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精选9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 篇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为规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确保论文符合“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学位论文的撰写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撰写学位论文的目的
论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分析、文献搜集整理及撰写等工作,进一步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工作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科学性、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教育反思能力。
二、论文的选题
论文应紧密结合国际汉语教育实践进行选题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汉语教育实践,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还包括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等。
三、论文的形式
为充分体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实践性,论文可以采用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专题研究等形式。
1.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对与国际汉语教育相关问题(如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以及国际汉语教师、教材等)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后形成的文字材料。调研报告应具备写实性、针对性和逻辑性。调研报告应强调调研题目的实际意义,强调调查方法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特别强调调查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代表性及应用性。
2.教学实验报告
教学实验报告是教学实验之后,对教学实验设计、实施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反映的书面材料。教学实验应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实验假设,选择实验对象,分析界定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方法并实施实验。研究者根据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和材料,经过科学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应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并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3.案例分析
国际汉语教育案例是在实践中真实发生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或能够反映某一国际汉语教育基本原理的典型性事件。案例应该具有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启发性和典型性。案例可包括课堂教学案例、跨文化交际案例、文化传播案例、与文化传播和国际汉语教育相关的项目管理案例等。作为学位论文,作者不仅需要提供完整的案例,还要运用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阐述。
4.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语言理论、文化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为基础,运用系统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国际汉语教学设计可包括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活动设计、教学多媒体技术与环境设计、网络化学习设计、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的研发、教学材料的组织与设计及与国际汉语教育相关的项目设计等。作为学位论文,教学设计不仅包括设计本身,还应包括对教学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阐述,对前期各种需求的分析和目标确定、策略制定、媒体选择及方案实施的过程的描述和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
5.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就某一方面的问题或就问题的某一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专题本身要来自于国际汉语教育实践。研究要求问题集中,有相当的深度,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准确的说明和解释。研究结果须对实际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不鼓励仅就语言、文化本体问题展开纯理论的专题研究。
四、论文的写作规范
论文应采用规范的中文写作,做到立意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流畅。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000字。
正式提交的论文内容一般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论文封面
(2)论文封面的英文翻译
(3)论文原创性声明、授权使用声明(4)论文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5)论文目录(6)论文正文(7)附录(8)参考文献(9)后记
五、论文的要求
学位论文应充分体现专业学位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一)选题及意义
1.选题应基于国际汉语教育或推广实践的基本问题; 2.选题应力求关注国际汉语教育实践的前沿问题; 3.论文成果应具有明确的社会效益或应用价值; 4.选题应有新意。(二)理论基础与文献
1.论文应建立在一定的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之上,应反映出作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作者应充分搜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外文献,了解相关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与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1.论文应采用适合选题的研究范式,设计合理,方法科学;
2.论文应具有饱满的工作量,鼓励采用调查、实验、观察等深入实际的研究方法。(四)材料与分析
1.论文应包含丰富的材料,材料不能仅仅来源于其他研究资料,而应来源于研究者自己对现实问题的调查;提供的素材要具体、详实,数据要真实、可靠、有效;
2.论文应对研究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结论要言之有据。
(五)科学态度
1.论文中引用他人成果要明确注明出处;
2.论文应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核心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六)写作能力
1.论文体例结构规范,格式符合文体要求; 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说明透彻,逻辑性强;
3.文笔流畅,语言、文字、图表规范,表达简洁、准确,文风严谨。
六、论文评分 按照论文要求,论文须从选题及意义、理论基础与文献、研究方法与工作量、材料与分析、科学态度与写作能力五方面进行评审。总分为100分,各部分权重分别为20%。
上海市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二O一二年三月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概述 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的内容要求 汉语国际教育硕 业学位论文撰写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 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汉语国际教育硕 具有明确职业指向的 专门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学位,学位论文应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 培养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与论文有关的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分析等工作使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 进一步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 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时发现并 在教育 实践过程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是国际汉语教师必备的素质。论文工作 应特别强调提高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科学 性、处理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教育反思能力。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的形式要求 论文应采用规范的中文写作,做到立意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 明、文字流畅。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正式提交的论文 内容一般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l)论文封面(2)论文封面的英文翻译(3)学位论文原创性、授权使用(4)论文摘要及关键词(中英文)(5)论文目录(6)论文(7)参考文献
