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精选12篇)
文天祥:过零丁洋 篇1
辛苦遭逢起一经①,干戈寥落四周星②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皇③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④。
注释:
1 起一经:指参加科举考试。
2 周星:岁星在天空循环一周为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这两句指自己生逢战乱之时。
3 皇:“惶”皇恐滩位于今江西万安县,水流险恶。
4 汗清:古代以竹简记事,须用火炙竹简到头其水分,称之为汗清,后将书也称汗清。<?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赏析:
绝笔处一生的坎坷艰辛、颠沛流离尽数涌来,眼前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景象撕裂亡国之痛,身陷囹圄之哀,皇恐滩头,零丁洋里,惶恐若此,随之一笔将所有悲苦扫去,铿锵誓言照彻古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文天祥:过零丁洋 篇2
这首诗是文天祥于祥兴元年 (公元1278年) 十二月兵败被俘后, 次年元军挟持他追击在崖山 (今广东新会县南海) 的宋帝, 经过零丁洋时写的一首明志诗。诗作叙述了作者从读书出仕, 到救国抗元所经历的艰危, 抒写他被俘后决心以身殉国之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一句一事, 第一件是个人的大事, 第二件是个人, 更是国家、民族的大事。因此, 首联一起即就将个人身世与国家大事联系起来, 一开始便确立了此诗的叙述方向, 句中“辛苦”, “寥落”, 则起笔就感慨极深, 一句言文, 二句言武。以文章入仕, 却以武功来报效朝廷, 这不是作者的初衷, 是时代使然。哪怕在恶劣的环境里, 他也有信心去接受更大的考验。“干戈寥落”, 干戈比喻战争, 寥落, 稀少, 这里指当时像诗人一样忠心抗元的人很少, 正因为如此, 南宋王朝危在旦夕, 一种伤时念乱的感慨油然而生。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承“干戈寥落”而来。“山河破碎”, “身世浮沉”都是因为“干戈寥落”的结果。经过四年的战争, 国家更为衰败, 有如那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 不但动荡飘摇, 而且支离破碎, 用“风飘絮”来比喻“山河破碎”, 极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可能覆灭的危险。“身世浮沉”如雨打萍, 此是作者半生厄运的形象概括, 但是作者不是为自己的浮沉得失而叹息。自身的厄运是与国家的危亡联系在一起的, 对自己命运的叹息, 也就是对国家危亡的叹息。“风飘絮”, “雨打萍”是两个比喻词语, 分别用来说明“破碎”与“浮沉”的状况, 用词贴切, 生动, 寄寓着深深的悲凉。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作者在颈联中把自己一生最有典型意义的两件大事用极工对的诗句写出来, 加深了“身世浮沉”和“山河破碎”的具体内涵。“惶恐滩头说惶恐”既说明国家的危难, 又说明自己遭逢的不幸, 把个人的身世紧紧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惶恐滩”, 顾名思义, 便知是因滩险恶, 常给乘船的人增加惶恐、担心。兵败后经过此滩, 那惶恐的分量更增加了一层, 何况又处于被挟持过零丁洋追击抗元部队的苦境呢?“惶恐滩”与“零丁洋”, 两个地方, 一是昔日所经, 一是今日所在, 地名的巧对, 写出了作者如“雨打萍”的身世。“惶恐”与“零丁”强化了主体情感的表达, 有一种揪心的痛感, 两句又毫无雕琢的痕迹, 自然工稳, 仿佛天工。
颔联与颈联都是抒写民族狂澜不挽的悲痛。这种悲痛到了第六句已经说得很充分了, 如果在顺着这一感情倾向去作结, 全诗就无力了。
于是, 尾联便将前面的悲痛一齐推开, 翻身作结:“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诗的格调由抑而扬, 由悲而壮, 高唱入云!表明了作者的生死观和人生的价值取向:生为拯救民族的危亡而斗争, 死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 作者一生正是如此。这个结尾扩大了诗的境界, 提高了诗的品格, 是诗人伟大人格的写照。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篇3
师:我国的历代王朝中,南宋是极弱的一个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灭亡。可是,在南宋历史上,却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如:岳飞、辛弃疾、陆游,还有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文天祥。
师:请结合注释和投影了解一下文天祥。
(投影)
