩、利益、选聘、评先等紧密挂钩;四是可操作性原则,细化、量化考核考评的指标,以绩效为核心,与农技人员的岗位责任相一致;五是公开、公正原则,考评办法、考评的过程和结果要公开化、民主化,考评本身要相对客观、公正,让考核考评真正起到激励、引导、促进作用。

3.2.4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①组建区域性农业服务公司。按照股份合作制运作,以村级服务站为基点实行连锁经营,为农民提供技物一体化服务,为区域内实施的重大推广项目提供配套服务,开展一般性技术推广、技术承包、田间作业等农村专业化服务,连锁经营种苗及农用物资,开展农产品市场流通、储藏保鲜等产后服务,既为农民提供相关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服务,又为农民提供相关的经营服务。②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一般的技术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以及市场促销服务等业务逐步交予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组织实力。一是在区(县)级,建立瓜果、蔬菜、畜禽、沼气等各类行业协会,扩展农业技术服务领域,行业协会与会员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对会员实行技术、生产、资金、销售、信息、管理等全方位、系列化服务。二是在区(县)以下,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购销中介组织、农业专业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场机制下开展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配套农资经营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三是扶持农技人员创办科技服务实体。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鼓励分流人员领办、创办农业科技咨询、农资经营服务实体,对他们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成果验收与评价等方面与公益性农业服务人员同等对待。③建立村级服务站,开展示范户定点帮扶带动。鼓励和吸纳乡镇农技人员、农村能人、村组干部创办村级服务站。每个村服务站下联5~10个中心示范户,每个中心示范户直接联系1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动10~20个农户。从而实现技术进村入户,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真正延伸到村组农户和广大农民,彻底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千米”问题。

4参考文献

[1] 高国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模式探索[J].农民科技培训,2009(12):7-8.[2] 徐静敏.农业科技入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J].中国科技博览,2008(24):153.[3] 赵正洪,夏胜平,尹丽辉.农业科技入户的目标和任务[J].湖南农业,2008(5):27.[4] 郭存德.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入户的问题与举措[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55-56.http://www.studa.net/nonglin/101228/14131828.html

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与思考 篇2

1 项目完成情况

2012年在500个科技示范户中示范推广了“二元母猪”、“三元杂交猪”等6个主导品种和“生猪集约化饲养技术”、“生猪发酵床生态饲养技术”、“高温病综合防治技术”等5项主推技术, 辐射带动7 500余户, 增强了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了“一村一品”的发展, 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1 提高了示范户的经济效益

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 2012年全市500户示范户和7 500余户辐射户引进了生猪养殖新品种, 应用了生猪养殖主推技术, 生猪发病率降低, 饲料利用率提高, 饲养量大幅增长, 全市生猪养殖效益增长4 500余万元。

1.2 强化了示范户生态养殖理念

以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为主要方式的生猪生态养殖, 是重点推广的生猪零排放生态养殖技术, 该技术与“1251”规模养殖发展模式有机结合, 把生态养殖与太湖污染治理及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以效益与规模作为生态养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 使广大饲养户的生态养殖理念得到强化, 群众普遍认可。

1.3 增强了示范户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示范户在技术、品种、饲养方式等方面向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 带动了周边农户的逐步改变, 这些农户在“品种选择、饲养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与示范户基本相同, 也取得较理想的效益。据统计, 在丹北地区4个乡镇, 农户接受示范户带动的有3 000余家, 占养猪户60%, 而丹南6镇示范户带动农户达4 500余家, 占生猪养殖户65%。

2 主要措施

2.1 建立健全生猪科技入户工程组织体系

丹阳市成立了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由分管市长兼任, 成员由市农委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建立了专家组, 选聘了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 全市确定14个乡镇兽医站为技术指导单位, 按生猪分布与实际工作需求, 确定28名技术人员为技术指导员。推广发布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确定将“二元母猪”、“三元杂交猪”等6个品种作为主推品种, 将“生猪集约化饲养技术”、“生猪发酵床生态饲养技术”等5项技术作为主推技术。

2.2 挑选生猪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户

2012年3月, 丹阳市结合生猪生产实际, 挑选了500个生猪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示范户, 并在后巷济德村 (旺腾生猪养殖合作社) 、访仙村、云阳花园村、导士东河村遴选125户养殖大户作为2013年“一村一品”示范点加以重点推广, 使2013年的示范户更具有代表性、示范性, 更能发挥技术带动作用。

2.3 启动了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

为深化畜牧类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内涵, 按照有“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运作模式”的“五统一”要求, 依托旺腾生猪专业合作社和中顺养猪专业合作社, 在后巷镇济德村和吕城镇蔡塔村启动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 并遴选村级农技员担任农技指导员。

2.4 认真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

专家组成员按照确定的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认真备课, 认真交流, 认真授课。全市14个镇 (区) 累计开展了30场大规模技术讲座, 平均每个专家下乡举办培训班3~5次, 累计培训乡镇技术指导员与基地技术骨干2 000余人次, 发放资料5 000余份。技术指导员在专家组指导下, 对不同品种、不同季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登门指导。“二元母猪选择、繁殖、仔猪过三关、冬夏季W病防疫、高温病控制、栏床饲养”等技术具体指导到个人;对“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重点指导到规模饲养户。每个指导员对示范户的登门指导不少于5次, 累计入户工作100次以上。除了登门服务外, 指导员还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形式及时指导实际问题, 获得了广大饲养户的好评。

