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摘要及目录书

2024-09-0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中英文摘要及目录书(通用4篇)

中英文摘要及目录书 篇1

西南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建筑名称:瑞宁家园1#住宅楼设计

位置:达州市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层数:六层

总建筑面积:7629.4m2

本住宅楼建筑总高度25.875米,共6层,层高5.1米,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整个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

建筑设计部分,首先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确定建筑的初步布局,包括建筑体形及室内空间布置等,然后结合使用的材料、做法进一步确定具体尺寸和平、立面风格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总平面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功能布局及布置思路、房间的布置、卫生间的设计、楼梯布置、柱网布置等)、立面设计、剖面设计(层数层高确定及楼梯设计)、建筑材料设计(屋面做法、楼面做法)、防火设计,并对主要设计规范、尺寸单位、荷载及钢筋混凝土作了附加说明。

结构设计部分,首先根据建筑设计、工艺使用要求、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场地地质条件等确定结构布置方案,然后选取一榀典型框架进行设计计算。在明确计算简图的前提下,进一步确定框架承受的荷载,包括恒载、屋(楼)面活载和风荷载,在此基础上进行框架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内力组合、梁、柱和基础等构件的配筋计算以及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除此之外,还进行了楼梯设计(梯段板设计、平台板设计及平台梁设计)、雨篷的设计与计算等。

为进一步验证手算结果的精确度,采用PKPM 2012行业软件进行了电算,比较分析表明手算结果是可靠的。最后用AutoCAD2012进行绘图。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图书馆建筑;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Abstract

Building Name: Bo Wen Library

Location:DaZhou City SiChuan

Struture System: R.C.frame

Number of Stories: 4 stories

Total floor area:7629.4m2

The present project is a 6-storey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the floor height

5.1m and the total height 25.875m.The four-layer building is adopted the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and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is 7 with the anti-seismic level 3.The entire graduation project divides into two parts, that i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art and the structural design part.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art, the general layout is first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building function, including conformation and indoor spatial setting;then the dimension, plane style and elevation style are chosen considering the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Make it more specific,it includes the total plane design, architectural graphic design(the function layout and layout thinking, the room arrangement and the design of toilet, stair layout, column, etc), the facade design layout, section design(the number and the height of layers identity and stair design), building materials design(roofing approach, the floor practice)and fire prevention design.In addition, instructions for the main design norms and dimensions, load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is given.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part, the array of structure is first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cess demand, material supply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then a typical transverse frame is taken to be computed.After the extract of computation sketch, the external loads such as the dead load, living load on the roof(floor)and the wind load are calculated;then the internal force in the structure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moment distribution method under vertical loading and the modified knick point method under horizontal loads.In the following,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 is performed.On the above basis, the design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such as beams, columns and foundations are respectively carried ou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hecking computation of the

slidesway under wind load is done.In addition, the design of the stair(ladder period of board design, smooth bedplate design and platform beam design), the canopy and other accessory components are also completed..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above results, numerical tests are performed with the software PKPM 2012, and the comparisons prove that the original results are reliable.Finally, the construction documents are completed using the software AutoCAD 2012.Keywords: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Multi-storey library building;Architectural design;Structural design.目录建 筑 设 计................1

