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国培反思

2024-11-09

信息技术国培反思(精选7篇)

信息技术国培反思 篇1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国培培训反思

灵武市泾灵燕宝小学 杨莉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职业人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只有不断进步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我们教师行业的基本要求。对于我们这些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触的机会。

作为教育行业的一员,我很有幸参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通过网络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宁夏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中,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参加教研活动、做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习任务,从而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培训学习,收获了很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通过培训,了解到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掌握的内容例如: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word教学设计,文字处理软件,发送电子邮件等。在这些任务的驱使下,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培训中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信息技术知识的缺陷。

2、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而信息技术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也让我知道了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

3、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相互借鉴。

4、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为巩固并扩大培训成果,针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化解信息技术使用中的疑惑,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信息技术国培反思 篇2

信息技术为什么要渗入

1.适应社会变化的现实需求

现在的“90后”甚至“00后”, 在使用手机、计算机方面完全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 但他们属于“数字原住民”, 都伴随着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 使用电脑就好像呼吸一样自然, 具有同时接受和处理多种信息流的能力。而年龄在30岁以上的成年人, 基本上属于“数字移民”, 他们对数字技术必须经历截然不同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1]如今的现实情况是, 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 而绝大多数教师是“数字移民”甚至是“数字难民”。作为“数字移民”的教育者, 说着过时的语言, 吃力地教着说着一种全新语言的人。面对这样的教育困境, 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如何改变吗?

2.国家政策文件的明确指向

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颁布, 纲要明确指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

2012年3月, 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指出了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目标:“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3]

2013年10月,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 (教师[2013]13号) 要求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 (含幼儿园) 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建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体系, 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 并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4]

从近三年教育部公布的重要文件中, 可见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之巨大、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 “国培计划”的课程是不是必须考虑信息技术的渗入呢?

3.教育教学发展的现实诉求

随着MOOCs的汹涌来袭, 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 2013年5月21日, 清华大学与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同时宣布, 清华大学正式加盟MOOCs, 紧接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迅速加入, 可见高等教育已经先行加入到数字化教育改革大潮。翻转课堂的出现, 可汗学院微课程的惊人访问量, 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微课”, 研究它、实践它。面对这些变革, “国培计划”课程可以无动于衷吗?

信息技术怎么样渗入

1.转变观念, 应对变化

人类正处于网络时代, 学习与阅读迈进了“无纸化时代”。互联网改造着我们的常规想象, 现在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获取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面对变化, 未来的学生必须掌握三种技能:学会处理海量信息、全球交流从幼儿园开始、学会自我导向的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本身”。面对现实生活中如此多的变化, 我们必须摆正心态, 转变观念, 正确地对待变化, 运用自己的知识去预见变化, 追踪新的变化, 以便能较快地适应变化, 提前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 期待着享受变化带来的成果。

2.更新理念, 学会学习

应付变化的最恰当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学习。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如何学习?如何应对如此多变的社会现实?需要我们去更新学习的理念, 静态的、被动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必须动态的、主动的学习。对学习的理解倾向于多元化, 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 都需要从行动中去体验, 去感悟它。由于变化得太快,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我们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学习, 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 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还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结合进行反思, 研究自己个人学习的特点,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把自己学习潜能挖掘到最大的限度。

3.以信息技术为学习工具[5]

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 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工具, 如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 利用搜索引擎掌握一定的搜索策略与技巧, 能从网络中获取学习资源, 进行探究性知识学习, 可以支持建构学习等。作为情境工具, 为建构学习建设各种学习情境, 包括各种丰富的、情境化的问题空间, 如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习、微世界等, 可以有效地支持做中学。作为交流工具, 如E-mail、BBS、QQ等, 实现同步或异步通讯, 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 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学习。作为认知工具, 如数据库、电报报表、语义网络工具、专家系统等, 帮助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支持高阶学习, 有益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作为评价工具, 如EPSS, 电子学档 (ELP) 等, 能有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或作品, 促进教与学的反思。作为效能工具, 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如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桌面出版系统、CAD等, 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支持知识的建构。

