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2024-10-16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精选8篇)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1

青海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经研究,同意接收(录用、聘用)贵校2015届专业毕业生(男、女)到我单位工作。

特此证明。

(单位性质: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学校□部队□国有企业□其他□)

(应聘方式:学校招聘会□ 政府举办招聘会□人才市场□ 网络签约□ 其他□)

(签章)

年月日

组织机构代码证:

接收单位具体地址:邮编: 人事部门负责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

确认意见:

毕业生本人签字:年月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班主任签字:年月日

院就业指导中心(公章)年月日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2

2010年我省共有高校毕业生191 781人,比2009年同期增加3.4%,其中毕业研究生14511人、本科毕业生96085人、高职高专毕业生81 185人。截至2010年9月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1.65%,同比增长0.94%,其中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85.87%,同比增长2.36%(灵活就业率为5.40%,合同制就业率为1.71%);本科毕业生为82.76%,同比增长0.85%(灵活就业率为10.62%,合同制就业率为21.11%);高职高专毕业生为77.35%,同比增长0.8%(灵活就业率为2.53%,合同制就业率为48.90%)。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学校有17所,高职高专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学校有39所。各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详见附件(根据《黑龙江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规则(试行)》的有关规定,未通报本、专科毕业生数低于100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截至2010年9月1日,全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到各级党政机关工作的占毕业生总数的0.20%,科研单位0.16%,高等学校0.10%,基础教育单位0.60%,医疗卫生单位0.89%,其他事业单位0.23%,国有企业9.09%,三资企业0.75%,民营企业1224%,部队0.62%,入伍预征223%,升学9.24%,出国出境052%,自主创业0.20%,采取灵活方式就业6.44%,回生源地择业22.09%,西部计划及我省地方项目1.15%,以合同制形式就业的36.87%。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3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率 质量 跟踪调查 培养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事业也在迅猛发展并从精英化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工作重心也正在发生战略性转移,即从原来注重规模发展转向注重质量发展。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如本科教学评估等),又要接受社会对高等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而这外显质量特征即检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同的标准之一即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根据我国的国情,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不单纯是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之间的事情,也不仅仅是高校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事情,它的影响已随时间的进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日渐增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稳定毕业生的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做好就业工作,是每一所高校每一位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所必须面临的,而调查了解毕业生的第一手资料对作为改进教学模式、制定培养计划、了解学校教育目标的进展和实施情况,以及探寻和摸索如何做好就业工作来说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为此,我校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学校招生就业处布置在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对我校(含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和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进行了质量跟踪调查活动,以便更进一步做好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笔者作为参与者之一,对我校及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与建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约2000余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在湘毕业生共400余人进行了跟踪访问、问卷调查及抽样分析。

一、调查目的

我校合并升本以来,经过充分融合及整合,吸收原两校区的就业资源及优势,发挥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教师的人脉资源及潜力,所以到2008届毕业生止我校无论是毕业生当年的签约率、初次就业率和年度就业率及办理报到证人数等各项综合指标,始终位于省内同类高校前茅,连续七年获得湖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为了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及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以及从用人的角度及社会实践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迎接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学校出专资派专人,开展专项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回访,为进一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为改善健全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我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行政服务管理,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尤其是为今后的新增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制订、招生省份的扩展乃至招生科类、专业及男女比例的确定,提供反馈渠道和评价体系。在更深更高层面上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二、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我校及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在湘毕业生和湘籍建筑类用人单位及中央在湘建筑类企业。

为了充分研究和对比,特以2000年为界,各选取了近200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和问卷分析,对近2000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用人单位选取了国有事业单位、国有建筑企业、设计院、监理公司和私营装饰公司及设计事务所,分布在湖南长沙、岳阳、湘潭、株洲、益阳、常德、怀化、张家界等市及湘西自治州等地,它们能够代表湖南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