(8)附录(9)后记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容的基本要求 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说明 汉语国际教育硕 业学位论文应充分体现专业学位实践型人 才培养目标,选题应基于国际汉语教育实践的基本问题,关注国际汉 语教育实践的前沿问题。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说明 论文应建立在一定的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之上,应反映出作者具备 系统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要充分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外 文献,作者应了解相关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与研究动态。论文 应包含丰富的材料,提供的素材要具体、翔实,数据要真实、可靠、有效;论文应对研究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结论要言之 有据。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说明 论文应采用与选题适合的研究范式,研究设计具有合理性,研究 方法具有科学性;论文应具有饱 工作量,鼓励调查、实验、观察 等深入实际的研究方法。4.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说明 论文成果应具有明确的社会意义或应用价值。论文应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核心部分应具有原创性,引用他人 成果要明确注明出处; 在体例上应做到结构规范,格式符合文体要求; 清楚,层次分明,说明透彻,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语言、文字、图表规范,表达准确,文风严谨。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的基本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汉语国际教育硕 位论文的实践性,论文应采用 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设计报告、专题研究 论文等形式。1.调研报告(1)概念界定 调研报告指对与国际汉语教育有关的各类情况(汉语作为第二语 言/外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以及汉语国际推广等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后形成的符合论文规范的研究论文。(2)内容要求 ①选题:选题须来源于实际需求,应是国际汉语教育中急需了解 的命题。主题要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大而空的选题。选题应对 国际汉语教育实际问题有参考、启发或指导作用。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既要调研命题有关对象 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又要调研影响该命题的内、外在因素,并 对其进行深入剖析。调研工作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 ③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实地考察、问 卷调查等形式,结合资料收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完整、准确,来源可靠。究成果:运用科学理论,通过科学论证,给出明确的调研结 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或新见 分 析论证应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对策和建议应清晰、明确,有针对性。(3)结构与形式要求 调研报告由绪论、调研实施的过程与结果、结论与建议等部分组 成。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具体要求如下:①绪论:说明调查的缘起、研究的问题及调研的意义,介绍实施 调研的理论背景或理论基础,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与研究成果,交代调查研究的目的及调查研究的方法。②调研过程与结果:介绍调查方法、调查手段及调查的媒介,描 述调查工作展开的环境条件,交代被调查对 来源及构成,叙述调 查工作展开的顺序,报告调查所得数据,陈述调查到的事实情况。为 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调研结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应 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可采用统计图、统计表、照片等形式集中反 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③结论与建议:研究、分析事实材料所揭示问题的性质及特点、规律,对调查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针对调查结论尤其是调查中发 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或建议。需要向读者补充交 一些重要材料,可以作为附录置于文后,通常包括: 调查提纲、调查问卷和观察记录表,被访问人(机构单位)名单,较为复杂的抽样调查技术的说明,一些次关键数据的计算(最 关键数据的计算,如果所占篇幅不大,应该编入),较为复杂的 统计表等。2.教学实验报告(1)概念界定 教学实验报告是指实施教学实验后,对教学实验设计、实施的全 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反映并符合论文规范的研究报告。(2)内容要求 ①选题:实验选题应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 的具体问题,必须与汉语教学或文化传播密切相关,涉及有关领域的 前沿或重要问题。研究内容:严格按照实验设计实施实验,完整、准确地报告实 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实验中所得数据和材料必须真实、有效。③研究方法:应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实验假设,选择实验对 象,分析界定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应科学、合理。实 验应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究成果:应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采用科学方法对 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与评价;应说明实验结论的应用价值、方法 或途径。说明与阐述应明确、系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3)结构与形式要求 教学实验报告在结构上一般包括绪论、实验过程和结果、结论与 建议等三部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①绪论:说明教学实验的缘起及教学实验的意义,介绍教学实验 的理论背景或理论基础,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与研究成果,交代 教学实验的目的及实验所采用的方法。②实验过程与结果:根据问题构建和提出假说,分析界定实验变 量;介绍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的方法、手段和工具,以及实验的具 体过程。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在实验中所收集的原 始资料和观测资料经过逻辑分析、系统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后的结果。实验结果的呈现应以事实、数字、图表为主。③结论与建议: 将实验研究中得到的大量数据和有关材料进行提 炼加工,去粗取精,使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揭示其产生和发 展的必然性,并根据实验的客观事实和结论,针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实 际问题提出建议。需要向读者补充交 一些重要材料,可以作为附录置于文后。附录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实验研究中收集的重要的原始资料,如能反映典型问题的学生周记、日记、作业及图表资料等;实验研究中所 采用的工具、手段、设备。包括仪器、教材、测验量表、试卷等。3.案例分析报告(1)概念界定 案例分析是指对国际汉语教育实践中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记 录其发生过程,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或疑难情境,或所反映的某一 国际汉语教育基本原理而形成的符合论文规范的研究报告。(2)内容要求 ①选题:选题应突出问题意识,选择汉语教学、文化传播或跨文 化交际中含有问题、疑难或能反映国际汉语教育基本原理的典型事件 进行分析。主题要鲜明、具体,对解决国际汉语教育实际问题有参考 或启发作用。究内容: 应围绕核心问题或主题完整呈现一个或多个有密切 关联的案例,包括事件的背景、人物、过程、结果、影响等的描述和 原始材料。案例呈现要真实、具体,充分展示必要的细节和人物思想 和心理。如案例或原始材料需要书面形式以外的媒体呈现方式,应提 供相应的附件。③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观察、问卷、访谈或行动研究等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评价。通过案例分析应 表现出作者具有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准 和透彻性、解 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究成果:在进行充分反思的基础上,作者应在教学基本原理 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就案例涉及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处理意见或应对 方案。(3)结构与形式要求教学案例分析一般应包括绪论、案例呈现、分析与结论三个部分。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①绪论:说明案例分析的缘起、通过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案例 分析的意义,介绍案例分析的理论背景或理论基础,评述国内外相关 研究状况与研究成果,交代案例分析的目的及案例分析所采用的方 法。②案例呈现:应交待案例的背景、案例的主题与问题,详细描述 案例的过程。背景部分是把分析的对象,放到其原来错综复杂、多因 素的环境中去认识、了 深入研究,包括发生了哪些问题或困扰事 件,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特别的原因或条件;主题是案例的核心理 念,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确定主题;案例问题是围绕着主题 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各种困惑,结合有 关理论,启发读者的讨论和反思;案例描述要求环绕主题,对原始材 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关键细节写 清楚,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教学叙事,描写方案实施时所引发的即时效 果,包括案例发展中参与活动的各方的反应、感受、体验与评价等。③分析与结论:这部分要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案例所呈现 的问题,如出现多方案的结果,经过自我反思,提出可选择的解决方 案。这一部分要回归到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的基本面,运用相应的技术 和策略,多角度地分析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 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并在案例事件基础上进行深入 探讨,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4.教学设计报告(1)概念界定 教学设计报告是指以语言理论、文化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为基础,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并符合论文规范的分析报告。