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发展报告

2025-01-06

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发展报告(通用9篇)

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发展报告 篇1

一需求分析

一、需求量增长分析

我国重型机械行业细分为冶金矿山机械和物料搬运设备子行业。据中国重机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冶金矿山行业营业收入达3111亿人民币。受下游煤炭、金属与非金属矿山投资额变动影响,矿山机械需求总量呈逐年较快增长态势。

2007-2011年我国矿山机械设备需求持续增长,需求量从2007年239万台/套增长到2011年的351万台/套,其中2011年我国该类设备市场需求同比增11.07%。(数据来源: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二、区域需求结构分析

矿山机械设备需求变动与我国矿产资源地理分布、矿山开采产业关联度较大。由于地质成矿条件不同,导致我国部分重要矿产分布特别集中。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中,约90%集中于华北、西北、西南,但东北、华东和中南煤炭资源仅占10%左右。磷矿查明资源储量约70%集中于云、贵、川、鄂四省。铁矿资源与开采集中分布在辽、冀、川、晋等省。

各类金属、非金属矿山资源分布以及矿山开发利用使得矿山机械产业市场发展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近年来在西部边远地区发现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区。开发难度很大。基于矿产分布不平衡态势,今后我国矿业发展战略重心西移已成必然之势。现阶段我国矿山机械区域需求构成看,华北、东北等重点矿区对矿山机械需求结构中占份额相对较高。

三、产品结构分析

矿山机械包括钻井设备、采掘设备、矿井升设备、破碎和研磨设备、筛分设备、洗选设备、焙烧设备等七大类约300个品种数千种规格。采矿设备如掘进机、挖掘机、采煤机、刨煤机、桥式转载机等;选矿设备如球磨机、立磨机、磁选机;浮选机、螺旋分级机、粉磨机、颚式破碎机、破碎站、箱式破碎机、旋回破碎机、圆锥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等;探矿设备如转钻机、回转式立轴钻机、井架(钻塔)、绞车、动力机(电动机、柴油机)和泥浆泵等。已形成多品种规格、系列化。

据统计:我国各类矿山机械设备产品市场构成中,选矿设备在整个矿山机械市场份额约51.3%左右、采矿设备约占20.1%、探矿设备约占15.4%左右、其他特种矿山机械等约占13.2%左右。

二供给分析

一、产量增长分析

我国是全球矿产资源主要生产国、消费国,也是矿山机械设备制造大国,矿山机械年产量居世界前列。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矿山机械供给结构中:一般性综采、掘进提升设备产能过剩;先进智能数字技术综采、掘进机械等高技术附加值设备供不应求主要依赖进口;国产设备在质量规格性能、技术研发与工程化方面差距很大。

2008-2011年我国矿山机械设备制造业年产量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从2007年221万台/套上升到2011年328万台/套,其中2011年我国矿山机械产量同比增10.81%。

二、区域产业布局分析

矿山机械设备本身技术附加值高、属资本技术密集型设备制造业。区域产业布局及产能集中度较高。矿山机械生产企业及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南区、东北区、华北区等地区。其中中南地区的河南省、东北区辽宁、华北区山西等省份,矿山机械产业体系成熟完整,生产能力及投资规模更为集中。华东地区近年来出现较多民营企业,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已经形成一定产能规模。

三 供需平衡分析

矿山机械制造产业发展与下游各类矿山开采企业需求发展息息相关。采矿业处于产业链上游,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采矿业政策调控对采矿业以及关联产业如矿山机械制造业发展具重要影响。2009-2010年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发展速度有所下滑。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增长,下游野外矿产勘探、贫矿、地下矿山等特殊矿机以及智能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矿机需求呈较快增长,矿山机械制造企业经营状况不断好转。我国矿山机械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行业企业数量约达上千家,产能规模较大,已形成比较丰富产品系列,基本满足我国矿山开采通用技术需求。但我国矿山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不高,呈现“大而不强”状况,高端智能化、数字化、大型矿山机械成套设备仍依靠进口。

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供需平衡态势看:供求总量仍处于供不应求状况、供应结构不均衡需逐步升级优化。据统计:我国矿山机械需求总量从2007年的239万台

上升到2011年的351万台,同比增11.07%;年产量从2007年的221万台上升到2011年的328万台,同比增长10.81%。

四 2012~2015需求量和产量预测分析 下游煤矿非金属矿、金属矿等地下矿山开采需求拉动下,预测2012年我国矿山机械设备需求量将达382万台套,到2015年可能增长到491万台套,同比增

8.63%。

随着新技术研发投资以及生产能力扩大,预测2012年我国矿山机械年总产量将达360万台套,到2015年可能达469外台套,产量同比增长8.82%左右。

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发展报告 篇2

1. 工业增长: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比上年同期仍大幅度下滑, 但比前两个月有所上升

2009年一季度, 机械设备制造业工业生产保持小幅度增长局面。全行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相对稳定, 与上年同期相比, 行业增长速度仍有大幅度的下滑, 但与前两个月相比, 行业增长速度有所提高。

2009年一季度通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274.72亿元, 同比增长9.59%, 增长速度比前两个月提高2.01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22.82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完成3310.55亿元, 同比增长15.18%, 增长速度比前两个月提高0.24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15.45个百分点。

子行业中, 与前两个月相比, 起重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速提高9.74个百分点, 提高幅度较大;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业和包装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生产的下降速度, 分别比前2个月收窄2.05和5.44个百分点。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和衡器制造业增长速度分别比前两个月下降了3.35和4.3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 各个子行业的增速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滑。

在增加值方面, 2009年一季度通用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1.3%, 比上年同期下降11.2个百分点。

2. 主要产品产量:工业锅炉、电站汽轮机和电站水轮机产量增速比上年同期明显回升

2009年一季度, 通用设备制造业工业产品产量中, 工业锅炉累计完成5.07万吨, 同比增长21.48%, 与上年同期相比, 工业锅炉增速大幅度上升;电站锅炉累计完成5.44万吨, 同比下降31.26%。电站汽轮机产量同比增长5.84%, 比上年同期回升;电站水轮机产量同比增长15.32%, 比前两个月下降14.76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回升。金属切割机床产量累计13.89万台, 同比下降16.59%, 增速下滑, 但比前两个月下降幅度减小4.54个百分点。其中数控机床产量同比下降15.51%, 降幅比前两个月收窄1.07个百分点。起重机产量同比增长6.48%, 比前两个月大幅度上升, 比上年同期下降19.62个百分点。包装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长56.63%, 增长迅速, 比前两个月大幅度上升。

专用设备制造业中, 2009年一季度粮食农作物收获机械、场上作业机械和环保专用设备产量增长速度大幅度上升。其中农作物收获机械和场上作业机械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4.13%和37.62%, 均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的回升。环境污染防治设备的产量同比增长速度达到212.68%, 比上年同期提高165.16个百分点, 增长迅速。

与前两个月相比, 混凝土机械和小型拖拉机产量增长速度出现较大上升, 混凝土机械产量同比增长22.97%, 小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22.23%, 增长快速, 均改变了前两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水泥专用设备、粮食加工机械和印刷专用设备产量均比前两个月有所下降。金属冶设备和金属轧制设备产量增速均比前两个月大幅度下滑。

二、销售情况

1. 工业销售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保持前两个月的水平, 比上年同期仍有大幅度回落

2009年一季度, 机械制造业销售产值的增长速度稳定, 保持了前两个月的增长水平, 波动不大;与上年同期相比, 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销售产值增速均继续呈现大幅度回落。子行业中, 风机风扇制造业的销售增速明显比前两个月有较大上升。

