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文

2024-05-26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文(精选8篇)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文 篇1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11年10月22日

地点:西安市蓝田县东汤峪

一、实习概况:

2011年10月22日,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三、实习内容

地质概况: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20°)或近于共轴叠加,形成较开阔的弯滑褶皱,产生S2折劈理,为加里东期变形。

1、秦岭北坡山前断裂观测点

断层面走向时而北东,时而北西。实测断层面产状,测量构造透镜体、构造角砾的大小;观察断层内出露的辉长岩强烈破碎带。

2、参观汤峪温泉和河流阶地

汤峪温泉的特征:

汤峪温泉的出露温度为48—58.7℃(中温)。汤峪温泉水是经过下渗、加热、上升的循环大气降水,温泉水出自一个pH值约为8.5,温度约为87℃的深部热储。(实习报告 )温泉水在其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混入了一些较浅部的水和潜水,混入比例随季节变化。在汤峪,降水分配主要集中于七至十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56.6℅),最高值多出现在九月份。这段时间中,由于温泉水在上升过程中混入的浅部水和潜水有所增加,使得温泉水的温度较平常偏低,温泉水中比浅部水和潜水中浓度较高的化学元素浓度也较平常偏低。因此,汤峪温泉的出露温度在不同季节有所变化。

汤峪温泉形成条件:

(1)允许冷的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下渗的适当岩层;

(2)加热下渗冷水的热源;

(3)足够可供利用的补给水;

(4)使冷水加热的足够时间以及足够大的热交换面;

(5)热水返回地表的通道。这些条件大多由本区构造提供。

汤峪温泉的形成条件几乎都受构造控制。汤峪温泉水来自大气降水,补给区主要为出露于南边的秦岭,由于补给区较大,降水也较为丰富,因而汤峪温泉有较为充足的补给源。大气降水沿连通性较好的裂隙下渗,并汇入深大断裂向更深处渗入,下渗过程中,水的矿化度与温度都会有所改变,在下降到深断裂某一深度,下渗到这里的水有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大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面与围岩进行相互作用,它不断改变自身的矿化度和温度,最后与岩石达到物理化学平衡,其平衡温度为87℃左右,pH值为8.5左右,其矿化度的增高来源于与岩石中矿物的化学反应,温度的增高来源于与岩石的热交换,而使岩石获得较高温度的热源是稍高于正常热流值的深部热流产生的热量。经历以上过程的水,最后上升出露于地表成为泉。汤峪温泉的出露依赖于热异常及活断层交汇带与低地势在垂直方向上的重叠,即北东向和北西向山前断裂与隐伏断层F4交汇带与低地势位置的结合。这就是汤峪温泉的形成模式,它明显受活断层控制。

3、山前断裂—汤峪水库大坝路线观测

㈠宽坪群变质岩及原岩恢复

①首先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然后老师讲解副变质岩概念,我们认识副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②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绿片岩、角闪石片岩、斜长角闪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等,老师讲解正变质岩概念后,我们认识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4、刘秀桥剖面

刘秀桥剖面的集中矿物组成:

辉长岩岩体:辉长岩岩体,是在张性空间中侵入,有片理化、弱蚀变,辉石含量60%左右,斜长石含量30-40%,无石英或极少,岩石呈深灰色,中-粗粒结构,灰白色斜长石和黑色粒状辉石都成近等轴状它形粒状相间分布,块状构造,粗粒辉石两组解理近于直交。

斜长角闪岩:流变构造、同斜紧闭褶皱发育,轴面和片理近于平行,长英质变质分异,暗色、浅色矿物分别集中到一起,石英脉和花岗质岩脉发育,有弯曲、石香肠化和透镜体化,斜长角闪岩中还夹有云母片岩。

花岗岩:出露较宽,岩石呈肉红色,具半自形粒状结构-花岗结构,主要矿物长石、石英和云母,局部可见由混合岩化形成的眼球状花岗岩,石英呈拔丝状,斜长石呈(似)眼球状,有旋转碎斑,具粗糜棱岩化。

小褶皱特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文 篇2

我校自2006年设立地质专业以来就开设了《区域地质调查》课程, 实习地点一般选择在距离南京120公里处的安徽省巢湖市凤凰山地区, 于2008年与安徽省巢湖铸造厂签订了巢湖实习基地协议。经过全国二十多所地质类院校的共同建设, 目前巢湖实习基地已经拥有了专门的教学网络和实验室, 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 并有采用集成地理信息系统 (GIS) 、卫星定位系统 (GPS) 和遥感系统 (RS) 等技术的数字地质填图软件和虚拟教学基地。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引入数字地质填图的必要性

安徽巢湖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我校针对五年制高职地质专业四年级学生的综合性野外地质实习课程, 是在学生系统学习地质学专业课程 (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等) 和完成了普地认识实习后进行的。该实习使学生系统学会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方法, 进一步理解已学的基础地质理论, 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分析能力, 同时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和进行生产、毕业实习打下基础。巢湖市凤凰山地区分布有海西—印支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复式褶皱, 组成褶皱的地层包括所有的沉积岩种类, 背斜和向斜形态完整, 断裂构造典型而简单, 加上距离地区行政中心巢湖市区不足5公里, 距离江苏省省会南京市120公里, 交通非常便利, 是较为理想的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基地。

区域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收集资料及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图件编制、野外验收、报告编写、成果验收、资料归档等程序。除立项论证等少数项目外, 其余均是巢湖区域地质调查实习的主要内容, 对于培养学生野外地质填图、地质调查报告编写、相关图件编制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是很好的训练。

传统的区域地质调查是靠地质人员手持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的“老三件”, 通过连续的野外地质路线观测和观察, 把获得的第一手基础资料记录在纸介质的记录簿和工作手图上, 再根据各种观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编写出地质报告, 绘制地质图、地质剖面图、构造纲要图等地质图件。地层产状、方位角、坡角等地质数据主要依靠罗盘测制, 精度往往不高, 文字、图件、数据等资料保存困难, 而且无法对测区资料进行适时更新。运用数字地质填图后,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发生了根本变化。

