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境中教学词汇

2024-08-02

在语境中教学词汇(精选5篇)

在语境中教学词汇 篇1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一、巧用实物及图片,加强词汇教学的直观性。一开始上课,我就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亮出来,告诉学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用英文来介绍我们手里的这些东西。鼓励已经会说的学生尝试告诉大家你手中的东西英语是什么,当他们讲到这些单词时,我就出示相应的教学卡片,同时教学生认读这些单词。接着,要求持有同样学具的同学也举起他们手中的实物,一起跟读单词。在机械操练阶段,也利用学生手中拥有的实物,进行“传一传、递一递”游戏。要求他们传递手里的玩具,当接过玩具的同学大声说出该单词。

利用图画介绍新词汇。图画可以画在黑板、纸、墙和卡片上。图画可以解释单词的意义,尤其是一些抽象概念,如:crossing。简笔画要画得快,边画边交流,达到用画表达词义。

二、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词汇学习。为了避免词汇教学的单调、枯燥,我在教学运用阶段,设置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出示课件让学生们看着图片,要求学生模仿,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主动参加学习活动,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要求试一试。这一环节的设计,大大强化了学生词汇的记忆。并能有效地把词汇教学与会话教学融为一体。

三、将词汇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我在词汇教学巩固阶段,设置了“摸一摸、猜一猜”游戏。我从学生手中收集了一些和该单元相关的实物,置于讲台上,请两位同学上讲台,一位同学拿起一个玩具,让另一位用红领巾蒙住眼睛的同学摸玩具,并猜一猜这是什么。给他三次机会,当他猜错时,全班同学说No;当他猜对时,全班同学说Yes并一齐说出该单词。这一教学环节既可以创造生动有趣的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在欢乐中巩固了本课新学词汇。

四、应用”自然拼读法”, 用“音形结合”的方法教学小学英语单词拼读的尝试。根据单词发音去猜测每个字母,从而拼写出单词。在教某一个单词时,我边给学生呈现图片边读出这个单词,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单词的读音去猜测构成单词的每个字母,最后拼出这个单词来。引导学生拼出单词之前,我还经常给学生出示几个拼写相似的单词,让他们选出正确的一个,呈现新词时也可以先出现形和义,让学生根据字母尝试读出单词。通过大量的”自然拼读法”练习来进行强化和巩固单词。

五、用模拟、示范动作或面部表情介绍词汇。如:running , flying , swimming。老师利用手势,动作指导学生模仿做。

六、用歌曲和故事来学习新词汇。在教材中有较多的歌曲和故事,在唱和听的过程中,合着音乐,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学生兴致勃勃地极力模仿着,很感兴趣,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好方法。

在语境中教学词汇 篇2

童话, 天然属于儿童, 而又不仅为儿童所独享。《丑小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丝毫没有抹去她在人们心中的亮色;《哈利波特》自发行以来, 风靡全球, 男女老少爱不释手……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童话的魅力。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 几乎无一例外地给童话留有一席之地。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 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阅读部分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乐于与人交流。”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童话课文占到总篇目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由此可见, 研究小学童话教学意义重大。

一、童话课堂教学的开放与自由

课堂教学, 是指为实现预设的目标任务, 师生在特定的时空里开展的教与学的系列互动。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人格特征和教育经验等, 都在不同方面影响并决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甚至使其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貌。从教师角度来看, 或一讲到底学生洗耳恭听, 课堂成了教师展示个人素质的舞台;或穿针引线、巧妙点拨、张弛有度、疏密有致, 教师真正变身为教学者、指导者和引领者。从学生角度来看, 或埋头做题毫无感悟, 课堂成了学生应试教育的训练场;或主动参与、身心投入、情智交融、活力四射, 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实实在在地成为课堂主人。

