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1课程小结

2024-06-24

计算机辅助设计1课程小结(通用14篇)

计算机辅助设计1课程小结 篇1

计算机辅助设计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的普及,设计领域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的显而易见的,传统的手工绘图被计算机辅助设计所取代,一切变得便捷,快速,节省了以往设计师在绘图方面的时间,设计师们可以把时间更多的用在构思上,大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促进了设计界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讲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现在科技时代,电脑的应用基本上在每个行业都已经不能离开了,从事设计与绘画的职业中,到底思路方法与软件技术哪个更重要一些呢,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当你有了一个好的创意,没有技术的支持,也只停留在空想当中,也就无法实现,这时,技术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同样思路方法也是极其重要的,必须兼得。

这应该算是我第一次正式的接触设计类的软件,以前自己只是在网上学过一点Photoshop,虽然是浅浅的了解但是感觉软件挺神奇的,可以把两个或几个图片结合在一起还看不出来,但是只会这个,经过这两周的学习,对这两个软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到软件功能的强大。

这两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老师主要是将以矢量图绘制软件为代表的CorelDRAW与以位图处理软件为代表的Photoshop结合起来讲授,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两个软件各自不同的技术特色,以及两个软件在设计领域旗鼓相当的重要地位。两个软件彼此的联系以及结合在一起的好处,不单是这两个软件其他的好多软件都是结合着用的,单独用某个软件,如果是比较的复杂的设计经常会出现好多不能完成预期的效果。

短短两个周的时间我们想变成一个软件高手是不可能的,得需要大家通过课后的大量练习来达到事实证明着练习很有用。软件是个技术活,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掌握的迷津则是四个字——“熟能生巧”。不能有畏难情绪,千万不要被软件的表象——繁多的工具吓到。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你坚持不懈,循序渐进。采用逐个击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会每个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在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如何应用,注意触类旁通。其实,学着学着,你就会发现一些工具的用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得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兴趣。最好带上艺术家般的挑剔眼光来分析作品,总结技巧。还要适时地与同学老师朋友交流交流,发现别人出色的地方,多多学习学习;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不足之处,吸取经验教训。当然,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

CorelDRAW是目前最流行的平面矢量设计制作软件,其软件应用针对两大领域:一个用于矢量图形及页面设计,一个用于图像编辑处理。使用CorelDRAW可创作出多种富于动感的特殊效果的图像,加上高质量的输出性能,保证用户能得到专业图像的制作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制作、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和网页制作等领域;Photoshop则是位图处理软件。CorelDRAW的学习要求学生一定要精确绘制标志。因为,绘制精确的标志图形,是该矢量图软件的优势。初学者要谨记精确,后来就要注意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现在的电脑培训班很多,会使用此类软件的人也很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作为将来要成为设计使得我们要有好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能做出一个富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思想的作品,这就是我们学习那么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临摹经典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分析作品的设计思想,设计意图,养成分析的习惯有助于自己的创作,同时也要有耐心、细心、规范与严谨的学习态度,做任何事都应有这样的态度。

对于软件的熟练程度和操作程度,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掌握必要的一些基础操作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连简单的操作都不会使用,那样也就不可能制作出满意的作品

在掌握一定的软件操作技能之后就可以尝试制作一些小作品了,在实际操作中,一边继续学习不懂的知识,一边摸索出来的一些窍门,总结出的经验和窍门。可以说是个人的一个法宝,在实际的操作中非常的实用,可以轻松的完成所需要的任务。

一幅看似复杂的包装设计、海报设计、封面设计等等,就如同一台复杂的机器,当我们掌握了零件的制造,机器的后期组装也就不难了。文字、图形就是那一个个小的零件,要掌握如何通过软件去完成设计最终效果,必须学会从小的“零件”开始画起。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老师主要是让我们临摹一些简单的标志设计,从简单的入手慢慢深入。通过临摹经典的标志设计,引导我们正确的审美以及艺术设计修养的逐步提高,从临摹中学习和了解软件的基本操作,为以后的独立创作打基础。

从老师布置的作业中不难看出老师慢慢引导的用意,从标志设计,名片设计到广告单页设计,我们通过了解设计的正确制作方法,逐步认识设计、希望能快速迈进设计真正的殿堂。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做铺垫。

计算机辅助设计1课程小结 篇2

一、图表式小结

这是从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出发, 通过图示或表格形式, 将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概括整理, 突出重点地进行一定的归类、比较, 总结所学知识的一种小结方式, 主要有简一性图表、专题性图表和比较性图表。 (1) 简一性图表。是仅就某一历史事件或课本的一个单元的内容, 用列表方式来反映。例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通过列表格进行小结。

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形象直观、简洁明了,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节课的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便于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专题性图表。是把同一历史阶段的类似概念、知识, 以专题择要归纳为图表来体现。如《走向整体世界》一课上完时, 我归纳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如下:

通过列表, 学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个完整认识, 归纳、比较能力得到训练, 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 可以得出规律性认识, 即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3) 比较性图表。是指两种以上性质相同或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列表对比, 从不同角度、多方联系辨别分析, 寻求知识间的异同, 找出其规律而加以概括小结。如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这种小结方式有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分门别类地串联起来, 理出线索, 使知识系统化,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

运用图表式小结要注意: (1) 导向性。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重点内容, 不能面面俱到。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因为历史学科知识繁多及其知识之间联系紧密的特殊性, 许多教师只好各方面都兼顾, 所以在课堂小结时的框架构建就要体现本节知识的重点, 为学生后复习提供导向功能; (2) 程序性。因为是用图表形式对教学知识进行小结, 所以要讲究程序, 即在备课时, 教师就要做好相关课件, 设置好程序, 在作小结时利用课件展示空图表, 然后教师边提问边展示答案, 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切不可马上把一张图表答案都展示出来, 或者等学生回答完所有答案才展示, 不利于知识的巩固; (3) 系统性。在课堂教学中, 每一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可在讲课的过程中, 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 还要讲授大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一节课下来, 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 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 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 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 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 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二、史料式小结

