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技术人才推荐材料

2024-08-16

农村技术人才推荐材料(共8篇)

农村技术人才推荐材料 篇1

文章标题:我县农村实用技术和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经验材料

狠抓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县地处湘中腹地,是个农业大县,全县16个乡镇,899个行政村,耕地4.1万公顷,其中水田3.37万公顷。总人口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农业劳动力45.68万人。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民致富,依靠科技

进步,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

县委、县政府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了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2004年4月,组建成立了以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16个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村里还设立了联络员,负责学员的组织联络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本文转载自件。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的实施意见》(双办发[2003]30号)和《关于2004——2010年全县农民工培训规划实施意见》(双政办发[2004]63号),明确提出了从2003年底开始,用7年左右时间,分重点示范(2003—2005年),全面铺开(2006—2007年),深化巩固(2008—2010年)三个实施阶段,开展以思想道德与政策法规、科学文化与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市场经济理论与市场运作为内容的三大教育。通过采用广播、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传媒技术,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个方面的素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致富、市场竞争、自主发展三种能力。到2010年,全县在职村干部80以上达到中、高等学历教育水平,90以上农民懂科技、懂法律,熟练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事。2004年,县农办、县组织部在全县16个乡镇共同建立了16个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县组织部门认真制定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积极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到目前为止,共建远教站点194个,培训操作管理员245名,还组织实用技术讲师团到乡镇和远教站点进行培训讲课,各乡镇组织了各远教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县农业局和县广电局联合在县电视台举办了《农事指南》栏目,每周一期,每期播放二次,每次30分钟。畜牧、林业、农机等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认真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科技、科协、文化、司法、团委、妇联等部门认真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力度。组织、人事、宣传、计划、财政等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全县上下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社会合力。

(二)依托基地,搞好示范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

近年来,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以建立培训示范基地为切入点,通过依托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效果明显。2004年,县农办、县组织部在全县16个乡镇共同建立了16个县级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共举办了各类培训162期,培训人员5000余人,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85人。县农业局2004年在全县建立优质稻基地35万亩。县果蔬局在井字、荷叶等乡镇建立了1万亩的名特优水果示范基地。各乡镇以农科教中心为依托建立基地。如甘棠镇近年来建立了药材、生猪、礼品西瓜、经果林、蚕桑、特种水产六大基地,年产值达7880万元。这种“基地 培训”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农民欢迎,效果好。今年来,全县通过依托示范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600余期,培训农民11000余人次。培育了农村实用人才600多人。示范基地已成为我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

(三)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开辟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新途径

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带、录像带、光盘、互联网等媒体进行传播,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把课堂搬到了乡镇、村,既为农村解决了办学缺师资无教材的状况,也为农民学习提供了方便,广大农民可以不离岗,不离乡,就地就近参加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一是开辟《农民素质教育》专栏节目,县农民素质教育办与锁石、杏子、洪山、走马四个乡镇联合,分别在乡镇电视差转台举办了《农民素质教育》栏目,每周二晚,黄金段播出,内容由县农民素质

教育办提供,包括农业种养加实用新技术、农业致富信息和技能、农村政策和法规等。同时,其他乡镇也都建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电视专栏节目,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二是实施“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今年四月以来,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先后在全县9个乡镇实施“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送去致富技术录音带900盒,送技术资料2500份

。三是开展培训进村,科技入户。为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在村设立了教学站,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合、推广新技术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排忧解难相结合、专家走下去与把农民请上来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农口其他部门也根据农时广泛开展了送科技等下乡活动。如县农业局每年要编印40万份的《农业科技》资料,送到各乡镇各农户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达210场次,送技术资料25万份,接待农民咨询2万人次。

(四)健全机制,加大投入确保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开展

为确保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我们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将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纳入了各乡镇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给予受训者录用和信贷支持。今后,从农村招聘人员,优先录用相应职业学校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农民,工商、税务和各类金融机构优先支持经过培训的农民自主创业和个体经营。另一方面增加投入。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很强的事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利用WTO的“绿箱”政策,以政府投入为主。近年来,虽然我县的财政状况相当紧张,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经费给予了一定的保障,设立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资金,今年预算了5万元,用于农民素质教育的音像教材、师资培训、多媒体教育宣传办点。同时,16个乡镇也都纳入财政预算,增加了投入,据统计,去年1—6月份,全县16个乡镇共投入农民教育培训经费120余万元。同时,全县千方百计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民素质教育,开辟筹资渠道。

二、主要作用

(一)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大批农民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了青年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育了大批农民科技致富的领头雁。

