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小学优秀作文(精选12篇)
角度小学优秀作文 篇1
角度小学优秀作文
接到原濮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刘延义周六要来学校作报告的通知,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们欢喜异常,为能亲耳聆听老专家的报告而自豪,用满怀的热情期待着周六的到来。
可是,放学路上,听到几位老师悄悄议论:“星期六有那么多事,还要加班,唉!”“可不是,孩子还没人照顾呢!”······
晚上,给好友打电话,告诉她周六要听讲座的喜讯,好友的反应却出乎我的意料:“呀!不知道刘校长的身体能不能受得了,一定要注意安全呀!”
同一件事,不同的反应。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办公室的同事都是一线教师,而且都是班主任,走进专家,向专家学习一直都是大家最喜欢做的事,如今学校领导请专家来做讲座,正中下怀的好事,不高兴才怪呢?
再说大家的议论,我们学校很多教师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阶段,对老人的照顾不可怠慢,对孩子的教育不肯放松,再加上洗衣、做饭等家务事,当然是忙得恨不得有分身之术。要加班,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还有好友的`担心,也自有她担心的道理。作为一名学校领导首先想到的当然是专家的安全问题,当然刘校长也确实年龄大了,70多岁的老人,身体健康可是第一位的。
纵观以上反应,仔细分析大家所处的位置,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什么人、什么事,大家都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而观点各异对同一件事情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上好课、充实自己多学习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倘若大家都能敞开心胸,坦然接受已经确定下来的事实,岂不更好!因为无论你持什么样的态度,该发生的还是要发生,既然如此,何不快乐面对呢。
角度小学优秀作文 篇2
一、给足观察点,唤醒创新点
让学生的生活贴近作文内容,是学生个性化角度写作的第一步,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参加春游等活动,让学生们欣赏并感受大自然的天然美丽,体验城市间缺少的淳朴民风,这样学生们才会有所感悟并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在写作的时候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真实地体现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保留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除了自然风光,学生们也可以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等,同样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班级为单位展开集体活动,例如拔河比赛、辩论比赛、智力竞猜等游戏。教师们给足不同的观察点,让学生们积极投入不同场景,亲身体会,有所感有所悟,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写出自己真实独到的文章。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是《新课标》强调的内容,写作更是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创新作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需要从年轻一代开始培养。但如今的传统教育,让小学生的写作完全抛开了创新意识,每个人都在模仿所谓的“范文”,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限制了学生们思维的多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国家进步。例如,教师们给出作文题目《我最崇拜的人》,让学生们自由发挥。但几乎所有的学生们都将作文的主人公写成了国家主席、科学家、明星、革命烈士等人物,这就是作文模板的固定思维,在小学生们的思维定式里只有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人才值得人们崇拜。但若是教师在布置这篇文章时,不仅告诉同学们自由发挥,还能够提醒同学们“最崇拜的人”的范围不一定非要是对国家具有卓越贡献的人,也可以是小心呵护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可以是创造良好环境的环卫工人,甚至可以是你的好朋友。这样的提示可以使学生们开拓思维,依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写作,就不会再照搬硬套,毫无新意。
二、尊重兴趣点、交流不同点
学生们的个性化写作能力需要教师们引导,开拓思维,扩大学生们的写作空间。但由于传统的固定模式不会一下就消失,因此教师的引导就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例如,在教师们布置作文《我最喜欢的动物》的时候,就可以在课上一开始的部分讲述一个包含多种小动物的童话故事(十二生肖等),从而引出动物这个话题,再站在学生们的角度上,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小动物们,让学生们说出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同龄人之间互相交流最容易产生互通性,可以使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写作部分中有更广阔的思维,不再禁锢于一个定式中。这样学生们的写作环境也会变得轻松,对写作不再有枯燥甚至是恐惧的想法。再例如,写《春节》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先说说自己过春节的时候家里都做些什么,放鞭炮、包饺子、吃团圆饭、看春晚等等,挑出学生们参与的兴趣,让大家再说说自己家过春节时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并在黑板上记录下来,给学生们提供写作的点,再进行写作环节,这样学生们就不会再出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情况,从而达到个性化写作。