(2)内容要求 ①选题:选题应针对特定的对象和环境开发教学资源(教材、教 学辅助材料、网站等)或设计教学方案(项目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大 纲、教案、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等),设计内容必须与汉语教学或 文化传播密切相关。究内容:应对教学设计进行需求分析与环境分析,具有明确 的设 标和设计思路。设计工作应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③研究方法:应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设计思想、设计 方法等进行阐述,同时说明成果应用的价值、范围和途径。说明与阐 述应详细、明确、系统、条理清晰。究成果:应提交能够充分反映设计思想的设计成果。成果应 具有相对的完整性。网站、多媒体课件等在文字、图片等描述之外,应提供相应媒体形式呈现的附件。成果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具有一定 的先进性、新颖性。成果必须合理、实用、可行。(3)结构与形式要求 教学设计一般应包括绪论、设计说明、设计方案、评估与反思等 四个部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①绪论:说明教学设计的缘起、通过教学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及 教学设计的意义,介绍所作教学设 理论背景或理论基础,评述国 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与研究成果,交代所作教学设 目的及教学设计 所采用的方法。②设计方案:在对教学设计的背景(如设计对 征、任务、重 难点、学习者特征等)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设计对 具体内容或设计对 执行流程等。③设计阐述:运用有关理论对设计方案体现的观念、原则、方法 等做出分析与阐述,并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自我评估与理论反思。5.专题研究论文(1)概念界定 专题研究论文是就与国际汉语教育有关的某一方面的问题或就 问题的某一部分进行深入研究后形成的符合论文规范的研究论文。(2)内容要求 ①选题:选题应来源于国际汉语教育实际,必须与汉语教学、中 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密切相关,涉及有关领域的前沿问题或亟待 的重要问题。选题必须明 具体,有较强的应用价值。究内容:就研究命题应有系统的理论梳理和阐述。研究资料 丰富、翔实、准确、可靠。论题明确,论证有据,分析深入、细致。在理论或理论的实际应用上能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或新的做法。③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范式,严格遵循有关研究规范,研 究方法科学、严密。研究工作应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究成果: 应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采用科学方法在分 析、总结与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应明 明研究成果的应用 价值、应用方法或途径。说明与阐述应明确、系统、具有严密的逻辑 性。(3)结构与形式要求 专题研究一般包括绪论、研究与分析、结论与应用三个部分。正 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①绪论:说明所作研究的缘起、研究所针对的问题及该研究的意 义,介绍本研究的理论背景或理论基础,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与研究成果,交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方法。究与分析:这部分为专题研究内容的具体展开,包括事实、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理论的推导,逻辑的论证。③结论与应用: 综合研究与分析的结果,从理论上提出研究结论,并指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应用途径。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 选题与意义 评价要素 权重 选题基于国际汉语教育的基本问题; 成果具有明 10% 的社会意义或应用价值。理论基础坚实,并能灵活运用;文献丰富,充分把 15% 握有关问题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与研究动态。研究设计合理,方法科学;论文工作量饱满,有一 30% 定难度。材料丰富、具体、翔实,数据真实、可靠、有效; 35% 描述细致,分析透彻,结论言之有据。论文引用规范,具有原创性; 结构合理,清楚,10% 表达严谨、准确。理论基础与文献 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材料与分析 科学态度与写作能力 综合评价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90;良好:89-75; 合格:74-60;不合格:≤59。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 篇2
王菊梅在贺信中对安阳师范学院成功申办专业硕士学位表示祝贺, 希望学校以申办专业硕士学位为契机, 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 积极开拓创新, 彰显办学特色, 弘扬中原文化, 为加快实现河南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转变、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及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贾连朝在讲话中指出, 安阳师范学院始终坚持特色发展的道路, 紧密结合地方社会文化资源, 着力打造学科特色, 彰显办学优势, 致力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取得了丰硕成果, 赢得了广泛赞誉。此次申硕成功, 就是对全校师生不懈追求、卓越奋斗的美好回报。他希望安阳师范学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扬优良传统, 不断开拓创新, 抢抓机遇, 科学发展, 进一步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努力提高质量, 大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訾新建在讲话中指出, 长期以来, 安阳师范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积极推进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我省特别是豫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訾新建强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的战略目标;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及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部署, 河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他希望安阳师范学院以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申报成功为契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善抓机遇、加快发展, 强化内涵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 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 加快推进学校“一个目标、两大跨越”战略任务的实现。
安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郑邦山在讲话中指出, 获批硕士学位研究生试点是学校办学层次实现突破的重要标志, 是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集中体现, 是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申硕成功, 体现了顶层设计的科学谋划, 体现了抢抓机遇的敏感意识, 体现了组织运筹的有序有效, 体现了学科建设的显著成果, 体现了特色发展的长期积累, 体现了内涵发展的整体水平, 体现了百年安师的精神追求, 体现了社会各界的无限关爱。郑邦山强调, 申硕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在今后的工作中, 学校将坚持“重在建设、确保质量、办出特色, 重在带动、重点突破、整体提升, 重在协调、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重在持续、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的理念,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 在全省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中提升水平、打造特色, 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安阳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中提高服务能力、承担更多责任, 努力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安阳师范学院院长赵卫东主持庆祝大会。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 篇3
1 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课程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
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有些学生虽然进入了国教专业学习,但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仍然迷茫。作为授课教师,此时我们应该充分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在课程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历年就业数据统计的情况,我院国教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致为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特岗教师、村官,进企业、读研等。近年来毕业生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比率约为15%,考上特岗教师的比率约为25%,其余大多数毕业生都进入企业工作。在课程教学时,教师把历年的就业概况告知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和掌握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发展前景,以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 调查学生就业意向,帮助学生完善职业发展目标
就业指导课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好学生就业意向的相关调查十分关键。在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评,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人格特征、兴趣爱好、个人能力以及社会关系等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指导他们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个人生涯发展档案。让他们通过建立档案,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特别是让他们要对自己的前程进行精心谋划,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及职业规划,并想方设法地完成预期目标。
