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雷雨说课稿

2024-12-02

二年级雷雨说课稿(通用8篇)

二年级雷雨说课稿 篇1

《雷雨》说课稿

鹿城小学

胡萍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雷雨》,我采用的备课方式是图文结构二型,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平台互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雷雨是夏天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细心的学生都会说出雷雨的一些特点,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学目标

由于我所设计的是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理念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中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四、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1、识字。

2、朗读课文,想象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是:想象雷雨不同时段的景象。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和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朗读感悟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仿佛置身于那场雷雨中。

(二)说学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对这一节课的教学预设,我预设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谜语导入,揭示课题、板题。紧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由于学生们都曾经历过雷雨时节,经历过大自然中的各种天气。所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这一环节主要体现了讲和听这两个要素)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二年级雷雨说课稿 篇2

1.Teaching aims

A.Aim in knowledge:Enlarge the Ss'knowledge and vocabulary in traveling and know how to read travel leaflets and how to write a travel plan.

B.Aim in ability:Develop the Ss'listening, speaking and team working abilities.

C.Aim in emotion:Broaden the Ss'minds and help them know the importance of team work.

2.Teaching Emphasis and Difficult Points

Teaching Emphasis:

A.Help the Ss master the way of planning a holiday for their family.

B.Finish the task of listening to improve the students'listening ability.

C.Finish the task of reading and writing a travel plan.

Difficult Points:Develop the Ss'ability of team work.

3.Teaching Methods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Encouragem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lead in

1.Greet the Ss我通过一些简单而学生又感兴趣的问题和一些漂亮的旅游景点图片从兴趣、情感和视觉上来拉近和陌生学生的距离, 同时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导入课堂。

1) Do you think school life is interesting?

2) Do you want to have a holiday now?

3) Do you like traveling?

4) What do you often do in your holidays?

5) Which places have you ever been to?

Step2 Reading travel leaflets

对本环节的处理我的变动较大。教材要求学生划出地名, 但学生对地名概念和景点名字容易混淆。我把要求改为四个问答题, 既体现了教材要求同时便于学生掌握大意, 理清旅游路线。同时我在学生读之前也强调阅读技能, 要学生带着问题读, 体现现行教材任务型教学的要求。过后我通过展示景点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并对地名做进一步熟悉。

1) What`s the route of the first travel leaflet?

2) What activities can you have in Queenstown?

3) How many scenic spots can you find in Ji’nanand Tai’an?And what are they?

4) What is Qufu famous for?

1.Here are two wonderful places for you to choose on page33.There are two leaflets.I'll give you some time to read them with the four questions.

1) What's the route of the first travel leaflet?

2) What activities can you have in Queenstown?

3) How many scenic spots can you find in Ji'nanand Tai'an?And what are they?

4) What is Qufu famous for?

2.Pay attention to the reading skills.

Scanning for certain information that you need.

Discuss in fours3 Have you got the answers?Let's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

Answers:

1.The route is:Christchurch-Greymouth—Queenstown-Chirstchurc

2.Take a river cruise and have a traditional Maori dinner.

3.Six scenic spots.

They are:Baotu Spring, Damming Lake, Mount Taishan, South heaven Gate and Dai Temple.

4.It's famous for the birthplace of Confucius

Step 3:Practice:pair work

这部分我想通过学生自编对话和操练来达到进一步掌握信息和运用语言。希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材料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样把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Create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according to one of the two leaflets.One of you acts as a tourist and another acts as a guide.

Then I'll ask some pairs to act your dialogue out.

Step 4:Listening practice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ish the rest details.

2.I'll stop the tape where it is difficult.

3.Check the answers.

4.Draw a conclusion about what is travel plan and what it often includes.

Step5:Make a one-day tour plan to your hometown.

