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远程职业教育

2024-08-18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精选12篇)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 篇1

远程教育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观与跃进,那么怎样把远程教育资源充分整合并应用于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呢?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实施的远程教育项目以及自己在这方面进行的实践和探究,下面笔者就谈一点浅薄之见。

一、设备的必要添置和资源的科学整合

必要的设备和资源的科学整合,是远程教育资源充分整合于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们,远程教育资源就不能广泛地为全体师生服务。

1. 设备的必要添置。

要实现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就必须彻底解决设备的配备问题。农村学校要配备高档的多媒体教室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每间教室配备29吋或34吋的彩电基本是可以做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互动,把远程教育接收室建成一个较为宽敞固定的简易多功能教室,有条件的再配上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使每个班都能直接在教室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2. 资源的科学整合。

构建远程教育的师生互动平台,通过远程教育下载的IP数据和信息资源是非常巨大的,教师要善于将丰富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运用。如,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分科保存,以保证这些资源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快捷高效的使用,使其对教育教学起到真正的辅助作用。

二、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要适应远程教育与课堂教育的整合,农村中小学教师就要掌握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改进课堂教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资源在课堂导入中的整合。

合理有效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要素之一,成功的课题导入会让学生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颇具趣味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信息,教师只要将远程教学资源中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材料和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源进行有效选择、剪切和组合,就能得到课堂导入的最佳素材,使远程教育资源和课堂导入有效整合。

2. 情景体验资源与课堂的整合。

让学生在教学中身临其境地学习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从教学资源中选择大量的情景体验材料,如英语中的对话情景、音乐中的音频资源、美术中的图片欣赏等都是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材料,只要教师把这些资源和学科教学及学生实际相结合,就会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整合信息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案示例”和“媒体展示”提供了许多突破学科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只要将它们充分整合,就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左右逢源。

4. 总结、习题、研讨及扩展资源与课堂的整合。

课内总结、课堂练习、课堂研讨活动和课外扩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远程教育丰富的教育资源为这些环节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教师在有关总结、习题、研讨、扩展资源的网站内能很快通过精选、组合、补充把它们有机地整合于课堂,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让学生受益无穷。

三、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将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整合,是最有效的实施新课程的途径。远程教育的学习环境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展、自主探究”,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如,收看“空中课程”中名优教师上的课,通过名师的点拨,学生懂得了语文应该怎样学,老师懂得了语文应该怎样教等,使师生都得到了提高。

四、远程教育资源能全面提高师生素质

在班会或课外活动时间有计划地播放一些科普知识、爱国主义以及保护环境的节目,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力量、祖国的美丽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师培训方面,组织教师观看“课堂直播”,利用教研活动观看“课堂教学展播”和“示范案例课”等,使教师们看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明白了该如何去设计课程,如何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为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远程教育,农村教育,设备添置,资源整合,课堂教学,师生素质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 篇2

1、终端接收点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器材(25寸以上彩色电视机、宽带猫和机顶盒、DVD或VCD)配备达标,并存放在专用场所,由管理员负责。

2、有固定播放场地(可一室多用),在醒目位置规范挂有“满城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标牌。

3、配有足够的桌椅,能够满足党员干部学习需求。

4、每个终端接收点配备1名专职管理人员和1名信息联络员。

5、专职管理人员能熟练操作,熟悉教学内容,达到“四会”要求,即会管理、会使用、会维护、会排除一般性故障。并建立《设备运行日志》,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并做好记录。

6、信息联络员每月10日前收集反馈党员群众收看需求、设备管理和使用、播放收看情况等方面信息,并及时上报。

7、终端接收点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六项制度按要求装修上墙。

8、终端接收点每月组织党员干部点播收看节目不少于3次(5日、15日、25日为集中点播收看日,其余时间根据党员干部需求组织点播收看),每次收看时间不少于2小时,收看率至少要达到85%以上。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 篇3

关键词:远程教育;校本培训

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以Internet为主的网络技术正改变着人类社会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近两年来,我镇积极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校本培训。在这里,谈谈我们的粗浅认识和初步的做法。

一、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校本培训的背景

从现有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的视角看,当今教师的继续教育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培训方法为提升教师的素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地显露出了以下一些问题。

1.市、区级的大规模、运动式的教师集中培训,耗时费力,有时仅仅只是走过场。

2.学历进修、骨干班培训等周期较长,面授式的继续教育,工学矛盾较为突出。

3.缺乏互动、灌输式的台上讲、台下听,埋头做笔记的培训,收效也不容乐观。

二、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完善校本培训的模式

实施教师网上培训,不是简单地将培训课程搬到网上去,不是简单的教育载体、教育手段的变化,而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随着教师网上培训的逐步深入,它对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的影响将日益显现出来。

三、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落实校本培训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让全体教师通过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接受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我们将总目标分解为以下四个子目标:(1)使教師较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2)使教师具有获取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的能力。(3)使教师具有大胆发表自己教育观点的习惯。(4)使教师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四、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的策略

1.利用校本培训进行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

如何有效培训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和各学科进行整合?我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采用校本培训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1)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的常识培训,校内自办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班。(2)分批组织教师参加省电教馆、区电教中心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学习。(3)在校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我们提出了不同的培训要求。(4)我们还将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结果存入教师的个人教学档案,作为年度考核及聘任的依据。

2.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校本培训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分三步走,即:建网——建立校园网;建队——建设一支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教师队伍;建库——建立资源库。按照这一模式,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应在硬件设备到位之后开始。然而,教师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等设备到位后再培训,漫长的培训过程就成为设备作为“摆设”的时期,这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的策略就是将“建队”放到第一步,即在硬件设备还未到位、或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组织教师开展计算机技术培训,使教师的思想观念、技术与时代的脉搏合拍。这样,一旦硬件设备到位,就能立即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五、利用网络技术,完善网上培训评估

培训制度不断完善之后,关键就是考核评估的环节要跟上。我们采用的评估办法是“两看一测一考核”,即:一看教师进入学校网站、教师论坛的点击率、发言率。二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紧扣教材对网上资源的利用率、下载的数量和质量。这“两看”分别由信息处和教导处在平时每月或学期结束的检查中统计。“一测”是通过校园局域网根据学校培训的内容,定一个主题进行测试,看看教师是否都已经掌握。本学期,我们还组织适龄教师进行优秀教学设计的网上征集活动。“一考核”是结合教师上网研究、公开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