1.1设计资料................11.1.1建筑环境和地点...........1

1.1.2建筑设计要求.............2

1.2 总平面设计..............3

1.2.1总平面设计要求...........3

1.2.2总图设计..........4

1.2.3方案特点..........5

1.2.4基地环境分析.............6

1.2.5交通组织..........7

1.2.6绿化景观设计.............8

1.2.7 变形缝的设计.............8

1.3 建筑平面设计............9

1.3.1设计指导思想及本方案平面特点..........10

1.3.2功能分区.........12

1.3.3房间的布置..............14

1.3.4卫生间的设计............16

1.3.5人流组织说明............17

1.3.6防火疏散组织与楼梯的布置.......17

1.3.7柱网的布置..............19

1.4 立面设计...............20

1.4.1立面设计要求............21

1.4.2方案造型设计............22

1.5 剖面设计...............25

1.5.1剖面设计基本要求........25

1.5.2屋面、楼面做法..........28

1.5.3楼梯选择.........29

1.6细部构造总说明.........31

1.6.1勒脚.............31

1.6.2散水.............31

1.6.3楼地面工程..............32

1.6.4屋面工程.........32

1.6.5门窗工程.........32

1.6.6基础工程.........33

1.7防火设计...............34

1.8其它说明...............35

2.结构设计...........36

2.1 板的设计...............36

2.1.1 设计资料.........36

2.1.2 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36

2.1.3单向板计算..............37

2.1.4 双向板计算..............40

2.2 次梁计算...............47

2.3框架设计...............50

2.3.1 设计资料.........50

2.3.2 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52

2.3.3 荷载统计.........54

2.3.4 内力计算.........66

2.3.5 内力组合.........94

2.3.6截面设计........102

2.4 基础设计..............114

2.4.1基础资料........114

2.4.2荷载统计........115

2.4.3地基承载力验算.........117

2.4.4配筋计算........126

2.4.5联合基础设计...........134

2.5 楼梯设计..............138

2.5.1 设计资料........138

2.5.2 梯段板设计.............139

2.5.3平台板设计.............140

2.5.4平台梁设计.............141

2.6 雨篷设计..............143

2.6.1 设计资料........143

2.6.2 雨篷板抗弯强度计算.....143

2.6.3 雨篷梁计算.............145 参考文献.............150 致谢..........152 附录 博文图书馆图纸目录表...........153

中英文摘要及目录书 篇2

关键词:国际数据库,英文摘要,编校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期刊被国外著名的检索机构不断收录。截止2008年12月31日,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荷兰、波兰等7个国家22种国际检索系统,共收录中国期刊2,134种(含科学技术期刊和部分社会科学期刊),收录期刊数比2007年增加112种,其中《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 已经接受中国期刊111种[1]。目前中国一部分期刊直接采用英文刊出,方便国际数据库收录和检索。绝大部分还是采用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战略,其英文摘要就是进行国际交流的窗口[2]。因此,了解国际数据库对论文英文摘要的要求,写好英文摘要,对中文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至关重要。

1 国际数据库对英文摘要的要求

国际数据库主要有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美国《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formation,EI)、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联机检索系统(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 Online,MEDLINE)、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IOSIS Previews,BP)、荷兰《医学文摘》(Excerpta Medica,EM)、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CA)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s Journal,VINITI)等。国际数据库要求论文最好是原创性,英文摘要要有足够的信息量,论文标题、作者单位和地址、关键词和摘要正文书写要准确、规范。以下将详细说明数据库对摘要各部分的要求[3]。

1.1 国际数据库对英文题名的要求

英文题名要求简练,重点突出,一般不用完整的句子。为了便于检索,题名中所用的词应尽量使用表达文章内容的关键词。根据结构特点可分为:①名词短语类:题名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此类结构占英文题名的绝大多数;②动名词短语类:由动名词加上其宾语构成,有时前后还会有状语;③介词短语类: 由介词加上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④疑问句:一些评述性、综述性、驳论性文章或对于值得争议的问题,常用疑问句做题名,以点明整个论文讨论的焦点,引起读者兴趣。由于近年来英文题名趋向简洁,一般性名词前不用冠词“a”,“the”;如“study”,“research”,“investigation”等可用可不用的修饰语均不用。题名中也不能使用非本专业或相邻专业公知公用的缩略语[4]。

1.2 国际数据库对作者信息的要求

由于英文摘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应重视作者附加信息的完整性,主要包括所有作者的姓名、单位、单位所在地址、邮编、国名、甚至电话、传真及E-mail等联系方式。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而且论文作者姓名作为作者索引在文献情报网中流通,便于读者检索和联系。同时论文发表也是衡量科研工作者及其单位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 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 筛选收录科技期刊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求科技期刊给出所有的作者和作者单位,而且作者和作者单位也是该数据库的重要信息源[4]。

