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暴力领导讲话演讲

2024-08-25

预防校园暴力领导讲话演讲(通用8篇)

预防校园暴力领导讲话演讲 篇1

在我国通过各种传播媒介,青少年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影视作品中、游戏中的一些血腥、刺激场面使暴力虚拟化,潜移默化地教唆孩子们杀人,所以青少年犯罪的手段更加冷酷和残忍。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预防校园暴力领导讲话,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预防校园暴力领导讲话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1)班的_。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整治校园欺凌,提升文明素养》。

校园欺凌,既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也不是一个陌生的现象。从小学到中学甚至是大学,从个体冲突到集体约架,从校园内到社区里,从现实社会到网络社会,校园暴力时有发生反对校园欺凌国旗下讲话稿:整治校园欺凌,提升文明素养反对校园欺凌国旗下讲话稿:整治校园欺凌,提升文明素养。那么何为校园欺凌呢?校园欺凌事件是指有意造成他人身心伤害的行为,包括言语威胁、戏弄、辱骂、奚落、嘲弄、起外号、说坏话、制造谣言、社会排斥等,也包括身体方面的打、踢、推搡、抓、咬以及勒索、抢夺物品。

下面我向同学们发出几点倡议:

1、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习生活;

2、多交益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掌握社交技巧;

3、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加强与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美德,传递正能量

同学们,明善恶方能伸正义,知荣辱才可净心灵。校园是学习文化知识的一方净土,而文明则是点缀校园的闪闪明星反对校园欺凌国旗下讲话稿:整治校园欺凌,提升文明素养国旗下讲话。整治校园欺凌,提升文明素养当是我们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貌同努力,还校园一片朗朗晴空。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预防校园暴力领导讲话2

校园是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区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像我们这样的在校学生。

从80年代末到现在已出现了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国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事立的。由于影视业的商业化,欺凌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我们的视野,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又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理想场所。

校园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响的绝非个别学生,我们全体青少年都会受此不良影响。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倾向十分令人担忧。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校园欺凌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学说认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开始只是一个萌芽,而且它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这萌芽要成熟、长大,就需要特别的守护和滋养。提高德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修养过程。游戏人生,看起来固然潇洒,可如此泛泛而过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生感觉?生命是单程线,没有回头的机会。

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单纯的冤冤相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校园里出现了校园欺凌,闹的同学们都人心惶惶。

影视作品、书刊对我们青少年犯罪的诱导作用十分严重,在我们身心发育过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较弱,是与非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容易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心态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这是极需引起全社会关注并着手解决的。

校园欺凌事件虽然发生在学校里,发生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但这也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应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欺凌问题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一次生命的郑重承诺。人生是一次选择,选择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顺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航船则能勇往直前,鹏程万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是你举步艰难,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涡永远打翻而深沉海底。选择,是一次对人性的不断完美。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杜绝校园欺凌!

预防校园暴力领导讲话3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校园欺凌!

大家都知道,现在校园欺凌事迹屡屡发生,给我们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大家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程度的伤豁,它不仅直接的伤害了我们的身体,还会严重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有些受到欺凌的同学,有了厌学的现象,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导致成绩下降,甚至有些同学有了心理阴影,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危及生命!这些不是危言耸听,身边多起此类事件为大家敲响了-警钟!

那么,当我们遇到校园欺凌时,该如何应对呢?如何做才能更好的保护好我们的自身安全,以及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呢?对此,我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遭到校园欺凌的同学应在学校或者家长的帮助下,向警方报警 寻求帮助,绝对不能逆来顺受或者以暴制暴;

2.尽可能的避免正面直接搏斗,必要时尽量满足对方的要求,善于运用智慧;

3.要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勇敢的站出来,说出事实,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校园的安定和谐;为了每个家庭的幸福,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共创美好校园生活!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预防校园暴力领导讲话4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反对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

讲三个方面:

1.什么是校园欺凌。所谓“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像这样的事例在校园内曾经出现过,如向低年级学生索取钱物,不给就打,两个同学发生小矛盾,找高年级学生帮忙等等。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它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蒙上阴影,严重时,还会威胁人生安全。

2.为什么要治理校园欺凌。因为欺凌现象在有的地方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违背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友善,而且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专门出台文件专项治理校园欺凌,严厉打击校园欺凌现象。

3.作为学生的我们,如何做好防范呢?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是一张缘分,万一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要学会说:“对不起”。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很大,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友善待人。其次,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欺凌现象。要明白宽容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当你发现别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时,首先应该及时寻求老师、家长、甚至警察的帮助,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惧怕、隐瞒,一味容忍只会助长对方的气焰,得寸进尺,让事态进一步扩大。

同学们,文明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学校所必不可少的。让我貌同努力建设和谐校园,让友善的微笑常挂脸上,做一个有涵养、有智慧的文明学生!

预防校园暴力领导讲话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最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和中国留学生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一些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如:山西应城一名学生由开始被骂、后来被打,最后被打死的事件。有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欺凌其他同学,被法庭判刑20_年等恶性事件。今年6月,北京市响应国家教委的号召,开展整治校园欺凌的工作。

我们学校一直提倡同学们做高素质的人,号召大家团结友爱,大部分同学做得很好,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也能友好的解决。这是一个人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人素养的表现,更是我校良好的校风的一种表现。

那我们学校同学之间还有没有校园欺凌呢?非常肯定的说:有!一直以来,我校各级老师和德育处都严肃处理各种校园欺凌行为。但是目前还有一些校园欺凌没有被发现。所谓欺凌,一般来说是指个人或者团体,对另外的个人或者团体。故意的攻击性行为。这些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身体欺凌,推搡、打等“,二是“言语欺凌”,包括恶意取笑、起侮辱性外号、辱骂等,三是“关系欺凌”。还包括通过恶意造谣和或者让其他人不理他行为的社会排斥等形式,使受害者处于不利处境。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更坚决地对”校园欺凌“”说不!

