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技术装备

2024-09-18

农村教育技术装备(共12篇)

农村教育技术装备 篇1

“5·12”汶川大地震给学校及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重大创伤。在重建和恢复学校的过程中, 由于教学设备设施的被损毁, 需要仪器辅助教学的课程无法正常开展。如何修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如何在灾后重建中更好地为学校服务, 作为基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对学校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专业性的指导, 帮助学校规划和装备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 组织和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恢复正常并在原基础上有所提高, 是每一位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的职责。灾后重建校园工作有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参与, 重建的校园不仅具有教育教学功能突出、信息化功能显著、校园环境布局美观大方的特点, 而且有效利用资金投入, 使校园更具人性化。

一、布局规划的参与

1. 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的灾后重建和维护工作十分繁重, 教育教学工作是重头戏, 根据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地震灾区的中小学重建和维护, 安全原则为首位原则。《导则》要求要把地震灾区学校建设成最安全、最牢固和最让群众放心的建筑, 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应该在学校的重建和维护中作出考虑, 从思想和行动上参与到灾后学校重建的工作中, 规划出建筑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和学生使用安全的校址和建筑。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灾后重建学校教育教学的恢复中的一项, 列入其中并贯彻始终。

2. 布局规划

《导则》中指出:“学校的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抗震、防火、防洪、抗风雪和防雷击等安全措施”。教育技术装备是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构成教育教学环境的必要物质条件, 根据国家建设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要求, 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 应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条件宜分别设置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合班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且有利于疏散。在规划中应考虑到节能环保, 农村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应建在通风、透气、排水并远离学生、教师住宿生活区的教学区内。对易燃、易爆、易腐蚀的化学药品设立专门保管室。在参与规划选址过程中, 要参阅历年的水文资料和地质资料。在布局中, 要考虑教育生态的连续性, 参阅现在行政规划区长住的人口数, 劳动人口的流入流出数, 一岁至五岁儿童的统计数, 现在学生班额的大小, 学校的规模, 学校可利用的资源, 教育技术装备的类别等。遵循“小学就近入学, 初中相对集中”中小学布局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相结合的原则, 为学校做一个5年或更长的规划。

二、设计过程参与

提供专业数据供设计参考。学校在重建和维护工作中, 对教育技术装备这一块的装备标准不是十分熟悉, 如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播放室、信息技术教室、理化生实验保管室、信息下载编辑室、教师多媒体备课室、图书阅览室等, 由于每间教室的功能不同, 对每间教室的大小面积层高要求也不相同, 每间教室对其内部的采光、通风、排水、电能、内部的设施要求也不一样。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均衡教育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在校园内考虑校园信息网建设, 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利用, 互联网信息的链接, 校园网建设, 要在校园内通盘考虑。教室、教师寝室、学生宿舍、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室、信息下载编辑室、教师多媒体备课室等都应该有三线接入口, 即数据线、电视线、智能安全系统线等。设计布线应考虑学校今后的发展, 既方便师生使用, 又美观大方, 同时又安全到位。在整个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设计理念, 以满足学生教师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总的设计理念是节约土地使用, 建设环保节能友好型校园。基层教育技术装备的工作部门应提供一个可供学校重建参考的样本、数据、图纸, 为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建设过程中的参与

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 普通教室、音像监控控制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播放室、信息技术教室、理化生实验保管室、信息下载编辑室、教师多媒体备课室、图书阅览室等, 各室的面积和层高是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施工的质量是否通过质检部门的验收, 建筑的基础、柱、梁、板、剪力墙是否钢筋混凝土整体全现浇, 抗震度数是否达到国家颁布的标准。电源线、数据线、电视线、安装是否安全, 避雷针、防火措施是否妥当, 化学实验室从水电到桌是否规范, 化学实验室、化学保管室、通风、排气、排水、排污是否达到规定标准等, 危险化学药品的存放贮存室是否安全可靠, 地震来袭安全通道是否畅通等。这些都需要在再建过程中加以监督和控制, 工程验收过程中要有基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参与验收, 特别是涉及辅助教学用房和设施安全问题应该由专业人员和质检部门验收。涉及避雷系统还要同气象局的专业人员一起验收。只有参与和监控建设的全过程, 重建校园的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恢复

仪器设备的清理和购置。根据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努力建设节约型学校的要求, 加强水、电、气和教室、实验室、等公共设施的使用和管理。遵循这一原则, 灾后重建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 一是从地震后没有完全破坏的教育设备教学仪器中清理出能用的部分。二是清理出轻微受损稍作修理可以正常使用的教学设备。三是列出完全损毁需要教学仪器的清单, 由教育装备部门统筹报财政, 政府统一采购的部分。对于学校购置部分, 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给学校提供装备的品种数量类别, 供学校参考, 给学校提相关建议。基层的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 由于受灾学校受损程度不一样, 教学设备仪器受损也就千差万别, 有的学校受损十分严重, 有的学校受损轻微, 学校通过自查, 把受损教学仪器设备登记造册, 分门别类报在建立的教育技术信息平台上, 县上统筹后报政府统一集中采购。政府集中采购有一个招标投标中标的过程, 中标公司或企业组织物流, 基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组织验货, 协助企业分发到校。特别是易燃、易爆化学药品的贮藏和运输, 这一过程的每个环节是基层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全程参与, 同时做好预案。在装备设备的过程中, 教育技术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大显身手,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学校重建教育教学的恢复节约了时间。

五、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逐步恢复

灾后教育教学的开展。地震给学校带来的创伤是学校教育教学生态链的断裂。地震后, 很多学校搭建了板房, 学生在板房内上课, 原有的理化生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都不能上课, 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只能选择性地上一部分, 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获得受到限制。灾后重建中的学校教学涉及理化生课程实验部分与非地震灾区学校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在板房上科学课打破了原有实验室教学的惯例, 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大不便, 给学生的理科学习也带来困难。全面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间要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学生在板房内上课, 从没有完全被损的教学设备仪器中清理出能使用的仪器设备, 恢复部分演示实验的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第二阶段, 重建学校的基建任务完成, 逐步搬进教室和各种功能室上课, 告别板房的时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配备人员, 完善管理制度, 设施设备到位。完成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演示播放室、信息技术教室、图书室以及各种保管室的装备工作, 做好防火、防盗、防震工作。建立物质账目清单, 柜、卡、物相符。建立健全各室的规章管理制度, 紧急情况安全处理预案, 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定期上报跟踪制度, 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要求学校做到物质到位, 管理到位, 教学到位。第三阶段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恢复期。对第二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评估, 按照时间表对完成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人员编制到位的情况, 人员工作量的核算, 责任制的实行;教学设备、设施完好率, 教学软件资料配套率;教学环境是否良好。分阶段恢复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演示教学工作。

