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技术(通用10篇)
栽培管理技术 篇1
使个人、团队和组织三方受益
个人受益:
a.使学员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b.增强学员提升下属绩效的能力。
c.使学员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领导风格,有助于发挥所长,并弥补不足。
d.可大大提升影响他人的能力,并有效地支配自己的时间。
e. 学员大大提升训练下属的能力.
f.学员实际管理能力提升
团队收益:
a.可减少优秀员工流失,并提升团队绩效。
b.可塑造绩效导向、注重执行的工作氛围。
c.可达成高员工满意率、高目标达成率。
e. 提升团队绩效能力
组织收益:
a.提升组织整体执行能力。
b.有助于在组织内形成、建立沟通绩效的共通语言。
c.有助于培育高素质的经理人
栽培管理技术 篇2
一、玉米基本特性
玉米喜温, 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温18℃以上。从抽穗到开花日均温26℃~27℃。灌浆和成熟需温度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 淀粉酶活动受影响, 导致籽粒灌浆不良。玉米为短日照作物, 日照时数在12 h内, 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 甚至不能结穗。玉米在沙壤土、壤土、黏土上均可生长。玉米适宜的土壤p H值为5~8, 以p H值为6.5~7.0最适。
二、种植技术
玉米是高产作物, 需肥量较大, 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 喷施新高脂膜可提高养肥的有效成分率。据试验, 生产100 kg玉米, 需氮2.5 kg、磷1 kg、钾2.1 kg。若每0.067 hm2生产500 kg玉米, 需尿素33 kg左右, 或硝铵50 kg、过磷酸钙31 kg、硫酸钾13 kg。玉米生长的3个阶段, 需肥数量比例不同, 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 穗期占85%, 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 是需肥的高峰期, 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 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 并配合喷洒壮穗灵增加玉米千粒质
量。底肥要施足, 这是基础, 一般每0.067 hm2施腐熟的有机肥2 000 kg、五氧化二磷7.5 kg、钾肥5.5 kg做底肥。在底肥、种肥施入量不足, 地力条件较差, 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 可在玉米6叶期—7叶期, 进行追肥, 每0.067 hm2追尿素15 kg左右, 深追15 cm以上, 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种肥施入量高的地块, 每0.067 hm2追尿素10 kg左右。玉米追肥要及早进行, 方法一是前边追肥, 后边趟地, 追肥和趟地要结合;二是用镐刨坑, 深追15 cm以上;追肥时, 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结合, 促进根系良好发育, 一般情况下, 每0.067 hm2追尿素10~15 kg, 加生物菌肥1 kg, 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在抽穗期和灌浆期, 每0.067 hm2用0.25 kg磷酸二氢钾和0.5 kg尿素, 兑水50 kg, 进行叶面喷施, 可防秃尖、缺粒, 增加产量, 提高质量。有机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 最好用发酵好的有机肥做底肥, 追肥用饼肥, 肥效平稳而持久, 效果好于化肥, 而且后劲长。但要注意追肥时, 饼肥与作物幼苗保持适当距离, 以免饼肥发酵时产生的热量灼烧幼苗。
三、秋季玉米管理要点
1. 施肥
补施粒肥, 适时浇水。补施粒肥是实现玉米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 玉米生长后期缺肥, 也会影响玉米产量, 只有补施好粒肥, 才能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 实现穗大、粒多、粒质量品质好。一般地块在抽雄期补施尿素10 kg左右, 施肥后马上浇水或做到雨前施肥, 力争8月中旬完成追肥浇水任务。浇水应看天、看时、看墒情。后期若遇雨涝, 还应注意及时排涝。因为土壤持水量超过80%时, 会引起根系缺氧, 导致根系早衰, 降低粒质量, 因此及时做好玉米田排涝同样重要。
2. 雨水过多导致倒伏玉米的管
理
雨水多时, 玉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由于倒伏使玉米侧根拔起, 茎秆倾伏角度较大, 甚至平铺地面, 叶片和穗子贴地, 水分降低慢, 受光少, 光合强度减弱, 会降低产量并使玉米成熟时间延长。由于雨水多地太软, 玉米倒后不好扶。若要扶, 就要在倒伏后的两三天内把茎秆扶起来。扶起时, 要使茎秆与地面保持适当角度, 以30°~50°为宜, 扶得过直, 会伤了另一面的根。如果倒伏时间长再扶扶, 容易把茎弄折。对于伏在地面的玉米, 要把穗翻转朝上, 不要与地面接触, 否则容易腐烂。
四、常见玉米病害的形成和防治
1.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 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 但在我国近年来才有严重发生, 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一大病害。
(1) 病害症状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发病初期, 植株的叶片突起, 出现育灰色干枯, 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 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 髓部维管束变色, 茎基部中空并软化, 致使整株倒伏。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 粒质量下降。
(2) 发病条件 (1) 雨量。玉米茎腐病多发生在气候潮湿的条件下, 如在北京地区, 7月—8月降雨多, 雨量大, 玉米青枯病发生就严重, 因为此时降雨造成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的条件, 使9月上旬玉米抗性弱的乳熟阶段植株大量发病; (2) 植株生育阶段, 玉米幼苗及生长前期很少发生茎枯病。这是由于植株这一生长阶段对病菌有较强抗性, 但到灌浆、乳熟期植株抗性下降, 遇到较好的发病条件, 就大量发病; (3) 连作的玉米地发病重, 这是由于在连作的条件下, 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原菌, 易使植株受侵染。