三、转移过热点、肯定修改点
在个性化的作文教育环境里,容易出现的一个状况是在大家交流了不同的想法之后,会有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或是随大流地选择了同一个话题,也就是所谓的写作热点话题。这种热点话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发散,写出的作文有可能十分相像,因此需要教师多加引导,转移过热点。
写作虽然要保持一定的个性化,但还是需要尊崇写作的规律,在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点之后,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们的修改能力。但是不能停留在教师说什么学生就按照什么思路进行修改的方法,这样最终也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不能让学生觉得是迫于教学压力去修改,而是因为用了不同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文,这样学生们也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反而会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完成修改作文的环节。教师可以开展全班范围的修改课,也可以针对学生课下进行简单的指点,或者是在全班范围内随机交换学生们的作文,让学生作为同龄人给出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写作的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一箭双雕。
换个角度看小学生作文创新 篇3
“作文创新”对于一般小学生习作而言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提法。小学生学习写作归根结底是学习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情感。正因如此,每个真诚地写作的小学生。他的每一次写作都是新的。即使是讲述自己的父母如何细心地照料病中的孩子这样老掉牙的故事,对于讲述者自己来说。也是真实而真诚的,也是新的。这个“新”是相对于习作者本身而言的。就如同每个人都要经历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样,他是在走着自己的成长道路。即使前面已经有亿万人这样做过,但于具体的人而言,依然需要重复这个过程,而且总是沉浸在不断获得新经验的喜悦之中。因此,我们要换一种角度去看小学生作文中屡屡出现的“老调重谈”。以宽容的心态等待孩子完成他的成长。就如同耐心等待孩子完成学语的过程,然后才来期待他的妙语连珠。
曾经有位同行感叹“写来写去总是家里成员、老师同学、亲戚朋友这类人干着互相关爱、矛盾化解、吃喝玩闹这样的事”,并因而生出了平淡、单调而腻味之感,进而有了对“新”的强烈期盼。其实,这是一个阅历甚广的人对儿童世界的俯视而生发的一种期待。我们一旦回到真正的写作状态中来观照。就会发现,对于每个真诚地想要表达的人来说,他所说的,对他本人而言一定是“全新”的。不管他想要表达的是对父母关爱的感激。还是同伴友爱的感动,他都是真诚的,没有新旧之分。只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进行了横向比较之后,才产生了似曾相识。颇有雷同之“旧”感。
要求学生作文“创新”不是不可以。而是要在合适的时候提出。
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呢?
这依然涉及到新旧问题。孩子在了解和尝试过“旧”:的之后,才有可能谈到新的。也才可能出现主动突破常规的新的尝试——创新。笔者更愿意称学生貌似平淡无奇的习作为“试旧”,有了“旧”经验之后,创新就有了可能和基础,破旧方能立新。旧经验的获得除了学生自己尝试的这条途径之外,还有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这一途径。因此,广泛的阅读成为作文创新的一块垫脚石。
写人、记事作文的创新是学生的习作到了一定水平之后的主动追求,是综合了“选材、立意、谋篇”,乃至“遣词造句”等多方面能力的集中展示。作为教师。无非是在引导学生发现素材,挖掘意义,尝试新形式上下工夫。笔者曾经和学生戏称,经济社会中聪明的老板所用的策略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习作——
人无我有——自己的独特经历是我的素材宝库。要尽最大的可能挖掘。
人有我新——非要写同样的事件或者素材,我要独具慧眼,看出别人看不出的意义,寻找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发散联想也好,求异逆反也好,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
人新我换——当别人也用上了换个角度写这个法宝的时候。我就要考虑给文章改头换面大整容了,写人可以用上医生写病历写处方的形式。也不妨试试档案管理员写档案的法子,甚至厨师的菜谱也可以换作习作的新形式……
相对于提倡作文的创新而言。笔者更看重提倡作文的个性。丰富自己的体验,发现自己的生活,保持独特的个性,坚持独有的语言风格。这些才是作文的真正意义。因为,写作文就是在用文字向外界展示一个独特的“我”。这个“独特的我”是最有魅力的,也是他人眼里最有阅读价值的——每个人都对与众不同,与已有别的人葆有永恒的好奇。好好在文字中展示“独特的我”,让别人了解和理解“独特的我”,才是作文最终的价值。
为此。笔者倡导学生人手一个“发现本”。每天都要写“我的发现”,可以是发现生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发现真善美,发现假丑恶……不少于100字,不必交给老师,但要给别人阅读,哪怕只有一个读者……这个“发现本”现在已经成为学生的素材宝库,每个人从自己貌似平凡的生活中汲取着属于自己的养分,获得多姿多彩的体验,形成各有千秋的姿态。生活滋养人格,人格成就文章!