总之,我镇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后,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理论素质与业务水平的提高,切实促进每一位教师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中与时俱进,走好、走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道路,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努力和探索。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 篇4

一、农村远程工程的建立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为“农远工程”)试点工作。目前,农远工程已在全国大面积展开,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河北省截止到2007年12月,农远工程已经顺利完成。河北省11个市172个县(市、区)的19317所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装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其中教学光盘播放点537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0273个、计算机教室3672个,该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河北农远工程基本覆盖了全省农村中小学,使全省680万农村中小学生都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使河北省农村教育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1]

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也不例外,2008年12月23日至26日按《衡水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应用考核标准》,考核管理和应用情况,了解全市各项目学校在组织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培训、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现状,以便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的开展,推动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3]在这次考核中,有18所学校被评为衡水市2008年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先进学校。这标志着我市教育信息化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会带动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问题

1. 硬件设施。

目前,农远工程的硬件设施已经到位,但利用情况却很不理想。学校教师电脑配备情况:1人1台15.4%,2-3人1台16.5%,4-5人1台11.5%,6人以上1台14.3%,没有42.3%;学校机房的开放情况随时开放(正常工作时间)20.9%,经常开放31.3%,很少开放23.6%,不开放24.2%;学校使用最多的教学光盘播放室10.4%,多媒体教室67.1%,计算机教室22.5%。目前农村教师一人一台电脑的比例只有15.4%,4人以上一台电脑或没有电脑的比例竟达68.1%;学校机房很少开放或不开放的比例达到47.8%,这说明现在的城乡差距确实很大,也是制约农远工程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给项目学校配置的教学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多媒体教室,占67.1%,说明多数农村教师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能自己制作简单的课件,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计算机教室的利用率不高,占22.5%,这和部分学校目前还没有联网或上网费用太高有关;DVD播放机操作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是比较适合农村学校使用的一种媒体,但目前的利用率只有10.4%,这说明视频资源开发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不方便教师使用。

2. 软件资源。

河北省为每一所项目学校都配置了必要的教学资源,如为模式一项目学校配备了600元以上的教学光盘;为模式二项目学校配备了40G以上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模式三项目学校配备了80G以上的教育教学资源。虽然给项目学校配备了一定的资源,每天也都可以从卫星上下载大量的资源,但还是有65.4%的教师认为现在农远工程资源一般,说明还不能适应教学所需。

3. 教师培训。

农远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全体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提高培训质量。目前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开展的培训,无论从培训力度还是培训广度都是远远不够的,统一的培训课程忽视了学科教师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科教师只能被动接受,没有主动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培训过程中忽略了各个学科教师自身的学习特点,只是一味的“满堂灌”,缺乏一定的互动性与交流性,单调枯燥的培训课程不能够调动学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农远工程的实施有抵触心理,不愿意使用农远工程为学校配置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

4. 技术支持。

目前在农远工程项目学校中大多数管理人员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兼职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就匆匆走上管理岗位,对设备的维护运用能力和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信息技术技能不够全面,缺乏专业化管理和应用能力,不少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管理人员数量和能力水平等的限制,不能有效地调整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影响了农远工程设备的正常使用。另外,在很多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大,分工不明确,甚至“身兼数职” (除了讲授信息技术课程,还要负责学校机房的设备维护、局域网组建以及多媒体教室中的设备调试、学生考试成绩的录入及统计分析甚至学校文件的打印等) ,这些繁琐的工作使得信息技术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中,进而无法向其他学科教师提供技术上的答疑,最终将影响到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5. 管理层面。

农远工程的实施和管理是21世纪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关键,在农远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领导的重视,技术人员的精心管理和维护是服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主要工作是将学校教学信息化落到实处,为学校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高效的服务。教师是否利用农远工程资源,与农远工程的成败息息相关。有的项目学校领导不重视,没有对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部分学校设备损坏,得不到及时维修,给教师的正常使用造成了障碍。

综上所述,在农远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多方合作交流,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既可以解决经费不足、学工矛盾等弊端,又可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发挥地方、高校和学校三级力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持续不断深入。

三、提高农村远程工程资源应用效益的途径

针对农远工程资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求提高农远工程资源应用效益的途径。

1. 采取多种措施。

激发教师使用农远工程资源的热情和动力。教师使用农远工程资源的热情和动力很大程度上源于领导的观念和态度,领导要对有使用农远工程资源需求的教师给以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如设备的优先使用,技术人员的帮助等,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将其与教师职称评定、年终考核及晋职等联系起来,引导教师积极使用农远工程资源。其次,学校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农远工程实施的氛围,让所有的老师都能感受到农远工程实施的效果,以及使用农远工程资源给教学带来的变化。再者可以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宣传,带动其他教师参与到利用农远工程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来。

2. 以受训教师为本,制定培训方案。

了解教师最需要哪方面的培训,另外,一般老师对技术从了解到应用自如有四个阶段:[2]

挣扎阶段,教师心理上抵制技术,在技术面前挣扎,被各种技术问题所困扰;

掌握阶段,教师学会了应付的策略,提高了技术,对新的课堂结构和新的交互形式有了经验和信心;冲击阶段,不再对技术心存畏惧了,出现了新的教学关系和结构;创新阶段,技术整合到学习活动中,由此,课程和学习活动被重新组织,学习环境也被改变了。

能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以使每个受训教师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一个新的提升,在时间安排上以受训教师为本,采取不同时间段集中学习与零散时间全程辅导的办法。对教师进行培训不会发生因为培训而影响正常工作,或因为怕耽误工作而消极对待培训的现象,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3. 注重培训效果,学以致用。

农远工程项目培训的目标就是要让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教师学会农远软硬件资源的使用,因此在内容上与其他信息技术培训有所不同,笔者将其分为理论模块、硬件操作模块、软件使用模块和实战演练模块,要求受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能了解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以及实施农远工程的意义、学会与电视机的配接的播放与音视频的调整、学会如何正确操作多媒体控制设备、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学会如何快速查找所需资源的技巧和方法、学会利用相关工具对农远工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学会如何有效利用农远工程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等,让受训教师接受培训后就能学以致用。

4.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探索培训新模式。

教育技术是一个进行时,它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因此培训工作应常抓不懈,为了使农村教师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新模式,各地区可因地制宜。通过多种途径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如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扶持样板学校,定期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展开相互观摩和交流,建立以教师培训为主题内容的教育网站进行网络远程培训,开发农村教师培训类卫星教育电视节目供老师免费下载学习等,积极探索农远工程资源利用培训新模式,使教师农远工程资源利用的理念、技术和水平得到不断更新和提高。

5.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力度,也可把城市学校更新换代下来的电脑无偿捐献给农村学校,可借“电子产品下乡”之机为农村学校投入,解决硬件短缺现象。

总之,农远工程资源应用工作任重道远,应时刻考虑如何将农远工程资源用出特色,用出水平,发挥地方、高校和学校三级力量,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持续不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润兰, 贾莲芝, 杨彦锡.河北省农远工程资源利用情况探查[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1) :60-63.

