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五老”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10-16

在革命“五老”座谈会上的讲话(共8篇)

在革命“五老”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1

 今天,全县“五老”欢聚一堂在这里召开每年一度的全县“五老”座谈会,这是个意义深远,令人激动的会议,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五老”功臣的关心,我们也将在这里接受一次再教育,借此机会,我谨向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向关心支持xx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各位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干部代表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向各位及你们的家人拜个早年。

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岁月里,革命“五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你们又继续为关心、支持家乡工作做出新的贡献,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可敬可佩,是很值得称赞的。我县作为老区县,从红色火种落地到1949年获得解放。革命“五老”为了自由和解放,经历了土地革命、游击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前仆后继,浴血奋斗,付出了巨大牺牲,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作为全省46个重点老区县之一,我县老区村遍布9个乡镇,是革命“五老”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我们县的光荣和自豪,所以我们决不能忘记老区、忘记革命历史,要把它作为今天的宝贵财富和精神支柱继续把“五老”精神发扬光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他们。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努力做好革命“五老”管理,服务工作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除领导重视,最主要的还是多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多送温暖,多做慰问,多开一些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呼声,多采纳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下面,我着重讲二点:

一、汇报一下2002年经济和社会事业成就及2003年县里的工作打算

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年初县委工作会议提出的抓住三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提高三个水平”的工作部署,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经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①经济建设实现新目标。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27亿元,比增7.7%;工农业总产值18.95%亿元,比增8.2%,其中农业总产值3.85亿元,完成年计划数的100.5%,比增3%,工业总产值15.1亿元,比增9.1%。财政总收入5221万元,比增7.7%。经济运行健康有序,商品供应充裕,物价继续保持低位,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比增7.2%。外向型经济向高层次拓展,全社会外贸出口总值550万美元,比增8.1%;实际利用外资320万美元,比增10.7%,均超额完成计划。②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超大”集团在我县大力发展反季节果蔬、有机茶、食用菌等高效农业,并决定将周宁基地创办成全国最大的高科技、现代化的高山反季节果蔬出口基地,现已建成果蔬基地3600亩、有机茶基地1200亩、日产10吨的食用菌基地1个,辐射带动全县发展蔬果种植1万多亩;茶叶产业继续得到改造提升,全年改造传统茶园 13000亩,新植乌龙茶900亩,建成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3个,“官思”茶叶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新创“圣银楼”茶叶品牌在全市名优茶品质评比中获银奖,在茶叶包装评比中获二等奖。③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比增33.4%。总投资2.3亿元的全省最大县级水电站──后垅溪水电站开工建设;周宁电站移民征地工作顺利进行,并按时开工建设;云祥电站和溪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掀起了我县新一轮水电开发热潮。东关变电所11万伏升压扩容工程和李墩黄埔3.4万伏变电所工程建成投产,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作,被列为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农业供电质量得到保证。礼门大林、纯池后溪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投入100万元;村级道路硬化工作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硬化率达45%。④项目工作跃上新台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引进了一批生产性项目和高科技含量项目,项目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其中宁德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鲜茶汁饮料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投产后,将成为茶叶龙头企业;引进“超大”集团山地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亿元,带动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全年共成功引进合同项目10个、协议项目2个,总投资 4.77亿元,是历年引进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一年。其中,“超大”集团山地综合开发项目和后垅溪水电开发项目还被列为宁德市“9·28”招商节重点跟踪项目。⑤小康建设实现新跨越。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大力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全年共搬迁11个村178户838人,完成“造福工程”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全县共安排45个县直单位挂钩45个村,634名科级干部挂钩帮扶634户贫困户,共落实帮扶资金66万多元。做好贫困村的扶贫开发规划,帮助引进了一批生产性项目,为贫困村发展奠定了基础。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62元,比增2.5%。下岗再就业工作全面推进,全年发放经济补偿金1691万元,发放失业金113.23万元,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68%。⑥社会事业又有新发展。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大力实行以“三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社会新风尚逐步形成。大力推进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在创城检查中顺利通过了市级验收。二是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治县工作扎实推进,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效显著。继续推进“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城乡教育质量稳中有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目标基本实现,已婚育妇综合节育率为89.93%,政策符合率为81.04%,一孩育妇比例、多孩育妇比例趋向合理。

2003年,我县工作重点是:“加快农业、工业两大产业结构性调整,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和财税增长;努力构建高山生态休闲旅游和对外开发两大格局,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比增9.1%;工农业总产值20亿元,比增9.6%;其中农业总产值4亿元,比增5.6%,工业总产值16.3亿元,比增10.1%;粮食总量稳定在6万吨左右,优质率达8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财政收入5000万元,同口径比增6.8%;全社会外贸出口总值1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0万美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亿元,比增6.2%;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年末总人口控制在19.7万人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以内。



二、关于做好老区及“五老”工作的几点要求

1、突出重点,进一步抓好老区扶贫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群众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是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准,2003年我们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任务:①是解决3000个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把贫困人口下降到1%以下;②是重点搞好省定5个、市定3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项目规划的实施,争取挂钩单位和领导和更大支持;③是搞好700人的“造福工程”搬迁工作;④是继续开展挂钩帮扶工作。可以说,老区是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老区工作应该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继续把扶贫攻坚作为老区工作的重要内容,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各级老区干部要深入老区贫困村、户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致富大计,帮助选准发展项目,制订发展规划,并通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方式,提高老区群众的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推进小康进程,要以发展农业,繁荣农村为已任,以“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为契机,加强领导,狠抓老区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的落实,切实抓出成果、抓出实效。