3 结论

3.1 提高认识, 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在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电视、报刊、信息网络、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 广泛开展科技入户惠民政策、措施、典型事例、实施效果、先进经验的宣传报道, 扩大影响, 营造家喻户晓的社会氛围, 使广大干部群众都来关心支持督促指导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同时, 专家组成员应积极主动衔接, 配合上下级相关部门, 加强信息材料上报, 规范图片、影像及有关材料收集归档, 对示范户的建议、意见、困难、问题及时收集整理上报。

3.2 整合资源,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整合相关部门惠农政策, 尽可能向农业科技示范户倾斜。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协作努力, 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扶持, 把示范户扶持培育成为真正能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致富的技术能人、典型表率, 充分发挥好示范户的辐射带动效应。

3.3 健全制度, 加大管理考核力度

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与思考 篇3

农业类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实践思考随着大学的扩招,我国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人人有学上,人人可以上大学,以往那种过独木桥的局面已成为过去时。现在高职院校尤其是农业类高职院校招生越来越困难,学生入学的门槛越来越低,一些省份实行注册入学、自主招生,等于对学生入学几乎没有要求了,因而招收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这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现就结合自己担任2013级园林1班、2班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思考。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教好书,先得育好人。因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的安全、学校的发展和学校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首先以班委为抓手,成立一个政治立场坚定,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愿为班集体奉献的班委。班主任不可能时时刻刻和同学们在一起,因而高度负责、团结能力强的班委的作用就突显出来。通过提高班委的思想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班上同学起到表率带动作用。

利用班会、和同学聊天的机会对大家进行遵纪守法、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等优良品质的教育和培养。同时,教育大家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要有规划,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大学打好基础,扎扎实实走向成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特殊学生要特殊对待,把本专业的学生当作一个大家庭。

2013级园林1班、2班分别成立了“学雷锋领导小组”,各班班长任组长,本学期两个班在学院的国家园林实训基地共做好人好事566人次,既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素质,又尽早地接触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多次受到学院领导、老师的赞扬。

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新生同学,8月底刚刚离开家人,带着心中的梦想来到学院求学,离开了家长的精神呵护,组成65人的集体。2013级园林1班、2班不能让每个学生感到一种失落感,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先从关心的角度去关心每一位同学,每天到军训场,深入到寝室,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入手,让他们畅谈自己的未来和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谈话中,我物色好班级干部,把一些事情交给他们去做,挑选出班级同学拥护的、工作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在军训期间,我和学生一样在炎热的太阳下站着,团结一心,战胜炎热。站姿是检验每一位同学的毅力,走步齐心协力,团结是一个集体生存的基础,团结是一种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通过他们的努力,本班荣获军训大合唱第一名、军训操表演第一名的好成绩。半年来,我们园林1班、2班的班委会,认真积极工作,各负其责,团结一心,只要学院下达的学生任务,全班同学积极参加,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突出班级集体观念,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只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才是取得班级各项工作优异成绩的前提。刚开学,有个别学生散漫、旷课,寝室脏、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每天坚持早晨、晚上到寝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的同学爱睡懒觉,不愿意上课,我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感化他们,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班规,班规制订后,对有一些同学有了一定的制约,班级干部、寝室长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犯类似错误的重罚。在我的精心管理下,两个班旷课的现象杜绝了,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系部寝室的评比中,我班7-129寝室荣获一等奖,7-134寝室、6-236寝室荣获二等奖。

四、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学生几年后就要步入社会,我们要以市场化的理念、工业化的办法,着力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作为班主任,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以便让学生毕业后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我邀请了多位社会成功创业人士、学院就业办主任到班上做专题演讲,让他们尽早地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向成功人士学习能力,多参加学校的各种有益的活动。

班上成立了“创业小组”,联合本地园林花卉企业开展创业活动,收益不错。本学期本班50多人次在学院获奖,12月30日晚,在学校学生活动中心成功举行了文艺晚会,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

五、对学生付出爱心、责任心、细心、耐心和慧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对学生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呵护。多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在细微处发现学生的问题,在处理问题上要细心、耐心,对他们要有责任心和爱心,同时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我给每位过生日的同学发条祝福短信,让学生感觉班主任时时刻刻都在关心、关爱他们,让学生很受感动,并因为这件事成功留住一位想退学的学生。

本学期班上共有2位同学生病住院,我都亲自为学生办理入院手续和出院手续,在学生住院期间,多次到医院看望学生。家长未到校时,安排好本班同学到医院陪同住院学生,并做好学生情绪稳定工作。

总之,作为一名新任的大专班主任,在学生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在活动策划方面有时过于繁琐,在学生心理了解方面缺乏经验,对于班级中某些不积极分子仍感到棘手。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也要加强自己个人的学习,使自己和所带的班级能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林佩云.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学院班主任工作状态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2):77-79.

