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展览行业发展报告

2024-11-28

中国展览行业发展报告(精选8篇)

中国展览行业发展报告 篇1

展览面积再创新高,达70,000平方米

专业观众质量高,人数48,047名

企业新品百花齐放,世界一流乐器完美展示

NAMM大学课程、CMIA琴行论坛、音乐院长论坛,聚焦业内热点

国际乐器行业高层研讨会、华乐国际论坛首次举办,汇聚行业内重量级嘉宾

数字音乐体验show,开创全新音乐感受方式,创意玩音乐

由中国乐器协会、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和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于10月1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闭幕。作为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性乐器展览会,展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9届,并第8年列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品牌项目,整个展览会面积增加至70,000平方米,展会规模成为本世界第二大乐器展。展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供应商、经销商、专业买家、音乐家及艺术家,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成为一年一度的业界盛会。中国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有关领导参观指导展会,并给予展会很高评价。

一、展商概况

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趋向复苏,企业的参展热情高涨,展商数量再创新高。本届展会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奥地利、荷兰、澳大利亚、丹麦、法国、德国、比利时、印度、印尼、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加拿大、捷克、韩国、芬兰、斯洛伐克、挪威、瑞士、俄罗斯、新加坡、泰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274家企业参展,除了原有的捷克、荷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团外,今年国内的辽宁营口、山东昌乐两大乐器生产基地也以展团的形式参展。

本届展会一如既往地获得了广大国内外知名乐器企业和品牌的参与和支持,汇聚了如珠江(Pearl River)、雅马哈(Yamaha)、握威(Warwick)、上海超拨(AXL)、功学社(KHS)、Peavey、乐兰(Roland)、北京星海(Hsinghai)、施坦威(Steinway)、河合(Kawai)、天津英昌(Youngchang)、敦煌(Dunhuang)、柏斯琴行(Parsons)、知音琴行(Best Friend)、泰兴凤灵(Fengling)、河北金音(Jin Yin)、天津津宝(Jin Bao)、深圳得理(Medeli)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厂商,各大品牌竞相展示了钢琴、键盘乐器、打击乐器、电声乐器、民族乐器、弦乐器、管乐器等各类音乐产品以及乐器配件,上演百家争“鸣”的音乐盛会。

琳琅满目的乐器精品,展示行业最新科技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江〃恺撒堡KD275演奏会用琴是由国际著名钢琴设计制造大师托马先生主持,由珠江技术团队运用德国技术、工艺精心打造,在德国工厂完成装配制作。钢琴的音板、肋木、弦轴板、键盘击弦系统、弦槌和琴弦等零部件均采用德国原产的演奏会级产品。

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M-222三角琴是星海公司受波兰政府委托,为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特别订制的CALISIA音乐会演奏用琴。星海公司下属的北京天琴乐器厂还展出了新开发的管风琴。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为纪念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召开,推出四款世博纪念版产品,“玉兰芬芳”二胡、“硕果累累”二胡、“香远益清”二胡、“世博风情”古筝,向世博献礼。450kg巨型雪梅月琴赢得世人瞩目,整个月琴高4200mm,其共鸣体直径2150mm,厚度为250mm,巨型月琴体积是一般月琴的6倍,成为乐器展上一大亮点。此外,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还推出“落英佳人”、“昭君出塞”、“贵妃戏鹦”等五款古典文学版乐器,将“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貂蝉拜月”、“贵妃醉酒”四大情景齐现于“落英佳人”古筝之上。

海伦钢琴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立式钢琴二代新产品,整个设计结构和配置与一代产品不同,榔头采用德国进口呢毡,铝合金中盘,桃花芯木外壳,乌木配件,属国际较高档次产品,价格在2.2—3.3万元。

中国展览行业发展报告 篇2

一我国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广播影视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使命和战略部署,深刻阐释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出发,要求我们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求我们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新的历史起点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要求我们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充分尊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我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为我国广播影视发展明确了指导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扎扎实实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广播影视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1.广播影视发展快速持续,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去年底,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87座,共开办了3760套节目,全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4%和96.6%,比2002年底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5亿户,比2002年底增加了五千多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2600万户,比前年翻了一番。去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超过1314亿元,比2002年底的514亿元翻了一番多,连续五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我国广播影视正处于快速持续发展时期,但是发展不平衡:一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很大。在2007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中,中央广电收入220亿元,占总收入的17%,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收入分别为628亿元、266亿元、200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48%、20%、15%,中西部收入之和比不上东部的收入,而中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广播电视覆盖任务繁重。二是城乡差距较大。在2007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中,中央、省、地市、县广电收入分别为220亿元、578亿元、315亿元、201亿元,分别占17%、44%、24%、15%。县级广电机构主要承担对广大农村的转播覆盖任务,直接面向8亿农民群众提供服务,但其收入仅占15%,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并且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农村广播影视发展较为缓慢,城乡差距较大。我国广播影视全面发展的任务很艰巨。

2.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听不到听不好广播、看不到看不好电影电视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投入,实施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大力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解决了5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明显改善了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交通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我国广播影视还存在覆盖“盲点盲区”,还有几十万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还有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广播、看不懂电视,广大边远农村地区还存在听不好广播、看不好电视、看不到电影的问题。我国广播影视协调发展的任务很艰巨。

3.广播影视产业开发得到加强,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总局大力推进影视剧、影视动画、付费电视等内容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去年,我国电影产量达到402部,电视剧产量超过1.4万集,影视动画产量突破10万分钟,生产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影视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付费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业务不断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国共开办了155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付费电视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应当说当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离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近年来, 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除了对衣食住行有了更高的要求外, 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更加强烈, 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一般地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 还希望能够听到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高品质、高品位、多样化、个性化的广播影视节目, 对广播影视的内容形式、数量质量、传播手段、服务方式等, 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开发的任务很艰巨。