2、讲求方法,进一步推进老区各项工作上新水平。

①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一要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上。各乡镇要选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副职分管老区扶贫工作,要围绕调整农业品种、品质和布局,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产品附加值,切实让老区群众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得到好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二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重点发展生产。要集中力量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立足市场需求和当地优势资源,大力推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组织他们到超大基地参观取经,推广新品种,要在上规模、上档次上下功夫,提高农业附加值。三要继续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乡挂村和部门包村制度,继续开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挂钩扶持贫困户活动。要看行动、看落实、看成效,杜绝搞形式、走过场。②把握机遇,狠抓落实。新的一年,带来了许多新机遇,一是加入世贸,有利于发挥我县高山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吸引外面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传统农业改造步伐,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二是省委把我市列入全省建设三条战略通道的重要行列,推进三个层面发展的第二层面来规划和建设,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省、市、县始终高度重视老区工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特别是超大集团落户周宁,将有力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四是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十六大宣传贯彻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农民负担逐步减轻,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这为做好扶贫及老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因此,我们应清醒的审时度势,勇于正视现实,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狠抓工作任务落实。

3、扎实工作,进一步巩固老区扶贫成果。

各乡镇、各村挂钩单位要认真研究老区基点村经济发展问题,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以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帮助老区基点村选准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加快老区基点村经济发展步伐,要切实抓好科技示范点,扶贫挂钩点,制订具体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切实抓出成效,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广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一片,要力争抓一个点,成功一个点,在新形势面前,把握新形势的要求。一要巩固“五通”成果。虽然我县“五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水平不高,质量偏低,要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完善,在老区“五通”基本实现之后,要将重点放在发展老区经济上,老区扶持专款要主用于农业科技开发,要大力弘扬老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二要巩固创建老区文明村成果。要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这项活动,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认真部署,加强指导。三要巩固“五老”生活保障工作成果,各级各部门要以深厚的阶级感情,关心“五老”疾苦,为“五老”排忧解难。“五老”定补资金要保证足额及时到位,做到专款专用,严禁贪污、挪用。四要巩固“造福工程”成果,我县目前已完成造福工程搬迁的人,现在怎样了,我们要继续予以关心,要扶上马再送一程,使搬迁后的群众真正摆脱贫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落到实处。

4、做好“五老”生活保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功臣心中。

 “五老”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目前他们都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关心和照顾他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要把“五老”定补落到实处,按时、足额发放,按省、市要求,明年我们将调高补助标准,对全县健在的“五老”,无依无靠的补助200元,有依无靠的补助150元,有依有靠的补助110元,“五老”遗孀补助80元;二要创造条件,为革命“五老”服务,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经常利用下乡机会,看望慰问“五老”,利用“三下乡”机会多为“五老”治病,赠送药品、检查身体。三在发放“五老”定补时,要坚持做到“三个不”,一天不拖、一个不漏、一分不差,最大限度地方便“五老”。对上访的“五老”要专立登记簿,认真倾听他们意见,并安排食宿和车费,想(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同志们,革命“五老”为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但目前“五老”待遇还是很低,且全县健在“五老”都已年近古稀,体弱多病,生活困难,在就医和温饱问题上还无法完全满意地解决。因此,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帮助,呼吁各部门都来关心他们,把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世世代代地传下去,永远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希望革命“五老”继续发扬光辉革命传统,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支持政府工作,教育、培养好子女,家属,发扬传统美德,遵纪守法,模范带头。

最后祝各位老同志健康长寿,合家幸福。

在革命“五老”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2

同志们:

今天, 省局在惠水县组织召开全省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座谈会, 是在全省农机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 省局党组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机化发展及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 也是对农机服务组织如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一次研讨。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交流各地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情况, 拓展思路, 研究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总结经验, 统一思想, 促进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 推进全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这次会议为什么定在黔南州开, 主要是基于七点考虑:一是黔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不仅仅是在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安排上给予扶持, 更重要的是把这项工作和促进该州的现代农业建设联系起来, 州里面是从此战略高度来认识, 来谋划, 李月成州长亲自抓。二是州委、州政府出台了操作性很强的文件, 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三是在州委、州政府的要求下, 黔南州各县市认识高度统一, 共同为扶持、引导这一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提供了宽松的培育环境。四是全州农机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探索, 认真谋划, 真抓实干, 取得了积极成果, 值得学习和借鉴。五是全州农民群众对于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性高, 自愿结合, 并且初见成效。六是把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引导好、扶持好、组织好, 这本身就是农机人服务“三农”的职责所在, 既符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也符合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七是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省局党组提出, 农机工作要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 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城乡协调发展、紧贴服务“三农”的新型农机事业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 解决当前影响农机发展的主要障碍;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的能力, 真正全面提升农机服务“三农”的质量、效益和功能。总体要求是领导干部受教育, 科学发展上水平, 人民群众得实惠。基于这些考虑, 省局决定在黔南州召开这次座谈会。

今天上午, 大家参观了惠水县杨番农机专业合作社, 了解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章程、规章制度及其发展规模。随后, 又听取了黔南州、惠水县、贵定县农机中心负责同志和都匀、长顺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介绍, 相信大家会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受和启发。刚才, 各地、州、市局 (中心) 的负责同志又都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讲得都非常好, 其中有对工作的回顾、对成功做法的总结, 也有对存在问题的思考。我想, 回去后大家要根据这次会议参观交流的情况, 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 切实抓好各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步子快的地方要继续稳步推进, 步子慢的地方则要加快步伐迎头赶上!