角度小学优秀作文 篇4
有些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会被吓倒,甚至遇到不顺心的事也要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悲观失望就像一张黑色的大网,死死地缠住他们。其实,要冲破这张网也很简单,你不妨调整一下心态,换个角度看看,不要只想“山重水复疑无路”,而要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接受挑战,那么,你将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妇人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以卖凉鞋为生。每当晴天时,她便担心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而雨天时,她又担心小女儿的凉鞋找不到买主。日复一日,她每天都愁眉不展,直到有一天,一位青年告诉她要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晴天时,小女儿的凉鞋一定供不应求,而雨天时,大女儿的雨伞定会畅销无阻。从此,老人便抛弃了脸上的阴云,整日喜笑颜开。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需要“换个角度看”的问题,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要气馁,不要放弃,要多和自己的过去相比,看看有多大进步,从而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同伴吵架,不要总想自己有理,要以宽容的心态多从自己身上找不足;不要反感父母的“唠叨”,要从无休止的“唠叨”中看到他们无私的爱。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块高档面料烧了一个洞,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过多地懊恼,而是在烧出的洞上作起文章,凭借自己高超的技艺,别出心裁地缝出来一条镶有美丽花边的裙子,这样一来,不但消解了损失,他的裙子还卖了一个好价钱,而且由于这种裙子的`款式十分新颖,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红火。假如那个裁缝把这块烧出洞的高档面料当废品扔掉,那么丢掉的就不仅仅是一条款式新颖的裙子,一个诱人的商机,更是失去了宝贵的创新精神。
这件小事还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看明白了想通了就要付诸行动,用积极的行动去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既然明白父母的唠叨是“恨铁不成钢”的大爱,那就主动和父母交流、谈心,让伟大的亲情在和谐的沟通中逐渐升华;我们既然看到了自己在学习道路上的进步,那么就积极总结教训,努力奋斗,改变学习方法,继续取得好成绩……
角度小学优秀作文 篇5
小学生在平时写作中,为了应付东拼西凑,乱抄一气,往往题不达意,或者想说“心里话”却又苦于词语贫乏,有口难言,有的作文像是“流水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分不清主次,夯不到点子上去。这是小学生阶段作文的通病。
为什么小学生作文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有关。
(1)儿童思维往往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重要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都是直观的片面的,还不能通过合理的组合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往往只能罗列他们所看到的许多具体的生动的材料,也是零散而凌乱,内容简单而贫乏,反映在作文中往往是记“流水帐”,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
(2)小学生的毅力不很强。行为动机和目的不稳定,往往老师给他们讲作文时,他们听得带劲,似乎写这样作文是举手之劳。可是,这种激情不久就荡然无存,眼高手低。当老师讨要作文时,急之中,他们或翻作文书,或东拉西扯,以应付过关,其内容让人啼笑皆非。
(3)教师对小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教师在布置作文时,时间仓促,往往没有留给学生过多考虑的时间,要求小学生当堂作出作文,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再者,教师给学生作文的命题不符合这一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如把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作文强迫三、四年级学生业写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4)教师对小学生作文批改过于简单、粗暴。小学生作文无非是反映他们生活中的锁碎小事,篇幅很短,内容也干巴巴的,教师一读起这类作文常常直皱眉头,草草作了眉批,敷衍了事。这无形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作文兴趣。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不是先天的,需要培养,教师要积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每周都设 “读报课”“表演课”“写作课”且时间安排比较固定,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有个期盼心理。“读书课”应内容丰富,有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人物传记名人轶事,或者反映各地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方面的文章。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好奇心,更主要学生通过“听”,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既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表演课”要学生学习生动而又形象地运用语言,让学生通过形体动作和人物的对话来培养他们的创作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童话故事和生活中的小事都是他们表演内容。处于小学阶段孩子,表现欲特别强,善于模仿,喜欢扮成各种角色。譬如他们表演《小山羊和狼》,就知道以不同的语言声调把狼的凶恶狡诈和小羊的弱小善良鲜明地刻画出来,能通过一系列极富戏剧性的动作把故事表现得惟妙惟肖,合情合理。“写作课”就是要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让他们把所听到和看到的事情,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然后整理成文字,虽几句话,但应力求简明扼要。一般只要求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学生能较为准确地写出事情发展的经过,把握事物的特征,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有目的、有组织地注重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指导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语言是抽象思维的物质基础。为了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言语表达的逻辑性、流畅性和准确性,必须从抓学生的口语入手。小学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篇课文,每个基础训练都有语言训练内容,同样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只有把一件事说清楚了,写作时思路才会清晰。“说不清,道不明”,这正说明学生思绪紊乱。
所以:
(1)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他们就身边最感兴趣的事情或现象自由发言,要教会学生就课文中的词句,进行模仿,遣词造句。
(2)教师多给人们提供口头表达的内容,让他们多与生活,多与大自然广泛接触,这样他们不但能从现实生活中体会到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更主要的是会不自觉地把学到的词句用以活生生的事例或背景描写中去。这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以便吸取更多生动活泼的语言。
(3)练习口语表达要有多种方式,可以有朗读、背诵、故事会、讨论会、演讲比赛等,这对增强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和感受,让他们把所见所闻口头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和感受,让他们把所见所闻口头表达出来,并说清楚,这样写起来也就不费劲了。
三、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吕叔湘先生曾说:“对学生的作文给些评语和指点,让他自己去考虑如何修改。”这并不是“先生怕改”,而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发现和修改作文中的错误,学会自我写作,这才是学生作文的真正目的。农民为了确保来年的丰收,播种时决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选种。同样学生的口语变成书面语言,这也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教师在布置作文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如何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一开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开展讨论。教师把学生口头表达中运用较准确生动的语句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去参考。然后让学生把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这并不能算作文章,只能算初稿、“毛胚”,还必须让他们精雕细琢,教师只改“毛胚”上的错别字,指出它的疵瑕之处,然后在评讲作文时,什对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学生也就知道如何去删改。既锻炼了他们水平,又磨练了他们的意志。