[2]苏艳芳,林卉,林志彬.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工作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05):75-78.

[3]徐东.创新高校班主任工作的路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4):171-172.

[4]张兰英.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班主任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0,(18):47-48.

[5]赵丹.高职班主任与学生教育沟通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109-110.

科技入户工作总结 篇4

一、明确指导思想,加强业务学习

该工程主要是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新技术推广为措施,指导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学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作为一名技术指导员,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因此,本人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业务上精业求精,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更好指导示范户的养殖。

二、制定指导计划,明确工作目标

为了进一步做好16户示范户的指导工作,确保各示范户带动周边20左右户养殖户共同致富,本人主要在以下6方面进行技术指导

(1)苗禽育雏技术,(2)种草养鹅技术,(3)仔猪断奶前后拉稀技术,(4)生猪高热病防控消毒技术(5)家禽的防疫技术,(6)

疾病防治技术的指导,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到每个示范户每月不低于2次,做到户门牌悬挂到位、分户指导方案制定恰当、技术明白纸发放及时、技术服务合同签订到人、《示范户手册》序时填写规范,记载如实,及时向周边养殖户传授,带动周边养殖户共同发展,使养殖户的效益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增加,确保科技入户的效果。

三、勤勤恳恳,扎实工作

我镇近两年科技入户工作,在去年推广、示范成功的基础上,本人总结经验,根据畜禽特点,养殖要点,及免疫、消毒方面及时上门指导示范户的养殖。3-4月做好畜禽生产调查摸底、核报,同时做好畜禽的防疫工作。3-4月,根据习惯,重点抓好春季畜禽的饲养管理及春季防疫。5月帮助示范户制定养殖方案、发放技术明白纸、《示范户手册》、签订技术服务承诺书、发放联系卡。6-7月指导示范户合理搭配饲料,按程序开展畜禽防疫,指导高温消毒灭源。8月做好高温季节入户指导。9-11月入户指工作、秋季防疫、牧草种植、育肥、驱虫及产饲养管理。使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尝到科学养殖的甜头,养殖积极性普遍提高,科技入户工作深受养殖户的欢迎。

以上取得的一些成绩是微不足道的,离上级和示范户的要求还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加倍努力,使科技示范户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宝堰兽医站 邓建为

2008年畜牧科技入户工作小结 篇5

太白镇兽医站

吴振东

本人根椐畜牧局的安排,在县局的领导下认真开展了畜牧科技进万家工作,在我镇农村反响较好,深得广大养殖户信赖。具体工作如下:

一、抓培训,提高养殖户科技素质。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期间我站举办各类猪、鸡养殖技术培训4期,共培训60人次,发放各类猪、鸡养殖技术资料80余册,直接到户指导40人次,使畜牧科技示范户都掌握了1-2门实用养殖技术。

二、突出重点,帮扶养殖大户,以点带面促发展。为把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落到实处,认真分析研究,把帮扶对象集中在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养殖大户上。本人重点帮扶养殖大户15户左右。通过抓重点,直接到户,科学技术直接到户到人,促进和带动了畜牧科技进万家工作的开展。夏朝光、曹培元是我镇的猪养殖大户,在去年的养殖过程中,由于高温病生猪死亡达百分之三十,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今年我根据他们的反映情况,具体分析猪舍位置、防疫、饲料等原因,向他提三出点意见:(1)、做好猪瘟、猪蓝耳等疾病的疫苗免疫注射;(2)、在高温季节给猪舍降温,并且减少猪圈的饲养个数;(3)、做好消毒工作等,立竿见影,在今年夏季的生猪死亡率很低。

三、示范户手册填写。因每个科技示范户水平不一以及以前手册有丢失现象,为稳妥,我亲自为他们填写手册。另外,我对手册的填写也不是一成不变,还对示范户的饲养水平、饲养品种、饲养规模等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填写不同的技术资料,并且打印出来贴在相应的部位。

四、分别对示范户上门技术指导。我到养殖地点后,亲自为他们挂起政技联系公示牌、告之联系方法、发放技术资料等。同时还向他们讲解各方面的养殖技术,最后还留时间给他们提问,而后做详细的解答,做到示范户人人满意。

五、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的办理。在走访过程中,我积极主动地为他们办理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和相关手续,解决了养殖户的后忧。

以上是我对畜牧科技进万家工作的简单小结,错误和缺点肯定存在。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尽心尽力把本职工作做的更好。

技术指导员科技入户工作方案 篇6

为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把科技入户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我县科技入户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人的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通过农技推广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示范户的素质和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

在锦屏县敦寨镇龙池村,指导服务、培育10个科技示范户,龙池村10个科技示范户均为柑桔种植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50户农户;通过培训、示范、技术指导、电话咨询、发放明白卡等形式,推广主导品种1个和2项主推技术,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示范户农产品产量和收入比前三年平均值提高15%以上;每户平均入户15次。同时,引导农民发展和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实施内容

指导服务的主导品种为8306品系。主推技术为柑桔综合配套综合栽培技术、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

