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电影》(精选6篇)
《名家看电影》 篇1
《名家看电影》
《名家看电影》
本书邀请众多名家,对1949年至2005年的中国大陆五十余部电影进行点评,并附有每部影片的详细资料及图片,勾勒出半个世纪的华彩乐章,是向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的献礼之作。五十余部影片,艺术地展现了1949年以来祖国大陆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纵向构成了一部新中国经典电影史,具有文献性的认识价值,兼有电影工具书和电影教科书之功效。
回顾与思考(代序)
——在2005上海“影评人奖”颁将大会上的发言梅朵 主编絮语
石挥唯一的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 ——影片《我这一辈子》评析余士君 新中国电影的首创之作
——影片《白毛女》评析马修雯 史诗战争片的基石
——影片《南征北战》评析李亦中 真实可信的英雄形象
——影片《董存瑞》评析王海洲 成功的改编精美的艺术
——简评《祝福》的电影改编周斌 凝练而悠远、俊逸而深邃的美学品质 ——影片《林家辅子》评析石川 金山的艺术创造
——影片《风暴》评析刘帼君 一部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传记片 ——影片《林则徐》评析林洪桐 喜剧的苦旅
——影片《今天我休息》评析王海洲 强烈深沉,昂扬抒情
——影片《红色娘子军》评析章柏青 悲惨的历史与悲壮的故事
——影片《甲午风云》评析高小健 来自民间的喜剧艺术
——影片《李双双》评析陈思和 我国现代类型影片的开山之作 ——影片《冰山上的来客》评析陈山 一部音画表意高度自觉的影片 ——影片《农奴》评析贾磊磊 有传世价值的儿童影片
——影片《小兵张嘎》评析倪震 „„
在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日子里,《名家看电影:1949—2005》一书终于得以出版了,我的内心充溢着感慨之情。这是一种交织着艺术感悟和历史感动的感慨。因为正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代又一代的电影艺术家、电影理论家和电影事业家,滋养了这一炫目而迷人的新型艺术,同时也催生了这本旨在弘扬新中国电影煌煌业绩的小书。在那些杰出的电影人面前,中国电影不再抽象,不再艰涩,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是如此栩栩如生,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回味与启迪。
1998年春夏之交,上海“影评人奖”评委会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决定开展新中国优秀国产电影的评选工作。当时年近八旬的梅朵会长亲自主持了这项工作,我们20名评委(名单附后)经过反复斟酌,筛选出了50部经典影片,并特别邀请北京、上海两地的相关评论家、专家分别为人选的电影撰写评论文章。遗憾的是,后来由于时间与经费等原因,那些凝聚着诸多名家文化智慧的文稿未能于1999年结集出版。这一耽搁,就是整整6年。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欲振乏力的尴尬局面有所改善,特别是2004年,全国共拍摄了206部故事片,取得15亿元票房,生计艰辛的国产电影业已透露出一丝曙光;而中国电影理论也已从电影的社会学评论、电影的本体审美评论,走向众声喧哗的电影文化批评。今年初,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决定举办“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评选活动,并发来了评委邀请函;梅朵先生再次委托,要我从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历年评出的“十佳影片”中补选若干部,重新编撰篇目,使书稿重见天日,以向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献礼。
于是,我们再次为约请作者、落实图片、争取经费和联络出版方;开始了紧张的奔波,个中艰辛,难以言尽。其间,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燕爽、广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杰和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编委会主任郝铭鉴等先生,均曾予以真切的关注和呼吁;最后,近些年在出版界异军突起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慧眼独具,承诺在无出版经费的情况下迅速向市场推出这部“有很高价值”和“纪念性意义”的书稿。这才有了读者眼前的这本著作。
本书原拟取名《新中国经典电影名家评析》。发排之前,广西师大出版社编辑向我征询:能否改为《名家看电影》?因为该社以前出过一本根据同名网站影评结集而成的《后窗看电影》,可与本书“形成对照”。两下相较,一部是学者深思熟虑的历史回顾,一部是民间影迷率性而为的即兴观感;一部庄重,一部活泼,倒也相映成趣,遂欣然同意。
重新审视本书时,我们充分考虑到了多元化时代电影文化传播的综合要求,力求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兼顾书稿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所以本书庶几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电影的经典性。据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张思涛会长披露,自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诞生至2004年底,中国共拍摄了,6961部故事片,468部戏曲片,642部美术片,这还不包括1949年以后香港、台湾地区单独拍摄的1.5万余部影片,以及科教片、纪录片;而在大陆生产的故事片中,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又占了大多数。本书所包括的50余部国产故事片,由长期研究电影的影评家、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通过系统回顾、认真探讨甚至激烈的争论,最终遴选而出,基本上每年仅一部,故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概括性和经典性,同时也体现了上海”影评人奖”的评奖个性与独特视野。
二、阐释的权威性。电影阐释虽不创造价值,但电影的文化价值必须通过评析、阐释才能突显。本书作者多为熟请电影艺术的著名评论家,如罗艺军、章柏青、余倩、王人殷、黄式宪、倪震、陈思和、任仲伦、顾晓鸣、贾磊磊、王志敏、李道新等。其捕捉意蕴、臧否人物、议论得失,自不乏名家的功力与风采。有人戏称,大部分文稿是以新中国成立50年献回觐书名义组织撰写的,若是现在去组稿,这些权威恐怕很难有暇亲自动笔了——此言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书稿的权威性。读者能从本书的不同篇什中体验多种风格:有的沉潜往复、从容而含蓄有的清秀飘逸、典雅而纯正;有的文思敏捷、鞭辟入里,有的笔力纵恣、锋芒毕翼。而且评析的视角各不相同,既有风格点评的,也有文本读解的;既有自美学角度切入的,也有用社会学方法批评的一掩卷之后细细品味,足可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得到享受性体验。
三、资料的实用性。本书的资料部分,包括拍摄年份、出品单位、导演、编剧、主演和获奖情况等,除名家评析外,还有电影故事和相关图片,丰富而翔实。诚如国内一位女学者所言,电影史大抵是现当代史的镜像版“电影不仅迅速介入了历史、构建着历史,而且改写和填充着人类的记忆”。我们选评的 50余部影片,艺术地展现了1949年以来祖国大陆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纵向构成了一部新中国经典电影史,具有文献性的认识价值,兼有电影工具书和电影教科书之功效。而插图的直接呈现,也契合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相信会有利于读者开启记忆、叩击心灵,获得审美愉悦。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篇幅有限,本书在选片方面仍有沧海遗珠之憾。诸如《上甘岭》、《柳堡的故事》、《林则徐》、《五朵金花》、《我的1919》、《生死抉择》、《惊涛骇浪》、《天下无贼》等影片,虽未入选本书,也都是优秀影片。另外要说明的是,本书少数作者虽非“名家”,但他们琢磨文理、表述思想、评估影片价值,自也毫不苟且。上影集团副总裁许朋乐接受《美丽上海》约稿后,短短7天,便于制片间隙邮来文章,还谦称“涂鸦之作“;展阅之下,却觉文采斐然,别有一番情趣。其精神委实使人感动。
令我感佩的人还有很多。倘若没有出版社领导鼎力相助和责任编辑的胼胝辛劳,这本书是绝难在这么短时间内出版的。那些可敬的作者,也给予编者极大的支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章柏青会长闻悉本书几经周折终可付辞时,十分欣慰,表示名家们撰稿只为弘扬中国电影优秀传统,纵无稿酬亦无怨言。此外,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上海蒙太奇进修学院及我的研究生孙玲、秦玉兰,以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驻干部黄一庆、曹霞云等同人,均为本书付出了许多心血。特别是素以大力扶掖艺文佳作为己任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在本书出版前夕慨诺将给予一定资助,一并谨表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紧凑和工作调动等种种原因,有部分图文作者一时无法联系上,希望这些作者见书后尽快与编者联系,在此也为我们工作上的疏漏致以歉意。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愿百年中国电影伴随着历史的脉律,再铸辉煌!
