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风光诗词

2024-07-23

山水风光诗词(共11篇)

山水风光诗词 篇1

有关山水风光诗词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以下是“山水风光诗词”,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2、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3、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5、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6、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7、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8、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9、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

10、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11、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12、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1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14、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15、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6、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17、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18、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卓文君《白头吟》

20、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

21、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22、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

2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24、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公无渡河》

25、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宋濂《阅江楼记》

26、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8、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29、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30、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卢思道《从军行》

31、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郑谷《莲叶》

3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33、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4、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35、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李白《赤壁歌送别》

36、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高适《燕歌行》

37、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38、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上李邕》

39、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40、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崔季卿《晴江秋望》

41、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42、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柳》

4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4、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45、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

46、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黄河夜泊》

47、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李白《长歌行》

4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9、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50、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5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5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53、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54、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55、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56、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57、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8、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宋琬《渡黄河》

5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1、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62、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63、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64、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65、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66、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67、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钱福《明日歌》

68、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9、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杜甫《哀江头》

70、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浅析诗词与地域山水画的有机融合 篇2

关键词:诗词;地域;山水画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丰富的民族与地域文化传统。而西部作为一个特殊地域,曾是中国艺术的重心,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文明成果,各种优秀的文化文明成果曾在这里碰撞融合。但是,由于西部地理位置以及宗教信仰和战争等等原因的影响,致使早期中国山水画没有能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直到20世纪40年代,沉睡的西部文化遗存和西部大自然的魅力才逐步的展现出来。而西部山水画的探索与挖掘也从文学作品的描述中走出来,真正步入了西部山川大地的怀抱之中,特别是诗词的影响开启了地域山水画的探索之路。

一、诗词为地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较强的渗透力

在西部广袤的大地山川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汉唐时代,虽然辽阔的西部依然具有奇异、可怕又神秘的特色,依然是杀戮和征伐的战场,但相互争讨的人们却共同创造了打通欧亚的丝绸之路,创造了气势恢宏、意境苍凉雄壮的诗词,而诗词就是我们的先民在西部边塞生活的藝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生活过的不同地域,其题材和内容有所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特别是唐代的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也是唐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书写着西部的壮美。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唐代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如高适边塞诗代表作《燕歌行》突出表现英勇的气概和悲壮的情绪。以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荼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的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全诗雄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格。又如李益《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读者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王昌龄、岑参的诗里,长云暗雪山,八月即飞雪;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黄沙卷地,日色黄昏。烽火、狼烟、宝剑、铠甲、孤城、羌笛、胡雁、鹰、夕阳、大漠、长河、长城、胡天是诗词中常见的字眼。现当代描绘西部的山水画家大多就是被边塞诗里所呈现的那种意境美所吸引而步入西部,描绘西部,这些精美绝句意境为山水画的创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二、诗词为地域山水画的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地域山水画是在自然山川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生成的,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诗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山水画一样追求气韵生动、有节奏、有意境。特别是唐代诗风格悲壮、奇雄、豪迈、洒脱,洋溢着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风格的形成固然与唐朝国势强盛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盛世文化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诗人们在西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欣赏着大自然的壮美,尽情地抒发着卫国安边前线的自豪感、兴奋感,抒发着强烈的建功西部的雄心壮志,诗中闪烁着西部特有的力量美、阳刚美。这种地域性因素必然会给文学烙上一定深度的印记,这种力量美、阳刚美也必然会对现当代的西部山水的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西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资源,诗词就其文化艺术的内在品质和形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实际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和值得整个民族骄傲的,诗词对西部地域山水的影响还是巨大而深远的,它还在源源不断的为山水画创作输送着给养,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挖掘。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西北山水画家的探索与研究,地域山水画的前景必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2]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王朝闻.中国美术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 篇3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山水画家范琛钟情山水之间 篇4

初识画家范琛,首先被他的个头惊呆,一米九四的个头,站在他那些伙伴中间如“鹤立鸡群”,人们戏称他是国内国画界的“第一高”。他一身休闲打扮,使人很难把他和他的军旅生涯联系在一起,殊不知他还是解放军总装备部的职业画家。还有,就是他是正经科班出身的博士,师从中央民族学院“国家杰出贡献美术理论家”陈兆复先生。

