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兰亭集序》最新同步教案

2025-01-17|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兰亭集序》最新同步教案(精选2篇)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兰亭集序》最新同步教案 篇1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兰亭集序》最新同步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27

教学目标

1、了解序的体裁特点。

2、了解作者旷达的性格及其借题发挥的写法

3、弄懂“修”、“期”、“致”、“临”、“次”等多义词的义项

4、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及内容 相关知识

1、作者介绍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瑯玡临沂(现在山东临沂县)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他作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2、时代背景

东晋前期,国势日衰,士大夫们一味追求享乐,大多意志消沉,只是依靠门第把持高官,却又要“不以物务婴心”,不讲求进取。在这种情况下,清淡玄理的风气更为兴盛。士大夫们一方面用老庄的任诞思想支持自己不受任何拘束的纵欲享乐生活;一方面又从老庄超然物外的思想中寻求苟安生活中的恬静心境;同时还以清淡高妙的玄理点缀风雅,炫耀才华,掩饰精神的空虚。作者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借题发挥,批判了当时士大夫的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3、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一篇序,总述其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

序》,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兰渚之亭,在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西南20余里。文序,文体的一种,一般放在集子的开头,介绍创作的目的、主要内容及评价。课文评释

永和九年(注释:永和:东晋穆帝的年号。),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注释:会稽:郡名,辖区在现在的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东南部一带。山阴:县名,在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修禊事也[注释:修禊(xì):古代习俗,于三月上旬的巳日(曹魏后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嬉戏,以消除不祥。文人常借此宴集,为诗文之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注释:群贤:许多贤达人士,这里指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人。毕、咸:范围副词,皆,全都。)。此地有崇山峻岭(注释:崇山峻岭:险峻挺拔的山岭。崇、峻,同义词,高。),茂林修竹(注释:修竹: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流激湍[注释:激湍(tuān):流势急而激起浪花,这里指激流。],映带左右(注释: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四周。映带,映衬,围绕。左右,指亭子周围。)。引以为流觞曲水[注释: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引(湍急的清流)作为流觞的曲水。觞,酒杯。曲水,环曲的水渠,专门开渠而供流觞之用。修禊时,把酒杯放在上游让它随着水流向下流,在谁面前停下谁就取饮。],列坐其次(注释:列坐其次:分列在水渠两边而坐。列,排列。次,旁边,这里指水边。),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注释:虽:虽然,虽说。丝竹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用来代称弦乐和器乐。盛:多,这里指热闹。),一觞一咏(注释:一觞一咏:边喝酒,边吟诗。),亦足以畅叙幽情(注释:畅叙幽情:痛快地倾抒心中的感情。幽情,深藏于内心的情感。)。是日也,天朗气清(注释:是日:这一天。是,指示代词,“这”。),惠风和畅(注释:惠风:和风。)。仰观宇宙之大(注释:宇宙之大:天空是那样的广阔。这里是意译。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统称,这里用来代指天空。之,助词。),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注释:所以游目聘怀:这是放眼四望、驰骋情怀的好地方。所以,古代汉语中的固定短语,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面的时候,可以理解为“用来+动词(或动词短语)+的+……”,这里指用来游目聘怀的好地方。游目聘怀,尽情观看、驰骋想象。),足以极视听之娱(注释:极视听之娱:极尽视觉听觉的乐趣。),信可乐也(注释:信:副词,的确,实在。)。

[译文]东晋穆帝永和九年,这一年是癸丑年,三月初,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求福消灾的活动。众多的贤达名士都来了,老老少少聚集在一起。这个地方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森林,修长的竹子;还有清水激流,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四周。引来清澈的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众人在曲水旁边分列而坐,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伴奏,边喝酒边吟诗,也完全可以畅快地倾诉内心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轻拂。向上看,天空是那样的无限广阔,向下看,大地上事物如此繁多,由此,极尽目力和想象,足可以极尽视和听的乐趣,着实快乐啊!

——本段交待兰亭聚会的缘由及其情况。先交待聚会的时间、地点、与会者及兰亭的自然风光。次写作者的感受和快乐的心情,其中“俯”“察”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为下文奠定了抒情的基调。