(二)加快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我们在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紧密结合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把推广重点产业的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新知识作为培训重点,积极树立典型,加强示范引导,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力度明显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长期以来,尽管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但由于市场信息与生产技术的制约,农民在调整结构时,有些盲从,想调整、又无从着手的消极思想比较突出,通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不仅结合当地实际设置专业培训班,传授最新技术,同时,还传授市场营销和法律知识,使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作到心中有数,调整有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优化,为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三、建议

(一)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培训的经费投入

国外发展经验表明,政府对农民科技培训提供无偿投入确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全球化的国际大市场,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提高政府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按照WTO规则中的“绿箱”政策,要求政府公共服务支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农民科技培训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必须依靠政府力量,才能推动这项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此,我们建议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农民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对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财政预算。

第二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两支队伍的建设,从农业学校、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技推广部门选择一批素质高、技能强、热心农民科技培训事业的人员,充实农民科技培训管理队伍与师资队伍。

《我县农村实用技术和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经验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我县农村实用技术和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经验材料。

农村技术人才推荐材料 篇2

一、认真开展调查摸底, 选好主要培训对象

针对广大农民数量多分布广、年龄文化层次和参加技术培训意愿, 认真开展培训前的调查统计, 将参训农民分成以下4类:

1. 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龙头企业业主

他们是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主体。据统计, 我县有农民专合组织236家, 县级以上龙头企业63家, 专合组织理事、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者2 000多人, 他们既是现代农业的生产者, 又是生产与市场连接的经营者。通过培训, 使他们成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手。

2. 专业大户、种植能手、家庭农场经营者

他们是农村中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和经济能人, 主要是荔枝、真龙柚等特色产业和粮油蔬菜生产、生猪养殖等种养殖大户, 过去大都靠自身的技能发家致富, 有不断“充电”的愿望。通过培训, 使他们能够及时获取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 扩大种养、加工规模, 增加经济效益, 发挥大户示范带动作用。

3. 中青年农民

他们多数是初中或高中毕业没有升学的学生, 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有充沛的精力, 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加强对他们的实用技术培训, 使他们掌握生产和致富的技术, 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4. 外出务工人员

外出务工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主要渠道。通过培训, 引导他们利用外出打工的机会, 学习致富技术, 为将来回农村发展作好准备。

二、严密制定工作计划, 确定重点培训内容

1. 根据4类培训对象制定工作计划, 因人制宜确定培训内容

对农民专合组织负责人、龙头企业业主, 要重点培训农业产业化经营知识和技能。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 要重点开展生产技术培训, 辅之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训, 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对中青年农民, 既要培训生产技术, 又要培训产业化经营知识和技能。对外出务工人员, 在外出务工前, 对他们进行相关劳务知识和技术培训, 为外出务工做好准备。

2. 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制定工作计划, 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

在合江县, 重点是要围绕“一心三带两区”的规划布局和“宜种必种, 应退必退, 核心区其他产业整体退出”的要求, 坚定不移地发展荔枝、真龙柚产业, 到2016年, 合江荔枝、真龙柚要分别达到“双30万亩”的产业发展目标, 将合江打造成重庆的“果盘子”为目标进行培训和发动。与此同时, 还要围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强化科技支撑, 提高单产水平, 增加粮食总产, 打造重庆的“米袋子”;加强生猪圈舍、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 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建成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 打造重庆的“菜篮子”为目标进行培训和发动。

3. 根据各个时期工作部署制定工作计划, 因时制宜确定培训内容

以合江荔枝、真龙柚产业发展为例, 目前全县荔枝种植面积达18万亩、真龙柚达7万亩。县委、县政府决定, 将切实加快以优质晚熟荔枝 (真龙柚) 为特色农业产业第一品牌的农产品基地建设, 计划2013年新发展荔枝6万亩、真龙柚4万亩, 到2016年分别达到30万亩。因此, 以规范化定植和标准化管理为主的荔枝、真龙柚产业基地建设, 将成为当前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的头等大事。随着产业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 以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为主将尤为重要。所以, 不论产业发展还是一年四季, 实用技术培训都各有侧重。

三、充分整合培训资源, 创新技术培训方式

1. 整合两类资源

即整合中央、省、县农业、人社、扶贫等部门下达的涉农培训项目, 统一制定培训计划, 统一下达培训任务, 统一安排培训内容, 统一培训补助标准, 统一进行检查验收;整合农业、教育、广电、干训等培训场地、培训设施, 统一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2. 加大两个建设

