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思想汇报(共11篇)
大一的思想汇报 篇1
2011年—2012计算机112班思想报告
时光穿梭,转眼之间大学的第一年已经度过。纵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相聚在安徽芜湖这个城市,但是我们从陌生开始,相遇、相识、相知。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开始褪去青涩,慢慢走向成熟。这个学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都在适应着大学生活,都在做着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回首这一学年的点点滴滴,我们或许都有太多的感受。这一学年中我觉得我们大家最大的感受应该就是成长,成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代名词,无论对我们个人还是我们这个集体都是,我们都在慢慢成长着,都在向未来更高更远处前行……
在这个暑假中大家都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经过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的,有的则是在家帮忙做家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这的确是让人欣喜的事情。好几个学生例如***,等人在暑假期间选择了接受社会的磨练过起了打工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有几个同学去外地旅游,了解地方的风土人情,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而***和***同学因为家中有很多农作物,所以她们选择了在家中帮忙,在家中帮忙除草,灌溉等等,但因为暑假期间因为受台风和粘虫的影响,所以家里农作物的收成受到一定的影响。大部分同学选择了在家陪伴家人,孝敬父母,在家帮爸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百事孝为先,平时在学校里没有空陪爸妈,现在放假了一方面可以为爸妈做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趁放假为自己充电。同学们在暑假里对自己过去的一学期乃至大学生活进行了反思,很多同学都发现自己很多的不足,不断地
进行自我鼓励。我相信,只要坚持,成功就只是简单地时间问题。
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已经过去了,很多同学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他们那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尤其可贵。总的来说,我班学生在暑假里思想史积极上进的,希望我们在新的学期里不断奋斗,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强!
报告人:***
大一的思想汇报 篇2
一、关于“大一统”的解释
《春秋·隐公元年》开篇写到“元年, 春, 王正月”。对此, 《公羊传》的解释是: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就是课文中所说“以大一统思想解释《春秋》”, 这也是人们认为“大一统”思想正式提出的标志。
《公羊传》认为《春秋》中“元年”的意思是指君主即位之年;“春”的意思是一年之始。那公羊先生是如何论证“王正月”体现了“大一统”之义的呢?《公羊传》认为, “王正月”之“王”, 是指周文王;将“正月”系于“王”, 是为了表明采用的是周文王历法的正月。采用周文王历法纪年, 自然就包含着对周文王和周朝天子的尊崇;诸侯用周正、尊崇周天子, 当然是一种拥护天下一统的举动。
董仲舒在《三代改制质文》一文中解释“大一统”曰:“何以谓之‘王正月’?曰: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 易服色, 制礼乐, 一统于天下, 所以明易姓非继人, 通以己受之于天也。”这里可以看出董仲舒与《公羊传》不同, 认为“王”不是指周文王, 而是受命新王。因此, 大一统不是一统于周天子, 而是一统于新王。这说明不受命 (天命) 而王的王者统治不合法。王者受命而王后其政治秩序就具有了合法性。这样受命新王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等新政治秩序的建立是为了对天命进行报答, 能够一统于天 (得到天的认可) , 从而证明新建立的政治秩序的合法性非来自于人, 而是来自于天 (“所以明易姓非继人, 通以己受之于天也”) 。这样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的精髓“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思想便应孕而生。因此,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所要解决的是政治秩序合法化基础的问题, 其解决的办法是建立一个神圣、纯正、本体的天来规范实际的政治秩序, 使实际的政治秩序获得一个合理的存在基础, 从而赋予实际的政治秩序以合法的权威性, 达到以天之仁德而不是以暴力来稳定社会的目的。汉武帝也正是因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大一统思想, 为其削藩、改制、加强中央集权提供合法的依据, 接受并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
二、“大一统”思想的由来
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 统一现象时有发生, 但从未有过中国似的大一统。这与中国特有的自然环境、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传统密不可分。
从自然环境看, 中国的中原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 这里东有大海, 西有青藏高原和荒漠, 南有南海和热带高温区, 北有西伯利亚高寒区, 因此中原地区自然成为亚洲东部的地理中心。与此同时, 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们, 在数千年间能够创造出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与文化, 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层出不穷, 从而进一步形成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政治中心, 并对周边地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从政治制度来看, 中国自西周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将天下与国与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中国人有着很深的祖先崇拜、认祖归根的情结, 而且古老的记忆都能够追溯到同一个祖先, 因此这种情结特别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从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更是由来已久。自春秋开始, 周文疲敝, 政治秩序混乱。混乱既久, 人心思定, 故当时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 所谓“礼征乐伐自天子出”。老子主张以“一”为本,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第42章) 。“大一统”从此有了本体论。孟子讲“定于一”, 荀子讲“一天下”, 墨子讲“尚同”, 法家更是公开主张用武力建立统一的政治秩序。
中国的文字有着非常稳定的信息传输性能 (几千年前的字都很容易认得) , 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 到秦始皇书同文, 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文字的统一和度量衡的统一。相传早在秦始皇之前, 黄帝时代就进行过统一文字的工作, 帝舜时代就进行过统一度量衡的工作。中国人始终使用象形文字符号体系, 而且能够超越语音进行信息交流, 并极大地促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对比之下, 与中国面积相当的欧洲, 由于采用拼音文字, 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文字也不同, 从而也就难以产生认同感, 至今仍然未能完成大一统事业。
如何理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篇3
一、关于“大一统”的解释
《春秋·隐公元年》开篇写到“元年,春,王正月”。对此,《公羊传》的解释是: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就是课文中所说“以大一统思想解释《春秋》”,这也是人们认为“大一统”思想正式提出的标志。
《公羊传》认为《春秋》中“元年”的意思是指君主即位之年;“春”的意思是一年之始。那公羊先生是如何论证“王正月”体现了“大一统”之义的呢?《公羊传》认为,“王正月”之“王”,是指周文王;将“正月”系于“王”,是为了表明采用的是周文王历法的正月。采用周文王历法纪年,自然就包含着对周文王和周朝天子的尊崇;诸侯用周正、尊崇周天子,当然是一种拥护天下一统的举动。
董仲舒在《三代改制质文》一文中解释“大一统”曰:“何以谓之‘王正月?曰: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这里可以看出董仲舒与《公羊传》不同,认为“王”不是指周文王,而是受命新王。因此,大一统不是一统于周天子,而是一统于新王。这说明不受命(天命)而王的王者统治不合法。王者受命而王后其政治秩序就具有了合法性。这样受命新王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等新政治秩序的建立是为了对天命进行报答,能够一统于天(得到天的认可),从而证明新建立的政治秩序的合法性非来自于人,而是来自于天(“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这样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的精髓“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思想便应孕而生。因此,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所要解决的是政治秩序合法化基础的问题,其解决的办法是建立一个神圣、纯正、本体的天来规范实际的政治秩序,使实际的政治秩序获得一个合理的存在基础,从而赋予实际的政治秩序以合法的权威性,达到以天之仁德而不是以暴力来稳定社会的目的。汉武帝也正是因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大一统思想,为其削藩、改制、加强中央集权提供合法的依据,接受并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二、“大一统”思想的由来