一季度, 通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完成5089.3亿元, 同比增长9.02%, 增长速度比前两个月提高0.76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23.61个百分点。子行业中, 起重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风机风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分别比前两个月提高2.05和4.69个百分点, 增速上升。而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和衡器制造业的销售产值增长速度分别比前两个月下降5.33和2.93个百分点。各子行业的销售产值增长速度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回落。

一季度, 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完成3146.54亿元, 同比增长13.89%, 增长速度比前两个月下降1.05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下降19.37个百分点。

2. 进出口分析:出口交货值同比继续下滑, 降幅比前两个月扩大

2009年一季度机械行业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一季度通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完成592.8亿元, 同比下降13.94%, 降幅比前两个月扩大5.25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完成323.16亿元, 同比下降13.2%, 降幅比前两个月扩大2.94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 全行业的出口形势大幅度下滑。

子行业中, 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一季度累计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1.29%, 但增速比前两个月下降3.42个百分点。其他子行业的出口同比均继续呈现下滑态势。但起重风机风扇制造业、包装专用设备制造业和衡器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速度比前两个月有较大减少, 出口降幅分别比前两个月收窄17.6、17.34和13.72个百分点。

在主要产品出口增长方面, 根据海关统计, 2009年一季度机械及设备累计出口501.6亿美元, 同比下降18.2%, 增速比前两个月缩小1个百分点。其中金属加工机床累计出口124万台, 同比下降18%, 比前两个月缩小6.4个百分点。其中, 车床出口同比下降52.9%, 铣床出口同比下降43%, 轴承出口同比下降42.7%。

在进口方面, 根据海关统计, 2009年一季度机械及设备累计进口255.25亿美元, 同比下降20%。其中锅炉进口累计107台, 同比下降11.6%;金属加工机床累计进口18956台, 同比下降11.1%。阀门进口3903万套, 同比下降29.9%。数字式中央处理部件累计进口27.5万台, 同比下降20.9%。

三、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009年一季度机械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通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599.41亿元, 同比增长44.0%, 增速比前两个月下降11.5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 增速依然较快。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投资完成448.15亿元, 同比增长49.7%, 增速比前两个月下降1.6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四、企业经营情况

1. 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通用设备制造业内, 2009年一季度小型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72%, 增速比前两个月下降0.35个百分点, 增长速度依然较快。大、中型企业的工业同比仍有小幅度下降, 但降幅比前两个月分别减少9.68和1.31个百分点。

专用设备制造业内, 小型企业一季度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3.59%, 比前两个月下降3.15个百分点, 小型企业在行业内的比重较大。大、中型企业的工业增长速度分别提高14.12%和4.04%, 分别比前两个月提高4.57和2.19个百分点。

2. 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分所有制类型来看, 机械设备制造业内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规模比重较大。2009年一季度通用设备制造业私营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21%, 增速比前两个月提高0.25个百分点。外资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33%, 降幅比前两个月减少0.59个百分点。

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发展报告 篇3

关键词:中国机械制造;现状分析;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1-0009-02

目前中国机械制造行业存在着两端竞争的局面,既面临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生产市场的竞争,又面临着欧美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的先进市场竞争压力。2013年,中国机械制造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战略机遇和挑战。

1 中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分析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机械制造行业正在经历从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转变。无论政府还是主机企业、行业协会还是各个配套企业,都对中国机械制造业寄予了空前的重视。

根据2011年1~8月份的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机械制造行业正处于告诉发展的产业状态,行业技术水平发展迅速,生产集中度高,市场准入度较大。今后的市场发展方向必然向着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随着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机械制造行业进行了相应的产业调整,从高能耗向低碳环保方向发展,在平衡企业和行业发展规模的同时,苦练内功,加快行业规划优化和产业聚合,以发掘内部增长来带动和创新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近年来中国制造行业呈现八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包括生产集约化、科技淘汰速度快、自主研发创新、强强联合资产重组、产业结构优化、标准国际化、差异化竞争、收缩应对金融危机等。但是也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无序化竞争、行业自律及自净能力差等问题。总体来说,中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在制造业各领域是一个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行业。中国机械制造行业如果能够正视自身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平衡,将能从机械制造大国变成机械制造强国,从而实现根本性的转变。

2 应对金融危机的行业发展分析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中国机械制造行业出现负增长,这是机械制造发展历史上的先例。2009年国家颁布的四万亿救市计划,反而使得机械制造行业呈现非理性增长高峰,较为突出的是表现在工程机械上,造纸、制浆等轻工业设备制造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在2010年初的时候,机械制造行业预测增长17%,但是一季度行业销售收入增长58%,出现强烈的坑和峰对冲,直到2011年才基本上恢复到平稳发展的轨道。到了2012年,发展峰值需要理性回归,需要按照经济规律恢复到正常平稳指标,才能保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四万亿投资对机械制造行业影响有待多方面、较长期的观察、思考和论证,但是总体而言,如何去除浮躁心态,平稳做好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3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货币政策也对中国机械制造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2011年底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之后,出台了一些包括存款准备金在内的金融措施,这对后来的行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大主要的调控政策使机械制造行业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出现了底部企稳的情况,2012年行业总体增长率预测为17%。机械制造行业处于行业低谷的维稳水平,经济拐点虽然还没有出现,但是预期已经很强烈。相对于货币政策紧缩,其他配套政策对于产业发展仅仅是平稳辅助的作用。

4 中国机械制造业未来展望及产业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中国机械制造业预测总体保持平均年递增17%,一直到9 000亿,行业发展趋势可以称之为谨慎、乐观。因此确认的总体思路是第一保稳定,第二调结构,第三促增长。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中国未来20年的机械工程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绿色、智能、超常、融合和服务。未来20年是中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为了应对中国机械制造行业这一关键发展时期,行业内部应当大力推进制造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从行业层面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区域资源配置。要实现制造业强国的中国梦,首先是要科技为先。在创新、人才、体系、机制和开放这几个关键要素上下功夫。既要重视创新,也要重视优化和积累,没有积累没有原创,就不可能有突破。在全球竞争中,要注意结合引进技术,注重集成和因地制宜的改造,才能将先进的技术与我国本地情况相结合,形成创新优化的集成创新技术。创新优化成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

5 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及重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创新重点,随着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及核心技术在国内的移植及推广,国内的机械制造行业呈现较快的研发创新态势。世界各大品牌的制浆造纸机械制造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合资或独自制造公司,例如ANDRITZ率先在广东选点建厂,Voith在上海昆山成立公司,METSO在西安开设合资公司等等。这些行业领袖在中国纷纷设厂,不仅在技术上给国内机械制造行业带来最新的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更在自动控制和集中控制上给机械制造行业带来较为前沿的创新发展意识。

6 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为了促进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行业建设:

①严抓行业自律,减少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增长,行业当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不同的企业竞争之间变得没有道德底线,恶性竞争手段层出不穷、逐步升级。因此行业协会必须进行相应的引导和规范建设。比如中国机械行业协会在去年成都召开会议,通过四项行业自律公约。这些公约的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是协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当然也需要政府指导,更需要包括媒体在内社会各界监督、检查、督促。

②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十二五规划内容。要仔细研读十二五规划里的方针政策和行业纲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方针政策要逐条贯彻落实好。而行业规划是行业自律的准则,行业协会不仅要组织行业技术力量进行编制并且对外发布,还要贯彻落实下去。

③配合政府做好制造业振兴及税收减免措施。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的振兴规划中的相关措施,包括关键零部件免税,企业技术改造等,很多企业都享受很多优惠,并且获得6%~10%的资金上的支持。因此行业协会应当配合政府部门把这部分工作做好,为企业服务。

④严抓标准建设,陆续出台行业标准,提高行业标准化建设水平。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行业有行业规矩,产业有标准,标准化有很多工作,因此作为行业协会,需要继续推出行业标准,来补充国家和行业标准重要补充,使行业档次进一步提高。

7 结 语

在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规划中,要充分理解市场情况,并根据行业规划安排实施步骤,在过程中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规范管理,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才能达到高标质量的要求。尽管机械制造行业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仍将面临宝贵的发展机遇期。机械制造企业应当进一步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练好内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极其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1,(15).

