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书迷小学生优秀作文

2024-08-18

我是书迷小学生优秀作文(共14篇)

我是书迷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1

我们班的陈老师发给我们全班每个同学一本书,这本书是让我们全班同学自己挑选的,我挑了一本《民间故事》。

自从我拿到《民间故事》以后,我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本来我是一个下课了一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出去玩的人,可这几天我把作业写完了就立刻把《民家故事》拿出来看。

有一天中午,我看书看得饭都忘了拿,别人都快吃好了,我还在津津有味地看书。这时,我的同桌看见我还在看书,就对我说:“你怎么还在看书啊!饭都快没了。”我一听,跑出去一看,大惊失色,饭果然没了,我只好饿到了傍晚放学。你说我像不像书呆子啊?

过了几天,这本书我终于看完了。

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以后我要多看书。

我是书迷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2

一、学生作文“写态”要端正

学生开笔写作文的第一堂课, 我指导学生“写态”要端正。所谓“写态”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写字的身体姿态;其二是所写字的情况。坐姿、视线与纸张的距离、握笔方法构成写字的身体姿态, 写字的情况包含笔画是否清晰, 纸张是否摆端正, 选用的笔是否恰当。特别要对学生的歪、斜、靠桌等坐姿进行纠正, 要注意纠正斜视与纸张斜放于书桌的坏习惯。另外, 要让学生握笔深思, 不急于动笔;对于随便涂鸦或操簿便写的学生, 要提醒他先列提纲, 打草稿, 再把文章抄在作文簿上。

也许有人感到奇怪:对小学生而言, 端正“写态”是对的, 但对初中生作如此要求, 是否吹毛求疵。我认为,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态”问题不一定都能得到解决, 即使是高中生, 我发现有的学生也还存在着“写态”不大好的坏习惯。如:我校职高班的学生就存在这种情况。

指导学生的作文“写态”过程, 是一个培养学生的精神气质及敬业精神的过程, 它既有利于全班学生纪律的培养, 又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风, 使教师的关爱漂落到每位学生的心湖。这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说的:“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因此, 指导学生的作文“写态”, 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心态, 面对作文题, 能尽快地进入写作心境。

二、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写作的重要源泉是生活, 而课外阅读能给学生展示广阔的生活空间, 提供丰富的写作艺术借鉴。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短短的初中三年里, 使学生在思想修养方面向着正确的路途前进, 并在文学素养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为了坚固学生的文学功底, 我根据初中语文课本的要求, 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给学生们阅读;为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 我也介绍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名著给学生们阅读;为了培养学生用正确而敏锐的政治观点来看待周围的现实生活, 我又介绍一些我国当今主流作家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我还亲自为班级每位学生去学校图书馆借来各种书籍, 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乍一接触, 特别是古典文学名著, 因为深度的关系, 学生阅读起来有难度, 我便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以小故事的形式来向学生介绍, 并选取书中的片段, 精译细讲, 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阅读了这些好书, 便自觉迈进文学的宫殿。在欣赏文艺的同时, 他们的思想水平、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试想:一个没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 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 在自习时, 每当我偶然发现有学生在阅读“不务正业”的闲书时, 我常常会“视而不见”, 因为读书成癖的学生总比无所事事的学生好得多。一本好书, 往往内涵深奥。学生有时会云里雾里, 弄不明白, 我鼓励学生遇到疑惑处可查字典, 也可询问老师。我还常常用五柳先生“不求甚解”的阅读故事来激励学生。久而久之, 学生会获得较大的收获。

三、对学生写作方法的引导

我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书写端正, 字迹清晰, 让人一眼瞧去感到很舒服。在我的大力倡导下, 有的学生的书写达到了字态端媚的程度, 作文的版面成一件艺术品。我认为一篇好作文, 起码得让人看懂, 字迹不清楚, 即使最高的写作水平, 也无法传达给读者。

此外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学生在作文中标点符号的常见通病是:有的把句号写成点号、感叹号, 有的把冒号写成隔离号, 有的把逗号写成句号, 有的在连续书名号之间加顿号。针对这种情况, 矫正标点符号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 因为学生只有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才能正确地弄清自己所写的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写的每句话的目的和意义。

矫正学生作文的标点符号方法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他们的作文上直接矫正;第二种是把学生的作文例文投影在屏幕上, 由同学们讲解, 即时矫正;第三种是在作文课中布置下作文题目后, 把个别学生叫到讲台边, 我当面给他矫正。这三种方法不断地实施, 整个班级的学生就基本上能做到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我倡导学生们在阅读时, 特别留意一些好词好句, 并做笔记, 以便运用到作文中来。如一位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读了《聊斋志异》后, 分别记下了这本书中的写风景词语、写人物容貌词语和写建筑词语。在这里我不妨摘抄一下他在笔记本上所摘录的一些描写风景的词语:

山花满路细草铺毡松楸浓黑修竹拱把

红樵蔽窗长莎蔽径松竹掩蔼蒿艾如麻

古典词语的正确运用, 不仅能使作文流露出一种古典美, 并且能使作文言简意赅。为师者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以激起学生阅读文学和写作的热情。