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统一现象时有发生,但从未有过中国似的大一统。这与中国特有的自然环境、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传统密不可分。
从自然环境看,中国的中原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这里东有大海,西有青藏高原和荒漠,南有南海和热带高温区,北有西伯利亚高寒区,因此中原地区自然成为亚洲东部的地理中心。与此同时,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在数千年间能够创造出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与文化,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层出不穷,从而进一步形成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和政治中心,并对周边地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从政治制度来看,中国自西周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将天下与国与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中国人有着很深的祖先崇拜、认祖归根的情结,而且古老的记忆都能够追溯到同一个祖先,因此这种情结特别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从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的“大一统”思想更是由来已久。自春秋开始,周文疲敝,政治秩序混乱。混乱既久,人心思定,故当时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所谓“礼征乐伐自天子出”。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大一统”从此有了本体论。孟子讲“定于一”,荀子讲“一天下”,墨子讲“尚同”,法家更是公开主张用武力建立统一的政治秩序。
中国的文字有着非常稳定的信息传输性能(几千年前的字都很容易认得),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到秦始皇书同文,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文字的统一和度量衡的统一。相传早在秦始皇之前,黄帝时代就进行过统一文字的工作,帝舜时代就进行过统一度量衡的工作。中国人始终使用象形文字符号体系,而且能够超越语音进行信息交流,并极大地促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对比之下,与中国面积相当的欧洲,由于采用拼音文字,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文字也不同,从而也就难以产生认同感,至今仍然未能完成大一统事业。
总之,大一统的思想发展至今,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哲学思想或政治理念,而是一种概念,一种拥有无限向心力的概念;是一种气魄,一种积极开拓奋发向上的气魄;是一种胸怀,一种兼收并蓄包容一切的胸怀。它让我们的民族从分散归至凝聚,就算经历再多劫难,心中仍有一个祖国的轮廓。
大一的思想汇报 篇4
敬爱的党组织: 时间走的总是这样匆忙,大一的生活似乎就在这匆忙中结束了。在这一学年里,我从对大学的期待与好奇,到最后选择来到这里,这中间似乎经历了很多,也做了很多的选择。
大一是很值得努力的,比如学习,社团活动,学生会等,如果你放松了,一直怀着高中的某些想法,那大一这一步你就落后。直到党课的学习,我也认识到这一点。而我在大一的上半学期中就是属于这一类,总觉得什么社团,学生会都与我无关,也是以为这些应该也跟高中时一样,没什么真正的用处。直到下学期我才开始真正参与学生会等的工作。而大一的学习成绩也一直是令我很不满意的,每次看到成绩单时,总是那么的无力。原以为我可以学的很好,可是我没有做到。然而的当我后悔自己没有努力想弥补时,抱起书看时总觉得自己很假。有些担心大二是不是还这样。
总结大一,我觉得首先学习的确跟高中很不一样,这里很需要自觉。不像高中会有老师强压着你去学。问题也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更多的会是讨论,实践。其中,我也很荣幸的参加了业余党校的学习,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由始对党知识的迷茫,到现在的渐渐了解。明白它已经不是我原来思维中那个很单纯的的党。党课的培训也使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新的认识,理解。大学不是我们原来思维中的天堂,也仅仅是学习,更是我们连接社会的桥梁。而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在这些方面做的好不够好。或者说是不够努力。
对于生活,我觉得收获还是挺多的。无论寝室还是在教室,跟同学关系都还是处理的挺不错的。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在提高自己的素质。
在工作上,我也能积极的帮老师处理一些问题,为班级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当然,这里最要提的是,在学生会的工作让我成长很多,也学会些许为人处事的一些方法。学长们也会很细心的教导我们该怎么做,如何完成的更出色。真的很感谢!还有后来每周在校园的巡逻,虽然发现了不少问题,可是当看到那些问题在渐渐被减少,自己心里还是挺开心的。毕竟这其中我们一起努力过。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校园变更好。希望9月份开学学弟学妹们看到有一个更好的印象。对于马上也要升为学长的自己,也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大一下学期思想汇报 篇5
敬爱的党组织
转眼间我步入大学已经半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我从对大学一无所知到有所了解,从对党的知之甚少到充满信心和希望,接受着党组织,学校和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对党有了全新的认识,思想意识有的更大的提高,特向党组织做如思想下汇报:
1.工作方面:
做为一名刚刚步入校门的大一新生,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着无限的好奇和渴望,学校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用以帮助我们尽早的熟悉这个新的生活环境。大量活动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每项活动背后都需要有很多同学参与到其背后的幕后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刚开始我不理解,认为这样那样的工作过分辛苦,在幕后工作难以体现出我工作的价值,因此会有一些抵触情绪,但是随着各项活动的陆续开展,我开始意识到班级各项活动的成功开展,绝不是仅靠几名班委同学积极肯干就能做好的,而需要我们这些普通同学的理解,共同来帮助,来支持。大家都在竞争,我也希望我所在的班级各项工作都能名列前茅,因此我们大家必须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这样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使我们的班级脱颖而出,我作为班级的一员,虽然不是班干部,但是我也有义务和责任来使这个班级更加出类拔萃,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我积极参加了剩下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例如在班级组织的联谊活动中,我主动承担起来会场布置的任务,从拉花的采买到桌椅板凳的擦拭,我尽可能注意到每一个细节使之能做到尽善尽美,看着我所布置的会场能为大家提供舒适和方便,我也感到十分高兴,同时我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只要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集体中发挥作用,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为了能更多的为同学服务,通过竞选,我加入了学院的学生会,同时我选择了工作比较繁琐的秘书处,在秘书处工作的这半年中,我积极的协助老师开展好我们学院的学生工作,每逢需要组织各项活动之际协调其他各部进行活动的准备和保障工作,看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想到其中也有自己的一分汗水就难以抑制
心中的那份喜悦。通过在在秘书处工作的历练,我对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
2.学习方面:
对于我们这些经过寒窗苦读而后进入大学的学子来说,刚刚迈进大学才半年,夸张一点说可能尤如从地狱到达了天堂,因为大学要求不像高中那么严格,所以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放松,而这在学习方面体现的更加明显。虽然不旷课,但是上课不专心,玩手机看小说,人虽在教室,但是心确不在听课,就这样混沌的过了半年,成绩上有了体现,整体排名比较靠后,此时的我感到了迷茫和无助,但是此时通过和班主任的交流以及团总支各位老师的积极引导,我重新确立了信心,同时我也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是我从进入大学就放松了自己的要求,学习的主动性不足,因此导致了成绩的落后。我也重新认识到做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仅要有灵活的技能,同时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能通过勤奋扎实的学习,掌握各项尖端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走出校园后能将我们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从而能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转变下,我开始改变刚养成的懒散习惯,加强自我控制力的培养,上课专心听讲,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补上以前拉下的内容,成绩也有所改观。
