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格网

2024-06-12

建筑方格网(精选4篇)

建筑方格网 篇1

我们知道,在勘测设计阶段布设的控制网主要是为测图服务的,控制点的点位是根据地形条件来确定的,未考虑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因而在点位的分布与密度方面都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为了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并且能够达到精度要求,必须以测图控制点为定向依据建立施工控制网。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总平面设计图和施工地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本文将结合某电厂建筑方格网的测设过程,详细阐述电厂建筑方格网的设计、测量工作。

1 建立建筑方格网应满足的条件

1)建筑方格网所采用的施工坐标系必须能与大地控制网的坐标系相联系。在点位上、精度上不能低于大地控制网,使建筑方格网建立之后,能够完全代替大地控制网。

2)建筑方格网的坐标系统,应选用原测图控制网中一个控制点平面坐标及一个方位角作为建筑方格网的平面起算数据,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

3)建筑方格网的高程系统,应选用原测图控制网中一个高程控制点作为建筑方格网的高程起算数据,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高程系统一致。

4)对于扩建工程,坐标和高程系统应与已建工程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保持一致。

5)建筑方格网必须在总平面图上布置。

2 建筑方格网的设计

2.1 建筑方格网设计时应收集的参考资料

在设计建筑方格网时应对整个场区的平面布置、施工总体规划、原有测量资料等相关资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某电厂在设计建筑方格网时收集的资料有:场区总平面布置图;场区控制网有关资料;厂区地形图;有关气候、水文、地质勘探资料;执行的规程、规范。对电厂来说主要执行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和DL/L 5001-2004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2.2 主轴线及方格网点的设计

建筑方格网的设计,应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布置图及现场的地形情况进行设计。其设计步骤是:首先选择主轴线,其次选择方格网点。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应考虑控制整个场区,当场地较大时,主轴线可适当增加。因此,主轴线的位置应当在总平面布置图上选择。主轴线及方格网点的设计、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主轴线原则上应与厂房的主轴线或主要设备基础的轴线一致或平行,主轴线中纵横轴线的长度应在建筑场地采用最大值,即纵横轴线的各个端点应布置在场区的边界上;第二,尽量布置在建筑物附近,使网点控制面广,定位、放线方便。保证网点通视良好,应当避开地下管线、管沟,且便于经常复核和标桩的长久保存;第三,轴线的数量及布设采用的图形,应满足图形强度;第四,主轴线上方格网边长,应兼顾建筑物放样及施测精度;第五,主轴线两端点联系到控制点上,以其坐标值与设计坐标值之差,确定方格网主轴线定线的点位精度和方向精度;第六,网点高程应与场地设计整平标高相适应;第七,宜在场地平整后进行方格网点的布设。

如某电厂建筑方格网是在场区总平面布置图上进行设计的。方格网的主轴线选在场区的中部F3~F19,与总平面图上设计的建筑物(主厂房、锅炉房)平行;短轴线F8~F11与主轴线垂直,形成十字轴线。方格网边与建筑物平行,一般沿建筑物之间道路的边沿布设,并考虑尽可能避开地下管线。方格网的边长是按各个不同的用途和建筑物的分布情况来确定,考虑到如果布置得太稀,则定线时测定点位的边长过长,造成精度不佳,满足不了精度要求;若布置得太密,则工作量过大,造成废点,形成浪费。方格网点埋设高度应高于自然地坪30 cm左右。防止低于自然地坪造成积水,影响方格网点的精度。

在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同时,宜建立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点的标桩顶上宜设置一块20 cm×20 cm的钢板,供调整点位使用。宜在钢板的一角设置一凸出的半球状标志,作为高程控制点标志。

3 放样主轴线点及方格网点的加密

3.1 坐标换算

为了测设主轴线点及其他加密方格网点,首先要对测设点进行坐标换算。换算时应按照设计院提供的建筑坐标系统与大地坐标系统的换算公式进行。为使用方便,可事先将各点分别换算。

3.2 主轴线点和加密方格网点的放样和测设

根据大地控制点测设主轴线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极坐标法和前方交会法。测设主轴线可在一条主轴线上定3点或定出互为垂直的3点。本例是在一条主轴线上放样3点,采用极坐标法直接测设长轴线。初步放样时用临时木桩固定、归化,待初步放样确定后再进行埋设永久标志,详细测设步骤如下:

