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共12篇)
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1
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在知识上,学生了解了电子刊物的特点并通过电子小报的学习和制作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了Word软件的操作方法,翰墨林的制作在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学习基础上,对电子报刊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电子报刊制作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报刊编辑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了解了互联网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的在网上搜索信息并知道了网上学习和网上购物的基本常识,除此之外还给学生补充了有关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知识。学习态度上,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认真明确,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发现七年级学生整体计算机操作程度比较均衡,同学间能够相互帮助,合作意识较强。学习习惯上,在新学期强化学生掌握了对自己文件归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上机操作习惯及方法,在学期初采取男女插座的方式很大程度上维持了上课的纪律养成同号机轮换不争抢座位的习惯并采用一帮一的学习形式,让操作技能较好的同学与较差的同学同位,以便共同提高。
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信息技术课时少,一周只有一节,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容易巩固,加之课后复习的主动性差,很容易遗忘。对此我将继续延续上学期的方法,要求每个学生带课本,将重点内容采用笔记的方式勾画或者记在书上,既能加强记忆又便于期末复习时巩固,二是小部分学生在上学期末已经出现纪律散漫的情况,对此还要继续严要求,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开学第一节课要再次明确信息技术课堂的纪律问题,尤其强调进教室打游戏的处罚规定,提前打好预防针,三是要继续坚持分小组教学,在教学中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系统阐述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各种软件应用的方法,同时渗透着积极向上的品德教育和健康活泼的人文精神。各分册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连贯,分别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本教材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循序渐进的任务为引导,每课都配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例和素材,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本书语言流畅,内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将趣味性和教学性融为一体,符合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单元 信息大世界
整个单元由“信息新概念”、“信息新技术”两部分组成。“信息新概念”以“信息”为线索,辅以大量图片,深入浅出地介绍信息、信息特征、信息技术等概念。“信息新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与人的智慧为切入点展开,从硬件、软件系统,从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从智能机器的特点等方面向学生阐述计算机这个“新技术”的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 动物新视野
主要内容是学习Excel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从启动、认识界面、数据输入、数据运算、数据编辑、数据表修饰、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的图形化表达等多个方面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
第三单元神奇的天路 和 第四单元 壮美的三峡
从第三单元开始学生学习使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处理计算机图形图像信息的基本方法,同时了解有关计算机图形图像的知识、了解使用计算机处理图形图像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学任务是学生通过练习、操作、思考掌握知识。
在知识与技能上,了解信息及相关概念,感受“信息”、“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软硬件的关系,消除神秘感,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研究学习Excel数据处理软件,掌握数据的输入方法,体验数据处理软件的强大功能,培养学生用数据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基本操作,以及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加工过程和基本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上,主要通过教师的少讲、精讲,学生尽可能多练习、操作,学生间相互启发、交流,共同提高、掌握要学习的内容。营造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的课堂,使学生高效的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充分发挥掌握的好的学生的作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在情感与态度上,培养学生有纪律、有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刻乱画,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因特网的广泛应用,能认识其即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内容,自觉远离游戏和不健康的内容,不进行无聊的聊天,发表言论遵守社会公德,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兴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教育学生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措施
1、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学生做好笔记及时操作练习,期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反馈矫正,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造的方法。但是要少讲精讲,语言要通俗易懂把学生留给学生去实践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任务的选取要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考虑中学生年龄、兴趣、知识、认知结构等特点,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3、在教学中继续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
4、充分发挥掌握的好的学生的作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布置安排学生动手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充实,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5、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引导下,自我探索、发现,并通过上机体会掌握操作技能。创新是个永恒的主题,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
