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2024-05-21

学生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共9篇)

学生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1

目前, 我国的全民安全意识虽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还不甚理想, 尤其是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 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将直接决定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我国煤矿事故频发, 每年约有四五千人因煤矿事故而死亡。分析前人对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和事故模式理论的研究发现其研究都是在输出结果为事故发生的前提下构建的事故致因模型, 而这并没有真正反映出最终模型结果的本质, 从而在模型的整个流程中也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基于此, 由事故的本质原因出发, 深入研究事故致因理论, 以双重结果为模型输出, 由因致果, 由果至因双向构建事故模式模型, 并根据实际事故分析不断细化模型, 最终实现对煤矿事故的有效控制, 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进一步确保煤矿职工的人生安全。

1 我国近三年的煤矿现状

通过分析我国近三年的煤矿现状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都在明显下降, 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2007年、2006年分别同比下降20.2%和20.1%, 但我国的煤矿现状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很多, 例如2006年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50倍。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努力将我国的煤矿现状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见表1)

2 基于安全意识和双重责任结果的事故致因模型

2.1 煤矿事故的模式理论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 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 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这就要求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根据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们确定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环节的原因是我国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于人的素质、训练、教育等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当他满足一定条件时, 就会发生事故。不安全的环境也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 主要是指:a.自然环境的异常;b.生产环境的不良。同时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因素, 而物的不安全因素又会在客观上造成人出现不安全行为的条件。物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客观上一经出现隐患, 人主观上又表现了不安全行为, 就会立即导致事故的发生。

2.1.2 间接原因

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 管理上的缺陷主要是:a.技术缺陷;b.劳动组织不合理;c.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指导或检查指导失误;d.没有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e.教育培养不够, 缺乏安全知识等。这些都将间接导致事故发生。

2.1.3 本质原因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 我们可以认识到导致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安全意识问题安全意识不仅体现在人的身上、同时体现在管理的身上。管理的问题又是导致物的原因的关键所在, 最终我们可以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都归结到安全意识上面, 确立了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安全意识缺乏。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必须将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2.2 双重事故结果分析

从宏观上可知由于现在的技术水平有限, 事故的发生除了可避免的一类外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一类也就是技术水平外的事故的发生。这也就决定事故最终的归类是责任事故, 还是责任外事故两重结果, 我们将事故结果分为三类输出:责任结果, 责任和责任外交叉结果即交叉结果以及责任外结果。

2.3 事故模式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如图1的模型:

3 基于上述事故模式模型的事故分析

3.1 2001年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4.6”瓦斯爆炸事故

3.1.1 事故过程、人员伤亡以及事故损失

2001年4月6日四点班, 在四石门采区生产区域有4个单位, 分别是综采二队在41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出煤、综掘一队在施工总回风下山延伸、掘三队采用炮掘施工轨道下山延伸;综掘三队施工延伸皮带下山, 事故前, 由于瓦斯浓度大, 瓦斯浓度比较高, 部分职工在横川附近清理溜子、皮带。21时25分, 矿调度室值班员李继龙接到掘进三队工人尚桂岭在井下四泵房汇报, 他听到一声巨响, 井下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事故波及四石门轨道下山、采区总回风下山及412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等区域, 造成38人死亡, 16人受伤, 其中重伤7人, 直接经济损失136万元。下面运用提出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对此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3.1.2 直接原因

415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 在掘进的过程中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及时采取瓦斯抽放措施, 致使工作面瓦斯时常超限。事故当班415掘进工作面的局扇没有正常运行, 造成瓦斯积聚, 并达到爆炸界限, 电气失爆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3.1.3 间接原因

a.陈家山煤矿生产区域全部集中在四采区, 而四采区下山部分在没有构成主要通风系统的情况下进行回采和掘进回采巷道, 违反原《煤矿安全规程》第118条“在准备采区时, 必须在采区内构成通风系统以后, 方可开掘其它巷道。”的规定。且生产布局不合理的集中。在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第113条有规定。

b.415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达8m3/min, 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四台风机和四趟风筒为其供风, 在4月1日采用边掘边抽措施前已掘进巷道180米, 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第150条关于“一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 采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时, 应采取瓦斯抽放措施。”的规定。为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新修订的《煤矿安全规程》第128条规定:“严禁使用三台以上 (含三台) 局部通风机同时向1个掘进工作面供风。”

c.虽然按有关规定在四采区的三个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安设了瓦斯监控系统, 但瓦斯监控系统不能实施超限断电, 且瓦斯传感器严重失修, 不能正确反映瓦斯的变化情况。矿井也未按《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第25条的规定报送瓦斯监测日报。

d.矿井入井人员携带的是过滤式自救器, 违反《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101条关于“突出矿井每一入井人员, 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 (压缩氧和化学氧) 自救器”的规定。

3.1.4 主要原因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井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管理不善, 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

综上所述, 认定这起瓦斯爆炸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3.2 2007年8月17日山东新泰的煤矿溃水事故

3.2.1 事故过程、人员伤亡以及事故损失

8月16日至18日, 煤矿溃水事件发生前后两三天, 华源矿业集团所在地新泰市的柴汶河上游突降大暴雨,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17日凌晨2时至下午15时, 从而导致山洪暴发, 柴汶河水位暴涨并漫溢, 冲毁了约65m的柴汶河河岸。矿井迅速被淹, 湍急的水流冲击力极大, 避灾路线均被水流堵死, 要想从垂直深度达1100多米的矿井下逃生到井口, 距离是11000多米, 井深路远, 道路难行, 矿工逃生极为困难, 最后, 有170多名矿工丧生。下面运用提出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对此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3.2.2 主要原因

由于环境因素突变, 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河岸垮塌、溃水淹井, 最终导致事故发生。这一原因导致的是责任外事故, 属于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

3.2.3 次要原因

除了自然灾害, 另外一个导致事故的因素是华源公司接到险情汇报后, 在调度室指挥的矿井负责人对溃水淹井灾害认识不足, 未及时做出停产撤人命令, 延误了人员撤离时机, 致使部分有望逃生人员未能及时撤离。这一原因是安全意识导致的管理方面的缺陷, 最终导致的是责任事故。故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惩处。

综上所述, 该溃水事故应被认定为责任于责任外的交叉事故。

4 结论

在事故模式理论基础上, 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层次性的分析, 构建了我国煤矿事故模式模型, 这是的创新之处。根据模型, 认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是导致我国煤矿事故不断发生的本质原因。安全意识影响着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的缺陷, 其中管理的缺陷与物的不安全因素共同构成引发煤矿事故的隐患。同时,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是导致事故的发生直接原因。另外, 环境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通过对两起典型煤矿事故案例进行分析, 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摘要:首先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现状, 并在前人对我国事故模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了更实际的煤矿事故致因模型, 基于安全意识和双重责任结果明确了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本质原因。并运用该模型对两例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验证其适用性。

关键词:安全意识,责任事故,交叉事故,煤矿事故致因理论

参考文献

[1]韩斌君, 俞秀宝.我国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研究[J].煤炭工程, 2006 (, 9) .