4.广播影视数字化进展明显加快,但离构建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总局一方面大力推进数字化转换,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新媒体发展。有线电视数字化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全面推开,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进程加快,地面数字电视、数字高清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已经启动,直播卫星已做好技术和产业化准备,电影数字化效果明显,数字声音广播试验取得新进展,互联网、手机等新的传播渠道发展迅速,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应当说近年来我国广播影视科研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已从过去单纯的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研究方向转变,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步伐也明显加快,但是离国际同行和国内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仍有不小差距。欧美、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计划2010年左右停播模拟电视。国内相关的电信行业早已实现了数字化,已进入了IP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领域;新闻出版等行业也加快了数字化步伐,以抢占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如何统筹各种技术手段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如何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最安全的方式实现我国庞大的广播影视系统的数字化转换,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视听权益不受影响,是摆在我们这一代广电人肩上的历史责任和艰巨任务。

5.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迈上新台阶,但仍不能完全适应安全防范和应急保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十六大以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保证全系统日常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要防范攻击破坏、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广电系统紧急动员、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加强安全播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构,完善管理机制,一手抓安全防范,一手抓安全运行,顺利完成了全国的转星调整任务,保证了十七大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安全播出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今年初,湖南、江西、贵州、安徽、湖北、广西等省份发生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各级广电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奋力抗灾,全力抢修,保证了绝大多数台站的安全播出,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的宣传引导、应急指挥等重要作用,为抗灾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安全防范的形势也依然严峻,中央要求广播电视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安全播出,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因此,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是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总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广播影视的发展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广播影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广播影视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努力开创我国广播影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广播影视发展的主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王太华同志在今年初的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明确要求我们广播影视工作要做到六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发展大繁荣,二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发展大繁荣,三是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大发展大繁荣,四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促进大发展大繁荣,五是始终坚持以科学依法、综合有效的管理保障大发展大繁荣,六是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支撑大发展大繁荣。这六个“始终坚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做好广播影视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结合王太华同志的讲话精神和多年来的工作实际,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和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下六项具体原则:一是坚持广播影视公益属性,以社会效益第一为最高原则,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这是我国广播影视的喉舌性质和阵地作用决定的,广播影视担负着引导人、武装人、鼓舞人的重任,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很强的社会责任。二是坚持广播影视事业建设的重点是覆盖、覆盖的重点在农村的方针。这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三是坚持立足于自主创新、立足于民族工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则。这是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四是坚持节目内容建设与传播载体建设并重并举的原则。这是广播影视的自身规律和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实际决定的,也是落实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战略思想的要求。五是坚持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这是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六是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这是数字化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播影视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五项:

1. 努力构建完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安全播出水平

确保安全播出、安全传输是广播电视技术部门的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始终把安全播出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努力构建能够应对非法攻击破坏、重大技术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安全播出和安全传输不出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组织保障,进一步明确责任、理顺关系,落实安全播出管理机构,保证组织落实、工作落实。二是技术保障,进一步强化技术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防范、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保证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调度灵活、令行禁止。四是队伍保障,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加强队伍培训、加强规范管理,保证一线值班人员政治可靠、技术过硬,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今年的重点是确保奥运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万无一失。

2. 努力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广播影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公共服务、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我们广电部门的首要职责和基本任务。当前,基础设施薄弱是广播影视无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根本原因,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具体任务有:

●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20户以上“盲村”村村通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保证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免费收听收看到奥运节目,力争提前实现“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

●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努力扩大西新工程的实施范围,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着力办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千家万户;

●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制定工程实施方案,运用多种方式,推进数字化放映覆盖范围,加快建立农村电影数字化服务体系;

●理顺体制机制,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要按照中办21号文件要求,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县对乡镇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运营体制建设,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3. 努力构建完善现代传播体系,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今年1月,国办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8]1号),要求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该文件的出台,对于推进构建现代广电传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下一代数字广播电视网是我们广电部门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推进“三网融合”的重要途径。要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的高度出发,以数字化为龙头,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媒体,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络等各种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具体任务有:

●大力推进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加强数字高清节目制播能力建设,加强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构建以数字节目内容资源为核心的台内制播网络体系,满足多种播出平台和传播手段对节目内容的需求;

●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要按照24字方针(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市场运作、整体转换)加快大中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大力开发网络业务,推动有线电视向双向交互、大容量、多功能发展,使家家户户的电视机成为多媒体信息终端,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三网融合”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平台。各地调整有线数字电视资费,必须严格按程序举行价格听证会,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必须充分考虑低收入人群和困难家庭的利益,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收视权益。要切实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严格规范服务流程,加强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处理、妥善化解数字化进程中的各类问题,真正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要按照互惠互利、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原则,推动有线网络整合和联合发展,促进有线网络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积极推进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采用数字与模拟电视同步播出的方式,建立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营体系。在奥运会前, 6个奥运城市要播出地面数字电视。积极推动数字声音广播技术试验推广, 加快我国数字声音广播发展;

●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要立足自主创新、立足民族工业,充分发挥系统优势,积极加强与电信等行业合作,创新传播手段和服务方式,加快建立“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统一标准、全国漫游”的传输覆盖体系,建立覆盖全国的服务体系和全国统一的运营体系,确保奥运会期间提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服务,满足手机以及MP3、MP4、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用户随时随地看电视听广播的需求,填补广播电视的服务空白;

●大力促进电影数字化。加强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数字电影放映体系和发行管理体系,抓紧实施资料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完善数字电影分发管理平台和电影数字节目库;

●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按照“加快发展、主动占领、兴利除弊、加强管理”的要求,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和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积极稳妥发展IP电视,使广播影视节目通过多种网络传入千家万户。