(3) 防治措施在目前国内尚未培育鉴定出高度抗病品种的情况下, 加强栽培防病能减轻病害。如及时中耕及摘除下部叶片, 使土壤湿度低, 通风透光好;合理密植, 不宜高度密植, 造成植株郁闭;前期增施磷、钾肥, 以提高植株抗性;在条件许可下, 提倡轮作, 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 如玉米与棉花的轮作或套种等, 都能减轻病害。
2. 玉米褐斑病
(1) 症状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 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 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 常密集成行, 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 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 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 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 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 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 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 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 散出褐色粉末 (病原菌的孢子囊) , 病叶局部散裂, 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2) 发病原因在七八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 阴雨日较多时, 易于发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块, 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 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 玉米健壮, 叶色深绿, 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一般在玉米8叶期—10叶期时易发生病害, 12叶期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高感品种连作时, 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10倍。施肥方面, 用有病残体的秸秆还田, 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带菌的农家肥使病菌随之传入田内, 造成菌源数量相应的增加。
(3) 农业措施 (1) 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 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 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叶期—5叶期追施苗肥, 追施尿素 (或氮、磷、钾复合肥) 10~15 kg/0.067hm2, 发现病害, 应立即追肥, 注意氮、磷、钾肥搭配; (3) 选用抗病品种, 实行3年以上轮作; (4) 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适时追肥、中耕锄草,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提高抗病力; (5) 栽植密度适当, 提高田间通透性。
脐橙栽培管理技术 篇3
脐橙栽培种植的品系主要有36个,大部分由美国华脐变异而来。该县引进的脐橙品系有美国品系纽荷尔、朋娜,日本品系“粤引2号、粤引3号”和西班牙品系“萘92~1”(奈维林纳)等。
一、园地选择
1.园地位置:脐橙园应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大气、土壤和灌溉水都不能有污染的地方建园。
2.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8~19℃,极端低温为~3℃以上;1月份平均温度7℃左右,≥10℃的年活动积温在6000~6500℃之间,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65%~70%,年日照在1600小时左右的地区均适宜栽培。
3.土壤条件: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pH值5.5~6.5,有机质3%~5%。土壤温度12℃以上根系活动,持水量60%~80%,孔隙度50%~60%,含氧量3%~4%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的土壤或砂壤土为佳。pH值低于5.5的红壤粘土通过改良也适宜种植。
4.地形地势:以平地和缓坡地最为适宜,丘陵坡地坡度一般控制在25度以下。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
1.物侯期与普通甜橙类似:花芽分化从10月份至次年3月份结束,果实成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该县品种在11月底着色良好。
2.结果母枝:春、夏、秋梢都可以成为结果母枝,幼龄树以秋梢为主要结果母枝,随树龄增大,春梢母枝逐渐增加,结果母枝以6~15厘米长、叶片4~11片的中庸母枝坐果好,内膛中、下部枝条结果往往可靠。
3.结果枝:以有叶花枝坐果率最强,集中在0.1~8.9厘米长、1~6片叶范围, 结果枝的无叶花枝结果能力极差,叶腋抽生花枝所坐果实品质最好。
4.落花落果分五个阶段:分别在现蕾至谢花,第一次生理落果(带果柄),第二次生理落果(不带果柄),夏季脐黄落果,夏秋裂果等落果。
三、栽培技术
1.种植前准备和种植管理
选择海拔400米以下符合脐橙生长的非北坡山地和地下水位低于1米的平地建园,开好壕沟,种植穴放足基肥准备种植,计划密植的种植规格每亩110~220株,株距1.5~2米,根据近年实践,适当疏植较为农户接受,现在推行40~60株/亩,株行距为3米×4~5米,选择在春季发梢前和秋季新梢老熟后的季节种植,种植深度以苗圃地高度为宜,淋足水,植后1~2月方可勤施薄施肥料,忌干施和浓肥伤根。
2.幼年树管理
⑴肥水管理:每年6~8次追肥,以薄肥勤施为主,1~3年幼年树,年追施纯氮120~350克,N∶P∶K比例为1∶0.3∶0.5。一年梢二肥可参考每次每株施:一年生树尿素或复合肥15~50克,二年生树50~100克,三年生100~150克。另每次新梢展叶时喷1~2次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9月下旬秋梢老熟后停止施肥,防止抽发晚秋梢和冬梢,冬季结合深翻改土,深施基肥,霜冻前要根外追施营养液以利越冬。
⑵树冠管理:少剪多留辅养枝增大叶面积,密植形栽培定干高度20厘米,在20~45厘米内配置3~5个主枝,主枝开张角度40~45度着生均衡,在主枝上留2~4个为副主枝(疏植形栽培定干高度40厘米以上),年生长中夏、秋梢要统一放梢,冬梢要抹除,无利用价值的徒长枝在冬季从基部剪去。