2005年7月 30日于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名家畅谈电影主题馆 篇2
陆天明:相信电影主题馆一定能办好
作为一个南通张芝山人,这次回来,我带着回家来看看的特殊情感。回到家乡,我与姑姑、叔叔、婶婶,还有他们的孩子,都聚了聚。这种至亲的情感,让我十分感动。
小时候,我在南通海门生活了好几年,那里有我童年的记忆。这么多年来,我经常回来。所以,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是一个南通人。南通这个城市,对我有着血脉情深的影响。
在影视领域,南通人做出了很大贡献。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就是我们南通人。我还记得文革结束后赵丹从监狱里面放出来,那天我正好在他家。当时赵丹就跟我讲:“天明啊,我们是有两个相同点的。一個,我们都在新疆待过。你在新疆待了12年,我在新疆坐了5年监牢,后来又因为新疆问题,坐了5年监牢。还有一个,我们都是南通人。”这番话,让我至今难忘。
我个人的写作经历,跟影视也有颇深联系,我经常往返于小说和影视创作之间。要实现两栖是很难的,小说的感觉和影视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当我写完电视剧再改编成写小说时,我就要看一批小说作品,找回小说的感觉。反之,当我把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我又得找一批电视剧来看,去找回那些镜头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和我的儿子导演陆川,都在计划合作一部电影。蒙票房是很容易的,但是我们不能对不起观众。为什么这个计划久久没有成行?因为父子俩毕竟是两代人。两代人要在艺术上都要发挥长处,都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这就需要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契合点。我们一直还在满怀信心地寻找着。
南通要建这样一个电影主题馆,我觉得非常好。江平,我很熟悉,他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同志。由他牵头做这样一个事情,是功德无量的。我不敢说有什么建议,但相信家乡的电影主题馆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一定能够办好。
孙健君:开创一个海纳百川的电影主题馆
1919年,南通实业家张謇,筹备创办了最早的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电影制作公司。今天,在建设“南通1919电影主题馆”时,南通人要继承先贤这种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电影主题馆?如果这个主题馆能够让南通的电影观众,更热爱电影,更善于看电影;能培育出更多的电影人才,感染他们踩着百年来南通电影人的脚印,踏入电影的行业;能让外地人看到这个城市对电影有这么多的关注,有这么多的积累。那么,这个主题馆将是培育电影文化氛围和电影人才的摇篮,也必将是南通的一张城市名片和一道新的旅游文化景观。
在考虑主题馆的具体设计时,首先要提炼一个聚焦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落实到南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电影的关系。接着还要有一个流程的设计,起承转合,让人们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地去了解它。最后,利用最新的互动娱乐体验技术,带领人们在情感的交互和沉浸式的体验中,感悟电影的魅力,南通与电影的关系,南通电影的未来……
在这个主题馆里,可以运用数字体验这个工具,这是一个新时代的艺术展陈方式。我刚刚给北京的文创展示中心做了一个数字体验馆,7000平米空间内,用了22种互动体验技术。有2D的、3D的、交互的、全息的、体感的、热感的、光感的……各种各样的体验方式。让人们更加愉悦地来接受信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做这样一个主题馆要有兼容并蓄的大胸襟。百年南通的文化遗产是通融,所以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南通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在内容上,仅仅局限于南通籍电影人的那些事儿,这是相当不可取的。我们南通在电影方面确实人才辈出。但是,中国电影像一座山,南通电影只是这个山上的一块石头,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亦不可骄傲自大。
总之,主题馆的内容可以有三个时代,过去、现在、将来,可以不拘一格,包罗万象;展现形式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现代的和未来的,老的形式也可以少量运用。还要采用高新技术,让主题馆绽放科技之美。
胡波:建设一个面向未来的电影主题馆
生在南通,长在濠河边,在这座城市里,我度过了美好的小学和中学时光。我是看着赵丹电影长大的,南通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教育我走上从影的道路。
对于家乡电影主题馆的建设,我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定位的问题。这个主题馆可以不求大而全,但要精致,有特色,要具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为社区服务等功能。
回顾历史,上世纪,从南通走出去的赵丹、顾而已、朱今明、钱千里,是中国左翼电影的杰出代表。而后,一代又一代南通电影人崭露锋芒。南通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大师级的人物?主题馆要挖掘南通电影文化土壤里的独特养分,这样才能振奋南通人的精神。
作为一个地方性的电影主题馆,南通电影主题馆不能局限于展示南通的演员、作品等,要放眼世界电影格局,把当今全球先进的电影元素引进来。国外很多好的电影博物馆,一定是将展品和放映有机结合起来的,展品要有电影的支撑才能显示它的意义。
试想一下,如果在“南通1919电影主题馆”内,有一个国内一流的放映厅,你能够看到2D、3D、4D的电影,以及国内尚未普及的4K电影,享受到全世界最好的高保真立体音响。相信这样的电影主题馆,会让国人都为这一振。
主题馆还可以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地方,它将会开启孩子们的电影梦。这里有常规的教育节目、影展节目,还有最全的电影杂志、海报,有很多电影衍伸产品,有个专门的展厅供儿童免费播放3D、4D的教育科幻片,让他们看到3D摄像机,4K电影的显示,甚至可以教他们怎么去拍电影……凡此种种,启迪他们,教育他们,振奋他们。这样一个电影主题馆,就为未来电影产业的发展,铺就了一个好的开端。
目前,深圳市政府将投资100个亿,建设一个动漫、影视基地,邀请我负责整体规划、营运和建设。我是参考了新西兰维塔模式等,并按照全世界最高端的技术来打造这个基地的。我还会把全球最好的电影合作伙伴带到那里。我这两天就在深圳和新西兰维塔工作室的人员,探讨规划事宜。把他们的先进经验移植过来,这是最关键的。当然,如果家乡需要,我也会把世界顶级的电影资源带回南通,为家乡电影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教学名家谈语文 篇3
于漪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
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千万要重视、使用好语文教材,它是语文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离开了课本,阅读教学就丢失了语文学习的特殊凭借物。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首先是由眼睛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然后把信息传入大脑,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阅读,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不但要深入地与作者对话,而且还要与编者倾心交谈,弄清楚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组合这个单元的意图。
学习任何课文不管是怎样的体裁,一般来说,师生至少有三个问题要把握:一是作者写了什么;二是作者怎样写的;三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阅读,思考,体验,感悟,真正读懂,把握真谛。
于永正
我看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不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关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包括朗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要关注表达。要“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课标语),重视课外的阅读。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