一、主导品种 椪柑8306品系。

二、柑桔高产栽培技术攻关

(一)、推行柑桔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1、深翻扩穴,改良土壤

2、合理修剪、适当蔬果

修剪以冬季为主,春夏秋三次配合进行。

①对冻害造成落叶的植株,要及时摘除枯萎的叶片,尽量减少树体水分蒸发。

②柑桔结果母枝以春梢、早春梢为主。

3、科学施肥

①适时满足柑桔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多施用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以产果100kg施纯氮0.8~1kg,氮、磷、钾比例以1∶0.5∶0.8为宜。微量元素肥以缺补缺,重点补充磷、硼、锌元素,作叶面喷施,按0.1%~0.3%浓度施用。

基肥以施有机肥为主,用量以产果100公斤施100~120公斤为宜。基肥在采果后结合扩穴改土施足量的有机肥1次,基肥施用量占全年的50%;在萌芽前、花期和6~7月壮果期进行追肥,施用量分别占全年的20%和30%。

②沼液沼渣的利用

沼液沼渣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氮、磷、钾等多种营养物质。在果树的每个生长期都可作叶面喷施,沼液用清水稀释2—3倍使用。作基肥使用时,将沼渣与秸杆、腐熟畜粪混合开穴施肥。

4、实施树盘覆盖

5、高接换种技术

6、适时采果及产后处理

7、搞好柑桔越冬防灾技术处理

(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

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与思考 篇7

1.1 农业发展状况

高安市位于江西中部, 全市面积2 439km2, 辖21个乡镇、2个街办、1个垦殖场, 人口85万, 其中农业人口59万。201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2.02万亩, 总产73.47万t, 种粮大户449户, 千亩以上203户, 打造了3个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2个省级农业企业。截止到2014年底, 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社有501家, 较上年384家增长30.5%, 其中种植类228家, 蔬菜类141家, 林业类60家, 畜牧水产类80家, 渔业类30家, 服务业类28家, 其他75家, 同比增加分别为35.7%、14.0%、25.0%、5.3%、50.0%、27.3%和50.0%。

1.2 农业推广机构建设状况

高安农业科技信息化推广工作主要依托农技推广综合站。从2011年开始, 按照基层农技推广系统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原则, 对全市的23个乡镇街道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进行改革和建设, 其中20个乡镇街道享受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支持, 8个乡镇获得12万元的项目支持。目前, 全市已有19个乡镇完成建站指标;成立了23个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 任命23名综合站站长, 落实农技人员92人。

1.3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状况

引进了4家科研院校、15家农业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1家通信公司和1家科技信息公司参与农技推广活动。为农技推广员、农业专家以及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共配备150部电信手机, 同时改善农技推广综合站的办公环境, 为每个综合站配备电脑、检测仪、投影仪以及办公用品。

引进“农技宝”、“农业科技网络书屋”, 通过网络化平台促进工作开展和农业技术的传播, 节约了行政成本, 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发放各类技术资料、集中办班培训、聘请专家讲座、创建易信专家群、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科技信息知识宣传, 免费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 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

2 农业科技信息化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技推广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学历不高、未收编

由于历史原因, 政府对农技推广工作常年不重视, 农技人员尤其是乡镇农技人员多为编外人员, 财政工资由乡政府拨付, 非垂直管理, 导致行政效率偏低。据调查, 60%的农技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 30%为40~50岁, 30~40岁无1人, 其他均在24~26岁之间。143名农技指导员中仅有11人为本科学历, 其余均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由于年龄结构老化以及学历不高, 很多农技员学习科技信息的能力差, 导致农技科技信息推广困难。加上农技人员编制未收至农业局, 导致上级管理疲软, 农技人员缺乏学习科技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2.2 农民科技信息意识不足

农民是农业科技信息的主要需求者, 但是农民对此的需求总体疲软。随着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步伐加快, 还有商品贸易业的日益发达, 农业地位急速下降, 农业再也不是农村的主导产业,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 留守在家乡的绝大多数是老、弱、幼、病且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弱势群体, 从事农事劳动的人基本在50岁以上。这些劳动者在体力、智力、思想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很多人都不会使用手机和电脑, 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法和学习方式, 对农业生产新信息技术以及新方法接受能力有限, 这严重影响了农技信息的实施效果。

2.3 工作的不对等性

首先是上层制度设置和下层的需求不对等。农业部的制度项目设计初衷是好的, 但是农民群体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由于农业经济效益不高, 农民更多的选择外出务工, 自然对农业科技信息需求不高, 甚至排斥, 认为接受培训浪费时间。

其次组织难。上级主管部门一般采用多部门合作, 全方位对农民进行科技信息培训, 但是农民是一个相对组织薄弱的群体, 组织观念差, 甚至有的农民坐地起价, 要求接受培训就得支付佣金, 导致培训人员受挫, 工作积极性下降。

最后农业科技信息化推广主要是农业局牵头, 其他农口单位 (畜牧水产局、农机局等) 参与, 但是由于其他单位为农业局平行单位, 协调组织困难, 增加了工作任务, 影响了工作效率。

