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话题初中作文

2024-12-08

厉行节约话题初中作文(共14篇)

厉行节约话题初中作文 篇1

中华美德自古就包括“勤俭节约”。无论你是贫是富,是优秀或是差劲,都不能忘记“节约”二字。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节约什么呢?恩,我们要节约时间,懂得充分利用时间对我们是一件有益的事;恩,我们要节约金钱,虽然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学习上,但是很多同学都会乱用父母给的零花钱,同学们,用钱买一份教辅练习可比在路边买的那些小吃好的多啊。

作为地球上的一名生存者,我们更要懂得节约资源。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然而浪费水的事例却也是最常见的。我们这边的水资源还不算贫乏,很多地区连着几个月不下一滴雨水,大地崩裂出一道有一道“口子”,干旱的土地、干涸的河道、干渴的人们......每每想到这,我既为我们能喝到水而感到庆幸,也为喝不到水的人们而感到悲伤。若是每个人都能节约一滴水,那么全国14亿人口将节约多少水?那么全世界几十亿人口将节约多少水?这将是一个十分令人惊讶的数字。所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每一滴水做起。

纸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用品之一了。卫生纸、作业纸、书本用的纸、贺卡用的纸、包装用的纸......一棵树能造60千克的纸、能造4000张贺卡。如果一个同学在圣诞节只送八张贺卡,那么全年级将近一千人就要用掉将近八千张贺卡,就等于砍掉了两棵树,那么一个学校的人加起来算呢?一个省的人加起来算呢?全国的人加起来算呢?这又将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

同学们,节约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养成这个习惯,对我们、对社会都是一件有益的事。在此,我想大声呼吁:学会节约,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厉行节约话题初中作文 篇2

对作文屡见不鲜。如今这种形式被引入中考, 对于很多习惯了命题、半命题和给材料作文的初中生来说, 无疑是初多学生头疼的事一个不小的冲击。, 如今又加深了难作文本来就是令许中度更成, 了他们的一块心病更令许多学生摸不着。其实门路, , 话题作文话文孟桂/作性材文的、谋并命篇不题、可形布怕式局。。、这学修是生改一在的种审过张题程扬、中取学, 材呈生、个选现题培出个性的差异和色彩。这种个性化命作题不为写, 同作出和文的感的个人根性至本化深目文的的章力是, 量主也。观就赞意有可识了夫的培与众认文写养。那么好话题, 作文呢?作为教师, 现以下面题目为该怎样指导学生的一例, 介绍、要吃透材料几种简单易行, 的方法。根据命题意图指确立观点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作用, 导它示的既语某。些是话意话题图题材的, 如料对引中作语总, 文又是范是隐围对含与作着立文命意的题的提者

某种限定等。审题时, 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

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读懂话题材料, 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 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 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角度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 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 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 想清, 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二、要拟一个靓丽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 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 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命题者总是提供材料, 提出某个话题让学生根据材料, 自拟题目作文, 既考查同学们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 又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表达能力。我认为在拟题时, 标题范围尽量要小, 不能过长。标题要含蓄, 还可以拟一个好题目, 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另外拟题时要善于联想。怎样才能拟好作文的题目让读者从你的题目中看出你的文学素养。1.我们可以引用诗句、格言、警句、符号。2.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3.我们还可以出奇制胜, 别出心裁, 以反胜。4.当然, 我们更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教给大家几句拟好作文题目歌诀:文好题一半, 拟题须思量。要使作文好, 佳题不可少。直接最方便, 引用更奇妙。比喻和拟人, 新颖又独到。方法用得好, 读书少不了。

三、构思上要以小见大

认为话题作文比较好写, 是因为命题者在话题中已经提示给写作者许多信息。认为话题作文又不好写, 是因为一般的学生都难以对话题本身进行深度思维, 并最终提炼出有价值的的、富有个性和创新性质的思想。作文缺乏思想, 是当今相当部分初中学生作文的通病。事实上, 并非初中学生没有思想, 而是, 他们在作文中, 没有鲜明的把自己的独特个性化的思想表现出来而已。这有三种情形:一是没有很好地“梳理”自己的思想, 使之鲜明;二是没有“发现”自己所写内容的深层内涵, 使之形成自己的思想;三是表达的技巧不够, 使文不达意, 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此三种情形, 都是作文构思粗糙、草率所至。话题作文中的话题, 范围一般是非常宽泛的, 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 不可能面面俱到, 把话题中的方方面面都想到、写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思、选材上下功夫, 尽量做到以小见大, 于“一滴水中见世界, 一粒沙里说乾坤”。即最好采用小小说的创作方法, 通过一件事、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角度或一个细节来反映社会、塑造人物、表现性格。记叙性文体叙述的情节、场面应尽可能细, 议论性文体论证的切入点应尽可能小。不要幻想在六七百字的考场作文里去表现多么宏大的场面, 论述多么全面深刻的道理。即使要表现这些, 也要通过具体细致的描述、形象严密的论证来解决问题, 而不要好大喜功、贪多求全。以小见大的方法可这样操作:首先用前面谈到的“加词法”拟定题目以缩小范围, 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构思、选材, 然后采用最有趣、最能表现题旨的一两件事情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

四、给文章安上“龙头”、“凤尾”