至于一篇作文的结构, 我提倡学生写出具有“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 也就是说开头引人入胜, 内容内涵丰富, 结尾有力。这种文章特点对于议论文和记叙文都适用。

谈到议论文, 我要求学生们能写结构较简单的文章。即开篇提出论点, 中间用一两个事例来加以论证, 尾段进行总结。从学生的习作来看, 初中学生写议论文的通病一般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事例不典型, 甚至不能说明论点;其二是结尾不能总结, 即使总结了却与首段提出的论点不能前后呼应。因而, 我在批改作文时特别注意指明这两方面的弊病, 并且耐心在结尾处进行较详细的修改。

至于记叙文, 我要求学生不要写标语口号式的文章, 提倡作文的内涵感情应自然而然甚至是隐蔽地流露出来, 作文感情要真实, 而绝不是虚假做作的。同时, 我也不提倡学生一味追求“大团圆”式的结局, 引导学生学会写“残缺”式结尾的。因为这种结尾更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达到文已了而意未尽的艺术效果。如七年级上册中的《羚羊木雕》一文, 结尾以“可是, 这能全怪我吗”一句戛然而止, 看似文章残缺, 却有着撼人的艺术力量。一位饱受委屈, 重义轻财的女孩形象跃然于纸上, 也深深地烙在读者的心中。

命题作文时, 我常采用套餐式的作文训练:同一题目同一要求, 因人施教, 内外互补。当学生按照同一题目同样要求写作后, 我及时进行批改和评讲。评讲时, 我着重分析有共性的问题, 讲后要求学生对照我的要求, 分析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 然后再修改或者重新写作。教师再对学生修改后的文章或者重新写作的文章进行批改, 而这一次批改主要看对前一次习作问题的纠正情况。这一类型的套餐式作文的后续写作, 学生各人可根据自己习作的情况而定, 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不再重作, 有问题的则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或写作, 有的或许要写两次以上;时间是各人自行安排, 后一次作文评讲也大多采用随机的形式, 或书面批改, 或当面批改, 分散进行。

本学期初, 以“成长”为话题布置了一次作文。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成了流水账, 幼儿园怎么样, 小学怎么样, 初中怎么样, 现在怎么样。哪些方面成长了?却没有集中表现。大部分同学写出了自己的成长, 但立意较肤浅。比如:有的学生以前不理解父母的唠叨, 现在理解了;有的学生以前喜欢玩电脑游戏, 现在不玩了;有的学生以前和爸妈撒娇, 现在不撒了……这都是一些现象性的东西。评讲时, 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个作文必须有一个集中的点:在哪方面成长了。如果再要高一个档次, 必须有一个主线。比如成长是学会了和人相处, 一开始是以“我”为中心, 后来学会了尊重别人, 现在既能尊重别人, 又学会了说服别人接受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则是更高的要求, 即对成长进行理性的思考, 既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反面的。我要求写流水账、没有明确中心的那部分同学, 再重新写一次;有明确中心但立意肤浅的同学可自愿。而第一部分同学, 在有了鲜明的立意以后, 我又让愿意写的同学再深化主题写一次。对两次都是流水账的, 我就再对具体习作进行指导, 让他们重新再写。

在批改作文时, 为了鼓励作文水平偏低的学生, 我往往把他们的作文成绩打得高一些。所以, 同一个分数的两篇作文, 往往不在同一个档次上。另外, 我在批改学生作文的错别字和病句的基础上, 往往尊重学生们作文上的分段, 因为他们的分段, 往往有着自己的理由, 即使有的分段不当, 我一般只以建议性的批语进行提示。我甚至对一名学生的整篇作文斟酌再三后才写成一段建议。写作文评语, 指出一两个主要毛病就行了, 当然少不了鼓励的语气。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指出缺点。否则, 学生看去, 就会觉得整篇作文一无是处, 反而失去了作文的自信心。

即景写文也是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之一。我利用双休日, 组织学生简简单单地带上笔、簿, 或面对一轮从山凹间冉冉升起的朝曦, 或坐在沙滩边看丛林上空的一抹夕照, 同学生们一起写一段即景作文, 让学生滋生一种美的享受。

学生作文的互相批改可行至一两篇, 如果再改下去, 学生就会说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不能很好地把作文毛病改出来, 要求老师改。

为了激励学生作文, 我常常写下水作文, 并把自己刊登于刊物上的作品复印出来分发给学生。学生看老师的作品可登大雅之堂, 自然树立起老师威望, 从而对我的教学倍加信任,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自己作文的自信心。另外, 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 对参赛的学生作品精心修改。一旦学生得奖, 恰如“双手推开窗前月, 一石击破水中天”, 点燃学生们的写作激情。

四、作文的命题法

初中学生的作文命题大致分三类:一类为命题作文, 一类为话题作文, 另一类是思辨作文。关于思辨作文, 初中学生刚刚触及, 本文不作多谈。对于命题作文及话题作文, 我认为在社会实际工作中, 话题作文随意性大, 命题作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更大些。只要老师善于引导, 学生写命题作文其实也不难。有一次作文课, 我出了题为“窗外的一株树”或“餐桌上的对话”的命题作文, 鼓励学生实写身边的人和事, 全班学生都觉得这两个题目不难, 大都能很好地当堂完成。

我是小书迷小学生作文 篇3

“五一”“十一”长假大家都经历过,想知道我的假期都是怎么过的吗那我就把这些生活镜头记录下来吧!

