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2024-09-18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精选13篇)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篇1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一、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中职学校学生在校学习一技之长,关键是要在校所学课程与市场的工作相接轨,能够学以致用。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之后,我们要努力使学生能够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并能够在短期内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2、具体目标

学生在校通过两年的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造型能力;美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熟练使用美术设计软件,能够独立进行图片修复,能够根据主题独立设计制作出完整的设计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从业方向:

可以从事广告、印刷、媒体、网站平面设计;可以在婚纱影楼从事图片处理和设计工作;也可在超市、地产等企业从事美工工作,有能力独立建立设计公司和工作室等。

三、课程设置及说明

(一)美术基础课程 1)美术基础

美术基础课应有别于普通的常规美术基础教育,强调审美意识的培养、强调设计性和形式感

(二)设计基础课程 1)平面设计 2)色彩构成

(三)平面设计工具软件课程 1)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2)计算机动画设计与制作(Flash)3)图形设计与制作(Coreldraw)

(四)平面设计实践课程

1)电子多媒体文件制作技术 1产品演示多媒体文件 2教学解说课件 3电子杂志、相册等 4FLASH网络广告

2)平面设计毕业作品创作

海报、折页、画册、书籍装帧、礼盒包装等创作及成品制作

学生完成平面设计毕业作品,需要多学科教师的共同指导,是一个由教学走入生产的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个综合的质的变化。

四、毕业实习:

实习职位

1)广告公司、印刷厂、喷绘公司、平面传播媒体做平面设计 2)网站等电子媒体做电子文件设计和网页前台设计 3)婚纱影楼做图片处理师和平面设计师

4)超市、企业等单位做美工和企业广告策划等 5)留校在专业工作室实习

在实习期间,老师要经常参与实习,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让自己接触生产,避免教学脱离实际。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篇2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给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所以在进行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设置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一点,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当地平面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当前我国平面设计市场对人才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平面设计人员有一定的自我审美意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较多,特别是南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差异,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不一定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他们会分散到全国各地,所以在进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些地域文化差异性因素。

其次,中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少部分升入大学继续学习,大多数还是要步入社会工作的,所以在进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是需要达到行业水平要求的。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底子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习惯一般会比高校学生要差。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按照行业标准,设置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制度,给学生在中职学习生涯有一个目标,作为学习的动力(如同普高的高考)。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来定,虽然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文化成绩稍微差了一点,但是中职生也有自己的优点(例如:动手实操能力强等),所以也不能小看他们。在教学课程开发时应注意到中职学生的特性,多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并且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实操课(例如游戏人物场景建模、海报设计、网页设计等等),这样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优化建议

首先,学习基础准备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这个专业的目标是什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平面设计专业以后就是要做相关方面的工作,所以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有最基本的审美能力,打好美术基础,并且让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在第一学期的时候就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这个时期可以这样安排,少量的公共课程、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Office办公软件、三大构成课程:平面、色彩、主体,这些为主要的教学,此外可以结合PS优秀平面设计欣赏课程。第一学期学生刚接触平面设计,对这个课程没有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师不妨多多利用PS、AI和Flash等软件来进行演示教学,让教学更加简单、丰富多彩,并且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第二个阶段就是学习专业技能的阶段了,一般都是安排在第二学期,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对平面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要开始加强他们对平面设计理念与专业技能的掌握。比如,在公共课加入文案策划教学,扩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创新意识, 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设计软件方面除了PS和Flash以外,还可以拓展Core IDRAW、AI、3dmax等软件使用技能。还可以加入美术基础课程设置内容和版式设计内容,让学生对色彩、结构等有进一步的把握,提升审美观。这个阶段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强化行业技能,满足行业设计要求。

第三个阶段就是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践阶段,加强操作技能训练,有必要时考取相关技能证书,为今后更好地就业做铺垫。比如在第三学期的时候,就要开始进行一些技能方面的训练,比如网页页面设计课程、Autocad课程、3ds MAX课程等。除了这方面的教学以外,还要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设计,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款橙汁的包装设计、宣传海报设计等,然后再将市面上橙汁产品的包装与宣传海报等拿出来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平面设计与企业产品实际要传达的关系,这样有助于他们对产品的理解,将来设计优秀的作品。而在第四学期,可以针对CS4实训,多方面要求学生将一些画册、摄影作品等进行美化,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后期处理的高要求。而在最后一年,就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并且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让他们清楚认识到自身对平面设计的掌握情况,以及这个行业的标准、企业的工作流程等,帮助他们扩大就业选择,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结束语

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立就是为了给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设计人员,让他们在相关岗位上能够学有所长,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们要不断地总结与分析,不断地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优化课程设置,让学生在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实力,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摘要:当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都设有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但是有些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而有些却不理想,因此在进行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总结与分析,全面考虑,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有潜力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李姝燕.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7).