3 教导学生珍惜国外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对外面的职业世界了解有限,缺乏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因而,我校在对国教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实行汉语国际教育“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汉语言学习+1年泰语(老挝语、越南语)等第二外语及泰国(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文化学习+1年在泰国(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实践。目前我校已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多所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要组织国教专业学生去东南亚国家进行教育实践。学生通过国外实习,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也使他们拥有更好的语言学习和交流环境,使他们个人能力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有些学生由于对国外环境认识不足,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有些甚至不大愿意出国门,此时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适应和接纳外部世界,并教导他们珍惜国外实习机会,从而更好地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4 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笔者对学生就业能力进行评估时,发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离社会市场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如果教师善于利用第二课堂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将会弥补课程教育中的不足。根据历年就业数据统计的情况,我院学生的就业岗位,大致分为教师、文员、销售等岗位。针对有意向做教师的学生,鼓励学生多学习一些教学相关的技能,考取教师资格证,还可建议学生班级间举办一些师范生技能相关的比赛,让他们通过比赛激发更大的学习动力。针对有意向做文员的学生,建议学生加强自身礼仪修养的建设,如多参加校礼仪队的学习培训活动等。此外,还要注重提升自身技能,如熟练掌握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公文方面的写作以及锻炼自身新闻宣传和文案策划的能力等。针对性格开朗、口才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销售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身的销售技能和口才。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各异的学生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为将来就业做好铺垫,从而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5 采取相关措施,对毕业生进行及时的就业指导
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往往会出现心理紧张、茫然无措、患得患失、烦躁不安等现象。虽然他们在就业指导课上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就业技能,做了相关的准备,但难以避免会出现上述情况。因而,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确保在毕业生找工作的阶段,学生出现问题可以较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我院给每一位毕业生安排了“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教师,他们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短信等方式与自己的指导教师倾心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们也想方设法地帮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与困惑问题。为了提高就业指导能力,教师们也经常相互之间研讨和切磋解决毕业生的疑难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我院达到了较好的就业指导效果。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一种相当特殊的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程。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然而要想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和学校教育发挥作用,还需要社会、家庭、社区等各方面的支持。只有在各方的不断地探索与努力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特别是面向国际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就业工作才能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希望通过以上一些粗浅的意见或建议,可以对该专业的就业工作做一份贡献。
作者单位
百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 篇4
提要
本文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对学位论文评价描述不够清晰的问题,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并据此初步构建了学位论文评价体系。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二、MTCSOL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MTCSOL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
四、MTCSOL学位论文的评价指标
五、结语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 篇5
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试行)
重研院[2009]29号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教育部决定从 2009年开始招收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积极开展学校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依据教育部教研[2009]1号文“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学校特制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制订原则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整体规划、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分类指导、协同发展,以确保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准确把握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充分发挥各培养学院的专业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和开展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专业实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范,体现特色和差异,在确保与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持同一水平的基础上,探索和积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经验。
二、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应用型研究生,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以满足其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2.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面向企业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3.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要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或“导师组
制”,每名硕士研究生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或由多名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的导师组共同指导。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后,应在1个月内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并与导师一起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培养学制。
三、学制及总学分要求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2~3年,具体学制在研究生入学选定导师后,由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并经所在学院批准。在学制时间内,课程学习环节一般为一年,专业实践环节和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该类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3.5年。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分为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三个环节,均采用学分制。总学分要求至少5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不少于28学分,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12学分,学位论文不少于12学分。
四、课程学习
(一)课程设置原则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与结构可参照2008版全日制普通硕士生培养方案,按一级学科设置。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需要,改设部分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公共课程可采用全国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自然辩证法、外语与数学等教材,也可与校内学术型硕士要求一致;专门技术课程可根据领域的不同行业或工作性质设置;学院应保证为学生开设一定的面向行业实际的专业课程,安排一定学时的行业实践训练。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必修)课程(含基础必修、专业必修、公共必修)至少18学分,开设专业讲座课程至少两门,每门1学分;应设置不少于2门(4学分)应用性强的行业特色课程。