4.遵循规律, 循序渐进

对于信息技术, 只是觉得那些工具很有用, 但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学习哪些软件, 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困惑所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第一, 弄清自我的需求。根据自己教的学科特点, 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软件, 或者哪些软件可以解决你的学科问题, 帮助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第二, 向周围懂技术的人学习。可以是朋友, 同事, 也可以是学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充分利用好周围的资源, 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第三, 可以寻求一些个性化的小工具。网络提供的小工具特别多, 如只对图片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 完全没有必要去学Photoshop, 学习一下“美图秀秀”就OK。第四, 学习最紧迫需要的软件。软件太多而时间有限, 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信息技术渗入突破点

1.搜索技巧提升:从会用到活用

大部分上网的人都会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通常的搜索操作都是直接输入关键词搜索。没有多少搜索技巧而言。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 以此法处理信息的技术含量偏低, 需要提升搜索的技巧。因此, 以谷歌为例, 提升搜索技巧可以有以下做法。

①学习Google的基本搜索语法和高级搜索语法, 是掌握Google搜索的第一步。+、-、*通配符等, 这些基本搜索语法, 可以大大提高你的搜索效率。

②按文件类型搜索, 是非常重要的搜索技巧。例如, filetype:ppt“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则可搜索带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所有PPT格式的文件。

③关键词是搜索引擎的精髓。关键词的选择在搜索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真正开始搜索之前, 明白无误地知道自己究竟要找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④Google分类搜索非常实用, 如网页搜索、图片搜索、图书搜索、博客搜索等。

⑤在Google首页搜索框下面, 有个“手气不错”的按钮。点击这个按钮, Google会找到和你的需求最匹配的网页, 并自动地跳转到那个网页上。

2.Office操作强化:以实际应用为主

Office的基本操作, 绝大部分教师都已经会用, 只是用得不是很熟练, 且80%人的只用到了软件的20%的功能。为了在培训上有所突破, 必须有所侧重, 以实际应用为突破点, 结合教师的实际生活与工作情况, 以情境化的问题为导向, 解决Office在实际工作的具体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强调常用公文规范, 让教师的文档处理与国家行政规范文档接轨, 让教学资料的文本处理一次性到位, 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 降低学校档案规整的难度。

②Word的应用。以教师工作中的常见文档处理为范本, 结合实际使用中的问题, 共同探索解决方法。对共性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简短讲解, 进行技能操作的拓展;对于个性化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对比, 找出问题, 采用多元互动的形式探究方法。

③学习简报的制作。简报的制作形式有三种, 一是DOC版, 二是PPT版, 三是电子杂志版。针对学员的信息技术基础情况确定简报制作类型, 综合运用Office操作技巧来解决。

④Excel的公式函数技巧。Excel的基本操作, 绝大多数教师都没有问题, 主要突破点是公式与函数的运用, 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要强调单元格数据类型、求和、求平均值、排名等几个方面。

3.数字故事制作:提升PPT综合应用技巧

结合培训作业要求, 让每位教师进行师德故事的写作, 可以是自己的故事, 也可是别人的故事, 原则强调真实性、原创性。从简单的PPT制作要求提升到数字故事。要求做到图文并茂, 美观大方, 实现自动播放, 声音、动画、图片一个也不能少。

通过师德故事的优秀范例, 激发创作欲望。结合数字故事的制作技巧, 教师以案例教学为主, 采取参与式互动教学, 完成数字故事制作技巧的培训, 提升PPT的综合运用技巧。

4.工具、资源推荐:以培训绩效为目标

针对有部分教师的基础比较弱, 可以先推荐一些实用的小工具, 让他们体会小工具的实用性, 感觉信息技术带来的的便利, 深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如Inpaint、Flash、思维导图、IEBOOK、Swish Max、Format factory等。

另外, 为他们提供一些网络教学资源, 特别是视频教程, 如金鹰教学网、硅谷动力、网易学院、洪恩在线等。这样既可以复习培训的内容, 又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扩展, 扩大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数字桥梁:数字时代教师的新角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 (11) :18-20.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2014-1-2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EB/OL].[2014-1-2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EB/OL].[2014-1-2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201311/xxgk_159042.html.

