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栽培管理技术

2024-12-08

生姜栽培管理技术(精选11篇)

生姜栽培管理技术 篇1

辽宁省作为生姜种植区的北限, 仅在辽南盖州市和辽西绥中县有种植, 2010年葫芦岛市连山区探索种植生姜并取得成功, 不但使生姜种植带向北延伸, 还收获良好经济效益, 具体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 适期播种

生姜喜温暖, 不耐寒, 不耐霜, 应在终霜后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播种。从出苗到初霜适于生姜的生长天数应在135天以上, 生长期内15℃以上有效积温在1200~1300℃及以上。播种后要保证根茎迅速生长期处于昼夜温差大但温度适宜的季节, 葫芦岛市连山区播种期一般在4月末至5月初, 最迟不能超过5月10日, 并且要采取小拱棚保护栽培。

2. 培育壮芽

这是丰产的首要环节, 为丰产打基础。种姜要鲜亮、肥胖。播种前20~30天 (一般在清明前后) , 洗净姜种, 在草席或干净土地上晾晒1~2天, 注意不可暴晒, 阳光过强还需用席子遮阴, 傍晚收进室内防止冻伤。晒后将姜块在室内堆放2~3天, 盖上草帘, 保持15℃左右, 此法称“困姜”。困姜后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色及发软姜块, 进行催芽。催芽方法很多, 重点是掌握好温度, 适宜在20~28℃条件下催芽, 并保持相对湿度80%~85%, 催芽温度以变温为宜, 即前期20℃, 中期28℃, 后期22℃。

3. 整地施肥

地块要选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的微酸性土壤。土壤解冻后, 细翻1~2遍, 结合整地施入腐熟农家肥5000~6000公斤, 同时加入过磷酸钙30~50公斤, 然后做宽53厘米的梯形大垄, 磙压踩实, 开沟灌足底水后覆地膜。

4. 播种

(1) 播前掰姜。要求每块姜上留一壮芽, 其余全部去除。如有两个并列壮芽且处于平行位置, 也可留两个芽, 一般每10棵留2~3棵双芽。掰姜时若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的姜块断面褐变, 应剔除。掰姜除选留壮芽外, 还应考虑姜块大小, 姜块越大姜苗越旺, 产量也越高。兼顾产量与播种成本, 实践中以75克左右为宜。姜块要分级播种。 (2) 播种。每亩用种量300公斤左右。为将来培土和起姜方便, 东西垄的姜芽一律向南, 南北垄的姜芽一律向西。放好姜块后, 用手扒下部分湿土, 盖住姜芽, 以防强光灼伤, 覆土厚度以姜芽上1扁指厚, 姜母上2扁指厚为宜, 覆土过薄会出现青头姜, 过厚则会窝芽。株距以姜芽为准, 一般23~26厘米。播种后及时喷撒除草剂, 一般用地乐安和割地草复配, 均匀喷撒, 喷撒后及时起拱扣膜, 拱架距离45厘米, 薄膜一般采用宽90厘米, 厚度0.008毫米的。 (3) 合理密植。栽植密度由土壤肥力决定, 肥沃田块宜栽植6000~6500株, 贫瘠地块7000~8000株。

5. 灌溉与排水

生姜既不耐旱又不耐涝, 因此灌溉可分三阶段进行。 (1) 发芽期。打足底水, 出苗70%时浇小水, 促全苗。 (2) 幼苗期。小水常浇, 盛夏在早晨或傍晚浇水为好, 夏季暴雨过后, 应浇跑水, 俗称“涝浇园”, 同时注意排水, 防止积水造成死秧。 (3) 旺盛生长期。立秋后, 姜苗迅速生长, 需水量加大, 可根据天气情况, 6天左右浇水1次 (并结合施肥) 。

6. 适时放风

姜出苗后适时放风, 发芽适温25~27℃, 不能超过30℃, 不能低于20℃, 以后根据天气逐渐加大放风口, 方法是在膜上扎眼, 一般在出苗50天后撤膜。

7. 追肥与培土

生姜生长期较长, 需肥量较大, 除施足底肥外, 还需3次追肥和2~3次培土。 (1) 追肥。第一次追肥通常在幼苗期, 幼苗长到30厘米高左右, 且具有1~2个小分枝时, 追“催苗肥”, 每亩硫酸铵或磷酸二铵20公斤即可。第二次追肥在立秋前后, 此时是生姜生长转折期, 结合除草追二次肥, 一般每亩用细饼肥70~80公斤、复合肥30~40公斤或磷酸二铵30公斤, 如无饼肥可用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 东西垄的在姜苗北侧15厘米处开沟施入, 然后封沟即可。第三次追肥在9月上旬, 姜苗具有6~8个分枝时, 此期追肥称“壮姜肥”。在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应追施速效化肥, 以钾肥和氮肥为主, 一般每亩施用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 或硫酸铵20~25公斤配硫酸钾10~15公斤。如土壤肥力高, 植株生长茂盛的姜田可少施或不施肥, 以免徒长。另外追施锌肥和硼肥对增产效果明显, 用量宜每亩2公斤硫酸锌加硼砂1公斤。第四次追肥一般在姜封垄后, 以氮肥和钾肥为主, 尤其以钾宝为宜, 亩施25公斤。 (2) 培土。姜根茎喜欢黑暗湿润环境, 为防止根茎膨大露出地面, 需进行2~3次培土, 三个杈时培土一次, 立秋后结合灌水除草再进行1~2次培土, 培土时要把土培到姜芽上。

8. 收获

一般于10月下旬初霜前, 生姜地上茎叶尚未霜枯时收获, 收获前3~4天浇水, 收获的鲜姜无需晾晒, 带湿土入窖, 入窖后保温保湿, 以利圆头。棚区晚秋在姜田起简易拱棚, 可延迟收获半月至一个月。

生姜栽培管理技术 篇2

生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但由于生产管理上姜农一直沿袭着传统习惯,且反复重茬,致使生姜品质变劣、产量降低,有些地方姜瘟病盛行。我们在连续几年试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对姜瘟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下面仅就其中一些主要环节进行介绍。用透光率40%的遮阳网替代传统姜影草

生姜为阳性耐阴植物,不耐强光和高温,若光照不足也会影响其正常生长,传统栽培方法都是以插影草来进行遮荫的。即在种姜播种后,在姜沟南侧(东西向沟)或西侧(南北向沟),插上谷草或玉米秸等,按10~15cm的距离交互斜插,高70~80cm,使姜沟呈花荫状态。这种遮荫方式最大不足之处是在时空上遮荫不均匀,7~8月份中午最热的时候,遮荫面积却最小,遮光率远远不够。

我们采用的遮荫材料为透光率在40%的遮阳网(这种遮阳网幅宽2m,花卉栽培上使用,市场有售)。在生姜种植前,按蔬菜简易大拱棚的结构打好木桩(或水泥桩),中间最高处2m左右,两侧稍矮些(这样的高度既不影响透风,又不妨碍后期网下作业)。将几幅遮阳网按地宽缝接在一起,以4~5幅为宜。生姜播种后,便把遮阳网固定在木桩上面。这种遮荫措施操作简单,后期姜田内的施肥、喷药、除草、培土等作业也十分方便。注意撤网时间应比传统拔影草时间提前5~10d,因遮阳网下的姜田群体较旺,后期气温下降后,生姜地上、地下生长较快,防止地上徒长。利用遮阳网可提高产量50%以上。后期延迟生长

