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4-07-22

解决问题的方法(精选13篇)

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1

麦肯锡方法——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7 EASY STEPS TO BULLET PROOF PROBLEM SOLVING)

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是缜密而系统化思维的产物,任何一个有才之士都能获得这种能力。有序的思维工作方式并不会扼杀灵感及创造力,反而会助长灵感及创造力的产生。

第一步-陈述问题

清晰地陈述要解决的问题 清晰陈述问题的特点:

一个主导性的问题或坚定的假设 具体,不笼统

有内容的(而非事实的罗列或一种无可争议的主张)可行动的

以决策者下一步所需的行动为重点

首要之务是对问题的准确了解 步骤2-分解问题

切勿低估协作与团队合作对解决问题的价值 步骤3-淘汰非关键的问题

步骤4-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的最佳做法:

提早?不要等待数据搜集完毕才开始工作

经常?随著反复仔细分析数据而修改、补充或改善工作计划 具体?具体分析,寻找具体来源

综合?同项目小组成员一起检测,尝试其他假设 里程碑?有序地工作-使用80/20方法按时交付

有条不紊的及早规划工作计划对解决问题大有帮助 步骤5-进行关键分析

原则 评注

以假设和最终产品为导向 不要只拘泥于数字-要题问“我要回答什么问题?”

经常反复地进行假设和数据分析 不要绕圈子

尽可能地简化分析 不轻言使用大的线性计划之类的工具

仔细分析之前估算其重要性 开阔视野,不要「见树不见林」 使用80/20及简便的思维方法 别钻牛角尖

从专家那里得到数据 经常给出比“图书馆数据”更清晰的指导方向

对新数据采取灵活态度 同项目小组共享良计

对困难有所准备

勇于创新 记住假设也是会被推翻

尽可能选择简便的问题解决方式„

„并避免复杂,间接或推论的方法

对准「够精确」的目标即可,不需完美

寻找明显事物

一定要充分利用其他人的经验„

„并设法找专家来导引你的分析工作

进行检查以保证结论同事实相符„

„随着迹象的增多,准备重新修改你的假设

放眼未来,迎接分析方面将遇到的困难„

同项目小组共享良计

永远寻找开创性的方法„

仔细将你的工作纪录成文件

步骤6-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建立论证

步骤7-说故事(陈述来龙去脉)准备故事图解:画出你所持论点的完整结构,以每张图表上方的讯息文字串连成一个合乎逻辑又具说服力的故事。

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2

关键词: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优化策略,训练方式

自从新课改以来, 新的课程标准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单元, 取消了对“应用题”的人为分类, 而是把“解决问题”作为各种知识的应用, 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之中。这种知识结构导致了许多老师感到困惑, 不知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不知该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哪些方面……而学生则由于未能建立数学模型, 对解决问题的内容感受到的仅仅是形式上的“乐”, 以致于对问题的解决不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甚至遇到问题手足无措。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优化“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际, 谈一谈在优化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问题呈现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材料的表达形式对学生理解知识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问题的呈现方式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的教材比较贴近生活, 所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大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由于受学生的思维水平及生活经验的制约, 用图文形式呈现的众多信息, 对学生的解题产生了干扰, 有的学生存在遗漏图文中的信息、不能有效地将信息提取出来、无法将信息建立相关的联系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 我经常会采取变静态图片为动态图画的方法。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页的解决问题教学时, 我是这样做的:运用课件首先出示22个同学在看戏的画面, 然后分别呈现又来了13人和走了6人的情景, 最后定格成课本中的示意图,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形象感悟, 使学生理解图意并构建与加减混合运算含义的联系, 从而正确列式解答。像这样把教材中的图片以动态的形式出示, 为学生收集信息、理解数量关系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了“最近发展区”, 学生再来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

二、优化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往, 应用题教学强调的是学习解一类一类的题, 因此把应用题分类。课标教材不把实际问题分类, 教学实际问题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优化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 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观察图、观察情境, 说图、说情境、读题, 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已知信息和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 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获取的信息与要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问题解决后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时, 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交流怎样摆 (移多补少、先合再分等) , 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数 (比多的少, 比少的多, 是这些数匀一匀得到的) 。接着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 能不能想办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在学生试算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不同的算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并选出最好的算法 (先求总数, 再除以人数) 。然后请学生用这种方法实际算一算, 并说一说是怎样算得的, 每步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最后请学生将整个解题思路重新审视, 验算得数是否正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允许学生交流意见, 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算法多样化, 以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 采用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 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努力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 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长此以往,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三、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数量关系对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来说很难以理解, 这必须依靠我们教师发挥自己的才智, 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简单问题来解决。我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过一个这样的问题:0.5千克大豆可榨油0.2千克, 1千克大豆可榨油多少千克?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大豆?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很难分清楚究竟是用0.2除以0.5还是0.5除以0.2。我在教学时, 先把这两道题分成两道易于理解的整数应用题: (1) 100千克大豆可榨油40千克, 1千克大豆可榨油多少千克?用什么的重量除以什么的重量? (2) 25千克大豆可榨油10千克, 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大豆?用什么的重量除以什么的重量?做完这两道题, 再让学生对比其中的数量关系来做上题, 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

