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提示英语教育

2024-05-23

语境提示英语教育(通用4篇)

语境提示英语教育 篇1

英语语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无论是讲英语的本国人之间的言语交际, 还是不同国家人士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语境中的各个因素都可能影响交际双方话语的表达和理解, 从而关系到交际能否成功。

如, Peter:Do you want to turn on the air-conditioner?

Mary:It will be cool here.

Peter只有依靠语境理解Mary到底要不要开空调。

一般来说, 语境决定语用。“语境”不仅仅在理解话语意思上起到重要作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境”意识更不能缺少。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我们得入乡随俗, 尊重说英语本族人的语用习惯, 不讲那些可能招致误会的话。比如在问候语上, 中国人常会说:“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 yet?”“How much money do you earn each month?”这些话语我们中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 但要是和外国人交流这些话常常会使对方很费解, 心想这些都是我的私事, 关你什么事?其实, 我们只要说:“ (Good) morning”“Hi”就可以相互问候了。又比如说称呼方面, 中国人常说, 老李, 小王。这些话如果直译成英文Old Li or Little Wang那么“老”和“小”所包含的亲切感就没有了, 其实只要根据对方的性别, 职务加上Mr, Mrs, Professor, Doctor等即可。在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主编的《英语交际常识》中的一段话: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Miss Brown听了这番话后显出了难堪、不高兴的表情。尽管讲话时没有犯任何的英语语法错误, 但说话人讲得并不得体。他把美籍女教师Miss Brown说成是一位pretty girl这一点, 足以使当事人对他产生反感了。按照欧美的文化, 成年女子是不愿意被别人称为girl的:她们宁愿被称呼为woman。在当事人Miss Brown看来, 别人称自己为girl, 是说自己幼稚、不成熟。

综上所述, 在交际中, 我们懂得一些语境知识可以在交往时处处方便对方理解, 以免造成交际上的障碍。

语境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1.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弗斯 (w.M.Rivers) 和坦柏利 (M.S.Temperly) 的统计, 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比例为45%。对语境理解的学习和理解, 使听力理解变的更容易, 更加准确。美国《时代》周刊 (TIMES) 曾把尼克松访华说成是“Nixon’s Odyssey to China”。奥德赛 (Odyssey) 是古希腊两大史诗之一, 叙述的是特洛伊战争后,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 (Odysseus) 在海上漂流十年, 经历种种艰险, 终于回到祖国, 夫妻团聚的故事。“Odyssey”被引申为“长期而艰险的旅程”, 知道这个典故就能预测出尼克松访华的重要意义。我们只有懂得英语国家的文化, 才能反应迅速, 听的明白。

2.对语境的理解, 使得我们加深对语义的掌握, 有助于我们说出更地道, 更准确的英语。如对某事或某人表示同情, 我们会说:“That’s too bad.”或“I am so sorry to hear that.”。想表示某事或某人不太行的时候, 基于语用学的礼貌原则我们可以说“It’s less-than-topped”。这些用法都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他人的厌恶, 夸大了对他人的同情。

3.在大量的阅读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语境。英语的阅读是一项复杂的书面交际活动, 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境, 不同的语境带来不同的语义, 离开了具体的语境, 理解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如:The United States has now set up a loneliness industry.所谓loneliness industry指的是美国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因此, 语境可以帮助排除歧异和语义模糊的现象, 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同时大量的阅读能帮助我们了解英语文化, 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语境。对语境的认识, 特别是对文化语境的认知, 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4.写作, 作为外语应用技能之一, 不同的语篇体裁被用来实现不同的目的。将语境分析引入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语境写作学习当中, 融入场合意识、文化背景意识, 进而在学习中自觉地形成语言环境下的角色定位。有了这种角色定位, 学生自然会有意识地避免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5.语言的转换过程并不是仅对单位的词或句子的翻译, 而是要在语篇的语境制约下去抓住原文的内涵。一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因而完全可以被看作是新词。同一词汇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 不但可传达不同的信息, 有时还可产生出截然相反的语义。如:

They have developed an interest in gardening.

他们对园艺产生了兴趣。

I want to have this film developed and printed please.

我要冲洗这个胶卷。

句子中develop的语境不同, 译法也不同。语境与翻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语境制约翻译, 翻译依赖语境。在翻译时, 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语境因素, 正确理解原文所表达意思。

结语

所以, 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 语境的重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提高英语语境, 可以达到驾驭语言的目的, 与英语基本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对语境的学习, 可以提高英语的听, 说, 读, 写, 译综合素质。二、通过阅读加强对语境的认识。

摘要:本文从英语语境概念出发, 运用事例阐述了英语语境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每一种语言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要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就得把语言放在其他特有的语境中。在英语学习中贯彻语境中的知识, 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全面掌握听, 说, 读, 写, 译, 灵活运用英语这一语言。

关键词:语境,语用,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探索[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2]何自然, 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3]姜望琦.语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4]夏纪梅.英语交际常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5.