生姜传统的收获时间在霜降前几天。其实这时生姜生长仍很旺盛,主要是养分回流和姜块内含物的充实。这时在原来固定遮阳网的木桩上,再横着搭几条细竹竿,然后扣上大拱棚,这样就避免了突然来临的霜冻问题。延迟生长20d后再选晴好天收刨,可在遮阳网基础上再提高产量17%以上。

生姜收获后,可利用大棚种植其他合适蔬菜,第2年春天可采取早茬大棚西瓜?生姜——早冬蔬菜的栽培模式,提高复种指数,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用脱毒姜种替代传统自留姜种

脱毒蔬菜因在产量和质量上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通过栽培试验发现,脱毒姜比普通姜增产30%以上,而且抗姜瘟病效果显著。采用遮阳网需注意以下几点

4.1 遮阳网透光率以40%为宜,过大,遮荫效果差;过小遮荫过强,易徒长。

4.2 遮阳网架设高度应不低于1.5m,以便于网下透风。

4.3 由于遮阳网下,小气候较好,温湿度适宜,某些虫害(如姜螟)易发生,应注意预防。

4.4 撤遮阳网的时间应较传统拔姜影草时间提前5~10d,以防止生姜徒长。

4.5 扣大拱棚时间不宜过早,过早易产生高温,过迟易受霜冻。扣棚后中午应注意放风。

4.6 扣大拱棚之前3~5d应浇一遍水,扣棚后不宜浇水,以防止棚内湿度过大,影响生姜品质。

生姜深沟地膜高产栽培技术 篇3

1. 精细整地,配方施肥 选择土质肥沃,2年内未种过生姜,土层厚,近水源,排水好,无姜瘟病的地块。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腐熟圈肥4000~5000千克做基肥。同时,配方施三元复合肥80~100千克,锌肥2千克,硼肥1千克。

2. 精心选种,适期早播 清明节前1个星期从窖坑里取出姜种,晾晒1~2天,选择块大、皮色好的姜块做姜种,每亩用种300~350千克。种姜出窖后,多已现芽,可不经催芽直接播种。在姜种下地前要掰姜,即进行块选和芽选,一般要求每块姜上保留1个短壮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两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养分能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全苗旺。姜块的大小以75~80克为宜。掰姜时发现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姜块断面褐变的应严格剔除。为了便于以后管理,可按种块大小及幼芽强弱进行分级,即瘦小的姜块和瘦弱芽姜块放在一起,肥胖姜块和具壮芽的姜块放在一起。种植时分区,分别视生长情况进行管理。

3. 适当稀植,促姜长大 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提高单株产量,促使姜块大而整齐。采用深沟地膜种植,畦宽2.5米,沟宽20厘米,沟深35~40厘米。高产地块行距60~65厘米,株距大于20厘米,亩栽5500株左右;中低产地块行距60厘米,株距18厘米,亩栽5500~6000株。播种后覆土至沟深的1/3处,浇透水并喷施除草剂后平铺盖膜,膜四周压实,并开好边沟排水。

4. 分期追肥,分次培土 4月初播种,20~25天出苗,姜苗长平地膜后及时破膜,出苗达50%时揭膜,结合中耕培土,每亩撒施尿素20~25千克,待长出6~8棵“箭杆”(茎的形状如箭杆)时姜苗生长速度加快。立秋节前后,为了满足其迅速生长的需要,应进行追肥,要求将肥效持久的农家肥与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每亩可施碎饼肥70~80千克或腐熟优质厩肥3000千克,另加西洋肥(一种复合肥)20~25千克。肥料追于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深的沟中,使土、肥混合,然后封土培垄。9月上旬以后,植株地上部生长基本稳定,主要是地下根茎的膨大,为了保证养分的供应,此时可根据苗情,每亩用尿素10~15千克或硫酸钾15~20千克在垄下开小沟施入,然后进行二次培土,也可将肥料溶解在沼液中浇施。

5. 轮作换茬,防病治虫

①姜瘟病。采取轮作换茬(可与花生、玉米、甘薯等轮作),选用无病种姜,挖沟排水防涝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用绿亨六号(杀菌王)800~1000倍液喷施,现配现用。

②虫害。生长期主要虫害有姜螟虫、甜叶蛾等,要及时搞好病虫测报,在虫害大发生前做好药剂防治,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敌杀死2000倍液喷洒,每7~10天防治1次,交替用药。

6. 延时收获,提高产量 延迟收获可使生姜生育期延长,平均亩产达到4000千克以上。

①种姜采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叶时,大约在6月中下旬进行。采收时小心将植株根际的土壤拨开,取出种姜后再覆土掩盖根部。若采收过迟,则伤根重并且影响植株生长。

②嫩姜采收。可作为鲜菜提早供应市场。一般在8月初开始采收。早采的姜块肉质鲜嫩,辣味轻,含水量多,不耐储藏,如用来腌泡菜或制作糟辣椒调料,则食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

③老姜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姜的地上部植株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这时采收的姜块产量高,辣味重,且耐储藏运输,作为调味或加工干姜片品质好。但采收必须在霜冻前完成,以防受冻腐烂。采收应选晴天进行,齐地割断植株,再挖取姜块,尽量减少损伤。

7. 科学储藏,增加效益 生姜多采用窖坑储藏,窖深6米左右,一般挖2~3个储姜窖,窖内温度保持在13~1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放入生姜前将窖彻底清扫,用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处理。姜入窖前要注意先通风,点烛火实验,防止意外发生;姜入窖后,用80%敌敌畏原液熏杀姜蛆成虫,不要盖窖口,及时通风,以防闷姜,冬至节气后逐渐盖住窖口。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篇4

1 姜种选择与处理

1.1 姜种选择

生姜品种较多, 抚宁县主要选用山东莱芜绵姜或菜姜。该品种根系发达, 出芽多, 长势旺盛, 产量高。选种时, 要选择成熟度高、色泽亮黄、块状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质地坚硬、无病虫害的姜块作姜种。剔除具有黑色或黄褐色圈纹的病姜块, 若区别不开, 可将姜块置于28℃环境中, 经30 min后有白色液体流出的即为病姜[1]。

1.2 姜种处理

1.2.1 晒种。

为了使其提早出苗且发芽均匀, 可在清明节前后选择晴天将姜种摊放晾晒5~7 d, 直至姜块表面的泥土脱落、姜皮稍皱为止。晒种期间, 发现姜圆头部分有裂纹即为受冻姜块, 应及时剔除。

1.2.2 催芽。

为防止姜病的发生, 于4月上旬用20%草木灰浸种30 min或1∶1.5∶120波尔多液浸种20 min, 用稻草或麻包覆盖堆放2~3 d, 然后放入催芽室进行催芽, 温度以25~28℃为好, 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经25~27 d, 待芽长0.6~1.2 cm或须根长出3~4 cm时即可种植。