[2]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6.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安全生产年鉴, 2005-2006[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中学生安全事故特征的分析 篇2

一、可能性存在于一切时间、空间。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应该是家庭和学校,一般我们都这样认为,其实远不是这样。我在课上和课余时间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过口头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学生课余生活与成年人无异,有的学生校外活动项目甚至超过教师。学生发生安全问题的环境不只是在学校内的操场、楼道或课间课上,它还可以是校门口、娱乐场所、餐厅、超市或者医院等等目前学生接触到的和还没有接触到的场所。

二、原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特征。简单地讲,我们看到的一切人和物都可能成为引发学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例如,学生人与人之间的打架、学生被体育器材砸伤等。但它的复杂性在于,有时候一个原因可以导致多种结果,例如,两个学生因争抢篮球打架,被打的学生回家后将此事扩大化并告诉家长,此家长又到学校打另外那个学生,这个学生回家后也将被打的事情告诉了家长,双方家长又都不冷静各自召集一些人群殴;有时候,多种原因可以形成一个结果。

三、结果有不同程度之分。首先,学生安全事故的不同程度可以体现在学生身体方面,有重大或特大安全事故、中度安全事故、轻度安全事故之分。其次,学生安全事故的不同程度体现在学生心理方面,有短期内就会消失、短期内无法弥补的精神伤害之分。再次,学生安全事故的不同程度体现在对学校的公众影响方面,事件影响的效果好坏、时間长短还取决于家长与学校处事结果及周边人群的理解力。

四、性质有常发性、偶发性和特殊性之分。常发性是指经常发生的事件,如口头语中的习惯性言语、同学之间闹着玩导致的轻微撞击、轻微的皮肤挫损、运动时的轻微崴脚等等;偶发性是指有时候事件发生但不是经常发生,如同学之的打架、课上师生因某事争执、学生在校外打架而请家长等;特殊性是指在特殊条件下发现的事件,例如学生体育考试中猝死、缺乏相互理解时家长与教师发生争执、学生因成绩不理想离家出走等。

五、原因有主观、客观之分,有主动、被动之分。根据调查和访谈发现,有的时候学生受到伤害并不是当事人也没有参与到事件当中,但他却也是受害者。例如俩学生在公交车上因争抢座位打架,一个学生抡起书包砸向对方,而书包脱手却将其他不相干的学生头部砸伤。对于同一个个体学生而言,如果他挑起事端,那么他就带有主动性,将会去伤害别人;如果是对方挑起事端,那么他就具有被动性,可能会受到对方的伤害。

六、对象有个人、不同群体、动物、自然环境影响、社会人文影响。随着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次数增多及范围渐广,我及时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致使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要素越来越多,是在一般思维下没有考虑到的,因此,从逻辑思维角度对学生生活周边的已经发现或还没有发现的可能导致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七、时间有即发性和延迟性之分。总结并反思实践经验发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或不同条件中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其原由也许并不是当时的、现场的某种原因,而是在其它条件下积攒起来的原因的迁移或延续。

八、原因有自发型或内源型、诱发型或外源型之分。如性格外向、活动及运动能力强、周边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喜欢搞恶作剧、有时显现暴力倾向的学生,一般情况与事件有直接关系,对事件的发生具有主观或主动性,是事件的发起者,对于整个事件来说属于自发型或内源型;那么另外还有某些学生具备与之相反的特征,这类学生一般情况下对于安全事件来讲处于被动地位,也就是说只有事情涉及到他了他才有所反应,对于整个事件来说属于诱发型或外源型。

九、性质有特殊性、重复性之分,有空间性、阶段性之分。学生安全事故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那些超出一般性思维或某些极端事件上;学生安全事故重复性主要体现在那些具有共性特征、频繁发生且日常化的轻微事件上;学生安全事故空间性主要是指在不同生活空间环境中发生的在形式上有区别的安全事件;学生安全事故阶段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学龄段所发生事故的对比上,其次是体现在同一性质事件上的不同侧面也会有阶段特征。

十、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来引导教育学生,大多数学生安全事故可避免、可调控、可减弱。根据学生校内外及其他场所发生或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要素分析,主要有两大块内容,一是主观必要的、不同层次的安全防范知识要素;二是客观主体及其功能要素。首先,激励学生学好安全知识,做到有效调控自己。我认为做好学生心理教育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其次,联合学生以外的客观主体,形成有效联防。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和义学校)

学生交通安全事故案例 篇3

案例二:1月3日上午,在蓬莱公园前建设路路段,一名学生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小汽车撞倒,撞人后,小汽车司机迅速驾车离开了现场。该名受伤的学生后被送往五邑中医院接受治疗,他颧骨和头部擦伤,脚部有挫伤,伤情不重。

案例三:207月5日台山汶村镇刚毕业的17岁男中学生陈某,驾驶二轮摩托车搭载三个同学由汶村往海宴方向行驶。晚上8时多行至风村择美路口路段时,车辆失控翻侧,造成摩托车损坏,四人不同程度地受伤,其中驾驶人陈某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大学生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篇4

案例一

2004年11月26日下午15时左右,某高校某学院学生陈某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热得快,停电后未将插头拔下,并顺手将热得快放于抽屉中,来电后引燃抽屉中的物品,造成火险,幸被及时扑灭,未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案例二

2006年3月27日晚19时左右,某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生杨某在洗漱间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热得快,离开寝室时忘记拔掉插头,导致暖水瓶爆炸,引发火险,幸被及时扑灭,未造成财产损失。

案例三

2006年2月20日下午14时左右,某高校某学院学生刘某趁寝室无人之机,找来锁匠撬开同寝室同学张某的衣柜,并拿走其放在衣柜中的招商银行卡,通过此卡,刘某取走了张某卡内存款3100元,取完钱后刘某又将招商银行卡放回张某的衣柜里。

