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卫生院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制度

2024-05-12

乡卫生院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制度(精选8篇)

乡卫生院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制度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的基本医疗服务机构,也是我国卫生部基本药物政策的主要推行范围。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2010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在本地区乡镇卫生院确诊为高血压并进行治疗的8 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 892例,女性3 608例。患者年龄32~88岁。

1.2 研究方法及评级指标

对患者的处方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利用FoxPro 6.0程序[4]对病例资料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评价指标如下:

(1)应用患者的药物使用构成比、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进行药物利用评价药物使用情况。用药频度分析采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5]分析法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6]:(1)确定DDD值;(2)以药品某段时间内的总购入量除以该种药物的的DDD值即可得到相应的DDD数,也即日用药人数。

(2)采用基本药物使用率、单张处方基本药物平均个数、基本药物处方率及全是基本药物的处方评价乡镇卫生院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基本药物使用率=处方基本药物数/处方药物总数×100%

(2)单张处方基本药物平均个数=处方基本药物数/总处方数

(3)基本药物处方率=含基本药物处方数/总处方数×100%

(4)全是基本药物的处方率=全是基本药物的处方数/总处方数×100%

2 结果

2.1 抗高血压药物使用评价

2.1.1 药物使用构成比

根据对参与本次调查8 500例患者的处方资料的回顾性分析,8 500例患者均使用的以下7种较为常见的抗高血压:吲达帕胺缓释片7 021人次(84.72%)、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 211人次(14.25%)、马来酸依那普利片802人次(9.44%)、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522人次(6.14%)、缬沙坦胶囊268人次(3.15%)、厄贝沙坦片114人次(1.34%)及盐酸贝那普利片98人次(1.15%)。部分患者使用两种及以上抗高血压药物,故累计人次超过8 500例。

2.1.2 常用药物的规格、销售金额分析

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各种药物的销售金额不同,其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销售金额为332 159.94元,占7种常见药物销售金额的73.68%。见表1。

2.1.3 常用药物用药频度分析

DDDs可直接反应药物的流行趋势,DDDs值越大说明药物使用频度越高。不同药物的用药频度不同。见表2。

2.2 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其中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中,基本药物4种(吲达帕胺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和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非基本药物3种(缬沙坦胶囊、厄贝沙坦片和盐酸贝那普利片)。8 500例患者中,使用基本药物者8 282例,其中8 112例全部使用基本药物;218例患者未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使用率为71.43%,单张处方基本药物平均个数0.058,基本药物处方率97.43%,全是基本药物的处方率95.43%。

3 讨论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满足人类卫生保健所需要的主要药物定义为基本药物。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各国政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政府应保障患者可以获得数量足够、剂型适当、质量可靠和价格合理的药物,除此之外,患者还应当获得充足的信息[7]。我国从2009年开始执行基本药物制度,高血压需长期用药控制,患者经济负担重,基本药物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的药物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药物的处方、销售与分布,因此分析基本药物对高血压合理用药的影响对指导临床工作意义重大。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的基本医疗服务机构,也是我国卫生部基本药物政策的主要推行范围。本次研究中,我们对2010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在本地区乡镇卫生院确诊为高血压并进行治疗的8 500例患者的处方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探讨基本用药制度对乡镇卫生院高血压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研究发现8 500例患者主要选用7种抗高血压药物,其中吲达帕胺缓释片应用最为普遍,销售额最高,该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1)吲达帕胺[8]作为一种磺胺类的利尿剂,具有长效且强效的降压作用,可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且该药不会对血糖和血脂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效果较为理想。目前,诸多学者认为该药物可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治疗[9,10]。(2)根据卫生部发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吲达帕胺缓释片属于基本药物范畴,价格较为合理,适合长期应用。(3)此外,乡镇卫生院缺乏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医务人员自身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缺乏充分的了解,这种现象也可造成用药单一。研究中,部分患者同时应用两种以上的降压药,但联合用药现象并不普遍。总体而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助于高血压用药的合理化,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该制度的有效实施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关键在于培养优秀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促进基层的医疗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Mendis S,Fukino K,Cameron A,et al.The availa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selected essential medicines for chronic diseases in six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7,85(4):279-288.

[2]王伟,尹文强,魏燕,等.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的文献研究与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7):481-487.

[3]丁玉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解读[J].医药导报,2013,32(10):1255-1262.

[4]胡静,陆凡,李琳.基本药物制度对我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13,34(11):676-680.

[5]Ruths S,Straand J,Nygaard HA.Multidisciplinary medication review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what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drug-related problems?The Bergen District Nursing Home(BEDNURS)study[J].Quality and Safety in Health Care,2003,12(3):176-180.

[6]张薇.以限定日剂量值为基础进行药物利用研究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892-2894.

[7]孙静.WHO基本药物概念与国家实践[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1):38-42.

[8]代玉川,李传方,甘立军,等.AT2受体基因1675A/G多态性对吲达帕胺缓释片在女性降压中疗效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2):1273-1276.

[9]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7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2.

乡卫生院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制度 篇2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成效;问题;建议

【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92-01

1实施成效

1.1基本药物价格降低: 从2010年的3月份到12月份,十个月的时间内,相关试点地区的次均门诊药费降低了16.56%,次均门诊费降低了8.60%,;次均住院费降低了10.44%,次均住院药费降低了14.77%。并且,在门诊看病的人数上升了3.89%,且出院人数也升高了3.49%,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由开始的31.7%升至68%。这些资料表明,药物的价格有很明显的下降,百姓得到了益处,从而就医看病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1.2卫生院调整定位,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增强: 最近几年,因为运行成本的增加以及工作人员较低的待遇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基层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收入,忽视了公共卫生服务偏重于医疗服务,有些甚至不依照规定私自进行核定级别之外的手术内容,使医疗风险以及医患纠纷大大增加。随着我国基本药物零差率实施以及对财政补偿机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公共卫生方面的经费保证到位,乡镇卫生院将基本公共卫生职能的履行当做工作的重点,将对农村居民的保护最为目标,积极展开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基本医疗等综合性的卫生服务以及管辖区域的内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培训、业务指导、管理及考察工作,使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及可及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1.3增强了医德医风的建设: 多年以来乡镇卫生院都存有以药养医的状况,并且越来越依赖药品差价的收入,“大处方”的现象屡禁不止,开单提成、药物回扣等不良现象也有存在,乡镇卫生院和医生同药品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实行使得乡镇卫生院重新获得了公益性,医务工作人员的创收压力减轻了,并且增强了道德满足感。