6、除了要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因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要更加注意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要教育学生计算机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工具,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高档的游戏机。教育学生要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应负责任地规范使用计算机;教育学生要使用正版软件,从小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教育学生要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能仰慕电脑“黑客”等
7、除此之外自己本身要立足本职岗位,熟悉学生,深钻教材,提高自我基本素养,积极进行探索创新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信息新概念———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2周信息新技术———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
第3周动物的速度———工作表、单元格、填充柄
第4周动物的力量———初识高效运算的函数
第5周动物的体重———编辑数据、修饰数据表
第6周动物的聚会———数据排序、分类及图表处理
第7周蓝天做画布———新建图片和填充背景
第8周高原铺钢轨———使用魔棒工具及图层的概念
第9周圣殿迎嘉宾———模糊效果及图层的调整
第10周人间现奇迹———添加文字图层
第11周诗情配画意———使用仿制图章工具
第12周方寸集美景———图像裁剪和画笔工具 第13周故乡抒情怀———使用套索工具 第14周艺术显魅力———应用滤镜效果 第15周复习
第16周考试
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2
一、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程后的亮点
1. 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 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春》这课的开头时, 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播放几张具有代表性的春天景物, 如繁花、翠柳、绿草等, 在视觉上形成很强的冲击力, 让学生都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
2. 利用多媒体技术, 增大课堂容量。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相比,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 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 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 从多方向、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结果的比较中, 形成创造性的思路。
二、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和几个不容忽视的弊端
1. 教师完全依赖多媒体, 缺乏个性与特色。
2. 课堂呈现量过大, 学生如走马观花。
3. 容易造成想象能力的缺乏。
4.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适可而止, 恰当运用, 便会相得益彰
美国教育学家埃根等人在其所著的《教师的教学策略》一书中谈到, 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所有教学情境的模式或结构, 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如何转变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观念, 怎样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体现大语文的性质特点呢?
首先,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 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不要只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 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其次, 在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绝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再次, 适时地在恰当的地方, 穿插一些技术来辅助教学就行了, 不能把传统的东西丢得不见踪影。
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具有传统教学所无以比拟的优越性, 但它并不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 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不至于走入误区。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媒介则为中介, 要优化课堂教学, 真正做到“教育创新, 与时俱进”, 其路漫漫且修远。
摘要: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拓了新的天地。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不仅能节省时间, 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使语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整合,研究
参考文献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题 篇3
1. 已知-2xny4 + 5x2y - 1是六次三项式,则n = [ ].
2. 若(a - 2b)2 = (a + 2b)2 + k,则k = [ ].
3. 一个角的补角和它的余角的比为5∶2,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4. 有两个1圆的硬币,随机抛在水泥地上,两个硬币正面都朝上的概率记作P(正,正),一个正面朝上一个正面朝下的概率记作P(正,反), 则P(正,正) [ ]P(正,反)(填“>” 、“=”或 “<”).
5. 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8的值是2 006,则当x = 2时,代数式ax5 - bx3 + cx + 4 004的值是[ ].
6. 如图1,已知∠3 + ∠4 = 180°,则NM与BC的位置关系是[ ],请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结论[ ].
7. 观察下列等式:22 - 12 = 3,32 - 22 = 5,42 - 32 = 7,…则第n个等式为[ ].
二、选择题(每小3分,共24分)
8. 在代数式a,-,a2 - b2,,中,整式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
9.小马虎在做下面4道题时只做对了1道,他做对的是().
A. (-1)0 = 0B.(-a3)2 = a5
C. 4m2 - 3m2=1D. -
x32 ÷ -
x5 = - x
10. 你到过天安门吗?天安门广场雄伟壮观,它的面积有44万m2.算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的大小接近于().
A.篮球场地的面积
B.教室的面积
C.一张报纸的面积
D.一本教科书的面积
11. 如图 2,方砖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小老鼠在方砖上自由走动,最终停留在白色方砖上的概率是().
A. 4B. C. D.
12. “已知两个多项式A和B,其中A = 4x2 - 5x + 1,求A + B”.小亮在计算时错误地将“A + B”看成了“A - B”,所得的答案是-2x2 + 9x - 4,你帮助小亮计算出“A + B”的正确答案是().
