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深加工产业规划(共9篇)
中草药深加工产业规划 篇1
渠沟镇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农产品深加工是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发展农产品加工,对增加农民收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繁荣城乡市场、带动小城镇建设、促进劳动力就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镇政府的“一统三分”战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渠沟镇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规划。
一、产业现状
(一)现实基础
近几年来,渠沟镇以“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为指导和“一主两翼”发展思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将农产品深加工列入渠沟镇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突出基地开发抓特色、产品开发抓龙头、市场开发抓中介、依靠科技上档次,通过建基地,育龙头,重质量,树品牌,抓服务,创环境等一系列举措,渠沟镇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农产品深加工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渠沟镇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
1.2万亩,培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1家,已初步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其中:市级龙头企业5家,需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二)发展优势
1、政策优势。一是中央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重大项目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政策机遇。2009年,中央明确提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国家农业部、科技部把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列为今后的工作重点,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项目机遇;三是渠沟镇坚持“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一主两翼”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支持力度,给农产品深加工带来了产业机遇。
2、环境优势。随着市委、市政府战略目标的提出和推进,渠沟镇发展规划的建设实施,加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再加上渠沟镇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渠沟镇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和市场开发条件。
3、市场优势。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安全、营养和方便的农产品将成为新的消费趋势。随着市区共建战略的推进,渠沟镇蔬菜不仅可以直接供应给各大超市,还可运输到四周的各个省市。我镇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及市场中心建设的加快,将为我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
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区的战略部署,坚持“三个依托、三个优先发展”的指导思
想,按照“一主两翼”和“围绕品牌建基地,围绕市场抓加工”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城乡对接的主攻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活力源,努力把渠沟镇农产品原料基地区、加工集群区和产加研一体化的现代食品加工业示范区。实行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着力科技进步,努力建设一批标准化原料基地,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农业名优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渠沟镇打造成农产品加工业高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立足市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方面转化。
2、产业化经营原则。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市场主体,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原料基地紧密结合,支持发展标准化产业基地,支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支持发展生产营销大户,以企业带动农户增收。
3、科技创新原则。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重视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着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效益、后劲相统一,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三)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目前全镇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业企业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家(通用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淮北市相山区凤凰山工业园内,至今年年底资产总额达4000万元左右),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及市级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共达到5家(安徽省大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淮北市中捷农产品合作社、淮北市真棒特农民专业合作社、淮北市春风园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钟王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品牌达3个(,品牌有刘楼村的“保旺牌”铁杆山药、郭王牌“钟王牌”食用菌、油坊村的“相渠牌”绿叶菜)。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35%,到2015年,全镇农产品深加工业企业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家,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培育农产品品牌5个,全镇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达到45%以上,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0%。
三、保障措施
(一)着力加强组织领导。牢固树立“培育龙头企业就是培育市场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切实将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日程。一是充分发挥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积极性,开拓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机制。二是扎实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环境等多方面为农产品深加工业