本学期末还有一个关系到每个人切身的重大事件:第一次进行大类的分流。对于大类的分流从学生到老师都是第一次经历,所以大家都是第一次经历改革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急于了解各个专业的情况,向往年的学长学姐打听,后来消息经过流传,逐渐演变成了。。专业不好的论调,分流以后,我被分到了。。专业,当时的心情难以表达,想想自己会分到这样一个大家都说不好的专业,心里的落差比较大,被分到。。的很多学生都有着相类似的悲观,后来学院的领导了解到了相关情况后与我们进行了谈话,帮我们树立了正确的观念,从那之后我认识到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说法都是难以服众的,在最高的考研率和就业率数据面前,那些说。。不好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我们作为。。的专业的一员,辩解没有任何意义,现在能做的就是克服浮躁的心理,塌下心来更加努力的学习,更加积极的参加各项活动,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我们不但不差,相反却更加优秀,我下决心将以。。专业的师哥师姐为榜样,虽然是第一年大类分流来的,但是我仍然将秉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同时给下面的学弟学妹做好榜样。
总之,在这半年中思想上有些波动,但是通过对党的认识的不断的提高,我自身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在以往的工作和学习中是没有的,在我看来这是党对我的不断教育和引导从而使我慢慢而自然的变化着,感谢老师学校,老师和组织。在接下来半年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请组织加强对我的教育和培养,也请组织继续考验我。
此致敬礼
汇报人:
大一新生入党思想汇报 篇6
时间过得很快,在不知不觉中大一上学期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半,渐渐地,我的大学生活也从陌生步入了正轨。在大一刚开始的时候,我向党组织递上了我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从这一天起,我就决定一生为党而奋斗,并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学之初,我通过竞选成为了班上的组织委员,在随后的推优活动中,我又积极争取,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成功被推选,心里感到无比的开心与自豪,因为我离加入敬爱的党组织的日子更近了。
在开学的这两个多月的日子里,我除了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也经常关注时政要闻,参加各类活动,在课余生活中,了解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对党组织有了更多的更深入的认识。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组织已经走过90个年轮。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成立了新中国。之后的日子里,党又带领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而奋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为我国初步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的发展又制定了宏伟蓝图。
作为申请入党人,我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而感到无比欣慰。今年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在火箭划过天空,将飞行器送向太空的过程中,我心情澎湃,火箭飞速上升的过程,仿佛就是中华民族飞速进步的过程。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晚,起点低,而进步确实飞速的。我们让世界人民惊叹中国人的智慧,我们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在世界航空界的竞争能力。
今年的11月11日是辛亥革命11周年纪念日,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报道和教育。我们看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之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中国人民付出艰辛努力、作出巨大牺牲,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不断的思考与总结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华民族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之业的不二选择。
大一的思想汇报 篇7
1.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所谓实效性, 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 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 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而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就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后, 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结果。以往, 人们总是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但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网络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变迁, 因循守旧的传统方法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而潜移默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却越来越明显,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藏教育主题, 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所处的场景, 所接受的文化, 所参加的活动, 所接受的管理形式与手段中, 以间接的方式, 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地去感知和理解教育内容, 使他们在无意识中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2.促进大一新生的环境适应与心理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优势就是教育内容是隐藏的, 教育形式是间接的, 教育方式是迂回的, 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借助受教育者接触的场景、活动、管理、网络甚至规章制度, 无时无刻、无言无形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使大一新生无论是漫步于校园, 还是苦读于教室, 无论是参加军训, 还是聆听入学教育, 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大学的教育, 这种渗透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情景交融, 以情感人, 将会有效地缩短大一新生适应大学新生活的时间, 使他们尽快地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能被利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以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托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两课”, 虽然“两课”教育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硬性教育随着大学生思想越来越复杂, 个人意识越来越强的变化, 其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很多学生敷衍了事, 甚至只是为了考试成绩, 去死背书本知识, 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不能入心, 更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一定程度地弥补两课的不足。如以校园环境为主的物质资源, 以教风、学风、校风为主的精神资源, 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主的制度资源都将会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不仅充分地利用了高校的各种教育资源, 也进一步拓宽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二、加强大一新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思想体现在高校大一新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 就是在实施教育时必须以大一新生为主体, 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关心他们的利益诉求, 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首先, 必须充分发挥大一新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主动地去选择新信息, 主动地去认识新环境, 主动地去接受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次,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所借助的各种载体, 所传递的各种教育信息, 所运用的各种教育方法, 也都必须贴近大一新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学习生活实际, 给予大一新生特殊的人文关怀, 让他们消除陌生和孤独无助感。