A. 2x2 + 4x - 3B. 6x2 - 14x + 5
C. 10x2 - 19x + 6D. 8x2 - 23x + 9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似数1.60的精确程度与近似数一样
B.近似数1.60与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一样
C.近似数7.80精确到百分位,有3个有效数字
D.近似数6 000万与近似数千万的精确程度一样
14. 已知4x2 + 2mxy + 9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A. 6B. ±6C. 12D. ±12
15. 图3的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点的灯泡发出两束光线OB、OC经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ABO = α,∠DCO = β,则∠BOC 的度数为().
A. 180° - α - βB. α + β
C. (α + β)D. 90°+(α - β)
三、解答题(共55分)
16. 计算:(每小题5分,共10分)
(1)(3x + 2)(x - 3) - x(4x - 5) + (x - 1)2;
(2)(x - y)(x2 - y2)(y + x).
17. (8分)已知a + b = -5,ab = 6,求a2 + ab + b2的值.
18. 作图题:(9分)
已知:∠α、∠β,且∠α > ∠β,如图4;
求作:∠AOB,使∠AOB = ∠α-∠β;
说明:只允许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19. (10分)如图5,一块直径为a + b的圆形钢板,从中挖去直径分别为a 与 b的两个圆,求剩下的钢板的面积.
20.(10分)表1是2001年6月13日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报告.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6个城市空气质量情况,你的统计图能画得形象些吗?
(2)如果要利用面积分别表示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6个城市所占的面积之比大约是多少?(可利用计算器计算)
(3)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你发现这6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联系吗?
21. (8分)看图填空.
(1) 如果∠2=∠3,那么[ ]∥[ ],理由是[ ].
(2) 如果 ∠3=∠4.,那么[ ]∥[ ],理由是[ ].
(3) 如果∠1与∠4满足条件[ ]时,m∥n,理由是[ ].
(4)如果∠1+∠2=180°时,[ ]∥[ ],理由是[ ].
七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4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大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深入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本学期我仍然担任七年级1-6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正确的开机关机,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及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靠每周上课时间巩固练习的,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内容包括:初始因特网、网上浏览、网上搜索和软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五章内容。其中第三章的软件下载和第四章的收发电子邮件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在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不是简单的靠书本传授理论,而是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常用的交流方式和载体。
3、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五、教学措施
1、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与互助方式和动手上机操作三种方式进行,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相结合,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相关课时中,安排一定量的任务(项目),应用小组合作、分组交流、作品展示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和实践,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3、利用因特网络资源,扩大学习空间,丰富课堂教学。
4、认真备课、上课,严格要求学生。
5、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课 时 内 容
第一课时 信息在你的指尖------信息搜索入门
第二课时 做个信息搜索的高手---信息搜索进阶
第三课时 Down load的感觉真奇妙----下载软件的知识
第四课时 有更多内容可以下载----下载图片和文字
第五课时 天各一方轻松谈----网络聊天与论坛
第六课时 实习课题
第七课时 好漂亮的文档----word入门
第八课时 在word中做数学题----
第九课时 读《秋土》有感-----word中文字的修饰
第十课时 我心中的国旗-----图形的绘制
第十一课时 热闹的运动会----图片的插入
第十二课时 为日记做个标记----插入艺术字
第十三课时 制订学习计划-----绘制表格
第十四课时 变幻莫测的段落设计(一)---对段落进行修饰
第十五课时 变幻莫测的段落设计(二)---段落的特殊效果
第十六课时 千呼万唤始出来------------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
第十七课时 由日记到板报-----文本框的应用
第十八课时 实习课题
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5
(2017——2018学年上学期)
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开展进行,在工作中紧紧围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及任务主要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与网络基础,主要内容:第一单元,操作系统,共9课,第二单元,网络技术,共4课。按照学期开始制定的教学计划,已完成了全部的教学任务。
一、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把三维目标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认真备课,做到前设计、中设计、后设计齐全,并按照课堂教学常规认真实施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和教材的不同情况,合理调整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教学民主,平等对待学生,教学面向大多数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作业及辅导,教学中根据教材的要求设置适当的练习任务,根据任务的难易采用不同方法如微课、小组协作等突破重难点。对每课设置的巩固练习也有选择地也下发学生,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仔细检查学生完成巩固练习的情况。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四、定期测试和及时小结,根据测试的结果总结教学中存在的各