总之,指导小学生作文,只有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对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做到客观而正确的分析,才能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选用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
角度小学优秀作文 篇6
浅谈从语言运用角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横岭小学 许如梦
【摘要】
通过激发写作兴趣角度、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阅读教学、培养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角训练、作文写作指导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
语言运用 激发兴趣 语言文字积累 观察力 口语表达 写作指导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很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明确规定要“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语言文字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表达重点体现写作、口语交际,而要写好作文离不开阅读与口语交际、语言文字积累等。那么如何能运用语言文字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写作中,应让小学生写自己身边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写作。
二、对语言文字资料的积累
针对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写作内容不具体,不生动。那么要想把作文写具体,就离不开语言文字的积累。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过: “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记住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文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一是在课堂的学习中,学习生字和课文就是积累的一种方式,如一些生字的.识记和课文中一些优美的的语句 篇章和诗句名言的背诵,这是小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二是在现代媒体中积累语言,随着科学经济高度发展,电视、电脑等媒体已进入干家万户。教师鼓励学生去欣赏动人画面、动人音乐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习语言,学习电脑、电视节目中优美的词语与句子,让学生获得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语言,从而扩大和补充词汇量。三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好词、好句的同时,还应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阶段的阅读的课外读物。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并做一些读书笔记。例如看一些优美的写景文章,可以让他们背诵一些好的句子等,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不仅如此还要学生自己领悟作者的一些好的写作手法,这个需要学生的悟性,做到这一步很难但很重要,一旦领悟了就能为其所用。所以教师要定期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还要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并定期检查,知道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功效
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核心,所以必须依托课本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例如我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文本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每篇课文内容的同时重点让学生领悟作者写童年的趣事的一些艺术手法,比如写记叙文的六要素以及细致的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从而为本单元的习作中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做准备,能学以致用,这种方法对写作确实很有效。虽然不同的学生在写作中对语言技巧的运用能力有差别,但是确实能让他们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叶老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三年级就有要求写仔细观察的作文,于是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家的动物、植物,做到言而有物。观察能力包括几个层次:细致观察能力,按顺序观察的能力,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也要多写一些观察日记,这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好方法。
五、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利用语文课本中每单元的口语交际的相关内容,在班级开展有序和有趣的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要给学生轻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围绕某个中心发表他们个人的看法,只要说得有道理、正确都要给予积极地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说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会更有效果。在说的基础上去写会更有条理、思路会更清晰。
六、加强写作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时我都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做法有:一要指导学生审题,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二是要学生先构思,叶老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很重要。想什么?不外乎想为什么写(写文章主旨);写那些,不写那些(文章内容),那些先写,那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俗称”打腹稿“,想明白了,就能一气呵成写下来。训练小学生的心思,可以指导他们拟提纲,用提纲帮助他们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哪些材料才能更恰当的表达中心,这就用到同学们在平时做的读书笔记,选择一些好的材料来为写作服务。当然也不能仅用积累的好词好句,也需要自己遣词造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当学生完成好习作后,不要立即上交,还要让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修改。然后再由老师批阅,可以面批指出其写作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于那些写得较好的作文可以在班上展示,加以鼓励。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角度与温度 篇7
一、关注教学细节, 找准反思的角度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们教学反思中的问题大致分两类, 一类是不知道教学反思是什么, 反思什么, 属于糊涂型反思;另一类教学反思是讲课改大道理的, 属于唱高调型反思。这两类教学反思既达不到诊断教学的目的, 又无法给别人提供教学参考, 只是为了反思而反思。那么, 什么才是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 选择恰当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角度”, 是实施有效教学反思最为重要的前提。而关注小学数学教学的细节, 则就成为找准教学反思“角度”的关键所在。下面以“三角形特性”片段为例, 谈谈如何寻找教学反思的角度。
【教学案例】
A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围的过程, 之后又出现三组数据) 如果小棒的长是4 cm、5 cm、9 cm,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1: (不假思索地说) 能围成。
师:能吗? (赶紧用课件演示, 如下图)
生2:我觉得能围成, (边说边用手势比画) 每个角是180°, 我用小棒试过的。
生3:行的, 就是扁一点。 (边说边比画)
师: (指着课件上的图, 赶紧说明) 两条边与第三条边都重合, 怎么行呢?