哈哈!终于可以不用奔波于作业之中,有时间去畅游书海了。我兴致勃勃地坐在“书堆”中,领略书中的情趣。“别看啦!房间里都是书,这么乱,我帮你打扫一下。”唉!正看到兴头上,老妈就来打扰。“慢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看书还拦着呀?再说了,我们事先约定好了,我的地盘我做主,就不用您来伸手了。”妈妈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走出了房间。接下来吃早饭,下饭菜当然是书喽!到了中午,妈妈心疼起我来,对我说:“都看了一上午的书了,咱们上街逛逛吧!”“嗯。”我答应着,还不忘向空书包里塞些书,以备走路时补充我的“精神食粮”。边走边看,自然撞到行人的几率达到95%以上,妈妈恨不得找根绳子栓在我手上牵着我走。没办法,谁让中国人口这么多来着?到了商场,妈妈在挑选商品,和那个喋喋不休的女售货员讨价还价。对面就是新华书店,何不去走上一通?直接跟老妈说肯定去不成。“妈,我去买些吃的`。晚上我自己回去,你先走吧。”哈哈!十元钱到手了。为了书,撒谎是必要的。想着我心爱的书,我是脚下生风,速度赛刘翔。到了书店,我用那双“火眼金睛”(虽然近视了点)发现了一本使人受益匪浅的《羊脂球》,买定了!又一想,晚上的路费怎么办?没关系,只不过一个小时的路程,全当锻炼身体了。这就是我这个小书迷的一天。

我是一个小书迷小学生作文 篇4

我这个人吧,没有出众的才华,也没有惊艳的外貌,放在人堆里是怎么也找不到的那种。但是一说读书,我就来精神啦。在我眼里,书籍就是我的精神面包,是他们让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

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选》,刚回到家,我便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过了没多大一会儿,爸爸叫我出去吃饭,我头都没抬就回答了一声“恩!”可身子还是动都没有动一下。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喊道:“怎么还不出来,饭都要凉了!”我这才不甘心地挪了挪身子,拿着书走到饭桌旁边,并没有拿起筷子。妈妈见我还不吃饭,就有点生气了:“是不是要我把书没收起来,你才肯吃饭?”说着向我走来。我赶紧放下书本,捧起饭碗,狼吞虎咽地吃起了起来,平时吃饭都要半个小时的,可今天几分钟我就吃完了。吃晚饭我就赶紧的又拿起《安徒生童话选》如饥似渴的阅读了起来。

平时做我作业都是比较快的,一般老情况下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在星期五完成。双休日全用来读书。什么《唐诗三百首》,高尔基的《童年》,路遥的《平凡世界》、《千字文》等等只要是对我们的人生有帮助的书籍我都是如饥似渴的扑到他们上面。读得书多了,我心里面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假如不这样心里反倒觉得缺点什么,空落落的。

我是个读书迷的小学作文 篇5

说起“迷”这个字,我可是深有感触。不说别人,就说自己吧,也是个“迷”。

我不爱好什么,不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在篮球场上奔跑;不喜欢在草地上打滚摔跤。我的最大爱好便是读书,做到了“曲不离口,书不离手”的境界。在我的枕头边,餐桌上,还是厕所中,都有几本大大小小的书,它们都是我的最爱。上厕所这件简单的事,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可是轮到了我,一次便是二三十分钟。记得有一次,我在上厕所时因看书看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时间。到了吃饭时间,爸爸妈妈都找不到我,便四处乱找。后来,要不是爸爸也想上厕所,没准那晚上就找不到我了。他一开门,便看见了我坐在抽水马桶上,手中捧着一本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不用说,从此这块“风水宝地”又要被“查封”了!不过就这么一点点打击,我怎么会束手就擒呢?一不做,二不休,我又将秘密基地搬到了我的房间里,一到晚上,我便开始行动。一看便是两个小时。妈妈的唠叨声“快睡吧,明天还要读书啊!”“好了,好了!快了,快了!”我连声回答道。“再过两分钟就睡!”妈妈下了口令,没办法我只好乖乖地睡觉!