好的开头有利于表现主题和围绕主题拓展作者的思路, 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读完全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 不仅能带动全篇, 使文章顺利展开, 而且能抓住读者, 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与开头一样, 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 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 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 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选择结尾的方法, 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 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 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 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 达到写作的目的。一篇文章不管怎样开头, 作者都要想到如何更好地表现文章的内容, 怎样顺利地展示文章的主题。当然, 文章有不同的体裁,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开头结尾的方法, 但文章有法而无定法, 只要加强文学修养并灵活运用, 一定能写出精彩的开头结尾, 给文章增添色彩。

初中话题作文教学管见 篇3

一、做诚信的人,写真实的文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始终是紧密相关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让他们对自己说过的话写过的文字负责任;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只要写真话、实话、心里话,即使不合老师的心,都应该肯定和鼓励。

同时,应该让学生明白,感人心者在乎真。文章要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那就要说真话、抒真情。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就可以达到说真话、抒真情的要求。从写作技术方面来说,如何提高说真话、抒真情的能力呢?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知识增长了,修养提高了,情感丰富了,就可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二、重视文体特征指导

初中生以写记叙文为主。记叙文,要求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表达一定思想感情。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内容真实具体,叙事完整生动,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层次清楚。

作文训练时,培养学生组织好文章内容的能力,要求他们的文章力求充实、生动,言之有物。要注意两方面,首先分好段,简单地说就是多分段,并用恰当的过渡词、句、段进行起承转合;另外,要精心设计出一两个精彩片断来。这种片断最好能够提炼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构思精巧的、有独特性的细节,或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或饱含深情,抒发感慨;或画龙点睛,提示哲理……这种文字看似短,但“磁力大”,它往往能够像闪耀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节约话题作文 篇4

一个国家,小至个人,大至领导者,都必须厉行节俭。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就用自身的行动深深的诠释了这一道理。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一个国家的总理尚且能够做到这种地步,那么我们呢,更应该将勤俭节约的作风坚持到底。

节约话题作文 篇5

11月18日,天虹四(1)班举行了《奏响节约之歌》的主题队会。针对现在独生子女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都普遍存在着浪费的现象,举行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本次不管是活动形式,还是活动内容都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时,学生热情高涨------“我来演,我来说……”,以讲故事、演小品、唱拍手谣、颂诗歌等形式进行汇报,这些源于队员课前的积极准备,队员们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与家长共同参与,联系实际收集资料,后经筛选整理而成的。整个活动过程,全员参与,体验深刻:节约我们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更是责任。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更要做到“心动”和“行动”,积少成多、积沙成塔,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做好勤俭节约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永远唱响节约之歌吧!

这次活动队员参与的热情之花处处盛开,队员过程的体验之美处处展现,相信:活动之后我们定能期待更多的精彩。

勤俭节约话题作文 篇6

从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教给我这首诗,告诉我农民叔叔很辛苦,一定要节约粮食,不要浪费粮食,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在饭桌上,妈妈从来不让我剩饭菜,总是吃多少盛多少,剩下一点都是妈妈吃掉。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在吃饭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不要掉饭粒,不要随便把饭扔掉,如果每一顿都浪费一点粮食,一年下来,可以够那些没饭吃的小孩吃上一个月。

在中国,不是每个地方都过着小康生活,向我们这样吃喝不愁,还有许多的孩子没钱上学,没钱吃饭,他们买不起书本,有的地方甚至连老师都没有,所有,每年都是有人捐款去构建希望小学,去献爱心娟自己的书籍,衣服还有一些其他的生活用品。我们虽然有条件上学,买衣服,吃好吃的,过富裕的生活,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浪费,自国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发扬优良传统,不要铺张浪费,有的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喜欢请同学在饭店吃饭,同学们还要为他准备生日礼物,而且有时候还有攀比的心里在作祟,这样真的很浪费,不仅给家长造成经济上的压力,还容易给小孩子培养成铺张浪费的还习惯,所以,我们要一切从简,不要浪费,应该把钱花在值得的地方,那样才会更有价值。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节约艺术 篇7

一、“节约”讲解, 诱导学生勤于思考

师者, 无论传道、受业、解惑, 都离不开讲解。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教师讲得越清楚越好, 越细致越好。然而, 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都证明, 不必将新课内容讲得太细, 嚼得太烂, 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广阔空间。学生最感兴趣的片段被有意忽略, 解题必不可少的步骤被故意忘却, 这样“节约”的结果, 学生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 反而能激起探究的欲望, 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 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 教师的讲解越是详尽, 学生的心智越是处于疏懒状态, 甚至产生厌烦、依赖心理。此时, 一分耕耘并不意味着一分收获。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才被定位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

“节约”讲解的内容和过程, 并不是随意和漫无目的的省略, 应能诱发学生勤奋思考。在教学内容上, 教学过程中, 经常性地、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 自己解答, 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赏析《端午日》中赛龙船的场面描写时, 老师就不必把自己的理解直接告诉学生, 只要设计如下问题:“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 或者你就是船上的一员, 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何感受?”这样设疑, 既创设了问题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节约讲解内容, 让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 进而在教师的诱导激励下敢于提问, 善于提问, 这样就能唤起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 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节约”时间, 使学生充分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 对时间的把握也是一门学问。现在, 教师们多数采用提问式教学法, 通过问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带来教学上的良好效果。但是, 有的教师提问后留置时间不足, 结果是, 学生的答案往往以偏概全或答非所问。如果经常性地追求提问的数量和频率, 学生的答问就会不得要领, 这样, 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会失去信心, 同时又给他们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训练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 提问后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深入思考, 弄清教师提问的意图, 把握问题的实质, 寻求问题的答案, 组织表达语言。