当然, 解决问题教学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传统应用题教学中的抓关键词的策略、画图策略、列表策略和模拟操作策略均适合我们来借鉴运用。需要指出的是, 这些策略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也可以用来分析数量关系, 并且二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建立数学模型, 使学生从中悟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优化解决问题的训练方式

在设计练习题时, 要冲破传统应用题的理想化、格式化、封闭化的限制, 引入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问题, 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设计条件多余的题目:王大伯家养了60只鸡和50只鸭, 如果每只鸭一年可产蛋13千克, 这些鸭一年可产蛋多少千克?这样适当增加题目中过剩的已知条件, 形成干扰因素, 由学生选择其中的最便捷、有用的信息作答, 可防止学生滥用题目条件,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提高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有些学生因为思维定势或是对数量关系理解不够而导致对问题解决出现混淆现象, 为避免这种现象, 可以采取对比性的训练。如:学完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之后,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

1. 小强家有一块菜地, 其中1/4种茄子, 1/8种土豆, 其余的种白菜, 白菜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2. 小强家有一块1/2公顷的菜地, 其中1/4种茄子, 1/8种土豆, 其余的种白菜, 白菜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 小强家有一块1/2公顷的菜地, 其中1/4公顷种茄子, 1/8公顷种土豆, 其余的种白菜, 白菜地有多少公顷?

经过对3种题型的对比性训练, 学生深刻理解了题目的数量关系, 再遇到此类问题就不容易出错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61-01

多次品味数学家华罗庚关于数形结合的论述:数与形,本是相依倚,焉能分做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数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每次教学遇到困惑,细想此言都有警示、提醒的作用。这种恰如其分的描述,既形象生动又简洁深刻,使数学与文化交融到一起,引导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化数为形”的确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如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开拓提升。

教学设计:

实践数学家华罗庚关于数与形的论述,把数学信息化为具体的图形,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

教师:回顾以前的知识,谁能叙述面积概念以及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呢?

学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师:谁能进一步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的关系呢?

学生: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二、出示问题

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加2厘米,面积增加6平方厘米;如果长不变,宽增加2厘米,面积增加10平方厘米。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大家读题,分层理解,根据文字信息,画出你想象的图形。

学生讨论:第一层。一个长方形,如果宽不变,长增加2厘米,面积增加6平方厘米。如图:

学生:阴影部分是长增加2厘米后在原来的长方形上延展形成的面积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可以通过长方形各部分的关系求出原来长方形的宽。

原来长方形的宽=6÷2=3厘米。

教师鼓励:我们继续读题画图。

学生讨论:第二层这个长方形。如果长不变,宽增加2厘米,面积增加10平方厘米。如图:

学生:长方形下面的阴影部分就是宽增加2厘米后在原来的长方形上延展形成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可以通过它求出原来长方形的长。

原来长方形的长=10÷2=5厘米。

教师:根据以上的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出原来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归纳:原来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长方形面积=3×5=15平方厘米。

三、开拓提高

教师:依据以上的数学信息改编问题。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长和宽各增加2厘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原来的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和这一题相同;又分别增加2厘米后,面积各自增加6平方厘米和10平方厘米。把各自增加的面积相加的和就是本题增加的面积。6+10=16平方厘米。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太急了,谁有不同的理解?认真读题并画图。

学生讨论:读题画图。(如下图)

教师:和上两个图综合相比,有区别吗?

学生:有。前两个图是在宽或者长不变的前提下,增加长或者宽,是单纯的向左右或者上下增加面积,和本题比较缺少图中的阴影部分,阴影部分是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2=4平方厘米。本题的面积增加了6+10+4=20平方厘米。

教师:谁有更直接的办法呢?

学生:我用增加长、宽后的长方形面积减去原来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增加后的面积。

(5+2)×(3+2)-5×3=35-15=20平方厘米。

教师(鼓励):大家感觉有数字又有相应的图形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好处吗?

学生:有好处。问题更具体、形象。复杂的问题简单了……

教师:说得好。其实数与形结合早就有论述,最著名的是数学家华罗庚论述数与形的关系。

板书:

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数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师生共同朗读、欣赏。

四、巩固提高

1.一个长15米、宽10米的长方形的水池,水池四周铺1米宽的水泥便道,水泥便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每平方米水泥便道工料要用80元,预算修筑这条道路要用多少元?