4. 努力构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广播影视产业开发能力

广播影视作为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也有文化产业的一般属性。目前我国广播影视的规模庞大,占有的资源庞大,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能。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电台、电视台是承担政治性、公益性服务的宣传单位,实行事业体制,其影视剧等节目制作、广告、传输网络部分,可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为主业服务。具体任务有:

●积极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面向群众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快推进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网络传输等领域企业化转制,培育和重塑市场主体,建立富有活力的生产经营体制,推动广播影视内容产业和传输网络产业发展;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上市、债券等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努力在影视制作、有线电视网络、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领域塑造龙头企业,增强我国广电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完善产业政策, 健全市场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 依法加强监管, 推动我国广电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努力构建完善技术监管体系, 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管理和服务水平

发展与管理相互依存、有机统一。要维持我国庞大的广播影视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公共服务, 促进产业发展, 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技术监管体系作为保障。同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新的媒体业态不断出现, 对广播电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技术监管体系。要从保证党和国家政令畅通、保证国家信息和文化安全、保证公共服务的战略高度出发, 加快技术监管体系建设, 对广播电视实行“全方位、全业务、全频段、全天候”监测, 充分发挥监测服务于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和发展的作用, 切实为行业监管、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推动广播影视科学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行业与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力求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广播影视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政治任务,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抗灾救灾应急指挥、维护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权益等社会责任,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公益属性;同时广播影视又是我国文化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提供新闻资讯、文化娱乐、社会教育等服务,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任务,具有很强的产业属性和经济属性。广播影视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广播影视具有两个效益,政治属性是我国广播影视的本质属性。无论是电台、电视台等事业单位,还是电影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业单位,无论是中央广电单位,还是地方广电单位,都必须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基本原则,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于社会效益,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要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都向下一代转换,向综合提供话音、音视频、网络接入等多种业务方向发展,三网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也催生出了网上广播影视、IP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新的媒体形式。由于互联网传播无国界,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各国各媒体竞相争夺互联网的新市场。据统计,2007年全球网络视频分享用户规模达到1.05亿,未来三年用户规模将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网民总数达2.1亿,宽带网民数达1.63亿,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5.5亿户。互联网、手机等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服务的新渠道。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发展,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拓展发展空间,抢占新阵地,抢占制高点。电台、电视台要成为新兴媒体发展的主力军。发展新兴媒体,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多年来形成的品牌、内容、人才优势,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随着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文化样式和媒体业态不断出现,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提供媒体服务正在成为现实。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协调发展,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是要处理好广电系统内部层级之间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利益关系,力求做到和谐相处、共赢发展。1983年中央37号文件确定的我国广播电视“四级办”的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推动了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已形成中央、省、市地、县四级办广播电视的基本格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影视的产业功能越来越凸现,经营创收已成为各级广电机构的重要任务和生存基础,广电系统内部层级之间争夺广告、争夺用户收视费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处理好层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广电机构在节目内容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地、县级广电机构在用户服务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网在宽带接入方面的优势,充分调动发挥各级广电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广电系统层级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另外,随着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与有线电视网争夺用户、争夺业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必须妥善处理好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各自定位分工,发挥各自优势特长,依法严格管理。要牢固树立开放融合、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积极借鉴电信网在交互业务和用户服务等方面的有益经验,推动广电部门与有关部门和谐相处、共赢发展,带动文化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是要处理好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输手段的关系, 力求做到优势互补、适度竞争、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 经济发展不平衡。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 我国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随着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 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已进入了由模拟向数字化转换的新阶段。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有不同的定位功能:无线方式是广播电视覆盖的最初手段, 也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有线电视是城镇居民接收中央和当地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卫星传输是为全国各地传输转播机构提供节目源的主要手段;卫星直播是从技术上根本解决偏远山区和覆盖盲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有效手段;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为各种小尺寸、便携式移动终端提供节目和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互联网是为计算机等终端提供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 由于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 互联网也是推动广播电视走出去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 明确定位, 适度竞争, 发挥各自优势, 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现代化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 真正实现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目标, 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视听权益,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同志们, 党的十七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 刚刚闭幕的“两会”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的领导人和组成人员。当前我国广播影视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需要科研生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 需要全国广电系统和各位同仁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振奋精神, 开拓进取,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工作斗志, 扎扎实实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展览业六大发展趋势 篇3

2005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派出“中国展览业现状调查组”赴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四川、陕西六个省市及苏州、郑州、哈尔滨开展调研,商务部有关司局及商务部研究院、国家工商总局、中国贸促会等单位也派员参加了这次调查。各省市根据调查组要求对本省市近几年展览业发展情况作了全面的统计。

现根据以上调查统计资料,对中国展览业现状进行剖析,进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中国展览业现状

从调查数据看,中国展览业现状具有五大特点: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

(一)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展览业可谓“起步晚,发展快”,这可以从近五年来展览项目数增长情况得到验证。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①,到20001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2005年估计约为3800个(见表1)。就展览项目的国际比较而言(见表2),我国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项目数仅比美国少一些,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

(二)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

近年来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大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前几年建设展馆多从发展会展经济着眼,现在许多城市已不完全为了发展会展经济,而是从城市举办各种会展活动的公益角度考虑,把展览场馆作为城市的必要基础设施,纷纷规划建设展览场馆,例如包括西藏拉萨也在积极争取建设一个会展中心。

目前,我国的展览场馆数量在全世界可排在第三位,仅比美国和英国少一些。展览场馆的总面积也在全世界中居前列,但出租率比展览发达国家而言要低得多。(见表3)

(三)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

在我国,展览活动多年来一直是政府促进贸易、投资、技术、文化交流等事业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与载体。加上我国经济体制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特征,因此,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量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这也是有别于全世界其他展览大国的一个显著特色。