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二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宝佑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
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于家乡起兵抗元。
次年,临安被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前期受江湖派影响,诗风平庸,后期多表现爱国精神之作。有《文山先生全集》。
补题理解诗意——
师:一代名臣,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这首诗里想要向我们传达什么呢?请同学们诵读全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诗补个题目。
(生读诗,思考)
生:我觉得应该补上人名和时间,可是时间不清楚。我就补——(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补充:我知道,书注中有,是祥兴元年(1278)。
师:好,一位同学抓住叙事的要素补题,一位同学预习很细心。请继续。
生:(文天祥)过零丁洋(叹零丁)。
师: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感受“叹零丁”,你说说你的依据。
生:颈联有诗为证:“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说文天祥在被俘之后押经零丁洋时感叹自己孤苦伶仃。
生:(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叹零丁)。
师:结合诗句说说看。
生:“干戈寥落四周星”。兵器稀少,兵力薄弱,与元军苦苦抗战四年,最终兵败被俘。
师:“寥落”书注解释为“稀少”。你们能说说带有“寥若”的词语吗?
(生思考,查词典)
生:查到了!“寥若星辰”,意思是稀少得就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
师:同学们,抗元的人就像早上的星星一样稀少,可叹!南宋朝廷一直就有主战派和主降派在抗争,此次兵败,元军统帅张弘范威逼利诱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可赞!
生:老师我可以在同学们的基础上补:(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叹零丁)(有感作诗)。
师:“有感作诗”好!还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生:惶恐!他在惶恐滩头心情恐慌。
师:对啊,惶恐滩前有大海,后有追兵,形势十分险恶。
生:以死明志,视死如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都有一死,只留下一颗炽热的丹心光照史册。
师:那你们读读题目,看有什么不妥呢?
(生读)
生:我发现“叹零丁”与“有感”有矛盾。“有感”包含“叹零丁”感受,但诗中还有其他情感。
师:你很敏锐!好,我们再齐读补好的诗题——《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有感作诗》(板书)。
师小结:同学们着重抓住文天祥起兵抗元的个人经历和兵败被俘后的感叹,以及他表明的宁死不屈的决心补题。有思考,有创意。
探讨英雄形象
我们一起来激情朗读我们合作创作的题目——《文天祥兵败被俘过零丁洋有感作诗》,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师生激情诵读诗歌)
师:现在你在诗中又读到一个怎样的文天祥呢?
生:我读到了一个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达自己面对生死,无所畏惧。
生:我读到了一个饱经风霜、身世坎坷、又有一颗赤胆忠心的文天祥。他饱读诗书中了进士,可是为了反对侵略,保家卫国,他走上了战场。我在资料上查到,他听到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他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招募起了3万壮士,组成义军进行抗元。
师:你预习真的很认真。很会搜集资料,并学有所用,令人佩服。继续——
生:我读到了一个能文能武的的文天祥。他饱读诗书,中了进士,留下了很多诗文。他还带兵抗元,指挥战斗。
师:诗中提到他自己读的什么书?
生:一部儒家经典。
师:儒家的代表人物和经典的作品你们知道吗?
生: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孟子》。
师:孔子和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生:孟子有“舍生取义”之说。孟子倡导“仁”。
师:对,在孔子提出“杀身成仁”的基础上,孟子也提倡“舍生取义”。核心是两个字:“仁”和“义”。好,继续。
生:我读到了一个爱国的文天祥。祖国山河破碎如风中柳絮,飘忽不定,个人身世如雨中被打的浮萍,漂泊无依。但是他依然毫不屈服,慷慨就义。
师:好。你从颔联中读到了当时的南宋朝廷危在旦夕、文天祥自己家破人亡。国破家亡之际,他的最终抉择凸显了他的爱国情怀。颔联描写得多形象啊,用了什么修辞?