第一,以设计院提供的场区控制点为依据,进行方格网点的粗定位。第二,以粗定位的方格网点为中心布设骑马桩,然后进行开挖、灌桩、埋设标桩。待所埋设的标桩充分稳固之后,进行方格网点的精确定位。第三,在场区已有控制点设站并后视已有控制点,用极坐标法直接放样长轴线两端点F3,F19以及长轴线与短轴线交点F10。第四,精确放样F3,F19,F10,使得三个放样点调整在一条直线上。第五,用F3,F19,F10点与场区已有控制点建立导线网并进行施测、平差,当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 cm时,进行下一步工作。第六,当长轴线与短轴线交点F10确定以后,放样短轴线F8,F10,F11。短轴线放样后,在F10设站按四等精度要求施测∠F8F10F3和∠F3F10F11,调整至90°±5″以内。第七,当长轴线与短轴线均放样完成后,采用直线内分点和方向线交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他方格网点的加密。第八,当所有方格网点测设完成以后,对方格网进行测边、测角、平差计算,求出各点的精确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求出归化值,把各点归化到设计的点位上。此工作可能需要重复进行,直到满足要求为止。第九,当以上各项工作完成以后,进行方格网点的做点工作,方格网点采用手摇钻在钢板上钻深2 mm左右、直径1.8 mm的小坑,然后用铜丝进行锚固,用砂布打磨光亮。第十,方格网点全部固定以后对方格网进行检查,检查方法可以是对全网进行测量、平差。本工程在平差时以F3,F19为固定点进行计算。

4 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高程控制网以设计院提供的场区控制网的一个高程为起算依据,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节点网形,测量精度不宜低于三等水准精度。本例高程控制网宜布设成闭合水准环线,按三等水准精度施测。

5 建筑方格网点标石规格及埋设

建筑方格网点可埋设水泥桩或现场浇筑混凝土,同时应考虑标桩的长期保存,并不致发生下沉和位移。一般埋设深度应至比较坚实的原状土中1 m以下或永久冻土层中。

方格网点标桩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固定点位,标桩顶面为60 cm×60 cm的水泥桩面,中间埋设20 cm×20 cm的钢板(须做防锈处理),钢板一角焊有表面打磨成半球体30 mm ϕ14的钢筋(须做防锈处理)作为水准点标志,标石埋设高度要高于自然地坪30 cm左右。具体规格及埋设情况见图1。

6 结语

电厂建筑方格网的布设应当遵循图上设计与现场勘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同时考虑标桩的通视良好和长久保存。主轴线应尽量布置在场区的中部,并与主体建筑物平行。方格网点的选择应考虑方便建筑物定位放线,同时兼顾图形强度。

方格网的布设要遵循先长轴后短轴、先主控后加密的原则,平面控制网按四等导线精度施测,高程控制网按三等水准精度施测。

方格网标桩的埋设深度应至比较坚实的原状土1 m以下或永久冻土线0.5 m以下,必要时征求地质专家的意见,标桩埋设高度要高于自然地坪30 cm左右。钢板及高程点标志应进行防锈处理。

建筑方格网竣工以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测,符合精度要求后方可交付使用。

参考文献

[1]葛吉琦.测量学与地籍测量[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

[2]孔祥元.控制测量学[M].北京: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3]朱卫东.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要点[J].山西建筑,2008,34(8):351-352.

浅谈建筑方格网平面网的布设 篇2

为简化计算或方便施测, 施工平面控制网多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 称为建筑方格网。建筑方格网包括单一平面坐标网和平面高程网两种, 这里我只对平面网的布设进行一下简洁的阐述。

建筑方格网的布设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上各种已建和待建的建筑物、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布置情况, 结合现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方格网的形式有正方形、矩形两种。当场地面积较大时, 常分两级布设, 首级可采用“十”字形、“口”字形、或“田”字形, 然后再加密方格网。建筑方格网适用于按矩形布置的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