为全面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做好基础性工作。按照理科教学大纲要求, 全面恢复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全面恢复学生理科实验操作能力考试和信息技术能力考试, 使学校理科实验教学工作, 各项教学工作指标达到地震前的水平。

基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人员参与灾后学校重建的过程, 其目的是受灾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全面恢复。“5·12”大地震以后,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 灾区的学校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现在的校园美观大方, 教学设施设备齐备, 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师生关系和谐, 与地震前相比, 学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GBJ99-86-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S]

[3]田凤岐.中学化学实验实用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1

农村教育技术装备 篇2

自“九五计划”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成为我国顶层战略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之一。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当今教育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教育改革创新,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需要提升教育装备对教育教学的贡献力。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动下,各地区教育部门也不断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一步步改变学校的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及环境。教育装备走进了校园。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地域条件的限制等,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与发达地区同步进行,致使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农村中小学校分布广,数量多,农村中小学教师更是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对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投入和技术指导显得尤为艰难和重要。近几年,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办学条件越来越重视,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办学条件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装备越来越齐备,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班班通等媒体设备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收到较好的辅助效果。

在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与发展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把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做稳做实,如何让教育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些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原因: 1.注重教育装备的投入建设,忽视其使用管理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装备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设备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也得到有效保障。许多农村学校把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室等安装得和城市学校相比毫不逊色。但不少学校在教育装备工作中,往往只重视装备,而轻视管理与使用。比如目前的考试模式对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要求太少,许多学校实验室开出率很低,做或者不做、做什么实验主要由任课教师来决定,并且很多老师都是通过视频演示来代替实验操作,缺少实验教学上的规范;许多图书室管理不标准、不科学,对学生开放的有效时间不足,图书流通效率低。这些花巨资装备的教学设施,由于管理、使用落不到实处,便谈不上发挥很好的功效和作用了。

2.教育装备的仪器、器材设备配置不科学不合理

部分仪器设备配置缺少系统性、科学性,学科之间不平衡。例如,信息技术的投入远大于科学仪器设备的投入,科学实验仪器的配备严重不足,难以保障科学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体育设施的投入远多于艺术器材的投入。有的体育仪器设备采购事前缺少必要的论证,购置后才发现不实用或用不着。比如农村中小学运动场馆普遍不足,多数只有室外篮球场。这样,虽然体育器材的种类配置颇丰,但实际能够在学校正常用于上课使用的不多,造成了许多体育器材的闲置浪费。3.缺乏专业师资

目前,农村中小学专业教师缺口很大,许多学校因编制紧张,教育人员长期得不到补充,导致音、体、美、劳、信息技术及实验课等都是由同一科任教师兼任,多数教师都是以应付检查的方式开展工作。加上专业不对口,老师上起课来十分吃力,致使课堂效率也不高。4.教师缺乏培训指导

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老龄化,许多快退休的老教师甚至从未接触过电脑,对计算机需要从零学起。加上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许多教师自身使用教育装备的水平有限,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旧的教育教学方式。近年来,上级各主管部门虽举办了几次教育装备操作技术培训,但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理论和管理上的培训,实际操作培训太少,大部分教师虽经过短暂的培训,知道其中的一点管理知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无从入手。教育装备操作技术的培训力度远远不能满足农村中小学使用教育装备的需要。5.忽视学生教育

农村大多数中小学现有装备的使用仅局限于课堂和应试,课外学生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很多设备不是用坏而是闲置坏的。例如,有些农村学校平时挤压信息技术教育课时,考核信息技术前采取模拟和突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忽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这种做法与教育理念是严重违背的,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难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然而,即使是在有限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基本上都是教师简单讲讲,学生随便弄弄,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甚至连键盘都没有搞清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未能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二、应对策略与建议:

现代教育装备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更是摆脱目前落后状态和发展窘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装备为农村教育教学服务,从而推动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1.加强图书室建设

对全校师生全方位开放阅读,切实发挥图书室教育教学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把阅读落到实处。对学生实行班集体借阅制,每班建立一图书角,配备一个图书柜,由语文教师为第一责任人,指导学生管理和使用,以班级为单位定期集中到图书室办理借阅手续,所借图书存放在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柜中,指定专人登记造册、借还记录,定期到校图书室借阅更换图书,方便学生阅读。学校、班级都制定读书计划,利用“晨诵午读”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借阅图书室藏书,使图书室的图书成为会走的书、漂流的书,阅览室全天候开放,真正发挥图书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效。2.优化配置结构

各部门和学校在教育装备的投入上,首先应充分考虑到教育装备的配套问题,并应当整合本乡本土条件,因校制宜,促进学校教育装备的认识和使用。比如在投入资金配置教育教学设备器材时,先考虑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等硬件设施,有了场所,设备器材才能发挥作用。能够配套建设当然是好事,但是不能配套建设时就要考虑孰先孰后,投入到什么程度最实用,最有用,最好用等因素了。

3.抓课程教学,充分发挥教育装备效益

学校应当加强课程管理,开齐课程,上足课时,开课的同时提高器材使用率。保证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出率;3至6年级开设计算机课,增加学生上机机会,锻炼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让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能够在校开展活动的器材充分使用起来,保证学生每天每周都有适当的运动时间。同时,加强了课程管理,教务处对教师执行课表情况进行检查。抓课程教学,充分发挥教育装备效益。4.充实专业师资

说到底信息技术教育还是要靠全校全体教师来开展,要在各个学科全面铺开,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学,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并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素质,足数量,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目前,对分布广,数量多的农村中小学要想足额充实专业师资的难度非常大。但是,可以采取有限专业教师分片包干,巡回上课;上级拨付资金,临聘教师上课;城市学校专业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等多种渠道解决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教师的燃眉之急。

同时,各学校还应加强师资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学水平。采取激励性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增强教师队伍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发挥当地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既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又对在职小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以尽快形成一支适应新时期教学需要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5.加强教师培训

