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词汇

2024-12-08

语境词汇(共12篇)

语境词汇 篇1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一书中所说的:没有语法,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都表达不了。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少教师在讲解课文前,习惯首先讲解课后的单词表。再把单词的中文意义及有些习惯搭配一一讲解完后再去讲解文章。学生在学习词汇过程中则习惯性地将英文单词和中文一一对应机械记忆,每个单词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符号象征,致使学生在脑中混乱地大量堆积单词,却无法应用。

词汇的意义体现并取决于其所处的具体语言交际环境。因此词汇教学中必须重视词汇的语用功能方面的教学,将单词在语境中定位,赋予单词以生命。这样不但便于学生灵活记忆单词,而且真正达到使学生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词汇的目的。

一、语境的基本概念

语境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波兰人类语言学家Malinowski提出来的。他指出,语境即为话语的环境和话语的所处的情景;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后来,英国语言学家Firth对语境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语境理论。他强调语言只有在所处的语境中才有意义,它不能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而在。(管琳,1999)而J1Lyons认为语境是一个理论概念,构成语境的各种因素是语言学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

尽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境所进行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彼此是相互联系和弥补的。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语境是对语言理解起着巨大作用的背景知识,具有解释性或制约性。对语境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词汇教学,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词汇依存于语境并受之影响。只有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才能帮助学习掌握词汇的确切意义帮助学习者利用有限的词汇,准确、灵活地进行语言交际。

二、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1. 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推测词汇的概念意义

概念意义(也称作外延意义)是字典中给出的意义,形成词汇的基本意义。它是语言交际的核心因素。(张韵斐,1998Michael Wallace(1984)曾指出,Words generally do not have one meaning.也就是说,英语存在着许多一词多义的现象。那么,人们遇到这种现象时,为什么一般不会引起误解呢?这就是语境在起作用。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只能靠具体的语境才能确定。例如,形容词”sound”有很多意思,只有根据该词所在的具体语境,我们才能确定它的词义。

These people are mentallysound,but physically handicapped.

这些人虽然肢体残疾,但心智健全。

In the end,the enemy force suffered a sound defeat and soon withdrew from thd front.

最后,敌人遭受沉重的打击,很快就逃离了前线。

I believe that itpssoundboys and girls to have basically thesame education1

我认为,男孩和女孩接受同等的教育非常有益。

Fortunately,my wife was safe and sound after her ordeal.

很幸运,我的妻子能够劫后逃生。(李观仪,1998)

根据具体的语境,我们可以知道,sound的词义按顺序分别为:健全的、彻底的、正确的、完好的。当然sound还有其它词义。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通过上下文熟悉和掌握词义的良好习惯。

2. 利用具体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内涵意义

词汇的内涵意义指的是一个单词或词组在人们的头脑中引起的情感联想,它是附在外延意义上的意义。(张韵斐,1998词汇的内涵意义常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上下文就很难把握词汇的内涵意义。例如,amaze和astound这两个词的外延意义相同,表示使惊讶的意思,但在内涵意义上有细微差别。前者指难以相信,而后者指难以相信的程度更高。

A teacher was amazed to find that a lazy student had gaineda mark of 100 in an important test.

Awoman may be astounded to learn that her dearest friendhas been spreading malicious gossip about her.

另外,英语中有些词的外延意义相同,但在感情色彩上有区别。如statesmant和ploitician的字面意思都是政治家,但后者往往用其贬义,表示政客的意思。又如,thin和slim都可以当”瘦”讲。但thin常指人因疾病、营养不良而造成的不自然的/瘦弱,具有贬义,而slim用来指人的体形/苗条的,具有褒义。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能否准确地把握词汇的内涵意义取决于对具体语境的分析和理解的正确与否。

3. 利用一般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政治、历史、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文化特征。因此,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的词汇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这有助于准确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例如,”dog”一词在汉语中具有贬义词的特征,常用来形容比喻令人厌恶的人,如,狗头军师、狼心狗肺、狗腿子等。但在英语中”dog”具有褒义的特征,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等。语言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胡文仲先生曾说过,“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胡文仲,1994)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利用一般语境帮助学生深刻把握词汇的文化内涵,这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文化能力的提高。

4. 利用语境帮助学生提高猜词悟意能力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不认识的单词,他们通常的做法是立即翻阅词典,查找词义。当我们了解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查词典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它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又影响阅读速度。事实上,阅读材料中的每个单位词都与它前后的词语或句子甚至段落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利用语境推测、判断生词的词义。

定义句的谓语动词一般为:be,mean,represent,refer to,define be known as,be considered as,constitute,be called等。例如:

The people you see fighting,crashing cars or jumping from bulidings are not actors,of course.The yare called stuntmen.

从前一句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stuntmen的意思是“特技演员”。

三、结束语

由于词汇的习得应在境中获得,教师应尽量在语境中教授,培养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词汇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运用语境推测词义的方法;另外要注重词汇教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在学习外语的初始阶段,应利用各种方法如形象联想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词汇,而对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学生,须使用语境词汇教学,综合运用直接词汇教学与间接词汇教学,使两者达到最佳结合。最后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辅助练习,使学生反复印证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方法策略,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摘要:词汇是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和关键.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词汇缺乏被认为是英语学习中的”拦路虎”,严重影响着英语学习的成效.从语境以及语义关联的角度分析总结利用语境策略进行测绘教学的技巧,以期对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语境策略

参考文献

[1]Lyons J.The Development of Conversation and Discourse[M].Edinburgh:EUP,1977:574.

[2]Malinowski B.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Supplement to Ogden,C.&Richards,I.The Meaning of Meaning[M].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23,:146-152.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20.

[4]张维友.英语词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57-158.

[5]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08,298,311.

语境词汇 篇2

2010.12 FLTS

常万里

依托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教师的共识。然而,在当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对语境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创设的语境与教学主题关联性差;一节课中的语境多而杂,缺乏主题语境;学生运用语境学习词汇的策略缺乏相应的指导等。

现行教材的编写多围绕中心话题展开,在特定语境中让学生感知和学习新的语言知识。采用“观察——探索——巩固——运用”词汇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语境中的语言现象探索词汇的用法和意义,并配以多样的练习进行巩固,最终达到学生能在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的目的。

一.创设词汇教学的语境应考虑的四个原则

1. 相关性

语境的设计必须和目标词汇关联性强,注重情境与当堂课主题的契合度

2.适度性

阐释性

真实性

二.依托语境进行词汇教学需要注意的四个关键点

1.从单元角度研究和分析教材,站在语篇的高度,从语篇入手,在语篇中结束(常万里,2010)

2.注重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关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手段,如演讲、小组活动、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自编练习或试卷、辩论、社会实践和调查、师生互动以及互联网的使用等。

3.注重课堂示范,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教师要创设各种语境呈现词汇、巩固词汇、运用词汇并检测词汇学习效果,还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侯敏华,林周婧,2009)

4.设计多样的词汇练习,促使学生对所学词汇产生认知深度。加强词汇运用层面的练习设计,如会话、英汉互译、补全句子或半开放式写作等。

2012.06《对一节高中英语阅读研讨课中词汇处理的反思》李露霞

阅读课中有效处理词汇、实现与文章阅读的合理结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语言知识分析

回归课本语境,搭建词汇网络 篇3

[关键词] 词汇学习 课本语义场 情景操练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推行也已经好几个年头了,新教材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词汇量庞大。大量的单词和词组让学生们头疼不已,难以真正体会新教材的优势甚至有些学生知难而退,产生了厌学心理。可见,词汇已经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绊脚石,我相信很多英语老师都有过看着长长的单词重默名单而叹息的经历。因此,如何创新英语词汇教学,帮助学生高效持久的掌握英语词汇,就成了我们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前教学中,词汇教学更多是依照教材提供的词汇表,采用“三步法”:即教师带读—教师讲解—集中听写。在讲解环节中,许多教师会重点讲解单词的词义和用法,也会有教师介绍一些词汇学习技巧如构词法和拼写规则等以期提高词汇记忆的效率,但总体来看,这样的词汇处理最终只是停留在“读音+拼写+词义”(张强,2008)的单词层面上,而未能置词汇于语境之中。这样的采取强记的方法集中学习词汇虽然在短期内会有比较明显的结果,但学生对于词汇只有“记忆”,缺乏在语言情境的“体验”,更不用说在交际中的实际“运用”了。其后果就是词汇学习耗时多效率低,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往往学过就忘,削减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甚至造成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恶。

让我们把话题回到牛津英语教材上来,牛津高中英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中心话题,这个中心话题就是一个情景,词汇是构成这个情景表述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实践中尝试把词汇学习与课文话题相结合,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起词汇语义图,用词汇编织起有逻辑意义的网络(即语义分支)。并且充分挖掘课文本身的素材,紧紧依托课文背景设计合理的环节,反复“运用”关键词汇,增加学生体验词汇和使用词汇的机会。

实践表明,将词汇围绕单元话题进行呈现、理解和训练,词汇的习得始终处于课文的语境下,词汇不再是作为单独的“知识”出现,而是与话题紧密联系,成为话题情景的重要内容,词汇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极大提高。

一. 充分利用教材版块所示语义场

语义场(semantic field)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物特征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也就是在一个共同语义要素的支配下组成的语义的类聚。例如在“family”这一语义要素的支配下,由“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 grandparents, aunt….”等构成了一个语义场。

在牛津教材中,Word Power 部分里每篇短文都给使用者提供了这样一个语义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部分,而事实是很多人都不重视,往往是草草了结。比如牛津高中英语第七模块主要讲了因特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Word Power部分,教材罗列了大部分常见网络用词,如search engine, web address, hacker, virus, download, upload, browse, link等等,并且在一封给爷爷的e-mail中,通过对爷爷上网进行指导和建议给这些虽然比较生硬但是日常生活中却经常使用到的词汇提供了较大的语义场。让学生在丰富的,可互动的语境中学习词汇。除此之外,教材进一步深入,对和因特网有关的词汇进行拓展,给学生呈现网络聊天常用语言及缩略语,学生明显表现兴奋,并且在接下来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相互交换出更多的与此相关的词汇。相较于教师领读—释义,学生记笔记—跟读的传统教学方法,这才是一个更合理有效的词汇学习的氛围。