有校园欺凌的学生,首先要意识到,欺凌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欺凌行为是无能的表现。其次不要故意攻击其他同学,无论还是比你更弱小,还是他做错了事,还是对有伤害,还是你看不顺眼,这些都不能成为你攻击他的理由,要学会通过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宽容。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谣言止于智者’。核心是“聪明和智慧的人能够将坏事控制住,不让它继续发展。”

被欺凌的同学也要站出来说不:当你被其他同学欺负时,首先你自己要勇敢反击;如果你还控制不住,或者对方太强势,学会保护自己,然后寻求合理的帮助和解决问题,不要让他蔓延。让欺凌你的人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处理。同时如果你有不恰当的行为,也要进行控制。我们就发现有同学在网上发表不合适的语言,而受到其他同学的欺凌。

我们也号召,其他同学拥有正义感,见到有欺凌的现在站出来说不。控制事态的发展,寻找合理的帮助。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校将开展一系列的惩治校园欺凌的活动,北京市将于6月27日,对我校进行专项督导。

同学们,人与人之间友好地相处,是我们终身要学习的一门最重要的功课。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差异,就会有有矛盾,同学们让我们用我们的理智、我们的爱心去化解这些矛盾,成为更加和谐和积极向上的大家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这个家庭里,少一些摩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我们更有价值的学习和发展的活动中去!

谢谢大家!

预防校园暴力领导

预防校园暴力领导讲话演讲 篇2

一、情感教育, 正面引导

班级教育首先是认同感教育, 是归属感教育。没有认同就没有教育, 没有归属就没有进步。作为班主任教师, 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外,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学校德育、思想品德教育成功的核心, 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寓教于行, 切合广大学生的实际, 使德育课成为学生喜爱听、愿意听、听得进的主干课程, 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新班级第一次讲话前播放音乐 《相逢是首歌》, 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能够相逢在同一所学校, 能够相聚在同一个教室, 那是人生中最美的一种感觉, 最难得的一种缘分。“十年修得同船渡”, 每个学生都要树立起一个理念:成为校友、同学是很有缘分的, 值得珍惜。

在平时管理中, 班主任要严中有爱, 要客观公正, 不能徇私偏袒;要化解心结, 不能激化矛盾;要树立榜样, 不能是非不清。新班级第一次主题班会定为《我和我的班级》, 通过学生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共鸣, 通过班主任的总结明确建议与要求, 既在同学中搭建相互督促的平台, 又奠定建设和谐班集体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反面教育, 震撼心灵

校园是一片净土, 充满着友爱、美好、纯真的学子, 但是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有逐步增长的趋势。校园暴力行为的最大特点仍是偶发性。许多暴力行为往往是为了一些小事甚至是一句话, 而在冲动之下丧失理智, 采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行动时根本没有考虑后果, 等出事了以后, 大部分的学生都会感到后悔。

因此, 除了正面引导外, 通过反面材料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必不可少。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 收集一些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反面材料, 通过视频, 在班级放映或通过画面材料, 让学生的心灵在血的教训面前受到震撼, 让学生认识到冲动是会带来惩罚的, 教导学生遇事冷静。

三、加强管理, 纪律防范

班主任在课余时间要多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沉”到学生中间去, 和他们交朋友, 做他们的贴心人, 尊重学生,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允许他们犯错误。教师、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都要有个开放的心态, 要看到新问题的背后, 那些有着欺负或暴力行为的学生, 也是一个人, 他们可能是迷失自己, 可能困惑, 可能感到被拒绝, 我们每人都不要紧紧地盯住他们在成长中犯下的错误不放, 要耐心平和地开导他们, 更要用我们的爱心帮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在平时加强管理, 严肃纪律, 坚持“三步走”:

第一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平常教学中, 进行校纪班规的教育, 适当地辅以常用的法律知识, 使学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一个基本的方向。

第二步要在管理中做到粗中有细。“粗”不是指粗心, 而是在大的原则问题上要严厉, 该严的必须要严格要求。众所周知, 网络是校园暴力的重要诱因, 对学生上网情况要详细地了解, 要严格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 杜绝学生通宵上网的情况。不良书籍的诱惑也是引发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要引导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 严禁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流入教室、寝室。“细”是指对细小的事不能掉以轻心, 许多暴力行为都是因小事而起的, 如果能够及时处理, 就不会酿成大事。平时讲话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向老师打“小报告”的行为, 让学生知道, 有事报告老师不是害他们, 而是为了他们好, 能让老师及时调解, 防患于未然。

第三步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多注意那些家庭不完整, 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家长长期在外打工, 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作为班主任, 要常与其家长进行沟通, 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 建议家长与孩子多交流, 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 而应从多层面关心孩子。

校园暴力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篇3

关键词:校园暴力;学生犯罪;现状;特点;对策

校园暴力并不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但它的不断升级,却是不可否认的,因而也最应引起警惕。校园暴力犯罪给青少年造成最重要的损伤是学生心灵的扭曲。因此,分析校园暴力犯罪的特点对制定减少校园暴力犯罪的措施至关重要。

一、校園暴力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行为的暴力性

高校暴力犯罪的当事人犯罪时,常表现出不计后果和残忍的一面,对被害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从而给社会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