各学校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全员培训工作,并将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之中。确保实验教师和小学科教师参加州、县组织的业务培训。发挥好乡级、县级骨干教师的技术优势,以“传、帮、带”的方式培训各镇、各校人员,提高他们的技能。把体育、音乐、美术、劳技、科学等学科器材管理培训纳入相应学科教师培训和业务培训内容。要全面开展以校培训为主,以提升教师的整合水平为目的,以转变教师理念为根本的教师全员培训。对教师的培训要讲求实际、实用和实效。与此同时,学习之余,组织教师写相关的文章,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来提升师资力量水平,以期达到熟悉使用和操作相应的教育装备的能力目标。

6.扎实抓好实验教学,促进教育装备的高效使用

以研促教,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课程的整合,加强学科的教研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逐步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应加强实验教学的日常管理,加大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的力度,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开展优秀实验课评选、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以及师生自制教学具评比等活动,组织实验教学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等活动,借此提升实验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实验课开齐、开足、开好,促进教育装备高效使用。另外,明确奖惩制度,建立奖励机制。对那些在教育装备的使用过程中工作认真 , 有突出贡献者予以肯定、表扬和奖励;对那些工作失职 , 并造成不利影响的给予批评教育和责任追究。这是促进教育装备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必要手段。

所有的一切设备装备,最终都是要服务好教育教学工作,达到提高学生素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追求整体提高全民素质的标准,达到国家对农村边远地区教育技术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目的。由于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基本都是农村孩子,他们的现代意识和知识素养不能和城市孩子同日而语,所以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他们进行教育,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实践、努力探索。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要求,我们应该努力寻找一条既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又适应农村中小学教育现实特点需要的道路,开辟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农村教育技术装备 篇3

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对农村教育办学条件的重视与扶持,近年来,农村学校的教育装备越来越齐备,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电子白板、教学平台、仿真实验室等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收到较好的辅助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在教育装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所在单位目前正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改革,教育装备的教学辅助功能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实际情况,笔者对农村学校教育装备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思考.

1农村学校教育装备现状分析

1.1教育装备条件不断改善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教育装备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设备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也得到有效保障.例如,我校已先后建立和安装了投影仪、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功能会议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智能广播系统、电子白板等教育装备,今年还在每个课室都安装了“水晶球”多媒体教学平台.教育装备的改进,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素质教育顺利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1.2教育装备辅助教学卓有成效

随着我校各种教学装备的建立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成为教师备课、上课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多媒体系统、自制多媒体课件上课在一线教师中的比例较高.在教室没有统一配备“水晶球”多媒体教学平台之前,很多教师都不会主动制作课件,但是教学平台投入使用后,就算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也产生了高度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此外,学生们也纷纷表示,以前的课堂总是教师在不断地讲,现在的课堂可谓“大开眼界”,利用网络可以直接观看与课堂相关的视频和资源,因为有了“刺激”,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等情况大大减少.

此外,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还经常开展各种多媒体技能比赛,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教育装备论文评比等,督促大家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水平.

2教育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多功能教育装备的使用,为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学校在教育装备的日常管理上,还有待完善,根据笔者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学校在教育装备的管理上暴露出一些问题.

2.1忽视使用管理

上级主管部门在农村学校教育装备的硬件设施建设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相关设备设施配套相当到位.然而,由于过去农村学校教育装备较少,没有专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突然多了很多装备之后,如何管理就自然而然成了一个“麻烦”的问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规划和方案.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制定的一些教育装备管理制度,忽视考虑本校具体情况,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结果每到学期初和学期末,分配或者回收相关装备的时候会显得有点不知所措.

2.2忽视交流指导

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安装、管理、使用、日常的维护等都要受到上级的督察,包括市级、省级、教育部的相关领导来检查,查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学校普遍感到非常紧张,将设备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学校对多媒体教学平台管理和评估非常严格,下发很多文件,明确检查和管理细则,推动管理水平提高.但是,教育装备最终的作用还是要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采取合理措施,促进这些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是一项重要任务,管理部门不能局限于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还应该注重辅导或培训农村学校有效使用这些设备.学校也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将学习交流和日常使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2.3忽视学生教育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得到上级部门教育装备的扶持是很难得的,只靠自身力量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因而很多学校将这些设备视为宝贝,加强安装和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但由于学校和老师过于细心谨慎,[HJ1.25mm]反而不敢大胆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现有装备的使用仅局限于课堂和应试,课外学生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很多设备不是用坏而是闲置坏的.例如,有些农村学校平时挤压信息技术教育课时,忽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信息技术之前采取模拟和突击方式,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应试成绩.这种做法与教育理念是严重违背的,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难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另外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任课老师注重简单的知识讲解,学生接触和操作信息技术的机会较少,导致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连一些基本操作也没有掌握,大大影响教学效果.虽然这样做有利于设备管理和维护,但未能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3农村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上的几点思考

所谓教育装备管理,即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设备,尽量减少闲置浪费,科学安全存放和使用设备,延长设备生命周期,杜绝安全隐患,让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和领导及时准确知道装备存放位置、装备现状、装备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使得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效率更高呢?根据笔者所在单位的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加强学校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制度建设

教育装备要管理好,首先还是要学校领导层面认识到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全校教师通力协助才能做好.例如,功能场室的工作主要包括建设、配备、管理、使用维护四个阶段,要提高管理维护水平,必须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只注重信息技术设备建设,忽视设备管理,容易导致设备受到损坏.因而设备管理是核心工作,不仅能提高设备性能,还能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满足学生使用计算机设备的需要.只有对功能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高度认识,[JP3]才能增强管理的自觉性,才能管好用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1)学校领导应重视功能场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认识,完善制度,落实各项措施,推动管理水平提高.例如,将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做好日常巡视和检查工作,包括设备性能、场地卫生、设备使用情况等,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为管理和维护提供人员、技术、资金、制度保障,推动各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进行.

(2)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的制度才能各尽其职、物尽其用.这些制度包括功能实验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数码设备、多媒体设备等使用、出借制度;设备购买登记、报废制度等.

(3)教师要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规律,多用、用好,配合管理人员使用、出借、维护等工作.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登记、使用、维护、报废等工作.

3.2加大对教育装备专职管理人员的投入,提高专职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当前,农村学校负责教育装备管理的教职工的教育技术素养还有待提高,管理专任人员还非常缺乏,造成目前部分农村学校在教育装备的真正有效应用上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抓好现代教育装备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农村学校要搞好包括校本培训在内的各类培训工作,加快管理人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步伐.