之后,我与妈妈达成了协议,我可以在任何地方看书,不过,看书时间不许超过两小时。哎!谁叫我是给我是个“书虫”呢!不平等条约只好签了。

我是如何读懂学生的 篇6

“读懂学生”究竟要读懂学生什么? 其实新课标准里讲得比较清楚 :数学课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时,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 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儿童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 还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这些在新的数学课程里, 都被看得非常重要。要“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这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读懂学生是顺利推进新课程、保证新课程能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一、了解小学生认知的基本方式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把教材的直接结构转化为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主要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去建构的, 同化和顺应是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基本方式。

1. 同化。如果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知识有着适当的联系, 学生就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从而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 这一过程叫做同化。很明显, 同化主要适用于那些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的学习。例如, 如果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了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法的运算知识, 那么再学习乘数是三位数乘法时, 就可以根据“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 所得的积末位就与哪一位对齐”这一联系点, 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

2. 顺应。如果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 那么就要对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改组, 使之能接纳新的知识, 这一过程称为顺应。例如, 小学生开始学习分数时, 由于分数与原有的整数认知结构不一致, 所以, 就不能简单地依靠同化方式在原有的整数认知结构基础上学习, 而要对整数认知结构进行改组, 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 使计数单位在个、十、百……的基础上, 逐步顺应分数的学习。

我们说同化和顺应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这主要是为了研究的方便, 其实在实际运用中, 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甚至是密不可分的, 它们往往同时存在于某个学习过程中。就其活动方式和发挥作用来讲, 同化主要是改造新的学习内容使其与原有认知结构相吻合, 便于新知识直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 ;顺应则是改造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学习中, 同化与顺应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二、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著作《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惟一的、最重要的因素, 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备课时,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 (包括教学前) , 教师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掌握学情, 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教师的教学要确定好“教学起点”。这里的教学起点包括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两个方面。了解学生的逻辑起点必须从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认真剖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 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经验基础。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

要想真正了解学生不能仅仅靠经验, 更不能想当然, 还需要一定的调研。调研的方式包括小测验、访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合理选择。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 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 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 可以是抽样, 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

“方程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88~89页的教学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式与方程”的学习, 标志学生从算术的学习转向代数的学习, 从对“数量”的理解转向对“关系”的探讨。学习简易方程, 是学生对现实世界中具体的数量关系的认识向抽象数量关系认识的一个飞跃。建构对“相等关系”的理解是形成方程概念的基础。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 笔者设计了下面的前测题目 :

1. 你听说过“方程”这个概念吗? 你看过或听过的方程是什么样子的?

2. 23+15=26+□, □里应填 ( ) 。

3. 根据下面这幅图, 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我知道的数学信息是 :______________ 。

如果在左边再上一只小白兔, 右边怎么办, 跷跷板仍可以保持平衡?

办法一 _________: 办法二 :___________

4. 你能列一个式子表示下面两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吗?

5. 你能把演算过程写下来吗?

6. 请你根据算式“20+□=100”编 (或画) 一个故事。 (可以写文字, 也可以画连环画)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 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学”的研究力度, 通过加强对学生“学”的方面的探讨, 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获取, 变学会为会学, 变苦学为乐学, 也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读懂学生, 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积极转变角色, 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好的教学的标志是 :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变管理者为组织者、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变传授者为合作者呢?

所谓变管理者为组织者, 就是教师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组织好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 做好教学的及时调控, 灵活驾驭课堂。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 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实际上相当于“主持人”的角色。

所谓变主导者为引导者, 就是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 激活学生的思维, 把数学学习过程变成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所谓变传授者为合作者, 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得到指导和帮助, 这个“合作者”意味深长。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师不是主宰, 不是裁判, 而是班级群体中平等的一员, 所以有的学者把教师界定为“平等中的首席”。

在主体性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给予、被动接受的关系, 任何一方都不把对方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 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伙伴”关系,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而成长,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相遇而充实, 从而达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体验数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 还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标特别强调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础教育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 就是教育重心的转移, 即把过去单纯对知识、能力的关注, 转向对学生发展更全面的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 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 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能力不是靠传授形成的, 而是在数学活动中, 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的。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对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数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第一, 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 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简单地说, 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 而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 经过自己的思考, 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第二, 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深刻认识到, 是学生在学数学, 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决不只是模仿者和倾听者。正是因为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的学习过程, 所以, 学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基于以上思考, 为了体现“做数学”的过程, 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 用活教材, 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根据教学要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 认知规律, 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 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数学活动。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的活动, 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即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抽象过程, 公式的推导过程, 法则的归纳过程, 规律的概括过程, 结论的综合过程, 思路的分析过程等, 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 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学中, 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例如,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笔者是这样进行的 :

第一步, 让学生观察下图分别写各种颜色的长方形占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第二步, 把每两个分数相加探究它们和结果。

两个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学生没有问题, 而当出现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时, 部分学生遇到了挑战。教师适时提出 :“两个异分母分数该怎样相加呢? 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从而很自然地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 满足学生的需要, 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是教师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课堂里, 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 想用什么方式去研究问题, 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想去尝试, 教师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 是教师关注学生与否的一种重要体现。

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探究的需要 ;交流、合作的需要 ;获得新体验的需要 ;与师生平等交流的需要 ;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需要 ;获得师生认可的需要。

在学习了测量知识以后, 一位教师布置学生回家测量自己的腰围。第二天汇报时, 有个学生突然发问 :“老师, 您的腰围是多少?”同学们顿时一阵哄笑, 他们笑得那么开心是因为这位老师比较胖。但是这位老师很坦然, 虽然不是她事先设想的教学内容, 但她还是笑着说 :“你们先估计一下!”