生:比喻,把国家命运比作风中柳絮,自己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十分悲惨。
师:唐代薛涛有咏《柳絮》诗句: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柳絮,无情之物啊。而浮萍呢?“漂泊浮萍本无根。”无根之物啊。
师:同学们,你们读出了一个英雄的文天祥,他就像神一样光照史册。可是,他还是人啊,一个普通人应该有的情感他有没有呢?
生:有,他也惶恐,他也感叹孤苦伶仃。
生:他巧用地名,将地名与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巧妙结合,对仗非常工整。
师:很棒!这一联已经成为经典。诗人回首当初兵败江西,从惶恐滩撤离,前有大海后有追兵,形势非常险恶,再看今日被俘,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自己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真是无限悲苦。诗人将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感受交错在一起,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你们能读出这种悲愤吗?
生:“说惶恐”和“叹零丁”要重读。
师:请你读一下。
生朗读情感饱满,重读部分语速缓慢而拉长。
师引导同学们动情共读颈联与尾联。
探究英雄缘起
师:好!我们通过探讨和朗读感受到了英雄身上也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他惶恐!他也感叹!同学们,这就是人的本性。他是人而不是神!可是正是因为他是人,他却做出了宁死不屈的壮举,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思考,摇头)
师投影: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击元兵入侵,兵败被俘,拒降不屈,殉难于燕京。就义前在衣服上留下这样的绝笔: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
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诵两遍。
生举手:我发现文天祥深受孔子和孟子儒家思想影响,他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生:他以天下事为己任,不能救国家和百姓于危亡之中,他深感屈辱,曾经想用自杀来表明心志。
生:他对国家充满感情,就义之前还面向南宋朝廷百拜,心中只有国家,他不愧为民族英雄!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理解文天祥吟诵的千古名句了吗?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真正做到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就让英雄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请记住这是文天祥用生命谱写的赞歌!请齐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是我个人最满意的:自创问题。第一:探究英雄文天祥;第二:探究英雄人性的一面;第三:探究英雄性格形成的缘由。即从“英雄——普通人——英雄”,三步探究,追寻英雄缘起,了解儒家文化对文天祥的影响,进一步体会文天祥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爱国豪情。
整节课是根据我校的教学要求设计的,即授课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留下15分钟是随堂检测。要求教师少讲一点,积累知识,训练思维,探讨规律,培养能力,一课一得。我知道诗歌教学突破重难点的途径有很多,训练的方式也多样。我这节课主要就是引领学生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同时带领学生探讨英雄形象背后的多元性格,更突出英雄的伟大之处。我这节诗歌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结合作者经历和创作背景,以及诗歌内容,探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 篇4
文天祥过零丁洋全诗赏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反思 篇5
今天我们学习了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孩子们喜欢自己做主的课堂,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针对这样的学情,我放弃了原来继续使用课件的念头,想试试在学古诗的时候也模仿李镇西老师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做法。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虽然我不是主角了,但是我成了导演,任务更重。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走近文天祥,走进《过零丁洋》,体会文天祥的感情。
孩子们在以前的课上曾经学习过文天祥的事迹,让他们介绍文天祥,各个都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对文天祥的了解也比较全面,老师稍微做总结就好。在第二个环节,走进《过零丁洋》的过程中,我着重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讨论: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这样四个问题,就把本首诗的四联内容分析的很透彻了。在赏析颈联的时候,有一个难点,“惶恐”和“伶仃”有双层含义,这两个词又有什么作用?孩子们很难体会出来。我一再启发他们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可是要他们说得完整还是有点勉为其难。正在这时,我们的`赵财源“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语言流利而又顺畅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我称赞他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勇士,他还不好意思的脸红了……