[2]张晓红, 张军征.农村远程教育条件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探讨现代教育技术, 2009, (10) :62-65.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 篇5

我校的西部远程教育资源是与学校校园网融合在一起提供给全校师生的,只要在学校校园网局域网内部,全校师生可以通过“IE”地址栏输入:“192.168.0.88”进入到“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器中,查看和下载远程教育资源。或者输入:“192.168.0.31:8024”就可以进入到“腾图教育资源”可以说,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在全校是完全共享的,只要你有一台与学校校园网相连的计算机,就可以无限制的使用“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任何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一、改善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分硬环境和软环境,教学资源属于软环境,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教育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之一。西部远程教育的建立无疑为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方面,西部远程教育资源为落后地区的教育带来了先进与发达地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通过“课程改革”的“课标解读”,老师们在教育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准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为把握教材作好铺垫;通过“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等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促进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也可以通过“同步课堂”、“示范课”等掌握教材的难点、重点,接受名师的指点,使学习更上一层楼。

另一方面,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比较集中地选择了一些与教材结合紧密、实用、科学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能找到符合教材和自身教学实际的多媒体素材,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具操作性,大大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和课件的使用率,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真正现出教育资源的全方位、大容量、立体、零距离、共享性优势,改善了学校少而单一的教学软环境,弥补了INTERNET网络资源杂乱、搜索查找困难的不足。

二、合理运用学科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教育学、心理学指出: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是有时间性的,且受学生兴趣点的转移而有所变化,如何在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中各种学科资源可以说内容多,涵盖面广。如何合理的运用资源来提高课堂效率?一是要充分利用西部远程教育资源,把教育资源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堂知识的多媒体化。如利用课堂或课外转播远程教育资源的示范课等。二是不受远程教育资源的束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地改进或改造教育资源,使之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教材,有选择地为学生播放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办公操作培训的内容。三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自己创作适合我们的学生的教育教学课件,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激化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能力是实现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专

家们在《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中,强调了两个基本观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认为“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由此,终身教育不仅作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受到普遍重视,也成为许多国家教育研究的课题和教育改革的目标,甚至有人认为:“终生教育概念的提出是教育史上最注目的事件,终身教育孕育着真正的教育复兴”。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更是明确的指出:“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因此,终身教育的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在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育专家们认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加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学会认知,“也就是说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各种机会中受益”。在“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中就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内容,改版后的“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中学版)的同步课堂中,就有相关的内容,且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如“学习指导”“少年文化”“专题讲座”中的“安全教育”和“禁毒教育”栏目它对学生终身教育的指导作用是深远的。

四、对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提高素质。素质的提高教师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要运用好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既要求教师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墓本操作,如网络基本操作、CAI课件制作等。学校电教老师为了让全校教师能用好、用活教育资源,适时地举办了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如何上网及OFFICE 2000的操作与应用等现代教育技术

培训,全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通过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和INTERNET网上资源了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及现代教育的新观念,以人为本,着力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办学思想。、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已成共识。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育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保质、保量、节俭、高效地做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一要督促落实信息技术课的开课率;二要提高多媒体教室等设施设备的使用率;三要完善“校校通”工作,督促有条件的学校将微机室等处的设备与因特网连接,共享网上资源,督促教师能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实现“天网”与“地网”的有机结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四要加强教育软件、资料的开发、征订的督办力度。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 篇6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严谨的治学精神,还需要有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灵活的教学方法。可是农村学校毕竟条件有限,特别是城乡教育差距的扩大化,使广大教师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有时显得手足无措,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远程教育资源中大量的教师培训资料,给我们提供了提高业务素养的平台,转变教学理念的机会。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自觉学习,积极实践,转变观念,建立了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而且远程教育资源包括了各种地域的文化,海量的资源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大量的课件、论文、教案让我们的备课更加得心应手,上课也就自然游刃有余。同时,网络还能给我们节省许多时间,它让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去了解最新的信息,通过网台资源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还能和同行、专家联络,一起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思维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学思路。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利用“示范课”,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

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甚至在学生的学习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因此,实行课程改革也就自然成了教师与学生双方都需积极参与的行为。远程教育资源中的优质“示范课”给我们师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我们和学生一道观看这些名师授课的课堂实录,我们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去授课,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而且学生也可以从“示范课”中获得启示,学会如何学习。我曾和教师、学生一起观看了“示范课”——《背影》,整节课没有过多的辅助手段,没有做作和精心妆扮之痕迹,显得那么质朴而实在,不象常见的那些“示范课”,凡是学校有的媒体一股脑儿地搬上来。同时,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当了主角,每一个同学都是那么投入、主动。他们不仅通过探讨解决了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更为可贵的是,学生自己发现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并最终在教师帮助下得到了解决。看了以后,我们和学生的感受都非常深刻。从这以后,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逐步改变以往上课只是一味地“听、读、记”的习惯,把对教师的“等、靠、要”的毛病渐渐地改掉,连从不肯在课堂上发言的同学也能在课堂上举手了。同学们的被动地位发生了改变,我们也感觉到上课比以往既轻松、又有趣得多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对远程教育资源的课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改变着语文教学。