3 深化农业科技信息化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农技站收编、补充农技员后备力量

乡镇农技站未收编, 导致垂直管理薄弱, 严重阻碍了行政效率, 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履行国家对农技站的收编规定, 农口部门和乡镇政府、编制办、财政局应积极配合, 把编制和经费问题落实, 明确农技站的责任和相关待遇。农技人员文员素质普遍偏低, 又由于农业工作要扎根田间地头, 很难吸引较高学历的年轻人才, 应该积极与高校合作, 展开定向培养工作, 确保定向生有编有岗, 保证相关福利和晋升渠道, 不断提高农技人的素质。采取多种模式加强农技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 培养其掌握科技信息的能力, 可采取集中授课和异地培训方式, 安排专人专项辅导, 确保农技员能对科技信息设备的正确使用。

3.2 遴选科技示范户, 有针对性地辅导

由于农民素质普遍偏低, 采取整村培训模式见效低, 所以必须选出真正需要技术的农户进行培育。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2015年江西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议实施意见》指示, 从每个乡镇村遴选3~5个科技示范户, 主要从水稻、蔬菜、肉牛、花生、油茶等五大产业遴选。给科技示范户配备农技宝手机、开通农技书屋, 技术指导员按照1∶10的比例进行结对技术指导, 每20户科技示范户配备一名省级专家。由于科技示范户素质较高, 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强烈, 通过培训, 示范户可以通过了解当前政策、农产品市场动向, 学习农技技术, 结交朋友, 也可进行网上交易, 还可以向异地专家网络咨询, 农户可以通过照片、文字、语音的方式把问题发送给有关领域的专家, 可以最快的速度得到问题解决的办法。

坚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采用“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信息技术服务模式, 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信息试验示范网络, 带动全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3.3 整合行政资源、明确分工和职责

农业科技信息化推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涉及农业、畜牧业、农机、林业、财政、审计、各个乡镇村、有关高校等多个部门。必须在县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 转变政府职能, 确定以农业局为牵头单位, 明确相关单位责任, 联动协调, 在信息、科技、培育服务上下功夫, 并切合实际, 用科技信息手段进行特色农业工作指导。

3.4 完善“农技宝”、“农业书屋”运行平台

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与思考 篇8

一、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盐城市把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促进农民创富的重要举措来抓,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与规范提升,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一)抓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范围。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全市已培育和发展各类专业大户9895户。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全市已发展家庭农场1561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854家,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数达181.12万户,占乡村总农户的96%,基本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村全覆盖和主导产业全覆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已发展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64家,其中,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分别为5家、56家和293家。

(二)抓示范创建,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水平。按照“服务成员好、经营效益好、民主管理好、利益分配好、示范带动好”的“五好”要求,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全市已争创国家示范合作社22家,省“五好”合作社138家。按照“主体明确、规模适度、生产规范、管理有序、效益优先”的标准,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全市已争创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家,认定首批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0家。按照“创建一个基地、致富一方农民、振兴一个产业、对接一个农民合作组织,打造一个优势品牌”的“五个一”要求,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带”能力。大力实施“双百”提升工程,由市委农办对“双百”实施工程单位授牌,实行重点重抓、标识管理,重点培植和树立一批标杆,典型示范,带动面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与质的提升。

(三)抓指导服务,不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入各级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强宣传培训,安排专门经费,多形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提升发展能力和规范建设水平,树立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加以宣传、引导、示范,充分激发广大农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热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下发《关于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制度的意见》,明确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名录的条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优先扶持名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公布一次;明确各级各类农业扶持项目,优先委托和安排列入名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各项用于农业的资金应当优先支持列入名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和发展;凡承担财政项目或获得政府资金扶持的,必须列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盐城市财政安排12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二、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盐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已达605万亩,其中,专业大户经营面积390万亩,家庭农场经营面积117万亩,土地合作社经营面积98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2%。

(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在推进农业股份合作经营,机械化、标准化生产,质量品牌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板块上市,现代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了一家一户无法做到的作用,加快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了一大批现代高效农业新项目和新产业,填补了一些产业空白,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业产业升级。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盐城市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面积分别发展到746.1万亩和171.78万亩,全市大中型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85%。

(四)带动农民增收。农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地规模经营,在增加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的同时,吸纳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增收,对带动当地农民发展新的专业化、规模化种养项目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盐城市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土地使用上,部分地区农民惜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地难流转、要价高,仓储、冷藏等设施建设用地指标难审批,存在供地不足的问题;在财政扶持上,有的地方还没有建立制度化、持续化的专项资金,专项扶持资金规模较小;在金融支持上,大部分地方尚未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认定工作,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抵押物少和信贷品种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还比较突出;在农业补贴政策上,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没有享受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补贴资金基本由原承包户所得。

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五好”要求差距很大,有的只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了册,拿了营业执照,没有实际运作。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示范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和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现代农业存有能力不足问题。在加强农产品营销、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技创新能力,加强质量安全建设、提高品牌创建能力,加强机制建设、提高联农带农能力等方面,仍需要加大力度培养。