2.一条长方形彩纸,剪去15厘米长后,还剩一个面积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原来长方形彩纸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教师巡视指导画图,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五、课后反思

解决四风问题的方法 篇4

(一)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党员干部转变党性党风党纪的自觉性。

一是要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责任机制。建立培训责任体系,有规划、有组织、分层次地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重点抓好党的宗旨教育。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真正从思想上亲民、从感情上爱民、从行动上助民,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密切党和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是要加强新知识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加强学习的紧迫感,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并养成深入生产一线的好习惯,养成调查研究的好习惯,养成了解社情民意的好习惯,增强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学习领会先进科技知识的能力,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能力,提高干事业、谋发展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是要注重教育实效。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要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督促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把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全社会,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要在时效上抓警示教育,注意教育的超前性、防范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防范机制

要结合实际,加强各项法规制度的建设,尤其是党风党纪方面的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惩处机制

对党员干部实施有效监督,是防止执政党腐化变质的重要保证,加强监督制约,确保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是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把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起来,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对权力进行全方位监督。

1、建议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2、建立一支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监督队伍。

3、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加强民主监督和管理。要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支持和保证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司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一定的形式让广大群众参与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进行的各种监督。

4、在督查的形式上,采取多种形式。

(四)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反对“四风”

1、坚持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一要真察实情、民情。二要真干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真心实意地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了,群众才会拥护党、信任党。三要真落实处。作风的转变,不只在形式的变化,关键在有真内容,也就是实实在在落到实处。

2、坚持群众观点,反对官僚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改进工作作风,反对“四风”,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相信群众,要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力量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3、坚持勤政廉政,反对享乐主义。反对“四风”,要坚持勤政为民,增强责任意识。党员、干部都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的比泰山还重,增强宗旨意识,勤勉工作,无私奉献,做勤政为民的好公仆。党员、干部要清正廉洁,恪守为政底线。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利益观,自觉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4、坚持勤俭节约,狠刹奢靡之风。

台湾问题的由来与解决方法 篇5

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最早出现于当时寓居美国的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的《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文。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有关。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目前,台湾岛、澎湖群岛、金马列岛、东沙群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太平岛和中洲岛,构成现在的中华民国的有效统治领土的全部。目前,台湾的主权事实上是由“中华民国有效行使”。同时,台湾问题也涉及到两个中国的问题,即控制台澎金马地区的中华民国与控制大陆地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与国际空间问题。

中华民国是于1912年在南京成立,但于1949年失去对大部份领土的实际控制,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北京成立后,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北。在此后几十年,中华民国一直认为自己是台湾及大陆在内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一直宣称要收复大陆。时至今日,中华民国政府立场自1990年代开始已渐有所改变,中华民国不再否认中国共产党对大陆地区的实际统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并放弃以武力收复大陆。不过,中华民国政府并未正式放弃对大陆地区的主权。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起,就一直认为“旧中国”(中华民国)已经灭亡而被“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替代,并声称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不可争议之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放弃在必要时以武力强取台湾;同时也表示,只要认同“九二共识”,“任何问题都可以谈”。

对于台湾问题,双方长期维持所谓的刻意“模糊”政策。对于海峡两岸的“现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与见解,甚至对历史本身也有不同的认知与解读。但是,此“现状”并未明确定义台湾的政治及法律地位或说明未来安排,因此这种模糊政策也被批评为危险的策略,任何冒险的擦边球或误算都可能导致冲突或全面战争。

台湾问题不仅仅是由国共内战所导致,台湾问题得以成形,实际上离不开文化间冲突、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冷战)、以及美国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等原因。台湾问题在形成初期,海峡两岸纠结于“中国的代表权问题”,方有“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法律模糊点;同时,中国国民党作为“台湾新的统治政权”及“旧中国的偏安政权”在台湾长期威权统治、中国共产党担忧被颠覆而长期闭锁中国边境并进行文化改造,从而使两岸隔阂、误解日益加深。90年代中华民国不再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放弃武力反攻大陆。此后,台湾问题的症结已由“中国的代表权问题”转化为统一与独立之争、中国化与去中国化(台湾本土化)之争,并且外国势力的介入从未减轻。民调也显示,多数台湾民众支持维持现状。

我觉得台湾问题到现在任未解决美国政府是有责任的。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朝野许多有识之士和友好人士,曾经为促使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的解决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十分赞赏。然而也不能不看到,美国确也有人至今仍不愿看到中国的统一,制造种种藉口,施加种种影响,阻挠台湾问题的解决。但中国政府相信,美国人民与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是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共同愿望的。中美两国都应珍视来之不易的指导两国关系发展的三个联合公报。只要双方都能恪守三个公报的原则,相互尊重,以大局为重,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

我觉的解决台湾问题得用和平的方式,因为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

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香港回归之前,中英谈判也很艰难,邓小平先生却说:“有什么难谈?除了主权问题不能退让以外,其他的都好商量。”当人们问及回归之后香港是什么样子时,他风趣地说:“舞照样跳,马(赛马)照样跑,市民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更好,更加繁荣和稳定。”事实证明,这一构想获得了成功,并取得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认同与支持,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即便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风暴猛烈冲击下,香港仍然保持了繁荣与稳定,这是个十分鲜活的客观的例证。澳门回归、发展,也有力地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海峡两岸还有什么见解不能取得一致,不能达到统一呢?只要台湾当局摒弃前嫌,放弃“台独”,两岸必能达成利国利民的统一共识。