1.2.3 掰姜种。

姜种下地前要掰种, 一般以每个种块重75 g为标准进行掰种。要剔除断面变褐、幼芽基部发黑等不正常的姜块。一般每块姜上只保留1个短壮芽, 其余幼芽全部掰除, 使养分全部供应主芽生长, 以确保种植后全苗和旺苗[2,3]。

1.2.4 灭菌。掰芽完毕, 喷施瑞毒霉锰锌, 每50 kg种用药50 g。

2 姜田选择与准备

2.1 地块选择

根据生姜的生理特性, 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水源方便、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姜田, 土壤以弱酸性或中性为佳, 避免与生姜和烟草连作。

2.2 整地施肥

由于生姜的根系不发达、分布土层较浅, 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为此, 地块要深翻、晒白, 开好排水沟, 起高畦种植。深翻18~24 cm, 施入优质粗肥60~75 t/hm2、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锌肥30 kg/hm2。做成高57~58 cm的垄台, 垄沟宽10 cm[4]。

3 播种

3.1 播前准备

生姜发芽慢, 出苗时间长, 若土壤水分不足, 会影响幼芽的出土与生长。为保证幼芽顺利出土, 必须在播种前一天下午浇透水。

3.2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生姜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多年实践表明, 抚宁县生姜播种适期在“五一”节前后, 双膜覆盖栽培则可提前至4月上旬, 株距16 cm, 播种量4.50~5.25 t/hm2。播种可采用平播法和竖播法, 前者将姜种平放在沟内, 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 后者不管什么方向的垄沟, 芽一律向上。

3.3 土壤消毒

播种后要进行土壤消毒, 消毒药剂可选用瑞毒霉锰锌或福尔马林500倍液。

3.4 覆土

播种消毒后, 用二齿钩将垄上部的湿土扒下, 盖住姜种, 而后用钉耙子搂平即可, 一般覆土4~5 cm。

3.5 除草

覆土后, 按说明喷施“施田补”或“菜草通”, 喷药后用竹耙搂匀提高药效。

3.6 覆膜

覆膜可分为小拱棚栽培法、地膜平铺法、双膜覆盖栽培法3种。小拱棚栽培法即先将90~100 cm的竹片弯成拱型插入地下, 然后覆膜;地膜平铺法将地膜平铺在地面上, 2个沟1个台, 以此类推;双膜覆盖栽培法即综合小拱棚栽培法和地膜平铺法的一种方法, 但要注意这种方法膜上最好绊上草绳或塑料绳, 以防大风刮坏拱膜。

4 田间管理

4.1 适时遮荫, 促进生长

生姜出苗达50%时进行姜田遮荫, 促进姜苗健壮生长。

4.2 追肥

生姜对“三素”的需求, 以钾为最多, 氮次之, 磷最少。因此, 在施足基肥的同时, 应增施钾肥和复合肥。一般苗高10~12 cm时开始追肥, 以后每隔20 d左右追施1次, 间种作物追肥后, 生姜不需再追肥。总的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 氮磷钾全面配合, 追肥时结合生育期和天气情况, 前淡后浓, 使植株不脱肥也不徒长。

4.3 排灌

生姜喜湿润又忌积水, 水分管理是获得生姜丰产的重要环节。播种前浇透底水的基础上, 一般在出苗前不浇水, 而要等到姜苗70%出土后再浇水, 出苗后至收获前, 应保持田间湿润, 以表土不发白为原则。特别是7—9月高温期间, 若遇干旱应及时灌水, 深度不宜超过根茎高度, 并以早晚浇灌为宜, 切勿在中午灌水或淋水, 同时注意雨天要及时排水。

4.4 中耕除草与培土

生姜的根系浅, 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 不宜多次中耕, 一般只在出苗后结合除草, 浅中耕1~2次, 从幼苗期到根茎膨大期应该进行培土, 培土次数为2~3次, 为根茎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5 病虫害防治

5.1 病害

5.1.1 叶枯病。

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其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 可用1∶1∶200波尔多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姜株, 隔7~10 d喷施1次, 连续2~3次。

5.1.2 炭疽病。

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其防治适期为发病初期, 可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50%复方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 隔10~15 d喷施1次, 连续2~3次[5]。

5.1.3 姜瘟病。

也称青枯病或腐烂病, 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也是一种常见的生姜毁灭性病害。一般造成减产10%~20%, 严重者减产50%以上, 甚至绝收。可通过种子传播、土壤传播、肥水传播、地下害虫及风雨传播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防治方法可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姜种、及时处理病株等。田间发现病株后, 应及时拔除, 并在株穴中撒石灰, 然后用干净无菌土填平。药剂防治可用志信2000、可杀得3000、农用链霉素等。

5.2 虫害

5.2.1 姜螟。用杀螟威1 000倍液, 或80%敌百虫800~1 000倍液喷雾。

5.2.2 小地老虎。

一般于姜苗基部近地表层1~3 cm处伤害姜苗髓部及生长点, 造成心叶萎蔫、变黄或猝然倒地。可用40%毒死蜱1 000倍液, 或40%辛硫磷800倍液喷杀。

5.2.3 蓟马。

姜叶受害, 产生很多细小的灰白色斑点, 受害严重时, 叶片枯黄扭曲。可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 或50%乐果1 000倍液与80%敌敌畏1 000倍液混用喷雾。

6 收获与贮藏

6.1 收获

霜期前收获, 一般收获前2~3 d浇水1次, 使土壤疏松、湿润。收获时保留2 cm左右地上茎, 摘除根系, 趁湿入窖保存。

6.2 贮藏

一般采用井窖贮藏, 挖深5~7 m的窖洞, 保持窖内温度11~13℃, 相对湿度90%以上, 提前用百菌清和多菌灵等杀菌剂及敌敌畏等杀虫剂对井窖杀虫。生姜入窖结束后, 用1 m见方的农膜平铺于井底, 堆放麦草3~5 kg, 倒入80%敌敌畏原液0.25 kg, 熏杀姜蛆成虫, 成本低, 防治效果好, 所存生姜无虫头, 色泽鲜亮, 经济效益好。生姜入窖20~25 d, 于小雪前封井口。人员入窖前要先通风, 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参考文献

[1]沈广范.生姜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8) :19-20.

[2]任明刚, 顾世能.早春生姜无公害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12 (4) :34-36.

[3]李红.早春生姜无公害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2 (5) :84.

[4]董坤.生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12 (9) :45-46.