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从法律意义上来看,在我国,主办机构是办展的主体和主要民事责任单位,但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部分另有承办单位。从承办单位来看,企业承办的比重正呈越来越大的趋势。我国的政府主导型展会项目数世界第一。许多大型活动特别是中央和省级以上政府机构或全国性商协会主办的展览,其主办方往往由数个不同机构共同组成,承办者往往是主办单位的下级政府机构。

目前我国对展览主办企业并没有特别规定任何入行“门槛”,近年来各地新注册的与展览相关的企业数以千计、万计,尽管其中大部分都有主办展览的资格,但是,目前真正能独立主办或与其他机构联名主办的民营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四)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

目前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展览业。但是,中国的展览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三者可进入世界展览中心城市百强;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五位。这也反映了我国展览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见表4)

(五)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

相对于展览项目数的地位,我国的展览直接收入②比很多国家都少得多,展览经济总量比不上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0.1-0.2%之间,而我国目前这一比重还不足0.08%(见表5)。这说明我国展览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大国。

从展览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来看,比之美国、德国等展览大国,我国展览业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以2003年为例,我国当年的参展企业多达44万家,其中境外参展比重约10%,参会观众达到6000万人次,境外观众约300万人次(见表6)。这说明我国展会对观众的组织水平较高,观众观展的积极性也很高。尽管专业观众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展览的直接效果比展览发达国家要差一些,但展览已是我国企业推介产品、结识客户、达成订货交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此外参展企业数、观众总数居世界第二(见表6),展览会参加者范围广泛,加之中国政府主导型展会往往伴以中国大陆主流媒体的强势宣传,展会具有明显的启迪大众、增长知识的宣传教育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中国展览业未来六大发展趋势

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展览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市场总量快速增长;产业化进程加快;专业化比重增加;项目数增速放缓;展馆面积继续扩大。

(一)市场总量快速增长

展览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市场和产业两大因素,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富有潜力的市场,同时也是门类齐全的产业大国。巨大的市场购买力,丰富的低成本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不仅能促使我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和加工中心,同时也为我国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会展中心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十五期间,我国展览收入以平均每年约20%速度递增,展览市场总量迅速增加(见表7),其原因主要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的拉动;国家进一步启动内需的拉动;地方政府重视展览业;展览业国际化程度提高,等等。

我国展览收入占GDP比重2005年仅为0.09%,发达国家该比例为0.1%-0.2%,显然我国展览市场在十一五期间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2002年全国服务业的增长值只占GDP的3.7%,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也远远低于世界一般水平,因此中央政府在一些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属于服务业的展览业也必将更快发展。

中国会展经济方兴未艾,目前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发展潜力还很大。2004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的5%,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7%,但目前中国展览业的年产值约为80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球展览业年产值的0.3%。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以及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今后中国会展业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展览收入占GDP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展览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长幅度可望高于“十五”平均水平(见表8)。可以预言,2010年以上海世博会为标志,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展览大国。

(二)产业化趋于加快

随着中国会展市场的快速扩大和对会展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会展越来越被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看待。为了促进会展业的持续发展,中国从政府、企业和行业中介组织三个层面进一步推动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政府主要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和促进服务,进一步确立会展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服务和桥梁作用,大力发展会展产业。

我国将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逐步建立健全展览业的行业管理体制。中国商务部将在内外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展览业的统一管理体制。对展览业的管理将从项目审批转向行业管理和政策调控,加快促进展览业的市场化。在管理方法上,商务部将建立与展览业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与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制定发展政策。正确引导展览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很多地方政府设立会展统一管理机构,根据展览行业发展所需的环境和配套设施要求,对交通、通讯、旅游、商检、海关等展览业务所涉部门进行协调,使展览业与这些部门、行业在互动中协调共进。

商务部计划未来若干年内将重点支持100个品牌展览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航母”,并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赴境外单独或联合办展。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展览企业数继续增长,企业主办展会数的比重不断提高,政府主导型展会加快市场化改革,展览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展览策划、展览广告、展览设计、展览运输、展览工程、展览旅游等相关产业链快速拓展。

(三)专业化比重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展会主题正由综合化趋于专业化,办展主体和办展方式也趋于专业化。

1.展会主题由综合化趋于专业化。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会展追求的都是综合化,强调小而全,结果造成展会特色不鲜明、规模普遍小、吸引力不强。未来的行业性专业展会将会更有生命力。近年来,我国展览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专业性展览会数量不断攀升,协会、企业办展以专业展为主,政府主导型展会也向专业化发展。在十五期间新增展览会项目中,专业性展览会占比重逐年走高(见表9)。

2.展览分工专业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展览从业人员没有明确分工,多种职能集于一身,同一批人既是展览组织者,又是展览管理者,也是展览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展品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同一批人承担,展览业缺乏科学的社会专业化分工协作,必然效率低下。未来展览业必须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局面,会展配套服务公司的经营范围将进一步专业分工细化,展览评估、展览咨询、展览设计装潢都是颇有前途的行业。

3.展览从业人员专业化。我国目前展览从业人员很多是半路出家,未来会展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会展教育培训,整体素质大大提高,特别是管理人员、项目经理的业务素质,需要有很高的工作热情、最好的服务精神、宽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性以及熟练的外语,熟悉现代国际展览业务,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业人员的总体知识水平就是展览业管理水平的体现。

4.观众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观众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高质量的观众对一个展览会的成功与否将起到关键作用。未来大多数专业展会观众为专业界的决策人士、贸易人员及科技人员等。

(四)展会项目数增速放缓

1.新创展览项目逐年减少

经过十五期间展会数量的急剧膨胀,各行各业的展览会题材已经得到很大程度挖掘,新创展览项目越来越难,必然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展会的总数量作为基数不断增加,很显然,展览项目总量的增长速度必然逐年下降(见表10),十一五期间该增速还将进一步减缓。

2.展览项目竞争整合

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未来我国展览项目竞争整合在所难免,劣次展览项目加快淘汰,展览并购将现高潮。