在课堂结束时, 给学生提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材料, 设计一些与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相关的问题而进行课堂教学小结的方式。如学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时, 我展示如下材料: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相继开放, 洋货涌入中国市场。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纱、洋布、洋棉“其质即美, 其价复廉”, 因此, “江浙之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中心, 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 由于洋布畅销,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织业为业的乡村已无棉可纺, 无布可织。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 十室而九。“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国, 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 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 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 皆为所夺矣”, 请阅读以上材料并回答: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经济结构变化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什么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小结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 有利于教材延伸、拓展, 有利于巩固知识, 有利于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活用知识, 提高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技能化, 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运用史料式小结要注意: (1) 针对性。即在史料选择上, 要注意与课堂所学历史知识相吻合, 材料不能过多, 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一致, 有利于学生阅读; (2) 原始性。在材料选取上, 要注意材料原文的真实引用, 切不可断章取义, 或为达到教师的意图, 而对材料进行有意识的改造, 这样不利于历史教学; (3) 适量性。是指依据“论从史出”的观点, 精造史料。历史教育知识容易大, 要在有限的课堂内处理好教材, 即要分清主次, 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这就要求教师在补充史料时选择典型史料, 不宜过多, 否则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启发式小结

通过钻研历史教材, 找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 通过历史现象, 挖掘历史规律和本质, 给学生以启迪的小结方式。如《宋明理学》,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我们进一步了解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的发展演变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 依然有所发展;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时期;宋朝时期, 程朱更深兴起, 儒学思想走向成熟;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 心学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学”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 儒学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 我们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通过小结, 学生对儒学发展有了比较明确的线索, 并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有了深刻印象, 又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了伏笔。

运用启发式小结要注意: (1) 目的性。即目的明确。课堂小结从历史教材的本身出发, 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或从重点、难点进行提示, 或从智力开发、思想教育方面予以引导; (2) 简洁性。小结教学要做到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要在教学时做到干净利索, 语言精炼; (3) 启发性。小结要给学生以启发, 以激起学生努力探索的积极性, 做到“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如果把一节课比作“凤头、猪肚、豹尾”, 那么小结教学就应像豹子的尾巴那样强劲有力。

四、问题式小结

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置一些综合概括的问题, 从而达到巩固新课的小结方式的目的。如在《新文化运动》一课小结时, 我提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1)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2) 回顾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 (1919年) 前后, 一些先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 (3)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点拨和思考, 学生得出新文化运动前期“新”在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新”宣传马克思主义。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 (1919年) 前后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走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激进派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激进派则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维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激进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这样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消化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 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运用问题式小结要注意: (1) 自由性。要重视学生在小结中的主体作用, 紧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抛出有价值的问题, 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 各抒己见, 或在轻松、或热烈的氛围中, 加深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2) 悬念性。在小结时, 教师精心设问, 有助于学生课后的主动学习;可提出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 以一种悬念性, 有助于学生课后主动探讨;也可在小结时, 将问题引向更深入的问题, 有助于优生课后的自主学习; (3) 思维性。因课堂小结时临近下课, 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 渐渐变得心不在焉, 为此教师适时运用课堂小结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1课程小结 篇3

1.教学理念的整合

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始环节,微视频(微课)不是对一个单元的学习,而是对单元学习中的一两个重难点的突破,强调的是单元学习中的“点”而不是“面”。本着这个微课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客观分析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了该单元学习过程中难度最大,同时也最能够帮助起始年段的学生迈出英语学习第一步的知识点作为微课的主体,充分体现出了微课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语言情境的整合

在语言教学中,良好情境的创设是学生习得语言、产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条件。本微课视频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图文展示、语音演示、人机对话等方式,呈现出一系列符合小学生认知方式的、自然的、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听,在情境中说,在情境中学,从而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学习语言、内化语言,形成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3.听、视觉教学媒体的整合

听、视觉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利器,而听、视觉媒体在英语学习中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度。本微课视频将图片、语音等视听媒体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整个自学过程之中,帮助学生听读模仿,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输出等,使其切实地服务于学生听、说、读等多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而达到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以话题为主线,打造生活化的语言情境,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知识技能,培养综合能力,促进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核心目标。

本套教科书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是小学英语教学起始年段的起始单元,由情境交际、词句、字母、歌曲歌谣等核心板块构成,主要涉及“Hello”“What’s your name”等基础性语言项目、文具类单词的学习和英语字母的学习。

其中,“Hello”“What’s your name”“I’m…”的情境交际承载着萌发小学生英语语感、建立小学英语课内外交际基础的重要任务,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对于教材中伴随情境交际出现的Zoom、Zip、Sarah、Mike、Miss White等英文人名,学生不仅要能正确认读,还要能初步理解其含义并产生一定的跨文化意识,这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之一。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语言基础都比较贫乏,学习意志力较为薄弱,容易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协助和指导,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学和内化,从而培养他们勇于尝试、大胆开口的意志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微视频,模仿音频示范,能听懂、会读交际用语及句型What’s your name?I’m…/My name’s…;能听懂、会读人物名字,如Zoom、Zip、 Mike、Sarah、Miss White等;能在创设的情境中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能联系学习和实际生活,尝试用英语介绍自己。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自主观看微视频,运用听读模仿的方法,读准单词,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能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微课程学习情况,并能依据情况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或微视频中的教学片段)的方式调控自己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英语的语言特点,并培养喜爱英语的情感和大胆开口、勇于尝试的意志品质;了解说英语的国家关于人的称呼的一般形式,初步形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过程