1.3 国际数据库对摘要内容的要求

摘要的内容首先应该是原创的科技成果,能全面具体地反映文章的要点,在全面的基础上尽量压缩摘要的篇幅,语句也要简练[5]。根据论文的内容,摘要主要有2种类型:①报道性摘要,即简介,综述类文章多见;②结构式摘要,是按层次列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项目名称,逐项编写,多是原文为非英文的文献,是中国期刊论文常用的表达方式[6]。“目的”最好提供研究背景,不能仅是简单重复文章题名,特别是一些国内或世界首次报道的研究,阐明研究背景就更为重要。“方法”需交代实验分组、检测方法等。“结果”应给出具有重要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结论”主要是由结果得到启发、展望或结论,而不是凭主观意向推测出结论[7]。

1.4 国际数据库对关键词的要求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词或词组,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两部分。其中主题词是专门为文献的标引或检索,而从自然语言的主要词汇中挑选出来,并加以规范化了的词或词组;而自由词则是未收入主题词表中的词或词组。每篇科技论文应专门列出3-6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其中主题词应尽可能多一些,尽量选用美国《医学索引》中《医学主题词表》给出的主题词,然后加上与中文自由词相对应的英文词汇组成[4]。

2 编辑在编校英文摘要时的注意事项

编辑在编校英文摘要时除了核对英文摘要各部分是否完整外,要了解英文摘要不是简单地对中文摘要进行翻译,还需用符合英文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书写。要注意写作的时态、语态和人称及中英文写作的区别等[3]。

2.1 英文摘要的时态、语态和人称

结构式英文摘要中,“目的”部分,若主语是“本文”,那么它所发出的动作、描述或报告,自然是现在的概念,如“The article presents”;若主语为本研究时,在写作时研究一定已经结束了,就应该用过去时态,如“The study showed”;也可以用不定式来表示,如“To sutdy”。“方法”部分,一般过去时是主导时态,对于“结果”部分,多数文章都采用以过去时为主体。“结论”按英语习惯应该用一般现在时。语态和人称的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尽量采用主动语态,因为主动语态有助于文字的清晰简洁及有力的表达;②为强调动作承受者,也需要采用被动语态;③除非采用第一人称可避免语句结构繁琐,从而更易于理解,一般应采用第三人称,第三人称的主动语态也较为常见[8]。

2.2 冠词和名词的单复数使用

首先是冠词和名词的单复数使用问题。因为汉语中没有冠词,汉语名词没有单复数,冠词缺略和名词的单复数使用不当是英文摘要最常见的错误。例如:We observise serum levels of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 patients with clopidogrel resistance underwent PCI. 这样的稿件中国人读起来问题不大,因为习惯这样思维,但外国人会觉得含糊不清。英文中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多数情况下名词前面需要加限定词,特别是个体名词。单数可数名词往往要带一个冠词或其他前置词,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单独出现。在编校英文稿时若发现单数可数名词前没有任何限定词,就得注意此时是否缺少或省略了什么,如不符合有关语法规则,则需要补上[9]。

2.3 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也很普遍,主要原因是作者沿用汉语标点符号的习惯。所以,在组织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中、英文的逗号、分号、冒号等乍看起来完全一样,但实际排版出来并不一样的,所以排英文摘要时应转换到英文状态下操作。②英文标点符号中没有“《》”、“、”和“~ ”。英文中书名一般用斜体表示,该用顿号时用逗号,表示数字范围则用半字线“- ”。英文中“~ ”有时用在阿拉伯数字前表示近似。③汉语中标点符号前后均不空格,而英文则不一样。英文点号前不空,后要空一格[9]。

2.4 数字及其他的区别

一般说来,1位数(1至9) 通常用文字表示,多位数(≥10) 则趋向于使用阿拉伯数字,也遵循易读、易写、前后一致的原则。有统计意义的、与单位符号及数字符号一起的数字,一般都用阿拉伯数字。在编写时应注意下列问题:①表示概数时,只能使用英文数字: about one hundreds(约100),approximately thirty thousands (近3万)。②阿拉伯数字不宜出现在句子的开头[9]。