[2]涂成波,刘英杰,张宪霁.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中职教育课程设置[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专业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100-03

【作者简介】章虹,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123)数字艺术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标准是落实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开发课程内容、编写与选用教材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生在学完本专业课程后应该达到的目标状态以及对本课程实施教学的有效建议。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平台课程和技能方向课程,开发组经过调研、研讨、论证,在基础平台课程中选择了“设计素描”“图像处理(Photoshop)”两门课程,在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图文信息处理、数码照片艺术处理三个专业化方向上选择了“标志与字体设计”“InDesign排版”“影视后期处理”三门课程,对这五门能够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课程标准的开发。课程标准框架结构包括课程性质、学时与学分、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建议、说明七个部分。

一、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主要阐述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是对一门课程内容选择和内容组织的整体谋划。具体表现在:课程设计理念阐明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和创新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理实一体化课程,课标设计思路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选择、课程结构编排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定课程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课程内部结构。如“InDesign排版”课程的课标设计思路为: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计算机排版操作员的工作岗位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定课程目标。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融合出版物排版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确定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根据项目内在的逻辑关系、任务间的递进关系,统筹安排项目、任务的顺序,课程内容组织注重理实一体化。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主要阐述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具体体现在:课程总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具体目标包括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两方面,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后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达到的状态和发展水平。课程目标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留有一定空间。如“影视后期处理”课程目标为: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影视后期处理的基本流程和视频编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应用视频剪辑、合成软件进行影视后期处理的能力。其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一是理解非线性编辑、蒙太奇、景别、镜头等相关概念,掌握键控、模拟仿真、色彩调整等特效的含义,掌握音视频编辑、字幕制作、影片输出的方法;二是会采集、整理、处理素材,能熟练运用蒙太奇等视听语言手法进行视频剪辑,会视频特效制作、后期合成、字幕制作、声音处理和作品集成与输出,能正确设置各种视频输出格式,能完成电子相册、宣传片、广告等短片制作;三是能规范操作常用的音频、视频采集和播放设备;四是具有独立思考、持续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五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具有版权保护、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内容与要求主要阐述学生在学习领域、专题或目标要素等方面应达到的具体学习目标,将一般性、宽泛性的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对学生从事某一岗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能力进行详细说明,由此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和编排,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依据。如“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时,以《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职业能力分析表”为依据,广泛调研,充分考虑图形图像处理岗位要求、图形图像制作员职业标准,仔细研究AdobePhotoshop软件官方使用手册,查阅相关教材,反复分析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捕捉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搭建课程内容框架,选择教学内容。在编写中既要考虑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注意教学单元之间的梯度关系和教学推进关系。从“简单工具的使用—图层操作和图像色彩调整等基本操作—通道、蒙版、动作、滤镜等高级应用—综合案例制作复杂任务”的完成,从低阶段到高阶段有序发展,逐步将一个“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如“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进行描述。编制以工作任务(教学单元)为中心的项目(模块)课程标准,同时要注意,选取的任务(教学单元)大小和数量应适中,不宜过大、过多,项目(模块)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考虑内容之间的前后关联,兼顾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连贯性和发展性,循序渐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和覆盖面。可采用表格形式设计出项目(模块)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内容与要求如下表所示: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对课程的实施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处理提供参考性建议。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如“设计素描”课程,笔者对教师的教学建议如下:一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能力为本位,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课程内容注重开放性、灵活性,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美学素养、设计素养的提高,重视课堂内外优秀作品鉴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加深学生对绘画和设计艺术语言的领悟。三是积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及课外训练,基于学情因时、因地、因材施教,在学生掌握基本造型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四是注重示范教学和视频演示教学,在理论知识讲解及技法教学环节,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现场示范或视频演示教学,使学生对造型艺术特有的表现语言、绘画步骤及技法表现方式有直观的认知,提高教学效果。五是构建开放式教学情境,可组织观摩画展、设计展,参观平面设计企业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设计素描的认识和理解,注意将创新意识、版权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养成融入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实施效果的一种检测,应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如“影视后期处理”课程,教师在评价时应注意: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建立评价主体、方式、内容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二要针对“摄像机的应用”“图层的应用”等各个教学单元设计评价表,评价表包含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升、学习方法与行为养成、团队合作与探究意识、安全规范操作、作品画面节奏、作品的创新等评价指标,用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在评价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可使用即时测试软件、作品展评,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进度。三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主要是针对教科书开发工作,在开发依据、结构、内容、呈现形式等方面提出原则和方法。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路,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如“InDesign排版”课程的教材编写与选用要注意:第一,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第二,应体现项目承载、任务引领、过程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第三,根据平面设计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计算机排版操作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选取内容,教材应体现关于平面设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第四,教材结构、呈现方式应符合中职生的年龄特征,图文并茂,案例示意图应采用彩图,作业和练习题应着眼于学生能力发展。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主要是阐述开发和利用资源的途径。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要素来源和课程实施的条件来源,在满足基本教学需求的基础上,从显性和隐性课程资源两方面进行开发,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能。如“标志与字体”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笔者建议:一要在实训室配置数量足够的主流计算机,并配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入设备和打印机、写真机等输出设备,再对实训室内进行专业文化布置。二要将收集、改编、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微课等资源整合在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外都能借助该平台自主学习和交流反馈。三要关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积累完善,拓展课程资源。四要挖掘并利用企业资源,组织参观考察、市场调研、岗位实习等活动。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篇4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 photoshop课程 教学设计