1.Try to say

教学伊始,教师首先介绍自己“I’m Sam”。然后呈现两位动物朋友Zip和Zoom,并带领学生学习Zip和Zoom的读音。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介绍和呈现两个动物朋友,将学生带入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初步感知语言,同时学习两个任务的名字。

2.Try to ask

①呈现人物Sarah和Miss White,播放他们的自我介绍“My name is Sarah”和“I’m Miss White”,引导学生学习单词Sarah和Miss White。

②呈现人物Mike,引导学生运用语句“What’s your name”进行人机对话,并询问人物的名字。然后播放录音“My name is Mike”,带领学生学习生词Mike。

设计意图:通过语音示范,指导学生学习人物的名字,并在此过程中自然地呈现交际用语“What’s your name”,引导学生运用该语句进行人机对话,在真实的语境中操练语言。

3.Learn to answer

①提出问题:老师和同学们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姓名或称呼的呢?

②播放教师的自我介绍“My name is Sarah”“I’m Miss White”“My name is Mike”等,引导学生自主跟读和模仿。

③再次强调用“My name’s…”和“I’m…”来介绍自己的姓名。

设计意图:将词汇和句子有机结合,能引导学生通过跟读、模仿的方式学习如何介绍姓名,同时进一步明确、强化语言概念和语言功能。

4.Let’s  learn

呈现三幅情境交际的图片,告诉学生如何用英语称呼某位外国同学、中国同学以及自己的教师或长辈。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已经学会本单元的几个人物名称的基础上,向他们讲述用英语称呼某个人的方法,使他们获得概念上的提升,帮助他们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5.Listen and number

①呈现今天学习的五个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并按介绍的顺序给人物排序(如图1)。

②出示排序的正确答案,引导学生扮演这五个人物,介绍“自己”的姓名(如图2)。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课所学人物的称呼的掌握情况,培养他们听的能力。同时,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从而由之前输入型的听读、模仿过渡到输出型的运用、表达。

6.Let’s sing

播放英文歌曲hello,学生自主听、唱。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将本节课学到的语句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交际框架,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单词及语句,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7.Make a new song

创设任务:通过改变上一个环节的歌曲中人名的方式来改编歌曲。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改编歌曲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在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8.Let’s say

通过图片呈现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想一想图片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如图3)。

设计意图:呈现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今天所学的语言,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9.Let’s talk

呈现情境:Wu Yifan的好朋友Liu Tao邀请大家去公园游玩,他们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和其他同学一起编一个对话或者短剧。

设计意图:创设更加生活化的交际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延伸到微课程学习之外,引导他们进一步自由、灵活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设计亮点

1.合理整合视听媒体资源,辅助学生学习语言

在微视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先运用人机对话的方式突破句型“What’s your name”,然后借助声音、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学会用英文介绍自己以及询问他人姓名,通过图片掌握用英文称呼别人的句型,在多种多媒体手段的指导下完成各种交际性语用任务,表现出多媒体运用和学科教学法之间高度的整合度和契合性。

2.听、说、读结合,活动设计丰富多样,学生灵活操练

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人机对话、创编歌曲等多样的语言学习和交际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听、读、交际、创作的方式,自然、自主地学习和练习句型What’s your name?/I’m…/My name’s…等交际用语,在丰富的情境、任务中习得语言,输出语言;同时还设计了听音模仿、听音标号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巩固和自主评价;此外,在微课程结束时,教师还设计了“Let’s talk”的合作交际任务,将语言学习延伸到微课程学习之外,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渗透方法,让自主探究走向明晰

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程小结 篇4

不知不觉之中,一学期的计算机信息检索课已经上完了。从一开始对这门课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略知一二,可以说,学习了这门课还是给了我一定的收获的。

最初选这门课的时候,仅仅以为课上会介绍一些类似于谷歌,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但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这门课是介绍了一个又一个的数据库。从第一节课简单的介绍了我校图书馆的搜索方法之后,第二节课就引入了诸如中国知网,读秀,维普之类的国内大型数据库,再后来更是介绍了诸如EI,SCI之类的外文数据库,我也只能在应接不暇之余,感叹数据库之奥妙无穷了。

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对数据库的感受也是一变再变。最初完全不知道数据库,到中间认为有什么必要放着那么多的搜索引擎不用,非要用这些以前从没听说过的数据库呢?再到深入学习之后感受到数据库与搜索引擎的区别之后,我也才真正的体会到这门课的意义。

首先,我认为数据库与诸如谷歌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数据库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不如搜索引擎的地方。如果要搜索一些专业性的东西,最优的选择莫过于数据库,比如我要搜索我所在的电子类专业的关于电路分析方面的一些知识,在中国知网上面输入电路分析之后,便会出现许多关于电路分析方面的文献资料,对于了解专业性的知识大有裨益。但是,如果在百度上搜索一下电路分析的话,恐怕确实会得到一些书籍资料,但是,如果想单单凭借这几本书去深入了解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关于专业方面的最新的科研成果与研发者对自己的成果的讲解在这些书籍里面基本不可能找到。但是,百度等搜索引擎的优势也恰恰出现在这里。搜索引擎在搜索时,搜索面之广是数据库远远不及的。一篇最好的专业文章,如果作者没有将它发给该数据库,那么,就算这个数据库有多么巨大,多么完美,也无法搜索到那篇文章。但是搜索引擎就不同。普天之下的东西,它都可以搜索到。只要有耐心一页一页的慢慢的去寻找,最终就一定可以找到那篇你想要的文章。同时,搜索引擎的另一个优点也在于它的搜索面之广,因为数据库基本只能搜索到专业文献资料,但是,一个人如果要了解某个专业性知识,单凭专业性文献,恐怕是不可能的。因为,专业性文献都是有一定深度的,初学者不一定可以看懂,读透,直至完全了解。搜索引擎却不然,它可以搜索到几乎所有关于该专业的大东西,有浅有深,很方便初学者的学习。因此,我个人学完了计算机信息检索后,得到的一点感悟就是,要对自己有一定了解的学术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亦或是写一些专业性论文,最优选择莫过于数据库。但是,如果仅仅是查阅一般性的资料,当然还是谷歌,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好用。