国际展览业看待展览会并非局限于展销产品的概念,更多考虑的是树立产品形象或企业形象,追求一种长远、持久的品牌效果。世界上所有会展业发达国家,都重视会展的品牌效应,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展会和会展名城。中国会展业实现品牌化经营也是必由之路。未来中国的展会将重新整合,有的展会在竞争中壮大发展,有的在竞争中消失,有的在竞争中合并,从而涌现更多的品牌。

(五)展馆面积继续扩大

我国展览业发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硬件优先发展。近年来,全国掀起了展览场馆的建设高潮,展览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大有超前发展的态势,展览场馆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尽管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合理规划展馆布局,防止展馆建设过热,但是一些尚未建有展馆的城市仍然会想法设法建设展馆,如拉萨市、芜湖市不久将会兴建新的会展中心;一些城市已有展馆供不应求,需要对原有展馆进行改建、扩建,也会增加展馆面积,如合肥市正在建设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展馆计划。

“十五”及“十一五”全国展览馆建设情况与可供展览面积预测参见表11:

(六)竞争更加剧烈的趋势

中国展览市场目前竞争激烈,表现在展览城市之间、展览企业之间、展览项目之间、展览人才之间的全方位竞争“白热化”。

1.展览城市间的竞争

我国已有几十个城市定位在“会展中心城市”或“会展名城”上,这些城市纷纷在城市基础设施、会展软环境建设、品牌展会培植方面加大投入,展览城市之间剧烈的竞争不可避免,通过竞争将逐步形成合理的展览区域布局。

2.展览企业的竞争

展览“蛋糕”毕竟有限,展览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展馆总量过剩,布局失调。一方面北京、上海展馆供不应求,展馆租金不断上涨,令会展组织公司压力大增;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展馆门可罗雀,产生巨额亏损,难以为继。近年来,外资展览公司进入中国设点,必然加剧国内展览业的竞争,进而提高我国展览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展览项目的竞争

“十五”期间中国展览项目数量急剧增加,相同主题展览会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展览会项目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参展商,竞争采购商和观众,竞争各种办展资源。今后多数展览项目将重新整合,总体上将朝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国展览会展位价格水平总体仍然偏低,但由于企业参展将更加理性,展览市场竞争的结果,劣次展会和“形象展会”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品牌展会不断涌现。由于展位价格充分反映展会质量水平和供求关系,品牌展会的展位供不应求,其价格可数倍于平均水平,同时拉动全国展会价格的总体水平上扬(见表13)。

4.展览人才的竞争

中国展览行业发展报告 篇4

中节环装发(2015)012 号

关于召开“中国工业水处理产业发展与投融资高峰会.中国(陕西)工业节能技术与减排成果展示暨第四届陕西 低碳产业与循环经济博览会·工业水处理专题展”的通知

各地方协会、产业园区、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

“十三五”即将开局,随着新《环保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水十条”等一系列法规政策的相继出台和实施,我国工业水处理产业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工业水处理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面对环境污染零容忍态势,尤其是随着中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水治理面临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如何根据新《环保法》和“水十条”,实施工业废水的零排放,实现工业废水的有效处理及再利用;金融机构如何抓住“第三方治理”机遇,创新商业合作模式;环保设备、工程技术公司如何推动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为此,中国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协会联合陕西低碳产业与循环经济博览会组委会决定召开“中国工业水处理产业发展与投融资高峰会”,同时举办“中国(陕西)工业节能技术与减排成果展示暨第四届陕西低碳产业与循环经济博览会.工业水处理专题展 ”,并设置“工业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介专题”展区,旨在为金融机构、环保技术公司、工程公司、设备公司、工业企业、产业园区等各方搭建交流、合作及成果展示平台。

大会将邀请部委相关领导和专家,石油、石化、煤化、钢铁、化肥、有色、电镀、皮革、造纸、纺织印染、医药、市政水务等企业环保部门负责人、国内外优秀的水处理技术、装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金融机构负责人、中西部重点工业企业环保负责人等参加,期望在大会期间深入、广泛的探讨和交流,促进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大会主题:碧水蓝天

低碳循环

合作共赢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协会

陕西低碳产业与循环经济博览会组委会

支持单位: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协办单位:中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

陕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国际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协会

陕西省节能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国腾赢创节能环保技术研究院

西安致美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中国化工报

中国石油报

中国工业报

央视网

新浪网

化工707

中国工业水处理网

三、高峰会、展览时间及地点:

高 峰 会: 2015年9月21-23日(21日全天报到)

布展时间: 2015年9月20-21日

展览时间: 2015年9月22-24日

点: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

四、主要内容:

专题一:“十三五”期间“工业水处理”政策分析及展望

专题二:工业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介及应用

专题三:工业水处理第三方治理模式、投融资机遇及合作模式 专题四:中西部工业水处理项目、技术、融资对接会

五、参会对象:

相关科研设计单位、高校专家;环保公司、设备公司、工程公司、金融机构负责人;石油、石化、煤化、钢铁、化肥、有色、电镀、皮革、造纸、纺织印染、制药、市政水务等行业的环保部门、节水办、科技处、生产处等主管部门负责人或技术人员;中西部重点工业企业环保负责人;工业园区的相关企业人员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等;

六、参展对象

1、污水/废水处理设备:格栅/筛网/滗水器、搅拌设备、固液分离设备、吸砂机、刮泥机、吸泥机、油水分离设备、气浮设备、电解处理设备、曝气设备、水处理成套设备、好氧/厌氧处理设备等;

2、膜/过滤器材/配套产品:离子交换、电渗析、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壳、膜配套设备、膜组件、滤芯/滤料、过滤器、填料、吸附材料、活性炭、离子交换材料等;

3、污泥处理/物料脱水:鼓风机、离心机、压滤机、空压机、脱水机、污泥消化、深度脱水、污泥再利用、污泥处理成套设备等;