这时一个孩子提问了 :“老师, 你先说你怀孕没有? 假如人怀孕的话, 腰围就会比平常人多出几十厘米。”

老师笑着摇摇头 :“没有。不过说明你平时挺爱观察, 喜欢想问题。”

同学们估了一阵子, 老师又说 :“估得准不准还得动手量一量才知道。但今天只有直尺, 没有卷尺, 怎么办?”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孩子们又开动了脑筋。)

生1跑上讲台, 拿着米尺, 小心谨慎地围着这位老师的腰绕了一圈, 一看, 83厘米。

生2的办法是 :“我想用一根长长的纸条, 对着米尺, 把刻度画下来, 就可以当卷尺用了。”

(自己制作一根软尺, 想的真绝。)

生3 :我可以拿一根绳子, 围着你的腰绕一圈, 再量一量这根绳子就可以了。

(这已经是这位老师心目中理想的答案了, 正准备结束这个插曲时, 这位老师发现一个学生还在一个劲地举手示意, 于是决定给他一次发言的机会。)

生4 :我只要把老师的皮带取下来量一量就知道了, 这办法挺简单的。

生5接着说 :“我一拃有10厘米长, 看看你腰围有几拃就可以了。”

真是活学活用。 (这些都是这位老师没有想到的答案。)

就这样, 孩子们用他们想出来的各种办法, 在这位老师的的腰上折腾了好一阵子,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老师, 你该减肥了。”

这堂与原计划完全不同的课, 因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学生学得特别主动, 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 也使教师再一次感受到学生身上不可估量的创造力。

4. 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认知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 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用, 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现代教学论认为, 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 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 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人本学派的一个观点是, 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为了全人格的发展, 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感相结合, 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这种情知结合在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进行的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 它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 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 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 情感和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业成绩和智力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 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 ;第二, 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 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 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三, 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 提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第四,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 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反思作为一种“对已有的思维结果进行检讨性的再思考”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反思是学生数学经验的提炼和升华, 没有反思学生就不可能从深层次上掌握数学知识。建构主义强调, 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 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 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 而且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 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反思的内容主要有 :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 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在数学活动中, 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 ;当数学活动结束后, 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 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 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 教师可让学生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总结出来的? 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这样, 就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 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 相反,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看到,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矛盾,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 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 就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教育者把孩子的自觉唤醒后, 他就完成了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 因为人在自觉意识产生后, 就获得了主动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与热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说过 :“在育人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在交往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 ;在成长的过程中, 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摘要:“读懂学生”究竟要读懂学生什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时,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 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读懂学生是顺利推进新课程、保证新课程能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我是一个书迷小学作文500字 篇7

其实迷上看书还是从三年级以后了,那时候,我已经学了很多汉字,基本上可以把儿童类读物顺利读完。

首先迷上读书是在三年级暑假,那个假期,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我每天除了写作业和打球,有半天时间都没事。妈妈就把我的书柜整理出来,一摞有一尺高,妈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你这一个假期就把这一尺高的书读完,看能不能找到黄金屋。”

这个暑假我就泡在这一堆书里了,我读了《兵器大百科》《穿越时空》、《历史发现》等等近二十本书,开始读的很慢,也没有特别欣喜,结果越读越有趣,越读越有滋味,有时候,妈妈喊我吃饭都没听见,暑假过去了,爱读书的习惯也养成了。

中国历史四大名著是这样读完的,每天晚上写完作业,洗洗脸刷刷牙上床后,就开始拿起放在床头的四大名著开始看。有时候爸爸妈妈让我睡觉,我就关灯,等爸爸妈妈都睡着了,我就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直看到困的受不了才睡觉。有一次,我睡着了,做梦的时候还想着《西游记》,突然,我说了一句:“孙悟空打妖精。”一下子把妈妈惊醒了,现在觉得还可笑。

后来,我嫌时间不够用,就把有些书放在爸爸接我的车里,在上学的路上,就拿起书看,有时到家了,正看的入迷,就不想下车,就对爸爸说:“你先回家,我坐车里看一会。”

还有一次,妈妈把有水的锅放在火上,对我说:“我出去一下,你看到水开了就把火关掉。”可是,我正在看《猫武士》,把这事忘的一干二净,妈妈回来一看,锅里的水都干了,幸亏没出大事。

自从成为小书迷,书就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一日三餐一样,是一天都不能少的精神食粮,如果哪一天因为一些原因没看到书,就会像疯子一样疯掉的,书

我是个读书迷小学作文400字 篇8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书有很多好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一看就入了迷。

在我的`房间里,有一个小书架,里面放满了各种书,有故事书、作文书、科幻书……这些书就是我的“长生果”。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看《成语故事》这本书,看着看着,就入了迷。突然,一个好朋友对我说:“小楠,你今天出不出去玩?”当时我太入迷了,根本就没听见他说的话。他见我没反应,就跑开了。

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房间里看一本叫《查理九世之外星怪客》的书,我就像一匹饥饿的狼,贪婪地读着。我看得津津有味,丝毫没有察觉妈妈走进来。突然,耳边响起了妈妈说的话:“已经10点了,还不快睡觉!”听到这样的声音,仿佛听到了恐龙在吼叫。我没有办法,只能乖乖地上床睡觉。

可是,我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因为心中老想着:最后外星人会不会来?它们会不会抓人类……各种幻想接二连三地在我脑海里出现。最后我决定,等爸爸妈妈他们睡着了,我再行动。

终于,他们睡着了,我拿着那本书轻轻地走进卫生间,心想:呵呵,真的是神不知鬼不觉啊!