课堂的开放, 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结构流程的开放, 体现在教学设计上, 预设了向学生开放的环节;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 教师依据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和催生生成。童话课堂能否真正开放, 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开放的心态、勇气和胆识。课堂上, 学生被鼓励自由学习和思考、自由活动和体验、自由探索和发展。在开放自由的童话课堂环境中,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人际关系融洽, 充满生命活力, 实现智慧碰撞, 体会课堂幸福。

王崧舟老师执教《去年的树》, 在课的起始部分, 因其教学设计的开放, 学生驾着思想的翅膀自由翱翔, 课堂绽放出无限魅力, 让人大开眼界———

师:孩子们,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怎样写的?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 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一棵树, 一只鸟, 一个听一个唱, 多好的日子!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文 (略)

师:鸟儿给树唱歌, 会在一天中什么时候呢?

生:早晨、中午、黄昏、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月亮升起来的时候。

师:会在早晨, 会在中午, 会在黄昏, 这一切, 你们是通过哪个词语发现的?

生:天天。

师:对!就是这个天天。请你读。

生:读文 (略)

师:这个“天天”要读得肯定, 再读。

生:读文 (略)

师:正是这个“天天”, 给了我们多少想象的空间。看哪,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鸟儿———

生:坐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 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

………

二、童话课堂教学的游戏与娱乐

有研究者认为, 儿童喜爱童话, 是因为童话暗合了儿童与生俱来的集体无意识。童话所蕴含的主题, 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问题, 如死亡、正义、善良、邪恶……童话是儿童多姿多彩的梦。童话在本质上具有游戏精神, 哪怕它揭示极其严肃的主题时也是如此, 甚至还带有娱乐性。

虽然, 我们经常目睹孩子以践踏昆虫等小生命为乐, 但我们就是不愿承认孩子有诸如杀人或其他野蛮的欲望。我们固执地认为, 让孩子接触关于善良、理性的故事, 孩子就可以成为善良和理性的人。事实上, 童话中的怪物、巫婆等邪恶力量, 使儿童从反面感受到人性中的美德, 尽管他也可能同时感受到自己内心中的邪恶愿望。而故事结局对妖魔鬼怪的惩罚, 在一定程度上让儿童觉得自身的邪恶冲动已被清除了。

心理学家布鲁诺说:“童话中也往往具有邪恶的力量, 它们是儿童内心‘邪恶’冲动的投射, 最终会被儿童‘学好’的欲望所压倒。”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巨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巨人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花园, 一开始他十分自私, 筑起了一堵围墙不让小孩去他美丽的花园中玩耍、游戏。让巨人没想到的是, 从此春天再也不到他的花园中来了, 花儿也不再开放了。后来, 孩子们把春天重新带回了巨人的花园中。这时, 巨人明白了, 于是, 他拆除了围墙, 每天都在花园中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显然, 童话中的“邪恶”就是自私, “学好”是指“向善”“求美”。自私, 几乎是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通病, 童话无疑是治疗“自私”的一剂良药。教学童话《自私的巨人》, 寓教于乐, 学生在自然的、游戏的状态下完成精神的“涅槃”。

三、童话课堂教学的童性与情态

从来, 儿童天性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 都给人带来纯洁与美好的感受, 是激发人欣赏和体味生命美的真谛所在, 也是儿童天性最具魅力的东西。儿童天性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需要我们用教育的力量去唤醒。《学记》说:“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就是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 顺应自然赋予的童性, 不能野蛮粗暴。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他们从幼儿园升入不久, 稚气未脱, 普遍有“三好”倾向:好动、好玩和好奇。童话课堂, 要努力按照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设计。

尊重童性, 是童话教学的基础。童话课堂的情态, 应该是顽皮而可爱的、活泼而生动的、奇幻而诗意的。我们要像李吉林老师那样, 把自己看成“长大的儿童”, 并带着这样的心态走进童话课堂, 教学中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为学习起点, 童心未泯、童性十足, 与学生的心交融在一起。一位青年教师教学童话《青蛙看海》时, 通过阅读感悟、活动体验,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自丰富、完善、和发展生命, 告别过去、走向未来, 生成新的“自我”。

师:同学们, 我们就是小青蛙了, 让我们跟着小松鼠一级一级向上跳吧!