2.行为过程的突发性

他们违法犯罪的过程大多比较简单,往往呈现并无预谋和明确的攻击目标,而是受到某一事件的强烈刺激后,在心理亢奋的状态下,不计后果,便着手实施违法犯罪。这一特点在马加爵故意杀人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①。

3.团伙作案

高校学生不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在生长发育期,对事物存在好奇心,喜欢凑热闹,但心理上对犯罪的惧怕感使他们更多的是借助人多势众来共同实施暴力行为。

二、校园暴力犯罪的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必须根据犯罪主体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结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客观因素加以系统的分析,其原因错综复杂,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个人方面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校大学生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那么他们就极有可能在错误思想的指引下实施违法行为。

(2)法制观念淡薄。有些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行为,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已构成犯罪需要负刑事责任。

(3)自身心理的缺陷。当人的根本利益得不到满足,受到阻力时,就会表现出人攻击性的一面,即使用暴力手段来获得利益②。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进入了大学后基本上脱离了家庭教育,而家长将精力主要转到经济支持上,而对其学校表现和心理状态并不关注。

3.学校方面的原因

有些高校未能及时做好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工作,使得一部分学生心理压力逐渐增加而无正当的发泄途径,自我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差,很容易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

4.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校园暴力犯罪的发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上的一些诸如权钱交易等不良之风使得在校学生的世界观发生倾斜,网络报刊中色情、凶杀、赌博等暴力内容的肆意蔓延在误导着这些天之骄子。

总之,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和畸形的心理诉求是校园暴力犯罪产生的内在原因,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弱化的学校德育教育和不良的社会风气是校园暴力犯罪的外部因素。

三、校园暴力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校园暴力犯罪作为发生在校园里的暴力侵犯,已成为严重的社会治安隐患,成为吞噬未成年人健康肌体的肿瘤,也使我们对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迫切性,必要性与任务的艰巨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所以必须要分析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犯罪的方法。

1.强力整治社会暴力文化

一要防范黄赌毒侵蚀,净化校园周边的人文环境,还文明殿堂的清净。二要关注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学校、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不可歧视、嘲弄他们。三是政府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创造多方位公平、公正的就业机会。四要切实关爱大学校园的弱势群体。

2.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互动

首先,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感召子女,给子女做出表率。其次,学校要多与家庭取得联系,经常沟通,防范于未然,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溶为一体。

3.规范道德修养,强化“人文关怀”

首先,大学教育应关注学生生存与生命发展的空间,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多样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其次,学校要教育学生面对现实,回归到“立人”的人文本位上,以和谐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敬畏的心态关注人的生命、生活,理解生命,尊重人的价值,尽量减少和避免校园心理行为犯罪而造成的伤害。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深刻领悟“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防范校园恐怖犯罪的同时,学校也要适当地教给学生应对暴力犯罪的技巧和能力,避免自身伤害。

4.提高大学生耐挫能力

人的一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是成长的良师益友,耐挫能力是正确面对患难的重要保障,也是自身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品格。

作为一名研究生,诚挚希望通过对选题的探析、研讨,为“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却暴力文化泛滥的社会,敲响必要的警钟,为还校园一片净土略尽绵力。

注释:

①胡年珊:“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防范研究”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30页。

②张腾明,李文虎,黄仁辉:“高校暴力犯罪行为分析及预防对策”,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第13页。

参考文献:

[1]郭翔.《青少年犯罪:预防惩教与康复》,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2001.第二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红皮书课题组,《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11月版.

[4]徐建,肖健.《21世纪中国青少年法律保护的走向》.当代青年研究,1996年3月版.

[5]袁林,韦克难.《犯罪学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6]罗大华,胡一丁.《犯罪心理与矫治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元月版.

[7]张旭.《犯罪学要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8]姚建龙.《长大成人:少年司法制度的建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

[9]许邦银,张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0]刘文成.《犯罪学一犯罪学现象·原因·对策》,群众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作者简介:

预防校园暴力 篇4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抑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进行斗争。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能够勇敢地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知识目标】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性,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与校园暴力做斗争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教学难点】学会巧妙地处置校园暴力。

【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模拟情境体验、感受。【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的校园暴力事例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课文,思考怎样正确处理校园暴力。《校园不容暴力》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一、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思考:

1、什么是校园暴力?你遭遇过校园暴力吗?

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和课文介绍回答。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暴力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板书)

2、学生阅读“专家访谈”后回答。

讨论: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

校园暴力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板书)

3、校园施暴者的构成主要是些什么人?

学生: 曾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爱歧视的学生;在家庭中缺乏温暖、关爱的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压制,无处发泄的学生……

4、社会、学校、我们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校园暴力必须被制止。

想一想:

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学生回答。

(一)对策一:从受害者的角度想:

◆不要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小讨论:

◆暴力容易发生的时间:上学或放学学生回家途中。

◆暴力容易发生的地点:偏僻地角落。

◆容易遭暴力袭击的对象:低年级学生,弱小的学生。

◆暴力发生后自助的方法:告诉老师、学校、家长或者公安机关;伤势严重的立即打120急救。

(二)对策二:从施暴者的角度想:

◆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

◆学校有政教处,有法制校长,社会有治安管理机构,有公安机关等。

◆法制社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以案说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杀人狂魔马加爵

原云南大学学牛马加爵,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琐事与同学积怨,即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并经周密策划和准备,先后将四名同学残忍地杀害。经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马加爵案例对我们有什么警示?