我坐在马桶上,捧起那本书,一行又一行地看着,看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中,我看完了整本书。

之后,我蹑手蹑脚地回到房间,看了一眼床头的闹钟,呀,都半夜了!

我是书迷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9

一、借题发挥爱眼护眼大家谈

随着网络和电子产品的普及,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 且也极易受到网络言论的影响。记得前不久网上有关眼保健操的热议不断。有的网友称:“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 全世界仅中国做眼保健操, 按摩毫无作用的穴位。49年来, 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升到世界第二……”这一言论在班上学生中曾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甚至个别学生一度出现“罢操”现象。针对此, 我适时开展了“爱眼护眼大家谈”的主题班会, 以“眼保健操真的害人吗”导入。学生们一遇到这一醒

目新颖的导课话题, 顿时就“炸开了锅”,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 积极发言、踊跃探究。在我适时的引导下, 大家从我国49年来青少年近视率状况、国内外对近视眼的观察和研究历程、影响近视眼发生的因素、近视眼带来的危害、如何预防及联动措施等方面探究。在学习中交流, 在交流中学习, 逐步了解爱眼护眼的有关知识。期间我还特地引用了相关专业报刊的文章, 以引导学生爱眼和护眼, 不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也进一步帮助了他们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二、注重养成教育

保护视力, 预防近视, 除了利用主题班会课外, 利用练字课、生理卫生课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也是十分必要的。第一, 要求学生爱眼用眼护眼要做到“三要两不要”。“三要”即1、看书写字眼睛要与书本距离3厘米左右。2、看书写字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3、字要写大些, 要清楚整齐。“两不要”:1、光线太暗不要看书写字。2.、躺卧不要看书。第二, 要求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健操;劳逸结合, 睡眠充足;注意营养, 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定期到专业眼镜店检查视力, 发现减退应及时矫正, 防止近视加深。第三, 要保持眼睛清洁卫生。如我们每天洗脸时, 要用自己的毛巾、自己的脸盆, 不要与他人合用, 这样可以防止传染上眼病。另外, 眼睛痒痒或进了沙子, 不要用手揉眼睛, 要用干净的手绢擦, 这样可以保持眼睛清洁, 不得砂眼等其他眼病。

三、成立“爱眼护眼小组”

为保护视力, 预防近视, 我们班还创造性地成立了“爱眼护眼小组”。全班60人, 每6人为一个小组, 共计1个小组, 在每个小组分设“护眼小天使”岗 (该职可轮流也可推选产生, 具体由各组商定) 。“护眼小天使”的职责:第一要督促并带领小组成员做好眼保健操、纠正本组成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良用眼行为;第二要建立小组成员视力档案, 在开学初配合校医进行班级小组摸底检测, 并在学期中途及学期末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本班的各小组视力大比拼活动。班级将对视力保持良好的小组颁发“爱眼护眼优秀小组”流动红旗, 这一举措,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还动员起同学们爱眼护眼, 全班视力水平也不降反升了。

四、定期调整座位

作为班主任, 常会接到家长因为学生小孩视力的问题要求调换座位而打来的电话, 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 我都会在编排学生座位时考虑到视力、身高等因素, 并要求每周各 (列) 小组按顺时针轮换一次, 以防止左右两边的同学斜视现象的发生, 让学生在看黑板上的字时不固定在某一角度, 以免对视力有所影响。我校有的班主任还创造性地采用了隔周在学生前后相邻三排中进行互换位置的做法, 以解决近视远视现象的问题, 以促进公平, 保护学生视力。

五、做好教室硬件设施的维护检修工作

学生在教室学习, 许多教室的硬件设施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的视力, 如墙壁、灯管、黑板、窗户, 等等。为此, 我常教育学生要爱护学校的设施, 保持教室的清洁, 特别是教室墙壁、灯管、黑板、窗户的清洁, 教室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清理墙上、灯管的灰尘污渍, 做到尽量不贴张贴物, 以保证教室墙面的白净度;对于黑板、教室的窗户也是要求每天值日的学生用清水清洗干净, 以保证其光亮度。对于教室内破损或老化的灯管、黑板、窗户等, 则及时报学校总务部门检修, 以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

六、做好家校社联动工作

我是书迷作文 篇10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做作业,忽然想起抽屉里放着一本课外书,我就悄悄地打开抽屉,慢慢的把手伸进去,拿出课外书,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谁知好景不长,妈妈马上走了过来,我听见脚步声,吓得马上把书向抽屉扔去,说时迟,那时快,我被妈妈捉了个正着,只好在妈妈的追问下拿出了课外书,还被妈妈好一顿批。