(二)利用“同步课堂”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学活动

在远程教育下载的资源中,“同步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地处农村,条件不好,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手头上可供使用的教育资源都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教育的需要,而远程教育却可以使我们与发达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中学语文来说,仅靠一本教课书是不可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在“同步课堂”中,一些资料,如作家作品、语文知识,特别是阅读材料,从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我在教初中语文九年级文言文单元《出师表》时,就在多功能教室里利用“同步课堂”中的资料让学生欣赏了《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三顾茅庐”的flash动画、武侯祠的相关资料,教学效果很好;还可以把“同步课堂”中的相关课件稍加改变或者直接使用,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例如,在教《沁园春·雪》时,可利用下载的动画课件配以朗诵录音,使同学们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听得如痴如醉,教师无须多讲,同学们就能理解得很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从可转换的教学资源入手,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外参阅其中的学习目标测试内容,恰当运用,以帮助教师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还可以参阅整个课堂设计的思路,用较新的教学程式组织本课学习。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延伸学生的探知欲望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远程教育资源和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我们的教学因为有了资源网台的辅助,较好地使课堂实现了“声、色、形、态”的大融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我们很多原来需要抄写和板书的内容可以使用投影,我们原来需要单一听觉传授的信息,现在可以将他们变化成视觉和听觉并重的传输方式,课堂教学的容量当然就会有大幅度的增加,教学的效果就有了更好的保证。同时,远程教育资源庞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包罗万象,各种名著美文、精彩句章,尽收眼底。如教学《岳阳楼记》时,我与学生一起在远程教育网中找到有关资料,查看范仲淹的生平介绍,查找有关凡担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磨练的例子,积累知识素材,激发探知欲望。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些生动的图画,扣击着学生的心弦,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声情并茂的朗诵,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情感受到美的教育与熏陶;丰富的内容与意境,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面对人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如教《生命 生命》时,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学生“对那粒小小的种子产生了肃然起敬的感情,因为它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裂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成长,有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学生还“感受到飞蛾那种生之欲望,被它对生活的渴望震惊了”。继而学生合作探究,很快诠释出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再加上音乐的碰撞与冲击,使语文课堂成了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极好载体,在网络的演绎下,唤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能使教学过程动静结合、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的趣味性,符合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规律,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真可以借用远程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激活农村语文教学,施展自己的才能。

对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思考 篇7

(一) 远程教育硬件环境建设有待完善

农村中小学是实施农村远程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从农村初中、小学实行一费制以来, 其可自由支配经费甚少, 很难从有限的维持正常教学运转资金中抽出一部分用于添置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很多学校即便由政府配置了多媒体计算机, 但硬件配置已不能适应教学软件发展的要求;配套设备相对滞后, 大多不具备视频采编和采集外设, 如数码相机、摄录像机之类;而由于农村网络光纤建设相对滞后, 这就为农村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带来客观的障碍。

(二) 远程教育缺乏必要的教育软件支持

远程教育信息化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设备环境, 还要有较好的应用软件支持。重“硬件”轻“软件”的错误思想和硬件建设的盲目性, 致使购置软件资金不足。另一方面, 针对农村教育需求的商业应用软件又良莠不齐, 有些只是“电子版的教科书”, 有些则属于操练和试题库之类的东西。没有能够针对农村教育需求, 开发相适应的软件资源。而由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教育教师来开发和制作信息教育应用软件, 一方面精力有限, 同时又存在技术能力的限制, 难以做出质量较高的信息教育应用软件, 很难达到信息教育的教学效果。

(三) 资金与人力资源的不足

开展农村远程教育, 并不是简单地把教案电子化之后, 放到一个网站上就能实现的, 提供远程教育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网站、网络需要经费, 租用通信线路需要经费, 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需要经费, 而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行还需要继续投入经费。要想得到优秀的网络教育课件资源, 需要有优秀教学人员拿出时间与课件设计人员密切结合, 进行课件的设计, 并在使用中不断修改、提高。这样, 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创造就需要高水平人力资源的投入、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

二、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的对策

(一) 加强政府管理与投入,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政府对远程教育要坚持“统筹兼顾, 因地制宜”的原则, 保护合理、正当的竞争, 惩办不法的网络学校和办学点。同时应尽快制定相关的网络教学专利、激励教师投入网络教学、各高校互相承认学分学历等有关政策。政府要承认并促使办学实体多元化, 要认识到远程教育政策和法规的稳定性、政策和法规制定的科学化是决定远程教育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加大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对远程教育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远程教育的投入, 明确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只有农村教育经费总体投入增加了, 才能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留有相对较宽松的经费余地。同时要处理好“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与人民自愿支持教育的关系, 继续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农村信息技术教育, 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中。企业参与远程教育, 这为远程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要注意企业参与远程教育所带来的问题:企业的功利性与远程教育的社会性相冲突, 企业与远程教育两者的运行机制、组织机构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 企业参与远程教育应发挥自己的优势, 以资金、技术输入的形式与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相互合作, 以避免企业固有的“利益最大化”运作机制。

(二) 逐步提高远程教育师资队伍素质

农村远程教育师资的培训, 首先要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教育信息化要求他们有过硬的信息教育的基本功, 熟悉各类信息教育的软、硬件和扎实的操作技能。而对于信息教育应用软件研发制作专业人员, 要着重培养其软件设计、脚本编写和熟练使用创作工具制作信息教育教学素材的能力;再就是广大教师的培训, 要使学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热衷者, 并要求他们掌握临场处理一些小故障的能力。

(三) 发挥农业院校优势, 完善农村远程教育课程资源

农业高校里那些了解远程教育、了解学生、懂教学、懂媒体、懂技术的教师, 要有针对性地有效开发远程教学资源, 及时提供有利于知识运用的例题、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辅导和帮助学生自检自测的题库等。通过农村中小学可以进行多方位的文化、科技、教育辐射, 全国60多所农业大学、360多所农业专科学校、遍布乡村的小学、各县建立的中学以及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广播电视大学和农业广播学校, 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手段的同时, 加强现代技术装备, 完善支持学习系统, 开办远程办学点。

(四) 建立、健全县、乡 (镇) 、村三级培训网络

我国农村远程教育要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 采用教育、培训等手段来提高劳动者素质, 逐步建立、全县、乡 (镇) 、村三级培训网络, 并在落实“双基”工程中建成一批省、市级示范乡 (镇) 成人学校, 使农村远程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 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在乡镇要建设一些相对设施较好的培训中心或教室, 建立一支实用的培训师资队伍, 建立经常性的“成人培训超市”, 开发适应农村学习群体学习需求的培训项目, 组织适应性的讲座。加强镇村两级培训网络, 建立以乡镇成人学校为核心、行政村为依托的培训网络, 特别是在行政村区域扩大以后, 要加强行政村一级培训功能, 可以发挥行政村“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村级成人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正成为农村远程教育的主渠道。

三、发展农村远程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 协调发展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社区的形式、教育的分布与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东西部之间有差异、平原和山区有差异、城市周边和边远农村有差异、不同的民族之间有差异……实施农村远程教育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 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不能照搬一个模式, 搞一刀切。要通过试点向周围辐射, 有组织、有领导、积极稳步地把试点经验在较大的范围推广, 从而把一个地区的远程教育都带动起来。