信息技术国培反思 篇3

关键词:研修;反思;成长

G632.4

研修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个能力提升的平台,我虽然有近30年的教龄,但经验毕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再一次面对新版一年级语文,我感到如今的教材越来越活,学生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大,教师所固有的经验越来越匮乏,若不及时充电,很有可能落伍了。于是怀揣教学中的种种困惑,在期待中走进“国培”,在“国培”中反思 , 在“研修”中成长,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一、紧张并快乐着

每每浏览自己写的培训日志,我觉得两个月的辛苦值得回味和留恋。这次培训让我明确了自己现在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也明白了现在内心一些彷徨的原因所在。每天都是紧张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因此,每天都在经历中品尝着收获的快乐。首先,网络培训的平台可以记录我的每一次学习过程,要求制定研修计划,聆听讲座并发起话题讨论,制作微课,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完善国培研修报告。时间的限制让我来不得拖沓和犹豫;其次,及时的交流互动丰富了各自的专业成长,班群互动,资源共享让大家彼此成为学术上的朋友;其三,辅导老师的及时点评和评价让大家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敬业,一个让我记住的名字——李慧荣,成为我未曾谋面的良师益友,我的每一份作业都给我真诚的鼓励与评价。 在培训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但从专家学者的精辟论断中取经,更要向奋斗在同一战线上的同仁学习。和大家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国培这个平台真正架起了我与同行沟通和友谊的桥梁,我觉得日子过得确实非常充实,从开始进入平台的生疏,到逐渐熟悉完成作业的程序;从欣赏名师的讲课流程,到独立设计微课;从参照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到完善自己的教学教案,我始终积极努力,力求有更多的收获。我们一起分享着学习的快乐,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我们道出了共同的心声,也找到了共性问题,在QQ群中我们一起就教育难题进行讨论。模块里的学习内容太丰富了,经常一上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端着饭碗在看,生怕漏掉精彩环节。在平台上与本班老师互相倾吐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其他人体会不到的幸福。

二、学习并反思着

“教育的功利是20年、30年以后的事,而不是现在的考试”这一句话对我震撼很大。此次学习相当于重新认识自己。看了六个专题讲座,我真正感觉到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需要不断反思。“用主动的心态去参与”,“用虚心的心态去准备”,“用自信的心态去投入”。“相信学生,放手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创建真正育人乐园”是国培的宗旨。通过段教授的讲座使我认识到,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键还是在老师。多位专家和一线名师都提到一个说法,“三不讲”,也就是“学生已经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还不会的也不讲”。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诸如社会、各种媒体等,如果老师一再讲他们就会觉得有炫耀之嫌了,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中已经知道的,如摩擦生热的许多现象,也就没有再次演示的必要了,以上两方面过多的讲述,学生会如此嚼蜡,没有趣味,也就没有动力了。而后者,教师刻意拔高,学生不能领会时,也会因此而动摇信心。长此以往,也就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高效课堂也需要教师了解分析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如何设计教学目标,知道了怎样上好一堂优质课,明白了如何实施5p、教学六原则,知悉了怎样评价、反思教学行为。听了周卫老师的课,真是受益匪浅,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我觉得在课堂观察中,“成长自我”或者“成为自己”,是很重要的一种目的,应逐步建立自己独特的视角,这种独特的视角不是求“偏”!而是在求真中“求我”:既是有普遍意义的,又是具有个性特征的。

三、反思并成长着

教师应善于反思,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作为骨干教师首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习,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二次学习。

通过培训,我对新版一年级语文的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相信可以使我理清思路,学到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一年级语文教学,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40分钟的时间里识记十几个生字?并且会写三四个生字?面对近一半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发音都不标准,课堂中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滥竽充数,怎样做到高效?为此我采用高子阳老师的教学法,探索新的识字教学法。

1.示范法。一部分优等生在学前教育时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课堂中要学的这些字已经很熟悉了。我就让他们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这一部分学生有成就感了,课后还会预习复习巩固提高,越学越棒。