3.3新装备的使用培训应及时

由于科技日新月异,有些装备每隔三五年就会被淘汰,随之替换一些新装备,这些装备在功能上和使用上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样,对于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就显得很有必要.

总之,切实做好農村教育装备的管理与使用,提高其管理和使用的效率,达到“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在农村学校中能天天用、教师人人会、学生个个学”的目标,这也是实施农村学校现代教育工程的关键所在.同时,还要把教学技术装备的管理使用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重点,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有重点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农村现代教育事业才会真正的见到实效.

农村教育技术装备 篇4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机制造大国。农业装备产业稳步快速发展, 支撑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2%, 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农机化发展历程表明, 农业机械化进入中期阶段, 必然是农机工业进入加快发展的起点。

“十二五”时期, 国家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明确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5年要由目前的52%达到60%左右, 预计2020年达到65%, 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据科技部有关人员介绍, 即将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把“智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列为农村科技计划领域的重大专题, 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

教育技术装备总结 篇5

我校是一所新校,2010年下半年根据教育局工作部署,对照省Ⅱ类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管、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教育技术装备,并且加强管理和使用,使之合理高效使用,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装备水准和应用水平,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完善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了以过骏校长为组长、顾立新、冯志英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由顾立新副校长分管,教学处邵正耀主任分管实验室、计算机室、信息技术图书馆和其它专用教室,总务主任汤培南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在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为之际,学校再次争受到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大幅度改善了教育技术装备。利用暑期完成如下装备工作:

1、新建学校电子阅览室,申购电子读物3千册,新增图书1002册。

2、添置新“三机一幕”电教设备5套,配备新增教学班和音乐、舞蹈、美术教室,达到省Ⅱ类标准。

3、完善校园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视频监控探头29个。

4、建设机器人室、航模室。

5、校园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校园电视台。

6、进一步充实完善各专用室实验设备,根据省II类标准已订好采购合同,并在近期内配备到位,达到教育技术装备要求的数量,7、添置单人课桌椅1300套,美术课桌50套。增添仪器柜26个,图书柜30个。

8、建设科学探究室、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劳技教室、微机房等专用教室。目前,学校有科学实验室1个(与劳技室兼用),科学探究室1个,电脑室1个(与电子阅览室兼用),美术室2个,音乐室3个,舞蹈室1个(与音乐室2兼用),生机比为13.8:1,教师每人配备笔记本电脑,师机比为1:1.4,学校装备多媒体教室1个,所有教室均装备了新三机一幕教学设备,图书2万余册,新增图书1002册,电子图书3000册,达到生均20册。各专用教室配置齐全,校园网络系统、校园视频会议系统、自动广播音响系统、校内通信系统、校园安监系统等常随着形势的需要而升级换代,DVD刻录系统、消防、防盗等安全设施齐全;我校有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有48台学生电脑,全校所有班级均开通了“班班通”。网络信息接口到达每一专用教室及教师办公桌,每一类专用教室配有1个多媒体室,学生人机比达到了13.8:1。音乐、舞蹈房、美术等专用教室设施配备到位。体育场地符合标准,学校有250米塑胶,有3片塑胶篮球场及2片排球场,室内羽毛球6片,室外乒乓台5张。学生活动空间大。体育器材配备到位,并能根据要求及时增加、更新,这些设备为广大师生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各室均充实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并张贴上墙,营造规范管理氛围。

2、加强检查,做好资料积累。

为迎接省现代化学校验收工作,今年重点检查实验记录、仪器设备台帐记录,做好了各类资料的整理和完善工作。

3、科学管理,确保仪器完好。

做到橱有橱卡,物有标签,仪器分类存放,整齐规范,做到定期保养,损坏及时维修。确保存放在柜中的仪器都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

我校在教育技术装备的“配管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成绩的取得来自于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们还看到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展望来年的工作,我校将在“规范、高效、创新、提升”八个字上多作努力,使来年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村教育技术装备 篇6

一、农村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是实验器材不足。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的差距就目前来说,还是非常大的。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面来说,就是实验器材的不充分。无法做到像城市学校那样上到哪一课时,就可以根据教师自己心中的想法来准备实验器材,生动、惊奇,寓教于乐地完成科学实验教学。

二是专职科学教师的匮乏。农村小学与县城学校的另一差距,就是教师队伍以及教师素养的差距。众所周知,农村不仅教学条件艰苦,生活条件也是无法与县城相比的。这就造成了目前农村教师队伍人手不足,很多科学教师,都被安排教其他学科。很少有农村的科学教师能专职于教科学学科。

二、农村科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对于我国教育大环境的改变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农村教学的支持,这些都是客观因素,是我们个人无法改变的。现在主要谈谈在现有的条件下,该如何更好地完成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

1.教授学生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布置实验观察任务,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2.教师努力提升自己教学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方法

教師作为课堂的绝对主体,其在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成功的实验课,必定建立在教师丰富的经验和教学手段之上。教师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自然就越丰富。在处理教材上,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目标。认真做好课前实验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演示实验要起到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寓教于乐,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学习。

3.科学实验,应该走向生活、走向自然

在教学《蚕的一生》这一课时,从淘宝上买了蚕卵,让学生观察蚕卵的形状、颜色、大小,有的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形象,我印象最深的是班级有个不善言谈的小男生对我说:“老师,蚕卵看上去好瘦小像一粒粒小珍珠一样,我好想把它带回家喂它吃饭。”班级大部分学生对蚕卵分析得都很透彻,和学生一起把蚕卵放在一个竹匾里,带领学生到周边有桑叶的地方摘取了新鲜的桑叶,用刀切成丝状,每个组学生亲自喂蚕宝宝吃桑叶,学生每天早上到校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蚕的变化并记在日记本上。在养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熟知蚕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经历几次蜕皮,知道了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的过程。

记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科学学科的名称叫《自然》,能在真正的大自然的环境里来学习科学,进行科学实验,其实效果是课堂上无法比拟的,我们农村的科学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来开展自己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在自然中教学,让学生认真的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与此同时,还要告诫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同时,科学实验不是靠个人能力就可以完成的,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告诫学生学会相信队友、帮助队友,培养起合作意识。大部分需要做实验的科学课上,我都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实验的时候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这样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这一课成果展示汇报的时候八个小组其中7个小组都汇报拉链扣是导体,只有第三小组汇报的拉链扣是绝缘体,这时我请第三小组用他们的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他们的拉链扣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结果电路检测器的小灯泡确实没亮,这时我追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了,他今天没穿校服,他的拉链扣和我们校服上的拉链扣不一样,他的拉链扣是塑料的,而我们的拉链扣是金属的”。其他组同学恍然大悟,都认真观察起来自己的拉链扣。在科学课堂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去观察探究,遇到实验结果不一样的时候认真专心地去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结语