语义场理论对于扩大词汇输入量有着现实意义。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词与词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借助语义场,聚合上下义词汇、同义反义词汇形成词汇集,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词汇网络或语义图。

二.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汇的情景操练

陆巧玲(2001)认为,词汇的呈现和教授应尽量放在语境之中,并辅以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反复操练,以便学生能掌握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方法。利用话题词汇缩写课文是个有效的手段。教师要设计出贴近学生的情景让学生对词汇进行有意义的操练,而课文恰恰是学生当前最新接触的话题,因而在课文阅读之后,可以立刻要求学生取用语义图中所整理的词汇对课文进行缩写,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体验词汇的运用。

还是以模块七unit3 Reading为例,由于本文是讨论因特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原本就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全文教授完之后,根据正反方意见,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关键词汇进行辩论。下面是一正方学生的大概陈述。The Internet is really a new invention in man’s recent history. I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 The Internet provides people with unlimited information. If people are in need of any sort of information, they tend to turn to the Internet. A student can read a book or acquire knowledge of any subject from the largest and museums in the world, wherever he or she lives. Besides, people can also use the Internet to build social bonds. Internet friendships are often based on common interests, rather than appearance, age or backgrounds. 划线部分即为该学生所用到本单元需掌握的关键词汇。同样,反方学生也用到了诸如drawback, involved, complain, occur, addicted 等关键词汇。

再如,在学完模块七unit4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 之后,我要求学生当一次伦敦导游,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而游客同学们也要积极踊跃提问,在提问和解说的过程中,尽量多地使用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汇。

因而,教师要设置各种促进词汇理解的练习,尤其是设计适当的情景并在情景中操练词汇。通过前后联系、归纳比较,使学生对词汇意义和用法有正确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以旧带新、举一反三的效果, 避免学生对其意义死记硬背的做法,提高对词汇的掌握效果。

三.在语义联想中构建词汇学习网络

“学习越是到了高级阶段, 越是强调输出的重要性, 这样也就需要在语义联想的网络中教词汇。使用语义场和语义栏方法特别有效。”(束定芳, 1996∶121) 写作是语言学习输出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模块七unit1 Reading为例,下文为学生习作,划线部分为所用到的重点词汇。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rapid increase of people’s incom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ir daily life, especially in household appliances. Mobile phones make life even more convenient because with them we do not have to be at home or in the office to make and receive calls. Air-conditioners, which bring not only coolness in hot summer but warmth in cold winter, have taken the place of electric fans in a large number of homes.

在这个特定的语义场中,学生会自我迫使利用同场内的词汇资源进行遣词造句安排,使用多了,必然能熟能生巧,烂熟于心,运用自如了,这或许就是词汇学习的最高境界了吧。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语言习得都是从词汇开始的。所以,搞好英语词汇学习对英语语法和听说读写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词汇学习对英语文化知识的提高也大有好处,教师应该重视词汇教学,努力在教学方法上求得突破。充分利用牛津英语教材的各大版块,利用各单元话题,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提供学生学习的语义场和情境,挖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借以此文,抛砖引玉,与各位共勉。

参考文献

[1] 张强.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8):59-60

[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语境:词汇教学的有效载体 篇4

一、依托原有文本语境, 帮助理解词汇

文本中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语境, 它的完整性和趣味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言语的意义, 有利于他们根据情节发展和配套的插图, 猜想和推测其中的词汇和句型。而这样的词汇学习, 比独立的词汇学习更深入学生的内心。

实例一:朗文教材3A的Storytime, 是讲述一个有关发型的小故事———A new haircut。其中有一个目标词汇是a cyber-look haircut。当笔者尝试用中文或者简单的英文来解释这个词时, 有些困难。最初设计中, 笔者从网上找出很多发型图片, 并将a cyber-look haircut的发型也添加在其中。在展开故事之前, 和学生进行Free talk.在自由讨论各自最喜欢的发型时, 渗透入目的词汇的教学。但在反复阅读了这个故事后, 笔者作了修改, 尝试在故事语境中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发型。在学生带着问题Who needs a new haircut?看了故事Part 1的e-book后, 学生找到了故事主角Tim。笔者适时地出示了Tim原先的照片, 一个有蘑菇头发型的小男孩。在抛出第二个问题What kind of haircut would Tim like?后, 让学生跟着录音模仿, 同时找出目的词汇———a cyber-look haircut。同时出示Tim的第二张图片———一个类似于僧侣monk的发型。在故事语境中, 结合文本相关的图片比较, 学生对a cyber-look haircut这样的发型了然于心。

故事作为一个完整的情境, 教师不应该去破坏它。而且在一个课时中, 如果添加过多的情境, 容易让学生混淆, 从而模糊了对目标词汇的理解。通过故事本身的图片和语境, 学生完全有能力融入其中, 并获得所有的信息, 不需要借助额外的情境来辅助理解。

二、创设有效的语境, 直观形象地教学词汇

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 将词汇置于特定的语境中, 在创设的语境中讲解单词, 能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实例二:朗文教材3A中的Chapter 4 At the school fair中, Part A有两个目的词汇wallet和purse。

第一次设计:笔者在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图片时, 用英语解释了这两个单词的意思。A wallet is a small flat leather case for holding papers and paper money.A purse is used for carrying both coins and paper money, usually used by a woman。在对照着paper money和coins的图片, 结合wallet和purse的图片, 学生一时似乎理解了单词, 但很快, 短暂性理解消失了。

第二次设计:本课时的语境是, At the school fair, the children are raising money for the homeless.笔者将讲台设成了一个小小的stall, 将各种物品摆放在stall上。笔者要求学生男女搭配成一组, 男同学自制一个wallet, 女同学自制一个purse, 同时准备一些总额100港币的纸钱。在询问了How much is the watch/...please?和How much are the crayons/...后, 用准备好的纸币付钱。在笔者找钱给学生时, 要求学生将钱放入不同的地方:纸币放在男同学的wallet中, 也可以是女同学的purse中, 但硬币要求放在女同学的purse中, 并且恰当地用英语解释wallet和purse的不同。在贯穿于整个课堂大语境中来体会两个目的词汇的不同, 很显然, 更多的学生能了解它们的不同了, 而且不再是短暂性了解。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需要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经验支持, 尽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加深对所学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三、捕捉课堂生成新的语境, 巧妙渗透词汇教学

课堂, 我们总是强调预设。但课堂中, 瞬间信息在课堂中无时不在, 根本无法预料。教师若能及时地捕捉和处理教学中稍纵即逝的信息, 并灵动地生成新的语境, 会使课堂产生无法意料的精彩, 还能促使学生在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上获得最大的收益。

实例三:本册教材中, 基数词和序数词是分量比较重的两个知识点, 而学生总是对十几和几十的表达发生混淆。比如总是将30读成thirteen, 50读成fifteen。笔者尝试设计不同的方式来纠错, 效果甚微。

Chapter 4 At the school fair中学习Part E, 学生正在讨论音乐会的票价。学生又将90读成了19。笔者抓住了这个错误生成, 灵机一动将错误变成了一次很好的语境, 并巧妙地帮学生纠错。对话如下:

S1:When’s the school concert?

S2: It’s on the twenty-third of April.

S1: How much are the tickets?

S2: They’re 30 dollars each.

S1: May I have three tickets, please? Here’s 19dollars.

S2:Here you are. Thank you.

T: Oh, you are a careless boss. 30 by 3 is 19. Youlose a lot of money.

S2: Oh, no. they are 90 dollars.

当“老板”着急地纠正价格的时候, 其他学生都很开心地笑了。如此巧妙的课堂语境, 很好地纠正了学生的发音错误, 这么成功的词汇教学, 比任何一次精心设计更能帮助学生将词汇内化。

在课堂意外中, 机智处理学生的错误信息, 重建正确的语言结构, 需要教师的有效注意。关注学生的课堂感悟, 注重课堂的信息生成, 因势利导地将错误引向学生实际生活的英语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多关注学生, 并在课后经常进行课堂回顾和总结, 不断积累经验。

四、增加情境多样化的语篇, 提高词汇的复现率

词汇教学不仅要求理解词汇, 还要求学生很好地运用。“对于刚学过的词汇, 加深记忆的最好办法是在表达中运用, 学用结合永远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最佳途径。” (文秋芳, 2003)

教师要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 在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有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实例五:朗文教材3A的Chapter 1, 主题是讨论香港四季的天气和相应的季节性活动。文本原有的语境有:Beeno和Ting Ting讨论香港的天气;Mr Wind和Miss Sun讨论时穿插的天气变化;通过说一说各个季节性活动, 讨论各自最喜欢的季节, 同时复习天气特征;调查同学的最爱天气;学习有关天气的歌曲, 并尝试自己编一首新歌。

笔者在此基础上, 在教学过程和复习时增加了更多的语境练习。

a.再现语境, 填入关键词, 让旧知复现不枯燥。

In my country, there are _____ seasons. They’re______, _______, ________ and ________. In ________, it’s ________ and __________. We can ________ and_________. But my favorite season is _________. Be-cause I can ____________.What about you?

b.利用书本原有图片, 整合成一本电子绘本。

文字如下:Beeno and Ting Ting are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in Hong Kong.Look.In spring, it’s warm and foggy.We plant flowers and go to the park.In summer, it’s hot and rainy.We eat ice cream and go swimming at the sea.In autumn.We fly kites and go hiking.In winter, we wear scarves and eat hotpot.And my favorite season is _________.

c.增添相关主题绘本:Four Seasons。在运用现有知识上, 再学习新的词汇。文字如下:

Spring is coming. It’s warm and foggy.Flowers are blooming.Raindrops are falling.“Thank you!Thank you!We are growing!”Goodbye Spring!Summer is coming.Children are swimming.Cicadas are singing.It’s very hot.“Look out!Look out!The ice cream is melting!”Goodbye Summer!Autumn is coming!It’s cool and dry.The corns are smiling.“Watching out!Watch out!The crows are peeking.Goodbye Autumn!Winter is coming!Snowflakes are flying.Children are laughing. It’s cold and windy. “Shhhhhh, animals aresleeping.”