即采取项目资金出一点, 县财政安排一点的办法, 加强培训场地、实习基地 (县内外) 、培训设施等硬件建设, 做到乡镇有培训中心, 村村有设施完备的培训场所;组织专门队伍编写图文并茂的培训资料或制作多媒体和培训专题片, 加强培训软件建设。

3. 开展3种培训

即利用制作科教片和广播电视网络开展广电培训;利用多媒体或图文并茂的资料开展课堂培训;组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到县内外建立的实训基地考察、学习进行现场培训。通过这3种培训,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从而提高农民参训的积极性。

四、切实配强师资队伍, 健全分级培训体系

总体是通过配强师资队伍, 健全一个以大中专院校为依托, 以县城为中心, 乡镇为纽带, 村社为基础的培训体系。

1. 以大中专院校为依托

即将大中专院校专家、教授请进来, 或分期分批选派到各类农业大中专学校进行脱产委培、学历教育等形式, 培训提升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

2. 以县城为中心

即在农业部门建设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中心, 组织龙头企业负责人、专合组织带头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由农业技术培训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3. 以乡镇为纽带

即在乡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学校, 主要针对生产实际, 重点培训各类科技示范户和农村骨干人才。

4. 以村社为基础

即由各类科技示范户、农村骨干人才对周围农民进行培训, 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等方式进行传、帮、带, 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传授给周围群众。

农村技术人才推荐材料 篇3

中国农村与农业发展

对农村科技创业人才的需求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农村和农业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农民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食品安全七大挑战。全社会已经共同认识到,没有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中国的现代化;没有中国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中国人民的富裕。在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道路上,中国已经探索了20多年,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在新的时代、新的挑战下,还有更多的困难和难题需要解决,因而培养农村科技创业人才是迎接新时代挑战的重要工作。

农村科技创业人才通常意义上是指在农村中,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与经济资源,依靠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发展现代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不仅自己致富,而且还带动周边其他农民共同致富的科技创业人才。比如说某个县以养猪业为支柱产业,年出栏生猪50万头,有15万户饲养,平均每户出栏3头多,全县人均1头猪。但仔细分析养猪户结构后会发现,近5年来,越来越多的散养农户放弃养猪或者向50头、100头出栏猪发展,这样,全县约有3000户养猪大户年出栏猪共计达30万头。这3000个饲养户的经营主人就是该县养猪业的创业者。如果通过系统的培养与教育,其中1000户一年就可以出栏50万头猪。这1000个农户养猪主人就是我们要重点、终身培训的人,他们就是养猪科技创业人才。如果要对全县15万户养猪户进行系统地培训是一件可以想象,而难以做到的事,即使是培训到位了,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效果。但对全县1000个养猪大户进行长期、综合的养猪技术与养猪综合经营管理培训,既完全可操作又会产生强大而实际的效果。一个县抓住了这1000个养猪大户,全县的养猪产业就发展了,也就是实现了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

台湾省1983年底实施了“核心农民八万农建大军培育辅导计划”。在农民之前加上核心二字,在于突出这些农民与一般农民的不同,他们不仅以农为业,而且以农为专业;不仅以农为生计,而且以农为生涯。该计划旨在长期选拔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农民”,使他们成为有技术、有经营管理及领导能力的“核心农民”,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核心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业推广的精英,成为农村社会的领导者。当时,台湾省从80万农户中选出了8万农户成为核心农户。虽然在培训辅导计划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有许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比如,在一般性培训推广措施之外,要集中资源,针对专业农民的特定需要,给予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及持续性的辅导协助,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促进规模经营;要建立专业农民培训注册登记制度、专业核心农民的创业辅导和技术辅导等制度;要遵循农民知情、农民自愿、务实工作的原则。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农户家庭作坊经营,要提升粮食主产区和畜禽养殖区的生产效率,关键在于培育新型的农村科技创业人才,通过这些核心创业人才来有效地推进规模经营。中国农民大学从2005年起,结合国家许多农民培训政策,在国内率先开创了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模式的探索。

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模式

所谓农民培训模式是指在一定客观条件下,针对区域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或短期再教育活动的标准样式和理论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3个方面,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培训模式;是反映某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等特点的培训模式,反映培训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在当今信息和生物技术时代,中国农业面临全球农业经济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食品安全等诸多挑战。每个县域经济都必须结合当地的文化、经济、自然资源发展主导农业产业化;每个产业化必须以核心人才为推动力;对核心人才进行的终身注册式技能与综合经营管理培训的标准形式和理论体系被称之为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模式。

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由系统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培训模式是一个系统概念,主要由培训目的、培训目标、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内容、培训规则、培训评价体系等要素组成。