数字地质填图是集GPS、GIS、RS技术于一体, 结合计算机软硬件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处理、成图和分析一体化的数字作业, 实现了野外路线观察过程精确的定量化描述。在实习过程中, 教师首先讲授数字地质填图和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 使学生能用自编计算机软件对实测地层剖面制作、野外地质路线观测、定位、各种地质图件成图的全过程进行精确的定量化及数字化描述, 实现区域地质调查的数字化表达, 完成整个实习过程从文字到图件的计算机处理。实习中我们广泛使用了野外数据采集掌上机、手持GPS、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新五件”, 采集、记录野外资料、野外定点、剖面测制均在电子地图上进行。从野外踏勘、实测地质剖面到野外地质填图各阶段, 实习从以教师为主导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导。学生对这种实习方式很感兴趣, 对高新设备感到很新奇, 都能提高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效果非常好。

前期数字化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

资料收集工作第一, 选择并收集备齐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或纸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所需背景图层的底图。我校所用1∶10000巢湖凤凰山地区数字地形图是在1∶50000地质图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放大、裁剪编制的, 以此作为数字地质图及专题图的底图。第二, 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 收集涉及测区的地层、岩石类型、矿产种类、物化探等资料。第三, 确定填图范围和填图比例尺,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 统一填图方法和要求, 统一图式图例。

技术装备除常规填图所必需的技术装备外, 数字地质填图还需要一些特定的硬件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GPS、移动硬盘、数码摄像机等。软件支撑包括野外采集系统和室内桌面系统, 如用于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处理的GiSP、实测地层内业处理的SDP软件、用于绘图的MapGis、Coreldraw等。

制定教学计划整个区域地质调查实习主要分为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整理两个阶段。其内容、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实习时间共21天, 行路等工作耗时2天, 实际工作时间19天。

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阶段主要包括路线踏勘、地层剖面实测、地质填图三部分。

路线踏勘路线踏勘的目的是认识测区内分布的地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特点、地层接触关系及识别特征, 认识测区地质构造的基本框架。这一阶段由实习教师负责讲解, 要求学生练习使用GPS进行定点, 同时地形特征明显时, 用罗盘练习后方交汇法定点, 并完成野外记录。路线安排: (1) 观察志留系剖面、泥盆系剖面 (狮子口附近) ; (2) 观察石炭系剖面 (驻地附近) ; (3) 观察二叠系剖面、三叠系剖面 (柴火山一带) 。踏勘阶段要求学生掌握GPS的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数字地质测量软件。每天路线踏勘后, 下午和晚上进行内业整理, 要求各学生小组按规范完成野外记录, 绘制剖面示意图。

实测地层剖面在一个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 首先必须确定填图单位。不同的比例尺填图单位也不同, 不同的地区 (如侵入岩地区、变质岩地区) 填图单位确定原则和方法也不同。沉积岩地区是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划分, 通过实测地层剖面查明地层层序和厚度, 确定填图单位的。实测剖面前一天下午进行实测地层剖面知识准备, 安排专题讲座, 要求各小组利用课后和晚上的时间在驻地进行模拟测量。实测时分成4队, 按照实习队的安排对各自地质剖面进行实地测量。第二天进行实测剖面资料整理, 编写报告。根据各小组的数据, 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综合成果图, 并提交文字报告。

地质填图地质填图阶段采取穿越地层路线法为主、追索路线法为辅布置路线。地质填图前一天进行区域地质测量阶段的知识准备, 安排相应的讲座。填图时间安排6天, 前两天班级全体学生在实习教师的示范下, 沿小山王东北经平顶山向斜、凤凰山背斜至7410厂附近, 开展由一个向斜和一个背斜组成的完整地质路线测量, 旨在建立学生对测区褶皱体系的全面认知, 为最后接图做准备。后3天班级分成两队, 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野外地质测量, 通过实习教师的言传身教, 使学生掌握地质测量的基本方法。最后一天安排野外路线考试。

接图和补充测量 (补点) 野外实习最后一天进行接图、补点以及提交实际材料图。

室内整理

室内整理包括数据整理和编辑、编制各种地质图件、编写地质报告三部分。室内整理是整个实习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提出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总结提高的过程。在室内整理过程中, 实习教师每天要组织讲评, 及时纠正成果编制中的失误。

实测地层剖面数据的编辑与整理实测地层剖面是指在选择好的剖面线上对地层进行划分、测量与研究。室内数据处理包括对各个数据记录的校对和完整性的检查、分层的室内归并以及真厚度计算, 主要通过SDP实测地层内业处理软件完成。在实测地层剖面数据处理系统 (SDP) 中, 首先要将野外取得的数据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 然后再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 自动绘制成各类表格和地质图件, 并可以将计算结果、表格和图件打印输出。目的是提高实测地层剖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减轻区测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GiSP数据的输入和整理GiSP是依托GIS技术研发的地质调查数据处理平台, 用来对野外确定的位置点进行信息补充和完善, 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形成实际材料图。GiSP数据管理器具有很强的数据编辑功能, 导入巢湖地区填图区域地图后, 可以根据需要录入、编辑或删除点位数据。位置点和地层产状的标注分别采用“数据图示”菜单中的“标注位置点”和“标注产状”选项即可实现。目前GiSP试用版仅能输出实际材料图框架。框架图由位置点及其点号、位置点的产状、测区范围构成。输出实际材料图使用“图件输出”的“导出图档”选项来实现。为了获得最佳的解析度, 在使用“输出图档”选项之前, 应该通过“显示比例控制”设置显示窗口, 尽量将工作区铺满整个地图视图窗口, 然后再使用“输出图档”输出图形。GiSP输出的图档可以导入到Coreldraw软件中与事先打开的专业图件底图叠加进行精细加工。

实际材料图和地质图的制作实际材料图是在地形图上的野外操作手图, 反映全部野外工作行为 (路线、地质点、地层产状、地层/岩石单位、矿产资源、断裂构造) , 是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的基础, 具有原创性、综合性和质量属性。绘图要求上墨不着色。野外所有地质点信息检查整理无误后, 首先, 输入GiSP数据处理软件, 标注在地形图上之后选择输出, 将点位信息导入Coreldraw实际材料图底图。其次, 通过不同检索手段在符合V字型法则的基础上, 进行地质连图。再次, 对所连地质界线赋属性, 线转弧段造区, 赋予区属性, 最终形成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是在实际材料图基础上的简化, 去掉路线、地质点, 简化地形线, 反映野外工作实测的和推测的地质现象, 包括主图和附图。主图要具备四要素:地层产状、地层/岩石单位、矿产资源、断裂构造。附图对地质现象进行简要解释, 其中综合地层柱状图是对测区地层的解释, 地质剖面图是对测区构造框架的解释。绘图要求根据地质行业标准, 进行不同地质实体的着色、花纹填充, 提取和叠加注记、产状、矿产等图层, 最终即可完成数字地质图的初步编辑工作。构造纲要图是突出构造的地质图的简化, 要求以构造旋回为单位, 突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绘出褶皱轴迹。