知识的更新、科技的变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启动, 仅靠教育的传授是不能适应的, 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的自学能力,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中, 如果能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学、总结, 学生便能逐步学会思考、学会尝试、学会发现, 走向广阔的思维空间。

另外, 一堂课45分钟是目前中学里普遍采用的教学时间。教师不一定要完全占有这45分钟, 可以把课堂的最后5分钟“节省”下来给学生自由支配。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 学生及时总结归纳当堂所学, 设疑问难, 展示他们的个性特长, 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树立自信心。有计划、科学地运用好课堂的最后时间, 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节约”媒体, 给学生最深印象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 并可以灵活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 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课堂效率。但是, 如果滥用多媒体手段, 也会产生许多消极作用。

首先, 一个多媒体课件往往是教师精心构思的杰作, 它会配上最动听的音乐和最好看的画面。喜欢新奇的学生往往只注意最抢眼、最热闹的东西, 忽略了最根本的学习内容。

其次, 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将削弱老师的作用和魅力。语文教学是人文学科,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语文老师儒雅的气质, 饱满的激情, 个性化的语言, 抑扬顿挫的朗读, 都将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唯一的动作就是点击鼠标, 本应体现个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就会变成人与计算机的对视。没有情感交流, 没有思想碰撞, 长此以往, 在学生的眼里, 语文老师只是一名技术操作员了。

再次, 会削弱学生课外学习的能力, 形成一种对老师的依赖性。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准备课件, 从每篇文本的作者、写作背景、课堂主要内容到课外相关的材料等一应俱全, 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坐等老师的展示, 而不再在课外动手、动脑, 收集学习材料, 从而养成一定的依赖性。

还有,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少年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容易使身心疲倦, 反而不会有深刻印象, 甚至产生麻痹心理。因此, 多媒体虽有加快教学节奏, 加大教学力度, 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但它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 使用一定要适度, 在一堂课内频繁滥用, 其结果势必事与愿违。

四、“节约”示范, 让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不宜刻意追求语文教学的系统和完整, 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 合理减少课堂上的示范, 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我认为, 这在作文教学中尤其突出。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常常以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要求学生作文, 不仅要求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有中心、有条理, 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开头结尾的设计和整体结构的安排等。这样, 学生习惯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循规蹈矩地作文, 心中有话要写, 没话也要写, 为了完成任务, 只能挤牙膏似的编造几句。这样的作文扼杀了学生的灵气, 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和自由。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间, 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积极实践。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 一起参与作文实践, 更多的是鼓励和引领, 与学生一起分享写作实践中的所得所悟。

厉行节约话题初中作文 篇8

一、认真审题

审题是初中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每一位学生在写话题作文之前需要重视和不断强化的基本功。审题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话题的要求以及含义,不能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不需要审题,只要围绕材料或者依据材料大致意思写作即可。语文教师在话题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写作前进行认真审题,并在审题过程中坚持先话题后材料的原则,其主要原因在于话题作文需要将话题作为审题立意的核心,而给出的提示语或者材料并不能作为真正的话题。不少学生在审题时存在中心不明确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没有遵循先话题后材料的原则,错误的根据材料的大致意思进行盲目写作。例如,在写作也共享生命为话题的作文时,由于话题的提示语当中提到了生命,就使得不少学生以生命为话题进行写作,如生命的赞歌、珍爱生命等。学生的这一错误在于审题不清,没有重视话题中共享一词,单纯的注重提示语以及材料,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好作文主题是共享生命。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话题作文的审题需要把握话题的外延以及内涵,并将选材范围明确出来,避免写作中出现偏题问题。

二、拟好题目

一个好的题目是话题作文成功的关键,能够展示出学生是否把握了话题的内涵,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根据拟定的题目更好地开展话题作文写作。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需求进行灵活选择,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在写作实践当中进行经验的积累,从而突破拟题难关。常见的话题作文拟题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加词法。加词法在话题作文拟题中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学生只需要在话题的前后增加具有限制性、补充性以及修饰性的词语或者短语即可。这样的拟题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将原本抽象和较为宽泛的话题变得形象具体,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降低难度,只需要结合生活实践确定写作范围和内容就可以了。第二,想象法。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话题进行想象,增加自己思维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在尊重话题原意的前提下拟出新颖和见解独到的话题作文题目。第三,拟人法。学生可以运用拟人法将给定的话题拟人化,从而得出人性话题目。例如给定的话题是“书”,运用拟人法拟定题目可以是《书的独白》、《与书对话》等,这样的作文题目更能吸引人而且十分的生动形象。第四,悬念法。学生可以在题目中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以书为话题拟题可以是《书中是这样说的》、《书中观点正确吗?》等。

三、优选文体

文体是初中语文话题作文的关键,而话题作文的重要特征在于文体不限,这就突破了传统命题作文题材单一的局限,能够让学生在文体选择上有更为广阔的余地。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的是虽然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但仍然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文体进行写作,而且在选择问题的过程中要理性,有计划和有目的的进行文体选择,确保能够整合和发挥自身的智能优势,选择自己擅长以及能够发挥写作才能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写好一篇话题作文。在文体选择时,学生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学生要了解自身写作上存在的优势,并在选择文体时扬长避短。学生写作能力和知识积累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话题作文写作质量,而语文写作正是需要写作主体和客体进行有效互动,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并在写作中体现自己的实践经历、学养专长、理想品质等。另一方面,学生必须正确理解话题含义,并根据实际话题选择文体。学生首先必须保证审题准确,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写作主体的确定,并根据主题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写作专长选择恰当的文体。