2.创新性原则。“90后”的大一新生, 有着他们自己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点, 他们个性张扬, 但又希望别人的充分肯定, 他们的独立意识强, 但又耐挫能力差, 他们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比较大, 很多学生思想复杂化, 行为社会化, 对于他们, 仍然采取传统的老方法是行不通的。所以, 要善于创新, 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方法更加灵活, 途径更加广泛, 寓教育于日常管理中, 溶教育于生活实践中, 巧妙地对他们进行施教。
3.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 就是指在对大一新生进行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各种教育力量, 各种教育资源, 各种教育因素, 都应有机地协调配合, 相互联系, 形成整体合力, 避免只单纯地由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唱独角戏, 而其他因素却起反面作用, 这样即达到教育效果, 有时可能会更大的引起学生非主流思想的产生。所以, 要充分发挥校园内各种教育载体, 如物质载体、精神载体、制度载体、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正面教育作用, 形成一股合力, 全方位、多角度的影响和教育大一新生。
三、大一新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和利用
(一) 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曾经指出, 作为大学教师在讲授任何专业知识的同时, 都不应忘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必须发挥全体教师的共同作用。
1. 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大学四年中, 大一新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敬畏心理最强, 要充分利用这特殊的时机, 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为大一新生今后的学习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提高职业道德, 培养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的精神;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以理服人, 以德服人, 有方法、讲效率地做好各项工作;提高教师自律意识, 时刻率先垂范。
2. 切实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
辅导员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 是大一新生的导航人。学校所有规章制度的执行, 所有对学生的管理与要求, 最后几乎都要靠辅导员去落实。学生最常见到的是辅导员, 依赖感最强的也是辅导员, 尤其是大一新生, 长期对中学班主任老师的依赖会转化成对辅导员老师的依赖。所以, 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其言行举止, 其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 都会对新生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一, 辅导员要与新生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 真心诚意地去关爱他们, 切实有效地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和感召他们。第二, 辅导员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同学, 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新生。关爱那些本来就很优秀的学生, 会减少他们初入大学, 感觉人才济济不像以前那么突显自己的失落感;关爱那些曾经表现相对比较差的同学, 会让他们找回信心, 鼓起从头开始的勇气。尤其是这部分同学, 在以分衡量好坏的高中时代, 有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赏识, 如果在此时辅导员老师能给他们更多的关注, 发掘他们的优势, 这对他们今后大学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第三, 辅导员要加强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现在的大学生, 知识面广, 思想活跃, 辅导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底蕴, 才能折服他们。所以, 做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 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知识, 还应掌握教育与心理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二) 发挥老生的引领与帮带作用
1. 开展“我为新生做榜样”活动。
首先, 可以在老生同学中开展“我为新生做榜样”活动, 让他们有意识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为新生同学树立学习的模范。其次, 召开新老生经验交流会, 如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对2012级新生开展的“发挥老生引领作用, 共同创造美好明天”入学教育系列活动。活动中, 老生同学刻苦的学习精神, 严谨的求知态度, 灵活的学习方法, 使新生同学受益匪浅。同时, 在与朝气蓬勃的新生同学的相处中, 也使很多老生同学找回了自己曾经的激情与梦想,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2. 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
对于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些新生, 如学习积极性比较差的, 心理落差比较大的, 适应能力比较弱的一些同学, 为他们选择一些表现优秀的老生同学结成“一帮一”对子, 使他们尽快地调整心态, 积极地投身于大学生活中, 奋发有为, 立志成才。
(三) 发挥校风校训的感召与渗透作用
一所历史传统悠久、办学理念先进、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学, 长期的积淀, 会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这些精神和理念, 会直接通过校训、校歌、校徽等载体表现出来。良好的校风能对受教育者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良好的校训能对受教育者产生一种巨大的鞭策和激励作用。所以, 对大一新生可以通过戴校徽仪式、唱校歌比赛、背校训活动,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使这些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内化为学生的信念, 外化为学生的行为。
(四) 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潜隐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是对大一新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式, 如开展活泼健康的文艺、体育、科技、学术和娱乐活动,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使大一新生即充实了精神生活, 又提升了道德水平, 还能进一步培养他们与新同学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对新班级的集体主义情怀。
(五) 发挥章程制度的规范与约束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对师生的言行举止能起到规范与约束作用, 是高校保证良好秩序的基础。首先, 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合理合法, 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 既要考虑国家和学校的共性要求, 又要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发展, 充分体现科学性、政策性、教育性、发展性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 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要公平公正, 很多高校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 不能一视同仁, 存在着差别对待现象, 这不仅不能保证制度的严肃性, 而且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当然, 我们不排除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灵活性, 但灵活性一定要与原则性相结合, 使大家发自内心的认同, 进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摘要: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潜移默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却越来越明显。加强对大一新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已日渐成为对大一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一新生
参考文献
[1]赵越.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 2010.
[2]邓姗.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开展途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2) .
