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与大学英语教学

2024-09-17

语境与大学英语教学(精选12篇)

语境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1

1 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以及贸易往来日趋增多,运用英语对外沟通、交际的作用愈发明显。现阶段,我国众多高等学府已纷纷应形势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和目标,不再只是单纯的追求大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而是培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听的懂、看的懂和能够自如运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素质型人才。

然而,我国过去的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是以提高大学生英语语法的掌握为主,虽然近几年众多大学都已转变了教学理念,但受以往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在掌握了不少的词汇和语法的同时,却无法用英语去进行交流。笔者在参考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将语境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了起来,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希望通过该文,对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2 从认识上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中语境的作用

就过去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其只重视书本中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忽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环境,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的知识,也具备一定写作和阅读的,但却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去沟通和交流。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纳而言,是由于我国语言与英语的差异性。因而,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境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讲解词汇含义的同时,清楚的解释词语和语句具体的语言运用环境,使得大学生不但能够熟练的掌握词汇和语言,还能够通过教学活动中语境的学习后,在实际生活中自如的运用英语去交际。

3 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语境教学的方法

笔者通过对工作经验的总结,将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语境教学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几点:

3.1 重视词汇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就词汇而言,其要素可以分为三类,即义、形、音。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重视三者的有机结合,全面的进行教学,切勿只片面的重视某一方面。在对过去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后发现,其过度的重视课堂中英语的朗读,忽略了英语的听以及结合实际语境的运用。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大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却无法听懂英语和流利的对话。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他们绝大多数都表示在初中和高中接触的都是书面资料,极少能够在语音等多媒体资料的帮助下进行学习,英语词汇在脑海中的储存方式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形式,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听到英语词汇的时候,先是在脑海中将英语转换成文字形式,再进行理解,而没有形成必要的条件反射。另外,没有掌握英语词汇正确的读音也是制约大学生英语学习和应用的制约因素之一。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由于地域上的差异,有着澳大利亚口音、美国口音以及英国口音等,没有掌握到正确的读音,肯定是无法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明白对方的意思。因而,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必须要重视词汇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才能最大化的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在教学中融入真实的语境

在教学中融入真实语境的方法很多,多媒体教学是其中比较切实的方法,因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大力提倡和推广。它能够有效的补偿由于真实语境不足,导致的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不足。具体的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播放英语原声电影等形式,来创造较为真实的语境。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对于学习,感官参于的数量越多,信息收集的越全面,知识掌握的越稳固。英语原声电影的情节紧凑、故事动人,很多语言都是生活中常用的口语,在极大的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够极大的丰富大学生的词汇数量,熟悉英语的标准发音。教师在多媒体教学前,应该先向学生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和要求,让他们在课前就能预习剧情。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对照字幕进行参考,如此不但能让学生温习之前所学习的词汇和句子,还能改变之前大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方式,将文字形式的记忆方法转变为语音形式的记忆,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通过对电影里人物的对话的学习,极大的增强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英语的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电影中人物对话的俚语,有难度的词汇以及教材中没有的习语,教师应对其进行提取,重点的介绍和解释。长期的观看英语原声电影,能够让大学生熟悉和了解真实的语境,以及运用英语表达时的语速和语调,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理解和巩固,能够极大的提高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通过与我国文化的对比,知道了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当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播放具有一定难度的英语原声电影,总的来说,就是循序渐进、难度适中。

另外,教师应该积极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英语的能力,开展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对于角色扮演,本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发现,大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为了能够使表演达到很好的效果,会在表演前充分的进行准备,例如对台词的背诵、剧中人物原音的反复模拟等。这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变被动的学习英语为主动的学习英语,在实际的表演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于讨论,分组应该灵活和随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组员的选择,教师只是起到组织、策划和参与的作用,自然热烈的气氛对于学生在讨论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4 结论

该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为: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语境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增强大学生听英语的能力,转变以往文字型的记忆方式为语音式的记忆方式,还能够极大的提高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得他们能够真正的运用英语去交际。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首先从认识上重视语境教学,然后积极采取诸如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以及分组讨论等教学形式,以真正的改革和创新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应该抛弃过去只重视学生词汇和语法掌握的观点,强调教学过程中的语境教学,才能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方面的人才。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对实际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后,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有关语境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其对于提高大学生英语的沟通交流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对于教学方法的制定就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研究方向。该文首先阐述了课题的背景,然后认为必须在认识上重视语境教学的重要性,最后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语境,交际能力,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何自然.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路向探索[J].山东外语教学,2003(4).

[3]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杨建国.浅谈大学生如何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4).

[5]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7]侯国金.语用学大是非和语用翻译学之路[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8]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语境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早年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文本,它直接、生动而又深刻地反映出了马克思从思辨形而上学的茧壳”中不断挣脱出来并最终实现革命性突破的那一段复杂而曲折的思想历程。因而,对手稿》文本进行一番深度剖解和阐释是必不可少而又意义重大的一项工作。在本文中,我无意于对手稿》的哲学意蕴进行全方位式的概述,只是试图综合运用文本分析、语义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手稿》中‘劳动(实践)”这一概念的语义和生成过程做一番深入解读,并以此为基点从一个侧面透视出手稿》哲学思想的精髓所在。

从文本结构上来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由三个笔记本(三个片段)组成。第一个笔记本一共有36页,第28至36页是空白,第1至16页被马克思并列划成三栏,分别标以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的小标题,第17至21页只有地租”这一部分,这三栏都是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著作的摘录和批判分析;而在第22到27页结尾处,不再按照原来的三个小标题排列,只写马克思本人的批判研究的成果,这一部分被出版者冠以‘[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小标题。第二个笔记本仅遗存4页,是第40至43页,第1至39页已散失,这4页由出版者冠以“私有财产的关系]”的标题。第三个笔记本有68页,最后23页是空白,开头两个部分是对第二个笔记本第36页和第39页的补充,由出版者分别冠以“私有财产和劳动]”和‘[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标题;第三部分被出版者冠以‘[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的标题;第四部分被出版者加以“私有财产和需要]”的标题。①从各部分内容来看,笔记本I的前三部分即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主要是纯经济学式的摘录和分析。

笔记本III的第三部分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则是一种纯粹的哲学式摘录和分析;而这两者之间的部分即笔记本I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笔记本II的私有财产的关系”特别是笔记本III中原本要补入笔记本II的‘私有财产和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则表现出一种经济学概念与哲学概念相互嫁接、经济学分析和哲学分析相互交融的明显倾向,可以被看作由经济学批判上升到哲学批判的过渡区域”。这种划分方法在马克思的序言》中得到了一定的证实:他把手稿》的内容分为‘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和‘本著作的最后一章,即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剖析”两个部分,并强调了后者对于前者的必要性。鉴于‘劳动(实践)”是贯穿于整部手稿的一个概念,我们有必要简要勾勒一下在经济学和哲学双重语境中劳动概念的意义。

一、在笔记本,尤其是工资”和‘资本的利润”两部分中,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劳动概念进行了批判继承,揭示出了劳动与资本的现实矛盾关系,凸现了经济学语境中‘劳动”概念的现实内涵。

第一,马克思分析了国民经济学‘劳动”学说的理论矛盾:国民经济学的理论矛盾表现为理想型的理论与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即在理论上被设定为财富”和幸福”源泉的劳动,却在实际上是‘有害的”、招致灾难”的,只能导致劳动者的贫困、堕落与危机;国民经济学既肯定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产品在理论上只属于劳动者,但同时又全盘接受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劳动者的贫困。进一步地,国民经济学的理论矛盾的症结在于它把劳动、劳动者,以至人仅仅理解为抽象劳动”:‘国民经济学抽象地把劳动看作物”。因而,它把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它不考察不劳动时的工人,不把工人作为人来考察”把人类的最大部分归结为抽象劳动”。

