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草药

2024-09-26

常见中草药(共6篇)

常见中草药 篇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导致肉类消费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刺激影响着畜牧的肉类生产。当前高密度的养殖生产、过度集中的近亲繁殖、长时间的人工饲养, 导致养殖商品猪抗病能力差, 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类疾病。而大量耐药菌株产生, 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滥用又会影响养殖生产肉类生产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需要高效、无残留、无毒副作用、且能高效预防控制细菌类疾病的药物是当前畜牧发展的急需。中药制剂能够克服饲用抗生素弊端, 满足畜牧业当前发展要求的诸项优点, 因此可供广泛应用。

1 猪常见细菌病

养猪生产中经常会出现各类疾病, 而猪细菌性疾病较多, 主要有细菌性呼吸道系统疾病和细菌性消化道系统疾病。

常见的细菌性呼吸道疾病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副伤寒等;猪常见的细菌性消化道疾病主要包括仔仔猪白痢、猪黄痢、副伤寒、水肿病、猪丹毒等。各种细菌性疾病虽然种类各异, 但同样具有广泛的传播性、易致死等特点, 容易造成猪群死亡和猪的生产能力下降, 严重破坏猪的养殖生产活动。

2 中草药对猪常见细菌病的防治

2.1 猪细菌性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

(1) 猪水肿病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猪水肿病。针对猪水肿病的治疗, 经过长期的畜牧中医药研究得出非常多的针对这一病症的用药方法, 其中得到最广泛印证的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草药配药就是使用厚朴、通草、葛根配成1:1:1等份, 取用45g, 等份配入白术、紫苏、车前草、杏仁、桑枝共100g, 再配100g生姜、茯苓、桑白皮、陈皮各成1:1:1:1等份, 将上述中草药成分混制, 治愈率非常高, 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2) 猪丹毒由猪丹毒杆菌经消化道感染或者是伤口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丹毒容易判断症状, 因为猪丹毒发病后在病猪皮肤上紫红色疹块为症状, 且在炎热多雨的季节多发, 且具有散发性、地区性流行。猪丹毒的防治, 建议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方法, 经临床印证, 配药主要使用有:银花藤、车前草、蒲公英, 或者配药采用红藤、甘草、当归尾、金银花、连翘组方, 需要水煎后喂饮病猪, 具有广泛的疗效, 且治疗效果显著。

(3) 仔猪白痢、仔猪黄痢疾病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 是猪养殖业中比较常见的病发症。使用中草药抑制、杀死母猪体内存有的大肠杆菌;通过饮用中药成分的母猪哺乳进入仔猪产生抗菌消炎作用, 有效提升机体免疫力。通过中药组方厚朴、陈皮、苍术、茯苓、泽泻、木香、猪苓、板蓝根、炙黄芪、生甘草、田基黄, 并以中草药制剂为主, 辅以西医成分, 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将有效治疗病猪症状, 且治愈率高, 能有效控制后期发病, 适合广泛推广。

2.2 猪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1) 猪链球菌病该病是养猪生产最为常见的一种多发传染病, 是由猪体内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因其具有人畜共患性而更具有传染破坏性, 多发于湿热天气, 但无明显的季节性。该病的防治已经有较为成熟的中药组方:有穿心莲、防风、诃子、射干、独活、乌梅等, 猪链球菌病的潜伏期有急性慢性之分, 都具有普遍疗效, 且治愈率较普通抗生素疗法更为稳定。

(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该病是一种传染性强、患病率高、具有一定死亡率, 该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目前经研究证明具有临床疗效的中草药组方是辛夷、知母、射干、黄柏、黄芩、栀子、桔梗、牛蒡子、当归、麦冬、半夏、白藓皮、苍耳子、甘草, 辅以西医处理, 将具有明显的疗效。

(3) 副猪嗜血杆菌病该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其病症特征包括胸膜炎和脑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纤维素性浆膜炎等。目前据临床试验, 在全球该病均没有很好的临床应对治疗措施, 对其防治主要是以预防和免疫为主, 而运用中草药配药, 则选用栀子和黄连能够对副猪嗜血杆菌产生明显的抑菌活性, 能够有效预防副猪嗜血杆菌病。

总之, 在我国畜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中, 我国畜牧业生产也面临着众多挑战, 尤其是多种类的畜牧畜禽疾病特别是细菌疾病频频发生影响着猪的健康成长。对于一些细菌性疾病可以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既可以有效治疗疾病, 又可以减少抗生素残留给人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细菌疾病,中草药,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石继国.中草药治疗猪常见细菌性疾病[J].当代畜牧, 2014, 29:66-67.