案例四

2006年3月7日下午14时30分左右,某高校外语学院黄某回到学生公寓8栋108寝室,发现同寝室同学张某存放笔记本电脑的柜子未锁,遂打开柜子,取出电脑,并将电脑藏入所住公寓顶楼无人居住的房间,事后伪装发案现场,并向该校保卫处报案。

案例五

2004年12月9日中午,某高校经济学院学生刘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生杨某、李某等人喝酒聊天,当聊到与管理学院学生廖某的过节时越想越气,遂冲到学生公寓14栋242室,把廖某叫到楼道里进行殴打,杨某、李某在拉劝中趁机对廖某某进行踢打。当天下午,廖某的同寝室同学韦某回到宿舍后,得知寝室门被刘某踢坏、廖某又被刘某殴打后,便与管理学院学生戴某一起找刘某“评理”,最后大打出手。

案例六

2005年1月10日晚,某高校某学院学生宋某邀集同院学生张某、葛某一起到学生公寓10栋6楼找用红外线发射器照射自己的人。当他们看见外语学院学生周某手中有红外线发射器,就认定是周某所为并对周某进行了殴打。随后,外语学院学生刘某、娄某、官某、叶某知道了这一情况,并与周某一起找宋某“评理”。双方在学生公寓14栋4楼的楼道间发生激烈争执,继而动手群殴。

案例七

2006年9月30日13时30分左右,某高校法学院2006级学生包某在军训完后,邀其老乡及同学十余人聚餐。席间,包某老乡谢某不断劝其喝酒并以言语相激,导致两人产生严重冲突。冲突过程中,包某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威胁谢某,被旁人劝住。随后,谢某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包某右脸颊刺中,随即逃走。

案例八

2006年10月7日15时左右,某高校某学院2004级学生董某为了报复其同学陈某某,趁陈某某外出之机,向陈某某电脑主机上泼水,以致陈某某回来开机时造成主机短路。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早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造成大学生犯罪日益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

案例九

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 篇5

一、事故简介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

(一)原油泄漏处置情况 企业处置情况

11月22日2时12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发现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油库出站压力从4.56兆帕降至4.52兆帕,两次电话确认黄岛油库无操作因素后,判断管道泄漏;2时25分,东黄输油管道紧急停泵停输。

2时35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通知青岛站关闭洋河阀室截断阀(洋河阀室距黄岛油库24.5公里,为下游距泄漏点最近的阀室);3时20分左右,截断阀关闭。

2时50分,潍坊输油处调度中心向处运销科报告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2时57分,通知处抢维修中心安排人员赴现场抢修。

3时40分左右,青岛站人员到达泄漏事故现场,确认管道泄漏位置距黄岛油库出站口约1.5公里,位于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叉口处。组织人员清理路面泄漏原油,并请求潍坊输油处调用抢险救灾物资。4时左右,青岛站组织开挖泄漏点、抢修管道,安排人员拉运物资清理海上溢油。

4时47分,运销科向潍坊输油处处长报告泄漏事故现场情况。

5时07分,运销科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调度中心报告原油泄漏事故总体情况。

5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处长安排副处长赴现场指挥原油泄漏处置和入海原油围控。

6时左右,潍坊输油处、黄岛油库等现场人员开展海上溢油清理。7时左右,潍坊输油处组织泄漏现场抢修,使用挖掘机实施开挖作业;7时40分,在管道泄漏处路面挖出2米×2米×1.5米作业坑,管道露出;8时20分左右,找到管道泄漏点,并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报告。

9时15分,中石化管道分公司通知现场人员按照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做好抢修工作;9时30分左右,潍坊输油处副处长报告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潍坊输油处无法独立完成管道抢修工作,请求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抢维修中心支援。

10时25分,现场作业时发生爆炸,排水暗渠和海上泄漏原油燃烧,现场人员向中石化管道分公司报告事故现场发生爆炸燃烧。

三、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直接原因。

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

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勘验、物证检测、调查询问、查阅资料,并经综合分析认定:由于与排水暗渠交叉段的输油管道所处区域土壤盐碱和地下水氯化物含量高,同时排水暗渠内随着潮汐变化海水倒灌,输油管道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的海水及盐雾腐蚀环境,加之管道受到道路承重和振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管道加速腐蚀减薄、破裂,造成原油泄漏。泄漏点位于秦皇岛路桥涵东侧墙体外15厘米,处于管道正下部位置。经计算、认定,原油泄漏量约2000吨。

泄漏原油部分反冲出路面,大部分从穿越处直接进入排水暗渠。泄漏原油挥发的油气与排水暗渠空间内的空气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并在相对密闭的排水暗渠内积聚。由于原油泄漏到发生爆炸达8个多小时,受海水倒灌影响,泄漏原油及其混合气体在排水暗渠内蔓延、扩散、积聚,最终造成大范围连续爆炸。

(二)间接原因。

1.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当。

(1)中石化集团公司和中石化股份公司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健全,相关部门的管道保护和安全生产职责划分不清、责任不明;对下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预案执行工作督促指导不力,对管道安全运行跟踪分析不到位;安全生产大检查存在死角、盲区,特别是在全国集中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中,隐患排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未发现事故段管道安全隐患,也未对事故段管道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2)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对潍坊输油处、青岛站安全生产工作疏于管理。组织东黄输油管道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未对事故段管道防腐层大修等问题及时跟进,也未采取其他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一线员工安全和应急教育不够,培训针对性不强;对应急救援处置工作重视不够,未督促指导潍坊输油处、青岛站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潍坊输油处对管道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未能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2009年、2011年、2013年先后3次对东黄输油管道外防腐层及局部管体进行检测,均未能发现事故段管道严重腐蚀等重大隐患,导致隐患得不到及时、彻底整改;从2011年起安排实施东黄输油管道外防腐层大修,截至2013年10月仍未对包括事故泄漏点所在的15公里管道进行大修;对管道泄漏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缺乏演练,应急救援人员对自己的职责和应对措施不熟悉。

(4)青岛站对管道疏于管理,管道保护工作不力。制定的管道抢维修制度、安全操作规程针对性、操作性不强,部分员工缺乏安全操作技能培训;管道巡护制度不健全,巡线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没有对开发区在事故段管道先后进行排水明渠和桥涵、明渠加盖板、道路拓宽和翻修等建设工程提出管道保护的要求,没有根据管道所处环境变化提出保护措施。