2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基本药物品种无法满足医疗抢救需求:当前我国确定的基本药物种类仅为302种,虽然部分地区自行增加了基本药物种类,但是通过对实践的研究发现,一些医疗急救必须品种,群众习惯的品种以及儿科妇科的日常用药并不在目录里,患者对此感到非常不满意,他们认为虽然药价下降了,可是品种也减少了,这就使得患者对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感到不满,继而会选择到上级的医疗机构去诊治,因此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并没有想象中提升的那么快,并且住院病人的数量也逐渐减少。相对一部分病人来说去上级看病的路费增加了,而且实际的医药费也有很大的可能增加。

2.2药物配送不及时,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受影响:在国家及部分省制定的基本药物采取省级集中招标采购的政策中,因为乡镇卫生院用量少,比较分散的中标品种等原因使得成功中标生产并且配送的企业不及时对基本药物给予供应,导致乡镇卫生院存在严重的基本药物短缺现象,在供应初期基本药物零差率的不及时供应率高达40%。虽然一些地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令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医疗纠纷。

2.3 基本药物制度在群众中知晓度不高: 有关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不单单只是让医疗机构有比较清楚的认知,必须还要让人民群众对此感到认可。当前的实施状况为: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之下,医疗机构及医生们慢慢地适应并且改变了用药习惯,可是大多数的百姓对基本药物的了解非常的少,逐渐的流行起了“便宜的就是低效的”的说法。随着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提升以及门诊统筹的实施,百姓经常依据个人病史或药品广告要求医生只开某种药物。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定会对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造成影响。

3针对性建议

3.1修订药物目录,增加适宜品种:相关工作人员要吸取基层医疗卫生部门提出的意见,并且根据反映的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前形势的省级基本药物目录。并且在最新修订的基本药物目录出台之前,要发放到相关医疗单位对新目录进行增补工作,增补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确保增加的品种为乡镇医疗部门的医疗急救必需。

3.2完善招标体系,确保基本药物充足供应:基本药物的选择以及价位的定制属于基本药物实施的重要环节,根据在此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以下三方面的改进意见:(1)完善招标体系。对招标的流程进行优化,进行量价挂钩,譬如安徽的双信封制,这种做法令价格更加合理。对于某些药品,像云南白药等,政府可以为生产企业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将这些药品列入招标的平台。针对临床必需可是厂家的投标意识差的相关企业,可以为其制定相应的政策优惠加强他们的投标意识,提高投标积极性。(2)对药品品规以及厂家数量要合理科学的进行选择。我们可以学习国际的经验,根据专家的意见科学合理的定出药品剂型品归以及厂家的数量。(3)制定对药品质量进行评价的制度,进行动态的质量监督管理。要从药品原料的购进到最终消费给予全过程的监督评定,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给予反馈,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有效地解决办法,确保药品的质量。

3.3加大宣传力度,纠正群众思想偏见:利民制度必须要有群众的支持和理解。相关部门可通过以下办法增强群众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理解:(1)将基本药物的来历、生产、选定等内容加入到宣传的内容中,让群众明白这些低价的基本药物不是劣质低效的药物,而是具有高性价比、质量有保证的高效放心药;对和基本药物相关的安全用药常识进行宣传,加强群众的合理用药知识。(2)向与药物宣传有关并且宣传工作做的比较好的国家借鉴经验,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以多角度和层面举办多样式的宣传活动,对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及用药基本知识进行大力宣传,并及时报道工作的进度和成效,让更多的群众认可该制度。

参考文献

[1]吴浩,常利杰,赵志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社区用药情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3).

[2]徐智.我院實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临床调查[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4).

[3]许耀辉.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30).

乡卫生院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制度 篇3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充分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这一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县物价检查分局第一检查所成立检查组,利用两周的时间对所辖六家乡镇卫生院进行调研。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背景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前,药品加价偏高是各卫生院存在的共性问题,药品平均加价率在45%左右,以药养医的现象比较严重。医疗服务出现严重的断层,群众就医大多直接去县直医院,致使个别乡镇卫生院面临生存困难。

二、基本药物价格政策执行情况

通过检查,各乡镇卫生院都严格按照规定于2010年12月31日对库存药品及新进药品实行进价销售,从抽调的156种药品的进销价格中未发现药品加成的现象,30余种库存非基本药物按原进价销售,均执行了零差率制度。从交流和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基本药物零差率的确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门诊费用同期平均下降21%,住院费用同期平均下降17%。但由于目前乡镇卫生院受条件限制(医疗技术、设备、人员)和基本药物目录用药的限制,反使病源有所下降,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医疗收入平均下降22%,药品收入平均下降35%。

三、存在的问题

1、基本药物不能满足临床实际用药需求。现有库存药品消耗以后,受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限制,难以满足群众的 1 就医需求,尤其是常用的急性退烧药物(安痛定)、皮肤科用药(湿润烧伤膏)和一些质优价廉的药物都没有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省增补目录内也没有类似的药物可代替。由于医患双方的用药习惯一时难以转变,反而减少了病源,要么去卫生室和零售药店,要么去县直医院,舍近求远,反而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2、基本药物的采购限价有超标准的现象并且有上升的趋势。通过检查发现,有少数药物进入采购限价目录的价格比以前的价格有所提高,例如:剂量为8万的庆大霉素,实行零差率前,进价为每支0.125元,采购限价为0.16元;剂量为0.2g的冻干血塞通针剂,实行零差率前,进价为每支9.20元,采购限价为20.70元。基本药物采购限价目录中有30余种药物已无法购进,因为现在的采购价格已高于采购限价,超过限价卫生院不能采购,这样更缩小了用药范围,限制了卫生院的发展,因为仅靠乡镇卫生院的用药数量根本左右不了药品生产厂家的销售价格。

四、对策和建议

1、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基本药物品种。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是政府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让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建议及时调整基本药物目录,选择那些质优价廉的好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同时更加适应乡镇卫生院的生存和发展。

2、从源头上把药品价格降下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前,乡镇卫生院为了生存,普遍超出政府规定的药品加价率进行销售,但绝大部分未超过省定最高零售价。实施基本药 2 物制度后,下发了基本药物最高采购限价,对于目录外的药物执行最高零售限价,目录内的品种有限,价格还有上升的趋势,这样只是约束了用量小的乡镇卫生院,其他医疗机构用药价格依然偏高。建议加大对药品生产厂家的监管,合理制定药品最高零售价及采购限价,从源头上把价格降下来,让老百姓吃到便宜药,减轻农民负担。