内业资料处理结束后, 要求每个学生提交野外记录本、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 实测剖面综合成果图及文字报告和一份实习报告, 每个小组提交一套图件 (包括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

几点经验

区域地质调查实习中应用数字地质填图, 从野外数据采集过程入手, 实现了地质观察的图、文、像的数字化。2009年至今, 学生在巢湖数字化区域地质调查实习, 进一步证实了该技术应用于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实践教学的经验, 现提出以下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应重视地质基本技能训练传统的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是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基础。野外岩石、矿物的识别, 各种构造及地质现象的分析, 罗盘及地形图的使用等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基础, 是从事地质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技能。如果不重视这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野外数字化填图就无法开展。因此, 不能因为数字化填图就放弃传统工具的使用, 在教学安排上必须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基本技能的训练, 必须人人动手、动脑, 每个学生都必须观察、记录、素描, 每天结束后每人都得写当天路线小结, 并提出新认识、新观点和新建议。

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野外数据采集的每个阶段, 教师讲解、示范后, 都应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负责检查和督查。室内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所有图件和报告。实习结束前我们安排野外考试检验学生野外工作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沿考试路线统一行动。个人在野外记录本上独立完成野外记录和路线剖面示意图, 在考试路线的终点将野外记录本交给监考教师;实习结束后还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优秀实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

要加强师生交流, 保证实习任务完成要想让数字地质填图在区域地质调查实习中得到高质、高效的应用, 就要求野外填图人员都必须提高对GIS及地质专业的理解和综合能力。在实习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实习任务的完成, 教师对野外所有地质现象统一备课、统一认识, 野外踏勘间隙安排多次技术讲座, 每天都要讨论明天的教学内容安排, 总结当天的教学情况, 同时下班与学生一起总结当天的路线地质情况, 解答学生的问题。

综上所述, 将最新的数字地质填图方法应用于区域地质调查实践教学中, 可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最先进的技术, 体现五年制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与时俱进、积极面向社会需求的特点, 为学生将来从事地质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地质矿产部.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1.

[2]地质矿产部.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0) [S].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001-91) , 1991.

[3]赵温霞.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3:160-172.

[4]刘国生, 孙世群, 等.巢湖基地地学实习数字化方法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9 (1) :9-11.

[5]张树明, 蒋振频, 等.江山区域地质调查实习引入数字填图技术的必要性及建议[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 :77-80.

对油田地质实习的思考和认识 篇3

一、让学生尽快熟悉钻采设备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大学生油田地质实习教学所涉及到的采油设备非常多,如游梁式抽油机、皮带式抽油机、螺杆泵、电潜泵等采油设备。这些设备虽然在性能、结构、工艺上各有优缺点,但根据不同的条件选用,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例如游梁式抽油机,以其安装方便、调试简单、使用可靠、应用灵活而在大多数的采油井上使用。另外,还有各种注水设备、输油管线及设备、井下作业及井下管柱。在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些设备的现场选用原因和应用情况的反馈,如果任课老师不熟悉,有的甚至自己都没见过,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因此,让大学生熟悉钻采设备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大的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习组织过程中,不仅要尽量安排大学生熟悉各种设备的原理、工作流程,还必须保证人身安全与生产安全。

二、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油田生活

据调查,参加油田地质实习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将去油田工作,他们对熟悉油田生活抱有很大的期望,具有很高的兴趣。如果把学生安排到一个艰苦的环境中,让他们体验真正的油田生活,其感受又将如何呢? 现场实习与课堂教学是完全不同的。第一,安排实习的工作地点经常变化,与住宿地点都有较长的路程,除较远的工作地点安排汽车接送外,同学们大多数时候都要走几公里路才能到达工作地点,特别是跟随采油工去巡井的学生,还得背着仪表和管钳,特别辛苦。第二,虽然安排了专门的食堂,仅提供早餐和晚餐,但过时不候; 中餐安排盒饭或就近由采油队提供简便的餐饮,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第三,学生要接受工作环境的考验,实习时间为开学头四周,天气正冷,遇到下雨,全身被浇个透,还必须完成实习任务,接受“三老四严”教育,即对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三老四严”是油田企业文化融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最基本、最典型、最生动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无法在书本中学到的。事后大多数同学说,大学四年,最难忘的就是这一段时间。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2007 年初,江汉采油厂成为长江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近两年来,江汉采油厂对原有用于职工培训的采油工具实习基地、采油井口实习中心、采油集输系统实习基地都有所投入,对教学条件、用水、用电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进行了改造,同时加紧对新的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些实习基地全部对大学生开放。为了取得最好的实习教学效果,江汉采油厂按学校的要求选派了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技术人员负责教学工作,教学内容包括采油工艺、采油地质、采油动态分析、钻井地质、油气集输工艺等。我们还将采油厂自导自拍的8集采油技术系列电视教学片用于大学生的实习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保证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油田生产安全,我们还安排专人负责采油井场、集输油站、联合站、作业井井场的安全教育与安全监督。

四、实习教学方法探讨

(1)实习教学应结合生产任务。油田生产任务繁重,經济指标深入到油田生产的各个方面,如何将大学生的实习行为纳入到油田生产管理中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对采油厂或学校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资源勘查专业高年级大学生来说,油田地质实习完全可以向本专业相关的市场靠拢,教和学完全可以放到经济建设的行为中,带着工程任务进行实习,让师生们的利益与实习密切相关。如果工地就是课堂,劳动就是学习,大学生在油田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练就一身不怕吃苦的本领,生产任务结束后还能获得一份较满意的收入,这种干、教、学相互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定会受到师生们的欢迎,同时也会受到油田的欢迎。

(2)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对参加实习的学生来讲,要完成实习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对地质问题、采油工艺有必要的认识之外,很大一部分就是对地质思维的领悟。在油田动态分析教学环节中,刚开始时,同学们总是普遍反映迷雾一片,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随着认识的深入往往迷雾逐渐被拨开,对地下地质现象有了基本的了解,同学们的地质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这种提高是实习的主要目的。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提高中得到了质的飞跃。如果在实习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相信将取得更好的实习效果。现阶段的现场教学采取了以油田技术人员言传身教为主,学校专业教师理论解析为辅的办法,教学过程还没有真正全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整体效果有待提高。