[2] 魏世元.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河南科技,2010,(24).

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发展报告 篇4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发展状况综述1

第一节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简介1

一、造纸加工机械定义及分类1

二、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的特征3

三、造纸加工机械主要用途4

第二节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相关政策7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7

二、其他相关政策8

三、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出口关税政策10

第三节中国造纸加工机械产业发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波特五力模型”介绍14

二、造纸加工机械产业环境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内竞争

(二)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买方侃价能力

(三)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卖方侃价能力

(四)造纸加工机械行业进入威胁

(五)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替代威胁

第四节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发展状况25

一、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发展历程25

二、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27

第二章2014-2018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外部发展环境展望30

第一节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历史运行情况30

一、中国GDP分析30

二、居民消费水平分析33

三、恩格尔系数35

四、工业发展形势分析36

五、存贷款利率变化38

六、财政收支状况41

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展望44

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势预测45

第三章造纸加工机械产品市场供需分析47

第一节造纸加工机械市场特征分析47

一、产品特征47

二、价格特征48

三、渠道特征50

四、购买特征53

第二节造纸加工机械市场需求情况分析561417

二、原料需求58

第三节造纸加工机械市场供给情况分析6

2一、产品供给6

2二、渠道供给能力65

第四节造纸加工机械市场供给平衡性分析68

第四章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供需情况及预测70第一节2012-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生产能力分析70

第二节2012-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分析71第三节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地区结构分析72

第四节2012-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需求情况分析7

3一、2012-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需求总量7

3二、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需求结构变化75 第五节2014-2018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供需预测77

一、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供给总量预测77

二、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生产能力预测79

三、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需求总量预测80

第四节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产品下游各需求领域需求特点83

第五节中国造纸加工机械供需状况预测84

第六节中国造纸加工机械市场生产与消费格局预测85 第五章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87第一节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总体运行情况87

第二节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盈利能力分析88

一、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析88

二、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销售毛利率分析90

三、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9

3四、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95

第三节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偿债能力分析97 第四节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经营效率分析98 第五节2012-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99

一、2012-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总资产状况分析99

二、2012-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总负债状况分析100

三、2012-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102 第六节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成长性分析106

第六章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情走势及影响要素分析108

第一节2013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情走势回顾108第二节中国造纸加工机械当前市场行情分析109第三节影响造纸加工机械市场行情的要素110

第四节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价格风险规避策略研究111第五节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情走势预测112 第七章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14

第一节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不同地区竞争格局114第二节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的不同企业竞争格局11

5二、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竞争格局分析116

三、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118

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分析122 第八章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产品营销分析及预测124

第一节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中国营销模式分析124

第二节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主要销售渠道分析125 第三节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价格竞争方式分析126 第四节造纸加工机械行业营销策略分析127

第五节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国际化营销模式分析128

第六节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市场营销发展趋势预测129 第九章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市场进出口分析131第一节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进出口整体情况131第二节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进口分析132第三节进口国别及贸易方式特征133

第四节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市场出口分析13

4一、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13

4二、出口市场风险分析137 第十章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141第一节重点企业一141

一、企业基本情况分析141

二、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结构143

三、公司经营情况及毛利分析第二节重点企业二147

一、企业基本情况分析147

二、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结构

三、公司经营情况及毛利分析第三节重点企业三154

一、企业基本情况分析1

54二、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结构

三、公司经营情况及毛利分析第四节重点企业四161

一、企业基本情况分析16

1二、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结构

144

150

157 159

163

三、公司经营情况及毛利分析164第五节重点企业五167

一、企业基本情况分析167

二、企业主营业务及产品结构168

三、公司经营情况及毛利分析170 第十一章造纸加工机械市场发展趋势与及策略建议175第一节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7

5一、产品与技术17

5二、市场竞争格局176

四、价格走势181

第二节2014-2018年行业运行能力预测18

4一、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总资产预测18

4二、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186

三、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产品销售收入预测189

四、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利润总额预测191

第十二章2014-2018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194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投资机会分析194第二节2014-2018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环境风险19

5一、国际经济环境风险19

5二、汇率风险196

三、宏观经济风险198

第三节2014-2018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风险

一、上游行业风险20

2二、下游行业风险205

第四节2014-2018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市场风险208

一、市场供需风险208

二、价格风险210

三、竞争风险213

第十三章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投资建议分析217第一节投资项目规模217

第二节建议投资区域218第三节营销策略219第四节投资策略220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图表:2006-2014年中国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000-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图表:2005-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表

图表:201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月度同比)图表:2006-201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图表:201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市场容量分析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供给总量分析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产能分析图表:2012-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产量及其增长分析图表:2012-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需求总量分析图表: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产品需求区域分布统计

图表: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供给总量分析预测图表: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产能分析预测

图表: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需求总量分析预测

202

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销售毛利率分析 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 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总资产分析 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总负债分析 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产成品同比增长分析 图表:2014年造纸加工机械生产企业区域分布统计

图表: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 图表:2014年中国不同规模造纸加工机械企业产值利税率 图表: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企业产值利税率 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出口分析 图表:2012-2014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进口分析 图表: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进口国别分析

图表: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

图表: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总资产分析预测 图表: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总产值分析预测 图表: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分析预测 图表:2014-2018年中国造纸加工机械行业利润总额分析预测

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发展报告 篇5

谈到重机行业的发展他认为,在国家控制新增产能、化解落后产能的背景下,冶金、有色金属、水泥等相关行业新上项目必将减少,技术改造项目将大量增加。因此,重型机械企业须要下大力气创新,把发展节能环保新型产品发展作为重点。部分转型成为专、特、精、尖的零部件供应商,或成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或生产服务商。

发展到了攻坚阶段

据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分会统计,2013年1~8月,重机行业主营收入增速为11.5%,其中冶金机械增速为1.72%。2013年1~9月,冶金机械产量增速为3.3%。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冶金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教育、科研、设计、制造、服务的完整体系。冶金重大技术装备从冶炼、轧制、精整等主体成套装备,到球团烧结、炼焦制气、物料搬运等辅助成套装备都能够立足国内设计制造,有的装备迈入世界前列。

目前冷热连轧成套装备、特大重型锻压设备、大型破磨设备、煤炭综采设备、大型散料设备成套设备、大型港口机械等一批行业主导产品,在技术规格上达到“世界之最”。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重型机械行业发展增速开始明显下降。2012年,重型机械行业实现主营收入9805亿元,同比增速下降至11.3%,其中冶金机械主营收入为1162.7亿元,同比增速仅为2%。2012年,冶金机械总产量为138万吨,同比增速为7.6%,其中冶炼设备73.4万吨,轧制设备64.6万吨。

“当前我国重机行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李镜认为。

一方面,重机行业要直接面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原材料工业的“两个减法”:第一个“减法”是指消减产能总量。国家将采用淘汰落后产能和合并规模的方式,减少产能总量和生产企业数量。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减少炼铁、炼钢落后生产能力各1500万吨,开展新一轮化解冶金过剩产能的工作。

第二个“减法”是指节能减排,减少冶金工业生产过程的能耗和固、液、气废弃物的排放,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资源,变废为宝。今年初开始的大面积雾霾天气,使以钢铁、水泥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饱受压力。李镜说:“我们不可能采用全部进口原材料的方式来减少环境的污染,只能通过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的方法来减少能耗和排放。”