由于建筑方格网是施工放样的重要依据, 它要求精度很高, 而且坐标也是设计单位预先设定好的, 所以我们在布设中会有很大难度, 传统的测设方法通常是经过量边测角、平差计算、点为矫正、检测确定等几个步骤来最终完成, 仪器多为经纬仪、全站仪等, 随着测绘仪器的不断更新, G P S测设也得到很好的应用, 它的特点和优势是不受环境制约, 节省时间。但是对于大多数施工单位来说它的费用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这里我就传统方法测试平面方格网过程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方格网布设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建筑方格网布设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1. 要了解工程概况及所布方格网技术等级

在进行施工方格网布设前我们要了解施工区域地质、地理概况。这是必要也是必须进行的, 这对于我们设计并布设方格网方案的拟订有很大帮助,

另外, 我们应掌握工程所需方格网等级, 通常我们所涉及的建筑施工方格网其精度等级可归结Ⅰ和Ⅱ级, 主要技术要求 (国标G B 5 0 0 2 6-2 0 0 7) 为:

2. 所用仪器技术精度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仪器要求最好用测角精度比较高的, 否则按规定需要多测回观测, 将导致误差增大, 所以我们最好要用测角精度高于2″, 测距精度优于± (2mm+2ppm.D) 的仪器。

注意事项:

⑴测量时边长进行仪器加常数、乘常数及气温、气压改正。气温、气压现场实时测定后, 输入仪器中改正。测距内业计算时进行仪器加常数、乘常数改正;

⑵使用全站仪相应配套单棱镜, 棱镜常数为零;

⑶前、后视最好使用全站仪相应厂家配套木质三脚架;

⑷测量前对基座及水准气泡和三脚架进行了检校, 达到规范要求。仪器外观清洁完好, 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方可使用。

3. 人员要求

必须为专业测绘人员进行观测、记录、检核。各工序必须严格按规程进行。参测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区环境以及设计布点情况, 以保证准确快捷的完成布点的每一步骤。

4. 布设网点所需物料、工具

面积20cm*20cm, 厚度0.5cm左右不锈钢板若干块, 电钻一个, 钻头若干, 铜线直径0.5 m m~1 m m, 长度不限, 钳子一把, 钢锉一把, 锤子一柄。砂纸若干。测绘用改正纸、改正针足量必备。

5. 设计施工方案

做到以上几点, 了解了现场情况后, 我们可以来设计施工方案了。

a.首级控制可采用轴线法或布网法,

(1) 、轴线法 (常用方法)

1.1宜位于场地中央, 与主要建筑物平行;长轴线上的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 c m;

1.2放样后的主轴线点, 要进行角度观测, 检查直线度;测定交角的中误差不大于2.5″;直线度的限差在180°±5″以内;

1.3轴交点应在长轴线上丈量全长后确定;

1.4短轴线, 根据长轴线定向后确定, 精度同长轴线, 交角的限差在90°±5″以内。

1.5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不应大于2.5″。

(2) 、布网法

加测对角线的三边网, 平均边长≤2 K m, 测距中误差≤2 0 m m, 测边相对中误差≤1/100000。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

角度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 仪器选用J2级的中短程全站仪, 测回数按6个控制, 较差≤9″。边长测定按4次控制。

b.具体施工步骤后面详细介绍, 强调的是布点完成后检测点位成果利用专业平差软件进行平差。

二、实地施工情况

我们以轴线法为例简单的说明布设方格网点的步骤:

1. 根据设计方案我们做出几个首级控制点以便做出其他方格网点。

2. 利用首级控制网点粗略放样放出其他方格网点点位, 精度控制在厘米级即可。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质类别进行埋石或混凝土浇筑水泥桩。当粗略放样出点位后, 可用经纬仪架于点位上, 通过正倒镜来做出点位“十”字线, 即通常说的“骑马桩”, 以备点位遭破坏后恢复点位之用。

3. 浇筑夯石完成后, 再进行第二次放样点位利用“骑马桩”恢复被施工破坏的“十”字线, 恢复它是为了安装钢板。

4. 钢板就位后, 我们在钢板上铺上改正纸, 进行网点的归化改正, 计算平差后的方格点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的差△x、△y, 以实际的标板方向线来定位, 即定出正式点位, 消去原点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建筑方格网点布设中的最重要环节, 利用改正针刺点。

5. 刺点完成后, 我们把已知点同所做的方格网点进行导线测量连测, 平差后看点位坐标与设计坐标之间差值, 然后在改正纸上进行改正, 然后再如上面所述进行导线连测, 如此反复直到坐标与设计坐标吻合为止。

