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说课稿优秀(精选4篇)
勾股定理说课稿优秀 篇1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2、能够灵活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1、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得到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三、教学程序
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动手、动脑方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 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教师要善于激疑,使学生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初步感知 理解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 讨论归纳
1、教师设疑或学生提疑。如: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学生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这时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
(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接着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学生分组解答,并由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学生的疲劳。
2、出示例1学生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出现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可采取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 练习反馈
引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学生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勾股定理说课稿 篇2
1.知识和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定理的美.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正确使用.
教学关键:在现实情境中捕抓直角三角形,确定好直角三角形之后,再应用勾股定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2.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证明,使学生获得新知的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学生钻研新知的欲望.
《18.1勾股定理》说课稿 篇3
讲课人:
学校:
学院:
专业: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勾股定理》,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学习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也学过不少利用图形面积来探求数式运算规律的例子,如探求乘法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等。学生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学习勾股定理,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形成了知识链,让学生已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和运用。
2.通过观察分析,大胆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与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2.学生通过适当练习,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内容的探索证明与运用
(二)教学难点
用面积法探索证明勾股定理
(三)难点突破
对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数学结论,而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教学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上,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亲自动手通过实际验证来得到勾股定理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本的教学程序包含“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解决问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五、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的综合分析,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一开始引入一个实际问题(18.1-1)在生活中,我们无法用测量的方法测出湖两岸A、B两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的计算AB之间离是多少?为教师讲述勾股定理知识作铺垫。
(图18.1-1)
(二)新课内容讲授
新课的讲授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呈现,①对勾股定理内容的探究;②对勾股定理内容的验证;③归纳总结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1.对勾股定理内容的探究
探究这个过程主要运用课本章前页2002年第24国际数学大会的会徽(图18.1-2),即用“赵爽弦图”探究在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存在的数量关系:通过证明(图18.1-3)中S 大正 -S 小正 = 4 S△abc,得出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图18.1-2)(图18.1-3)(图18.1-4)
为了进一步探究上述得出的结论的正确性: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b2=c2)不是偶然巧合出现的,在教学探究过程中又设计了一个由三个直角三角形构成的直角梯形(图18.1-4)。S 梯 = 2 S 小直 + S 大直,又因为S 梯=(上底+下底)×高÷2,所以2 S 小直 + S 大直=(上底+下底)×高÷2,最后还是得到同样的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b2=c2),说明了经过探究的出的结论确实是存在的。
2.对勾股定理内容的证明
为了证明前面两个例题探究得出的结论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是否正确,我选用了课本72页例题(图18.1-5),采用面积法来证明,用数字计算证明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b2=c2)。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结论的可操作性教案中又设计了一个学生亲自动手画直角三角形,计量边
长,最后带入公式a+b=c,确实证实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存在着这样的数量关系: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b2=c2)。22
2(图18.1-5)
3.总结勾股定理
通过前面例题的探究和证明,归纳得出了勾股定理的内容,并板书在黑板上: 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即在Rt△ABC中,a2+b2=c2。
(三)勾股定理内容的应用
通过对前面勾股定理内容的探究和证明,我们已经归纳得出了勾股定理的内容,通过一个例题的讲解(图18.1-6),是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运用,学生可以独立通过自己所学勾股定理知识解决课堂一开始老师提出的怎样计量湖两岸AB之间的距离(图18.1-1)。
(图18.1-6)
(四)练习
通过上面例题对勾股定理知识的探究、证明和应用,布置课本后面的3个简单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五)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路明确,重
难点把握得当,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课外作业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布置课本上的练习题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之余巩固练习今天课堂上所学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说课稿 篇4
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是在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及一般三角形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用前面学习的勾股定理及三角形全等证明逆定理是本节课的关键步骤,同时本节课又丰富了三角形的性质,是后面几何问题的基础理论性知识。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处于由几何内容的初级向高级行进的过程。他们的几何思维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对几何题目具有一定的分析、想象、概括能力,具有对未知事物的新鲜感和探求欲。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能力的不成熟,教学中鼓励与引导并重。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应用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理解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关系及二者真假性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得出猜想、推理证明的过程,提升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几何的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证明,教学难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辅以适量的教师讲解和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采用复习旧知与创设情境相结合的导入方式。首先我会带领学生复习勾股定理并明确其题设和结论,为后面提出逆命题、逆定理做铺垫。接着提问学生如何画直角三角形,学生很容易想到用三角尺或量角器。此时我会要求学生不能用绳子以外的工具,借助学生的困惑,给出古埃及人利用等长的3、4、5个绳结间距画直角三角形的情境。以古埃及人所用方法中蕴含何道理为切入点引出课题。
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奠定好基础,同时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好地展开教学。
(二)讲解新知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新授环节。
请学生思考3,4,5之间的关系,结合勾股定理的学习经验明确
出示数据2.5cm,6cm,6.5cm,请学生计算验证数据满足上述平方和关系,并画出相应边长的三角形检验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学生活动:同桌两人一组,将三边换成其他满足上述平方和关系的数据,如4cm,7.5cm,8.5cm,画出相应边长的三角形检验是否为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