(3)在地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地质实习中应该明确观察的目的,引导学生定向观察,如果教师不强调每次路线的目的,学生很容易变成看热闹,每条路线上观察的目的点明了,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主要问题上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指导学生重点观察,不同的地质现象需要观察的重点不同。因此,每条观察路线,我们都注意训练学生掌握重点观察的能力。学生在明确了观察目的以后,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就可根据认识不同地质现象的关键所在,分析和认识不同的地质现象。

五、结论

野外地质实习是一个丰富且生动的课堂,对于一名石油专业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因此探究高校的石油地质实习的新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光明.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0(2)

[2]案光忠 冯秀丽,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地质教育,2002

作者简介: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文 篇4

2.我国地史中,古生代划分为哪几个纪? 答: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碳纪、二叠纪六个纪。

3.岩石按成因分为哪几类? 答: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4.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答: 长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六种。

5.何谓联合古陆? 答: 二叠纪时的一联合超级大陆,后在三叠纪时开始裂开。

6.何谓冈瓦纳古陆? 答:又称南方大陆。由非洲、南美州、南极州、澳州和印度组成的南半球超级大陆。

7.何谓劳亚古陆? 答:由称北方大陆。由北美和欧亚大陆所构成的北半球超级大陆。8.何谓大陆漂移? 答: 指大陆在水平方向大尺度运动,岩石圈在软流圈上飘逸,大陆分裂形成大洋。

9.何谓矿物?答: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结构的自然单质和化合物。10.何谓褶皱? 答:岩石受力发生弯曲成为褶。

11.褶皱几何要素有哪些?答:一是核。泛指褶皱弯曲的核心部位。二是翼部。泛指褶皱核部两侧的岩层。三是转折断。泛指褶皱两翼岩层互相过渡的弯曲部分。三是枢纽。褶皱的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枢纽。枢纽可以是直线、曲线或倾斜线。四是轴面(枢纽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可是平面,也可是曲面,其产状同样用产状三要素表示。五是脊线和槽线。背斜中同一面上弯曲的最高点的连线称脊线。向斜中同一层面上弯曲的最低点的连线称槽线。七是轴迹。轴面与包括地面在内的任何平面的交线,均可称为轴迹。12.何谓背斜和向斜?答:所谓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岩层老,两翼地层新。背斜受剥蚀后,在平面上,从中心向两侧,岩层从老到新对称出现。所谓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地层新。向斜被剥蚀后,在平面上,从中心向两侧,岩层从新到老对称出现。13.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动力地质作用?答:外动力地质作用以是以外部能为主要来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主要类型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坡运动。内动力力地质作用是以地球内部能为能源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深部进行,可波及地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内动力地质作用主导,外力加工塑造,共同作用。

14.何谓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枢纽断层?答: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移动的断层称为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移动的断层称为逆断层。断层两盘延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的断层叫平移断层。一个断层面上各点位移不等,意味着断层的运动具有旋转的特点,常被称为枢纽断层。

15.何谓节理?答:节理是断裂构造的一个美容,是断裂构造的先期生成形态。通常是相对连贯和贯通的破裂,延破裂面曾有不可察觉的运动。

18.何谓双晶? 答: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晶体有规律的连生在一起。是同种物质、同种晶体的规则的连生,其中一个个体可以通过一平面的反映,或绕一直线旋转180度后,即和另一个个体重合或平行。主要包括嵌入式双晶和接触式双晶。

19.何谓沉积相? 答:能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物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20.何谓岩基、岩株、岩盖?答:岩浆侵入作用形成岩体,根据大小、形状和围岩的关系分为不同类型。规模大,地表面积大于100公里,称为岩基。规模较小,地表面积小于100公里,称为岩株。顺层侵入,顶起上覆岩层;底部平,上部呈弧形,直径约2—6公里,厚1公里,称为岩盖。

21.何谓海沟? 答: 海沟是真正的陆洋分界线。位于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过渡地带,海底的长条形洼地,泛称海槽,其中较深且边缘陡峭者称为海沟。

22.何谓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答: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以大西洋为代表,其特点:由大陆、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阶、大洋盆地组成,无海沟。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以南美州西缘为典型,无海沟,并在大陆上有与之并行的山脉。

23.何为整合、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答:所谓整合,即上下地层沉积是连续的,无明显间断。是长期整体下沉,连续沉积所致。所谓假整合,不同时代的岩层平行接触,中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是下降沉积—上升剥蚀—下降沉积所致。所谓不整合,即上下地层有明显沉积间断,而且两套地层以一定角度相接触。是强烈的地壳运动所致,如造山运动。

24.何谓岩层、岩层真厚度?答:具有一定厚度的和上、下顶底界面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所谓岩层真厚度制岩层顶底面之间法线上的垂直距离。

25.何谓河流阶地? 答: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6.何谓岩石圈、软流圈?答:地壳和上地幔的坚硬部分。因为莫霍面上下均为固体,机械力学性质区别不大,所以称为岩石圈。软流圈位于深度60—400公里。S波速度过莫霍面突增,在60—400公里下降,而后回升。个别地方S波不能通过。软流圈是全球性的,边界渐变,界面不平整,有一定起伏,是塑性较大的层圈,部分熔融,温度达700—1300度左右。软流圈是固态的,但其是液态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个较软、易流动的岩圈。27.简述矿物的颜色。答: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在日光照射下,吸收某些波段,反射某些波段引起的。看矿物颜色要看新鲜面,因为矿物颜色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自色。即矿物新鲜面的表现。是矿物固有的颜色,有矿物的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所决定。二是他色。由杂质所引起。如气泡和其他矿物被包裹,石英含镁变黑就是其中一例。三是假色。纯物理效应引起的。如矿物表面氧化薄膜。如,黄铁矿的自色是黄铜色,兰色和褐色的黄铁矿是假色。假色无鉴定价值。要注重自色,即观察新鲜面。

28.简述岩浆岩的化学组成。答:通过对岩石圈外部16公里岩带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分析得出,八种元素占此岩带重量的98%。分别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其中氧最多,镁最少。氧化硅占总量的3/4。因此地壳中硅酸岩矿物最丰富。特别是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和辉石。