⑶土壤管理:秋梢老熟后,在树干两侧进行,必须逐年深翻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直到全园改完,每立方米放草肥25~30公斤、石灰1公斤、土杂肥50~100公斤、每株施过磷酸钙1公斤、麸肥1~2公斤,肥土充分拌匀。
⑷水分管理:多雨季节防止渍水,伏旱秋旱做好淋水覆盖,生长季节保持田间持水量60%~80%,毛细管40%~50%。
⑸病虫防治:与柑桔类果树类同,幼年树主要有溃疡病、炭疽病、疮痂病、红蜘蛛、潜叶蛾、潜叶甲、蝽蟓、粉虱、蚜虫等方法上预防为主,主治与兼治结合,勤检查,及时选准农药防治,此外有机肥不足果园易出现缺素症。
3.结果树管理
⑴肥水管理:施肥量的确定,按氮∶磷∶钾∶钙∶镁1∶0.6∶0.8∶0.45∶0.15,每生产1000公斤脐橙,需施纯氮11~14公斤计算施肥量。
①“一主二副法”:即6月下旬至7月上旬施攻秋梢、壮果肥占全年60%,芽前肥占全年20%,花后肥占全年20%;其次要结合根外追肥,4~8年生树施肥量全年株施尿素0.8公斤,饼肥3~4公斤(或猪粪20公斤),过磷酸钙0.5~1公斤,氯化钾0.25~0.5公斤(建议有机肥在采果后的冬季埋施、用作基肥)。
②该县部分丰产园施肥方法(1996年植、株产45公斤):第一次是立春前10天,每株用进口复合肥0.5公斤加尿素0.4公斤。第二次谢花后的5月份,每株用进口复合肥0.15公斤加尿素0.25公斤加硫酸钾0.15公斤。第三次:7月底到8月初,攻秋梢壮果用肥、每株施尿素0.5公斤加进口复合肥0.5公斤加硫酸钾0.2公斤。第四次冬季埋基肥,每株施鸡粪10公斤加钙镁磷粉0.5公斤加石灰0.5公斤。
⑵树冠管理
幼龄结果树强树多保留弱枝,弱树多保留强枝,按老叶∶新叶∶花比例2∶3∶2进行管理,适当回缩已结果枝组。
盛果期控制果实负载量50~60片叶挂一结果。
老树对外围衰弱枝进行强短截更新(结合深翻增肥改土)。
⑶土壤管理(参照幼年树)
一般在采果后进行,已完成深翻的可进行浅松土15~20厘米并撒石灰100~150公斤/亩。
⑷水分管理(参照幼年树)
谢花至幼果,生理落果至着色要及时补充水分,采果后灌足一次水,多雨季节要排水防脚腐病。
⑸病虫害:除具幼龄树病虫害外还有介壳虫、天牛、锈螨、花蕾蛆等常见柑桔病虫害,此外突出一些特殊生理性病害症状。
①脐黄病:6月初用200~300ppm赤霉素(九二○)加800倍托布津喷脐部1~2次,或用抑黄酯FOWS每10毫升冲水0.3公斤。
②缺素症:要根外追施和增施有机肥结合。根外追肥浓度,优质尿素0.3%~0.5%,硼酸0.1%~0.2%,磷酸二氢钾0.2%~0.4%,硫酸镁0.3%~1%,硫酸锌0.1%~0.2%,钼酸铵0.01%~0.05%,硫酸锰0.1%,过磷酸钙0.5%~1%,硫酸亚铁0.05%~0.1%。
③日灼:保持一定果园土壤水分,夏秋季阳面果贴纸或喷1%~3%石灰液。
④裂果:6月上旬用150~200ppm赤霉素(九二○)涂果实脐部,摘除畸形果,雨前喷施叶面肥。
6.激素保果:在花蕾后期和花谢2/3时各喷一次50ppm赤霉素(九二○)。
油桃设施栽培管理技术 篇4
1999-2002年本人连续进行了油桃节能型无支柱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栽培,并获得成功。
一、建棚前的栽培管理
试验地设在枣庄市山亭区林果科技示范园,单棚面积
584.8m2,棚距5m,共八棚。选栽特早熟甜油桃、早红宝石、华光、早红株等。3月末定植,株行距0.8m×2m,栽后覆黑色地膜。
1、前促后控:从苗木定植到7月上旬,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树冠快速生长。7月中旬后,严控肥水,相隔15天喷1遍15%多效唑200倍液,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2、整形修剪:为温室扣棚所需,整形时,南部可选用两主枝自然开心形,北部高宜选用小冠自然纺锤形。当新梢生长到30cm时开始摘心,全年摘心2次;短截培养结果枝组,疏除背上直立旺梢。
3、施基肥:于9-10月份,每株施腐熟鸡粪5-10kg,加硫酸钾肥0.2 kg,随后灌水。
二、温室的建造
温室为适宜山东地区的无支柱塑料膜日光温室。跨度8.6m,长68m,脊高3.2m,后墙高2.4m,后坡长1.5m,棚体用双层空心
砖建成。使用电动卷帘机卷放草苫,每次卷放需10分钟左右,一人可同时操作2-3个棚,双层草苫上被覆塑料膜,提高棚温,以防雨雪。
三、扣棚后的管理
1、温湿度的调控:扣棚升温时间为12月20日,初升温应缓慢进行。棚温管理的另两个关键期是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若棚内湿度过大,可控制浇水,通风换气;湿度过小,可进行地面洒水或浇水。
2、花果管理:采用辅助授粉,以提高坐果率。并进行疏花疏果,生长季修剪,叶面喷肥等。
3、肥水管理:要根据桃树各生长物侯期的需肥特点及时追肥浇水。前期以氮为主,后期以磷、钾为主。
四、揭膜后的管理、油桃在大棚内形成的稍段不能进行正常的花芽分化,所以采果后要对80%以上的新梢重截或枝组回缩,促发新梢,作为下一年的结果枝。同时应加强采后肥水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穿孔病,褐斑穿孔病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布。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可用10%蚜虱净3000倍液。
六、效益
球盖茹栽培管理技术 篇5
大球盖菇菌种供应 食用菌物资 大球盖菇种植技术培训
球盖茹栽培管理技术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球盖菇菇形圆整、色泽艳丽、气味清香、口感柔和,特别是其干品,有野蘑菇的味道,口感非常好。再加上原料丰富,可以利用农作物的下脚料和食用菌栽培的废料,生产成本低,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容易成功等特点,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食用菌珍稀品种。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就是用液体菌种制作大球盖菇的菌种。大球盖菇在栽培技术上看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难点,但是在菌种的制作上,现在还有很大的难度。最主要的是大球盖菇固体菌种长得太慢,一般得二三个月才能长满袋,而且菌种绿霉污染严重。再一个就是以前资料上介绍的菌种制作配方经过试验看不是很理想。下面是我培训基地生产大球盖菇的情况:
一、栽培大球盖菇技术-栽培季节 我地区一般都是秋种,春收。秋天在8月20日后气温降到28度以下到10月中旬进行栽培,第二年春天当温度上升到12度以上时进行出菇(一般在4月左右)。如果在温室内栽培,则可在冬天生产,不过,地温在12℃以下时,一般不出菇。
二、栽培大球盖菇技术-栽培方法
(一)母种培养基配方:大球盖菇母种制种技术和其他食用菌母种制种技术基本相同,但经过试验看,PDA配方比较好。制作方法与其它品种一样。
(二)液体菌种及配方
我们用的是二号或三号免煮配方,生产时间为6天(400升罐),当达到发酵终点时,即可进行接种。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好坏只要一个标准就可判断:液体菌种的味道特别香,一种特别的香味。非常好闻!