大一统的时代 篇8
在Shader出现之前的渲染中,很多任务需要CPU来辅助完成,比如生成顶点。渲染引擎的出现,可以作为3D处理历史上的一次变革。渲染引擎是如何独立工作的呢?来看看下面这个简单的示意图吧。
顶点作为一个3D模型的骨架,越细密表现就越接近真实。在顶点处理中,常常采用近似的方法,比如圆是以多边形来表示的,一般使用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当然边数越多则越接近标准的圆。顶点渲染引擎的作用就是生成这些多边形或者三维模型顶点,并将整个物件的框架勾勒出来。顶点渲染引擎极大地解放了CPU的任务,使得原本由CPU做的顶点工作由自己完成,这样CPU就可以处理其他相关的任务,比如AI计算等。
顶点处理完成之后,需要经过一个Setup的过程。Setup引擎可以将空间的三维坐标转换为屏幕上可以显示的二维,同时剔除那些被遮挡的部分。接下来就是像素渲染过程:像素渲染确定每一个需要计算的像素的颜色、光照情况,并且根据设置决定是否进行HDR等高强度的浮点运算。在这里,还应根据需要对物体表面进行纹理贴图,使它看起来栩栩如生。纹理贴图可能进行多次,以更强地表现物体的表面效果。早期的像素渲染引擎对于像素的运算处理和纹理贴图的处理量基本相当,而近来由于HDR、SoftShadow等技术的应用,加大了像素处理的强度,同时纹理有所减弱。最后再经过ROP等处理步骤,就可以得到我们在显示器上看到的图像了。总的来说,像素渲染和顶点渲染都解放了CPU,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计算机系统的运作效率。
为什么需要统一
显卡从DirectX 8开始,进入顶点渲染引擎(VertexShader)和像素渲染引擎(Pixel Shader)的时代。顶点渲染和像素渲染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地完成了对3D画面的运算和处理。
但俗话说:分久必合。在分引擎渲染取得极大成功之后,像素和顶点渲染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传统的像素顶点分开渲染的模式造成了GPU的资源分配不均衡。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在顶点渲染忙碌的时候(比如大量的草地、树叶场景),像素渲染引擎却吃不饱;反之,在遇到如水面、复杂光线运算等场景的时候顶点渲染引擎往往没有事情干。
对于一个处理器而言(这里专指图形处理器),工作状态下全部晶体管都处于忙碌才能得到高效率。而统一渲染架构之前的分离渲染架构GPU已经难以适应目前技术的发展——这一点也可以从顶点渲染引擎和像素渲染引擎的数量比上来看出:从早期DirectX 8时代的1:1,到DirectX9的1:2,再到如今的1:3。我们的设计总是偏向于像素引擎,但是仍然满足不了需要。如果在恰当的时候,顶点渲染引擎也可以加入像素渲染的处理,无疑对整4-GPU的效率有极大的提高,同理,在一些草木丛生的顶点复杂场景,像素渲染引擎可以加入顶点处理,我们也不用眼看着像素处理引擎无事可做了。
在其他方面,由于分离架构专门为3D处理而设计,使得通用性大大下降。我们上文中叙述GPU中资源调配不平衡,造成了浪费。实际上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GPU往往拥有最强的浮点运算能力。但除非进行3D处理,否则它很难表现出来。并且在一些要求强大浮点运算的场合,由于GPU通用性不够,我们只能使用大量的CPU来集成运算,效能相当低下。并且就算在3D处理中,如果速度足够快(比如平均帧数在100帧以上的时候),多余的运算能力完全可以解放出来处理音频、AI、物理效果。但是目前的分离架构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设想但最终无疾而终的原因。
在实际应用中,统一渲染架构将使用ALU(算术逻辑引擎,也称流处理器)来替代我们熟悉的VS和PS。每一个流处理器可以支持任何类型的运算,如顶点、像素、纹理、几何处理,甚至AI和物理处理。它是系统的多面手,也是系统性能提升的关键。在这种类似于CPU设计的无差别流处理器上,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GPU的处理效率,并且使其通用性大大加强。
统一渲染架构有哪些好处?
统一渲染架构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图形处理的分离模式,给整个图形业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再次释放了CPU的压力。在统一渲染架构的基础上,配合优秀的API,我们可以继续提升画面的效果,使得3D图形处理更接近现实情况。
在软件编制上,统一渲染架构降低了程序编制难度。早期的3D编程非常晦涩难懂,并且存在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限制。程序员不得不在编制的时候花相当多的时间来权衡利弊。在SM2.0、3.0出现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并且由于可编程能力的提高,顶点和像素编程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通用的可能——但由于分离架构限制,我们仍然需要为它们单独编制。统一渲染架构打破了这些条条框框,程序员不再需要为每一种处理引擎编写程序,他只需要编写一个总的、限制很少、自由度很高的程序,GPU会自动调配资源进行处理。
在3D程序运行上,如上文所说,使用流处理器替代了VS和PS之后,在各种3D场景计算中可以作出更加灵活的处理。如在顶点密集型运算中,全部流处理器都可以加入顶点运算,然后将数据再次进行像素或者纹理操作。引擎闲置等候工作的情况将再不会出现在统一渲染架构当中。
在其它方面,由于流处理器的加入,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使用顯卡的强大运算能力,如物理加速、利用显卡的强大浮点运算能力进行通用处理计算等等。统一渲染架构中使用的流处理器除了能大幅度提升显卡的工作效率以外,还可以带给显卡前所未有的自由性,或许GPU很快就可以发展成为机箱中的另外一个处理中心——不仅仅是3D图形,音频、科学计算、AI、物理效果,它都可以完成。GPGPU的理想或许在统一渲染架构下将很快成为现实。
统一渲染架构不会遥远
思想汇报大一(纯手工打字) 篇9
敬爱的党组织:
如今已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我每天都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同时也逐渐开始把了解时事作为自己的日常任务。
首先是恒大足球的连续夺冠,国足的进步为我国足球提供了不少正能量;然后此时上海雾霭天气状况却很严重,询问了一下在上海读书的同学,纷纷都说上海总是不断地发出严重污染的警报,对此我深感担忧;接着令我更为关注的便是12日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改革开放至今已是三十余载,这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便正是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其中我最深有感受的便是对于“新土改”各方的争执。有人说土地制度改革难以破局,也有人认为在本次大会上在细节方面会有所突破。我个人偏向有所突破的一方。我认为“以点带面”,在未来的改革路程中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促进政策突破的方法。毕竟土改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满足了国家建设用地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这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另外一个我认为很有趣的改革政策就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放松。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些“重大”的改革方案为全球最糟股市之一的中国股市吸引回众多的外国的投资者。我看到一个数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雅士利股价飙升近10%,婴儿床生产商好孩子国际则上涨逾4%。资深的英国基金经理人安东尼•波顿便明确认为中国三中全会的改革有利于中国股市。在这次三中全会中值得关注的改革有很多,这其中还有一个我比较关注的就是收入分配改革问题。在高