本环节我要求学生自编旅游计划, 力求达到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标。而以家乡一日游做问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家乡, 渗透情感目标。

总结本节课内容,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

Step 7 Homework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说课稿) 篇3

关键词:数形结合;二次函数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南京大学出版社《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从知识结构看:它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延续和拓展,又是以后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问题的重要工具,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思想层次上看:它涉及到数形结合、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教材中有很强的基础性。

2.教材内容剖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材中首先复习引入了“三个一次”的关系,然后依旧带新,揭示“三个二次”的关系,其次通过变式例题讨论了△=0和△<0的两种情况,最后推广一般情况的讨论,教材的内容编排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3.重难点剖析。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的关系。难点突破:(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2)借助多媒体直观展示,数形结合。(3)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策略。

二、目的分析

知识目标: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理解“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形到数”的转化能力,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法分析

教法:“问题串”解决教学法

以“一串问题”为出发点,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

学法:合作学习(1)以问题为依托,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学习。(2)以现有认知结构为依托,指导学生用类比方法建构新知,用化归思想解决问题。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1.用一根长为10m的绳子能围成一个面积大于6m2的矩形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首先,以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为背景切入,通过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抽象出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问题2.解下列方程和不等式。①2x-4=0 ②2x-4>0 ③2x-4<0

归纳、类比法是我们发现问题、寻求规律,揭示问题本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寻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首先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着手。展示问题2。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教师: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展示问题3。

问题3.画出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观察图像,纵坐标y=0、y>0、y<0所对应的横坐标x取哪些数呢?

学生:发现可以借用图像解题。此问题揭示了“三个一次”的关系。

设计意图:为后面学习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提供铺垫。

问题4用图像法能不能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呢?已知二次函数y=x2-2x-8.

(1)求出此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

(2)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草图。

(3)在抛物线上找到纵坐标y>0的点。

(4)纵坐标y>0(即:x2-2x-8>0)的点所对应的横坐标x取哪些数呢?

(5)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展示问题4。此环节,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2)及时解决学生的疑点,实现师生合作。(3)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步骤。(求根—画图—找解),抓住问题本质,画图可省去y轴。教师抓住时机,展示例题1,巩固方法(△>0的情况),规范步骤,板书做题步骤,起到示范的作用。设计意图:运用“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变式提问,启发诱导

方程:ax2+bx+c=0的解情况函数:y=ax2+bx+c的图象

不等式的解集

ax2+bx+c>0ax2+bx+c<0

⊿>0

⊿=0

⊿<0

教师:展示例题2(1).-x2+x+6≥0(2).x2-4x+4<0(3).x2-x+3>0。学生:尝试通过画图求解。此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解决;对于△=0,△<0的情况,启发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关键在于画好图像,贵在“结合”。设计意图:通过探索、尝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精神。

自我尝试,反馈小结。

教师:展示练习题,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要求当堂完成,看哪个组做的好做的快。教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同时,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将特殊、具体问题的结论推广到一般化。展示表格,学生:填写内容。

学生理解了“三个二次”的关系,得到一般结论应该是水到渠成。最后,教师做本节课的小结,布置作业。设计意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五、评价分析

1.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评价,更重视过程评价。2.本节课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形式开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关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认识,如有不妥之处,恳求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二年级雷雨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雷雨》,它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是本册书第五组的第二课,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本课的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方面:

1、知识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 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根据目标的设定,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而教学难点应该是能从文中分析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的教法主要采取        1、信息收集法

2、情景教学法

学法主要目标

1、以朗读感悟为主

2、小组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我将教学环节分为五个环节

一、设情景,感受雨的美。

首先出示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意识感知雨的美丽,引起好奇探究的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内容

带领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在自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三、理解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是,主要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雷雨的变化,再读一读重点的句子,来整体把握住课文脉络,最后品读课文,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

四、课堂检测

在课堂检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虽简洁但明了,更能直观地加深孩子们理解课文。

二年级语文《雷雨》评课稿 篇5

一、多种形式,认读训练扎实到位。

识字教学本身枯燥无味,反复单一的认读很难吸引注意力不够持久的二年级学生。这两位老师深谙儿童心里,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男生读,女生读,开火车读,男女生接读,互相看着读,做动作读,师生读。变化多样的认读,让孩子们眉开眼笑,兴味盎然,乐此不疲。快乐的认读中,孩子们牢牢地记住了生字的准确读音,不知不觉中体会了生字的含义。

二、联系生活,语言训练不着痕迹。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尤其是对知识储备不足的二年级学生,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他们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压”“垂”等字时,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平台。老师鼓励的微笑,激励行的评价更是使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不着痕迹中语言训练,扎实到位。

三、适时评价,学习兴趣浓厚。

雷雨说课稿 篇6

哈尔滨第十一中学 周新宇

一、说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戏剧常识,把握戏剧冲突,分析戏剧语言、人物形象。同时,可以借此机会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剧作的特色,步入戏剧殿堂的瑰丽之门。

