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由之路新的体会

2024-10-21

必由之路新的体会(通用8篇)

必由之路新的体会 篇1

党课讲稿: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同志们:

2022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纪念日,8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重要论述,强调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他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从血与火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团结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懈奋斗。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要正确认识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下面,我们就伟大抗战精神的内容进行学习。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极大升华。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抗日战争以其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励国人“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依归”,彰显出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国人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爱国必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抗日成为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1939年5月18日,东南亚归国华侨机工白雪姣给父母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告别书,信中说道:“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我是社会上一个不值得注意的虫,虽然是在救国建国的大事业中,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海。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抗日战争激发起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使中华民族的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无前例地增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这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里程碑。

(二)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传统。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华民族“发扬抗战的民气”,“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党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号召:“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点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广大华侨表示:“祖国的危亡,就是华侨的存亡。……宁可为祖国死,不愿看着祖国沦亡而偷生。”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

抗日战争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母兄弟遭到屠杀,大好河山惨遭践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对中国同胞实施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试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造成的破坏及其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大肆掠夺,按照1937年的比价,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面对强敌,中华儿女挺起民族脊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193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的大会上说,八个月来,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的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抗争到底。

1938年7月,武汉举行群众大会纪念抗战一周年,国民参政会最年长的参政员、老翰林张一麟致辞说:“‘七七’是最光荣的一天”,“希望大家加强团结,抗战到底,‘永远竖起一条脊梁’。”

(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有着不畏强暴、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英勇抵抗,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篇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富有反抗精神的中国军民,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以武装抗击为主的艰苦斗争,揭开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序幕,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1938年台儿庄大捷中,中国军人的英勇抗战让日军为之胆寒,不得不承认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堑壕中尸山血河,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共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

中华民族在抗战中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战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烈士在与日军周旋5天后,壮烈牺牲。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种不畏艰难、威武不屈、战斗到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使日军也为之震惊。

(四)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国人民坚信“只有抗战,只有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动全面的抗战,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依靠坚定毅力坚持了持久抗战。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战斗意志如此顽强,抗击时间如此长久,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强敌的民族自强信念。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表示:“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起来的和没有武装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坚决抗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

二、要充分掌握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意义

(一)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

(三)抗战精神能够给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注定要爬坡过坎、闯关夺隘。在砥砺前行的奋斗中,伟大抗战精神能为我们提供巨大精神力量,激发强大爱国热情。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今天,不论面对什么困难与挑战,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一定会化作冲破各种障碍的强大力量。抗战中,中国军民依靠无比的英勇和顽强的毅力,经过持久作战,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只要保持这种无畏精神和坚强意志,我们同样能够压倒困难和强敌。中国国力与日本国力差距巨大,但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今天,我们更有理由坚信,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阻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从历史与苦难中走来的我们,明白和平与发展机遇的可贵,更懂得越是艰难险阻,越要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共克时艰。要读懂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涵养火热的爱国情怀、践行如磐的初心使命,为中华崛起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是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粗暴打断了我们的民族复兴进程,将中华民族推向亡国灭种的境地。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团结和凝聚全民族力量,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历史雄辩地证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用鲜血铸就的。历史已经也必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引中国前进的方向。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正是由于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面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复杂形势,只有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才能迈过一个个陷阱、冲破一道道封锁,直至夺取最终胜利。

(二)要进一步增强必胜信心。

抗战前后的中国处于国弱民穷、科技落后、生产停滞的状态。在敌强我弱、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抗战胜利77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艰辛探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成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完整产业体系、最完善产业配套的制造业大国,2010年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早已今非昔比。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75年前的中国,今天的世界也不是77年前的世界。但77年前被唤醒的民族自觉不会泯灭,77年前被鼓舞起来的民族凝聚力仍在不断生长。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加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经受一场又一场考验、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朝着光辉彼岸破浪前行。

(三)要进一步激发革命斗志。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苦难、饱经沧桑的民族,党的事业也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一路走来的。正是一次次困难和挑战,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回望那场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带领人民最终赢得抗战的伟大胜利,靠的就是充沛顽强的革命意志和不惧风险挑战的斗争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们必须要防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个别西方国家在贸易、科技、金融、军事等领域频繁挑衅中国,我国发展面临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应对这些重大风险挑战,既是综合国力的深层较量,也是意志与精神的激烈比拼。“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唯有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敢于战斗、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才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四)要进一步激扬奋进力量。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咀嚼苦难、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抗日战争是血与火铸就的壮丽史诗,抗战精神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对民族的担当、对国家的责任。正是怀揣着这种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历史担当,千千万万抗战英雄挺身而出、共赴国难,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今天,站在先辈开创的基业上,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厚植报国之志,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追梦圆梦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只要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从容应对漫漫征途上的惊涛骇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由之路新的体会 篇2

