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格网实习报告

2024-07-06

建筑方格网实习报告(精选4篇)

建筑方格网实习报告 篇1

场区平面控制网、建筑方格网、高程控制网如何建立?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1)、根据测绘院给出的几个桩点,对此点进行实测实量精度升级,当测设结果中误差小于1/15000时则可作为建立本工程平面控制网的依据。

(2)、桩点引测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主控制桩定位在距槽边1m位置做成高0.25m、0.6m*0.6m的四方砼桩台(同一方向的桩点尽量在一条线上),做在基坑护栏内可以防止碰撞和人为损坏;并向外延伸至围墙或临建根部做二次控制桩,桩点永久保护,外侧做1000mm见方的钢管防护,做法同基坑护栏,刷红白漆。

(3)、依据建筑红线及总平面图相配合,建立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其测设点为小圆点,红色三角为测设方向,为双向对称布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角中误差控制在±5″,边长相对误差控制在1/30000(mm)以内,

(4)、平面轴线控制网施测后,由施测人员自检,再由专职验线员复验,确认无误后报监理公司验线,并申请规划、勘测部门验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定并验线合格后,在控制网外轮廓边线上测定建筑轴线控制桩,作为控制轴线的依据。

(5)、根据测绘院给出点坐标,以部分楼的坐标点做为工程的测设起始点及始方向,其它点作为校核点。采用建筑物二级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测角中误差±5秒,边长相对中误差1/15000,采用经纬仪,在实际定位测量过程中为达到技术,测角采用回测法,测距为单向测两次取平均值用木桩打入地面,在轴线位置钉小钉,用C20砼围护,并对其做好明显的防护与标识,以保证减少施工中对其影响,各边的控制桩均在一条直线上,距基槽边1.0米,以便随在定位过程中依据《测量规程》DBJ01-21-95校核及其被破坏后可随时很快用经纬仪结合钢尺将其恢复。

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一般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当场区长、宽大于100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建筑方格网实习报告 篇2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总平面设计图和施工地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本文将结合某电厂建筑方格网的测设过程,详细阐述电厂建筑方格网的设计、测量工作。

1 建立建筑方格网应满足的条件

1)建筑方格网所采用的施工坐标系必须能与大地控制网的坐标系相联系。在点位上、精度上不能低于大地控制网,使建筑方格网建立之后,能够完全代替大地控制网。

2)建筑方格网的坐标系统,应选用原测图控制网中一个控制点平面坐标及一个方位角作为建筑方格网的平面起算数据,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

3)建筑方格网的高程系统,应选用原测图控制网中一个高程控制点作为建筑方格网的高程起算数据,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高程系统一致。

4)对于扩建工程,坐标和高程系统应与已建工程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保持一致。

5)建筑方格网必须在总平面图上布置。

2 建筑方格网的设计

2.1 建筑方格网设计时应收集的参考资料

在设计建筑方格网时应对整个场区的平面布置、施工总体规划、原有测量资料等相关资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某电厂在设计建筑方格网时收集的资料有:场区总平面布置图;场区控制网有关资料;厂区地形图;有关气候、水文、地质勘探资料;执行的规程、规范。对电厂来说主要执行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和DL/L 5001-2004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2.2 主轴线及方格网点的设计

建筑方格网的设计,应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布置图及现场的地形情况进行设计。其设计步骤是:首先选择主轴线,其次选择方格网点。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应考虑控制整个场区,当场地较大时,主轴线可适当增加。因此,主轴线的位置应当在总平面布置图上选择。主轴线及方格网点的设计、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主轴线原则上应与厂房的主轴线或主要设备基础的轴线一致或平行,主轴线中纵横轴线的长度应在建筑场地采用最大值,即纵横轴线的各个端点应布置在场区的边界上;第二,尽量布置在建筑物附近,使网点控制面广,定位、放线方便。保证网点通视良好,应当避开地下管线、管沟,且便于经常复核和标桩的长久保存;第三,轴线的数量及布设采用的图形,应满足图形强度;第四,主轴线上方格网边长,应兼顾建筑物放样及施测精度;第五,主轴线两端点联系到控制点上,以其坐标值与设计坐标值之差,确定方格网主轴线定线的点位精度和方向精度;第六,网点高程应与场地设计整平标高相适应;第七,宜在场地平整后进行方格网点的布设。