3、实行基本药物统一招标。对基本药物实行统一招标,减少供货商和卫生院之间的销售环节,以降低成本,最终让群众得到实惠。

4、加大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技术力量薄弱。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后,职工的待遇有所提高,稳定了职工情绪,但也相应降低了工作积极性,为减少医患纠纷,出现了推诿重病号的弊病。建议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扶持力度,配备基本设施,对医疗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县级医院结对帮扶乡镇卫生院活动,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搞好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 所 王 子 达

乡卫生院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制度 篇4

为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及处方药物,根据《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的意见》(湘卫药政发〔2014〕1号)精神,结合我乡镇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施范围及内容

本乡镇卫生院、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村卫生室。实施内容为:

(一)按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及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和县补充规定的非基药及处方药品种为本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医疗机构使用的药物。所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必须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由卫生院通过网上采购平台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严禁网外采购、加价销售。

(二)坚持不与相关政策相抵触的原则。本院及所辖村卫生室配备使用的非基本药物及处方药物,不能与现有药品价格、报销、采购使用和监管等法规相抵触。本院配备使用非基本药物,必须从医保(新农合)目录中选择。采购品规不得超过本机构本年度基本药物品规总数的25%,采购金额不得超过本机构本年度基本药物采购总金额的30%。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备使用的非处方药金额不超过本机构本年度基本药物采购总金额的5%,-1-

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备使用的非处方药不得超过25种。

(三)卫生院负责本辖区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及处方药的采购、配送工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每月分两次向卫生院报药品采购计划,然后由卫生院在省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后定期配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要做好药品验收、销售、盘存工作,详细登记台账。

(三)卫生院对于不按规定采购使用非基本药物或超过非基本药物采购品规、金额控制要求的村卫生室,将提出批评,责令改正,与绩效目标考核挂钩。

(四)建立和完善监测督查体系。建立健全实施基本药物组织管理体系,强化监管措施,规范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及处方药的采购、使用、监督管理,确保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做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工作,及时开展评价和评估,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适时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督导检查,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

建立供货企业不良记录管理制度。对于配送到位率低甚至不配送的,要通过约谈、警告、通报批评等形式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计入不良记录,两年内不得参与本县药品配送服务。

乡卫生院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制度 篇5

1 我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稳步推进

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尽管破冰艰难, 但各县 (区) 都迎难而上。通过各县 (区) 成立以县领导为组长, 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组成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和门诊的液晶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基本药物政策内容和意义目的;运用《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医务人员;出台本县 (区)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经费补偿方案等相关文件;在国家和省督促下, 稳步推进了基本药物制度在农村卫生院的实施, 启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 (编制、人事、分配、补偿) 。第一批试点县中最早启动的新津县是2009年12月10日开始执行的, 最晚的三台县是2010年7月1日全县开始启动 (2010年4月1日至6月30日先在6个乡试点) 。其余的9个县 (区) 都是在2010年4月上、中旬开始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有以下初步效果。

1.1 预期目标实现

调查11个县 (区) 的353个农村卫生院, 100%执行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四川省的补充目录, 100%的执行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折不扣得到落实。

1.2 群众初享实惠

各县 (区) 基药报销比例高于非基药5至10个百分点。调查统计显示, 2010年4月至9月底, 11个县 (区) 药品让利共计6 464.28万, 次均门诊费药费下降30.2%, 次均住院药费下降22.56%, 人民群众看病贵得到缓解。

1.3 行为得到规范

药品统一招标、阳光采购、统一配送, 不仅降低了购药成本, 而且规范了卫生院的药事管理及药品采购管理, “药串串”、“包包匠”没有了, 有效遏制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基本药物目录规范了医生的用药行为, 滥用抗生素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规范了医疗行为, 超范围执业, 超服务能力接诊病人得到有效遏制。绩效考核替代过去经济效益挂钩的分配办法, 过度医疗消费得到了有效遏制;卫生院形象进一步提升。

1.4 卫生回归公益

破“以药养医”, 立“以财政养医”, 彰显国家重建农村卫生院运行机制的决心。从制度上改变卫生院的趋利局面, 减轻群众治病用药的经济负担, 凸显了政府对事关民生的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和责任, 卫生公益性逐步得到回归。

2 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出现的困难

虽然基本药物制度的设计理顺了农村卫生院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降低了群众治病的医疗费用, 但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困难。

2.1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偏少, 出现新的看病难

这是基层的普遍反映。据统计, 我国药品按通用名计算是12 000种,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通用名是307种, 占到总数的2.56%。四川2010年10月1日执行的职工医保目录是2404种, 国家基本药物307种加省的补充药物174种 (第一批31个品种+第二批143种, 第二批143种中有63种是品规, 只有78种是新增加品种) , 共计481种, 占职工医保目录品种的20%, 比四川省的新农合用药目录594种少113种 (新农合药物未限剂型) 。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除去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诊断性用药 (硫酸钡等) 、一些目录有而未挂网的药 (麻仁丸、云南白药、制霉菌素片) 以及部分利润低挂网无货 (破伤风抗毒素) 等因素, 调查统计338种 (因143种尚未挂网) , 真正能够买到的品种只有274种, 调查发现农村卫生院使用基药最多的259种, 最少的127种 (邻水县牟家卫生院) 平均229种。一些基层医生喜欢用、老百姓喜欢服、价格又便宜的常用药如安痛定、伤风胶囊、天麻素等都没有。专科用药少, 儿科用药只有庆大颗粒和银黄颗粒2种, 味苦, 不适合儿童口感;妇科洗剂基本没有, 急救药回苏林都不是基药。青霉素、四环素等部分药品因多年广泛应用, 耐药性增加, 疗效差, 百姓不愿服。名优品种少。由于药物品种的限制, 一个农村卫生院的医生, 无论职称有多高, 技术有多好, 能力有多强, 你有法诊断, 莫法治疗 (作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医生处方难。一些在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回院的医生感到才华无法施展, 千方百计想调离卫生院。在诊疗活动中, 一方面是一些农民看病跑了医院跑药店 (买药) , 怨声载道, 另一方面是一些本来可以在基层治疗的疾病也要到县城就医, 县级医院门诊门庭若市, 住院部巷道加床, 县级医院压力增大, 导致新一轮看病难。大竹县一位新农合患者, 需服用降压的“氨氯地平”药物, 因卫生院没有, 他只能多方求购, 新农合门诊就医每人每年可报40元, 他的交通费就花了50元, 引发了这位患者的极大不满, 还向上级部门投诉。资中县因需“破伤风抗毒素”搞得医患不愉快, 该县龙山乡溪家村一农妇把手砍了, 去乡卫生院清创后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卫生院没有 (买不到) , 医生劝她去县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她说:“那你们得给我车费, 不然你就不要给我治疗。”又劝她到乡村医生处看有没有, 她说:“那不该我去找村医, 你们给我治疗, 出了问题要你负责。”最后, 院长只好安排医生去村医处买回破伤风抗毒素给她注射了, 才把这件事搁平。