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的目的

为每个县域支柱农业产业培养创业致富和带动致富的核心人才,并通过核心人才的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创业人才的引领和示范,改变其他大部分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促进农村社会向富裕小康社会迈进。

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的目标

通过以专业经营所需技能知识为主线的培训,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全面掌握专业技能和产业化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业企业家。

农村科技创业人才的培训主体

“三元制”是农村科技创业人才的培训主体,一元是指政府,一元是指大学,一元是指农业企业。政府十分重视农民培训,无论在政策法规,还是在经费资助上,政府起重要角色。学校是三元中具体的操作者,与农民高级职业技术教育相关的高等农业院校是重要力量。农业企业是科技创业人才培训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虽然一些农民已经创业,但他们自办的农场(厂)与高效益的农场(厂)相比无论在工艺设施,还是在经营管理上均有差距,所以到这些标准示范场(厂)进行顶岗训练是科技创业人才培训的重中之重。即将创业的年轻人,在系统学习完必备的文化、专业基础课之后,到这些农场(厂)进行就业式的学习更是自我创业之前的必修课。

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的客体

培训客体是指在农村从事农业创业的人群,既可能是农民又可以是非农民;可能是科技专业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可能是已经办了养殖场的农民,或者是正在筹资建场的人。培训客体一定要与当地的经济产业紧密结合,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的重要人物。这些人在政府心中有名,同时又是行业协会的主体。所以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的客体应该面广而求精。

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的内容

培训内容是由培训的目标总体决定的,但同时又要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中国农民大学经过一年的探索,基本上有了一套可实际操作的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计划。在总体的培训内容设置上,课堂授课占30%,实践课(技术辅导)占70%,突出高级以上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设置分4个模块:思想文化修养、成功创业心理学、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知识技能。前3个模块占总授课的30%,学制1~2年,为非学历高等专科层次以上教育。

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规则

培训规则包括培训方式、培训程序以及培训管理。科技创业人才培训方式以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为主。以每个县为基本单元,建立中国农民大学培训办公室,每月按创业专业进行1~2天课堂授课,老师授课完后再下农场(厂)实地指导。每个县按本地化、专业化、技能化建立师资队伍。利用现代化通信与信息网络组成统一的管理、教学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将课堂讲授、实地指导、函授教育、远程教育、现场示范、模拟训练等形式有机结合。

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培训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过去农民培训系统工程完全被忽视的环节。良好的评价体系具有监督和导向功能,能提高培训水平、管理水平和学员质量,同时又能促进科技创业人才培训的良性发展。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评价体系完全按教育培训评价的惯例设计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在评价指标中偏重于培训之后的经济能力提升以及带动其他农户共同创业的能力。评价工作除了自我评价(如课程测验、技能考核)之外,还引入社会评价。

实施与预期效果

在当今信息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民科技创业培训会更加有效和直接。中国农民大学在探索性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如下启示:

充分利用无线通信和互联网资源

中国农民大学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将全国能够参与培训模式的各要素有机结合成一所农民创业培训大学。经过筛选的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计算机利用互动式学习的方式获取相关学习资料和信息。农民大学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和互联网资源有效地调配教师,对县级站和学生进行管理。每个县的科技培训工作站通过网络可以与培训中心实现直接的联系。农村计算机普及率远不及手机的普及率,无论是一般农民的技能培训还是科技创业型农民培训,充分利用手机终端和无线通信网络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源联合

广义上讲,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还是一种高级职业技术教育。我国农村中,与农业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相关的资源十分丰富。如广泛分布于各县的农业职中、农业学校、农广校;科协的农民培训中心、农民函授学校等等。在进行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时,要有效而又有机地将上述教育资源联合在一起。以中国农民大学为主发起的农民职业教育联合体就是很好的尝试。

过去许多农民培训是自上而下,离岗培训为主。以目前的形势看,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必须以县为一个基本单元,必须深入基层,不需要经过太多的管理环节。以县为单位,结合当地县的优势农业产业确定农村科技创业的类型,同时以县的行业协会为具体结合点,与接受培训的农民直接对接。以县为单位组建适合于当地的指导教师队伍,这些老师与总的培训专家一道可以承担部分讲课,更多的是深入农场(厂)具体指导实践。

编写科技创业培训教材

任何一种教育培训都应有适合的培训教材,科技创业培训更是如此。中国农业出版社近几年针对农村养殖业、种植业的技能培训出版了许多适合农民培训的教材。根据农村科技创业培训模式,中国农业出版社与中国农民大学又合作出版系列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教材。教材突出在农村进行创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创业综合知识,既有深度,又便于农民在老师讲解及远程辅导下自学。○