如某电厂建筑方格网是在场区总平面布置图上进行设计的。方格网的主轴线选在场区的中部F3~F19,与总平面图上设计的建筑物(主厂房、锅炉房)平行;短轴线F8~F11与主轴线垂直,形成十字轴线。方格网边与建筑物平行,一般沿建筑物之间道路的边沿布设,并考虑尽可能避开地下管线。方格网的边长是按各个不同的用途和建筑物的分布情况来确定,考虑到如果布置得太稀,则定线时测定点位的边长过长,造成精度不佳,满足不了精度要求;若布置得太密,则工作量过大,造成废点,形成浪费。方格网点埋设高度应高于自然地坪30 cm左右。防止低于自然地坪造成积水,影响方格网点的精度。

在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同时,宜建立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点的标桩顶上宜设置一块20 cm×20 cm的钢板,供调整点位使用。宜在钢板的一角设置一凸出的半球状标志,作为高程控制点标志。

3 放样主轴线点及方格网点的加密

3.1 坐标换算

为了测设主轴线点及其他加密方格网点,首先要对测设点进行坐标换算。换算时应按照设计院提供的建筑坐标系统与大地坐标系统的换算公式进行。为使用方便,可事先将各点分别换算。

3.2 主轴线点和加密方格网点的放样和测设

根据大地控制点测设主轴线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极坐标法和前方交会法。测设主轴线可在一条主轴线上定3点或定出互为垂直的3点。本例是在一条主轴线上放样3点,采用极坐标法直接测设长轴线。初步放样时用临时木桩固定、归化,待初步放样确定后再进行埋设永久标志,详细测设步骤如下:

第一,以设计院提供的场区控制点为依据,进行方格网点的粗定位。第二,以粗定位的方格网点为中心布设骑马桩,然后进行开挖、灌桩、埋设标桩。待所埋设的标桩充分稳固之后,进行方格网点的精确定位。第三,在场区已有控制点设站并后视已有控制点,用极坐标法直接放样长轴线两端点F3,F19以及长轴线与短轴线交点F10。第四,精确放样F3,F19,F10,使得三个放样点调整在一条直线上。第五,用F3,F19,F10点与场区已有控制点建立导线网并进行施测、平差,当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 cm时,进行下一步工作。第六,当长轴线与短轴线交点F10确定以后,放样短轴线F8,F10,F11。短轴线放样后,在F10设站按四等精度要求施测∠F8F10F3和∠F3F10F11,调整至90°±5″以内。第七,当长轴线与短轴线均放样完成后,采用直线内分点和方向线交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他方格网点的加密。第八,当所有方格网点测设完成以后,对方格网进行测边、测角、平差计算,求出各点的精确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求出归化值,把各点归化到设计的点位上。此工作可能需要重复进行,直到满足要求为止。第九,当以上各项工作完成以后,进行方格网点的做点工作,方格网点采用手摇钻在钢板上钻深2 mm左右、直径1.8 mm的小坑,然后用铜丝进行锚固,用砂布打磨光亮。第十,方格网点全部固定以后对方格网进行检查,检查方法可以是对全网进行测量、平差。本工程在平差时以F3,F19为固定点进行计算。

4 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高程控制网以设计院提供的场区控制网的一个高程为起算依据,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节点网形,测量精度不宜低于三等水准精度。本例高程控制网宜布设成闭合水准环线,按三等水准精度施测。

5 建筑方格网点标石规格及埋设

建筑方格网点可埋设水泥桩或现场浇筑混凝土,同时应考虑标桩的长期保存,并不致发生下沉和位移。一般埋设深度应至比较坚实的原状土中1 m以下或永久冻土层中。

方格网点标桩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固定点位,标桩顶面为60 cm×60 cm的水泥桩面,中间埋设20 cm×20 cm的钢板(须做防锈处理),钢板一角焊有表面打磨成半球体30 mm ϕ14的钢筋(须做防锈处理)作为水准点标志,标石埋设高度要高于自然地坪30 cm左右。具体规格及埋设情况见图1。