4、过滤器材/填料:过滤器、滤芯/滤料、填料、吸附材料、活性炭、离子交换材料等;

5、水处理药剂/试剂/试纸/粘合剂:试纸、混凝剂、检测机、分散剂、氧化还原药剂、离子交换剂、消毒剂、杀菌剂、吸附剂、脱水剂、软水剂、消泡剂、阻垢剂、缓蚀剂、清洗剂等;

8、配套设备:水务、水处理工程单位、咨询与设计单位、分支机构、认证和测试服务、教育等;

七、收费标准

1、注册参会费用:3000元/人(含会务费、资料费、餐费、咨询、考察等费用),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用户企业免费参会(石油、石化、煤化、钢铁、化肥、有色、电镀、皮革、造纸、纺织印染、医药等生产企业负责人,并须提前向会务组申请确认席位)。

2、参展费用:标准展位(3m×3m/个)

6800元人民币/个

室内特展(光地36 m2起订)800元人民币/m2

3、如同一单位派3人以上(含3人)参会,赠送标展一个。

八、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国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协会

(一)电

话:010-57604905

010-57604904

真:010-57604904

邮 箱:lunwenoffice@126.com

联系人:季鹏飞 *** 秦

***

(二)电话:010-65585139

传真:010-65585139

联系人:刘红星 王志强 王清文

***

箱:zgjnhbzbxh@163.com

陕西低碳产业与循环经济博览会组委会

话:029-85573982

029-85369913

联系人:刘大庆

附件一:论坛议程

附件二:参会回执表

附件三:展位示意图

中国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协会

浅谈中国汽车展览 篇5

k-汽车121 钱德生 240120323

摘要

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展览会开始于1897年的德国柏林,此后汽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形式、内容、功能和举办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车展以表现为一种经济形势,成为各国经济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车展业是高收入、高赢利的产业,其利润大约是20%至25%,而且,汽车会展活动的开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有着巨大作用。所以各个国家对车展这一商业活动及其重视。中国的汽车展业也正蓬勃发展。

关键词:

汽车 车展业 现状 发展前景

一、中国汽车展览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会展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从以前的以“成果、成就”展览为主,转向了多行业、专业化国际经济、技术展览会为主导的会展业的形成。

在会展业的高速发展中,北京由于其特殊的首都位置,使得北京的会展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而在北京举办的展览中:汽车展、机床展、通讯设备展、纺织机械展、服装服饰展等一批大型展览,起到了很强的带头作用。其影响力大,知名度高,受众面广,使其在众多展会当中,脱颖而出。特别应指出的是: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汽车展(Auto China),由于其对馆内、馆外面积的需求量大,观众的多层面性;由于其规模连年扩大,对于场地、环境、交通、现场管理、信息传递、现场服务等方面,都给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据统计:1994年以前,全国有各类汽车展十几个;1994-1999年,有20-30个;进入2000年,全国各类的汽车展50-60个,加上国内的展销会、订货会等,多达100余个。

可以看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汽车工业的长足进步,带动了汽车展的发展。

1、大型综合性汽车展

国内、外厂商组织参展,展览面积在8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国际厂商的面积50%以上。在中国众多汽车展览会中,最受瞩目的是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和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创办于1990年,至今已举办8届。其中:2004年北京汽车展览会展览规模达12万平方米,使用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的全部场地。参展厂商1500余家,其中海外20个国家和地区的320家厂商参展,国内10余家展团及零散参展企业共计1200家,参观观众达46万人次;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创办于1985年,至今已举办10届,其中2003年上海汽车展览会规模达8万平方米以上。

隔年交替举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和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得到了中外汽车界、新闻界 1 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参展厂商逐年增加,参展产品不断更新,展出规模连年扩大。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权威性最强、档次最高的国际性专业展会。在新闻界和社会各界有较强的知名度,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Shanghai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Industry Exhibition)创办于1985年,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国际汽车展览会,2004年6月,上海国际汽车展顺利通过了国际博览联盟(UFI)的认证,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展览联盟(UFI)认可的汽车展。

伴随着中国及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积累,上海国际汽车展已成为中国最权威、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大展之一。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四届。第十四届于今年4月底举行。本届车展吸引了20个国家和地区2000家中外汽车展商参展;展出整车1100辆,其中进口车200辆,国产车900辆;全球首发车75辆。展出规模23万平方米,共接待观众71.5万人次,2700多家中外媒体9872名记者竞相报道了车展的盛况。

主办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IMAG国际交易会及展览会有限公司。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的直属企业。图1为2015年上海国际车展的现场图。

图1

2、区域性汽车展

以国内厂商为主体,国际厂商面积10-20%,国际品牌多以代理商参展为主,展览面积在4-8万平方米左右。主要的展会有华南地区的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深圳国际汽车展览会和东莞国际汽车展示交易会,华东地区的中国杭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东北地区的长春、沈阳国际汽车博览会,以及西南地区的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

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Guangzhou)创办于2003年,一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8届,第九届将于今年11月底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广州汽车展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产业与市场优势、专业权威的办展机构、科学细致的组织服务,一年一个台阶,已逐步成长为海内外汽车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宣传企业形象的必选平台。目前,已成为我国仅次于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大型的综合性

汽车展览会。

主办机构: 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中国对外贸易广州展览总公司、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广州汽车销售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工业经济联合会、广州联合展贸有限公司。

执行机构:广州展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为各承主办机构出资于今年8月份成立,其公司董事长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3、以省市招商为主的汽车展

这类展览会以国内经销商和国外品牌代理商为主,少量国内厂商参与,展览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下。此类展会,在数量上占一半以上。