还有一次,老师布置我们写一篇作文。我就从书柜里找了一本写作文用的书,本来是想找一找写什么好作文,可我一打开书,我就把目的忘记了,开开心心地看了起来。看啊看啊,我不小心把时间忘记了,更加开心的看着。“‘小书迷’,作文写好了吗?”爸爸问,“我……我还没……写。”我吞吞吐吐地说。爸爸走了过来,看我又走了神,差点儿给我 吃了顿棍子炒肉……

我是小书迷作文 篇11

记得有一次,妈妈从外面回来,给我买了我心仪已久的《查理九世》和《红楼梦》。我一看到书,就两眼放光,像饿狼看见食物一样,扑过去抢过那两本书,伸长手臂,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兴奋地大喊:“妈妈,我爱你!”然后就一蹦三尺高地蹦回了自己的房间。

我这个人虽然性格外向,但看书时却非常喜欢安安静静地呆在自己的心灵小屋里。我回到房间后,如饥似渴地翻开书,贪婪地读着,一页,两页……

我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一会儿为林黛玉与贾母相认时的感人场面而落泪,一会儿为刘姥姥嬉游大观园而开怀大笑。我时不时还自言自语:“林黛玉,哎呀!急死我了!”我不停地看着,终于看完了,于是我合上书,又飞快地看起了《查理九世》,不知不觉,我忘了时间,忘了身边的一切,也忘记了全世界。

突然,一束明亮的光线射了进来,吓了我一跳,紧接着灯被打开了,我定眼一看,原来是妈妈,害我虚惊一场。妈妈生气地说:“宇涵,我叫了你几次了,你怎么不去吃饭?天都黑了也不开灯。是不是书让你忘了时间了?”我朝妈妈做了个鬼脸,嘻嘻地笑了。“唉,你这个小书迷呀!真拿你没办法!”

我是书迷小学生优秀作文 篇12

小浩住在小山村里, 家境贫寒。拥有一台计算机, 是他不敢想的奢侈事。村小学里有几年前配置的十几台计算机, 静静地“留守”在计算机教室里, 落了一层厚厚的灰, 只因为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到了初中, 小浩才真正接触了计算机, 接触了信息技术课。但是, 因为计算机数量有限, 小浩只能与其他两位同学合用一台不能上网的计算机。因为自己的操作水平超低, 小浩的信心严重不足, 常常摸不到键盘。到初中毕业时, 他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仅仅停留在开关机、文件存取、简单的文字处理。而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他只是在课本上看到过。

小敏家住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小敏在上小学前, 就拥有一台不错的计算机。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上, 因为小敏的信息技术成绩好, 老师经常让他单独使用一台计算机。小敏二年级时就在市中小学生电脑报制作比赛中获奖。在初中, 小敏加入了计算机兴趣小组, 更是经常使用计算机。到初中毕业时, 小敏已经能够进行文字处理、图片处理、程序设计、电子表格的制作。在家里, 上网也是件必须做的事情, 因为老师的许多作业就在网上放着, 还有好些作业要求从网上找资料。此外, 小敏还专门建立了和同学们一起研究UFO的个人网站。

我们班级有10%左右的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经历与小浩相似, 而与小敏的经历相似的也有不少。当然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一般。为这样的班级上课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曾经历过这样一节课, 讲解的是FrontPage。我发现有的学生很快就制作出精美的网页, 小敏就是其中之一。而有的学生因为很少接触计算机, 对于菜单栏和工具栏里的内容和功能都不熟悉, 而且打字指法不规范, 打字速度慢。仅以小浩为例, 他甚至认为双击就是鼠标的左右键一起点击, 这让我哭笑不得。这节课里, 基础好的学生10分钟就做好了网页, 而基础差的学生, 再给他40分钟依然完成不了。并且还得第二天让我亲自指点半节课, 才能勉强完成!

●●“自助餐”与“擂台赛”

我沉不住气了, 得琢磨点什么办法。此后, 我改变了上课策略。刚一上课, 我就将本节课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向学生说清楚, 然后声明:如果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或者想上机自学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可以向老师说明或者提出自学要求。老师让这样的同学到计算机室自己上机操作, 或复习本课内容, 或自学信息技术方面的其他新内容, 我称之为“自助餐”。而其他学生则在教室继续上课。学生觉得新鲜, 一大批学生涌到计算机室去“吃自助餐”了。我努力沉住气, 为教室里的学生上完课, 然后带他们到计算机室上机。过了一会儿, 我开始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任务让全体学生完成, 然后把牢检查关, 特别检查“吃自助餐”的学生, 一旦发现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 进行低分处理, 接下来的两个月内, 该学生不能再提出“吃自助餐”了, 只能与大多数学生一起“吃大锅饭”;达到了学习目标的同学, 可以继续“吃自助餐”, 直到本人主动提出“归队”。我向“吃自助餐”的学生, 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 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引导他们学习PHP网页制作等内容。同时, 利用其他学生上机的空档, 挤出时间给予必要的指导。