另一方面,我国重型机械行业再采用大规模、系统的技术引进来进行技术更新换代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掌握了部分重型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部分产品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国外不会再卖先进技术给我们。今后只能以我们自己为主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集成自有知识产权的装备。”李镜强调。

面对国内外主客观发展形势,李镜认为,重型机械行业应该紧紧围绕着冶金工业节能减排、抓质量、扩品种、产业升级的需求,密切与冶金工艺结合,吸收成熟的科学技术,加快自我创新软实力的提升,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解析创新五大方向

李镜认为,重机企业应该面向高效、耐用、节能环保的重型机械产品,开展科技创新,并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努力提升现有产品,通过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我们虽然在整机设计、成套、集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主机上的减速机、轴承、液压件、电动机、电器件、自动控制等关键部件,仍然配置国外产品。基础零部件的国产化,需要主机设计、科研单位与使用单位联合起来,提出技术要求,配合零部件企业对关键零部件展开攻关研制。”建议企业围绕冶金工业细分市场,扩大产品品种,提高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采用机械、液力、电气及自动控制、信息等先进技术,改造原有设备,实现工业与信息化“两化”融合。二是要研发节能减排生产单元装备。除了在主机产品上开展节能减排研究外,重机行业还须要增加废气、废液、废固的收集和再利用的减排、资源回收单元成套设备研制。比如:烟气减排,高炉、焦炉余热发电,钢渣再利用、废水循环使用等,这方面设备集成和制造有着广阔的市场,正在形成不同形式的设备制造及环保、能源回收利用等服务业态。

应该注意到,这些装备运转也存在耗能、耗材、耗资金的问题,同样需要行业下大功夫研究、创新新的工艺和装备,形成冶金装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点。

三是开发智能装备。在我国重工业人力资源日趋紧张、成本上升、人为因素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开发智能产品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四是研究开发新的冶金工艺装备。冶金生产工艺的创新与冶金装备的进步相互促进和发展。例如,冶金和机械两大行业共同推进的连铸工艺在钢铁生产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冶金技术的发展。

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发展报告 篇6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 铸造机械行业的相关概述

第一章铸造机械综述1

第一节铸造机械行业概述1

第二节当今全球铸造的发展特点2

第二章铸造机械概述4

第一节铸造简介4

一、铸造的定义4

二、铸造的分类6

三、铸造的优点9

四、绿色铸造11

第二节铸造机械13

一、铸造机械熔炼设备简述13

二、铸造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15

第三节压铸机械17

一、压铸机的分类17

二、压铸机的构造19

三、挤压压铸工艺在普通压铸机上的应用分析

第二部分 2014年铸造行业运行状况

第三章2014年国内铸造行业运行状况25

第一节铸造行业总体规模分析25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25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27

第二节铸造行业产销分析29

第三节铸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30

第四节铸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31

第五节铸造行业营运能力分析32

第六节铸造行业重点企业简析33

第七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4

一、在第二产业中的地位34

二、在GDP中的地位37

第四章铸造行业发展分析41

第一节铸造行业发展状况解读41

一、中国铸造业发展史41

二、中国铸造业的进步及发展变化43

三、中国铸造行业区域性发展明显44

四、铸造业贸易技术壁垒及体系管理现状剖析

第二节部分地区铸造业发展分析50 20 46

一、规模化成山东省铸造产业发展趋势50

二、山西临汾市铸造业发展综述53

三、湖南嘉禾县发展铸造产业集群55

四、河南夏邑县打造铸造业航母56

第三节中国压铸行业发展分析59

一、2014年中国压铸产业概况59

二、中国压铸业发展的因素60

三、中国压铸生产发展多元化62

四、中国压铸生产发展集群性分析65

第四节铸造技术发展状况解析68

一、中国铸造技术发展现状68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对铸造工业的影响70

三、铸造技术发展方向73

第五节中国铸造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应对策略76

一、中国铸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76

二、中国铸造行业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中国铸造业发展的对策81

四、国内铸造行业的发展方向解析83

第五章2014年国内各地区铸造行业运行状况86

第一节2014年华南地区铸造行业运行情况86

一、华南地区铸造行业产销分析86

二、华南地区铸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89

三、华南地区铸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91

四、华南地区铸造行业营运能力分析92

第二节2014年华北地区铸造行业运行情况95

一、华北地区铸造行业产销分析95

二、华北地区铸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96

三、华北地区铸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98

四、华北地区铸造行业营运能力分析101

第三节2014年华中地区铸造行业运行情况104

一、华中地区铸造行业产销分析104

二、华中地区铸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06

三、华中地区铸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109

四、华中地区铸造行业营运能力分析111

第四节2014年东北地区铸造行业运行情况113

一、东北地区铸造行业产销分析113

二、东北地区铸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15

三、东北地区铸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116

四、东北地区铸造行业营运能力分析118

第五节2014年西北地区铸造行业运行情况122

一、西北地区铸造行业产销分析122

二、西北地区铸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25

三、西北地区铸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127 78

四、西北地区铸造行业营运能力分析128

第六节2014年西南地区铸造行业运行情况131

一、西南地区铸造行业产销分析131

二、西南地区铸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32

三、西南地区铸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134

四、西南地区铸造行业营运能力分析137

第六章2014年国际铸造行业运行状况141

第一节国际铸造行业发展轨迹综述141

一、国际铸造行业发展历程141

二、国际铸造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43

三、国际铸造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144

第二节主要国家铸造行业发展的借鉴147

第七章铸造行业运行环境分析149

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49

第二节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150

第三节国内铸造行业政策分析151

一、行业具体政策151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152

第四节上、下游行业影响分析155

一、上游行业影响分析155

二、下游行业影响分析156

第三部分铸造行业运行数据分析

第八章铸造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161

第一节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161

第二节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162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162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165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167

第九章铸造行业所有制结构分析170

第一节行业规模实力分析170

第二节行业损益情况分析171

第三节营运能力对比分析172

第四节盈利能力对比分析173

第五节偿债能力对比分析174

第十章铸造行业规模结构分析176

第一节行业规模实力分析176

第二节行业损益情况分析177

第三节营运能力对比分析178

第四节盈利能力对比分析179

第五节偿债能力对比分析180

第四部分铸造行业进出口现状与预测

第十一章中国铸造进出口现状与预测184

第一节铸造历史出口总体分析18

4一、铸造出口总量历史汇总

二、铸造出口价格历史汇总

第二节铸造历史出口月度分析

一、铸造出口总量月度走势

二、铸造出口价格月度走势

第三节我国铸造出口量预测***0193 196

一、我国铸造出口总量预测196

二、我国铸造出口金额预测198

第四节我国铸造出口价格预测202

第五部分铸造行业相关运行风险预测

第十二章市场环境风险预测205

第一节国内同业竞争风险205

第二节国际同业竞争风险206

第三节金融市场风险207

第四节技术市场风险208

一、安全技术208

二、效率技术210

第五节人力资源风险214

第十三章铸造行业环境风险预测

第一节宏观经济周期风险

一、产业增长弹性分析

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216 216 216 218

三、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特点221

第二节国家产业政策现状及变动影响224

第三节行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225

第十四章铸造行业财务风险预测227

第一节行业债务风险分析227

第二节行业营运风险分析228

第三节经营风险分析229

第四节管理风险分析230

第六部分铸造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第十五章国内铸造竞争状况233

第一节竞争格局分析233

第二节竞争模式分析234

第三节企业竞争力分析235

第四节行业结构性分析236

一、行业省分布历年概况236

二、行业销售集中度分析238

三、行业利润集中度分析241

四、行业规模集中度分析243

第十六章国内铸造重点企业分析246

第一节铸造重点企业

(一)246

一、公司基本情况246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49

三、公司投资情况251

四、公司前景展望252

第二节铸造重点企业

(二)255

一、公司基本情况255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56

三、公司投资情况258

四、公司前景展望261

第三节铸造重点企业

(三)264

一、公司基本情况264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66

三、公司投资情况269

四、公司前景展望271

第四节铸造重点企业

(四)273

一、公司基本情况273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75

三、公司投资情况276

四、公司前景展望278

第十七章2015-2019年铸造行业发展预测及建议283

第一节2015-2019年国际铸造市场预测283

第二节2015-2019年国内铸造市场预测284

一、2015-2019年铸造产能预测284

二、2015-2019年铸造产量预测286

三、2015-2019年市场需求前景289

四、2015-2019年市场价格预测291

五、2015-2019年行业集中度预测292

第三节相关行业建议295

第十八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297

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297

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298

附件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铸造机械术语》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发展报告 篇7