三、调查方法

针对毕业生人数多,地域分布广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分省、分地域、分组、分专业进行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笔者这一组对近200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400名与建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访谈调查,走访了近60多家用人单位。在调研中,我们走访毕业生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还跟毕业生本人见面或召集座谈会,调查了解情况以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资料的翔实性、调研的准确性。同时在调研过程中设计了三份表格,分别是由用人单位填写的用人单位《对湖南城市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评价表》,由毕业生填写的《湖南城市学院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水平评价表》和《湖南城市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自我评价表》。其中由用人单位填写的评价表发放80份,回收66份,回收率82.5%;由毕业生填写的两份评价表各1900份,各回收1655份,回收率87.1%。

四、调查结果和调查分析

根据分工,笔者这一组,主要是针对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在湘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跟踪调查,通过此次参与,回收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五、思索和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结论,我们学校总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比较明显,毕业生就业的质量高,竞争力强,在社会上受到一定的欢迎。虽然笔者的调查受专业、时间、地域等限制,有一定局限性,但基本上尤其是在对与建筑相关的专业上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在目前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城市下岗分流需要转移的劳动力重新就业人员逐年增多、军转复退军人的稳定安置逐步加大和农村富裕劳动力大批进城务工等客观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遇到困难。虽然多年来尤其合并升本以来,我校的就业率稳中有升,升中有提高,但我们学校在达到较高的就业率后,就要开始追求较高的就业质量,而就业质量主要是由专业对口率、用工工资起薪、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个人满意度和就业稳定率这五方面所决定。如何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现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是我校当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根据调查,笔者有如下设想和建议。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必须加强,端正的就业观念必须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培养。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就业的成功与否。

2.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建设适销对路

高校的教育要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紧密注视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和企业岗位结构的新动向,随时调整专业和专业计划、课程结构和内容,保证我们的教育体系始终是适合与促进人的发展的,是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并走在变化之前的。作为我校这一地方性本科院校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要及时调整学科内容,着眼社会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的专业。使专业教学实现“活模块、宽口径”,使培养的人才能“下得去、用得上、放得下心”。

3.加强实践教学

以前的传统教育重统一、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而现今社会更多的是强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是大学毕业生遇到的一个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问题。

应届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工作上往往表现为社会经验不足、适应能力差、眼高手低、喜欢跳槽、人际沟通能力差等。而这些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在效益决定生存的时代,大学生就要想办法弥补自身的不足,珍惜大学时代的每一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掘自己的潜力,在实践中积极主动与人沟通交流,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锻炼。在拿到毕业文凭的同时,为自己赢得一份社会文凭。另外,高校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并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4.强化应用型人才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年来,建筑企业发展较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动了基础建设的需求,与建筑相关的专业就业需求大。商业企业、三产服务业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近几年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不是很高,单纯靠专业的调整是不现实的,只有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宽专业知识面,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宽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综合型”,推行双证书,加强职业资格考核培训,加大学生在校技能培训和创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取得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效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像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推行的汽车修理及驾驶等职业资格培训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获得了用人单位及大学毕业生的赞誉,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和谐气象。

5.开展毕业生职前教育与培训

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走向用人单位一般只经过一周左右的岗前培训,很多用人单位感觉到,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职前教育与培训,特别是缺乏企业员工基础职业素质的培训。大学毕业生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处于一种半成品状态,而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效人才”。因此,提高就业质量,给毕业生提供较高起点的就业前景,应该从大学生在一入学时就进行系统的职业教育。目前,一些高校与企业之间正在寻求积极的合作,把岗前培训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这一方面我校应该可以加大力度,积极引进,大胆摸索,开展职前教育与培训。

6.建立科学的就业评估体系,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

既然就业率不能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那么科学的就业评估体系的研制就应提上日程。把就业质量,甚至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情况,雇主满意程度等纳入评价体系,才能更真实反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真实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也能更科学引导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调整学校办学发展方向。但这一评估体系的研制及建立恐怕需要政府加大行政作为才能真正见效。

7.向政府提出建议,尽快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学校在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法制教育的同时,不断完善就业制度,针对用人单位违约事件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立法力度,杜绝用人单位随意违约的不良现象发生,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毕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应该是政府的民生工程,不要把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一牵扯到千家万户、社会各阶层的重担压到高校这一家单位的肩膀上,政府和社会应有更大更多的作为,政府应有更大的责任。

六、结语

通过这次对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在湘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跟踪访问调查,我校大多数毕业生能够胜任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无论是专业知识、敬业精神还是业务能力,均得到大部分用人单位满意以上的评价,同时许多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也对我校学生的培养和毕业生工作提出了许多好意见好建议。总之,在这突飞猛进的市场经济情势下,我们应以实际需要为导向,建立符合实际的高校教育新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使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为高校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背景下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多实践多摸索。

参考文献:

[1]曾秀丽,王旭生,李晓.毕业跟踪调查引发的几点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4): 87-88.