学生回答:

①校园不容暴力,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②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园防暴系统已刻不容缓;

④青少年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远离校园暴力。

二、面对校园暴力怎么办?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校中小学生有30%有过被校内、校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却很少有人主动采取正确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材料说明了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社会学校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

(2)你认为应陔采取哪些正确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生回答:

①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②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③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④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6、实践营地

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校园防暴系统。

校园防暴系统方案

名称:XX中学校园防暴系统预案

目的: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共建和谐校园,安安静静读书,快快乐乐学习。

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各科任老师

可提供帮助的部门:德育积极分子、班主任、政教处、法制校长

具体措施:

(1)学校加强保卫科值班制度。保卫科24小时不间断地在校园巡查,严禁不三不四人员进入校园,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必须做出详细登记。

(2)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学校200米内不得设立网吧,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学校周边的值守,对不能说明情况人员应责令其离开学校,对形迹可疑的人员应通报公安部门处理。

(3)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作法制讲座,加强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同时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4)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以及其它危险物品进校,政教处、总务处不定期对学生公寓、教室进行检查,发现携带危险物品一律予以收缴。

(5)控制暴力文化的传播,严禁学生观看不良的、暴力的影视剧及书籍,并不得带入校园。

(6)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关键在于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动态,对不良的动态要及时予以化解。

(7)加强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单亲子女、留守儿童比例不断上升,其中部分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关爱,人格上出现争强好胜、自我为中心、报复心强、怯懦、逃避、承受力差等不良倾向。因此,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确保这些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板书设计】 校园不容暴力

校园暴力: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危害: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更为严重的是心理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恐惧、焦虑

预防校园欺凌暴力应急预案 篇5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该怎么去写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预防校园欺凌暴力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防校园欺凌暴力应急预案1

为了建立校园预防欺凌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将防患和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最大限度地降低敏感事件发生的几率以及造成的伤害,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与根据《国务院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22号)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我校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工作,为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治理目的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三、组织领导

根据教育局要求,相应成立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我校校园重大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对重大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作出决策,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必要时向市教育局、公安部门及时汇报,检查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成立以陈安金为组长、其他校领导和处室、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校园欺凌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加强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决定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决策和措施,确保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序、高效。

四、处置原则

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工作,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和谐校园的创建。

2、防止矛盾激化原则。对参与重大事件的学生,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以教育疏导为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对出现可能影响校园稳定的言论、动态或事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要做到早发现、早布置、早处理,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特别在三个主要环节上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是问题发生前,要立足防范,超前工作,掌握主动;二是问题发生后,要迅速判明性质,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事件平息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反复。

3、本预案的办事程序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处置的原则。校长对学校整体安全负责,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对本处室安全负责,各年级部主任对本年级学生安全负责,各班级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安全负责,欺凌事件一旦发生,必须第一时间逐渐上报。对已经发生的欺凌事件,严格要求按“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已维护法制和纪律的严肃性,对学生和社会负责。

五、平时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1、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学校教育阵地,向师生、家长广泛开展校园反欺凌教育宣传。宣传有关法制知识和典型案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友善的要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宣传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和恶劣影响,形成反校园欺凌的震慑力。邀请专家和公安人员来校进行专项讲座,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积极宣传校园中团结友爱、和谐共进的优秀事例,做好正面的引导,建设优良校风、班风。

2、开展教育。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纪校规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行为规范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召开教职工会议,组织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绝不允许教师成为校园欺凌的制造者;开展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帮助学生树立纪律观念、法制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沟通、交流能力。

3、完善制度。及时制定《校园欺凌事件突发预案》,指导预防校园欺凌的宣传教育和校园欺凌应急处理,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谁当班谁负责”、“谁首见谁负责”,杜绝相互推诿现象,做好应急处置和汇报。如情况紧急,可直接向校长汇报,在校长指导下进行应急处置或报警;如情况失控,紧急联系校园保安人员,第一时间进行隔离、疏散,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如发生人员伤害,视情况可先报120并组织紧急救护,后汇报。

4、加强预防。加强摸底排查,要全面开展涉校涉生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对各种苗头性问题要及时处置,对个别品行不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教育与矫正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帮扶工作,转化他们的行为方式,必要时联系其监护人共同开展教育。加强心理干预,要充分发挥学校群体组织、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特别要针对个别学生心理波动大、易发生心理疾病等特点,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加强校园防控。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技防和物防建设,建立完善关于校园欺凌的各项制度,完善校园视频监控设施。

5、排查建档。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困难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女童等的关爱和保护,摸清底细,建档造册;要对与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存在纠纷和积怨的人员、精神异常人员、有暴力倾向或过激行为人员、仇视社会或撰文滋事报复人员等重点对象和人员,进行排查,属于校内人员的学校要切实做好工作并逐一建档,落实专人加强管控,如涉及校外的应立即向公安等部门报告。对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物品进行清查。

六、欺凌事件的处置流程

1、一般欺凌,未造成显著伤害的事件,由年级主任负责调查处理,班主任进行协助,主要对受害人进行宽慰,疏导,告知家长等,对实施欺凌行为人进行排查,教育,告知家长,报学校进行纪律处分,结合其他欺凌事件,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预防再次发生。

2、校外欺凌及校内严重欺凌,造成伤害的事件,由德育处负责调查处置,年级处进行协助,首要是对受伤人进行医治,告知家长,由心理老师进行心理疏导,对实施欺凌行为人,告知家长,严厉处分,直至开除学籍,涉及违法的事件要报公安机关处理。

3、如欺凌事件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造成严重伤害的事件,按照下列程序执行:

(1)、立即拨打报警电话110和急救中心电话120,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先口头、后书面。同时,根据情况通知相关学生家长,并做好接待解释工作,稳定家长和家属情绪。(负责人:办公室、政教处、团委)。

(2)、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控制欺凌者其进一步施暴,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有必要时协助公安民警制服施暴者(负责:政教处、团委、学校保卫人员)。