在2009年12月上旬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 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单位G D 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的主导产业, 在碳排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汽车如何实现节能环保, 尚处于研发阶段的电动汽车如何发展, 都成为汽车行业相关人士及企业深入思考的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达到7000万辆, 虽然人均汽车拥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3, 但年耗油量已经接近全国成品油总量的60%。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和油耗水平, 我国汽车保有量在2020年突破1.5亿辆时, 年耗油量将突破2.5亿t。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 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 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 U V同比增长48.8%。汽车的排放已成为气候变化不可承受之重。“低碳”汽车或许能为我们提供解决巨大市场需求与严峻能源环境约束之间矛盾的机会。

“低碳”造就汽车产业新的发展之路

2010年1月12日开幕的底特律车展上, 展厅中随处可见“生态体验”的标语, 主展厅中还专门开辟出“电动大道”。全球汽车巨头们各自展出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型电动汽车、新型小型车或超小型车。面对各国政府越来越严厉的汽车排放法规, 全球汽车企业都开始改弦更张, 调整各自在低碳排放车型上的战略, 以顺应自汽车诞生以来最深远的一次产业变局。

1.“低碳经济”驱动汽车产业重组

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 全球汽车行业深受低碳经济影响。在近期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汽车行业兼并重组案中, 都可以看到“低碳经济”这个背后驱动的影子。如2009年底, 大众汽车出资17亿欧元购买“小型车专业厂商”铃木汽车19.9%的股份, 成为铃木第一大股东。大众与铃木的联盟, 使全球汽车业的势力版图大变。互相参股后两家公司的合计年销量将达约860万辆, 超过丰田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商。这一交易基于双方共同的需求:小型车和燃油效率更高、CO2排放更低的动力系统, 以降低旗下车型的平均碳排放量。另外, 两家公司还将共同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环保车型。

兼并重组也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时有发生, 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势力进一步增强。如松下收购三洋电机, 力求在锂离子充电电池领域扩大市场份额。此前, 松下已与丰田汽车成立合资公司, 三洋电机则与多家汽车厂商联合开发锂离子充电电池。低碳经济还让汽车制造行业涌入更多的新进入者:外行加入汽车生产商阵营, 零部件企业转入整车生产。

2.“低碳经济”催生汽车产业新制度

目前, 欧盟已经在汽车行业的碳排放标准建设方面做出了表率。2008年11月, 欧盟议会通过了以轿车为代表的碳排放法规总体规划, 2010年要达到130g/km, 2020年要达到95g/km。哥本哈根会议标志着汽车产业上低碳汽车新征程, 建设低碳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在不久前举行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李钢表示:传统汽、柴油汽车在节能、尾气排放控制等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 应继续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给予支持。单从技术角度看, 新能源汽车是最彻底的减排解决方案, 但是从技术成熟度、推广应用成本、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看, 新能源仍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反观柴油车, 经过十几年发展, 其动力性能、油耗控制、排放控制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消费者对柴油车的认同度也不断提高, 而且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企业在技术上已经完全能生产出适用欧Ⅳ标准的柴油产品, 因此国家的鼓励政策是更适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更为均衡的政策, 即短期适度增加柴油车份额, 长期鼓励新能源的发展。

低碳经济将导致未来汽车行业的全球贸易产生重大变局:各国政府出台的汽车排放法规, 势必将成为一种新的市场准入壁垒。这对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国汽车工业尤为不利, 不仅要面临未来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 还要面对各国高高筑起的CO2减排法案造成的出口壁垒。

3.“低碳经济”加快汽车产业技术创新

(1) 新材料研究

实现汽车的轻量化, 从而节省燃油, 是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使各大汽车公司都在运用不同的轻量化技术以提高汽车性能, 如通用汽车公司部分车型采用镁合金零部件, 福特汽车公司部分车型采用树脂材料, 宝马汽车公司部分车型采用镁合金零部件、塑料轻质材料或碳纤维增强塑料。塑料零部件在汽车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车身重量, 而中国汽车行业目前也正在研究SMC内板等新的轻量化技术, 以提高国产塑料件的性能, 进一步扩大出口量。