解决了小敏这类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问题后, 我开始为小浩这类基础不好的学生犯愁了。在“吃大锅饭”的体制下, 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小浩们”仍没有什么积极性, 延续着初中时的学习状态, 信心不足, 兴趣低下。于是我尝试使用“擂台赛”的竞争机制, 调动学生个体的学习劲头。首先, 我确定了某个已经学过的内容, 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准备。“擂台赛”开始, 我先选择一位学生作为“擂主”, 而我则作为评委进行评判。“擂主”在本节教材的内容范围内向全班同学提问, 如果无人能正确回答, 则“擂主”可得1分。如果有同学回答正确, 则“攻擂”成功, 该学生成为新的“擂主”, 由他再向同学提问。如此重复, 直到下课。同时, 我还出台了重奖的配套政策, 确定“擂台赛”得分最多的几位学生在期中、期未考试中给予免试, 成绩满分。几次“擂台赛”下来, 我看到学生们的得分越来越多。自然, 在这一过程中, 小浩的好胜心被激发, 开始主动准备问题。终于有一次, 他“攻擂”成功, 连任“擂主”, 得了5分。

一段时间下来, 我们的优秀学生更优秀了——“小敏们”痛快地吃着“自助餐”, 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学习的知识面更广了, 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很多。许多知识及能力甚至已经超越老师。最令我振奋的是, 小敏居然在全市青年网页设计比赛中, 战胜了许多大学生、网络公司技术人员, 夺得了二等奖。他还在杂志上发表了两篇关于信息技术的文章。而“小浩们”在“擂台赛”的触动下, 学习兴趣被激发, 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小浩经过奋起直追, 与同学们一起顺利地完成了会考, 且成绩优秀。

●●策略背后的反思

“吃自助餐”其实仅是一种简单的分层教学的方法、体现。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不是万能的, 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现状甚至教师的教学特点来应用, 才可能成功。在使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研究。比如, 学生第一次“吃自助餐”失败以后, 你给学生的“禁期”多久合适?太短了起不到警示的作用, 太长了容易压制学生积极性, 适得其反。再如, 这种教学方法是每节课使用还是偶尔使用?使用太频繁会让“吃自助餐”的学生失去监管, 导致“营养不良”;使用得少, 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不能被完全激发。另外, 需要用合适的题目来检查学生是不是有资格“吃自助餐”。目前, 这些问题我正在思考、实践及验证。

再说一说“擂台赛”, 这种竞赛的方式学生都比较熟悉。它可以用来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中采用“擂台赛”的方式, 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开始时学生会不适应, 容易出现冷场, “擂主”不易选择, 或“擂主”提不出好问题。其实你可以偷偷地在上课前物色“擂主”, 向“准擂主”透露一些问题;为了降低“擂主”的难度, 可以先不让学生翻阅教材, 甚至可以尝试使用还没有学过的新内容来“打擂台赛”,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如果感觉学生“攻擂”次数少, 还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打擂台赛”;适当时候还可以聘请经常“吃自助餐”的同学作裁判, 等等。以上都是我的经验。

采用“自助餐”的方法, 要本着“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的宗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智力、能力水平进行选择。这也是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创造了好的机会。但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学生要有一定的自觉性才能吃好“自助餐”, 所谓“自助”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 选择自己适合学习的内容。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吃到“自助餐”, 只有通过自学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才能申请, 也只有靠自学才能保证拥有继续吃“自助餐”的资格。

我是个书迷作文 篇13

由于我太喜欢看书了,所以妈妈时常找不到我的人。哈哈,我躲在房间里看书呢!有一次,妈妈对我说:“今天中午吃面条哇?”“哦。”我随口答应着。吃午饭时,我问妈妈:“怎么吃面条?”妈妈奇怪地说:“我不是告诉了你今天中午吃面条嘛,你还说‘哦’。 ”我摸摸后脑勺儿,根本想不起自己曾经答应过。

还有一次,我在九江书店看书时发现了一套《可怕的科学》,很想把它买回来。于是,我征求爸爸的意见,可爸爸一口回绝了:“不买!你本来看起书来饭也不吃、觉也不睡,再买一套书回来,你就要成书呆子了!”当时,我只好作罢。但是,那个时候,我已经积攒了700多元稿费,买一套《可怕的科学》绰绰有余了。可我辛辛苦苦赚来的稿费真的要花在买书上吗?我为此纠结了好几天。但是,那七十多本一套的《可怕的科学》似乎总在向我招手。于是,我一咬牙,一闭眼,毅然取出550元,去把它买了回来!

我是读书迷作文 篇14

就说前几天吧,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我一下子就拿了6本书,让妈妈买。可是我还是不罢休,想把整个书店都买下来带回家看。突然我想到一个好主意,我在这看不就行了?妈妈心领神会,看书店离我们家远,于是就在旁边等我。

我先拿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了起来。一页一页翻过去,我的兴趣越来越激昂了,不出2小时,我就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后来,我有拿了一本《爷爷铁床下的密室》,一页一页翻过去,正看得津津有味呢,妈妈却说:“元元,眼看天都快黑了,你的肚子也咕咕叫了,我们回去吧:”我不想回去,可妈妈这样说,我也没办法,我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上一篇:七彩幼儿园第二届亲子运动会下一篇:浅谈管理销售区域代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