其次,在我学完了计算机信息检索课之后的一些课后的尝试之中,我越来越发现专业知识的浩瀚无穷。任何一个专业性词汇的输入,都会出现数以百计乃至千计的专业文献资料,同时,从这些专业文献资料中,又可以看到,自己所在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联系,不由的让我感叹专业知识的无穷无尽,激发了我自己的探索的欲望。与此同时,我也在催促着自己,更快的确定好一个更加细致的钻研方向。在课堂上学习了外文数据库之后,我猛然之间发现,虽然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部分专业性的英文词汇供我们查阅的方便,但是,在我自己亲身实践的过程之中,发现自己的英文水平还是存在明显不足,词汇量太缺乏了。查阅的时候,还是得借助到一些翻译工具。再加上外文数据库查阅到的资料远远超过中文数据库,而外文数据库里的资料又都是英文的,阅读起来更加费力,极其难以理解。这个情况就明显的说明了我想要在专业方面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学好英语。

最后,我感觉到这门课带给我的另外一大帮助就是我从中知道了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英国机电工程师学会INSPEC这两个专业性的,全球最大的两个电子电气与信息工程方面的数据库。在课后的尝试中,虽然因为英语能力的较弱,使用这两个数据库的时候倍感吃力,但是,我依然感觉到了这两个数据库内部信息的丰富。里面的专业性文章数不胜数,我可以从中查阅到几乎所有的关于电子类的各种专业文献。虽然现在还看不懂很多内容,但是,在以后要写到专业性论文的时候,这些数据库都会派上用场。这不由的又另我想起了大一刚刚入学,学习完了专业导论课之后,要写专业论文的时候。虽然听完了六节导论课,但是,对专业从很大程度上讲还是一无所知。因此,当时,论文唯一能借助的工具就是百度。又因为百度在搜索专业性知识文献的时候,准确度不高,查阅比较费时而且能查到的专业文献少之又少。那篇论文确实费了我很长时间去完成。但是学习了计算机信息检索课以后,我顿时感觉到,如果当时知道这么多数据库的之后再去写那篇论文,必然会事半功倍。

课程设计小结 篇5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回顾此次的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在将近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是苦多于甜,但是却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很多在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毕竟是第一次做的,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要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自动送料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共分为了8个阶段:

1、选择电动机:

2、传动系统计算:

3、齿轮、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选择:

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

5、装配图的绘制:

6、零件图的绘制:

7、编写设计说明书:

8、答辩

在第一周的计算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其中最难的是在轴承的选择过程中,在初步选定轴承的类型之后,我们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然后开始计算在此轴承下的工作寿命,结果发现轴承寿命

不合格,不得不重新选择,接着我们又试了好几次,几乎都要放弃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选定了合适的轴承。我们也明白了我们一定得按照书上的计算思路逐步细心地完成,特别一些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一定要合理。

这次设计中最后一个难点就是轴的校核了,我们对低速和高速轴分别进行了校核,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轴的校核是个难点,由于工程力学没怎么学好导致计算遇到了麻烦,这也充分的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在平时的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计算结束后就开始了画图工作,由于大一的时候就学了机械制图,又学了电脑CAD制图导致很自己手工画起来很吃力,许多的画图知识都忘记了,自己还得拿着制图书复习回顾,导致耽误了许多时间,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明白我们所学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学好学专。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应该心细,特别注意不要多线少线同时也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图。

此次课程设计不但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能力,而且也让我们体会到团队的力量。我们小组4个人,从来没有人缺勤过,更别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大家态度端正,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无论分给他们什么任务都能认真对待,而且从不拈轻怕重。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此次设计也让我们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地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

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不小。遇到问题时,我们一起讨论,每一次都会很快得出结论,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看这话真是说对了。

课程设计到此已经结束,但对我们的影响却不会到此结束。我们总结此次课程设计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积蓄经验,希望在将来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在人生的旅途中少走弯路。

第八组组长:陈琳

课程设计小结 篇6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这次课程设计我得到的题目是设计一个单级锥齿轮减速器,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找到了信心。现在想想其实课程设计当中的每一天都是很累的,临结束那两天更是一直画图到深夜两点才爬到床上去。有的同学更是选择了一整夜的学习画图找资料。其实正向老师说得一样,设计所需要的东西都在书上了,当时自己老是想找到什么捷径来完成这次任务。但是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没有那么简单,你想copy或者你想自己胡乱蒙两个数据上去来骗骗老师都不行,因为你的每一个数据都要从机械设计书上或者机械设计手册上找到出处,不让的话就麻烦了。我因为这个就吃了不少的亏,比如在我设计减速器的装配草图时我没有太注意相关尺寸,致使我设计的箱体出现了较大的结构错误,间接导致了我以后的装配图的步履维艰。虽然种种困难我都已经克服,但是还是难免我有些疏忽和遗漏的地方。完美总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心理我一步步走了过来,最终完成了我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培养了我的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和利用生产时间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我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的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要进一步加强,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努力。本次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一次系统总结与应用,还是对自己体质的一次检验,检验结果是不合格。在本次课程设计当中,由于天冷,也由于课程设计的环境艰苦,许多的同学都感冒了,更有几个同学是刚打完点滴,就开始设计,精神可嘉。我在这次课程设计当中,也不幸得感了冒,现在设计完了就可以好好地睡上一觉了。