发展创造条件,特别在落实扶持政策方面加大检查和督办力度,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着力原料基地建设。一是把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结合起来,按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立足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绿色有机无公害基地建设重点,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建立一批与加工企业相配套的原料基地。二是抓好农产品市场的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区镇对接”的思路,建立渠沟镇农产品市场交易中心以及与其他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网络。三是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示范社建设。四是建立区域性服务中心,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力度,提高农产品加工原料的质量。五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办产业基地、企业与农户联办基地和农户之间联办基地,大力发展订单生产,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农民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体,巩固和完善现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运行模式,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基地连接机制,实现企业、农民互利共赢。
(三)着力品牌培育。一是加大农业品牌的创建和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品牌的申报认证工作力度,不断增加全镇农产品品牌数量。充分发挥全镇已有农产品品牌的作用,现有的品牌有刘楼村的“保旺牌”铁杆山药、郭王牌“钟王牌”食用菌、油坊村的“相渠牌”绿叶菜。二是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奖励。争创省、市名优品牌,扩大再生产争创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品牌进行以奖代补。三是完善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品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全过程动植物检疫、农药(兽药)残留检测、环境质量监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确保加工业原料的质量安全。加强产品生产、储运、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和卫生安全监督,严格执行质量和卫生标准。把推行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建设各类农产品加工基地结合起来,逐步建立标明农产品的产地、质量、标准的等级标识制度。
(四)着力招商引资。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的引擎和核心。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壮大现有企业实力,不断推动全镇农业龙头企业壮实力、上水平。
中草药深加工产业规划 篇2
【关键词】中国 越南 边境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 水果 坚果 产业规划 发展定位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154-03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陆地边境长达1450多公里,经贸往来源远流长。中越边境地区以水果、坚果贸易为内容的进出口或转口资源非常丰富,以国际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边境互市和保税监管等方式从越南或第三国入境进入云南广西两省区(以下简称两省区)口岸的货物来源数量很庞大,但目前两省区边境地区尚无大的加工企业。入境水果和坚果等进口原料,主要途经边境再中转到浙江、广东等地加工。由此可见两省区利用边境口岸进出口原料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较好的基础,值得重视并加以研究。
一、市场概况
(一)水果产品的市场概况
我国云南广西两省区具有对内连接中国市场,向外贯通南亚和东盟,海上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不仅为两省区的水果产品提供了巨大市场,也为两省区加强与南亚和东盟在水果,特别是热带水果方面的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更重要的是两省区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水果的零关税优势,在出口国内温带水果的同时,积极开发东盟热带水果进口业务和相关加工业务。东盟水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也可以弥补国内食品加工产业原料不足的劣势,实现中国—东盟自贸区内资源的最优配置。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水果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水果消费市场之一。常年以来,我国一直是热带水果净进国。而进口量较大的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恰恰是东盟的主要对华贸易农产品。我国主要的热带水果生产地区大都靠近边境,而国内消费力强的地区都基本不具备种植生产条件。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热带进口水果及其加工产品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市场条件和很高的商品化程度。
以广西为例,广西在进口热带水果的同时,也是出口大量温带水果的主渠道。从南宁海关的进出口数据来看,2013年广西鲜、干水果及坚果进出口量达96.2万吨,比2012年增长了0.9%,进出口规模位列广东之后,稳居全国第二。其中,出口水果33.7万吨,下降22.2%;进口62.5万吨,增长20.2%,2013年,广西水果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出口95.6万吨,增长1.9%,占同期广西水果进出口贸易量的99.4%。边境小额贸易是广西水果进出口的特色贸易方式,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于越南。在水果进出口贸易的品种方面,广西主要进口鲜火龙果、鲜西瓜和鲜龙眼等热带水果,其中,2013年进口鲜火龙果、鲜西瓜和鲜龙眼的总量分别达到29.7万吨、19.9万吨和10.6万吨,同比增长32.2%、3.6%和58.9%;出口主要为柑橘、苹果、鲜梨、橙等温带或亚热带水果;在水果贸易对象方面,东盟为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大背景下,广西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吸引了更多的国内水果主产省区货源,使得广西逐步形成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水果集散中心。这在积极开拓了其他国际市场、促进了广西水果进出口贸易的跨越式增长的同时,客观上也促使广西边境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
(二)坚果产品的市场概况
坚果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树坚果,包括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白果(银杏)、开心果、夏威夷果等;另一类是种子,包括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等,两大类约300多个品种,数千个产品。我国的坚果食品历史悠久,由于其特殊的营养保健功能、价廉物美的大众特质,千百年来一直深受我国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坚果食品作为我国传统的营养型休闲食品,很好地顺应了当代人的饮食休闲趋向和需求,发展前景广阔,消费快速增长,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据相关统计,我国坚果消费年增幅均在20%以上。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720亿元,全行业约为1500亿元;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达848亿元,全行业约为1850亿元,已占全国休闲食品社会零售总额的35%左右。
我国的坚果炒货食品主要为瓜子产品,产区及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浙江、辽宁、江苏、福建、上海、珠江及长江流域一带,特别是作为主要产销区的安徽省,产量、销售和收入约占全国的35%,已形成了稳定的产业加工集群。全国10大著名品牌中,安徽便占了4个。
表1 2011年度全国坚果炒货行业综合经济(品牌)20强企业
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
相关机构市场调查显示,我国的坚果炒货行业近年来收入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是食品行业中的朝阳产业,预计未来五年的市场增长率将达到14%以上。
我国目前坚果加工生产企业当中,70%以上以炒货类产品为主。国内坚果加工产业尚属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开心果、大杏仁、腰果和榛子这四类坚果产品还没有全国性的知名品牌,甚至没有区域性的强势品牌,可以说这几类坚果产品目前存在着巨大的商机,而这四类坚果产品恰恰也是两省区在中越边境主要的入境和过境货物。此外,随着东部及沿海地区原料、运输和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为了赢得价格优势,使自己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将会逐步将加工地向临近原料主产区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便更好地利用中西部地区丰富的原料和劳力,从而占领资源和市场高地。