(5)事故应急救援不力,现场处置措施不当。青岛站、潍坊输油处、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对泄漏原油数量未按应急预案要求进行研判,对事故风险评估出现严重错误,没有及时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未按要求及时全面报告泄漏量、泄漏油品等信息,存在漏报问题;现场处置人员没有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抢修现场未进行可燃气体检测,盲目动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严重违规违章。

2.青岛市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力。(1)督促指导青岛市、开发区两级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履行管道保护职责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不到位,对长期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力。

(2)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彻底,没有把输油管道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没有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对事故涉及企业深入检查。

(3)黄岛街道办事处对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长期在厂区内排水暗渠上违章搭建临时工棚问题失察,导致事故伤亡扩大。

3.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履行职责不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1)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已经认识到东黄输油管道存在安全隐患,但督促企业治理不力,督促落实应急预案不到位;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到位,督促青岛市油区工作办公室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不力。

(2)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油区工作办公室对管道保护的监督检查不彻底、有盲区,2013年开展了6次管道保护的专项整治检查,但都没有发现秦皇岛路道路施工对管道安全的影响;对管道改建计划跟踪督促不力,督促企业落实应急预案不到位。

(3)开发区安全监管局作为管道保护工作的牵头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管道保护工作不力,督促企业整治东黄输油管道安全隐患不力;安全生产大检查走过场,未发现秦皇岛路道路施工对管道安全的影响。

4.开发区规划、市政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事故发生地段规划建设混乱。(1)开发区控制性规划不合理,规划审批工作把关不严。开发区规划分局对青岛信泰物流有限公司项目规划方案审批把关不严,未对市政排水设施纳入该项目规划建设及明渠改为暗渠等问题进行认真核实,导致市政排水设施继续划入厂区规划,明渠改暗渠工程未能作为单独市政工程进行报批。事故发生区域危险化学品企业、油气管道与居民区、学校等近距离或交叉布置,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2)管道与排水暗渠交叉工程设计不合理。管道在排水暗渠内悬空架设,存在原油泄漏进入排水暗渠的风险,且不利于日常维护和抢维修;管道处于海水倒灌能够到达的区域,腐蚀加剧。

(3)开发区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局)对青岛信泰物流有限公司厂区明渠改暗渠审批把关不严,以“绿化方案审批”形式违规同意设置盖板,将明渠改为暗渠;实施的秦皇岛路综合整治工程,未与管道企业沟通协商,未按要求计算对管道安全的影响,未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加剧管体腐蚀、损坏;未发现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长期在厂区内排水暗渠上违章搭建临时工棚的问题。

5.青岛市及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导致应急响应不力。(1)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油区工作办公室对原油泄漏事故发展趋势研判不足,指挥协调现场应急救援不力。

(2)开发区管委会未能充分认识原油泄漏的严重程度,根据企业报告情况将事故级别定为一般突发事件,导致现场指挥协调和应急救援不力,对原油泄漏的发展趋势研判不足;未及时提升应急预案响应级别,未及时采取警戒和封路措施,未及时通知和疏散群众,也未能发现和制止企业现场应急处置人员违规违章操作等问题。

(3)开发区应急办未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压制、拖延事故信息报告,谎报开发区分管领导参与事故现场救援指挥等信息。

(4)开发区安全监管局未及时将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报告的厂区内明渠发现原油等情况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也未采取有效措施。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五、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牢牢坚守安全生产红线。中石化集团公司和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深刻吸取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的沉痛教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牢牢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要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把安全责任落实到领导、部门和岗位,谁踩红线谁就要承担后果和责任。在发展地方经济、加快城乡建设、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的高标准、严要求,各级各类开发区招商引资、上项目不能降低安全环保等标准,不能不按相关审批程序搞特事特办,不能违规“一路绿灯”。政府规划、企业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需要;所有工程设计必须满足安全规定和条件。要坚决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倾向,科学合理设定安全生产指标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实行安全生产和重特大事故“一票否决”。中央企业不管在什么地方,必须接受地方的属地监管;地方政府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依法依规,严管严抓。

(二)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中石化集团公司及各油气管道运营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油气管道日常巡护,保证设备设施完好,确保安全稳定运行。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开展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的紧急通知》(安委〔2013〕9号)要求,认真开展在役油气管道,特别是老旧油气管道检测检验与隐患治理,对与居民区、工厂、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和铁路、公路、隧道、市政地下管网及设施安全距离不足,或穿(跨)越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要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限期更新、改造或者停止使用。国务院安委会将于2014年3月组织抽查,对不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存在严重隐患的企业,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问责。

(三)加大政府监督管理力度,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山东省、青岛市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油气管道保护的相关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本行政区域油气管道保护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有关部门依法履行油气管道保护职责,组织排查油气管道的重大外部安全隐患。市政管理部门在市政设施建设中,对可能影响油气管道保护的,要与油气管道企业沟通会商,制定并落实油气管道保护的具体措施。油气管道保护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打孔盗油、违章施工作业等危害油气管道安全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要按照后建服从先建的原则,加大油气管道占压清理力度。安全监管部门要配备专业人员,加强监管力量;要充分发挥安委会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督促有关部门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对油气管道、城市管网开展暗查暗访,深查隐蔽致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对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立即进行整治,对工作不到位的地区要进行通报,对自查自纠等不落实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曝光。对瞒报、谎报、迟报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查处。

(四)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布局,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及城市快速扩张,开发区危险化学品企业与居民区毗邻、交错,功能布局不合理,对该区域的安全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也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青岛市人民政府要对该区域的安全、环境状况进行整体评估、评价,通过科学论证,对产业结构和区域功能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要立即制定整治方案,尽快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本行政区域油气管道规划建设工作的领导,油气管道规划建设必须符合油气管道保护要求,并与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城乡规划相协调,与城市地下管网、地下轨道交通等各类地下空间和设施相衔接,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不得开工建设。

(五)完善油气管道应急管理,全面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中石化集团公司和山东省、青岛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油气管道应急管理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内容和现场救援指挥的必备知识,提高应急指挥能力;接到事故报告后,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不得以短信形式代替电话报告事故信息。油气管道企业要根据输送介质的危险特性及管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不能“一定了之”、“一发了之”;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质,配套完善安全检测及管道泄漏封堵、油品回收等应急装备;对于原油泄漏要提高应急响应级别,在事故处置中要对现场油气浓度进行检测,对危害和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做到准确研判,杜绝盲目处置,防止油气爆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包括油气管道在内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建立政府与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开展应急预案联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救援需要及时划定警戒区域,疏散周边人员,维持现场秩序,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序。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分析 篇6