photoshop主要是一款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图像进行扫描、编辑、修改,还能对图像进行制作,体现广告创意,实现图片的输入与输出。也是目前计算机专业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对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更是学习的重点,photoshop被广泛应用于广告、摄影、美术、网页设计等多个行业。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少不了photoshop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工学结合理念,不断提高中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中职生的岗位技能,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问题和解决各种问题。

一、工学结合理念

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就业,帮助有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中国的特色职业教育。其中,所说的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的社会实践有机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生的“工学相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理念既具有一般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photoshop课程的特点

photoshop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在photoshop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平和动画制作方向,photoshop课程可以分为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其中,在前导课程中,主要学习色彩构成、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方面内容;在后续课程中,主要学习flash、3dmax、平面综合实训、动画综合实训等方面内容。photoshop课程是将平面设计和商业活动有机融合的一门课程,既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将工学结合理念与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实现职业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photoshop课程设计中,要遵循“就业为导向,实践为动力,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提供各种岗位供学生选择,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并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各种情景设计,设置的情景内容,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景如下表所示:

通过设计这些教学情景,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情景中,体会职员的心理,在各种项目的安排上,最好穿插进行,合理安排时间,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在每个项目的学习中,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一体化和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篇5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本文调查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情况,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不同观点,对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几点设想.文章就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阐述.

作 者:曾青松 ZENG Qing-song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1483刊 名:计算机教育英文刊名:COMPUTER EDUCATION年,卷(期):“”(22)分类号:G642关键词:课程改革 双证书 课程嵌入 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 篇6

第一章 文字处理软件 word2000的使用

1、创建简单文档

2、编排公文

3、表格制作

4、处理长文档

5、美化文档

知识点:了解word2000所具有的基本功能,理解编辑、排版、图形处理等操作的作用,掌握文档的基本操作以及制作表格等的知识。能力点:知道如何使用word2000处理各类文档,会用高级编辑、排版技巧处理文档及使用各种方法美化文档,掌握基本的编辑、排版、打印操作及表格的制作。

第二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0的使用

1、建立和编辑工作表

2、格式化工作表

3、公式与函数

4、制作图表

5、管理数据清单

知识点:了解Excel2000所具有的基本功能,理解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及数据清单的管理,掌握创建和编辑工作表的基本操作以及制作图表 能力点:知道如何使用Excel2000处理各类表格,会使用公式与函数进行简单计划,学会管理数据清单的方法,掌握工作表的编辑、排版

与打印操作以及如何建立、编辑、修饰图表。

第三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Powerpoint 2000的使用

1、创建幻灯片

2、编辑和处理幻灯片

3、幻灯片中的对象的动画设计

4、幻灯片放映

5、保存、打印演示稿

知识点: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演示文稿、幻灯片、对象和版式等 能力点:熟悉powerpoint2000的工作界面,掌握一份完整的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学习创建、编排和打印演示文稿版方法。

第四章 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0的使用

1、创建web站点

2、网页中的文字效果

3、网页中的图片效果

4、在网页中使用表格

5、在网页中创建链接

6、制作框架网页

7、制作表格

知识点:了解web站点的导入和发布、实现动态效果的组件的使用以及表彰的制作;理解web站点的创建及基本操作、框架网页的制作;掌握网页中文字效果和图片效果的制作、表格的创建及使用、超链接的创建。

能力点:知道如何导入和发布web站点、使用组件制作动态网页、制作表单网页;会创建和管理web站点、制作框架网页;掌握制作文字效果和图片效果、创建和使用表格、创建超链接的操作。

第五章 信息和通信管理软件outlook的使用

1、电子邮件管理

2、建立联系人名单

3、使用日历

4、使用日记

5、使用便签

6、使用任务

知识点:了解电子邮件、联系人、日历、日记、便签和任务等项目的相关选项的设置;理解电子邮件的答复、转发、管理和重发以及其他各项目的各种视图查看方式及格式设置;掌握电子邮件的答复、费时设置;掌握电子邮件信息服务的设置、邮件的创建、发送、接受和阅读、其他各项目的创建、编辑和使用。

能力点:知道如何设置电子邮件、联系人、日历、日记、便签、任务等项目的相关选项;会答复、转发、管理和重发邮件、使用各种视图方式查看各个项目及设置视图格式;掌握设置电子邮件信息服务、创建、发送、接受和阅读邮件、创建、编辑和使用其他各个项目的操作。