本次课程设计由于时间的仓促,还有许多地方有不足之处。再加上课程设计选在临近期末考试期间进行,就更显得不是很人性化了。但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看来我是无法忘记的了

计算机辅助设计1课程小结 篇7

关键词: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 考核方式改革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培养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专门人才。《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建模、制图、装配和注塑模向导等内容。开设本课程,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利用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本文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讨论,力求在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一、现有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一般采取平时成绩加期末考核的方式,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组成,期末考核有的采取试卷进行知识考核,有的采取上机操作的形式进行。这些考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平时成绩的考核操作过程不够科学

考勤的记录一般是从上课到下课的这一时段学生来到课堂就算是到堂,最多算是迟到,有的学生在上课几分钟后来到课堂被记录为迟到,有的学生在下课前几分钟赶到课堂的也只记录为迟到,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并且对促使学生按时赶到课堂认真学习意义不大。作业的考核一般是看作业的评分,对缺交作业和迟交作业没有相关的处理措施。并且由于本课程是软件课,对于作业应该是课堂完成现场评分还是课后完成上交后评分一般都没有进行认真思考。课堂表现的考核主要是积极回答提问和遵守课堂纪律方面,但是这两个方面比较难将其量化到考核分值中。

2.期末考核不能体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采取试卷进行知识考核的一般都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只要识记能力较强即可获得高分,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采取试卷进行知识考核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但在有的地区,由于职业资格的考试需要进行应知测试,还是有些院校采取使用试卷考核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现在大多数是采用上机操作的形式进行期末考核,但是考核的内容一般是任课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示范过的习题,学生一般按照老师所示范的进行操作即可。有的试题虽然不是平时示范过的,但一般只是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所使用的命令和操作步骤基本是相同的,这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在进行考核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严肃考核态度

教师在对学生的考核过程中,不管是平时考核还是期末考核,还是最终的综合评定,都应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一方面是对学生负责,让学生感受到考核的公平性。另一方面,老师要意识到考核过程的本身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老师严肃认真的态度会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是现在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都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它做好,最终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对学生而言,应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考核,平时按照要求把各项该做的事情做好,认真学习,及时关注自己被考核的情况,最终才能得到理想的考核结果。

2.将平时成绩进行量化考核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都是两小节课或四小节课连排,每小节40分钟或45分钟。可以规定,上课铃响完后还未赶到教室者为迟到,下课铃响之前离开教室者为早退,其中迟到或者早退的时间达到和超过半小时者为旷课,并且按每两小节课一次进行计算。作业不允许迟交,缺交一次等同于旷课一次,并且计算作业平均分时以实交作业总得分除以应交次数进行计算。在课堂上玩游戏、玩手机、打瞌睡等违反课堂纪律者第一次记等同于迟到一次,第二次记等同于旷课一次。迟到和早退两次等同于旷课一次。旷课次数达到学期本课程上次次数的30%者直接评定为不及格,达到60%者取消考试资格,直接重修。

3.科学设计期末考核内容

期末考核应尽量采用上机操作考核的形式进行,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评价,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首先,期末考核的内容不能是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所示范过的内容,否则学生只需要记住老师所示范的步骤就获得好的结果。应该选取课堂上没有使用过的习题作为考核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试题要让学生有发挥创新的空间。试题不只有一种解决的方法,否则学生的答案将千篇一律,同时也可以考虑采取加分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创新。

4.采取适当形式将考核结果的有关细节向学生反馈

由于期末考核之后学生就放假休息,任课教师在下学期不一定承担同一班级的授课任务,导致学生都只知道自己的最终考核结果,而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这样使得考核对提高学生能力和强化教学效果的意义大打折扣。因此,任课教师应该采取适当形式将考核结果的有关细节向学生反馈,如通过QQ群,或在下个学期找个时间走进班级进行反馈等形式。反馈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问题说明及解决方法介绍,班级整体的考核情况,并接受学生个人核查自己的考核情况。

三、结语

《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该严肃考核态度,量化平时成绩考核,科学设计期末考核内容,及时反馈考核结果,让考核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吉喆.《UG模具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4(84):4-5.

[2]夏细明.模具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3(1):117-118.

包装设计课程小结 篇8

包装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广泛用于生活、生产中,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开始用手工方法熔铸、吹制原始的玻璃瓶,用于盛装物品,同一时期,埃及人用纸莎草的心髓制成了一种原始的纸张用以包装物品,公元前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在中国出现了用手工造的纸做成标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包装设计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时至今日,包装不仅仅停留在保护商品的层面上,它已给人类带来了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视觉愉悦以及超值的心理享受。

作为新时代的包装设计师,要赋予包装新的设计理念,要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商品、了解消费者,作出准确的设计定位。包装设计的定位思想是一种具有战略眼光的设计指导方针。没有定位就没有目的性,针对性,也就没有目标受众,商品也就销售不出去,这也就失去包装设计的新时代意义,唯有遵循设计规律,才能做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设计。在设计之初,我不知道以什么作为主体形象,画面很花很乱,没有主次之分,没有秩序感,视觉效果很平淡,诉求点不准确,不知道要传达什么信息给受众。花了不少精力,也做了不少设计稿,但是都不出效果,之后通过学习设计理论,知道了原因是我没有很好的设计定位,也没能根据调查结果而寻求准确的诉求点。之后我确定思路,进而求精,渐渐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产品完成出来。此次包装设计课程内容是陶瓷包装设计设计,经过老师的指 导和实践,对包装设计的一些规则比以前更加理解,它比平面设计更需 要遵守很多准则,首先要去迎合商品的属性来设计,其次要迎合商家的 品味于大众消费者的审美观,应该是最力不从心的设计之一,但是有趣 的是你可以在好好认识了解这些规则的前提下,将消费者的购物欲玩弄 于手中,靠图形说话比拿着喇叭对别人宣传更有效,所以包装设计在展 示自己的设计能力与表述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做好包装也许在某种 情况下比做好商品更重要7因为现在重视包装的人群越来越多 以上是我对包装设计的理解,在确定要包装的产品之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E型瓦楞、打印纸为主的包装材料,并进行了包装结构 的尺寸设计。最后,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提出装潢设计方案,设计中以展示产品 为前提,以呈现经典为手段,追求其效益、功能、美观、内涵为目标,充分体现 出其传统与现代结合和艺术的价值。