6. 用电钻依照改正纸指示位置打孔, 投入铜芯, 再用小锤砸实, 砂纸打磨光滑。

7. 以上6步全部保质保量完成后, 再进行一次导线连测, 邻接点间进行规范的测角量边。

三、内业处理整理资料

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 我们进行内业处理, 其实这个过程是穿插于外业中进行的, 因为我们的外业过程中多次进行网点归化改正, 所以每一次都要进行导线平差处理, 我们可以利用专业平差软件进行,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计算精度, 节约了计算时间。至于软件的具体应用过程在这里我就不多加涉入了。成果处理完成后如果满足规程限差要求即可提供与施工单位应用, 并提交完备的平差报告、技术总结等书面资料、方格网点坐标成果等。

四、结论及展望

建筑方格网的轴线与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 因此, 可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 测设较为方便, 且精度较高。无疑在目前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随着全站仪的普及导线网、三角网也正日趋将建筑方格网取而代之, 包括测设方格网的方法也将会由GPS技术的兴起与普及所取代, 这样可以降低作业强度, 提高作业效率。这是测绘行业、测绘科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控制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 工程测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浅谈新建方格网的测设 篇3

为了满足电厂扩建工程厂区建设的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建筑方格网的复测。复测原一级、二级方格网点共41个。对厂区内、外新增加24个一级方格网点的测量和埋设混凝土标石。主要工作量见表1。

2 技术要求

1)坐标系统: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2)作业依据: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本工程测量方案。

3 旧有资料情况

一级、二级导线网点和方格网点坐标、高程均由甲方提供,可以利用。

4 平面控制测量

4.1 新建厂区内、外方格网点布设

根据甲方提供的G01~G24点的方格网坐标数据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利用原有方格网和E级GPS点组成导线网图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度带投影,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4°,边长不进行任何投影改正。

初设:在已有方格网点和GPS点上设站,使用J2型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将所有方格网点按设计坐标测设于实地,打以小木桩,作为埋设混凝土标石的依据,标石上下口径约为700 mm,埋设深度约为1 70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标石中间顶部镶有24 cm×24 cm×3 mm不锈钢板,钢板东北角设有半球状的水准点标志,并将初设的方格网点标注在不锈钢板上。

精设:采用J2型全站仪,按一级导线的要求,进行角度和边长的精确测量。测角两测回,边长两测回对向观测。温度、气压、仪器加乘常数及倾斜改正由全站仪一次完成,最后取往返观测平均值,边长未进行水准面投影及高斯正形投影,直接参与方格导线网平差计算。

数据处理:采用测量平差软件在微机上进行严密平差计算。环闭合差最大为15″,测角中误差最大为4.52″,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为1/100 000,满足规范要求,可进行方格网的修正。

方格网的设定:根据精密导线测量的坐标数值和设计要求的数值进行比较,求出实测的差值ΔX和ΔY,在不锈钢板上用小三角板量取ΔX,ΔY,在相交点上用电钻打一小孔,钉以黄铜丝,作为最后标志点。

检测:采用J2型全站仪,采取与精设相同的方法进行方格网点的角度和边长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点号为G01~G24,共计24点。

4.2 厂区原有方格网点的复核测量

根据甲方提出的要求,对原有厂区内的一级、二级方格网点共41点进行复测,以便检测其是否稳定和完好,以便施工放样时作为依据。

共分三个片区:

第一片区:共计11点。F25,F70,F26,F62,F17,F53,F10,F37,F02,F34,F03。

第二片区:共计14点。F79,F27,F28,F73,F64,F65,F74,F80,F66,F75,F29,F81,F30,F31。

第三片区:共计16点。F41,F47,F48,F60,F21,F22,F49,F15,F43,F20,F57,F13,F05,F06,F07,F42。

复测方法:采用J2型全站仪,按一级导线的要求,测角两测回,测距往返观测各两测回,满足外业精度后进行导线方格网平差计算。

复测结果:

原有方格网点标志完好,稳定性好,完全可利用其原有点位和坐标数据的共23个,不能利用或破坏的点位共计18个。

其中,第一片区:F25,F70,F26,F17,F53,F10,F37,共计7点。

第二片区:F79,F27,F73,F74,F81,F30,F31,共计7点。

第三片区:F06,F07,F41,F42,F43,F15,F49,F22,F21,共计9点。

以上三个片区共计23点完好,坐标值可以使用。

4.3 新建方格网点的测量

新建方格网点3点,F48,F47,F60采用导线点方法,利用原点位标志,提供新坐标数值。

5 高程控制测量

新建厂区内外方格网点和厂区新建方格网点复核水准测量,采用S1型精密水准仪及因瓦精密水准尺测量其方格点水准标志之间的高差,水准路线组成环形闭合网,附合路线的形式,结点间的测站数为偶数,作业前对仪器有关项目进行检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高程起算点,以原有方格网点F17,F26,F72的高程作为新建厂区内外方格网点共计24点的起算依据,复核方格网的高程起算依据为第一片区F25,F37,第二片区F79,第三片区F06,F41,F15作为复测的23个点和新建3个点的起算依据。

三等水准测量的主要观测技术要求如表2所示。

外业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平差软件在微机上进行严密平差。每千米高程中误差最大为1.98 mm,满足规范要求。

6 检查及验收

本工程所有成果、成图均按我公司的质量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外业测量结束后,进行实地巡视检查及设站检查,交给专业副总工程师进行复核和审定,公司领导签发。本工程提供的成果、成图资料均可提交使用。

参考文献

建筑方格网 篇4

关键词:散点法,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

0 引言

土地平整是大多数地面建筑工程、土地整治工程的必要条件, 是工程实施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所以土方量计算在前期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其计算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合理性和投资概预算[1]。实践中土方量计算方法主要有散点法、方格网法和三角网法, 其中三角网法理论上是最为精确的计算方法[2], 但其计算过程数据量大, 占用大量存储空间, 可读性也差, 实际工作中很少选用[3]。散点法和方格网法适用范围较为类似, 外业测量较为灵活, 借助计算机辅助计算过程简单, 且结果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是土方量计算 (尤其是土地整治工程中土方量计算) 中最常选用的方法。

1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介绍散点法和方格网法的原理及计算步骤, 并选取实例, 在设定假设条件的前提下, 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多次采样, 多次计算) , 并计算中误差和相对误差, 最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为平整工程中土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2 原理与计算步骤

2.1 散点法原理及计算步骤

散点法适用于地势起伏较为均匀的场地平整, 依据填挖平衡原理进行土方量计算, 计算步骤如下:

1) 确定设计高程。

考虑平整区内挖填方尽可能平衡, 以平整区平均高程作为设计高程, 则:

其中, H为设计高程;Ha为平均高程;H1, H2, H3, …, Hn均为各测点高程;n为高程点个数。

注:本文高程点按照5 m, 10 m, 25 m, 50 m四种间隔施测。

2) 计算挖填平均深度。

填方区平均填高:

挖方区平均挖深:

其中, L为高程小于H的测点数;m为高程大于H的测点数;Ht为小于H的各测点高程;Hw为大于H的各测点高程。

3) 计算挖填方面积。

填方面积:

挖方面积:

4) 计算挖填土方量。

填方量:

挖方量:

如果计算的填挖方量相差较大, 则调整设计高程:填方量大于 (小于) 挖方量, 适当提高 (降低) 设计高程。经多次试算, 取填挖方量相等的高程为设计高程。

散点法较为成熟[4], 计算过程借助南方Cass和Excel就可以实现。

2.2 方格网法原理及计算步骤

方格网法适用于建筑场地规整、地形较为平坦时进行的土方量计算[5]。首先, 依据自然地形将平整区划分成若干方格;其次, 通过实测或在地形图上量算取得各角点的自然高程, 计算设计高程;再次, 根据各角点自然高程和设计高程之差求算零线位置;最后, 求出各方格土方量, 加和所有方格土方量即为平整区土方量。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平整区自然状况和精度要求, 以一定间隔建立方格网, 方格网的一条边尽量与等高线或平整区坐标网平行。本文选用5 m×5 m, 10 m×10 m, 25 m×25 m, 50 m×50 m四种间隔建立方格网分别计算实例土方量。