第二,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劳动学说的理论矛盾的根源在于: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丝毫不加怀疑和探究,仅仅把这种矛盾当作既成事实和客观规律接受和肯定下来,这一现实矛盾就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他指出,‘资本、地租和劳动的分离对工人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劳动产品为拥有资本的资本家所占有,同时,资本又是积累的劳动”是工人通过劳动不断生产和创造出来的;工人的生活需要取决于劳动雇佣和商品关系,而劳动雇佣却完全取决于资本和资本家,工人为了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必然要受到资本家的支配和奴役,‘工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沦为资本的奴隶”不断奋力生产着自己的枷锁。总之,人的活的劳动”必然要受到这一活动的异己产物‘死的资本”的支配和奴役。进一步地,他把‘资本”界定为‘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同时,‘资本是积蓄的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劳动的增加”不会导致劳动者的财富增加,只会导致‘资本的增加”即导致对人的劳动的异己和奴役力量的增加;从而,在理论上把握住了‘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关系的现实内涵。

第三,与国民经济学从总体上缺乏对社会现实矛盾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处境的人文关怀不同,马克思把对劳动与资本的现实矛盾的理论思考最终引向了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处境的深切反思与关怀。马克思指出,在现实条件下,‘工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人沦为机器,沦为资本的奴隶”‘人变成抽象的活动和胃”而死的资本总是迈着同样的步子,并且对现实的个人活动漠不关心”。由此,他提出了工人现实斗争的目标:‘工人不仅必须为物质的生活资料而斗争,而且必须为谋求工作,即为谋求实现自己的活动的可能性、手段而斗争。”由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发现,在马克思对‘劳动”的经济学分析中,已经带入了哲学批判、道义批评以至人类解放理想等‘人文诉求”‘异化”、‘异化劳动”以至类本质”等带有哲学人性论性质的概念已呼之欲出。

二、在笔记本I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笔记本II的残余部分和笔记本III的‘私有财产和劳动”和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都是笔记本II的补充材料)等章节中,马克思实现了经济学语境与哲学语境的双向生成”与湘互交融”,提出了异化劳动”和类本质”等一系列核心哲学概念。在笔记本I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一章的开头部分,马克思指出了国民经济学的学理局限即它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却没有说明这个事实本身,而且没有说明私有财产的产生过程和原因,不理解劳动、资本和地产三者分离的规律和原因,并由此提出探讨‘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的理论目标。这就鲜明地体现出了他要求超越国民经济学的现象描述和事实研究,掲示‘当前的经济事实”背后的‘本质联系”、规律”和‘原因”的那种深刻的‘哲学诉求”。由此,马克思开始了经济学讨论与哲学讨论之间的‘双向生成”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步骤就是一系列概念转换”与话语嫁接”:

第一,劳动的现实状态被理解为‘异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活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同时,资本被理解为‘异化劳动”的产物,被理解为私有财产即‘外化劳动”。

第二,劳动本身被设定为人的类生活”、类本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劳动异化之本质也就被理解为‘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

第三,生产劳动之发展又被理解为扬弃异化、扬弃私有财产,实现人的本质之复归的共产主义解放途径的现实基础,被理解为“人,,的现实的生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由此,马克思以‘类本质”、‘异化”等哲学概念为‘理论对接点”来规定、限制、扩展和深化经济学语境中的‘生产劳动”概念,将之直接与‘人的本质的复归,‘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等宏大主题相联系,从而逐步地把它从经验实证科学领域上升到高度抽象的‘生体哲学”理论层次,上升到‘人类解放”的.现实关怀层面。

三、在笔记本III‘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一章中,马克思把经济学语境中形成并逐步哲学化的‘劳动”概念和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概念一起引入对黑格尔辩证法特别是‘劳动(实践),‘人”和‘人的本质”等概念所进行的纯哲学式批判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拒斥了形而上学的主体哲学,初步形成了科学的哲学式”劳动(实践)概念,体现了重建主体哲学的理论动机。

语境理论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篇3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的英语学习现状,简要论述了语境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功能,并分析了语境与翻译的关系,为培养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提出了理论性指导。

关键词:语境;翻译;指导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翻译作为国际交流的纽带,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1999年首次将“译”的能力列在其中。如今,“译”作为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大纲中也已经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2013年12月考试开始,英语四、六级考试将调整题型,翻译部分由原来的句子翻译改成段落翻译,分值也由5%的比例增加到15%。由此看出,翻译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如今,大学英语的公共课课时较少,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每周也只有平均4课时,学生在仅有的英语课堂上,既要兼顾听说训练,也要兼顾读写训练,对翻译方面的练习少之又少。同时,一方面,目前对翻译方面的英语训练仍存在误解,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注意到翻译训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背景、理论方面的欠缺也制约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对老师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引入适当、有效的理论对翻译教学进行指導,让学生从理论的高度重新认识翻译的概念、意义与目的,掌握翻译的方法,扩展文化知识的了解,实乃当务之急。

通过许多学者的大量研究发现,语境的掌握有助于对翻译的理解。任何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的,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和跨语言的交际活动,也必然受到语境的制约。本篇文章就语境理论与大学翻译教学的关系讨论,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语境交际活动的作用,令学生能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语,合理得体地完成译文。

1 语境的定义

语境即语言环境。国内外对语境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较为重视。波兰的人类语言学家Malinowski(1923)在为《意义的意义》一书中所写的补录《原始语言的意义》中最早提出了语境这一概念。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必不可少。”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1972)在他的《社会和社会背景的相互作用的例子》一书中提出,语境就是“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意图和效果、音调、交际工具、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等”。

我国学者也对语境有着不同的理解。王德春(1983)认为,语境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王建平(1989)则从语用学的角度将“语境”定义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运用和理解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上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2 语境的分类

1950年,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提出:语言除了指“语言环境”,即上下文的关系外,还包括“情景语境”,即语言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Halliday(1977)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语境因素的种类及其在语言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语域”(register)这一概念。他发现人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还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种: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

我国学者何兆熊(1987)从语用的角度将语境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其中又将语言知识分为“所使用的语言知识”和“对语言的上下文的了解”:将语言外的知识分为“情景知识”和“背景知识”。胡壮麟先生(1994)将语境分为三类,即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何自然(1997)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中又将语言语境划分为语言语境、语法语境和词汇语境

3 语境的特点

王均裕(1993)在《略论语境的特征》中将语境分为两个主要特征,分别是关联性和具体性。陈治安、文旭(1997)在《试论语境的特征与功能》一文中认为,语境的特征至少有六种,分别为:确定性,相对性,层次性,传递性,对称性,自返性。对于语境的特点,学者有着不同的标准,本文主要讲从以下5种特点进行阐述:

第一,广泛性。语境存在于任何语言交际中,语境是无限的,所有影响交际的因素,都可以作为语境。

第二,层次性。任何语境都包含着一个或更多较小的语境,任何语境都存在于一个或更多较大的语境中。

第三,封闭性。交际的参与者、特定的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和交际情景等都限定了语境的使用范围。

第四,动态性。语境的产生不是固定的模式,而在交际过程中不断被修改,交际的主体也是可以不断变更的。

第五,确定性。在特定的、具体的交际语境中,交际参与者的主动性是确定的,对交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 语境与翻译的关系