第六章 网页动画制作软件flash5.0的使用

1、flash5.0绘图工具的使用

2、flash5.0符号的创建与编辑

3、简单的动画制作

4、Flash层的应用

5、导入声音和发布作品

知识点: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如flash的帧、关键帧、符号、flash的层、逐帧动画、过程动画等

能力点:熟悉flash5.0的使用界面,掌握简单的flash5.0动画的制作过程,学习创建符号、应用层产生特殊的动画效果、声音的导入和网页发布等具体方法。

第七章 信息处理设备

1、微型计算机

2、笔记本电脑

3、打印机

4、扫描仪

5、数码相机

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常规维护和故障处理方法。了解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扫描仪的连接、操作方法。了解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掌握数码相机的操作方法。

第八章 信息传输设备

1、电话机

2、传真机

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电话机的基本原理,掌握电话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电话机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了解传真机的基本原理,这姑娘我传真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传真纸的特点及保管和使用方法,了解传真机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第九章 信息复制设备

1、复印机

2、刻录机

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复印机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掌握复印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肤阴洁各类耗材的特点掌握安装方法,了解简单故障排除方法。了解光盘刻录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掌握刻录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简单故障排除方法。

第十章 其他办公辅助设备

1、投影仪

2、照相机

3、摄像头

4、碎纸机

知识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投影机的原理、分类、性能指标,脏我投影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掌握照相机的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摄像机的原理和主要格式,掌握摄像机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了解碎纸机的重要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篇7

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高度重视, 促使其快速发展, 现在它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其课程更是异军突起, 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继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之后的第四大类基础课程。它更新了艺术设计的传统表现形式, 创造了新的创意空间与视觉效果。但不可否认, 高速发展又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在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方面:重技巧, 轻思维

重技巧, 轻思维主要体现在辅助设计课程与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训练严重脱节。教学中, 师生都较为重表轻里, 过多地强调了辅助设计软件的操作技巧。在设计实践过程中, 辅助设计方法更是主要被用来作为所谓的“设计作品”现成效果的拼凑工具, 严重缺少思维分析和剖析探讨。这导致画面看起来较为生硬、呆板, 缺乏应有的内涵和深度。

(二) 教学手段方面:重传统, 轻创新

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比较新颖, 因此同时拥有较强艺术设计经验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使用技能的新型教师较为缺乏。因此, 在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 灌输式教学模式依然被传统型教师所采用, 严重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他们更多的只是“照章讲课”, 根据课本告诉学生操作命令, 并让学生上机练习, 既没有实例也没有生动讲解的枯燥课程, 导致教学效果与预期差异较大。

(三) 教学内容方面:重网络, 轻个性

由于目前网络技术趋于成熟, 所以其存储的资源也异常丰富, 这就导致学生过于依赖网络上已有的素材, 从而轻视了个人文化内涵的补给。在作品中就表现为形式华丽精致, 但缺乏设计创意和思维内涵, 抄袭现象严重, 风格混乱, 设计预设与设计结构严重脱离, 这将注定无法创作出能够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设计作品。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出路

(一) 课程设置方面:设置阶段主题课程

设置阶段主题课程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 首先需在大一就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 为以后的辅助设计课程奠定基础。并在大二加设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 在大三就要展开三维设计软件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平面到立体, 从简单到复杂, 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同时, 细化专业方向有选择性地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 如: (1) 平面设计可设PS、Flash、Dream weaver等软件课程; (2) 环境艺术设计可设PS、Auto CAD、3Dmax等软件课程。由上述可看出, 不同方向的课程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而针对同一门软件课程, 专业不同则授课的侧重点也不同。以PS软件课程为例, 若是针对平面设计的学生, 就要偏重海报、标志等方面的教授;而针对环境艺术设计, 就要在建筑效果图的后期装饰上设置更多的课时。

(二) 教学内容:加强创意思维引导

创意思维是艺术设计作品的核心。学生在创意思维方面加强训练, 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根据社会大众以及教育参与者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期待, 课程总是要以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优秀人才为准绳。而这无疑就促使设计教学不能只在熟练软件操作技术和培养审美情趣方面做工作, 更需要加强创意思维的引导与训练。

优秀的设计作品, 需要融合素描关系、色彩关系以及构图法则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需要在学生的前期培养中设置相关的课程。而在这些课程的设置过程中, 都需要首当其冲的将加强现代设计的创意思维引导放于核心位置。

优雅的文字说明、精美的作品装裱、到位的作品品评等都属于艺术设计专业人员的必备技能, 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创意思维技巧来实现。所以这些意识不但要在学生的课题设计中有所体现, 还要在实训设计中将其加强, 更要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理解作品内涵的能力, 最终实现在作品中融入创意思维。