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说(话)、作(文)、习(惯)是小学语文的七大教学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写字、读书、作文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涵养”阶段,要特别重视吸纳、积累。
教小孩子学语文,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手把手”说的是耐心、细心;“实打实”说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要实实在在地教,扎扎实实地教,不能搞花架子。这是一种责任,一种韧劲,一种“夯”的精神。
不能只教一本语文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写字的规律是什么?是描红、仿影、临帖,而且要天天描红、仿影、临帖。
教朗读的规律是什么?是“跟我读”,是让学生听老师读、跟老师读。
教作文的规律是“读写结合”。读是基础。书,是最好的作文指导老师,每篇文章都在告诉你怎样写作文。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得是个“文化人”,以“文”化“己”。这个“文”主要指读书。另一个方面是以“艺术”化“人”,语文老师要有点艺术细胞。如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等。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得是个“思想者”。“前思后想”(尤其是“后想”)才能长心眼、长智慧。把“思考”所得形诸文字,可以使思考更缜密、更深刻。一定要动笔写东西,并养成习惯。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还应当善于与人交流。
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人人去摘跳一跳才能摘得到的桃子。
王有声
先学会读书“破一篇”
在语文课上,一篇课文一般按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时代背景,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通过默读、朗读、分角色读等各种阅读手段,要使学生既掌握课文内容,又能较熟练地将课文读下来。
第三课时,议论段落结构,领会文章中心,背诵部分片段或全文,完成相应的一些作业。
学生升到了小学高年级,读书破一篇的“破”,应在思想、内容、结构和语言四个环节上下功夫。
贾志敏
还是读得太少
课堂上要“书声琅琅”和“议论纷纷”,少一点“烦琐分析”和“无效提问”。
多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传统。讲读课文一定要以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多读熟读。
读的质量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就是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句子;所谓“流利”,就是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速度接近于说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所谓“有感情”,就是读得生动感人,要读出重音,适当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要有适当的速度和节奏。
教学名家谈教育
于漪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首先教师要沉到教材里,从表达形式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表达形式,反反复复推敲,跨越时空和作者对话、与编者交流,洞悉其中来龙去脉体会它运用语言表达情意的独特个性。对教材洞若观火,方能心中透亮。
其次,把握教材独特的个性,自己要有真切的感受,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对教学内容精心剪裁,处理详略,突出重点。
最后,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线索要分明。于永正
教育的两个名字
“影响”——它是教育的第一个名字。老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
“激励”——它是教育的第二个名字。根据兴趣学习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激励要有针对性,要看准学生的闪光点之所在,即他到底有什么特长,把他的闪光点激活。表扬、激励的语言要有实指性,用词要恰当,实事求是,不能空泛。激励要着眼于育人。激励,要真诚、动情。激励要及时。激励的手段除了语言外,还包括为学生发奖品,发奖状,送掌声等。
魏书生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是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分析自己,发现自己心灵中蕴藏着的美好东西,鼓励他们用新我战胜旧我。
对学生大声训斥和惩罚是教育的大敌。孙双金
13岁以前的语文
人在13岁以前的智力特点是什么?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人在13岁之后的学习应侧重理解能力的培养。
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三块大石块”。
现有教材怎么教?一般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提一两个关键问题理解课文,接着可背诵其中的精彩成语、句子或片段即可。
国学、诗歌经典怎么教?教学时应以诵读、背诵为主,辅以适当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不求甚解”、“熟读成诵”应是国学诗歌教学的原则。
儿童文学怎么教?儿童文学教学重在积极引导,推荐书目,激发兴趣,以孩子自主阅读为主。
语文作业做什么?语文作业的“三字经”是“读、背、写”,其中“写”就是写日记、随笔、读书笔记。
13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暂时不求甚解、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
钱梦龙
为语文教学招“魂”
“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民族语教育正是语文教学“魂”之所系!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民族语。
读和写(包括听和说),作为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民族语的主要实践方式,其中“读”又是基础,是根本。洪宗礼
语文哲思录
我从来不是教语文,而是引导学生学语文,让学生学会学语文。所谓“懒”,就是少告诉一点,少讲一点,少灌输一点,并非提倡马而虎之的放羊式教学。教师“懒”一点,学生便会“勤”一点,有失方有得,这是语文教学的辩证法。
检验教师主导性发挥得如何,不能仅仅看教师讲解了多少读写知识,安排了多少读写训练,更主要的是应当看学生独立读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发挥出来,独立运用读写知识的能力如何,良好的读写习惯有没有养成。
【百家讲坛-名著名家】 篇4
类型:
科教台文化/名著名家|名家大师|文化艺术|国学|名人|人文|2012百家讲坛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三苏》
类型:
科教台历史/史说天下|名著名家|伟人|名家大师|国学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1039~1112)。本期节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为大家解读他们身上蕴藏的巨大的人格魅力。
读书《莫言作品解读》
类型:
科教台文化/名著名家|名家大师|文化艺术|名人
来源: 读书
介绍: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节...《开讲啦》
类型:
科教台文化/名著名家|名家大师|明星艺人|文化艺术|名人|人文|专家
来源: CCTV-1
介绍:
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
《红楼梦》中的端午节
类型:
科教台文化/民俗民族|红楼梦|名著名家|2008百家讲坛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周岭讲述了《红楼梦》中描写的端午节,以及作者曹雪芹描写端午节的创作意图。
百家讲坛《笑谈水浒》
类型:
科教台文化/名著名家|文化艺术|2009百家讲坛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上海电视大学副教授鲍鹏山谈了父亲对自己人生的影响,他对《水浒传》这部作品的理解,以及对这个社会、对整个人生的感悟。
人物《星光俏佳人之蕾妮·齐薇格》
类型:
科教台人物/经典纪录|名著名家|明星艺人|女性|事件|名人|时尚
来源: 人物
介绍:
2004年2月29日,第76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柯达剧院隆重开幕,蕾妮?齐薇格凭借在电影《冷山》中的精湛表演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节目中介绍了好莱坞影星蕾妮?齐薇格走向演艺生涯的星光之路...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类型:
科教台文化/三国|红楼梦|名著名家|2008百家讲坛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四部小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著”,它们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四大名著无疑是其中的最高峰。那么,如果我们追根溯源...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史湘云
类型:
科教台人物/红楼梦|名著名家|2008百家讲坛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是著名作家刘心武在CCTV所作的红学系列讲座及其出版的同名书籍,这也是他多年研究《红楼梦》的心血结晶。他从“金陵十二钗”中的史湘云着手,详细考证了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复原了《红楼...《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王安石
类型:
科教台人物/名著名家|名人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记忆·大师》
类型:
科教台文化/史说天下|名著名家|名家大师
来源: 大家
介绍:
创立之初的清华学堂原本是一所留美预科学校,学生在校以学习英文和欧美文化知识为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则相对薄弱。1922年北京大学创立了研究院国学门这让那一年刚刚任职清华校长的曹云祥也有了想法。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上)》
类型:
科教台文化/清朝|名著名家|名家大师|名人|生活|人文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可见他的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常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藏着为...《2011书香中国》
类型:
科教台人物/人文|名家大师|名著名家
来源: 子午书简
介绍:
1、邀请莫言、迟子建、易中天、麦家分享阅读感受;
2、聘请唐国强为书香中国形象代言人;
3、歌曲《云在青天书在手》演唱:麦穗;
4、盲人李秀华阅读的故事;
5、朗诵《黑夜里的光明》朗诵者:张绍刚、李潘;
6、聘请谢...《精灵海盗冒险王》
类型:
科教台人物/文化艺术|名人|明星艺人|名著名家
来源: 杨澜访谈录
介绍:
好莱坞被认为是一个充满了冒险和梦想的地方,生长在英国的奥兰多-布鲁姆也许没有想到,他从戏剧学院毕业的第二天,他的好莱坞冒险之旅就已经开始了。从伦敦到好莱坞,从舞台到银幕,从精灵王子到加勒比海盗,他所扮演的...子午书简《鲁迅的爱》
类型:
科教台人物/名人|人文|名著名家
来源: 子午书简
介绍:
鲁迅先生的作品深入人心,他的样子看上去是一个冷峻的人,但是读完《小闲事》一书后,对他的印象会完全颠覆。鲁迅出自官宦之家,但家境落寞,贫困充斥着生活,但家境贫寒,母亲还是供三个孩子上学,所以鲁迅一生对母亲可...《张炜-你在高原》
类型:
科教台文化/行游|人文地理|名著名家
来源: 子午书简
介绍:
作家出版社今年推出了张炜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新作《你在高原》,在这部历经22年呕心沥血创作、长达450万字的长河体史诗性作品中,作者书写历史,研究现实,为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代知识分子立传,在文学界和读者群...《关键食客》
类型:
科教台人物/行游|名人|生活|人文|名家大师|名著名家
来源: 人物
介绍:
曾经的诗歌少年,如今的专栏作家,他用文字烹调美食,用美食品尝情感,尘世生活在他笔下是一场场味蕾冒险。沈宏非,知名专栏作家,自称“谗宗大师”。曾在北京、广州、香港三地从事媒体工作,连续居住超过十年以上的城市...《国画大师张大千》
类型:
科教台人物/国粹|文化艺术|名人|名家大师|名著名家
来源: 人物
介绍:
他的作品价值过亿,他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拍卖的奇迹,他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他被世界舆论称为东方的毕加索,他就是张大千。一袭长衫,一支画笔,一生漂泊就是张大千一生的写照。本期节目就为观众介绍这位...《大国医之缪希雍》
类型:
科教台人物/名人|人体|历史揭秘|名家大师|名著名家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本系列不败神话 dongding节目主要内容:缪希雍是明代末年的著名中医临床学家,中药学家,不但精通医药之学,治病多奇效,而且他的一生更是极具传奇色彩。他自幼体弱多病,17岁时患病久治不愈,最后自己给自己开药方,竟然药到病除。他虽...《陈忠实寻找白鹿原》
类型:
科教台人物/名人|人文|名著名家
来源: 大家
介绍:
《白鹿原》是陈忠实生命中最终的小说,为了写作这部小说,陈忠实开始了一次寻找,寻找地理、历史、心灵的白鹿原,本期节目继续介绍了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的创作过程。
百家讲坛《向诸葛亮借智慧》
类型:
科教台人物/臣相|名人|名著名家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用自己的智慧书写了人间传奇。隆中对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一个个经典之作,犹如苍穹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成就了他无人企及的智慧传奇。那么,孔明先生的智慧究竟...百家讲坛《侠骨柔情陆放翁》
类型:
科教台人物/名人|历史揭秘|名家大师|名著名家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流传下来的诗歌达九千多首;他生长在一个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动荡年代,一生遭遇了太多的坎坷;他是一个无所畏惧的铁血男儿,一生渴望征战杀场,恢复中原...他就是陆游。
《蒋勋说红楼梦》
类型:
科教台人物/红楼梦|历史揭秘|名家大师|名著名家
来源: 子午书简
介绍:
节目邀请了台湾作家蒋勋解读《红楼梦》,由于蒋勋也为官宦之后,经其母亲讲述其家族的历史,从此喜欢上了《红楼梦》,节目中就《红楼梦》中男性与女性的观点,进行了分析。
百家讲坛《三言二拍》
类型:
科教台文化/名著名家|文化艺术|人文|2010百家讲坛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寻找巴金的黛莉》
类型:
科教台文化/文化艺术|名著名家
来源: 子午书简
介绍:
《寻找巴金的黛莉》一书的作者是赵瑜,他在山西太原一个小古董店里,发现了巴金写于1936年的七封神秘书信。于是,他开始认真而反复地研究这七封信,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冲动--寻找书信中的赵黛莉女士。然而这一找,...《易经的智慧》
类型:
科教台文化/人文|名家大师|国学|名著名家
来源:
介绍:
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著作《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无论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还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一,都来源于《易经》中最基本的思想,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阴阳是怎么产生的?它们...《老庄的智慧》
类型:
科教台人物/文化艺术|名人|人文|名家大师|国学|名著名家
来源:
介绍:
代表中国道家学说的老庄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老子只留下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庄子却用许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诠释了老子深刻的哲学思想。那么老庄对于人生中的美与丑、苦与乐、贫与富、生与死等...《另眼看名著》
类型:
科教台文化/名著名家
来源: 子午书简
介绍:
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红楼十二钗谁是职场白骨精?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哪一个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宋江、林冲、武松,梁山好汉有怎样的职场生存秘籍?