行业概况和取得的成绩

中国皮革机械行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及创新,已经能够提供成套的皮革生产设备,改变了我国皮革企业过去依赖进口国外设备的状况。

20世纪80年代,国家重点支持装备产品国产化并替代进口,皮革机械作为重点轻工装备重点行业,有很多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攻关和引进技术项目之中,如去肉机、剖层机、抛光机、削匀机、辊涂机、板式熨平压花机、真空干燥机、电脑控制喷浆机等产品,并得到国家鉴定,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国主要生产企业数量超过200家,产品结构基本定型,并在国内外行业中有了一定的声誉和知名度。形成了广东、浙江、江苏、河北等皮革机械生产相对集中区域。

进入21世纪,皮革机械行业已走向成熟,很多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性能大幅提高,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生产加工过程逐渐完善,设备加工能力和精度也有很大提高,使很多产品水平已接近国外产品质量和性能,国产设备基本替代了进口,并超过90%的国内市场份额。

从2004年起中国皮革和制鞋设备开始出口,因为价格具有优势,出口值每年递增。2008年皮革和制鞋机械进口总金额5 353.58万美元,出口总金额为7 154.02万美元,出口金额首度大于进口金额。目前出口国家主要是意大利、越南、印度等世界各大洲的有皮革工业的国家;进口设备主要来源于意大利、德国等。

以下为近5年中国皮革机械行业生产和进出口情况。

2005-2009年国家统计局对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皮革、毛皮及其制品机械企业生产统计数据,海关统计的进出口数据见表1、图5、图6。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皮革和制鞋工业第一大国,中国皮革和制鞋机械工业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出口额均大于进口额。

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台湾地区的皮革机械和制鞋机械行业,在本土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萎缩。为了在中国及东南亚市场更有竞争力,近10年他们纷纷移师于中国,在中国大陆建立了工厂,服务于中国皮革工业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皮革机械行业的发展。

中国皮革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60年代初,我国制革机械企业只有2~3家,生产力量还十分薄弱,产品只有几个品种。

70年代初期,轻工业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对皮革制品的需求以及工业发展对皮革的需求,在抓皮革工业的同时,把发展制革机械生产提到了日程。首先由轻工业部机械局组织对国内制革机械进行了一次全面选型、定型调查,制定了制革机械产品型号编制办法;其次在行业内部确定定点生产厂;随即又开展制定产品标准化工作,由于上述措施,使我国制革机械在70年代中期开始走上了正规发展道路。

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皮革机械制造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通过科技攻关以及技术引进,使我国的制革机械在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上,均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如精密剖层机、电子量革机、电脑喷浆机、削匀机、震荡拉软机、平板熨平机等产品,列入国家“七·五”、“八·五”产品开发计划,并通过技术鉴定,为制革机械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培养了一批技术开发人才,这些年轻的技术骨干,已经成为21世纪制革机械行业的带头人。

90年代,随着世界制革业向中国大陆的转移,中国制鞋及箱包行业的迅速增长,对皮革原料的需求,使得大多数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制革企业,在计划经济主导下,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生产设备,这不仅是皮革行业的大发展,也为皮革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制革机械属于专业强、发展稳定的行业。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有及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以适应皮革行业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今湖州二轻机械总厂、扬州扬宝机械有限公司、烟台龙益皮革机械有限公司、辛集巨龙皮革机械有限公司在集体企业基础上,经历了资产重组、机制转换等变革,焕发了青春。这些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还有相当完善的加工能力,具有最先进的加工中心。上述企业均盖起了现代化的厂房,具有CAD/CAM/CAE现代化设计生产系统,在产品开发及市场开拓方面制定了新的战略,走出了新的路子,在制革机械行业中再创辉煌!

中国皮革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装备行业,也培育造就出一些新兴民营企业,他们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创业,完成了资本积累,建立了现代化厂房,完善了加工装备手段,创建了各自的品牌产品,现在已经成长为制革机械行业骨干企业。

中国皮革机械行业面临的问题

中国皮革机械行业起步较晚,尽管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是皮革机械突飞猛进的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虽然已成为皮革机械世界大国,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企业研发环节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率低,部分关键领域对外技术依赖度高,品牌创建能力薄弱。开发新产品费用投入低,新产品的开发主要通过仿制。一旦某一新产品问世、被用户接受,企业一哄而上,竞相仿造生产。

2)增长方式仍较为粗放,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产品结构看,同质化现象突出,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很多产品重复生产,价格竞争激烈。从企业结构看,多数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在企业人员上,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和中高级技工依旧短缺,人工成本的增长给大多数中小企业带来压力,同时也导致企业管理持续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

中国皮革机械行业技术进步任重道远

中国皮革机械行业始终肩负中国皮革工业发展的重任,为其提供产品制造的基本装备保障,并一贯秉持满足国内皮革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供给。皮革和制鞋机械行业发展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为根本,以应用为主导,突出重点,为皮革工业服务。

皮革机械行业要通过加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提高机械加工装备水平,包括添置专用设备和必要的检测仪器等,才能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生产先进并满足工艺要求的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产品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皮革机械行业进行新产品开发,企业是主体。因此,企业要进行科技投入,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跟踪研究制革工艺技术,实现自主创新,使国产皮革机械产品,从结构到机种、从形态到功能,有所突破。

开发新产品的同时,要重点加强降低能源、节约材料、减少污染和创造人—机友好和谐的环境。做好制革机械重点关键设备进行技术升级,达到制革生产过程中节约化工原料、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要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积极研究新工艺、新技术,改进传统的设备工艺水平,提高皮革得革率和皮革产品质量;开发制革生产过程的自动生产线,减少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和成品质量。

避免盲目全部的仿制国外设备,一定要进行技术创新,使中国皮革机械具有特色、性能优异,最终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机器。

由于我国皮革机械企业以民营为主,技术开发总体投入比较低,专业人才少,专业的独立性不够,这也是我们多年以消化吸收仿制为主造成的。其次是一旦有新产品问世并被市场接受,行业内就开始出现仿制,导致市场出现恶性竞争,相互压价,尤其在一个地区生产机器品种的重复率很高。因此全行业要加强自律,加强专利法等知识产权的学习,保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减少无序竞争、恶性竞争,更多的投入到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方面,提高皮革机械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能力。

世界皮革机械强国意大利,行业发展历史悠久,其产品设计更加科学,功效更加严密,尤其注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节约和充分利用皮革这个天然材料方面力求更有作为。

总之,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中国皮革机械行业还有差距,任重道远!