最后,我又设计了拓展延伸题: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2、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孩子们又找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个个争先恐后的发言,集体的智慧就是强,他们提供的句子远远超出了我准备的范围。最后我们齐背《过零丁洋》,铃声响起,我们热情高涨的走向操场。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篇6
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哦。)
二、课前热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精思的你一定能理解此诗,掌握得很好。)
1、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2、走进作者(结合目标检测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对理解此诗至关重要。)
《过零丁洋》作者是,(朝代)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字、,号文山。本诗是一首言。
文天祥:过零丁洋 篇7
提起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相信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想起文天祥,想起他面对蒙古人的威逼利诱,在生死面前作出的震撼千古的回答——“留取丹心照汗青”。但鲜为人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早并非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起码,稍早一些的《峄山书怀》诗中,就有该句。
峄山,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12公里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的“东山”,说的就是它,素有“岱南奇观”之誉。历代文人多有吟咏。田振铎、刘玉平等人所编的《峄山新志》(济宁新闻出版局,1993年)中,收录耶律楚材《峄山书怀》诗二首,其一云:“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恼苦乐由他人!望极天涯路漫漫,才如江湖命如丝。贤愚千载知谁是?唯有流水自来去。忽闻邹峄仙境妙,踏破铁鞋走天奇。”
耶律楚材,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生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在其逝世30多年后,文天祥始作《过零丁洋》,因而,耶律楚材的创作毫无疑问要早于文天祥。
《过零丁洋》总结 篇8
《过零丁洋》一课是一首爱国诗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激起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染,学生都立志报国,好好学习,树立了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信念。在课堂中,学生谈到文天祥的艰辛、悲惨、无助时,热泪盈眶。在最后对文天祥说心里话时,有的学生说到“文天祥
身处绝境还竭尽全力奋战到死,你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受到后人的尊敬和爱戴,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为祖国争光!”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这节课一大亮点。
其次,本节课的又一特征是涉及到古诗吟诵。对于吟诵,我们对这方面都了解太少,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平声、仄声的吟诵进行了初步的练习,告诉学生平声应该吟得绵长一些,仄声应吟得短促一些,配上激昂的音乐,学生有激情、有兴趣,吟诵效果很好,把课堂情感推向一个高潮。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发言虽有自己的思想,但语言比较匮乏,思维相对禁锢。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受,但是人云亦云,有跟风现象,不会从不同的角度谈感受,对于语言的精彩度也需多锻炼,力求有文采而准确。
2、吟诵只涉及到皮毛,只学到平声、仄声,对于其他的吟诵知识还需要探究。
3、朗诵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指导、训练。有少部分学生对于朗诵诗歌的.感情把握比较准确,还有部分学生找不到感觉,朗读不出诗歌表达的感情。
4、课堂内容比较狭隘,学生课外知识匮乏,导致课堂内容资源比较单调。
过零丁洋名句赏析 篇9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名句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后世影响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过零丁洋反思教学 篇10
当然有成功之处就有不足之处,首现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具体表现在,对文天祥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实质还没有领悟到位,其实作者在文章的首联就说了他自己不会投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从小饱读儒家经典,自幼就经过经典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的影响;虽然我在课堂补充了十三“经”,但没有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也给学生对文天祥的认识带来一个浅浅的缺陷。
其次,在诗歌的教学上,我有了一个意外的设想,是不是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诗歌教学体现一个整体的序列。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1、有关文天祥,你都知道什么?