首先,语言存在于交际过程中,语言的使用也总是发生在具体的环境里。许多译者在实际的翻译中发现,很多时候单纯的字对字、词对词的翻译并不能完全表达出原文的意思,甚至有可能转换了概念,这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语篇只有在它所属生活方式的语境中才能被理解”。文中的字、词、句,段落,都要依据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来进行翻译,相同的词可能在不同的文章中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是与每篇文章的语境紧密联系的。

其次,影响语境的因素包括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心理状态等。在翻译中,语境不仅制约着理解,还制约着表达。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就像读者在不同时间的心境不同,对于同样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同。

最后,尤其是在翻译书面语时,更是靠严密的逻辑,上下文,语意的连贯、衔接、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聚会成的整体。翻译时,我们必须从整体考虑,包括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灵活变动和准确的关系、词句含义与上下文、语境的关系等,实际上语境在里面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翻译是人们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手段,是不同语言间信息相互沟通的桥梁,也是一种语言换转成另一种语言的艺术活动。翻译中的语境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对语境本身的理解,对翻译理论和实践也都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研究范畴中,语境理论用于翻译教学的研究多以英语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教学指导微乎其微。并且,大多数学者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进行研究,对于译的部分研究较少,而更是鲜有学者通过语境理论指导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训练进行实证研究。因此,语境理论与翻译教学的实践还有待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Halliday,M A K .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J]. London:Edward Arnold,1973.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胡湘婉.语境理论研究评述[D].安徽:安徽大学,2012.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朱文振.翻译与语言环境[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语境与大学英语习得 篇4

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 说英语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任何其他语言的人数。英语在全球的使用范围非常之广泛是有目共睹的, 我国已经把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这个过程的始终, 这足见我国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一个国家如果想在政治、经济、及军事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必须时时处处与国际保持接轨, 那么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 这一背景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明显。“英语热”的现象到处可见:各高校或增设英语专业或扩大英语专业的招生规模;各种形式的英语培训班多如雨后春笋。为了学好英语, 人们求助于各种学习方法:买书、听讲座、听广播等等, 各种介绍英语学习方法的书由此变得非常畅销。对于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中国日益的国际化这一大趋势, 对于我们自身知识的丰富, 英语也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比如在文学和科技领域, 很多好的论文和专著是用英语写成, 如果我们不掌握英语, 那么只能从别人的翻译之作中领略这些好丛书的风采, 但却无法习得原著真正的精髓, 这无疑是一个大的遗憾和损失, 因此学好英语是社会发展和自身进步的使然。那么对于如何学好英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么不管哪种好的学习方法, 都离不开一个必然的因素, 那就是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 因此英语学习的环境, 也即“语境”就是一个非常之重要的因素。

二、语境的概念和分类

1. 语境的概念

英国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提出语境这一概念, 它指的是使用语言时所处的实际环境, 既包括语言之内又包括语言之外的。当时他区分了两种语言环境, 即:情景语境 (context of situation) 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所处的具体语境;文化语境 (context of culture) 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之后, 随着语言学以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语境的研究也相应的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王建平先生在《语言交际的艺术》为语境下了定义, 即语境就是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式在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所谓的语境因素指的就是在交际的过程中语言表达式表达某种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到的对象以及各种于语言表达式同时出现的非语词指号 (如姿势、表情) 等等。

2. 语境的分类

语境有不同的分类, 有狭义、广义之分, 有语内与语外之分等等。王建平先生在分析语境定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与此定义相应的语境分类:

(1) 言辞外语境, 包括主观语境因素 (如:交际者的认识水平、思想修养、心理背景等等) 和客观语境因素 (如: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交际话题等等) 。

(2) 言辞语境, 包括篇章语段、段落环境、句子语境和词组语境。

三、大学英语教学建议

1.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大学英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英文素材, 使学生能时时处处的接触到英语, 增强英语与现实的联系。要充分利用校电台的英语频道、好的英文报纸和英文小说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有效的英语学习语境, 大量增加用外语输出我国文化的内容, 能自如的在汉语和英语之间进行转换, 娴熟的使用英语。

2. 积极组织各种课堂英语活动

大学英语课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做好学习的引导者, 积极组织各种英语活动。比如让学生练习问路的英语对话, 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 给学生创立一个相应的语境, 让学生亲身体会在真实的语境中如何进行口语交流。教师应对于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肯定, 使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参与课堂活动, 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使他们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四、结语

在全球经济体系中, 英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沟通语言。要与世界接轨, 熟练的英语能力势将成为重要的关键。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重视给学生英语语境的创设, 以便使他们能够有效的学习和掌握英语, 以便全面促进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建平.语言交际中的艺术——语境的逻辑功能.[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2

[2]Cook, V.《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浅谈英语语境与词语的异常搭配 篇5

词语的异常搭配是为了语言的某种语用修辞效果而刻意创造的,正确地把握这种偏离常规所创造的修辞效果,就必须根据语言的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语言之所以表情达意,是和语境不相分离的。本文就语境方面讨论如何理解在人脑中产生新鲜刺激的异常搭配。

语言作为一个全民的交际工具,具有一套明确一致的规范,使语言使用者在这种共同遵守习惯化的语言规范下,顺利清楚地表达接受,才能交流思想感情达到相互了解,但是说话者或言语的创造者往往故意违反这种语言规范,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从而达到某种“陌生化”效应。人往往具有“猎奇”的心理特征,对语言也是如此。常见的,出现频率高的语言形式常会失去“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很难再引起人们的兴致,而言语的发出者为了吸引接受者的注意力,有意识地采用一些“不合情理”“不合语法规则”而又耐人寻味的新鲜语句,使接受者体验最初表面的模糊不解到思路回转,迁引联系后的“豁然开朗”的过程,使语言取得好的修辞效果,“把我们从语言对我们的感觉所产生的麻醉效力中解脱出来。”(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这种可称为“突出”(foregrounding)语言现象可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层,字音层,句法层,词汇层,语义层,甚至是在方言,语域中出现。(胡壮麟,《语言学教程》)本篇集中讨论是词汇层面上的词汇的异常搭配现象。这是从词与词之前的横向组合来看。我们知道,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是受到语法限制和语义限制的。合乎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的是常规搭配,反之,则是异常搭配。在一首经典流行歌曲中有这么一句歌词:“……爱过你的爱,痛过你的痛,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乍一看,这样的动宾搭配似乎都不符合常规,违反了选择限制条件,无论从语法上看还是从语义上看。但这样的异常搭配反而给人以陌生感新鲜感,耐人回味,引起人们兴趣,进一步思考“爱过……爱,痛过……痛,快乐着……快乐,幸福着……幸福”的深义,也是这首歌传唱至今的“秘方”之一。

我们会认为异常搭配是用词不当,会 影响 到语言交际,但实际上把这种有意冲破搭配规则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则产生了“别有洞天”的修辞效果。我们知道,语言环境对理解语言至关重要。早在20世纪30年代,波兰人类学家Melinowski首度提出术语“context of situation”,他认为,语言是“行为的方式”即“言有所为”,不是“思想的信号”即“言有所述”。“话语和环境相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后来英国语言学Firth继承和 发展 了他的观点,把“context”的含义加以引申,认为不仅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是“context”而且语言与 社会 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叫“context”。结合语境来诠释语言,这对如何理解词语的异常搭配似乎更为重要。接受者借助语言环境,包括所提供的上下文联系和非语言环境,包括社会场合情景,文化语境等,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这些看似令人费解的组合重新加以诠释。所谓异常组合的“异常修辞效果”也只有建立在语境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认可。反之,它们也只能保持语法或语义的“不合常理”“不合逻辑”而无深义。下面就分别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来阐释词语的异常搭配是如何做到“无理之妙”的。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境策略 篇6