(3)、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紧急救治(负责人:医务室、班主任)。

(4)、马上把学生疏散到安全地点,清点人员,稳定学生情绪,并把情况报联络组和校长(负责人:政教处、团委、当日行政值班领导和班主任)

七、每学期要开展的具体工作

1、出一期校园宣传橱窗,校园电子屏幕宣传,让学生全面了解校园欺凌的相关内容。(负责部门:办公室、政教处)

2、举行一次以“反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启动“反校园欺凌”活动周。(负责部门:团委)

3、进行全面的排查工作,在各班级内排查出心理有问题者、有暴力倾向者、搞小团伙者等,并对重点学生进行帮教,心理有问题者个别进行党支部安排党员辅导,做到防患于未然(负责部门:政教处)

4、举行主题班会,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负责部门:政教处)

5、举办法制讲座,让学生知法懂法(负责部门:政教处)

八、校园欺凌事件处置的后续事宜和责任追究

(1)、每个责任人,应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学生和其他人员,要不断的`加强教育直至消除欺凌隐患。

(2)、每个责任人,应对其管辖范围内的被欺凌人实施跟踪关注,防止被报复、心理扭曲、自我放弃等行为的发生。

(3)、全体教职工要及时上报安全工作信息,尤其对重大情况和突发性事件要第一时间上报,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现象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全体教职员工都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深刻汲取各地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教训,结合实际,举一反三,严防此类事故在我校发生。要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严防因管理不当而发生的意外。要采取措施,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预防校园欺凌暴力应急预案2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特制定学校欺凌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校校园欺凌事件。

三、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校园欺凌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丁正后

副组长:校玉华钱桂红沈其澍王晓华

下设四个小组:

①应变保护组

组长:沈其澍

副组长:徐迅春

组员:刘庆林赵厚忠洪万宝杨智叶小敏

陶国顺王信

②人员救护组

组长:校玉华

副组长:郑莉

组员:黄小敏鲁建华黄梅周彩云李璐

祁勇魏清各班主任

③疏散引导组

组长:钱桂红

副组长:刁永风

组员:夏静谭静许莉娜卞彩云盛苏捷王素玫

各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

组长:王晓华

副组长:叶小敏

组员:刘祝陆昊彭李芳刘晓鹏凌玲

2.各组职责

①应变保护组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犯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格斗等。

②人员救护组负责为受伤师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

③疏散引导组负责疏散引导师生到安全场所。

④通讯联络及沟通协调组负责对内对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的主要原因。

2.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①各科室要对各年级、班级的师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②牢记报警电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向学校当天总护导报告情况。

③心理咨询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学生、老师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④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⑤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⑥经常性地与派出所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欺凌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当天总护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变保护组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3.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4.协助警方阻止欺凌行为的最后实施。

六、善后处理

1.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2.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预防校园暴力领导讲话演讲 篇6

国内外专家有过相关的研究和大量的研究成果。他们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青少年学生暴力犯罪心理的成因、现状、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中国知识出版社出版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违法犯罪心理矫治实务全书》,是我国迄今为止对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进行心理矫治的最为翔实的专著。国外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出版了一系列的相关专著发表了相关论文,譬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外国罪犯心理矫治》一书;Allan M.Hoffman.Violence on Campus:Defining the Problems, Strategies for Action[M].Aspen Publishers;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Campus Violence White Paper[M];Violent Crimes At School Declined by One-Third, Education USA;Study:FewDie At School, But Multiple Killing Rise, Education USA.

而音乐治疗应用在心理问题上的研究,国内的如,《cooledit软件在音乐测量研究中的应用》,《音乐护理在心里亚健康患者的应用》,《音乐心理测量和统计的两种新技术——实时测量和原分析的应用》,《中国古典音乐诱发生理活动研究》,《音乐心理学手册》(第二版);国外的研究成果有,k.海芙娜(Hevner)形容词量表,k.海芙娜(Hevner)形容词量表在之前基础上考察音乐中影响情绪的元素,L韦丁(wedin Lage)通过因子分析验证音乐情绪表现中存在的三个维度,L舍勒与J奥辛斯基(schererL R&Oshinsky JS)使用MOOG合成器控制实验音响,观察音乐情绪的变化,罗伯特·瓦格纳(Wangner Robert)以800名14—21岁被试对音乐情绪与联想效应进行研究,路弗(Louw)和J冯特—鲁严(Van—ro—oven)考察不同类型音乐刺激下的心理反应,J奥斯伯恩(Osborne J)用统计分析大学本科生对音乐的反应,R兰塞斯(Rances R)与布鲁斯——施怀策(Bru—chon—Schweitzer)用词汇表和看录像的形式测量,对音乐理解的一致性,M特沃克特(TorwootM)与格林斯分(Grinsven F V)测量音乐与情绪之间的联系,L特兰娜与J劳莱尔克(Laurelk J)考察了“音乐参考意义”,W汤姆森(ThmpsonWF)和B罗比泰(RobitaileB)用心理学实证的方法验证:作曲家能否通过音乐表现情绪,J克拉土司(Kratus.J)以“儿童对音乐情绪解释的发展研究”为题考察儿童解释音乐的能力,《音乐心理学手册》第十章“音乐的体验与感情/审美反应”。

但是,目前我国正缺少音乐疗法在预防及矫治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方面问题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著作。我国现行的对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预防和矫治工作模式的单一性、强制说教性和被动性往往适得其反,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仅难以达到预防和矫治的初始目的,还会进一步导致其暴力倾向的上升。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预防及矫治工作的重点和研究方向正朝着将单纯的刑事处罚向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模式方向发展。我们也是针对这一变化,结合音乐类艺术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迎合时代发展脉络,提出我们自己的理论架构,拟在为青年学生的心理矫治出谋划策。