(2) 新技术研究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轮胎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 30%以上的油耗来自轮胎。其中, 轮胎滚动阻力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可以降低滚动阻力的轮胎不仅可以减少油耗, 还可以达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目的, 具有一定的环保效益。对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来说, 更需要新技术来推动节能和环保。如何加快新技术研究, 适应汽车工业等领域对低碳化的要求, 已成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如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围绕节能和环保两大主题, 大力开发研究新型节能环保发动机, 抢占市场先机。与之配套的湖南江滨活塞公司紧跟其新品开发, 发挥增压和中冷技术优势, 做到快速跟进, 积极应变, 适应市场变化。目前, 该公司产品基本实现了由欧Ⅲ向欧Ⅳ的转换, 初步形成了“海、陆、空”三位一体, 主机、配件、外贸三位一体, 及铝活塞、铝钢活塞、全钢活塞三位一体的三个三位一体的新产品开发格局。中国车企虽然不是“低碳”潮流先知先觉的引导者, 但在“低碳”问题上的跟进之快仍然可圈可点, 不仅在意识上将其定位到事关企业命运的高度, 而且在技术路线上给出了多个方向。

4.“低碳经济”推动汽车产业走新能源之路

“新能源汽车”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替代来大大减少尾气碳排放水平的机动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将围绕最为核心的电池业务展开, 并逐步延伸至电气系统 (驱动电动机、控制系统) 、整车 (乘用车、客车) 以及上游资源 (锂、镍、稀土) 领域。目前机动车的类型主要是油电混合车、电动车两大类。以比亚迪为代表的“革命派”坚持将电动车作为解决途径, 依托其先进的铁电池技术, 比亚迪先开发出F3D M双模电动车, 小试牛刀, 不久前又推出其主力电动汽车的车型——比亚迪E6。与此同时, 国内其他自主品牌也都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动概念车。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 全球清洁能源几乎一半的产能都在中国, 技术方面中国正在走出一条具备中国优势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结语

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已清晰地告诉我们, 低碳经济将带来重要商机, 抓住这个商机就将占领未来世界经济的桥头堡。同样, 低碳经济将成为引导我国经济转型的核心力量。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 结合本地实际和产业布局, 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切入点和引导产业, 通过低碳经济来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低碳经济对汽车行业的重塑周期将很长, 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让所有汽车变成新能源汽车或小排量车。但是低碳经济是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它已经为未来世界汽车产业新格局埋下了伏笔。

王成新的LED产业之路 篇3

是怎样的机遇让他踏上探索LED的道路?是怎样的经历让他用了10年光阴足迹踏遍欧洲、北美、亚洲?又是怎样的愿景让他放弃美国优厚的薪酬和稳定富足的生活回到了祖国?

在济南高新区浪潮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温文儒雅且热情爽朗的王成新博士一扫舟车劳顿的疲惫,饶有兴致地讲起了他颇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如果说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点亮了人类文明,那么,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的蒋民华院士无疑便是引导王成新踏上探索LED道路的明灯。

1994年,在吉林大学取得硕士学位的王成新考上了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晶体学家蒋民华院士。王成新对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却陷入了迷茫。他求助导师蒋民华院士,蒋院士建议他研究当时国内还比较冷门的采用MOCVD方法生长红光激光器(LD)和发光二极管(LED)。

在当时的中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凤毛麟角。王成新一开始也有点犯嘀咕,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

从1994年至今,16个年头过去了,从当今LED产业在世界特别是国内如茶似火的发展前景反观当年的选择,毫无疑问,是蒋院士的高瞻远瞩成就了王成新博士。

1997年王成新取得了山东大学的博士学位,而后赴中科院半导体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攻GaN LED材料的MOCVD生长工艺,两年后以优异成绩顺利出站。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研究MOCVD的机构还是凤毛麟角,而国外的发展势头迅猛,抱着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心愿,王成新去了德国。

在德国的ULM大学,美丽的多瑙河寄托了王成新最美好的心愿,但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时时笼罩着他,用他的话说是感觉生活在真空里(1999年的德国还没有大范围开放招收国外研究人员,在德国从事化合物半导体研究的中国人屈指可数)。

离开祖国的生活就像是没有加糖的咖啡,但王成新始终全身心投入,如饥似渴地学习并钻研先进的化合物半导体技术。德国人体现在工作上的严谨、求实、完美主义等民族特质也让王成新受益匪浅。