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建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加快建立农业生产要素流转机制,汇聚动能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建立健全农地流转机制,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健全县乡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采取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引导农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流转。要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培养机制,多渠道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重点发展“初中后”、“高中后”农业劳动力新生力量;优化农村软、硬环境,吸引外出务工人员、涉农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创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输送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要建立健全投资融资机制,创新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信贷品种,创新贷款抵押方式,发展农地、林地、海域使用权和大型农机具等抵押贷款,开展多形式的银农对接,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载体平台,集聚集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用地集约、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现代农业“三大”载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筑巢引凤,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和广大农民到现代农业“三大”载体开发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使现代农业“三大”载体成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战场和集散地。

(三)加快实施提质升级工程,培大育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引导农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提质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家庭经营在生产环节的精耕细作优势,把家庭经营打造成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规模生产经营的主体。要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提升,不断提高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带动散户、组织大户、对接企业、联结市场的服务优势,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要大力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创新科技、创建品牌,提高带动产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市场等方面优势,增强对产业链发展和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提高“产加销”一体化规模经营水平。

(四)加快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互联融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直接从事种养业的现代农业生产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为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服务的现代农业服务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业的现代农业加工主体。这四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主体功能上虽各有侧重,但在同一产业链上又相互依存,互联互通。应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积极引导构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把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入“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产业链,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链,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五)加快构建指导、服务、扶持体系,加大激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措施。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领导和规划指导,制定本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激励措施。建立健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的工作推进、服务和考核机制,农业、财政、工商、税务、国土等有关部门应加大支持服务力度,形成合力。各级财政应建立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扶持资金,逐年加大扶持总额,制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指南,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国家对农业补贴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与农民一视同仁发放,新增补贴应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在税费减免、用地用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人工作总结 篇9

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张慧杰

一年来,作为受聘于辛立庄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农业科技入户指导员,我负责李各庄村10户示范户。根据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本着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我镇粮食生产能力的指导思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学习及集中培训活动。

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会议和培训班,并对会议精神深刻理解,认真参照执行,在学习中认真做好笔记,把专家、教授所讲的新的农业科技学深学透,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本领。

二、把握住“一个中心两个重点”,搞好培训。

即以增产增收、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为重点。利用农业科技书、互联网等工具搜集小麦种植、施肥、灌溉及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并组织成培训材料,小麦播种和冬闲的两次培训,解决农民在生产中急需的生产技术及技术难点。如,今年培训的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新技术,科技示范户掌握并应用后示范地块小麦长势整齐健壮,表现良好,为高产打下基础。目前培训科技示范户及辐射农户10余人次,向农户发放科技资料500余份。

三、发放良种补贴及相关材料。

认真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中的技术指导方案及各月的农事安排;向科技示范户公开自己的联系电话,方便农户关于技术难题的咨

询;进村入户,了解科技示范户的基本情况及所需的技术,粘挂科技示范户标牌。

四、积极入户,做好小麦播种及各个生长时期的调查指导。

通过进村入户并与示范户亲切交谈,了解其基本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方案。在小麦播种期、出苗期、穗期等小麦生产管理关键期深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地块进行调查及技术指导,针对小麦各个生育时期的不同生长需要及各示范户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管理意见。如:播种期的施肥、及化学除草、出苗期的苗情调查等。

五、深入调查,树立典型户。

为进一步展示小麦高产潜力、探索高产途径、树立高产样板、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的单产水平,建立高产栽培模式和技术体系。逐一走访科技示范户,深入调查,对1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筛选,最后确定本村示范户吴俊军的示范地块为高产典型。通过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的推广新技术,提高我镇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六、改变传统观念,大力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目前,我镇农民在肥料使用问题上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过量施肥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耕地地力下降,更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品质。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不仅有利于农业节本增效,提高农产品质量,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让广大农民认识和接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首先在10户科技示范户中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宣传。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培训以及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改变了广大农民的施肥观念,认识和接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并主动参与到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来。许多接受咨询后的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总认为施肥越

多越好,听了技术员的讲解后,才知道庄稼也象人一样,什么都要吃一点,而且还要讲究比例,少了不行,多了也是浪费,增加生产成本不说,还会造成肥害,今后施肥一定要按照技术员提供的施肥建议卡配方施用了。”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1、抓好小麦播种期的注意事项

2、进一步对高产示范户的示范田进行技术管理指导。指导示范户按照实施方案运用新技术科学管理示范田块,达到高产、高效、示范的目的。

3、指导科技示范户小麦穗期加强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特别是高产示范户的增产管理。

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与思考 篇10

——深化渔业科技入户活动必须解决的问题

当前,“舌尖更安全”的心声,无不牵涉到经济社会利益,包含更为多元的社会期待。正因如此,渔业科技入户活动必须“从社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如何从社会热点出发,读懂并回应群众的利益关切,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农民利益、政府公信,决定了渔业科技入户项目能否持续有效推进、是否契合民心。

在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根据2014年水产品质量监管重点工作的部署,结合大屯镇渔业科技入户活动的具体情况,特制订2014年大屯镇渔业科技入户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指导计划。