1.1 建设工程的生产特点

1) 产品固定性, 人员流动性。

建设项目一旦成立, 其地址选定后, 就具有固定性, 施工人员要围绕着它进行施工生产活动。一般建筑体积庞大、施工期长。这就形成了在场地有限的条件下而集中了大量的操作人员、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等。建筑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不仅体现在单一工程中, 还表现在完成某一工程后, 施工队伍就要转移到新的地点去建设新的建设工程。由于现代用工制度的改革, 施工队伍中绝大多数施工人员是农民工, 他们不但要随工程流动, 而且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流动, 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2) 高处作业多, 手工操作, 劳动繁重。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绝大多数为露天作业, 一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结构、屋面工程到室外装修等, 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60%~70%。建筑物都是由下至上构建起来的, 施工人员每天都要在十几米、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的露天从事高空作业。我国建筑业至今大多数工种以手工操作为主, 导致施工人员劳动繁重、体力消耗大, 加上作业环境恶劣, 导致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发生违章操作的现象十分普遍。

3) 施工变化大, 规则性差, 不安全因素隐患多。

每幢建筑物由于用途、结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不同, 其不安全因素亦不相同。因此, 施工变化大, 规则性差。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给安全防护带来诸多困难。

1.2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特点

从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以及建筑施工的特点可以看出, 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随着从基础→主体→屋面→装饰装修等分部工程的施工, 就要从地面到地下, 再回到地面, 再上到高空;经常处在露天高处和交叉作业的环境中从事施工生产活动。建筑施工的伤亡事故也主要发生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四个类别中, 被称为建筑施工中的顽症或四大伤害, 其发生的部位主要是:

1) 高处坠落。从“三边四口”处坠落;脚手架上坠落、垂直运输机械在安装、拆除过程坠落;模板支撑失稳倒塌及安装、拆除模板时坠落;结构和设备吊装时坠落。

2) 触电。对经过或靠近施工现场的外电线路没有或缺少防护, 在搭设钢管架、绑扎钢筋或起重吊装过程中, 碰触这些线路造成触电;使用各类电器设备触电;电线破皮、老化, 又无开关箱等触电。

3) 物体打击。主要发生在同一垂直作业面的交叉作业中和通道口处坠落物体的打击。

4) 机械伤害。主要发生在木工机械、混凝土机械、钢筋机械、垂直运输机械设备中的伤害。

另外在大型基坑支护过程中也时常发生边坡失稳、支撑失稳等安全事故。因此, 在四大伤害的基础上增加了坍塌事故, 建筑施工也就从四大伤害变成了五大伤害。

2 建设工程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分析得出我国建设工程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行政监管不到位、行政权力交叉、责任不落实。

各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现行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都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但专职监管人员少、监督覆盖面小、监管力度不够、责任不落实。监管方面:a.各有关部门沟通不力, 事故处理不当, 造成了同类事故在同一个地区经常发生;b.未能深入分析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生产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差;c.未能合理组织利用建设系统各种管理资源, 未能形成安全生产监管的合力。责任落实方面:a.部分建设主管部门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 但未能落实在行动上。如有多起事故没有按照规定办理建筑施工手续, 照样施工, 对此建设主管部门有监管不到位的责任;b.部分施工企业负责安全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只讲经济效益、轻视安全, 安全防护不符合标准要求, “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未能建立起真正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c.一些建设单位未能真正重视和履行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 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忽视安全生产管理;d.部分监理单位对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清, 对安全生产隐患不能及时作出应有处理, 安全生产监督责任未能真正落实到位。

2) 安全技术规范在施工中不落实,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较差。

当前, 中标的施工企业, 其劳动力基本是由农民工施工。他们没有经过安全培训, “三级教育”也是走形式。他们不熟悉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 不了解不安全因素, 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差, 不能辨别危害和危险。

3) 以包代管, 安全管理薄弱。

对于低价中标的建设工程, 中标单位为了获得利润将工程转包, 甚至中标企业虽然成立了项目部, 但只管理收费和整理资料以便交工使用, 施工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而分包单位为了抢工期, 为了节约资金一切从简, 有施工组织设计也只是为投标而编制的, 不是用于指导施工的。至于其他的安全管理制度, 如三级教育、安全交底、班前活动、安全检查、防护用品、安全措施等能免则免, 不能免的也只是走走形式。

4) 安全生产的各个环境要素尚需完善。

a.有些建设项目不按法定建设程序, 企业之间恶性竞争, 低价中标, 违法分包, 非法转包, 无资质单位挂靠, 以包代管现象突出;b.建筑行业生产力水平偏低, 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 科技进步在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c.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领域的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缺少相应的机构和人员提供安全评价、咨询、技术等方面服务。

3建筑工程安全的发展

1) 完善法制建设。

我国相继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明确了各自职责, 加大了监管力度。

2) 安全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业施工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施工工艺、方法、设备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施工机械化程序的提高, 减少了手工操作, 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 为保护操作者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健康的安全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4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预防

1) 技术对策。

要预防事故的发生, 首先要编制各种施工操作的安全规程, 科学指导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应该将安全因素放在第一位考虑;其次要提高施工技术的机械化, 正确使用各种施工机械, 准确监测各种施工参数, 完善预防措施;再次, 要推广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 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2) 教育对策。

各参建单位的专业人员应熟悉各种安全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岗位培训、“三级教育”常抓不懈, 从源头杜绝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施工企业是工程建设的主体之一, 应加强基层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才能切实保证生产的安全, 要让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性质、危险性程度和避免危险的措施, 了解工作场所的危险源。特种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进行培训、持证上岗。

3) 法制对策。

只有建立法制对策, 才能保证落实安全对策。我国于1997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000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2002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4年颁布实施《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 表明了政府对建筑工程生产安全的关注, 从法制角度规范了建筑市场, 对建设工程的安全进行了宏观的控制, 有利于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通过对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特性的剖析, 探讨了工程事故的发生原因, 并在叙述建设工程安全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罗云.现代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曹吉鸣.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

[3]田金信.建设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学生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7

[关键词]学生;安全事故防范自救能力;培养

我们必须承认生命是强大的,因为每一个事故发生的现场都可以看见伤者强大的求生欲望。生命也是脆弱的,在一次次的安全事故中有那样多的人失去了生命。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给学校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如果老师无法在学校帮助学生形成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就会给学生的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在班级管理中不断渗透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