下面, 我就全省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供同志们交流。

一、全省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有新发展新突破

近年来,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带动下, 全省各类农机具增长迅速, 农机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各种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推广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全省以作业服务组织为中心, 以技术推广、机具维修等为支撑的基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进一步形成。今年初, 省局计划在全省建立完善200个基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后据各地农机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表明, 今年全省各地计划建立和完善的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达331个, 发展形势十分喜人。据截止2007年底的数据表明, 全省现已发展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2374个, 农机户765675户 (其中, 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162652个) ;各类农机维修站点5442个, 从业人员14919人。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深入贯彻和购机补贴力度的继续加大, 如何合理配置农机、优化装备结构、提高补贴机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成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发展中农机部门要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 为此, 省局提出要大力推进基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其中要优先扶持、重点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当前,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深入贯彻, 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渐成长起来。据截止7月底的统计数据表明, 全省成立和正在成立中的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达83个;有合作社社员2588个 (户) ;服务农户140980户;作业服务面积81.1869万亩;服务总收入2027.38万元;机具数量3560台 (套) ;拥有资产总额2451.95万元;获得财政扶持资金426.39万元;获得财政扶持的合作社数量58个。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正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逐渐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成为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 成为加强政府与农户沟通, 促进政府转变职能的有效举措。

二、深化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重要意义的认识

对我省的基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来说,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生事物,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创新之举。这个组织是服务农民、服务农村、服务农业的农机基层组织, 同时也是集体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组织。农机服务业本身蕴藏着巨大商机,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既可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又能解除农民农忙时节生产劳作的后顾之忧。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来说, 更具有积极的作用:一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合理配置和使用了农业机械, 三是对农机公益性服务功能的有益补充, 四是扩大了作业规模实现节本增效, 五是放大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应, 六是引导了基层更加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第一,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社会化服务当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的整合, 起到了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 满足了农户之间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既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率, 带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也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转, 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具有目的性、组织性和市场化, 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当前,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农村土地可以依法实施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做出了明确规定, 这十分有利于促进农机化的发展。

第二, 合理配置和使用了农业机械。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机服务组织, 相对于机耕、机播、机收和抗旱救灾作业服务队等单一的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来说, 经济实力相对较强, 能够主动、合理地购买和配置农业机械, 提高农机具的配套比, 相对集中调剂使用农机具, 实现适度规模的作业服务。今天参观的杨番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的农机具大都是青一色的大型农业机具, 有“东方红牌-704型”的大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 有高性能的“洋马牌-人民号”联合收割机等, 试想如果不是靠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个公司化的法人组织作为载体, 单靠农户个人或农机大户或者其他单一的基层农机服务组织, 是难以达到这个规模和实现代耕、代种、代收、机灌、机播、机脱等多种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

第三, 是对农机公益性服务功能的有益补充。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较好地实现自我服务, 在经济利益和合作经营机制的推动下, 农机政策法规的执行、新产品新机具的引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手的培训、农机产品的售后服务、跨区作业信息的获取、农机作业质量的提高和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等项工作, 都可以得到主动而妥善的落实。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的农机经营服务活动, 可以弥补公益性服务功能的不足。据了解, 一些地方已经尝试让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农机部门正在推广实施的机插秧项目。

第四, 扩大了作业规模实现了节本增效。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农机具多、机动性强、生产规模大等优势, 可集中调动使用大量农业机械, 在较大规模的农田面积上进行作业, 解决农业生产中生产单位多、生产规模小的问题。通过使用农机具进行大规模的集中连片作业, 可以提高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 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通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农民手中的农业机械由生产工具变成了有偿服务、增收致富的工具, 从而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 降低作业成本, 提高投入产出比, 实现节本增效。

第五, 放大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积极效应。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推动了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的购机热潮, 拉动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投入, 放大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应。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重点确定为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力有了长足的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壮大, 提高了大中型、复合式、高性能补贴机具的使用率, 让更多的农户不需要购置农机而享受到农业机械化服务, 使国家购机补贴资金和农民自筹购机资金实现了足额的使用价值。

第六, 引导了基层更加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新的所有制形式组建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因此,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机械化是基础的手段和条件, 也是基本的标志。基层干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等在协助开展农业机械的社会化服务中, 通过参与合理配置机具、遴选作业环节、扩大作业面积、维修保养农机、协调机库场地、机耕道建设、培训从业人员等一系列工作, 将带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与合理流转、农村劳动力分工分业等问题的研究, 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视程度。

三、强化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生命力关键是有效运作、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 农机部门在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中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第一,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民办公助”的原则。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合作、政府支持、效率优先”的方向。要从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社会化服务出发, 大胆探索, 勇于实践, 适宜什么样的形式就引导发展什么样的服务组织, 切忌强求一个模式。要实事求是, 不搞整齐划一。要结合实际, 能快则快, 好字优先。三是要坚持规范建设、优化环境。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 切实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 努力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开放和有序竞争。四是要坚持拓展领域、增强能力。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需要提高其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不断拓宽其服务领域和范围, 要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农田改造、农产品储运和加工等环节延伸, 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渔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扩展, 要在延伸服务产业链上下功夫, 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能力, 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 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入手, 找准发展的切入点, 巩固、完善和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能力。按照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 要把合作社建成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的运营模式。一是要明晰产权, 规范运作。二是要创新机制, 搞好运营。三是要强化监督, 加强管理。要及时制定有效的规范措施和管理办法, 加强农机合作社的财务核算和内部管理, 严格监控, 确保农机合作社的机具、资金不流失。