浅析生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篇5

1 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旱田,前作收后,深翻25~30厘米。播前开沟作垄,东西向开沟,沟距50厘米,沟深10厘米。基肥施入姜沟南侧的施肥沟中,每667平方米施豆饼75~125千克、碳铵15~20千克或腐熟厩肥5000~7500千克、草木灰75~100千克、过磷酸钙22.5千克。种植生姜地块,不能连作,应选含有机质较多,灌溉排水两便的沙壤土、壤土或黏壤土田块栽培,其中以沙壤土最好,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为微酸到中性,碱性土壤不宜栽培。

2 播前准备

2.1 掰姜种

种姜催芽时,姜块较大,虽有的姜区催芽前已将大块掰开,但出芽后仍需挑选,因此,在姜种下地前多进行掰姜。

2.2 浇底水

因生姜发芽慢,出苗时间长,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幼芽的出土与生长。为保证幼芽顺利出土,必须在播前浇透底水。浇底水一般在沟内施肥后,于播种前1~2小时进行,浇水量不宜太大,否则姜垄湿透,不便下地操作。

2.3 精心选种,适期早播

选择块大、皮色好的姜块做种催芽,每667平方米用种300千克左右。姜种堆放高度不超过80厘米,催芽温度要控制在21~25℃。地膜覆盖生姜的最佳播种期在4月初。盖膜前应用除草剂兑水喷施,防膜下杂草。适当稀植可提高单株产量,促使姜块大而整齐。高产地块行距60~65厘米、株距2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5500株左右;中肥水地块行距60厘米、株距18厘米,每667平方米栽5500~6000株。

3 种植 应选晴暖天气进行。如种植时天气干旱,需提前一天在种植沟中浇水,待水渗下后才可种植。排放种姜时,按株距20厘米左右逐一排放于种植沟内,姜芽一律朝南,并稍将芽头下揿,使姜块略向南倾斜,以便将来采收娘姜。随即盖细土4~5厘米。

4 大田管理 姜苗在出土前应注意防止干旱烧芽。一般以小水沟灌较合适,切忌大水漫灌。齐苗前后,一定要注意防止地下害虫对姜苗的危害。齐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因为生姜系浅根性作物,所以在除草时要以浅为主。在夏至前后,结合中耕除草,每667平方米施用硫铵10千克兑水浇施,当姜苗发2~3个侧枝时,开始第1次培土。从畦沟里取土覆盖姜苗之间的空行上。不要压苗,一般培土不要超过10厘米,同时每667平方米可施用复合肥10~15千克,施于姜苗之间的空行内,然后覆土。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长的习性,且喜欢土壤疏松通气,故在生长期间应进行中耕培土。

5 生长中后期 及时浇水,分次培土。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在播种前浇透底水的基础上,等到姜苗70%出土后再浇水,具体应根据天气、土壤质地及土壤水分状况灵活掌握。因地膜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苗期不宜浇水太勤,且以膜下浇小水为宜。夏季浇水以早晚为好,不要在中午浇水。同时,要注意雨后及时排水。立秋前后,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增多,此期4~5天浇一水,始终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为保证生姜收获后少粘泥土,便于贮存,可在收获前3~4天浇最后一水。施用分枝肥后,应根据生姜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分次培土2~3次,确保生长不露出土面,促进姜块迅速生长。

6 采收与留种

6.1 采收

当生姜长到10~20根侧芽时,进行采收。在采收前6天,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25千克,以提高生姜品质。采收时应注意不要碰破生姜茎块,防止水分流失,保证生姜的新鲜度。在采收前10天,严禁使用农药。

6.2 留种

留种用的姜块,最好另设留种田进行栽培,在生长期间多施钾肥,少施氮肥。也可在大田生产中选择植株健壮、姜块充实、无病虫害感染、不受损伤的姜块,进行晾晒后,贮藏作种。

6.3 科学贮藏,增加效益

生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篇6

1 选种培芽

一般在头年收获时选择肥壮、芽头饱满、色泽鲜亮、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大小均匀、无病虫伤疤的姜块作种姜。于播种前1个月左右, 从窖中取出种姜, 洗去姜块上的泥土, 白天平铺在室外干净地面上或草席上晾晒, 晾晒要适度, 以免种姜失水过多, 姜块干缩, 出芽细弱。夜间收进室内, 以防受冻, 晾晒1~2d后, 再堆放室内, 盖上草帘, 即“困姜”, 3~4d后即可催芽。一般采用的催芽方式多为温床催芽, 即在避风向阳处建温床, 深0.5~0.8m, 宽1.2m, 长根据种姜多少而定, 在温床底部及四周铺10cm左右厚的干草, 将种姜摆放其中, 厚度以30cm左右为宜, 然后再盖上10~15cm厚干草, 搭上拱架, 盖好塑料薄膜, 晚上加盖草帘保温, 一般保持床内温度20~25℃。如白天床温超过25℃, 可揭膜通风降温, 芽长0.5~1.5cm时即可播种[2]。

2 播种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肥沃壤土, 深耕20~30cm, 耙细, 整平, 做畦, 畦宽75cm, 每畦开沟2行种植, 并备足土粪, 以便盖种。3月底至4月初, 选择晴天播种。播前, 把已催好芽的姜块掰成50~70g大小的种块, 每个种块留1~2个壮芽, 姜块伤口处可蘸上草木灰, 以减少病菌侵入。如遇天气干旱, 为确保生姜顺利出苗, 需提前在种植沟中浇水。按株距20cm将种姜逐一排放于种植沟内, 并使姜芽朝一个方向, 再将有机复合肥或腐熟家杂肥施于2块种姜之间作基肥, 一般施有机复合肥4.5t/hm2或腐熟家杂肥12t/hm2。为防止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 可用毒死蜱颗粒剂30kg/hm2拌细土撒入播种沟内, 然后用准备好的干土粪盖在种姜上, 再覆土整平。为减少杂草, 在覆膜前用乙草胺1.5L/hm2对水600kg喷在畦面上, 然后用宽1m的地膜覆盖, 并将两边压紧[3]。

3 田间管理

当幼芽出土后, 待苗与地膜接触时及时划膜放苗, 5月下旬可撤去地膜。生姜出苗后, 可根据不同土质分次中耕, 防止土壤板结。同时培土4~5次, 防止根茎露出土外, 促进茎叶生长和子姜肥大。生姜不耐强光和高温, 5月下旬撤去地膜后要进行遮荫, 一般用木竹搭1.2~1.5m高平棚架, 再搭上树枝或作物秸秆, 也可采用遮阳网遮荫, 遮荫率在60%~70%较适宜, 到8月下旬可拆去遮荫物。姜苗长至20~23cm时, 及时除去姜母上的隐芽, 以免浪费养分。待苗长至33cm以上时, 要保留从姜母两侧长出的1~2个芽, 因为这些芽是分生和形成新姜的基础。8月上中旬打掉姜株顶心, 每隔7~8d打1次, 连续打2~3次。

4 肥水管理

生姜为浅根作物, 吸收水分能力较弱, 必须合理浇水。一般苗期生长量小, 需水较少, 加之地膜覆盖后可起到较好的保湿作用, 一般不需要经常浇水。随着植株生长和分枝的增多, 需水量相对增大, 生长盛期需较多水分, 为满足其生育需要, 要求土壤始终保持湿润, 一般保持土壤湿度65%~70%。水分不可过多, 如畦面积水, 会导致根系发育不良, 生长缓慢, 引发病害的发生, 特别是夏季暴雨后要及时排水, 以防姜瘟病的发生与蔓延。生姜喜肥, 除重施基肥外, 还应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多次追肥, 在苗高30cm左右第1次追施壮苗肥, 用腐熟人粪尿4.5t/hm2或尿素150kg/hm2对水浇施。第2次在收取种姜后, 根据苗情适量用肥, 有明显脱肥的可追肥1次, 生长旺盛地块可不施或少施, 以免茎叶徒长, 影响根茎膨大, 追肥以氮肥为主。第3次追肥在拆除遮荫物后进行, 此时生姜处于膨大期, 需肥量相对较大, 可将尿素375kg/hm2、复合肥600kg/hm2、磷酸二氢钾60~75kg/hm2混合后穴施于根部附近或在距植株基部约15cm处的施肥沟中, 使土肥混合, 然后进行培土壅根。为防早衰, 9月中旬再追施1次肥, 可用尿素和适量复合肥配合施用[4]。