2.2 部分基本药物价格上涨过快, 造成新的看病贵

根据基层反映,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 有部份药品的采购价格不降反升, 有的药品超过卫生院过去自主采购进价的几倍。详见表1。

以上仅举了7种, 据基层反应, 价格不降反升的品种西药占30%左右, 中药占80%左右。现在卫生院的药品价格, 与同一乡镇的个体诊所和连锁药店相比, 不但品种少而且价格高。卫生院根本没有竞争优势, 业务量下降, 病人流向县城。加之县城普遍执行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 远高于一级卫生院的收费标准, 而医保、新农合报销比率又低于乡镇卫生院, 这样一来, 看病贵的责难声、抱怨声再一次响起。统计表明1至9月, 业务收入农村卫生院普遍减少, 县级医疗机构普遍增收, 全县业务总收入高于2009年。

2.3 历史债务沉重, 自身化解难

近年来, 由于农村卫生院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设备装备,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原因, 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都负有很重的历史债务。详见表2。

医改前, 卫生院还有一定比例创收来源, 债务可以慢慢还, 医改后没有药品差价利润, 而政府又未出台还债的政策, 债主逼债, 影响卫生院的正常工作。

2.4 补偿配套政策及资金到位滞后, 卫生院运行难

对基本药物零加价销售减少收入的补偿政策, 除中央 (人均1~2元) , 省 (人均2元) 、市 (1~3元) 、县 (不低于3元) 财政补偿政策清晰刚性外;与之配套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药事服务费收费标准两项补偿政策滞后, 至今未出台;“三项医保基金补偿”只有原则, 没有细则, 缺乏可操作性。

从调查中了解到县级财政对农村卫生院的补偿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综合算帐, 差额补偿。即收支两条线管理, 收入包括医疗收入、公共卫生项目收入, 药品销售收入, 财政现有经常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业务支出, 药品成本支出和其他支出。收入减去支出后差额为负数的, 即经常性收支差额, 由财政补偿缺口, 当年收支平衡。按这种模式补偿的有新津、邻水2个县, 占调查县总数的18.1%, 其结果只能保运转, 不能保发展。因工作需要招聘的编外人员待遇没有保障。

另一种是定额补偿, 即财政现有经常性补助收入不变, 对药品零差率减少的收入以2009年实际药品利润为基数定额补偿。按这种模式补偿的有9个县 (区) , 占调查县 (区) 81.9%, 其中全额补足到位的有成都 (市) 温江、资中、安岳、大竹4个县 (区) , 占9个县 (区) 的44.4%;补偿缺口的5个县, 占9个县 (区) 的55.6%, 详见表3。

盐边县红格中心卫生院院长曾誉林说:“卫生院2009年药品价差是120万元, 2010年得到4万元补偿, 补偿率仅只为3.3%。”无论哪种补偿模式, 2010年得到的补偿都少于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前的补偿额度。

对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不能按时到位。6月份前, 卫生院基本得不到补偿资金, 6月份后才能陆续拨付卫生院, 而卫生院的运转, 人员工资, 购药款又必须按月支付, 导致卫生院资金运行困难。如夹江县财政补偿预算了204万, 每月应拨22.7万, (实施基药9个月) , 4-9月应拨136.2万元, 实际到位70.2万元, 到位率占51.4%。

个别地方存在补偿责任转移、补偿资金转嫁的现象。

由于补偿资金有缺口, 加之绩效工资没有落实, 在职人员个人收入减少, 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造成卫生院职工思想不稳定, 人心浮动。广安等地的退休人员不断上访, 引起不稳定。

2.5 村卫生站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村医生存难

乡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 门诊费用降低, 村卫生站未实行基药制度, 费用相对较高, 造成农民群众为追求廉价医疗而不能就近就医。即使是类似感冒这样的小病也会“舍近求远”到乡卫生院就医, 导致一方面村医业务量减少, 而生存困难, 另一方面也与医改制度设计的“小病不出村”相悖。究其原因是县里财力薄弱, 村级药品指标采购管理不便等因素所致, 如不妥善解决, 基层担心村医将会进一步萎缩。

2.6 药品招标网络平台速度慢, 申报购药计划难

基层反映, 四川药品采购交易监督平台运行速度慢, 不能离线上报药品采购计划, 导致挂网采购申报计划耗费大量时间, 目前只有60%的县 (市、区) 基层医疗机构在招标平台上挂网采购基本药物都这样慢, 今后180个县 (市、区) 的基层医疗机构挂网采购怎么办?凉山州反应部分卫生院还未建立网络, 都用卫生局的网络, 两三天都报不出去, 出了网络故障, 维修又跟不上, 工作开展难。

3 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3.1 三点思考

调查中了解到基层的同志一方面按照上级的要求, 坚定不移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另一方面, 积极探讨前进中的困难, 提出了三点思考。

3.1.1 对基本药物目录的思考。

现在我国有三个目录 (职工医保药品目录, 新农合用药目录,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农村卫生院绝大部份病员是农民, 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品种和品规少于新农合用药目录, 在一定程度上农民使用新农合用药品的权益没有完全得到保障, 同时也不利于部份在乡的职工的医疗。有的老病号过去服用的新农合目录中的药品有效, 而现在卫生院没有了, 很有意见。可否考虑国家把三个目录合并成一个目录, 或者四川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四川新农合药品目录合并成一个目录。

3.1.2 对“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第七条规定:“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而关于“全部配备使用的正面理解,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只能使用基本药物, 不能使用其他药品;二是这些机构应全部配备基本药物不能缺货, 他可以使用其他药品;逆向理解, 国家政策没有禁止使用非基本药, 那么就是可以使用的非基药物。目前, 普遍是根据第一种解释执行的, 因此, 卫生院使用的药品品种及品规限死, 医生不能根据病情及病人的个体差异选择用药, 既不方便医生也不方便病员。可否按第二种理解执行。让非基药能进入卫生院, 实行零差价销售。对一个病员来说, 虽然不报销, 但花钱能在卫生院买得到自己需要的非基药, 比买不到心里总是要好受一些吧。