29.简述影响风化的因素。答:一是岩石的性质。其中:超基性岩(超铁、镁质)最易风化,基性岩(铁、镁质)易风化,酸性岩(硅、铝质)不易风化,尤其是细粒。同时还与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有关。二是气候因素。气温变化,降水多寡,生物作用等。根本的是太阳热机器,综合地理环境因素。三是地形。影响风化的速度、强度、沉积物的厚度。四是时间因素。岩石暴露在空气、水中时间越长,越易风化。

30.鲍文反应序列、特点。答:各种岩浆岩因所含矿物及其比例不同,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一般按岩石中Sio2的含量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其名称为岩石学的习惯用语,反映Sio2含量的相对高低,并不具通常化学上的涵义。分类 Sio2含量(%)矿物类别

酸性岩浆岩 75-65 以浅色矿物为主(长英质岩石)

中性岩浆岩 65-52 浅色矿物稍多于暗色物质或大致相等。

基性岩浆岩 52-45 般暗色物质(铁、镁质岩石)与浅色矿物大致相等或前者略多

超基性岩浆岩 <45 一般无浅色物质或极少,主要由暗色矿物组成超铁、镁质岩石

随Sio2含量增加,一些元素含量随着增加,另一些元素含量随之减少。如岩石中Sio2含量降低,钾、钠一般也相应降低,而镁、铁、钙则响应增高。按Sio2分类的另一原因是氧化硅在岩石中普遍存在。另有少数岩石钾、钠含量特高,称硷性岩,成分为Al2O3

岩浆冷凝,随着温度的降低,岩浆的主要成分按一般的顺序结晶。其结晶顺序称为鲍文反应序列。

不连续序列 连续序列 温度

二氧化硅SiO2含量 主要岩石 钙长石 1100℃ <45% 超基性岩 橄榄石 橄榄岩钙长石 倍长石 52-45% 基性岩 灰石 灰长石玄武岩 拉长石 65-52% 中性岩 角闪石 闪长岩安山岩 中长石 75-65% 酸性岩 黑云母 粗面岩正长岩 更长石

钾长石 钠长石 573℃

白云母

>90% 石英 花岗岩流纹岩

注:横向为其组合关系

特点:(1)岩浆作用的温度和范围很广,从1500℃开始到500℃,深度范围为地表以下几十公里到几公里。(2)不连续序列自橄榄石开始,表示富镁、铁的矿物开始结晶结晶顺序。橄榄石具有岛状的硅氧四面体[SiO4]群结构,当温度不断下降,这些[SiO4]群则聚合成单链[Si2O6]n、双链[Si4O11]n和层状[Si4O10]n。连续序列自钙长石[CaAl2Si2o8开始,结束于钠长石(NaalSi3o8)。(3)反应趋势是越来越酸性,更加富氧化硅。(4)连续与不连续两序列间有共结关系。(5)随岩浆结晶作用的进展,酸度越大(SiO2含量增加),结束早期形成的岩石越基性,晚期形成的岩石越酸性。

31.简述剪节理的主要特征。答:剪节理是由切面剪切面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理论上剪节理应成对出现,自然界的实际成矿也往往如此,不过两组节理的发育程度可以不等。其特征如下。一是产状稳定延伸远(不受岩性控制)。二是平直光滑的节理面(切割砾石、胶结物或结核)。三是两壁闭合间距小(常密集成带,受岩层厚度影响,厚层间距稍大,薄而软的层间距小,后期风化,溶蚀可扩大间距)。四是常有擦痕与磨擦镜面(可判断相对运动的方向,位移量不大)。五是羽列现象很常见。若干条方向相同,首尾相接的小节理呈羽状排列。沿小节理走向向前观察,后一条小节理(重叠)在前一条小节理左侧,是左行(左旋),反之为右行(右旋),可判断两侧岩石相对运动的方向。五是尾端变化有个:折尾、节理叉和菱形结环,反映两组节理共轭的不同方式。

32.简述张节理的主要特征。答:垂直于张应力方向产生的割裂式破裂面。主要特征:一是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个节理弯曲且短。二是节理面粗超不平,且绕砾石而过。三是两壁张开距离大,开口状或楔状,内充填岩脉。无擦痕与摩擦镜面。尾端变化有两种,树枝状分叉与银杏状结环。

地质测量机构工作总结范文 篇5

不知不觉中,二0一二年已将要接近尾声,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及技术科全部同事的共同配合下,我科室根据公司2012地测防治水工作计划圆满的完成了全年地测防治水的各项工作,为总结工作经验,了解工作进度,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下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更好的做好下的工作,现将地测科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二0一二工作的完成情况

地测科作为矿井生产的重要技术部门,主要负责矿山测量以及矿井防治水等工作。其中,矿井防治水作为涉及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测量工作作为矿井生产技术指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均为本的工作重点。

1、矿山测量方面

我们重点围绕2012块段设计、2012年采掘计划及井下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相应测量方案开展工作,做好掘进巷道中腰线管理和贯通测量。

2、防治水方面

(1)、二0一二主要对上级部门要求的地测防治水的质量标准化资料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检查,检查到地测防治水方

面的资料原欠缺比较多;因此,我科室在全年逐月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对地测防治水资料方面进行修订,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已有了进一步的完善,符合矿井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二级,为今后继续开展地测防治水各项工作提供依据。

(2)在 2012年,探放水队严格按照探放水各项规章制度对各掘进工作面按时进行钻探,并及时给各相关部门下发了相关通知,对井下探放水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经验。

(3)、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相关要求,逐步修改完善了矿井防治水的各项制度、台账、图纸等基础资料;根据矿井实际需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同时,加强井下防治水工作,定期观测井下涌水变化情况,不断分析总结、积累经验,做好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工作;

3、图纸及其它方面

(1)每月对井下进行测量,并填绘相应的图纸。

(2)根据《煤矿地质测量图例》、《采矿制图标准》标准,对我矿的图纸进行了全面的修改;

(3)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进一步完善地测防治水管理机构,并建立和完善地测科各项管理制度;

(4)每月进行的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考核;

(5)对相邻矿井的资料收集;

二、工作经验及体会

1、地测工作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工作。因此,在注重地测基础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井下实践活动,并不断学习、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开展以后的工作。

