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练习题看图列式

2024-08-23

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练习题看图列式(精选3篇)

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练习题看图列式 篇1

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练习题看图列式

十、填空。1、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2个十是(),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1个(个()合起来是18,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4,这个数是()。

4、个位上是1,十位上也是1,这个数是()。)和5、17是()位数,十位上是(),个位上是()。

十一、从8、10、18、2中选出三个数写四个算式。

()()()=()()()()=()

()()()=()()()()=()

十二、应用题。

1、校园里杨树和柳树共有16棵,杨树有6棵,柳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杨树和柳树共有16棵,柳树有10棵,杨树有多少棵?

3、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黑兔有5只,白兔有多少只?

4、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白兔有12只,黑兔有多少只?

一年级看图列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2

关键词:看图列式;教学;有效策略

一、一年级学生没有掌握看图列式的原因

我们很多低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看图列式这个内容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明明该列减法算式,部分学生却列成了加法算式(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列),为什么呢?是学生不理解?还是这个知识难度大?算式的反列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根据我多年的教学,我觉得有这样的几个原因:

(1)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比较浅显,只对表面事物关注,找不到数量关系。

(2)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不能准确说出图意,也就不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了。

(3)图中的文字信息少,学生不能结合生活理解图意。

二、看图列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会说图意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容易被色彩图案所吸引,而忽略了数量,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时一定要时刻提醒并强调有多少个。在学生列式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让他们边观察边思考,思考后再说图意。说图意是很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抓得好抓牢了,看图列式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在说图意时,先让理解的、会说的学生教不理解、不会说的,一带一,一帮一,这样后一种学生就可以在模仿别人的基础上先学会说图意,再达到理解。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孩子把题目意思完整地读三遍,一旦了解了题意,其数量关系也明了了。我一般是让孩子进行“看图说三句话”的训练。如果说个别学生存在说图意的困难,教师可单独一对一提示: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其中我会重点强调“一共”的含义是合起来的意思。原来有几个,拿走几个,还剩几个?

接下来是全班说,要求学生在说的同时要配以动作。比如加法的,统一要要求:左边有几个就举左手,右边有几个就举右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就把双手掌合在一起。这动作简单易做,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更有一个好处,学生在边说边做手势时不至于让手闲着搞小动作或玩东西。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让学生在说图意的同时配以动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意,增进理解,这样教学非常有效。

最后是当小老师。一年级小学生的表现欲强,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投其所好”,让一些表现好、说得好的学生上讲台来教大家说,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形成一个竞争机制,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上讲台来说的机会,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何乐而不为呢?我相信,只要长期坚持,假以时日,越来越多的学生会说得更好,更有兴趣,列式也不会觉得难了。

实际上,培养学生“看图说数学”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学生只要能够把图意正确地说出来,就能列出正确的算式了。

2.重理解

在教学一年级看图列式这个教学内容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凡是列加法算式的,全体学生都掌握了,但是列减法算式的时候,部分学生总是出错,其实这部分学生都知道正确的得数是几,就是要把减法算式列成加法算式!我觉得原因肯定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图意。怎么办呢?我把这部分学生集中到一起,请他们说说图意,结果是都不能正确地说出图意,看来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原来有10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3个!”回答得特别快。我表扬他们:“老师刚才说的就是图意呀,你们真棒!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谁还记得老师刚刚是怎样问你们的?”有一个胆子大点的学生就把我说的图意说了一遍,虽然说得不是很好,但大意是说出来了,还是对的。在我的鼓励下,这个学生又把图意说了一遍,其他的几个学生也重复了一遍我的话,即图意。我又接着问他们:“原来有10苹果,还剩6个,吃了几个?”学生略一思索,答道:“4个!”我把图意叙述出来了,学生就会做了,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不理解。然后我让学生看着试卷那道题目,让他们把图意再说说。针对这部分学生,我每天花十分钟的时间出两道题目给他们练习。进行巩固,效果很不错。实践证明,一年级看图列式,重在理解,学生理解了题意,自然就会列出正确的算式了。当然,我还鼓励学生把图意也写出来呢。

另外,我还采用了“两自两评”的教学方式,即自讲→自练→生评→师评的形式。这种方式把“想”的过程留给了学生,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

3.多练习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记得快,忘得也快。当我们教师在教学完看图列式这个知识点后,并不意味着这个知识点的终结,如果就此打住,不及时巩固、不多练习的话,学生肯定会掌握得不够牢固的。所以,强化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我先进行每天必做的强化练习,题量要少,两道即可,这样练习了两周;接着改为隔天做两道了,这样再强化练习一个月。经过巩固练习后,看图列式这个知识点,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达到了98%。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强化练习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一些变式题的练习,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维。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根本要素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建立合理和本质的联系。”组织合理的有层次推进的“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新知识是如何从原有知识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促进学生有意义地主动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对于一年级看图列式,我们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学生只有在正确理解了题意、正确地表述图意的基础上,才能列出正确的算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2]《学科教学难点分析与对策》,2011

看图列式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情境图,理解图意,能列出正确的算式。

2、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3、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图画意思,并根据图画列出数学算式。课前准备:练习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看图列式。

二、复习

(一)在括号里面填数 +()= 13()+ 5 = 12 7 +()=14()+ 9 = 16 16()=9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及各部分的名称。

(一)看图写出加法算式 出示

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各部分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小结:求总数,我们就用加法来计算。

(二)看图写出减法算式 出示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各部分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知道总数,让我们求一部分的,就用减法来表示。

(三)大括号问题

观察刚才做过的题目中的大括号,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大括号表示把左右两边的合起来,求总数,我们就用加法来计算。总数告诉我们,求的是一部分,就用减法来计算。归纳为:大括号和数字用减法,大括号和问号用加法。

(四)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后讲解,汇报答案。

上一篇:军训会操表演流程初稿及训练课目下一篇:《名家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