二、边境产业资源
(一)口岸优势
两省区与越南的边境口岸大都属于国家一、二类口岸。其中,云南3个,即河口、麻栗坡和金平。广西较多,有防城港、百色、祟左3个边境地级市的8个边境县(市、区)与越南接壤。有东兴、友谊关、水口、龙邦等4个陆路一类口岸,凭祥铁路一类口岸,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含果子山港)、江山港、企沙港、石头埠港等6个沿海一类口岸。此外,还有防城区峒中、宁明县爱店、凭祥市平而、龙州县科甲、大新县硕龙、靖西县岳圩、那坡县平孟等7个二类口岸和里火等25个边民贸易互市点,口岸资源十分丰富。
中越边境口岸是我国主要的腰果、碧根果、开心果等坚果进出口贸易口岸,其中腰果进口量占全国腰果进口的70%以上。以广西水口口岸为例,2011年进口腰果及其他坚果量约为15万吨,2012年为18万吨,2008~2012年进口总量年均增长幅度在15%左右,预计2015年其腰果进口量将达到27万吨。随着转口贸易的增长,杏仁、碧根果、开心果、夏威夷果等也会越来越多地向水口口岸等地汇集,中越边境坚果产业区的原料是完全有保障的。
(二)市场优势
两省区具有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保障了较大的市场,即中国内地、南亚及东盟各国。中国—东盟特色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具有较强的产业辐射与号召力。
根据我国西南地区人口估算潜在消费量,具体见表2。
表2 西南地区坚果炒货消费估算
注:1.人口数据为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消费量按目前国内人均消费量0.75kg/人/年计算。
据此保守估算,到2020年,按年均10%增长率计算,仅我国西南地区五省市坚果炒货消费量可达38万吨。
东盟十国人口及潜在休闲食品消费量估算,具体见表3。
表3 东盟十国人口及潜在休闲食品消费量估算
注:东盟国家人口数据来自《维基百科》,坚果炒货消费量估算按发展中国家坚果炒货年人均消费量0.58kg/人/年进行估算。其他类休闲食品以国内人均休闲食品消费量23.6g/年/人进行估算。
根据《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资料显示的数据,东盟十国2012年GDP平均增长率为5.2%,参照此数据对东盟的坚果炒货消费量进行测算,到2020年东盟十国坚果炒货消费量可接近50万吨。可见,中国—东盟特色农副产品及食品边境贸易加工产业园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广阔的。中越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成后,所覆盖东盟十国经济区的坚果消费量可达33万吨/年。
(三)政策优势
1.广西。广西是中国唯一同时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开放政策、少数民族政策、边境地区开放政策的地区,是国内优惠政策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地区,国家大力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明确给予综合配套改革、重大项目布局、保税物流体系、国际金融改革和开放合作五大方面的政策支持。
2.云南。2009年7 月,胡锦涛视察云南,要求云南充分发挥其作为我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其同南亚、东南亚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延边开放质量和水平。同时,国家从支持云南优势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扩大企业登记授权、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实施商标发展战略、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队伍建设、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云南突破性的优惠政策。
(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
《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启动,意味着两省区的区域经济将在“跨境金融”的驱动下,迎来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新局面。
云南作为我国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我国最早与周边国家开展跨境金融合作的省份,自2010 年7月开展试点以来,结算总计近1200亿元。这为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湄公河次区域的建设,打造沿边开放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奠定了坚实的国际金融基础。
广西在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长期与越南的边贸发展催生了大量跨境金融交易。2010 年中国—东盟自贸区顺利建成,广西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投资峰会等契机,进一步加深与东盟国家国际经贸、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合作。自2010 年6月试点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已达1800亿元,居西部12省(区)、中国8 个边境省(区)第一。
三、发展思路与理念及规划模式
(一)发展思路
依托东盟及云南广西当地资源优势,打造云南广西的中国—东盟特色农产品边境贸易加工示范产业园区,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以水果坚果为代表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由传统一般货物贸易向加工贸易、服务贸易转变的先试先行的沿边境经济区域带。市场辐射中国西南地区、东盟及南亚各国并向中国华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及其他地区渗透。同时,变货物进出口的通道优势为产品加工、价值提升的经济优势,逐步对两省区边境和口岸的各种进口资源进行进一步的选择与整合。
(二)规划理念
1.资源利用的高效化。以完整的口岸体系、自贸区优惠、海关特殊监管区关税等政策吸引众多企业通过中越各口岸及边贸互市点开展进出口贸易,使得两省区边境地区发展成为进出口农产品的贸易集散基地和原料集散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鲜减耗,节省大宗原料的物流费用,达到资源利用和加工效益最大化。以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通过模块化、单元式的充分布局,将生产区建筑密集分布,提高土地使用率,发挥环境优势,达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同时,统一建设的公用设施将为入驻企业节省投资。
2.生态建设的科学化。充分利用特色产业园区形成的产业联动、土地集约、公共设施统一利用以及标准化管理等优势,推进循环经济和文明生产,逐步建立以“3R”为原则(The rules of 3R,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合理开发利用中越边境及口岸地区资源为核心的低投资、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生态和谐、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
3.产业发展的集群化。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强化了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和地区经济总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高了行业、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提升了特色产业园区土地与设施的利用率,节约了政府开资和土地资源。利用口岸进出口资源发展上游加工产业,结合东南亚特色农产品,生产各种特色食品;引进设计、印刷、包装、物流等下游配套产业,同时积极发展水果文化、坚果文化、博览展示、工业旅游,打造相对完整的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间互相促进、互相协调、联动发展的态势,促进边境产业可持续发展。
4.市场开发的国际化。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政策的全面落实,以及两省区陆路东盟通道经济建设的重要机遇,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现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整合与连接,带动商贸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加工业的发展。
(三)产业规划模式
第一,成立两省区的联络工作组,积极推动中越沿边“中国—东盟农产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方面分工合作,制订计划、园区规划;另一方面,协调政策,统一对外,加快推进和落实。
第二,以水果、坚果类的进出口资源为主导基础,依托国家边境特殊产业园区或实验区规划和海关保税监管制度等优惠政策,集中和优先发展如罐头、干果、分装、速冻等形式农产品的增值加工产业。
第三,以“中国—东盟农产品特色产业园区”为龙头,带领旅游观光、跨境商贸、保税监管、广告设计、分装集装、物流配送等其他产业发展,全面启动两省区的边境休闲产业,进而带动以口岸为中心的沿边经济。