摘要:英语语言的教与学过程是一种语言习得的系统工程。应用语言学相关理论语境指导下的语言教学是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模式之一。本文运用语境理论,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境和语境策略。

关键词:语境;策略;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

蒋妙瑞(2008)指出:“加强阅读方面的训练,不但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其听说能力的提高,是不矛盾的。阅读是基础,是真正的‘补药。”本文拟讨论用语境理论指导大学英语精读(读写)课程的词汇与语篇教学,并以作者所授课程的普教本科试点班级与同年级相关对照班级的实证性研究来探索求证语境理论指导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一、语境

语境(context)指的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各种语言环境,是当代语言学,尤其是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用学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语言学家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论观点并对其实证诠释,如:B.Malinowsk提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两概念;J.R.Firth观察研究语境是从交际中的话语语言的视角,他认为语境是“语义分析平面上一套彼此相关的抽象的概念类别”。而Halliday提出了语域(register)即语境这一概念,他认为语域涉及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的变量值,语场指交际双方所谈论的内容或所做的事情;语旨指交际双方所涉及的人及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Hymes(1972)认为语境是:“话语的形式与内容(form and content of text),背景(setting),参与者(participant),目的(ends),音调(key),交际工具(medium),风格(genre)和相互作用的规范(interactional norms)”等因素,简而言之,就是言语行为只有被置于言语事件(speech act)之中才可能被理解,才能产生实际的交际意义。同理,课堂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就形成了我们所探讨的语境配置(contextual configuration),依照Hasan与Halliday(1985)的观点,在此语境配置中语场就是语言的“教与学”的过程,语旨体现的是“教师—学生”,而语式则是口语即通过语言的交流完成教与学的任务的过程。

众多的理论知识用之于教学实践,其内涵意义即为课堂英语教学语境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学习者自身素质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后而产生的语言习得成果或结果,即学习者应用英语语言的五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

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让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目前形势下,课堂英语教学仍然是我国英语教与学的中心环节,语境对语言交际(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语境策略,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还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境与课堂英语教学

新生入校后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中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差异明显。特别是课堂讨论,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不涉及到语境这个概念。我们有必要强调“强化输入”,但是简单的“强化输入”(教)并不能获得满意的“输出”(学)效果,原因在于其只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变化。如果引入语境理论,使语境策略灵活贯穿于教与学全过程,则可期待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

1.词汇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词汇量是衡量英语等级的尺度之一,因此,有人理所当然地把词汇量作为衡量英语程度的标准,他们认为词汇量大,英语就过关了。这显然是不懂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产生的误解。英语与汉语一样,有其语言的特征,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明显。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如果把握不住词义与词汇的在语篇中的运用,则无论是使用口语还是书面语,表达时总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他们会不自觉地使用词汇中的书面语与英美人士进行日常对话,弄得对方莫名其妙;而撰写文章时,他们又会因为忘记由拉丁词根构成的书面词语,又不懂得运用常用词取而代之,致使文章写不下去。至于在不同语境下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更觉为难了。因为,一个单词可能具有一种或多种语义,也可分成多个谓词,体现出不同语境中的语义,如boy可分成boy1(男孩)、boy2(家伙)、boy3(儿子)、boy4(仆人)等。又如,表达汉语“空”的概念,笔者常常看到学生在翻译或作文中存在这样的错误:

an empty seat,a vacant box,an empty piliar,等。

学生可能懂得一个词或句的意思,但不懂得词的语义信息,只有在我们要求学生对所学的一些词汇进行描述和应用时,才知道他们到底掌握了多少理论上的语言知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语义信息的内容可以成为正确理解语言符号所在的那个表达式的关键。例如大学英语中副词out含有“向外”的语义信息内容,但是在特定语境中出现的out却以不尽相同的方式来实现“外延”的语义内容,显示出out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多项语义信息。请看例句:

(1)The police spread out amap on the ground.

(2)The students went out(of the classroom).

(3)The house maid ironed out the wrinkles in thetrousers.

显而易见,(1)中的out是说某件物品从自身所占据的空间向外扩展;(2)中的out表示从某个封闭空间向外扩展;(3)中的out则是说从附着物上“向外”消失。这三个句子中out的语义信息在不同语境中语义内涵与外延各异。

Out一词的语义信息内容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实践运用远远不止以上所谈到的三种语境,在这里引出词的语义信息概念是为了说明这样一种事实,语言符号的语义信息内容是一种集合,把一个语言符号在所有可能的语境中出现时的语义信息综合起来,所获得的语义信息组成的集合便是这个语言符号的语义信息内容。

因此,在语篇课堂教学中,词汇的学习与释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结合上下文对常用词汇的内涵、外延意义加以解释,使学生不仅理解词汇的语用功能,而且应用自如。同时,也要关注课文内容的背景、中心思想来阐述词的本义与比喻义、引申义、社会义、情感义等等。此外,社会背景有时也能决定词的准确意义。所谓的社会背景,实际上涉及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学科。

以英语常用词golf为例,从体育运动的角度来说是“高尔夫球”,在产品上是“汽车”品牌中的一种,作动词时意味着“打高尔夫球”,而在词源学里则是由四个大写的英文字母组成,其内涵意义分别代表“绿草地,氧气,阳光和友谊(green,oxygen,light and friendship)”。因此,语境与语境策略对语言学习者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与作用于此可见一斑。

2.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在我国实际上称之为精读,它不是中国的特产,国外也存在精读与泛读(阅读)两种教学原则,不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是精读教学。笔者认为,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受多种条件的限制,重点抓精读教学也无可非议,问题是如何组织精读教学。我国的精读教材种类繁多,无论是英语专业的还是非英语专业的,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其编排体系比其他英语课程的教材,相对而言更加科学与完善。主要有以下四种教材:《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全新版)》,《新编大学英语》,《体验英语》。这些精读教材多次修订、更新,语篇选材广泛,内容新颖,颇具时代气息。

各高校所选用其中之一作为本校大学英语精读(读写)教材自有其道理,符合各校实际情况。教师在精心安排每次课堂教学实践时,要因材施教,侧重教学法与教学技巧的应用。

一般来说,精读教材的难度是逐渐加大的,初级阶段是以说明文和叙事文为主,高级阶段则以议论文和文学作品为主。在语篇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语境理论的指导思想,根据语篇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组织教学,从语言形式到篇章内容进行综合讲解,讲练结合,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交流思想,从而实现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理论知识的传授到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双重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语境理论的指导下的语篇教学势在必行,这样既能避免将课文内容和语言点分别进行讲解,也能克服只热衷于讲解语言点,或被动地顺着教学参考书的编排次序教学等实际问题。实践告诉我们,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忙于板书解说,而学生被动接受,不知所以然;何况,学习者人手一册参考书。当前,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部分高校的教师使用了多媒体的设备技术组织课堂教学,集视、听、说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逐步改善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为语篇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础。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语境理论可以使精读课程的教学别开生面。在考虑并处理好词汇教学与语境的关系的同时,我们还应处理好课文讲解时语篇与句法结构的关系,一定的内容与语言形式总是对立统一的,而使两者得以统一的就是语境。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21世纪)第三册第六课,是一篇议论文,作者Linda Weltner以“每23分钟”为题,题目新颖,引人入胜。全文围绕某人(somebody)为焦点夹叙夹议地展开扫描,而结束本文隐含的主题思想最后几句还是每23分钟都在继续一起车祸,原因是醉酒驾车。全文共计771个词,有lO处重复这一主题:“每23分钟,是谁死了呢?”读完此文,答案自现:男女老少,亲朋好友。

Every 23 minutes.