中政治中老师便给我们说过今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所谓“提低、扩中、控高”,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不是那么容易推行的。在这改革的深水区,我认为就是涉及到百姓利益的,比如医疗、教育就复杂化了,摸着石头过河,石头看不见了,就走不动了。收入分配问题就我个人看来,这并不仅仅是单单影响收入分配这一个领域。其相关利益方有政府和企业,政府职能转变问题,企业垄断问题都在影响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社会的现实。要说贫富差距,看看我的家乡贵州的郊区就可以知道了。之前学校总有各种“三下乡”的活动,不知是太过于偶然还是怎样,我看到的每一个展板的照片里,那些贫苦孩子读书的环境实在比贵州贫苦孩子好上太多太多。话说回来,无论是在学校,在网络上,还是在大街上,你总能听见对于“土豪”的感叹吧?我认为这便是由于贫富差距对于普罗大众心灵上小小的扭曲。还有一个例子,在网络上如果有一个官员或者富人因为车祸而亡,网友们带来的不是人道主义的关怀,而是点赞,我真的认为这是一种很病态的“仇富仇官”的心理。让我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最后,请允许我汇报一下自己在学习及生活方面的问题。新学期在不知不觉中便过去了两个月多。我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上,我深刻的意识到学过的内容要及时复习,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是十分有道理的。进入大学后,我收获了很多新知识,比如微观经济学、跨文化沟通以及经济法,这些都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课程于我而言要复习的东西是很多的,各个科目也都在培养
着我们许多相似而又不同的能力。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乐于接受新知识的人,乐于尝试,然而时间的有限性又让我学会了认清孰轻孰重来安排自己的任务时间表。至少我任务这对于我很重要,例出一个清单,总是能够有效地让自己不被淹没在一大堆事情之中。在生活中,我知道了如何有效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很多事情要拿得起放得下,看得清看得远,做一个有远见的人,做一个充实的人,做一个开心的人。很多事情不要急着判断、下定论,很多东西都需要实践,需要眼见为实,需要时间的打磨。总结一下,就是自己要做到心理上是轻松的。没有心理的负担,才能有效的出色的完成各种任务。
最后,希望党组织可以加强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恳请党组织给予我批评和帮助。
汇报人: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13级
大一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篇10
您好!
高中时代我就被评为入党积极分子,现在,初入大学校园的我,有太多的事情想跟党说,现在就从生活、工作和学习三个方面向党组织汇报我的基本情况吧!
一、生活
我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乐于跟每一个人交往,喜欢和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氛围。大学以来,我的生活一直比较有方向感,我会计划好自己的生活,,并用心去实施。同时,我还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喜欢静静地思考,喜欢在余秋雨的文字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我也经常参加一些志愿者服务活动,比如大一曾作为院青协的一名干事,从事过公益网站“我学网”的一些工作,还参加过Google的 “益暖中华”公益创意竞赛的志愿者宣传活动,现在也正参与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和新东方居于科技集团联合举办的“梦想之旅”中国大学生励志系列公益讲座活动的重庆地区组织工作。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培养,努力搞好人际关系,更多的为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们服务,争取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素质、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工作
说到学生干部的经历,我感触颇深,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责任和意识,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学到了很多,我学会了在工作中修正自我、服务大家,在工作中锻炼自己、体谅他人。
从大一进校第一天在江信红老师的鼓励下和学长们一起迎接新同学到军训期间的临时班长、军训连小班长、军训连通讯员,从大一一年的班长到大二一年无线电协会会长到大三一年校科技部部长和我校“5077社区”论坛“竞赛专栏”板块版主,一路走来,我不断成长、收获满满,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认可。同时,我还连续三年组织了我校江苏老乡会,并在20xx年X月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帮助下,成为公益网站“我学网”重庆地区大使,并在本学期成为网站合作推广组团队召集人。
通过各类学生干部工作,我充分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积极修正,我的激情和创新意识、服务意识为我的学生干部生活提供了动力源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依然坚持这种激情,积极思考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争取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学生干部。
三、学习
我一直觉得大学里的学习更多的靠自己主动去发现兴趣、去探索,特别是11月的一天,我看到李开复博士写的《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之后,我认识到如何掌握七项学习,学好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在课堂学习中,三年以来我没有挂过课,也有幸拿过两次奖学金,每次学期考试我的总分也在班上中上游。同时,我特别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大一加入无线电协会学习电子设计的基础知识,为大一下学期加入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示范中心的学生创新活动室和参加校内外各类科技竞赛并获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成绩有:
1.在我校第十四届开拓杯竞赛中获得校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2.在我校20xx年数学建模获得三等奖,
3.在我校20xx年电子设计竞赛中均获得三等奖,同时作为唯一一名05级学生代表学校参加了国家电子设计竞赛并获得重庆市成功参赛奖,
4.在我校20xx年科研立项中负责的校级重点项目顺利结题并发布核心论文一篇,
5.在我校第xx届开拓杯竞赛中获得校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
6.获得“20xx年重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0.33万元。
我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基础学习掌握不够牢固,并积极努力完善自我,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平衡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对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和教育,让我有机会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
请党组织严格考验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 篇11
中国是怎么走向统一的?