5 病虫害防治

生姜病害主要是生姜腐烂病, 应采用农业综合防治, 以预防为主。农业防治主要实行轮作换茬, 严格选种, 种姜消毒处理, 若发现病株, 先及时挖出, 再在病穴四周撒入生石灰。要及时结合药剂防治, 可用多菌灵、敌克松、代森锰锌等杀菌剂500~800倍液灌根防治。为确保防治效果, 可每隔5~7d灌根1次, 连续用药3~4次, 每次用药250g/株以上。虫害主要是姜螟, 主要采用90%敌百虫800倍液, 或25%杀虫双500倍液, 或20%毒死蜱800倍液喷施防治。

6 采收贮藏

一般在初霜来临之前 (约11月上旬) , 大部分茎叶开始干枯, 地下茎充分膨大和充实时, 选晴天挖收, 若土壤干燥可在收获前2~3d浇1次水, 使土壤湿润, 土质疏松。收获时将生姜整株挖出, 轻轻抖落根茎上泥土, 剪去地上部茎叶, 摘去根后即可贮藏。一般采用窖藏, 利用房前屋后山坡挖窖, 窖顶圆拱形, 高1.3~1.5m, 窖深根据贮量多少而定。入窖前注意剔除病姜、伤姜、烂姜, 再将姜块排于窖内, 每排1层姜, 撒盖5~6cm厚的清洁湿润细沙土, 一般摆到1m高左右, 然后用石块等封住窖口的2/3, 留1/3作为窖内通气散热, 直至气温降至0℃左右时, 再封闭窖口。

参考文献

[1]徐少波.生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 1995 (6) :14-15.

[2]顾大路, 赵秉军.生姜露地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1) :73-74.

[3]徐坤, 康立美.生姜地膜覆盖与塑料大棚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 2002 (5) :36-37.

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篇7

一、因地制宜, 选用良种

根据生姜的植物学特征及生长习性, 结合台安县的土壤条件、气候因子及生态环境等因素, 选用潍坊市昌邑生姜研究所培育的、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的大面姜为主栽品种, 搭配种植双排姜、金昌姜等品种。

二、栽培技术

1. 精选种姜, 培育壮芽

选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不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的健康姜块做种用。晒姜:播种前25~30天晒姜2~3天, 可提高种姜温度, 打破休眠, 促进发芽, 减少种姜水分, 防止腐烂。困姜:种姜晾晒后趁热收入室内堆放2~3天, 姜堆下垫干草、上盖草帘, 保持11~16℃, 促进种姜内养分分解。催芽:催芽可促使种姜幼芽尽快萌发, 种植后出苗快而整齐, 是生姜创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一般采用火炕催芽法, 先在炕面铺稻草, 四周用棉被防风保温, 种姜排放80厘米高, 上盖棉被, 火炕加温不超过27℃, 温度控制在22~25℃, 15~20天完成催芽。

2. 适期早播, 精细播种

生姜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 16℃以上开始发芽, 适宜生姜生长的时间达到140天以上才能获得较高产量。台安地区采用沟种扶垄、上盖塑料小拱棚的栽培方式, 在5月上旬抢早播种。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灌水排水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栽培, 每公顷基施优质农肥7.5万千克、硫酸钾型复合肥530千克、硼肥75千克。行距60厘米, 株距16~18厘米 (肥地宜稀, 薄地宜密) , 每公顷保苗90000~10500株, 需种姜7500千克。播种前用250~400毫升/升的乙烯利浸种15分钟。播后覆土3~4厘米, 及时插架盖拱膜。

3. 田间管理

生姜生长期长, 喜光耐荫, 需肥量大, 根茎在土壤内要求黑暗、疏松和湿润的环境。水分:要求土壤始终保持湿润, 相对湿度75%左右, 一般8~10天浇一次水;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进行分期追肥, 第一次在苗高30厘米时追壮苗肥, 每公顷施硫酸铵300千克。第二次在立秋前后, 是生姜分枝和根茎膨大的关键时期, 可适当重施, 每公顷施复合肥 (高氮高钾) 600千克, 硫酸钾150千克;中耕培土: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天 (雨后或灌水后) 进行1次浅锄, 株高40~50厘米时, 开始培土逐渐成高垄, 防止新姜外露。

4. 病虫害防治

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 (腐烂病) 、斑点病和炭疽病, 防治姜瘟病用农用链霉素加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灌根, 或用50%DT可湿性粉剂300倍液连喷2~3次。防治斑点病和炭疽病可用75%百菌清或70%甲基托布津1000液交替喷雾2~3次。虫害主要是姜螟 (玉米螟) , 可在姜螟幼虫盛发期7月上旬 (一代) 和8月上旬 (二代) 分别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即可。

三、及时收获

生姜的栽培技术及其病虫防治 篇8

一、栽培技术

1. 栽培技术。2~3年轮作, 防姜腐病, 可以和洋葱、大蒜套作。

2. 选种、催芽

(1) 选种姜。我们一般到山东省的蓬莱、黄县、平度三个县引进当地优良姜种进行栽植, 选择姜块光洁无病者, 种姜按笼计算, 每笼30千克, 8笼足够栽一亩地, 运输中防止冻伤和损伤。

(2) 火炕催芽。与地瓜催芽基本一样, 数量大者, 可将种姜装在纸箱内, 将箱放在火炕上, 上面覆盖棉被, 加温保持25~30℃, 到15~20天完成催芽。其间结合倒箱分批采芽, 芽长出1.5公分左右就要掰下来, 摆放在室内地面进行晾芽, 晾芽至少半天才可以栽植, 正常每千克栽子出芽25~30个。

3. 地块选择

地块必须园田化, 能灌能排, 土质肥沃, 最好是黄砂壤质的中性土壤。

4. 栽植

(1) 栽植日期。每年4~5月即谷雨至立夏前, 适期早栽为好。

(2) 栽植过程。先于姜畦开10~12厘米深的播种沟。浇足底水, 把姜块掰成约50~80克重的小块, 块小只留一个壮芽, 其它萌发的小芽用手指挖去。待底水全部渗入以后, 按株距6.5~7.0寸等距栽姜芽。令姜芽与行向成斜角。这样将来姜块生长方向一致, 有利于培土, 芽间施底肥二铵加煮熟的豆饼 (1:1) 每亩100千克, 注意底肥不可挨近姜芽, 以防烧芽, 底肥需加入甲拌磷农药防治地下害虫。最后盖土10厘米, 待地表发干见白时踩压一遍。