之后,加拿大的Simon Fraser大学,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NTT),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足迹所至之处他都勤勉奋进,独当一面。

2006年Z2009年9月,王成新博士在位于美国洛杉磯的ZN Tech公司从事高亮度、大功率GaN蓝绿光LED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他先后任了工程师、资深工程师和外延开发生产部经理等职务,主持在大型MOCVD设备上开发和生产高亮度、大功率GaN蓝、绿光LED。

虽身处异乡为异客,但王成新一直与国内的老师和同仁保持着密切联系。2009年春节,回国探望恩师的王成新接到蒋院士的盛情邀请:“现在中国大陆的LED发展势头初起,将迎来LEO的黄金时代,正好要启动蓝光项目,白光照明市场巨大。这个项目国家非常重视,华光上了这个项目,你若回国便可以大展拳脚了。”

蒋院士的席话让王成新非常欣喜。从1999年离开祖国,他已经在海外漂泊了10年之久并已经定居美国洛杉矶,但始终放不下的还是自己的根、生养自己的故乡——山东,对他来说,加入浪潮华光确实是次非常好的机遇,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海外这些年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祖国LED事业发展贡献份力量,也让自己的事业更上层楼。

但是王成新一家三口在美国生活的安逸舒适,自己是美国公司技术高管,妻子拥有自己的事业,牙牙学语的孩子也已经适应了美国的教育和生活……要放弃这一切,的确是个十分艰难的选择。在妻子的大力支持和国内老师和朋友的鼓励下,经过再三斟酌,王成新终于下定决心,举家归国,翻开了他人生新的一页。

亲不亲,故乡人。加入浪潮华光后,王成新的工作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彼此相处的非常融洽,使他很顺利的开展起了工作。

最令王成新感到欣慰的是,可爱的女儿适应力非常强,回国不到一年,就从在美国只会说英文到现在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刀叉之类的就餐工具也不再是她唯一的选择了,这些都让王成新更加坚定自己回国的选择是正确的。

大后方稳定了,王成新的事业也节节攀升,成果突出。回国不到年,王成新博士就携手公司同仁,在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利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王成新博士把氮化镓发光二极管的技术水准提升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大幅延伸了公司产业链,使公司的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和应用产品从红、黄光拓展到蓝、绿、白及紫外光系列产品,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管芯和器件的产业化基地。

被誉为人类照明的第三次革命的LED照明技术在王成新博士的开发助推下,逐渐成为浪潮华光的核心技术。现在,华光的LED产品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就在不久前,王成新博士作为华光的技术总监兼任英文翻译给

家世界著名的LED公司送去华光自己研发的产品,“说实话,送的时候心里是比较忐忑的,毕竟对方是全球著名的5大LED公司之,尽管我们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有信心,但是这样的国际大公司会看得上我们的产品吗?”王成新坦言当时心里挺没底的。

没想到,经过严格的测试以后,对方给予评价是“华光的L印产品,quiteok,quite ok。”。

浪潮集团上下无不为之振奋。

有了世界顶级LED公司的肯定,华光顺利打开了蓝、绿光LED市场的大门。

谈及未来的发展,王成新博士充满信心:和浪潮华光同一道,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华光打造成光电子产业的世界顶级企业,使中国LED产业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他的梦想简单而充满挑战,华光的就是世界的。

社联发展新的体会 篇4

在社联工作两年了,对社联的感情很深,但同时也发现社联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在学院有一百多个成立和筹备中的社团,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社团的数目如此之多,也就意味着管理的复杂性与必要性!怎样才能让所有社团更好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社联人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社团发展的困境和不足之处!在我们学校,存在着一百多个性质迥异的社团,有很多社团举办活动的范围太局限,只局限于各自所在的二级学院,这就大大的限制了社团的发展;更有些社团空有其名,不办实质性的活动或者举办的活动与本社团性质无关,这样的行为对于该社团的会员是相当不公平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社联人,我们该如何做呢? 我们有社团章程,但在社团违规和惩罚这一方面,我们做的远远不够,我们没有严格的警告和注销社团的管理条例,有很多社团就会钻这样的空!