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海峡两岸同是中国人,中国有古老的文化,更有许多优良传统,比如诚实、信任、和睦、友善等,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造福子孙后代,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台湾方面不必过多仰仗美国人的鼻息,期望美国的支援,不必用大量纳税人的金钱去购买昂贵的与民生无关的军事装备或新式武器。祖国大陆的方针是和平统一,当然时间也不能是无限期的,只要不搞“台独”,不损害国家领土的完整,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大前提下,商谈祖国统一大计,便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战争阴霾,造福两岸人民及子孙后代。因此,台湾方面应彻底抛弃“台独”幻想,一切不利于和平统一的话不说,一切不利于和平统一的事不做,两岸应共同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进中华科学文明的发展,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大家庭的声誉和地位。

第三,增加民间交往,扩大经贸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之间文化、艺术、体育、演艺、学术、科技的交流不断增多,两岸人民受益日增。但总体上看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台湾当局的阻挠和限制。如:两岸不能全面直接“三通”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与加强。至于未来两岸经济贸易合作与发展,则更是前景广阔,机遇多多。现在海峡两岸都已正式加入了WTO,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已逾数百亿美元,尤其是在闽、粤、江、浙等省更为红火。两岸经贸互补性极强,内地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充裕的劳力,台湾有较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技术。近年来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大都得到了良好的回报。两岸应在互补往来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经济上多设擂台,政治上多想统一,在军事上少设炮台,本着互惠互利的精神,调整相关政策,尽快解决全面直接“三通”的问题,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使两岸人民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相扶相济,双赢共进。

第四,增加对话,经常沟通。目前两岸之间对话渠道并不十分通畅,时断时续。时至今日,两岸政治上的敌对状态并未改变,其实只要台湾当局确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搞“台独”小动作,增加对话,经常沟通,通过实质性的谈判,就能商讨出各方面都基本能接受的方案,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完成中华民族大统一的伟业,维护祖国的统一、团结、繁荣。

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6

社区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二是建立干部保障制度。要注重落实好居民区干部的政治待遇,特别优秀的要及时予以提拔使用。要适当提高他们的收入标准,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强化社区党支部的活动阵地建设。要在巩固现有规范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一支六有”,即每个支部有计划、有活动、有考核、有场所、有园地、有设备的要求,采取措施,强化社区党支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使社区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再登新台阶。

畜禽散户的用药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7

1 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科学用药技术知识

表现在一家一户散养畜禽农户中, 由于饲养数量较少, 养殖不是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产业, 因而对饲养技术和用药知识主动学习不够, 只是凭传统饲养经验用药, 缺乏科学养殖用药技术知识。

1.2. 用药不科学、不正确

一是药不对症, 有的养殖户在畜禽发病后便使用抗菌药物或速效特效药物。二是剂量不准, 药物剂量是预防治疗疾病的关键, 要根据病情和日龄体重来确定使用量, 有的养殖户认为剂量越大越好, 总想通过加大剂量来达到快速治病的目的。三是疗程不足, 有的养殖户为了省钱只要看到症状消失就停止用药, 结果是因疗程不足治疗不彻底。复发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养殖户是急于治好病, 用药后如不能马上见效立即换药, 不考虑药物疗程。四是不了解用药禁忌, 有的养殖户认为药物品种越多越好, 不管药物能否混合使用,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1.3 环境消毒不规范

有的养殖户只重视生产而忽视环境卫生, 如养殖场周围粪便乱堆, 粪便污水处理不科学, 很容易造成污染, 许多养殖户受传统观念影响, 不重视预防, 环境消毒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养殖场门前不舍消毒池, 即使有消毒池也是形同虚设消毒液更换不及时, 外人不经消毒便随便进出厂区, 饲养员没有专用的工作服和鞋, 消毒没有形成制度, 及时进行消毒也只在舍内进行消毒, 忽视舍外消毒。

2 解决方法

一个解决城市问题的聪明方法 篇8

不久南湾市可能需要大幅翻修基础建设,花费高达1.2亿美元。不过,市政府跟圣母大学(Notre Dame University)、当地的科技公司「艾姆奈特」(Emnet)和IBM合作,寻找低成本而有效的方案,来解决下水道问题。这三个团体一起脑力激荡一些新方法,用自动化的方式来分析大量数据,那些数据大多数都是即时的资料。他们着手寻找新方法,想在问题发生之前就能预测到,并且更有效地回应。这个团队同时也想要确保市政府的员工能拥有正确的资讯,可在损害发生之前,很容易地发现问题。

首先,圣母大学的教授设计了一组感应器,来监测整个系统里的水流。专案里的几位研究所学生创设了艾姆奈特公司,想把这项科技商业化。圣母大学从IBM提供圣母大学一套软体,让研究生开发出管理水资源的创意应用软体。学生可以自由运用他们之前没有机会接触到的全新软体工具,来进行创新活动,他们设计出各种软体,从可让人们报告淹水事件的智慧型手机应用程式,到收集排水系统相关见解的社群媒体工具,都包括在内。同样的,运用这项科技,可让原本需要人工操作、劳力密集的资料收集工作,改以自动化方式进行。