[师生一起跳]

师:一级, 一级, 又一级……累不累?不累?接着跳吧!

师生:一级, 一级, 又一级……

师:小青蛙, 你累吗?

生:累!

师:休息吧, 别去了。我们才跳了一半, 还有一半要跳呢!

生:不, 我要继续一级一级地跳, 这样才能看到大海。

生:我已经跳一半多, 剩下不到一半了, 我很快就能跳到山顶的!

生:坚持往上跳, 跳一级就离山顶近一点, 再跳一级就离山顶又近一点。

师:好, 小青蛙们, 让我们继续往上跳吧!

[师生一起跳]

师:加油跳, 一、二、三, 再使劲!

……

四、童话课堂教学的奇幻与诗意

托尔金认为, 童话的创作存在两个世界, 一个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现实世界, 另一个是幻想创造出来的想象世界, 后者反映第一世界同时又异于第一世界。童话, 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多采用夸张、拟人和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 既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 通过创造并非真有的假想的“丰满形象”, 描绘不可能发生的“真实故事”。

奇幻的童话, 人物形象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亦虚亦实, 如幻似真。童话里往往还包含了神奇的魔法、无尽的财富和凶恶的怪兽等元素, 使故事引人入胜, 打动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课堂上, 教师借助童话文本, 激发学生无拘无束地想象, 一个又一个奇思妙想, 时时迸发出奇异光彩。

诗意的童话, 童话如诗、诗的语言、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还有单纯, 单纯如诗、黑白分明、是非清晰。故事里的坏人总是非常坏, 好人总是非常好, 恶和善的界限总是那么鲜明。于是, 我们看到, 《白雪公主》里七个小矮人是那么善良, 而皇后又是那么恶毒;我们看到, 《灰姑娘》里后母无比恶毒, 灰姑娘极其善良。

遗憾的是, 入选教材的童话, 经选编者增删, 不再奇幻了, 没有诗意了。闫学老师教学童话时, 总是设法将没有改编的原汁原味的文本呈现给学生, 是否能让学生真切感知到童话本身所具有的奇幻和诗意呢?下面是苏联作家卡达耶夫的童话《七色花》翻译原文 (片段) , 如果我们将之与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选文相比, 多少会让人明白一些其中的原委。

没等她把这些话说完, 忽然一阵旋风吹来, 太阳没有了, 变成了可怕的黑夜, 地在脚下好像陀螺似的转着。

珍妮那时穿着夏天的衣服, 光着脚, 孤零零的一个人到北极了, 可是那里冷到零下一百多度呢。

“哎呀, 好妈妈, 我冻坏了!”

珍妮叫着就哭起来, 可是眼泪马上就变成冰柱, 挂在鼻子上, 好像水管子上的冰柱一样。

同时, 七只大白熊从大冰块后面出来, 就一直向小姑娘跑去了, 一只比一只凶:第一只是急躁的, 第二只是凶狠的, 第三只是黑顶的, 第四只是脱毛的, 第五只是卷毛的, 第六只是斑点的, 第七只是最大的。

……

在语境中教学词汇 篇3

【关键词】语境学视角 中职英语词汇教学 模式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许多中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一味的讲解,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许多学生就会渐渐的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众所周知的是,英语词汇教学是一个记忆量特别大的课程,英语词汇不仅仅数量巨大,而且许多英语词汇的拼写和词意比较混乱,导致许多学生即使花费大量的时间也不能准确的记住这些英语词汇。而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首要基础,它在英语语法以及其他方面的学习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各个中职英语教师必须要尽快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