3.1.3 对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上世纪90年代, 卫生改革在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上, 选择了市场主导, 经过实践, 导致了看病贵。在医疗纠纷举证上, 选择了举证倒置, 进一步加重了病员负担。后来, 在补需方与补供方上选择了补需方, 看病仍然贵。说明医疗机构、医生是调节医疗消费闸门大小的关键, 只有卫生技术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尊重, 才能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否则好的出发点不一定达到设计的初衷。研究显示, 公共财政每增加对医院100元的外部投入, 可以减少社会666元的药品费用负担[1]。

3.2 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几点建议

3.2.1 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目录。

由于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地理条件、医学历史文化沉淀的不平衡, 不同区域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不同, 同一地区农村卫生院的规模、装备、技术水平不同。再说农户经济水平也有好、中、差之分, 农村医疗消费水平也有层次不同, 都套用相同的基本药物目录, 不能满足农村不同层次的医疗消费水平, 这与党的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相悖。基层希望:一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增加品种。农村面广人多病种多, 一般卫生院应配600~800种 (占四川职工医保目录中的24%~33%) , 中心卫生院应配800~1 000个品种左右 (占四川职工医保目录的33%~41%) , 且不限剂型为妥 (方便病员服用) , 才能满足临床需要。让农村医生和县以上医疗机构医生享有用药的基本公平, 让农民和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基本享有服药的基本公平。二是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 对已入目录不挂网或挂网后消失的药品要及时进行调整补充。三是探索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与职工医保目录和新农合用药目录的衔接工作。四是鉴于国家对省里补充基本药物目录没有限制比例, 我省应从四川省情出发, 适时出台四川省第三批基药补充目录, 应多补西药, 少补中成药, 进一步体现医改强基层的精神。据有关材料反映, 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江苏省增加了292种, 山东省增补了216种, 安徽省增补了274种, 四川两批共增补了174种, 其品种少于东部的省, 时间迟于东部的省。

3.2.2 完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稳定的长效补偿机制。

基层提出2010年是按2009年财政补偿和药品实际价差作为补偿基数, 那么2011年又按什么标准补偿呢?调查组认为, 一是确定补偿项目、标准和明确责任。因此, 在政策层面上, 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性支出由政府根据规划足额安排;人员经费支出、公用支出应以政府预算为主, 医疗服务性收入作补充, 保障卫生院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 保证农村卫生院平稳运行和发展。公共卫生经费应在2010年当地人口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基础逐年增加。在操作层面上, 财政预算应按卫生院上一年度实际支出加物价、工资增长等增加因素作为下一年度补偿的基数, 这样才有可操作性。应明确各级财政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偿比例, 中央和省加大支持份额;二是要加快落实中央对地方财政“以奖代补”资金的到位, 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 对卫生院应按月兑现, 以利卫生院工资按时发放和正常运转;三是制定“三项医保基金”对基本药物制度补偿的可操作性细则;四是卫生院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要改变服务理念, 开展上门服务, 巡回医疗, 开辟新的服务项目, 如理疗、针刀等非药物疗法, 千方百计增强自身补偿能力。调查中发现一些搞得好的卫生院门诊病员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五是财政应对农村卫生院的历史债务兜底, 制定化解债务的时间表。六是尽快出台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解决好在职和退休职工的待遇, 以稳定人心。七是尽快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 出台药事服务收费标准。八要切实加强卫生院收支的监管。

3.2.3 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监管工作。

一要加强价格监管, 药品价格是个迷局。近年来, 药品价格降了20多次, 理论算帐减少人民群众医药费支出上百亿, 但群众感觉不明显。针对部份基本药物价格不降反升的情况, 要建立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在保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获取合理利润的前提下, 由国家统一定价;二要尽量减少药品广告, 以降低药品成本;三要减少药品招标过程中的不合理费用, 以减轻企业负担。四要完善统一协调的药价联动监管机制, 从新药审批和价格核定进行联动, 从药品招标和药品流通进行联动, 从药品使用和药品报销进行联动;五要坚持《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鼓励医疗机构执行上网限竞价, 发挥千百个院长的监督作用。当然, 不是越低越好, 药价过低使生产企业没有合理利润, 打击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会造成基药短缺。二要加大督查财政补偿政策落实的力度, 以解决政策出台快, 补偿额度不到位, 资金到位不及时的问题。三要加强医疗行为监管, 杜绝各种违规医疗行为。

3.2.4 把村卫生站纳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范围。

要解决农村病员逆向流行, 基本药物制度必须乡村联动, 但应解决好村医的经常性补助 (邻水等县调查村医每年收入是1.2至1.4万元) 和村医的养老保障。因村医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药品利润, 一旦取消药品价差, 村医的基本医疗服务就没有了报酬, 随着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的推进, 村医承担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任务, 但村医的公共卫生补助都很少。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村医队伍, 利于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的全覆盖, 只有这样才能扎牢三级卫生网的网底。如果不解决经常性补助和村医养老问题, 刚性推进基药目录和零差价销售, 基层的同志感到三级卫生网的网底有破裂的隐忧。正如老百姓所说:“又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不吃草, 这样的马儿哪儿去找?”。鉴于村医身份不清晰, 可借鉴安徽省的补助办法 (1 200个服务人口省财政每年直补8 000元) 。

3.2.5 加强统筹协调, 保障政策的统一。

围绕基本药物出台的政策不统一, 具体表现在:省里政策规定可用“三项医保基金”补偿, 卫生部出台文件不能用“新农合基金补偿”,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行文不能用“医保基金补偿”, 三推两推, 卫生院补偿不到位, 卫生院难以生存。新农合卫生院报销比例高, 用利益导向引导病员流向基层;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少, 因缺少药品导致病员流回县城, 造成农民看病难、又贵。卫生规划投资基建与设备有中心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之别, 基本药物目录则没有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之分。晋职称、考执业医师, 全国统一, 开处方用药分城市与农村医生不统一。基本药物目录落实快, 药事服务费与医疗服务费调整按兵不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规定不得进行二次议价, 而《四川省医疗机构阳光采购管理办法考核积分细则》规定可以上网限竞价。总之, 应加强统筹协调, 保持政策的统一, 以免基层有利的执行, 不利的就不执行, 以有力促进全面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3.2.6 增加投入加强药品招标网络建设。