office课程设计小结 篇9

一、引言

《Office办公软件》是新生进入我校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才开始学习的课程。该课程的总体思路基于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建设和改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计划,并讨论确定了课程建设的方案。目的在于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了我校几年来的办公软件课程建设,并对该课程的有关教学改革问题谈些体会和看法,以期引起讨论和指正。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Office办公软件》作为培养大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仅要随着整个大学的教学改革同步发展,而且还要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即围绕课程核心、社会需求及新技术,着力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够具备继续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技能和应用的能力,还能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内容上,《Office办公软件》课程主要涉及到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尽量多安排学时进行上机实验课。WORD20XX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XX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时,我们应该详细讲解这些常用软件,而且要求学生认真操作,做到人人过手,人人过关,这些其实都非常简单,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忽略,要抓好,必须布置作业,每一次上实习课,都要给学生准备任务,而且还要检查,力争做到让学生们不仅知道做什么,而且会做,能做好,做得有创意。如在讲解WORD这一章时,每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后,我就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作业,要求他们自己制作一个《求职个人简历表》,给他们二周的时间,二周后,我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做得非常好,而且很多学生很有创意,做得结果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三、教学方法改革措施与方式

在教学手段上,现有的教学环境主要有“黑板+粉笔”,“计算机+大屏幕”和“网络化教学平台”。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Office办公软件》课程的教学具有其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为加强教学效果,形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将“教”和“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

1 优化课堂结构

(1)情境教学

情境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及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所以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如何使用powerpoint”时,可以自制演示软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电子影集作品,利用交替变换的精美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接下来的教学大有帮助。导人时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并用旧知带动新知,学生更容易接受。

(2)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例如在学习Office中WORD时,首先向学生介绍WORD的实用性、易学性特点,并给学生展示已用WORD编辑好的实例,使学生亲自感受计算机的本领。让学生对此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并开始思考怎样实现计算机的这些功能,渴望马上去学习掌握这些技能。显然,这个方法使每个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了学习的角色,诱发了他们求知的愿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采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动作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内动力。

2 实践教学强化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计算机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足够的上机操作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在上机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操作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及时总结从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完全转化为操作技能。此外,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应使学生终生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是有用的。

四、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教学探索 篇10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高职教育要在保证知识目标的同时,强化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笔者对《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精选了五个零件的自动编程与加工来贯穿全课程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现实的需要

随着制造业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产品设计加工的周期要求也越来越短,此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设计出所见即所得的三维实体产品模型,进行装配和干涉检查,可由三维模型自动生成二维工程图样,可以对重要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可以进行工艺规程生成,进行数控加工,可以进行快速成型,在做模具前就可以拿到实物零件进行装配测试等。因此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辅助制造》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三维机械设计》《数控工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模具结构设计》等,后续课程为顶岗实习。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对于该课程的授课方法,笔者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作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二、课程原授课方法

刚开始,对于本门课程的授课,我们采用了原始的“理论+上机”教学方法,即将本课程的知识目标按照教材章节分为绪论、平面铣、孔加工、型腔铣、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和文字加工等六个章节,针对每一章节每一铣削方式,首先老师演示一零件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该铣削方式的创建方法和操作参数的设置;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上机完成该铣削方式的创建。最后老师再给出新的零件,让学生创建该零件的铣削方式,模拟验证。这样一学期授课下来,通过老师的演示和计算机操作指导及不断计算机操作实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铣削方式的创建步骤。最终顺利通过课程考核。

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我们发现了本课程授课方式只注重于学生知识目标的学习,而未注重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的培养,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性,因此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

三、课程新方法探索

1.课程改革主要思路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是通过模拟企业真实产品加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能够熟练运用工艺知识和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进行自动编程与加工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总的说来,是在保证知识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通过改革后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具有的综合能力目标是能根据零件图纸独立编制工艺,运用 UG 软件完成零件的自动编程,完成零件的模具开模,并完成凹、凸模零件的自动编程,最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来,根据加工零件的检测结果检验工艺和程序编制的正确性。学生应该掌握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培养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具有不断接受新技术的能力,随着先进的制造技术的不断出现,不断改进工艺,改进刀路。

2.课程改革后的实施方法

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思路我们精选了五个零件的自动编程与加工来贯穿全课程的学习。每个零件的加工都模拟企业真实产品制造过程:分析零件结构——零件CAD建模——编制工艺过程——完成加工工步创建——刀轨验证——程序输出——工件加工——质量检测。五个项目分别为个性化印章的编程与加工、壳体编程与加工、烟灰缸编程与加工、盖零件凹凸模编程与加工和手机壳凹凸模编程与加工,这五个零件的选择既考虑了产品模型是企业数控加工与模具加工的常见类型,又涵盖了常见铣削加工方法,这样保证了学生知识目标的学习的同时,又紧密联系了生产实际。

在新的授课方法下,我们要求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于每一个零件的自动编程与加工,要求学生首先在课后根据老师所发图纸自主完成零件的CAD建模;然后在老师的新知识演示讲解和上机指导下,学生在计算机房独立操作完成该零件的开模设计、自动编程及仿真加工;其次学生到数控车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操作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最后,由老师和数控加工企业资深师傅共同对学生所完成的零件数控程序及所加工工件进行评价,分析零件所编工艺和程序的合理性,对所加工零件实物检测评分。