结果产生了一套新方法,可以监测及主动控制城市的废水收集系统,大幅降低了积水及下水道溢流的问题,执行费用仅600万美元(而之前的计划估计要花费1.2亿美元)。现在,南湾市的综合式下水道管理系统有如梦幻般几近完美。为了削减成本,南湾市租用由网际网路所传送的科技服务,而不是购买电脑,免除了设置整个系统的所有麻烦事。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在电脑控制荧幕上观看整个排水收集系统的重要讯号,即时知道哪些地方运作良好,而当事情出错时,也可以在小问题扩大漫延之前,就开始采取行动解决。

不过,我们不能忽略在这个成功故事里,强大领导能力所扮演的角色。在南湾市的例子里,推动这件事的人,是目前已退休的前任公共工程处长盖瑞·吉勒特(Gary Gillot)。他有个愿景:这座城市最后一定会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来收集有关水的资料,并且视觉化的方式呈现,以解决南湾市和数百座其他城市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他跟当时的市长史蒂夫·路克(Steve Luecke)密切合作,路克协助顺利取得所需的各项核准,同时克服了经费问题,以实现那个愿景。南湾市最近市长交接,新任市长彼特·巴提吉格(Pete Buttigieg)也加入这个团队,他了解这个议题的重要性,继续支持推动这个计划。

最后,这一项公部门与私部门的协力合作,结合了市政府、学术界和科技产业的专业技能,创造了排水系统管理的创新做法,能够复制到也有类似系统的其他城市上。我们一再看到城市的领导人挺身而出,定下大胆的愿景,然后采取务实的做法来推动进展。

在爱荷华州的德别克市(Dubuque, Iowa),是市长罗伊·布欧(Roy Buol)等城市领导人着手打造更为永续的城市,并让所有市民参与这个过程。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岱德郡(Miami-Dade County, Florida)在市长卡洛斯·吉曼涅兹(Carlos Gimenez)的领导之下,由公园、休闲及开放空间局推动一项史无前例的专案,未来在治水成本上一年可省下一百万美元。这些城市领导人,未来会因为他们愿意尝试不同的做法,而获得众人的赞赏与推崇。

大企业和小公司可以运用新科技以及强大的领导力,让组织的营运更加成功,城市何尝不能如此?在拥有13万人口的南湾市,这个令人赞叹的成功故事显示,强大的领导人、新时代的科技,以及公私部门的协力合作,可以大幅改善城市的运作,即使是在当前公共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目前,城市成为推动创新和经济成长的庞大引擎。年轻人、专业人士、空巢期人士,都被吸引到城市来,寻找刺激、文化,还有就业机会。我们有可能促成城市的真正复兴,好让城市不仅变得更大,而且更好。

固态硬盘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篇9

固态硬盘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固态硬盘的应用,不少朋友可能有这样活那样的疑惑,一下笔者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大家常问得固态硬盘问题,汇总如下:

问:Intel固态硬盘支持热插拔么?

答:没问题,完全支持SATA规范定义的热插拔功能。

问:Intel固态硬盘使用怎样的制程工艺?

答:X18-M和X25-M使用的是Intel 50nm MLC闪存,而X25-E使用的是50nm SLC闪存。

问:当固态硬盘被装满的时候,性能会下降么?

答:很好的问题。对于固态硬盘来说,性能和存储数据的多少没有什么关系。无论空空如也还是接近爆满,闪存的损耗均衡管理算法都会照常工作。

一些常见文件系统如 NTFS FAT32在空间不足时可能会出现性能下降,但这是软件的问题,和是否使用固态存储没有关联。未来当专门针对固态硬盘的文件系统问世时,可能也 会出现硬盘存储数据量多少对性能的影响的例子。

问:哪种文件系统最适合固态硬盘?

答:目前的的各种文件系统都没有对固态硬盘进行什么优化,

计算机行业花了几十年的时间,针对旋转磁介质存储进行优化,但固态硬盘的出现让这些优化彻底作废。

幸运的是,以目前固态硬盘的速度,遵循旧文件系统的要求像传统硬盘那样工作,并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不过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肯定将看到专为固态硬盘优化的文件 系统。

微软在Windows 7中就将对SSD进行优化,比如系统会在使用固态硬盘时禁用自动磁盘碎片整理功能。其中我最关注的是ATA trim命令,它能够通知固态硬盘,某区块已经不再使用,SSD可以将其空间收回,纳入下一步的“损耗平衡”运算中。

在Linux系统中,你可非常简单的通过禁用内核disk IO scheduler模块来对固态硬盘进行优化。由于不存在磁头读写的移位问题,该模块在磁盘读写时进行重新排序对固态硬盘没有任何意义,甚至会降低性能。 Windows 7估计也会进行同样的改进,只是目前还未公布。

问:固态硬盘RAID 0的性能怎样?可以在SSD内部实现RAID 0么?