四、巧妙构思

话题作文的构思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写作方法,更是一篇优秀话题作文的核心内容。初中语文,话题作文具有极强的宽泛性,于是对于学生选材和构思上的要求更为严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选材以及作文构思上作出更多努力,在构思时要坚持一小见大,同时整体构思立意也要力求新颖别致,充分发挥思维的创新性。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联想,在面对同一事物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考量,尽可能多的寻找不同答案,并优中选优择取最佳构思角度。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在选材以及构思上体现个性化特征,增加自己的巧思以及独创性,从而让人耳目一新。例如,要求学生以流水为话题进行写作,在面对这一话题时不少学生会用自己慣性思维将构思设定为水滴石穿,这样的故事未免显得老生常谈,而是如果学生能够将构思锁定为流水不腐结合当今社会改革进行论述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大量构思新颖独特的优秀文章,并以此为借鉴学习话题作文构思的方法。

初中语文话题作文是一种常见的作文形式,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同时也体现出新课标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对话题作文教学进行认真反思,在话题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科学引导,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能够以小见大呈现主题,并做到认真审题、拟好题目、优选问题、巧妙构思,从而突破话题作文写作难点,提高写作能力。

节约为话题的作文 篇9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煮饭需要水、洗衣需要水,人更是离不开水。中国的淡水资源本来就很少,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可城市用水、家庭用水,浪费现象却很普遍。

春节期间,我们全家到外婆家拜年。午饭过后,外婆便去洗碗,我就去陪外婆说话。渐渐地,我的眉毛皱了起来,说:“外婆,你怎么这样洗碗?”“那应该怎么洗!”外婆很纳闷。“你接上一盆水,把碗洗干净,再接上一盆水,涮一两遍就可以了。你一直开着水龙头,会浪费多少水啊!”外婆不以为然:“没事,不就是点水费吗,我不在乎。”我严肃地说:“地球上虽然有很多水,但大部分是咸水,淡水资源很少。在我们国家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所以水是很宝贵的!”外婆听了点点头说:“我以后再也不浪费水了!”

要节约用水,重复利用就是个好方法。将养鱼水用来浇花,淘米水用来洗拖把等。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可以使浪费的现象不再发生。

论初中英语课堂上的话题教学 篇10

以话题为中心,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措施为:

1、关注学生对英语教学的需求。就英语学科教学来说,学生的需求就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需求,具体体现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从需求本身来看,还要区分学生的内在实际发展需求,即在一个特定阶段的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情感态度基础上的最近发展区。另外,还有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级别标准对学生提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外在需求。教师在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时联系学生的实际,寻找和捕捉话题的“支点”。话题不能太小,否则就雷同与提问;话题也不能太大,大了就容易脱离中心。话题范围教师要根据情况适当调控学生地谈论边缘;话题要有创意,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话题时,要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内容、适当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宽教材的广度,把对教材的应用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点”上。

2、遵守“整体语言教学”原则。冀教版教材地内容都是连贯地,故事始终是围绕几个中心人物展开,所以教学时应用整体教学原则。以话题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遵循的原则就是“整体语言教学”原则,其内容为:1)语言是一个整体。语言各部分(语音、语法、词汇)本身没有意义,是整体(课文、故事)给各部分带来了意义。2)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语言的习得不是一个被动地、机械地模仿言语行为的过程,而是学生主要通过广泛的语言交流和思想交换,并从中摸索、发现和归纳出语言规律的过程。3)对学生有信心,要尽力让学生将他们语言学习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唐力行,1998)如:冀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lesson 53 Happy New Year中,以话题“the Spring Festival”为中心,成为一条线索,使学生熟知中国的节日、风俗,在教材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解外国传统节日和庆祝方法,对内容进行整合,使教材得到响应补充,真正把教材作为知识载体,内容更加完整、连贯、自成体系。根据此话题列出相关的节日词汇如:go to the restaurant ,eat dumplings,Happy New Year,Best wishes for the year to come!等。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进行拓展延伸,灵活的理解整个文章的内容,多角度的讨论和文章有关的不同观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合作倾听、语言交流的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重要节日的知识、文化和习俗,还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更能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3、单元组合话题形式。一本书一个大目标,一单元一个大话题,包含相应的子话题。教师在教学时,要有目的地使学生围绕本单元数个子话题展开教学讨论,注意话题之间地相关性、整体性,因为冀教版教材地课文内容都是连贯地,故事始终围绕几个中心人物展开。例如冀教版七年级上册单元话题为Unit 1 中地“School and Numbers”.我们可以细分子话题为谈论本校的schools、greetings、teachers、classmates、 classrooms、libraries、friends等,也可以拓展介绍自己熟悉的学校的相关情况,或者教师用图片、多媒体展示知名学校的情况让学生去讨论。通过各种子话题的讨论,创设自然交流的语境,刺激学生反复使用所学的词汇、语法、句子。在大量的语言信息材料中,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表达同一种思想的不同的语言方式,利用学生接触和话题有关的各种语言材料,扩大学生语言接触的效力。Krashen 曾经在“语言输入假使”中,既强调了语言输入的质(comprehensive input),也强调了语言输入的量(sufficient input):如果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并且有足够的输入量,学习着就能自动地获得必要的语法,学生才能输出更多地量。这种单元组合话题地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交际情况灵活地调控输入地“质”和“量”,保证讨论话题地最佳氛围,使学生顺利习得英语。