第四,通过建设多个沿边加工产业区,形成产业带,打造以口岸为中心的沿边经济体系,发展边境地区经济的同时,影响和带动越南乃至东盟经济。
中越沿边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和实验区建设的产业规划还需按两省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进行调整。但整合包括边境贸易、一般贸易和保税监管等形式在内的进出口农产品生产原料资源优势和陆路运输便捷的物流优势,形成相对集中布局,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并逐步扩大发展成为全国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批发、销售和进出口的重要集散市场,已经成为两省区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石峡,曾佳蓉.中越边境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4)
[2]旷乾,陈丹黎.中国与越南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陈果果,陈俭.中越农产品贸易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2)
[4]叶婷婷.中越农产品贸易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12)
[5]廖东声,黄美贤.广西与越南农业合作问题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3)
[6]覃政军.东盟经济圈形成背景下广西水果贸易发展的思考——以越南水果进出口为例[J].科技视界,2013(24)
中草药深加工产业规划 篇3
本次我班学雷锋活动在院团委和辅导员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同学们的配合和努力下,得到了圆满完成。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班干部在处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方面有了较成熟的经验。现将本次学雷锋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活动,我们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一)发出倡议,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觉悟。本次活动是在学雷锋月的甚远背景下开展的,学院团委向各班发出学习雷锋品德,弘扬雷锋精神,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倡议。各班积极响应学院团委的倡议,积极提倡同学们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且明确提出大家做的不应该只是3月的雷锋,应时刻把雷锋精神紧记在心,积极发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校园永放光芒。
(二)落实院团委布置的工作,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在接到院团委学雷锋的倡议后,各班积极开展美化校园公共设施,全心为师生服务的学雷锋活动。我班也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工作,拟定活动的实施计划。在得到辅导员的批准和支持下,我班在2012年3月12日下午4时30分在学院第四食堂道路旁进行清洁卫生工作。在同学们的团结协作下,将该地点的垃圾清除干净。为美化校园公共设施,酿造良好教学环境贡献出一份力。
在工作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集体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本次的学雷锋活动得到有序快速地进行,这和同学们的团结协作是分不开的。大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各自把身边的废纸、塑料袋、食品包装袋等垃圾拾到道路旁集中,负责搬运垃圾的同学吧集中垃圾搬至附近的垃圾场。在大家的团结协作下,活动得到有效的进行并取得圆满完成。
(二)指挥得当,分工明确是搞好工作的关键。在同学们到活动地点集合分配任务后,由于时间关系,无法向学院工具房借用劳动工具。本班班干部商议到教学楼借用劳动工具,布置几位同学到教学楼借工具。其余人员在活动地点用木棍将垃圾拾至路旁。在拿到工具后,大家分工合作将垃圾清除干净。
本次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活动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充足。本次活动所需的劳动工具本计划向工具房借用的,但由于与工具房的沟通不够,产生时间冲突导致无法拿到工具。
xx将崛起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 篇4
福州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建设迈出关键步伐。在此次民企产业项目洽谈会上,福州推出多个涉及不锈钢下游加工产业的项目与企业进行对接。其中,围绕宝钢德胜的落地,福州将进一步推进不锈钢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对接生成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规划用地5000亩左右、争取吸引20家以上企业入驻,形成冷轧、建材装饰、五金厨卫、医疗化工等不锈钢产品。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500亿元。该项目致力打造成“绿色不锈钢精品基地”,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集不锈钢研发、加工、贸易为一体的不锈钢产业示范园。
据悉,在本次民企洽谈会上,福州共形成民企对接项目112项,总投资2247亿元,其中合同项目69项,投资1075亿元。对接项目中,福州重点突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招商,签约项目涵盖机械电子、冶金化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诸多领域,制造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临港工业区和产业园,而中心城区则主要对接以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其中,占地约7500亩、总投资68亿元的东雁金源文化旅游项目今日成功签约。该项目将以“海西文化”为主题,开发文化、旅游、休闲、体育、商务等项目。据了解,东雁金源旅游综合体项目位于连江县贵安温泉旅游区,将建成大型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由金源集团投资开发建设包括总部商住基地、酒店、儿童乐园等项目。今后贵安将建成国际性、现代化、高品位的温泉旅游胜地、生态休闲名城、文化创意之都。
除此之外,此次国内民营企业五百强中的苏宁电器、红星美凯龙、深圳海王集团等都来此寻找商机。
中草药深加工产业规划 篇5
珙 县 林 业 局 珙县木竹经营加工发展规划
宜宾市林业局:
根据《四川省林业厅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川林发„2006‟123号)和《宜宾市林业局转发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宜林办„2006‟103号),按照“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木竹经营加工的总体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总体要求相适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有效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木竹经营加工的布局、数量和规模。”的要求,结合珙县实际和《珙县林业“十一五”规划》的长远目标,制定本规划。
一、森林资源概况
珙县属于四川盆地南缘的山地县,幅员面积1148平方公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造林至今,全县已累计营造人工林50余万亩,现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2010公顷,有林地面积45980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92.6万立方米,年活立木总生长量20.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68%。
(一)森林资源总量:活立木总蓄积292.6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220.7万立方米,防护林43.5万立方米,薪炭林19.4万立方米,特用林2.1万立方米,疏林0.4万立方米,四旁散生6.5万立方米;大径竹523.8万根,杂竹31.7万吨,(二)人工林资源量:已成林人工林面积32325公顷、林分蓄积222.7万立方米。其中:人工用材林面积20289公顷、蓄积197.4万立方米;防护林面积3890公顷、蓄积23.1万立方米;薪炭林面积14公顷、蓄积18立方米;特用林面积228公顷、蓄积2.1万立方米;四旁散生蓄积6.1万立方米。人工林总蓄积229.2万立方米。在人工林中,杉木、柳杉面积15936公顷,蓄积170.2万立方米;国外松、马尾松面积3834公顷,蓄积29.1万立方米;阔叶树面积4248公顷,蓄积22.4万立方米;柏木面积403公顷,蓄积0.9万立方米。分别占人工林林分蓄积的76.4%、13.1%、10.1%、0.4%。