(1)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3学分)(课堂讲授2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
数学基础课或专业基础理论课(3学分)
专业应用基础课(2~6学分)
专业应用技术课(4~8学分)
其中应用技术课应适当安排实验环节。
(2)选修课及实践教学(不少于10学分)
选修课主要应结合本学科主要应用研究方向及本领域工程实际中的重要问题设置。选修课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辅导研究生进行研讨或实践为辅的方法进行学习。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好理论水平的企业界人士承担部分课程。选修课应包含2学分的人文管理类课程,供学生选修。选修课一般为考查课程。
非本专业报考的硕士生根据实际情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1~4门本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进行补修,该类课程不计学分。
(二)课程教学要求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学要有特色,教学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2)教学过程要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每个专业领域应指定2门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由校内教师和现场专家共同完成课程的讲授。其中校内教师的授课时间不得少于1/2,一般以授课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外专家一般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累计时间不超过总学时数的1/3。
五、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现场实践工作,主动与厂矿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1)专业实践时间
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毕业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研究生必须在完成全部的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
(2)专业实践组织方式
专业实践工作要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实践可采取以下的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① 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② 充分发挥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现场的科研资源,由校内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③ 研究生本人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现场实践单位。
④ 依托于学校与董事单位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基地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由学校统一组织和选派学生去现场进行专业实践。
研究生应于第2学期结束前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简称“专业实践计划表”)。研究生应将“专业实践计划表”及时报所在学院,由各单位汇总后于第二学期结束前2周内报研究生培养管理办公室。
(3)专业实践考核方式
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考核采用学分制。该环节累计工作量不得少于360学时(每周30学时,按12周计算),计算总学分为12学分。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应做好专业实践活动的登记工作(填写《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活动工作日记》)。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并填写《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考核登记表》。
学院应组织由校内外专家、现场实践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业实践专题报告会,由学生本人汇报本人的专业实践工作,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此项成绩在及格及以上的学生均可获得12学分,不及格者不计学分。
专业实践环节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特色和重要环节,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六、学位论文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内容和形式可采用应用技术研究、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规划设计、产品开发、实际管理课题(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调研报告)及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学位论文可以在校内或相关企业完成,具体由导师和学生自主确定。
(2)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按学校的有关要求执行。
(3)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和进展;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等。
(4)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七、其它
(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规定的培养环节,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获得硕士毕业证,并被授予相应专业学位,由学校颁发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二)各培养单位应组织本单位导师及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教研
【2009】1号文《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为培养方案的修订奠定基础。
(三)各单位应按照以上要求做好相应培养方案的制定,工程硕士按专业领域制定培养方案,风景园林硕士、会计学硕士及法律硕士按专业大类制定培养方案。各单位主要负责培养目标的确定、主要专业及研究方向介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及部分新增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等。学制、学习年限、论文选题及学位论文工作等按学校统一规定执行。
(四)时间安排:各有关单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应于7月8日前报送到研究生院培养办。
(五)各单位所制定的培养方案从2009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起开始执行。
研究生院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 篇6
学位〔2008〕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5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改革方案》,为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下称“新增单位)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新增单位工作的指导思想
新增单位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按照“国家分类管理、加强省级统筹、重在规划建设、优化结构布局”的原则进行,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单位工作实施分类管理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新增单位工作实施分类管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适当的规划周期内,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位授权体系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为基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口等相关因素,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合理分类,并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对其新增单位规划、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实施分类管理,目的在于根据各类省份的不同情况,建 1 立有针对性的引导、约束和调控机制,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结构布局,实现协调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综合分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授权体系和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的基础上,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为以下四类:
Ⅰ类省份:研究生教育发达,学位授权体系能够满足需要。
Ⅱ类省份:研究生教育比较发达,学位授权体系基本满足需要。
Ⅲ类省份:研究生教育欠发达,学位授权体系尚不满足需要。
Ⅳ类省份:研究生教育发展滞后,学位授权体系在层次或类型上存在较多空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国家教育发展总体发展规划和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规划周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属类别和新增单位的数量限额。
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少数单位,不受上述的地区分类限制,由国家统筹考虑。
各分类地区的规划周期、规划及立项建设要求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根据国家宏观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 2 定。一个规划周期结束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可根据需要对下一规划周期各省分类和新增单位数量限额进行调整。