6 结语

电厂建筑方格网的布设应当遵循图上设计与现场勘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同时考虑标桩的通视良好和长久保存。主轴线应尽量布置在场区的中部,并与主体建筑物平行。方格网点的选择应考虑方便建筑物定位放线,同时兼顾图形强度。

方格网的布设要遵循先长轴后短轴、先主控后加密的原则,平面控制网按四等导线精度施测,高程控制网按三等水准精度施测。

方格网标桩的埋设深度应至比较坚实的原状土1 m以下或永久冻土线0.5 m以下,必要时征求地质专家的意见,标桩埋设高度要高于自然地坪30 cm左右。钢板及高程点标志应进行防锈处理。

建筑方格网竣工以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测,符合精度要求后方可交付使用。

参考文献

[1]葛吉琦.测量学与地籍测量[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

[2]孔祥元.控制测量学[M].北京: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建筑方格网布设方法探讨 篇3

建筑方格网是施工放样的依据,其精度指标的确定,主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复杂程度,且取决于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建筑定位允许误差。

建筑方格网精度要求越高,对测量的要求就越高,工作量就越大。反之,精度太低,又不能满足诸建筑结构定位的精度要求。因此,确定建筑方格网精度指标要考虑其合理性还要兼顾其适应性。

1.建筑结构定位限差的确定。查验区的施工顺序遵照"先地下,后地表,先结构,后安装"的原则进行。各阶段不同施工部位对放样精度要求各不相当。如桩基工程、管线开挖埋设工程、结构吊装工程等,对放样精度要求的差异很大。

为满足结构吊装工程的精度要求并考虑应有一定的精度储备,决定取园内主轴线各点位在50m内误差不大于€?0mm的要求作为施工的建筑结构定位允许误差。即:

△=10/(50000)= (1)

2.建筑方格网精度指标的确定。建筑结构定位允许误差是建筑物竣工的最低精度要求,可理解为限差,若取建筑结构定位中误差m为建筑结构定位允许误差△的一半,即:m=△/2(2)

建筑结构定位中误差包括施工误差m1,与测量误差m2两部分,即m=€薄? (3)

施工测量的任务是保证建筑物的施工定位精度。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设备、施工方法以及现场条件的限制,要达到很高的精度是相当困难的,而应采取适当的测量方案和措施,才可能确保测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常取测量误差为施工误差的即:

将公式(4)带入公式(3)可得:

m2=m1/ (4)

m2=m/ (5)

而测量误差m2中又包含控制测量误差m3和细部放样误差m4,即:

m2= (6)

由于控制测量观测条件好,多余观测多,其精度普遍高于放样精度,取

m4=m3 (7)

将公式(7)代入公式(6)可得

m3=m2/ (8)

由(1)(2)(5)(8)式结合可得:

m3=m/3= △/6=1/30000 (9)

由公式(9)可见,查验园区建筑方格网的相对精度应达到1/30000,方能满足整个园区施工的精度要求。为此,应按C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中的四等导线的要求进行设计(该等级导线相对闭合差为1/35000)且有一定的精度储备。

二、建筑方格网的建立

1.方格网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建筑方格网时,应对整个园区的平面布置、施工总体规范、原有测量数据等相关资料有一个全部的了解。根据上述资料结合现场勘探的地形情况,首先选择主轴线,而后选择方格网点。主轴线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主轴线原则上应与园区主轴线或主要轴线一致或平行。第二,纵横轴线的长度应在建筑区域内取用最大值(纵横轴线的各个端点均应布设在场地的边界上)。第三,通视要好,且不受土方开挖的影响,以利长期使用。第四,建筑方格网布设的图形及所选的格网点,要利于今后施工的方便,还应满足图形程度的相关要求,事先要对最弱点进行精度估标。

2.标志制作与埋设。采用强制归心装置,受诸方面条件限制,无法如愿。故我方采用了现场混凝土浇注法,浇注过程中采用震动棒进行振捣。在预布设的各网点上开挖400€?00€?00(mm)的深坑,内置300€?00€?50(mm)的钢笼一个,钢笼规格为4600(mm),采用8@100的环箍连接。标志点采用100000(mm)的钢板一块,钢板底部点焊3€?6€?50的钢筋,以利钢板与钢笼能连成一体,要求钢板的埋设平整度不超过€?,板面基本与地面平。最后做保护井,保护井采用标准砖砌制,尺寸为5000000(mm)。