Somebody wants to run.Somebody wants to hide.

Somebody is left with hate.Somebody wants to die.

And we permit this to go on.

Every 23 minutes.

作者Linda Welterde的文体风格一贯以语言简洁著称;以理以情来感化打动读者,发人深省;省略、排比、重复等修辞手段的运用加强语气的功能作用。作者希望现存问题能够尽快得到妥善解决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从语境的视角来分析,这些句子不能看作是一般的简单句,焦点在五个动词上,即:run,bide,hate,die and go on。而从语言的修辞手段来分析,作者采用了省略,对偶排比,重复等修辞法。从其功能作用来剖析,对所描述的事件产生节奏与速度感,危机感与紧迫感,使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全文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从广义的语境角度来诠释这五个动词,可以说,rull指的是醉酒司机仍在驾车行驶,hide则说明有的司机在与法律、交警玩“猫抓老鼠”的游戏;而hate与die所要揭示的语境就是前因的后果,交通事故中受害者们的亲属无不愤怒与憎恨。而令人愤慨又无可奈何的是,作者以“每23分钟,我们却依然允许这一切在继续,继续”。语篇语境手段的采用,不仅能避免枯燥无味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文学欣赏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把英语精读(读写)教学中习得的语境理论应用到课外自主学习的实践中,其意义不亚于教学质量登上了一级新的台阶。

学生除了学习分析精读教材外,还要阅读大量的课外英语读物,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我们常常推荐海明威的作品,以短篇小说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为例。如果只读文字而忽视背景与语境的构成,学习者常常感觉枯燥乏味,很难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意义,这是海明威“电报式”的语言风格(口语化),言简意赅的特点决定的。假如从语境研究分析入手,首先揭示海明威生平背景及作品体裁的特点特色,了解其作品常揭示的两大主题思想:勇气与死亡。面对死亡,人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感,镇定自若并最终战胜死亡的恐惧;人可以被消灭但是永远不会被打败:A man may be destroyed,but not defeated。通过语境策略来分析语篇的中心思想,分析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的风格,可以培养学生欣赏当代美国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也学会了文化与艺术的鉴赏,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人文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培养是跟语言教学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文学语言是最优美的语言表达形式,掌握文学语言才能达到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三、语境教学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为了求证语境策略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效果,笔者在以我校2005级普教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班进行了实证性研究。我们随机抽取不同专业的8个班级,跟踪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比照。从试点的这8个班级入学摸底英语考试成绩数据分析来看:试点组班级入学摸底英语考试成绩平均及格率为49.11%,而对照组班级的入学摸底英语考试平均及格率为54.36%,略高于试点组班级的平均及格率。研究试验进行了两年后,这8个班级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数据发生了重大变化。入学摸底考试成绩与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列表对比如下:

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及跟踪调查,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数据对比,试点组与对照组班级的教学效果差异显著。试点组教学班级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平均通过率比对照组教学班级英语考试成绩平均通过率高出8.82%,而两年前试点组教学班级的入学考试成绩平均及格率比对照组班级还低5.25%,试点组班级进步幅度达到14.07%。比照两类不同教学模式的实践,参照两类教学班级考试成绩的进步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明求证语境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所能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因为比照组班级是随机抽取的,可以说其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具备信度和效度,同时也说明语境策略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与作用,至少对这8个班级是如此。

语境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多年来在国内外吸引了众多著名的学者、专家通过实践进行实证性研究,成果显著。教师在语言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教学环境来设计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切勿单一孤立地强调语言点的教学,正如韩礼德所说:“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词或句这样的语法单位,而是表达相对来说是完整的语篇,语篇功能使语言与语境发生关系,使说话人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无论从哪个层面,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都应充分考虑语境的重要作用,适当运用语境策略,随时启发学生注重语言的内涵与外延的功能作用,使语言与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过程。

大学英语的语境化教学 篇7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而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因此, 作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的英语教学就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逼真的英语使用环境, 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都得到训练。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语境有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两种。前者指的是与话语有关的环境因素, 它包含了交际内容、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 (Halliday) 。后者指的是与语言运用相关的文化习俗、社会价值观、历史与现实等。如果学生缺乏对相关文化风俗、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 即使语言知识很丰富, 他们也无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2. 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2.1 英语基础差异大, 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同一个班里, 有的学生语言知识较丰富, 而有的则比较贫乏, 但语言运用能力普遍不强。不少学生到了大二还写出这样的句子“They lack of self-confidence i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2.2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学英语就知道背单词。这些学生在阅读时, 往往采取逐字逐句阅读法, 这样就妨碍了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的提高。由于阅读速度慢, 语言输入的速度也就慢, 因而语言输出的速度也就受到限制。

2.3 表现欲望不强

有些学生比较开朗活泼、愿意表现自我, 课堂参与较多;而多数学生只习惯于听, 课堂参与意识淡薄, 学习比较被动。

针对以上问题, 如何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既要顾及整体又要照顾个体, 同时还要做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全面训练呢?

3. 语境化教学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的意图、内容, 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语言还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记录和反映了人类思想,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的文化特色, 英语也不例外。由此可见, 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既离不开情景语境, 同样也离不开文化语境。

为此, 大学英语教学就不该是只向学生灌输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 而应当是向他们解释清楚语言形式的不同语用功能及其使用环境, 帮助他们学会在特定的环境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用意或准确理解他人用意的能力。

3.1 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不能只是罗列词义和例句, 而应当针对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分别创设一些小小的语境, 让学生在这些语境中使用这些语言形式。教师在设立语境时, 既要想到当前学的知识, 还要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比如, 在讲解“cope with”这一短语的“应对”这个词义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What happened to the economy of th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n 1997?”。经过思考或讨论或老师提示,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Financial crisis occurred in Southeast Asia in 1997”.老师接着问:“To what a degree did it affect the economy there?”学生可能会回答:“It caused the economy there to suffer a lot.”老师再问:“Faced with the situation, what di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o?”学生回答说:“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ok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最后老师总结:“The Chinese government effectively and successfully coped with the financial crisis which occurred in Southeast Asia in 1997.”这样一来, 既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改变了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授的习惯,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无意中学会了cope with的用法, 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而在老师用英语进行总结时, 学生的听力也得到了锻炼, 此外, 还复习了crisis的用法。

3.2 语篇教学

“语言交际不是通过孤立的句子或语段来实现的, 而是通过由句子或语段构成的连贯的语篇来实现的” (苗宏伟, 1999) 。故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注意让学生通过语篇的学习来学会语言的运用。而对语篇意义的理解除了离不开情景语境外, 还离不开文化语境。如果我们在语篇教学中遇到学生理解不了的语篇, 我们就要通过语境的设置来帮助他们理解语篇的意义。比如:《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Why I Teach”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These are the real reasons I teach, thesepeople who grow and change in front of me.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如果缺乏了相应的语境知识, 学生是理解不料了其含义的。因为通过这个语篇的学习, 我们无法知道“clay”到底指的是什么, 它怎么会“开始呼吸”。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可以设置这样的语境以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意义:The Bible says that God created a man out of clay and then breathed the breath of life into his nostrils and he gained life.Here, clay refers to the clay figure.And, the author compares the teacher to God.Without God, there would be no man.And without teachers, students cannot become knowledgeable.