二、说本课

四幕剧《雷雨》描写的是周、鲁两家八个家庭成员前后30年的复杂纠葛。曹禺谈到他的写作意图时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本文节选第二幕。第二幕有两场戏,第一场是周朴园和鲁侍萍再次地相见。第二场是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鲁侍萍与周萍相见。戏剧冲突组成了戏剧的结构。所以我打算从戏剧冲突入手来学习本课。对于戏剧的冲突有很多种解释:

1、教材是这样解释的: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它来源于拉丁文conflitus,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2、黑格尔强调戏剧冲突各种目的与性格的冲突。

3、布伦退尔把戏剧冲突看成意志冲突,即人的意志与神 秘力量和自然力量的冲突。

4、劳森把戏剧冲突的内涵引申为社会性冲突。他指出人们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着,社会环境不断对人们发生影响,人们从中获得印象并产生“采取行动的欲望”。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的教学核心定位通过把握戏剧冲突,通过揣摩语言来了解人物性格形象。本课的矛盾冲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人——他人冲突 人——自己冲突 人——自然冲突

但是,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由于我们的课文是节选,所以在展现人物性格形象方面是不够全面的。倘若学生不了解其他剧幕,而对剧中人物做一切断章取义的评价,不能不说成是一种遗憾。所以做好充分的预习,多查阅一些资料是极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1、传统方法: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潜台词。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

2、主题特色:影视配音。我截取的视频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后的一段对白。我设臵这个环节有如下原因: 第一,本课是戏剧,而戏剧就是需要通过表演形式来展现人物的。我们的这节课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法实现表演这个教学目标,于是我就想到了配音这个替换方式。

第二,学生只是在文本中找语言,而没有身临其境地体会,效果恐怕要打折。更何况视觉与听觉的同时调动也是活跃课堂的一种极好的方法。所以设臵配音环节是锦上添花。

第三,我擅长主持表演。请学生配音,如果读得好,我可以做适当点评;如果学生读得不理想,我也可以示范,算是人尽其才。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别林斯基认为:“悲剧的实质是在于冲突,即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不可克服的这样爱之间的冲突、斗争。”黑格尔也说:“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作剧艺的对象。”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雷雨》这部作品的悲剧冲突是怎样构成的。

设臵这样的导语,开门见山,重点突出。

(二)介绍冲突的定义以及各种解释。

(三)请学生总结第二幕都有那些冲突。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归纳出冲突的三种类型。设臵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本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以便微观分析。

(四)对各种冲突进行分析。本环节要详略得当。

1、看看人与自然的冲突。要求学生找出关于环境描写的句 子,并说说作用。

例如: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地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躁的了。

解读:身处郁热几乎令人窒息的氛围中,人不由得烦躁。这天气是人的心态的一种表示,更让读者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天气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渲染气氛,表达人物的心情,同时对情节的发展也起这推动作用。在此,还可以设臵一个问题追问学生:作品中关于天气的描写是否有其它作用。因为天热,蘩漪打开窗户透气。正因为窗户开了,周朴园才会让下人去关窗户。而鲁侍萍关窗户的动作,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至此,人物的出场顺理成章,情节的发展自然而然。

2、分析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的冲突,这是本课的重点。伴随着鲁侍萍将窗户关上的那一刻,周朴园觉得眼前的这个人似曾相识,于是本幕中最精彩的一段即将上演。

(1)、观看视频,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直观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电影中的台词和剧本中的台词在顺序上略有不同。顺序不同是为了拍摄方便,本次分析暂时不予考虑。

(2)、讨论: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份之后的语气与之前的语气有什么变化?这和他的身份、地位、性格有关系吗?