农村乡土人才先进事迹材料 篇4

***同志1952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市东**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市日光温室经济协会会长。***同志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的表彰奖励:获全国农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连续三届黑龙江省优秀党员,黑龙江省农村优秀乡土人才,牡丹江市致富带头人,牡丹江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牡丹江市优秀乡土人才,牡丹江市科技进

步四等奖,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三等奖,牡丹江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市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劳动模范等。***同志1991年担任振兴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带领振兴村父老乡亲把一个人均土地不足一亩、收入不足千元的振兴村发展成为有日光温室大棚500栋、人均收入7200元的富裕村。振兴村是一个人员居住分散,自有土地679亩,206户612人的村庄,坐落在东**镇镇郊。1997年开始,在***同志的带领下,先后租用解放军部队的600亩土地,借地生财,发展设施农业。97年建设高效日光节能温室70栋,以美国公司的西红柿为主要产品对俄罗斯生产出口西红柿,当年投入,当年见效,每栋温室平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98年又建设温室138栋,总体规模达到208栋,初步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对俄生产基地。2001年又建设54栋。2003年振兴村在***同志的带领下,通过各级领导的支持争取农业开发贷款300万元建温室大棚300栋,从而形成了省内村级规模较大的对俄绿色蔬菜出口基地。主要生产西红柿、油桃、葡萄、食用菌。***同志从品种引进、试种、示范到推广全部自己去做,自己每年都拿出2栋棚来搞试验,待自己种一茬或一年后再给大家推广,几年来先后引进美国、荷兰、以色列、西班牙、韩国等国家的优良品种上百个,目前已有十几个品种成为振兴村的当家品种。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供不应求。先后引进新技术十几种:生态病虫害防治、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聚脂镀铝膜增光补光、生物菌肥利用、静止法无土栽培、西红柿分段整枝、换头生产等先进技术非常实用。2005年***同志又开始食用菌棚室栽培、立体栽培试验,先后进行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棚室白灵菇生产。2005年全村食用菌栽培超过100万袋。今年,***同志又从上海三义食品有限公司引进80万袋的香菇生产加工销售技术和销售合同,5月份自己带头生产香菇26万袋。到2007年振兴村完全可以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发展棚室对俄生产绿色果菜和利用冷棚生产食用菌两大产业.2005年振兴村农业生产总收入934万元,人均纯收入7200元;建有720平方米的青年农民培训中心;有藏书万册的奔小康科普图书室;有综合活动室和水泥篮球场;有先进的电教设施和网络系统。目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同志正在带领振兴村搞基础建设。三公里的村内白色路面正在施工;投入70万元改善饮水条件,让村民吃上洁净水的自来水工程将于7月份完成;还投入10万元对村内进行了美化绿化。在发展生产上,振兴村根据自身实际加快发展两大产业,规划到2008年完成对俄绿色蔬菜生产的扩大规模建设,温室大棚达到1000栋,形成温室以生产果、菜为主的产业链条;冷棚生产食用菌,主要以香菇为主达到500万袋,同时带动周边乡镇村屯生产香菇1500万袋,从而达到2000万袋的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完成蔬菜瓜果食用菌的鲜干品批发大市场建设;组建成立振兴绿色农业开发公司;成立振兴菌业公司,农产品销售公司。目前振兴村有经纪人17人,全村有从事二三产业人员110户343人,到2008年振兴村的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5000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同志将带领振兴村利用三年时间来打造一个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均收入稳步增加、村风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村容村貌象花园一样美丽整洁、管理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技术人才推荐材料 篇5

八里罕镇位于宁城县中西部,总面积37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003亩,林地面积236788亩。全镇有26个行政村,190个村民小组,12195户,总人口4.5万。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4600元。我镇现有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一个(河南村)、乡镇级试点村1个(八里罕村)、重点推进村2个(宏庙村、东北梁村)。

一、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八里罕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切实使这一高效、避险、富民项目落到实处。通过示范引导、跟踪服务、加强基础建设投入等方式,不断扩大设施农业面积以王营子村、北梁村、东北梁村为核心,建设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区,新增日光温室1240亩,冷棚220亩,食用菌65万单位;强力推动畜牧业发展,以八里罕村、河南村、宏庙村为龙头,构建新型畜牧业养殖基地,新建肉牛养殖小区2处,成立肉牛养殖协会(合作社)2个,2010年预计出栏肉牛4.5万头,比上年增加8000头,实现全镇人均出栏1头牛的目 标,肉羊存栏力争突破2万只,生猪出栏突破2.5万口;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争取上级农业生产项目投资1260万元,完成高标准化粮田改造2万亩,新打机电井87眼,旧井配套55眼,建设井房68间,新安装变压器17台,铺设地埋管道66000延长米,架设高压线路9266米,低压线路34710米,修筑农田作业路46公里,实施膜下滴灌1000亩,河道清理3500米,修筑防洪坝350延长米,维修灌区300延长米,保证了农田的有效灌溉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完成补植9500亩,新造经济林面积1130亩,封山禁牧、护林防火常抓不懈。