3.一级导线测量。为了初放和精放方格网点,在园区内首先布设一条一级导线。一级导线应为闭合导线,作为投放格網点的控制点。考虑到方格网点的精度,导线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Leica802)观测,导线闭合差小于€?0mm,相对闭合差为1/30000,平差后的单位权中误差≤€?秒。

4.方格网点的放样和测量。导线点确定之后,作为方格网点放样的控制点,则可采用极坐标法放诸网点,诸点采用木桩初步固定。接着,挖坑并现场用混凝土浇灌。浇灌前用木桩打骑马桩,而后挖坑,夯实基底,安置好网笼后采用混凝土浇注方格网点,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再次放样,并在桩面钢板上刻划临时十字,作为方格网的近似点位标志。然后用全站仪按四等导线精度进行观测,并计算出各点坐标和方格网的初步精度。

建筑方格网实习报告 篇4

关键词:散点法,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

0 引言

土地平整是大多数地面建筑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的必要条件, 是工程实施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所以土方量计算在前期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其计算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合理性和投资概预算[1]。实践中土方量计算方法主要有散点法、方格网法和三角网法, 其中三角网法理论上是最为精确的计算方法[2], 但其计算过程数据量大, 占用大量存储空间, 可读性也差, 实际工作中很少选用[3]。散点法和方格网法适用范围较为类似, 外业测量较为灵活, 借助计算机辅助计算过程简单, 且结果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是土方量计算 (尤其是土地整治工程中土方量计算) 中最常选用的方法。

1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介绍散点法和方格网法的原理及计算步骤, 并选取实例, 在设定假设条件的前提下, 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多次采样, 多次计算) , 并计算中误差和相对误差, 最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为平整工程中土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2 原理与计算步骤

2.1 散点法原理及计算步骤

散点法适用于地势起伏较为均匀的场地平整, 依据填挖平衡原理进行土方量计算, 计算步骤如下:

1) 确定设计高程。

考虑平整区内挖填方尽可能平衡, 以平整区平均高程作为设计高程, 则:

其中, H为设计高程;Ha为平均高程;H1, H2, H3, …, Hn均为各测点高程;n为高程点个数。

注:本文高程点按照5 m, 10 m, 25 m, 50 m四种间隔施测。

2) 计算挖填平均深度。

填方区平均填高:

挖方区平均挖深:

其中, L为高程小于H的测点数;m为高程大于H的测点数;Ht为小于H的各测点高程;Hw为大于H的各测点高程。

3) 计算挖填方面积。

填方面积:

挖方面积:

4) 计算挖填土方量。

填方量:

挖方量:

如果计算的填挖方量相差较大, 则调整设计高程:填方量大于 (小于) 挖方量, 适当提高 (降低) 设计高程。经多次试算, 取填挖方量相等的高程为设计高程。

散点法较为成熟[4], 计算过程借助南方Cass和Excel就可以实现。

2.2 方格网法原理及计算步骤

方格网法适用于建筑场地规整、地形较为平坦时进行的土方量计算[5]。首先, 依据自然地形将平整区划分成若干方格;其次, 通过实测或在地形图上量算取得各角点的自然高程, 计算设计高程;再次, 根据各角点自然高程和设计高程之差求算零线位置;最后, 求出各方格土方量, 加和所有方格土方量即为平整区土方量。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平整区自然状况和精度要求, 以一定间隔建立方格网, 方格网的一条边尽量与等高线或平整区坐标网平行。本文选用5 m×5 m, 10 m×10 m, 25 m×25 m, 50 m×50 m四种间隔建立方格网分别计算实例土方量。

2) 采集各方格角点自然高程, 求算设计高程, 并将自然高程、设计高程及两者的差值标注到方格角上。设计高程通常采用算数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确定。加权平均法精度较高, 传统的做法是将方格四个角点的自然高程平均值作为方格的平均高程, 然后将各方格的平均高程加和除以方格数。这种方法未考虑平整区边缘未填充满整个方格的情况, 影响计算精度。本文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 很好的规避了这一问题。

a.将方格按顺序编号, 并丈量没有占满整个方格地块的面积, 各方格地块面积记作Fi。

b.以方格面积F0作为基本面积, 令其面积倍数为1 (即权数为1) , 则有:

其中, Fi为各单元面积;F0为基本单元面积;nFi为各单元面积倍数;∑n为场地面积总倍数。

c.计算各单元平均高程, 其中:占满整个单元格取四个角点高程的平均值, 未占满整个单元格取地块内方格的角点与地块边线与格网交点高程的平均值, 则有:

其中, hi为各单元平均高程;Ki为各单元乘积系数;K为总乘积系数。

d.计算平整区平均高程, 即各单元平均高程的面积加权平均值:

3) 设定填挖线 (零线) 位置, 即确定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线上的施工高度为0。填挖线用内插法进行确定, 即在相邻角点施工高度为一填一挖的方格边线上内插求出零点位置, 并用直线将相邻零点连接起来。

4) 计算填挖土方量, 方格中土方量的计算有四角棱柱体和三角棱柱体两种方法, 计算每个方格土方量后求和即为平整区土方量。

方格网法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借助南方Cass可快速实现, 技术方法已经相当成熟。

3 实例比较及误差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及假设条件

本文选取实例地块位于辽西地区, 面积3.575 3 hm2, 四周由明显的线状地物包围, 该场地起伏较为平缓, 地势变化连续。为突出体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别, 假设如下:

1) 不考虑耕作层的剥离与回填, 仅按平整区地貌现状进行平整;2) 在平整区范围内进行土方填挖, 不涉及土方的内外运, 即挖填平衡;3) 设计面按平面计算, 不设置泄水坡度。

3.2 土方量计算

首先采用方格网法按照5 m, 10 m, 25 m, 50 m四种间隔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 然后分别选取5 m, 10 m, 25 m, 50 m格网角点的高程按照散点法计算场地平整的土方量, 计算平台选用南方Cass7.0和Excel,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3.3 中误差计算

本例中由于平整区内填挖平衡, 故:土方=填方量=挖方量。散点法和方格网法按下列公式计算中误差、相对中误差:

其中, Δi为真误差;Li为不同取样间距下的计算结果, i=1, 2, 3, 4;X为场地平整土方量的理论值, 以最或然值代替。

其中, m为中误差;n为间隔取样次数。

其中, S为相对中误差。

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3.4 结果分析

1) 当取样间距较大时,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大, 随着取样间距的缩小, 计算结果逐步趋近。方格网法计算结果与真实结果更加接近, 散点法与理论值偏差较大。

2) 从中误差来看, 散点法中的采点间距和方格网法中的方格网边长对结果精度有一定影响。在有足够采样点的前提下, 散点法的采点间距越小, 计算精度越高;方格网法中边长越小, 计算精度越高。

3) 根据填挖平衡原则, 在确定设计高程时, 方格网法中采用面积加权法更加精确, 散点法采样密度足够大时, 设计高程计算结果与方格网法计算结果趋近。

4 结语

计算土方量时, 要充分考虑地形特征、精度要求及施工成本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 达到最优的目的。由上述分析过程可总结出:两种土方量计算方法中, 散点法计算的结果偏大, 精度相对较低, 但其计算原理和过程较为简单, 如果在较大范围内采用机械施工可采用散点法计算土方量;方格网法对高程测量要求严格, 对数据、软件及技术人员要求较高, 其计算结果精度较高。同时, 方格网法还可以设定填挖线 (零线) , 方便施工。

参考文献

[1]张超, 王秀茹.平原区土地整理中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比较[J].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 (3) :84-87.

[2]程会超, 张永珍.DTM法土方计算与误差分析[J].城市勘测, 2011 (3) :150-152.

[3]栗晟, 欧陆.南方CASS计算两期间土方与方格网法土方计算相结合准确计算土方量[J].中国井矿盐, 2013 (9) :32-36.

[4]周一平, 王勇泽, 王惠媛.散点法在土地整理土方计算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9 (1) :61-63.

上一篇:题落叶情感散文诗下一篇:【收藏】私募基金管理人《法律意见书》尽职调查资料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