通过一本优美可爱的英语绘本, 以另一种语境出现, 让学生用已学词汇来讨论描述四季画面, 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同时又添入了raindrop, cicada, snowflake等具有季节性强的事物。

通过这些环节, 教师既给了学生更多运用相关词汇的机会, 还渗透了新的语言知识, 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 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

论高中词汇教学的语境输入论文 篇5

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灵活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而不是将所有词汇安排在同一个时机讲解,也不是随意的将词汇安排在不同的时机讲解。应当首先挑选出适合在文中教学的词汇。这样就要求教师首先了解单元的整体目标,把握它的中心脉络,分析课文,在设计阅读教学和其他部分的教学时,找出生词出现的语境,对生词的教学时机做出判断。如果课文为生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然语境,是可以被用来作为猜测词义的语境,并且该词在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该词的重要教学内容,那么可以考虑在文中教学。

二、输入情境知识,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境策略

高中学生对语境已经产生了朦胧的认识,程度高的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并在运用词汇时考虑语境。但是我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在口语表达中,特别是英语交际中,各种程度的学生经常不能够得体的使用词汇。这种词汇使用不得体的现象同学生欠缺语境方面的知识和语境意识相关。交际环节可以被用来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留心观察学生语言使用不得体的错误,选择恰当的时机指出来,引起学生对词汇运用的得体性的重视,同时向学生介绍语境、语用的相关理论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语言不得体的错误进行适时纠正。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语境。给语言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语境,创设紧密围绕本单元的话题的语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学以致用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三、拓展词汇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词汇所蕴藏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赋予了词汇存在的意义,是词汇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割离了语言知识同社会文化知识,将重要的词语搭配视为词汇教学的重点,将一些同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词汇列为非重点词汇,讲授时多是领读、蜻蜓点水,因此学生也忽略这方面的词汇。针对这些词汇,教师可以有选择的进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介绍,或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信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借助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更好的记忆词汇,理解词义。比如出现在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单词ivory(象牙),是课文中罗列的一些制作艺术品的材料,教师如果在单元开始时讲授这个单词,可以补充和它相关的文化知识——英语中常见的说法ivorytower(象牙塔),直译过来的“象牙塔”也频繁出现在汉语文章中,一些学生熟悉它的意义,因此可以提问学生“Whatisivorytower?”或者“Whatisusuallycomparedtoivorytower?”如果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Whyiscollegecomparedtoivorytower?Dotheyhavesomethingincommon?”,刚刚讲授过的单词表中这个单词之前的一些形容词如“rare”和“valuable”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此问题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运用巩固生词的机会。教师可以提示学生“Usetheadjectiveswejustlearned。”(可以用我们刚学过的形容词)。通过思考ivory和college的特征,学生对单词ivory进行了较高程度的加工,有助于记忆,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训练。

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词汇教学中

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学生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学生一直赶着教学的节奏,却没有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中。部分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只停留在浅表面上,读、拼写,抄写例句并思考。没有或很少有机会创设语境来运用词汇,使得学生对词汇的思维加工程度较低,不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词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课堂上的词汇教学中来,提供学生更多的运用词汇的机会,如造句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叙述故事或表演对话。在文中进行词汇教学时,对可猜测的词汇,不要直接讲解其意义和用法,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猜测词义的线索,如上下文,社会文化背景、情境、构词特点、近反义词等的提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了更深程度的加工,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词汇。

五、引导学生成为扩充词汇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针对教材上的词汇的教学已经占用了英语教学的大量时间,同时教材上的词汇量已经给学习程度较低的学生带来了较重的学习负担,因此课堂上教师不宜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来扩充大量的课外词汇。考虑到很多程度较高的学生的需要和多数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或英语视听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难度适宜、题材宽泛的材料如体育英语、旅游英语、商业英语等或引导学生主动利用这些渠道例如英文报纸、杂志、网络和电影等来积累词汇,根据个人爱好和学习的程度学习总结词汇或其他知识用法,教师可以安排课下时间或课上少量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将自己的收获与其他学生分享,并定期对其检查。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学生既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又扩展了视野,增加了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基于语境中的词汇教学 篇6

在英语新课程背景下, 《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能够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在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呈现形式新颖、话题广泛、功能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教材每个单元共由七个板块组成,各个单元板块与板块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这就为教师在立足每个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各板块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主要针对课本模块二第三单元中Word Power板块的教学谈谈看法。Word Power板块是教材的一大特色,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有效扩大词汇量的帮助。在该板块中,学生将学习根据话题扩充词汇的知识以及其他多种词汇学习技巧。

[关键词] 词汇教学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语境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37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第二模块的第三单元,主题是amazing people,在本单元前几个课时中,我已经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国内外名人的生平事迹,做成英文小报或其他的一些作品,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中,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现,让他们在对语言感知和语言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交际,促进学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形成。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向这些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amazing people”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使知识转化为学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本课是本单元Word Power板块,这一板块的教学核心为:一是让学生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分类词汇;二是通过构词法学习单词。这种话题拓展词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和高中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

言知识,获得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的认知策略,如分析、想象、分类、归纳、总结等。另外,本课的话题是“different jobs”,这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经过本单元其他部分的学习,学生能使用大量的可以被激活的和话题相关的知识,从而与教师形成共鸣。

在明确了学习目标后,学生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并与教师、同伴交流学习体会,他们能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在学习过程中能集中注意力,并对所学内容加以归纳和整理。同时,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也驱使其对教师的期望值大大提高,希望能从教师那里获取更多的学习策略和技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创造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有效课堂的生成,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Knowledge objectives)

单词:掌握、理解并学会运用以下生词,

photographer, electrician, waitress, hostess, salesman, accountant。

2.语言技能目标(Ability objectives)

听:听懂师生、学生之间的对话,完成每一个任务。

说:能够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尽可能多地说出一些职业名词;能够流利自如地用所学词汇表达出自己梦想的职业及其理由。

读:能准确读出本节课所学习的职业名词。

写: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学的职业名词;能根据需要写出自己理想的职业及其理由,并在小组活动中分享。

3.情感态度目标(Moral objectives)

让学生在反复的词汇学习中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成功与喜悦,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将知识转化为今后学习的动力。

4.学习策略目标(Strategy objectives)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分析,整理出词汇学习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用构词法有效扩大词汇;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讨论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5.文化意识目标(Cultural awareness)

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学生能熟悉各种职业名词并归纳整理构词方法;学生能掌握一套可操作的,很实用的扩大词汇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好所学词汇及构词法,有效扩大词汇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并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关怀,实施情感教育。

二、教学过程

步骤1:导入

在问候之后让学生猜测教师的梦想(My dream: to learn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to have rich experiences from colorful jobs.)自然地引入本课的主题(different jobs)。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图片,和学生进一步交流。

设计意图:

激活学生的已有信息和相关背景知识,并准备接受新信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步骤2:任务前活动

① 创设情境:在力求真实的语境中教学生词,如photographer等。

T: Look, how did I make this picture for you?(教师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Ss: Use cameras.

T: Yes, but when I made photos by using cameras, Im like a[JP8]...

Ss: (出乎意料,学生掌握了很多构词形式)[JP8]...

T: (屏显)Photographer.(让学生跟读)

Ss: Photographer.

② 信息输入:与学生互动交流,讨论更多的职业。

③ 信息筛选与检验:与学生共同归纳、整理构词法(Tip 1: suffixes like “ian,ist,man,er,or,ent,ant” often refer to people or their jobs.) a quiz练习,教师巡视、答疑、帮助和管理。

设计意图:

语言学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内化和掌握知识。我设计这一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把枯燥的单词放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教。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及习惯。帮助学生筛选、整理信息,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用渠道,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

步骤3:任务中活动

① 信息输出:通过与同伴讨论、合作,完成Part A练习。教师继续巡视、答疑和管理。

② 信息提炼与归纳:通过组内合作,理解和有效归纳出词汇记忆的有效方式,Tip 2:Group the words!设计将单词分组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提炼单词的能力。

设计意图:

教师的活动不应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需要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主体对世界意义的建构有差异性。要想获得对世界的多种理解、建构出世界的多种意义,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及相互交流。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对达到共同合作完成所学知识的目标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步骤4:任务后活动

① 猜词(guessing game):指导学生结对活动,第一位学生解释卡片中的单词,第二位学生猜测单词。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work in pairs. S1 explain the word and S2 try to get the word in his card.

② 构词(word formation):指导学生小组(4人或5人)活动,尽可能多地匹配后缀。学生可以根据今天所学内容匹配出新词。

Step 1: Do it in groups of four or five.

Step 2: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ir suffixes as many as possible. They need to form new words using what they have learnt today.

T: As you see, we have learnt many words related to different jobs. 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 to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ir suffixes?

Ss: Yes.

T: Well, lets do it this way. (教师分组)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ir suffixes as many as possible. Let me give you an example first. (教师先举例)

③ 我的博客(My blog):学以致用,创建一个自己的博客主页,描绘自己的理想职业及原因,为降低学生的难度,可以展示一个例子。Get the students to finish it all by themselves. Tell them not to forget to give their reasons for the jobs they choose. Show a sample on the screen if possible.

设计意图:

任务的总结汇报是必须的。这种阶梯形任务链(the taskdependency and the task chain principle)形式所设计的任务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原则,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使教学呈现阶梯式层层推进,就能准确地把握任务型学习活动在各个阶段中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角色位置,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相互促进及协调发展。用博客的形式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训练他们写的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步骤5:学生评价和总结

和教师共同建构合理的课堂评价,总结本课的内容,学生整体或个体朗读一段话,复习本课的内容。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read it together. In this way, they can review some of the contents theyve learnt today.