我心目中的陈嘉庚
类型:
科教台社会/二战|人文地理|易中天|名人|人文|民生|事件|名著名家|经典纪录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陈嘉庚,一位爱国华侨,十七岁跟随父亲下南洋经商,他靠着自己的精明睿智成为名震南洋的实业家。陈嘉庚致富后不忘苦难中的祖国,他把资金全部倾注于教育事业。就在陈嘉庚兴办学校,以尽天职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诗仙李白
类型:
科教台社会/国粹|人文地理|伟人|文化艺术|人文|国学|名著名家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安史之乱”中,李白(黄新德饰)因李?案下狱,发配夜郎途中遇大赦。再次欲报国从军,却因病折返,来到当涂拜见族亲县令李阳冰。在当涂县衙吃了闭门羹后,李白来到姑孰小镇纪家酒店吃酒,遇到弟子谷兰春的岳父纪老汉,...爱的四重奏
类型:
科教台文化/女性|生活|民生|名著名家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他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他的很多作品表达了对女性独特的认识。男人怎样看女人?爱情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是爱情在变,还是...鲁迅
类型:
科教台社会/名人|人文|名家大师|名著名家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地域文化的形成类型:
科教台自然/人文地理|民俗民族|科学探索|人文|名著名家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五千年的文明记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百家讲坛《苏轼》
类型:
科教台人物/国粹|文化艺术|名人|人文|名家大师|国学|名著名家|经典纪录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苏东坡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本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苏东坡一生曾两任杭州,如今走到杭州,无论哪个角落,他的影子无处...百家讲坛《周思源也说秦可卿》
类型:
科教台人物/人文地理|红楼梦|民俗民族|专家|人文|名家大师|国学|名著名家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秦可卿,《红楼梦》里的一位特殊女性。她是宁国府三代单传的重孙媳妇,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第十二位。在她出场的短短八回之中,秦可卿似乎显得那么与众不同,疑团重重。然而,秦可卿真的有那么多的谜团吗?她之所以迷雾...于丹论语感悟
类型:
科教台文化/人文地理|人文|名家大师|名著名家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但是从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封建社会发展出来的孝道,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是否还是那么重要?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百家讲坛《孔子》
类型:
科教台人物/臣相|国粹|史说天下|人文地理|伟人|名人|军政名人|将帅传奇|人文|名家大师|国学|名著名家|经典纪录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经典中的爱情
类型:
科教台文化/人文地理|文化艺术|名人|名家大师|名著名家|经典纪录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自古以来,有关爱情的话题从来没有衰减过,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撰写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有关爱情的描写不胜枚举,它始终是古典文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表现。那里有肝肠寸断的生死恋,有缠绵悱恻...百家讲坛《弟子规》
类型:
科教台文化/经典纪录|名著名家|名家大师|文化艺术|国学|人文|专家|2010百家讲坛
来源: 百家讲坛
介绍: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弟子规》为什么会引起许多...子午书简《大清留美幼童记》
类型:
科教台人物/清朝|名著名家
来源: 子午书简
介绍:
教育名家 篇5
【内容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千多年来, 他和他创立的学说对中华民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卓越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理论及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我国急需大批创新型人才,而所固有的那种教学模式及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回顾历史,重新研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教育发展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 孔子
教育思想 意义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已内省、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的教育改革中,有不少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的。目前国际上针对特殊教育所提出的全纳教育、个别化教育等教育理念,都可以在孔子的思想中找到影子。可见孔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影响之大。
一、“有教无类”的学生观
教育面向何人, 是教育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否则, 学校难以发展。对此, 孔子提出了著名的主张,即“有教无类”孔子敢于向传统教育挑战, 极力主张扩大教育对象, 他认为应该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 扩大受教育的对象, 无论贫富、贵贱、年龄及国别, 都可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孔子的有教无类,一是倡导教育的平民化,二是主张教育的公平性。“有教无类”主张的提出开了中国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和平等化的先河,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 在中国教育史上不失为一次重大的体制变革,也是人类教育史上一项很有革命意义的突破。孔子所创设的私学,也成了中国教育史上与“学在官府”相对立的“学移民间”的划时代的标志。“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一生教育实践的总结。他不分阶级,不分贵贱,不分地域,不分贤愚,只要虚心向学,他一律谆谆进行教育。孔子所招收的学生,大多数多出身贫贱。今天, 社会生产力已经高度发展了, 学习知识已经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手段, 有教无类,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求。这一教育思想的提出,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
二、“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观
人是否要受教育及教育在人的自身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这是教育学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孔子用发展、辩证的眼光, 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著名论断。也就是说, 人的知识和能力是后天获得的, 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无论是谁, 只要勤奋努力学习, 就一定会成功。
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习相远”主张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 是对知识先验论的极大否定和挑战, 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孔子的这个观点, 具有两种正确的含义, 第一、人生来是大体相似的, 那么, 不论贫富贵贱, 人生就应该是大体平等的,没有贵贱智愚之分, 这就为他的有教无类提供了理论根据。第二、他也意识到人的个别差异问题。这种