厉行节约话题初中作文 篇11

一、英语话题式教学特点

话题式教学是指通过学生讨论相关话题, 并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观点, 从而掌握新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话题式教学在初中英语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激发学生兴趣, 巩固拓展学生知识面。如:第三单元以西方万圣节为话题, 介绍东西方的节日。通过话题讨论, 拓宽学生的视野, 更加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二是提高思辨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讨论是一种思想上的交流, 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 老师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看问题。三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话题都是发人深省的, 如:第五单元列举的助人行为, 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四是帮助梳理结构, 在初中英语中四五六三个单元讨论人与自然关系, 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启发环保意识, 复习旧知识同时学习新知识。

二、话题式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实施可能性

在近十几年的外语教学中, 逐渐将语言作为一项交际工具而非探求语言本身艺术。普通教育理论的发展如体验式的学习理论等, 有力支持了话题式教学。语言是一种表达功能意义的方式, 所谓的语言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习“用法”, 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因为学习外语的重点并不是语言本身, 而是要将学习和学习语言的人相关且联系在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上。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 依托式语言的教学理论应用特别是话题式教学应用最为广泛。

三、初中英语话题式教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话题式英语教学前提是创设外语情景。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学生才能理解讨论的主题和运用的语言。英语教学如果缺失语言情境, 很有可能只顾语言形式。创设情景主要包含以下策略:利用课堂上的资源创设情景, 探讨话题“Is that your bag?”, 这种简单的情景不需要多媒体, 可以直接利用学生的学习文具资源;利用师生的资源创设情景, 如讨论“When is Rose’s birthday?”话题时, 可以让现场师生进行情景创设, 可以让学生对周围同学进行生日的采访;利用教室的教具创设情景, 为创造比较真实的环境, 通常我们需要课前准备一些教具, 如:数量问题“How many are those chalks?”;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 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 利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创出身临其境的情景。

四、初中英语话题式教学制造信息差教学策略

Information gap也就是信息差, 是人交流以及沟通的直接原因, 通过语言交流本质就是要交流信息弥补双方的信息差距。所以, 当进行话题式英语教学,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真实场景的交流时, 针对这种语言项目在情景中制造一定的信息差, 利用学生希望填补信息差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欲望, 引导学生利用语言交流信息。如:话题“Where is my schoolbag?”中一组对话:

Li Lei: hello , Rose!

Rose:Oh, yeah!I can’t fi nd my bag.Where’s it?

Li Lei:Hmm, is it under the chair?

Rose:No.And it is not on your desk.

Li Lei:Oh, look!It is on the sofa.

Rose: Oh , yeah!Thank you.

设置这段情景式, 让学生参与表演。虽然学生之前就读过, 对这组对话没有信息差, 但是教师可以让他们模仿对话, 藏起某几个学生的书包, 让他们切身体会寻找自己的书包。同时也调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有的说“Sorry!”, 有的就会帮忙“It is under the desk”等等。所以, 话题式语言教学中信息差除了更具真实性运用语言, 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交流沟通的欲望。

五、初中英语话题式教学多维互动教学策略

多维互动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指语言教学中尽可能增加学生语言交流的机会, 利用多种形式, 师生互动, 在互动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水平。多维互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 做到人人参与课堂, 在相互协作中提高英语的交流能力。

六、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 话题式教学是目前最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 英语教学教材必须包含话题项目, 分别健康、体闲娱乐、为个人与家庭、节日习俗、日常生活、学校生活以及居住环境等。这些话题既要相互独立, 又能与其他篇紧密联系。有效的话题式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封闭记忆, 开启学生的心智, 激发学生的潜能。话题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运用语言的场所, 在这个平台下, 老师还要恰当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 提高话题式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进行语言思考交流, 将语言学习融进听说读写中, 真正培养英语交流做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文珍.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及话题式教学的开展[J].中学教学参考, 2013, 10:87-89.

[2]陈玲芬.初中英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早读效率——话题式早读的尝试[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3, 07:133-134.

以节约用水为话题的作文 篇12

古人喜欢水,今人也是如此。

赵万里写到:“无边无际广阔的海水,波动时如巨人般掀起滚滚浪潮,平静时如姑娘般温柔深邃。”水是多么的美。可是,有多少人真的爱水呢?水从指尖滑过,那轻柔的感觉,那温柔的滋润,有谁是真的珍惜呢?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有了它,才构成了这蔚蓝的星球、有了它,整个世界才有了生

命的气息、有了它,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生机盎然、有了它,我们才有了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溪水,湛蓝的海洋?我们才有了一切。

你们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画面上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因为最早的原始生命首先是在海洋中孕育形成,逐渐扩展到陆地上。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水。因为我们每天要喝水,粮食的生长离不开水,工业生产离不开水。

以节约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篇13

【话题】:以节约与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观点】:

一、节约是通向和谐社会的合理路线

二、和谐校园, 节约先行

三、家庭和谐是最好的节约 四、和谐发展呼唤节约

【素材】:

1、天天过节

有朋友写了一副对联。上联:节粮节钱;下联:节水节电;横批:天天过节。由此想到时下有句流行语也叫天天过节,指的是现在生活好了,天天鱼肉,出门时装,吃穿不愁。

的确,比起改革开放前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现在真称得上是天天过节了。但我们在天天过节时,不应忘了上述对联横批所提的天天过‘节’:不忘节约过每一天,不忘天天讲节约,坚持做到节身自好。