积极开拓皮革机械国际市场

皮革机械的出口刚刚起步,在国际市场将有非常大的空间。

中国皮革机械产品质量稳定,已经具备了出口能力,由于劳动力价格较低,目前成本比意大利等国外机器低,使中国皮革机械的出口具有更大的竞争力。近几年,经过积极的市场开拓,国内很多企业已经把产品出口到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等世界各国,中国皮革机械已经开始树立了一定的影响和声誉。

走向国际市场我们刚刚起步,只有7年的历史,中国设备在国际市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皮革机械尤其将会在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巴西、墨西哥和非洲等国家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今后,企业以做好产品为基础,要扩大发展、扩大市场,必须经常走出去,融入和参与全球皮革工业的发展中。

开拓国际市场,企业需要懂技术、懂对外贸易的人才。建立网站,做好企业的宣传窗口,加强国际交流,参加国际行业交流及展览会等有关活动。在国外重点制革区设立联络处等有关销售服务机构,作好机器的售后培训维修服务,才能使国外皮革企业在认知中国产品后,敢于购买中国的设备。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意大利机械企业学习,他们在中国销售机器走过的路,可以给我们启迪。

加速中国皮革机械从大国走向强国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增强,国际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和复杂,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皮革和制鞋行业如同雪上加霜,制革、皮革服装、毛皮及制品、皮面皮鞋等行业出口大幅度下降,不仅阻碍了国内皮革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设备的采购,同时国际皮革商也降低了对机器的采购,使我国皮革机械的出口也受到了影响,2009年我国皮革机械出口额下降20%以上。但是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甚至有些企业的销售额及出口额同比还有所增长。国内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使中国皮革工业面临严峻考验,尤其制革工业今后的严格准入,使市场对制革设备的要求更加提高。上述原因造成了2008至2009年上半年行业销售最困难的时期。

今年上半年皮革机械行业整体市场好转,市场对设备的需求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企业基本是加班加点,以便保证按期完成订单。出现了近10年以来少有的现象。具体原因当然与国际市场回暖,国内皮革市场复苏有关。前两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对生产能力扩大处于保守观望状态,尽量缩减设备购置,使得现在出现了对设备采购的积聚和爆发,主要为了进行技术更新,还有因为搬迁更新和添置新技术设备,新建企业属于少数。对设备的新一轮需求,明显表现出对皮革机械产品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企业要不断开发新技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时代的挑战。

随着中国由皮革大国向皮革强国方向的发展,中国皮革机械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市场,在今后二三十年,仍是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紧跟皮革行业发展大趋势,坚定信心,抓住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机遇,打造世界皮革机械生产强国。加强开拓国际市场,争取在国际市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面对行业现状,危机和机遇并存。我们希望企业要坚定信心,不断发展及创新,制定好“十二五”及更长远的发展规划,努力创造条件,企业做大作强,提升自身实力,才能抵御国内外经济出现危机对行业的影响,立足于行业,创造世界闻名的中国品牌机器,共同努力加速中国皮革机械从大国走向强国!

科技发展铸就机械行业未来 篇8

尤其是对于我国经济重要支柱和基础的机械制造行业来说,总体来说,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面临着没有核心技术的问题。因此,提升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自主研发领先技术是当下迫在眉睫的主要任务。

时至今日,我国仍大力倡导与时俱进,科技创新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大力鼓励机械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科技创新产品。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以创新为企业灵魂的重庆世纪精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不仅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里屡创产品研发奇迹,而且还引领行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缔造我国机械市场的科技传奇。

本期,笔者专访了重庆世纪精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真华,从中,我们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技的力量。

机械行业发展助推器——科技进步

周真华在从业的近三十年时间里,通过对市场的观察,对客户反馈的总结,对行业发展前景的分析,细心严谨的他意识到科技在机械行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周真华常说:“从宏观整体来看,正是因为有了科技的进步,才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才会有如今人们越来越舒适、方便、快捷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其实,社会发展到今天,不论是生产、工作、生活、沟通交流,人们已经越来越依赖先进的科技产品,以及同时在不断创新、研发的更加高端的技术。而且,科技的创新发展与应用,不仅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使人们切实直接地享受到便利的生活环境,它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能够提升我国生产力水平,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然而,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新产品贡献率为52%,我国仅为5.9%,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的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因此,在我国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弘扬企业结构转型的新时期,科技发展势必会提供一股动力和源泉,科技的进步对于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尤其是机械领域的快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科技创新 助他打开广阔市场

在对公司经营的产品、对公司主营的业务管理上,周真华带领公司团队始终秉承“业精于勤、商精于信”的经营理念,将目光紧紧聚焦在市场的需求上,站在客户的角度,对机械制造产品技术进行创新研究。

据周真华董事长介绍,重庆世纪精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尤其注重科技的力量,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经过近年来,他对机械行业科技研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丰富,使得他已经成功拥有多项行业内原创技术与个人专利问市。并且,凭借这些工艺精湛、智能化程度高的产品成功打开我国竞争激烈的机械市场,受到客户的欢迎与好评。

与此同时,在公司管理、用人制度、发展方向上,周真华董事长还主张将眼光放长远,也要有与时俱进,紧握市场脉搏的意识。周真华认为:“如今科技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不可同日而语,新科技的出现往往是生產力提升的标志象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恰当地利用好这些新兴的技术,了解市场需求,与我们行业进行有效地架接,使技术得到最大化地应用,从而也能够使该行业的科技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节约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正是因为周真华的这种重视科技力量的态度,以及身体力行推动其恰到好处地进行应用,使得他能够快速打开市场,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

以科技力量加速企业发展

周真华自2001年加入重庆世纪精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来,愈发深刻体会到创新的力量,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打造市场中独一无二的产品,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周真华说:“世纪精信在持续发展核心业务的同时,以独特的眼光积极推动跨领域科技整合,逐年加大对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制和生产的投资,建设消费电子产品整机生产基地,推出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空气消毒洁净产品。而且,一并建成了覆盖西南、西北各省市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断开创,坚持研发,自主创新的精神,使得周真华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他所带领的公司团队则风生水起,越做越大,成为今天国内知名的以机械制造为主营业务的,涵盖贸易、消费电子、汽车配件、中央空调、酒店管理、新技术研究及新项目开发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也是我国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周真华以实际的做法告诉我们创新的思维不仅可以应用在产品的研发上,还可以巧妙地将创新渗入到公司团队的引领中。对于未来企业的发展,周真华有着极大的信心,并且,他表示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纪精信将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战略转型,以市场需求为主要方向,加强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 篇9

2011年7月31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山东青岛联合举行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会议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王金星副秘书长主持,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王建宇处长发表重要讲话,苏子孟秘书长就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情况作了介绍。

规划从行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预测、“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政策性建议和措施意见等七个方面对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进行了阐述和规划。高度概括总结了行业“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了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观为发展动力,市场为导向,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发展主线,认真领会、贯彻中央各项相关政策、强化宏观引导,规划利用好一切社会资源和积极因素,转变观念,理顺思路,突出重点。

一、行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一)全行业规模总量跃居世界首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009年,全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有1400多家,其中主机企业710多家,职工33.85万人,固定资产原值668亿元,净值48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210亿元,年平均利润率为7.51%。

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汽车起重机、压路机、叉车、推土机、混凝土机械等一大批工程机械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另外,因地铁城轨建设、高速铁路建设、风电建设等特殊工程作业需要,盾构机、旋挖钻机、大型工程起重机、大型混凝土箱梁运吊设备等超出了常规发展速度,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了行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工程机械行业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来,共有106项创新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10项荣获一等奖,37项荣获二等奖、59项荣获三等奖。

全行业共有19种大型工程机械被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发展领域;有18家企业被列入军需采购对象。

已建成基本覆盖工程机械行业重点产品领域、布局合理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7个。

企业提取的新技术研发费用已占到销售总额的5%以上。

我国工程机械自给率从“十五”期末的82.7%,提高到2009年的88.5%,逐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产品的可靠性不断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挖掘机、平地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700小时以上。