作者还要善于发现其他语言方面的问题,如:①用词错误,没有足够的语言功底很难发现,如“effect”和“affect”相混淆;②句子错误,此类错误仅次于词语的修改,如表达不简洁、表达错误和中式英语等,通常英文把强调的重点放前面,中文把强调的重点放后面。③使用错误的介词搭配,如“effect for应为effect on”[10]。

作为母语为非英语的科技期刊作者,平时应多看英文核心期刊文献,多模仿其写作方法及表达方式,并多进行实践,以期提高英文摘要的编校水平。有机会还要多与英语国家同行接触,多请他们修改中国人所撰写的英文摘要,向他们学习,积累经验[8]。此外,有效利用网络数据库也很重要,遇到问题时可以查阅、检索出一些相关文献的摘要,研究、学习它的一些表达习惯,一些词语的用法等。天长日久,作者编校英文摘要的水平和能力会大有提高[6]。

3 结束语

科技发展正朝国际化迈进,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文期刊虽有英文摘要,但不符合国际检索系统的要求,这就使世界了解我国科技成果存在极大的障碍,这也是妨碍我国期刊被一些重要检索机构收录的原因之一。研究国际数据库对英文摘要的要求,能使更多的中文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这需要作者长期努力和精心培育,绝非投机取巧一蹴而就可以达到的。而中国学术期刊惟有尽可能的扩大国际影响力,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朱诚,周建阳.国际重要检索系统2008年收录中国期刊盘点[J].科技导报,2009,27(3):90-94.

[2]何瑞清.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比较—语态分布和“头重脚轻”句的使用频率[J].上海科技翻译,2004,5(1):16-19.

[3]刘淑萍,曾桂芳.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加入国际检索数据库分析[J].编辑之友,2009,24(4):40-43.

[4]兰俊思,刘斌.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规范化写作[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135-142.

[5]吕萍,曹云立.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编写要求[J].编辑学报,2003,15(1):35-37.

[6]谭海燕,黄美贤,徐达传.从Medline数据库谈英文摘要的分类和撰写[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19(3):286-286.

[7]邓芳明,龚学民.从外籍编委审校英文摘要看编校英文摘要应注意的问题[J].编辑学报,2007,19(1):20-22.

[8]王征爱,宋建武.医学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时态语态和人称[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6):574-577.

[9]翁爱湘.Ei数据库对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要求[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31(1):114-118.

中英文摘要及目录书 篇3

关键词: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结构要素;语言特点

一、摘要的结构要素

摘要的结构要素,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主题阐述;(2)背景信息;(3)目的陈述;(4)方法论和语料;(5)研究结果/发现;(6)研究所带来的启示/结论[1]。

我们发现中文摘要在译成英文时,描述往往所占篇幅更大。因此,英文摘要应简洁明了,对资料进行精心筛选,做到简明扼要。

例1:摘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信息的编码综合和解码分析并不是绝对机械的反映和转换。发话人传递的信息和受话人接收的信息不等值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导致交际双方产生误解。从交际过程中的信道干扰、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以及个体的认知差异等三个方面研究言语信息差产生的原因,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者的言语信息差的调控,从而达到交际语言准确、得体的目的。

Abstract:(1)The integrated encoding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its decoding analysis cannot be mechanically reflected and transformed in inter - cultural communication. (2)Frequently, what the speaker says and what the receiver understands cannot be equalized in its intentional meaning, thus causing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licts. (3)Three causes for information gap have been analyzed: interference of the information channel, the different cultural factors, and the speakers’different cognitive ability, for the purpose of adjusting information gap to effectuate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这篇英文摘要中的“ information gap” 和 “three causes”说明了该研究的领域是信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句(1)中出现的“language information ”和“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则进一步补充说明了该研究的主题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言语信息差的产生原因;前2句都是对该研究背景信息的描述;句(3)则点明了研究的方法并部分预示了语料的可能来源和该研究的目的;但是摘要结构要素的第五、六部分并未体现在摘要中。像以上摘要一样,目前许多摘要并没有包含所有的六大结构要素,因为有些成分是可有可无的。