(二)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果兼顾的问题

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必须要考虑“教育公平”和“教育效果”的兼顾问题。在农村通过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使远程教育为农村经济服务, 这是农村远程教育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 也是实现农村“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教育效果”即“适度规模”问题, 它是一个随着教学条件变化的动态概念, 也就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 保证教学质量的注册学生的最大规模。这是符合远程教育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规模偏小, 质量有保证, 但效益会受损;规模过大, 质量就会失去保障, 效益便会出现负增长;只有规模适度, 才会实现质量和效益双赢。远程教育的发展目标, 就是追求适度规模下的良性办学。

(三) 教育质量问题

质量始终是农村远程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农村远程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这是其一。其二, 必须建立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关心设施、师资、资源、服务等基本条件的建设, 注重教学组织与服务, 强化全过程的管理监控。其三, 要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必须强调课程整合和多媒体一体化设计, 强调媒体的运用;要强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建立完善的支持服务系统以使学生达到较好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 系统的优势发挥与可控管理, 适度规模的把握, 都是保证远程教育质量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结束语

以远程教育服务“三农”, 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需要, 也是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使教育社区化, 学习社会化, 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学习型社会,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教育。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需要现代远程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当前国际远程教育发展已经历了函授、广播电视、音频、视频、光盘等多媒体, 并开始向多媒体交互式、全景网络式、计算机网上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迈进。我们应抓住高科技发展的机遇, 弄清并妥善解决远程教育中积淀的问题, 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

摘要:在对目前农村远程教育现状客观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农村远程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对发展我国农村远程教育进行的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远程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德斯蒙德.基更编, 丁新等译.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M].第1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

[2]李盛聪.现代远程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唤[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12:38-42.

[3]张爱文, 冯琳.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深层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月刊, 2003, 1:23-27.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思考 篇8

(一)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 由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从2003年开始共同实施的, 目的是使农村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 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2003年9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要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 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 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 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至此,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全面铺开。经过五年的发展, 截止到2007年, 各省已相继完成在农村项目学校建立“计算机教室”、“卫星教学收视点”以及“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工作, 为广大西部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技术基础, 一种增强教学效果的外部辅助环境。目前, 该项目的发展已经从前一阶段的技术层面回归到教育层面, 进入到了重视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发展的新阶段。

(二)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是党中央着眼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宗旨是“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 使农民长期得实惠。”

2003年初, 中组部下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方案》。按照中央的部署, 自2003年4月起, 在山东、湖南和贵州开展试点工作, 至2004年底, 先期试点工作顺利结束。2005年, 在认真总结并运用前期试点工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基础上, 试点范围扩大至12个省区, 截止到2006年底, 整个试点工作已基本结束。在试点地区基本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为在全国推开这项工作提供经验, 做好了准备。

2007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 在试点的基础上, 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力争到2010年底, 在全国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试点省份扩大至13个。试点的主要任务为: (1) 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 (2) 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 (3) 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 (4) 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

(三)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为了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 2004年2月, 教育部决定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式, 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 尽快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 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该计划目前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以下简称中央电大) 牵头组织实施。

2004年7月, 中央电大正式启动该计划的试点工作, 并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地方电大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带动了试点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 (2004年秋) 的24所省级电大、66个县级电大教学点的试点规模, 到目前, 已有33所省级电大及其所属的363所县级电大教学点参与试点项目, 共招生2万3千余人, 其中, 80%以上是现职的乡村干部, 另外近20%是科技致富能手和乡镇企业职工。针对农村经济与文化发展需求及生产与管理工作现实需要, 现已开设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11个专科专业, 包括种植类的设施农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等等。突出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和乡村管理的适用性, 课程结业证书、岗位资格证书与文凭证书相结合,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衔接, 使农村学习者不出家门就能上大学。

二、当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项目规划缺乏统筹性

从国内整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可以看出, 目前,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除去前面所述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之外, 当前在中西部地区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农村远程教育项目有多个。如:UNDP403项、中欧项目、义教工程项目、教育部与李嘉诚项目、国家远程教育项目及各省自己实施的各类远程教育项目等。

虽然不同的办学主体和具体项目分工各不相同、服务对象也不同, 但是根本目标都是一致的, 旨在促进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 由于资金来源, 管理部门的不同, 各项目之间缺乏沟通, 使得一些地区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发生重复, 类似于一所学校同时具有二到三套卫星接收系统的现象仍然存在,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增加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成本。同时, 由于项目之间缺乏协调, 导致了在各项目的培训内容上缺少合理的合理衔接。众多的培训项目, 看似为农民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内容, 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 许多的内容都在进行着重复, 造成了资金、人员的极大浪费, 从而降低了整个培训的真正效益。

(二) 优质资源匮乏, 资源利用率低下

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 必须着手于使资源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出无限的作用。但是, 目前, 我国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匮乏、使用率低下的局面。具体表现在:

第一, 设计和开发的资源没有针对性, 缺乏地区特色, 从而造成与当地使用的教材不相匹配的现象, 致使教师不能有效使用甚至无法应用。

第二, 一些教师缺乏共享意识, 认为只有自己制作的教育软件才可为我所用, 使得现有的网络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应用,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三, 资源的运用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备课、课堂演示上, 未能自己组织资源, 为学生构建一些基于问题的、基于情景的、协作式的学习环境。

第四, 一些学校尚未形成自己的远程教学资源库, 对于一些优质资源, 要么进行实时观看, 要么使用后删除, 致使有限的优质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存储, 资源的利用率大打折扣。

(三) 师资培训不到位, 资源使用效率降低

2005年,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现场会上强调指出:“应该把农远工程应用效益作为衡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效的重要标准。”因此, 通过教师培训, 增强他们整合技术与信息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是保证农远教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师资培训工作跟不上, 不但基础教育设施中的设备和硬件用不上, 而且也会使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跟不上, 无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发挥。

目前, 农远教工程开展的教师培训已经形成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多级培训网络, 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 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农远教项目学校的教师进行了各种培训,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但是, 相对于教师发展呈现的新特点来讲, 原有教师培训还需要进一步更新和转型。具体表现在:经过了各级各样的培训之后, 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理论、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已经初步掌握, 但是对它们的领会与深层应用仍然存在问题, 无法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 降低了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 现阶段, 我们应当在前期培训的基础上, 充分了解教师的现有水平, 提高教师整合课程理念和应用技术的能力。