生: (似懂非懂地看着大屏幕。)
B老师的教学片段:
出示:
师:这三条边能围成三角形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拿出小棒试了起来, 很快有小组举手了。)
生1:我们组认为能围成。
生2:我觉得不能围成, 因为4+6=10 cm, 10 cm等于10 cm, 重合了。
师:你们觉得生2说的有道理吗?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 (还有不少学生) 能!我们试过的。
C老师的教学片段:
师:如果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等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
(有一些学生开始动手用小棒摆了起来)
生1:能围成。 (指着自己摆的说)
生2:不能。 (却说不出理由)
师:能吗?课件演示。
师:大家看后, 你们认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 (一部分学生赶紧说) 不能。
师:所以, 只有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 才能围成三角形。
……
现象分析:
无论是A老师, 还是B老师, 抑或是C老师, 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直观形象观察三角形, 归纳出数学规律, 均采用了小棒作为围成三角形的操作工具。3位老师提供的小棒为两类, 一类是圆柱形的, 另一类是长方体形的, 无论是哪一类小棒,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小棒不仅有“长度”, 还有一定的“厚度”。当发生“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问题就会出现了, 有人能搭建起三角形, 有人不能。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学生年龄小, 动手能力差,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很难准确地把小棒摆到相应的位置上, 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 让本不能摆成的图形, 却摆成了。
二是思维定式的影响, 学生刚摆过“任意两条之和大于第三边”情况下的三角形, 此时再摆“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思维定式影响他认为可以摆成。
三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规范操作。具体可见下图。
图1在操作过程中, 没有注意到小棒与小棒连接之处必须是相同的端点对应相同的端点, 即如果我们使用了小棒内侧的线段时, 所有参与搭建的小棒, 都以内侧所在面上的线段端点为连接点, 只有这样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 才能真实地反映问题。图2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问题, 问题出在小棒上。我们搭建三角形时, 都是使用小棒的某一个面, 且使用的面是统一的。而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小棒有一定的“厚度”, 当出现特殊情况“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 往往无意识中会用到“长方体”内部的“斜边”, 而两条短边内部的“斜边”长之和是大于第三条边的。这样一来, 当“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有一些学生自然就产生了认为能搭成三角形的错误现象。
应对策略:
1.“读懂”学生的心理是有效操作的前提。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要想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课堂学习, 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3个教学片段中学生摆小棒出现的问题, 从某一个角度折射出教师不是真正地了解学生, 不知道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不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心理状态, 更不知道这些学生的操作能力处在什么样的水平。这样一来, 教学中一旦操作起来, 面对不熟悉的学生群体, 自然很难达成课前的预设效果。为此, 课前, 教师要深入了解教学对象各方面的特征, 全面掌握他们的学习心理, 根据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 设置有效的操作方案。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直观教学的功能。
2.“读懂”学具的性能是有效操作的条件。日常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精力主要用在课堂教学设计上, 忽视了对小棒这一类教具、学具的研究与思考, 总认为这些常用的学具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从以上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 正是由于忽视了小棒的“厚度”, 这一不起眼小细节的解读, 酿成了无法说服学生认同“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败笔。因而, 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同时, 也应认真分析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具, 全面了解教、学具的特点, 有效地整合教、学具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尽可能避免教、学具对教学产生的负作用。
3.“读懂”使用规则是有效操作的保证。
学生在使用小棒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明确的要求与规范, 往往都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这样做的后果, 一部分动手能力强一些的学生, 通过模仿等活动, 无意识中形成规范的操作方式。而那些动手能力稍弱一些的学生, 在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活动中, 很难达成预设操作效果。因而, 教师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 应对操作步骤、学具情况、注意事项等有一个清晰交代, 学生在规范、有序地操作要求下的活动, 针对性强, 效率高, 负迁移少。
4.“读懂”课堂变化是有效操作的根本。
教学中的机智, 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与水平。面对学生操作小棒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不应回避它, 而应冷静地分析, 迅速地找出原因, 快速地构建应对策略。这样做可能暂时偏离了教学的预设, 花去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但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真正帮助学生从操作中感悟, 在感悟中发现, 在发现中提升。切不可盲目或草草地打发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关注课堂“小棒”之类教学细节, 不仅反映出教师对学生、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水平, 更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此, 教师要经常从类似“摆小棒”的教学细节中观察、思考教学, 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提出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 课堂教学才会越来越符合儿童学习实际, 越来越符合数学自身的特点。同时, 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在不断地教学反思中得到提升。
二、落实人文关怀, 呈现反思的温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过程中, 教师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课堂、教材、教学过程上, 容易忽视对教学对象——学生的关注, 特别是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一些现象抱怨多于思考, 责备多于策略。众所周知, 数学教学不仅只是数学知识学习, 它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功能——育人, 离开了育人的数学教学, 是无人的教学。为此, 在日常教学中, 应把育人与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 提升数学教学的温度, 让学生在有温度的教学环境中成长。下面以“找回藏着的明天”为例, 谈谈如何呈现反思的温度。
【教学案例】
“老师, 我们组就小军没有交作业了。”第三组的小组长一边整理练习册, 一边报告着。
“是吗?什么原因呀?
“不知道。”
“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小组长很委屈地说:“老师, 小军什么作业都是这样的。你问他要作业, 他说明天带来, 可到了第二天, 他还是没有。”
确实, 小军这孩子如小组长说的那样, 各门学科的作业很少能及时完成, 各科的老师面对他都头痛, 你说他吧, 他认认真真地听着, 可一转身, 什么也没有。如此, 时间一长, 好像他可以不做作业, 他自己习惯了, 同学们习惯了, 连有些老师也习惯了。
与此同时, 小军的学习也一天不如一天, 有时甚至连上课也无所谓了。怎么办呢?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正好今天他的数学作业没有完成 (平时数学作业虽然迟些交, 但总能完成) , 得找个机会与他先聊聊。
第一节就是我的数学课, 虽然, 我没有正视小军, 但眼睛的余光能感受到小军有点不自在, 可能以为我会在上课时批评他。可一直到下课我都没有提及他作业的事, 只是课间改好其他同学的随堂作业时, 看他在座位上玩, 就很随意地问小军。
“昨晚家里有什么事吗?”