解读:这个问题的研讨对把握人物形象至关重要。学生会通过筛选信息、前后比较等方法得到一部分答案。此刻我打算抓住 其中几句话来深刻挖掘人物形象。起初,周朴园想鲁侍萍深情地打听所谓“梅小姐”的事情,似乎证明他几十年一直不忘旧情,朝夕怀念侍萍。待到他发现怀念的人没有死,就在面对面交谈时,立即严厉呵斥“你来干什么”。这句话表面执行的言外行为是询问,实际上间接的言语行为是质问,隐含的语义是:你想敲诈我吗?当他听了侍萍的回答后,他以为一定是有人指使的,他这样怀疑这样问是有依据的。在19页最后一行有明确的语句“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所以他怀疑,侍萍到周公馆来是鲁贵安排的,于是,周朴园继续声色俱厉地问:谁指使你来的?这一问一答含义极其丰富,展现了周朴园一场剧烈的内心变化。他害怕侍萍的存在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和实际利益。当得知侍萍是自己来的,他放心了,但还是认定侍萍是有意找上门的。因而有冷酷无情地说了一句:“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其言外之意是“那么,你究竟想怎么样呢?”周朴园的这三句话命题不一样,但是要表达的言外行为却都是探听侍萍的口风,考虑如何摆脱这个麻烦。其言后行为却不如他所愿,反而激发了侍萍三十年郁积的悲愤。周害怕事情传出去有损体面,于是连续用了三个不同的命题内容执行同一言外行为——请求。“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周朴园让侍萍不要重提往事,接力稳住她的情绪。等要问的都问了,要知道的都知道了,周朴园完全放心,于是解除一切顾虑,赤裸裸地露出本相“好,你现 在要多少钱把!”至此,周朴园老奸巨猾,深藏不漏的伪善者面目被勾勒得淋漓尽致。

周朴园的情绪变化是:惊愕——严厉——冷酷——安抚 鲁侍萍的情绪变化是:伤感——悲愤——怨愤——平稳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周朴园语言的前后冲突,鲁侍萍自身变化冲突将本幕剧推向高潮。可以看出来在这一场戏中,周朴园是占有主动权的,他的情绪的变化引领着鲁侍萍的喜怒哀乐。三十年前是他决定了鲁侍萍的去留,今日相见,鲁侍萍想见儿子的愿望依然还得由周朴园决定。“痴心女子负心汉”,曾经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3)、经过探讨,让学生配音朗读。(4)、探讨:鲁大海和周朴园的矛盾冲突。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冲突可以做简要分析,但是依然要明确周朴园明明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二儿子,确要将他开除。鲁大海揭露周朴园在矿上雇佣警察开枪打死30多个工人,从前在哈尔滨修江桥时故意叫江堤出危险淹死2200个小工,骗取保险金大发横财。鲁大海和周朴园的冲突已经超越了家庭伦理范畴,而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斗争内容。

(五)探讨:周朴园到底爱不爱侍萍。

解读: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同时也是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体现。周朴园这个人的性格复杂,不是一句爱不爱就能解答的。周朴园这么多年一直保留这旧家具,熟记着侍萍的生日,保持着关窗户的习惯,连穿衣服也爱穿旧的,这应该不是装出来的。我想,对于曾经的、年轻的、美丽的侍萍他是爱的。而且有些语句可以作为佐证:

1、当侍萍生了两个儿子被赶走后,周朴园也不是完全同意的。这从“你们逼着我……”“你们老太太……”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周朴园的妈妈影响了这桩婚姻。

2、文中提到“生了第二个儿子,才过了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这说明侍萍是没有任何准备的,她还沉浸在爱情的甜蜜里,她还沉浸在做母亲幸福里,一切突然就变了。但她的沉浸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原因,而一定有周朴园爱的结果,这是潜台词。

3、当侍萍出现后,他签了一张支票并表示可以先拿去用,并算是弥补一点罪过。如果不爱,何谈弥补?如果不爱,何谈罪过?

4、在尾声中,他将周家住宅改成了教会医院,看望已经成了经生病的侍萍和蘩漪,言行中更是透露出深深的愧疚和悔意。如果不是因为曾经爱过,又哪里来的忏悔呢?