设计意图:

是以本课所学知识为载体,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活动和对话中,在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培养对未来生活的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现阶段学习的动力。

步骤6:课后作业

① 课后搜寻因特网,查找更多关于工作或职业的词汇。

② 了解更多关于英语后缀(前缀)的信息。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延伸,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知识。

三、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本节课较好地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中能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形式多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教材当做师生发展的平台,教教材已经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教材为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课堂教学活动能更加深入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它们受人际关系的制约,并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因此,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础。为了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都必须建立健康与融洽的关系。”(左焕琪,2007)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大家共同面对的就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所以,我们感受的并不是知识的“投篮”过程,而是师生在共同面对的生活中协作发展。“教师再也不仅仅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崔允漷,2001)

[JP3]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创设语境进行词汇教学也是一次很好的教学实践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学会从新的视角了解身边熟悉的事物、人物,这些看似简单常规的东西往往具备独特的教学价值。事实证明,学生真正熟悉的、甚至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的人或物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他们的共鸣。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师独具匠心搭建的教学场景中容易与学生找到交流的契合点,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能结合自己的社会经历,在语言学习中达成意义的构建。通过本课词汇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学手段的新颖、独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重新加工、梳理,鼓励学生获得信息,完成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的灵活运用,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分享。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结合语境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篇7

一、语境及其范畴

本文所谓语境指的是语言的使用环境, 语境也具有民族性, 且语境的民族性是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在语境中的反映。

1. 语境的民族性, 突出地表现语用功能不同。

汉语语境中, 听到对方的赞美时, 应回答“哪里哪里”之类的谦虚用语, 否则会被人认为接受赞美的一方“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而在英语语境中, 受赞美的一方须回答感谢用语, 绝不能直截了当地表示否定, 因为否定会被认为是低估对方的判断和审美能力, 是对赞美方的不尊重。

2. 语境的民族性还表现为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

语境时, 常常受到其母语语境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现象。例如中国人对自己的父母不敢直呼其名, 而西方人却很随意。很多西方人还喜欢用长辈特别是事业有成的长辈的名字给孩子起名以表纪念和尊重, 这在中国人看来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聊天的时候, 外国人往往对中国人“好打听对方隐私”而感到不快, 因为中国人喜欢问“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之类的问题, 这即反映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存在着汉语语境的负迁移现象, 因为这些问题是中国人聊天时稀松平常的话题。希望随着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及练习的熟练程度, 能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 防止和避免语言学习中的“负迁移”, 扩大和强化语言学习中的“正迁移”。

二、根据词汇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别设置不同的语境

1. 词汇导入阶段。

教师可根据课题的需要, 去寻找一些具体的相关语境, 如学习买水果, 就去超市听买卖双方怎么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 怎么问价格、判断质量好坏, 怎么讨价还价, 最后又怎么成交。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 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展览馆参观, 了解展出品的存续历史、材料构成、背后蕴涵的文化内涵等。学习中国的饮食文化, 可以组织学生去中国餐馆吃饭, 各项菜名怎么说、怎么点菜、特殊的菜式在吃法上有什么讲究等。要做到每一次上课都能够亲临现场是不太现实的, 因此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 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去间接的感受, 如制作PPT, 或者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影像或flash。

2. 词汇教学阶段。

人们常说的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记忆, 其本质就是借用语境来展示词语意义的各种要素。所以, 教师在讲解词汇的过程中不能就“词”、“字”本身讲, 要做到学“字”不离“词”, 学“词”不离“短语”, 学“短语”不离“句子”。如讲解《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财。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其蕴涵的意义是:凡+鸟=凤, 指王熙凤;二+令=冷, 人+木=休, 暗示贾琏对王熙凤的态度由顺从到冷淡, 最后休弃。可以做一个flash, 因为凤是一个象形文字, 画面上可以先展示一只展翅的凤凰, 再跟学生讲解凤是我国先民崇拜的一种神鸟, 我们要说的王熙凤这个人的名字里有一个凤字, 说明她在很多方面是很突出的, 她长得美丽, 出身名门, 之后嫁入金陵最大的名门望族贾府, 最先开始她在贾府中是非常有地位的, 在自己丈夫面前也说一不二, 讲完之后在画面上显示一个“凡”字, “凡”字出现后再在“凡”字里出现一个“鸟”字, 字形可以用美术设计一下使得字和图相像, 这样容易引起学习者的联想, 两个字一重合就是繁体的“凤”字;中国人讲究一而再, 再而三, 三可以说就是最后的状态了, 贾琏对王熙凤最先开始是顺从, 所以是“一从”, 第二步“二令”, 也可以通过画面来组字, 再告诉学生冷表示冷淡, 第三步是“人木”, 也是组字, 休表示休弃, 在这里又要跟学生强调一下中国的文化常识,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 丈夫对妻子不满意可以休妻, 被休掉的妻子失去的不止是婚姻, 还会失去社会地位, 这不同于西方社会的divorce (离婚) , 离婚后的双方社会地位是平等的。从而暗示王熙凤日后很凄惨的命运, 此时为了更形象生动, 可以配一点哀伤的音乐, 同时画面上神气的凤凰随之变成一只垂头丧气失去了美丽羽毛的可怜的凤凰。相信配上这样的动画, 肯定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 老师的讲解也会立刻生动起来。

3. 词汇运用阶段。

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所以我们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 让学生能在交际中克服文化的差异性, 提高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交际能力。如“的、地、得”这三个助词的用法一直让留学生分不清楚, 曾有留学生发生过这样的笑话:酒店的大理石地板很光滑, 外面又在下雨, 来往的人脚踩湿后又走来走去, 酒店方善意地提醒宾客不要摔跤并立了一个牌子:小心地滑!有两位留学生在酒店大厅里边走边滑, 有人觉得奇怪便问其原因, 那留学生解释:“牌子上写着‘小心de滑’, 所以我们正在小心de滑。”他们把多音字“地”按照结构助词去理解, 而没有把“地”按照“地面”这一义项去理解。因此给我们老师的启示是:上课时应将“小心地滑”设置在两个不同的语境中:语境 (1) , 雨雪天气, 在酒店大厅门口会立一个牌子“小心地滑!”是提醒宾客地面很光滑, 走路时小心点儿, 别摔着;语境 (2) , 在初学滑冰时, 教练嘱咐你“小心de滑”别摔倒了。这样留学生们就能很容易地把多音字“地”的用法搞清楚了。

三、语境设置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即汉语语境的设置要在词义的区分、理解与记忆层面上切实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如讲解虚词“光”的时候, 需要把“光”放到语句中并补充语境要素。讲“他带的钱都输光了”这样的句子, 学生很难理解“光”的意思, 换一个相似的例子“他把水喝光了”, 可以做一个FLASH:杯子的水从一满杯到半杯, 到三分之一, 到四分之一, 到完全没有。配声音提示:喝光了。学生理解“输光钱”的意思就不难了。

2. 趣味性原则。

语言教学的例子越有意思越好, 越幽默越好。教师在设置语境的时候, 应考虑它的趣味性。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 同时又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助其增强记忆。如: (1) 我们刚提到你, 你就来了, 真是“说曹操, 曹操到”。 (用俗语) (2) 劝和不劝分, 你要我去劝他们离婚, 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不会去的。 (用夸张的手法)

3. 针对性原则。

同一词语的不同用法或不同词语的易混淆的用法让人头疼, 因此我们在设置语境时要将它们控制在相近的语境条件内, 尽量加强其对比效果, 凸现其区别。如:甲在危难时刻找朋友乙借钱, 乙有钱却不借给他, 甲一时气极脱口而出:“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这是一种句式委婉, 结合语境, 我们不难理解甲说的是反话, 对乙的讽刺溢于言表。又如:丙解决了丁的燃眉之急, 丁感动之下说:“你真是我最好的朋友!”表达的则是一种感激之情。

目前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 但也暴露出种种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总结其汉语语境意识的发展模式, 以期为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摘要: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导入、教学、运用阶段的作用极其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境习得研究的现状, 得出语境习得有助于提高汉语习得效率的结论, 希望对我们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语境,词汇教学,语境设置

参考文献

[1]陈琳霞, 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2) :108-114.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532.

[3]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6.

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运用的研究 篇8

一、语境的定义

1923年马林诺夫斯基第一次提出语境这个概念, 之后人们就从各个领域对语境进行定义, 但是, 由于不同学科、不同语言之间知识体系的不同, 所以对语境这个词的定义很难达成统一的标准。

近年来, 很多学者对语境的定义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 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使其准确性、概括性和全面性都得到了增强。语境意义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把认知因素也纳入语境的定义之中, 使语境定比起以前的只在物理社会因素下定义更为完善。第二, 语境定义综合考虑了语境、语境使用者和话语本身, 并把三者联系起来定义语境, 从而既说明了三者联系, 又说明了语境的客观性和相对独立性;既说明了语境的确定性, 又表明了它的动态性。第三, 是从哲学的角度给语境下定义, 把语境的概念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了定义。

综合国内、国外众多学者对语境的定义和论述, 我们把语境做这样的定义:语境是存在于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它是一系列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因素构成的, 这些因素为语言表达特定意义所依赖。

二、语境的分类

马林诺夫斯基是英国人类学家, 他最先提出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两个术语, 并把两种语境对话语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做了说明, 他提出这两个概念的依据是人类文化语言学中分析手段的不完善性。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境是语言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包括社会和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方式、思想、宗教、价值观等等, 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狭义上指的是一个特定语言环境, 或叫情景, 包括参与者个性、特性、场合、主题和领域等。语言沟通中, 语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语言的使用。

三、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 情景语境的运用

情景语境就是通过特定的情境 (这些情境包括说话的背景、话语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参与者等等) 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的知识。词汇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来指导学生记忆、理解单词的一种方法。