1、树立信心,真诚沟通。针对农民不理解、不配合,一时有困难的安全用药问题,要及时沟通、耐心说明,让群众看得见科技入户的诚意,理解到安全用药工作的难度。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真诚沟通、迎难而上。虽然工作不可能一撅而就,但是我们一刻也不能耽搁,要让群众在“言必信,行必果”中看到决心,增强信心。

2、针对辖区的示范户和辐射户养殖人员进行养殖安全用药培训,在各个方面力求专业安全水准,在安全用药方面竭尽所能,促进了养殖环境良好发展。

3、建立安全用药档案,开展用药指导和检查。严格遵守安全用药法律、法规和制度,正确介绍药品的性能、用途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审核、核对、用药记录并及时安全用药指导。另外,及时收集辖区用药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作为未来养殖用药的参考。

黔江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实践与思考 篇11

无锡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无锡的都市农业发展起步于2004年,无锡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确定了锡山区万亩优质稻米基地、惠山区万亩精细蔬菜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并建设完成,取得了预期的成效。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无锡逐步形成了“以现代化为目标,以园区化为载体,以都市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012年无锡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出了打造“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的示范区,都市农业融合化发展的样板区”的总目标,进一步把都市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融合起来,标志着无锡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回顾和总结无锡都市现代农业实践的成效,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无锡市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搞好产销衔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农产品均衡有效供给和市场平稳运行,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

粮食生产方面,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72.7万亩,全市小麦产量27.8万吨,水稻产量49.4万吨,总产量77.2万吨,继续实现丰产丰收;蔬菜瓜果生产方面,2011年,无锡市政府启动4万亩市属蔬菜基地建设,认真落实“菜篮子”市(县)、区长负责制。目前,全市常年蔬菜面积稳定在23.8万亩,其中市区保有面积稳定在6.3万亩,重点保障叶菜种植,在田面积比重不低于三分之二,蔬菜自给率达到35%,绿叶菜自给率达到70%,2013年蔬菜瓜果产量达到156-8万吨,同比增长1-8%;畜禽水产养殖方面,2013年全市出栏生猪87.5万头,出栏家禽1792.7万只,水产品产量12.6万吨,特种水产养殖面积比重达到80%。

2.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各类项目建设,无锡市大力推进农田标准化改造和智能温室、温控大棚、节水灌溉、组培中心、检测中心等高科技、智能化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机械,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分别达到62%、86%、20%,均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3.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

无锡市各地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都市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13年末,全市建立了2个县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41个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达到80万亩,占到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近60%;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达到了57家,符合农业部家庭农场认定条件的家庭农场有近2000家;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年销售收入总额超过440亿元,带动农户近75万户;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达到98.5%;农业园区建设面积达到58万亩,园区化比重达到33%,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3%。

4.农业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强化

围绕新兴产业和信息技术的科技创新,无锡的生物农业和智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2010年,无锡的生物农业发展起步,并陆续引进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到2013年末,全市生物农业企业达到116家,产值达到47亿元。

智能农业发展全国领先。无锡市以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2011年,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无锡市养殖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启动,该项目目前总体建设进度达到50%以上。迄今为止,全市共建成智慧农业应用示范点18个,覆盖畜禽养殖面积25000平米,水产养殖面积23000亩,设施栽培面积5400亩,大田种植3400亩,有效实现增产、节能、省工、环保等多方面的效果,设施栽培基地的亩均净收益可增长20%,大田、畜禽、水产等示范基地也能实现5%至15%的增收效果。

在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无锡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已正式建成开通。平台包括政务管理、公共服务、智能生产、电子商务四大板块,将使无锡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农业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有效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无锡市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9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2013年,无锡市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是全国唯一一家地级市政府作为主体的整体推进基地。同年,无锡市又筹建了“一院四所”,即无锡市现代农业研究院、太湖水稻研究所、益家康蔬菜研究所、明珠水产研究所、吴越花卉苗木研究所,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力争为无锡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5.农业多功能性不断拓展

在农业发展中无锡始终注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积极拓展延伸农业的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

休闲农业方兴未艾。到2013年末,无锡市共有休闲观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597个,其中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7家,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21.96亿元,每年主要农事节庆活动达到70个。全市累计培育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5个,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荣膺“2013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称号,无锡市山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宜兴市张渚镇南门村、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江阴市月城镇双泾村被授予“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

nlc202309051255

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无锡注重抓好自然生态湿地的修复和保护,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已达到34.5%,长广溪湿地公园、梁鸿湿地公园、蠡湖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级湿地公园”。与此同时,无锡坚持生态优先理念,逐步形成以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五大工程”(化吧农药减量工程、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养殖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为重点的农业生态治理模式,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改观,呈现出“一增两减三提升”的良好趋势:2013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持续增长,达到了95%;化学氮肥和农药施用量显著减少,2013年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40%和5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治理效率、秸秆多种形式利用效益和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综合效益全面提升。

尽管无锡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当前仍然面临一些制约都市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共性问题:一是农业经济总量偏小、占比偏低,客观上导致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对都市现代农业的认识程度亟需提升;二是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农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对分散零碎,市区周边的农用地大多数都被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所分割包围,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难度较大;三是产业链的延伸程度还不够,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与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亟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外来化趋势明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迫在眉睫;五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六是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如土地流转、产业化经营、农业金融、风险保障、生态补偿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突破创新。