答: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固态硬盘的读写本身就是并行进行的,目前Intel固态硬盘使用10条并行通道来访问闪存,一定意义上就相当于内置10路RAID 0。

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10

1、对电脑、小说着迷

中学生好奇心比较严重,往往对某一件事而着迷,大多数学生对电脑、小说比较着迷,他们常常上网玩游戏、看长篇小说等一些事情,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适当的上网是有好处的,但上网不查资料而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会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和小说中的不良信息太多,如果中学生看了以后会感到有趣,毕竟中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这会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身心发展。

[解决措施]:其实这个问题要想解决是很简单的,只要中学生做到不看不良信息,不上不健康的网络,自我控制,请求家长监控等。这个问题就可以顺利的解决。

2、学习方法不恰当

许多中学生感到自己已经努力了但就是成绩不理想,这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中学生在中学期间必须要掌握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初中阶段学习任务比较重,到了高中、大学以后要想再改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很难了,高中、大学的学习任务比初中的学习任务要多的多,只有在初中打好基础,掌握好自己的学习方法到高中才不会感到学习吃力。

[解决措施]:初中生在学习期间必须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1)理解记忆法:只要把要知道的东西理解了,就没有什么东西记不住了,例如有的同学在听写生字词时把“亡羊补牢”写成“汪洋补牢”,把“ 守株待兔”写成“守猪逮兔”把“ 刻舟求剑”写成“喝粥求见”等等,这些只要明白它的意思后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2)速看记忆法:意思就是说在看书、看报时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而是要做到一目十行,这样就会在脑子里记住一些重要的东西。

3、厌烦家长的唠叨

中学生总是厌烦家长的唠叨,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在看动画片或干其它事情的时候总是督促孩子去学习,这时孩子即使孩子进入书房也不会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总是想家长怎么这么无聊呀,总是在想别的,把家长对自己的关心误解为唠叨。家长即使在一旁看着他让他做题,他这时的做题的效率不会是很高的,出错率会是很高的。

[解决措施]:家长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学习时用委婉的语气说。让孩子知道家长的唠叨使对自己的关心,家长可以在与孩子交流时问一些事情,如:你学习是为了什么?你知道我为什么督促你学习吗?再一个就是家长多与老师联系了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可以老师与家长一起用说服的办法使孩子理解过多的唠叨使对自己的关心。

4、上课走神

中学生上课走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毕竟他进入青春期,思维活跃脑海中总会浮现许多有趣的事,例如看了某个动画片在脑中念念不忘,父母说今天做好吃的等等这些就很容易使他们走神。使他们在上课中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想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课本中的内容大多数是环环相扣的,只要一步跟不上,接下来就很难跟上老师的思路了,就会使这一部分丢下。下一部分就很难学会。所以说中学生上课走神是一种很严重的现象。

感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篇11

【关键词】 感悟策略;体会策略;方法优化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每一学期都安排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不可能脱离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是基于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首先是作为学生感受、体会、反思解决问题策略的手段,其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新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了将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必须先落实: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执教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许多迷茫,偏颇之处,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讨论。

一、教授具体的解题方法不等同于传授策略

苏教版第十一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例1一课,教材是以和倍问题呈现的,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用今天学到的策略可以解决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在听课中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成和差、和倍问题的练习课,把新授课的重点解发生的偏移,使课堂失去生命力。实质上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就已学习了用方程来解决此类问题,教师如果把教学定位在对解题技巧上的一种训练,那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学生的思维仍停留于机械式的去解题,没有提升到教材要让学生所达的应有的策略的高度。不能形成更抽象的数学思维。新授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一定的经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隐为显”。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提出不同的解题策略,教师应联系解决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提炼,选出最优化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连贯的而不是独立的

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新授教学时,学生尝试中会应用已有的解题方法进行。学生在学习新策略的过程中,不是小猴子掰玉米,喜新弃旧,而是在不断整合、应用不同策略的过程中,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在新的问题中主动、综合、灵活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以六年级替换的策略例题2为例,它是一个综合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难度高了。教学这一节内容,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让学生逐步感悟“假设”的解题策略。①“画图”入手:在教学例题:“鸡兔同笼,8头20脚,鸡兔几何?”时,可以用8个圆圈表示鸡的“头数”,然后在圆下添脚。发现少了4只脚,要把其中两个圆圈分别再加了2只脚变成了兔,所以兔有2只。也可以用8个圆圈表示兔的“头数”,同样的方法求出鸡有6。在直观的画图中让学生体会方法,学会方法。②“一一”列举: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五年级时就学过,所以本课就先有意识地让学生列举,这样学生的空间大,出现了好多种形式的列举方法,有随意列举的,有从两头列举的,也有从中间列举的。在此基础上,便让学生对比各自的列举方法,让大家找出认为最佳的列举方法,进行全班推广。③数量关系:五年级就学过用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懂,但解题过程学生还没有学很多不会,所以未作重点。④公式法:让学生记住:脚数÷2-头数=兔,头数-兔=鸡。此公式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解决2脚和4脚的“鸡兔”同笼类问题,有一些假设的题目不好运用。