一、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学生安全习惯

在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之后,虽然学校和家庭都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现阶段的资讯比较发达,学生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了许多的安全知识。但是并不代表着学生已经具备了安全事故的防范与自救能力。结合笔者的基本经验和实践情况,学校的安全教育问题还比较突出。

1.学生的习惯比较差

由于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对安全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充分地理解安全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们还是会随心所欲的在楼道中打闹。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靠右慢行的学生也不是很多。此外,学生总是以为出校园之后就不用遵守老师所设定的规则,有些学生就会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交通灯、横穿斑马线等等。这些情况会大大的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如果老师或者家长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问题,会在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2.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渠道单一

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除了家长和老师的灌输之外,他们很少主动了解安全知识。即使在老师讲解安全知识的时候,他们也不注意听,没有认识到安全事故的重要意义。在家里,长辈仅仅告诉学生遇到什么样的事情要加以小心,并没有告诉学生在遇到安全是故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有些学生会从自己的朋友那边获取一些安全知识,但是毕竟都是同龄人,他们对安全事故的认识仍旧处于同一个阶段,即使两个人之间可以充分的探讨安全事故,也无法获得充足的防范安全事故和应对安全事故需要的知识。

3.学校安全教育方式错误

学校在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本应该培养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但是在显示教学中却并非如此。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出现安全事故,而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教育学生遵守纪律的方面。在这样的状态之下,老师也会根据学校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学校不要出现事故。这样的教育氛围会导致学生在面对安全事故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处理。

二、培养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的策略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养成形成的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老师要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从观念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由于现在家庭中孩子的数量比较少,好几人都围着他们转,导致学生从小就没有经受过大风大浪。在家里,学生们都是一个个带着脚镣的舞者,看似的自由其实是家长对学生成长的禁锢。学生基本上接触不到危险的事情,研究不存在产生安全事故的问题,老师要从观念上让学生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存在。在平时的授课中联系现实中的事故进行灌输,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观念上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2.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严格开展训练

当学生能够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存在之后,老师要结合学生的情况,为学生订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可以在训练中不断地探索,以尽快达到设定的目标。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次上下楼梯的时候都靠右慢行、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要仔细思考、在过马路的时候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老师还要建立督察小组,监督学生的行为,督促形成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

3.多载体开展安全教育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除了在课上结合教学目标展开安全教学之外,老师还可以组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知识竞答比赛等,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掌握安全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安全教育视频来告诉学生应对安全事故自救的方法。通过转换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地了解安全知识的防范问题,以督促学生养成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展开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4.开展模拟训练发现学生的问题

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学校可以联合不同的班级开展模拟训练。在针对不同的安全问题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在教学的过程加以引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表现将自己的问题和表现好的地方写出来,总结反思自己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

老师在参与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表现和总结进行评价。对于表现的好的学生加以表扬,指出学生们表现的不好的地方,进行改进。此外,老师还可以将学生需要提升的地方融入到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渗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安全知识。通过老师的努力,笔者相信肯定可以在学生的心中中下一颗安全安全意识的种子,并在今后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一定要从学生抓起 。因为学生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祖国的希望,一旦发生阿奴去哪事故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家庭,也会影响社会的发展。但是,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因此,老师要结合“安全第一”的基本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使学生可以在今后的事故中能够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帮助其他人脱离危险。

参考文献:

[1]丛晓红.学校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培养研究.《新课程·下旬》, 2015(5).

[2]李学良.如何加强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的培养.《东方青年·教师》, 2011(5).

[3]陈国栋.关于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自救能力的培养.《东方青年·教师》, 2013(18).

备注:总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

地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8

事故定性:B类一般事故 事故影响:造成停运6列,到晚5分以上4列,中途清人折返1列、清人回段1列,调表36个。 事故经过

10时50分,司机杨某、副司机柳某驾驶G446车在万寿路站,进行正常作业后列车不启动。司机检查各开关位置、保险无异常,短接SK1闸刀进行牵引试验无效,到尾车更换操纵台进行试验,列车能够缓解但仍然全列牵引无流。10时55分行车调度员发布列车清人救援命令,11时02分救援列车连挂完毕,11时05分从万寿路站开出。

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一是331d#号线在布线时因电缆绑扎不到位且预留电缆线较长,线缆在司机台内处于自由状态,列车运行中不断摆动并与周边金属部件接触,造成线缆绝缘外皮破损,致使导线与金属部件间拉弧并将线缆烧断。二是车辆制造过程中,由于厂家接线未按照规定的工艺标准对线缆进行绑扎,错误采用临时布线的方式连接331d#号线。

(二)间接原因:一是检修工艺落实不到位。事故的发生,充分说明古城检修中心领导班子,在检修工艺落实管理中存在漏洞,对职工思想和技术业务教育不足,致使多个修程均未发现车辆存在的故障隐患,最终导致列车在运营中救援。二是职工责任心较差,岗位意识淡薄。古城检修中心在40万修、月修、周检及车辆隐患排查过程中,均未发现该部位线缆绑扎不到位及预留线缆过长的问题。充分说明古城检修中心职工自身岗位责任意识淡薄,在维修工作中不认真、隐患排查不力,不能主动发现车辆存在的故障隐患。三是加强检修标准化的落实。此次事故的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检修中心标准化管理工作存在死角,职工在作业中对车辆接线未能按照规定工艺要求进行绑扎,中心质量检验工作也未严格按规定流程检查,致使车辆带故障隐患上线运行。

事故处理

一是G446车331d#线在运营中折断,主要原因是古城检修中心职工闫某某在周检作业过程中,未严格落实检修工艺,致使列车带故障隐患上线运营,最终酿成列车救援的事故。古城检修中心职工闫某某对此次事故负全部责任。二是对古城检修中心按照B类一般事故进行考核。

整改措施

1.进一步提高各检修中心的职工岗位责任意识。

2.要求各检修中心立即对车辆重点部位进行普查,认真查找可能造成车辆重大故障的隐患,确保车辆质量稳定。

3.各检修中心、乘务中心,要认真总结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再次梳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完善职工作业流程、工具码放、行车备品管理等环节的标准化规章。

4.各乘务中心继续加强对乘务员的故障处理培训,提高乘务员对车辆基本性能的了解,切实提高乘务员应急故障处理的实际操纵能力,减少车辆故障对运营线的影响。

学生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9

组的职责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应急救援支持保障系统中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的主要作用是__。

A.明确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演练要求、资源和经费保证、索赔和补偿、法律责任等