乡卫生院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制度 篇6

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作为第二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XX县按照省市医改办的部署和要求,摸清底数,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快速启动,并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延伸到村级卫生室,实现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吃透县情快决策。XX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农村人口众多,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农村需要什么,农民盼望什么,政府应该做点什么,这不仅是个工作问题,更是个政策问题。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判,认为在全县推进医改有基础,有条件。一是新农合管理有特色。2010年全县参合率98.1%,2011年参合率100%,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全县330家三级定点机构全面实行新农合专网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就诊、结算、管理、报销“一卡通”;新农合报销、医疗救助、医院优惠三合一的“一站式”服务管理机制的建设,在全省进行了交流和推广。二是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有实效。自2001年开始,健全了“三定”(定机构、定人员、定标准),“六统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目标任务、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人事管理)的管理模式,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得到了省卫生厅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推广。三是药械询价招标采购有突破。2004年,成立了XX县卫生系统药事管理办公室,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器械实

务中心(站)负责人和药品采购人员,开展相关政策培训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积极引导医务人员和群众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用药习惯。三是注重调查研究。为实施好基本药物制度到村,县医改办组织专班,对所有乡镇卫生院、地名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近三年财务状况进行汇总、测算分析,核定医疗收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经费、管理费用、运行维护费等经常性收支情况,全面摸底、详细测算,为拟定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补助方案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对15%的村卫生室医疗收入、门诊工作量、个人年工资收入进行摸底分析,测算乡村医生人均年医疗收入、运行维护支出、个人收入等情况,通过补差的方式确定财政应补偿金额。预计全县医改需增量投入1.21亿元,其中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经常性综合补助每年静态投入3280万元。

三、广泛宣传造声势。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简报、标语等新闻媒介,多元化地宣传、广幅度地推介、大面积地造势。重点做好三“讲”。一是在乡村干部中讲责任。在全县广泛推进医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上级有要求,周边有经验,群众有呼声,是政策,更是责任,各级干部理应成为推动此项政策的中坚力量、关键因素。二是在医疗机构中讲奉献。医疗卫生机构是医改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主体,在一定意义上讲,既需要医疗机构的参与,更需要医疗机构的奉献,为此,我们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释疑解难,消除顾虑,积极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宣传培训,岗人员回原单位上班。采取定向培养学习,充实到村卫生室工作,对年龄偏大的人员实行内退或自谋职业的方法,解决竞争上岗落选人员出路,已确定定向培养56人,到村卫生室工作38人,内退83人,还有166人等待消化。对常期无编在岗的346人实行清退,目前已清退265人。对上岗人员实行“三定一考”的办法,即定人员、定任务,定经费、绩效考核。

乡卫生院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制度 篇7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项重要的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是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完善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使用、定价、报销等政策,保障群众基本用药;积极推行以省级为单位的集中网上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指导、规范各地基本药物采购配送行为;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的培训、宣传和解读,引导群众使用基本药物。国家规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包含205种西药、102种中成药,我镇从2010年3月1日起开始在镇、村两级医疗机构配备和使用,云南省补充药物目录增加的166种,于2011年1月1日全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改变了长期以来医疗机构“以药养医”机制,切实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体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王家庄镇辖12个村民委员会,全镇总面积312平方公里,2010年末人口数为3.37万人,辐射人口3.07万人,服务人口合计6.44万人。卫生院现有业务用房1731m。有200mAX光机、B超、血、尿

2常规检验设备各一套。现有病床37张,有职工19人,其中本科1人,大专16人,中专2人;中职5人,初职14人。村卫生所12个,现有乡村医生38人,取得中专学历14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3人。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王家庄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领导小组,明确卫生院和各卫生所负责人作为落实基本药物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加强镇、村两级医务人员的培训,对全镇医务人员进行基本药物制度及相关政策培训,使我镇的广大医务人员能够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来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2、加强宣传培训。一是利用宣传栏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和相关政策解读,向社会和人民群众广泛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识,争取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对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人员的培训,使医务人员全面学习和掌握国家的医改政策,能够接受基本药物理念,优先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改变医务人员用药习惯,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3、全面实行零差率销售。2010年3月1日前,全镇医疗机构12个村卫生所和卫生院做好了库存药品的清理工作,全部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实行统一跟省标网络采购,进行基本药物价格公示。通过增补部分基本药物后,卫生院现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云南省增补目录内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类196种,中成药类 2

96种;卫生所现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云南省增补目录内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类96种,中成药52种。

4、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为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卫生院多次对村卫生所进行督导检查,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原库存非基本药物比重较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覆盖范围有限、基层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补偿政策落实等问题,及时向上反映情况。并通过增加配备基本药物品种、调查统计常用非国家基本药物、加强网络采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坚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决心,确保全镇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5、加强内部管理,转变服务理念。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卫生院进一步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努力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促使基层医院从原来的“以药养医”模式向开源节流方面转变,促进卫生院工作人员转变服务理念。在实际工作中,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先导,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卫生院、村卫生所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两大职能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更加体现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公平性。

三、取得的成效

1、业务情况实现“三降一升”。据统计,自全镇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2010年的药品收入、药品利润、均次费用等与2009年平均水平相比,呈现“三降一升”现象:一是药品收入下降,2010年药品收入为127万元,2009年药品收入132万元,下降了 5万元,下降幅度为3.8%;二是药品占业务总收入比例下降,2010年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为70%,2009年为84%,下降了

14个百分点;三是门诊均次费用下降,2010年门诊均次费用为30.7元,2009年为35.9元,下降了5.2元,下降幅度17%;四是就诊人次明显上升,2010年到乡镇卫生院就诊的人次41237人,2009年就诊的人次36727人,上升比例为12%。

2、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使患者真正得到实惠,群众普遍好评,有效缓解了长期以来制约卫生发展的“看病贵”问题。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让利患者16.5万元。

3、临床用药逐步规范。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逐步改变了医生的用药习惯,卫生院全部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彻底改变了过去个别医生常使用新特药等不良习惯,既降低了患者负担,同时也有效控制了药物滥用带来的细菌耐药等医疗社会问题。