第三, 要加大投入, 完善机制, 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力。一是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一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增加资金投入, 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力争每成立一个基层农机专业合作社, 政府配套投入一定的资金扶持。当前, 黔南、遵义及其他地区的一些县市已经有了政府资金投入扶持的做法, 省局也正在积极考虑这块项目资金的扶持, 根据省局对这项工作展开的调研情况来看, 可能会有一定额度的扶持, 但不一定是现金, 很可能是机具或者一些实物。二要加大购机补贴政策扶持的力度。各级农机部门要优先满足购机需求, 优先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 优先培训管理、经营人才, 优先投放发展农机化的相关项目等, 切实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力, 提高其社会化服务能力。省局有关处室经过调研后有个初步的考虑, 比如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单独在提高5%或10%的购机补、贴比例, 促进其在黔中大地上积极规范化发展起来。三要积极建立多方投入的机制。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为引导, 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 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

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 投资农机专业合作社, 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二是完善运行机制。各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都有一些建章建制、统一安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等好的做法, 各级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引导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制定符合法律法规的社规民约, 建立良好规范的运行机制, 提高经营效率和质量, 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同志们, 建立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对我省农机化事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也是农机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和使命。我相信, 在各位同仁及全省广大农机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 在党委、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定会在各县市、乡镇迅速推开、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机化事业有力、高效的助推器。

最后, 我代表省局党组, 对惠水县委、县政府多年来给予农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 也对惠水县农机中心全体同志为这次会务所作的努力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革命“五老”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3

从上个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掀起,吕骥同志就同聂耳、星海等同志一起投身中国的革命音乐事业,至今已整整70年了。吕骥根据当时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精神,在上海左翼党团组织的统一领导下,与周巍峙等同志及时发表了《论国防音乐》,首先鲜明地在中国音乐界发出了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接着吕骥同志又先后发表了《伟大而贫弱的歌声》《中国新音乐的展望》等文,进一步指明中国的新音乐不仅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团结起来,还必须在创作方向和创作方法上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坚定不移地为工农大众服务,并热情树立了以聂耳、星海的创作道路作为中国革命新音乐的光辉旗帜。从此以后,中国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逐步走上了一条向全国迅猛发展的广阔道路。人民的抚育和党的领导使吕骥同志在理论上也不断提高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孜孜不倦地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教学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大量出色的组织工作,为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与吕骥同志的直接接触始于1949年冬,当时我是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的一个主攻作曲的青年学生,吕骥同志是解放后新创办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党组织领导兼主持院日常工作的第一副院长。根据中央的指示,中央音乐学院是由过去的南京国立音乐院(包括其附设的“常州幼年班”)、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北平私立燕京大学音乐系、北平华北大学第三部(即“文艺系”)音乐科为主的7个单位的师生员工合并而成的。其中既有来自国统区的老教授、年轻教师和少数在新中国成立的感召下从海外归来的音乐专家,还有相当一批来自解放区的不同年龄层次的音乐干部。如何将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音乐工作者团结在一起,在天津原来只是一所小学校址的简陋基础上,共同创办新中国第一所人民的高等音乐学府?在物质条件相对还比较困乏的情况下,除了亲自带领广大师生投入各项建校性的劳动外,当时摆在吕骥等同志面前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将几十年国统区专业音乐院校的办学经验和十多年解放区战争条件下革命文艺教育的办学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快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新的历史条件的、符合社会主义方向的、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正规办学方针和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来自各方的音乐专家之所长,才有利于新一代专门音乐人才的健康成长。我作为当时一个在中央音乐学院就学的学生,亲身感受到吕骥丝毫没有歧视建立于西方的教学体制和学科建设经验,大胆采用过去已得到公认的西方的音乐教材,热情依靠所有国统区留下来和新回国的新老专家,甚至礼聘了少数留居平津一带的外籍音乐教授,使得中央音乐学院迅速组成了一支实力相当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从1953年开始,为了进一步使中央音乐学院教学取得全面、正规的迅速提高,吕骥同志又争取国务院、文化部等领导部门的支持,为中央音乐学院聘请了几乎囊括所有专业的苏联及东欧的音乐专家来华担任各为期两年的教学工作,并通过组织“专家班”的形式,将专家的教学扩及到各兄弟单位的音乐骨干。吕骥同志等还在文化部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举办为期3年制的“干部进修班”,将一大批在战争年代得不到系统培养的老干部进行轮训,从而基本克服了过去由于战争给解放区专业音乐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央音乐学院的初期建设充分证明吕骥不愧为一位党的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出色地完成了人民和党的重托,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团结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音乐专家、教师、干部,组成了一支以我国音乐专家为主体的空前强大的教师队伍,为中国新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其次,吕骥同志将萧友梅在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中适当贯彻“中西音乐兼收并蓄”的办学方针,引向全面重视继承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新高潮。他破除以往在音乐院校片面强调教师必须高学历的老框框,大胆聘请了陕北民歌手张天恩、青海“花儿王”朱仲禄给全院开设必修的“民歌演唱”课,还聘请了河北民间管子、唢呐演奏家赵春峰,古琴家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苏南吹打“鼓王”朱勤甫等,给学生传授中国古代及民间的传统音乐,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很快建立了新的、名副其实的“民族音乐系”,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音乐表演专业基本只是传授外国经验的局限。吕骥同志还利用他作为全国音协主席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将当时到北京参加民族民间音乐会演的各优秀表演家请到天津(甚至于学校内),以利于组织广大师生的观摩学习,这对大大增强师生们热爱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树立正确的新校风、新学风,具有极其深广的影响。