4、各种专业性、专题性汽车展

近几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市场的繁荣,各种专业、专题性汽车类展览,发展较快。如:汽车配件展览会、汽车发动机展览会、汽车维修检测及售后服务展览会及汽车用品展览会、各种商用车、特种汽车、专用车展览会等各种专题类展览会吸引了一批专业领域的厂商。这种专题类展览会是汽车展览市场细分的结果,是汽车展览市场中更趋专业化的产物。

就汽车展览会的兴起与发展来看,这种大、中、小型结合,综合性与专业性结合的展览结构,对于推动国内外汽车界的交流、发展、合资与合作、繁荣地区经济,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和国际上的差距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刺激了汽车展览业的兴起,激发了多方面办展的积极性。

1、主要问题:

3(1)多渠道审批。国家多年来一直实行国际经济技术展览会的办展资格认证和展会审批制,但审批渠道较多,管理分散。一些得到审批的展会并未办出效果。

(2)多头办展,办展主体多。同样内容的展览会,既有政府见出面组织的,也有各种协会、商会、展览公司、商贸公司举办的;既有行业机构、国有机构组织的,也有民营、私营机构的操作的。运作形式各种各样。

(3)尚需建立规范化的市场运营机制。

2、与国外差距

目前我国的汽车展与国外相比,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方面的差距。(1)场馆的设施建设

总体看来,地方上的场馆建设发展较快,但缺少大规模、大型展会;在北京,已有若干个大型展,但缺少大型展览场馆。场馆建设明显落后于会展业的发展需求。如:汽车、服装服饰、机床、工程机械、纺机展等多个大展,都对场馆面积不足和新场馆的建设提出迫切的要求。

(2)展会组织与运作

通过对国际上一些知名展览会的考察和学习,可以看到:国际上知名的汽车展览会的组织工作比较成熟,一般都由专业的组展机构来运作。反映出机构稳定,脉络清晰,各负其责,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国的汽车展览会目前以联合办展、多方合作、协议约定形式比较多,其中难免出现办展机构不稳定,意见不统一,效率不高,服务水平较低的情况。如何推动我国汽车展览业的发展,通过何种形式稳定机构,提高办展效率和服务水平是殛待汽车会展业关注和研究的。

(3)以人为本,服务于展商,服务于观众

中国的会展业,目前服务水平还不完善,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于展商,服务于观众,还要下大功夫。

总体看来:中国的会展业,还有一些极待解决的问题。和国际上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在:展会数量多,高质量展会少;综合性展会多,专题性展会少;办展机构多,专业化机构少。

三、关于我国汽车展会的发展

汽车会展业的发展,对于加强国际汽车界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合资合作,推动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区域性、地方性的展览会,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繁荣地区汽车市场,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过多的展会,也带来了厂商难以选择,展会低水平重复,效果不佳的情况。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市场的繁荣,市场化的运作,市场机制的调整与制约,汽车展览会将更加成熟,进入理性化发展阶段。展望未来,中国的汽车会展业仍会有较大发展空间,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2-3大型国际汽车展,形成国际品牌,跻身于高水平4 国际品牌汽车展行列;若干个中等规模,区域性,专题性展会作为重要补充。

为了推动展览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体系,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国家的宏观政策指导与监控,推动展览业的市场化进程。

2、抓紧会展行业协会、商会机构的组建,制订行规,开展行业的协调与交流。

3、促进会展业务的商业化运作与企业自律。

随着我国会展业市场化、规范化的发展,展望未来,中国汽车会展业将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汽车展览会实习报告 篇6

此次实习报告,我把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与第十四届xx国际汽车展览会写在一起,作对比分析。

2013年中秋节期间,我跟我们班共18同学一起参加了在xx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14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的实习工作。这次是由我们班黄同学跟国博这边有关人员谈下来的,学校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很感谢她,也为学校给予的支持而欢欣鼓舞。此次实习是在会展物流公司工作。

2013年10月18日至23日,我跟我班共30人参加了在xx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14届xx国际汽车展览会的实习工作。这次实习是学校与xx新城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谈下来的,在此很感谢学校,也很感谢各位给予我们帮助的老师。此次实习是在新城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工作。

首先,我想先谈谈这两次展览会的背景。

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机博会),创办于2000年,已连续成功举办13届,展出面积超过40万平米,汇集国内外7500多家知名机电企业参展,被誉为机电行业的“奥林匹克”,是中西部地区最好的机电行业展览会。此次展会以“科技创新,绿色机电”为主题,配合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加上xx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努力服务机电产业,进一步发挥投资、贸易和科技交流的窗口和平台作用。

xx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国际车展),主题“擎动荆楚,驾驭未来”,展会为期6天,车展期间将同期举办“2013全球汽车论坛”,探索中国汽车的未来发展之路。展览面积达13万平方米,约有6000个标准展位,国内外300余家汽车厂商将携600余辆展车参展,规模创历届之最。而xx国际汽车展正要发挥展示的平台作用,为汽车新产品搭建展示平台,为汽车行业搭建新技术交流平台,为广大消费者搭建互动平台。

从这两次展会的背景的对比中,我们知道这是两个不同行业的展会,相比于广交会来说,都是比较年轻的展会,具有蓬勃的发展动力。发展到现在,这两个展会都是中西部规模很高的展会。对未来的发展很有追求,从他们的主题可以略知一二。所以,作为一名会展专业的大学生,我们更应带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去进行我们的实习,去努力的充实我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去弥补我们的不足。从这次实习中既要学习到书本外的实践知识,更要学会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一个有抱负的会展人。