(1) 利用特定环境, 创设语境

例如, 老师在课堂上讲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时, 通过这样的问题问学生:“How should we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学生就开始踊跃地回答, 他们的回答是“We want to eliminate the use of plastic bags”, “We should try to take the bus”, “We want to conserve food and water”, 等等, 在不同的答案中, 学生选择了不一样的词汇。所以, 每一篇文章都有他们自己所特有的语境, 并吸引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们参与进去。

(2) 在句型中记忆词汇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的好词好句,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好句型和好句子, 并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语境来理解和欣赏它们, 从而能非常轻易的背诵它们, 并为以后积攒写作的素材。

(3) 在文章中实现词汇复现及运用

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丰富多彩, 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话题非常新颖, 而且每个单元都按照提升、听力、阅读、语法和写作等进行编排, 每个单元的话题都是相互独立的, 故此在内容结构上很难体现循环往复。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词汇, 创设语境是非常必要的, 帮助学生复现所学的词汇。对情节较连贯的文章可以设计缩写练习, 突出重点词汇。

(4) 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 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应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 然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授学生们怎样阅读, 掌握阅读技巧, 学会快读、跳读和略读。长期的阅读培训可以使学生们养成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结构猜测词义的能力, 同时省去了经常遇到生词查词典的麻烦。总之, 要想有一定的词汇量, 就要保证阅读一定量的文章, 这样才能保证词汇的复现率并加强单词的记忆。

(5) 学会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测语义

语义要根据单词所处的语言环境来确定, 同时又受语言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大多数学生往往只记忆单词或词语的常用意义, 其实很多单词有多种意义, 在接触其他不常用意义的语境时经常会错误地把常用意义用在词语的语义上, 从而导致错误。例如:“act”作为名词的时候, 就有“法案”“动作”“节目”三个意思。因此老师要通过教学教导学生语境与语义的关系, 使他们分清语境, 通过理解各种关系来选择语义、猜测语义。

(6) 利用直观法教授词汇

在教学中, 经常会碰到一些抽象的、长的、难以理解的词语, 这些单词的理解可以借助直观的教学方法, 例如幻灯片、电脑多媒体、肢体动作语言等, 这样就能使学生把单词的意义和某些自己熟悉的物体建立直接的联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奥林匹克的教学时, 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奥运的知识, 这样学生既学了单词又增长了知识。

2. 文化语境的应用

文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词汇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 它能反映人类文化生活、承载文化信息, 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涵义。

(1) 词汇运用的场合

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词, 在任何语言中都是如此, 例如, 以“请”为例, 在英语中无论是什么关系, 在请人帮忙时, 都会用到“请”这个词, 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就不能使用“please”。例如让别人进门或上车时, 不说请, 要说“After you”。在餐桌上的请又另当别论, 要用Help yourself (to sth.) 代替please。

(2) 词汇的感情色彩

比如yellow一词, 在英语中有黄色的意思, 但它在实际运用中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涵义, 在英语口语中, yellow表示懦弱的、胆小的, He wa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for his rights.译为, 他太懦弱, 不敢维护自己的权力。而在汉语中, 黄色还带有淫秽、色情等不好的涵义, 如把色情书刊叫做黄色刊物。再如, 政治家这个词该怎么翻译?不懂得语境应用的人, 经常会把政治家翻译成“politician”, 但是, “politician”在美国英语中是个贬义词, 是指为谋取个人利益而从事政治阴谋的政客, 是善于耍政治手腕的人, 还表示精明圆滑的人。在中国, 政治家是指善于从事治理国家的明智人士, 人们常常把很有威望、德高望重的政治人物称为政治家, 这样的政治家应该翻译成“statesman”, 所以政治家要根据语境进行适当的翻译。

(3) 词汇的文化差异

语言能表达思想和感情, 它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产物, 也是由词汇组成的特定体系。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沟通和有目的的交流, 教学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人类的沟通与交流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还是一种跨文化现象。中西方语言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些词汇从它的表面词义上不能推测出它真正要表达的意义。如果不对词汇所处的语境进行正确的分析理解, 很可能错误地运用这些词汇。例如, 英语中许多表示颜色的词汇, 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就不相同, 这些词汇带有特定的含义, 在视觉和心理上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不完全相同, 反映出西方特有的文化。例如:“be in blue mood”表示“情绪低落”, “green with envy”表示“十分嫉妒”, “a white lie”表示“善意的谎言”, “paint the town red”表示“狂欢”等等。所以, 不同背景文化下词汇的含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学生要根据语境很好地把握。

以上例子充分说明, 要掌握词汇, 就要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风俗、社会、文化、习惯差异等, 还要了解词汇所反映的特定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各种语境来加强词汇的学习, 在语境中深入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 明确辨别英汉词汇的差异性, 进而有效掌握词汇。这样, 学生才能利用语境的效应有效记忆词汇, 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主编.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何兆熊主编.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张维友编著.英语词汇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宋德龙.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测试策略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8 (8) .

语境词汇 篇9

一、“听”对话, 体会语境, 辨析词汇

听力, 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传统英语教学中, 许多教师过多地注重文本教学而不重视英语听力。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在中考甚至高考中, 英语听力分值比例较小, 教学中存在功利化, 过分地看重分数, 从而使得英语听力很难在词汇教学中有所发挥。但是, 通过“听”英语对话, 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外国人的用语和发音习惯, 进而更好地改善自己英语的不足, 与此同时, 也能够听出在不同语境下的相同词汇的不同深意, 以便能够辨析词汇释义。

例如, 在牛津英语七年级上册的Unit 8 Fashion《The fashion show》这篇文章中, 首先可以在课堂中先听, 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语境。对初中生来说, 现在完全听懂一篇文章是不容易的, 如当听到“Trainers are light and comfortable and are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时教老师可以先暂停播放, 让学生把他们所听到的内容复述一遍, 并让更多的学生来描述, 这样有些学生听懂的, 有些没听有听懂的就可以将整个内容给拼凑出来了, 与此同时, 教师也可以对听力内容进行讲解“Both of them are wearing blue jeans.”我们可以结合语境对其进行翻译:他们两个都穿着蓝色的牛仔裤, 但是如果按照语法翻译:他们两个正穿着蓝色的牛仔裤。因此, “wearing”的翻译要结合相应的语境, 这样在听的过程中, 就辨析了词汇, 掌握了英语的知识。

词汇的教学离不开“听”的过程, 通过“听”英语对话, 从英语语境中辨析较为困惑或者多义、多性的词汇, 可以很好地促进英语词汇的教学, 学生则从“听”中把握了词汇, 丰富了词汇量, 提升了自身的英语词汇辨析能力。

二、“说”英语, 参与语境, 运用词汇

如何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如何培养学生爱说英语?这是目前英语教学的瓶颈。学生不敢大胆地说出英语, 就很难提高词汇的运用率和英语能力。特别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英语作为“舶来品”, 学生怕说英语和怕说错英语的现象尤为明显, 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只能靠着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埋头的钻研, 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只有多说多用才能将其学好。因此, 要让学生开口“说”英语, 大胆地运用词汇, 只有多用才能熟记, 并尽可能地将词汇运用到实际的语境中去, 将英语“说”出口。

例如, 牛津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Neighbours的《Good neighbours》文章是Amy和Simon的对话过程。因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Amy和Simon进行对话。

Amy: Hi, Simon. What are your neighbours like?

Simon: They’re kind and helpful. Some of them are volunteers....

...

在这些对话中, 如volunteers、community、helping hands等英语词汇, 学生只要在说的过程中结合对话的语境, 就可以将其很好的理解、掌握, 与此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敢说英语的胆量。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可以大胆地运用英语词汇进行交流, 如有关学习的话题:“Which subjects do you like best? How do you solve this problem? ...”学生在学习中也应更大胆地去说英语, 从而达到学会词汇、运用词汇的目标。

英语词汇的学习“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 初中生即将步入高中, 只有打牢英语的基础, 大胆地“说”英语, 才能在今后敢于熟练地运用词汇, 参与英语语境, 真正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

三、“读”文章, 把握语境, 拓展词汇

“读”是阅读的意思, 要想掌握更多、更广泛的词汇就离不开大量的英语阅读。一篇完整的英语阅读文章, 有着完整的行文思路, 也有着完整的语境, 学生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章语境, 推测出一些生僻词汇的意思。学生最怕也最不想看到的就是阅读理解, 因此作为英语教师要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英语阅读的能力, 这对提升初中生今后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展英语词汇量大有裨益。因此,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读”文章, 把握英语阅读的语境, 拓展学生的英语词汇。

例如, 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Wild anima《The Story of Xi Wang》这篇阅读理解, 讲述的是一只叫Xi Wang的大熊猫。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去阅读这篇文章, 掌握其中的大意, 并对有疑问的词汇进行标注以便后期讨论。如“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pandas to have babies...”这句话, 按照过去所理解的have为“拥有、吃”等意思, 但是在这句话中, 根据语境可以推测出这里的have是“繁殖、生殖”的意思, 整句话可以翻译为:大熊猫繁殖后代是非常困难的;又如“If we do noth-ing, soon there may be none left!”在这句话中的“left”不是“左”的意思, 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一个形容词, 更准确的说是一个动词过去式演变的形容词, 即是leave的过去式, 那么none left则可以翻译为“一个不剩”。

阅读是提升英语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更是拓展学生英语词汇量最为重要的途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要让学生多读英语文章, 从阅读中把握英语词汇, 拓展英语的词汇量。

四、“写”作文, 创造语境, 牢记词汇

“写”作文是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所学词汇, 经过自己大脑思考后, 创造出语境的过程。通过“写”作文能够让学生更加牢固地记忆词汇, 灵活地使用词汇,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英语词汇库。但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 初中生的英语语感和语境创造能力还不强, 许多学生的词汇量不够, 这往往会导致事倍功半。教师要适当地给出一点建议, 让学生更好地使用正确的方法记忆词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牛津版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Part C中, 可以根据文本中所提出的7 个问题写出一篇英语短作文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拟好题, 将题目定为《Teenagers’problems》, 学生可以自由进行发挥, 也可以按照所给的问题进行撰写。如问道“Why do I always feel tired in class?”时, 很多学生都写到了“Because I stay out last night.”在这句话的回答中, 学生运用了“熬夜”的词汇, 这就将一些不常用的词汇合理、准确地运用到了实际的英语文章中去了;当问道“How can I improve my English quickly?”时, 有学生就回答道:“We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every day.”“We can speak English every morning.”不知不觉中, 在老师创造的语境中, 学生就将一些词汇如practice、speak等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又对其进行了写作运用。