过去国立音专的教育对课堂教学和成绩考核非常重视,从而给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各种门类的基础技能,而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的教育对课堂教学与联系实际的锻炼比较重视,从而大大锻炼了学生的思想品质修养和从事革命文艺实际工作的能力。吕骥在领导中央音乐学院的工作中,既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广大师生经常深入工农兵、深入生活,进行演出和为地方音乐干部做业务辅导。1952年还领导全院师生深入“治淮”第一线,直接参与工农兵群众热情投入祖国宏大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使全院师生获得了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1956年吕骥还派出相当一批教师和优秀的高班学生直接参与国家民委等部门组织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使这些教师、学生得到了一生中极其宝贵的锻炼。这种重视课外实际工作的锻炼以培养年轻人才的方针,是党的一贯教育方针的优秀传统,也是吕骥同志在解放后从事音乐教育的一贯方针。从1952年后,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的政治原则选拔少数可以出国进修的学生给予深造外,他似乎更重视后者,突出的典型就是对延安时期的马可和中央音乐学院初期的黄翔鹏。

如果说吕骥同志光辉的一生集中到一点,就是他始终一贯忠于党的革命文艺事业,始终勤勤恳恳忠于党所交付的建设和发展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重任。他是党在音乐战线的最重要的音乐活动家,他在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以及理论批评和研究上的贡献,都紧密联系于党的人民革命文艺事业。音乐教育工作对他讲来,尽管只是从1936年(包括上海时期的“歌曲研究会”在内)至1957年(他将在中央音乐学院的领导责任交付给赵讽同志为止)这20年,但这正是中国革命音乐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环。是他奠定中国革命音乐教育事业的坚实基础,是他团结了许多前辈音乐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社会主义新型音乐人才,这些人才后来几乎都成为新中国以来各音乐院校、团体包括各地方音协的领导和重要的业务骨干。

今年是党成立85周年,85年来,中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天天强大了,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也一天天为世界所瞩目。为了继承前辈音乐家所建立的功勋,发扬他们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伟大精神和所留下的优秀遗产,我们先后以出版全集的方式,编订出版了《聂耳全集》《冼星海全集》《黄自遗作集》《萧友梅全集》《贺绿汀全集》,以及《马思聪全集》《正在编订中》。2004年孙慎、李伟等5位同志曾正式向中国音协等领导部门发出倡议——编订出版《吕骥全集》,这项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没有正式全面启动。我诚挚地在这个场合再次向有关领导发出呼吁,希望能将这件刻不容缓的工作尽早给予落实!

汪毓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题图照片为吕骥1997年摄于北京中山公园吕英亮摄)

在革命“五老”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4

中共XX区委书记 XX(2012年6月19日)

(送审稿)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区“五老”先进事迹报告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XX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和区政协, 向不辞辛劳来我区传经送宝的全体报告团成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各位老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充分反映了广大离退休干部的理想追求和时代风采,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他们以平凡的工作和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他们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创新务实,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宣传和弘扬。在此,我讲两点意见。

一、以人为鉴,认真学习和弘扬“五老”精神

习近平谈到老干部时这样说:“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老干部、老同志们“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以高度的 1 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奉献余热,是我们每一个在座的同志们值得仿效的楷模。

一是学习和弘扬他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老干部、老同志在长期的工作中经受了无数的考验,“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始终坚持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正是他们,才换来今天国家的兴盛。学习老干部、老同志精神,就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不摆阔气、不讲排场,不铺张、不浪费,把有限的资金和财力用到促进经济发展上,用到改善民生上。

二是学习和弘扬他们不图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老干部、老同志们离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始终不图虚名,一心做事,谈泊明志,以回报党恩,回报社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学习老干部、老同志精神,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邀功、不卖好,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踏踏实实,埋头苦干。

三是学习和弘扬他们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老干部、老同志们甘愿放弃舒适的生活,不顾身体年龄因素,依然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各条战线上,面对困难,他们迎难而上,面对挫折,他们重头再来。学习老干部、老同志精神,就是要面对困难和问题,不讲条件、不讲价钱,敢于负责,勇挑重担,不低头、不服输,勇往直前。

四是是学习和弘扬他们廉洁奉公、从严律己的精神。“源清则流清,理明则心正”,面对各种诱惑,老干部、老同志们时刻保持 2 共产党员的本色,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大公无私,廉洁从政,一心为民,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学习老干部、老同志精神,就是要严守党的纪律,增强组织观念,服从组织分配,不挑肥拣瘦,不跑官要官。

二、敬老爱老,大力支持老干部工作

“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宝贵资源,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是我们XX历届区委政府一直继承和弘扬的传统,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时刻牢记老同志们的历史功绩和贡献,时刻牢记党和国家对老干部工作的要求和希望,时刻牢记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不断推动老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不断提高工作认识。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不忠不孝的人不用”是我区用人选人的重要原则之一。对老干部的人格不尊重,对老干部的困难不关心,对老干部的待遇不落实,这样的干部,区委坚决不予表彰,不予重用,不予提拔。希望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在坚持做到“三个不打折”原则基础上,还要牢固树立“三个一样”理念,即对待老干部要像对待在职干部一样;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和亲人一样;要像自己老了希望别人对待自己一样。

二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老干部工作牵涉面广,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各级组织、宣传、教育、司法、人社、文化、体育、财政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齐心合力把老干部、老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一步。与此同时,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自身 3 建设,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为开创我区老干部工作新局面再立新功。

