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 杜甫》阅读答案

2024-07-15

《阁夜 杜甫》阅读答案(精选10篇)

《阁夜 杜甫》阅读答案 篇1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岁暮时节,在远离家乡的偏远的夔州,霜雪彻夜飘飞,寒气逼人。

B.颔联:拂晓时分,听到军中悲壮的鼓角声,看到峡江中星河的倒影随波摇动。

C.颈联:征战的消息引起千家恸哭,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D.尾联: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终归于黄土,我的寂寞苦闷又算得了什么呢?

12.杜诗用字凝练,请赏析首联中的“催”字。(3分)

13.这首诗非为一时一事所作,而是诗人饱经沧桑之后,把多种悲慨集于笔端。结合诗句,简要概括诗人有哪些悲慨?(4分)

答案:

11. A(3分)

12.答案示例:

催,催促。刚刚放晴的太阳好像被催促着似的匆匆收敛了最后一抹余晖。一个“催”字,既是写景,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又有人生感受,诗人被光阴催促着到了暮年,写出了光阴荏苒、来日无多的紧迫感。

(3分。解字或解句,1分;分析,2分。)

13.答案示例:

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客居他乡、漂泊天涯的孤寂;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4分。答出四点即可。)

杜甫 的《阁夜》的赏析 篇2

【原文】: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解】:

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评析】:

《恨别》杜甫阅读答案 篇3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8. 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8.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1分)。这些数量词体现了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忧国忧民的情感(2分)。尾联回应首联,抒写诗人听到唐军战胜叛军后的喜悦,以及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渴望。(2分)

9. 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 “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分)

9.同意(1分)。“步月”,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看云”,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1分)。简朴优美的叙事语言写出了诗人这种夜立昼眠、坐卧不宁的反常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2分) ,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有“不言神伤之妙”。(2分)(学生答不同意,如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也可酌情赋分)

【鉴赏】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诗人于759年(乾元二年)春告别了故乡洛阳,返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居秦州、同谷,后来到了成都,辗转四千里。诗人写此诗时,距7(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诗人深为忧虑的事。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唐诗别裁集》)这就是说,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760年(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开阔。

杜甫登高阅读答案 篇4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病, 潦倒新停浊酒杯。

(1)、诗人登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根据首联、颔联展开想象,简要描绘。(3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3)、以下不属于诗人“苦恨”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常年客居他乡 B.浊酒难以解忧

C.国家动荡不安 D.自身困苦多病

(4)诗歌的前四句描画出一幅深秋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画面,后四句触景抒怀,渗透出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2分)

(5)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其作用是什么?(5分)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诗人登高看到的是一幅肃穆凄怆、肃杀悲凉、空旷辽阔的.秋天景象: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鸣,凄切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汹涌澎湃,奔腾而来。

(2)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3)B

(4)空阔浩渺 愁苦悲凉

(5)风、天、猿、渚、沙、鸟。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对雪·杜甫》阅读答案 篇5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愁坐:含忧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16.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阅读答案:

15.CE【解析】C.“‘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故选CE。

杜甫《秋风其二》阅读答案 篇6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15、这首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悲喜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答案:

【答案】

14、C 本题中,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故选C。

15、①诗歌的后两联抒发诗人漂泊在外,既悲又喜的思归之情。

春水生古诗杜甫阅读答案 篇7

春水生①

杜甫

其 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

门前小滩浑欲平。

鸬鹚鸂鶒②莫漫喜,

吾与汝曹③眼俱明!

其 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

数日不可更禁当④。

南市津头有船卖,

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 ②鸂鶒xīchì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③汝曹:你们,指水鸟。④禁当:阻挡、拦挡。

(1)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什么共同特点?