纵观范琛画作,应属于那种典型的学院派学者型青年画家。大家评价说他聪明睿智,文气宽和,对待艺术、对待传统文化总是能从哲学的角度,以禅辩的思维,去体验、去思考。也正缘于此,他深刻地认识到深厚学养在艺术创造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才在取得硕士学位后又跨学科攻读博士学位,这也使得他的山水画,特别是写生和创作绝不与当代同行之时髦画风同风气。其山水总是蕴涵着一种如史诗交响般的自然大美与恢弘,苍茫莫测中错落沉积出地老天荒的广袤与静谧深远,笔墨追求中凸显出他内心的血脉律动,那是一种对神秘崇高、天地合一心怀神往的可贵品质。

严格地说,他的笔墨语言尚未及至善,但其对水墨的驾驭组合、腾挪闪转,已在不急不躁中展现出对山水风云、宇宙洪荒质朴而直出灵府的会意。客观地讲,这种并不急于成型的探索态度体现了他的从容与自信,从而也必将使他的艺术道路蕴含更多的发展可能和更持久的生命力。

语言唱和、笔墨纵横、气韵格调、经营位置,是山水画家必不可少的素养,凭借着在附中和美院中西合璧的艺术教育体系里打下的坚实基础,范琛也在各个方面锻造着自己。他喜在土塬川岭中穿插切割、布置画面,无论是暖调、冷调,还是纯水墨作品都力求把天地自然摆布经营到他所塑造的浓淡干湿中,以虚映实,以意会心,以心写意,以皴笔积墨再造崇山深壑的诗境画卷。他追求一种壮阔与大美,不着意于雕琢刻画,而纯以气象、以心性、以韵动、以律调,贯穿铺写他心中的天地。自然而然中,展示着一个青年山水画家对艺术、对自然的平和而不做作的心态。

不久前,范琛和他的一帮朋友到云南澜沧县写生,面对滔滔不绝、澎湃翻滚的澜沧江水,巍峨延绵的青山,美丽又略显野性的佤族、拉祜族姑娘,10多天,范琛一直沉浸在创作的冲动中。新年伊始,在山东青州举办的“话说澜沧2011九宫阁当代学院派青年画家采风创作展”上,我惊喜地发现,经过澜沧江水的浸泡,范琛原本浑厚深远的山水多了几分秀丽,笔下的姑娘多了几许野性和妩媚。然而,当前来助兴的那些佤族、拉祜族姑娘唱着、跳着,举着酒杯向范琛敬酒时,这位高个子的军人画家依然平和,还略带几分羞涩。

山水诗词鉴赏 篇5

山水诗词鉴赏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中国古典山水诗词发展的脉络,分析其中的名篇佳作,归纳出文化意蕴。

【教学重点、难点】山水诗词中的文化意蕴。【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山水诗词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说:“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山水诗,诗歌的一种。以山水名胜为主题,表现山水自然美的抒情诗。对景物观察细致、形象清新逼真、语言富丽精工是其主要特点。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少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随着魏晋玄学的兴起,文人们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由崇尚清谈走向爱好山水,希企通过观赏自然来领略玄理,从而使描写自然为主的山水诗逐渐代替了玄言诗。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优游于山水之间,成为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从此确立了山水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经过南朝诗人谢朓等人的努力,山水诗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其清新、秀丽的风格与边塞、宫怨等其他题材的诗歌相区别。

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状态。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撷英 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谢灵运,中国山水诗创作以大谢为形成期的标志。如《登池上楼》。第二位诗人是谢朓,世称“谢宣城”。《之宣城郡出新蒲向板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三、唐代山水诗举要

(一)山水田园诗在唐代兴盛的原因

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重要的社会因素。

2.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独立人格与超脱精神,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极度繁盛的重要的心理根源。

3.佛、道并存的思想局面和玄宗热衷于招纳隐士高人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普遍的隐逸风尚。

(二)唐代山水田园诗概述

山水诗在唐代达到最高峰。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三)王维的山水诗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赏析】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孟浩然的山水佳篇很有意境。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出了旅人的哀愁情绪和对大自然的细微感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夜归鹿门歌》 作者: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2)山水诗派诸人与禅的瓜葛

(3)空明诗境与淡远风格

“淡”是王维诗歌最突出的特征。关于孟浩然的诗作,更是以“淡“著称。明人胡应麟以“简淡”概括其风格。

(4)幽独情怀与静寂氛围

韦应物山水诗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李白的山水诗

总体特色:雄奇、豪放。从描写对象上看,李白喜欢选取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如黄河、泰山作为描写对象,给人以阳刚之美的享受,如《将进酒》〈〈游泰山六首〉〉等诗;从艺术手法上看,李白的山水诗总是充满着奔放的激情及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表现为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大量运用等,如《蜀道难》等诗。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杜甫的山水诗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柳宗元的山水诗:善于将压抑、愤懑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使情与景契合无间,风格比较凄清幽冷。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评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寄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