三是切实破解工作难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研究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妥善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老干部组织生活、情况通报、参加会议、走访慰问、实地参观等制度;要及时向老同志传达中央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及时让老同志了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要及时让老同志了解本地、本部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要坚持以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为重点,努力为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所有乐、老有所为积极创造条件。

在革命“五老”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5

在春节校友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校友:�

大家新年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度新春。首先,我谨代表延平中学全体师生员工,热烈欢迎各位校友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参加春节校友座谈会!并借此机会向亲切关怀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看到这个场面,我感慨万分,非常激动。各位校友,因为母校,我们心靠得更近,我们手握得得更紧——是母校把我们紧紧的维系在一起。延平中学在的办学过程中,正是仰仗大家的鼎力支持,才有今天的长足发展。年复一年,在收获果实与播撒希望的季节里,我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又迎来了一批将更为优秀的新同学。同时,也迎来了你们一批优秀的校友、家长,加入我们学校共同的育人事业,校友们,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同心携手,将这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孩子好好培育,以赢得他们美好灿烂的前景。

在此,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学校的一些情况。延平中学是南安市创建较早的完中之一,创办于1944年,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校风学风,在教育教学方面更是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六十年来,母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中有的走上革命的道路,有的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有的成了企业家,还有的到国外深造。许多人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为延平中学争得了荣誉,为石井人民争了光。近几年我校高考成绩年年不断提高,考上大专院校的有几百人。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捷报频传,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各界享有很好的声誉;我们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文艺活动,让学生的舞蹈、器乐、歌唱、绘画、体育等特长得到发挥,成绩喜人。

改革开放的春风与鳌峰山下的潮声一道在民族英雄的故乡回荡,延平中学以崭新的风采迎来了腾飞的时代。目前,延平中学有44个班,二千七百多名学生,一百五十多名教职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主,以体育为本,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方向明确、道德高尚、基础扎实、特长显著、体魄健壮、素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逐步成为教育质量高、办学有特色的学校。

学校有着一支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精、综合素质强的教师队伍。还有一批颇有建树,充 满活力的中青年教师。他们提高教学效率、积极钻研教材、努力研究教法,虽两袖清风,却乐在其中。延平中学前进的每一步都深深地烙上了他们的印记,社会喝彩的每一声都表达了对他们由衷的赞誉。

辛勤的耕耘,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南安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我校为“文明学校”的光荣称号,市教育局确定我校为“新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在近年中考、高考中,我校都能保持稳定在较高水平上,高考成绩年年有突破。�

历史已经跨入了新的世纪,在新形势新任务的召唤下,延平中学的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务实、与时俱进。学校办学越来越规范,管理越来越科学,发展越来越稳健。在教学上,学校强化教学常规,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益。在德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校风建设,教学生先成人后成材,成人成材双丰收。形成了“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的良好校风。校园环境越来越美,教学硬件正在进一步完善。

社会以及家长们把学生、孩子交给了我们,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孩子教育成人、成材。为了所有孩子的未来,为了每个家庭的嘱托,我们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我们深知身上的担子的分量,尽管我们用心、用心、再用心,但是我们的管理中可能还会有许多疏漏,还会存在有许多问题与矛盾,今天的座谈会,我们希望广大校友们来帮我们“会诊”,给我们提意见或建议,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同时,我们也要树立一个新的观念,在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家长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合作伙伴,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些不良好的现象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下面我列举一些现象,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现象之一: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表现。有个别家长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务,而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甚至有的家长以为缴了学费,就把全部责任推给了学校,连孩子在哪个班级、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对学校的教育要求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不了解,不过问。

现象之二:为孩子佩带手机。学校里安装了公用电话,按理说,我们已经从孩子与家长的角度出发,方便了家长与孩子的联系了。学生佩带手机助长了学生中的攀比现象。

现象之三:默许孩子穿名牌服装、穿奇装异服。个别家长对孩子的过分要求不能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禁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什么流行穿什么,要穿什么就买什么,把孩子打扮的不像个孩子的样。

在春节社火调演活动上的讲话

在**县XX年春节社火调演活动上的讲话(XX年2月23日)

在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6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欢聚一堂,喜迎新春。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衢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衢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致以诚挚的祝福和亲切的问候!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市上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是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也是1990年以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全市财政总收入14.15亿元,增长3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8亿元,增长52.86%;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07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同比分别增长14.7%和8.5%,实现了十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我市各项改革继续深入,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按照双到位要求加大企业改革攻坚力度,全市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面已达95%以上,职工身份转换面达85%以上。抓住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等新的农业经营方式,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县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借助外力求发展,先后组织了城市招商、农业招商、工业招商、旅游招商,不仅引进了一批投资项目,而且展示了衢州扩大开放的形象。来料加工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来料加工专业村镇与基地。

过去的一年,我市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化步伐加快。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85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6.6亿元。杭金衢高速公路衢州段、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黄衢南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有了明显进展。围绕培育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全市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工业产值已占全市的四分之一。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市区建成区面积由上年底的24.3平方公里扩大到25.9平方公里。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衢江区正式授牌成立。

过去的一年,我市通过深入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xxxx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广大干部群众对市情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加快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衢州市工作汇报后,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干劲足。

上述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辛勤工作的结果,更是243万衢州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此,谨向同志们、向全市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xx大的召开,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认真贯彻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主题,进一步坚持开放兴衢,树立借力发展理念,以扩大开放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巩固已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努力促进衢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此,要坚持主攻工业,打好国有企业改制攻坚战,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实施企业做大扶强战略,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动各方面力量招商引资,着力营造合力兴工的良好氛围,努力在引进增量、扩大总量上下功夫。以发展订单农业和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规模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培育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目标,按照经营城市的思路,开放式推进城市化,加快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建设步伐,尽快拉开城市框架,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狠抓项目不放,把加快发展任务进一步落实在项目上,集中精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向上争取支持。积极应对wto,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开放度,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不断创新行政行为,狠抓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强化为经济主体服务的功能,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坚持两手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公民道德教育、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和企业诚信教育,继续深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开展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活动,建立市领导联系六个一制度,带动各级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志们,朋友们,马年钟声,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xxxx的要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以开放发展的衢州新形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xx大召开!