(三)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配方:从试验结果来看,木屑、谷粒、麦草培养基配方表现都不好:木屑吃料性不好,接种时容易积水,造成污染;谷粒倒是可以,但在栽培时对老鼠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损失很大,而且成本高;麦草得用人工装,不能用机械,在大规模生产时很难处理。我们用的是综合培山东枣庄市大球盖菇菌种生产基地食用菌技术培训 大球盖菇菌种
大球盖菇菌种供应 食用菌物资 大球盖菇种植技术培训
养基,效果很好。用机械装袋。
正常灭菌,在30度以下时进行液体接种。
菌种培养:24~28℃,空气湿度60%~70%,保持空气新鲜。一般25-35天即可长满菌袋。
(四)栽培管理
1.栽培料与覆土:选当年无污染稻壳和肥沃土。
2.做畦与选地:选择排灌良好,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大棚或荒地。畦床南北向最好。畦宽65~75cm,深30~35cm,畦长不限。料发酵好后,马上播种。首先在畦底铺1层石灰,然后辅一层料,厚度10cm,稻草要15cm,然后穴播菌种,菌种块鸽子蛋大 小,距离20cm左右,用木板压实;再撒第2层料,厚度与上同,再用木板压实;撒第3层料,厚度5cm,撒第3层菌种,然后在菌种上面盖厚度2cm左右的料,用平板压实。整个料厚约25cm。上边覆盖黑色农膜。膜上再覆一层5cm的稻草。3 发菌期的管理
播种后大棚要保持黑暗条件,畦温18~22℃,培养料的含水量为55%~6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在播种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保持其适宜的温度、湿度。每7d左右,掀揭1次畦上的农膜,以增加畦上的通风。约30d后菌丝长满培养料时,揭去农膜,覆上3cm土(可用肥沃的园田土或草炭土),喷水,湿度要达60%~75%。在菌丝到1/2时,要在四周打孔,增加透气量,让菌丝长透。4 子实体形成期间的管理
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一般覆土后20d就可出菇。大球盖菇出菇阶段的相对温度为90%~95%。出菇时不怕光照,出菇的温度为12~25℃,当温度低于12℃或超过26℃一般不长菇。子实体从露白点到成熟需5~10d,整个生长期可收3潮菇,每潮菇相间约15~25d,第2潮菇产量最高。此时的关键是水份的管理。
三、栽培大球盖菇技术-采收 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注意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采过菇后,菌床上留下的洞口要及时补平,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残菇,以免腐烂后招引虫害而危害健康菇。采下来的菇,应切去其带泥土的菇脚。采收后按照发菌阶段的管理进行第2次发菌,可出三潮好菇,以第二潮菇产量最高。山东枣庄球盖茹栽培技术中心简介
感谢大家多年来的信任和支持,所长吴敬芹从一个种菇大王,发展了菌种场,研究所,菌菜加山东枣庄市大球盖菇菌种生产基地食用菌技术培训 大球盖菇菌种
大球盖菇菌种供应 食用菌物资 大球盖菇种植技术培训
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走上了高新技术园区的领导岗位,带领更多的家庭发展经济,并使枣庄市食用菌研究所健康快速的发展。
楝树栽培管理技术 篇6
1 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楝树高可达25 m, 树冠呈伞形, 侧枝开展, 树皮灰色, 浅纵裂。小枝轮生, 着生有稀疏柔毛, 有明显皮孔。叶互生, 二至三回羽状复叶, 小叶对生, 卵形, 椭圆形或披针形, 长4~8 cm, 先端渐尖, 基部圆形或楔形, 通常偏斜, 叶缘具锯齿或浅锯齿。圆锥花序, 花色浅紫, 核果, 黄绿色或淡黄色, 近球形, 种子椭圆形, 红褐色。花期4—5月, 果期10—11月。
楝树喜光, 不耐阴, 喜温暖、湿润气候, 耐寒力不强, 但在华北地区中南部可以安全越冬, 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轻度盐碱土中可以正常生长, 喜湿润而较耐干旱, 萌芽力强, 抗风, 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
2 浇水和施肥
楝树喜欢湿润环境, 但不耐积水, 新栽苗木应加强浇水管理。苗木种植后立即浇头水, 5 d后浇二水, 再过1周浇三水。三水过后则可视土壤墒情和降水情况进行浇水, 一般来说, 3月中下旬种植的苗木, 三水后, 可于4月、5月、6月、9月、10月各浇1次透水, 11月底或12月初视气温情况浇防冻水, 防冻水必须浇足浇透, 而且应呈昼化夜冻状态。翌年早春3月及时浇解冻水。因春季季风持续时间长, 而且风力较大, 苗木蒸腾量也较大, 所以4月初和中下旬应各浇1次水, 以利于苗木萌芽生长。此外, 5月、6月、9月、10月也需要各浇1次透水。秋末封冻水的浇灌方法和上年相同。第三年的浇水方法同第二年。3年后可依靠自然降水生长, 但遇大旱或长期干旱须及时浇水。
楝树喜肥。在栽植时可施入适量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或烘干鸡粪做基肥, 6—7月可再少量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入秋后不再施肥, 以防止枝条徒长。秋末或初冬结合浇冻水可以施入一些经腐熟发酵的芝麻酱渣或烘干鸡粪。翌年春季萌芽后可以追施氮肥, 6—7月追施1次磷钾肥, 秋末结合浇冻水施用适量的农家肥。第三年起, 可于每年春季萌芽后追施氮肥, 秋末施用1次农家肥。
3 修剪
楝树最理想的树形是合轴分枝形, 故在栽培过程中应尽量将其多歧分枝改为合轴分枝。
由于楝树顶芽一般不能正常发育, 常导致树干低矮, 分枝较低。为了促进主干的生长, 在初春, 应将幼苗的先端剪除, 剪口下保留健壮饱满的芽子, 开春后, 待新芽长到5 cm长左右时, 选位置靠上, 长势健壮的芽作中心主干培养, 在下部芽中选留3~4个进行摘心, 作主枝培养, 其余芽全部抹除。翌年春天, 仍对中心主枝进行短截, 继续培养中心主枝的延长枝, 方法是在中上部的芽中选留新芽, 所留的芽应与第一年选留的芽相反, 以利树干通直;在当年生主干中下部, 选留3~4个健壮新枝作主枝培养, 但应与上年所留的主枝互不重叠, 各占一方。夏季对选留的主枝进行摘心, 防止其生长过旺。第三年的方法和第二年的方法相近。需要注意的是, 选留的各层主枝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这样不仅树形美观, 而且通透性好。
在后面的常规修剪中, 应加强修剪交叉枝、干枯枝、过密枝、病虫枝, 特别是对竞争枝、下垂枝的修剪, 防止其破坏树形。
4 繁殖
楝树可用分蘖法和播种法繁殖, 播种法成活率高且一次性可获得大量苗木, 故最为常用。
4.1 圃地准备
选取土地肥沃, 地势平坦, 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做圃地, 并施入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做基肥 (用量为3500 kg/667 m2) , 基肥应与圃土拌匀, 经晾晒处理后耙细整平。
4.2 采种催芽