二、木竹经营加工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导,围绕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木竹加工业由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转变步伐,提高林产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推进木竹经营加工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壮大,林业发展。
(二)规划原则
1、科学合理原则:在有效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以木材生产计划为依据,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木竹经营加工的布局、数量和规模,确保木竹经营加工的总体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总体要求相适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远离林区原则:属规划范围的经营加工企业原则上只能在片区林业站所在地城镇规划区范围内。
3、先进性原则:限制资源浪费型、环境污染型加工,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型精深加工的发展,扶持在投资能力、产品项 目、生产规模和设备、科技及管理水平上具备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4、资源保障原则:经营加工企业应有相当数量的原材料基地或者供给保障。
(三)布局、数量和规模
“十一五”期间珙县森林采伐最大蓄积219860立方米/年,其中,商品材采伐蓄积68531立方米/年、出材量34266立方米/年,非商品材采伐蓄积151329立方米/年,楠竹20.2万根/年。我们以每年生产规格和非规格木材3.5万立方米、楠竹20.2万根、杂竹1.5万吨为基本出发点,考虑全县6万亩桑园每年生产5万吨桑枝和采伐剩余物等的综合利用,以及木竹经营加工企业对周边区县及云南省邻近县资源的吸收因素等,拟在片区林业站所在地城镇规划区范围内设立木竹材及林产品加工个体、私营企业不超过18家(不含国营林业企业),其中:
1、木材综合利用深加工企业1家,年消耗木材及桑枝等其它资源10万立方米(吨)以上。
2、一般木材加工企业5家,每家年消耗木材5000立方米以上。
3、杂竹材加工企业4家,每家年消耗杂竹2000吨以上。
4、楠竹加工企业4家,每家年消耗楠竹2万根以上。
5、竹笋加工企业2家。
6、岩桂、山苍子等香料加工企业2家(其中岩桂加工由省 安监局审批)。
三、坚持木竹经营加工许可证制度、严格规范审核审批 凡是经营木竹和以木竹材为主、辅原料的生产加工单位(个人),都要申请办理“木竹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在法定审批条件正式出台前,根据国家林业局通知要求和川政中心函[2006]3号的批复,暂按以下条件审核审批。
(一)申请条件 申请设立木竹经营加工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合法的木竹材来源渠道,并与其经营加工规模相匹配;
(2)符合本地区木竹材经营加工发展规划;
(3)有与经营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和设备、设施;(4)有与经营加工规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和木材检尺人员;
(5)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条件;
(6)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无违法经营加工的不良记录。
(二)申报材料
(1)四川省木竹材经营加工申请表;(2)工商行政部门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书;(3)原料来源保障说明;
(4)新建、扩建年消耗林木资源5万立方米以上的加工企 业应提交有森林资源调查资质的单位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申请书(载明申请人、地址、从业人员数量、技术人员数量、检尺人员数量、规模、产品品种、设备设施等);
(6)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7)应进行环境评估的要提交环境评估报告;(8)土地、房屋使用证明。
(三)审批权限
加工木材的单位或者个人和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单位或者个人的设立,由省林业厅审核批准,并由省林业厅核发《四川省木竹材经营加工许可证》。
木竹材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和以竹材为原料的生产单位或者个人建立的经营、加工企业,按分级管理的原则,木竹材来源属区县境内的,由区县林业局审批发证;木竹材来源既有区县境内又有区县以外的,由区县提出是否符合经营加工发展规划等审核意见,报市林业局审批发证。
(四)审批程序
属省厅审批的,由申请人向当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申请条件和申报材料的要求,经审核同意报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厅。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审批。
属市局审批的,由申请人向当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申请条件和申报材料的要求,经审 核同意报市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审批。
属区县审批的,由申请人向当地片区林业站提出申请,林业站按照申请条件和申报材料的要求,经审核同意后报县林业局核实。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审批。
四、依法行政,加强行业服务
目前,我县木竹经营加工业主要集中在提供原材料、锯材等粗加工产品,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产品增值空间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中处于极其不利的被动地位,经济效益低下直接影响到林业事业的稳定与发展。提升林木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也是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直接体现。在行业管理中,我们将以促进木竹经营加工业特别是林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壮大为己任,依法行政努力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排忧解难、服好务,构建良好的产业环境,培植现代化的林业龙头企业。
二○○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林业 木竹经营加工 发展规划
珙县林业局办公室
2006年10月27日印发
中草药深加工产业规划 篇6
关键词:集群模式;农产品;加工产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26.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0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使得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全球的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不断扩散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分工的不断分化,技术层面的发展创新使得区域经济发展势不可挡,给人们的生活及世界的经济形势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区域集群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1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点
1.1 内涵
农产品加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直接加工和再加工的工业。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大,农产品的加工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进而解决“三农”问题。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产业发展的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加工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教授最先提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一些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并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实体。农产品的加工跟其他产业有很大区别,农产品加工集群是结合农产品自身的特点,是农民、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其生产链的整体系统的集合,通过制度、贸易和市场相互联系在特定的一个区域,突显专业化和合作性的优点,形成分工合作,效率极高的有机整体。
1.2 特点