三、进一步强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筹管理职责 在国家分类管理和指导下,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学位委员会要加强对区域内新增单位规划、建设工作的统筹管理。
1.统筹考虑本地区内各级各类学位授予单位和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情况,根据本地区以及国家、部门或行业需求,作好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规划工作。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规划和建设,要统筹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要和不同单位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已有学位授予单位作用,做到科学分工,合理定位。
2.统筹落实建设资金和各项建设措施,集中力量对批准立项的单位进行建设。
3.对本地区内各单位立项建设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和指导。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部署,对立项建设单位的中期检查和验收时间等提出建议安排。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增单位审核工作,由军队学位委员会参照省级学位委员会规划、立项、建设、验收的指导意见和有关规定进行。
部委属单位拟立项建设为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应列入该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立项建设规划。此类单位的立项和建设阶段的工作,由主管部委按照该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立项建设规划组织进行。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由省级学位委员会商主管部委同意后统筹进行。
四、做好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各省级学位委员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分类指导意见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加强省级统筹的总体要求,在认真分析现有学位授权结构布局、人才需求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着“科学分工、合理定位,统筹规划、优化结构,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研究制订相应规划周期内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立项建设规划应包括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中的基本定位、发展现状及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分析;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授权体系现状及建设需求;拟新增学位授予单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位授权体系建设需求的适应性分析;拟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及其主要学科现有条件和水平分析;拟新增单位总体建设目标、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建设措施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地区分类和新增单位规模控制方案要求制定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含立项建设单位《项目建 4 设规划》,下同),由省级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五、拟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立项建设
1.立项。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各省级学位委员会或主管部委与拟建设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正式立项建设。
2.建设。省级学位委员会在立项建设期内协调相关部门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物质条件及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保证各种投入资源落实到位。立项建设的单位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
3.中期检查。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统一安排,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4.验收。按照新增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完成建设任务并达到建设目标的立项建设单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或委托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对建设工作进行验收。通过验收的单位,报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授权;未通过验收的单位,由省级学位委员会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在本规划周期内继续建设。超过一个规划周期仍未通过验收的单位,是否继续进行建设,将根据新的规划周期规划要求,重新进行规划论证。
六、加强对新增单位审核工作的监管和监督
建立国家和省级两级监管体系,对新增单位规划、立项和建设过程进行监管。对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和首届毕业生质量进行专项评估。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新增学位授予单位规划、立项和中期检查工作,要做到依靠专家、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廉洁评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各拟建设学校提交的规划论证材料、评估验收结果等,均需以适当方式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八年十月二十一日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 篇7
为切实保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委托,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制定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现将该指导性培养方案转发给你们,希望认真研究,在培养工作中落实执行,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本单位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细则,于2008年3月底前报秘书处备案。
附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日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在遵循翻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翻译实践领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方法
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
入学考试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统考(或联考)及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复试,结合工作业绩择优录取。
(三)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全脱产学制为两年;半脱产或不脱产学习者视其修满学分与完成论文情况,最多不超过五年,最少不低于三年。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口译课程要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如卫星电视、同声传译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开展,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笔译课程可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教学单位承接各类文体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少数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生,修个别课程时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通过学校统一的课程考试方式取得学分,或者已经掌握某门课程,通过本人申请经过考试准予免修,取得学分。
3、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万字以上的笔译实践或不少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
一、必修课
1、公共必修课:
(1)政治理论3
(2)中国语言文化
2、专业必修课:
(1)翻译概论2
(2)基础口译2
(3)基础笔译23、方向必修课:
(1)口译方向:
交替传译4
同声传译4
(2)笔译方向:
文学翻译2
非文学翻译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3二、选修课(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与师资特色确定选修课,其中“第二外国语”为限定选修课)
1、第二外国语2学分
2、中外翻译简史2学分
3、翻译批评与赏析
4、跨文化交际25、中外语言比较26、文体概论27、国际政治与经济
8、模拟会议传译29、专题口译210、视译2
11.商务口译212、法庭口译213、外交口译214、经贸翻译215、法律翻译2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2216、科技翻译2学分
17、传媒翻译2学分
18、计算机辅助翻译2学分
19、中国典籍外译2学分
三、实习2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汉字计算):
1、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
2、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
3、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七)学位授予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撰写指导意见 篇8
1.学院、专业必须写“工商管理学院”“工商企业管理”全称,不能简写!
2.实训单位名称必须与盖章一致
3.第三页:实践方式参考本页下面的第二个小注;
企业性质主要有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三资企
业、私营企业等,看单位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填写
4.企业指导老师可以写经理、主管或者其他同事名字,必须和第29页指导教师签名一致
5.实训日期确保够6个月
6.实训单位意见写“情况属实,同意接收该生毕业实践”
毕业综合实践任务要求(P4)
注意先把专业填上!