乡卫生院基本药物价格公示制度 篇8

自2009年我国正式推开基本药物制度以来, 作为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的乡镇卫生院是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实施单位,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为使用基本药物向居民提供服务的主要人员。在新医改政策联动的背景下, 基本药物制度及同期相关政策的实施, 会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运营及诊疗行为产生一定影响[7,8,9,10], 对医疗岗位提出新的要求, 进而影响医疗人力的数量及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另外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乡镇卫生院人员薪酬的补偿方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11,12], 并影响到人力资源规划、获取甑选、激励薪酬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这也会从薪酬、激励等层面影响到医疗人力的执业态度与积极性。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研究节点意义, 因此本研究以人力资源、人力资本、胜任力等理论为研究指导, 以政策互动为出发点, 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山东省某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趋势, 提出维护和提升该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水平的政策建议。研究对于基本药物制度及其他政策在该市的进一步推行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并可为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框架与方法学的借鉴与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样本及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2012年7月对山东省J市18家卫生院开展的基本药物制度政策调研, 由于研究以多政策联合作用为出发点, 故本次调研除了基本药物制度还综合考虑了其他制度对机构的影响, 研究角度较为全面。研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了6县, 每县按照医疗服务水平选2~4家乡镇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样本卫生院2008~2012 (上半年) 年的基本运营信息, 包括基本情况、人力数量与结构、业务收支、诊疗服务开展等;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 使用自设问卷, 对调查时限内在岗的全部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调查, 共回收有效问卷197份;使用自设问卷对18所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进行调查, 共回收有效问卷21份;与管理者及医生进行关键人物访谈与专题小组讨论, 以深入挖掘其对基本药物制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的变化趋势与改进建议。

1.2 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人力资源、人力资本、胜任力等理论为指导, 通过描述性分析, 从医疗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工作负荷、岗位需求变化影响和态度4个层面的变动趋势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及相关政策在变化中所起作用。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主要研究医生数量、年龄、职称、学历等指标值在2008~2012年 (上半年) 的时间序列分布变动;工作负荷是在绝对数量与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由于工作数量和工作方式及所造成的人均承担工作量的变动;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影响主要研究制度实施后, 岗位变化对医疗人力知识、经验、技能等人力资本要素提出的新的要求以及医疗人力对此要求的回应。态度主要分析制度实施后医疗人力的工作满意度及积极性的变化。对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主要通过机构数字表中的人力及服务开展信息进行分析;对岗位能力需求及态度的研究主要通过管理人员和医生的意向调查进行分析;对工作负荷的研究结合上述两方面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J市乡镇卫生院医医疗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趋势

由图1可以看出, 在2008~2012上半年期间, 该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和医生数量无明显变动, 在该市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2010、2011两年中, 人员数量并无明显增多或降低。由图2可知, 50岁以上人员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副高以上职称者占人员总数比例及本科以上学历者占总人数比例趋势较平稳, 在2010~2011年间, 并无节点性升高或降低。对于管理者的访谈结果也显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 乡镇卫生院人员并无明显变化趋势, 人员流出与流入较少。由于医疗人力的结构 (学历、职称、年龄) 数据难以获取, 但综合图1、图2及访谈结果, 可推导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 医生的人力结构相对稳定, 其知识、技能、经验的绝对水平无明显变化。

2.2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工作负荷变化趋势

本课题其他研究结果显示, 在2010年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 由于基本药物制度与新农合等相关政策的联动作用, 调查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量有了一定提升, 尤其是住院业务量有了显著增加, 在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无相应变动的情景下, 个人工作负荷加大。如图3、图4所示, 2010年后, 医生人均负担的门诊和住院工作量皆有增加 (2012年数据为在上半年基础上通过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推断) 。在意向性调查中, 21名乡镇卫生院管理者中有18名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门诊业务量有所提升, 其中有7人认为提升明显;有17人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住院业务量有所提升, 有9人认为提升明显。在调查的197名医生中, 有74.9%的医生认为门诊业务量上升, 其中30.8%认为提升明显;79.3的医生认为住院业务量有所上升, 其中33.5%的医生认为提升明显。与此同时, 医疗人力承担的公共卫生工作量也在逐步上升。在医疗人力绝对数量无变动的趋势下, 可以认为随着业务量的增加,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人均工作负荷上升, 人力数量相对工作量要求呈现下降趋势。人均负荷的上升, 会对人力的健康及工作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人力相对数量的下降, 对于部分乡镇卫生院, 医疗人力的补充是必然的要求, 但访谈结果显示,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时候, 乡镇卫生院人员身份管理及工资发放方式有了明显变化, 由于受编制影响,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引进受到一定限制, 这也是今后政策运行过程中,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3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岗位需求变化及其对医疗人力影响分析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改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种类, 对医生的用药行为也有一定影响[7]。另外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开展, 也对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医疗人力岗位需求发生变动, 这也对医生固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岗位要求形成一定挑战, 在197名调查医生中, 有40.2%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范围。业务范围的改变势必意味着知识与技能的调整以及原有经验的不适用, 有30%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影响了自己的工作自主权, 必须要经过一定的调整与适应才可以适应基本药物制度;有39.6%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诊疗习惯。培训是调整和改善知识、技能及经验变化的有效途径。在调查医生中, 有91.2%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是有必要的, 其中60.6%的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非常有必要。如表1所示, 有29.4%的医生认为在今后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中, 基本药物和合理用药知识是自己最需要的内容, 在各类需要培训项目中居于首位, 公共卫生服务的培训居于第2位。较强的培训需求也体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医生岗位需求的变化以及医生对此变化的回应。当前相关机构基本药物培训的效果较为理想, 有64%的医生认为培训效果较好, 55%的医生认为培训的最好方式是课堂讲授。

分析上述结果可以发现,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影响了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的内容与方式, 医疗人力的岗位需求发生了一定调整与变化, 部分医疗人力对此变化有不适应现象, 医疗人力的知识、技能、经验出现暂时性的相对下降, 尤其在部分诊疗业务开展程度较高的乡镇卫生院。如某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在访谈过程中提出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制约了卫生院某些服务项目的开展, 从而使相应人员闲置, 并出现人员流失迁移现象。而此种现象并非偶然, 需要在政策实施过程中, 需要加强卫生人力的进一步规划与培训, 从而改善这种现象。