四、宋代的山水词

(一)柳永的《望海潮》 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赏析】本词以清新的笔墨,铺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把杭州景象描绘得富丽非凡。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都一一呈现在词人的笔下。全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通俗形象,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二)欧阳修《采桑子》词作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安徽阜阳(西湖)作的10首词。采桑子·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赏析】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朵,飘于船下。船在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飘飞。“空水澄 4 采桑子·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赏析】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山水诗词的特征

(一)自然的多情的风物。

(二)音画的融通的佳境。

(三)生命的诗意的栖居。

(四)精神的璀璨的光华。

(五)精神的时间体验。

山水诗词 篇6

1、《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10、《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1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2、《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5、《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山水风光诗词 篇7

【关键词】山水旅游;文学;作用

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内容的日益扩大,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旅游事业迅猛发展起来,反映旅游事业、表现旅游生活的山水旅游文化也随之出现繁荣之势。作为观念形态的山水旅游文学作品,对旅游事业的发展来说,虽然不是直接的物质力量,但它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在发展旅游事业的同时,必须将山水旅游文学当作整个旅游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放在一定的地位,给予高度的重视,充分发挥其及时反映旅游事业面貌、积极促进旅游事业发展的作用。

1.山水旅游文学可以激发旅游热情

山水旅游文学作为人的行旅与游览活动的反映,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多样而优美,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多方面需要。

首先它能够启迪和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感,满足人们、特别是因认祖或思乡而进行旅游的人们的爱国情感的需要。祖国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的伟大国家。这伟大的凝聚力来自她广阔而壮丽的河山、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在她幅员广大的土地上,无论是城市乡村、高岩泽畔,多不胜收的先人足迹,历史遗存,都能唤起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祖先那开拓大自然的丰功伟绩、那改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表现大自然的艺术才能… … 都使人们感到惊奇、骄傲与光荣。而这些在古今山水旅游文学中都有充分的反映,展卷细读,就好象随着古人的足迹,踏勘着祖先的遗踪和历史的遗存、心灵里感受着既久远又新鲜的精神哺育,从而激发起亲自察勘、临迹凭吊的热情。山水旅游文学不仅记载了祖国的山川美景、历史遗存,而且还记载了一代代旅游家考察、游览祖国山川大地的壮举。如哪道元、徐霞客等,他们竭尽毕生精力,几十年过着“ 高而为鸟,险而为猿” 的惊世骇俗的野外考察生活。为了搜剔山川岩壑的奥秘,爬山必历峰巅,探洞务达幽邃,每到一处,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惊喜心情,以饱蘸激情的笔描绘祖国山川的壮丽图景。他们的作品如画、似诗,是祖国江山的一曲曲颂歌,阅读他们的作品,总要被他们的激情所吸引,被他们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伟大精神所感召,从而心中升腾起追踪他们足迹的热情,投身到祖国山水的怀抱中去。

其次,山水旅游文学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较之自然形态的山山水水,更具有美的吸引力。大自然中雨雾晴晦的千姿百态,山水树岩的万般安排,一旦述诸于文学形象,便呈现更美的形态:那雄浑天成的高山峻岭,那剔透如洗的险峰巨石;那高如绝嗽的峡江岩岸,那广阔无比的浩渺烟波;那气象万千的幽育洞窟,那神姿仙态的楼台亭榭;那耸入云天的高寒奇趣,那妙境天成的云海佛光;那凭高作浪的飞帘瀑布,那优游自得的水泽游鱼;那玉城雪岭般的汹涌江潮,那瑰丽多姿的海市唇景;那烟笼雾迷的江南湖色,那晴朗明媚的北国春光;那绝岩峭壁的云松烟树,那如现似玉的泪泊清泉… …,变成文学形象之后,通过作者笔力的强弱、着墨的浓淡、风格的刚柔、比兴的运用、乃至笔调清、幽、明、暗的变化,不仅准确地展示出自然美的本质特征,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水中的天机妙理和自然意趣。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生活内容与作者情感、感受的参与以及艺术的比拟与象征,赋予了自然美以观念形态的意义,加深了自然美的底蕴,使人们在欣赏过程中形成一种富有社会内容与意义的审美态度,使欣赏变得更丰富多样,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美的感受。