4. 语境化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语境的设置不是随意的, 它是一个严密的语言组织过程。它要求教师必需博览群书、认真备课、深入了解原文原句的意思并作出与原文信息相对等的解释。同时, 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熟练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 认真选择语言材料, 组织话语, 传递原话语信息。而作为学生, 他们必须认真听课, 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具有一定的听、读能力。只有这样, 语境的设置才能起到该起的作用。

第一.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实行语境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习惯和个性差异, 应尽量避免挖学生的短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所用的语言不要太简单, 但也不能太深奥, 要注意所用句型的多样性, 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尽可能多的语言形式。因为“只有让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 才能促成习得” (Krashen, 1981) 。

第二.学生在对老师所设的语境作出反应时, 不管怎么样, 老师都不能简单地说对或不对, 而是要注意找出他们所作反应的优点, 让他们经常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 否则会诱发他们的焦虑心理, 从而影响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5. 语境化教学的作用

语境化教学不是词义和例句的罗列, 也不是难句的英译汉过程, 而是为学生设立语言使用的环境, 让学生通过语言使用, 掌握语言形式和语言知识, 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成为教学的主人。这样就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 有助于造就和培养有自主能力的学习者;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使学生有机会探索语言形式和语言交际功能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创造学习机会, 使学生能够利用教师的课堂指导和同学互相交流的机会来表述自己对语言系统的认识, 并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交流场景之中, 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听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丽娜.大学英语课堂中语境化教学框架的构建[J].太原学报, 2011 (3) .

语境设置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篇8

关键词:语境,设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1 语境的含义和分类

语境即言语环境, 它包括语言因素, 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王建平先生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语境可分为社会语境和情景语境。社会语境指的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背景, 如传统习惯、风土人情等;情景语境是指语言运用的具体情景, 如时间、场合、参与者和内容等等。英国著名语言学家Firth与Halliday等对此都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他们强调语言结构和使用语言的情景之间的关系。

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今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都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但是从实际的状况来看, 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难发现, 大多数高校还在沿着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课堂形式单一, 学生还是在忙着记笔记。课堂程序模式化;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环境, 妨碍了英语课堂教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学习、老师和学生的影响也反映在课堂教学里, 为了取得合格的考试成绩, 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关注做题和考试, 以讲题为主, 忽略了学生其它语言技能的培养。当然, 大学英语课堂教育中存在的现状不仅这些, 还有其他诸如学校硬件设施不足, 评价体系不合理, 师生沟通不畅等诸多问题, 这都是教育环节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语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 语境设置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部分, 比如: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都要依赖语境的作用。因为英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和他们的母语不一样, 是一门地地道道的外语, 在理解上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对运用环境的了解, 依靠简单, 单一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在教学上失败。英语中的一些字、词、短语和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意义是不一样的。著名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这样说:“任何一个词的价值都决定于它周围的环境, 如果不首先考虑它的环境, 甚至连这个词的价值也不能确定。”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都没有走出语言语境缺失的困境, 尤其是课堂教学上, 教师对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还不够, 对学生教学的引导缺乏。大多数教材没有自然生活环境, 没有真实的英语语境。所以,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要强化语境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和实施。因为语境具有非常强大的优势。

3.1 语境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语境在说话人和听者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解释说明作用。它可以消除歧义和误解, 以及语言中的模糊现象。比如说, 英语中的很多词都是一词多义, 如果离开这个词出现的语境单独去理解这个词, 就很容易出现歧义。听者不但要听清一句话, 还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准确猜出这个词的含义。

3.2 确定所指的作用

在人们日常的交际中经常使用I, you, he, she, this, that等代词, 尤其是在从句当中, 往往会出现指示不明的现象, 因为没有上下文, 人们很难猜出所指的人或事物。

3.3 对文化有关的内容的解释

语言是反映社会文化的载体, 我们在实际运用语言中不仅对语言形式本身的理解, 也是对这种语言的文化语境的了解。

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缺乏目的的语言使用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 设置的语境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语境, 要真实自然, 可以结合其他的教学手段, 如多媒体设备, 这样, 创造一种真实的气氛, 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语境的暗示和感染, 进而自觉地吸收这种语言。语境设置的本来目的就是想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 克服死记硬背的现象。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和与新知识的结合, 在讲新知识是, 注意做好铺垫, 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语言材料, 进行自然的交际。

哈佛大学的语言专家经多年的研究, 根据婴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 提出了类似母语学习的语境学习方法, Mobile English和Pattison English。这两种自然母语学习方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这种语言环境之中, 随意地向婴幼儿一样, 随听随学, 去模仿说这种语言。我国语言学专家王初明 (2007) 认为:“语境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并不是轻视语言形式的学习。恰恰相反, 语言形式的学习是外语学习的核心内容。补缺假说所要强调的是, 脱离语境的语言学习不存在, 外语形式一定要在恰当的语境中同步学习, 否则, 母语语境知识一定要介入补缺, 多年学下来, 学到的很可能不是哑巴外语就是汉式外语。”

此外, 语境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需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教师利用语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感兴趣, 这时, 教师可以在一旁稍加点拨, 学生很容易就会理解新教的语言知识。因为语境是鲜活的, 是可以迁移的, 学生通过语境所学得的知识是牢固的。

4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系统工程, 改革方略既要符合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大环境, 又要符合外语教学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应该以情景、话题为主线来进行, 在具体, 自然的语境中呈现教学的内容。事实上, 学生对语境的认识是与对语言本身的认识同步增长的, 从最初的入门阶段开始, 教师就要注意两者的平衡, 逐步导入, 切合语言教学的深入, 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获得语言。语境的设置是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 它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时刻注意课堂语境氛围的营造, 弥补语境缺乏带来的缺陷, 使学生们获得和母语一样的语言环境, 自然地习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5) :322~327.

[2]韩玉姝.论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的语境设置[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3 (13) .

[3]王初明.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5.

语境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语境理论

众所周知,学习英语就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构建英语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没有掌握相应的词汇量,则难以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英语词汇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将英语句型同词汇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

1.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含义。笔者认为将语境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交谈双方所表达的语言含义,并在此基础上促使大学生灵活的应用所积累的英语词汇,做到词汇的应用与语言环境的有机结合。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语境理论并不单单是一种理论,它更是一种语言运用的习惯。[1]在良好的语境环境下广大大学生可以选择与语境相适应的词汇,并深入了解词语含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语境理论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单词并全面把握单词的含义。例如,学生在预习课文,提升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的时候,往往会碰到一些生僻的词汇。对于这些词汇学生就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理解。二是,英语词汇中蕴含着很多一词多义的单词,对于这些单词如果我们能够将其与语言环境联系在一起,就会有效避免用错,理解错的现象发生。[2]

(2)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记忆词汇。将英语语境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整篇文章的段意。不仅如此,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充分理解。在大学英语听力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当事人的对话语境进行判断的方式,了解当事人的对话的内容,进而得出答案。[3]以“dog”为例,该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拥有不同的含义,如在“She was afraid that the dog would bite”这句话中,学生可以通过该句话了解到“dog”含义为“狗”;而在“He is a lucky dog”这句话中,“dog”就不再是狗的意思,而是“幸运儿”的意思。