[2]罗从臣.猪常见细菌性疾病及中草药预防与控制措施[J].农技服务, 2015, 07:173.

如何用中草药敷脸治常见病症 篇2

我很容易上火,脸上常长一些痘痘;另外,两岁的小宝宝脸蛋上也有些湿疹。听朋友说,这些病症都可用一些中草药洗脸治疗,但我不知道具体该用哪些中草药来洗脸,又该如何治疗?现特向您请教,请予解答。谢谢!

广西 武珺

武珺读者:

上火了脸上长包或湿疹时浑身发痒,的确让不少人苦恼不已。其实,轻度湿疹和上火长包,可以用金银花、蒲公英煮水敷脸缓解。

湿疹用金银花敷脸。很多小宝宝容易出现湿疹,用草药水洗效果很好,可以用金银花、马齿苋、黄芩、黄精、茯苓等各20克(此为一般用量,对不同年龄的宝宝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减量)煮水150毫升,用纱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拧至不滴水,敷在患处。也可将药液稀释在宝宝洗澡水里给宝宝洗澡。但如果患湿疹的皮肤出现鲜红糜烂,有组织液渗出,或呈浅红或暗红斑,皮肤表面粗糙干燥且覆有鳞屑时,则不能用此法治疗,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来洗脸可消痘,尤其针对内热引起的痤疮,甚至伴发局部红肿的痘痘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将20~30克蒲公英加适量水,用砂锅煎煮2次,煎至约剩100毫升药水,用纱布蘸药水后敷在患处,每天2~3次,每次敷10~15分钟。

如果是内热重、经常长痘的人群,单用蒲公英洗脸的效果会不理想,还需要同时清凉祛热、生津润燥,所以最好再加一点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等,这样效果会更好。如果是由螨虫引发的痘痘,同时伴有细菌感染,或是痰湿体质引发的痘痘,表现为结节、囊肿、疤痕,且有大便稀溏,则不宜使用蒲公英,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同时要健脾胃,多吃些山药、薏仁等食物。

最后还须提醒,用草药洗脸大多不能治本,如果发现有皮肤疾病,应当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还须注意,过敏体质者最好不要用此方法,以免出现过敏症状。

广西 李艳鸣

常见中草药 篇3

关键词: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药学专业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 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在新药开发方面, 由于化学药品的开发费用昂贵, 且毒副作用大, 近年来人们已把目光转而投向中草药等天然药物。因而在药学本科专业中开设常见中草药课, 可让药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常见中草药知识, 弘扬祖国医药, 为其将来从事中草药研究与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校药学本科专业是新升本科专业, 缺乏本科教学的经验, 也没有供教学用的中草药药园和标本陈列室, 但我校处于井冈山区域, 由于井冈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因而我们本着从实际出发, 把常见中草药课教学放在野外实地进行, 使学生身临其境, 充分发挥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的作用,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常见中草药知识, 且在教学中师生互动, 这样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 真正达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探究”中深化的教学目的, 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8级药学本科专业 (45人) 和2009级药学本科专业 (76人) 学生。

2. 教学方法。

选择2008、2009级药学本科专业学生, 在每届学生进校第4学期开学后的第10~12周左右按制定的野外实地教学方案进行为期一周的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具体做法:学生进校第4学期开学后给他们每人发一本我们整理后的《江西草药》, 让他们自行学习。在每次进行野外实地教学前1个月, 我们还要专门到实地考查教学地点和路线, 考查中草药资源是否丰富, 在行进中是否安全。在进行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前2~3天, 给他们进行一次3学时的常见中草药讲座, 在讲座中主要针对我们拍摄的本地一些常见中草药进行讲授, 让学生有一些感性认识, 并把图片发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再去温习。进行实地教学时, 10~20名学生为一小组, 每组由2名带教老师带教, 按预先采点的路线行进, 带教老师一路带领学生识认中草药, 每遇到一种中草药就介绍一种, 从中草药的形态, 生长环境, 如何辨认, 采集部位及时间, 性味功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同时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在每天完成小组教学后回到住地, 下午5点左右, 还要集中一起授课, 利用在野外采集的标本, 由一名主讲老师进行讲授, 这样让大家加强记忆, 还可以让在分组采集和辨识中没有看到的同学进行辨识。