综观世界各国对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预防和矫治的发展情况,我们发现,虽然各国矫正制度不尽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仅要矫正青少年学生自身恶习,重要的是通过矫正使他们融入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之中,并在社会变化中改造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需要。例如,美国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大量增多了对犯罪人的社会教育计划,缓刑、居住方案、假释等,同时各种社区矫治制度也应运而生。德国《少年法院法》中某些条款也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既然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他们的教育改造也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音乐心理矫治就是从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方面进行全面的调适和人格的完善,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表明,人体内有一百多种生理活动具有音乐相似的节奏,而音乐本省也是一种能量,不同速度、旋律、音调和音色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发生共振,使器官协调一致,或者使相应器官发生兴奋或抑制,这就是音乐的物理效应。

青年时期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的身心成长的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成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后半生的成长和命运。因此,对青少年学生暴力犯罪的行为矫治特别是心理矫治,既是净化社会环境,减少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的机会和各种可能性,也是及时挽救各种失足青少年本人的良药,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音乐作为一门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虽然它不具有直接视觉造型能力,也不具有现实生活中直接语言的交流能力,但是很多情况下,人们从音乐中获得的体验绝不是单纯的音响的体验,作曲家、演奏家以音乐为媒介向听众传达感情、形象甚至哲理。在音乐的欣赏中你会感觉到快乐与悲伤,会感受到波涛澎湃的海岸和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从实用意义上讲,音乐治疗法中的情绪测量可以应用到环境音乐与音乐治疗中,了解了音乐与人类情感活动关系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音乐来达到调整与改善心理状况的目的。人们的情绪在音乐情态的诱发中,获得释放与宣泄,使积极的情绪强化、消极的情绪排除。甚至可以使原有的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情态,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解除心理扭曲和紧张,创造自我治愈力的机会。

对于“音乐疗法”的探索我们可以从犯罪心理学、音乐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运用包括“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行为类型模式测试、气质类型测试”在内的多项心理测量表并结合“音乐情绪测量量表”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的分析上,我们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和“司法系统心理测试软件”。在定量分析上,对材料进行单变量分析、对比分析、因素分析等;在定性分析上,运用理论分析方法抽象思维,进行按主价值观分析、文化程度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探索针对校园暴力预防与应急机制的“音乐疗法”。

具体的技术实施手段可以采用:1、聆听法,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Receptive Music Therapy)”。即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这是一种运用非常普遍的方法。这里面包括(1)聆听讨论法。这是在美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每人选择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中特别有意义的歌曲或乐曲,聆听这些音乐同时回忆当时的情景,回忆常引起人强烈的情绪反应,促使人的心理发生变化;(2)音乐想像法。这也是在美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疗法。实施时由治疗师诱导被试对象进入放松状态,在特别编制的音乐背景下开始产生想像,想像中要出现视觉图象,这些图象具有象征意义,常与被试潜意识中的矛盾有关。在听音乐过程中,治疗师引导被试诉说产生的想像,音乐结束后与被试对象讨论想像内容的意义。2、主动法,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Recreative Music Therapy)”,即引导被试对象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以得到行为的改善。(1)工娱疗法。运用音乐的娱乐功能,引导被试在参加演唱、演奏中得到愉悦的情感表达,以促进交流和改善人际关系;(2)参与性音乐疗法。将音乐的一些特定技法编制成具体训练项目,引导被试参与,以针对性地改善被试对象的某些行为。3、即兴法,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在欧美国家应用得非常普遍。(1)音乐心理剧。这是集体的治疗形式。治疗师预先准备好木琴、鼓、锣、响板、碰铃等不用训练就能演奏的乐器,让每人选择一件能表达自己感受的乐器,即兴演奏;(2)奥尔夫的即兴创作法。它是根据人类自发地创作音乐的先天倾向而形成的一套治疗模式。

摘要:目前, 我国关于“音乐疗法”在预防及矫治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方面问题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著作甚少。我国现行的对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预防和矫治工作模式的单一性、强制说教性和被动性往往适得其反, 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不仅难以达到预防和矫治的初始目的, 还会进一步导致其暴力倾向的上升。针对这一特点, 结合音乐类艺术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 拟提出我们自己的理论架构, 旨在为青年学生的心理矫治出谋划策, 同时纵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做一综述。

关键词:校园暴力,音乐疗法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违法犯罪心理矫治实务全书[M].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6.3.

[2]、吴宗宪编译, 外国罪犯心理矫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9.

[3]、刘沛、任恺译, 音乐心理学手册 (第二版) [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6.1.

[4]、张金海.大学生个体——社会归因偏差及其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1.

[5]、张金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解析[J].法制与社会, 2007.6.