2.4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工作态度影响分析

工作态度是影响人力资本的较为重要、也较为可控的因素, 本文主要从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等角度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医疗人力的工作态度变化进行分析。在影响人力工作态度的因素中, 收入总量与收入分配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表2所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调查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平均收入为1628元, 实施后月平均收入为2124元, 实施后比实施前增长了496元, 但距离医生的期望收入还有不小差距。在收入差距方面, 实施前月收入的标准差为920元, 实施后的标准差为766元, 收入的差距变小。文件阅读和定性访谈的结果显示, 此种差距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补偿方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制度实施前乡镇卫生院主要靠经营收入维持生存和发展, 职工工作量与收入的联系较为明显, 而实施后工资为财政拨款, 尽管各机构都实施了绩效工资制, 但是绩效考核后, 收入差距并不明显。由于现实收入距离期望收入的差距较大以及收入的相对平均, 调查医生对当前收入的满意度较低, 对工资表示满意的仅占29.6%, 对绩效考核表示满意的占43.2%, 可见两者满意度皆不高。

调查医生对基本药物制度的满意度度与认可度较高, 有76.2%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有82.6%的调查对象对基本药物制度持赞成态度, 可以认为乡镇卫生院医生对基本药物制度还是支持的。由于对政策的支持及整体收入的上升, 尽管存在对当前收入不满意及工作量增加的问题, 但医生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较高, 有83.1%的医生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增加, 愿意接诊更多的病人, 有73.4%的医生对工作表示满意。在管理者调查中, 有15人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医生的工作积极性有所提升。经访谈发现, 这与补偿方式稳定性增加、工资总体水准提升及服务方式转变有较大关系。工作积极性与满意度等态度资本的增加从总体上提升了医疗人力资本, 但如何提升医生收入满意度则是在政策运行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访谈过程中也发现, 个别制度实施前高收入医生由于收入和工作开展问题, 工作积极性降低, 调查结果显示, 有6.5%的医生存在离职倾向, 需妥善解决。值得注意的是,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 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及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 当前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方向发生分化, 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营方向转为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 这也会影响到部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3 讨论与建议

自2010年开始, 该市乡镇卫生院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011年全面推开。基本药物制度以及新农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实施, 对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医疗服务的总量及对医疗人力的岗位要求, 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也相应发生变化。其主要变化与应对策略如下。

3.1 医疗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基本无变化, 但工作负荷有所提升

研究结果显示, 在该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前后几年中,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和医疗人力的绝对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但由于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的影响, 对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和住院业务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尤其是住院量出现较大增长, 而医院管理者与医生的意向调查与访谈结果也显示医生的工作量出现增长趋势, 而且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还要承担一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 医疗人力工作负荷有所提升, 医疗人力与工作量比较出现相对下降趋势。医疗人力的相对下降需要有关部门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 及时补充卫生人力, 但由于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的实施,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身份管理体制发生较大变化, 医生属于事业编制, 工资由财政部门核发, 相关管理部门编制管理较为严格。在此情况下如何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增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乡镇卫生院实际情况, 准确测评业务量的变化, 科学核定机构编制, 并赋予乡镇卫生院一定的用人自主权;乡镇卫生院也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注重内部挖潜, 从而适应工作量变化对医疗人力的影响。

3.2 医疗人力结构基本无变化, 但存在一定的职业人力资本贬值现象

调查结果显示, 2008~2012年, 50岁以上、副高以上、本科以上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中的比例基本无变化, 绝对结构较为稳定。但基本药物制度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实施, 对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岗位提出新的要求, 也对医生的工作方式与习惯造成影响, 一些医生出现不适应现象, 如部分医生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影响了卫生院的业务范围和自己的诊疗自主权与习惯。由此可见, 基本药物制度及相关政策的实施造成的岗位需求变化会造成部分医生的暂时不适应, 从而出现职业人力资本贬值。职业人力资本贬值属于一种应激性现象, 可以通过加强培训等方式加以解决[6], 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基本药物制度等政策实施对医生知识、技能、经验所造成的影响, 采取课堂培训等针对性方式, 加强培训效果, 从而使其尽快适应其工作的变化。对于部分原先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卫生院, 其原先开设的一部分技术水平较高的业务, 受基本药物制度的影响已很难开展, 对于从事这部分业务的医生, 相关部门可做好规划, 整合到相应的更高层次的医疗机构执业, 从而更为有效的利用卫生人力资源。

3.3 医疗人力对薪酬满意度较低, 但态度型人力资本有所提升

由于财政补贴、医生工资发放机制的变化以及新农合, 基本药物等政策变化造成的医院业务量增加。自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生工资收入普通提高, 但与医生期望值差距仍然较大, 而同时工资出现“平均化”趋势, 工资差距变小造成医生对绩效工资制和工资的满意度较低。但受补偿方式稳定性增加、工资总体水准提升及服务方式转变影响, 医生总体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提高, 医生的态度性资本有所上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人力资本水平。但个别医生由于收入降低及业务开展受限, 工作积极性降低, 存在离职倾向。当前, 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方向发生分化, 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营方向转为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 这将会影响到部分医生工作状态并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因此, 相关部门应做好区域内医疗人力的整体规划, 妥善安置部分在乡镇卫生院业务难以开展的医生, 并进一步落实绩效工资制, 真正体现个人服务数量、质量与收入相挂钩。乡镇卫生院也应根据现实情况, 对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流程进行设计与再造, 尤其是在薪酬与激励层面。通过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共同努力, 真正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更好的为广大农村居民服务。

摘要:目的: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J市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相对与绝对变化趋势, 从而为维护和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机构数据与医生、管理者意向的描述性分析, 从绝对数量与结构变化、工作负荷、岗位需求变化影响和态度4个层面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调查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绝对数量与结构无变化, 但工作负荷上升, 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人力资本贬值, 态度型人力资本有所提高。结论:管理部门与乡镇卫生院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加大培训力度, 落实好人岗匹配, 进一步提升医疗人力资源水平。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医疗人力资源,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桂刚, 李士雪, 宁博.山东省深化医改与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的发展变化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 2012, 5 (18) :346-347.

[2]宋吉华.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机制促进医院持续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 2010, 26 (1) :60-62.

[3]罗哲.人力资源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6-7.

[4]Schltz.T.W.Investmetent in Human Capital[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4:1-10.

[5]朱必祥.人力资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50-52.

[6]黄维德, 郗静.人力资本贬值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 32 (12) :17-18.

[7]姚岚, 姚强, 许愿.基本药物制度对4省市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状态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 2013, 29 (5) :339-342.

[8]尹爱田, 李新泰.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4) :21.

[9]李新泰, 王文华, 尹爱田.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4) :23.

[10]尹口, 陈定湾.基本药物制度对某乡镇卫生院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 2012, 28 (6) :471-742.

[11]于风华, 孟庆跃, 王健, 等.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对乡镇卫生院经济补偿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1) :43-44.

上一篇:安监局长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低碳生活班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