第三,山水旅游文学以其精美的描写,能够给旅游景区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我国因文知名的旅游胜地不胜枚举。王羲之的一篇《兰亭集序》,使绍兴兰诸成为千占胜迹,近两千年来吸引了代代游人前往观赏凭吊,至今不衰。岳阳楼原不过是三国吴将鲁肃的阅兵台,唐人张说建楼、宋代滕子京重修,高不过三层,却自宋以后不仅成为古今名胜,而且有“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的盛誉。究其原因,是范仲淹一篇《岳陽楼记》使其名震天下,特别是使它成为文人雅士的荟萃之地,从而成了历代文人进行创作的题材,因此它才能够随文章的传播而享誉天下,并且代代相因,名声愈响愈高。杜甫草堂、黄州赤壁(赤鼻矶)、醉翁亭、少林寺等,其自然景观,本无奇处,之所以能誉满天下,都与诗、文、歌、赋有很大关系。人的旅游,不光是观赏风景,还要追寻古迹、凭吊先人、增长知识、体验诗文。古往今来因

文章引起旅游的事实举不胜举。

2、山水旅游文学可以提高人们对山水美的鉴赏能力

在旅游实践中,每个人不管旅游动机为何,都少不了欣赏自然美的内容,而欣赏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兴趣。马克思说过:“ 对于不知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由于审美能力低下,而发现不了山水美的人,是不会有强烈的旅游要求和观赏欲望的。所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是旅游事业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工作,而已有两千年历史的山水旅游文学,可以提供很丰富的审美经验。如果沿着它的足迹去踏勘,我们便可以拉开审美时空、拓宽审美领域,在开发审美的广度与深度上我到许多历史的借鉴。我国的山水旅游文学自魏晋至今代代相因,日益繁富,已成为一大笔非常可观的精神财富,特别是积累了对自然山水极其丰富的审美经验。初民对自然山水的敬畏与崇拜形成了幼稚与纯朴的文化意识,它象人的童心、童趣一样仍有陶冶情操的价值。

3.旅游文学对旅游的促进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是通过被认知对象的刺激透过知觉作用而产生的。在一般情况下,人的知觉是有选择性的。人们不可能同时知觉所有的感官刺激,只能通过对各种刺激的筛选,对那些少数足以引起注意的刺激保留清晰的知觉,而对另外一些无关紧要、不感兴趣或一时难以接受的东西,则通过知觉防御加以摒弃。在旅游过程中,由于新鲜感的刺激,人们的知觉常常加倍活跃,以便尽可能多地感受、体验旅游对象,获得最大收益。但这加倍活跃的知觉却是受兴趣支配的,对兴趣最大的东西会废寝忘食地加以追求,而对兴趣不大者则不得不予以放弃。所以,从主客观两方面加强工作以培养旅游兴趣,是旅游事业应当研究的课题之一。在这方面,山水旅游文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旅游文学和旅游事业是相辅相成的,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浩瀚云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精神财富,在这些精神财富中又有不少是依托于各地的名山大川,因此,我们作为旅游行业的从业者或者即将从业者我们都应该竭尽全力的去挖掘旅游的中文化,让我国的旅游事业不仅仅是一种商业的经营,更是文化的一种传承。

参考文献:

[1]唐建军.论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J].池州师专学报.2004(03)

[2]唐建军.旅游文化主体是旅游文化研究的中心[J].潍坊学院学报.2006(05)

[3]郑昌盛.连云港市旅游文化建设探讨[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4]渠铭.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

描绘山水的诗词 篇8

1.《送友人入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2.《利州南渡》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3.《汉江临眺》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4.《竹枝》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

回入纥那披绿罗。

5.《登岳阳楼》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七里濑》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描写山水的诗词名句 篇9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____苏轼《后赤壁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____刘桢《赠从弟》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____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____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____王之涣《送别》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____杜甫《登楼》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____杜甫《望岳》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____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____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____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____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____李白《将进酒》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____沈周《题画》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____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____王维《桃源行》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____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____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刘禹锡《望洞庭》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____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____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____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____王勃《滕王阁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山无陵,江水为竭。____佚名《上邪》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____李白《行路难三首》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____李白《赠裴十四》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____郑谷《鹧鸪》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____李白《妾薄命》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____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____杜甫《曲江二首》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____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____柳宗元《渔翁》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____杜牧《长安秋望》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____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____李白《送友人》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____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____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____杜甫《饮中八仙歌》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____李白《长歌行》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____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____苏轼《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____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____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____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____王勃《山中》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____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____张旭《桃花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____洪升《雪望》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____王令《暑旱苦热》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____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____张籍《成都曲》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____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____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山水风光诗词 篇10