“没有呀!”小军很轻松地说。
“作业怎么没有做呀?”
“不是的, 我做了, 在家里没有带来。”
小军在说这话的时候, 我无意中瞟见他书包里有数学练习册。可能小军感到我发现了什么, 本来很轻松的神态, 一下子变得拘谨起来。
“老师, 我明天一定带来。”小军很尴尬地说着。
我摸着小军的头, 意味深长地说, “小军, 这可是你说的话哟, 明天可不要失信呀!”
“老师, 我保证明天一定带来。”
第二天一早, 我刚到办公室, 小军一路小跑地跑了进来, “老师, 我的作业本找到了。”
“是吗?真不错, 你很守信用。”
小军不好意思地抓着头笑着。
“小军, 老师有个事想向你调查一下。”
小军一听, 又紧张起来, “什么事?”
“是这样, 老师想了解一下最近大家对老师上的课有什么意见。课上得快不快?上课能学会吗?”
“老师, 我喜欢你上课, 好玩。”
“作业会做吗?多不多?”
“会呀!不多, 做得快十几分钟就行了。就是你布置的思考题, 我不怎么会。”
“那你可以把作业做好再做思考题呀!如果你能每天及时把作业交上来, 我第一个改你的, 如果做得又对又好的话, 我给你打一个大红星, 怎么样?”
“真的?”
“当然是真的啰!不过你不能告诉别人, 其他人如果知道了都比你还早, 那你可就没有机会了。”
“好!”小军兴奋地跳着跑出办公室。
小军平时经常拖拉作业, 别说作业做得有多好了, 能完成就很不错了, 自然平时只能看着其他同学你一个, 我一个红星, 他从来没有得过一个。
在接下来几天里, 数学作业一布置, 小军再也不东追西跑了, 总是利用课后的一点时间及时地把作业做完, 并悄悄地拿给我改。我也悄悄地给他批改, 对于出现的问题, 及时帮他找出来, 每次当他全部做对后, 都给他画上一个大大的红五星。每天发作业本时, 小军都把作业本翻开放在桌子上, 让自己的红五星显露着, 看着周围又怀疑又羡慕, 那种得意劲别提了。
其他同学也在私下里问我:“老师, 小军怎么一下子变了?”
“怎么, 不好吗?说明小军自觉了, 懂事了呀!”
虽然, 这种办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小军拖拉作业的习惯, 但如果平时多从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小事着手, 一点一滴地影响着他, 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 小军会养成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换个角度引导小学生自主识字 篇8
关键词:自主 识字 兴趣 能力 方式 多渠道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一、换个角度,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那天我给一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语文课,学习第一课《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文”这个字,我示范组词“文字”“文化”。当学生说出“语文”时,我自认为他们不认识“语”字,就顺手在黑板上写下“yu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来代替,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确实有限,我想当然地这么认为。
谁承想,一名学生忽然大叫:“老师啊,你不会写语文的语字啊,我教给你好吗?”稚嫩的声音,认真的腔调,让我知道这一节课完全可以用精彩来诠释了!
我故作玄虚,双手一摊,做出无助的样子:“老师不会啊,你来教给我吧。”学生郑重其事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语文”。我夸张地高呼:“哇,你真了不起,这么有学问啊!”我带头鼓掌,他很荣耀地昂首挺胸回归座位,旁边的学生还在起劲地喊着:“老师,我也会写这个字……”
我紧追不舍,继续问:“你们都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啊?”有的学生立刻举起语文课本说:“发新书的时候我就看见书皮上写的‘语文’两个字了。”有的学生举着字典,说:“这是汉语字典,这里面有。”有的学生还抢着说:“老师,课程表上也有‘语文’啊!”我及时地给予肯定:“哦,你们真有思想,真有经验,你们是老师的老师啊,谢谢大家。”
接下来的几个生字的学习,都以类似的形式完成教学,一时间群情激奋,课堂“火”了。我真的成了“学生”,我的“无知”,擦亮了大家智慧的火花。我不禁在心中自责,自己低估了学生,他们虽是一年级的孩子,但我却看到了他们充满智慧的心,他们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懂得的东西并不是我心中所想的那一丁点。
临近下课时,我不忘告诉学生下节课要学习的几个字。我知道,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新的挑战,去争取体验做“老师”的伟大与满足。他们会向我讲述每一个识字历程,有时候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换了个角度,我似乎很“掉价”,但是我赢得了激情澎湃的课堂,取得了教无定方的成功。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教学效果。当一节课成为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相碰撞,情感与情感相交流,人格与人格相对话的生命之旅,夫复何求?
孩子们,我愿意俯下身来,我愿意换个角度,成就你们,这是我全部的追求与最大的幸福!