1、整个毕业实践阶段不少于6个月。
2、在综合实践阶段,要求实践活动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
3、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独立完成工作,重视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就业做基础,尽量缩短岗位适应期。
4、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主动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保质保量完成实践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5、在工作实践中,牢记校规校纪,并严格遵守实训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做有损学校形象的事情。
6、积极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独立规范的撰写毕业综合实践报告,报告内容应围绕实践的内容,并与所学专业相关。这部分的内容直接抄上就行。
“毕业综合实践主要内容”板块规范及要求(P5)
简单介绍下实践岗位、主要职责 主要收获等。要有条理性。
“毕业综合实践过程” 板块规范及要求(P6-P20)
这部分是重点,注意版面整洁,字迹清晰。空白页不要太多 控制在2-3页内。根据以往的答辩经验,最忌讳的就是没有段落没有标题,看不清层次找不到重点。答辩时间有限,老师们不可能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只能大体上翻翻,看看开头结尾及各个标题。所以一定要分段落。具体可参考以下框架:
应包括以下三个基本部分: 实习单位介绍; 实习岗位描述和实习内容;详细介绍实践过程
一、实习单位介绍(1-2页)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组织结构图(注意在同一家单位的同学画的组织结构图要一样)
(三)企业文化(如价值观、用人观、企业愿景等,如没有,可不写)
二、实习岗位
(一)岗位职责与权限
以办公室文员为例:(个人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1.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负责各种文稿的打印、复印、装订、发送;
2.负责办理各类文件的收发、登记、阅签、清退、整理、归档、保密工作;
3.负责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受理投诉和来访接待、收发传真、考勤登记、接听电话等工作;
4.管理好员工档案材料, 建立、完善员工人事档案的管理,及时更新员工信息;
5.保管登记和按规定发放公司办公用品。管理办公各种财产,合理使用并提高财产的使用效率,提倡节俭;
6.管理员工出勤及出差行程,做好出差经费报销的审核工作,审查各项费用凭证.保证日常工作的开支.及时处理帐物报表与财务接洽正确处理出差;
7.做好投标文件的制作工作,并按时按量完成标书的制作;
8.负责会议的筹备、会议通知的拟写、下发工作,做好会议纪要。负责会议记录和文字材料的整理;
9.保管使用公章,并对其负责;
10.负责办公室、会议室各设备、项设施的卫生、正常使用和保持工作;
11.负责总经理办公室的清洁卫生、文件整理。负责总经理日常工作
行程;
12.接受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岗位任职要求(还是以文员为例,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填写)
1.教育背景:
行政管理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受过管理学、公共关系、文书写作、档案管理、财务会计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2.技能技巧:
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优秀的外联和公关能力,具备解决突发事件能力;
良好的中英文写作、口语、阅读能力;
熟练使用办公软件;
熟练使用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
3.态度:
工作细致认真,谨慎细心,责任心强;
具有很强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强。
(三)岗位待遇
工资、福利、奖金
三、实习内容
(一)每日工作简介
写每日简介是不太现实的,可以写每月工作简介或者分阶段:
1.培训期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培训师 培训内容
2.工作适应期(大约时间)
主要负责什么!如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的!是在凑不够字数可以夹杂点体会
3.工作熟练期
同上!自己看着写!
(二)重大事件的记录
如果在实习期间发生了重大事件,比如受到了奖励,写明奖励原因。或者实习单位发生了重大事件给你造成了影响和触动的,比如有负责人的离职给你造成了触动的,可作出记录。只要自己觉得对自己有重大影响(比如受到批评、比如工作中第一次受委屈),都可以写!
“毕业综合实践收获与体会” 板块规范及要求:(P21-P27)
一、实习收获
(一)知识上的收获
比如办公室礼仪、比如办公软件的使用、办公器材的使用与维修
(二)技能上的提高
参考岗位职责写!
(三)态度上的转变
围绕责任感 团队 等等
二、实习体会
这个部分很好些,工作了一段时间,肯定有很多心里话!
三、给实习单位的合理化建议
觉得单位哪些地方做的不是太到位的,可以提提!给的建议要实际合理!
四、自己存在的不足
写写实习中暴露出来的自己的不足(专业上的不足,性格上的不足等),今后如何改进
实践报告第28页 与专业所学理论课程联系:
与课程的联系要写的详细 不要只写课程名称 要写明和这门课程的哪些地方有联系!
实践单位鉴定
指导教师鉴定、签名不能空着!时间单位鉴定可以写:情况属实!