2.语境理论在大学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语境理论的优势,实现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以句子为基础进行词汇教学。英语句子具有自身独有的特性,既组织性与语法性。如果将英语词汇融入到英语句子当中,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和创设语句的方式来判断词语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感以及学生把握句意的能力。例如“happy”这一词语,教师可以通过造句的形式,鼓励学生总结该词语的含义,得出“快乐、愉快、高兴、幸福、愉悦、欣喜、欢快”等等。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此可见,以句子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实现大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2)以情境为基础进行词汇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大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应用情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词汇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词汇知识点的理解。在整个词汇讨论过程中,教师往往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例如“make”这个词语,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制作等等。在“I made a cake at yesterday”这句话中,“make”的主要含义是只制作,而“She’s always making trouble for her friends”这句话中则为“引起”的意思,由此可见,语境的不同,对英语词汇的含义影响也是不同的,换句话说,英语语境决定着英语词汇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通过情境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做到积极督促学生运用英语词汇进行交流与沟通,并着重注意学生词汇的使用是否恰当。

(3)以认知策略为基础进行词汇教学。与其他学习内容不同,英语词汇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规则。正因如此,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策略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词汇的学习规则,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应用词汇对比法、构词法等策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词汇前缀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如“dis”是否发生了前缀,就可以通过appear这一词语,即出现,露面的意思,来猜测出结果。[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理论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加强大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记忆词汇,实现词语的有效应用,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在英语词汇中以句子、情境以及认知策略为基础实行词汇教学,将语境理论同大学词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郭仲琰.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周方源.语境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何利芳.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长江大学,2014.

语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篇10

语境,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语言环境,它的英语对应词为context,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提出的。他认为语言与语言产生和应用的环境密不可分,语言的理解依赖于它所产生的环境,就像鱼的呼吸离不开水、人的呼吸离不开空气一样。

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 各门不同的学科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相同。按照主流的分类方法,人们将语境分为两大类: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也称为狭义上的语境,通常指某个语言表达式表达特定含义所依赖的上下文或前言后语, 包括语言中的字、词、句、段落等,影响着语言意义的内部因素,即语境的语言因素。非语言性语境也称为广义上的语境,通常指语言实践中影响或制约某个语言表达式特定意义的各种主客观环境因素,包括语言实践中的人物、时间、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等,是影响语言意义的外部因素,即语境的非语言因素。

语境是正确理解语言的基础, 尤其对语言深层含义的理解,更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人们总是在某种文化背景下使用语言交流他们内心的想法。本文分别从英语阅读教学、听力教学、写作教学三个方面,说明语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

2.语境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推理、判断、概括和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成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1],是教师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着力提高的阅读技能。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往往会碰到由生疏词汇、复杂句式构成的阅读障碍,有时必须通过查阅英文字典才能理解生疏词汇, 但他们往往只注意词句的表面意义,不能积极地利用语境进行阅读,结果往往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面。

对于上述阅读障碍,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强化对语境的使用。将语境应用于阅读理解中,能使学生看到句子间的语义联系,联系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就能够增加新的知识经验[2]。只有将语言层面与语境含义紧密结合、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学生对英语文章的合理解读。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可以利用语境从上下文中推测词汇的具体含义。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学生往往会碰到自己学习水平之外的英语词汇或短语, 这些生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实际上,词汇的意义通常会在篇章的前后语境中体现出来,在遇到生词时,分析整体的语境,注意前后的句子,往往就能找到词汇意义的线索。另外,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还会有一词多义的情况,同样的单词或短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含义,阅读时必须掌握整篇文章的语境,在整个语言大环境下分析判断词汇的意义。利用语境可以获得整篇文章的意图和语气,这不是通过理解一个句子、段落获得的, 需要将整篇文章纳入到一个的大语境中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

3.语境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听力材料比较简单,学生的单词、语法都没有障碍,但是学生仍不能对听力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有效提取, 更别谈对其进行消化、理解了。究其根本原因,学生在英语听力中往往习惯于纠缠单词、短语、句子的具体内容,而不是着重对听力材料中的上下文及篇章大意整体理解,换句话说,学生在英语听力中忽略了语言的语境因素。研究表明,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语境 )相对于听者的英语语言水平 , 对英语听力理解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因为听力理解不是将每个单词、句子的解码过程, 而是听者利用已有的知识信息对听到的语言信息进行的动态理解过程, 是听者对听到的声音信息进行的新的语义重构过程。可见,语境对于英语教学中的听力理解和训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语音语境、语法语境、情景语境等语境线索去发现、预测和创设语境,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听力语篇意义。教师将上述语境线索引入听力教学中,不但可以改变教师逐句、逐词解释听力材料的被动局面,还可以改变学生的汉语思维定势,并将原有知识信息和语境线索相结合,完成学生的英语听力心理构建[3]。具体而言,在英语听力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语音语境对话语者的态度或者意图做出正确推测和判断, 也就是通过话语者说话的语调听出其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愁等各种感情色彩。教师要引导学生背记英语中常见的、特殊的固定搭配、语法结构或语言含义,利用语法语境将其应用于听力理解中,使学生更加容易、正确地理解听力材料中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听力材料中的情景语境, 通过分析听力材料中的发话人、受话人、交际的时间地点、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等,了解和掌握听力材料中的具体内容等。

4.语境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写作是一种交际行为, 是作者通过书写英语文章表达个人思想,并进行文化交际的活动。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必然要求, 但写作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英语写作对英语语境具有非常大的依赖性,目前,大多数英语写作教学还处于单纯侧重语言能力训练的阶段,对英语写作的要求仅限于用词恰当、搭配正确、行文流畅、内容丰富,忽视了对语境的运用。英语写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完成的英语文章与其他国家的读者进行思想交流。而在现实中,学生往往会错误地用汉语的行文习惯进行英语写作, 完成的英语文章仅仅符合汉语写作的思维方式,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看来,文章存在结构松散、观点不明确、主体不清等严重问题。

从语境的角度来比较英语写作和汉语写作的区别, 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写作的特有方法。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英语写作时遵循这一原则。一般情况下,英语的写作在遣词造句谋篇上遵循从一般(general)到具体(specific),从概括(summarize)到举例(exemplify),从整体 (whole)到个体 (respective)的原则。另外 ,与汉语写作相反的是,英语写作的顺序一般要将主要思想、观点和结尾放在句首, 放在主句里表达, 而在汉语写作的顺序里,一般将主要思想、观点和结尾放在句尾,放在从句里表达。与汉语所不同,英语属于低语境语言,也就是说,语言中隐藏的信息量较少, 人们在相互间的交流中没有暗含太多没有言明的信息,其语言结构相对紧凑,且大多数英语句子是由不可或缺的各种连接词衔接而成的。

5.结 语

语境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11

【关键字】网络语境 大学英语教学 生态化 研究

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肯定了信息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 规定各高校应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进行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为实现《课程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开始启动。

笔者所在九江学院是一所公办地方本科院校。我们积极进行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实施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构建一个基于校园网络的立体化、生态化大学英语学习环境。

一、构建立体化、生态化、应用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生态化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和学分的合理构成比例,根据本校的学科专业、学生水平及发展目标进行综合考虑,建立一个动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同,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学生语言技能、情感要素、学习态度的错落使学生处于不同的生态位。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的确立同时应该重视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个性的发挥,不断发挥调控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与学生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针对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和行业调研,结合社会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需求,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定位与目标,进而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各阶段、多方面英语学习需求的立体化、生态化、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二、利用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系统,构建生态化、开放的英语学习环境