[2]钱舟扬,赵艳.黄冈师范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1):75-77.

[3]曾秀丽,王旭生,李晓.毕业跟踪调查引发的几点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4): 87-88.

[5]毛京一,赖晓桦,腾月鹏. 完善就业机制提高就业质量[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1): 175-177.◆(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4

皖西学院:

经研究,同意接收(录用、聘用)贵校201届(本科、专科)专业毕业生(男、女)到我单位岗位工作,特此证明。

(单位性质:机关□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

(签章)

二○一年月日

单位具体地址:邮编:

联系人:固定电话:传真:移动电话:

确认意见:

毕业生本人签字:年月日(联系电话:)

辅导员签字:年月日

学院负责人签字:学院(公章)年月日

院就业指导中心(公章)年月日

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

尊敬的用人单位领导:

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

为了全面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请帮助提供我校在贵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情况。

此证明函仅作为统计毕业生就业状况资料!

欢迎贵单位到我校考察,我们随时为您提供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或信息发布等服务。

皖西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篇5

研究生, 协议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订说明

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Mon Mar8 20:49:59 1999), 转信

为保护同学利益,依法办事,规范以往就业工作中的不合法现象,今年的就业

协议书同往年相比有很大改变,实际上已是一份比较完整的合同.要求填写不能出

错,否则合同无效,将直接影响同学的就业.特将协议书的的各个条款的填写要求

在此说明.此说明以复旦大学本科生的协议书为蓝本,研究生可参照办理.引文部分为协议书的条款:

一.甲方填写项目:

: 用人单位名称

此名称务必填写完整的全称,与单位的有效印鉴上的名称一致.否则协议书无效.: 单位隶属

填写单位的上级主管单位.某些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可能无此关系,应写明.: 联系人,联系电话

填写用人单位负责招聘工作的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邮政编码,通讯地址

填写用人单位的联系地址,一般也应是招聘负责人的联系地址

: 所有制性质

填写用人单位的资产所有制性质,国有,集体所有,外资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 单位性质

在所列表中选择.: 单位机构码

即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法人代码.可在单位的营业执照上查到,格式为*******-*,研究所等事业单位也有此代码.: 信息登记号

此项目为市*进行统计工作所需,务必填写.单位可到胶州路581号上海市教委

就业指导中心免费申请或由复旦大学毕办代为申请.如无此号码,单位无权录用应

届高校毕业生,同学的报到证也无法打印,也就无法申报户口等档案材料.: 档案接收(单位名称,邮政编码,详细地址)

请填写清楚用人单位的人事档案保管单位的全称和地址,用于学校档案馆邮寄同

学的档案材料.有人事档案保管权的单位可写单位地址.无人事档案保管权的单位

应填写其委托保管档案的地址,如某人才市场,人才交流中心等.如此地址出错意味

着就业工作无法完全结束.二.乙方填写项目:

: 生源地

同学高考入学时的户口所在地

: 家庭地址

同学家庭的现常住地址

: 姓名

应与身份证,学籍卡上的姓名一致.填错了真可笑.: 学校名称

学校全称,已印好.: 专业名称

务必与教务处的专业名称完全一致,不能简写.生科院,电工等三年级再分专业的院系的同学请去查一下自己的专业归属.: 学历

毕业时将获得的学历,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

: 学号

不会搞错吧

: 毕业时间

一般为7月毕业,研究生有3月毕业的.三.双方商定条款:

: 甲乙双方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按照《时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管

: 理办法》,达成如下协议:

:

一、甲方通过对乙方的了解、考核,同意录用乙方;