夫人之相与(注释:夫:句首语气助词(旧称发语词),无实在意义,可以不译。请注意,千万不要把这个“夫”和下文中的“人”连读成“夫人”。人之相与:人与人相互交往。之,语气助词,这里用来表示缓舒语气。相,副词,表交互,可以译为“彼此”、“相互”。与,动词,相处,交往。),俯仰一世(注释:俯仰一世:在一低头一抬头之间便过了一生,这里用来喻指时间短促。)。或取诸怀抱(注释:或:代词,不定指,可以译为“有的人”。请注意,古代汉语中的“或”,是个代词,极易被误解为连词,特别是在“或……或……连用的语言片断里更是如此。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晤言一室之内[注释:取诸怀抱,晤(wù)言一室之内:从内心深处掏出自己的想法,在一个室内面对面畅谈。这里是意译。取诸,即“取之于”,从……中取得。诸,兼词“之于”。怀抱,胸怀抱负。晤言,面谈。晤,见面。];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注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凭借所喜爱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行为,不受约束地生活。因,凭借。寄,寄托。所托,所寄托者,指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不拘束。形骸,身体,形体。)。虽趣舍万殊[注释:趣舍万殊:爱好取舍各不相同。趣(qù),通“趋”,趋近,取。舍,舍弃。殊,不同。],静躁不同(注释:静躁:安静和热闹。),当其欣于所遇(注释:欣于所遇:对接触的事物感兴趣。),暂得于己(注释:暂得于已:一时感到自我满足。快然:高兴的样子。),快

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注释:曾(zēng):副词,乃,竟。不知老之将至:不觉得老年的到来。出自《论语•述而》。];及其所之既倦(注释:所之既倦:对原来爱好的事物感到厌倦。),情随事迁(注释: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系之矣(注释: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向之所欣(注释:向:时间副词,从前,过去。),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注释:陈迹:旧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注释:以之兴怀:因此而发生感慨。);况修短随化(注释:修短随化:人的寿命长短听任自然造化。),终期于尽(注释:终期于尽:最终将归结为消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注释:死生亦大矣:死生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据庄子说是孔子的话。)。”岂不痛哉(痛:悲痛,伤心。)!

[译文]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不知不觉就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有的人在一室之内畅谈理想抱负;有的人把感情寄托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上,放纵行为,无拘无束。尽管各自的爱好千差万别,有的喜静,有的爱闹,趣味不同,可是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的时候,一时间很自得,很陶醉的时候,竟然不知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已经厌倦,情感就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人生的诸多感慨也就随之产生了。从前所喜爱的,片刻之间,已经变成了旧迹。至此,仍不能不因它而生发感慨;何况人生寿命的长短全随自然造化,最终会归结于消亡。古人说过:“人的死和生也是一件大事!”难道不是很让人痛心吗?

——本段重点论述死生的命题。先说作者由喜而悲,提出人生的重大命题死生问题,再由是概括赋诗作序的感慨。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注释:每览:每每读到。昔人:古人。兴感之由:对死生大事生发感慨的原因。),若合一契(注释:若合一契:同自己的想法吻合一致,如同符契。契,用木、竹刻制,分成两半,由两人执掌,合起来可作为凭验。),未尝不临文嗟悼(注释:临文嗟悼:对着古人的文章感叹伤心。),不能喻之于怀(注释:喻之于怀:在内心使自己明白。喻,明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注释:固知:本来就知道。一死生:把死和生等同看待。一,数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一样看待。诞:荒唐,不真实。),齐彭殇为妄作(注

释:齐彭殇:把长寿和短命等同看待。齐,形容词,整齐,这里活用作动词,相同看待。彭,彭祖,古代传说中长寿的人。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注释:由:通“犹”,好像,如同。),悲夫!故列叙时人(注释:列叙时人:一一列出当时参加聚会的人。),录其所述(注释:所述:所作的诗。所,结构助词,它与后面的动词“述”组成的“所”字短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字短语,这里指“……的作品”。)。虽世殊事异(注释:虽:连词,即使。世殊事异:时光推移,事物变化。),所以兴怀(注释:所以:古代汉语中的固定短语,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面,可以理解为“……的原因”。),其致一也(注释:其致:人们的情趣。其,代词,这里用来指代人类。致,情致,情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注释:斯文:这些诗文,这里用来指这本诗集。)。

[译文]每每看到古人对死生生发感慨的原因,同自己的想法完全契合,不能不面对着古人的文章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本来知道把生和死等同看待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的。后代人看待如今的我们,正如我们现在看待古人那样,悲伤啊!故而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合编一集,并以本文为序。即使时代变迁,事情不同了,引起人人感慨的原因,以及人们的情趣还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一定会对这本诗集中的诗文有所感慨吧。

——本段进一步讨论死生问题,引出抄录诗集和作序的目的与意义。作者不赞成“一死生”,“齐彭殇”的虚诞论调。

[字词积累]

1.读音(正确诵读下面加点的字)

癸丑guǐ

修楔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怀chěng

趣舍万殊qū

齐彭殇shāng

会稽kuài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2.通假字

趣舍万殊(通“趋,’)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3.一词多义

(1》修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修造(《岳阳楼记》)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议书》)

邹忌修八尺有余

谏》)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国策》)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集序》)