[6]、莫然.cooledit软件在音乐测量研究中的应用[J], MUSICAL NSTRUMENT, 2008.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刘沛, 丁东红.音乐心理测量和统计的两种新技术——实时测量和原分析的应用[J].中国音乐, 200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论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 篇7

关键词:校园暴力 成因 预防措施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调查还显示,部分学校有10%左右的中小学生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侵害,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中小学生达1.6万人。

一、校园暴力行为的涵义、类型及特征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的能导致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它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按照行为方式和实施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校外人员闯进校园,制造暴力事端。如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或因学生之间矛盾引发的报复行为;校外青年殴打、勒索、抢劫在校学生,收取保护费,要求加入帮会,强行收取会费等;精神病患者闯入校园对师生使用暴力或破坏公共财物等等。二是师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师生之间经常由于性格上的差异、处事方式的不妥等引起各种纠纷。如老师变相体罚甚至殴打学生;老师及校内管理人员针对女学生实施的性侵害;学生因不满老师而实施的报复行为等。三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施暴、报复行为。如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不同村、镇、团伙甚至不同姓氏之间的斗殴行为;学生相互之间性格不合、交往受挫等引发的打架斗殴等。近年来,广东省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加,行为结果恶性化趋势加重,呈现出施暴主体低龄化、校园暴力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暴力行为隐蔽化的特点。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

(一)教育体制及政府方面的原因

1.教育膨胀式规模扩张与教育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来,广东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校规模急剧扩张,高中生毛入学率逐年增长,至2008年高中生毛入学率已达72%,但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却并没有得到配套发展,即各项教育资源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这种类似高等教育膨胀式规模扩张时期的资源匮缺,给学校德育及学校安全工作埋下隐患。

2.义务教育实施导致的对教育责任的曲解

免费义务教育一方面体现了在新形势下义务教育本真的回归,有利于减轻大多数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多数辍学的人能重返校园接受教育,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但部分家长曲解了义务教育的精神,将对子女的教育责任转移到社会、学校上来,使得家庭的教育观念更趋淡薄。这导致“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形成难度更大,学校德育、安全教育工作的责任更重。

3.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虽然要求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德育课时相对以前有所减少,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条件的不具备无法落实,机构人员配置跟不上,评价体系改革被全面软化,导致中小学的德育地位被削弱,学校安全工作和突发事件的隐患加重。

4.政府和教育部门追求“政绩工程”的心理作祟导致教育资源不合理分配

由于错误教育政绩观的指导, 各地政府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时,更多地重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规模的扩张,而对学校管理和教育内涵的提升缺少研究,它导致教育服务覆盖不全面、优质资源相对集中于重点示范学校,区域教育和校际之间差距拉大。对于广大的非重点农村学校来说,软硬件教育资源的匮乏,增大了学校安全工作和法制教育的难度。

(二)来自学校的原因

1.教育模式的明显功利性倾向和“重智轻德”的应试教育弊端

由于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升学率的影响,许多学校不得不把主要教学力量投入到重点班上,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教育方针和目标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中逐渐弱化,“升学率”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在教育过程中,偏重对学生智育的提高和培养,忽视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人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体育课、品德课被弱化或淡化。学生从踏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像进了战场,一路冲锋陷阵,学生“为教而学”,教师“为教而教”。这种教育现状带来如下弊端:①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以致于情绪紧张,容易诱发暴力性事件。②学生的道德观念淡薄,不能明辨是非。一方面少数学生动辄以武力解决问题,甚至违法犯罪尚不自知,一方面受害的学生大多乖乖就范,不懂得寻求保护自己的途径。③引起非重点班的学生和一部分学习差等生通过暴力行为来释放或缓解内心因受到家长的指责、老师的歧视和同学的嘲笑而产生的强烈被剥夺感和被遗弃感。

2.学校管理不善,对暴力事件的处理方式简单化

通过调查发现,校园暴力的问题在非重点学校、职业高中、中专等学校尤为严重,这与非重点学校对学生管理不严,学生纪律涣散,教学秩序混乱有关。①有不少学校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做耐心的思想工作,而是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 “以罚代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部分学生对他人也变得粗暴起来,也有的学生用破坏公物或同学的东西来报复学校和老师,从而上演了一幕幕学生暴力事件。②有些学校对于所发生的暴力事件不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查处,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掩盖,以求息事宁人,这无疑纵容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③部分学校对学生违纪事件简单地求助于行政处分,滥用“劝退”、“勒令退学”等手段,随便开除学生,将矛盾推向社会,促使本应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成为社会上违法犯罪的“后备军”。

(三)来自教育主体的原因

1.学生方面

当代青少年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蛋白摄入量增多,加上图书、期刊、电影、电视等传媒的影响,社会环境的日益开放,出现了早熟、生长加速现象,这在女生身上表现更为突出。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争强好胜,崇尚武力,有时还会有超常的性心理体验,加上好奇心强, 自控力差,反抗权威意识浓烈,缺乏独立评价能力,极易受外界渲染的恐怖、暴力、艳情等“另类”文化的诱使而激发冲动,并使用暴力手段,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教师方面

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化,不同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冲击造成某些教职工道德防线的崩溃、法律观念的退化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少数教师对学生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传统的师道尊严,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管教,个别素质低下的教师甚至以打骂讽刺、挖苦或形形色色的体罚替代教育,致使某些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健康的心态。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给学生带来身心伤害,并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增加引发校园暴力的可能。

(四)来自家庭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当

有人曾把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分为四个类型,即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前三种态度已被大量事实证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方式,它们均不利于子女正常人格的形成。在专制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一般较高,且倾向于采取“棍棒式的强制”,来督促子女成才。结果子女耳濡目染的是父母的暴力行为,不知不觉中沾染了“暴习”,遇事即想到用暴力解决。在溺爱型、放任型家庭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他们养成唯我独尊的心态,在学校或班集体中不愿意服从别人,喜欢发号施令,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不服输的心理让彼此互不谦让,最终导致矛盾的激化。一般来说,孩子在最初的几年中应学习和培养对人的信任感、依恋感和同情心,学会分辨对与错,并认识到有害行为带来的恶果。可惜,许多孩子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并没有学得这些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且当孩子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同学发生纠纷和矛盾时,家长还往往错误地暗示和引导孩子去攻击或还击他人。