个别差异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环境习染各不相同之故, 是后天作用于先天的结果, 不完全是先天命定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安排的环境影响, 当然它的力量就比一般自发的环境的力量更大了。这就肯定了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三、“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认为圣人与下民之分就在于是否好学, 孔子说自己不是生而知之的,就是说他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 只是重视历史知识, 能抓紧学习罢了。他对学习从来没有感到满足过, 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
孔子对已是“学而不厌”, 对人则是“诲人不倦”。这是孔子教学态度的两个方面, 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孔子对待学生, 不分年龄大小, 不管智力高低, 都一样认真地、不知疲倦地教。孔子通过指导学生学习,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又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充分体现出孔子的治学态度, 这对当前加强师德教育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加强继续教育,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同时又要一腔热情地倾注于教育事业, 把知识无私的奉献给学生。
四、因材施教、注重诱导的教学方法
孔子在其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其中有些创见即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仍不失其真理的意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即使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仍有其真理性的光芒。
(一)因材施教 由于孔子在教育方针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招收学生时也做到来者不拒,这样,学生之间,在年龄、性格、爱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以及意志力等方面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他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在教学中 “因材施教”。孔子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 随时跟学生谈话以了解其真实想法和志愿, 以致能够运用精练的语言十分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然后, 他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智力高下的不同“因材施教”。根据这一原则,他深入了解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智慧和能力,掌握每个人的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孔子因材施教,所以弟子各有所长。他划分专业,分科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有首创之功。正因为孔子能够因材施教,他的学生才能各有所长,既不影响学生学习常规的知识,同时也不埋汰了学生的个性、喜好和梦想。
这对于我们当前教育中的大班教学,统一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应该尽可能的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师尽可能的能够与每一位学生接触交流,尽可能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等不同的特点,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至于厌学。同时,这对于我们当前的大学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学在招生时,应该尊重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或者是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要求调剂专业的要求,而不是强行的让学生去服从专业调配。此外,在大学生选择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时,也要慎重地考虑,不是跟着大家后面一窝蜂的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而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即使是决定工作后,也要慎重选择自己的工作,到底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而不是当前什么工作最好,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去追求、奢望,当然这也要考虑的,但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而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二)启发诱导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所首倡, 发展至今已成了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表达得很清楚: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不难看出, 孔子启发式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孔子不仅阐述了启发式教育的基本思想, 而且在教学上任用的非常出色, 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 他提倡学思结合。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如何传授知识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传统教育偏重于记忆和理解,因此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填鸭式的灌输而忽视启发式的引导。它把学生摆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发挥与培养。这种教育方法违背了人具有创造能力,希望实现自己才能的本性。久而久之,必然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压抑,跟不上的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甚至会失掉好学上进的品质。其实,这种倾向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也是大相径庭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是颜回多年追随孔子学习的切身感受,他总结概括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孔子追求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长期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他启发的方法也很巧妙, 一是“能近取譬”即用生动的例子启发学生。二是“叩两端而竭焉” 即不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 而是从正反两方面提出问题问学生, 拓开学生的思路, 让其从正反两方面的考虑中, 从正确与错误的分析比较中得出结论。他的着眼点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式教学的根本思想,就是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好学,乐于学,使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不同智力水平的人,都从自己的起点上,循序渐进,这便是循循善诱。总之,循循善诱是孔子教育思想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对当今教学是很有启示的。