2、建立健全地测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使各项地测工作有制度保障,才能更好开展工作。

三、存在问题

通过本部门自查以及上级领导检查,2012工作还存在以下不足:

1、测量队伍比较年轻,需要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2、需进一步加强对测量数据及计算成果的规范整理工作。

3、与各掘进工队的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4、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更加准确、详细的指导矿井生产实践活动;加强地测防治水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落实,真正起到监督管理作用。特别是地面水害的调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2013年的地测工作计划

1、继续将地测防治水工作作为本部门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做好矿井的水情水害预测预报,监督完善矿井防排水设备、设施等;进一步做好防治水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完善矿井防治水制度、台账、图纸等。

2、对2012年地测防治水工作资料进行此彻底的整理、分档、存档,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有利的以依据。

3、做好每月进行的地测防治水质量标准化考核;

4、全面做好各掘进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并配合部门做好采区防排水系统完善工作。

5、建立井下、地面水文监测系统,做好矿井防治水基础工作。

7、根据集团煤化分公司总工办制定的《测量管理办法》内的各项规定及标准做好矿井井巷的测量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测量中的各种资料及台账等。

8、全面做好配合生产队做好各井巷中腰线的标定,保证巷道中腰线按照设计施工,确保巷道贯通。

9、注重人才队伍培养,增强矿井技术力量,培养专业骨干力量,为矿井建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山西通洲集团留神峪煤业有限公司

地 测 科

二0一三年一月

山西通洲集团安神煤业有限公司

(2013年)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文 篇6

气象台

曾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株洲市气象局与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在这里联合召开2010年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总结会,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气象台的关心与厚爱,给了我们汇报工作的机会。

2010年汛期我市遭遇了7轮大范围、长时间的大暴雨的袭击,全市4~6月总降雨量为834.7(株洲)~1120.4mm(醴陵),各县市均偏多或异常偏多,其中株洲、茶陵、炎陵偏多42%~49%,攸县、显著偏多73%;醴陵异常偏多84%。强降雨主要集中在5~6月。强降水导致我市各类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据株洲市国土资源局统计,由于受强降水的影响,在我市引发了大小不一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达720多处,呈现出了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征。我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在今年的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各级政府与国土资源部门接到气象预警预报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应对,多次成功避险,使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的限度。总结2010年我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早部署、早准备

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始于2004年,由于株洲市是我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点之一,特别是我市南部多年来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比较严重。为此,2007年中国气象局与湖南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湘东南暴雨山洪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其中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就包括在这个项目建设范围之内。2008年年初,株洲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与预警项目开始启动。筹积资金,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雨量站,研究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等多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到2010年,全市范围内建成区域自动雨量站达160个,全市地质灾害易发点,隐患点所在乡镇均安装有区域自动雨量站。与此同时,我台开始着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2008年与2009年由气象部门根据强降水的情况,结合我市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概况进行预报,发布范围较小,主要针对决策机构进行气象方面的服务。2010年3月,株洲市国土资源局与株洲市气象局联合发文,强调加强全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并通过两家联合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工作方案;4月开始,强降水发生时,两家联合正式对外发布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二、国土、气象联合,科学预警

株洲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建立在全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国土资源局相关的技术专家对全市地质环境背景、全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地质灾害易发区等比较了解。我台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株洲市国土局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结合我市强降水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出株洲市地质灾害发生发展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每当有强降水将要发生时,根据模型对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将得到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与国土资源局的专家进行会商,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地质灾害出现后,国土资源局相关部门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我台专业技术人员在得到反馈的信息的时候进行总结分析,修改模型进行参数调整,力争地质灾害科学预警预报。两个部门的专家在今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势联合,尽职心尽责,为地质灾害的科学预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敬岗爱业,工作严谨、操作流程规范

国土、气象两家都有一支技术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他们敬岗爱业,工作严谨,讲求高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我局的易局长、周局长、鲁局长等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多次专题会议进行布臵安排。在今年两家单位合作的过程中,国土局的伍海主席、监测站的傅坚站长等同志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我台的干部职工,促使我台全力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得最好。年初,两家为了把今年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好,于3月份联合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方案,根据方案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制度了预报会商制度,预报签发制度,预报呈阅制度,制定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流程等,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的顺便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预报预警准确及时,服务与宣传到位

2010年全市出现7轮强降水,经双方专家会商后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呈阅件20期,这20期地质灾害预警消息准确预报出了2010年汛期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这20期预报预警信息我们均通过电子邮件与传真,送纸质文件的方式传送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与决策机构领导的手中。每当地质灾害预 报预警消息发布或者强降水出现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均以双方的名义,通过湖南省气象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手机短信,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整个汛期通过全省手机短信平台共发布手机短信多达520万人次;另外通过株洲市气象局短信平台向全市地质灾害预警用户发布预报预警、传达重要应急措施等达8000人次;通过株洲市气象局固定电话96121主叫平台进行主叫服务,全年达410万门次;通过株洲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法制频道、生活频道等媒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60余次;通过株洲市电台新闻综合频道、交通频道发布强降水消息与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达40余次。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报道与服务方式,使我们的预报预警信息能及时送到各位领导或决策者手中,及时送到灾害易发点居民手机,充分地发挥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五、应急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面对今年一轮紧接一轮的强降水与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株洲市气象局与株洲市国土局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今年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的开展。我台在汛期均执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运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强降水出现的情况及时与国土资源局进行会商,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国土资源部门每当有强降水发生时,除了与气象部门进行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以外,他们还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域的巡查与排查,每当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时候,气象、国土、防汛及各级政府部门立即作出联动反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各种应急措施,有效地发挥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在地质灾害防御与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由于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及时,各部门应急措施得力,2010年株洲市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群测群防,成功地避让了多起地质灾害发生所带来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典型避让事例一:醴陵市国土资源部门“成功预警山体滑坡,安全撤离无一伤亡”。继2010年6月19-20日全省性的特大暴雨之后,6月23—24日我市又迎来一场特大暴雨,强度大范围广,来势凶猛。由于前期降水多,土壤含水率高,株洲市气象局准确预报出这一轮强降水的时候,敏感地觉察到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很大,23日下午强降水来临前,马上与株洲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商,根据会商结果,联合发布第十五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消息,23日晚强降水如 期而至,24日凌晨,双方再次发布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根据6月23日下午16时及24日凌晨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相关单位与部门领导认真履职,及时安排人员对西山街道办事处万宜村耿塘组23户116人进行疏散,成功躲过一场中型泥石流灾害,有效避免了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典型避让事例二:炎陵县国土资源局6月21日和24日,在接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以后,积极组织人员加强巡查和灾险情调查,分别发现三河镇星光村潘小林和水东村井湾霍友生、邓学林等5户26人受到了灾险情严重威胁,分管副县长和局领导亲自带队到现场,组织动员受灾险情严重威胁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区避险。