语境提示英语教育 篇2

2.安全第一心中记,为已为家为亲人。

3.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4.宁为安全操心,不让亲人伤心。

5.造高楼打基础,保安全抓班组。制度严格漏洞少,措施得力安全好。

6.为了你的幸福,请你注意安全。

7.不放过隐患,不留下遗憾。

8.安全管理完善求精,人身事故实现为零。

9.今日注意安全,节日合家团圆。

10.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下不为例。

11.宁为安全操碎心,不让事故害工人。

12.安全警句千条万条,安全生产第一条。千计万计,安全教育第一计。

13.安全校园,幸福一生。

14.校园就是战场,防护才能全胜。

15.家中煤气经常关,莫用生命买教训。

16.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

17.安全校园莫大意,亲人嘱咐要牢记。

18.跨进校园,走进平安,建设平安校园,你我共同的责任。

19.关爱生命,注意安全,

教学英语需创设语境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境;兴趣

语境指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语境是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分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言内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关系。言外语境指的是交际活动的时间、空间、社会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等。

从教多年,我深深体会到创设语境在英语学习中很是奏效。如果巧用,将会收益很大。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开口习惯入手。开口习惯的养成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说的愿望和说的环境。英语学习更强调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孩子到英美等国去能在很短的时间说一口地道的英语的原因。语境设置好比体育比赛中的热身活动,让运动员找到运动的感觉。英语课堂的语境设置极易让人身临其中,充分地利用教学图片、教学课件以及调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等各种教学资源,渲染一个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冲动和愿望,调动起他们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

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地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在“活动中学”,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购物语境,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营造一个mall或super-market的氛围,通过对商品的描述、价格的问答,了解了购物的一些简单对话后,可以分角色进行Pair/Group work,加上现在的学生的商品意识比如讨价还价、识别商品、对商品的欣赏角度等等以及他们在小学时已学的知识,完全能够入语入置,活跃课堂气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日,在七年级的一堂英语课中,当学习了“I have a …”这个句型时,我尽量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可以说他们所拥有的东西,也可以说他们想拥有的东西。结果学生说得“五花八门”,真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I have a plane(我有一架飞机),I have a bus(我有一辆公共汽车),I have a pig(我有一头猪),I have a mother(我有一位母亲)…,还有一个学生说了这样一个句子:I have a seven banana,这个句子虽然大错而特错,但是反映了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语言环境里同学们的表达欲已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造一个“环境”。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中,凡是能使用英语的地方都尽量使用英语。如开始上课时的打招呼语,课堂用语,如打开书、跟老师读课文、布置作业、考试结果的总结等。这样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英语”环境,而且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中小学生总是爱说,爱唱。在教学中巧设愉快、活泼的语境,常常能化难为易。比如教学句型“How old are you ,I am …”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将“问答式”变为“唱答式”,我采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两只老虎》的调子来教这个句型,结果学生兴味盎然,学得很快,记得很牢,而且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为师多年,我听过的优秀观摩课也不少,其中有一节课对我的影响很深。这位老师讲的是初中二年级的一篇短文,题目是“What a good, kind girl!”,大概意思是一位老妇人要去医院看她生病住院的丈夫,她不知路该怎么走,她的女儿将详细的路线记在一张纸条上,以便她迷路时查找。真是不巧,走到半路,她忘了路线,并且丢了纸条。幸好,在一位警察和一个热心女孩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她的丈夫。上课前,这位老师没让学生翻书,而是用一幅简笔画将课文内容表现出来,之后他就像表演口技一样,同时扮演几个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其中表演老妇人时,他一脸的恐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Oh, dear, what shall I do ?”(啊,我该怎么办呢?)。同时手在各个口袋里到处乱摸,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讲完后,同学们对故事的情节记得很清楚,他让学生门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的时候,各个都非常勇跃,而且效果很好。

这位老师就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语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沉浸”在这样一个氛围中,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效果显然不错。

不同的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各民族的人们直接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所产生的印象或概念也会有所差异,从而产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义的语言、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等。本民族讲话者对他们之间的话语是可以预测和理解的,而这些知识对于外语学习者却是陌生的。所以教师除了考虑教学这一特定语境外,还必须考虑外语的文化语境。教师一方面要运用教学话语营造一钟语境,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洞悉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另一方面又要使自己的教学话语符合交际文化,做到合适而得体。

在外语课堂中,文化是通过学生之间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创造和激活的,而对话是在外语环境中进行的。教师应适时创设文化语境来强化学生对文化的某一方面的理解。

对于英语课堂来说,创设语境将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地创设文化语境。

防水安全教育提示语 篇4

2. 生命至高无上,学生安全第一。

3. 使用泳池设施时,成人须照顾儿童。

4. 爱惜生命,请勿戏水。

5. 儿童戏水泳池乐,成人照顾伴在旁。

6. 强化安全教育,防止溺水事件发生。

7. 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8. 孩童泳池乐游游,成人伴实免忧愁。

9. 孩子的贪玩,父母的伤痛。

10. 河水湍急,小心溺水。

11. 湖边之行,慎于足下。

12. 不明水域,请不要下水游泳。

13. 不为一丝清凉,丢了一生性命。

14. 常伴儿童左与右,泳池畅泳乐无忧。

上一篇:水利节水下一篇:高度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