(四) 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

我国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目标并非是信息技术本身, 而是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为社会全体成员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为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当前, 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的过程中, 一些人过分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 简单地以每所学校对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投资水平、每个教师能否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应用课件讲课、每个学生的上机时数等为评价指标, 却很少关注这些设备是否被真正的投入使用, 使用的效果如何。

三、对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思考

(一) 协调项目之间的关系, 促进项目之间的继承整合与发展应该成为一种基本理念, 当前在中西

部地区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农村远程教育项目有多个。众多项目实施中的一个问题就是项目之间的协调发展。今后要注意项目设计的继承性和科学分工。对项目需要进行认真的设计与规划, 从环境建设、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对相关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 做好需求分析与基层调研工作, 避免项目内容在同一项目学校的重复。同时做好培训内容的相互衔接。对众多项目进行整合式管理、分类指导, 同时各基层教学组织机构要积极总结经验, 善于把不同项目之间取得的经验进行迁移运用, 保证各项目在今后发展中的统一和协调, 使远程教育项目产生综合效应。

(二)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促进培训更新和转型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 大部分教师面临着进一步发展以提高教学效益的问题。从农远教教师的发展要求来看, 他们并不缺少理论性知识, 而是缺乏应用理论的能力、缺乏技术的应用场所、缺乏个体化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 针对农村教师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 应该根据教师实际情况, 采取分级、分层、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逐步提高整个远程教育队伍的整体素持。具体方法为:

1. 分级培训:

继续完善县乡 (校) 三级培训的机制。其中, 省级和县级培训主要完成对承担二级培训的部分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乡镇中心小学、中学负责对教师的全员培训。明确县、校两级培训责任。

2. 分层培训:

根据教师现有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分层确定培训内容, 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能够真正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3. 培训形式多元化:

采用集中培训和送教上门相互补充, 讲授式、互动式、研讨式、参与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4. 培训反馈机制:

建立完善的培训反馈机制, 为农村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5. 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将教师和管理技术人员参加培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列为业务考核内容。

(三) 完善教学资源开发,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上, 要根据农村教育的发展, 明确各类资源的应用目标, 有针对性的, 有目的的进行相应的资源开发。资源的开发不应该停留在资源本身, 要与教学应用研究结合起来, 开发适合本地区学生认知水平、生活背景和思维习惯的教学资源, 不断提高与发展资源制作的水平。

目前,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的资源主要是一些城市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参考资料以及各种类型的练习题, 这些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限, 对农村学校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 对于这些学校本身, 也应该努力通过实践, 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中来。一方面, 将已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类, 整理、保存和更新。即对于国家配置的资源, 将其不适合本地教学情境的内容和素材加工处理进行二次开发, 通过改造建设适合本地特色的本土化教学信息资源。另一方面, 鼓励一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主设计、开发、整合教学信息资源, 将制作好的教案, 课件进行收集、整理、筛选, 列入资源目录, 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资源库。同时, 对于一些其他的农村远程教育项目, 在开发教育资源的过程中, 还要充分考虑到高等农业院校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效益优势, 发挥它们的特长, 进一步促进和完善课程资源的开发。

(四) 建立科学评价标准, 促进远程教育持续发展

为了减少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投资的浪费, 构建一种科学、可行的评估标准, 对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保证农村教育信息化资源合理配置是非常必要的。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 不应该仅仅考虑农村学校信息化的投入和产出, 而要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跟踪评估。具体方法为:学校的管理者, 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设计教师培训的合理目标, 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程序和管理规程, 确定培训的时间要求, 保证培训任务的按时完成。在落实培训任务时, 明确职责, 落实到人, 防止推诿。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 将教师培训与岗位聘任、评优晋级、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联系起来。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的教师大多数还要承担着下一级的培训任务, 那么他们掌握培训内容的情况好坏直接决定着下一级培训的质量。学校在选择这些教师时, 也要考虑他们在校本培训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慎重选择。

摘要:以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三农”, 既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需要, 也是现代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目前, 我国已形成了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为主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 实施的过程中, 在项目规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评价标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 以保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情况介绍[EB/0L].中国教育科研网, http://202.205.10.1/20041222/3124974.shtml.

[2]中央决定进一步扩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N].光明日报, 2005-04-11.

[3][6]汪颖.农远教教师培训转型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3) :54-57.

[4]张筱兰, 郭绍青.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育, 2005 (5) :39-43.

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的建设理念 篇9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电视频道, 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本着立足农村, 面向农民, 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传播区域文化的建设理念, 使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成为专业化、公益性的农业频道。

一、立足农村, 做专业化的农业频道

与城市电视频道不同, 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面向的是农村地区, 它以农村为基点, 关注农村受众的生产生活动态、传播现代农业科技资讯, 为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农村工作者提供时政、市场、科技咨询、文化娱乐、科普、法制、政策宣传等服务。

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立足农村实际, 根据农村受众的收视心理及收视兴趣, 紧紧围绕“三农”问题设置栏目、制作节目, 传播农业知识、科技咨询, 满足了广大农村受众的需求, 具有鲜明的农业特色。频道的专业化建设理念使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成为农业知识、农业信息的大讲堂, 把农村受众培养成了核心观众群, 提升了农村受众的频道重视度和满意度, 实现了电视频道通过“分众化”来实现“大众化”的传播策略。

二、面向农民, 坚持频道公益性原则

电视是一个重装备、大投入、高消耗的行业, 没有足够地资金支持, 电视频道就无法正常运转。目前电视台各类频道的运行经费主要依靠自筹, 而80%以上的资金都要依靠广告的收入, 因此, 如何盈利以维持频道的运转是各电视台面临的现实问题。

然而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则不必考虑这一点, 远程教育电视频道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特殊性, 农业电视节目以提高农村受众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 传播农业技术、经验以及农业资讯, 为广大的农村受众提供免费培训以及农业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服务, 不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的运营经费都是由地方政府直接拨款, 因此频道负责人员只需考虑如何把节目制作地更好, 栏目办地更有特色, 使农村受众更加喜爱即可, 不必像其它一些频道, 为解决资金问题, 只能在节目过程中插播大量的广告, 使频道几乎成为各种广告的宣传阵地, 从而失去了观众群, 降低了收视率。

三、传播区域文化, 满足不同地区农民信息需求

所谓“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山川景物、民风民俗, 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地域持色。我国农村地区分布广泛, 不同区域的农业活动、农业产业结构各不相同, 从而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文化。因此, 不同地区农民对信息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甚至有很大的差别。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根据相应地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要传递的信息, 做到有的放矢。