(三)倡导读书 孔子提倡读书,但读书是很艰苦的,孔子强调自觉性,认为读书要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他强调多读、多见、多闻, “多闻, 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他同时强调要反复练习, 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孔子要求学生读书时, 要多问、多思考、实事求是、抓住中心。多问: 要“疑思问”“不耻下问”;多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应该抛弃道路传言, “道听而途说, 德之弃也。”读书要有一个主张贯穿始终。他说: “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 予一以贯之。”同时, 他反对速成的人, 告戒后生“无欲速,„„欲速则不达。”孔子也不赞成读死书。他说: “诵《诗》三百, 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 亦奚以为?”我们从孔子提倡读书的思想可以看出: 一个人知识、能力的获得很大一部分是靠读书读出来的。学生要想取得学业上的成就, 就必须认真读书。他关于读书的方法及治学的态度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四)学思结合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他把“教”和“学”理解为一个整体,主张“教”、“学”并重。他不仅总结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学思并重,传习结合便是其中重要内容。孔子主张学与思并重,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辟见解。翻开《论语》,其开篇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也是孔子教人为学的方法。不论是学还是思,都是停留在头脑中的一种认识活动,而孔子讲的习,则是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一个过程,是教育的一个环节。所谓传习结合,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就是把传授和练习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把接受知识和练习、实习相结合。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学习;要巩固知识并实际应用,只有通过时时复习和演习,从复习旧知识中推衍出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内心感受获得新知识的喜悦。只有通过复习和实践,才能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知行结合的教育目的
最后,对于教育的目的,孔子要求把学习和应用联系起来;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是中国实践哲学本质的充分体现。中国实践哲学的本质就在于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的结合。孔子本身就是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的典范。如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身教感化的教学形式。子曰:“二三子以为隐乎?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就是说自己对教学没任何隐瞒,自己本身的一言一行都可谓在教学。在对人方面,孔子一贯重行,在言与行的关系上,他明确主张“听其言而观其行”,认为衡量人的品德不能只听其言论,而应看其实际行动。他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当然,孔子在这里所说的“行”“实践”与现代并不相同,他的“行道”主要是通过向全社会传播仁爱来实现大同世界,但其“知行合一”和“学以致用”的思想精髓我们应充分把握。就拿当前教育而言,其课程设置和内容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使理论远离实践,知识的所学所用严重脱节,这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大问题,急需我们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名家支招拍体育 篇6
然而,体育摄影是所有摄影领域中最难的项目之一,学会拍摄体育,恐怕再拍其他题材就容易许多了。本期,我们邀请两位中国体育摄影名家,介绍几招拍摄绝技,提供一些学习借鉴的方法。一位是杨昌忠先生,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报业总社高级记者,曾任《新体育》杂志社摄影部主任,采记过上千次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是中国专业体育摄影界腕级人物。另一位是姜建先生,他是北京西城区体育局专职摄影师,从事体育摄影近20年,尤其在群众体育方面卓有建树,采访过许多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运动会。
一、典型瞬间捕捉法
体育摄影的核心仍然是拍摄体育竞赛的高难度动作,它可以通过典型的瞬间反映出某种体育特点,展现出体育运动的无限魅力。学习体育摄影,要把体育瞬间的拍摄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
会不会把握提前量,是捕捉典型瞬间的关键,也是体育摄影最难掌握的技能之一。看到运动员的动作出现时再按快门就晚了,要在他将要做动作时就要做好拍摄的准备,及时地适当提前按下快门,才能捕捉到精彩的瞬间。
了解、熟悉各种体育比赛项目,才能更好地拍到典型的瞬间。
《穿越火海》杨昌忠摄
地点: 北京工人体育场 时间: 1997年9月
运动项目:全国摩托车精英赛相机: 尼康F2
镜头: 80-200mm(200mm端) 光圈:F5.6速度:1/500秒
胶卷:柯达400度
拍摄总结:使用手动对焦、手动调整曝光值方法拍摄。当运动员进入火球中心时按下快门,正好将冲出火海的运动员抓拍到。这是最难估计的,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把握好。虽然相机每秒能够连拍6张,但是,摄影师还是用单张的拍法,估计出提前量后,一张就拍到好的瞬间。现在很多人拍摄照片时都依靠相机的连拍,经常出现前后动作都不错,但是最关键的动作漏掉了。
二、人物情趣挖掘法
现代的体育摄影不仅是强调动作的抓取,有时更注重体育运动精神的反映和运动员的神情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的成绩不逊于高难度动作的抓取。
要想拍好这种照片,必须要对各种情况深入了解,要有研究的心得,要有真知灼见,有时拍到不难,但是想到不容易。
《世界冠军的难处》杨昌忠摄
地点:北京国际健牌台球大赛
时间:1987年
相机:尼康F2
镜头:300mm
光圈:F2.8
速度:1/125秒胶卷:柯达400度
拍摄总结:由于台球运动要求很严,相机的快门声都可能对比赛产生干扰,因此,杨昌忠尽量在较远的距离拍照。而且不是在运动员击球的瞬间按动快门,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对运动员产生影响。此张照片距离运动员20多米拍摄。在法国曾获得1987年世界最佳体育摄影作品,并收入当年国际体育摄影年鉴。
三、动感表现法
体育摄影要把动感表现出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主要有五种方法:
一是用较高快门速度,把瞬间凝固下来。
二是把人物放在天空中,也是一种动感的表现方式。
三是用慢速度拍快的动作。
四是追随摄影,用较慢的快门速度,用相机跟着运动员移动,产生动感十足的画面。
追随摄影又分横向追随、竖向追随、弧形追随、纵向追随,适当运用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体育摄影作品的艺术性。
五是用闪光灯加慢速快门拍摄,形成有虚有实的画面,效果十分奇特。
四、技法制作
许多摄影题材拍摄的难度很大,水平再高的摄影师也不敢保证绝对成功。然而,适当地运用一些制作手法,可以很容易地得到优秀的照片。通过下述两个例子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体育摄影是有巧可取,有机可乘的。
第一、巧“拍”弧形追随照片
运动员在高低杠上运动,非常适合用弧形追随法拍摄,但是,运用相机拍摄,很难一次到位,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完美之处。但是,运用暗房技术,却很容易得到弧形追随的效果。具体方法是: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把底片放在放大机上制作,曝光的同时,只要将相纸略微旋转一下,弧形追随的效果就出来了,而且天衣无缝,比直接拍摄的效果更棒。因此,业余爱好者学习体育摄影时,不要太实在。
第二、巧“拍”纵向追随照片
纵向追随可谓体育摄影中最难的拍摄技巧,推拉的位置不好确定,人清晰,动作可能不到位;动作好看,焦点可能不实;动作好人清晰,而推拉的手法可能出现问题。因此,专业摄影记者也要拍很多张才有可能成功。长期以来,专家想出一个万无一失的“拍摄”方法:
拍一张清晰的运动照片,放大成一张24英寸的照片,贴在墙上。然后把相机支好,对准墙上的照片,用左手推拉变焦镜头的同时,右手按下快门,就可以出现纵向追随的效果。
运用后期拍摄的方法,制作出纵向追随排球比赛的照片,把紧张激烈的比赛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杨昌忠摄
五、根据定位拍体育
体育摄影的广泛性越来越高,人人有相机,个个拍体育的现象可能会在许多体育比赛中出现。但是,业余爱好者必须了解自己的情况,在看台上拍体育照片,最好的拍摄对象就是身边的观众。观众看体育时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表现好,也许比拍到一张足球队员射门的动作还要精彩。
如果没有长焦镜头和独脚架,坐在看台上,非要拍好运动场中的运动员,非要拍到大特写的照片是不现实的。
我们从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看台上有人拿着袖珍型相机,打着闪光灯拍摄运动场中的比赛,其实那是没有用的,在晚上,袖珍型相机的闪光距离只有几米。无法拍到几十米以外的目标。
《观众》杨昌忠摄
地点: 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
时间: 1996年
相机: 尼康F2
镜头: 135mm
光圈: F2.8
速度: 1/250秒
拍摄总结:看准机会拍摄热情洋溢的观众,能够得到非常好的照片,但是千万记住不要影响别人观看比赛。
六、看台也能出佳作
通常,观看体育比赛是允许带摄影器材进赛场的,只要你有长焦镜头,在看台上也能拍到很多项目,如体操、花样滑冰等,许多摄影记者也是在看台上拍摄的,容易得到背景干净的画面。如果运动场比较小,还可以拍摄篮球、排球等项目。
《接球》
地点:广州
时间:2001年
比赛项目:全运会羽毛球锦标赛
相机:尼康F2
镜头:300mm
光圈:F2.8
速度:1/250
胶卷:柯达400度
拍摄总结:为了构图干净,不少项目都要到看台上拍,这样可以得到背景干净的画面。
七、公园里面花样多
群众体育是非竞技类的体育运动,项目非常多,是体育摄影的好素材,也是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容易接触,方便拍摄的内容。许多群众体育项目新颖独特,往往能拍到好片子。也能出现比较幽默的镜头,拔河、跳绳、冬泳、健身运动都属于群众体育范畴。
广大的摄影爱好者没有必要都把镜头指向专业体育比赛。大型的体育比赛时,通常都将记者限定在某些区域。跑道以内都不让进。拍摄的关键是在比器材,没有长焦镜头根本无法拍摄。因此,业余摄影爱好者在单位里拍摄体育运动会,反而可以满场飞,什么地方都可以去,用什么样的相机都能拍照,优势反而更加突出。因此,不要总羡慕专业摄影记者。
拍摄群众体育,公园是一个好场所,每个城市都有一些公园,为人们提供锻炼的地方。十多年前,姜建经常天不亮就起来,骑车满北京城公园转悠,拍到许多群众业余体育的好照片。
《老顽童》姜建摄
地点:玉渊潭公园时间:上午9点多
相机:尼康FM2 镜头:24mm光圈:F2.8速度:1/60秒
拍摄总结:1992年前后,呼啦圈在中国着实火得很,一群人围在一起摇着,突然一个老头闯进来,自告奋勇地表演起来。摄影师早就在一旁瞄着这群人,待老头摇到高潮点,相机的快门也正好按下去,好照片往往只有一张。再想拍摄,表演者的呼啦圈已经掉在地上了。
八、指东打西
拍摄群众体育可以近距离“作战”,对器材要求不是很严,业余爱好者的设备通常都够用。然而,现代人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重,谁也不愿意无端地被人拍照。因此,拍摄时有不少技巧,可以帮助摄影人拍到好片子。例如,转移视线,适时转身抓拍的拍法常常十分奏效。具体说就是发现目标后,暂时别拍,眼睛看在别的地方,用眼睛的余光留意着目标。一旦出现精彩动作,转过身来就可以拍到。现在相机都有自动对焦和连拍功能,只要操作熟练,完全可以抓到真实自然的照片。
《各有各的练法》姜建摄
地点:景山公园
时间:上午10点多钟
相机:尼康FM2
镜头:24mm
光圈:F8
速度:1/250秒
拍摄总结:照片中的主人公(右侧)不让拍,因为跳舞的人担心多一点。只要镜头指向他们,他们就分开不跳了。摄影师索性望着别处。一会儿过来一个老头,把脚一下子翘起来。姜建迅速把镜头冲着老头,快速地按了一张,广角镜头已经把跳舞的人收进来了。画面中两种练法形成的对比,十分有趣。
九、容易的照片常常最难拍
无论是拍摄专业运动员,还是拍摄群众体育,都要拍出个性,都要与别人的不一样才见水平。有时,容易拍的题材有时反而最难拍,如射击比较好拍,主要就是拍举枪的动作,但要是拍出新意,有所突破就越来越难了。
所谓突破,一是突破别人,二是要突破自己。杨昌忠先生认为首先可以从视点来解决,如果大家都在同一个地方拍摄,就可以寻求机位的不同,找出差异性,要么站高一点;要么蹲矮一点。自然取景与别人不一样。第二可以选用不同的视角。第三可以选用不同焦距的镜头。第四可以选用不同的光圈,用景深控制来得到不同的画面。第五还可以通过快门速度的不同,得到虚实效果不同的照片。总之,拍摄体育照片,要千方百计与别人拍得不一样。
《金牌的压力》杨昌忠摄
地点: 成都 时间:1993年9月
比赛项目:第七届全运会飞蝶射击
相机:尼康F2镜头: 300mm 光圈:F5.6速度: 1/125秒
胶卷:柯达400度
拍摄体会:在全国运动会的射击比赛中,杨昌忠遇到难题,他看见4个世界冠军在决赛的时候同时争一块金牌,打到只剩最后一发子弹的时候还是平局,他深深地感到了每个选手的压力,4个人曾经都是世界冠军,如果拿不到金牌回到各省都没法交代。
突然,他看到4个人愁眉苦脸地站在一起时,敏锐地按下快门,金牌的压力从这张照片中清晰地表现出来。杨昌忠的直觉告诉他照片肯定能获奖,果然,这张照片获得了1993年全国体育摄影大奖赛金牌奖。
十、个人风格
拍摄体育照片一定要有个人风格,杨昌忠主 张要把体育摄影艺术化,要把照片拍美一些。体育摄影固然要表现现场感,但毕竟还是要追求画面美的。他的照片都是现场抓拍的,但是,由于他特别用心地选择拍摄点,注意光线和构图,因此,许多照片都具有艺术性。
国内其他摄影师也有一些明显的个人风格,如王文澜善用系列组照的特写画面,李石营善用暗房技术等,都是一些个性化的风格。
因此,摄影爱好者拍摄体育照片,最好要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就能事半功倍地取得摄影成绩。
《竞技》杨昌忠摄
地点: 成都时间:1993年9月
比赛项目:第七届全运会技巧比赛
相机:尼康F2 镜头:200mm 光圈:F2 速度:1/250秒
胶卷:柯达400度
体育摄影的忌讳
体育摄影有很多规矩必须要遵守,否则就会引起很多麻烦。
1、室内一般都不准打闪光灯。
2、有的比赛项目连快门声都会影响运动员的情绪,如台球场内非常安静,必须要选用快门声极轻的相机,否则可能被工作人员请出场外。
3、赛场内不准使用三脚架,只准带独脚架进场。
器材的要求
1、自动聚焦、自动曝光、自动过片的相机是体育摄影的必备功能。现在普通业余爱好者的器材,已经超过许多年前采访奥运会体育记者的水平。
2、拍摄体育对器材要求严格,最好的镜头是恒定大光圈长焦镜头,通常可以达到F2.8。一般民用级镜头最大光圈只有F3.5或F4.5,很难完成重大的体育摄影比赛的拍摄要求。
3、拍摄体育照片,300mm镜头是“标准镜头”,只要有长焦镜头,业余爱好者也能在看台上拍到很多好照片。
4、现在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能达到800度以上,拍摄速度能提高很多。因此,更容易拍到拍好体育照片。
5、现在顶级相机的跟焦速度非常快,只要将相机对焦功能打在跟焦挡位上,拍摄迎面跑来的三级跳运动员,都能清晰地抓拍到连续的动作。
拍摄群众体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熟悉拍摄内容。例如,要想拍好跳水、体操等项目,必须要熟悉这些运动项目,广播里一报动作代号,马上就知道运动员做什么动作,怎样做动作。就知道应该站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样的镜头拍摄效果最佳。如果对所拍项目一无所知,也许抓拍到一张瞬间不错的照片,但可能却是一张失败动作的记录照。
2、指东打西,指南打北。
转移视线,适时抓拍。发现目标,暂时别拍,眼睛看在别的地方,用眼睛的余光留意着目标。现在相机都有自动对焦和连拍功能,一旦出现精彩动作,转过身来就可以拍到真实自然的照片。
3、拉家常,与被摄者搞熟关系,许多人也很愿意配合拍摄。
4、别急功近利,不要指望一次两次就能拍到绝佳的照片,坚持不懈才能拍到好片。
5、熟悉器材,快速拍摄。焦距要选好,不能像瞄准打靶一样,慢悠悠地半天也按不下快门。
6、利用物体遮拦,可以有效地隐蔽自己,在别人没有发觉的情况下按动快门。
7、衣服不要太鲜艳,最好穿着要跟别人融在一起,不要太显眼。不要离老远就让人感到你是一个大摄影家,是一个大摄影记者,那样,谁都不愿意被拍照。
8、不要拿起相机,直接冲着人就拍,那样很不礼貌,别人也会反感。现在人的法律意识加强了,肖像权问题、隐私权问题、是不是用来做广告、会不会在网络上传播,人家都会有所戒备。
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体育部门宣传工作人员或记者,只要耐心说明,人家了解情况后,大多愿意配合。
概述
与几十年前相比,现在中国的体育运动水平已经大大地提高,而且随着摄影器材的水平不断提高,相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先进,因此,过去最难达到的要求,现在已经是最起码的要求。现在拍摄技术已经不是大的问题,业余摄影爱好者完全有可能拍到专业的照片。
然而,拍动作靠技术,靠器材,照片要有深度还得靠摄影师的思想,本期体育摄影名家的拍摄绝招介绍,希望给广大摄影爱好者带来有益的启示。
腾跃 杨昌忠摄
(1)
高速凝固的画面 杨昌忠摄
(2)
人物放在天空 杨昌忠摄
(3)
慢速拍快动作 杨昌忠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