农产品加工集群有着其他产业集群的特点,这是共性,当然也有其个性特点,即特殊性。农产品加工集群是具有空间上的集中,网络化联系,制作专业化,一定区域内的共性特点。因农产品的加工业涉及的产品种类繁琐,加工成品多样,所以农产品的加工产业集群有着特有的个性特点。一是农产品加工原料来源于农作物,对农作物的依赖性很强,若没有农作物的支撑,就不可能有农产品加工产业,农作物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有的农作物生产条件特殊,有专门的生产基地,即分布地区,这样集中的生产基地会有很高的农产品产量保障,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为了加工业发展成本的缩减,应选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就近集聚农产品的加工企业。例如椰子、大米、枇杷、酸枣等加工业都是集中在其生产基地的产业集聚;二是农产品的加工业要经过采集、储运、加工、包装和营销等环节,其每个环节都需要很多的厂商,这就形成一个关系紧密的生产链,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越是产业链长的加工企业,深加工价值大的加工企业,越容易出现产业集群。生产链的延伸和相关企业的配套联系,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三是加工企业的存在对其他产业存在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例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中的附产品就是这些产业的原料和辅料,这些产业的产品又可以是农产品加工的原料和能源。牧业饲养的动物粪便可以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来源的农作物肥料,也可作为生物能源企业的原料,用来生产热能和电能,再反馈给农产品加工业,给相关的生产提供能源支持,这是一个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联系的整体。
2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作用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代农业的发展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借鉴现代的工业模式和利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农业的社会化生产,是农业发展更高级的表现。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现代农业加工产业集群的出现,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然。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农业整体的竞争力,区域内农业的发展规模更合理,可以给农业生产基地的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3 产业集群模式
产业集群源于马歇尔和韦伯的理论。产业集群不仅是同类企业在一定区域的聚集,企业内部的生产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集群内企业的知识流动,相互合作和学习的作用巨大。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是产业集群的表现,产业的网络化是产业集群的本体,知识的流动是产业集群运行和强化的基础。农产品的加工也逐渐从低级加工走向更高层次的分类加工。
农产品的加工产业集群模式没有标准的定义,但有不同角度的划分,集群市场角度划分为零星式、网络式、轴轮式、多核式和混合式模式。从市场和政府角度,有市场导向模式和政府导向模式等。产业集群模式是人们对产业内在运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产业集群模式可以在布局模式和组织模式方面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
资源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集聚丰富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和相应的资源优势,在该区域内生产加工的成本低,具有便利的特点。资源型农产品的加工产业集群是较低层次的集群模式,多是加工一些价值较低的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这是产业集群的最初模式,企业间的合作程度低,产品没有特色,没有市场竞争力,也没有价格优势,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不是很乐观。应在此基础上查找问题,加以创新,例如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投入先进的科技技术,提高加工层面的工作效率,各个企业间的协同合作上加以改善,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链条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在产业链分工协作理论上产生,这是比较成熟和完善的集群模式,是以一家大型企业为核心,并包含很多中小型企业集群模式。多数企业为围绕着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进行协作生产,核心企业处于集群的支配地位,其他企业属于下属从事为核心企业加工或提供专门化产品。集群企业内部是分工明确的链条关系,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型企业是产业价值链的相互合作关系,核心企业负责技术难度高、附加值大的环节,负责技术创新,其他中小型企业负责产品推广,中小型企业内部存在着竞争关系,知识流行性强,学习借鉴明显,这种集群企业的基础设施完善,中介服务和金融等机构较为完善。
循环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据循环经济理论,致力于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产业集群是更高级的生态化集群模式,能把农产品加工和其他相关产业协调起来,充分发挥自然、社会和生态价值,并追求三者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发挥内在资源优势的良性循环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企业有三种:生产型企业、消费型企业和分解型企业。分别从事农产品原料加工,与农产品加工相配套的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企业。三类企业的相互协作都成良性循环,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潜在价值的物品变成垃圾,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各企业的相互合作,生产技术的发达,原料产品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高度合作的企业关系。
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存在很大差异,例如企业规模和关系、价值链、技术等。农产品加工产业会沿着资源型、链条性、循环型进行升级演化。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要转变老旧的理念,对待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应从管理型变为服务型,为产业集群提供服务,政府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关系,尽可能弥补市场空缺,多从地区发展的大局出发,政府引导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重管理轻发展。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形式、政策形式和绩效考核形式来加强干预,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引导并提供服务职能,扶持农民和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完善农村的金融和物流体系,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经济处在转型时期,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并为之提供好的发展环境。
4 结语
产业集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参与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农产品的加工产业集群给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集群模式在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运用有其共性和个性,要顺应形势,趋利避害,寻求模式创新,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以深加工促发展。
参考文献
[1]喻林,张明林.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成长机理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10).
[2]焦存志.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小城镇建设互动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2008,(03).