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具有差异化的传播价值, 对于区域传播市场的深耕细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立足于农村区域市场, 以地区文化为传播的基准点, 以区域范围内的强势覆盖作为媒体覆盖的主要战略, 因此在节目的制作编排上, 就能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使节目尽可能的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接近。通过制作播放具有当地独特文化特色的、与当地的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电视节目, 充分发挥与受众空间距离进的优势, 针对区域经济的特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切切实实为“三农”服务。

四、减少娱乐成分, 注重传播科学技术的实效性

“娱乐”是电视的基本功能。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快、强度高, 百姓紧张的身心需要通过娱乐进行放松、缓释与调剂, 城市电视频道针对城市观众的这一需求, 在电视节目中加入“娱乐”元素, 使电视节目呈现出轻松、愉悦的娱乐化倾向, 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现代人生存压力。

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同样具有娱乐功能, 但与城市电视频道相比, 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的娱乐性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受众口味的、快餐式的娱乐, 它的针对性更强, 是与农民朋友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更注重节目内容的实效性。让农村受众通过收看电视节目学习农业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的农业生产实践中, 根据频道提供农业资讯,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增产增收。

五、综合利用资源, 低成本建设与运行

农业传播要走低成本之路, 在农村, 只有电视是最有效的传播手段。电视媒介贴近农民生活, 是最有收看效果的传播方式。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就是利用我国电视的普及化优势, 结合农民的实际信息与文化需求, 以最低的成本和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通过整合国内各农业节目制作机构的节目源, 依靠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推广成果, 利用逐渐遍及城乡的有线电视网络将节目传送到每村每户, 以农村远程教育电视频道为主体搭建一个农村教育与信息的平台, 就地培养农村人才, 帮助农民及时掌握我国农业教育培训发展的最新成果。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 篇10

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初级阶段, 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对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清, 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上课是一种“花架子”, 所以只在一些公开课上使用。二是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偏低, 四十岁以上教师很多从未接触过电脑, 他们对计算机怀有恐惧感和神秘感。三是学科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不熟悉, 不知道如何浏览、查找和使用所需要的资料、课件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远程教育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探讨解决的途径, 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为农村中学提供了远程教育设备和优秀的教育资源, 利用这些设备和资源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 对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提高教学效果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建议学校开展教师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 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

1. 对教师“因材施培”。

计算机专职教师主要针对WinXP操作系统, Office办公系统, 网页制作信息的采集、分类与整理,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硬件的维护, 卫星接收信息等方面的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主要从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络技术、Office办公系统等方面入手;学科教师主要从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初步知识、Internet的操作与使用、电子邮件的制作与收发、如何提取资源库内容等方面培训。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要求懂得计算机操作即可, 年轻教师则必须学会制作简单课件。不管哪种培训, 其目的是要求教师能将知识运用到课堂上, 充分认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使广大教师能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学。

2. 组织学科教师观看示范课。

示范课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精选的全国各地优秀教师主讲的课堂实况录像, 反映了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出门就可以观看到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 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学校可以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 每周安排一次业务学习, 集体观看示范课。观看前要提出要求, 观看后要组织讨论, 找出示范课中值得学习的地方, 同时也要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 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3. 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自学。

学校要为教师的业务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由教师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学习。远程教育资源中除了示范课以外, 还为教师安排了教研论文、课程改革、信息技术等栏目, 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制作、学科论文、新课标解读、课改教学案例等, 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都有很大帮助。

二、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科教学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是农村中小学应用资源的主要方式。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辅助教师备课。

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资源栏目, 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教学资源涵盖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 采用完全与教材相同的结构, 按年级、学科、章节 (课) 组织资源。内容安排上尽可能考虑到了教师备课的需要, 包括教案示例、典型例题、探究活动、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等。教师在备课时, 可以参考教学资源内容, 看别人的教案是怎样写的。从扩展资料中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使教案内容更加丰富;参考典型例题和习题精选, 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各种类型的练习题;从多媒体课件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课件直接应用于教学, 也可选择资源中的视频、图片等素材, 经过加工处理, 制作符合自己教学特点的辅助教学课件;在探究活动里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学思路, 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2. 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 篇11

【关键词】促进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 发展

現代远程教育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而诞生的新一代教育发展模式。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从而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的一个有效途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打下基础

建设新农村,归根到底要靠在田间劳动的广大农民,如果没有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担当主力军,即使有再好的政策、再多的资金扶持,也无法真正让农民致富、让农村富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运用科技致富的有效途径。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接受基础文化教育和基本技能培训很少,整体素质、致富本领和创造能力不强,跟不上信息的迅猛发展和技术快速更新的形势,直接制约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奔小康的进程。而远程教育具有面大、直观、灵活、群众便于接受等优势,是大范围普及科技知识,全方位组织农民学习理论知识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民文化水平,造就一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队伍的基础性工程。

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提供主要渠道

由于受教学资源不足,教育培训跟不上,广大农民群众耕作技术落后,创业差技能,致富缺门路,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可以直接把“教授”请进农家门,适时开展适合本地种植、养殖、加工等专项技能的培训,是增强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提高整体素质的主要渠道。

三、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搭建平台

农村发展经济,农民最苦恼的就是信息不灵,远程教育不但为农民提供信息,而且拓宽广大农民群众的视野和与外界的联系,让农民了解市场,增强竞争意识、营销意识、风险意识和创业意识。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要取得长足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

由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社会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远程教学的质量保证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地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强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宏观调控,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因地制宜。重视资源建设,多渠道筹措运转经费,促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软件”的研究、开发和运用。

二、以制度保障农村远程教育的长足发展

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都应针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方面制定相关的规定和制度,要建立起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教资源利用的管理办法、激励机制和奖惩考核制度。合理的制度,强有力的措施是促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长足发展的保障。

三、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促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由于服务范围是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要有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重视是保障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施的前提。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毕竟是由教师来操作的,如果教师不愿意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来教学,那就谈不上远程教育了,所以要改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现状,必须从正确引导树立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信念做起。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专业知识更新要“快”、教学手段要“新”、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厚”、教材制作技术要“高”,也就是说,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师角色必须从教材执行者、知识的传授者、文化的传播者、转变成为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坚持以实践应用性培训为重点,以“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形成自上至下的统一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提高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设备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促使教师积极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模式,让他们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方面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成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以应用为教学目的推动农村远程教育发展