农村教育技术装备 篇7

2007年, 第一届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在济南揭开面纱, 展览面积接近5万平方米, 300多家参展企业占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 国内外观众达5万人次, 取得了行业一致认可;将于2008年9月26日至28日在济南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 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会给农机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值得中国农机行业拭目以待。

从预备会的情况看, 第二届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有力地吸引了企业的眼球, 来自全国农机行业的上百家企业纷至沓来, 预订展位十分踊跃。中国一拖、福田雷沃重工、时风集团、东风农机、山拖农机、山东常林、五征集团、山东金亿、山东大丰、常柴集团、常发集团、一汽锡柴、英田集团、北汽福田、洛阳中收、延吉插秧机、河北农哈哈、杭挂、浙江大元集团等上百家大中型企业参加了预备会, 参会企业纷纷增加了展览面积。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洪暹国介绍, 本次预备会预订展览面积超过了2万平方米, 预订率比上届提高了30%, 均为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从现场情况看, 预计2008 (第二届) 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的规模将肯定突破6万平方米, 全面超过上届。

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是一个高起点、国际化、机制新、品牌化的中国农机行业交流平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凯说, 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是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打造的农机行业国际性展会, 展览范围不仅包含普通农业机械, 而且包括农用运输设备、农用发电设备、农副产品加工设备等, 自创办开始就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因此, 2008 (第二届) 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再次聚集了空前的人气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日益看好的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 主办者仍表现出谨慎态度。洪暹国说:“我们在举办展览方面目前还是个小学生, 需要探索的事情还很多, 还需要有关方面以及企业的支持、鼓励和呵护。”尽管如此, 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已经初见端倪。据介绍, 包括久保田、凯斯纽荷兰、马恒达等农机行业国际化企业已经与组委会进行了深入接洽, 不出意外的话, 他们将以较强的阵容参加本届博览会。毫无疑问, 一个面向高端的国际化平台对于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由于中国农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在海外的国际农机展览方面, 中国农机企业很少能有露脸的机会。不过, 这种状况不久就会改观。洪暹国介绍,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正在与德国农业协会接洽, 由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举办的汉诺威国际农机展并入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的日程已经指日可待。

当然, 首先成为中国农机行业国内的展示交易平台其实更为重要。在本次预备会上, 参会的行业人士讨论了当前农机行业最为关切的若干问题。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指出, 未来世界农机市场的趋势已经初步显现:欧洲市场大马力拖拉机需求空间很大, 但必须解决好排放问题, 即必须达到欧Ⅲ标准;美洲市场在50马力以下需求强劲, 但必须解决好拖拉机的多功能要求。

除此之外, 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 会议就有关农机产品产业准入政策广泛征求了与会企业的意见;就第二代单缸柴油机指标方案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讨论, 并形成了一致意见。毋容置疑, 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已经承担起联系中国农机行业平台的作用, 这也许就是中国农装国际博览会更为深层次的意义。

在本次预备会上,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联合山东省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江苏省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浙江省农业机械工业行业协会, 四家承办单位共同组成了战略联盟。

农村教育技术装备 篇8

湾里区是南昌市市辖区之一, 全区辖4个镇及2个街道办事处, 人口近十万, 农业人口占70%以上。全区现有农村中心小学2所, 九年制学校3所, 村完小2所, 一至五年级村小7所, 一至四年级村小4所, 一至三年级村小6所, 一至二年级村小12所。20世纪90年代初, 在区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 虽然全区部分小学根据不同类别建设了实验室, 配置了仪器和药品, 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 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湾里区农村小学实验装备现状

1. 农村小学实验室水电设施不完善, 条件简陋

湾里区农村小学的实验室基本都是20世纪90年代在教室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 实验室的水电没有通到课桌边, 只能使用简易自来水, 也没有通风设施。

2. 科学仪器设备老化, 药品数量不足

湾里区多数农村小学实验室设备老化、破损严重, 有些村小甚至还在用20年前的设备, 而20年前学校的实验教学是按《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的, 课程标准教材和大纲教材有较大差异。大部分小学实验开出率还是很低, 村级小学几乎没有实验室。小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动手动脑能力的初级阶段, 而湾里区现有的实验条件, 很难让广大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动手动脑的快乐。

3. 缺少专职实验人员

受人员编制所限, 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专职实验人员, 都由任课教师或学校行政人员兼任, 在这种情况下, 能完成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就很不错了。

4. 实验室建设不达标, 分组实验难以开展

由于湾里区农村小学没有标准化的科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很难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 教师只能做演示实验, 这使得科学实验教学变成“讲实验、听实验、背实验”。

5.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水平参差不齐, 给初中教学带来难度

湾里区学生占全区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根据江西省教育装备部门的要求, 中心小学既要有演示实验, 又要有分组实验。而三类农村完小只要求演示实验, 但升入初中后实验教学要求一致, 导致中心小学与村完小学毕业生有很大差距, 这给初中教师的科学 (物理、化学、生物) 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同时也影响到这些村完小毕业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6. 教师存在“重理论、轻操作”的思想

多数湾里区农村小学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应对考试中的实验内容就行, 至于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并不重要。这使得教师中出现“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思想。通过对学校的年终检查发现, 一些学校一年就做一两次实验。

二、湾里区加大农村小学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力度

1. 加大实验装备投入, 加快推进办学条件的标准化

我区教育部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 加大对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投入。2009~2010年, 在江西省教育装备站和湾里区政府的资助下, 湾里区五湖学校、梅岭学校、太平狮峰学校建设了标准化的科学实验室7间, 并配备了科学实验教学仪器。2012年, 计划为湾里区太平狮峰学校再建一间小学科学实验室并更新小学科学仪器, 同时计划更新各村完小的实验仪器, 鼓励各村完小在现有实验室配备的基础上, 争取资金建设标准化实验室。如湾里区招贤镇明德小学和希望小学计划于2012年建设24组标准化实验室并更新仪器, 开展分组实验教学。