(三)调结构,转方式取得明显成效

1.生产集中度大幅度提高

2010年销售额达到100亿以上的企业11家,他们是徐工、中联、三

一、柳工、山推、龙工、厦工、小松中国、斗山中国、日立建机、神户制钢。2010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2010年销售额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85%以上;而2005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企业只有22家,占行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为40%。

2.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3.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4.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5.代理商体制初步形成,售后维修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四)国际化步伐加快,全球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2010年,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额为187.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5.7%。其中进口金额8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3.2%;出口金额103.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4.2%;贸易顺差19.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顺差6.2亿美元,同比下降24%。而2005年进口额仅为30.64亿美元,出口额仅为29.4亿美元。

我国许多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已经从行业领先变为国际领先,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着更加可行的方案。除了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建立海外服务体系外,自身的国际化扩张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一是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或收购相关科研院所,设立海外工厂或并购海外企业。二是引进高端人才。

(五)人才培育取得新成果

协会于2006年9月18日成立了“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机械行业分中心”,授权开展工程机械行业国家新职业的申报、国家职业标准的制订和鉴定教材的编制和实施、人员培训等工作。

批准了“工程机械修理工”(含操作工)和“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二个新职业的申报,并列入国家职业大典。

组织编写了“工程机械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和“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

一批人员经考核合格取得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根据国家发改委及总装备部的要求,及时调运了数百台工程机械发往灾区。

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全行业向灾区捐赠设备和现金共计2.8亿元,包括各种设备近700台。

许多企业还迅速派出救灾突击队,带着设备开赴救灾第一线。

柳工、徐工、中联、厦工、山推、三

一、山河智能、洛阳一拖、京城重工、惊天液压、成都神钢、卡特彼勒、小松、合肥日立、贵州詹阳、沃尔沃、JCB等企业,都在救灾行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自主创新理念和能力有待加强

主要是自主创新的理念不够深入,自主创新的能力不足。具体体现到产品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二)低水平同质化无序竞争状态依然不减

轮式装载机、叉车、挖掘机、塔式起重机等产品生产企业均多达70多家,大部分企业没有研发平台,靠模仿或通过中介渠道廉价获取产品技术资料,这些企业生产制造装备比较落后,投资少,企业社会负担轻,管理成本低,生产的产品进入市场成本低,门槛低,造成低质低效产品在市场上大量流通。

(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及制造水平制约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一般配套件生产供应充足,但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配套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平均每吨价格8万多美元,例如传动部件、控制元件、柴油发动机及关键液压件严重紧缺,能力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反差强烈,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国工程机械向高端技术产品的发展。

四)行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已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法规的要求

标准化工作体制一直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循序发展:

一是标准化具体技术内容及条款已过时;

二是标准化管理和支承体系与改革脱节,行业标准大部分是在专业研究院所具体归口负责,当前这些研究院所都进入企业或公司化管理,经费来源受阻; 三是原有标准水平不利于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发展。

(五)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交易管理缺失,高能耗、高污染、低效与不安全产品在市场上大量流通

例如:二手挖掘机2009年进口2万多台,2010年又上升到3.2万多台。这样既扰乱了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环境,又违背国家节能减排方针的贯彻,这种情况亟待治理。

我国工程机械正在运行使用的机器有350万台左右,是燃油消耗大户,每年消耗燃油约6500万吨。部分设备陈旧落后、能耗高、排放超标、液压油跑冒滴漏、安全无保证的产品依然在运行使用,该到淘汰或报废的产品仍然淘汰不掉,交易过程中相互坑蒙拐骗、偷漏税现象时有发生。

三、“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预测

(一)国内发展环境分析及需求预测

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左右,城镇投资仍将占到85%左右;

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海洋建设工程、铁路、公路、城镇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电力、输气工程、输电工程;

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

地方“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

到2015年,我国对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将达到8370-8510亿元。

(二)国际市场需求发展预测

预计到2013年国际工程机械销售额将逐步回升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中国家要成为主要市场,从而加速“十二五”后期国际工程机械需求增长。

本规划预测到2015年主机产品国际需求量将达到2100亿美元,其中流通领域约占700亿美元左右。

四、“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

(一)发展战略

推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主机产品、基础技术、功能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体系。主要产品达到国际平均先进技术水平,实现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向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二)指导思想及主要措施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宣传贯彻好中央各项相关政策、强化宏观引导,规划利用好一切社会资源和积极因素。转变观念,理顺思路,突出重点。

主要措施:

一是把深化经济体制与机制改革放在首位,继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

二是要调整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重心,将政策面、资金面、管理层、人才资源行业三基(基础零部件、基础制造工艺、专业基础材料)倾斜,引导和培养出一批专、精、特的能满足主机产品配套要求的工程机械产业基础;

三是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助攻目标来实施,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政策性支持力度,对共性技术研究的软硬件投入提高国家财政的支持力度;

四是加强一流创新研发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供一流水平的创新研发环境,培养出一批学科带头人;

五是进一步落实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措施,包括创新研发体制与机制改革、政策配套、行业管理层、市场引导、企业发展思路等问题。

五、“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

(一)总量目标

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及国际市场的发展预测,考虑到进出口顺差进一步扩大,产品技术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本规划预测2015年全行业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水平(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

(二)科技发展目标

重点围绕低碳、绿色、高效、节能、信息化工程全面展开各项技术的深入研究,要在以下八个领域有所突破:

推动行业科技战略联盟的组建;

推广技术创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加强产品可靠性的共性技术研究;

通过轻量化设计技术、可靠性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的应用研究,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0种以上产品的轻量化设计,并形成示范应用;

开展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研究;

加快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以及远程故障诊断和通讯技术的升级;

开展工程机械产品节能技术研究和工程机械产品能源多样性技术研究;

加强工程机械产品人机工程学研究。

(三)质量、效益目标

对发动机、液压系统、传动部件、光电子信息系统等各环节进行可靠性研究。使主要产品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由400小时提高到600小时。

流动资金周转率行业平均达到2次/年以上,先进企业达到3次∕年以上;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年以上;

通过科技创新,工业增加值由21%提高到25%以上;

行业平均年利润率指标保持在7%以上。

(四)出口目标

(五)节能、降耗、减排发展目标

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设计,改造传统制造工艺,提高专业化生产化规模,达到节材5%,能耗降低15%。大部分产品尾气排放由国II过渡到国III标准,包括噪声、振动等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生产工艺排放基本无污染。

六、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提高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

1.提高工程机械产品动力配套性能。

2.抓好工程机械液压元件的产品开发和高精化、规模化制造。

3.对专用传动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开发。

(二)实施智能化工程,提高产品智能化控制的技术水平

实现智能优化控制、故障自诊断、安全保护逻辑控制、信息反馈可视化,是当今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十二五”期间对工程机械重点主流产品都要达到智能化、信息化控制水平,特别是大型工程机械,要实现本机和远程的智能化控制。

(三)继续支持发展大型工程机械

重点发展单台价值在100万元以上,并已纳入重大装备制造业大型施工机械19种机型的产品,例如大型轮式起重机、大型履带吊、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用的特大型塔式起重机、高铁建设用的重大成套装备、铁路机械化养护成套装备、大型桩基设备、大型土石方工程机械、河道与湖泊大型疏浚设备、大型商品混凝土机械、全断面掘进机及电铲等专用大型工程机械,国产化率要达到65%以上。

(四)重点支持研发生产的新产品

1.加快研发海洋工程施工机械。

2.发展城市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综合技术装备。

3.加快发展城市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装备。

4.支持发展新型施工升降机、自走式和自行式高空作业平台、高处作业吊篮、叉装机等产品的发展。

5.加快工程机械各类配附件、专用属具的研发制造,在全国培育几个属具制造基地。

6.加快发展环保节能型仓储装备,包括电动叉车、高起升堆垛机、自动化物料搬运车辆等。

7.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机械和混凝土制品机械。

8.大力推进旧工程机械产品回收再制造工程。

(五)培育发展航母型国际知名公司和一批专、精、特的中小企业

打造3-4个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级企业集团和5-6个500亿元级企业集团,成为国际知名公司。同时要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及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型企业,使行业结构更趋于合理。