11月在干性强、长势旺盛的楝树上采种, 将果实浸水沤烂后去除果肉, 洗净阴干, 用布袋盛装置于阴凉处存放。翌年3月中旬将种子浸入60℃热水中, 3 d后将种子捞起来, 按1∶3的比例和湿砂混合进行催芽, 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倒种子, 并保持砂子湿润, 待40%以上种子露白时可进行播种。
4.3 播种
4月初进行播种, 667 m2用种量为25 kg。一般采取条播法进行播种, 株行距为40 cm×30 cm, 播种沟深浅适宜, 随开沟随播种, 播后立即覆土埋压并灌水、覆盖草帘。
4.4 苗期管理
待苗长至30 cm左右长时, 进行间苗, 间苗选在阴雨天进行, 应仔细操作, 防止伤及其他幼苗。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
苗期以立枯病为常见。
发病症状:立枯病是半知菌类真菌立枯丝核菌侵染所致, 主要为害楝树幼苗根基部, 发病初期病部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 病苗会出现萎蔫, 病部常凹陷, 并逐渐变为黑褐色, 当病斑环茎一周时, 植株干枯死亡。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 借风雨、气流及工具传播, 幼苗、大苗均可受到侵害, 高温高湿、土壤过于粘重等条件下易患此病。
防治方法:加强肥水管理, 注意通风透光;如有发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50%福美双颗粒800倍液喷雾, 每7 d喷1次, 连续喷3~4次, 可有效控制住病情。
5.2 虫害
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篇7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27-1
玉米作为一种种植比较广泛的作物,自身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怎样使种植的玉米产量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种植人员做到科学栽种并且良好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玉米产量有所提升。
1合理选用玉米品种
玉米相对于其他农作物而言,其品种类型较多,虽说这是玉米的优势,但不同品种有不同的优缺点,每一个品种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以说,在对玉米品种的选择上面就必须要合理,要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因地制宜,才能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选种的第一原则就是因地制宜,这不仅是玉米选种的第一原则,也是所有作物选种的第一原则,选种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使用未曾用过的品种,以免造成减产。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之上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降低将来发生病虫害的几率,也就是保证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最后尽量选择生命力旺盛的品种,抗逆性强的品种,同样也可以降低玉米后期的抗病虫害能力。所以合理选择玉米品种是非常一个关键的环节。
2科学地进行密植
选择合理恰当的玉米品种后,种植栽培要协调好玉米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确保地上部和地下部、繁殖生长和营养生长间的矛盾,这就是玉米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密植。同时要使群体发展适度,而个体发展良好,合理积极的利用土壤和阳光的作用,科学理的密植,提高玉米的产量。还要根据不同的玉米品种和土壤等状况来制定不同的密植方案,这样才能合理科学的进行栽培。
合理密植就是处理好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达到玉米高产增收的效果,所以合理密植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不能随意播种。
3准确地确定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以及当年的气候条件,可以根据以往当地的播种时间作参考确定当年的播种时间,同时考虑一下当年当时的气候条件即可。对于不同的玉米品种,有其自身特有的优点,但这些优点往往也会成为其播种栽培的缺点,因此在实际的进行播种时,要对所选择的品种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来确定这一品种播种的最佳时节。
4施足基肥和早施苗肥
4.1施足基肥
基肥的作用主要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分,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施足基肥是玉米苗健康、茁壮生长的基础。
4.2早施苗肥
在6~7片叶的时候,将40公斤尿素的25%,也就是10公斤尿素以圈施的方法追施在土壤,施的时候尿素要离植株3~4厘米,不能正正的施在植株上,施的时间最好选在雨天过后,如果天气太干,最好在追肥以后要浇点水。
5玉米苗期管理
主要是查苗补苗、间苗定苗。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主要是为了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浪费养分和水分,一般玉米长到3~4叶的时就要必须分次间苗,间苗应当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病株留壮苗,基本上叶片数在4~5叶的时候就把整个田块的苗定好。如果要补苗,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补播种,就必须在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总的来说无论是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期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
6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的种类较多,一旦危害玉米很可能造成减产,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也是保证玉米高产的关键环节,提醒农户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功亏一篑。
6.1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纹枯病、黑粉病、和大、小斑病等。
防治方法: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和叶斑病。黑粉病的防治,可采用25%粉銹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加50公斤种子拌种预防。如发现田间有发生黑粉病的植株,应急时拔除。在叶斑病发病初期,及时摘除下部2~3片病叶。