2. 做强中心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 使各学校科学实验教学站在同一起点上

做大做强中心小学, 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 村小只办一、二年级。近年来, 在教学资源重组中, 我区将37所村完小以上农村小学重组为现在的农村完小以上小学7所、村小教学点23处 (只有一、二级学生的8处, 有一至五年级学生的13处) , 撤并学校的教学设备资源一并调拨到新的学校。

为进一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相关部门计划将湾里区13所学校中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并入各镇中心小学。通过对学校资源进行重组, 可以使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站在同一起点上, 也便于初中教师更好地进行科学 (物理、化学、生物) 实验教学。

3. 明确科学实验人员工作量, 加强学习与业务培训

实验工作是费时费力的工作, 各校根据学校实际, 对实验人员和教师工作量作出具体规定, 以相应课时计入工作量。

各校实验人员参加各级组织的业务培训时, 学校为他们提供经费保障, 并订阅实验教学业务杂志。

4. 改革考试方式, 加大对科学实验考核力度

为进一步促进实验教学, 在教学和考试中加大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考核力度, 包括实验课认真程度、实验成功率、实验报告撰写质量等。期中、期末考试, 可在试卷中加大实验题比重, 可增加到50%, 并增加实验操作考试, 将实验操作成绩的20%~30%计入总成绩。期中、期末实验操作考试中, 可按要求把对实验能力的考核方案细化, 一般安排在考试前的1~2周内完成。同时, 可增加一些综合性的设计实验。

5. 加大对实验教学的表彰力度

区教育局和电教站、教研室分别对学校、实验人员和教师进行表彰。表彰学校, 可以提高乡镇政府和学校领导对实验工作的重视程度;表彰实验人员和教师, 可以强化实验人员和教师的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增强责任感。学校、实验人员和教师, 三者对实验教学达成共识, 进而形成合力, 使实验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6. 加强课外实验指导, 让学生动手操作

将教材中安排的家庭小实验纳入实验教学范围, 还可增加一些趣味性实验, 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检查, 把课内、课外实验衔接好, 做到相互补充。

7. 举办竞赛活动, 巩固实验教学

湾里区每年都举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竞赛”“小学科学实验知识手抄报竞赛”等活动。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实验操作竞赛或是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 这样, 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内所学实验知识, 提高动手能力, 还可以弥补学校实验装备的不足。

三、结束语

农村教育技术装备 篇9

一、加强领导, 搭建合理有效的工作平台

1. 领导重视

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全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 区教育局设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新课改启动后, 我区教技中心与区教研室、区教科室相互整合, 形成“教研—教科研—教育技术”三位一体的新教研室, 承担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装备建设的规划、规范、协调、服务和监督等职能。

2. 队伍健全

目前, 我区教技中心有具体工作人员3人, 包括2名专职人员和1名兼记账的资料统计员。同时, 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理化生、小学科学、中小学体育、艺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研员具体参与教育技术条线工作, 资料员具体负责教育技术装备条线的资料整理和统计工作。各学校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育装备工作, 并设立专门的机构分管装备;各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均配备管理员。整支队伍结构合理, 数量充足。

3. 规划完善

区教育行政部门坚持将装备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每年有教育装备工作计划和总结。区教育局每学期召开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会议, 总结上学期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并布置下学期有关工作任务, 定期表彰教育技术条线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彰显特色,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1. 积极探索

我区在2005年就开始探索建设数字化校园, 结合区情下发《锡山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意见》 (锡山教[2005]26号) , 从“硬件网络架构”和“软件系统配备”两个方面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设要求。2009年, 我区根据工作进程制定并下发了《锡山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 (锡山教[2009]36号) , 从“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研究”和“成果与效益”四个方面提出了评估要求, 在全市率先开启了较高层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为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在2009第11期的“区域巡礼”专栏中刊登了我区3篇文章 (区教育局、天一中学、安镇实验小学各1篇) , 专题报道我区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到2011年年底, 我区共有20所学校提出数字化校园评估申请, 经过区级评估16所学校通过验收, 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4.4%。我区安镇实验小学在实践中开发了“新坐标”中小学数字校园系统, 在区内外学校得到广泛使用。天一中学和安镇实验小学凭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取得的成果, 经材料评审和现场答辩等环节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

2. 制定标准

2012年, 锡山区政府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列入了为民办的12件实事之一, 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也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无锡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 (试行) >的通知》 (锡教发[2012]76号) , 为各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新的标准。为全面落实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和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 区教育局下发《关于转发<无锡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 (试行) >的通知》 (锡山教发[2012]20号) 。2012年上半年, 全区新增计算机1 134台, 新增班班通多媒体设备70套,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达1 300万余元。2012年下半年, 我们汇总了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自查表数据, 区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锡山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见》 (锡山教[2012]56号) , 区教育局在12月底根据各校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不低于40%的配套资金补助, 下半年全区投入资金达450万元, 确保全区中小学全面建成数字化校园。

三、强化管理, 做好教育装备各项工作

1. 规范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使我区中小学实验室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区教育局修订下发了《锡山区中小学实验室常规管理规范》 (锡山教[2007]22号) 。同时, 教技中心对学校开足开齐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有具体要求和措施, 定期检查学校各类专用教室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情况, 督促学校做好日常使用和维护的记载, 评估器材的使用效益。2011年区教育局下发《锡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教学计划》 (锡山[2011]35号) , 规范各校开展实验教学。

2. 建设队伍

我区在2003年就下发了锡山教[2003]53号文件“关于印发《锡山区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意见 (试行) 》和《锡山区中小学图书馆 (室) 建设意见 (试行) 》的通知”, 用专门篇幅强调“实验人员队伍建设”和“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图书馆 (室) 工作人员素质”等工作。

2011年区教育局成立由16名教师组成的区实验与图书中心组, 利用实验与图书中心组的力量, 组织实验室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区级培训, 颁发合格证书。2012年上半年在江苏省怀仁中学和江苏省天一中学举办全区中小学实验室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培训活动, 来自全区中小学120多位实验室与图书馆管理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厚桥中学李强老师作《锡山区中小学实验室基本管理规范》的讲座, 江苏省天一中学陆群燕老师作《图书分类编目基础》的讲座。2012年下半年组织图书馆管理人员实地参观洛社初中和钱桥中心小学, 实验室管理人员参观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和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参加考察的教师表示, 应该结合本校的特点和优势, 灵活地开展工作,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3. 活动引领

教技中心每年围绕装备管理和使用开展专项活动, 师生获奖丰厚。2009年我区厚桥中学李强老师获得省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展演第一名。天一中学物理学科《共振与驻波两用演示器》 (作者邓一波、蒋建明) 自制教具作品参加于2012年8月在杭州举办的第八届 (天煌杯) 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 获得二等奖。东湖塘中心小学吴恺沄同学的作品《荆棘与鲜花并存, 坎坷与辉煌同在》在江苏省第四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中获得金奖。在第1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 天一中学学生祝方韦等6人获一等奖。

四、结束语

今后, 我区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教育技术装备“保障教学、服务教学、促进教学”的理念, 切实加强领导, 健全队伍, 完善制度, 强化管理, 确保学校各项设备按标配置、运转正常、使用充分, 使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窦玉满.扎实抓好装备管理全力提升使用效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20) :1-3.