一、语境视角下中职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针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中职英语教师不愿意采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他们始终坚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另外,我们知道,学生要想更好的记忆并且利用英语词汇,就必须要在一定的语境下充分的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英语教师忽视了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他们在讲解词汇时,仅仅带领学生朗诵一次词汇,然后由学生在课后进行记忆,大量词汇的记忆不仅仅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是使得许多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提高语境视角下中职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1.积极创设合理的英语词汇记忆情景。我们知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涉及到了大量词汇的记忆,但是,由于许多词汇的拼写和词意比较混乱,并且许多词汇的词意也比较多,从而使得许多学生不能准确的对这些词汇进行记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中职英语教师应该积极的创设一个合理的英语词汇记忆情景,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这些情景更好的认识并且记忆新的词汇。例如,在学习一些与肢体或者人的行为表情有关的词汇时,教师可以要求部分学生做出相对应的动作,或者教师也可以指定一些词汇,然后由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做出相对应的动作,对于动作比较缓慢比较动作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他们一定的惩罚。另外,教师在讲解一些与人物关系有关的词汇,可以要求一些学生扮演不同的任务角色,通过这些情景,学生不仅仅可以轻而易举的记忆这些单词,同时,还可以大大的增加他们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

2.利用卡片游戏教学方法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对于接触英语不多的中职学生而言,中职英语课本中的许多英语词汇是非常陌生的,同时,这些英语词汇的记忆也是他们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更好的改变这一现状,中职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实际情况以及英语词汇的特点合理的采用卡片游戏法进行英语词汇的教学。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词汇的时,可以将一类型的或者相似类型的英语词汇进行总结,然后要求所有学生将这些一类型或者相似的单词制作成游戏卡片,并且不同类型的英语词汇标准不同的颜色,以便他们可以更好的记忆这些词汇。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以及卡片上的词汇,并且对卡片上的词汇进行合理的分类,这样不仅仅可以大大的节省学生记忆词汇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同时,学生利用卡片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英语词汇的记忆。

3.定期举办英语口语大赛。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我们理解并且记忆词汇的词意,更需要我们会应用这些词汇,并且能够顺利的利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英语口语演讲。中职英语词汇教师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英语口语比赛,并且鼓励所有的学生积极的参加这一活动。在比赛时,英语教师可以邀请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师作为比赛的评委。另外,在比赛过程中,所有评委可以任意的制定一个物体或者指定一件事情,然后由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事物进行演讲,选手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尽情发挥,但是,所演讲的内容必须要仅仅的围绕所制定的事物。在比赛结束之后,由所有评委对所有参赛选手的演讲进行分析和评分,并且选择最优秀的几名学生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或者,教师还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英语词汇记忆交流活动,鼓励学校所有学生积极的参加这一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认为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最后,学生可以根据所有的方法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词汇记忆方法。

三、小结

总而言之,语境学习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有中职英语教师必须要提高对于语境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且在英语课堂上,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一些合理的英语词汇记忆语境,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并且记忆英语词汇。同时,中职英语教师还应该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增加自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参考文献:

[1]卢华,黄文珍.语言的准确度对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05.

[2]李晖.高职英语微课教学现状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5.22.

在语境中教学词汇 篇4

银川高中语文组

韩玉红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倡导“高效课堂”的概念和课堂模式,在此种情况下,要防止貌似高超的教学艺术慢慢形成的一种课堂教学流弊,也就是说,要防止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伪高效”,防止它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教学顽疾,贻害无穷。

首先、要理解新课改的指导方针和精神,转变教学的思维方式。

这一点,依然要遵循高考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高考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尽管这种做法有些急功近利,似乎是权宜之计,但目标明确,也是我们中学课堂的重中之重。另外,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这几年的课改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不仅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途径,更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作为每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习。

第二、新课改中,每个语文老师要处理好自己课堂的角色和高效课堂中的地位问题。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实际上是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好,通常表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主要指征体现在学生在特定的课堂时间内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量,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养和提高程度。应杜绝一些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和示范课一味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把课堂变成了“联欢会”,教师变成了报幕员,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你方唱罢我登场,满屋的喝彩与叫好,从表象上来看确实是高效。但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得不到体现,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呢?当然,老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这样的课都是老师和学生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的,事先排练好的,所有的问题和流程可以说安排的滴水不漏,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但只能算是“功夫在课外”。