加快无锡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无锡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以“平台园区化、手段科技化、产业一体化、功能多元化、农民职业化”为特征,以都市高效农业、都市生态农业、都市休闲农业、都市安全农业、都市智能农业、都市生物农业为主攻方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协调,具有明显江南地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无锡着重创新发展以下五个方面:

1.创新发展理念,强化都市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刚性力度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产业水平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都市农业连接着生产和生态、城市和农村、历史和未来,是城市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都市现代农业的宏观决策和规划,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范畴,积极推进“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四规融合”的规划创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农业真正成为城市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体做法为:一要高标准制定完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二要确保规划的刚性落实,突出规划的严肃性、约束性和长期性;三要加强对规划落实的指导,突出主动性、服务性和技术性。

2.创新经营方式,强化都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高效率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激发其发展活力,能有效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产出效益,还能解决农业生产人员老龄化、后继乏人问题。

具体做法为:继续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创新,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创新,在农业普惠制的基础上,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兴建生产服务设施、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技术升级改造、建立科技研发机构等,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载体;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今后要逐步做到在流转费用、打工费用的基础上,逐步向农民实施“二次分配”,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广大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3.创新人才和科技支撑,强化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的竞争力

突出人才支撑,优化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无锡将依托“530”人才计划和“一院四所”的成立,切实落实相关政策,继续加大农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实施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打造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突出科技支撑,不断增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动力。进一步深化各级各类农业政产学研合作,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信息技术、机械装备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与攻关,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广泛应用;加大对本地科技成果转化的投人,大力扶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村科技超市、实用农业技术孵化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把农业龙头企业培植成为科技研发、推广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突出休闲农业提升发展,打造无锡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休闲农业是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新型农村产业形态,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无锡丰富的自然山水和农业物种资源优势,精心打造一批以产业发展为基础,集生态、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形式多样、环境优美、功能配套的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基地。建议在大景区周边、山水资源丰富的马山地区、雪浪地区、阳山桃博园周边地区等地建设重点休闲观光农业集聚区,提高辐射力和影响力,支持和鼓励农民兴办家庭旅馆,弥补农家住宿缺乏的不足。与此同时,创新休闲农业公共服务模式,注重网络推广宣传,经营维护好现有的“无锡农家乐网”,依托现有农业部门信息网络逐步健全休闲农业公共服务网络,构建城市需求与农村供给的无缝对接机制。

nlc202309051255

4.创新金融服务,强化都市现代农业多元投入的新活力

创新金融服务,明确支持导向,为未来都市农业经济增长发展提供了重点突破口。以此为基础,无锡要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支持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一是要充分活化土地使用权的金融功能和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落实好这项政策,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将有效缓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题,使农业发展获得有效金融支持。

二是完善农业信贷风险共担机制和农业担保体系建设,建议以流动资产抵押,加上合作组织、经营大户信誉联保,再以农业部门鉴证的形式获取贷款。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企业发展直接融资。鼓励银行增加多种融资模式,创新权利资产质押融资产品,重点支持都市农业项目。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社会资金以合作、参股、独立投资等形式参与都市农业项目。

三是充分利用好无锡现代农业发展基金这一融资平台,进一步集聚各方资本,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银行联动,争取更多的政策性金融资金进入无锡农业领域。

5.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都市现代农业政策保障力

要强化都市现代农业政策保障力,必须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加快优化包括土地流转、生态补偿、产业风险防范等在内的政策支撑体系,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加强和完善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促进土地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流转;加强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集体土地评估与招投标机制;完善土地流转补贴政策,重点研究制订农业园区土地流转的奖励办法;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确权工作,推广“确权到田,或确权到股,或确权到利”。

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承担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村进行经济补偿,保障其公平发展权利和自身发展能力,从而解决生态建设大量投资后的后续管理问题,促进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要按照突出重点、以效定补、公开透明的原则,以基本农田、水源地和重要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为生态补偿重点,以直接承担生态保护责任的乡镇、村、农户为补偿对象,逐步建立责权利相一致、规范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真正做到“谁保护、谁受益”、“谁贡献大、谁受益多”;要立足无锡实际,尽快出台相关意见或政策措施,并强化贯彻落实;要结合无锡实际和以往实践,借鉴周边城市经验,通盘考虑,从生态补偿角度进行系统设计和探索,增强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突出重点,根据财政状况分步实施,加强市和市(县)、区工作联动,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先从那些对无锡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敏感区域、重点产业开始,例如市级以上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连片水稻田、市属蔬菜基地及水源地所涉及的镇村。

进一步强化产业保护,提高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资金,不断扩大政策性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的覆盖面。

无锡曾以民族工商业闻名遐迩,曾以秀美的水乡风情而远近驰名。展望未来,在这片经济实力雄厚、风景如画的富饶土地上,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已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以现代化为目标,以园区化为载体,以都市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无锡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打开了崭新的格局。

上一篇:化学试剂的品级纯度及中外等级对照下一篇:老站长教你如何测试网站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