对于实习的具体工作,我将在下面做出介绍。

机博会,我的工作是检尺员。会展物流公司就位于博览中心,我们到达后,由他们公司的小组长为我们分配工作任务,一是副馆长,一是检尺员。然后是分组,检尺员两人一组,一男一女。检尺员需要在展馆外200米左右的一个进出口为货物检尺。机博会的参展商都是销售各种机电设备的公司,设备都很大,比如有机床,铣床等,有的还有包装箱包着。我的工作就是向参展商问清展商名称,展位号,设备名称,设备尺寸,大小,重量,然后由女生记录下来。很多参展商不是很清楚尺寸,我就要爬上各种货车去拉尺测量,货车有6米、7米、12米等长度,最长的由17.5米长的,我都要爬上爬下去仔细测量。这样的工作一直到展会开始前。车多的时候,很累,但我想,起码时间是花在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上面了,也就能接受。副馆长是在展馆里面协助馆长做些相应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基本上都可以做好,不需要担心。

国际车展,我的工作是售票员。新城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就是展馆方,我们到后,也是分组,男生都被调去车库闸口当售票员,也就是发卡开闸让车进停车场。我到达闸口后,由一个闸口收银的姐姐先教我们怎么开闸口,然后就是很没技术含量的发卡,把卡给司机就好了。如果你想过得不那么无聊,可以自己尝试着怎样发卡是最高效的。前两天工作就是拦车,发卡,开闸,循环往复。后面四天有时能进收银亭里面帮收银的姐姐收一会钱,因为她要去方便。但大多数时候都是站在外面发卡,发卡,发卡。后面几天,真的很无聊。于是,我便会在发卡的时候提升自己,给每一个进出的人一个微笑,一声早上好,先生;早上好,小姐。话不多说,六天下来,保安的工作已经很熟练了。

真庆幸这些日子都已经过来了,说没学到东西也有失偏颇。本着在工作时认真负责,现在也应该给自己努力了好些天的这段经历画上一个好的句号。经过这两段经历,第一点收获是见到了很多人,有卡车司机,有大公司的参展负责人,也有小公司的老板,有政府官员,也有公司职员,还有车模等等,通过跟他们只言片语的交谈,有人能有很好的修养,也有人粗坯不堪,这能让人认清很多现实,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收获是很大的。第二点收获,锻炼了自己中正平和的态度,在面对不同的人时,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吹嘘拍马,不骄傲自大,不胆小怯弱,不表里不一,做一个真真正正的自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自己知道自己,不因事小而不做,也不因事大而不敢。第三点收获,是对会展业的前景有着更深的认识,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的行业,如果做得好的话,年薪100万不是什么问题。而且通过会展也可以认识很多其他行业里的精英,会有一个不错的社交圈子。以上三点,是我对这两次实习的一点认识,如说还补充点在我看来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xx真能把会展业正规化,更重视起来,别让xx的会展像是别垄断了一样,让外地参展商觉得xx会展就像抢钱。

中国展览行业发展报告 篇7

2011年,英国国研会展将诚邀您共同关注和参与中国医院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本次展会将专注定位于中国的医院建设的7大要点:投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以及改建,通过论坛及展览会的形式为中国医院建设领域内的专家、管理人员、企业单位及从业者提供一个高端互动平台,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医院建设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问题。凭借主办方资深的行业背景,英国国研会展集团将引入重要国际资源,届时,全球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将汇聚一堂。

我们在中东

Hospital Build中东—阿联酋迪拜

迪拜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已成为整个海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中东各国近年来对医疗行业的投资不断加大,以及多个在建的医院项目,吸引了世界的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东国际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应运而生,成为了中东地区唯一的医院建设及相关装备采购的盛会,汇聚整个中东地区医院建设领域的专业人士及决策者。2010年的展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此之外,展会还吸引了500名行业内专家代表以及49名国家代表的重点关注。无论是参展商还是专业观众都对2010年的展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表示非常期待2011年展会的重装亮相。

我们在新加坡

Hospital Build亚洲—新加坡

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医疗基础设施的更高需求,亚太地区整体的医疗产业都在稳步而持续的发展,新加坡政府计划将投资40亿美元投入到未来5年的医疗基础建设中。2010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吸引了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前来参展,共有超过5000专业观众, 99%的参与者对展会质量表示满意,得到了业内同仁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我们在欧洲

Hospital Build欧洲—德国纽伦堡

欧洲国际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相比欧洲地区其它医疗领域展览会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专注于与医院建设的投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装备和管理相关领域。本次展览会仅邀请决策者及高级经理人参加,这类人群将构成您关系网络的核心部分,确保进行高效的商业合作。

中国工艺美术展览撷英 篇8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我国举办的工艺美术展览中,大量中青年艺术家崭露头角,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体现出国内工艺美术行业传统和现代观念的碰撞。

不同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好的工艺美术品更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现给大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工艺美术展如春笋般涌现,这些展览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53年12月——1954年1月,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参观了展览;1972年9月——1973年1月,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朱德、李先念、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审查预展并题词;1978年2——5月,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邓小平、李先念等观看了展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迄今已有逾越10年的发展历程,展会档次、知名度、社会影响力逐年提高,吸引了众多专业买家、收藏家和广大消费者,是工艺美术行业内公认的品牌展会。

2004年8月,在上海美术馆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展览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产业教育分会(筹)承办的“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是工艺美术界第一次真正走进艺术殿堂。

这是一次学术性活动。在工艺美术界举办这种学术性的活动是第一次。“中国的”、“现代的”是它的展览核心。这次参与展示的作品除从事工艺美术产业的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外,还有众多高等学府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进一步开阔眼界,促进交流,以推出新人新作品。

2009年1月10日,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正式与公众见面,这是我国工艺美术作品在最高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此次展览以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主要邀请对象,展览旨在从学术的角度回顾和梳理60年来新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成就,向公众展示代表当代工艺美术发展水平的艺术作品。展览的举办即是中国美术馆集中展示和研究工艺美术的历史性开端,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提升工艺美术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此次展览的举办将成为中国美术馆工艺美术工作的重要开端,填补中国美术馆建馆46年来未举办过工艺美术大展的空白。

上一篇:成功的销售员不可缺少的要素下一篇:中班语言《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