5. 田间管理

(1) 遮荫。播种后, 最好在畦南侧插上一趟玉米秸, 造成花荫, 以防土壤干湿不足和姜叶因强烈日辐射造成的蒸腾过大的影响。遮荫影草在天气转凉和姜即将进入旺盛生长时期拔除, 一般在立秋前后。

(2) 中耕培土。生姜在苗期怕草害, 为了促进根系生长要经常拔草和中耕松土, 拔影草后, 姜体生长进入盛期, 要加强培土, 否则根茎露出会影响根茎膨大。

(3) 追肥灌水。栽姜必须坚持灌水, 保持地皮湿润, 生长中后期由于蒸发量大, 几乎天天浇水。结合浇水全生育期酌情每亩追施尿素4~5次, 总量40千克左右。姜的根茎每生发一节, 就相对地上长出一株地上茎。地上茎越多越粗壮, 姜体越大产量越高, 一墩姜高产可生发22~25个地上茎, 重达1.25千克以上。姜地上茎高度不足一米, 植株没发生过倒伏, 其生物产量与根茎产量成正比。所以姜在海城地区可实行大肥大水攻产量。但是遇涝要及时排水, 不能形成长久水层。

6. 收获及储藏

姜必须在下霜以前收获, 姜的茎叶如果遭遇霜打, 其根茎就会不耐储藏;同时, 在收获、运输时不许碰伤姜的根茎。

在室内储藏越冬, 采取砂培囤贮, 首先根茎分级储藏, 姜块倒置, 铺一层河砂, 摆一层姜, 室温要求5℃以上, 以免冻伤, 并且保持一定湿度, 经常检查。

二、病虫害防治

生姜的主要病害是姜腐烂病又称软腐病, 俗称姜瘟。是一种细菌病害。植株不仅不产生姜, 种姜也能全部腐烂, 严重时染病可达50%以上, 对姜的产量损失极大。

1. 症状

姜腐病主要发生在底下的根茎部分, 一般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被害部初呈水渍状, 黄褐色, 失去光泽, 后期逐步软化腐败, 仅留外皮。病姜内部充满灰色的恶臭汁液。根部感病后成淡黄褐色, 内部病组织变褐腐烂。病株叶呈凋萎状, 叶尖及脉呈鲜黄色后变黄褐色病叶凋萎下垂, 如叶舌被害, 能使叶缘卷曲和病叶早落。

2. 发生条件

(1) 带菌根茎是本病田间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源。

(2) 土壤温度较高、温湿度较大时, 有利于病菌生长发育和侵入。

(3) 粘质土壤比砂质土壤发病重。

(4) 农事操作造成伤口有利发病。

(5) 连作地发病重。

3. 防治方法

(1) 选留无病种姜或种姜消毒, 种植前, 先把切开的种姜用波尔多液 (1:1:100) 浸种20分钟, 或用草木灰蘸封种姜伤面, 避免病菌自伤口侵入。

(2) 2~3年, 实行轮作。

(3) 低洼地要高畦种植, 注意田间排水。

(4) 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 并在病穴及其四周撒施石灰消毒。病株应集中处理, 深埋或烧毁。

(5) 药剂防治, 可用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 抗菌剂“401”500~600倍液。

生姜高产栽培及简易加工技术 篇9

1 高产栽培技术

1.1 精细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背西或稍荫蔽的砂质土或壤土地块种植。播种前15d左右, 先深翻20cm左右, 临播种时充分耙碎、整平, 东西向起畦, 畦宽132~165cm, 高19.8~23.1cm, 畦沟宽约30cm, 四周开通排水沟。

1.2 选种消毒

选择双排姜、肉姜等高产品种, 留粗壮饱满的姜块作种, 严格剔除表皮脱落、姜肉变色的病残姜块。晒种3~5d, 晒至姜皮稍皱, 再用1∶1∶150的波尔多液浸种消毒10min。捞起晾干, 按姜芽的位置切好姜体, 每块保持1~2个粗壮芽, 重50g以上。姜体愈大, 姜苗愈壮, 产量愈高。

1.3 适时种植

较暖地区在春分至清明下种为宜。种植规格, 坡地行株50cm×26cm, 植穴深13~17cm。下种时芽头向上, 芽向统一朝南。播后用草木灰1 500kg/hm2拌细土盖约2cm厚, 再铺放1层稻草保湿, 并抑制杂草生长。

1.4 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 施腐熟猪牛栏粪肥45t/hm2、过磷酸钙225.0~262.5kg/hm2作基肥, 拌匀施于种植穴底部, 再覆土下种。及时追肥, 姜芽出土7~10cm时施淋稀粪水15.0~22.5t/hm2, 不宜施用化肥, 以免发生烂芽烂种。6月是发芽长苗期, 施尿素112.5~150.0kg/hm2, 或硫酸铵225.0~262.5kg/hm2, 或粪水22.50~26.25t/hm2。7月是块茎长大期, 施复合肥300kg/hm2, 并结合除草培土, 以利姜块肥大和防止露出地面。播后3~4d浇1次水, 苗高10cm左右时, 用腐熟粪水淋施, 既可促苗又可防旱。生长期内要保持土壤湿润, 以表土不发白为原则, 遇干旱要浇水或灌跑马水, 8~9月是生姜枝叶与姜块生长旺盛期, 必须经常浇灌, 以黄昏或8时前浇灌为好, 如遇大雨要要及及时时排排除除渍渍水水。

1.5 病虫害防治

生姜易得姜瘟病和受钻心虫危害。姜瘟病防治上, 严格剔除病姜, 实行轮作, 防渍水, 及时拔除病株, 病穴内撒石灰消毒;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600倍液, 或50%代森铵1 000倍液, 或石灰3kg、退菌特0.5kg、水100kg, 揽匀淋洒, 每隔2~3d喷洒1次, 连用2~3次。防治钻心虫可用2.5%敌百虫15~30kg/hm2, 加细泥粉450~600kg/hm2拌成毒土, 在露水未干时撒施。

1.6 适时收获

用于加工的生姜可在旺盛生长期收获;用于调味和药用的生姜最佳收获期在大雪至冬至, 其肉质根茎老熟, 养分充足, 产量高。

2 简易加工技术

2.1 白糖姜片

将新鲜姜洗净去皮后, 切成3~5mm的薄片。按生姜50份、白糖32份、白糖粉4份、柠檬酸溶液, 同姜片一起加热至沸, 捞出姜片漂洗干净, 沥去水分。再配制62%~65%的浓糖液, 并加入0.15%柠檬酸煮沸使糖全部溶解, 滤除杂质后放入姜片再煮, 煮至糖液浓厚、滴液成珠时即可停火, 把姜片捞出。捞出的姜片, 撒上白糖粉拌匀, 摊晒1~2d或置烘烤房中, 在40~50℃下烘4h左右, 即成白糖姜片。