(3)致

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治理、整治(《过秦论》)

修订、修改(《答司马谏

高(《邹忌讽齐王纳

长(《兰亭集序》)期限(《史记•陈涉世家》)

约定时限(《大铁椎传》)

限度(《吕氏春秋》)

期望、企求(《察今》)

满、周,一周年(《战

至、及(《兰亭

送、送达(《柳敬亭传》)

表示、表达(《屈

原贾生列传》)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到达(《劝学》)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获得、得到(《送东阳马生序》)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招致、引来(《过秦论》)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

语)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兰亭集序》)

(4)临

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

阳楼记》)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集序》)

低处看(成语)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5)次

贤能不持次而举

次(《荀子•王制》)

致使、使得专

极、尽(成 情趣、面对、迎(《岳

面对、引申阅读(《兰亭居

从高处往

将要(《出师表》)

陈胜吴广皆次而行

按次序(《陈涉世家))

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在排列上次一等(《孙子兵法》)

师退,次于召陵

临时驻扎(《左传•僖公》)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

行军途中的驻地(《陈涉世家》)

其次

旁边(《兰亭集序》)[句式积累] 特殊句式:

“所以”句:“所”与“以”构成一个固定结构。①表示行为实现的方法,如“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②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如“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课文解析

1、文章结构

兰亭聚会之由及其情况(1)《兰亭集序》

提出“死生亦大矣”的生死观(2)

写作者对生死的看法及录诗作序的目的(3)

2、写作特点

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本文仅325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用抒情

笔调来写,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无论写景、叙事、抒情,都相当精彩。

(1)写景,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十六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2)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毫无雕琢,却将宴会中所有重要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情雅致。

(3)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成了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

应该看到,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句句顺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感到无穷逸趣,这正是本文能够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主题思想

文章交代了兰亭修禊事,说明作诗缘由及《兰亭集》的成书经过,并指出本书的意义,同时借题发挥,谈了自己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学法指导

1、熟读成诵,理解作者作序的目的,并积累成语:游目骋怀

放浪形骸

情随事迁

修短随化

世殊事异

群贤毕至

崇山峻岭

2、积累多义词:修

3、通假字积累:趣—趋

由—犹

4、词类活用: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把……看做一样);“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同等)。

5、注意特殊句式:“所以”句:“所”与“以”构成一个固定结构。①表示行为实现的方法,如“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②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如“所以

然者何?水土异也”。练习解答

一、回答下列问题,把握各层大意,背诵全文。

1、本文第1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作者根据什么说这次盛会“信可乐也”?

2、用课文原句或自己的话概括第2段所议论的问题,然后说说这番议论跟前一段叙事是怎样联系的。

3、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

1、第一段是叙事,分两层写,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先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又描写了当地的自然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入题。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景色做烘托,由此说明“仰”“俯”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聘怀”之“乐”,自然顺理成章,为本文奠定了抒情的情调。

作者根据“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和“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等情况说“信可乐也”。

2、第一问:“死生亦大矣”。第二问:前一段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

3、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二、这是一篇书序,文中有些话说明诗集的由来,有些话说明编集的目的,试一一指出并体会作者行文的巧妙。

解答:文章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作诗缘由,又用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序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

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首尾圆合。

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临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上辱身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4、又间令吴广之所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解答:

1、高

2、长。修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3、修建

4、整治、治办

1、必,这里是必定到达的意思

1、情趣,情致 期

2、jī,周。期年,一周年

1、面对,这里引申为阅读

2、面对,这里引申为迎。“临风”,迎着风

3、面对

4、将要

1、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

2、下一等

3、次序,按次序,这里引申为轮到

4、驻扎

2、达到 3、3、招致约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兰亭集序》最新同步教案 篇2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乳媪(ǎo)

.B.瞻望(zhān)

.C.梢端(shāo)

.D.创ng)

痕(chuà.

(yūn)

氤氲.n)赡养(shà.

稍微(shāo)

(miǎo)仓促(cù)浩淼..

(guī)

墙垣(yuán)

玫瑰..矜持(jīn)

皎洁(jiǎo)..)