:

二、乙方通过对甲方的了解,愿意到甲方就业;

以上说明了就业所应经历的过程、应遵守的条例和双方应对另一方承担的责任.:

三、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如下条款:

以下条款特别重要,系为保护同学利益特别增加的,也是用人单位最不愿意给予明

确答复的条款.: 1 甲方聘用乙方试用期______月,见习期______年,乙方为甲方工作年限______;

外企,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一般采用试用期,试用期一般三个月,最长六个月.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所等一般采用见习期,见习期通常为一年.试用期与见习期只取其中之一,将另一项划去.工作年限由双方商定,想签终身合同也可.: 2 甲方为乙方提供的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没什么可说的.根据劳动法必须如此.: 3 甲方为乙方提供的福利包括社会统筹养老保险______,医疗保险______,住房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6

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意见

各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一)实施“千名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计划”。2009年至2010年,重点扶持1500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个月内正常经营)的一次性给予5000元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招用首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每招用1名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给予1000元岗位补贴。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及其创办企业招用的高校毕业生,3年内免收人事代理服务费。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高校毕业生在我市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据实际人数放宽到20万元。贷款3年内由政府全额贴息。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资金的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投资。深入推进“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和“银团互动”工程,完善运作机制,扩大实施规模。

(三)优化创业政策环境。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全部向高校毕业生开放。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人独资企业、合伙经营企业不受出资额限制,设立登记免交验资报告;以知识产权、实物、科技成果等非货币资产设立企业的,非货币资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 %;创办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可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

(四)加快创业载体建设。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和高效毕业生创新创业特点,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青年(大学生)刨业园,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肯年刨新创业搭建平台。五城区及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部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要依托本地产业发展建设综合性和专业化相结合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其余市县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开展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到2010年每个区(市)县都要设立1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各园区要具备基本的创业条件和财税、金融、创业指导等配套服务,建立健全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和服务机制。

(五)加强创业指导服务。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资源库,组建高校毕业生创业导师团,免费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跟踪辅导等服务、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培育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二、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一)扩大高校毕业生服务城乡基层项目实施范围和规模。积极落实国家、省关于高校毕业生服务城乡基层的项目。实施“一村(涉农社区)两名大学生计划”、“农村中小学特设教师岗位计划”、“乡镇公立卫生院大学生支医计划”和“大学生服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计划”,2009年分别招募2600名、2000名、1500名、6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涉农社区)、农村中小学、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服务,对其在上岗前安排岗前培训,服务期间安排岗位培训。

(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我市乡镇及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优先参评或破格参评专业技术资格。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助还计划”,对2009年至201 0年到我市乡镇及以下农村基层就业或服务,且国家助学贷款尚未还清的地方所属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内按每月50元标准给予助学贷款补贴,最长不超过3年。各级招录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有50%左右的比例定向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

(三)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2009年至2010年,招用首次就业的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各类企业,每招用1名毕业生一次性给予1000元岗位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每招用1名高校毕业生从事服务外包工作给予企业不超过4500元培训补贴。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

(一)加强高}龟毕业生技能培训。凡有培训需求、未就业的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均可申领就业培训券,自主选择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根据我市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研究制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培训政府补贴目录。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目录内培训项目,经鉴定合格且在我市就业的,按实际培训费用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4000元。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人才培训联盟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中的作用。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进一步扩大就业见习基地规模,将见习基地延伸到事业单位以及可提供公共服务见习岗位的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基层社会公共服务部门。2009年至201 0年,组织5000名未就业的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见习时间为3至6个周,见习期间按每人每月500元标准给予见习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按每人每月IOO元标准给予见习单位见习补贴。

(三)加强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市属高校要积

极开展就业和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确保毕业生在高校前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完善人才“产销衔接”长效机制、鼓励和扶持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运用 “3+I”、“4+l”等方式培训人才,推广和深化企业冠名办学、“公司+学校”、“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扩大公共实训基地规模,鼓励和扶持我市重点企业与在蓉高校和市属高校、职业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建设在校大学生实训基地。