2、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二、学习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尝试读,小组间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集体交流
(1)、齐读“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两句。
“寥落”是什么意思
思考: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默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自由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齐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全诗的精华,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气节,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三、品读赏析
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四、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五、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六、板书设计
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过零丁洋》 颔联——国破家亡 坎坷辛酸 丹心垂史
颈联——追忆过去 悲愤忧惧 映照千古
尾联——感叹眼前 以死名志 激情慷慨 教学反思:
《过零丁洋》读后感 篇12
第一篇:《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
宁陵县新世纪学校张礼君
教学目标:
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方法:美读法。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文天祥纪念馆。
如今我们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是为了传承爱国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78年在五坡岭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79年被送到大都,囚3年,虽经威 1
胁利诱,始终不屈。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三、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师范读。学生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
指导学生朗读。
1、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诗,大家评议。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全班齐读四首古诗。
四、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投影出示补充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遭逢:遭遇,指被朝廷选拔。干戈:古代兵器。
寥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年。
身世:个人的遭遇命运。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
五、把握全诗意思。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
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这两句是全诗的文眼句。这首诗之所以能够----------------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流传千古,就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六、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七、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八、小结:
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九、品味诗歌名句,体会诗歌主题。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思考:该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讨论明确: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面上看,诗----------------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句毫无技巧,直抒胸臆,但这首诗最具震撼力就是这两句统一为人格的宣言。一个“照”字用得很自然,不着痕迹。”丹心”和“汗青”的光,二者相映衬,在色彩上自然的构成和谐的反衬。
十、拓展延伸:全班交流所收集的有关爱国或不折气节的名人或诗词等资料。
事例: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诗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十一、课堂总结。
同学们,一曲《过零丁洋》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升上了历史的高度。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志当存高远”,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十二、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再读全诗,写一篇读后感,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
《过零丁洋》颔联——国破家亡坎坷辛酸丹心垂史
颈联——追忆过去悲愤忧惧映照千古
尾联——感叹眼前以死名志舍生----------------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取义
第二篇: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填写诗句。
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自己的抗元经历,表达忧愤之情的句子是。
最能表现文天祥崇高气节的诗句是。2.“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3.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诗的理解。
4.像文天祥一样有骨气,正确对待生死的历代名人志士还有不少,请你再举两例说明。5.你还能写出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似的透着铮铮铁骨的名句吗 ?6、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与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7、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并答题。
①“起一经”和“四周星”六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二是。“风飘絮”与“雨打萍”六字形象地写出了。②、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③、诗中巧妙运用比喻抒发忧国伤怀的句子是:。④、尾联中的汗青指的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⑤、本文表达了的主题,侧重于抒发的感情。8、对句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作赏析。
内容:
表示手法:1
思想感情:
在文中的作用:
9、《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义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
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
土”。
2、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谈谈你的
看法。
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4、对本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如聚”,山峰聚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地之意。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足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是
几朝都城,可作者眼下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
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达对民间疾苦----------------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
情深沉。
5、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6、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
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7、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
8、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篇有三层,前三句写景,中间四句抒情,最后两句议论,构思严谨。
b、开篇从景色落笔,巧用比喻,以壮丽的河山衬托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中间四句是诗人缅怀历史陈迹发出的感叹,蕴含着借古讽今之意。
d、篇末一语破的,指出封建帝王的兴亡胜败,都只会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对民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间疾苦的同情。
9、全曲有所见所想到所感,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这样一个历史主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道诗是《已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
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竞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
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呤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
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
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
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无从实现他的
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惜。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
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练习:
1、《己亥杂诗》这首诗将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_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前两句中的“_______”一词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写照的句子是。此句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2、“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比喻。“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了诗人想继续为效力的思想感情。今天常用来比喻。
3、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4、读了本诗,你对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思考?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从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6、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7、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②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8.请谈谈你对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理解。
9、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三篇: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教学方法:美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
预习要求:
1、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
2、搜集有关爱国的古代诗词、歌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吉州庐陵人。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78年在五坡岭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79年被送到大都,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三、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1、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诗,大家----------------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评议。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全班齐读四首古诗。
四、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投影出示补充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遭逢:遭遇,指被朝廷选拔。干戈:古代兵器。
寥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年。
身世:个人的遭遇命运。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五、把握全诗意思。
总体把握: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具体把握:小组讨论交流,组织班级交流。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这两句是全诗的文眼句。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于诗人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六、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并背诵全诗,之后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诵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七、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欣赏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默默感受爱国----------------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情怀。
八、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九、小结:
诗歌是激qing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qing。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个别检查背诵。
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诗歌主题。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思考:该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讨论明确: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面上看,诗句毫无技巧,直抒胸臆,但这首
诗最具震撼力就是这两句统一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人格的宣言。一个“照”字用得很自然,不着痕迹。“丹心”和“汗青”的光,二者相映衬,在色彩上自然的构成和谐的反衬。
三、再次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更深入体会有着爱国情怀之人的人格魅力。
四、拓展延伸:全班交流所收集的有关爱国或不折气节的名人或诗词等资料。
事例: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亭上;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诗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五、师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读诗歌。
六、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学生互相点评。
小组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一曲《过零丁洋》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升上了历史的高度。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志当存高远”,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进取,努力学习,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八、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再读全诗,思考本诗给了你哪些启发,写一篇读后感,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
《过零丁洋》颔联——国破家亡坎坷辛酸丹心垂史
颈联——追忆过去悲愤忧惧映照千古
尾联——感叹眼前以死名志激qing慷慨 第四篇: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过零丁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
预习要求:
1、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
2、搜集有关爱国的古代诗词、歌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78年在五坡岭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79年被送到大都,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三、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1、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诗,大家评议。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全班齐读。
四、看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板书出示补充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遭逢:遭遇,指被朝廷选拔。干戈:----------------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古代兵器。
寥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年。
身世:个人的遭遇命运。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
五、把握全诗意思。
总体把握: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具体把握:小组讨论交流,组织班级交流。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精选公文范文----------------
31--精选公文范文--------------------------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这两句是全诗的文眼句。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他的精神境界,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在于诗人----------------精选公文范文----------------
32--精选公文范文--------------------------以生命为歌,以生命殉国,以生命殉诗,从而赢得了后世的尊崇!