网络课程把教学和学习从课堂之中扩展到课堂之外,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课堂内外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生态整体。首先我们要突破课程教学环境的限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推行异步教学,在线对教学资源、教学素质进行整理,体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与现实性,并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其次,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根据教师与教学的要求,自行选择教学任务,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校的校园网呈分布式移动实验环境,一千多个网络接点遍布校园,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心、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寝室以及自备笔记本电脑等场所都可以随时访问校园网的各种资源。基于这种分布式的网络环境,我们形成了一个集听说、读写、综合与交互于一体的多元化、生态化网络教学模式,构建了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创造一个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和协作探究环境,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完整的学习过程。

三、构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化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是促使教师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 也是对整个教学过程满意度调查的有效途径。生态化教学评价系统构建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按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过程。目前,我国大多实行的是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学评价只按学生成绩来衡量,这种方式不仅单一,也难以实现生态化课程的构建。 所以,应该逐渐推行生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即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多元化、生态化教学评价体系强调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给学生以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四、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性质合理安排最合适的生态教学模式

教师应组成教学小组对网络教学环境进行管理,形成“多对多”的教辅模式,并且依照每位教师的专长对教学内容及活动板块进行分区管理。这样可以确保教师在每个领域的指导能力上都是合格的,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做到多媒体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教师应有效整合教材、音频、视频、网络等多模态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既实用,又具多样性、趣味性。打破传统的单模态教学模式,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机互动,充分彰显生态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和管理者既要在场又要隐形。网络信息环境客观要求教师必须在场,而创设真实交际语境的现实又要求隐去教师权威的干涉。

参考文献:

[1]吕孟荣.构建课堂教学生态化环境的实践[J].消费导刊, 2009,(10).

[2]陈爱金.课堂教学生态化的缺失与建构[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3).

语境与大学英语教学 篇12

1 语境理论综述

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最早于1923年提出了情景语境 (context of situation) 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行为的方式”, “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语言和环境相互紧密纠合在一起”。英国伦敦学派弗斯Firth将这一观点继续并发展, 他认为语境由两大部分组成:上下文 (context) (由语言因素构成) 和情景上下文 (context of situation) (由非语言因素构成) 。韩礼德 (M.A.K.Halliday) 从弗斯的情景语境得到启示, 把语境概括化, 提出了一个概念框架, 包括三个变项, 它们是话语范围 (field of discourse) , 话语方式 (mode of discourse) 和话语基调 (tenor of discourse) 。

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不但为西方语言学界所关注, 而且同样也为我国语言学家所重视。胡壮麟将语境分为三部分:语言语境 (linguistic context) , 也叫上下文, 指语篇自身的结构及逻辑连贯;情景语境 (situational context) , 指的是语篇所设计的具体场景、事件及参与者;文化语境 (cultura context) , 即语篇所涉及的文化、社会背景。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促进了传统语境理论研究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法国认知心理学家Sperber和英国伦敦大学语用学家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认为, 语境是系统化了的语用知识, 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和背景知识, 也包括社会表征。

尽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境所进行的解释不尽相同, 但它们彼此是相互联系和弥补的。语境是对语言理解起着巨大作用的背景知识, 具有解释性或制约性。

2 语境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 利用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讲解和学习生词

英语单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词多义和词义的灵活性, 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含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说话的场合、对象等等对词义的影响都很大。此时, 借助母语帮助记忆和纯粹记忆单词意义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而是要充分利用例句或原文段落, 从单词在文本的使用中记单词。教师在讲解生词的意义时, 要设置典型的情景语境以句为基本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的基本意义、内涵和外延意义, 用法及搭配。正如桂诗春 (1988:172) 所说:“语词的意义只有通过语境才能学到。要想记住意义就必须在各种使用场合去接触它, 就好比要记住一个人的面孔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一样”。

如“story”基本意义为“故事”, 引申义可指“新闻报道”或 (真实情况的) “叙述”、“内情, 真相”也可指“传闻”、“谎言”。

在讲解 (真实情况的) 叙述这个意思时, 教师可以用英语设置如下情境“你的朋友都知道你是个百万富翁, 当你有一天衣衫褴褛找他们借钱时, 他们肯定惊奇万分, 追问你落魄原因, 而你一两句话也难说清楚, 只好说“说来话长”“It’s a long story.”那你朋友可能说“那你长话短说”“Then to make your long story short”。”这种经典的情景语境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单词的意义, 并能根据上下文确定一词多义的确切语义。情景语境的设置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心思, 多积攒自然语境材料。

(2) 通过创造语境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在英语精读课的词汇教学中, 通常情况下每一单元都会有个相应的主题, 多多帮助学生扩展关于该主题或该场景下常用的词汇,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储备。例如, 在学习banquet (宴会) 这个主题时, 可以适时创造语境, 补充一些与西方正式就餐文化相关的词汇, 比如entree (正菜) , dessert (甜点) snack (点心, 小吃) , menu (菜单, 菜谱) , napkin (餐巾) , cutlery (餐具) teaspoon (茶匙) , ladle (长柄勺) 等单词, 这样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不仅能够记住要学的一个单词, 还能记住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的词汇, 使记忆单词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

(3) 利用语言语境猜测词义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生词,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利用语言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语言语境中包括许多上下文线索, 如定义、同义词、反义词、举例子, 总结, 对比, 近义词、词义转折, 同位语或事情发生顺序等对词义进行猜测。

如:He sold a panacea that he claimed was good for relieving stomach distress, headaches, fever, muscular disorders, seasickness and every other disease.

句中panacea (万灵药) 比较冷僻, 但是我们根据句子结构 (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 可以看出从句是对主句的解释说明, 而从句中的stomach, fever, muscular disorders, seasickness headaches, every other disease这些词都在强烈提示panacea是一种治病的良药, 所以即使我们不认识这个词, 也不影响阅读。

(4) 利用文化语境引导英语词汇教学

任何语言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关联, 因此文化语境对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文化语境关系到不同语境下得体的使用单词, 与单词的褒贬、正式非正式、书面语与口头语、俚语俗语等相关联, 关系到单词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如一些颜色词, 绿色在汉语中是一个清新亮丽有益于视力保健的颜色, 而在英文中绿 (green) 有时则引申为妒忌、眼红green with envy) , 还可以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 如green hand可表示新手等。除此之外, 在美国纸币都是绿色的, green代称钱财, 钱票或有经济实力的。因此, 在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词汇的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寓意, 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以正确得体的使用英语词汇, 避免错误。

3 对语境英语词汇教学的建议

首先, 我们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在语境中呈现词汇, 在语境中教授词汇, 并且教会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其次, 要利用丰富多样的练习如词汇填空, 完型填空, 释义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等强化学生利用语境学习词汇的技能。再次, 语境词汇教学要注重阶段性和循序渐进。语境词汇教学适用于有一定语言能力基础的学生, 且要注意教学语境和自然语境教学的结合, 平衡两者之间的量和度。

总之, 将语境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他们死记硬背的枯燥的词汇学习方法, 还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把握词语的意义, 提高他们选词, 用词的能力, 提高他们阅读材料的速度, 更好地理解语言材料, 进而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2.

[2]索振羽.当代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3) .

[4]陆巧玲.词汇教学中的语境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6) .

[5]白解红.语境与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4) .

[6]高凤英, 郭新梅.重视词汇语境教学, 提高学生词汇能力[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9 (4) .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下一篇:小学教师专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