5、在第四幕中,他再三叮嘱仆人,把钱寄到济南去,给一个姓鲁的人。他拿着侍萍的相册不放手,对蘩漪说:“后天搬家,我怕掉了”这都是爱的表现。

有人认为这些都是虚伪的表现,如果真爱,为什么侍萍出现了,他首先说的是“你干什么来了”“谁指使你来的”之类的话,而不是“你过得好不好”“我想你”之类的呢?这便是本文隐藏的一个极好的冲突:爱情情节和阶级意识的纠葛与冲突。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故事大约发生在1893年,距离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有将近三十年。也就是说周朴园和侍 萍的爱情是在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还是相当严重的时代发生了。在这样的一个大时代背景下,他们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必然遭遇悲剧。周朴园与侍萍的爱是被另外一种力量剥夺了,不是周朴园自己的喜新厌旧,这无疑给周朴园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所以周朴园无论是保持旧家具,保持旧习惯还是记得生日,摆放侍萍相片,其实都是他潜意识中的“侍萍情节”在起主导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讲“某种经验如果在短时期内,给大脑提供强有力的刺激,以致不能用正常的方法应付或适应,从而使大脑能量的分配方式受到永久的干扰,我们把这种经验成为创伤经验。”“创伤经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情节”。周朴园与侍萍的爱情创伤经验造成造成了周朴园的“侍萍情节”,而他的思想情感也必然被这个“侍萍情节”所支配。所以我说对于侍萍,曾经,是爱过的。

周朴园在与侍萍恋爱时就是周公馆的一个少爷,喜欢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人的一种本能。所以,当爱情遭遇来自家庭的阶级意识的强烈干预和反对时,他屈服了。这真是他内心纠结的所在。当他进入社会,他就要找准自己的角色。中国人进入社会角色的标志就是结婚,“成家立业”的概念就是最好的说明。而周家大少爷的身份表明他是要继承父辈事业,担当支撑大家庭的使命的。所以周朴园的爱情悲剧就发生在他由一个单纯青年向社会角色转变的环节上。

伴随着家业的发展,这种阶级意识是越来越强烈的。虽然他爱侍萍,但是身为下人的侍萍是绝对无法和他平等的。他能接受 三十年前的侍萍而不能接受现在的侍萍是因为那个只存在于他想像之中的侍萍是没有阶级性的,现在的侍萍则是有阶级性的,这一点,他接受不了。所以,当他看到侍萍时,表现出的冷酷、警惕、严厉也是意料之中的。

(六)结语:

《雷雨》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该课所处的地位作用及教材简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2课,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戏剧常识,解读戏剧作品。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欣赏文本能力,所以学习本课应主要是欣赏话剧剧本,把握主要矛盾冲突,品味个性化语言。

《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7月首次发表于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上,是现代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讲述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并最后引发的悲剧。教材节选了其中的一幕,所选情节描写的是鲁侍萍从济南来看望女儿,被周朴园续娶的太太繁漪叫到周公馆,发现这家的主人是周朴园,然后作为工人代表的鲁大海恰好也来找周朴园谈判,以这两件事展开反映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雷雨》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通过学习它可以对戏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解戏剧常识,提高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创作背景,了解戏剧常识。(三一律)(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阅读、话剧表演、分组探究等把握人物性格,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一分为二的评价人物,把握剧中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周朴园的复杂情感,与鲁侍萍的爱情纠葛。)

3、教学重点

了解戏剧常识,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主要矛盾冲突。

4、教学难点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情感的复杂性。比如周朴园的复杂情感。

二、说学情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认知能力,并且在课内阅读过不少中外小说,对人物分析、情节结构、主旨意蕴方面有了感性的积淀。但对于戏剧的学习还是初次深入感知,所以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结合戏剧的特点来展开。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特征,其属于戏剧类。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因为课文只是节选了《雷雨》中的一部分,所以首先我要对作家资料、创作背景以及整部话剧作一个简要的说明,可以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使学生对剧本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更好的把握人物性格、思想感情。

2、使用多媒体播放电影中的片段: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加深学生的印象,启开他们的思维。

3、话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进入角色之中感受人物的心理、情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

4、提问法和问题讨论法:老师罗列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研究。

四、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怎样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阅读课文,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完成整部剧作的阅读,查阅相关资料。

2、深入研读课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把握剧本的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等。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从课文标题入手,要求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所见过的夏季雷雨天气,在学生发言之后用幻灯片展示一张雷雨天气时的图片,并总结学生的发言(雷雨来临之前是沉闷、压抑的,雷雨到来时是狂风闪电、雷雨交加)。顺势导入新课话剧《雷雨》并展示雷雨的剧照。

2、介绍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资料

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现代剧作家。代表作品有:三部曲《雷雨》(1933)、《日出》(1936)、《原野》(1937)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的时候目睹了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23岁的他在清华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作《雷雨》。《雷雨》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鞭挞了黑暗的社会。

3、利用多媒体播放书上第一场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电影的浓烈的氛围。启开他们的思维进入戏剧情境。