[3]张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4]朱铁辉.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四阶段”[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机械加工进行工艺信息化规划论文 篇7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实现最低的生产投入、最高的获利、最高的企业生产效率。但是,现在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实现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构建机械加工工艺信息化规划技术的评价体系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面向机械加工的评价体系应当包括五个主要方面:产品质量、生产时间、生产成品、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
5结语
通过对面向机械加工过程中对工艺信息化规划技术的分析,根据具体的要求和目标,构建了完善的研究架构,对机械加工的工艺信息化规划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起了针对机械加工工艺信息化规划的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对工艺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规划。
全县羽绒加工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篇8
一是抓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积极抓好善高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建设,完成了二期工程,投资500万元新建生产车间一座,上五箱级分毛机2台;建成了化验室,购置化验设备一套。今年,该企业已分拣高档羽绒300吨,产水洗羽绒XX吨,实现产值1.3亿元,利税1800万元。
二是抓项目延伸,拉长产业链条。从山东省引进了投资1500万元的百益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被定为市重点工业项目,又引进了投资1000万元的中阳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中阳冷冻食品有限公司6月份已建成投产,百益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安装设备,年底可建成投产。同时,以“公司+农户”的形式,进一步扩大了牛楼、丁河涯、王堂、前范庄4个养殖小区的规模,小区肉鸡存栏量达70万只,年出栏量达到100万只。
三是抓园区建设,形成聚集效应。高码头乡新建成面积200亩的羽绒加工产业集中区,目前已经搞好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落实了优惠政策,搬迁2家羽绒初加工企业进入集中区,新建了投资80—100万元的羽绒、羽粉加工企业4家。今年以来,高码头乡18家羽绒加工企业已加工各类羽毛2万吨,年产羽绒4000吨,其中水洗绒XX吨,实现年产值3.4亿元,年利税4100万元,从事羽绒收购、加工的人员达到5000余人,已成为华北地区小有名气的羽绒集散地。同时,高码头乡组建了羽绒加工协会,实行信息、技术和资源共享,加强企业间流动资金拆借互补,向打造羽绒加工产业基地迈进了新的步伐。
四是抓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企业。位于白衣阁乡的华兴羽绒加工有限公司是从台湾光隆羽绒有限公司引进的大型羽绒加工企业,目前,公司日加工量达60吨(每公斤原料出绒0.15公斤,每天可出绒9000公斤),截止到10月底,公司总产值6000万元,利润600万元。预计年产值达9000万元,年利润900万元,年纳税2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总投资2100万元的华兴公司二期工程破土动工,7月底完成了办公室、化验室、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新增技术工人32名;投资300多万元,从河北引进水洗一条龙生产设备,包括分毛机、水洗机、甩干机和烘干机,8月份进行了设备安装调试并试产成功。先进的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量,二期工程日加工量达40吨,预计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年利润500万元,年纳税120万元。同时,该公司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羽绒加工业和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引导周边近200户农民从事养殖、羽毛收购和加工业,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中草药深加工产业规划 篇9
近年来,金属加工业发展迅速,其动力来自于多个方面。例如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难加工材料的使用以及对环境问题的觉悟等因素。其结果是,刀具的最终用户对刀具制造商提出持续改进的要求。金属加工业的总趋势是发展更多先进的加工工艺。虽然刀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发明多数来自专门的科研机构,但是直接面对具体加工挑战的是广大的刀具制造商。因为刀具制造商处在开发新型刀具材料、刀具结构和加工方法的第一线。
本文将针对几个方面的加工挑战给出具体的案例,阐述刀具制造商如何在实践中推进刀具的发展。
新材料的加工挑战
粉末金属零件是一种经济型的替代方案。使用粉末金属技术制成的零件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粉末金属技术使得被加工的复杂零件接近最终的尺寸和轮廓,从而明显提高加工效率。通常所需要的只是一次精加工。另外,粉末金属技术在零件内特意留出残余孔隙度,这对于自润滑、减轻重量和消声等特性非常有利。某些复杂零件很难或不能采用传统铸造工艺制造,能很轻易地使用粉末金属技术进行生产。总之,粉末金属技术提供了一个经济的零件生产方法。那么,加工粉末金属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粉末金属材料的加工难度经常被低估。由于粉末金属材料往往是在一种软的、有时为多孔结构中含有硬颗粒,加工人员经常被材料硬度值所误导。颗粒硬度高达HRC70,而宏观硬度低到HRC10。硬颗粒和多孔性会导致刀具切削刃的微观疲惫。刀具的切削刃在切入切出时如同是在颗粒和颗粒之间以及孔和孔之间穿行。反复的小冲击导致切削刃上产生小裂纹。这些疲惫裂纹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切削刃微崩。这种微崩非常细微,以致于看上去就像正常的磨损。颗粒硬度和宏观硬度之间的常见偏差意味着加工粉末金属零件通就像是在加工一个砂轮。