3. 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

为了检测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的教学效果, 学习结束时, 采用问卷调查请2008、2009级学生对野外实地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二、研究结果

笔者对野外实地教学的教学情况发放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表, 共121份, 实际回收121份 (2008级药学本科班45份, 2009级药学本科班76份) , 均为有效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从学生的反馈信息表明: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授课 (99.2%) ;并认为这种方式授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快速识认常见中草药 (98.3%) ;有利于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提高教学质量 (99.2%) ;有助于学生掌握常见中草药的性味、功效, 为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开展中草药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96.7%) ;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 (100%) ;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志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0%) 。

三、讨论

有关学习心理研究表明, 感觉器官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 听觉获得的知识占11%, 嗅觉获得的知识占3.5%, 触觉获得的知识占1.5%, 味觉获得的知识占1%[1]。要想准确识认中草药, 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眼、鼻、舌、手等感觉器官的作用, 才能做到快速、准确识认中草药, 且记忆深刻, 终生难忘。我们尝试把常见中草药课放在野外实地进行, 正是顺应了学习心理学的要求, 这样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体眼、鼻、舌、手等感觉器官的作用, 不放过看、摸、闻、尝等感受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识认中草药。如杜仲叶和皮折断用眼看有胶丝连着, 葎草茎和叶上用手摸有刚毛, 威灵仙茎具明显条纹等;乌药鼻嗅有樟脑味, 鱼腥草叶撕裂后有明显鱼腥味等[2]。而且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和老师随时互动, 这样能教学相长。本项教学研究的效果评价表明:对常见中草药进行野外实地教学,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快速识认常见中草药, 有利于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有助于学生掌握常见中草药的性味、功效, 为后继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今后开展中草药研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要实施好常见中草药野外实地教学, 一是实践教学点和路线一定要选好;二是带教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中草药专业知识, 自己能正确辨识中草药的能力;三是每组人员不能太多, 以5~10人为宜等。

总之, 通过教学研究, 我们认为:把常见中草药放到野外实地教学, 既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又能充分发挥感觉器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的作用, 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快速识认常见中草药, 且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熊耀康, 张水利, 俞冰, 等.利用感觉器官快速识别药用植物[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1 (4) :533-534.

中草药防治常见鸡病的应用技术 篇4

中草药的作用主要包括预防保健及促增重, 调节免疫系统, 巩固、增进鸡的免疫机能, 降低药残和药物耐抗性, 改善鸡肉及其附产品 (蛋) 的风味、品质, 同时排泄物中药残降低, 对环境保护有积极意义。优势是毒副作用小, 避免了抗生素防治疾病极易产生耐药性和损伤鸡重点免疫脏器的缺陷, 全面调节机体生理代谢机能, 固本培元, 从而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因而在养殖过程中发挥了极好的治病和预防保健作用。中药的抗病作用囊括了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疾病, 在双向调节、保护动物机体免疫机能上比西药更具优势。同时, 中草药的应用突破了药物代谢缓慢、不全, 药残现象严重的瓶颈, 鸡肉及其蛋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 对维护食品安全有利。

针对我国农牧区中草药资源丰富的特点, 各种常用中草药可自给自足, 一是采集野生中草药, 二是目的性按需种植所需中草药, 经科学制备后储存待用, 其成本价低廉, 易采易得, 养殖者只要加强中兽医药理、组方基础知识学习, 即可机动组方、辨症下药, 既降低了养殖投入成本, 又摆脱了传统用药 (抗生素应用) 的诸多制约因素, 符合现代畜牧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

2 实用组方

(1) 防治鸡白痢、湿热下痢、细菌性肠炎。大蒜泥+食醋+糖 (红糖、白糖、葡萄糖) 各取适量, 湿拌料投喂, 1~2剂/天, 连喂5~7天, 经常将切碎的韭菜拌料投喂鸡群对疾病也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较严重的水样腹泻病例, 还可添加适量木炭分或锅底灰 (0.2%~0.5%) , 其收敛作用较好, 能迅速止泻。