4、我选择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作为重点研读,通过观看电影并结合课本,我将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1)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过程中,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找出文中的依据(2)30年来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侍萍,30年后如何对待活着的侍萍?找出文中依据。30年来:一直保留旧雨衣,侍萍绣了梅花的旧衬衣,一直保留家中的一切侍萍喜欢的摆设,一直保留关窗的习惯,记住侍萍的生日,多次向人打听,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当他知道站在面前的是侍萍表现: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里来了”“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3)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爱情纠葛)(4)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a、“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懂规矩。”表现鲁侍萍怎样的心情?

b、“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鲁侍萍 什么?”鲁侍萍的反问,表现她怎样的情感?

5、第二场戏我选择学生参与到课文部分的戏剧表演中,加深其对《雷雨》中人物性格、情感、矛盾冲突的把握、理解。要求学生做点评。并提问: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阶级矛盾)

6、整体感知课文提出一下问题要学生做简要回答

(1)分析课文标题《雷雨》的寓意。

(2)分析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性格特征。(周:自私、冷酷、虚伪。鲁:善良、软弱的底层劳动妇女。鲁大海:具有反抗精神的工人阶级)

7、合作探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1)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的吗?(开放性答案,并能从文中找出依据,有两种观点,可以更加全面的把握周朴园的本质引出曹禺话,周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

8、拓展延伸

因为本单元是戏剧单元,学生第一次接触戏剧,通过对《雷雨》以及前一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对戏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就此结合课文对剧本做一个整体介绍(剧本定义、特征、类型)以及三一律。

(1)剧本:是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就此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雷雨》的舞台提示,并加以分析。(2)特征: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高度集中的戏剧结构、以对话为主的戏剧语言(性格化、动作化、潜台词)(3)类型:悲剧、喜剧、正剧(该剧属于悲剧)

(4)三一律: 西方戏剧理论结构之一,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该剧运用了三一律的戏剧结构描写了两个家庭中的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周鲁两家几十年的恩恩怨怨。

9、课后作业

学生自行完成《雷雨》的阅读,解读繁漪、周萍、四凤的感情纠葛。解读繁漪这个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篇8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辽宁教师招聘公告信息

说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高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构成本单元的4部剧作兼及古今中外。学习重点是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通过学习,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同时,可以借此机会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剧作的特色,步入戏剧殿堂的瑰丽之门。

(一)对教材的理解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文本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文本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因为戏剧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来,才能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戏剧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活灵活现的,具有鲜明个性。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都是通过一定的戏剧语言表现的,其中戏剧人物的语言(台词)对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于此,在教学教程中拟重点考虑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 1.初学戏剧,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4.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5.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二)教学目标

《雷雨》是最能体现作者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的一部作品,因此,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而真正把握剧本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本着“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2.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冲突的发展过程。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2.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旧伦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伦亲情。

(三)重难点确立及解决办法

《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雷雨》的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因此,我将“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剧情的发展,把握矛盾冲突,了解剧本中有哪些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冲突的实质是什么,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思想做准备。

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品读语言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各有特色,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经历、地位和个性。而且,《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拟定为“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内涵,挖掘其中的隐性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1、走近作者: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认识周朴园冷酷、自私和虚伪的思想本质;鲁侍萍正直、善良和倔强的性格特征。

2.分析第二场戏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周朴园的残忍、冷酷和狡猾的阶级本性;了解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2.揣摩台词中的潜台词。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下的第一届学生,大部分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最基础的感知语言、情感体验等能力。同时,经过高中阶段三个模块的学习,在文学作品阅读方面已有了初步的感性积淀,对于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阅读兴趣,渴望更多地了解作品本身及其相关的知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是,现代的高中生看话剧的机会不是很多,他们对戏剧的理解多停留在书本上,书本的表现形式对他们来说都显得生涩,远不如电影或电视的影响大。另外,《雷雨》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离这些学生太遥远,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解很难使他们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感情和恩怨纠葛,针对这种情况,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注意戏剧文本的文体特点,有层次地朗读、欣赏、品鉴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教法设想 1.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⑴设疑研讨法(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求知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为了更大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问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质疑、解疑,形成合作意识与参与意识,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有所得。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⑵情境教学法。

本文是戏剧名篇,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电影片段,变抽象的文字为生动可感的影像,使学生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同时,还可采用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戏剧语言的体会。学生在这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中,激发了求知欲,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语言实践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器具