(三) 教学手段:注重案例教学引入

案例教学法, 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 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 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辅助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都是将指令的讲解和上机的练习作为主要授课内容, 并没能将设计案例放在重要位置, 学生对这些指令记忆混乱、用法生疏, 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教材和知识内容不再是唯一的重点, 设计案例的讲解既是辅助也是关键, 它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围绕设计实例展开的, 而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案例的选取是否合适。优秀的案例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 其所涉及知识点要贴近软件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其次, 其要具有范例性、针对性、启发性等, 这样案例才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最后, 案例要有深度,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实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展望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设置阶段主题课程、加强创意思维引导、注重案例教学引入等, 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 以更高的角度来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管理等知识;可以真正的培养起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而这可以让学生在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时就能成为艺术设计方面的优秀人才。

总之, 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初衷是为了培养拥有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 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有艺术设计行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体观, 唯有如此才能理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功的作品, 其所以能够从小事件显示出较大的社会意义, 能够从平凡中感到非凡, 这不得不归功于作者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和创造才能。只有将艺术设计与现实的社会、文化、经济等紧密结合, 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艺术设计人才。

摘要: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异军突起, 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继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之后的第四大类基础课程。但在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乐观的问题, 例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重要方面都受到了波及, 本文期望通过设置阶段主题课程、加强创意思维引导、注重案例教学引入等举措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并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问题,出路

参考文献

[1]陈昌辉.二维计算机辅助设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2]谢吉民, 吕晓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课堂效率的提高[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3) :78-80.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篇8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课程 教学

计算机专业课程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其目的在于打破过去单一型的教学,改变不合理现状,培养计算机复合型人才。

一、课程设计的目标、思想

力争在计算机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特色专业;逐步与国际设计教育体系接轨,形成专业品牌率先探索出一条计算机专业教育特色之路。无论从课程设置上,还是从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上强调构思,从结构、造型上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要求学生灵活利用前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课题进行创新设计。大胆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积极促进“订单式、提案式、课题式”教学手段。同时,加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建设,及时总结教学成果,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教学探索,确立我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品牌地位和影响力。

二、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必须适应教学内容,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教学视频录像、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选择使用上,始终贯彻把实施目的、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相融合的原则:

(一)实施目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计算机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形成立体化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专业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原理的能力,開展各类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计算机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过程:随着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不断改进,课程的学时数有较大的压缩,而教学内容有增无减。面临着内容的增加与课时减少的矛盾,依赖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了PPT电子课件、实践与设计实物讲解、设计资料图片和多媒体网络等授课方法,将枯燥的教学内容置于图、文、声的教学氛围中,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和生动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课堂教学、网上课程、网上答疑和作业等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促进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三)实施效果: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将教学内容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课堂理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在理论教学中结合计算机专业实例,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应用,将理论应用于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和专业素质。实践教学可以对课堂学习的知识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概括和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采用生动的短片录像、图片、实物讲解形式。

三、教学手段改革

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方法也在不断地随之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随时提问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并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难易点,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意见和建议,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注重课题的实践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可实现性的设计与运用,将市场中的现实课题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避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学院与社会实践割裂的弊端,以及学生创造力弱的不良倾向。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为特色,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符合实际与新颖的教学理论体系。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答疑为辅,并开展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实践教学以实践设计、市场调查、现场实习为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营造教与学的良好气氛,解决以往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方法单调的问题。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考试、评分等措施,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体系的完善性。通过课堂练习、讨论和完成系列化计算机专业等作业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训练和考核,鼓励学生正确编写调查研究报告,针对实际设计拟定设计内容,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形成新的课程考核及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四、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明确的设计项目—理论指导—创新设计—制作成型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能力、培养素质的基础上,得到一次真实环境的全面综合实践锻炼。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模式,比把实践与理论截然分开的教学方法效果要好得多。这种实践教学,使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团队精神、口语表达、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拉近了学生课程学习和职业岗位实际环境的差异,使学生在学校就收获职业工作经验和实际设计成果,拥有自信心和成就感。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进行合理的定位训练,以便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多种形式的学习与探讨,训练学生的技能。

(二)综合设计与实践创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设计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提供的项目设计课题,利用校内实训机房完成设计制作,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综合创新设计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蓝锐彬.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06 (4).

[2]崔颖.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山大学学报, 2006 (6).