当然,课程改进后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每一项目,我们都通过表1来进行考核,五个项目的完成占期末总分的70%;学期结束后,学生还必须参加期末考核,占期末总分的30%。

四、效果与结论

课程进行改革后,能模拟生产实际,通过多个项目、任务驱动,使得学生多次实践从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分析,程序的自动编制,零件的数控加工,到进行质量检测,核算加工成本。使学生真正掌握企业完成零件数控加工的全过程内容,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通过小组共同努力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注重外语的渗透,UG软件采用中英文双语版本,数控加工时数控机床控制面板为英文界面。

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基于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贯穿全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大的体现,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进步很快,教学效果明显。

个人形象设计课程小结 篇11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何路瑶

(正文 200字以上

行距 1.5)

个人形象也就是一个人的外表或容貌,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部反映,它是反映一个人内在修养的窗口。而个人形象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个人形象设计艺术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型要素、发型要素、化妆要素、服装款式要素、饰品配件要素、个性要素、心理要素、文化修养要素。形象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度的提升,形象力做为人力资源的第三大资源,和智力,体力一样并举,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短、频、快的,有速度感的。

天津大学机械课程设计小结 篇12

为期三周的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三周的学习过程中,我感觉收获良多。

在此次的课程设计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并联机器人的建模分析、零件设计及装配、机构运动仿真以及工艺规程编制及夹具设计。在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进行组会讨论,制定工作进度安排,汇报各成员工作进展情况,讨论遇到的问题,做好会议记录。

我们也明确了小组各成员的任务分配,而我主要负责并联机器人的建模分析,主要包括:

1.并联机械手臂数学分析及建模

动平台逆运动学分析(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分析)

动平台的轨迹规划

动平台的逆动力学分析(输入力矩及功率)

2.Matlab编程,并绘制

主动臂角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

伺服电机转矩曲线、输出功率曲线

在进行建模分析之前,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去图书馆查阅并联机器人的相关资料,掌握建模方法;同时再次学习matlab编程等。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分析,是我最感兴趣的。在分析建模的过程中,一切进展也很顺利。不过,在进行matlab编程的过程中,我却遇到了问题。虽然自己曾经学过matlab,但经久不用,已有些生疏。我确实费了不少功夫在这上面,重新查阅matlab的指令,并不断进行程序调试,最终调试成功。当然,组长也帮了我很多忙,帮我检查并改正一些错误指令,也帮我纠正建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错误(公式表达不规范、专业术语不清楚等)。

除了主要负责建模分析以外,我还辅助参与零件三维设计与装配、机构运动仿真及工艺规程编制等任务,协助组内成员完成工作。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加强对以往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同时了解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问题分析中去。对并联机械手臂的建模分析就很好的应用了我们所学的线性代数、理论力学知识。在应用的过程,我又重新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其次,我的思想认识也有所提高。第一,提高自己在团队中协作能力,充分的利用团队的力量。第二,工程问题要追求严谨。第三,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知识。第四,遇到问题要冷静对待,着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第五,要有毅力,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研究 篇13

【摘要】《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作为培养译者职业能力的实践课程正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课程本身特殊性,其教学与翻译课程有很大区别。本文从课程特点及培养目标出发,提出针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翻译技能。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 教学改革 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

2014年教育部提出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方针,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向应用型转向。计算机辅助翻译能力作为翻译工作者核心能力之一,越来越受到翻译教学研究的重视。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翻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计算机辅助翻译》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列入翻译专业必修课程。此门课程作为一门新开设不久的课程,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核心,以语言服务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翻译专业学生提供成为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操作技能训练和语言资产管理、翻译项目管理等相关知识。

课程为翻译方向学生提供成为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操作技能训练。主要向学生讲授现代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以当前翻译行业使用率较高的机辅翻译软件为例,讲授机辅翻译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翻译项目管理知识,学生随堂开展软件使用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具备现代译员所需的基本工具操作技能和语言产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课程应秉承培养应用型语言服务产业人才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设计理念上,课程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课程教学思路设计上,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情境教学、项目模拟等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是翻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大部分学校将本课程设计在大三或大四完成。但笔者认为,作为翻译实践的重要辅助工具,计算机辅助翻译是学生在日后翻译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是促进语言学习、提高翻译效率、养成良好翻译习惯、丰富翻译手段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应在学生开始大量翻译练习之前翻译实践课程同学期开设。

以河北民族师范为例,根据2013年培养方案,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设置在第七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完成大部分的翻译实践课程,完成课程学习后学生少有机会继续实践。在第七学期之前,学生们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知之甚少,以为在线翻译、机器翻译等就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过于依赖机器翻译或完全不相信计算机辅助翻译,信息检索水平差,不能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及在线词典、搜索引擎等工具。2015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作为河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转型试点校,要求各系部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修订各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外国语学院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翻译专业教学国家质量标准》以及《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5年版)修订指导意见》修订了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第一学期学生已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具备学习《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基本能力。而与本课程同学期开设的还有第二到七学期开设的《专题翻译》课程,保证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有足够的实践课程巩固技能。

由于《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与翻译能力,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也应区别于计算机课程和一般翻译课程。笔者认为,根据课程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改革措施:建立微课视频库,采用翻转课堂、翻译工作坊等教学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采用翻译项目驱动的学习模式等。

1.翻转课堂。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且学生理解能力不同,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练习—课后任务”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为此,课程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课后学习—完成任务—课上展示”的模式进行软件操作教学,课下利用视频、教材、软件使用帮助等资源进行学习后,独立完成安排的翻译任务并在课上展示翻译软件的使用过程、遇到的问题等。此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习进度难以统一的问题。