典型避让事例

三、株洲市国土局石峰分局6月23日接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消息后,加强巡查,24日发现株洲海利化工(原市烧碱厂)职工大楼后石峰山山体滑坡,严重威胁了滑坡体下方100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和石峰分局应急机构和相关技术人员立即出动,认真勘察。在随后区政府组织的应急处理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一系列应急处理建议全被采纳,并及时转移和安臵了100多名群众。

六、存在不足的地方

1、株洲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尚未建成。从2008年开始我市着手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平台,但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等问题,平台一直处于筹建阶段。因此现阶段我市的预警产品仅限于文字描述,图形输出缺少统一的软件平台的支持。

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很难做到定量细化。2010年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点多、面广、规模小、损害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要定量细化到隐患点或灾害点,技术上很难实现。因此我们的预报预警仅限于面上的等级预警,起到一个提醒预防的作用。地质灾害预警发挥作用必须各级联防,群测群防,结合相应的应急措施才能有效发挥起它的作用。

3、缺少对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由于缺少对灾害的评估,气象部门与国土部门意见分岐的时候,我们多采纳国土部门的意见来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多渠道进行预防,确保损失降低到最低,这样的话势必导致空报的次数增多,从而导致决策过程中,人力与物力的投入浪费。

2010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发挥了气象预警在 地质灾害防治中防灾减灾的作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离领导及社会对气象预警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任重道远,今后的工作中,我台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加强预报技术方法的研究,加强与国土资源局的进一步合作,创新举措,上下求索,把我市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文 篇7

工程地质是一门以地质学为理论基础, 服务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一门地质学科。不同于传统的数学、力学学科, 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着重解决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有关的工程安全评价涉及的地质问题。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基础课, 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分为课内基础理论教学和野外地质实习教学两部分。课堂教学主要基于已有的教材, 讲解关于岩石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下水、岩体工程特性、大坝、隧洞、边坡等知识。而野外地质实习主要进行岩石、地质构造的辨识, 了解、掌握不同的地质作用、地下水作用对工程岩体结构的影响, 并初步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由此可知, 野外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相关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工程地质教研室是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程地质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 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与地质实习。然而, 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 实习教学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实习过程中教学设备还处于八、九十年代水平, 实习区域地形图长久没有得到更新, 无法反应当前的地形地貌; 学生的内业还是依赖于手绘, 无法跟上目前自动化、信息化作业的步伐。

就目前三峡秭归地质实习而言, 该实习区域地形图较为陈旧、分辨率低且模糊不清, 加之近年该区域工程建设频繁, 因此容易产生识别误差; 同时, 学生需要购买地形图, 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携带地形图也有一定不便。

本文在谷歌地球可视化地形图的条件下, 采用Goody GIS和Auto CAD等专业地理信息处理软件, 完成实习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实习过程相结合, 不仅能够将地质调查的手绘向电子化办公的转变, 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能够全方位、多视角地对基本工程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

基于谷歌地球, 采用地理信息化系统开展地质实习内业电子化, 不仅能够相对精确地反映当前的地形地貌特征, 而且便于学生及时查找路线, 辨别地质情形, 同时还能够减少学生开支、减少实习过程中的载重负担。

二、基于Goody GIS教改方案

目前地质实习过程中, 学生根据GPS记录的点坐标以及该点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其他地质现象, 在坐标纸上通过手绘出路线剖面图。在手绘过程中, 剖面图的修改非常不便, 而且手绘的图例也参差不齐。通过将Goody GIS和Auto CAD软件想结合, 不仅能够高效完成路线剖面图的绘制, 还能够让学生熟悉地质调查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 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Goody GIS是一款基于谷歌地球API开发的应用软件, 旨在扩展谷歌地球的应用, 辅助获取数据, 提高工作效率, 可自动生成用户指定区域CAD等高线, 用户指定路线的地形断面图。

( 一) 教改对象

1. 实习区域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系统收集三峡秭归县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信息, 并录入地理信息系统。

2. Goody GIS与Auto CAD软件的培训与应用。开展学生实习前的培训辅导工作, 熟悉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实习观测点的地质信息, 熟悉采用Goody GIS与Auto CAD软件绘制地质剖面。

( 二) 教改目标

1. 形成集一整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质实习电子教案与相关电子资源, 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实力的地质实习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团队。

2. 通过将谷歌地球、Goody GIS和Auto CAD相结合, 培养学生在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电子信息化处理、使用能力, 从而提升地质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与效率。

( 三)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峡秭归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电子化信息系统的收集, 涉及到地质年代、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与防治等一系列数据的收集工作。电子资料的丰富及详实与否, 直接决定了地质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

( 四) 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

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报告一份; 教改实施的具体方案/步骤一份;集实习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 ( 谷歌地球、Goody GIS和Auto CAD) 在实习过程中的引用指南等一整套教学教案;

三、三峡茅坪- 链子崖实习路线

针对水利水电学院全院本科生 ( 大三上学期) , ( 上转第34 页) ( 下接第78 页) 将学生地质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与绘图从手绘向电脑绘图的转变, 不仅提高地质实习内业整理效率, 节省实践教学活动经费开支, 而且能够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实力的地质实习计算机信息化教学团队, 最终提高学生地质调查整理、分析、绘图的能力。

图1 给出了基于Goody GIS和Auto CAD作业得到的三峡茅坪-链子崖实习路线地质剖面图。实习小组通过以下若干步骤便可得到该地质剖面图, 如下所示:

1. 记录沿途测点的GPS坐标, 记录该点的工程地质 ( 岩性、岩层界限、岩体工程特性) 、水文地质特性

2. 将GPS坐标与Goody GIS生成的路线剖面图一一对应

3. 基于Goody GIS路线剖面图与沿途记录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性, 采用Auto CAD绘制沿线地质剖面图。