真正的高效应该是通过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减轻学生的负担,节省学生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能力。其中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有些基础知识该讲的要讲,当然可以灵活处理;有些内容需要深入思考,就要让课堂静下来;学生的回答不完整甚至出现错误,该纠改的要纠改。作为教师面对课堂要实事求是,课堂教学再怎么改,字是要写的,文章是要读的,经典文章是要下功夫背的,道理是需要讲的,基本功是练出来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踏踏实实的细致讲解,耐心指导,否则,表面形式的繁荣最终掩盖不了内容的空洞,假大空的教学只能培养出空心的芦苇。

第三、新课改中,教学方式改进的一些具体举措。

语文学科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性指标,那就是学生的分析综合、鉴赏表达与探究能力。而实现这些能力需要潜移默化、并且要打持久战。所以我认为: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重要因素。况且,提高阅读能力也是时代的要求。而阅读又分为兴趣阅读和必须阅读。在孩子们进校伊始,我就给他们罗列了一张从初中到高中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必须阅读的书目,要求他们即使不能够阅读整部作品,也要利用各种时机去看片断或故事梗概。我会不定期地给他们进行名著讲解,并且要求程度好的同学对一些名著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这一丰富有效的资源,安排学生每周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当然,老师的讲评是培养他们合作意识的一个途径。

2、精心研究和准备课前演讲:语文高考从古文到现代文,考的都是人物传记,在一些教育发达地区,从小学开始就已开始开设名人传记这门课程。《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从高一开始,我要求学生的课前演讲要分阶段分层次的讲解人物传记。内容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可以是文学界的、科学界的、政界的等等,还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评点,通过这种渠道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3、着眼未来,着手眼前,统筹兼顾,科学的研读每一册教材,合理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新课程理念指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每一册教材都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一册教材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模块的重点教学任务。为此,我一般在上每一个新模块之前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分析讲解目录,明确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应重点掌握那些知识。同时会给每个学生分派任务,主要是在文本中的梳理探究和读本这两块进行。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究,得出自我的认识,形成一段文字,老师统一指导。我还结合学校研究性课程来开展这项学习工作。在平时上课时,我也会故意抛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去讨论、探究。我一般在每周五的一节语文课布置下个星期一周语文课的内容,在课文学习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根据问题去收集、去整理,罗列自己的思维,利用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去读文章,得出自己的认知。积极挖掘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4、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时的处理练习、背诵和作文。《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认为学生的合作式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合作学习一种形式,我尝试从另外两个方面做了尝试。①、作文的练习。我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写作文,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的同学采取轮流的形式来写作文,一般写的同学用黑色笔,其他两个同学会用圆珠笔和红笔来修改,最后,由老师来评点。当然,在做作文练习前,我都会花时间教同学如何去评价一篇作文,比如:字迹、错别字、思想内容、文章思路、经典语言、独到认识等等方面去指导。平均每学期六篇作文练习,每个同学自己写两篇,改四篇,讨论六篇,相互提点,相互交流,相互合作。②古文、诗词背诵与文学常识的识记。我把全班分成三个组,两个小组作为比赛双方(甲方、乙方),另一个组当组织者,负责出题、主持。每个月举行一次,轮流更换。我将负责题目的审核。形式上有:基础知识大比拼、背诵一条龙、背诵抢答(由主持出上句或介绍某篇课文内容,出文章中关键的句子,再由甲乙双方来抢答)、自由背诵(要求是背整篇或整首诗词。课文越长得到的评价越高。如果能在背的过程中,指出文中难写、易写错的字来提醒大家,那得到大家的评价更高。)等环节。