二、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寻找各种适合小学生识字的方法。例如,教“鸟、鱼、羊”等象形字时,让学生图文对照,参悟字的形状与图画的异同,体会造字的内涵,在轻松的气氛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既能很快记住了字形,又能提高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教“跳”“跑”等字时,让学生做这些动作,体会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理解促进识记字形。我结合儿歌激发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如“有土能种庄稼,有水可养鱼虾,有马跑遍天下,有人就是他、她”来认识“地池驰他她”,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还可以通过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广”字时,“一点一横长,一撇到远方”。再学“床”字,是“一点一横长,一撇到远方,远方一根木,做成一张床。”之后借此方法学“麻、座、磨……”这样,识字过程充满了情趣。形象识字、联想识字、情境识字、找相近字、编口诀、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字根识字、近义词和反义词识字法、儿歌识字、猜谜识字、比较法、拆字法、熟字改笔画法等,可以让学生灵活自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式,找出记忆生字的规律。
日常我引导学生多渠道识字,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使识字活动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个环节,作为课堂识字的补充与扩展。我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把生活当成他们识字的大课堂,如可以在校园、大街、商店、市场、大自然等环境中,把碰到的商品包装纸、说明书、广告词、宣传画、标语、名称等收集起来,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每人的小本本上剪剪、贴贴、认认,和大家交流、分享,互教互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请教别人或查字典,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还要求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收集到班级《汉
字快乐大本营》板报上展示。事实证明,学生自主搜集识字素材的兴趣浓厚,识字的积极性高。这种多渠道而又随意轻松的识字过程也深受学生的喜欢,识字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需求,渐渐成为一种习惯,识字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这样,学生课外识字量增加了,也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不知不觉中,就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识字需求,他们尝到了乐趣,就更加主动地去识字,从而也会学会了自主学习。
总之,识字教学创设多种趣味性的方式帮助学生识字,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轻松步入,寓教于乐,不断提高识字能力。作家王蒙说过,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来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恩泽。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会学习,要学习,正是教师应该做到的。
角度小学优秀作文 篇9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不同角度细心观察后进行写生,使学生能够线条画出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具有基本的透视规律。
2、使学生初步接触“整体—局部”的绘画原则,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表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文具的形状比例。
2、不同角度物体的形象特征。教学难点:
掌握用线条表现不同角度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作业要求:
选一个你喜欢的文具,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形象。
教学用具:
写生用的小文具、范画、文具样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8-9页上图的文具,用几何图形分析它们的结构、外形特征、色彩和装饰纹样,对比写生作品,分析写生的技巧: 抓住对象外形特征,大胆地用线条描画,用色要鲜明,表现出立体感。
2、教师取出一两件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的文具,让学生认真仔细地按照“整体—局部”的原则进行观察,提问关于写生对象的基本形组合结构等问题。
3、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用线条先画出外形——刻画细部。
4、讲述细致观察与表现某些具有重要的特征的部位。
三、布置作业:
各人自选一两件比较美观的文具,布置在自己的桌上,并根据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后进行写生。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随时提示:仔细观察,认真表现,指出画法上的不妥之处。反思:
不同角度作文 篇10
我坐的地方,刚好可以很清晰的观察她。
同样是坐在椅子上,她手上的工作却是忙个不停的。一会是撕这边的贴纸,一边是核对贴上另一边的本子上。看似简单的工作,因为数量多,而显得忙碌。
她几乎就一直在左左右右地转着,没有抬过头,偶尔有人询问,会下意识地回应一下,然后继续她的工作。
就算这不起眼的转动,也帮她驱赶走身上的寒意,同时应该也有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
每个人的工作不管大小,都是有其意义的。我们就像社会这台大机器中的一颗不起眼的小螺丝钉,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是一种贡献。
所以,换个角度去观察别人的工作与生活,你会发现平时所没有在意的细节,同时也会渐渐地理解,处于他们的职业,他们的境况,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说话做事的风格。
设身处地,这个词我们都听过,但要真正领会,还是在生活的磨练中,才会有一丁点的感悟。
从创新角度分析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篇11
[关键词]创新角度;分析;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既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由于应试制度的影响,小学体育课程并不受重视。体育课程被挤占、课堂效率低下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并不符合我国新课程的要求。鉴于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当重视从创新角度分析如何改革体育教学,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落实新课改。
一、转变教学理念,提升体育教师水平
小学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为此,若要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就应当从教学角度出发,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并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应试制度中,学校、教师对小学体育课程的认识都不足,普遍认为体育教学只是玩,况且也不说升学考试科目。但是我国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了要提高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还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创新课程。可见,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其次,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一定的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开展讲座、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认识到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迫切性。最后,小学体育教师应深入理解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并结合体育教学落实这一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自由活動为主。这样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况且我国提出了终身体育的理念。为了真正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教师应当积极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优化体育课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优化体育课程,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实体育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当充实理论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长久以来,体育教学的实践性让人们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并不重要。但是实际证明,这种认识的过于片面。在体育教学中卫生知识、体育竞赛规则、体育项目理论等等理论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为此,体育教师不仅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入理论教学,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强体育理论知识的生动性。其次,体育教师应当重视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跳绳教学中,综合应用跳绳竞技比赛、单脚跳、双脚跳、混合跳等游戏方法,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動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最后,体育教师还应当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以最终测试为主的评价模式。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进行教学评价可以采用定性法和定量法。强调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时结合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创新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总的来说,体育教师应重视优化体育课程,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体育教学创新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还应当重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出发,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背景下。
首先,学校应当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建设,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从而为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奠定基础。如购进形式多样的体育器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加大教学辅助设备的构建,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其次,体育教师应当重视结合教学实际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在感知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能突破难点。比如说咋“蹲踞式跳远”时,利用多媒体优势,先将正确的示范动作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让学生们感知。再将多种错误动作演示出来,让学生进行正误对比。这样既能保证用慢动作或定格来细致地演示,也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体育课程设置时,也可以加入一些现代化体育运动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体育教学的时代性、先进性。最后,体育教师应当重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养成锻炼的习惯,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如在体育教学中如要开展游戏教学,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游戏步骤、规则,然后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播放音乐,以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总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加快体育教学的改革。为此,体育教师应正确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开展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深入教学,不断创新教学体系。尤其是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体育课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小学体育小学的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定中.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分析[J]. 学子(理论版),2016,19:84.
