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识图总结

2024-10-14

平法识图总结(精选3篇)

平法识图总结 篇1

平法识图总结

这学期终于初步接触了平法识图,了解到平法识图是工地上至今为止最先进的一种识图方法,通过最近这段时间的学习,了解到了建筑当中梁板柱以及剪力墙的细部构造以及一些构造标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平法图解的了解学习,进一步知晓了建筑构件中一些钢筋的配置以及布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建筑识图的知识。比如:原位标注与集中标注,钢筋连接方法有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当然连接长度也不一样,还要注意连接的影响范围内都要进行钢筋加密,平法识图中的构造筋,箍筋,吊起筋,通长筋,角筋,拉接筋,抗扭筋,弯起筋,等等不同种类的钢筋以及区别和布置位置方法,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国标的一些内容,让人受益匪浅。

这些天通过对平法识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平法识图的基本概念,平法梁识图,梁的集中标注,原位标注以及框架梁节点构造,抗震框架梁箍筋的构造悬挑梁和女儿墙的构造,通过图书馆对03G101-

1、03G101-

2、04G101-

3、04G101-4等平法图集进行全面解读和释疑。平法和钢筋计算、平法梁基本知识、平法柱基本知识、平法钢筋计算的一般流程、平法板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楼梯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剪力墙识图与钢筋计算、平法筏形基础识图与钢筋计算进一步增强了有关建筑方面的研究性学习。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建筑这个行业,总的来看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应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眼界,最后希望老师能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舍弃一些华而不实的过程,同时也希望老师在可能的情况下多讲一些自己有关建筑的一些经历,以及在空余的时间里讲一些有关建筑以后的职业前景毕竟我们来此求学是为了就业呀。最后希望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一同携手为建筑业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专业:建筑工程 班级:1032 姓名:王龙辉

平法识图总结 篇2

关键词:平法识图,钢筋计算,教学方法

0 引言

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均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 (简称平法) [1], 它极大地简化了设计, 出施工图时只需出平面图, 不再出构造详图, 加快了设计的速度与周期, 提高了结构设计质量, 降低了设计成本与消耗、节约了自然资源。然而设计过程的简化, 带来了施工、监理和工程预算的复杂化, 增加了结构施工图识图的难度。此外, 由于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没有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 导致学生识图能力与钢筋算量能力匮乏, 毕业后到了设计、施工、监理、造价等单位, 看不懂平法施工图, 不会进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无法立即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 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 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

1 平法定义及优点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

概括来讲, 平法的表达形式就是把结构构件编号、尺寸、配筋和标高等, 按照平法设计规则, 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 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 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它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 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结构、构件从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 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2,3,4]。目前由国家重点推广、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即G101平法图集) , 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平法采用数字化、符号化、标准化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使结构施工图的信息量集中, 构件分类明确, 层次清晰、直观易懂, 设计效率及设计质量成倍提高, 设计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与传统方法相比图纸量可减少70%以上, 节约了宝贵的森林资源。

2 在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及问题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这门课程具有知识体系复杂, 内容抽象枯燥, 信息量高而集中, 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 这些年来在该课程教学中, 仍采用传统的“老师讲, 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 存在脱节现象, 而且师生相互沟通交流少, 课堂气氛凝滞, 导致许多学生失去对平法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发挥, 严重制约教学效果, 影响着教学质量。如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习的热情,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 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针对该课程的这一实际情况, 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3 革新教学方法, 实现理论实践的一体化

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及软件。

运用互联网、多媒体和数码录像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将《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构造制作成形象、直观、动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视频动画, 通过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能够有效解决图片无立体感, 看不见细节, 有效解决学生对工程实际情况了解少, 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形象、最生动的直观效果, 更加容易理解、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的兴趣。

2) 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

通过多年教学研究和实践发现, 现在的高职学生基础不扎实, 抽象能力较差,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 厌倦枯燥乏味的说教, 但思维比较活跃, 好奇心较强, 动手操作能力较好。因此, 在课程教学中特意安排了钢筋骨架模型的制作环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 对照图纸利用钢筋、铁丝扎制简易的结构构件模型,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其配筋有更直观的感受, 使抽象的理论变成了实际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模型制作环节, 老师应深入到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进行点拨指导, 同时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了更好的互动与交流和更深入的了解与沟通, 课堂讨论热烈, 气氛浓厚, 课后不少学生之间仍争论不休,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及团队协调精神[5]。

3) 以工程图纸为主线开展教学。

针对现实中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在离校时看不懂图纸, 企业没有时间培训学生识图图纸的情况下, 在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把一套完整的平法施工图纸引进课堂, 以此图纸为载体贯穿于各章节, 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让学生熟悉实际工程图纸, 同时让学生直接使用当前执行的G101和G901系列图集, 确定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 绘制立面钢筋排布图和截面钢筋排布图, 并计算钢筋工程量, 以提高识图能力和钢筋算量能力。具体到课程教学中, 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即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图及钢筋算量实操训练中, 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讲述为辅, 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同时, 作为教学载体的实际工程图纸, 要具有代表性, 难易适中, 符合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4) 现场参观教学法。