二、摘要的语言

王光祖指出,“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探讨,表述科学成果的文章。”[2]毋庸置疑,学术论文应注重科学性、逻辑性、精确性和严密性。那么论文的英文摘要也必须做到如此,尤其是专业术语的表达要符合英文习惯,体现科学、准确、严谨的特征。

摘要属正式文体,主要用以陈述事实, 表明观点。因而在英语摘要中主要使用陈述句,多用非谓词短语和复合句。主要常用句型有主谓宾句型和( S +V +O)和主系表句型( S +V + P)。由于英汉语言结构不同,在翻译摘要时,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应使译文表达更符合英语的行文特点。

例2:摘要: 翻译作为一门综合性、跨门类的学科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美学的理论思想和审美范畴对翻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结合心理学理论和美学理论来揭示译者的审美心理能力,探究译者进行翻译创作的心理机制,从而更好地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审美心理。

Abstract: (1)As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translation stud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aesthetics, from which it has drawn extensively for its conceptualization and its practice a2like. (2)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lator’s aesthetic - psychological ability from both the psychological and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probing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with its view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translator’s aesthetic psychology.

汉语摘要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被合并成为一句,主题“翻译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被放在合并后的主句中,从而得到突出。汉语的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补充说明,译成英语后就将其并入which从句中。汉语中第三句有“结合”“揭示”“探究”“了解”四个汉语动词。其中“揭示… …能”是语义中心,被置于主句的主干成分中,其它三个动词分别表示方法,伴随或目的,被分别用介词短语和分词短语译出,“多枝共干”的树形特点非常突出。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摘要虽然篇幅短少,但包含了大量的有效信息。好的英文摘要是构成一篇高质量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译者还是作者,都要求他们认真地了解英文摘要的构成要素, 熟悉其写作规范, 掌握一定的技巧,并通过不断实践,输出更多语言地道、格式规范的英语摘要文本。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葛达西.英语学术论文写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

[2]王光祖,杨荫浒.写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英文摘要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篇4

赵珍祥 2010121001

一、概念及意义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

1)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2)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3)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

4)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等。在日益频繁的国际性经济贸易活动和科学技术交流活动中,英语的应用日益广泛,实际上它已成为一种国际上通用的“世界语”。科技学术论文如果要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都须用英文撰写。即使要在国内的各类期刊上发表也须附上论文的英文题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以便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1.英文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科技文章的“摘要”就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国际标准ISO214-1976(E)中规定,“摘要”一词统一为abstract,其定义为An abbreviated,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a document without added interpretation or criticism(对原文内容准确、扼要的表述,而不加以解释和评论)。摘要是从原文中抽出主题内容,以简练的文字写成,既可独立成章,又能单独刊载在文摘刊物上。摘要包括了与论文主体等量的主要信息,可供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当今的科技文献真可谓“浩如烟海”,科技工作者要在短时间内查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了利用科学的检索手段之外,对每篇文章的取舍只能通过阅读摘要来决定。文摘可以说是了解科技成就的捷径,是打开科技宝库的一把钥匙,“科学家们借助文摘对全世界发表的科技著作可了解80%以上,不借助文摘所能了解的不超过6%”(方梦之,《科技英语实用文体》,P190)。中文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可以把文章内容介绍给不懂中文的外国同行,而英文科技论文的摘要也可便于中国科技工作者迅速了解国内外的科技新动态。因此,文摘可以起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

2.毕业论文的摘要撰写应遵循准确、简明、清楚、完整的原则。

准确是指内容上要忠实于原文。简明是摘要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英文摘要中要使用正规英语、标准术语,避免使用缩写词汇,也不能使用图表和表格。清楚是指使用简洁的正规英语将论文的论题、实验方法、试验结果、结论等用有限的字数表达出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不带有感情色彩和意义不确定的词语,也不使用祈使句或感叹句。摘要的内容要完整,在摘要中应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不能使用论文的导言来代替摘要的内容。