粉末金属零件的独特性能和加工特性意味着增加耐磨性的高CBN含量和为了改善切削刃韧性的细颗粒度是加工的基本要求。CBN200刀片正是由CBN高含量的极细颗粒材料构成,正好满足了这些要求。此外还有一种独特的金属粘合剂,从而使CBN200成为理想的加工解决方案。它极好的耐磨性和韧性对于最小化加工成本非常理想。
通过匹配倒角、宽度和切削刃研磨,我们已经强化了切削刃,并因此提高了刀具寿命,改善表面粗糙度和加工公差,使客户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可靠性。这种切削刃设计对于难加工的粉末金属材料尤其适用。
汽车发动机缸盖上的阀座是一个典型的粉末金属零件,阀座孔的精加工用PCBN加工的刀具寿命是5000件,而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的寿命为300件,两者的寿命相差十几倍。PCBN等超硬刀具材料替代硬质合金刀具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合成为一种趋势。
难加工材料断屑的挑战
钛合金是众人皆知的不良导热体,也就是说高温保持在切削点上,导致能产生焊接、粘结和扩散等合金化倾向,切削刃会很快被损坏。钛合金的切削特性是产生一种薄的高速切屑,它很难被折断成可控制的碎屑。通常,这种切屑将使传统的冷却传输系统偏移,导致切削点缺乏冷却液,并损坏零件。使用大正前角且切削刃锋利的传统刀具可以使这些影响最小化,但是生成的长切屑很难控制。
为响应航空工业对改善钛合金切削性能的需求,山高开发了Jetstream刀具。在解决把冷却液精确地传送到切削区这个老大难问题上,它是一种革命性的新方案。
Jetstream刀具的工作原理是把集中的冷却液高压射流以高速直达接近切削刃的最佳位置。这种冷却液的射流把切屑抬离前刀面,改善切屑控制和刀具寿命,并能提高所应用的切削参数,而且不仅仅适用于航空材料。Jetstream刀具已经被证实对几乎所有的材料组有效,而且冷却液压力的选择范围宽。
从切削区高效地散热是影响刀具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使用冷却液来散热的好处是清楚明了,直到现在冷却液还简单地被用在冲洗该区域。要让冷却液能真正地有效,它应该能把热量从切削区迅速带走,而定向的冷却液流将冷却液精确地送到需要的地方就会有效得多。
为了使刀片有效地工作,工件和刀片两者都需要达到某一温度水平。热量太多的话,刀具寿命将缩短;热量不足的话,切屑将不能正常形成。当切屑形成时,它所含的热量需要被带走。不能迅速带走热量导致一种延展性好的切屑,柔性好且不能折断,而其自身的不断卷曲使操作工操作起来十分不便。
Jetstream刀具对于从切削区带走热量非常有效,使得切屑迅速冷却,切屑的硬化使其变脆。由此得到的切屑易于折断并能从切削区移除。
凭借Jetstream刀具,山高清楚了直接将冷却液传输到刀具/工件接触面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它用最小量的冷却液,提供有效的冷却,也使得切屑脆到足以更轻易地折断,从而答应提高切削速度并延长刀具寿命(归因于减少加工硬化和沟槽磨损)。更不用说消除了停机时间和与缠结的长切屑相关的零件损坏。
在山高的试验中,普通刀具以40m/min的切削速度、0.25mm/rev的进给量和2mm的切削深度来生产Ti6Al4V零件,加工节拍为5min。而使用Jetstream刀具,可以把切削速度提高到80m/min,并将加工节拍缩短到3min,生产率提高了40%。
加工效率的挑战
时代在变,日益增长的效率竞争要求有越来越高效的加工方法。高进给铣削是保持公司处于领先地位的要害。
高进给铣削实际上是一个为高金属切削率开发的粗加工方法,用以提高生率和节约加工时间。把较浅的切削深度(不超过2mm)和大的切削圆弧半径或者小的主偏角相结合,将切削力的方向朝着轴向的机床主轴。
这种铣削方法能够取得比传统方法快3倍的加工速度。它并没有在切削时采用更大的切深(将缩短刀具寿命),而是从反方向进行。它把浅的切削深度和高的每齿进给量成对使用,保护了刀具。并且获得比普通加工更高的金属切除率。
这种方法具有很多优势。例如,切削力在轴线方向上指向机床主轴;减少振动并进而延长刀具寿命;高进给铣削(HFM)方法利用较小的主偏角;使得径向切削力最小化而轴向切削力最大化;减少振动的风险并获得稳定的加工;当处于大悬伸加工时,这个方法甚至又能提高切削参数。
采用较小的切深和更快的每齿进给量进行加工,每分钟可以去除超过1000cm3的工件材料。事实上,有时进给速度可以提高到常规值的10倍。而且即使它是一种粗加工方法,仍能获得接近成品的外形。这使得用户能跳过半精加工并直接进行最终的精加工。给每台机床生产更多零件的可能性。
HFM方法对于型腔铣削非常有效,尤其是模具加工。除了型腔铣削,它还可用于平面铣削、螺旋插补铣削和插铣等加工方法。HFM方法已经被更多的机加工领域所采用,刀具制造商还在提高加工经济性方面进行探索。除了最常见的三角形刀片,有4个切削刃的方刀片也已用于高进给铣刀。
加工经济性的挑战
方肩铣削在铣削加工领域占有很大份额。无论加工中碰到怎样的困难,用户都希望获得一种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降低单件成本的经济刀具的解决方案。多切削刃刀具已经存在,但是用户还在寻求能够提供最低每刃成本的刀具。
方肩铣削的经济性还体现在以下方面。用户希望第一次就实现真正的90°直壁,不必动用费钱耗时的另一个铣削加工。有些多刃刀具噪声很大,振动剧烈,因此其表面粗糙度的效果不甚理想。需要低噪声、低振动的铣削刀具,而且必须采用较小的公差刀片(周边磨削)和刀片座。客户需要高精度的刀具来实现最佳质量的表面粗糙度。减少不同刀具的库存量有助于提高利润。客户需要可用于多种不同加工(包括平面铣削)的方肩铣刀。事实上,客户希望得到一种用于普通加工的可靠、经济高效、首选的解决方案。
山高刀具公司的Square-6产品是一款采用三角形刀片的独特方肩铣刀。每个刀片有2个切削刃的Turbo旋风铣刀是一款最常见的方肩铣刀,它切削轻快,加工效率高。美中不足的是刀片的有效切削刃数量少,在谈及经济性时缺乏优势。Square-6有6个切削刃,因此每个切削刃的成本低,非常经济。刀片座的轴向前角为负,但是刀片上的正角切削刃能保证切削前角为正,因此可以确保高性能。Square-6具备3种不同刀片几何角度和3种不同的齿距,这使得其能在广泛的材料、加工和工况下都能提供同样的高性能。90°的主偏角确保只需一次加工就能得到真正的90°方肩,从而节约生产时间。带涂层的刀体具有更长的刀具寿命。预硬的刀体和周边精磨的刀片具有更好的精度,可靠性更高,也能够提高所加工零件的精确度和公差。
【中草药深加工产业规划】推荐阅读:
化马湾乡中草药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调研汇报07-03
中草药应用06-12
中草药资源06-27
复方中草药07-25
常见中草药09-26
中草药生态养殖07-01
中草药免疫研究概述08-07
中草药治疗猪腹泻10-11
中草药无公害施肥技术08-25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究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