特岗教师新的体会 篇5

在一次不经意的选择中,我选择了师范。就是这一次不经意的选择注定我要走教师这条路。毕业之际,我又再一次不经意的报了金平的特岗。

2008年9月我成了来金平报到的特岗教师中的一员。我带着几分激动,几分紧张的心情欣赏着金平的山山水水。辛运的是我被分到顶青中心完小,这儿没有相象中糟糕,香蕉树、橡胶树随处可见。山好水也好,可这毕竟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情况不太乐观。

不知不觉,在边疆特岗的路上已有一年了。这一年的特岗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教师肩上的重担。特别是在这个聚集少数民族的边疆地方,我经历了痛苦,无奈甚至有点失望。

初为人师,面对一年级的少数民族班级,我实在有些应付不了,但从我站到讲台上的那一刻,看着那一张张幼稚的小脸蛋,我真的希望成为他们的大朋友,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假设把小学生活比作一个完美的圆圈,我愿意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开始。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尽我最大的力量来教好他们。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我一定要用自己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

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一年的特岗生涯,让我的思想不断成熟,也让我感触到许多许多。

回想这一年,我似乎没做过什么。只是天天面对一帮小孩。有时为他们开心,有时为他们烦恼,有时为他们感到幸福,有时为他们感到痛苦。独自一人,离家又远,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心情。但我觉得这没什么,只要坚持付出就会对得起自己。我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特岗教师,我能做什么,我只能尽心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把我所有的爱都给了我的三十一个学生。虽然他们淘气,不听话,可我却愿为他们付出。我想把人类最古老的快乐带给他们,想把尘封在角落的表情带给他们,想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他们,想听到他们的脚步在走廊里的快乐回响,对于这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倾注了爱和温暖,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然而,有的付出似乎是多余的,我并没有达到目的,也就是说我是失败的。特殊地区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我来说有点难。回顾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光有爱是不够的,学生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高,更需要不断地得到关爱,关爱学生就是在创造美好的明天,塑造幸福的未来,教师要用更多的方式,更合适的方法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这不是一个

简单的工作,而是在为社会贡献教育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上我还只是一只刚学起飞的小鸟,还需要不断练习,不断努力。这一年来我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

有句话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源源不断的供给学生。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走进特岗生活的一年里,我痛过,乐过,也幸福过,还感受过。真是受益匪浅!我开始爱上教师这一行业,教师虽苦,但乐在其中。这一年将成我人生的起点,也将成为我教育之梦的延续。因为我相信我,我不会放弃。

公司销售培训心得体会,新的开始 篇6

七天的公司培训终于结束了,我们是勇士队的,我们的口号是开疆扩土勇猛无敌,一共6个队,几天下来我们拿个冠军,给我们每人发一本书《请给我结果》。其实大家都知道做销售老板要的就是结果,有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明天就开始新的一天了,上新的战场去打自己的仗,现在我要求自己每天多打电话,把话术牢牢记在心里,争取在一个月的时候能拿到我们这批新人的冠军,为了自己加油吧,我爱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6点起床,每天做好明天要做事的准备,今日事今日毕。绝对不能拖拉。我知道自己的.执行力不够好,所以很多可以做好的事就没有那么好了,有的反而还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那么现在开始一定理性的的对待所有的事,虽说人都是感情动物,可是不能用来当饭吃啊。所以不要跟我谈感情。所有的事都已经是过去,过去的就是已经没有了的,那么现在开始把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机会,凡事都要做到最好。当然必须感谢你们,因为你们让我在成长,才会去接受本来没有打算挑战的事,我一定要做起来。我说能,就一定能。谢谢......

下面设计一下未来到60的规划:最近一-----三年,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的同时,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职业经理人。为3年100万的目标努力。五年内争取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的问题,省了老让家人操心了,爸妈辛苦了。五年内争取能成为高管人员年薪80万左右。未来十年内要是可以的话自己创业。将来发展自己的爱心事业,慈善方向。。。希望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在从事的是健康管理事业,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在大医院看到那些人为排队都不知道等几天,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感到心寒...

我们公司-----中国导医网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关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新的体会 篇7

在短短两周的紧张学习中,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互相讨论,受益颇深,对“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也称半工半读,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和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意义:

1.工学结合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实行工学结合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在专业理论的指导和企业技术师傅的启发、指点下,通过自身有意识的实际操作,更容易娴熟地学会技术,强化职业技能,提高岗位实践能力。

2.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做人。

3.工学结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加速学生的成长过程。环境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环境与校园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让学生提早进入社会,了解、熟悉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这对学生的培养很重要,对学生未来的择业和社会的用人都是很有利的,进一步也可以提高就业率。