(二)城镇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城镇建设规划修编工作。投资50万元对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本次修编近期规划5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规划城镇人口发展至3.5万人,同步做好控制性规划和城镇详细规划。

二是用经营城镇理念做好四大开发项目,开发商住面积15万方米。其中万隆园小区开发占地46.3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文化路商业楼占地15.6亩,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八里罕镇农贸市场建设规划占地151亩,总投资9700万元,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酒乡家园占地5.8亩,建 建筑面积5675平方米。

三是大力推进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十大工程。

1、文化路拓宽改造工程。该工程投资1200万元,全长1739米,总拆除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街面拓宽至35米,装铺油路23200平方米,铺设污水管道1500延长米,电力、电信地埋管线5000延长米,供热管道1500延长米,新改供水管道1600延长米,总硬化面积1.5万平方米,绿化7700平方米;

2、镇区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投资160万元,铺设排污管道2600延长米;

3、镇区集中供热工程。该工程投资800万元,规划占地15亩,铺设供热管道2500延长米;

4、八里罕河橡胶坝工程。该工程投资1000万元,在八里罕河新老桥河段之间修建两道橡胶坝,此项工程正处规划设计阶段;

5、滨河公园建设工程。该工程投资500万元,总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公园分布在八里罕河南北两岸,此项工程正在规划设计;

6、滨河南街、滨河北街硬化工程。该工程全长1300米,总投资180万元,预计在9月25日投入使用;

7、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该工程投资50万元,年处理垃圾2000吨;

8、政府街美化绿化工程。该工程投资30万元,美化绿化面积7000平方米;

9、八里罕中心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工程。该工程投资206万元,总建筑面积1757平方米;

10、八里罕小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建设工程。该工程总投资600万元,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三是支农惠农项目得到很好落实,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建设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通过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和扶贫办,争取扶贫和产业化项目资金,引进基础母牛630头,贴息贷款买牛500头,新建棚圈2000平方米。投入扶贫资金118万元,完成宏庙村平顶梁爬坡引水工程两处,新打配机电井2眼,铺设输水管道3700延长米,架设低压线路2000延长米,增加保灌面积400亩,新打水源井3眼,铺设输水管道7500延长米,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问题。争取交通项目资金57万元,整修镇区至宏庙村二级砂石路5公里,新建路坝一体200米,开山辟路150米,整修路面1000米,修建石拱桥1座。在市县两级地税局的帮助下,投资44万元,完成宏庙村村部绿化、硬化工作,新建设卫生室1个,新建公墓一处,安装有线电视86户,新建沼气池300户,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截止目前全镇劳务输出达到1081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4605人(次)。加强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牧业综合效益。

五是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镇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来抓,明确招商重点,紧紧围绕矿产资源、白酒产业、城镇建设抓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 多资金,助推工业经济发展。在项目建设方面,认真做好项目储备,积极办理立项、规划、土地、环保等各项审批手续,为项目入驻提供优质服务。

六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从改善通行条件入手,投资1440万元,对八巴线36公里砂石路进行油路装铺,该工程预计在9月末投入使用;八里罕小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工程和八里罕中心卫生院病房楼开工建设,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入学就医条件;镇村两级文化场所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完成建筑面积518平方米,硬化室外文化活动面积3160平方米,为群众提供了文化活动场所,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规范了行为,使管理责权更加明晰、执行监督更加有力,“四议三公开两报告”工作法的推行,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管理民主落到了实处。

二、存在的问题

八里罕镇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还存在差距,在实际工作也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还很差;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新农村建设的面还不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多,村内劳动力资源显得缺乏。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逐步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有利契机,进一步争取扶持资金,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避险农业,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网络格局。健全统筹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实行城乡规划集中归口和管理指导,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环境优美、怡乐宜居新型村庄。

四是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科技培训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农村技术人才推荐材料 篇6

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先锋工程”为载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市委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的意见,我镇制订了详细的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内容、措施、方法和步骤,镇、村两级组织按照“五个强”要求,稳步推进。