B.规定有关部门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权利 C.划分相应级别

D.明确应急救援的目的

2、不符合《安全生产法》要求的是__。

A.生产经营单位将一生产场所出租给了一个具备安全生产相应资质的个人 B.生产经营单位与在其场所承包的某单位签订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C.生产经营单位与在其场所承包的某单位在签订的承包合同中约定了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D.生产经营单位某场所内有3个承包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并签订了委托书

3、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A:不予 B:给予罚款 C:给予拘留 D:给予警告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4、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专设或者指定的负责安全管理的机构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分工负责。A:本班组的安全生产 B:本岗位的安全生产

C:安全生产重大事项的决策并组织实施 D: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5、统计分析的最基本内容是__。A.统计描述 B.统计推断 C.参数估计 D.统计指标

6、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__的潜在危险源。A.可能发生事故 B.一定发生事故

C.一定不会发生事故 D.发生重大事故

7、桌面演练的特点是,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A: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 B: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C:桌面演练法成本较低,主要为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做准备 D: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 E:食品生产企业

8、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爆破作业单位未按照其资质等级从事爆破作业的。

A: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B:由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按照职责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C: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D: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9、法是统治阶级成员个别利益的一种抽象,具有的品格。A:客观性 B:统一性 C:一般性 D:主观性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0、__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A.生产性粉尘 B.生产性灰尘 C.生产杂物 D.生产废弃物

11、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__低 70km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A.行驶时速 B.平均时速

C.设计最高时速 D.额定时速

12、超声波检测原理中,压力容器使用的钢材可视为均匀介质,如果内部存在缺陷,则缺陷会使超声波产生现象,根据其波幅的大小、方位,就能判断和测定缺陷的存在。A:折射 B:反射 C:绕射 D:平射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3、避雷器的作用是__。A.阻止产生电磁感应 B.将电流引入地下 C.抵消雷电电压 D.防止雷电波人侵

14、不符合《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规定的安全评价机构申请甲级资质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A:具有法人资格,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400万元以上 B:取得安全评价机构乙级资质2年以上,且没有违法行为记录

C:有与其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固定工作场所和设施、设备,具有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D:有25名以上专职安全评价师,其中一级安全评价师20%以上、二级安全评价师30%以上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5、[2010年考题]《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2003)和《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2003)规定,埋地输油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敷设时,其安全间距最小不得小于m。A:10 B:15 C:20 D:25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6、《安全生产法》立法时基本原则,一是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二是预防为主的原则,三是权责一致的原则,四是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五是的原则。A:综合监管,联合执法 B:社会监督,综合治理 C:政府监管,群众监管 D: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7、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__予以保证。A.董事会 B.总经理 C.投资人 D.企业法人

18、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__。A.必然性 B.关联性 C.偶然性

D.不可避免性

19、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关于法的特征的表述有误的是。A: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B:法是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 C: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D: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定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0、安全评价形成的的内容应纳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整改和安全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A: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B:安全预评价报告 C:现状综合评价报告 D:安全评价报告 E:食品生产企业

2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不包括__。A.设置防火标志 B.业务培训与宣传

C.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D.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22、《刑法》自__起开始施行。A.1995年10月1日 B.1996年10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 D.1998年10月1日

23、烟火药的干燥方法不可采用__。A.日晒 B.明火烘烤 C.热风散热器 D.暖气炉烘烤

24、《宪法》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框架的最高层级,“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有关安全生产方面最高法律__的规定。A.依据 B.效力 C.条件 D.要求

25、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对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__承担。A.用人单位 B.当地政府 C.该劳动者

D.社会保险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中物的因素有 A: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B: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C: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D: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E: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某年某月某日,某市某化塑制品厂发生火灾,整个厂房被烧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7.6万元。当日8时上班后,工人孙某在该化塑制品厂压球车间门口西侧用电焊焊接压模。焊接现场的周围除一条3m宽的通道外,堆满了袋装成品浮球及废料,还有数个装丙酮、乙烷的铁桶。8时20分左右,拌料员谷某要在孙某作业处西侧约1.5m左右的地方,从铁桶中抽取丙酮,即告诉孙某要先停止电焊,孙某同意后便离开作业处。谷某用塑料管从铁桶向塑料桶中抽取丙酮,由于操作不当将丙酮洒在水泥地面上,谷某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离开了现场。孙某回到作业处,没有检查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便继续电焊。在焊接约3cm长的一段接缝时,电焊溅起的火花将洒在地上的丙酮点燃,孙某见起火,用正在焊接的方模去压地上的火苗,但火苗仍然四溅。孙某与另一名工人先后取来3只灭火器,均未启动成功。火借风势迅速蔓延,整个厂区被大火吞噬。直到11时,大火才被扑灭。事故发生后,该市人民检察院受理了此案,这起火灾事故是由于违章堆放危险品,遇明火而引起的,谷某等4人对此负有责任。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认定,谷某、孙某在生产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导致发生特大火灾,造成集体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他们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厂领导孙某和厂长刘某身为企业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厂内事故隐患熟视无睹,对工人的违章作业放任自流,以致由于操作工人在事故隐患区域作业而发生特大火灾,他们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7条的规定,构成玩忽职守罪。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灭火器。A:干粉 B:水型 C:卤代烷

D:二氧化碳型 E:泡沫

3、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措施,主要包括。

A: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 B:如果属超温引起的超压,应通过水喷淋冷却降温

C:压力容器发生泄漏时,要马上切断出料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

D:压力容器本体泄漏或第一道阀门泄漏时,要根据容器、介质不同使用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进行堵漏

E: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用电设备运行,并防止静电产生

4、安全生产管理是指__。

A.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B.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施设备、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C.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D.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5、__常用来检查内部结构的裂纹、搭接、夹杂物、焊接不良的焊缝、锻造裂纹、腐蚀坑以及加工不适当的塑料压层等,还可以检查管道中流体的流量、流速以及泄露等。A.铁谱分析 B.红外线监测 C.光谱分析 D.超声波探伤

6、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有__。A.动力原则 B.整分合原则 C.安全第一原则 D.激励原则 E.能级原则

7、乙炔发生站内发生火灾,严禁使用__灭火器扑救电石着火。A.二氧化碳 B.干粉 C.泡沫 D.水 E.固态

8、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应不超过__MΩ。A.0.5 B.1 C.1.5 D.2