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把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PowerPoint课件,这样,利于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利于突破重点、难点,而且,利用演示课件代替板书,能节省时间,又可展示教材所没有的补充材料,扩大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附:教学过程分三步,共七个环节,点击图中右下角树叶或图章可进入下一环节。)说学法

教无定法,妙在得法,贵在授法,因此,在教学中准备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⑴诵读品味法

曹禺先生曾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全剧洋溢着那个时代年青人特有的激情,意味隽永,文辞优美。因此,指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诵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从解读语言文字入手来感知作品,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训练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一。

⑵讨论探究法

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过程,是思考问题的一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去品味戏剧文本的语言,去探讨有关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对知识初步获得整体印象后,会有意识地进入知识的探究情境之中,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⑶迁移应用法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得“鱼”是不够的,还应让他们会“渔”。所以,本课指导学生在体味到戏剧语言的特点之后,运用这部分知识进行改编活动,化理论为实践。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随时将课堂知识付诸实践的习惯。

说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设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的基础,激发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PowerPoint播放“雷雨”画面及声音,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听震撼)《雷雨》就是一场狂风暴雨,震惊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剧坛。这里有最“雷雨”的女人,也有在岁月中历练得冷酷但仍然存着一丝温情的老人。

他们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共同演绎了一段“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雷雨》中的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那么戏剧冲突和人物都要通过什么来表现呢?(学生回答)对,戏剧语言。所以,鉴赏《雷雨》中人物的语言,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就是咱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此环节意在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引趣、激情、启思,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此环节2分钟。

请点击下一页浏览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步骤二!!

步骤二:文本探究

环节一:探究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主要由两个问题组成,问题1:首先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份之后的一段文字,大家边听边思考: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份之后语气和之前有什么变化?这和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当周朴园发现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抛弃的侍萍时,他的语气马上变得非常的冷非常的硬,声色俱厉,这都符合他资本家的残忍冷酷的本性。甚至后来说:“好!痛痛块块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想用钱来解决这件事,这符合他资本家、生意人的身份。所以说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性格、身份、地位的,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这就是戏剧语言的特点之一——个性化。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这样就得出了戏剧语言的第一个特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这个问题主要是想通过比较周朴园发现鲁侍萍身份之后和之前语气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文本中搜集、提取、整合相关信息,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促进师生关系的融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问题2: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周朴园的个性化语言,请大家看一个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电影片段。思考: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符合他什么样的性格?问题2是对问题1的深入,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通过影像资料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此环节10分钟。

环节二,探究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设计说明]潜台词并非戏剧所独有的特点,高中生在小说中也接触过“意中有意,弦外之音”的知识,尤其是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所以,授课时由《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情节引入,既引发了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顾,激起了深入学习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对潜台词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具体如下:

(过渡)我们了解了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其实戏剧语言还特别讲究潜台词。什么是潜台词?小说《林黛玉进贾府》里王熙凤有句经典台词:“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王熙凤一连问了黛玉三个问题:年龄、读书、身体,表面一看,快人快语,待人爽朗而热情,对黛玉各方面的情况都十分关心。但实际上,她真是在关心黛玉吗?细细读来,不是。三个问题连贯问下,黛玉来得及回答吗?王熙凤想要黛玉回答吗?没有。她没有工夫听,也不想听,这不是她的目的所在。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的两个“只管告诉我”,让我们有些感觉了:贾府中谁说了算?我便是贾府中说话算数的主!可见,她的“热情”的话语只能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地位明白地告诉黛玉:听我的,没错。可是她说出来没有呢?没有。所以妙就妙在一切尽在言外。这就是潜台词,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意中有意,弦外之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下面我们就通过侍萍的语言来感受一下潜台词的艺术魅力。看文本中这样的情节—— 为加深学生对潜台词的理解,再通过两个片段进行深化,可以这样设问:

请大家再看下面的练习题,有两个小题,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然后结合剧情进行分析。

此环节选取矛盾冲突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通过品读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得出戏剧语言的第二个特点。此环节8分钟。