5、如何高效利用时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树立避免语文课堂的随意懒散的观念。作为老师,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要讲清讲透。高中阶段的语文本应该是工具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但现行教材重文学轻工具的特性使语文教材的编排上缺少一些必须的知识概念,高考又在把每一个知识概念渗透在每一道试题中,所以老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这个知识储备应该专业化、系统化,自己亲自动手归纳整理出来,并且顺应时代的潮流,随时进行增删修正。

最后,对于课程改革新理念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

事实上,每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思维,它是渗透在我们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去的,包括课前预习、课后辅导、课外活动等。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一方面,只有在师生、生生互教互学互助的过程中,能突现学生的价值,能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善学,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生命力和主体性,让我们的课堂大放异彩。另一方面,真正的新课程理念是建立在教师精湛的专业知识、睿智的教学机智、开放的思维和民主的意识以及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之上的。一个对学生充满了深切的关爱,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老师,一个工作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老师,无论他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是符合新课程精神的。

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改要从改进教学方式入手

文章提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以改进教学方式为突破口,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瓶颈,扎实稳妥地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合理有据地确立和提高语文学科的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方式

价值观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倡导高效课堂的概念和课堂模式,在此种情况下,要防止貌似高超的教学艺术慢慢形成的一种课堂教学流弊,也就是说,要防止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伪高效,防止它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一种教学顽疾,贻害无穷。

首先、要理解新课改的指导方针和精神,转变教学的思维方式。

这一点,依然要遵循高考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高考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尽管这种做法有些急功近利,似乎是权宜之计,但目标明确,也是我们中学课堂的重中之重。另外,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这几年的课改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不仅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途径,更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作为每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习。

第二、新课改中,每个语文老师要处理好自己课堂的角色和高效课堂中的地位问题。

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实际上是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好,通常表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主要指征体现在学生在特定的课堂时间内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量,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养和提高程度。应杜绝一些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和示范课一味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把课堂变成了联欢会,教师变成了报幕员,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你方唱罢我登场,满屋的喝彩与叫好,从表象上来看确实是高效。但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得不到体现,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呢?当然,老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这样的课都是老师和学生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的,事先排练好的,所有的问题和流程可以说安排的滴水不漏,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但只能算是功夫在课外。

真正的高效应该是通过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减轻学生的负担,节省学生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能力。其中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有些基础知识该讲的要讲,当然可以灵活处理;有些内容需要深入思考,就要让课堂静下来;学生的回答不完整甚至出现错误,该纠改的要纠改。作为教师面对课堂要实事求是,课堂教学再怎么改,字是要写的,文章是要读的,经典文章是要下功夫背的,道理是需要讲的,基本功是练出来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踏踏实实的细致讲解,耐心指导,否则,表面形式的繁荣最终掩盖不了内容的空洞,假大空的教学只能培养出空心的芦苇。

第三、新课改中,教学方式改进的一些具体举措。

语文学科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性指标,那就是学生的分析综合、鉴赏表达与探究能力。而实现这些能力需要潜移默化、并且要打持久战。所以我认为: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重要因素。况且,提高阅读能力也是时代的要求。而阅读又分为兴趣阅读和必须阅读。在孩子们进校伊始,我就给他们罗列了一张从初中到高中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必须阅读的书目,要求他们即使不能够阅读整部作品,也要利用各种时机去看片断或故事梗概。我会不定期地给他们进行名著讲解,并且要求程度好的同学对一些名著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这一丰富有效的资源,安排学生每周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当然,老师的讲评是培养他们合作意识的一个途径。

2、精心研究和准备课前演讲:语文高考从古文到现代文,考的都是人物传记,在一些教育发达地区,从小学开始就已开始开设名人传记这门课程。《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从高一开始,我要求学生的课前演讲要分阶段分层次的讲解人物传记。内容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可以是文学界的、科学界的、政界的等等,还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评点,通过这种渠道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3、着眼未来,着手眼前,统筹兼顾,科学的研读每一册教材,合理构建语文知识体系。新课程理念指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每一册教材都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一册教材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模块的重点教学任务。为此,我一般在上每一个新模块之前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分析讲解目录,明确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应重点掌握那些知识。同时会给每个学生分派任务,主要是在文本中的梳理探究和读本这两块进行。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究,得出自我的认识,形成一段文字,老师统一指导。我还结合学校研究性课程来开展这项学习工作。在平时上课时,我也会故意抛出一些问题,让大家去讨论、探究。我一般在每周五的一节语文课布置下个星期一周语文课的内容,在课文学习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根据问题去收集、去整理,罗列自己的思维,利用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去读文章,得出自己的认知。积极挖掘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