9、下列气体灭火剂中由于破坏臭氧层,而被逐步取代的是__。A.二氧化碳灭火剂

B.卤代烷1211、1301灭火剂 C.七氟丙烷灭火剂 D.IG—541灭火剂

10、某商厦1993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商厦共6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4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3 500 ㎡,建筑面积8 200 ㎡,高20.4 m。商厦地下2层是家具商场和货物仓库。家具商场主要经营红木家具、沙发、席梦思床垫、办公桌椅等。地下1层主要经营副食品、百货等。地上1层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日用品等;2层主要经营服装;3层仅有一些货架摊位;4层东侧和南侧为办公区,北侧有一间会议室,西侧为某歌舞厅KTV包间,中部为某歌舞厅大厅。火灾当晚歌舞厅内有400余人。2010年12月25日20时许,员工王某在地下1层中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焊火花顺着钢板上的孔洞掉落到地下2层中部,引起楼梯上的沙发塑料泡沫等物品起火。王某等人发现起火后,用室内消火栓通过孔洞向1层浇水扑救,但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大,他就同其他职工一起逃离现场。21时35分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相继调集31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人员赶赴火场,随后又请调公安、武警等单位协同作战。由于这次火灾起火部位在该商厦的最底层,东北和西北两个楼梯间上下贯通,着火后形成烟囱效应,在风压的作用下,大量有毒烟雾很快扩散到整个大楼。火灾发生后,该商厦有关人员盲目采取了全楼断电措施,楼内又未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致使全楼漆黑一片,给扑救火灾和人员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共营救遇险人员106人。22时50分将火控制,26日0时37分将火彻底扑灭。这起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3万元。下列对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描述正确的有。A: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B:疏散通道出口处的疏散指示标志应设在门框边缘或门的上部。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天花板不应小于0.50 m;位于门边时,其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 m C: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灯光式)宜设在通道两侧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标志牌的上边缘距地面应不大于2.00 m D:如天花板的高度较小,疏散指示标志也可在疏散门的两侧墙上设置,标志的中心点距地面高度应在1.30~1.50 m之间

E:悬挂在室内大厅或走道处的疏散指示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 m

11、某商厦1993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商厦共6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4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3 500 ㎡,建筑面积8 200 ㎡,高20.4 m。商厦地下2层是家具商场和货物仓库。家具商场主要经营红木家具、沙发、席梦思床垫、办公桌椅等。地下1层主要经营副食品、百货等。地上1层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日用品等;2层主要经营服装;3层仅有一些货架摊位;4层东侧和南侧为办公区,北侧有一间会议室,西侧为某歌舞厅KTV包间,中部为某歌舞厅大厅。火灾当晚歌舞厅内有400余人。2010年12月25日20时许,员工王某在地下1层中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焊火花顺着钢板上的孔洞掉落到地下2层中部,引起楼梯上的沙发塑料泡沫等物品起火。王某等人发现起火后,用室内消火栓通过孔洞向1层浇水扑救,但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大,他就同其他职工一起逃离现场。21时35分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相继调集31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人员赶赴火场,随后又请调公安、武警等单位协同作战。由于这次火灾起火部位在该商厦的最底层,东北和西北两个楼梯间上下贯通,着火后形成烟囱效应,在风压的作用下,大量有毒烟雾很快扩散到整个大楼。火灾发生后,该商厦有关人员盲目采取了全楼断电措施,楼内又未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致使全楼漆黑一片,给扑救火灾和人员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共营救遇险人员106人。22时50分将火控制,26日0时37分将火彻底扑灭。这起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3万元。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的正确做法是。

A: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

B: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C: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D:利用普通电梯或观光电梯避难逃生 E: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12、依据《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建设单位在消防设计、施工的质量方面承担的责任有。

A:选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等级的消防设计、施工单位

B:实行工程监理的建设工程,应当将消防施工质量一并委托监理

C:选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和满足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室内装修装饰材料

D:依法应当经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得组织施工 E: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

13、[2011年考题]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针对这两种电击应采取不同的安全技术措施。下列技术措施中,对预防直接接触电击有效的有。A:应用安全电压的设备(Ⅲ类设备)B:应用加强绝缘的设备(Ⅱ类设备)C: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 D:与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 E:将带电体屏蔽起来

14、危险品生产企业,以本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法,按照以下标准分月提取正确的是。

A: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含)以下的,按照4%提取

B:全年实际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1亿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 C:全年实际销售收人超过10亿元以上的部分,按照0.2%提取 D:全年实际销售收入超过1~10亿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 E:全年实际销售收入超过10~20亿元(含)的部分,按照0.1%提取

15、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报告事故应当包括的内容有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不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C: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D:已经采取的措施 E:事故发生的时间

16、不属于安全生产检查方法的是__。A.安全检查表法 B.仪器测量法 C.一般性检查 D.设备抽样法

17、《矿山安全法》规定,矿长(含矿务局局长、矿山公司经理)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职责。

A:制订矿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计划 B:制订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C:及时采取措施,处理矿山存在的事故隐患 D:亲自对每个作业场所进行跟班检查

E: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仪器和劳动防护用品的及时供应

18、根据泄漏物状态和储罐压力、泄漏的方式建立了毒物扩散伤害模型,这些模型是。

A:蒸气云爆炸 B:高斯烟羽模型 C:重气扩散模型 D:绝热扩散模型 E:源抬升模型

19、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违法行为是。A:用人单位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

B: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有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提供虚假诊断证明的、收受当事人财物

C:用人单位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

D: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0、职业病的发生常与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有关,但环境危害因素对人的危害程度,还受个体的特性差异的影响。职业病的发病过程,还取决于主要条件。A:有害因素本身的性质 B: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 C:劳动者个体易感性 D:劳动者群体易感性

E: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时间

21、下列选项中,起重机械事故的特点不包括的是__。A.事故大型化、群体化 B.事故类型集中 C.事故后果严重 D.事故涉及范围广

22、下列职责中,属于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构主要履行的职责是__。A.监督煤矿企业事故隐患的整改并组织复查 B.依法组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 C.负责组织煤矿安全专项整治 D.参与煤矿事故调查处理

E.组织煤矿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23、下列选项中,关于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的表述,正确的有。A: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组织制定防火安全法,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B: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予以指导和监督

C: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机关、刚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D: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定期监督检查

E:公安消防机构发现火灾隐患,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采取措施,限期消除隐患

24、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 D:设区的县级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5、分级响应是指在初级响应到扩大应急的过程中实行的分级响应的机制。扩大或提高应急级别的主要依据是__。A.事态发展趋势 B.事故灾难的危害程度 C.影响范围

上一篇:母爱的八年级话题作文下一篇:一丸春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