当然,方法终归是死的,同是“假设”类型的问题,有时用“画图”法好,有时用“列举”法好,还有的时候用“算术”法解好,更有人喜欢用“方程”。教科书中介绍的画图假设,列表假设等等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必强求学生面面俱到,各种方法都去掌握,可以选择学生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书中介绍的两种假设方法比较直观,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学生的思维不能一直停留在直观的画图列表等具体方法,我们让学生的思维不断从直观上升到抽象,要力求用计算的方法来体现假设的思维过程。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回归生活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初学的内容,有些学生不能很快接受,所以在学生的眼里它是难以理解的,是高深莫测的。实际并不可怕,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常用到这个或那个策略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适时灌输,如果教师教学时适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还以六年级替换策略教学为例,教师以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进行引入,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策略源于生活,而且不难理解和操作。课的最后以老师在肯德基买套餐的例子让学生利用今天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葛老师为小孩买了一份套餐:2只鸡腿+1杯可乐=16元,已知可乐的价格比鸡腿多1元,葛老师吃了一只鸡腿该付多少钱?从学生熟悉的肯德基套餐引发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对策略的学习更是充满了信心。

解决基层动物检疫存在问题的方法 篇12

1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漏检现象严重

目前,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严重的漏检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小型养殖场和农户散养的动物的漏检率比较高;偏远乡村的动物漏检率比较高;犬类和禽类等动物的漏检率比较高。漏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养殖人员对动物检疫的相关知识不了解, 忽视了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 影响了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

1.2 动物检疫工作形式化

动物检疫动作形式化的主要表现是:部分地区动物检疫机构的相关人员在进行动物检疫的过程中, 忽略过程、忽略结果。动物检疫形式化问题的出现的原因有两方面: (1) 部分动物检疫人员的执法素质不高, 对于动物检疫法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执法能力不强, 从而影响了动物检疫工作的效果。 (2) 基层动物检疫结构的检疫设施不健全, 甚至堪称简陋, 检疫人员只能靠肉眼观察进行检疫, 检疫过程和检疫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比较严重, 影响了检疫结果的准确性。

1.3 检疫人员缺乏

目前, 部分地区动物检疫结构的人员比较少, 不能满足动物检疫的工作需求, 导致在繁重的检疫工作面前只能聘用代检员来完成检疫工作, 这些代检员通常不具备动物检疫的相关知识, 从而影响了动物检疫的实际效果。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我国兽医人员的结构体系出现失衡现象, 兽医人员呈现出头重脚轻的现象, 兽医人员的数量缺乏, 造成了动物检疫人员的缺乏。

1.4 检疫方法不完善

目前, 动物检疫通常是检疫人员通过肉眼观察来进行检疫, 虽然部分大型的屠宰场有专门的动物检疫化验室, 但是该实验室使用的几率却很少。同时, 很多屠宰场在动物检疫的过程中都没有将抗生素、农药、添加剂作为检测项目, 使得检疫工作出现安全漏洞。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动物检疫的相关内容不健全, 给人可乘之机;同时, 食品安全的相关惩处制度不健全, 无法打击违法者的嚣张气焰。

2 基层动物检疫工作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做好宣传, 提高认识

做好基层动物检疫工作需要基层饲养者的配合, 所以, 要做好动物检疫的宣传工作, 比如, 在基层养殖单位召开检疫工作座谈会, 或者在乡镇中张贴宣传检疫工作的横幅,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人们对检疫工作的认识;其次, 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期限作为过渡期, 对不主动报检等行为进行合理的调节, 在这个过渡期内要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动物检疫工作的法律效力进行宣传, 充分提高养殖者对动物检疫的认识;最后, 在过渡期结束之后, 要对不按照法律要求进行检疫的行为按照法律的相关要求进行严厉的惩处, 彻底解决漏检等问题。

2.2 完善检疫制度, 提高检疫人员的执法能力

完善检疫制度, 以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实时的完善动物检疫的相关内容, 比如, 在检疫工作中将不合理的食品添加剂的检验纳入其中, 这样可以切实提高动物检疫的效果。同时, 完善检疫制度, 还要将违法检验的相关惩处措施纳入其中, 一旦发现检疫工作人员在检疫过程中出现违法检疫的行为就要按照要求对其进行严惩。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对检疫人员进行工作实训, 提高其对动物检疫工作的认识, 定期对其检疫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考核, 对于能力较差的工作人员要予以辞退或者进行再教育, 以提高动物检疫机构整体的素质水平。

2.3 完善兽医人员结构

目前在基层动物检疫方面存在检疫人员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完善兽医人员结构。首先, 政府可以对兽医专业和兽医院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补贴, 以扩大兽医学生人数量;其次, 政府可以对兽医这个职业进行相应的补贴, 以解决目前兽医人数骤降的现状, 以完善兽医人员结构, 以完善动物防疫机构中的人员配置。

2.4 完善检疫设施

防疫工作仅靠肉眼观察很难起到实际效用, 随着现代养殖业添加剂的增多, 为了提高动物检疫工作的实际效果, 就要积极研发先进的动物检疫设施, 在动物检疫机构中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红外线测温仪以及快速检测设备等, 以提高动物检疫的效率和质量, 以充分发挥动物检疫工作的实际效用。

3 结语

在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 存在着如下问题:漏检现象严重、检疫人员缺乏、检疫工作形式化、检疫方法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做好宣传, 提高认识;完善检疫制度, 提高检疫人员的执法能力;加强补贴, 完善兽医人员的结构;完善检疫设施等方面来实现。做好基层动物检疫工作, 对维护食品安全, 对维护人类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杰, 等.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3, (11) :22-23.