2.2 蜜渍生姜

把新鲜饱满的鲜姜洗净去皮后, 切成1cm×1cm×1cm的方块。按1份生姜加4份水煮开, 捞起沥水。再按1份生姜加2份蜂蜜置于锅内再次煮开, 撇去泡沫, 即制成甜辣可口的蜜渍生姜。

2.3 艳红糟姜

取鲜姜100kg、食盐20kg、红糟13kg, 将鲜姜洗净去皮, 放入缸中。把食盐加入清水35kg烧沸, 冷却后加入红糟汁以淹没姜体为度。密封腌30d后, 即可食用。

2.4 糖醋嫩姜

将新鲜嫩姜洗净去皮, 切成1mm厚的姜片, 放入缸中。取1份白糖、1份醋和1份酱油, 混合煮沸后即为糖醋液, 再次煮沸, 冷却后将此液倒入姜缸中, 以完全淹没姜片为止。姜面上用竹网盖住, 并用石块压好, 以免生姜片脱卤。然后密封缸口, 腌渍15~25d, 即成鲜嫩适口的糖醋姜片成品。

2.5 酱制姜片

选用新鲜嫩姜, 漂洗干净。然后按100份姜用10份盐, 1层姜1层盐在缸内腌制。隔5d翻缸1次, 经过15d左右即可腌制成咸姜坯。将腌好的咸姜切成3mm厚的姜片, 装入布袋中, 每袋2~3kg。按姜片100份、优质面酱50份, 将其投入酱缸, 每天打耙2次。经过7~10d的处理, 即可制成色泽深褐、咸、辣鲜、嫩、脆的酱制姜片。

2.6 甘草姜片

配方为鲜嫩姜6.5kg, 白糖5kg, 酸梅汁20kg, 甘草粉4kg, 丁香粉200g, 苯甲酸钠100g。鲜嫩姜片先用5%~6%的热碱液浸泡, 再放进流动水中搓洗去皮、洗净, 依横径切成0.5~0.7cm厚的斜片, 加适量食盐拌合腌制3~4h后, 投入浓度3%~5%的石灰水中浸泡4~6h。然后取出投入沸水中烫3~5min, 捞出沥干待用。按配方量称取原料, 混合搅拌均匀后搁置48h, 期间翻拌3~4次。然后加热煮沸, 微沸8~10min, 适当浓缩以提高糖液浓度, 再静置48h。烘烤分2次进行, 期间要注意通风排湿和倒盘整形。第1次烘烤时, 将姜片沥尽糖液, 摊放于盘中稍干后送进烘房, 在60~65℃烘6~8h;待含水量降至24%~26%时取出烤盘, 适当回潮整形后再重新烘烤。第2次烘烤温度55~60℃, 时间4~6h;待含水量降至18%左右, 手摸姜片不粘手时即可出房。若室内湿度很高, 外界风大, 可将进气窗及排气筒交替打开。一般通风排湿3~4次, 每次15min为宜。烘房内各处的温度不均一, 烘烤时要注意调换烤盘的位置, 翻动盘内姜片。倒盘在第1次烘烤结束后进行, 同时用手将姜片适当压平。用印有商标的食品袋作100g、200g、250g等不同定量的包装, 密封后放阴凉干燥处存放, 即可上市销售。

参考文献

[1]赖国荣, 袁建华, 陈志赋, 等.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09 (5) :59.

[2]肖敬东, 廖庆华, 曾苑.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09 (10) :95-96.

[3]李春玲.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 2009 (7) :13-15.

生姜储藏保鲜技术 篇10

一、采收

用于储藏的生姜,一般在霜降至立冬时采收。过早采收的生姜组织柔嫩、含水量较高、辣味淡、不耐储藏;过迟采收,则易在田间受冻。适时采收的生姜,根茎已充分膨大、纤维较多、含水量较低、辣味较重,产品耐储。收获生姜应选在晴天或阴天的早晨进行,雨天和雨后采收的生姜含水量太高,不耐储;最好也不要在日晒下采收,以免日晒过度。一般要求姜块不带泥,采后要在田间稍加晾晒,但不宜在田间过夜。收获后应及时下窖储藏,下窖前把茎连同叶片一并掰掉,并进行严格的挑选,剔除组织过嫩、机械损伤、姜瘟等不耐储的产品。

二、储藏

1.储藏条件: ①温度。生姜是具有典型生理休眠的蔬菜。刚采收的生姜,表皮易脱落,呼吸旺盛,储藏初期容易积热,必须注意保持有效通风,避免生姜热伤。在入储后约1个月内,生姜根茎逐渐老化,皮肉相合不再脱皮,剥除茎叶处的疤痕也逐渐长平,顶芽生长圆。这一过程是加强生姜耐储性的过程,叫作“圆头”。“圆头”期间,要求保持 20℃左右的窖温,还要通风良好。以后适宜窖温为15℃左右,温度低于10℃时易受冷害,温度过高又易加速生姜腐烂及发芽。②湿度。生姜储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90%~95%。湿度过低时,生姜易失水萎缩,造成耐储性和抗病性下降;而湿度过高又易发芽或腐烂。所以,生姜储藏期内应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管理。

2.储藏方法:①井窖储藏。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适合采用井窖储藏。选择土层深、土质黏重的场地挖一个深约3米的井窖,在井窖底部挖两个高约 1.3 米,长、宽各约1.8米的储藏室,每个储藏室可储藏生姜 750公斤。储藏时先用湿沙铺底,将姜块散堆在窖内,一层湿沙一层姜,最后上面再用一层湿沙覆顶。储藏初期因姜块呼吸旺盛,窖内温度较高,不要将窖口完全封闭,要保持通风。初期收获的姜脆嫩,易脱皮,要求温度保持在20℃以上,使姜愈伤部位老化、疤痕长平、不再脱皮。以后温度控制在15℃左右。冬季窖口必须盖严,防止窖温过低。储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以防姜块发生异常变化。②坑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一般挖坑储藏。将挖坑挖出的土围在坑口四周,拍实作为土墙,坑底直径 2.0米、坑口直径2.3米、坑深2.3米,每坑储姜量约5000公斤。储量过少时,因受气温影响较大而难以保温。每500公斤生姜中应插入一把用芦苇或细竹捆成的通风束,其直径约10厘米。姜块在坑内散堆至坑口,呈馒头形,姜块上覆盖姜叶并加盖一圈土。以后视气温下降情况分次添加覆土。覆土上方用稻草制成顶盖防雨,四周挖排水沟。储藏初期注意通风散热,防止窖温过高,以后应用土填补裂缝,防止冷空气侵入。此法将生姜储藏越冬后,一次出窖,调运各地供应市场。也可进行二次储藏,储藏时可采用沙藏法和浇姜法。③沙藏。沙藏是将出窖后的生姜与沙层积在窖内,按1层沙1~2层姜块码放成宽度1.0~1.5米、高度不超过1米的长方体垛,每垛约1200~2500公斤。垛中间应插入一把用芦苇或细竹捆成的直径约10厘米的通风束,并放入温度计,可随时测量垛温。垛的四周用湿沙密封,应注意夏季通风散热和冬季覆盖防寒。沙子太干时可以浇水以防止生姜根茎干缩。④“浇姜法”储藏。选略带坡度的地点,上方设置能透光的荫棚,地面放垫木,垫木沿坡向排列。调入的姜经挑选后倒立整齐地排列在漏空的筐内,筐码在垫木上,一般为2~3层。荫棚四周设风障。以后视气温变化情况每天向姜筐浇凉水1~3次,每次必须浇透,使之维持适当的低温高湿环境,促使生姜发芽生长,维持正常的代谢机能,使根茎基本不变质。最后有的茎叶可达0.5米高,叶色葱绿。入冬后,茎叶自然枯黄,此后应将原筐转入储藏库,注意防冻,使姜块再次越冬后供应至春节之后。在浇姜期间,如果发现姜块发红,表明根茎即将腐烂,应及时处理。