一个国家为了赢得战争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军队、有效的经济生产和税收能力以及对国家的管理能力。战争因此会促进国家机器的发展和国家战争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当一个地区国家力量的发展形成了“一山难容二虎” 的局面时,统一就在这一地区成了可能。在古代,一个地区的统一基本上都是长期军事竞争下的结果。但是,虽然国家力量在战争中总会得到发展,它的发展程度却会受到一个地区所特有的结构条件的约束,战争与国家力量的发展之间并不具有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比如,罗马垮台后欧洲逐渐形成了四个主要权力阶层:国王、贵族、教廷和后起的城市中产阶级。欧洲中世纪的战争虽然也大大增强了国家的力量 (比如,英法两国在百年战争(公元1337~1453)的推动下同时产生了隶属于国王的常规军和对百姓的直接税收能力),但是在贵族、教廷和城市中产阶级多重力量的钳制下,欧洲的国家力量始终不能得到中国式的发展。
与欧洲相比,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显得十分简单。春秋之初,中国社会仅有两个权力阶层:君主和贵族。春秋早期,中国北方地区国家的军队大多数由贵族所控制,因此战争往往有助于该地区贵族势力的发展(在同一时期,鲁国出现了“三桓”,齐国出现了“田氏” ,宋国出现了“七穆” ,而晋国则出现了“六卿” )。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中叶,北方各国的贵族势力不断坐大。于是就出现了“封建危机”,导致了“田氏代齐” 和“三家分晋”。当年的贵族摇身一变成了国君。
在晋国,魏、韩、赵等贵族势力在分晋之前,已经在自己控制的领土上逐渐推行旨在削弱他们属下的贵族势力的、以郡县制为中心的、非世袭性官僚体制,并在土地所有制、税收与法制上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三家分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君权以及国家的战争动员能力,魏、韩、赵三国先后发起了在法家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全面性的改革。“三晋” 中,魏国率先进行了改革。此后魏国实力大增,称雄战国,迫使其他国家加以效仿,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至前4世纪中叶的旨在强国厉兵的法家改革浪潮。由于没有欧洲式的教廷势力和城市中产阶级势力的抗拒,更加上北方各国的贵族势力在“封建危机”后均走向式微,战国时的国家因此就能在战争的推动下几乎毫无阻挡地走向强大。显然,中国强大的官僚制国家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治水农业”的产物 ,而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战争背景下国家和社会的互动。
在战国诸雄中,秦国的贵族势力相对薄弱,因此改革更为容易推行。同时,秦国因为发起改革较晚而能借鉴他国之经验。因此秦国能采取相比其他各国来说更为彻底的改革。改革后,秦国借助其有利的地势,从渭水顺流攻击“三晋”,依长江直下包抄楚国,不久就在战国七雄中取得一国独大的地位。一个“一山难容二虎” 的局面逐渐成型。
我们知道“国际社会”、“国际法”和“主权”观念的产生,以及民族主义的形成是近代欧洲没有能形成大统一的两个重大原因。“国际社会” 等观念不但约束了欧洲各国的行事方式,而且保证了不同的国家在面对“国际规则违反者”时能团结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在面对路易十四、拿破仑和希特勒时,欧洲都最终能达成持续的团结,直至胜利)。同样,民族主义的产生促进了统治精英和百姓对异族统治者的反感,从而大大加强了征服的代价。在中国,法家改革的成功和法家思想在政治层面上的一家独大使得“现实主义”成了战国时期国际关系的唯一准则。任何类似于“国际社会”、“国际法”和“主权”等以价值为主导的国际关系观在战国时期都失去了市场。于是乎,不但反秦“合纵”难以持续,各国还“以邻为壑” 试图把秦国这一祸水引向他方。秦国因此能施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把中国带向统一。
法家改革的成功还避免了一种“类民族主义思想”在当时中国的形成,这也加速了中国的统一进程。为了吸引民众从军,国家一般会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当然,一个具体的国家不会仅仅依赖一种策略来动员民众加入战争):1.用金钱来雇佣民众;2.通过一种意识形态,使得人们觉得是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战;3.采取“大棒加胡萝卜” 的方法通过强制来胁迫民众从军,并通过奖励勇敢来鼓励献身。理论上来说,强制性能力差而财源滚滚的国家会采取第一种方法,强制性能力很强的国家会采取第三种方法,而财源不够同时强制性能力不强的国家会采取第二种方法(现代民族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欧洲形成的)。战国时代法家改革的成功大大加强了国家的强制性能力,使得当时的统治者无须通过煽情让人们觉得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战,而直接采取了“大棒加胡萝卜” 的方法通过强制性手段来迫使民众从军,这就阻止了“类民族主义思想” 在当时中国的形成,从而大大便利了中国的统一进程。(楚国的法家改革比较不成功,楚国延续了数百年的贵族势力因此也得以延续。正是由于有着很强的贵族文化和贵族认同的存在,使得楚国成了战国七雄中唯一出现了像屈原这样能被今天的历史学家塑造为“爱国主义者”的地方。)
在描述战国晚期的历史时,《史记》里出现了如下类型的记载:秦国在打仗前会派奸细到他国传播比如他国的将军将要投靠秦国的谣言,使得他国的国王撤免(甚至是杀害)这一将军,并任命了一个无能的替换,从而导致了秦国的军事胜利。对于这类记载,传统史家往往会通过指责他国国王的无能来解释。事实上,这儿有着一个很简单的规律:一旦没有“民族主义” 和“爱国主义” 这类思潮,国家就会像一个个公司,政治家们可以自由跳槽,择木而栖。在这一结构下,大公司(秦国)不会惧怕它的CEO去他方屈就,而小公司则得时时防范雇员跳槽,《史记》中的这类故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民族主义的缺乏也在这一意义上加速了中国的统一进程。
中国的大一统局面是怎么得以维持的?