作者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 篇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

二、课程简介 ToP

1.数字逻辑电路:

“数字逻辑”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要课程,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它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主要先导课程之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关于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主干课程之一。

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对数字系统提出要求开始,一直到用集成电路实现所需逻辑功能为止的整个过程的完整知识。内容有数制和编码、布尔代数和逻辑函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计算机组成原理:

本课程是计算机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各门硬件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先修课程是《数字逻辑电路》,后继课程有《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从课程地位来说,本课程在先修课和后继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讲解计算机五大部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逻辑设计与实现方法,整机的互连技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硬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使用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数制与码制、基本逻辑部件、运算方法与运算器、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存储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深地掌握单台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一步加深对先修课程的综合理解及灵活应用,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建立

坚实的基础知识。

3.微机接口技术: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它的先修课程为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本课程对于训练学生掌握硬件接口设计技术,熟悉微处理器和各种接口芯片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调试技术都有重要作用,在软件方面要求掌握汇编语言,在硬件方面要掌握中断、DmA、计数器/定时器等设计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微机接口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是研究高性能计算机组织与结构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指令的流水处理与向量计算机、高性能微处理器技术、并行处理机结构及算法和多处理机技术。结合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新发展,介绍近几年来计算机系统结构所出现的一些新概念和新技术。

5.数据库概论:

数据库已是计算机系本科生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它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支柱之一。该课程讲授数据库技术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三种典型数据模型及系统、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以及数据库技术的新进展等。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和建立数据库的初步能力,为以后实现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及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6.算法与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计算机学科其它专业课的先修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其基本算法的设计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能灵活使用。学会分析研究数据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设计相应的算法。初步掌握算法的时空分析技巧,同时进行程序设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篇10

根据中央电大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专业中《计算机专业指南》课程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1)个人专业学习计划(要适合学生本人,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5%);

(2)对所听或上网学习的技术讲座的心得体会(要有结合个人工作和兴趣的认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40%);

(3)1份小组讨论报告(小组活动,讨论的情况,对问题的认识和想法,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5%)。

学生学习结束,要于学期结束前提交这三个报告给课程辅导教学,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三个报告及平时课程学习和讨论的参与情况,决定成绩的高低。

成绩采用:优、良、中、合格(交齐3份报告)、不合格(没有交齐报告)。

注:小组讨论报告成绩为全组成员的成绩,要求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协作完成报告的策划,资料收集整理,报告演示。小组报告的最后成绩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评判。

请各教学点报送成绩及包含所有学生的三份报告电子稿的光盘送省校考试中心,同时注意保留报告的文字稿和电子稿,以备检查。

文件名要求:

三个文件要用三个WORD文件,文件名分别为

学号+姓名+“学习计划”如:“20097440092123王宇 学习计划”

学号+姓名+“心得体会”如:“20097440092123王宇 心得体会”

学号+姓名+“小组讨论”如:“20097440092123王宇 小组讨论”

以电子邮件发送至 yxiaoanzh@126.com

主题为:“学号+姓名+作业”如:“20097440092123王宇 作业”

在附件中加入上述三个文件。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篇11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 Photoshop课程 教学设计

Photoshop主要是一款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图像进行扫描、编辑、修改,还能对图像进行制作,体现广告创意,实现图片的输入与输出。也是目前计算机专业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对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更是学习的重点,Photoshop被广泛应用于广告、摄影、美术、网页设计等多个行业。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少不了Photoshop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工学结合理念,不断提高中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中职生的岗位技能,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问题和解决各种问题。

一、工学结合理念

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就业,帮助有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中国的特色职业教育。其中,所说的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的社会实践有机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生的“工学相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理念既具有一般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Photoshop课程的特点

Photoshop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在Photoshop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平和动画制作方向,Photoshop课程可以分为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其中,在前导课程中,主要学习色彩构成、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方面内容;在后续课程中,主要学习Flash、3Dmax、平面综合实训、动画综合实训等方面内容。Photoshop课程是将平面设计和商业活动有机融合的一门课程,既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将工学结合理念与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实现职业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Photoshop课程设计中,要遵循“就业为导向,实践为动力,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提供各种岗位供学生选择,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并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各种情景设计,设置的情景内容,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景如下表所示:

通过设计这些教学情景,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情景中,体会职员的心理,在各种项目的安排上,最好穿插进行,合理安排时间,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在每个项目的学习中,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一体化和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中职学校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工学结合理念课程体系相配套,形成一种以就业为导向、工作实践为动力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对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师与计算机行业的合作、交流,形成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的一体化,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对行业岗位任务有了一定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同度,体现中职院校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秋实.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7).

[2]佟玉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9).

[3]陈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00-101.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篇12

ACM-ICPC(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世界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从1977年举办首次总决赛至今已历36届,充分展示大学生运用计算机编写程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选拔全球计算机科学顶尖人才的重要方式,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奥林匹克”[1]。竞赛分为区域预赛和国际决赛两个阶段进行,每支参赛队伍由三名队员组成,设一名队长,每队使用1台电脑在5个小时内使用C或C++编写程序解决7到10个问题,最终以解题数多且用时最少者获胜,该项竞赛吸引了全球各个高校的参与,据2009年统计有82个国家,1931个学校参加预选赛,参与者达300000,参赛规模仍在不断扩大,我国早在1996年第一支队伍进入总决赛,四次获得总决赛冠军。ACM竞赛考察的知识包括数学、数据结构以及算法设计,如链表、树、图、文件操作、排序、查找、回溯算法、递归思想、分治思想、模拟法、贪心法、搜索算法、动态规划、离散数学、数论知识、线性代数、组合代数、计算几何等。综合考察学生的数学、技能和算法实力以及协作、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2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不远的将来,程序设计和数学建模与微积分、高等代数、大学物理一样,成为所有大学的核心基础课程”(李未)。目前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也是核心课程之一,与之相关的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的开设模式基本上是理论教学+上机实践,课程设置通常为“4+2”或“2+2”模式,即4(或2)节理论课配套2节上机实践,民族地区院校的教学同样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的问题有:

(1)理论教学以程序设计语言语法描述为主线,往往注重语法的讲解,缺乏任务驱动,忽视了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枯燥的语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学与用”的矛盾[2],基础教学远离实践运用,拿了高分却不会编程。

(2)实践教学内容往往是模式化的,实验内容陈旧,验证性、描述性实验多,创造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大多脱离实际软件工程过程,更谈不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导致实验效果不好,起不到对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完成任务,这种方式随意性强,监督环节薄弱,而不自觉的学生任务式的完成作业,甚至抄袭现象严重。

(3)成绩考核形式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察,考试题型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形式单一化,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但在课程考试中往往只有笔试而没有机试,不需要通过计算机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在课程总评成绩的计算中实践部分所占的比重很小,这样的考试模式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用心的学生只需背一背、记一记就能通过考试,降低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监管和考核,无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的来说,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问题是好教,好背,好考,但不好用;不能激发兴趣;编不出程序,影响到后续课;学了许多语言,学得快,忘得更快;考核方式不对。

3 基于ACM/ICPC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3.1 理论教学

3.1.1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基本问题的求解过程和基本思路;

(2)建立算法意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3)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程序设计课重点是讲思路讲方法,结合实例,以点带面,概念要讲透,思路要明晰。过细的语法语句不需在堂上讲,学生上机动手自学即可学会。开场不需死记硬背,一开始只要知道程序语言基本格式,对初学者不必讲什么优先级,使用括号就行了,重点要突出。先解决入门的难点,即逻辑思维与计算机解题思路,逻辑思维培养涉及知识点包括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枚举算法、循环结构、分枝结构,计算机解题思路培养需要解决的有对实际问题如何进行形式化、选择什么任务加以驱动激发学生兴趣。

3.1.2 教学模式

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如果以讲解语法为主线,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课堂枯燥又难懂,因此改革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教学情境设计一个问题任务,然后对该问题进行形式化描述,即利用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等来描述问题,再建立模型,构思算法,最后编写程序实现。如图1所示[3]。

教学情境设计遵循原则:(1)目标导向。情境要与教学目标一致,要有助于非常自然地引出问题,带着问题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

(2)参与互动。情境带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参与讨论,调动积极性;

(3)喜闻乐见。所构思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贴近生活。看似平常却有学问。

现在举例说明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用如下任务引出实际问题如何形式化、枚举的概念、 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for 循环语句、关系分析的形式化、if 语句。任务问题是“谁做的好事”,问题描述为有四位同学中的一位做了好事,不留名,表扬信来了之后,校长问这四位是谁做的好事。A说:不是我。B说:是C。C说:是D。D说:他胡说。已知三个人说的是真话,一个人说的是假话。要根据这些信息,找出做了好事的人。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先提出该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对问题形式化,利用关系表达式表示四个人所说的话,假定四种状态,说真话的人分别为A,B,C,D,用枚举方法,用四种假设一一测试四个关系表达式,若四个关系表达式有三个为真,则该种假设下的人便为说真话的人,最后编写程序利用循环结构来实现枚举。

计算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机器,无论多简单或多复杂的问题都要形式化为数学式子或相应的操作步骤,程序设计就是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首要问题,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方式,训练从问题到形式化的思路和能力,非常有利于教学。

3.2 实践教学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以往的实验内容大多以章节为单位,以算法为主线,学生通常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单独算法的掌握中,这种实验内容的模块化无法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培养他们利用程序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是借助ACM-ICPC竞赛在线测试平台Online judge系统使学生得到综合实践锻炼的机会,也可锻炼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Online judge系统是一个在线的判题系统,用户可以在线提交程序(如C、C++)源代码,系统对源代码进行编译和执行,并通过预先设计的测试数据来检验程序源代码的正确性,最后返回给用户以下某一种状态:通过(Accepted, AC)、答案错误(Wrong Answer, WA)、超时(Time Limit Exceed, TLE)、超过输出限制(Output Limit Exceed, OLE)、超内存(Memory Limit Exceed, MLE)、运行时错误(Runtime Error, RE)、格式错误(Presentation Error, PE)或无法编译(Compile Error, CE),并返回程序使用的内存、运行时间等信息。一个用户提交的程序在Online Judge系统下执行时将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即要求程序具有严格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Online Judge系统最初使用于ACM-ICPC竞赛和OI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的自动判题和排名,现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高校学生程序设计的训练,程序设计竞赛以及程序设计类课程学习和作业的自动提交判断。国内很多高校提供ACM竞赛平台,提供大量的竞赛题目,任何人都可以注册ID,在平台上答题,平台作为裁判进行评判。这些竞赛平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也带动提高本校计算机教学水平,北京师范大学的数据结构课程、清华大学的程序设计课程就借助了这样的平台进行教学。