2) 采集各方格角点自然高程, 求算设计高程, 并将自然高程、设计高程及两者的差值标注到方格角上。设计高程通常采用算数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确定。加权平均法精度较高, 传统的做法是将方格四个角点的自然高程平均值作为方格的平均高程, 然后将各方格的平均高程加和除以方格数。这种方法未考虑平整区边缘未填充满整个方格的情况, 影响计算精度。本文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 很好的规避了这一问题。

a.将方格按顺序编号, 并丈量没有占满整个方格地块的面积, 各方格地块面积记作Fi。

b.以方格面积F0作为基本面积, 令其面积倍数为1 (即权数为1) , 则有:

其中, Fi为各单元面积;F0为基本单元面积;nFi为各单元面积倍数;∑n为场地面积总倍数。

c.计算各单元平均高程, 其中:占满整个单元格取四个角点高程的平均值, 未占满整个单元格取地块内方格的角点与地块边线与格网交点高程的平均值, 则有:

其中, hi为各单元平均高程;Ki为各单元乘积系数;K为总乘积系数。

d.计算平整区平均高程, 即各单元平均高程的面积加权平均值:

3) 设定填挖线 (零线) 位置, 即确定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线上的施工高度为0。填挖线用内插法进行确定, 即在相邻角点施工高度为一填一挖的方格边线上内插求出零点位置, 并用直线将相邻零点连接起来。

4) 计算填挖土方量, 方格中土方量的计算有四角棱柱体和三角棱柱体两种方法, 计算每个方格土方量后求和即为平整区土方量。

方格网法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借助南方Cass可快速实现, 技术方法已经相当成熟。

3 实例比较及误差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及假设条件

本文选取实例地块位于辽西地区, 面积3.575 3 hm2, 四周由明显的线状地物包围, 该场地起伏较为平缓, 地势变化连续。为突出体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别, 假设如下:

1) 不考虑耕作层的剥离与回填, 仅按平整区地貌现状进行平整;2) 在平整区范围内进行土方填挖, 不涉及土方的内外运, 即挖填平衡;3) 设计面按平面计算, 不设置泄水坡度。

3.2 土方量计算

首先采用方格网法按照5 m, 10 m, 25 m, 50 m四种间隔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 然后分别选取5 m, 10 m, 25 m, 50 m格网角点的高程按照散点法计算场地平整的土方量, 计算平台选用南方Cass7.0和Excel,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3.3 中误差计算

本例中由于平整区内填挖平衡, 故:土方=填方量=挖方量。散点法和方格网法按下列公式计算中误差、相对中误差:

其中, Δi为真误差;Li为不同取样间距下的计算结果, i=1, 2, 3, 4;X为场地平整土方量的理论值, 以最或然值代替。

其中, m为中误差;n为间隔取样次数。

其中, S为相对中误差。

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3.4 结果分析

1) 当取样间距较大时,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大, 随着取样间距的缩小, 计算结果逐步趋近。方格网法计算结果与真实结果更加接近, 散点法与理论值偏差较大。

2) 从中误差来看, 散点法中的采点间距和方格网法中的方格网边长对结果精度有一定影响。在有足够采样点的前提下, 散点法的采点间距越小, 计算精度越高;方格网法中边长越小, 计算精度越高。

3) 根据填挖平衡原则, 在确定设计高程时, 方格网法中采用面积加权法更加精确, 散点法采样密度足够大时, 设计高程计算结果与方格网法计算结果趋近。

4 结语

计算土方量时, 要充分考虑地形特征、精度要求及施工成本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 达到最优的目的。由上述分析过程可总结出:两种土方量计算方法中, 散点法计算的结果偏大, 精度相对较低, 但其计算原理和过程较为简单, 如果在较大范围内采用机械施工可采用散点法计算土方量;方格网法对高程测量要求严格, 对数据、软件及技术人员要求较高, 其计算结果精度较高。同时, 方格网法还可以设定填挖线 (零线) , 方便施工。

参考文献

[1]张超, 王秀茹.平原区土地整理中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比较[J].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 (3) :84-87.

[2]程会超, 张永珍.DTM法土方计算与误差分析[J].城市勘测, 2011 (3) :150-152.

[3]栗晟, 欧陆.南方CASS计算两期间土方与方格网法土方计算相结合准确计算土方量[J].中国井矿盐, 2013 (9) :32-36.

[4]周一平, 王勇泽, 王惠媛.散点法在土地整理土方计算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9 (1) :61-63.

上一篇:无线城域网规范下一篇: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