作文离不开词汇, 在词汇教学中, 要多让学生进行英文写作, 这不仅能够将所学词汇进行灵活的运用, 也有助于学生结合语境科学地记忆英语单词,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语境词汇 篇10

关键词:词汇笔记本,语境化,词块学习平台

1.引言

本文所倡导的词汇笔记本的英文是lexical notebook,它不同于传统的vocabulary notebook,更不同于生词本或课堂笔记本。Clyde Fowle在其“Vocabulary Notebooks: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s”一文中将传统的词汇笔记本定义为“学习者专门用来记录新的有用的词汇的一个笔记本”(2002:380-381)。现代意义上的词汇笔记本是一个基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的学习工具,它除了能记录学生所学的新的有用的词汇外,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语境化的词汇学习平台。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词汇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2.词汇笔记本的理论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词汇笔记本要用词汇教学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传统上人们认为,语言就是语法加词汇。学习者需要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例如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状语,然后在相应的位置上把单词添上去就大功告成了。

词汇教学法的核心是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组成,而不是由词汇化的语法组成(Lewis,1993:89-95)。这句话的含义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学词汇,花较少的时间去学语法。

词汇教学法的另一个原则是,lexis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成分。lexis与vocabulary不同,vocabulary只表示单个的词,而lexis涵盖单词以及各种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词汇群,比如词组、固定搭配和习语等(Lewis,1997:8-15-217)。我们把这些词汇群叫作词块。语言就是由这些语法化了的词块组成的。

BBC网站上有一篇介绍词汇教学法的思考文章,其中举出词块的例子并给词块下了定义:

The principles of the Lexical Approach have[been around]since Michael Lewis published‘The Lexical Approach’[10 years ago].[It seems,however,that]many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do not[have a clear idea of]what the Lexical Approach actually[looks like][in practice].

All the parts in brackets are...‘lexical chunks’...We define a lexical chunk as any pair or group of words which are commonly found together,or in close proximity.http://www.teachingenglish.org.uk/think/articles/lexical-approach-1-what-does-lexical-approach-look。

词块也可以是整个句子,例如:“How do you do?”“Practice makes perfect.”等,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就像是一个单词一样,是不可分的。

根据词汇教学法的理论,把英语作为母语的人英语说的如此流利地道,是因为他们头脑中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词块,用的时候只需要稍稍加工,整体提取就可以了。我们学英语的人如果也能学会成千上万个词块,我们就能把英语说得像他们那样流利地道。

学习词块有很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使用词汇笔记本。

3.词汇学习的语境化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著名英国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在谈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时说:没有语法,能表达的东西不多;没有词汇,就什么东西也不能表达(1972:48)。可见词汇学习的重要。因此,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词汇从而提高自己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成了英语教学的一个新亮点。很多学者提倡语境化的词汇教学。

胡壮麟(1994)将语境分为三部分: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也叫上下文,指语篇自身的结构及逻辑连贯;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指的是语篇所设计的具体场景、事件及参与者;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即语篇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陆巧玲(2001)对语境在大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剖析,认为在语境中学习生词是课堂词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词汇自然习得的主要途径,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朱小英(2008)说,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般将语境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一个词与所在的其他的词、短语和句子所构成的环境,包括一个段落、一个章节甚至一本书,又称狭义语境、小语境或上下文。非语言性语境涵盖人物、时间、地点及整个文化背景,又称广义语境或大语境。

McCarthy和O’Dell也是一个坚定的语境化词汇教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出版《英语词汇在用》(English Vocabulary in Use)系列从书的前言中写道:该书教法新颖,以“在语境中学习”为原则,辅以大量生动的图表,摒弃死记硬背的陈旧方法,在形式和内容上均突出“学以致用”,让您能每迈一步都体会到进步的成就感(2001)。

现在出版的中、高级英语词典,都很重视词汇的语境化,很多词不仅给出单词的读音、词性和意思,而且给出该词的使用语境:是英国英语还是美国英语,是用在正式场合还是用在非正式场合,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等,并配以大量的例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在讲critical和crucial的区别时有这样一段话:critical和crucial的意思都可以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的,在词义上无实质区别,均可与相同的名词连用,并使用相同的结构,只是有时候在语境上稍有区别。critical常用于商业或科学技术问题,crucial常用于可能引起焦虑或其他情感方面的问题。

语境是词汇使用的背景知识,对语境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词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教师应强化学生的语境意识,鼓励他们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并为他们提供词汇学习的语境平台。词汇笔记本就是这样一个有效的平台。

4.构建基于词汇笔记本的语境化的词汇学习平台原则和实践

4.1词汇笔记本的准备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购买词汇笔记本,但很多学者认为应使用统一的词汇笔记本。Shuan Dowling认为,使用统一的词汇笔记本,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老师指导和管理起来也更为容易。我们认为,词汇笔记本的准备应遵循以下原则:词汇笔记本的大小要以方便携带为原则,至少有200页那么厚,质量也不能太差,至少应能使用4年以上。如有可能,最好使用活页式笔记本,以方便增加页数,或者改变页数的顺序。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应对学生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该笔记本将在整个大学期间和以后多年陪伴他们,帮助他们学习,记录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孙伶俐,2010:85)。

4.2词汇笔记本的组织

McCarthy和O’Dell在谈到如何组织词汇笔记本时说,如何组织词汇笔记本并没有一个唯一的正确的方法,可以考虑各种可能性。他们接着举出了四种方式:按词汇的意思,如描写情感的词、描写思维的词等;使用图表,如树状图等;按词类组织,如动词、名词等;按同义词反义词组织(2001:6)。Shuan Dowling(2005)采用Michael Lewis(1993)的词块学说,主张以主题为单位,举出购物、衣服、电影、交通运输等主题,并进一步按照词块的类型把每个主题又细分为七大类,如Verb.+Noun Collocations,Phrasal Verbs等。

如何组织词汇笔记本应遵循的原则中最重要的是词汇学习的语境化。下面就以“English Vocabulary in Use(upper-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第33章为例,看一看如何使词汇学习语境化。这章的主题是“描写人———外表”。这就是语境。在该主题下出现的所有单词和词块都可以用来谈论人的外表。下面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头发、脸和肤色,有直发、卷发等表达方法,并配有图片和例句;第二部分是身高和身材,有苗条、丰满等表达方法,并配有图片和例句;第三部分是一般外表,有漂亮、邋遢等表达方法,并配有例句。这种以语境带动词汇的学习方法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扩大词汇量,使其愿意说、敢于说、有东西说,从而激励学生们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且使用的语言都正确和地道。

词汇学习的语境化最大的优势是给学生一个输出语言时可供使用的组织工具(Dowling,2005)。词汇笔记本不仅仅要记录学生们学到的新词语,更重要的是把新的信息输入到学生的记忆中,在需要时可以随时取出来使用。因为词汇都语境化了,所以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它来谈论各个话题,这就是输出。这也就使学习更加有效。如果按照字母的先后顺序来组织词汇笔记本,学生们辛勤劳动的结果只是一个词汇表,没办法按照这个表来进行自然的交谈,况且记录下的东西也记不住,很快就忘了。Michael Lewis在谈这个问题时说,要想忘掉什么东西,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放进一个表里(If you want to forget something,put it in a list.)(1993:118)。按字母先后顺序组织的笔记本只能帮你背单词,无法帮你使用它们。

4.3记单词还是记词块

词汇教学法认为,语言的最小单位不是单词,而是那些固定或半固定的制式化了的词组(Lewis,1997:217)。Shuan Dowling(2005)在谈到如何记词汇笔记时说,你绝对不能把词汇看成是一个一个的单词,你应该学会把词汇看成一个一个的词组,比如take a nap,take on a new employee,take turns playing the game,how do you do等。只有这样看、这样学,你的英语才能进步,你才有希望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Dowling接着给我们下面的例子来说明它是怎么帮助我们提高使用英语综合能力的。例如动词“lose”在以下两句话中都不可用,只能使用“miss”。

A)I forgot my passport and lost the plane.(我忘记拿护照,错过了飞机。)

B)I’m sorry I’m late,teacher.I hope I didn’t lose anything.(很抱歉老师,我迟到了。但愿没错过您的授课内容。)

你可以说“lose your pen or book”(丢了笔或书),但不能说“lose the plane”或“lose the information of a classroom”(错过课堂信息),只能用“miss the plane”与“miss anything”这两个表达方法。在这两个语境下,用这两个词块,是纯正地道的英语表达。因此若能从词块的层面和角度去学习英语,我们对这门语言的掌握将会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Dowling谆谆告诫我们,不要记单个的词,要记词块。很显然,词汇笔记本的每一个主题下面应该记的是词块。这应该是我们在设计词汇笔记本时应遵循的另一原则。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词汇,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们的词块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词块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4.4词汇笔记本在课堂上的实践

4.4.1词汇笔记本的设计

我院在08级高职高专部分教学班的第一学期进行了实验,然后在第二学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实验发现,虽然学生自购词汇笔记本有不少好处,但问题也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使用起来随意性比较大,很难管理,无法获得教学主管部门的支持,很难使词汇笔记本成为教学大纲的一部分和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方便教学,为了操作起来较为容易,我们设计并印制了统一的词汇笔记本,供09级高职高专学生使用。后又根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词汇笔记本进行了改进。具体做法是把词汇笔记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所学教材的单元为单位,按照单元的先后顺序组织词汇笔记本,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所有词块写在笔记本上,并配以例句。但如何组织,鼓励学生创新,老师可提供一些形式供学生自由选择,下面举例如下:

第二部分以主题或话题为单位(比如购物、电影等),要求学生把课下自主学习学到的词块记在笔记本上。组织形式有各种各样,下面举例说明:

Topic:Earthquake

词库:

massive/powerful/devastating/deadly/killer earthquake/quake/temblor

Richter Scale震级A major earthquake measuring 7.8 Richter Scale

magnitude地震的强度A major earthquake of 7.8-magnitude

epicenter震中Roads to the epicenter

Aftershock余震

Barrier lake堰塞湖

Mud and rock slide泥石流

secondary damage次生灾害

measure/shake/abate/jolt/close/spark/bury/strike verb

landslide n.

mountainous disaster zone

extracting victims and recovering bodies

making rescue efforts difficult

cutting off ravaged areas

writing:

Sichuan Wenchuan Earthquake

On May 12,an earthquake measuring 7.8 on the Richter scale struck Wenchuan County,Sichuan Province,China.Neighboring cities received extensive damage and continuous aftershocks.Almost all provinces in China felt the shock of the earthquake wave.Death toll so far exceeded 22,000.Some schools collapsed and many children were buried alive and many of them died.There were dead bodies,and cries everywhere.Regardless of the bad weather,rescue people worked hard days and nights.They are PLA men.The people in the ravaged areas now have hope.