二、摘要的功能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的频次。字数一般控制在全文5%-10% 目前,大多数作者在写英文摘要时,都是把论文前面的中文摘要(一般都写得很简单)翻译成英文。这种做法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论文是用中文写作的,中文读者在看了中文摘要后,不详之处还可以从论文全文中获得全面、详细的信息,但由于英文读者(论文的编辑)一般看不懂中文,英文摘要成了他唯一的信息源。因此,这里要特别提出并强调英文摘要的完整性,即英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完整的。这样,即使读者看不懂中文,只需要通过英文摘要就能对论文的主要目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过程,及主要的结果、结论和文章的创新、独到之处,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同一篇论文,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On…;An analysis o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

2)摘要中体现的定量分析。

注重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英文摘要的写作中。因此,在写作英文摘要时,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空洞无物的一般论述和结论。要尽量利用文章中的最具体的语言来阐述你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这样既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又可以使你的论述言之有物、有根有据,使读者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文摘要就不必强调完整性。事实上,在将中文摘要单独上网发布或文章被收入中文文摘期刊时,中文摘要所提供的信息也必须具有完整性。

3)摘要中体现创新性。

另外,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存在很大的差别,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都有些过分强调知识分子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因此我国学者在写作论文时,一般不注重(或不敢)突出表现自己所做的贡献。这一点与西方的传统恰恰相反。西方的学者在写论文时总是很明确地突出自己的贡献,突出自己的创新、独到之处。西方的读者在阅读论文时也总是特别关注论文有什么创新独到之处,否则就认为论文是不值得读的。由于中、英文摘要的读者对象不同,鉴于上述两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论文中的中、英文摘要不必强求一致。

三、英文摘要的分类

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按其性质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三大类:信息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or descriptive abstract)和信息—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也有分为两大类的,即把信息—指示性摘要归入报道性摘要,两类作为一类。

1)信息性摘要又称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多用于总结科技论文中的主要发现,尤其适用于研究或实验报告及专题论述的论文当今绝大部分科技期刊和会议论文都要求作者提供信息性摘要。此类摘要基本上要向读者提供原文中的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信息,是对原始文献最完整的浓缩。不仅要求概述论文的主要论点,创造性内容及主要的定量数据,而且要求阐明研究对象,工作目的,数据结果和最终结论。

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1)研究的目的(Objective or Purpose);(2)研究的过程与采用的方法(Process and Method);(3)主要成果或发现(Results or Findings);(4)主要结论和推论(Conclusion)。有的摘要的第一部分还包括背景介绍(Background)。实际上,信息性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浓缩,相当于论文的简介或概要。本科毕业论文的摘要按其种类来讲应当属于信息性摘要。

2)指示性文摘(Indicated Abstracts)仅指出文献的综合内容,适用于综述性文献、图书介绍及编辑加工过的专著等。综述性文献最常见的如某技术在某时期的综合发展情况;或某技术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展望等。总之这种文献是综述情况而不是某个技术工艺、某产品或某设备的研究过程。

它主要介绍论文的论题,或者概括表述研究的目的,用简单几句话使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不需要介绍方法、结果、结论等具体内容,也不需要用数据进行定量描述。指示性摘要只讲述论文的主题思想,不涉及或很少涉及细节问题,但要指明文献的论题和所取得的成果的性质及所达到的水平。

3)信息-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以信息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

一般情况下,作者应首选信息性摘要,因为它具体而实用。但多数摘要并不完全是信息性或指示性的,常常是二者相结合。信息性摘要中加入指示性叙述可使摘要简明,指示性摘要中加入信息性内容又使摘要详细,二者互补,使摘要既能充分反映论文最重要的事实与概念,又能节省篇幅。摘要的长度应根据文献及摘要的用途而变化。一般来讲,指示性摘要以100-150 words 为宜。而学术论文的信息性摘要的长短约为正文字数的2%至3%;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不少于250个词,最多不超过500个词。

4)abstract与summary的区别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交通情况调查问卷下一篇:整治政治生态方面不足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