2.家庭关系的异化

家庭破碎、父母离异、“父母战争”、极度贫困等负面刺激造成孩子厌贫心理和仇富心态,导致他们从小心理的畸形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在幼小心灵中便充斥暴力思想,易形成攻击性人格。到了中学或大学阶段,自觉四肢发达,孔武有力,一旦个人欲望膨胀,便对他人施暴以求自我心理的平衡。

(五)来自社会的原因

1.社会对公平的炒作过头,极大误导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参与

因为国家长期实行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传统的以中央为主、忽视地方的资源配置模式导致财政政策中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政府主导型办学模式中存在的教育制度性障碍使得我国教育发展突出地存在城乡教育差距、区域教育差距及重点校与一般校的差距。与此同时,在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渗透和媒体的大肆炒作下,人们往往离开经济均衡发展水平和社会分配公平等实现程度,去谈全面实现教育公平,这导致人们对教育的评判标准无限度提高,对教育的参与畸形发展,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在压抑的紧张氛围里,年少气盛又缺乏判断力的学生容易因冲动引发暴力行为。

2.暴力文化的泛滥和虚拟世界的诱惑

当今社会,暴力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形成一种效应场。在暴力文化氛围中,一些青少年会通过与暴力文化经常性的互动感应,严重影响其对信息的选择与加工,强化角色扮演意识,逐步形成暴力犯罪心理倾向。而且与以往不同,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于二重世界之中:由物质构成的真实世界和由大众传媒构造的虚拟世界,尤其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无约束性等特点,使得网络道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范现象。如道德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泛滥,道德情感日渐冷漠,人际关系日益疏远,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不断削弱,网络不道德行为日益严重等诱发了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只要条件适宜,就必然会把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而且暴力犯罪行为更具隐蔽性、突发性、难控性。

三、校园暴力的预防

(一) 校园暴力的社会预防

这里所说的社会是从广义上来讲的,包括非政府组织机构和政府部门。社会因素是校园暴力发生的直接外因、社会对校园暴力的防治应担起应负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和执行力度,会同公安部门全面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切实解决青少年帮派问题,建立防治校园暴力的专门机构,负责领导和协调校园暴力专项整治工作,使政府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功能互补,形成防治校园暴力的合力。

2.通过建立健全领导机制、预警监测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督导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快预防青少年犯罪长效机制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推动地方党政领导进一步的关心重视,提高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水平。

3.教育体制的改革要加速进行。应重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对教学设备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促进教师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力求不同素质学生的合理分配,尽量减少因学校设施、教师水平、学生素质较差的“第三世界”学校的数量,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保障机制,特别是重视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学生的社会保障,从源头防范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4.坚持贯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和完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局面,净化社会环境,整顿文化娱乐场所,抑制暴力文化传播,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增强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多建一些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设施,使其有释放充沛能量的地方,减少青少年进入一些不宜进入的场所的可能性。

5.社会公益团体如妇联共青团或其他社区团体应帮助破碎家庭孩子,帮助问题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矫正其不良行为,端正其不良心理等。

6.社会还应加强有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以便为政府决策和家庭与学校教育提供指导以及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有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建立因校园暴力而受损害的家庭的法律救济。

(二)校园暴力的学校预防

学校作为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阵地,自然是制约犯罪的重要防线。为了把校园暴力犯罪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应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必须转变智育为上的传统教育观念,应针对青少年的喜好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建立健全的德育机制和标准化德育评价体系,真正将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以生命价值、女生生理心理和防止暴力教育为重点,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卫能力。还应充分依靠当地党政和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健全法制副校长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让学生自觉远离暴力。

3.关注教师心理,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要合理,消除教师的心理失衡感,并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打造一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安排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5.加强学校管理,抓好校园安全稳定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建立检讨奖惩制度;关注学生交友情况,开展帮教活动,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健全校园安全稳定第一责任人制度和学校保卫组织,主动保持与警方的联系。

6.学校要通过家长定期联系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加强与社区、与工青妇等组织的联系,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育人网络。

7.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致力于培养高尚的校园精神和良好的校风,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即使少数行为不端正的学生,也会自惭形秽。

8.通过灵活多样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分散学生注意力,规范学生行为,宣泄学生压力,疏导学生精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提高思想水平,净化灵魂,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 校园暴力的家庭预防

家庭功能的健全发挥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未成年人树立良好人格,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先导。校园暴力的家庭预防应做好以下工作:(1)父母应言传身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地做孩子的表率,以免对子女产生消极影响。(2)父母应以科学、文明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塑造子女,既不能一味迁就、过分溺爱,也不能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更不能打骂相加,实施家庭暴力。要尊重子女的人格,培养其健康的心性。(3)父母要经常引导孩子、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使其有一个民主、健康、安全、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4)父母要规范子女的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方法,学会正确地观察、对待社会事物,形成良好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力。一旦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遏制其继续发展。(5)父母还应该培养子女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使子女培养起高尚的情操,精力得到合理的释放。这些积极的爱好能强化子女的成就感和自尊心,建立起健全的人格,从而消除暴力隐患。(6)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庭教育咨询机构,提高家长家教水平,引导家长对未成年人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保障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健康成长。

预防校园暴力观后感 篇8

后来,屏幕上又出现了一些文字与图片,都是关于校园暴力的,犯罪分子有男的也有女的,但还是男的居多。

图片中的人被揍地很惨,有很多人在事件中不幸遇难,有的人则在心里刻上了抹不去的阴影,那些照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张用暴力逼迫受害人下跪的照片,那些施暴的人还恬不知耻地摆起了“V”的.手势。

这很荣誉吗?这好玩儿吗?子曾经曰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还有人曾经说过:“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上一篇:学校教师考核评语简短下一篇:保险竞聘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