2.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料库。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进一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本课程应收集丰富的课程资源。《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中,辅助翻译软件占了课程大部分内容,而这些软件的相关视频也是非常丰富。

3.翻译工作坊+项目驱动。为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前了解和适应翻译公司基本工作流程,课程可以选用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方法,以翻译项目为驱动,根据翻译公司完成翻译项目的基本分工,模拟翻译项目流程和分工办法,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翻译项目。这个教学方法一方面让学生提前适应翻译项目中各种角色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以翻译软件为依拖进行翻译项目管理。

4.形成性评价方式。翻译软件应用的考核困难较大,翻译软件翻译过程难以控制,翻译形成的记忆库、术语库等内容难以快速查看,且两小时的考试很难涉及多个软件的考核,因此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学生最终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和三次测试的成绩构成,反映学生学期内各阶段翻译技能知识水平和学习成果,综合考量学生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能的掌握,此种方法极大的增加了考试的信度。

《计算机辅助翻译》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课程,其重要性正逐步受到认可,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其教学理念、方法、考评方法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周俊博.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8).

计算机辅助设计1课程小结 篇14

课程中文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结构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Aided Design(Mould Structure 1)

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24 学时,课内实践24 学时)

先修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1),计算机平面基础, 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2),计算机辅助设计(渲染)

面对对象: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方向(工)本

开课系:工业设计系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逐步新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课之一。

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结构1)主要讲授通过计算机来达到产品造型的专业化、数据化,与后期的工程设计很好地结合起来,是一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中产品设计技术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该课程分理论讲授和实践两大部分,通过理论与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在计算机的辅助造型设计中初步考虑到产品设计的基本结构,与实际的生产相结合起来,完成CAD/CAM的转化,循序渐进地掌握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方法。

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初步运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初步考虑到结构设计前提下完成较基本的数据化的产品造型设计,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当今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Pro/ENGINEER基础与基本操作(2课时)(机房)

第一节Pro/ENGINEER基础

1、Pro/ENGINEER野火版简介

2、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准则

3、基于全尺寸约束的参数化模型设计准则

4、基于单一数据库的全相关数据管理准则

第二节Pro/ENGINEER基本操作

1、Pro/ENGINEER工作窗口

2、Pro/ENGINEER文件操作

3、Pro/ENGINEER显示控制

4、Pro/ENGINEER鼠标操作

5、Pro/ENGINEER工作模式

6、用户界面的定制

第二章参数化草图绘制(6课时)(机房)

第一节 草绘环境的工具栏图标

第二节 草绘环境常用下拉菜单

第三节 草绘环境的设置

第四节 几何图形的绘制

第五节 标注草绘几何图

第六节 修改标注

第七节 使用约束条件创建二维图形

第三章Pro/ENGINEER的基础特征与基准特征(6课时)(机房)

第一节Pro/ENGINEER的基础特征

1、拉伸特征

2、旋转特征

3、扫描特征

4、混合特征

5、螺旋扫描特征

6、扫描混合特征

第二节Pro/ENGINEER的基准特征

1、基准特征的新建方式

2、基准平面

3、基准轴

4、建立基准曲线

5、基准点

6、坐标系

第四章Pro/ENGINEER的曲面特征(16课时)(机房)

第一节 拉伸创建曲面

第二节 旋转创建曲面

第三节 扫描(变截面、不变截面)创建曲面

第四节平面曲面的创建

第五节 简单混合曲面的建立

第六节 复杂混合曲面的建立

第七节 圆角曲面的建立

第八节 边界曲面的建立

第九节 实例演示

第五章Pro/ENGINEER的曲面特征的编辑(12课时)(机房)

第一节 合并曲面

第二节 裁剪曲面

第三节 复制曲面

第四节 偏移曲面

第五节 延伸曲面

第六节 移动曲面

第七节 镜像曲面

第八节 加厚曲面

第九节 实例演示

第六章实体特征(4课时)(机房)

第一节 创建拉伸实体特征

第二节 创建旋转实体特征

第三节 创建扫描实体特征

第四节 创建混合实体特征

第五节 阵列

第六节 镜像工具

第七节 复制

第八节 修改尺寸

第九节 编辑定义

第十节 实例演示

第七章 工程特征与工程图(2课时)(机房)

第一节 工程特征

1、孔特征

2、倒角特征

3、圆角特征

4、筋特征

5、抽壳特征

6、拔摸特征

第二节 工程图

1、视图的创建

2、视图的编辑

3、尺寸标注

4、注释

5、表格

三、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的模具设计与产品设计1,产品设计2,产品设计3,产品结构设计有很大的关联,它是产品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模具设计,能够生产整个产品部件。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上机实践;

2、本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尽可能多地运用实际产品设计来演示;

3、本大纲根据工业设计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课程内容将随时代的要求不断丰富与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

4、本课程实践环节除课内规定的24学时外,要求课外增加36学时用于辅助完成本课程课后作业与课程作业。

五、课程考核要求及方式

按规定的要求独立完成作品,以规范性和成品效果综合评分。

基础理论和相关练习成绩占总成绩40%以各项练习完成的规范和效果评分

综合操作实例成绩占总成绩40%以实例作品完成的规范和作品效果评分 创作作品成绩占总成绩20%以创作作品的创新度、难度和效果评分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 吴柳机,杜智敏,何华妹:《Pro/ENGINEER Wildfire3.0中文版工业产业造型设计实例精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参考书:

[1] 钟日铭:《Pro/ENGINEER 野火版工业设计经典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2] 刘永翔,方建军,王会彩:《产品设计与建模——Pro/ENGINEER Wildfire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北方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医生自传范文300字下一篇:销售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