种问题和得失,并及时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五、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及时参加教研活动,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参加教研组开展的课堂教学同时,主动承担公开课任务,虚心向同事请教,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此外参加了银川市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活动,到北塔中学参与了听课活动,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的最新教学理念、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中学,在学习习惯和上机操作习惯上还与中学生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学习习惯,如信息素养基础较差,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操作任务,不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不遵守微机室的各项管理要求,尤其是卫生习惯较差,课堂上吃零食,随地扔垃圾,因此在平时要在思想教育和课堂管理中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之在各方面达到中学信息技术的教课堂教学要求。
二、受教材内容和个人能力的限制,在教学方法上感觉教学手段还不够丰富和多样,没有合理优化教学方法,对最新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方法研究、掌握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根据教研室的听课及评课反馈的结果看,个人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定式,在教学方法上不够新颖,许多地方不够合理。需要进行改进。
三、学生对信息技术虽然很感兴趣,但是很多人在对待学习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操作计算机,对理论课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或者对上课抱着仅仅停留在娱乐和玩的基础上,所以在学习中不是很用心,很认真。最大的问题是上课过程中不能集中精力,一味在想着玩,上课时小动作多,而不是如何上好课,及时完成学习中的各种任务和练习。
四、本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信息技术素养较差,与前几年相比,虽然有一定改善,但在完成学习任务中仍然表现不尽如人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既显示出了方法上的欠缺,也暴露了基础的薄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6
术教学计划
杨汉杰
我校办学思想是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从知识的前瞻角度培育学生,系统贯彻执行校长提出的全面育人的治学理念,让每位学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我带信息技术课程来说,这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必修工具课程,教学应始终把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根本性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
一、指导思想: 2015—2016学第一学期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质量第一”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习与研究,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研究。
二、总体目标: 信息技术教育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具体教学目标是: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3、掌握计算机文字的录入、图形的绘制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根据新课标的教学大纲要求,重点拓宽中学生对现实信息时代的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也是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具体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因材施教。把握好初中阶段的信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5、初中信息技术主要讲述了信息基础、计算软硬件知识、计算机安全、使用规范和基本操作,力求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6、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操作部分通过“任务驱动”方式主要介绍了桌面的操作、改变我的电脑窗口显示方式、文件与文件夹的查找、文件夹的建立、复制、删除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相关操作,并能在实践中综合应用。
三、教材简析: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图文并茂,但难度增加,主要体现在将一些资源管理器操作中的深度内容放在本册当中进行学习,如文件与文件夹的查找、复制、移动、删除等对于村镇学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教材内容:初中第一册的《信息技术》总共有2个模块,10课。
1)、信息与信息技术,2)、认识计算机硬件,3)、计算机的软件,4)、初识windows xp,5)、认识windows xp 窗口,6)、windows xp 桌面上的操作,7)、资源管理工具,8)、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9)、应用软件的安装和卸载,10)、windows 中的多媒体功能。
3、重、难点:主要是资源管理的使用。
四、教学活动设计:
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资源管理器的使用。要依靠计算机学会自主对计算机中的文件进行管理。让学生熟悉资源管理器及其基本使用方法,能够熟练进行文件及文件夹的新建、移动、复制、删除等操作。在活动项目与主题活动中加入汇报讲演、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措施:
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要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不断渗透计算机文化,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计算机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工具之一。
2、对于新教材,首先要钻研教材、教参和教学涉及的相关软件,用好配套的《信息技术》(初中)光盘。提倡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法和学法,因材施教,耐心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发现一题多解的方法并注意不同环境下的方法选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实施素质教育融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始终。
3、教学方法可因条件而异,一般宜采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内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学生及时操作练习,期间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反馈矫正,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合作精神。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切忌一讲到底或一人表演唱“独角戏”,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引导下,自我探索、发现,并通过上机体会掌握操作技能。