[2]龚磊.浅谈基层动物检疫工作[J].农家科技 (下旬刊) , 2014, (2) :24.

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篇13

摘 要: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它是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制定合理、适度、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们会出现很多问题,归根到底是不知道对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学生要掌握到什么层次。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它是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是评价一节数学课实效性的尺子。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制定合理、适度、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经常产生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内容脱节

比如:一位说课比赛的老师设计《梯形》一课目标如下:

1、掌握梯形的相关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能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计算、推理

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4、通过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5、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同时,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

目标设计包括了知识技能、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但她在说课过程中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等腰梯形的性质,再小组讨论一下还有没有其他性质。我没有感受到哪一个内容是让学生动手事实践、观察、猜想的活动,也没有感受到哪个活动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的。整体上她设计教学过程和内容根本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务。改进措施:我觉得她如果让学生在一张有平行线的纸上画一个等腰梯形,连接两条对角线,观察、猜想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想等活动对等腰梯形性质有直观感受,再进行理性的思考证明就实现第2个目标。

二、教学目标制定过多。

即在一节课上要求掌握多个基础知识、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还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应用意识,还要达到德育目标、环保目标等等,使一节课承载的任务内容过多,面面俱到,失去重点,难以落实。如:我在上《梯形》一课时这样设计目标:

1、通过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初步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研究等腰梯形性质中的运用;

2、通过思考题的设置和例题的变式训练,探索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能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动手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用化归思想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断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上课过程中我才发现设计的目标太多,在实施后面活动时,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弄明白,我硬拽着往前走,后面的内容匆匆结束。一节课花里胡哨,却没有实现重难点的突破。改进措施:我把这节课目标定为活动课,就让学生通过画等腰梯形、折梯形和撕拼的方法,再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掌握等腰梯形的概念和性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重新确立目标后,我就放开手让学生大胆活动,充分讨论验证。结果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而且学生在拼图时发现了我都不知道的结论。如:在平行四边形(矩形)纸片上画一条裁剪直线,将该纸片裁剪成两部分,并把这两部分重新拼成等腰梯形。我一直认为只要撕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在原位旋转180度拼在一起就是等腰梯形。结果我们学生发现撕下一个直角梯形旋转180度也能拼成等腰梯形。如图:

所以我们的目标不要设置的过多,有些教学参考书目标设置较多,是根据内地的学生水平制定,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一节课踏踏实实完成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

三、目标制定过高。

追求制定较高的教学目标,混淆了课程标准中对“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要求的区别,超过了教学的实际水平,必然造成教学过程的盲目拔高,走过场,难以实现的状况。如:我们同盟班一个老师在《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一课中设计过程与情感价值观的目标:

1、通过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并可以使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团结协作的习惯

4、通过学习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这些目标太大,太空,说明就没有真正的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盲目地给学生拔高。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是一个长期渗透的过程,喜欢数学也不是通过一节课能实现的。改进措施:

1通过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计算能力

3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制定目标时,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觉得是对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学生要掌握到什么层次上心中没有数。一些老师把“着力点”放在记忆知识的结论,然后通过大量解题,落实在巩固与应用上。还有一些教师把 “着力点”放在情境的设置,问题的开放,注重展开知识的形成过程,落实在一般能力的培养上。实际上概念、法则、定理知识的形成、归纳与理解、巩固与应用过程,这三个方面都需要深层次的落实。比如概念的教学要实现三个目标:

(1)学生要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通过抽象概念的材料,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与规律。这种发现性的教学,落实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能力,初步认识知识的外延与内涵及其来龙去脉。

(2)能归纳定义,揭示本质。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用定义的形式反映概念。(3)理解巩固,加深认识。

通过重复、再现等方式对概念进行正面巩固,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通过比较,辩析异同。对于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去要点”、“换条件”、“拆开看”,等手段加深认识,认识定义中每个要点或条件在界定概念的外延中起到什么作用。对于概念用多角度、多形式去表达。初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概念的教学,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概念。

再比如定理的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不仅是理解内容,记忆表述方式,会做一些题目,也要实现深层次的目标:可以先设置情境,提供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结论。抓住定理的来龙去脉,在培养能力上加以落实。其次在明确知识,科学证明,归纳成定理、法则、公式的形式,分清条件与结论,用分析法探求证明思路,用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在思路方法、书写格式上加以落实。最后再理解巩固,加深认识对于每个知识的语言表述,内容含义,关键文字,数学表达式等必须一一落实,并通过正面练习、判断正误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切实掌握。注意成立的条件,明确使用的范围,并会初步的应用,包括“正应用”、“逆应用”等,并得到落实。进一步有“变形后的灵活应用”、“联系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等发展性应用。

总之,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

(二)要符合新的教育理念,体现科学性和发展性,更要立足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上一篇:面具设计教案下一篇:魔弦传说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