(一)以“三敢”精神为切入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发扬“三敢”、“四讲”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向全省“要高位、要强位”的争先活动,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加强对镇干部的管理,全面实施上班签到制度、会议签到制度、镇干部联村制度、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制度、外出请假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顺利完成村级班子回头看,调整充实了16个村支部班子成员及职务,优化了支部班子年龄和文化结构。组织全镇37个建制村的村主任到省委党校进行为期6天的培训,提升了为民办事、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村支两委协调能力。

(二)以发展、教育、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一是重视党员发展工作。2003年共发展党员65名,其中女党员29名,占45,35岁以下党员42名,占6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7名,占72。消灭了女党员空白村。二是强化培训。实施全镇党员进党校轮训,分20期对全镇1228名党员进行培训,730名50周岁以下的党员就培训内容进行考试。举办全镇党员学习“十六大”知识竞赛,掀起全镇党员学习十六大、新党章的新高潮。三是注重考核。实施党员“保先”量化百分考核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员责任区和示范岗建设进一步深化。

(三)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强化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开展村级规范化管理,实施“三大制度”即坚持实行重大村务村民听证制度、重大村务村民代表公决制度和村务公开接待日制度。坚持实施每周一集体办公制度、村干部创业承诺制和重大事项党支部、村委会联签联章制,实施村帐镇代管制度。建立与全市统一的建制村主要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村主要干部的养老保障问题,提高村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做到警钟常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全年共查处案件13件,受党纪处分12人。

二、以“双整治”为载体,加强环境建设。以环保目标责任书为龙头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以企业为主体,以督促为手段,不断强化“服务、指导、管理、监督”四种职能,努力做好“污企治理、生态村建设、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篇文章。深入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和“洁美家园”双整治活动。经过前几年的努力,我镇土地管理工作自上而下,已从原来严格管理到依法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的轨道。全镇37个建制村已全部达到卫生村要求,垃圾箱、消毒池、保洁员等各项软硬件设施基本到位。去年,全镇投入1200万元用于卫生事业,共建造固定、移动垃圾箱350只,确定保洁人员15人,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改水改厕任务,喻家湾村通过富阳市级卫生村考核验收。37个村实现卫生洁化、环境绿化,2个村实现生态村创建。特别是面对今年非典疫情,全镇上下团结一致,抗击恶魔,深入开展卫生消毒、除“四害”和爱国卫生环境大整治,有效地避免了疫情的侵入。

三、狠抓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工作,使其逐步走向规范。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与本地、本单位安全生产重点企事业单位签订了责任书93份,责任书签订率为100,并实施了“一月一会一检查”制度,从而确保了目标的圆满完成。2003年我镇社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早打算早落实,做了大量工作。全镇累计完成社会养老保险6918人,安置下岗、失业工人260人,开发岗位831个。事业单位失业保险基金收缴率达100。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科技工作实现新局面。以农展会为龙头,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推广普及,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项目进一步有效实施,种养集约化规模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办学水平。投资50万元的镇中学阶梯教室和投资130万元的新义中学综合楼已峻工投入使用。实施新义小学布局调整,投资300万元的中学“二并一”工程已经启动。农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村村组建秧歌队、腰鼓队,积极组织参加富阳市首届乡镇文艺汇演,在全市腰鼓大赛中荣获第二名。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户达94.6,参保人数达91.5。

五、以创“平安高桥”为载体,确保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创建“平安高桥”,全面启动综治民警联勤室,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着力构造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镇的进程,投资30多万元搞好集镇监控。2003年我镇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率低于全市平均10个百分点,并获得浙江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和杭州市综治工作先进单

位称号。信访工作注重抓规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浙江省信访条例》。全年共办理群众来信来访14件并及时反馈意见,共受理市长公开电话223个,反馈率、办结率均为100,群众满意率达99。

农村技术人才推荐材料 篇7

这套丛书立足云南实际,面向全国;既概括了传统技术的精华,又吸取了新成就、新经验;文字通俗易懂,技术实用可行。主要有猪、牛、羊、鸡、鸭、蜂、鱼养殖新技术,名特动物养殖新技术,名优特禽养殖新技术,经济昆虫养殖新技术,名优水产品养殖新技术等。

本月重点推荐

以上图书需要订购者请汇款到《农村实用技术》杂志社 (邮购费用:书价+15%书价+3元) 。由于邮购图书目录有所调整, 请购书的读者注明所购图书的完整书名;杂志社另有大量2008年《农村实用技术》杂志, 每本3元 (含邮费) , 欢迎广大读者及科技、农业等单位订购, 量大从优。