在革命“五老”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7

我们这次会议就一项任务, 落实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刚才, 宣教法制处赵晶莹处长代表省局对《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作了说明和解释, 同志们对落实全省档案工作目标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 会后我们将认真加以研究吸纳, 进一步充实完善全省档案工作目标制定和考核机制, 力争把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为落实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 开创全省档案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努力。

2012年, 13个市地和2个省管县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档案工作目标, 进一步推进了全省档案事业发展。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领导认识不到位, 工作推进不到位, 责任落实不到位, 目标完成不到位等问题, 特别是各市地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 差距在逐渐拉大。从2012年各市地目标考核来看, 90分以上的有5个, 80分以上的有7个, 70分以上的有3个, 其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相差20分, 需要我们在今后档案工作目标实施过程中, 采取切实有力措施, 认真加以研究改进, 努力把档案工作目标任务完成落实好。

《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 是在2012年我们对档案工作目标与全省档案工作主要任务的衔接路径、检查考核评议机制进行调整的基础上, 根据今年全省档案工作任务要求和各市地的有关意见建议, 进一步进行了充实调整完善, 既注重了档案工作目标与全省档案工作主要任务的宏观衔接, 又注重了档案工作目标落实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进一步明确了考核重点和相关量化指标, 方便了目标的贯彻落实。

赵晶莹同志对《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所作的说明与解释, 是宣教法制处与馆室处、经科处在认真总结近年来目标考核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并征求了部分市地的意见, 经过反复研究、多次讨论修改形成的,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目的是通过对每项目标的说明和解释, 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 更好地贯彻执行。

《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制定总的原则是:既要与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相衔接, 也要与各市地工作实际相衔接;既要在宏观上符合全省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要在微观上相对细化, 便于操作, 便于落实;既要是一个高标准的、具有开拓性的、开创新局面的目标, 也要是一个经过努力、经过拼搏、经过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目标包括11大项45小项, 比2012年增加了1个大项16个小项, 内容增加了36%, 其中的部分考核项目基本保留了《2012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中的相应内容, 但在考核要求、评分标准和所占分值上都有所调整, 有的在内容上作了补充和细化, 有的在标准上作了提高和量化。而大部分的考核项目是依据2013年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而制定的新目标, 所以说2013年我们的工作很艰巨, 任务很重。

为了贯彻落实好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目标, 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对目标管理工作的领导

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始于1994年。2004年, 我们按照省政府法制办的要求, 制定了黑龙江省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 开始把工作目标和行政执法目标合二为一。去年, 根据工作实际和大家的意见, 又单独设立了全省档案工作目标。实践证明, 档案工作目标考核推进了全省档案工作任务的落实, 加快了全省档案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档案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意义。

第一, 全省档案工作目标考核是全面落实全省档案工作任务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的全省档案工作目标, 是将全省档案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层层进行分解, 形成了目标体系, 确保全省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都落实到人, 从而为全省档案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 全省档案工作目标考核是改进领导方法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党上下形成了一种共识,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我们通过目标管理, 把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层层分解, 项项落实, 把全省档案干部凝聚到全省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上来, 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 走出了一条靠制度和机制激励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做好工作的新路子。

第三, 全省档案工作目标考核也是锻炼档案干部队伍的重要手段。目标确定之后, 落实好目标关键在人。通过目标管理考核, 进一步强化了激励机制, 调动了广大档案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围绕提高工作任务和效率, 强化工作落实, 形成了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气。因此,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将目标管理列入议事日程, 切实增强做好全年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强对目标管理工作的领导, 层层落实责任, 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管理体系, 并采取有力措施, 确保全省档案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二、认真组织, 进一步做好目标分解和责任落实工作

省局对目标的说明和解释, 既是为了便于大家对目标的理解和执行, 也是对目标的分解和细化。会后, 希望各地根据2013年的目标任务, 尽快进行认真的研究, 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 对全年目标任务作进一步梳理、分解、量化和细化, 并尽快分解到科室, 落实到人头, 市地同时要分解到县区。要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办法, 科学设置权责,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提高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强化争先创优意识, 鼓励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 自我加压、大胆突破。要落实工作责任, 明确具体目标、工作重点、关键措施和进度要求, 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 人人身上有指标。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网络, 保证目标的层层分解、层层覆盖, 确保全省档案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