农村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质量的提高,要求我们必须以应用为目的。

(1)切实抓好基本应用。基本运用就是指在农民培训中,远程教育要充分利用教学光盘,组织农民观看光盘教学资料,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实现光盘中的教师、学生与教室中的教师、农民之间的互动式教学。

(2)整合利用。整合利用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把卫星接收到的远程资源和互联网搜集到的资源以及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和再加工,形成符合课程需要的资源或自己的教案、课件等。我们不能停留在基本利用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才能,大力开展资源的整合利用研究,逐步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模式,使远教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

(3)拓展利用。积极开展农民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促进当地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综合发挥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1] 杜琼英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自主学习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 2002.5

[2]基更.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M].丁新,等译.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

作者简介:

关于农村远程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12

一、资金问题掣肘基础建设

资金问题是中国教育心中永远的痛, 与城市相比, 农村教育更是长期得不到国家资金的有力支持, 可以说, 过去几十年整个农村教育是农民自己掏腰包办起来的。很多农村的中小学就是农民集资建成的, 这就决定了农村教育的先天不足: 基础建设落后, 缺乏必须的教学设备,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法陈旧落后, 曾经广泛存在于农村的民办教师就是这一事实的历史见证。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 要解决农村教育落后、提升农民素质等一系列问题, 开展远程教育是一条前途光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但开展远程教育最基础的建设就是网络的建设, 网络建设是远程教育工作普遍开展的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 没有网络的普及, 远程教育就很难在农村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要建设网络, 购置相关的电子设备, 就需要大量的资金, 因此, 资金来源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村远程教育的普及。因为资金问题, 很多农村又一次面临被时代所抛弃的困境。十几年前, 中国农村的农民可以咬咬牙、勒紧裤腰带,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为乡村建立起宽敞明亮的教室, 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而在21世纪的今天, 还可以让他们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而建设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吗? 这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显然是不现实的,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贫困的山村, 那里的农民可能连电脑、互联网这样的名词都没有听说过, 依靠他们自发地去展开网络建设、进行教育信息化显然是天方夜谈。

农民不能永远生活在无知愚昧当中, 农民的孩子也有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教育的权利, 远程教育给了他们一丝光明, 资金问题又把这丝光明遮蔽起来, 如何解决远程教育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已成为了摆在广大农村的一道坎。笔者认为, 应当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多渠道解决。因地制宜, 就是应该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政府资金的投入比例, 对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 可以自行筹集资金建立农村远程教育体系的, 应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支持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相关教育部门只需给予相应的指导、技术支持即可;不能完全筹备所有资金的农村, 政府可对资金缺口进行填补或通过其它方式来筹措剩余资金; 对于西部地区贫困偏远农村则应以国家投资为主。加大投入即进一步加大中央、省、市、县各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只有经费总体投入增加了, 才能为开展农村远程教育留有相对较宽松的经费余地, 这是解决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经费不足的治本之策。多渠道解决就是各级乡镇政府也不能只是等、靠、要, 而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与企业协商先行建立计算机教室, 然后通过学生上机适当收费来还清企业投入; 建立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农村远程教育的对口扶持机制。由各级政府规定扶持对象、扶持时间, 通过扶资金、扶设备、扶技术、扶师资等方式减轻贫困农村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的压力等等。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 相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困扰中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多年的资金问题一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二、师资不足影响实际应用

农村远程教育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不足正日益成为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尤其是我国农村中小学, 不少信息教师是“半路出家”, 个人业务素质和能力不高, 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很多已建立了计算机教室的学校也因没有专业教师而闲置不用, 只作为形象工程供上级领导检查时敷衍塞责, 这完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远程教育如果得不到实际的利用, 只是一个“花瓶”, 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 那不仅是浪费国家的巨额投资, 而且整个农村也将再一次失去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对整个国家战略产生严重影响。因此, 搞农村远程教育必须切实发挥出远程教育的实效, 而要发挥实效, 最关键的是教师培训, 建立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远程教育教师队伍。教师培训最好以县为一单位, 以县内各项条件较好的学校为依托, 利用寒暑假实行重点培训, 即从农村地区所有中小学各抽调一至两名教师, 培训目标是将其培养成一名专家型骨干教师, 这样就可以避免“走过场”式的全面培训, 不仅节省人力物力, 更可以实现重点突破。然后利用培训好的骨干教师再在其所在学校进行校内培训, 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素养。同时, 笔者认为教育部门还应联合农业、林业、牧业、养殖等各部门、相关高校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人才培养,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也为各村设立远程教育学习点提早储备人才。“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要做好农村远程教育工作, 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关培训非常重要, 也是远程教育工程是否成功的关键。

三、有效教育资源欠缺阻碍持续发展

有效教育资源是笔者自己想的一个概念。有效教育资源指的是在农村远程教育中有针对性、互动性、评价性, 能促进农村发展的优秀教育软件资源, 不仅包括中小学各类学科课程, 也包括农业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等。针对性即该教育软件能针对农村实际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给予指导, 解疑答惑;能针对中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诠释; 互动性即学习者和软件之间可以进行互动, 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可以互动, 软件不是单一的展示教学内容, 而是需要学习者进行思考, 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学习者可以和其它学习者进行网络互动, 互相帮助, 共同找到问题的答案;评价性是指该教育软件能随时记录学习者的使用过程, 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让学习者了解到自己哪方面表现良好, 在哪方面犯了错误等等, 从而吸取教训, 避免相同错误的产生。

俗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开展好农村远程教育, 配套的有效教育资源不可或缺, 否则, 农村远程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但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却恰恰存在着结构性短缺, 优质教育资源匮乏! 虽然教育软件有很多, 但大部分都是直接演示教学内容, 不能进行研究式教学和协作式教学, 不能诱发学生启迪、思考。同时, 我国教育资源开发的标准化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 难以实现共享! 这就导致各软件厂商提供的应用软件之间缺乏互操作性, 不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不同的学校使用多个厂家的软件, 随着应用软件的增加, 导致软件应用日益复杂, 兼容性问题日益突出。不少软件操作及使用繁琐, 让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学生望“网”却步, 想用却用不了, 也影响了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

所以, 我们应建立教育软件资源开发与传输的长效机制, 使信息资源的不断供给成为投资效益发挥的有力保障。在当前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迅速发展与深入的背景下, 对教育软件资源的需求呈多元化和高要求的态势,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举措保障教育软件资源的开发, 以保证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开发海外市场下一篇:门诊孕妇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