(2) 不明原因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混合感染。症见患鸡喘咳、张口呼吸、甩鼻、下痢 (腹泻) 、肠炎症状等, 可用金银花 (又名忍冬花, 含黄酮类大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异绿原酸及少量绿原酸, 还有肌醇、皂苷等) +鱼腥草 (又名折耳根、十药等, 含挥发油、癸酰乙醛、月桂醛、a-蒎烯 (a-pinene、芳樟醇等) 2味中药粉碎为末拌料投喂, 1~2剂/天, 连喂5~10天。必要时可与板蓝根、连翘、黄芩等配伍应用, 其清热解毒、透表止痢、杀菌消炎等功效增强, 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 (金黄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均有一定的抑杀作用。

(3) 鸡痘病。金银花、鱼腥草合用拌料投喂, 1~2剂/天, 连喂5~7天;同时取新鲜丝瓜或扁豆叶或花, 捣碎为泥, 先将患部结痂 (痘疤) 揭去, 以带汁草药泥敷于患处, 每日2~3次, 连用3天, 可见良效;必要时重症患鸡可再灌服病毒灵片0.5~1片, 2剂/天, 连用3天。

3 体会

(1) 雏鸡期净化体内外病原、中大鸡重症病例治疗时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以中西结合效果较好。健康鸡群应尽量避免实用抗生素, 金银花、大蒜、板蓝根、鱼腥草、柴胡、穿心莲等常见中药材合理组方, 即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出栏前期 (出栏前28天) 应坚持足够休药期, 原则上应禁用抗生素, 以保健型、低毒副的中草药为主, 以确保鸡、蛋产品卫生安全及质量。

中草药综合防治家兔三种常见病 篇5

1、巴氏杆菌病

1) 症状

兔的慢性巴氏杆菌病又称慢性传染性鼻炎, 病兔上呼吸道发生卡他性炎症, 鼻孔不断流出浆性分泌物, 后变成粘液性、脓性, 最终脓性分泌物外干成结块。该病潜伏期一般1~5d, 病兔精神萎靡, 衰弱、呆立不动;食欲废绝;呼吸急促, 体温高达40℃, 鼻孔有浆液性至脓性分泌物, 有时打喷嚏, 粪便变软至腹泻, 死前体温下降、抽搐。有的突然死亡, 临床上不表现出前期症状, 约1~3d死亡。

2) 防治措施

一是按时接种菌苗预防。

二是兔群中如发现有病, 应迅速查明原因, 对兔病立即隔离, 对场地、笼具、食具立即消毒, 消毒药可选用3%的溴药水、3%来苏儿或5%漂白粉。

三是中草药

方一:金银花10g, 菊花6g, 连壳6g, 地丁5g。水煎每日2次服用。

方二:黄连3g, 黄芩1g, 黄柏3g。水煎每日2次服用。

2、痢疾

1) 症状

病兔体温身高40℃以上, 有腹泻, 粪便恶臭, 呈粘脓性, 部分病兔粪便带有血液, 病兔精神萎靡, 食欲消失;常卧地, 全身虚弱衰竭。

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精心护理是很重要的条件。

二是诺氟沙星0.08g, 次硝酸铋3g, 小苏打3g。混合, 每日3次服用。

三是中草药

方一:大蒜1瓣。捣烂, 大兔1次灌服。

方二:白头翁6g, 马齿苋10g, 焦大黄3g。水煎1次灌服。

3、乳房炎

1) 症状

乳房肿胀, 触压有热性的炎症反应, 泌乳量减少, 病兔食欲不振, 体温升高。

2) 防治措施

中草药。

方一:草决明10g, 蒲公英6g, 地丁6g。水煎每日2次服用。

常见中草药 篇6

1 棘胸蛙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病因与症状

1.1 水霉病

1.1.1 病因皮肤有外伤, 水霉菌从皮肤伤口侵入肌肉。

1.1.2 症状

多发于蝌蚪阶段。发病蝌蚪体表可见棉絮状物 (菌丝体) , 游动异常, 食欲不振, 导致蝌蚪日渐消瘦, 进而死亡。

1.2 红腿病

1.2.1 病因皮肤有外伤, 伤口感染嗜水气单孢菌所致。

1.2.2 症状

发生于幼蛙和成蛙。急性型红腿病病蛙精神不佳, 四肢无力, 行动迟缓, 不摄食, 腹部胀气, 腹部及腿部的肌肉呈点状充血、粉红色溃疡, 严重者全部肌肉呈红色, 内脏充血, 脾肾肿大。该病发病较急, 3~4 d便死亡, 且传染性极强, 可导致整个养殖池的蛙全部死亡。