三、防病害

1.侵染性病害:①姜腐烂病。又称姜瘟,为假单孢杆菌属病原细菌侵染引起,该病不仅在田间发生,也可在储藏期发生。受害生姜的根茎病部初为水渍状、黄褐色,继而失去光泽、软化腐烂,最后仅留外皮。此时,腐烂组织变为白色黏稠汁液,有恶臭气味。病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8℃。该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搞好田间管理;生姜入窖前进行严格挑选,剔除带菌病块;采收、运输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储藏过程中应加强温湿度管理。②霉菌病。霉菌病是在生姜表面出现一层黑斑块或烂皮,在块茎受伤、环境又适宜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随着病情的发展,白霉菌和黑霉菌逐渐向块茎内渗透。防治方法是做好储藏窖的消毒工作。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烟熏和在窖内撒施一定量的生石灰两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2.生理病害:生姜在储藏过程中,由于冷热不均,通风不当,冷空气突然进入储藏环境,使生姜在生理上发生劣变而受冻,这是一种由低温引起的生理病害。受冷害后的姜块呈水渍状,严重时很快就腐烂变质。防治方法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在生姜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不能采收过迟,避免田间受冻;二是在储藏过程中应注意天气的变化,加强防冻保暖措施;三是储藏温度下降到8℃左右时,要在姜窖上面盖上稻草保温,开始盖5~7厘米厚的稻草,以后随温度的下降逐渐加厚稻草,最后盖上泥土。

(湖北 殷莉)

生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篇11

1 选地整地

选择姜田时要求选择附近无污染源、生态环境较好、土壤无有害物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性能良好且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壤土地块。在霜冻来临前整地、深翻,耕翻后经过霜冻、秋冬晾晒,可使土壤风化、松软。在第2年开春之后进行第2次深翻,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用量30~45 t/hm2,播种前可结合翻耕施足化学底肥。

2 姜种选择与处理

选择栽种的老姜品种,要求根茎肥大,色泽鲜亮,味辣质脆嫩,香郁,姜丝细少,营养丰富,耐贮耐运。嫩姜栽培品种,要求表皮为黄白色,肉为白色且辣味淡,香味浓,质脆嫩。收获时,注意选择整体生长状况良好、无病虫害的姜田作为留种田,从中挑选大小适中、皮色鲜亮、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等损伤且充分成熟的姜块留种[1]。

留作姜种的姜块要选择晴天洗掉泥土,摆在干净地面上晾晒1~2 d。晒姜时如果阳光过强,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遮阳,早晒晚收以免姜种受到冷害。晒后要把姜种放在屋内,盖草苫暗处理3~4 d。如此交替进行2~3次,期间要轻拿轻放,以免造成机械损伤。同时,淘汰灰褐色、干瘪皱缩的姜块,然后用高锰酸钾2 000倍液浸泡,晾干分层堆放在屋内,用干净麦秸进行间隔,待姜芽长至1.0~1.5 cm即可进行栽种[2,3]。

3 适期栽种,合理密植

大田栽种生姜选择清明前后的晴天播种。播种前去掉姜种多余的芽,每块只留1个长势强的壮芽。一般行距50 cm株距17~24 cm,密度保持在9万株/hm2。

4 加强田间管理

4.1 施肥、除草、培土相结合

姜种播种后在整体出苗7 d内对不能出苗的姜块抢时补缺。施足基肥,勤施薄施追肥。齐苗后应及时追肥以促其早生快发,施3%腐熟农家肥2 250 kg/hm2;姜苗4~5个分枝时第2次追肥,施进口复合肥300~375 kg/hm2+3%腐熟农家肥3 000 kg/hm2,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高培土,从6月上中旬开始每10~15 d培土1次,培土一般3.3 cm左右。夏季炎热时要覆盖稻草,防止土温过高,引起姜瘟。

4.2 水分管理

生姜喜湿润忌干燥,管理时应科学用水,调节田间湿度,以免干旱或过湿,影响生姜正常生长。高温干热天气可在早、晚进行灌水,注意田间不能积水,以免引发病害,雨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特别在6—8月正是生姜生长旺盛时期,田间应做好配套措施,若干旱要及时灌水,多雨时可抢时排水。

5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生姜生长期间的主要病虫害包括腐烂病、姜瘟病、炭疽病、弄蝶、姜螟、地老虎等,无公害生姜栽培需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对生姜病虫害进行防治。其措施有以下几项:一是选用无病虫害姜种,尤其是无病区或新植区要严格把好姜种关。二是种植管理过程中高畦种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合理轮作,对增强生姜的抗病虫能力有很大帮助。三是若姜田发现病株应及时清除,务必带离田间进行集中烧毁,保持田间清洁,以减少病虫源。四是治理害虫优先选用灯光诱捕害虫的方法,在地下害虫经常出没的地方,用强光灯泡引诱即可。五是若病虫害较为严重,可选择化学防治,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防止病虫抗性的产生及发展,施用农药时要确保其安全间隔期。生姜播后芽前防除草害可于姜种播下覆盖后,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 mL/hm2;在田间杂草1~2叶时,可用烟能乳油1 050 mL/hm2防除田间各类杂草。

6 适时采收,合理贮藏

6.1 适时收获

嫩姜一般从8月中下旬生姜旺盛生长期进行收获,此时姜块柔嫩,含纤维较少,富含水分,辣味较淡,适合鲜食。此期收获可调节秋季蔬菜淡季,也可腌制酱菜。收挖嫩姜时,优先选择一些病株进行采收,且每次采收量要根据市场价格而定,不宜过多,因嫩姜产量较低,不耐贮藏。老姜收获以11月上中旬为宜,收获时要注意选择天气晴朗、土壤干燥的时间,收获及运输时不可碰伤姜皮。削姜时要保留2~3 cm的地上茎,以利于生姜越冬。收姜时应注意单收、单贮优质姜块作来年种姜[4]。

6.2 贮藏

姜农一般选择窖藏的方法贮藏生姜,生姜入窖前,要清扫窖内的土杂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多次使用过的窖提前进行消毒处理,可用药剂百菌清、多菌灵等。在贮藏时要做好窖口周围的排水沟渠,防止雨水流入姜窖。

参考文献

[1]李奎亮,赵俊峰.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3(1):32-34.

[2]朱丽梅.生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105,109.

[3]赵玉琼.无公害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4(26):153.

上一篇:语境词汇下一篇:专业荣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