四、结论

将地理信息系统与谷歌地球相结合, 可以精确地反映当前的地形地貌特征, 便于学生及时查找路线, 辨别地质情形; 另一方面, 将Goody GIS和Auto CAD软件想结合, 能够高效完成路线剖面图的绘制, 还能够让学生熟悉地质调查的电子化办公过程, 培养和提升学生地质调查整理、分析、绘图的能力, 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实习区域的电子化信息收集工作, 涉及地形、地质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任务繁重。为此, 将教研室已有的纸质版地形图电子化, 然后将该信息与谷歌地球信息对比、结合, 在更新校正原有地形图的基础上, 形成新的较为合理反映当前地形地貌的电子版地形图;同时将地质年代、地层界限、地层岩性、特殊地质现象描述与电子版地形图相结合, 形成实习区域电子信息系统的核心文件。

参考文献

[1]崔冠英, 朱济祥.水利工程地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2]程建军, 王海娟.水利类本科专业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 (3) :98-100.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文 篇8

摘 要:秦皇岛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地质类专业学生步入地质殿堂的一个重要环节。野外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根据数十年来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实际体会,分析了我校及其它在秦皇岛开展地质实习高校的实习过程,总结了目前实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了如何加强地质实习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秦皇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众所周知,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教学特征很明显的特殊学科,而地质认识实习更是该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的目的不仅仅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野外独立观察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更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为此,笔者根据近数十年来的野外地质认识实习的实际体会,分析了我校及全国数所在柳江盆地北方地质实习基地参加实习高校的实习过程,总结了目前实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了如何加强地质实习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1 目前的实习模式及存在问题:

1.1实习环节

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这所现有的地质资源宝库,为全国数所高校的实习基地,但多年来各高校的教学认识实习从实习计划、实习内容的落实、完成、实习要求、实习考核等环节中均为大同小异的三步曲。野外路线观察→室内资料整理(绘图、写报告)→实习考核

1.2存在问题

1.2.1实习经费的不足,影响实习计划的落实

数百平方公里的柳江盆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各种现象丰富多彩,但由于多数高校有关职能部门对认识实习重视程度及物价上涨的因素,实习经费仍停留在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上。为此,在实习任务的完成上,特别是在野外地质现象,地质路线的选择上受到制约,满足不了学生对地质认识实习多观察,多想象的动感思维!例如:学生在观察海洋地质地质作用,认识波浪,潮汐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时,在观察海岸地形地貌、认识海蚀作用等观察点时,较为理想的实习点多数为海边公园,要实地考查必须购买40-80元门票,因此,很多学校取消了这一地质现象的观察。

1.2.2传统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野外独立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

各学校在野外实习的教学方法上,多数仍以教师前面跑,学生后面跟;教师前面讲,学生后面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再加上线路长,内容多,气候炎热等因素,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动受教的状态,没有时间来仔细观察,没有机会来野外思索、提问、讨论、研究。例如张岩子-潮水峪观察路线,内容为:观察长龙山组-下寒武统的各组地层岩性,地层划分标志及各组的接触关系等,路程约10km的山路。在一天的时间计划中,要观察到数十个主要观察点,还要描述和绘图等,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组织讨论。

1.2.3野外成绩的考核方法,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学生在野外实习结束后,在考核学生实习成绩时,虽然采用了野外综合评分制,但因本科教学、评估及各院校的教学检查,仍以室内完成的实习报告及所绘图件为主要依据,造成了女生比男生实习成绩高,部分学生抄袭实习报告,临模图件等的现象发生,使那些在野外地质实习工作中,动手多、动脚多、动嘴多、动脑多的部分学生的实习成绩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影响了学生野外实习积极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2创新能力的培养

2.1转变传统实习观念,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实习计划的制定,实习内容的落实是整个实习过程的关键。为此结合教学大纲,结合目前野外地质调查中采用的科学方法,对现有的实习计划进行修订,对实习内容的落实上精选野外实习路线尤为重要。

2.2师生间互动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实习质量的保证

学生是野外地质实习的主体,如何在开放、艰苦的野外环境中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其他们尽快成为主角,教师应在实习的各环节中因势利导的改进教学方法,诱导和激发学生发现解释地质现象的能力,挖潜他们的主动能动性。例如在鸡冠山观察长龙山组的石英砂岩,海绿石石英砂岩中,通过海缘石这一特殊的指相矿物介绍,诱导和啟发学生对当时沉积环境的探索思维与想象;通过学生对石英砂岩中大型交错层理观察的素描,引发学生认识到水动力条件的强弱所对沉积构造的影响;通过对大型波痕的观察,使学生亲手测取波痕指数(波峰、波谷)波痕形态的特征后,启发学生在野外共同讨论沉积岩的沉积相。实践证明,此种互动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们在思想上从学习观察到探索发现的飞跃。

2.3针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有目的的在实习区内引导学生自选小课题的研究

当学生们刚从学校教室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引申到开放宏大的野外现场时,便会产生一种渴望,切盼探索,好奇的心灵状态。在此阶段过程中,特别是在某观察点的观察中,引发他们对所学、所看到地质现象产生联想和对比。为此,此时有目的的组织他们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无疑是提高他们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例如学生在小傍水崖观察火山碎屑岩后,并会产生一系列的好奇,提出:火山喷出岩喷出期是如何确定的?火山口的具体地理位置?火山喷出的基本形式等;再例如有观察沙锅岩岩溶地貌时,联想到桂林山水、大理石林的独特景观,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可见在该阶段,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部分学生,提出若干结合低年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习有关的小课题让他们进行研究,去实习区相关观察点进行实地再观察研究,补充和完善第一手资料,回校再研究,最终写出小论文,为高年级独立科研论文和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2.4综合定量的考核方法

在当前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后,特别是励志奖学金的出现,更是使学生看重实习成绩的高低,因此那种以一本资料、几份图件、一份以抄书为主的实习报告已完全不能反映

出学生实习成绩。经过多年的野外实习,笔者认为以下考核办法较为合适:

以上几个方面是笔者多年野外教学的体会及思考,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更大调动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个实习院校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努力探索,不断改进,团结一心,学生才能在实习中有更大的收获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华.高校扩招对野外地质教学的影响及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2009,23:19.

[2] 王金友,吴孔友.提高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2008,31:65.

[3] 武雄,胡伏生,刘明柱,等.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专业教学实习改革初探.中国地质教育[J].2008,4:164-166.

上一篇:校园推广下一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利弊分析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