惨疮疤(chuāng)

妒忌(dù白(cǎn)...解析:“创痕”的“创”应读chuānɡ。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恬静

倔强

羞愧

操舟驾舵 B.慷慨 憔悴

鲁莽

寒盟背信

C.懊丧

去逝

惨象

风烛惨年 D.朦胧

蓓蕾

悲恸

黯然失色 解析:C项,去逝—去世,风烛惨年—风烛残年。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主人公虽然死了,却换取了两个仇家的和解,从而________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②阅读本文,在理解剧本主题的基础上,________作品的语言。③哪一个该死的家伙在这晚上到这儿来打扰我在爱人墓前的________? A.昭示 品味 凭吊

C.揭示 品位 吊唁

B.揭示 品味 凭吊 D.昭示 品位 吊唁

解析:“昭示”指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揭示”指“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的事物”。“品味”,动词,指仔细体会。“品位”,名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凭吊”指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吊唁”指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

B.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使一个国家有能力建造航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C.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高校要抓紧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

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

D.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解析:B残缺主语,去掉“随着”或“使”,把“才能够”放到“国家”后;C搭配不当,在“抓紧”后加“组织”;D结构混乱,去掉“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A 5.将后面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中,我们的心不也正如这盛水的容器吗?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挫折、苦难和种种的不如意也许随时都会降临到你的头上,那就让你的心胸像海洋那样宽广!________。

①与人交往,真的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 ②这样的人,才会真正地内心和谐 ③这样的人,才会走向人生的顶峰

④这样的人,才会成为众人心目中可亲、可敬的知己 ⑤古往今来,没有哪个心胸狭窄的人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⑥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A.①⑤⑥④②③

C.⑤⑥②④③①

B.⑤⑥①②④③ D.①②④③⑥⑤

解析: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做人应该心胸宽广,⑤从反面说起,所以放在首句,而“这样的人”这个短语与①相照应,同时考虑②④③的逻辑关系——递进关系。

答案:B

二、阅读鉴赏(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帕里斯(倒下)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死)

罗密欧 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让我瞧瞧他的脸;啊,茂丘西奥的亲戚,尊贵的帕里斯伯爵!当我们一路上骑马而来的时候,我的仆人曾经对我说过几句话,那时我因为心绪烦乱,没有听得进去;他说些什么?好像他告诉我说帕里斯本来预备娶朱丽叶为妻;他不是这样说吗?还是我做过这样的梦?或者还是我神经错乱,听见他说起朱丽叶的名字,所以发

生了这一种幻想?啊!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登录在恶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一个坟墓吗?啊,不!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着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了的人,躺在那儿吧,一个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将帕里斯放到墓中)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啊!这也就是我的回光返照吗?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提伯尔特,你也裹着你的血淋淋的殓衾躺在那儿吗?啊!你的青春葬送在你仇人的手里,现在我来替你报仇来了,我要亲手杀死那杀害你的人。原谅我吧,兄弟!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留在这儿,跟你的侍婢,那些蛆虫们在一起;啊!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凡躯上挣脱恶运的束缚。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饮药)啊!卖药的人果然没有骗我,药性很快地发作了。我就这样在这一吻中死去。(死)6.“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着光明的欢宴的华堂。”罗密欧为什么这么说朱丽叶的坟墓?(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个灯塔”,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她就是为归航的船导航的灯塔,引导着自己追随而去。他觉得坟墓是他最好的归宿。“欢宴”表现出他因能重见爱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华堂”则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由

衷赞美,朱丽叶太美了,就连阴森的墓穴也为之生辉,由此可见罗密欧用情至深。

7.“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仍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罗密欧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罗密欧假想死神娶朱丽叶为妻的台词。罗密欧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想像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妻,在这里罗密欧用嫉妒性的语言反衬朱丽叶的美,表明了他的极度痛苦和深深的思念。

8.赏析下面两句人物独白,说说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6分)①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段台词用了排比修辞,增强了语势,表明罗密欧既有无限的眷念,又有立志死亡、追随朱丽叶而去的决心。

②这段台词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出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9.结合以上选段,简述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征。(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从最后一段罗密欧临死前的独白中可以比较鲜明地表现这一特征。解答时要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答案:莎士比亚戏剧语言是一种诗化语言。激情磅礴的排比,优美新奇的比喻,活泼

大胆的联想和想像,使其营造出浓郁的诗情和鲜明的意境。

三、表达交流(15分)10.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个字。(6分)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二(1)班演出。

串联词(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高二(4)班演出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答案:(示例一)(1)旧中国的雷雨令我们震撼。让我们走出雷雨,穿越时空,去聆听一曲爱情与自由的赞歌。

(2)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离我们远去。遥望十里长亭,崔莺莺与张生正向我们走来。(示例二)(1)雷雨震荡,埋葬了旧中国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

(2)千古悲剧,朱丽叶血溅断魂墓;十里长亭,崔莺莺泪洒黄花地。11.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4分)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悲剧是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为基本特点的,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戏剧类型。

12.关汉卿、汤显祖、曹雪芹、鲁迅、曹禺、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是大家熟悉的作家。请仿照例句,为其中一位写一句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5分)

例句:《牡丹亭》,一部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一部浪漫绮丽的昆剧经典;汤显祖,彰显人性,反对束缚,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剧作家。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机关工委2010年一季度纪检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清仓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