4.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通过以上对工学结合的认识,我们该以工学结合为契机,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优化校企间的衔接平台,探索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许多新理论,新方法,更有效的指导我的日常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非常好,很有高度,对我们各位老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自始至终,教育和引导学生是每位老师的职责,通过将近半年带学生在企业实习,亲身经历,我主要总结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观念很难转变,无法踏实的从事企业安排的实际工作,自认为自己学历高,能力强,企业的基层工作让自己很委屈;

2.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

3.学生的吃苦精神不够,认识问题很狭窄,大部分学生和社会员工的交流存在障碍,导致经常发生冲突;

4.需加强学生独立性,责任心,个人修养,诚信及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

5.对社会和学校的区别认识不够,无法在一定时间内转变角色,对就业的压力毫无概念。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新的体会 篇8

10月4日通过,我局组织学习了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了解到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我体育股各成员有组织学习、讨论了本次会议对我们体育工作者的要求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

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会必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重大、内涵丰富,就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重要部署、重要举措。推动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需要广泛深入、扎实有效的宣传动员。要全面把握全会基本精神,大力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机遇挑战,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宣传阐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依据和基本要求,宣传阐释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要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报道全会精神,集中开展面向干部群众的宣讲活动,切实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解读,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全会精神的过程,是一个不懈努力、深化实践、创新创造的过程,必须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要自觉用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明确文化改革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文化改革发展推进力度。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建设文化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进

度,明确保障措施,把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要坚持求真务实,抓实抓细抓具体,把全会提出的原则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把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变成可实施的工作项目,对确定的目标咬住不放,对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在该大会结束后的第三天,我便参加了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组织举办,由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主持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课堂‛,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我感受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

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其次,我看到了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各大媒体上《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公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如此一段,更是让我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精神,更加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坚定信念。对

此,我会时刻以一个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紧跟党的先进步伐,认真学习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大发展服务。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 通过学习,我认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不能纯粹靠文化的自发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特别是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认为,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发展,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的文化发展水平。马克思也曾经讲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它的文化可能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此,这就要求全国各族人民自觉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使人民群众既

有物质生活的保障,又有精神生活的享受。当然我们的经济繁荣很重要,军事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中华民族能不能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民来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华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

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一谈经济建设,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而一谈思想文化建设,就觉得是抓不着、摸不着的东西,不愿支持、不会支持,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如果说过去没有这个条件,对文化建设支持少还情有可原。可是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我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把更多的力量用在思想文化建设上。只有这样,才有益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有益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有益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标志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标志着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近代以来,由于受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我们的文化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怎么样振兴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新路何在,一直是有识之士在探寻的问题。这种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太平天国寻求基督教文化到改良派的改良主义文化,直至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都是不成功的。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许多有识之士进一步从思想文化上反省,认为零二七中华民族不仅应该学习西方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更多的是应该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特别是十月革命之后,中国有识之士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此中国的文化建设才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们党成立后,十分注重先进文化建设。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阐释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和内涵,那就是要建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推进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四有新人‛等;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先进文化建设;hjt同志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次会议进一步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把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使得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点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当前形势下,党提出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文化自信问题是针对我们的文化不自信而提出来的,即针对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文化防御心理等等提出的。文化不自信是有历史原因的,客观上是‚三座大山‛长期压迫的产物,主观上是我们的人民包括零二七范文网[/fanwen/]知识分子在内,由于落后而形成了弱势文化心理。从清朝末年到现在一直在争论‚中体西用‛,后来又争论‚西体中用‛等等,争论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个心理问题。文化自卑心理、弱势心理、防御心理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建设,也影响着我们的文化外交,影响了我们的文化‚走出去‛。

怎样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如何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理?一百多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创造我们的新文化,改革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零二七范文网[/FAnWeN/]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近30多年来,我们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政治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文化的成果,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随着我们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的思想文

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达到空前的程度。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现代文化战略的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要发展,必须有一套自己的战略和策略。六中全会比较完整地对此进行了论述,这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方向,而不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方向,更不是要回到封建主义的文化。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六中全会对整个文化建设战略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如何零二七范文网[/fanwen/]实现这个战略?对此会议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措施,要求脚踏实地的推进我们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维护我们的文化安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等。其中,‚文化走出去‛不仅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包括中国现代文化,要给世界人民展现一个现代的、光明的、美好的中国形象。总之,通过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文化不仅能造福中国人民,而且能引领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为和谐世界建设作出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是我们中华抿族的‚文化精髓‛‚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之所以能在遭遇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辛勤耕耘、努力奋斗,主要就是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持,我认为:理想和信念