农村教育技术装备 篇10

坚持“城乡一体”方略不动摇,注重统筹,加大投入,大力提高教育装备标准配备化水平

中小学校舍及其配套建设,是中小学健康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有了好的物质条件,公平才有基础,质量才有保障。近年来,晋中教育抓质量首先抓投入,抓公平首先抓建设,切实夯实中小学校保障基础。

1.紧紧抓住国家和山西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的机遇,推进校舍建设,基本实现了校舍建设标准化

晋中把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市长工程、县长工程,大力推进“校校达标”工程。在前几年实施了寄宿制学校建设、初中学校建设、城镇中小学新改扩建等工程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2009年,国家正式启动中小学校安工程,山西的力度更大。晋中坚持城乡学校一个规划、一个标准来实施校安工程。晋中这些年投资31亿元,新改扩建学校784所,学校安全工程成为晋中教育史上投资最多、标准最高、老百姓最满意的工程。同时,为适应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的需要,启动了总投资15亿元的市城区中小学建设工程,用三年时间新建学校11所,改扩建2所,进一步满足新增居民的教育需求。

2.紧紧抓住一大批新校舍落成的契机,强力推进中小学装备标准化建设

晋中每年突出一两个重点,实施了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改善、图书仪器配备、音体美器材补充、塑胶操场建设等十大提档配套工程,并在中考时创造性地加试体育、信息技术和理化实验操作,促进了设施设备的补充更新。近几年,晋中结合国家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山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新一轮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11个县区在山西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验收。全市所有学校都有满足需要的实验、艺术、体育、卫生、劳技、信息技术和图书等配套设施,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主动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全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和“班班通”

晋中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数字晋中”的战略重点,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实施意见》,采取“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开发应用并重”的办法,在投资4亿元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完成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晋中教育城域网的基础上,市域内所有学校都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双通”目标。2012年,晋中被列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地区。同时,晋中继续投资10亿元,持续推进数字化校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远程背景下的教学录播系统“三大工程”,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化管理和教学环境,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坚持“一校不落”标准不降低,搭建平台,动态管理,持续提高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水平

教育装备能否发挥服务教学作用、能否转化为学生综合素质,配备是前提,管理是关键,运用是根本。为此,晋中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搭建了晋中市教育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市、县、校、实验教师四级管理模式,为全市教育装备的科学管理和充分使用奠定了基础,对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装备管理信息化为全市教育装备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补充配备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管理系统为上级管理部门提供了配备标准查询、实验室达标查询、实验仪器达标查询、仪器账目查询、实验次数查询等管理功能。各级管理部门可通过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教育装备的总资产、年度仪器资产更新数额、年度仪器资产报废数额以及与配备标准相比,还需投入的资金总额。管理系统还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了实验开出率统计、实验完成进度统计和仪器使用频率统计等。管理者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各校、各年级、各学科的实验开展情况。改变了对学校实验教学开展的评价方式——由原来的年终抽查式的终结性评价变为现在的实时过程性评价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装备管理信息化为学校教育装备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管理系统中登记了学校各种功能室的数量、面积以及各个功能室中的设施设备等信息,学校可对照配备标准及时了解本校各种功能室的配备情况,为学校建设规划提供依据。管理系统中记录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科学、音体美等16个学科的仪器配备数量、存放位置、达标情况、短缺情况等信息,促进了学校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3.装备管理信息化为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提供了方便

管理系统中提供了物理、化学、生物和科学4个主学科所有的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实验方案,即每个实验的实验名称、仪器名称和数量。实验教师只需点击实验名称即可自动弹出本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大大方便了实验教师。同时,管理系统突破了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仪器管理员和实验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活动,为教师日常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提供了帮助。实验教师可以网上共享实验成果,有效地推动了实验教学的开展,促进了实验教学管理与应用水平的提高。

坚持“提高质量”主线不改变,健全机制,注重考核,持续提高学校装备使用常态化水平

加强装备工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提高装备使用效率上,我们突出了“两个抓手”。

1.以中考“一拖四”为抓手,持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2007年起,实施中考“一拖四”模式,就是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加试体育、信息技术教育、理化实验操作和综合素质评价四项内容,分别以体育30分、信息技术教育10分、理化实验操作10分计入总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体育考试促进了体育器材的配备,信息技术考试促进了计算机教室的配备,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促进了实验室和实验器材的配备。“一拖四”中考模式,大大促进了标准化配套建设。

2.以强化县校考核为抓手,持续提高县校落实教育装备“配管用”责任的主动性

晋中将教育装备建设作为每年度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展性评价的重要考核指标,每年考核,每年“晒”单。同时,对全市各类学校开展实验情况进行了周通报、月排队、年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将教育装备“配管用”情况纳入干部管理使用重要范畴,真正把教育资源盘活、用好,真正把现代化装备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之思考 篇11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教育资源;学科建设

中国分类号:G4

教育资源是教育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教育资源又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人工资源等三个部分组成。而人工资源中的教育技术装备在当今社会受到很大的关注,它是教育行业的基础设施,对我国实现在教育行业的现代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把教育技术装备推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才能够实现整个教育的现代化。

一、教育技术装备的概念及内涵

在普遍认知中把教育装备与教具、学具等同起来。实际上教具、学具是在教学活动中用作演示、使用的用具,作用单一,是教育装备中的一个种类,而教育技术装备包含学校所有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内涵极为丰富、广泛。教育装备就是人工打造的教育资源,它是教育資源中的人工资源部分,教育技术装备具有教育性与人工性。教育技术装备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过程中的仪器、设备、各种教学工具等等,他们是提高教学水平的物质基础。