以上两部分都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词块进行一系列的读、说、听、写、译练习,比如编小故事和小对话等。实践证明,这种设计简单、明了、易行,符合中国学生的习惯,使用起来顺手,没有什么大的困难,更受学生的欢迎,也更有效。

4.4.2词汇笔记本使用前的培训

词汇学习语境化的舞台搭好了,老师和学生就可以上台演出了。但根据过去这一年的实践,我们觉得必须对学生进行培训,除了教学生为什么要使用词汇笔记本、如何使用词汇笔记本外,主要解决下面两个认识上的问题。

4.4.2.1要树立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意识

外语学习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外语能不能学好,学习方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主观能动性,热情和投入则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再者,社会在不断发展,这也就要求学生在专业课阶段继续学习,在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继续学习、终生学习。但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学英语是不得已而为之,根本谈不上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有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通过考试,考完试英语学习也就束之高阁了。

词汇笔记本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因此,在使用词汇笔记本之前和以后的相当长的一个阶段要教育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好坏,老师是重要的,教和学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但个人的主观愿望和努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语学习不能只发生在课堂上,应发生在堂上堂下、校门内外,随时随地。再者,要想自己不落伍,不被淘汰,就要树立一辈子学习的思想。词汇笔记本就是这样一个有效的工具,它促使你不间断地学习。只要词汇笔记本在手,学习就会继续下去。

4.4.2.2词汇笔记本与生词本的区别

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用词汇笔记本,觉得过去用了多年的课堂笔记本或生词本用起来更顺手一些。这是因为他们对词汇笔记本的认识有错误。课堂笔记本是用来记录课堂上老师讲的重点和难点。一些学生使用生词本来记录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生词,就这一点来说,它有点像词汇笔记本。但关键是你怎么记,用这个笔记本来干什么,或者它们都能干什么。

大家都知道,记生词本就是把遇到的生词记到生词本上,遇到一个记一个,一页纸记满了接着记到下一页上,没有科学的安排。也有少数人按照字母的先后顺序记。这样的生词本能干什么呢?至多能帮你记几个单词,你不会用,很快就忘掉了,对你提高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没有什么帮助。

词汇笔记本就不一样了。第一,它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支撑,它能帮助你对英语有更深入的认识,它告诉你英语的最小单位不是单词(Word),而是词块(Chunk),如果你能掌握成千上万个词块,你就有可能把英语说得和英美人一样纯正和地道。第二,词汇笔记本上记的不是单词而是词块,并配有例句。这个例句就是个小语境,它告诉你这个词块如何使用。第三,你课堂上学的课程,一般来说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比如环保等,你就可以把环保这个主题写在词汇笔记本的恰当位置上,然后把本单元所有和环保有关的词块记录上去,这可以是词组、搭配、句型、句子结构,甚至整个句子。如果你愿意,还可以配上图画等。然后你还可以用这些词块来编故事或对话,练习说和写,也可以拿去和别的同学交流。这样,你有东西说,也就不会害怕说,而且说得都很地道纯正。你以后在读、说、听、写、译中遇到了和环保有关的词语和表达方法,就把它们放到环保这个主题下。这样做的结果是你既学到了新东西,又复习了旧东西。久而久之,你就会掌握足够的有关环保的词块,你用英语说环保和写环保的能力就会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第四,老师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或者根据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比如汶川大地震、甲流感等,要求学生上网、读报、查词典或到图书馆去查资料,搜集和这些主题有关的词语、句型、句子结构和表达方法,把它们记录在词汇笔记本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练习听说。学生们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后,不用老师布置就可以主动地去这样学习。第五,词汇笔记本上记的都是学生们新学的东西,学生们又用这些东西进行了大量的说和写的练习,都掌握了,这给学生们成就感,不像生词本记了一长串东西,不会用也没有机会用,很快就忘记了。第六,词汇笔记本是要伴随学生整整三年或四年时间,甚至整个一生,它要求学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社会的要求,不断地学习。第七,经过几年的使用后,你的词汇笔记本成了一本用你自己的汗水编撰起来的词典或叫词汇银行。而生词本呢?那仍然是一串串的生词,早不知道被你扔到哪里去了。

4.4.3课堂活动

课前:老师提前5分钟到课堂就学生使用词汇笔记本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就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好的表扬,差的鼓励,并把检查结果记入平日成绩。

课上:下课前15分钟,老师给出本次课10个重点词,要求学生将其写在词汇笔记本上。然后,要求学生回忆包含这10个词的词块并把它们写在词汇笔记本上。最后一步是要求学生pair word或group work,在词典的帮助下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比如用这些词块编对话或小故事,互相交流。

课下:我们要求学生经常读21st Century英文报纸,听由老师录制好的VOA慢速英语广播;要求学生随时随地,比如上街购物或看电影等,注意搜集英语词语,把它们记在词汇笔记本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当然,学生还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比如读英文小说、有目的地浏览英文网站等。

5.教学效果

词汇笔记本教学的一个显著效果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了,都能更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过去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现象,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由于使用词汇笔记本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认识到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关键的作用。那种像小学生一样过分依赖老师,英语学习就是听课—做作业的学习模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由于强调词块学习,强调把词块置于语境下学习,要求更多的说和写的训练,学生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对我院09级其中三个文科班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们2010年6月参加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使用词汇笔记本教学的实验班一次性通过率为93%,其他两个对比班为89%。

给学生以成就感是使用词汇笔记本教学的另一大收获。学生把课堂内外学到的东西,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系统地、分门别类地放进笔记本里,并经常拿出来看看,他们感到学习有收获,有一种求知欲的满足感。再也没有学生找老师说:老师,我这三个月学习也算努力,可怎么没有什么进步,好像什么也没有学到。

6.结语

现代意义上的词汇笔记本看似简单,但如果设计科学,使用得好,就是一个很好的语境化的词汇学习平台。它强调语境化,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词汇学习策略,要求学生尽可能快地使用所学的新词,强调边学边用。

N.Schimitt和D.Schimitt说,使用词汇笔记本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长时间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显著的成就(转引自聂爱民,1996:47)。我们三个学期的实验充分证明,词汇笔记本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一个好帮手,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并为学生终生的英语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词汇笔记本还为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了途径,使英语学习更加有效。在经过长期积极的逐步积累的学习过程后,词汇笔记本就会成为一个学习者自己的词汇银行,样子很像被誉为英语学习者的圣经的《英语词汇在用》。

但词汇笔记本使用起来很不容易。它要求老师和学生付出艰苦的努力。N.Schmitt和D.Schimitt说,为了使词汇笔记本的使用获得成功,在一段时间内要强制性地使用词汇笔记本,因为学生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如果不鼓励,他们就会很快放弃(转引自聂爱民,1996:26)。Shuan Dowling把学生使用词汇笔记本比作学骑自行车。学骑车者一开始不会骑、不敢骑,甚至不愿骑,他需要你保驾和不断地鼓励。慢慢地,他敢了,有信心了,就会了,他成了骑车的高手,他愿意骑着车子周游天下了,不用你督促。

初中英语词汇的语境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语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语言也不只限于对本国母语的学习,还体现在世界各国语言之间的不断融合与发展。目前在国际社会上,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语言交流方式是英语,它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掌握英语这门言语不仅仅是单纯的兴趣,也是在进行社会活动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我国在进行英语学习时,仅限在课堂上学习,忽视了英语最主要的语言能力。所以,要想提高英语教学,就要明白语境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一、 语境的概述

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主要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方面。时间、对象、背景、上下文、情景等和词语相关的都是语言因素。语境这个概念是德国的一位语言学家最早提出来的,他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语境的大体框架,把话语和环境两者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语境也是语言交流的一个环境,是由不同语言的主客观因素组成的。

二、 语境教学的重要作用

通过上面说到的语境含义,我们可以看出,语境对于语言的完整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了语境,语言就不能单独生存。因此,英语作为是一门重要的语言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是离不开语境教学的,语境和语言两者之间是共存的。语境教学法是把学习环境转化成一种真实的情境,就是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多参加课堂活动,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语言能力。

三、英语词汇的语境教学法

(一) 词汇的语境教学法

老师在使用词汇语境教学法时,不能只是用词汇表单独的教单词,这样就会使课堂变得乏味,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应该要设置语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多体验、多思考,老师在语境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讀写能力,从而加深对语言词汇的理解,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词汇,做到举一反三、合理使用。

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句子中创设语境,练习学生的听力,增强对单词的记忆力。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创设语境,或者利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门事件来渲染语境,这样学生就会根据句与句、段与段、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来理解新课文中词汇的含义。