2.赞赏法。识记汉字的方法有许多,只要孩子能记住字形,了解字义我都予以肯定,赞赏他们的智慧。

3.激励法。同桌是最好的识字伙伴,我让他们相互督促取长补短,利用“我是识字达人”的方式鼓励他们多识字。

4.搜集法。生活中有许多课本以外的字,怎样识记?我带领学生搜集各种食品的包装袋、标签等进行汉字的巩固。学生在双休日跟家长逛商场时还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这样都是教学的延伸,效果不错。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虽然身体很累,但内心是充实的。我在培训中真正理解和体会到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前瞻性和紧迫性,领略了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使我的教学思想有脱胎换骨之感,同时在学习中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让我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坚信:只有不断学习,才会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专家讲座

[1]于永正 《写好语文老师这本教科书——谈语文老师應具备的语文素养》

[2]吴忠豪《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径》

国培信息技术研修日志 篇4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标就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为了更好地把握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做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大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5、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6、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特征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运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或者一节课中使用了多长时间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2.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乐趣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从这个角度分析,判断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需要考察以下三点:

(1)课堂是否有广泛的参与度;

(2)学生有无积极的情感投入;

(3)学生有无成就感。

3.学生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

(1)教师给学生提供经过精心挑选的、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拓展资源;

(2)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能进行网上搜索。

4.学生具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获得了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1、学生的质疑能力

2、学生自主组织信息的能力。

5.创新思维的培养;

6.学科知识有效应用:

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并且对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的层次和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信息化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能否将课堂中所学的学科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能否有效地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整合的必要前提;

4、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

5、“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整合教学设计:目前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九大优化方法

1.知识点切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人点来进行。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人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核心: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进行有效的培养。

4.情感驱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

5.情境激励: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6.因势利导:在各学科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各种事物现象和发展过程,在学生对展现的内容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铺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7.合作探究: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8.自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利用网络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9.寓教于乐:在学科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游戏软件,把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集为一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由此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操纵能力。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五、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误区

误区一:部分人认为目前以中国教育的现行体制及经济现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根本无法实现,从保护学生、保证教学进度角度看是不宜采用的。

误区二: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用到多媒体课件、网络等就不是一堂好课。也有人认为,使用的技术越先进越好。

误区三:目前很多学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去准备一个精品课件参加评选活动,而活动一结束就不再使用,对课堂上使用的实用型课件则开发不够。

误区四:很多教师认为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较亮丽,但这往往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对学生的观察产生干扰,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

2.教学方法及思想上的误区

误区一: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

误区二:错误地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1)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教学任务完不成;

(2)分组学习停留在形式上,存在小组任务目标不明晰,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

(3)忽视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误区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

误区一:对网络资源过分信赖,忽视其他教学资源。

误区二:为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忽视教学目标和效果。

误区三:过分重视助“教”的资源建设,忽视助“学”的资源建设。

误区四: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

4.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

误区一:校园网建设重形式,轻效果。

误区二:建设资源的比例严重失调,忽视教师培训。

误区三:以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要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要具有认真踏实刻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更新,并且更新速度非常快,今天学的东西说不定明天就不适合了,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学生一定会大有收获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文化经典和精神财富的时代。做为教师,尤其是计算机教师更应主动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及专业书籍,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指导,并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能通过自己的教学,既解决教学问题,激励学生在探索与思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更高层次的思考、探究中给学生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意识,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发掘学生的潜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教师。无论是从时代背景还是发展趋势来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势必成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

信息技术国培研修日志 篇5

我参加了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的国培计划(201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

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第二篇:信息技术国培研修日志

如今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计算机是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就要要求我们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在一起,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破传统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思想,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使自己在思想上、教育教学上得到提高。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对于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我体会如下:

一、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

我们认真研究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等。仔细关注能力要求“可持续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让他们在简单的题目里,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能否“因材施教”是检查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大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也是能否备好数学课的前提条件。

二、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虽然现在计算机存在于家庭的普及率节节上升,但是我校的学生由于大部分来自农村,对他们来说,家里拥有一部电脑还只是一种未能实现的梦想。因此,他们对信息技术比较陌生,了解甚微。在教学中,要多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增加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欲望。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汉字输入时,若是仅找一些字、词和文章让学生机械地进行练习,他们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很快就会厌倦,甚至还会反感。而玩游戏是他们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可以为他们准备一些难易不同,并带有进级奖励得分之类的打字游戏,最好还带有排行榜功能,激发他们求胜的心态。通过这些游戏,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种技能。