6.2虫害防治
虫害以玉米螟为主,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心叶末期,可用菊酯类农药对水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摘掉喷雾器的喷头,将药液喷入心叶丛中。对于蚜虫,抽雄和剪雄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危害,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防治。
7适时收获
玉米这一农作物是以籽粒为产品的作物,因此,要确定玉米的收获期,就应该以穗部和籽粒作为依据。玉米的收获期到时,玉米籽已经完全硬化,籽粒在色泽上明亮光泽,这时就可以进行收获了。而对于收获的方法,目前而言主要以人工和机械两种,这就需要根据农户的自身状况,选择合理的收获方式。
8结语
以上分别从合理选用玉米品种;科学的进行密植;准确的确定播种时节;施足基肥和早施苗肥;玉米苗期管理;玉米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几大方面介绍了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可见高产优质的玉米的种植过程,从播种到收获无不展现出科学种植和管理的优势,只有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收获优质高产的玉米。
宁河县苹果栽培管理的技术 篇8
胡连艳
摘要:全面介绍了宁河县苹果栽培技术,主要针对我县土质进行管理,并选出适合我县采用的树形。关键词:苹果栽培;管理技术
1、园地选择: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
2、建园: 2.1 土壤改良:
2.1.1 粘重土壤:我县土质普遍粘重,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措施,方可栽植苹果树。改良措施即采用土壤中掺沙的方法,以增加土壤透气性。
2.1.2 盐碱地:我县西部地区属大洼地带,土质粘重盐碱,需进行土壤改良。
改良措施:栽植前大水压碱,并种植多年农作物后再栽植苹果树,以利于养地,改善土壤结构。栽植时挖大穴,穴底部多放置杂草、秸秆等,即阻隔盐分上升,又增加了有机养分。多施用农家肥等有机肥,种植耐盐碱的绿肥等,均可增加土壤肥力。2.2 栽植时期:我县栽植适期为清明前后。2.3 栽植方法:
2.3.1 确定株行距:以3m×4m为适宜。
2.3.2 挖好定植沟:最好在栽植前一个月进行,即封冻前进行即可,利于土壤风化,释放有机养分。我县由于土壤粘重,适于采用沟植,并采用挖大坑的方法,定植坑达80cm见方,或1m见方。挖沟时,表层熟土和心土要分开堆放。
2.3.3 回填土:回填时将表土与腐熟有机肥、秸秆混合后填入坑中达60cm,上层填入风化的心土,回填土要逐层踏实,并马上浇透水,利于土壤沉实及有机质分解。2.3.4 栽植: 2.3.4.1 苗木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完整的嫁接苗木。要求根系较多,粗细均匀,苗干较粗,嫁接口部位的粗度在1cm以上,芽充实饱满,皮色光亮,无病虫害。
2.3.4.2 苗木消毒:用0.3—0.5度石硫合剂进行根系消毒,防治病菌。2.3.4.3栽植技术:
在踏实的栽植坑上挖一40cm×40cm×40cm的小穴,挖出的土与腐熟鸡粪10kg、磷酸二铵70g、尿素70g充分混合后,填入小穴10cm高,放入苗木,展开根系,继续埋至苗木原来的土印,填土过程中用手轻提苗木,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苗木假植: 2.3.4.4 苗木假植:
如苗木不能很快栽植完,须进行假植,苗木运回前即挖好假植沟,假植沟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一般深50cm,宽50—80cm,长度根据苗木数量而定,将土取出,并将沟底的土抛松。苗木运回后
需马上进行假植,将苗木根系浸水后斜放到沟中,并用碎土填满根系周围,后灌透水。
2.4 定干:栽植后定干,定干高度为60—80cm,整形带内要能选出好的芽眼。
2.5 覆膜:栽植后以树体为中心覆盖1m2的地膜,以利于提温保墒。
3、各月份土肥水管理: 3.1萌芽前管理: 3.1.1 肥料: 3.1.1.1 所需肥料:
于萌芽前追施N、P、K复合肥,其比例为N2份、P1份、K2份。此次追肥利于花芽分化,并促进枝叶生长。3.1.1.2 追肥方法:
围绕树干开辐射沟施肥,沟长度与枝展相同,深度10—15cm,将肥料与土混匀后均匀撒入沟中,然后覆土再浇足水。3.1.2 水分:
早春发芽前灌一次大水有利于根系生长,可采用树盘灌水或沟灌。灌水后覆盖地膜。我县土质粘重,适于沟灌,每一行开一条沟,沟深约20—25cm。待水渗入后,将沟填平。
3.2 萌芽、开花期管理:我县叶芽4月上旬开始萌动,4月下旬花芽萌动,5月上旬开花。3.2.1 肥料管理:
采用根外追肥,主要采用叶面喷肥,即于花前二周与花后两周各喷一次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于叶片背面。此次
追肥利于果实细胞分裂,利于短枝与结果枝新梢叶片的形成。盛花期向树冠喷0.2%—0.3%的硼酸或硼砂,提高坐果率。3.2.2 水分管理:
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就需要灌水。我县盐碱地适于采用喷灌,可以防止反盐。3.2.3中耕土壤:
对土壤进行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利于根系生长。3.3五月份的管理:此期适度追肥利于春梢生长 3.3.1追肥:
3.3.1.1 土壤追肥:可采用全园撒施,耕耙入土。
于5月初,对幼树每株施用尿素100g,施肥后灌足水,可促进枝、叶、幼果的生长。5月底至6月初,施用N、P、K复合肥,后灌小水,利于花芽分化。3.3.1.2 喷肥:
新定植的苗木展叶后对叶片喷施0.3%的尿素,连喷2次,隔10天一次。对幼树和结果树喷施0.3%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可促进花芽分化与果实生长。3.3.2 水分管理:
5月初新梢开始生长,水分要充足,促进春梢生长。5月底至6月初控水,因春梢旺盛生长即将结束,此期叶片萎蔫再灌水。3.3.3 中耕土壤:
保持土壤疏松,园内无杂草,避免杂草与植株争夺水分、养分。3.4 六月份的管理:
3.4.1 肥料管理:
此期少施勤施氮肥,不进行土壤施肥,可结合喷药,采用叶面混喷尿素与磷酸二氢钾。3.4.2 水分管理:旱时浇小水。
3.4.3 中耕除草:保持土壤不板结,去除杂草。3.5 七月份的管理:
3.5.1 土壤管理:继续中耕除草
3.5.2 根外追肥:混喷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促进花芽分化与果实膨大。
3.5.3 水分管理:正值雨季,旱时浇水,注意排涝。3.6 八月份的管理: 3.6.1 土壤管理:中耕除草
3.6.2 叶面喷肥:喷施0.4%的磷酸二氢钾,连喷3次,隔10天一次。利用果实着色,新梢生长健壮。
3.6.3 水分:旱时喷灌,切忌大水,果实水分过多,影响糖分积累,降低果实品质。
3.7 九至十一月份的管理: 3.7.1 肥料管理: 3.7.1.1 基肥:
施肥量:中熟品种果实采收后施入,最晚不迟于10月上旬。一般1—3年生树亩施入2000kg,4—5年生树每株施入3500kg,6—9年生树亩施5000kg。
施基肥方法:
环状沟施肥:幼树多采用此法。在树冠外围沿20—30cm处挖沟,宽40—50cm,深50cm的环沟,将腐熟有机肥与土混合后填入沟中。随树龄加大,根系扩展,沟逐年向外扩展。
条状沟施肥:在树的行间或株间开沟施肥,沟宽、深与环状沟相同。
全园撒施:将肥料均匀撒施在园内,再翻入土壤,此法可与沟施交替进行。
3.7.1.2 追肥:可于9月至10月底进行叶面喷肥,喷施0.4%尿素,隔15天喷一次,共喷3次,利于增强叶片功能,提高贮藏营养水平。3.7.1.3 水分管理:封冻前灌一次大水。
4、整形修剪:采用小冠疏层形树形。4.1 树形及培养:
干高50—60cm,树高3m左右,全树5—6个主枝,第一层3个,第二层2个,第三层1个,一二层间距60—70cm,二三层间距40—50cm。第一层主枝间方位角为120°,第二三层主枝分别插在第一层三主枝的空内,避免留在正南方向,不利光照。第一层主枝每个可配备1或2个侧枝,第一个侧枝距主枝基部50—60cm,侧枝错开排列。树形形成后,要求树体紧凑,基角适度开张,通风透光,结果早,易丰产。4.2 修剪要点:
定植后于60—80 cm饱满芽处定干,并选取方位适宜的3个芽选留第一层主枝。三主枝长至1m左右时,可通过拉枝等开张角度达60—80°。冬季修剪时,三大主枝和中干均剪至饱满芽处,并适度
选留侧枝。第二年中心干上发出的2个枝可用作辅养枝,辅养树体。第三年开始选留侧枝和第二层主枝,主侧枝延长头有空间可行轻短截,无空间可缓放生长,促发短枝。临时性辅养枝不短截,可适度配合环割等措施促其成花结果。5年后,树冠形成,并开始进入初盛果期,此时可有计划地清理临时性辅养枝。当树高超过3m时,进行落头开心。
4.3 结果枝组的培养:
幼树期间,枝组多以侧背下枝组为主,盛果中后期应多利用背上枝组结果。培养枝组应注意远近结合,为丰产打基础。对主枝修剪以缓放和轻短截为主,促发短枝,培养结果枝组。培养结果枝组可通过冬夏剪相结合,可采用缓放、短截、疏枝、回缩、刻芽、扭梢、拿枝、环割、拉枝等方法对枝组进行培养和修剪。
5、花果管理: 5.1疏花疏果:
尽量疏花蕾,辅助以疏果。疏去弱花、晚开的花,一般来说,树冠中部和下层少疏多留,外围和上层多疏少留;辅养枝、强枝多留,骨干枝、弱枝少留。具体到一个果枝上,疏两头留中间。对留下的花序,疏边花,留中心花1—2朵。5.2 人工授粉:
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为适宜授粉时间,每花序只授中心花。5.3 果实套袋:
时间以谢花后10—20天最好,套袋前全树喷一遍多菌灵,以防病害,后套袋。在果实成熟前25天摘纸袋。
5.4 采收:果实呈现固有色泽时采收
第一作者简介:
水稻苗期栽培管理技术 篇9
[关键词]水稻;苗期管理;技术
培育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基础,保证苗全、苗匀、苗壮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一、苗床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掉地膜,最好在晚上揭地膜,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高于25℃,要通风降温,防止出现早穗现象。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不用覆膜。
二、苗床水分管理
播种前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在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一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会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旱长根,要想秧苗盘根好,必须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d,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如果秧苗在插前盘根不好,可在插秧前1~2d应用ABT4号生根粉,每667平方米用0.3~0.5g水浇灌稻苗根部,可使水稻秧苗发根多、白根多、根系长,盘根好。
三、控制秧苗徒长,矮化促蘖
培育壮苗关健是控制徒长,多效唑具有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的作用,能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增强酶的活性,利于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在出苗后15d喷施,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0.3g矮化促蘖效果好。壮苗标准:秧龄30~35d,叶龄3~3.5叶,苗高12~14cm,单苗根数9~11条,茎粗2.5~3mm,百株干重3~3.5g,带蘖率30%以上。
四、预防水稻苗期病害
水稻立枯病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的抗病力。立枯病在秧苗發病时,用瑞苗清水剂,每平方米喷施1mL,可有效防治立枯病。青枯病发生比较轻时,移栽到本田会自行得到缓解;发病比较重时,灌水上床,待叶片展开后,立即把水排出;严重发病时用瑞苗青水剂,每平方米喷施1mL。在移栽前5~7d喷施75%“三环唑”一次,做好稻瘟病的预防,保证移栽无病虫壮秧。营养障碍,缺锌苗期发现心叶基部和叶脉失绿褪色,叶片中间出现椭圆形棕色小斑点,甚至新叶呈黄白色,苗根出现黄多白少,植株长势差,则说明秧苗表现缺锌。调治方法是补施锌肥,即叶面喷施0.1%~0.2%硫酸锌,或每亩用多元素光合微肥100mL对水30~40kg喷雾。缺钾水稻苗期缺钾表现为,苗秧矮小、瘦弱、呈暗绿色,有时叶片出现淡紫色,基部叶片尖端和叶缘发生红褐色小斑点。主根和分枝根均短而细弱。严重时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40kg叶面喷雾,间隔7d喷一次,连喷2~3次。
五、管理上易出现的现象
1.烧苗
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2.烤苗
指的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法。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g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3.冬害
水稻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程度就越重,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过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预计气温要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冻害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冻害后,每平方米追50g硫铵和生根剂,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上部有些叶受冻害时一般对稻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4.僵苗