(六)提高工程机械行业检测试验技术水平

应对国家级检测中心进行投资扶植,与国际水平接轨,否则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就没有据理力争的话语权。

(七)建立二手设备的交易管理机制 对二手设备交易及现役设备的流通管理列项进行专题研究,培育和建立有序、规范、高效的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和管理机制。

(八)规范工程机械行业租赁和融资租赁的运作体系

安排工程机械租赁业务方面的专项规划,完善和制定工程机械行业租赁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条例,达到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发展目标。

(九)进一步完善工程机械行业维修服务体系,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通过专项调研,对现有维修企业进行评级选拔,纳入政策扶植发展范围,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建立工程机械维修服务方面的专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实行公办与民办结合,鼓励大企业集团投资办学,实行以公益为主盈利为辅的办学方针,为社会输送工程机械维修人才。

(十)建立工程机械产品修理、装调、操作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全面提高维修、装调、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大大有利于设备合理使用和保养,改善现役设备完好率。在“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将各类产品培训教材编写好,按地区和分产品进行实地培训。

七、政策性建议和措施意见

(一)调整国家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支持方向与支持力度

工程机械产业支持的发展资金(专项财政补贴、技改贴息、免税政策、增值税返还政策、发展基金等)要主要用于创新研发工程(人才、软件、装备等)、行业共性基础技术、产品质量可靠性工程研究、工业工程管理建设、信息化效益工程、创新联盟及相应的技术设计与工艺攻关项目、产业集群规划等。

(二)建议在国家标委会领导下,改革标准化制修订工作体系,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话语权,与国际接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三)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的界定,应由鼓励、限止、淘汰类产品的表述原则,转向相关产品领域内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方面来界定。不达标者予以淘汰,属新领域且技术优异的产品予以鼓励。属于创新鼓励类产品应享受优惠政策。

(四)对影响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关键功能部件,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编制具体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将产业发展重心向基础技术和关键功能部件产品领域转移。

(五)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地方产业集群基地的技术升级,提升规模效益和流程效益。

(六)继续支持企业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开拓和巩固海外市场,对出口企业(基地)的薄弱环节要有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培育成为国际化竞争企业。

内求外需助力推动 工程机械前景在望

按照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发展思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和出口的持续性增长,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的政策刺激下,工程机械行业将会再次出现较好的投资机会。

个股投资上,建议关注混凝土机械龙头三一重工(16.29,0.24,1.50%),起重机龙头徐工机械和中联重科(10.64,0.15,1.43%),推土机及装载机重点公司柳工(19.27,0.18,0.94%)和厦工股份(13.63,0.11,0.81%),以及港口机械领域的振华重工(5.62,0.13,2.37%)和山推股份(14.22,0.18,1.28%)等。

政策出台刺激行业发展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从行业现状及“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概况、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预测、“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政策性建议和实施意见等七个方面对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进行了阐述和规划。

按照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发展思路,预计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出口260亿美元左右。2015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保障

尽管工程机械行业一季度业绩高增长、二季度业绩下降,但是全年上看,工程机械2011年销量仍有望保持15%的平均增长水平,行业龙头公司更是有望实现40%以上的高增长。三季度保障性住房、公路建设、机场及水利建设加速等政策推动下,都将会使我国基础建设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从而直接拉动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的刚性需求。

水利建设对工程机械的拉动。7 月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力争通过5 年到10 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此次会议显示国家正在从战略层面推进水利建设改革,三季度各项具体政策有望逐步落实。从总量上计算,未来十年水利建设投资年均4000 亿,按照10%用于购买建筑施工机械衡量,年均需采购工程机械400 亿,占2010 年工程机械销售总额的10%; 从增量上计算,2010 年水利建设投资占全部基建投资比例近5%,按照年均40%的增速计算,将拉动基建投资增速年均提高2 个百分点; 从机械品种上看,除去专用设备外,水利建设对土石方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及大型起重设备(履带式起重机)需求拉动较大。随着三季度水利项目的开工,相关工程机械需求有望逐步受益。

保障房建设拉动需求。2011年上半年人民币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098亿中,保障房几乎砍下了半壁江山,累计新增908亿元,较年初大增54.8%,也高出同期房地产开发贷款比年初增速48.3个百分点。2011 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的目标达到1000 万套,增长70%。“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

据 2011 年保障房建设任务分解,整个保障房建设对应的资金需求预计在1.3 万亿左右,其中10%—15%的资金用于基础的工程机械,从需求来看,混凝土机械和挖掘类机械将从中受益。随着保障房建设的加速,相关的工程机械企业业绩将会有大幅提升。

出口促进业绩增长。6 月份行业出口持续上半年以来的高增长,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出口同比分别增长63%,29%,117%,1-6月累计同比分别增长69%,12%,86%。受海外经济复苏以及工程机械龙头海外扩张策略的影响,行业出口的趋势乐观,同时,通过品牌优势、成本优势等作用,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在整个世界市场范围内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出口将进一步扩大。

工程机械行业投资主线 家主要挖掘机制造商1—6 月累计销售挖掘机125430 台,同比增长28%。5 月份开始挖掘机销量同比出现下滑,虽然本月下滑幅度基本持平,但是考虑到三季度是行业传统淡季,加之区域振兴带动挖掘机销售区域的转移,出口增速以及进口替代,以三一重工、厦工股份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家主要装载机制造商1—6 月累计销售装载机140915 台,同比增长19%。虽然三季度是行业传统淡季,但考虑到下游需求广泛,中西部需求拉动,产品需求多集中于矿山、港口物流等方面,且行业起步早,目前发展相对成熟,因而产品需求亦相对平稳,预计未来2-3 个月,装载机的平稳表现仍将延续。内需方面,装载机的区域需求相对平稳,而受益海外经济复苏,装载机的出口大幅增长;竞争格局方面,装载机的巨头垄断格局依然存在,重点关注柳工、厦工股份等上市公司。家主要推土机制造商1—6 月累计销售推土机8817 台,同比增长12%。2011 年6 月22 家主要压路机制造商共销售压路机1861 台,1—6 月累计销售14238 台,同比增长2%。推土机下游主要集中在公路建设,经历过高速发展的“十一五”之后,公路投资将进入平稳期。推土机的增长将会由水利投资和出口来拉动。虽然内需需求逐渐平稳,但推土机的出口增长同样快速,2011 年上半年,行业出口推土机已经超越2008 年同期,创历史新高。而相比2011 年前5 月出口20.6%的占比,6 月份推土机出口占比高达36.1%。推土机行业一家独大的格局仍在强化,2011 年山推股份的市场份额提升2.9 个百分点。家主要汽车起重机制造商1—6 月累计销售汽车起重机23364 台,同比增长15.00%。2011 年6 月份8 家主要履带起重机制造商共销售履带起重机171 台,1—6 月累计销售1040 台,同比增长12.92%。2011 年6 月份11 家主要随车起重机制造商共销售随车起重机773 台,同比增长28.19%,环比下滑4.33%。1—6 月累计销售4285 台,同比增长33.70%。虽然随车起重机同比延续年初以来的高增长,但其销量占起重机行业整体销量占比较低。起重机巨头徐工机械的市场份额小幅下滑,中联重科在履带起重机方面的强势提升,三一重工在汽车起重机方面市场份额提升明显,振华重工在港口起重机机械领域内的垄断地位不可动摇。

上一篇:课文《藤野先生》生字注音及词语解释下一篇:扇形统计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