第三篇:信息技术国培研修日志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平台等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国培计划”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惬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20xx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专题的学习任务。本次培训时间虽然有限,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乃至全国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在这次培训中,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等,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3、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还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

第四篇:信息技术国培研修日志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我积极参与,更新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水平,转变角色。做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思想理念、技术应用上真正的提升。

这里,我了解了信息时代的挑战与变革、中国的教育顶层化设计、教师信息技术应力标准解读。现代信息技术深刻的改变着时代,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要转变观念,现在需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而不再是以前的只是与学科整合,我们要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中去创新。要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用教育信息化破解中国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我们要认真研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白它的核心理念是深度融合与革命性影响,以前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只是效率的影响,现在我们使用信息技术要使教学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改变教与学的地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做到经常用、普遍用、教学用。对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学生来说,学校、家庭承载教育信息化的设备还不足,有了理念的先行,先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在需要应用时就会很快适应、很快融入时代潮流。

作为一个地方的骨干老师,我们有可能还要成为培训者。经过培训,我们懂得了作为一个好的培训者,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场(龙头),华丽的承接(金身),满结束培训(凤尾)。一个实在、实用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培训者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希望对以后的培训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教师,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相关知识。这些新技术深刻影响着基础教育,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微课,主要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慕课与微课区别一个是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方面,一个是资源、内容方面,微课为慕课做准备,把教学内容碎片化。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翻转”让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更深入。我深刻认识到,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通过学习,学过小组合作,我们懂得了教学素材收集与加工的方法,学会了多媒体教学环境及课件制作,我们学会了制作微课。对于微课的应用来说,技术只是形式,内容才是核心。微课的路在于与学科结合,内容结合,作为微课的使用者,应该既要懂必要的信息技术,又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虽然我们是农村学校,存在不小的城乡差距,微课、翻转课堂的使用暂时还很难,但信息时代的变革是相当快的,所以我们要在理论上认识它,技能上掌握它的制作,适当的加以尝试,当条件具备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的应用它,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我将结合本次的培训,在以后的工作中,转变思想,进一步熟悉各种新技术、新观念,投身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实践,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做贡献。

第五篇:信息技术国培研修日志

20xx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xx)”—xx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信息技术)”。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从线上学习到线下岗位实践研修,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解。讨论互动、案例观摩和评析的理论培训,有亲近的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的领域,是我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想得到提高的内容,在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的解析精彩讲座,观摩老师的多媒体课堂教学。领略他们幽默的教学风格,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犹如一缕春风吹进我的心田里,让我进行了一次洗脑,课程我已经学习完,我简单说说培训的体会。

一、做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早已不陌生,然而能够深入进去地去对新课程新教材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思考、挖掘似乎却不多,而这样的学习似乎正好为我们去挖掘去思考新课程新教材中更深入的内容提供了机会。这次远程研修让我有幸与专家和各地的数学精英们交流,面对每次探讨的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杼已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露,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并且学习了怎么做“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专家的讲座,不仅有当今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还以大量的实际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二、我非常认真的听、看专家老师的专题解析,认真做好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如:解决问题教学如何创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合作学习如何做到恰当的时间利用等。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不断地在反思中进步、成长.我们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发展。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这次研修,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学生和未来社会的成员。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困惑中的引导者、探索中的支持者和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面试网 www.mian4.net)

2、努力转变好角色。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要使学生的学习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而且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培训期间,我认识了各地很多优秀科学教师和科学教研人员。在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中,我学习了很多关于科学教学方面的经验。比如怎样巧妙处理教材,怎样把握重点讲透难点,怎样规避小学生提出来的但是在这个阶段他们很难理解的问题等等。同时,我也感悟到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如此的神圣、真实。科学如此求真、严谨,对谁都是一个挑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更多的是应该教给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在今后的教学日子里,要坚持先进的理念,坚持核心的价值,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要做有思想的老师。要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教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争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我相信这次的研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我们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三、名师的讲座智慧亲和、精彩纷呈,让我折服,专家的讲座内容既深刻又通俗易懂,既发人深思又生动有趣,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存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指明了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方向的应用,课堂教学,专业成长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以及实用价值,要以这次远程研修培训为契机,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要为学生的主动与信息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得到发展。通过这次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五、在一系列发帖、回帖、网上答疑的活动,线下联系岗位实践,我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国培是一种方便而又有实效的培训形式,给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特别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努力完善自己,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教学反思,几年以后很可能成为名师。我们要坚持写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学期后反思和学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国培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 篇6