教育技术装备不只是一项技术条件、一种设施,教育技术装备需要合理规划的。但是在现实中,只注重教育教学的需求,却忽视教育技术装备的需要,由教育技术装备主动适应需求。对中小学而言,需要针对学校内外部环境、教学要求、学科特点等因素合理装备,不断发挥特色装备的优势,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附加值”。

二、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教学上展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技术装备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革与创新,因为新的技术从思想、手段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推动教育技术装备改进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比如从比较原始的书写式投影仪到现在的多媒体投影机;从黑板到银幕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再从纸质教材到电子书等等,这些都是技术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课堂上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用先进的技术装备进行演示,能够达到更直观的效果。如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要让学生由认识二维空间的平面图形到认识三维空间的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是难点,尤其是直圆柱体的特征及体积公式的推算的几何知识较多,学生难以理解接受。利用对多媒体和实物演示相配合,同时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三、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反思

(一)应用技术化,忽视了对学习内容的学习。有些教师为了展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于不顾,以录像代讲课,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再研究和利用,更有甚者,在课件制作时为了体现自己的制作水平,把课件制作得花花绿绿,处处有动感,画面较时尚,这样的课件看起来十分漂亮,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效果。

(二)学习过程过于简单化。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就是要抓住要点,化难为易,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现今,部分教师更多注重了教育技术展示的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和思维的训练。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更多的信息被放映出来,在学生脑中产生的更多是一时的记忆,而降低思考力度。

(三)运用单一化,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开发。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许多人读后都不禁在自己脑海中建构荷塘月色的美景,并且每个人想象的应该都不是一样的,但多媒体播放一组荷的图片,会固定学生的思维,认为画面上的就是文章中的荷塘月色的景象了。学生在多媒体演示内容的提示下,思维被“定格”,自己思考的东西少了,而是对多媒体所展示的图片、动画、音乐感兴趣了。这样就干扰了学生的学习。

(四)运用垄断化,影响师生的互动交流。多媒体在教学中畸形应用,使媒体教学满堂灌,大有“垄断”之势。如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兴趣,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但过多地使用媒体,边演示边讲解的课件播放等,大大减少了学生和教师的语言沟通,并且影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四、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合理应用

为避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出现负面影响,我们应在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一)应用适时、适量、适度。教育技术装备得到最佳应用的办法是适时、适量、适度地应用,不能将多媒体的使用形式化。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的比例不可太大,多媒体中声、画使用比例也要科学合理,最重要的是既能使学生感兴趣,又不可使学生沉醉于多媒体中,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兴趣,毕竟使用多媒体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要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应该使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找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最佳切合点。这样就避免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有垄断化、单一化的趋势,有利于师生情感作用在课堂上发挥。

(三)理论和实践的整合。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有误解,教学中媒体利用和课件制作多是技术的堆积,效果并不好。教学中,只有把理论和技术整合起来,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四)知识的更新。在信息化时代,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信息量可能超过于教师,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所需要吸收更多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 程法军.关于对教育装备管理现状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 李艺,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简缩本)[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

[4] 艾伦.教育装备的起源与本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3.

细说教育装备 篇12

先从本人上学的那个时代说起,20世纪80年代,教师用的教具是粉笔和黑板。那时,物资匮乏,基本上没有可用的先进教具。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成了教师用了几十年的“三大件”。每节课上,教师都在黑板上反反复复地写字,地方不够了,用黑板擦擦掉接着写。一堂课下来,教师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满是白白的粉笔灰。但是,教师却以此为荣。当时的很多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刷黑板:小学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刷黑板。老式的黑板使用木板做底,然后在表面上刷上墨汁,用久了就会变白,当时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种沈阳墨汁,闻起来奇臭,每次刷黑板我们几个班干部都把自己弄得黑黑臭臭的,好几天都洗不干净。

抬风琴:再有一件事就是抬风琴,当时全校只有一架风琴,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只能是哪个班有课就抬到那个班,一百多斤的风琴当时要四五个男孩来抬,稍不留神摔坏就全校停音乐课了。

多功能教鞭:上小学的时候教鞭是一件令我们敬畏的东西,教鞭多数时候是课上指点黑板用的教具,是课堂的好帮手,不过偶尔也客串一下维持纪律的角色。所谓的教鞭其实就是在树上折一根比较直的木棍,刮去树皮,所以各班的教鞭也是五花八门的形状,没有统一的制式。

多才多艺的教师:上学的时候没有多媒体,于是很多生动的场面都是由教师表现出来的,高中时的历史课老师是我最钦佩的人,印象很深的是他在黑板上作图的功夫,只要是教学中需要的,古今中外的地图他都能在讲课时随时画出,而讲到书法艺术时不论是甲骨金文还是隶行楷草他也能信手拈来。

从小学到高中,粉笔和黑板一直陪伴着我。那块长方形的黑板一直留在心灵的最深处,成为一道永远亮丽的风景线.

大学毕业后,本人也走上了讲台,成了一名教师。作为21世纪新教师的我将面对怎样的装备呢?

不反光的“黑板”和没有灰的“粉笔”:前面提到的写起字来就满是粉尘的粉笔和让我们臭上好几天的黑板,现在他们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饱含科技含量的圆弧形防反光黑板和微尘粉笔,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不但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更加关注教师和同学们的健康。

投影仪:对于21世纪来说,投影仪算不得新型装备,但在多媒体没有普及的岁月里,投影仪发挥了他巨大的作用。教师备好课,再将备好的资料用碳素笔或彩色笔写画在胶片上。把写好的胶片放在一边晾干,再小心翼翼地收起来备用。写了字的胶片千万不能用手去摸,用手一摸,所写的内容就看不清楚了。投影仪,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学习氛围浓厚,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但随着进入新世纪,已不能再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和要求,便悄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多媒体: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应用,一种新的教具又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那便是多媒体。图像声音并茂,使教学过程更加动感,彻底地颠覆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和黑板的表现形式。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各种资料应有尽有, 有了Google Earth我不用再像我的老师那样记住所有地图,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全球的山川地形城市环境都历历在目。有了古罗马虚拟旅行百科,我们就可以瞬间回到几千年前去欣赏那个古老的伟大民族极富魅力的建筑和风土民情。在电脑上,教师可以拟定课题、写讲义、记录教学心得、与学生交流。可以说,有了网络系统,整个世界尽在你的手中。

多媒体的使用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激发了教师和同学们的内部活力,可以说是教育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教育装备之一。

上一篇:单相接地下一篇:技能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