自然山水之景致何时入咫尺扇面,并成为扇面这一独特艺术形制理想的表现对象,仍待新史料的发现。南朝梁人萧贲是目前所见历史上最早在扇面(团扇)上绘山水图式的画家,且画作已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将理想中的宏阔山水用超常的艺术思维置于咫尺扇面之上。时人绘画批评家姚最赞曰:“(萧贲画团扇),上为山川,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南北朝姚最《续画品录》)。最迟至隋唐时期,山水景致成为团扇上的常见构图。在传世绘画作品中,盛唐画家张萱所作的《捣练图》第三段“熨烫”组图中,手持团扇正在煽火的侍女,其所持的团扇之上绘有湖水及远山之景,构图极疏简,颇有意境。隋唐以降,画家在扇面上善画山水者比比皆是,宋代画家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僧人楚安善画山水,画作“点缀甚细”,并用此法绘扇面画,“每画一扇,上安《姑苏台》或《滕王阁》,千山万水尽在目前”。“宋诸王孙妙盘礴,万里江山归一握”,山水之景与来自异域的折扇相结合,自此后以至明清,折扇画大行其道。折扇以其独特的形制和“收则折叠,用则撒开”(陆容《菽园杂记》)的便利性受到上自皇室贵胄、下至文人士大夫及市民阶层的广泛喜爱。

山水风物是明清文人折扇画的第一表现主题。从明中期“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到继承者文徵明、唐寅、仇英、张宏等著名画家,再到“松江派”的杰出代表董其昌、宋旭、陈继儒、赵左等;从清初在咫尺扇面上抒写人生情怀的隐逸文人,到属于画坛正统的“四王”,再到雍乾时期的张宗苍、黄鼎、蒋廷锡等宫廷画师及江南“扬州八怪”“金陵八家”,乃至清末的海派“四任”“岭南画派”等名家无不喜爱在折扇上绘制或理想中的山水,或身边的自然,并有大量的精美山水题材折扇画留存于世。

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小品大艺——明清扇面艺术展》所展出的山水题材折扇画为基础,对其中部分展品的风格与笔墨予以简要分析鉴赏,着重分析和探寻隐匿在这些折扇画上明清文人的精神风貌与理想追求。

与山水风物为友:

明清文人的精神与理想家园

隐逸是古代文人的文化与精神传统,既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一种精神选择。盛世无隐者,然当某一王朝处于末世,文人士子们出于对朝廷政治的不满时,或遇朝代更迭文人士子们不与新政权合作时,他们往往会绝意于仕途,选择远离尘嚣、避尘出世的隐居生活,他们或躬耕南亩,或枕石漱流、傍泉依鹤。与世俗生活的纷繁杂陈相较,徜徉于山水之间,与山水风物为友,更能彰显出文人们的超脱与悠闲。

晚明与清初是传统文人隐逸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明中晚期,皇帝怠政,宦官把持朝政,社会矛盾尖锐,国家危机四伏。文人士子们对朝廷不满之情绪日增,为官者纷纷辞官归隐,一些欲通过读书步入仕途的士子们也纷纷绝意于科举,或归隐山林,或弃儒从佛(道)。明中后期画家陈谟青少年时曾从父命受业于哲学家湛若水(号甘泉),习“圣贤心性之学”。与其他学子一样,陈谟抱着“入仕济世”“货与帝王家”的踌躇满志,笃志学业,殚精竭虑,孜孜不倦。为促学业早成,陈谟遂在烟霞洞后筑“仰止亭”。然面对明后期日渐混乱的朝政,陈谟不得不断绝出仕的念想,遂直接隐居烟霞洞,以授业为生。隐逸世外,课业授徒,让陈谟忘却了纷繁社会中的苦恼。明正德七年(1512年)某月日,应友人之邀,陈谟作《山居客话图》折扇画(见图1),绘山间秋景,疏竹翠色盎然,古木红叶点点,舍内高士坐而论道。扇面上之图景或是陈谟与友人(疑为一名叫玉翁的道士)此次会面高谈阔论之情景。与友人论学问道是画家陈谟隐逸烟霞洞后的生活常态,此折扇画所表现之情景亦当是画家的生活常态。此图情景相生,呈现出一幅质朴、恬淡的山间隐逸图景。