(2)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根据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迅速上涨,水量很大

(2) “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复苏,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的喜悦之情;“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却没有钱购买船只以避水患的愁苦心情。

小说阅读理解怎么答题

一、关于人物:

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

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地描写主人公。

小说对人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a、抓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表现。从一个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点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点时,要从多个材料,多方面地分析人物的表现和变化来归纳人物的特点。

二、关于环境:

a社会环境描写:①交代时代背景。②交代社会习俗。③交代思想观念。④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揭示小说的主旨。

公式:这是描写,交代了,揭示了。

b景物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感受。④渲染气氛。

公式:这是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三、关于情节:

1、概括故事情节。

人干事。

人在时地干事。

2、如何做填空题。

a、由已知推未知。故事情节,指的是开端、发展、、结局。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填的是什么。

b、读懂所给的示例,格式、语气要一致。

四、关于标题:

1、标题的含义。

表层义(即字面义)﹢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指代义)。

2、标题的作用。

①点明小说的中心。②高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④交代主要人物。⑤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给小说拟标题。

a、看中心句。b、看开头和结尾。c、看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五、指出关键性词语的含义并赏析关键性词语。

表层义(即字面义)﹢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指代义)。

词语用得很好,它的原意是,在这里的意思是,表现了(结合小说主题)。

六、赏析关键性句。

a、从修辞的角度。

修辞方法﹢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感情(或主题)。

b、从哲理的角度。

表层义(即字面义)﹢蕴涵了哲理。

c、从用词的角度。

词用得很好﹢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感情(或主题)。

七、概括小说的主旨。

通过,表达了(揭露了、赞扬了)。

比如:这篇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的态度反复变化最终弃而不认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金钱关系。

八、赏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衬托。③对比。④象征。⑤设置悬念。⑥铺垫。⑦照应等。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概述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境界。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杜甫《泊岳阳楼下》阅读答案 篇8

14.DE(D项,典故错,出自《庄子•逍遥游》;E项,尾联写鲲鹏图南正是承接颈联“才难尽”“气益增”而来,并非突转)

15.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的内容,《岳阳楼下》仅用“留滞”与“艰危”二词分别略作点染;《登岳阳楼》则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之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异:《泊岳阳楼下》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料,但诗人临危弥坚、报国豪情高涨,仍期待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等岳阳楼》虽在自身境遇困顿不堪中仍不减忧国忧民之热肠,但诗中无论是“昔闻”“令上”之感慨,还是年老漂泊之感伤以及时局**之感叹,都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故只能凭轩远望,涕泗横流。

杜甫《江村注》阅读习题及答案 篇9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公元760年春,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洗花溪畔建成了几间草房,长期颠沛流离的诗人一家在此度过了近5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此诗就作于这一时期。

8.请结合诗歌的前三联分析“事事幽”三字的内涵。(5分)

9.尾联表面上是“幸词”,实为“苦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8. “事事幽”三字是全诗的.主旨(或答出诗眼)(1分)。首联的“清江一曲抱村流”,颔联的来去自如的燕子、相亲相近的鸥鸟,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总2分,分析1分,概括出“清幽”1分);颈联通过写老妻、幼子的活动,写出了江村生活的闲适。(总2分,分析1分,概括出“闲适”1分)

宿府杜甫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10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1) 从内容上看,诗歌是怎样表现独宿的特点的?(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0、;(1)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后两联直抒“独宿”之情。首联写“独宿”的环境,通过 “清秋”“井梧”“蜡烛”等景物的勾画,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氛围。颔联写“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角声悲凉,月色无限美好,但无人共赏,独宿不寐,表现诗人沉郁悲抑的心情。颈联和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独宿”时对国事的担忧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并表明自己不愿在幕府中暂且得安的漂泊苦闷之感。(4分)

(2)A、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清秋”“井梧”“蜡烛”等景物的勾画,烘托出诗人心境的抑郁悲凉,表现出诗人对国事充满忧虑、对漂泊生活深感苦闷之情。

B、反衬。颔联以月色的无限美好反衬诗人独宿幕府时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上一篇:游方山作文300字下一篇:审图工程师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