秦朝在始皇帝统一中国15年后就走向崩溃。但是,秦朝所建立的大一统帝国模式却成了今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的主流历史形态,即使是南北朝时代的长期分裂和儒学式微也未能彻底打破这一状态。中国的大一统局面是怎么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呢?这儿我想就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我的分析将从古代帝国所面临的一个共同困境入手——有限的运输能力和交通手段一直是古代帝国所需面对的一个重大约束条件。面对这一问题,古代帝国采取过以下对策:第一,通过军事威慑和外交手段迫使周边的部落领袖向中央政权效忠,虽然效忠后当地的政治仍然由地方部落领袖自治管理。第二,通过强制周边部落的领袖把他们的儿子送往中央作为人质,以加强对周边的控制。以上两种方法有着共同的弊病,那就是一旦中央政权走向衰落,周边的贵族马上就会“树倒猢狲散” ,甚至是转而效忠于敌国,从而加速帝国的垮台。当年周武王克商,牧野之战商朝一日而亡,其背后就是这一原因。古代帝国的第三个常用控制手段就是向周边地区派出特使或官员,对其进行直接控制。这一方法当然比起前两种方法有效。但是,在通讯和控制极其不便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保证派出人员不与地方势力勾结,甚至经营独立王国,造成尾大不掉。因此,为了提高对帝国辽阔国土的管理能力和减低控制代价,古代帝国的下一步发展就是形成统一的精英文化,甚至是精英的认同感。以文化的同质性来弥补直接控制能力的不足。罗马帝国的发展就达到了这一境界。在罗马帝国的成熟期,罗马各省的贵族都在露天剧场中看奴隶角斗,在罗马浴池洗澡,享受着相似的世俗生活,有着一定的认同感。一般来说,一个帝国会同时运用以上四种方法对周边地区实行控制,但是成熟的帝国主要会运用第三、第四种方法,而较为原始的帝国依赖的主要是第一和第二种方法。
中华帝国的政治控制手段也不外乎于以上四种。但是,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这些控制手段的发展却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特殊性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周建立之初,其统治者面临来自宗室成员和商朝旧势力的严重威胁。对此,周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两个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创举性对策。第一,为了与商朝遗民达成和解,周的统治者声称他们推翻商朝的举动具有正义性:商王因其暴虐的统治而丧失了天命,周则是天命的合法继承者。“天命观”在其出现时有着强烈的宣传性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中国政治思想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春秋战国时代,被后世所标称为儒家的学者将天命思想加以系统化,此后,该思想体系逐渐被神圣化并最终成为中国帝制时代王朝合法性的基础论述。但是,“天命观” 的背后却暗含着“造反有理”的思想,即人民有权推翻不称职的统治者。中国历史上难以计数的农民起义无一例外都带有这一观念的胎记。第二,接受了商王朝一日而亡的教训,西周的统治者开创了一个新型的帝国形态;他们不再在占领土地上树立自己的傀儡,而是派遣王室成员到各战略要地建立邦国,并建立了一套复杂的礼仪系统对各邦国诸侯进行控制。西周统治者的这一创造性的手法不但加强了其对周边地区的有效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深化了血缘关系在中国政治中持续的重要性,为儒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西汉时,经汉武帝的推崇,由董仲舒等多人改造而成的“官方儒学”上升为政治显学和国家意识形态。此后两千多年中国的政治形态基本上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儒法国家”,即一个奉儒家学说为合法性基础,同时采用工具主义的法家作为御民之术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这一政治体制在国家政权与儒家精英之间建立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存关系,为国家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为臣民的生活提供了道德准则,在社会精英层面上维持了一个同质性的文化,为社会下层群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从政入仕的机会。我在以下的分析中想要指出的是,官方儒学的产生给予了帝国的精英统一的文化和认同感,弥补了帝国控制能力的不足,这就是大一统局面在两千多年中能得以维持的关键。
罗马帝国的精英阶层也有着同质性的文化。但是,罗马的同质性文化是世俗性的。罗马的世俗性文化在基督教兴起后受到了挑战。基督教的教义和礼仪极其简单,容易在平民中传播,生命力很强。罗马帝国根本就没有能力加以镇压和扑灭。同时,罗马帝国也很难将基督教树立为像儒学一样的帝国政治学说。这是因为基督教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非常有损帝国权威的树立。同时,基督教还强调“因信称义” (justification by faith),或者说只要相信上帝的都是上帝的子民。它因此而造就了一个超越罗马帝国的认同感,减弱了人们对帝国的情感。基督教力量的壮大不但促进了罗马帝国的灭亡,而且还为欧洲在罗马帝国崩溃后达成统一加大了难度。在整个中世纪,天主教教廷一方面需要国家的保护,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国家力量变得太强大,从而侵蚀教会利益,欧洲就这样在国家和宗教的合作和竞争中四分五裂,再也不能恢复昔日罗马时代大一统的“辉煌”。
在中国,自汉武帝后,儒学始终保持着作为一个统治意识形态的优势。即使是在儒学相对式微的南北朝时代,如日中天的佛教也无法取代儒学而成为中国的统治意识形态。与儒学相比,佛教有着一种为统治阶级所不喜欢的“佛祖面前人人平等”的情怀。况且,佛教追求来世轻视今世,难以与经世致用的儒学在政治层面进行竞争。这就是为什么当时北朝的统治者会从兴佛转向抑佛甚至是灭佛,为什么魏孝文帝会主动发起对自己族群文化的打击,并着力提高儒学在北魏的统治地位。魏孝文帝的所作所为都在无意间为中国重新回归大一统局面做了准备。
中国历史上有着周期性的“朝代循环”。但是稍作考察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朝代循环的背后并不具有什么周期性规律。如果有什么规律的话,它应的也是“一样生百样死” 这样一句俗话。中国每个朝代的倒台原因非常不同,但是新的大一统局面形成的背后却都有着相似的原因,那即是统治阶级在上台后马上会发觉儒学是最为适合的统治意识形态,并且为了获取政治稳定他们必须取得儒家知识分子的支持。汉朝时就已形成的“儒法国家” 政治形态就这样在新的条件下不断被“复制”,虽然这一复制在每一朝代都会因为受到当时的结构与人事的调节而显得不尽相同。
就这样,儒学为中华帝国提供了一个同质性的文化和认同感基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古代帝国控制能力有限这一局限。儒学的存在使得帝国这一国家形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展出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古代中国有着强有力的国家,发达的官僚体制和精英层面上的认同感。除了当时的百姓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认同感外,中华帝国在很大程度上犹如一个现代“民族国家”。19世纪末以来,中国的历史学家一般都会把中华帝国的这一形态看作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桎梏。而现代的学者更会把诸如“反右”、“大饥荒”、“文革”等灾难看作是由于中国长期大一统而带来的“东方专制”文化的结果。其实,类似的灾难性国家政策在德国、日本、前苏联、柬埔寨、伊拉克等等许多文化和历史完全不同的国家中都发生过。它们构成了“现代化”的黑暗面,属于后发展国家在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内政治多重互动下走向极端的例子。当然,由于有着长期大一统而带来的强国家传统,中国在错误和正确的道路上都会走得很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能在将全国飞快地带入史无前例的“大饥荒”和“文革”后,马上又能把全民带入一场致富运动,在世界上创造了另一种奇迹。
【大一的思想汇报】推荐阅读:
大一学期思想汇报12-01
大一学年思想汇报总结05-17
大一上 思想汇报范文07-21
大一上学期思想总结09-14
大一学生入党思想汇报参考07-31
大一思想政治复习重点07-21
大一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20108-29
大一学生的个人鉴定10-03
大一团员学生的自我评价07-19
我的大一作文900字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