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动力,就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会饱食终日,无所作为。

理想坚韧你的意志,信念凝聚你的毅力,有了理想和信念才能使你沿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信仰、有理想,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的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定远大的理想,对党的伟大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奋斗。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领会会议要求,更要明确进取方向、设定进取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一是在学习中砥砺品质。不学习,当然要落后。学习是青年人的一种本能。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了灵魂,方有品质;勤于学习,就有提升。温良恭俭,可以格物致知;德才

兼备,方能修齐治平。因此,我们要善于向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看待事物的立场、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的手段;学习他们驾驭复杂局面、应对突发事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工作中锤炼作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党的组织工作战线的一员,尤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很快就会蒸发掉;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事业不会有成就、个人不会有发展。所以,在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是在勇挑重担中增长才干。雷锋甘做‚革命的傻子‛,‚雷锋传人‛郭明义同样被人们亲切地称作‚郭大傻‛,他们‚傻‛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傻‛得只做好事、不干坏事,他们的‚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经受住群众的检验,他们‚傻‛得可爱,‚傻‛得可敬。在工作面前,挑肥拣瘦、避重就轻,扪心自问、岂能无愧?当然,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理由,但是,如果都让小算盘管住大道理,国家何能繁荣昌盛?事业何能兴旺发达?我们自己又何能有点滴的进步?沧海横流、人间沧桑——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不避危难、义无反顾,是英雄的潜质;敢挑担子、勇挑重担,有干事的雄心。也只有在攻坚克难中,才能历练非常之才、成就非常之举。也只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练、重大任务考验,才能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在工作中取得实绩,在成长中突飞猛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工作人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同时,作为年轻工作人员,我们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丰富实践,勇挑重担,用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党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从建党90年的角度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回顾90年前,我们党是怎么成立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具有世界眼光,掀起学习浪潮;它从一开始就抓住青年,极力唤起民众;它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主将就是相约建党的‚南陈北李‛,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充分的思想基础、文化条件和人才保

障。由此断言,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换句话说,我们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她的肌体上就注入了新文化的基因和血液,形成了文化立党的特色和品质。

在我们党走过90年风雨历程之后,在我们党准备向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宏伟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无疑是举起了文化兴党的旗帜,必将掀起新世纪的新文化运动热潮。如果说,第一次新文化运动为党的成立奠定基础的话,这一次的‚新文化运动‛必将为我们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前的形势很复杂,也很严峻,既不能一味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忧患。而那些问题错综复杂的背后,有一种更深刻、更可怕的乱象,那就是文化上的忧虑,不和谐的隐患。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最终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上。所以抓文化,就是抓根本,抓长远,甚至是抓系统。这就是文化为魂的深刻涵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上的讲话就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里程碑式的立起这样

一面文化的旗帜,让大家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从现在一些文化体制改革来看,不从实际出发,为改革而改革,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命令主义,一个模式套用,不管‚水土不服‛,一律照改不误。现实中,很多单位被强行‚分‛开了,却不能重新‚合‛起来。只有物理反应,不能化学反应,改革和实际脱节,与广大干部职工的愿望背离。说到底,这些问题还是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和把握不准,不切实际瞎折腾。有的基层干部群众甚至调侃说,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吹牛皮、出羊相。‛所以,现在到了不切实际的改革该叫停、该整顿的时候了,否则就了乱了文化,乱了基层,甚至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而,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是一次重要的文化调整大会,是一次明确今后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和道路的大会。社会舆论很关注,基层群众很期待。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弘扬中华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做出新贡献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建设文化强国,深得民心,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人民是人心的主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是人民群众文化积累的结晶,没有人们的力量,文化强国只能是口号。我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加强团结,振奋精神,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经过改革开放的结合,又形成了第二个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个理论体系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宝库,开启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闻名天下,如何把曾经在历史上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华夏文明再创辉煌,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危急和动

荡之时,特别是少数敌对国家谋求各种手段,阻碍或遏制中国的崛起的形势下;在国内存在社会分配不公、一些腐败现象、两极分化风险等形势面前,我们的党和人民需要更加清醒。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及时地召开了这次推动文化的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会议。显示了我们的党站在时代的发展前列,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

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努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工作者畅谈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广大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奋。他们表示,要结合本职工作,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不断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了部署,强调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广大文化工作者表示,一定要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好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陕西省铜川图书馆馆长李勇说,铜川新的图书馆刚建成不久,现在推出了读者零门槛进入、免证阅读、零距离服务等措施,就是希望公共文化设施能尽量满足群众的需求,今后还要进行服务一体化建设,将市县乡三级图书馆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共同规划。