4、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爱惜电脑,不人为破坏教学场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自觉抵制盗版和拒绝网上不健康信息。
5、加强教学实习场所微机房(计算机中心)的日常管理,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软件、示范文档、练习文档、安全上网),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6、此外,自己应该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料,多方面吸取丰富知识,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求教学更加完善。
7、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要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不断渗透计算机文化,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计算机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工具之一。
8、做好学生上机考核工作,下大力气抓好学生的电脑作品制作。定期对骨干学生作品进行指导。成立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并做到“三定”:定学生、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内容,努力提高我校学生的竞争能力与水平。
六、面临的问题和克服的办法:
我所授课的学生是刚从小学步入初中的学生,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加大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因此,我们一定要和个任课教师和导师紧密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班务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从而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搞好工作的目的。
七、工作进度安排: 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2 第2课 认识计算机硬件 3 第3课 了解计算机的软件 4 模块一综合复习5 国庆节假期 模块二第1课 初识windows xp操作 7 第2课 认识windows xp窗口 第3课 windows xp桌面上的操作
(一)9 windows xp桌面上的操作
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7
工 作 总 结
但是
2014-1-5
2013-2014年上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
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信课,一学期的工作就要结束了, 在这一学期中,我学习新课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上课的形式和内容,难易结合,并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学得愉快、学得好。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在讲课中使用“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形式应灵活多样,切忌“呆板”、“枯燥”。“练习”是一节课中学生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渠道,练习的时间充足,练习的内容能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练习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谓“学以致用”。它可以是对某一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也可以是对几节课,一个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它可以穿插在“练习”之中,但又是在“练习”基础上的一次升华。
二、加强学生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多电子小报的规划设计,而这一课程是软件应用课,学生以前学习了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些软件都是有类似之处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主要是采用了任务驱动
法,即布置一个任务,展示一个样品,再让学生通过看书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先自学再和同学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制作出作品,最后作品展示,让学生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后期的一系列练习学生的操作水平有了好大的提高。
三、注重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在操作时,如果完成的可以看一下还可以怎样做,或者可否做得更好;有些时候我设计多个任务,有简单的,一般的,稍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做。这样不单使学生在不同程序得到发展,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利用计算机开展创新实践的能力。
除了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我还选拔一些好的学生进行辅导,培养尖子生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通过对他们的辅导,使他们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回顾这一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工作中我有了欣喜的收获,也发现了不足。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寓教于乐,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2013-2014年下学期七年级信息技术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本期我任教七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没接触过电脑的同学占大多数,少部分城镇学生的电脑期操作已较熟练。但有共同的一点是同学们普遍对电脑操作的技能和知识缺少完整的训练,知识零碎性大。
2、计算机基础与Windows的操作是掌握电脑的前提,但许多操作没有系统性,没有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
3、网络部分内容知识概念多,操作内容有较大的虚拟性。
4、文字处理操作不难,力争成就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和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Windows的操作。
2、了解网络、互联网的知识与上网进行信息交流,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
3、文字输入的基本技能,办公软件的操作。
三、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构成、文件管理。网络操作。制作电子版报作品。
2、难点:资源管理器。网络应用。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的制作。