(二) 词汇语境教学法的步骤

课文词汇语境教学法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这篇课文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提前预习,简单地了解课文中的单词。在课堂上,让学生认真地阅读这篇文章,了解整篇文章大概讲的什么内容,根据上下文大胆的猜测单词的意思。然后老师领着学生通读全文,讲解单词在这篇课文中的含义,之后再要求学生浏览全文,加深理解单词的意思,了解词汇在本文中的用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让学生结合情景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

(三) 词汇语境教学法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学习单词,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要培养他们的热情,使他们愿意学习,在学习中建立相互合作的意识。

老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意课堂和课后的结合,让学生在两个环境中都能讲英语,形成一种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这种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同学之间可以对不同的信息进行交流,使学生的发音更准确,用语更符合逻辑。

学生在掌握和记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之后,要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深已经学到的知识,扩大视野。

四、 怎样建立语境和科学的语境教学方法

(一) 把原有的直接教授法转换为语境教学法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环境就是课堂,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大本营。因此,语境教学和课堂教学环境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前提。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有技巧地创造语言环境,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交流活动,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英语,主动去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 利用新型媒体开拓语境教学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首先需要学生具备语音、语法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这就要求老师在语境教学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利用可用资源,为学生创建一种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那么利用新型媒体是最主要的手段。新型媒体主要有多媒体教室、电视、电影等方式,利用这些方式可以给学生创造出比较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和教学语境。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播放一些比较有教育意义和练习听力的语言片段,使得交际环境更加真实,老师利用多媒体作为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 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可以使用英语进行流利表达、沟通的能力。语境教学要注意课堂和课外两者之间的转化,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要想真正地学好英语,就要进行大量的语言练习,一定要多说多讲。除了利用老师在教学中创设的语言环境之外,还要利用学校的学习环境,不断巩固学过的语言词汇和语法。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学校的有效资源,组织一些比较有意义的英语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把英语充分的利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结语: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重视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的语言交际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创建语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亚武.基于记忆理论的英语词汇语境教学法初探[J].科教导刊,2012(14)

[2]张艳蕊.还原语境教学法在文学概念教学中的实施操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

[3]卢晓,李文波,余瑾,黄献慧.对外汉语课堂词汇教学之语境教学法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10)

[4]吴林林.语境教学法在中学英语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45)

[5]王倩.语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1(16)

语境词汇 篇12

关键词:语境,语义,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英语学习者发展语言各项技能的基础, 是顺利进行语言活动的前提, 它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在Linguisticsin Language Teaching (1972) 一书中说:“没有语法, 能表达的内容很少, 没有词汇, 则什么都表达不了。”[1]词汇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及误区。例如, 教师在讲解单元词汇时习惯于根据词汇表中的单词先后顺序进行讲解, 强调单词的发音, 汉语词义以及用法。而在此过程中, 多数学生为求词汇量的快速累积, 往往只是机械地背该词的汉语意思, 忽视了英语词汇构成以及词汇之间的某些联系性与相关性。这种机械记忆的方式引发的结果是学习者词汇记忆负担沉重, 词汇在头脑中不成系统混乱排列, 应用起来稍一变化就难以辨析, 错误频出。词汇不仅有字面意义, 还有语境意义。[2]的确, 学习单词记忆是第一步, 但词汇习得的方法却并非反复识记一种。实践证明, 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之一就是在语境中习得。因此, 词汇教学中应善用语境, 强化词汇在特定情境中的语用功能, 赋予词汇以鲜活的生命力, 不但教学效果会增强, 同时还有助于学习者灵活记忆单词, 正确地理解词汇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词汇。

1 语境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把语境 (context) 一词从语言内部语境延展到语言之外, 并创新地提出了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两个概念。之后的许多语言学家及诸多学者继承并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思想, 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语境这一概念。根据他们对语境的论述, 简单的说, 语境就是言语使用依赖的环境。从语言的角度去观察, 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大类。语言语境是指在交际过程中某个语言单位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时所依赖的上下文, 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前言后语或词语之间同现或搭配的可能性;非语言语境指在交际过程中某个语言单位表达某个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非语言因素, 包括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和社会语境。[3]不论是语言语境还是非语言语境, 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功能着重体现在两方面:解释和制约。正如海姆斯所说:一方面语境限制了意义可能的解释域, 另一方面又赋予了意义内涵的解释。[4]重视语境的作用会使词汇学习更生动灵活, 且在语境中能够排除歧义, 正确地辨析词汇, 翻译更加准确、流畅等。

2 语境与语义分析

Leech (1974/1981:67) 认为, 语境在语义确定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 有助于消除信息中的歧义或多义;其二, 能够帮助确定某些指称词的所指;最后, 能够提供说话人或作者省略的信息。由此, 语境对语义的阐释功能是不言而喻的。[5]一个语言单位脱离一定的语境, 其语义往往难以确定, 具有游移性;一旦与特定的语境相结合, 其语义就有确定性。这就是说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和理解, 词汇意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精确、具体。Firth说过:“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即英语中每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不同的意义。[5]例如:1.I should hold on to these photos.大学英语课本的单词表中给“hold on”提供的解释是“等一等, 继续, 坚持”之意, 但从上下文语境来看, 句子中的“hold on”与单词表中提供的词义有所偏差, 此处的“hold on”应是“keep”之意, 应译为“我得把照片保存下来。”2.比较“I developed a cold last week”与“Let's have these pictures developed.”两句中“develop”一词, 以“发展”来理解这两个句子中的develop, 根本说不通。事实上, develop还有 (开始) 患 (病) , 冲洗 (软片) 等之意。理解这两个句子, 关键不是是否记得develop这个词具体意义的问题, 而是难以突破心理障碍, 我们熟悉于经常被用于“发展”之意的develop, 却忽视了它的其他含义。其实只要意识到每个词的词义不是固定的, 会因语境的影响而发展变化这一点, 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这两个句子就不难了:前一句主语是“我”, 宾语是“感冒”, 很容易译出是“患病”之意。同样后一句根据pictures‘照片’很容易就会想到“冲洗”之意。因此,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教师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教词汇, 学生也不能简单地死记硬背单词, 而是应将词语置于一定的语境中, 通过分析语境确定恰当的语义, 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记忆词汇的同时加强对词语语义的正确把握。

3 语境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3.1 上下文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

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 上下文语境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通过例句或段落分析讲解单词, 鼓励学生通过语境理解词义, 灵活地记忆并使用单词。譬如:讲授clear这个词时, 教师可以把这个词放到如下句子中进行讲解:1) His offer smelt of a clear trap.2) The dog leapt forward, but it failed to clear the fence.3) Our attitude is clear.4) This should clear any errors.比较这四句话,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境中推测出1) 和3) 句的clear是形容词, 意思是“明显的, 明确的”;2) 句的clear是动词, 是越过, 跳过之意;4) 句的clear是动词, 意思是“清除”。从具体的句子中学生们就知道了clear不同的词性和词义。再比如说, 我们学习manacles一词, 出现在以by为首的介词短语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中, 如果知道了其他三个关键词的词义, segregation—种族隔离, chains—锁链, discrimination—歧视, 那么你就可以判断出manacles应该是贬义词, 然后再进一步上下文分析, 这个短语是由and连接的两个并列短语, 后一个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是“歧视的锁链”, 那么前一个应该是种族隔离的什么呢?“manacles”和“chains”可能是同义词, 通过这样的分析, 该词的词义也基本能猜出来了, 此时再查查词典, 就会对该词的语义有深入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 教师不但教会了学生这个单词的意义,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情景, 文化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

在英语词汇的教学中, 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努力构建鲜活语境, 帮助学生通过设定某个情景或话题来扩充词汇。像日常生活中的吃饭、购物、问路、邀请等情景都可以用来模拟课堂教学, 课堂词汇教学的生活化以及学生的自身参与会不断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既能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又能提高交际能力。此外, 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对语言的词汇影响也很深远, 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语境褒贬甚至于是否是俚语、俗语等, 这些与词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密切相关。如英语中dog一词, 汉语与之相对应的是“狗”, 且在汉语中与之搭配的词通常都是贬义词。如“狗腿子, 猪狗不如”等。而英语中与之搭配的词通常都是褒义词, 如朋友、同事及熟人之间常用you lucky dog (你这个幸运儿) 。另外, 英语中人们可以说自己是I am an old dog not to learn new tricks (老狗不学新技) 。再有, 西方的媒体自我标榜为“watchdog”, 即作为“代表大众利益对政府实施监督的机构”, 在竞赛中较弱的一方也可称为“underdog”。通过以上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词汇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有不同的文化寓意, 因此, 在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因素, 避免语用错误。

4 小结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境设置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在语言语境, 如句子或语篇中讲授新词, 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会词的确切含义及用法, 之后在不同的语境中加以运用以巩固词汇。此外, 英语中有些词汇是因语言外部环境而产生, 伴有相应的文化色彩和社会特征, 因此教师在讲授新单词时, 应适当介绍词汇的背景及文化语境以丰富词汇习得内容。布莱特 (Bright&Mc Gregor 1970:31) 曾说, ““或许我们应牢记这个首要问题, 利用语境学习词汇这种技能只能通过练习才能获得。每一次当我们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生僻字词的意思时, 我们无异于又一次剥夺了学生练习这种技能的机会。”[6]由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效地向学生输入语境理论, 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语境并通过实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境对词汇习得的重要作用, 避免以往孤立低效的死记硬背。在语境中学习词汇还可以提高学生辨别单词的能力, 优化已存储的语法结构, 并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差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语境理论, 将英语词汇教学与语境结合, 将英语词汇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 是提高词汇教学效果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Wilkins D.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 1972:111.

[2]程雨民.词汇意义、逻辑推理和语用学[J].现代外语, 1990 (2) :1-7.

[3]赵蓉梅.语境与高中芙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Hymes D H.Models of the Interaction of Language and Social Setting[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67 (23) .

[5]王青.语境和语义与英语词汇教学[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24-25.

[6]Bright J A.McGregor G P.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London:Longman, 1970.

上一篇:公路路面管理系统下一篇:生姜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