谈到节约,自然就要想到贫穷与富有的问题。其实,节约是一种美德,穷人、富人都不可缺德。而且,现实中越是富有越是践行节约者不乏其人。据介绍,福建连江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两度成为大陆首慈,由地产大王一跃成为慈善王,捐款2.1亿元人民币,捐款2.86亿元,今年头4个月已有近亿元捐助。如此富有的人物,个人生活中却跟奢侈无缘。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被称为世界最乐于慈善事业的人,这两年捐助慈善机构的总额已达256亿美元,可他生活上却相当节俭,穿普通的t恤衫,吃平常的汉堡包,没有随从。最近,他向外界公布遗嘱,宣布把不到财产的2%留给自己的3个子女,而把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基金会,把这笔钱用于研究防治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贫穷国家抵御这两种疾病提供援助。节约的背后是乐善好施的美德。

节约是美德,需要人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如此天天过‘节’,

我们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天天过节。末了,笔者也做一副对联,算是对文前那副对联的补充。上联:美在节粮节钱节省财源中;下联:德在节水节电节约能源里;横批:节约是美德。

2、节约的快乐

某公司的一名打字收发员,每月要经办3000多元的办公耗材和邮寄费用。面对经理提出的节约要求,他曾想:费用高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一个小小的打字员能有什么办法呢?然而,随着对节约认识的提高,他开始在工作中尝试一些小改革,如复印纸双面使用等,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每个月的办公耗材和邮寄费用比以前减少了一半。这位爱岗敬业的有心人深有感触地说:想着我这个小小的岗位一年也能为公司省下这么多钱,节约的`快乐油然而生。

节约的快乐来自哪里?在一定意义上,节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素养和美德。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节约不是可为不可为,而是为与不为,愿为则百事可成。把节约看作创造价值、塑造自我的机会,就会千方百计地厉行节约,体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就感。如果视节约为麻烦,把节约当负担,就难免被动应付,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

节约如井,深挖下去,不但洞开聚集财富的源泉,而且涌流愉悦心田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3、食堂一周倒掉一亩粮

大学食堂一周被倒掉的饭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学校一年浪费的电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这是某高校学生自己调查得出的结果。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每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浪费?因为花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钱是你们的,但资源却是大家的!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吗?这简直是强词夺理的混账理论!食堂的饭菜未必十全十美,但同样是劳动成果。在你把饭菜倒进垃圾桶的同时,就构成了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更是在挥霍父母的血汗。须知,任何人都无权浪费!不能无知和麻木到这种程度!

周的时间就有相当于一亩地产量的饭被倒掉,说明浪费普遍存在。然而,比现象更可怕的是学生们的漠然和节约意识的极度匮乏。所以,对浪费仅仅痛心疾首地反思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资源的规章制度,并把节约付诸行动,更应该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宣传节约意识。作为大学生,不能把节约看成小事。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勤俭实在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必备条件啊。

4、一次性木筷

据了解,餐饮行业早已禁止使用的一次性木筷,在哈尔滨市每天还使用,日消耗量近60万双,针对类似原材料浪费现象的存在,黑龙江省将延长材料寿命和节约木材,鼓励生产高强度和耐腐蚀的金属材料,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限制一次性木制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5、二十年后30亿人喝水难

厉行节约话题初中作文 篇14

[关键词]文化意识 文化话题 范围及分类 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19

一、文化话题的概念及其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文化(culture)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多特指社会意识形态。2011年版《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课程从五个方面设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并提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可见文化意识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应对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所关注,并能“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接触外国文化,拓展视野,从而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同上《课程标准》)。缺乏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课是乏味、缺少内涵的,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如果老师忽视语言所含的文化或背景知识,会造成学生在接受信息或理解上的困难。因此,英语课堂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还应是有文化的课堂。

二、Go For It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话题

在Go For It初中课本涉及的文化话题主要有:

(一)历史地理(history and geography)

学习英语,当然要了解英语国家历史地理概况,但有的学生知识面窄,甚至对英国、美国的地理位置一无所知。上感恩节一课,我带了世界地图,并从网上下载了1620年第一艘英国移民船“五月花号”来到北美洲这段历史的文字、图片、视频,有助学生理解感恩节的由来及意义。

(二)风土人情(local customs, manners and feelings)

风土人情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风俗、礼节等,学生对这些很感兴趣。八(下)Unit 9介绍新加坡,除文中提及的地理位置、人口、语言、食物、景点、气候,教师可拓展一些背景,如华人南下的历史、前华人总统李光耀简介、当地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水平等。又如介绍复活节的由来,各种庆祝方式等,甚至给学生过个真实的复活节(染彩蛋、寻彩蛋、要糖果等),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增加对节日的理解。

(三)生活方式(the ways of life)

生活方式指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中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差异明显,如九年级Unit 10,说到时间观念,哥伦比亚的Teresa说“We are pretty relaxed about time. We dont like to rush around, so we dont mind if people are a little late sometimes.” 瑞士的Marc则说“In Switzerland,its very important to be on time.”了解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相处。

(四)文学艺术 (literature and art)

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和鉴赏力。八(下)Unit 8,literature and music可设计成一顿丰盛的“大餐”,借助各种资源,进行一次精彩之旅,驰骋在名著的奇思世界,徜徉在音乐的美妙海洋。在教九年级Unit 7、Unit 14时可介绍一些著名诗人,让学生欣赏、感受多种诗歌的风格。