四、教学措施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应当使学生感到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知识与操作的有机结合,在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理解知识,体会理论的具体表现。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每节教学内容尽量分解成一个个任务,通过分析任务,操作,最终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操作要点的目的。
2、结合操作,理解知识。将“任务驱动”方式与“探索性”教学良好结合,逐步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动手到感想,进而上升为理论。
3、提倡学生主动探索、进行方法引导。
4、广泛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演示教学。
5、尽量挖掘教材中适合启发式教学的内容进行启发式教学。
6、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任务,以操作为主。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信息技术简介 3课时 第1课 无处不在的信息 1课时 第2课 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1课时 第3课 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1课时 第二单元 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 11课时 第1课 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系统 1课时 第2课 窗口操作 1课时 第3课 用键盘进行英文输入 3课时
第4课 画简单的图画 2课时 第6课 编辑修改图画 2课时 综合任务 制作电子图画——祖国万岁 1课时 第三单元 用“资源管理器”管理磁盘文件 6课时 第1课 “资源管理器”简介 1课时 第2课 “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 2课时 第3课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2课时 综合任务 查找文件 1课时 机动课时2节。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4班的历史教学,七年级两个班有100多个学生,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整体上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历史下册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及时听课,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
新教材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5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七、奋斗目标
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9
术教学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计划的安排下,结合我校计算机的硬件实际情况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临近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1、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收效很好。
2、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从光盘上或到网上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3、在教学之余,我还努力搞好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制作小动画,有的学生学会了程序设计,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教学教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本学期,在教学之余,加强了对业务的钻研。
在本学期,我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充分发挥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走在学校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外,我们还担负着许多其它的任务。学校其它学科公开课的课件制作。另外,学校机房、各室和教师用计算机等,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基本上都由我来完成。
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10
七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辞旧迎新,转眼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了在新的学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特做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总之,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所教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所任年级两个班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由于在开始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写的技能方面基本上没有得到过训练,连音标和字母的拼读都没有掌握好。经过上学期不懈努力,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
好转。音标因素基本都能掌握。但是学生整体的惰性还是很强,自觉性很差。总是要老师督促。
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三、奋斗目标:
钻研新课标,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努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指标。
四、具体措施:
1.每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2.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另外,要求学生每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3.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4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5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开学初给学生收心及教学准备工作
Unit 1-Unit 3 阶段性检测
第四周—第五周:Unit 4-Unit 5阶段性检测
第六周—第七周:Unit 6-Unit7 阶段性检测
第八周-第九周:Review Unit 1-Unit 6 期中复习阶段
第十周: 五一节假期
第十一周 : Mid-exam of Unit 1-Unit 6 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Unit8-Unit 9 阶段性检测
第十四周 unit 10 阶段性检测
第十五周 unit 11
第十六-第十七周 unit 12 阶段性检测
第十七、十八周 复习Review of units 7-12 迎接期末考试
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篇11
1、对教材内容的反思