通常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症出现在插秧后2~4周之内,以20d左右的发病率为较高。稻苗新叶基部失绿而发白,老叶沿叶脉两侧呈褐色斑块,或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下部完全叶的尖端干枯,新抽出的叶片短而窄,出叶速度缓慢,不分蘖,植株矮缩。早稻田如果出现成片发僵,会明显影响稻谷产量。水稻缺钾引起的僵苗一般是在稻种返青后就会出现,在移栽后20~30d内达到高峰。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叶色深绿,分蘖少。植株下部叶片从叶尖向叶基逐渐出现黄褐色到赤褐色斑点,并连成条斑。缺磷形成的僵苗症状是新叶暗绿,下部叶色紫红,叶片小而直立,叶鞘长而叶短。稻苗分蘖少、根系少呈褐色、无白根。原因是土壤有效磷供应不上,造成稻苗缺磷。而苗期是磷营养的临界期,对磷表现敏感,容易缺磷。间接原因最主要的是稻田水凉、土温低。冷凉的环境既可使土壤中有机态磷的释放受阻,又使土壤中无机磷向根表的迁移困难,造成了磷供应不上。
六、插秧前做到“三带”,实行健身栽培
杨树栽培管理技术 篇10
1 立地选择
杨树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冲积土, 要求种植土层有效厚度>1.0 m, 有机质>0.4%, 含氮量>0.03%, 有效氮>15 mg/kg, 速效磷>2 mg/kg, 有效钾>40 mg/kg, 含盐量<0.1%, 地下水矿化度<1 g/L[1,2,3,4]。杨树种植应选取轻质土壤, 如毛白杨可选取质地较轻的重壤土栽植;107、108杨可选取轻壤土或砂壤土。
2 整地
平整造林地, 修好排灌沟渠, 全面深耕30 cm以上, 挖大穴 (宽、深均为0.8~1.0 m) [1,2,3,4]。
3 苗木处理
苗木处理主要是为了防止苗木失水。起苗前要先灌水, 起运时注意保持根系完整、新鲜、湿润, 尽量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不能及时栽植的要妥善假植[1,2,3,4]。为保持苗体水分, 可剪去全部侧枝。
4 栽植
春季土壤疏松, 栽后发芽快, 不需要采取防寒措施, 是蓟县杨树的主要造林季节。栽植时间一般为杨树萌芽前, 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植时, 较干旱疏松的土壤栽植深度以60 cm左右为宜, 可增加苗木生根量, 提高抗旱抗风能力;而较黏重的土壤和低洼地, 则不宜深栽[1,2,3,4]。
5 抚育管理
5.1 适时灌溉
新造幼林要立即浇水, 其他林分在4—6月干旱季节要适时灌溉, 秋季遇旱也要灌溉。为提高林木的抗旱、抗寒能力, 土壤封冻前要进行冬灌, 一般应浇水3次以上, 每次浇水450~750 m3/hm2, 浇水后要及时培土保墒[1,2,3,4]。
5.2 合理施肥
基肥:造林前将土杂肥22.5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混匀后施入树穴, 施肥深度掌握在根系分布范围。追肥:结合浇水, 每年在杨树生长旺期 (5—6月) 追肥2次, 每次施尿素112.5~225.0 kg/hm2或碳酸氢铵375.0~450.0 kg/hm2, 造林当年可晚施、少施, 以后可逐年适当增加, 注意氮磷钾配合[1,2,3,4]。
5.3 松土除草
林分郁闭前, 每年锄草2次以上;林分郁闭后适当减少除草次数。农林间作期间不松土, 停止间作后要松土1~2次/年, 以防土壤板结[1,2,3,4]。
5.4 适时修枝
适时修枝可以提高树干质量, 有利于培育干型圆满的优质良材。造林时修去苗木的全部侧枝, 造林后1~3年的幼树, 去除竞争枝、多头枝, 保留适量辅养枝, 剪除树干基部的萌条和侧生枝, 培养直立强壮的主干, 修枝强度应保持树冠长度与树高的比值在3/4以上。修枝应在秋季树木落叶后进行, 切口要平滑, 不撕裂树枝。对4年以后的树木要逐步修除树冠下层生长衰弱的枝条, 对轮生枝除密留稀、除粗留细使其形成良好的塔形树冠, 保持树高10 m以上, 冠高比2/3;树高20 m以上, 冠高比1/2;树高25 m以上, 冠高比1/3[1,2,3,4]。
6 烂皮病防治
6.1 发病症状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 是杨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属于一种枝干病害。该病是潜伏侵染性病害, 病菌侵入后一段时间通常不显现病症, 但当出现干旱、水涝、日灼、冻害等恶劣条件, 以及苗木因转移或强度修剪后不易恢复树木生机时, 杨树的生长势减弱, 抗性降低, 病害便迅速发生。该病多发生在树干、大枝、枝干分杈处或因冻裂、修枝而引起的伤口处, 轻者影响树木生长, 出现放叶晚、叶片变小、枯枝、枯干等病状;重者造成树木死亡。烂皮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 表现为干腐、枯梢2种类型。
6.2 防治方法
对已发生烂皮病的杨树, 要根据树体的病斑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1) 对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发病部位直径50%以上的, 应该及时进行伐除。 (2) 对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发病部位直径50%以下的, 可以采取刮除法对病斑进行处理。对于抗病性较强的病树, 可用小刀或钉板将病部树皮纵向划破, 划刻间距3~5 mm, 范围稍超越病斑, 深达木质部, 然后用毛刷涂抹药剂 (可选10%碱水、梧宁霉素、不脱酚洗油原液、10%双效灵1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100倍液、40%福美砷50倍液) 。涂药后, 再涂50~100 mg/kg赤霉素, 以利于伤口愈合。 (3) 秋冬季节统一组织清理病树, 伐除的病枝一律烧毁, 消灭菌源。春夏季节随时检查, 发现病株、病枝及时清除。 (4) 多年的老苗圃或蔬菜保护地后改的苗圃容易发生此病, 发现此病后应换地倒茬, 在此地块栽植杨柳以外的其他品种;如果实在无地可倒, 育苗前应进行土壤消毒和杨树插穗消毒。
6.3 预防措施
对杨树烂皮病的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保持树木生长旺盛是防治该病的主要途径, 实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促进树木生长, 增强树势, 提高抗病力[5]。因地制宜选用适用性强的杨树品系用于绿化和造林;移栽时避免伤根太多或碰伤树干, 栽后及时浇水, 保证及时成活;科学整枝, 修剪应逐年进行, 做到勤修、轻剪、适时剪、合理剪, 剪口要平滑。对病枝、枯枝要特别注意清除;对行道树, 春秋时节要进行树干涂白, 以防止灼伤和冻伤, 减少虫害。
参考文献
[1]刘勤.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7) :247.
[2]赵秀英.杨树速生丰产林的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1) :172.
[3]徐涛.甘肃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甘肃林业, 2013 (2) :34-35.
[4]杜彩娟.试论北方杨树造林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6)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