自我分析: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在学习前进行了自我测评发现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比较强,能够灵活地应用各类教学软件,能让教学软件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教学,但是在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面还存在不足,在这一方面还应该进行深入的学习。

环境分析:我所教学的学校是通榆县第二实验小学校,我们学校是刚刚成立不到三年的新学校,但在学校的硬件配备非常先进,每个班级都配备了教学白板,并且都能够连网,学校有供老师备课使用的电子备课室和有供学生使用的微机室。我们学校在全县范围内在信息技术方面是属于比较先进的。

我的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能通过学习能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能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能更轻松、快乐的进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师专业能力,让自己在课堂中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更好的组织学生学习。

行动计划

学生在校能够有较好的信息技术资源,而个别孩子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形成运用信息技术出现两极分化。

信息技术国培反思 篇7

一、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学内容的反思

目前,大部分小学音乐课把识谱作为音乐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于是,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安静讲解识谱的内容,学生则在下面静静地听。不过,识谱是否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占据绝对性的位置,是很多专家热议的话题。针对这个问题,国培专家曾进行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在最开始的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力度、速度、音色、节拍等音乐要素的学习和培养,而旋律是被放在第五个位置进行学习的。换言之,音乐学习是建立在体验、感性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建立在识谱这种理性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升音乐的鉴赏水平,同样能够起到学习音乐的效果。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想象力比较丰富,更喜欢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参与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习得音乐知识。即使不学习识谱也能学会唱歌, 故此,识谱教学在小学教学中不占有决定性位置,学习识谱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音乐教学内容要依据学生特点进行精心安排,注重情感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音乐与文化相融合的教学实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文化中的音乐还是音乐中的文化,提醒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文化自觉的理念,虽然在教学中不会讲解音乐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但是作为教师要从文化理念的视角来进行音乐课程的教学,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承。国培专家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文化理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文化,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使得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在音乐语境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精神实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三、音乐教育实践路径反思

关于音乐的教学方法,国培专家认为,当前多数的音乐教学是单一方法、单一维度,应该倡导通过多维度多种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呼吁多种维度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探索,突显音乐学与教育学的有机融合,彰显音乐教学的审美教学理念。同时,注重音乐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拓展学生的人生视野。这就要求学生在上音乐课时都要会唱民族音乐歌曲,而且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要热爱民族音乐,从而使音乐体现出民族性的特点。此外,从音乐教学的实践性角度分析,注重人类学与教育学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创作背景以及音乐文化的目的,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主观体验感,这种基于音乐实践的思考也将成为教学的方向。

四、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实践

小学音乐课并不只是教歌和唱歌,而有无穷丰富的选择。 其实,音乐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而当前我们的音乐课堂有时显得过于单调。因此,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的丰富元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我会将音乐课上成一节“朗读课”,让音乐与朗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会文字的优美、在朗读中享受音乐在情感上的共鸣;我会用一节课专门让学生来感受“节奏”, 通过拍手、拍膝、敲桌、跺脚,创造出各种节奏;我会哼唱(或者用风琴弹奏) 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形体来表现乐曲的情绪或情感,尝试用自己内心与音乐进行交流,感知音乐那丰富而神奇的世界。

五、结束语

国之兴旺,离不开教育,而教师是教育的重心,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在当今时代,教师培训早已不是传统的高高在上的训导,而是注重思想、素养及人格等方面的引领、提升和塑造,这不仅是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视野的开拓, 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国培专家对音乐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倡导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审美价值理念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培训学习,有效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挑战。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探索性的思维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影响着学生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理念的提升。文章针对国培计划下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上一篇:相亲会策划文案下一篇:寒假电视台实习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