Online Judge系统应用到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可提供一个不断扩展的习题库供学生练习程序设计,供学生在线做题, ACM竞赛题目设计得“生活化”和“趣味化”,使学生自主选择合理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解题,如关系表达式和分支结构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案发现场当事人陈述来断案,找出真正的作案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更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目的[4]。实验手段可模仿ACM竞赛的模式,将若干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指定的题目,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合作,研讨、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但是,ACM/ICPC主办目的不单是培养参赛选手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他们在软件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是检测选手们在竞争压力下进行开发活动的能力[5]。

基于Online judge系统的实践教学的优点是习题的趣味性和新颖性,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可以用于学生平常自主练习,以及教师的实验教学,但是也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知识面较广,促使学生对数学、数据结构以及算法等学科知识学习的加强和巩固,教师对学生ACM竞赛题作业进行评定,进行解答,尤其对于那些比较难一点的ACM竞赛题,老师必须先自己要有所准备,这将加重老师们的负担。

3.3 考核方式

学生从老师和教材吸取的知识较多,对讲授的内容掌握牢靠,但创新能力较差,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考试制度,包括考核形式与评分标准。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成绩大多按两部分汁算:一部分是平时作业等情况的考核,占总成绩的3O%;另一部分是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O%。这样,大部分学生只重视闭卷考试部分,不重视平时学习,更不会挖掘创新能力。而程序设计类课程强调实践和利用计算机解题的能力,因此必须以上机实践为考核方式,重点考核过程,以能力为导向指定考核范围, 如给出应用型题目题库,随机考核其中的几道,对有创新性的学生给予加分,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平时注重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4 结束语

通过对现有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基于问题驱动和强调实践和计算思维能力的教学改革思路,以Online judge系统为平台进行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为培养综合素质创新人才为目的,对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程序设计类课程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存在问题,已经满足不了当代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ACM竞赛模式为导向,探讨将竞赛模式与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实践、考核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强调实践和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促进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ACM-ICP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徐本柱,王浩,胡学钢.ACM/ICPC的教学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33-137.

[2]于世华.基于ACM竞赛模式的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16):113-116.

[3]孙宣东,路璐,明俊峰.从ACM/ICPC看计算机算法设计教学改革[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228-227.

[4]廖慧芬,周建军.面向ACM竞赛的在线学习模式的研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187-189.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篇1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

不断进步的科技促进了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应用,功能多样化与行业化为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人类从前期的单纯数据文字慢慢发展到后期的图文动画相关的网络时代,计算机给人类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所以,中职院校计算机其教学质量要不断加以提高,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

1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建立在专业教学配置前提下的专业学习,计算机学习也是如此,教学中的不同环节,在教学期间的不同设备会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影响,而现实中不少中职计算机教学情况不是特别乐观。

1)教学同就业脱节

目前不少中职计算机毕业生通常进企业后期,从事相关的数据录入、对计算机的维护等工作,然而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却没有重视,实际企业工作从事方面主要是录入数据、计算机硬件相关的维护和组织工作等,然而实际教学却不重视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如计算机录入教学期间,不少学生五笔的学习没几天就坚持不了,转而运用拼音或其他自己喜欢的输入方法,然而不厚的底子,输入文字时不准确的拼音,造成了不少错别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2)陈旧教学内容

快速发展的计算机速度,但是不能及时调整改革计算机教育相关内容,所以现如今计算机专业所需教材内容需是强实用性、新颖内容、层次配套同时不断及时更新的教材,但实际中职计算机教育实际情况还远远达不到这要求。目前多种类的教材,不一样的水平,适应中职计算机专业教材配套难以找到。同时,实践教学期间,不少教材理论较落后的内容,同时差的实操性,再加上学生不是很好的领悟能力,不足够的知识储备量,最终导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单一教学方式

同其他理论课程比较,计算机教学单单依赖于教材内容知识与老师课堂教学是其教学任务是达不到要求的,尤其存在着不少限制条件的中职学校,造成了不少学生的理论课,较少的上机时间,同时不少教师教学方式是运用教材内容进行照搬教学,这样就造成了实践环节的忽略。不少教师备课是按照讲解、复习、考试这些流程来教学,这样不多的学生上机机会,有的由于时间或者条件限制再上机课,把原本是实践课作为理论课的陪衬。也就造成了不少学生的只是初步掌握相关的力量概念知识,但实践能力达不到良好效果。

4)不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上一篇:重阳节班会教案下一篇:焊接方法及设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