(五)行为规范 (behavior rules)

行为规范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吸烟、穿拖鞋等是粗鲁的,进入别人室内不敲门是不礼貌的,教师要关注并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规范。

(六)思维方式 (ways of thinking)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式有差异,如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观点鲜明,喜欢创新“求异”,而中国人喜欢曲线思维,迂回曲折,喜欢守旧“求同”等。

(七)价值观念 (value)

价值观是一种对事情做出评价或判断的标准,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勤劳、诚实、善良、勇敢、公平、正义、互助等是各国各民族都推崇的有共性的优良品质,但不同国家或民族也有不一样的价值观。如八(下)Unit 1,美国人Aron 独自登山遇险,右臂被巨石压住,坚持5天获救无望,他强忍剧痛,用小刀切断右臂自救的真实事件,体现了美国人崇尚个性自由(individual freedom)、自力更生(self reliance)、冒险精神(spirit of adventure)、个人英雄主义(individual heroism)、勇敢顽强(bravery)等观念。

三、文化话题进入英语课堂的操作策略

(一)立足生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乐于思考和讨论,远离学生生活或高深乏味的话题尽量避免。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应多考虑学生的需要,他们想了解什么、需要什么指导和引导。

如看由狄更斯小说Christmas Carol改编的电影《圣诞欢歌》,学生对人物会有深刻的印象,能深入理解the true spirits of Christmas– love, families, friends, relatives, kindness, warmth。《鲁滨孙漂流记》、《金银岛》等既是课本内容的补充,又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另外如《飞屋环游记》、《小鬼当家》等,学生可感受电影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制作技术、跌宕起伏的情节及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2. 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结构

生活背景不同,学生的经历、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家庭教育、文化熏陶等方面差异明显。以笔者身边的三所学校为例,A校的家长多是大学教师和公司管理人员,孩子综合素质较高;B校是民办名校,从全省招优秀生,学生智力水平高。C校,本地农民子女不到30%,外来务工人员(多在厂里工或做小生意)子女占70%以上,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个位数,多数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不会教育甚至根本管不了孩子。所以,三校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考虑的侧重点应不同,在扩大知识面、渗透文化意识、讨论话题的深度等方面要切合不同学生的情况。

3.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

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差异,教师应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如,八(下)Unit 6谈到中国神话故事,可设计:1.提问:Do you know any Chinese fairy tales? What are they? 容易回答,机会给成绩一般的学生,增加其自信心。2.请学生讲一个熟悉的故事,主要关注中等学生,Could you tell us a Chinese fairy story like Nu Wa Repairs the Sky? 3.谈谈你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和对愚公这个人的看法,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 about Yu Gong who moves a mountain? What do you think of Yu Gong? 这个开放话题需要深入、个性思考,给较优秀的学生思考的空间。

(二)依托文本,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素

1.从词汇(vocabulary)着手

许多英语词汇带有文化内涵,适当挖掘其文化内涵,有助学生充分理解、恰当使用词汇,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文化。

例如,黑人曾被称为negro,原意是黑色,源于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黑人初抵美洲时也自称为negro,后来奴隶主阶层凶恶地唤黑人为negro,带有“黑奴”、“黑鬼”之意,引起黑人的反感,有明显的歧视含义,现在基本已不使用。老师要讲解背景知识并提醒学生不能在正式场合或黑人面前说这个词,否则会引起不愉快。

2.从习语(idiom)和句子(sentence)着手

从有文化内涵的习语和句子入手,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其意思和用法。如英语里有许多包含dog的习语。在中文里,狗代指人一般是贬义,如走狗、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但西方人认为狗是忠实的朋友,用狗比喻人一般是好意。如:You are a luck dog.你是个幸运儿;You are a top dog.你是领头人;work like a dog 拼命地工作;I am dog-tired. 我累坏了。了解文化内涵,就不会认为“You are a luck/top dog.”是骂人了。

再如,与Rome相关的习语较多,缘于罗马帝国曾征服过英国等多数欧洲国家,其文化和风俗对欧洲国家产生过很多影响,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见罗马帝国曾经的辉煌);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持之以恒);Do in Rome as Romans do. 在罗马就要像罗马人一样生活(入乡随俗);appeal to Caesar 向恺撒诉说(诉诸最高权力机关);Great Caesar! 天啊!(可见恺撒大帝当时的权势)等。

3.从话题(topic)着手

从话题入手比较容易。话题内容广泛,如文学艺术、传统节日、历史人物、规则、礼节、日常生活、历史事件、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等。

如讲解八(下)Unit 8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介绍美国音乐的主要类型,如流行pop, 嘻哈说唱hip-hop、爵士jazz、蓝调blues、古典classic music、乡村country music等,并对本文涉及的乡村音乐这种土生土长的美国音乐作较详细地介绍:起源、主要发展阶段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著名歌手、代表作等,并让学生欣赏几首不同时期的歌曲,如早期的Five Hundred Miles,到后来的Country Road,Yesterday Once More,让学生体会乡村音乐的魅力,理解乡村音乐是人们抒发对乡村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热爱、歌颂友谊、歌唱爱情、思念亲人、怀念过去的美好生活。

4.从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着手

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充分理解阅读素材的内容、事件和人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文化背景的缺失会阻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适当渗透与文章话题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文章可读性,同时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多维度扩展。” (叶岚、朱萍,2013)