六、品味诗歌名句,体会诗歌主题。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思考:该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讨论明确: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面上看,诗句毫无技巧,直抒胸臆,但这首诗最具震撼力就是这两句统一为人格的宣言。一个“照”字用得很自然,不着痕迹。“丹心”和“汗青”的光,二者相映衬,在色彩上自然的构成和谐的反衬。全诗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七、拓展延伸:全班交流所收集的有关爱国或不折气节的名人或诗词等资料。
事例: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岳飞精忠报国最
终死在**亭上;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精选公文范文----------------
33--精选公文范文--------------------------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诗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九、课堂总结,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同学们,一曲《过零丁洋》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升上了历史的高度。在这祥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应该更爱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志当存高远”,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愿同学----------------精选公文范文----------------
34--精选公文范文--------------------------们早日成材,梦想成真!
十、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再读全诗,思考本诗给了你哪些启发,写一篇读后感,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首联——回顾一生深挚沉痛
《过零丁洋》颔联——国破家亡坎坷辛酸丹心垂史
颈联——追忆过去悲愤忧惧映照千古
尾联——感叹眼前以死名志激情慷慨
第五篇:过零丁洋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2014-8-20编号1-8教学评价班级姓名组别组长评价
《过零丁洋》导学案
编制:刘晓旭审批:课型:自学验收领导:
【教学目标及重点】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理解诗----------------精选公文范文----------------
35--精选公文范文--------------------------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4、激情投入,阳光展示。【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理解诗歌的内容。熟读并背诵诗作。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诚挚的爱国情怀。
3、借用工具书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标注出来,写在“我的疑问”处。
4、运用好双色笔,限时自主完成。规范书写,独立思考。【知识链接】
1、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于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2、创作----------------精选公文范文----------------
36--精选公文范文--------------------------背景:
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仍在海上坚持抗元的宋将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敌帅张弘范称其为“好人!好诗!”
【自主学习】
1.请写出阅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生词并注音。
2、作者是,字,又字,著有
《全集》。
3、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4、请找出诗中的比喻句。试赏析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精选公文范文----------------
37--精选公文范文--------------------------修辞手法?
3、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该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延伸拓展】
1、收集有关爱国或不折气节的名人或诗词等资料。
2、诵读全诗,思考本诗给了你哪些启发,写一篇读后感,500字左右。
【我的收获】
本篇《过零丁洋》读后感范文,共有489字),可完全免费阅读或下载全文。淘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或复制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顺利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下载该doc格式WORD文档全文
【文天祥:过零丁洋】推荐阅读:
文天祥——《过零丁洋》07-28
过零丁洋 文天祥诗句06-10
文天祥写过零丁洋背景12-02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教案发文总汇07-12
文天祥镇江脱险05-10
文天祥新见解08-27
读文天祥有感11-15
文天祥至潮阳12-16
文天祥《除夜》原文赏析09-02
《文天祥》读后感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