近年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在舞台艺术作品创作同文化市场的结合上不断探索,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2010年营业额达到980万元,今年将突破1000万元。去年他们推出的《风情河之南》受到欢迎,今年签约的大型舞剧《太极》也已启动。集团董事长周虹说,六中全会召开,让文化工作者十分激动。我们要创造出最好的精品力作以满足群众需要,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六中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文化馆馆长贺怀成表示,希望专业剧作家多写一些反映农村生活,老百姓喜欢看的小戏、小品、曲艺等。

‚六中全会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论述令人欣喜。‛宁夏海原县苍湾村文艺带头人、回族群众李成林说,今后村里图书室的报纸、杂志会更多,来得会更及时;村里的农民篮球赛会更热闹;更多的妇女会加入剪纸和刺绣销售协会。‚看来,今后农民的生活会有更多的‘乐子’,农村生活也会越来越像城里了。‛他说。

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努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许多文艺院团带来极大鼓舞。

最近正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走红的中文版音乐剧《妈妈咪呀》是上海广播电视领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结出的硕果。《妈妈咪呀》出品方代表、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副总裁杨文红说,今后东方传媒还将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进军国际版权交易市场,争取在国际广电传媒业界获得更多话语权。‚六中全会将为我国文化发展带来新气象。‛她说。

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功创作出了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目前其品牌价值超过了10亿元。以喜羊羊和灰太狼动漫形象制作的第一部动漫电影获得了近亿元的票房收入,创造了中国原创动漫电影的传奇。原创动力公司深入挖掘品牌,开发衍生品、嘉年华、书籍等动漫项目,并成功开拓国外市场。这家公司宣传公关部总监吴惇说:‚我们在实践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并将沿着中国特色动漫之路不断走下去。‛

‚吉林动漫‛是吉林省继‚吉林歌舞‛‚吉林电视剧‛‚吉刊‛等文化品牌后又一文化名片。‚吉林动漫‛领军人物、吉林动漫集团总经理杨舟贤表示,作为一家新兴文化企业,他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技术和经营创新。

长影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更是改革受益者,由连续6年亏损转变为2010年实现净利润5979万元,2010年创作故事影片50部,是改革前1997年的8倍多。长影集团董事长刘丽娟表示,将借六中全会带来的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新贡献。

中国文化走出去,体制创新是关键。上海昆曲界在体制改革进程中诞生了一个由演员个人筹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该中心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张军说:‚六中全会再次坚定了我开办艺术中心的决心和信心。‛目前,这个中心园林版《牡丹亭》已上演百场,2012年还将赴德国、美国巡演。张军表示,作为一项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应当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振兴之路。

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张宇说,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人才不足是一大瓶颈。目前,我们的教育和产业还存在脱节现象,缺少高素质的实战型、应用型文化产业人才,需要认真研究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大文化生产、文化贸易、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张军认为,六中全会的这一论述对传承弘扬昆曲艺术具有重要意义。他介绍说,目前上海戏校已与其艺术中心共建,以委培方式,促进民营院团参与昆曲

小学员的教学培训,努力培养适应国际国内艺术环境的昆曲事业接班人。

吉林动画学院院长郑立国说:‚动漫产品是体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六中全会的召开对我们动漫产业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我们将做好‘两大输出’,一是人才输出,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产品输出,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国内外市场推出优秀动漫产品,积极探索中国动漫‘走出去’。‛

10月18日晚,71岁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鲁〃巴德玛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公寓收看了六中全会有关报道,‚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论述令她印象深刻。‚这次会议提到了加快培养文化人才队伍,我作为长调传承人,也更有信心做好‘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了。‛她说。

2009年,鲁〃巴德玛接受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邀请,来到这所高校教授蒙古族长调的民间唱法。2年来,她深刻感受到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文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她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每年拿到的津贴从6000元提高到了8000元。同时,她住着学校提供的教师公寓,还有工资和奖金。‚国家提供的条件这么好,我现在只想一门心思地教好蒙古族长调民歌,做好传承工作。‛她说。

‚‘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这点讲得好,必须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很到位、及时,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选拔好带头人。‛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这句话既令人振奋,也让我们文化工作者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

上一篇:古城学校初中部第5周工作计划下一篇:家乡的春天中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