4、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时的处理练习、背诵和作文。《纲要(试行)》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认为学生的合作式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合作学习一种形式,我尝试从另外两个方面做了尝试。①、作文的练习。我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写作文,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的同学采取轮流的形式来写作文,一般写的同学用黑色笔,其他两个同学会用圆珠笔和红笔来修改,最后,由老师来评点。当然,在做作文练习前,我都会花时间教同学如何去评价一篇作文,比如:字迹、错别字、思想内容、文章思路、经典语言、独到认识等等方面去指导。平均每学期六篇作文练习,每个同学自己写两篇,改四篇,讨论六篇,相互提点,相互交流,相互合作。②古文、诗词背诵与文学常识的识记。我把全班分成三个组,两个小组作为比赛双方(甲方、乙方),另一个组当组织者,负责出题、主持。每个月举行一次,轮流更换。我将负责题目的审核。形式上有:基础知识大比拼、背诵一条龙、背诵抢答(由主持出上句或介绍某篇课文内容,出文章中关键的句子,再由甲乙双方来抢答)、自由背诵(要求是背整篇或整首诗词。课文越长得到的评价越高。如果能在背的过程中,指出文中难写、易写错的字来提醒大家,那得到大家的评价更高。)等环节。

5、如何高效利用时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树立避免语文课堂的随意懒散的观念。作为老师,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要讲清讲透。高中阶段的语文本应该是工具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但现行教材重文学轻工具的特性使语文教材的编排上缺少一些必须的知识概念,高考又在把每一个知识概念渗透在每一道试题中,所以老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这个知识储备应该专业化、系统化,自己亲自动手归纳整理出来,并且顺应时代的潮流,随时进行增删修正。

最后,对于课程改革新理念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

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 篇5

一、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我们认为要实现对话教学,教师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態。

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为此,在学生“平等对话”中提倡以下交流互动方式:

1、互相讨论。要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如花生组:“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苹果外表美,可内心不美。”“华罗庚、童第周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但他们出国留学后还是回到祖国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落花生的代表人物。”苹果组:“我们苹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内心也美,而花生一点水分也没有。”“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总统不表现自己,能当上总统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

2、共同体验。语文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如《第一场雪》采用虚拟“雪后小记者采访”生活情境的教学,以小记者采访为经,以广大学生扮演各类人物角色为纬,双线互动,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主要步骤:

①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三名小记者从教室外走进。一位记者:“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南方的一名小记者,听说你们这昨天刚下过一场雪,专程赶来采访,行吗?②记者采访,品味意境

采访主题一:这场雪来得快吗?

采访主题二:这场雪下得大吗?

采访主题三:这场雪下得实吗?

采访主题四:这场雪下得好吗?

采访主题五:亲眼看到这么大、这么美、这么好的雪,你心中还联想到什么?

学生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对这5个问题的回答,完成了对课文情境的体验。

三、师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自我超越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1、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应树立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导着学生走进教材”的观念转变,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2、让学生发现教材的疑点。“惟书、惟上、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因此,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

3、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应该是孩子们自我学习和能动探究的教育场所,所以,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自主探究,重在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在自我探究大榕树的美丽时,有一个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后说:“远看大榕树,它就像一只大熊在河边喝水,太美了。”大家仔细一看,插图上的大榕树果真像一只大熊,学生那独特的想像和理解真令人折服。

上一篇:高级职称岗位竞聘下一篇:第一次“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