如,八(下)Unit 5谈到美国种族隔离时期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这一课,我先从历史导入:以图片、文字简要说明非洲黑奴被贩运到美洲的过程;美国黑人争取自由平等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介绍马丁的生平。在学生熟悉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播放演讲视频I Have a Dream。通过充分铺垫,学生了解黑人斗争的艰辛历史,体会和同情其苦难遭遇,能深刻地感受马丁追求正义平等的不屈精神。

5.从文本内容(passage)着手

对文本内容补充和扩展,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听说能力,增加思维深度,增强文化意识。

九年级Unit 6是谈发明的,说到发明家,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仅专利发明他就有1300多项,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为世人敬仰,他发明的电灯、电车、电影、发电机、电动机、留声机等是今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的。我下载了爱迪生发明电灯过程的短片(英语)导入,自然地呈现invent, inventor, invention三个生词,并让学生谈对爱迪生的了解和看法,想想为什么美国人创造力强 (Why are the Americans very creative?), 不仅自然地导入话题,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并思考美国人创造力强的原因。

(三)借助媒体,搜集多种信息

1. 互联网、广播电视

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教师可通过网络查找文字、图片、电影、电视节目、录像等,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与英语零距离接触,给学生直观感受。如,九年级Unit 2,我从网上下载了以下资料:1.中西方节日的图片;2.视频:泰国旅游宣传片(英文);3.文字和图片:月饼、赏月、吴刚、嫦娥、朱元璋等;4.电影:《圣诞欢歌》等。丰富的资源为文化拓展创造了最佳条件。

2.图书、报纸、杂志

如想对某一个话题作深入的探讨,可查阅图书、报纸或杂志。如阅读名著单元,我从图书馆借了多本“书虫”系列的英汉双语读本,如《鲁滨孙漂流记》、《金银岛》、《八十天环游地球》、《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放到教室给学生阅读,课堂上用实物投影让学生欣赏书中的插图,阅读其中精彩片断,激发他们阅读英文简写本的兴趣。

3.利用身边的资源

利用身边现有的实物、图片等,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如,在谈论旅行话题时,我把自己多年收集的全国各地景区游览门票带到课堂,展示各地美景,学生非常感兴趣。我收藏的邮票也让他们大开眼界,看到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南美洲甚至非洲各国充满异国文化和风情的邮票,学生激动得大呼小叫,仿佛世界变小了。激起学生走出去看世界的愿望,当然,他们对学外语也就更有热情了。

(四) 设计教学,关注多方面目标的达成

1. 关注话题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语言教学活动也要注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八(上)Unit 5,华特和迪斯尼系列动画片,我介绍了美国动画片的发展史及鲜明的特点,观看《玩具总动员3》在危急关头大家舍身互救的片段,让学生发现美国人的一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在电影中的体现:爱、真、善、美、宽恕、自由、乐观、幽默、冒险、英雄主义、忠于友谊,以及忠诚、勇气、毅力、智慧、决心、自信、创造等,引导学生在观看电影时有更深层的思考。阅读时,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减少了文化隔阂,减轻了阅读难度,拓展了文化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

2. 关注导入和过渡的自然

设计教学过程,要注意话题导入和过渡的自然。如九年级Unit 7诗歌教学,我用一首诗歌兼歌曲Sweet Home《甜蜜的家》导入。这是美国诗人Frances Ellen Watkins Harper (1825 – 1911)写的诗歌,易懂易唱,充满对家和家人浓浓的爱,用来导入诗歌 Mom Knows Best (妈妈最懂我) 非常自然切题。

3.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文化需要交流和碰撞,在设计话题时要尽量设计学生能参与的活动,如阅读、讲述、讨论、思考、评价、辩论、写作等,且要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参与,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课堂教学才有效度。

例,九年级Unit 5第二课时,我设计为:1.提前让学生找各种物品的生产地或标签,Made in China/Japan/Korea/USA/Germany等,带些小物品或标签来。2.课上介绍自己找到的物品产地、标签。3.讨论:“Made in Japan”主要有哪些,学生发现电视、收音机、照相机、汽车较多;标注“Made in Germany”的多是汽车、冰箱、空调。4.讨论:在世界各地中国制造非常多,但往往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生活用品,有的还是为别国的品牌代加工,“中国制造”是喜是忧,是否应改变,怎么变?学生不仅想到劳动力,还想到了环境问题:外国人利用相对廉价的中国劳动力,不仅税收低,还把环境污染留在了中国;中国制造不一定值得炫耀,中国应该研究制造更多高科技产品。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又能深层思考,充分参与,一举多得。

4. 关注话题的深度和广度

以八(上)Unit 5为例,米老鼠Mickey在美国广受欢迎,不仅因其聪明伶俐、乐观开朗、勇敢正义、热心助人等性格,还有深层次原因,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解读:Mickey问世时正值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大量企业破产,完全失业工人达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经济低迷,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在此背景下,米奇是一个小人物,但他凭着乐观、幽默,聪慧,勇气、执着,总能克服困难,笑到最后,它是精神榜样,给人们带来信心和希望。同时,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关注小人物的奋斗,也是美国社会以人为本社会价值观的一大体现。这样,话题便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不只是单纯的语言课,也应该是有文化的课堂。仅完成教材现成内容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动脑筋设计课堂教学,使自己的课堂既是语言学习课,也是情感和文化的交流课,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良好人文素养、有创新思维、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5800字)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席玉虎主编.初中英语教师科研入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朱萍主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4]李冬梅主编.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案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

上一篇:月度绩效考核标准下一篇:我们在研修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