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一)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人才网、劳动保障信息网等有关网络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市属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落实人员、场地和经费。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要与高校加强协作,大力开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免费提供就业指导、求职登记和就业推荐等服务。市和产业集中发展区、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廉租房服务。

(二)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促进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所属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和校园招聘会。鼓励各类人才中介和职业中介服务机构推荐高校毕业生就业,200年至2010年成功推荐未就业的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级财政可给予职业介绍补贴,最高标准为每人200元。加大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高校毕业生权益。

(三)加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零就业”、地震受灾严重等困难家庭的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服务,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当年全部实现就业。

五、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畅通信息,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组织、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要根据各自职能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

(二)强化资金保障。2009年市政府等集资金专项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从2010年起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各区(市)县政府也要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三)创造良好环境。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糖和试验区的良好机遇,大力扶持和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切合实际的就业观和正确的成才观,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良好舆论环境。强化激励,适时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本意见所称高校毕业生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毕业末满5年的毕业生。

附件:1.成都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责任分解方案

2.成都市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实施方案

3.成都市2009年高校毕业生服务城乡基层项目实施方案

4.成都市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实施办法

中 共 成 都 市 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7

黑龙江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81所 (其中本科院校36所、高职高专45所) , 研究生培养单位25个。目前,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为769 027人。其中, 研究生57 829人, 本科生489 682人, 高职高专生221 516人。

2011年黑龙江省共有高校毕业生208 743人, 比2010年同期增加9.6%, 其中毕业研究生15 907人、本科毕业生106 069人、高职高专毕业生86 767人。截至2011年9月1日, 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2.75%, 同比增长1.1%, 其中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88.59% (灵活就业率为6.49%, 合同制就业率为3.31%) ;本科毕业生为84.27% (灵活就业率为6.99%, 合同制就业率为17.75%) ;高职高专毕业生为79.81% (灵活就业率为0.69%, 合同制就业率为50.72%) 。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8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特点

中职毕业生相对年龄小、知识少、经验不足、文凭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就业心理较为复杂。其主要表现是:一是认知心理方面。中职生在择业上心理自卑,但目标往往好高骛远,没有将自己位置摆正,就业时瞻前顾后,出现“高不成低不就”、“脚踩几只船”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就业受挫,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产生心理失衡;二是情绪心理方面。一些中职生在择业中因受到挫折而产生悲观、焦虑和不满心理;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会出现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等消极现象;三是社会心理方面。主要表现在从众、依赖、攀比、实惠心理严重;择业时没有主见、盲从;有的把希望过多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身上,开拓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过多关注于“能给多少钱,工资多少,奖金多少,福利多少”。上述种种不良就业心理状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造成了实质性的阻碍。

二、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指导对策

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就业心理情况制定出相关的指导对策。笔者认为要从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能力入手,重点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帮助中职生更新就业观念

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思想和“大就业”观念,扩大就业从业范围,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

2.重视中职生就业心理疏导

积极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多种形式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特别是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重点加强指导和咨询,尽快调适其心理状态。

3.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能力

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培养学生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增进其对新生事物的适应能力,自主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情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和艰苦创业的教育,使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恰当方法,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进其对新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4.努力做到能力与证书并重

中职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类型,必须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把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为今后适应工作岗位和顺利求职打下良好基础。

三、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养成方向

为使中职毕业生就业时少走弯路,尽早适应社会、适应岗位,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培养中职毕业生,促使其就业心理的养成。

1.学会正视自我

客观寻找自身优势,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与心理特点,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職业定位,树立就业自信心。

2.学会正确定位

将自己正确定位为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树立在岗位上学习、进步、锻炼、发展的意识,把握角色转换,学会自我调节,尽快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3.学会更新观念

清醒认识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改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制定先站稳脚跟、再展翅飞翔的战略规划。

4.学会调整心态

面对择业、就业、失业、再就业等问题,养成健康成熟的就业心理,克服浮躁情绪,保持奋发向上心态,养成务实作风。要有“好事多磨”的耐心、不等不靠的思想,在竞争中磨砺,在奋斗中成熟。

上一篇:在革命“五老”座谈会上的讲话下一篇:致远方亲人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