三、真抓实干, 进一步提高目标管理工作水平

各市地在会后要以落实目标为切入点,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 埋头苦干, 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一要早动手。抓紧召开会议, 抓紧制定计划, 抓紧研究落实, 要把功夫下在当下, 下在平时, 要自我加压, 加大工作力度, 要争时间, 抢速度, 讲落实, 对定下来的事, 快一点干;迟早要做的事, 早一点干;需要协作的事, 主动配合干, 克服推诿拖延、坐而论道、不作为的消极作风, 避免平时不抓紧, 年终忙应付的现象再次发生。二要沉下去。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 针对工作目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扑下身子, 研究对策, 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一项一项地去攻克, 一件一件地去解决。三要讲实干。各级领导干部不要热衷于当看客、当“侃将”、当玩家、图舒服、图省劲, 要大兴实干之风。要真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 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 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 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不但要落实任务, 确定责任, 还要规定时效, 加强督办、督察、督促, 做到单位一盘棋, 全员齐努力, 人人身上有担子, 个个身上有任务, 不但要催办, 还要帮办、协办。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目标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平时督察指导, 突出重点, 破解难点, 提高起点, 把虚事干实, 把实事干好, 把难事干成。

在革命“五老”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8

我感到,首先要学习他们以服务国家为崇高使命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科学的牺牲精神。钱三强、何泽慧以科学救国为理想,一起发现重原子核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共同回国参与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他们始终坚持以服从国家大局为最高原则,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科学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做科学工作需要献身精神,而且有时还要冒生命的危险”的信念。钱三强同志抱着“为胜利而牺牲”的态度放弃了自己用生命热爱的科研工作,转为“从事科学组织和青年方面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协等一批机构。他还针对人才断层问题、知识分子合理待遇问题、科学民主决策问题、发展核电的整体规划问题、重视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发展等问题,积极向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建言献策。为了保障国家安全,钱三强、何泽慧义无反顾地投入原子弹研究事业。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他们热情推动“参与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积极进行原子能科普宣传,“号召人民起来,反对使用原子武器进行原子战争”。1952年,钱三强作为“原子能通俗讲座组织委员会”成员,与其他科学家一起向中央和全国各地领导干部、学生、工人、战士宣讲原子能科学技术知识。讲稿经整理后,以《原子能通俗讲话》作书名出版,发行计20万册。在此期间,何泽慧先生等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合作撰写了《原子能的原理和应用》一书,于1956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至1966年已印刷8次,印量超过4万余册。

其次,要努力学习他们甘为人梯,全心全意为科学事业培养大批杰出人才的高尚品格。钱三强同志强调“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使之既为我国原子能应用的需要做准备,也为原子核科学进一步发展在人力、物力上打好基础”。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筹建及工作期间,钱三强既吸收各方面的专长者,又注意促成富有经验者与年轻有为者配合;既注重发挥本单位人才的力量,也注重借助外单位的指导力量;既善于发挥个人优点,也为青年人才指示钻研方向,鼓励青年努力钻研业务,要在科学技术上敢于冒尖。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中,由钱三强领导的近代物理研究所曾云集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其中多数又被他推荐到核武器研制的第一线。钱三强说,“从1950年起,在聚集人才方面做了三方面的工作:尽量争取科学家、教师和技术人员来所工作或兼职;争取在国外的中国科学家及留学生归国参加工作;选拔国内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所培训”。钱三强认为“我们的科技干部档案,没有反映全貌,缺少了业务技术这重要的方面”,他大胆借鉴外国经验,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立科技人员业务档案制度,以此作为业务考核的依据。钱三强发明的“红专矢量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何泽慧非常重视对科学精神的培养,她强调:“自然科学研究必须以实验事实为本,而实验工作者第一位的事是以老老实实地态度来采集实验数据,使之经受得起任何严格的推敲,并且客观无偏地揭示其中的事实真相,然后坚持用实验事实去检验理论”。她在核武器攻关时期,倡导年轻人自由发展,引导鼓励他们坚持学习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十分重视学术活动,培养了一批年青人,相继成为我国原子能事业若干领域的骨干。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何泽慧为宇宙线研究培养了两代学术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培养出我国第一个气球工程博士,第一批空间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博士。我国高能所宇宙线、高能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技术的一批领军人才,都受益于何泽慧先生多年的言传身教。

三是学习他们倡导科学与文化并重,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意识和文化自觉。钱三强、何泽慧夫妇不仅重视科学研究,也十分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性,而且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上世纪80年代,在“科学春天”的激励下,中国科技界新潮不断涌现。加强软科学、发展交叉科学成为新的共识,当时身为中国科协副主席的钱三强,以鲜明的态度予以支持,指出“要充分认识文化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确定包括科技与教育、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在内的新文化观念,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认识科技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把科技知识的传播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数以百万计的科协成员变成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钱三强亲自策划主持系列“科学与文化论坛”,认为“现在的问题是要创造科学技术进步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我们需要科学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需要适应时代潮流的现代意识、现代知识和现代文化观念,更要有决胜的胆略和气概去从事现代化建设”。钱三强曾说过:“科学研究要有好的传统。或许,科学界最重要的好传统就是:学术与道德的统一。善良、正直、谦逊、实事求是、永远进取与创新、热忱帮助年青一代、热爱祖国、关心人类的前途等,这些就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品质”。他回忆:“我在居里实验室工作了十年,我的老师正是居里夫人的长女约里奥?居里夫人。她的简朴的生活,对虚荣的蔑视态度和对青年的热情关心与指导,以及研究室里的浓厚的学术和民主讨论的气氛等,都继承着居里夫人的优良传统,使我荣幸地,又是间接地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学术和品德的教育。”

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钱三强同志作为中国科协的创建人之一,为科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钱三强作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成员加入中国代表团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作为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的筹备委员和常委,他参与了科代会的召开,并在1950年8月举行的科代会上当选为中国科协前身——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常委。此后,钱三强在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主席,以后在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名誉主席。同时,他还长期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位,推动了我国重要科技社团的创建和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红色教育专题党课讲稿下一篇: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