[2]任丛荣.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与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6,27:232-233.
[3]邢卫华.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 同行,2016,06:334.
从发展的角度出发谈小学英语教学 篇12
一、小学英语发展教学的重要意义
社会需要不断向前发展, 人也需要不断向前发展, 教育于社会与人之上, 更需要不断发展。因此, 从发展的角度出发, 看小学英语教育极具重要性。所谓的“发展”不光是学生的发展, 还是教学方法的发展, 也就是说发展教育, 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进步。而首先, 教师要完成发展性教育, 就必须要认清其意义所在, 知彼, 才能知己, 才能组织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词。这也说明教育其实是建立在发展之上的, 唯有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而唯有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合格的人才。基于这样的认识, 小学英语教师就应该以发展为理念, 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为此才能真正的实现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发展, 也唯此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才能真正的搞好教育。
(2) 是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 任何事物都可能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为学生的导师, 作为学生前景的指挥家,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毕竟对小学生而言, 教师的言行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们模仿和学习的目标, 为此, 小学英语教师如果在教学策略生没有长远目光, 没有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各种基础准备, 那将会学生的成长, 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 以灯塔形象出现的教师, 必须要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指向性作用, 这也是发展教学的意义所在。
(3) 适应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不是世外桃源,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 因此, 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也必然会对教育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社会是永远发展变化的社会, 而相应的教育也应该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小学英语教育, 是学生未来英语教育的基础, 是决定学生未来英语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 只有具有发展性眼光的教育, 才能符合社会和教育本身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二、小学英语发展性教学的措施
事实上, 发展性教育不是新概念, 这些年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各方的尝试, 效果是明显的。但是, 和所有的教学方法一样, 概念和核心是固定的, 但是教学模式, 教学措施是多样的。因此, 本文接下来就是要探讨发展教育的几个措施,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思考的个案。
(1) 组织跳跃性的教学。所谓跳跃性的教学, 也就是要注意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 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 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跳跃。其实理由很简单, 就是小学生自制能力稍弱, 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是容易失去新鲜感。当然, 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展性教学的需要。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其思维方式必然是多样的, 是跳跃的, 唯有跳跃的思维才能不断的吸取知识, 才能不断的发展自身。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从跳跃性思维的角度出发, 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如例在学习“colours”这一知识中, 教师除了要对基本的词汇进行解读后, 在学生从字面掌握各种“colours”的说法之后, 还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出发, 去引导学生进行跳跃性思维的思考。如教在让学生正确读出各种颜色的发音, 后可以突然问“我们教室有多少种颜色, 请用英文读出来。”让学生的注意力, 从黑板转移到教室, 对教室的各种物品的颜色进行观察, 而在观察中, 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跳跃, 在这过程中, 学生要观察辨别颜色, 然后要转化为英文, 在转化为口语输出, 但是教师始终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即使学生进行不同的观察和思考, 都还是围绕课堂内容进行。
(2) 贯穿行为教学。以上面学习“colours”的课堂为延续, 教师在进行各种知识性的教学之后, 还应该把抽象的语言和色彩单词认识, 转化为学习行为, 通过学习的行为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观察能力。如教师可以紧接着请同学到讲台上, 进行“pair work”, 让学生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彩笔和KT板, 让学生把他们认为最好看的颜色组合在一起, 并用英文标注, 形成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这样不断变化节奏的教学, 可以解决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通过这种具体操作行为的教学组织, 有助于学生应对各种外因变化能力, 以及对问题处理的过渡能力的发展。总之, 就是要求教师把课堂知识适当的转化为行为操作, 从各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 这才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需求。
三、结束语
【角度小学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_小学作文10-20
角度与心态作文06-25
看问题不同角度作文06-10
换角度思考的作文06-14
作文教学的角度与方法07-09
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作文10-24
换个角度看生命作文11-27
多角度看生活作文12-07
多角度描写景物作文优秀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