环节三,探究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的特点。

[设计说明]《雷雨》在人物的台词中盛开出绝美的花朵,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舞台而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语言强烈的动作性。因为戏剧语言的任务,不仅要表现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而且要展开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曹禺剧作中的人物都在明确而执着的自觉意识下围绕着某个焦点而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其人物的每一句台词都发自人物内心,受到人物意志和愿望的支配,话一出口即可引起一连串的反应,加强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但学生对于这点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困难,所以必须作好铺垫,所以,我作了这样的设计: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红楼梦·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写刘姥姥议论贾府吃螃蟹一段,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这里写她又是摆行论价,又是掰手指头算账,又是念佛,活脱脱把一个乡村穷婆子的惊讶感叹、絮絮叨叨的情态从语言中反映了出来,口吻逼真,动作、表情、心理跃然纸上,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为什么?因为这些语言中有“动作”,就如焦菊隐所说的:“语言的行动性,就是语言所代表着的人物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活动。”(《焦菊隐戏剧论文集》)《雷雨》之所以能笑傲剧坛几十年,也正是因为其语言具有极其强烈的动作性。

而后,将问题引向深入:

不信我们来看一段对话,请大家看周鲁从相见到相认这一部分。在这个过程里哪些语言暗示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大家两人配合大声朗读,并且划出这些句子。

鲁侍萍的欲说还休,欲言又止,这说明她对这个曾经伤害过她的人还是存着感情的,当然更多的是积蓄了三十多年的悲愤。这就是戏剧语言的特点之三——动作性。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一方面,它既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又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动作;另一方面,它也能刺激对方,促使对方产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这样,对话双方互相作用,互相促进,推动剧情不断发展。

这一环节可使学生在认识戏剧语言动作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语言的特色,培养学生通过讨论研究解决疑难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此环节8分钟。

环节四:体悟·演绎

[设计说明]至此,戏剧语言的三个特点已经明确,为了进一步巩固深化,我设计了体悟演绎的环节,即通过配音的形式体会戏剧语言特点:

下面,请两位同学为周鲁见面的片段配音。待会请大家做专家点评,说说哪句话读得最好,最能把握戏剧语言的特点。

这一环节是迁移运用的开始,通过配音的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迅速运用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理解的能力。这一环节5分钟。

环节五:拓展延伸

[设计说明]仅仅让学生口头进行练习是不够的,还应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我这样设计:

大家分析得非常精彩,其实我们今天所探究的三个特点不仅仅是《雷雨》的语言特点,它也是所有戏剧语言的共性,对于这些特点我们不仅要会分析,更要会运用。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现在影视界有件大事,那就是重拍《红楼梦》,而且,“红楼梦中人”的海选更是声势浩大。演员准备好了,没有好剧本亦是枉然,现在大家试着当一回编剧,以《林黛玉进贾府》为脚本,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小组合作,将之改写成剧本,可行当编入一些想象的情节,但要注意改编时要准确把握原文的矛盾关系来构成戏剧冲突,改编后的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特征,符合原诗中人物的身份,然后,为大家表演一下——

此环节主要是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说教者,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编自演,从实践操作的角度理解戏剧语言的,攻克难点。教学中,打破文体限制,从兴趣出发,从艺术相通原则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一篇课文里达到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培养相应的语文能力──发展个性。这样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延展训练天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训练效果。此环节10分钟。

请点击下一页浏览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步骤三!!

步骤三:作业布置

[设计说明]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因材施教,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写作练习:写出下列两组人物不同的语言(必做题):

做教师的父亲和做生意的妈妈希望你认真读书,他们分别对你说---父亲说: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母亲说:读书以后才有饭吃。

要求:写一段与父母的对话,语言要有个性、有潜台词、要富于动作性,字数不限。2.找出剧本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戏剧语言,谈谈你的看法,形成一篇小论文。(选做题)3.与同学合作,将《林黛玉进贾府》改编成剧本,利用语文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表演。(以上3个题目,题目1为必做题,2、3题请同学们根据个人能力、精力及兴趣自选一项或两项都做。)

自主选择,实现分层次、自主作业,完成弹性作业,为自主发展营造了宽松氛围,学生尽力而为,教师因情而发。第一项是基本作业,是二、三项的基础,对一般水平的学生来说是保底作业,也是向二、三项发展的奠基作业。第二题意在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对学习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引导他们自由组合、尝试编写课本剧,民主推荐角色排练,在课外活动时展示,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2014辽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上一篇:学年教学工作自我鉴定下一篇:矿安全设施验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