目前该课程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 而课堂教学也只是停留在课堂上, 通常采用板书或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其讲述的配筋构造也都是静态、抽象的, 老师通过传统的方法很难讲清楚, 学生对理论内容也缺乏感性认识, 一知半解、模糊不清, 很难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期间, 结合相关章节内容, 有针对性地选择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并进行现场教学, 让学生到真实的工程情景中去体验, 以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直观认识, 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加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6]。目前现场教学已应用非常广泛, 主要是很多高职院校因为实训条件的原因, 其实训基地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授课要求, 所以安排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教学。把“教室”设在工地, 可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也可以让学生在其指导下进行实地操作, 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 真正做到了教、学、做的统一。

5)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平法制图规则快速识图平法施工图, 准确进行钢筋量的计算。学院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工程造价基本技能项目, 同时每年也在工程造价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举办“工程造价技能比武”, 技能比武从结构构件的平法设计规则、钢筋节点构造、钢筋排布图、平法施工图的识图、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及计算机模拟 (广联达、斯维尔工程造价模拟软件) 等方面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大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学风建设, 打造专业特色, 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办法。

4 结语

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落脚点, 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宗旨, 我们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积极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亲身实践,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深度结合, 从而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岗位工作状态, 为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燕, 李剑慧.平法图集11G101-1钢筋构造问题探讨[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3 (4) :13-16.

[2]陈青来.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J].中国建设报, 2006 (9) :25.

[3]郑文忠, 王英, 周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法标注补充建议[J].建筑结构, 2002 (10) :40-41.

[4]韦坚.平法框架柱钢筋表达模型及信息获取和识别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02.

[5]夏巧丽, 张红蕾, 张海燕, 等.对《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课程教学的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 2013 (3) :55-56.

平法识图总结 篇3

【关键词】平法识图;钢筋算量;任务驱动教学法

我院通过对建筑行业现状的调查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到由于识图能力的匮乏,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针对这一现状,我院开设了《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旨在加强学生识图、审图能力与钢筋下料能力。在近两年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组老师的不断摸索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学生好评。

1.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图纸作为工程师的语言,读懂结构施工图是建工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因此《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成为建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建筑制图、房屋构造、施工技术、建筑结构、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前序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看懂平法表示的结构施工图,能手工计算钢筋工程量、熟练进行钢筋翻样。

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企业调研,我院最终确定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主要分为单项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其中,单项职业能力培养体系,针对施工员的岗位职责,对其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101图集,根据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划分为多个学习领域,具体体现学习情境一: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二:钢筋混凝土板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三:钢筋混凝土柱、墙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四:钢筋混凝土基础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学习情境五:钢筋混凝土楼梯、雨篷等其他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在学期末集中实训1周(28学时),教师提供一套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实践工程图纸,要求学生对其中的一榀框架- 剪力墙进行钢筋翻样计算。

2.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针对课程特点,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贯穿整个教学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通过小任务来驱动教学组织过程,以大任务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如在学习情境一: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平法识读及钢筋计算中,将整个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见表一。

表一 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平法识读与钢筋计算任务分解

其中任务1.1—梁的钢筋种类,梁的钢筋构造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视觉认识,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现场参观法。首先布置任务,下发任务工单,学生明确任务后去现场参观,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现场对每根梁内的钢筋进行认识并做好记录,完成任务工单。

任务1.2—梁的平法标注,教师借助二维和三维的效果以多媒体教学讲解梁平法标注的内容,再让学生分组识读梁的平法施工图来强化学生识图能力。

任务1.3—梁的钢筋翻样,学生通过查阅图集和规范,了解梁节点构造要求,在实训室内根据任务工单要求,根据图纸要求对指定梁进行钢筋绑扎。

任务1.4—梁的钢筋,学生分组根据梁平法施工图计算出钢筋用量。每次完成任务后,小组之间交换成果互评,互评完成后进行检查和小结。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点评。点评过程既是总结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的点评总结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点评中不仅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还要比较总结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改进不足提高能力。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专业技能都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协助能力得到加强。循序渐进的小任务,环环相扣,驱动了学生对单个构件进行识图和钢筋工程量计算,培养了学生对单个构件的识图能力和钢筋翻样能力。为了提升学生对整套图纸的识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大任务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识图和钢筋计算能力。在学期末最后一周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由教师提供一套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实践工程图纸,学生对其中的一榀框架- 剪力墙进行钢筋翻样计算。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使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3.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现在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的考核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打破了传统考核方式,在本课程上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中过程考核以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考核,占60%,过程考核由平时出勤40%+钢筋翻样30%+钢筋计算30%组成,期末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占40%。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深化。

4.结语

综上所述,钢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以任务为中心及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践为中心的转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最美兵工人候选人事迹材料下一篇:优秀作文我敬佩的一个人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