在几何内容教学时出现问题是对顶角相等的推理过程及做题过程中的应用不太清楚;邻补角与补角的关系没有弄明白。课后我反思,这是由于讲课过程中,结合实物讲解的过程及时间较多,结合图形的推导过程较少。练习量不足所导致的。所以,重新以证明题的形式证明“对顶角相等”,结合图形分析邻补角与补角的包含关系。同时加大习题的练习量,反复纠错
垂直教学出现问题是学生们垂线、垂线段的性质记不清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垂线段的关系及区别困惑较多,我反思到这是由于学生对于直线和线段的区别联系掌握不牢,对于“图形”和“数”之间的结合掌握不牢。因此,结合直线、线段的特点联系及区别着重分析垂线段和垂线之间的不同之处;至于垂线段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则讲清一个是图形一个是数,二者有联系但不可混淆概念。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时出现问题是三线八角图中,每一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公共边找不准确,形状复杂的图形找不准三类角。截线、被截线容易混。课后我反思到,学生对于截线、被截线的关系特点掌握不牢,不清楚截线就是每一组角的公共边。其次,对于复杂图形中的角,应通过相似字母、找公共边去找相应的角。所以,进一步向学生讲清找角先找截线,截线就是公共边,两个角的另外一条边就是被截线。
平行线的判定出现问题是由同位角相等,进而推导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推导过程仍然没有弄清楚是如何推导的,课后我反思到,学生的学习没有把邻补角、对顶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融入进平行线的学习中,学得过于死板,不灵活。三种判定两直线平行的的方法在实战中结合使用能力较弱,只能单独用一种方法去做题。课后我反思到,学生们没有把握住判定线平行的关键点是三类角的特点,利用角的特点去推导出线的平行。因此,结合对顶角、邻补角性质、结合例题深入讲解,在进行强化训练。
平行线性质教学时出现问题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这三条性质在实战中结合使用能力较弱,课后我反思到,学生们对于几何知识学得死板,没能把前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在具体做题过程中,邻补角、对顶角、等量代换、平行公理推论等的使用较少。因此,结合对顶角、邻补角性质、平行公理推论、等量代换等知识点结合例题深入讲解,再进行强化训练。
平移教学出现问题是对应点的连线、对应线段的性质:平行(或共线)且相等不理解,平移图画不好。课后我反思到,一方面是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这条性质没有记牢,二是学生们空间想象、思维能力不足,画图功底弱,三是课堂上带领学生们作图的时间比例少。因此,今后的课中,结合三角形、线段、平行四边形的平移作图法反复讲解;同时加强作图训练。
平方根教学出现的问题是具体到做题环节,学生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学生们总忘记开平方后,有两个平方根,忘记写正负号,反过来,学习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又忘记了些。例如对概念的理解不能转化为做题正确,符号不能确定。因此我思考,在课堂上用了较多时间去阐释无理数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相关意义,具体到相关联系及练习则比重少了一些,学生对于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做题过程中对开平方的关键点没有养成习惯。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对比表要反复背诵默写,解方程的题要加大练习量,同时要注意基础概念的背诵与理解。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内容设置了丰富的实际情境,比如跷跷板游戏、爆破问题等,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但是在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等几方面做得不好,原因则是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对定义概念的解析时间短,练习时间也短。
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迅速地理解并掌握不等式性质一及性质二的特点,但是在性质三的理解及掌握上做的不好,在“系数化为一”时不论系数为负分数还是负整数,经常忘记变符号的方向。今后的课堂中一定要加强练习的量,不断纠错,及时反馈。我在课堂上利用迁移教学,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对比教授,学生们掌握的快,但是方程不用变等号,学生们还是将思维惯性延伸至了不等式这一章。我决定在下一节课加大针对性质三的练习量,把学生的思维惯性扳过来,并及时反馈总结。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迅速地复述不等式性质一性质二及性质三的特点,但是具体做题环节,尤其是在“系数化为一”时不论系数为负分数还是负整数,还是经常忘记变符号的方向。课下我反思到:性质三的掌握学生们还不够熟练。结合实际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暴露出了分析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不会把汉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我决定在下一节课加大针对性质三的练习量,类型复杂的应用题缺少归纳总结的能力。课下反思认识到要注重把学生的思维惯性扳过来,强化文字符号翻译,反复练习巩固并及时反馈总结。
2、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学生是主体,教会他们方法才是重要的。以画图为例,尺规作图法,不是教他们如画角平分线,而是教会他们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学会了这种方法,无论是画角平分线,还是画中线,高线,或者找中点等等,提示他们用尺规作图法,学生便知道怎么做了。再如等式的性质,只要教会他们用等式的性质的方法,在解方程时他们就觉得简单了,就算是解不等式时遇到移项,提示一下,他们也能够想到借用等式的性质。
3、对教学对象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我班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很差,后进生变差的原因又很复杂,多是外在的、客观的,很难凭借他们自身的力量去解决。作为一名老师,要充分了解后进生,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千万不能置之不理,将其边缘化。
4、对教学反馈意见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篇12
安山镇实验学校
李艳荣
新学期开始,现就本学期历史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学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七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0-10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01-17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07-22
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工作计划11-06
七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XX07-12
2015至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01-02
四年级上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2-01
五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教学总结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