1.3 烂皮病

1.3.1 病因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差、饵料单一、维生素缺乏等容易引起该病。

1.3.2 症状

发生于幼蛙和成蛙。发病初期, 蛙的头背部皮肤出现白斑, 然后表皮脱落并开始腐烂, 病情严重者溃疡可蔓延至整个背部和四肢, 眼睛瞳孔出现颗粒状突起, 由黑色逐渐变成白色, 最后眼球被一层白色脂膜覆盖。该病传染快, 病死率高。

1.4 肠胃炎

1.4.1 病因水质污染、饵料不洁、消化不良等引起。

1.4.2 症状

发生于幼蛙和成蛙, 病蛙发病初期焦躁不安, 后期反应迟钝, 闭眼, 不吃不动。解剖可发现肠道充血、发炎。

1.5 寄生虫病

1.5.1 病因主要是锚头鳋、车轮虫等寄生虫寄生所致。

1.5.2 症状

多发于蝌蚪。虫体寄生部位的肌肉发炎红肿, 易导致其他病菌侵入, 发病蝌蚪行动迟缓, 生长停滞, 严重者死亡。

2 防治方法

从以上棘胸蛙常见疾病的病因可以看出, 预防棘胸蛙常见疾病发生, 除要做好水质水温调控、保持饵料与水质的清洁、维持蛙营养均衡外, 更重要的是做好养殖水体和蛙池的杀菌消毒。

2.1 食盐、生石灰消毒

养殖用水经过紫外线杀菌消毒后再进入棘胸蛙养殖池, 转池前蛙体 (蛙卵、蝌蚪、幼成蛙) 用3%的食盐水浸浴15 min。所有饲养用具 (工作服、套鞋、扫帚等) 和饵料均用3%~5%食盐水消毒后才能进池或投喂。每天傍晚将食台残饵冲洗干净, 并将养殖池沉污区中的污物排出池外。蝌蚪、幼蛙和成蛙养殖期间每25~30 d用3%~5%食盐水或5 mg/L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消毒, 特别是养殖池的陆地区域, 要常用生石灰水泼洒, 做好消毒工作。

2.2 中草药包浸浴

中草药包浸浴法是指将几种中草药按一定的剂量调配好装入包 (袋) 中, 然后将整个药包 (袋) 浸泡在养殖池中, 药物有效成分缓慢释放到水体中, 以达到杀灭水体中、蛙身上以及养殖池中有害病菌。用于防治棘胸蛙常见疾病的主要中草药与用量:五倍子20~50 g、鱼腥草20~38 g、穿心莲20~35g、蒲公英20~50 g、大青叶20~50 g、大黄20~30 g、槟榔20~30 g。

中草药包的制作与使用:药包可用棉布或网目40目的尼龙布做成布袋状, 大小视药物量决定。装入中草药后扎紧袋口, 放入池中, 每20~30 d换药1次。

药包中的五倍子和大青叶能治疗皮肤溃疡;鱼腥草可增强免疫力;穿心莲、蒲公英及大黄对肠胃炎有良效, 槟榔具抗寄生虫作用。因此, 该中草药包对棘胸蛙具有防病、治病等双重功效。按照上述预防措施, 棘胸蛙一般较少发生病害, 养殖成活率可达80%以上。

3 小结

在社会广泛关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时代, 用中草药防治水产动物疾病, 不但可以解决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等引发的病原菌抗药性以及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 而且生产的产品绿色环保, 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因此, 该方法应用前景广阔。

中草药化学成分复杂, 在应用中, 要掌握好中草药配伍原则, 寻求最佳的组合效应, 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上一篇:优化函数下一篇:营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