实习单位盖章要与实践报告中所写的实习单位一致。需要单位盖章的地方总共有两个,第三页信息表中的单位盖章,要与这个章一致。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 篇9
遴选办法(试行)
为了适应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时将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热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我校教师及校外专家遴选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中来,特制定本遴选办法(试行)。
第一条校内选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基本条件
1.熟悉国家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治学严谨,学风正派,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认真履行指导教师职责。
2.现聘的具有副高以上(含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年龄不超过54岁。
3.具有博士学位、讲师(助理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教学、科研及实践成绩突出的教学科研人员可申请增列为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指导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讲师(助理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教学、科研及实践成绩突出的教学科研人员可申请增列为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指导教师。
4.能积极从事所申请的专业领域研究,具有系统的专门知识,学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近五年的科研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中的2项(其中第1项为必备条件):
(1)参与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前5人)1项,或参与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前3人)1项,或主持厅局级教学、科研项目1项。(未达到本要求者,申请人所在单位应提交关于申请人学术水平的单行材料,并对该申请人研究生培养资助费的来源做出说明。)
(2)在本专业研究领域重要以上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3)正式出版个人独立完成(或本人为第一著者,且执笔10万字以
上)的学术专著,或参编国家级教材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或主编正式出版的通用高等教育教材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4)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国家级前5人,省部级前3人),或获得厅局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第1人)。
(5)外语类公开出版译著1部;体育、艺术、汉语推广类在省部级以上比赛中获奖1项(前3名);艺术类公开出版画册1部(第1人)或音像作品专辑(独立完成);艺术类公开举办过高层次的艺术作品展或音乐作品演奏会;体育类担任过国家级赛事的裁判或组织过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工商管理类制定大型企业咨询报告(第1人)或地市级及以上政府决策报告(排名前3位);可认定为符合1项条件。
5.曾协助或参加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或开过一门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相关的研究生课程,能够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
第二条校外兼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合作导师)应符合以下条件
熟悉国家有关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作风正派,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有较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遴选条件分列如下:
1.选聘教育硕士合作导师的基本条件:
(1)了解基础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熟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
(2)陕西省中学特级、高级教师,小学具有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
(3)能积极从事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学术水平较高。近五年的科研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在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领域重要以上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篇;②正式出版个人独立完成的学术专著,或出版本人为第一著者的教材或教辅1部;③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国家级前5完成人,省部级前3完成人,厅局级
第1人);④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前5名,省部级项目前3人),或主持厅局级教学、科研项目1项。
2.选聘工商管理硕士合作导师的基本条件:
(1)掌握工商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熟悉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
(2)具有本系统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或担任规模以上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及大型企业“三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以上职务,或为地市级及以上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
(3)主持或主要参加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国家级前5人,省部级前3人,厅局级第1人)。
(4)近五年的科研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在本专业研究领域重要以上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篇;②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国家级前5完成人,省部级前3完成人,厅局级第1人);③主持制定大型企业咨询报告;④地市级及以上政府决策报告(排名前3位)。
3.选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合作导师的基本条件:
(1)掌握汉语国际教育的科学研究方法,熟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
(2)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方向博士学位。
(3)具有在国外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实际工作经历。
(4)近五年的科研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在本专业研究领域重要以上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篇;②正式出版个人独立完成的学术专著,或出版本人为第一著者的教材1部;③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国家级前5完成人,省部级前3完成人,厅局级第1人);④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前5名,省部级项目前3人),或主持厅局级教学、科研项目1项。
4.选聘体育硕士合作导师基本条件:
(1)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熟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
(2)具有本系统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
(3)近五年的科研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在本专业研究领域重要以上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篇;②正式出版个人独立完成的学术专著,或出版本人为第一著者的教材1部;③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国家级前5完成人,省部级前3完成人,厅局级第1人);④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前5名,省部级项目前3人),或主持厅局级教学、科研项目1项;⑤担任过省级以上(含省级)赛事的裁判或组织过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体育比赛。
5.选聘艺术硕士合作导师的基本条件:
(1)掌握艺术科学研究方法,熟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
(2)具有本系统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
(3)近五年的科研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在本专业研究领域重要以上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篇;②正式出版个人独立完成的学术专著,或出版本人为第一著者的教材1部;③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国家级前5完成人,省部级前3完成人,厅局级第1人);④参与国家级或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前5名,省部级项目前3人),或主持厅局级教学、科研项目1项;⑤公开出版画册1部(第1人)或音像作品专辑(独立完成);⑥公开举办过高层次的艺术作品展或音乐作品演奏会。
第三条 申请增列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程序为:
1.个人申请与申请者所在单位推荐相结合。申请者填写《陕西师范大
学增列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申请表》,申请者所在单位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填写意见,连同申请材料报研究生部。
2.研究生部会同有关单位对申请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者的材料提交有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表决。
3.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获得到会人数2/3及其以上有效赞成票为初审通过。
4.在全校范围内公示初审通过者的有关材料,征求异议。
5.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初审意见、公示所征求意见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获得到会人数2/3及其以上有效赞成票者,新增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对增列的校外兼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合作导师),培养单位应与其签订聘任协议,明确双方的职权与义务。
第四条 对以下三种情况,审议时条件可适当放宽:
1.新设工商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的申请者。
2.已设专业方向上的指导教师人数少于2人。
3.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提议的其他情况。
4.对上述三种情况按特别审批程序审批:在一般程序的基础上,由研究生部初审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同意,方可提交有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
第五条 本试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修订。
研究生部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撰写指导性意见试行】推荐阅读: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10-18
国际汉语教育06-16
于同学-201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经验分享09-14
汉语国际教育写作课件06-16
汉语国际教育实习记录08-02
汉语国际化论文08-28
汉语国际教育文化活动06-15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认识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