汇款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东路246号收款人:《农村实用技术》编辑部邮编:650051

农村技术人才推荐材料 篇8

近年来,“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的重视。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桃源县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辖40个乡镇、876个村(居)委会,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84万。加强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基层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在农村的作用明显

桃源县现有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21740人,占农村人口的2%~6%,他们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一是农民工成为农民致富的先行者。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419元,而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家庭收入是全县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他们中有的有一技之长,有的敢于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有的在营销领域找准了路子,家庭收入普遍较高。

二是农民工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一位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能引领一个产业的发展。

三是农民工成为文明乡风的传播者。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一大批乡土艺人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在农村传播文明新风,抵制陈规陋习。

四是农民工成为农村社会的管理者。一批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由于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在群众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的还成为了村官。

二、当前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桃源县21740名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构成情况如下:按性别分,男性17099人,占79%,女性4641人,占21%;按年龄分,30岁以下1932人,占9%,30~50岁16286人,占75%,50岁以上3522人,占16%;按文化程度分,大学专科以上841人,占4%,中专及高中8885人,占41%,初中及以下12014人,占55%;按行业分布及专业分,种养业9331人,占43%,农产品加工业1916人,占9%,经营营销人才3312人,占15%,科技推广示范人才2805人,占13%,能工巧匠等4376人,占20%。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全县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首先是总量不足。全县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总人口的2.6%,远远不能满足桃源作为农业大县的需要。其次是整体素质不高。全县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较多,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4%;传统种养业人才相对较多,经营加工人才相对较少;单一技能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该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在务工人员中持有专业技术职称、技术等级的人员并不多,大多只能从事传统手工业及体力劳动。再次是分布不平衡。从地区分布看,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交通便利的城区、农业主导产业发达的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多,其他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的只占9%,后备力量不足;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实用人才仅占21%,数量太少;从行业分布看,生产型人才相对较多,经营型和技能带动型人才相对较少。

二是农民工实用人才政府扶植力度不够。首先是政策支持不够。目前,桃源虽然先后出台了两个关于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的实施意见,但对农民工实用人才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没有出台明确的优惠扶持政策,他们想干事、想干成事,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是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经费不足。同时,受传统小农思想意识的影响,农民工不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学习。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盲目外出务工,挣点辛苦钱,也不愿意自己拿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再次是扶持奖励资金不足。桃源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一直以来财政比较困难,对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进行扶持奖励的能力有限,发展壮大主要靠自身努力,所以起步低、步伐慢、发展不快。

三是农民工实用人才成长环境不优。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还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成长环境不优,主要是“三个缺乏”。缺乏一个好的观念。人才观念落后,受传统人才观念影响,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农村是有人无才,致使在培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也未能就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缺乏一套好的机制: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使用机制,致使农村实用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待遇,人才成长慢,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缺乏一个好的平台: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一方面大多数涉农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回到农村或从事农业,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基础条件差,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返巢”回流也不多。

三、加强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开发的建议

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使之健康发展,形成特色人力资源,为县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抓好以下“四授”。

1.授技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培训机制。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结合桃源实际,目前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式和方法: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科技素质;二是组织优秀农民工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让农民工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四是组织农民工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工到高校进修深造等。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农业培训机构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改进培训条件,提高教育培训水平。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培训方式上要由过去单一教学式培训向函授、电视教育、网络培训的方向发展;培训渠道上不仅要发挥公办培训机构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农民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人事部门专家管理职能,利用养猪养鸡协会、果联、花卉种植、茶叶协会等民间协会组织,大力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

2.授“衔”

自1995年开始,桃源县就开展了乡镇企业专技人员、民办企业专技人员及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大力提升县级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的层次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县共为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评定高、中、初级职称3000多人次;为民办企业专技人员评定中、初级职称900多人;为1600多名优秀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评定了农民职称,其中3人评定了高级职称,30人评定了中级职称。当前,拔尖人才太少也是一个突出出问题,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农民职称评审力度,侧重实用人才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条件成熟一批就申报评审一批,真正选拔出拔尖人才,使他们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

3.授“官”

要把优秀的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吸收到村干部队伍中来,让村官和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二者合一。近年来,桃源县在村支两委换届中,有6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被群众选入村支两委班子,成为名副其实的“村官”,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和欢迎;吸纳了400多名农村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党组织;优先启用200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担任村副支书、村长助理,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把实用人才的作用延升到更广阔的空间。

4.授惠

要给予农村农民工实用人才更多的优惠,营造一个尊重人才、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首先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要建立并完善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同时,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其次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要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尽早研究制定出台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一篇:小学航模理论知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