在从道以前,张复原为明成化年间的一名书生,也就将自己的人生寄托在科举之上。然张复因事触怒权贵郡守,为躲避报复,遂隐居大涤山道教宫观洞霄宫学道,自此弃儒学道。学道之余,张复常以绘事自娱。其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为友人作《松岩高士图》折扇画(见图2),构图疏淡、简率却不失韵致。淡墨皴擦,浓墨点苔,使得墨色渲染浓淡相间,层次丰富,逸笔草草,丰富的墨色与不着一墨的湖光以及皴擦的古木、远山、人物等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意境闲适而淡远的图景。图中松下道士静坐悟道,梳有道士发髻的人物极有可能是作者的自画像。绘此折扇画时作者已达八十四岁高龄,足以显示其晚年闲淡宁静的思想世界。

文徵明的入室弟子居节,晚年因触犯织造太监孙隆而致家破,只好隐居在虎丘偏僻的南村。隐逸后的生活虽穷困,但居节在精神上是丰富的,“茅屋数椽,萧然自适,喜交幽人钠子,遇富贵者则落落寡谐,日得笔资,辄沽酒招朋剧饮”,无粮下炊时则以画易米以炊,维持生计,年六十竟以穷死。隐逸山林的居节十分享受与友人们徜徉于山水、林泉间的快意人生。其所作《雪霁行旅图》扇面就意在体现传统文人隐逸山林的淡然心态(见图3)。

画家恽向(字道生)原为崇祯末年内阁中书舍人,明清易代后,其不愿与满族人建立的新政权合作,遂隐逸不出,以钻研绘事终生,成著名的山水画理论家。其晚年所作《秋江远眺图》(见图4),仿元人倪瓒笔意,绘“一河两岸”式平远小景。近处树丛高低错落,对岸远山清寂落寞、江流横亘、平阔无尽。笔法清健、生拙,勾染洒脱、率意,别有一番笔墨意趣。此折扇画是画家题赠友人的礼物,欲在与友人分享自己对隐逸生活的洒脱心境。

明清鼎革之际,对文人来讲是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面对异族的统治,文人们面临着精神上的生与死的选择,他们或隐或退,表达自己不仕新朝的人格精神,形成为数众多的遗民群体。遗民们隐居山水一隅,以诗文、书画寄情传意。画家龚贤是“金陵八家”之一,然其生活在明末清初离乱之际,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生活凄凄惨惨。晚年隐居南京清凉山,筑茅屋而居,取名“扫叶楼”,屋旁栽种花竹,名“半亩园”,过起了赋诗作画、课徒其间的隐居生活。《萧树寒江图》绘江岸秋景(见图5),图中近岸处几株杂树在秋风中摇曳,衰草在寒风中瑟瑟抖动,远山起伏,寒冷的江水橫亘奔流。山石皴染沉厚,空茫苍秀,表现出一副气象萧索之景。展阅此折扇画,画家那种萧索、孤寂的内心世界隐约可见。

nlc202309020234

王思任是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历任兴平、当涂、清浦知县,袁州推官。弘光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明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建立鲁王政权,准备与清相抗衡,时以思任为礼部右侍郎兼詹事,进尚书。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南下,鲁王逃海上。鲁王政权失败后,王思任遂隐逸绍兴秦望山,成为遗民群体中的一员。隐居山林的王思任彻底断了政治上的理想,徜徉于绍兴秦望山的美景之中,专事绘画。王思任绘画多仿米芾、倪瓒笔意,清人秦祖永曾评曰:王思任“仿米家数点,云林一抺,饶有古雅静逸之趣”。所谓“云林一抺”,即元代画家倪瓒画法,倪瓒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疏简,多平远之景,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胜。善画枯木、竹石、茅舍,景物极简,且多仅以干笔皴擦,若淡若疏,自成荒疏萧条一派。王思任所作《疏木寒江图》仿倪云林笔法(见图6),取平远之景,画山水林屋。近景湖边几株古木错落有致,疏松茅舍,中间留白以示广阔水域,远山横亘,云雾缭绕。勾皴山石,格高韵逸,笔法秀逸,意境清远萧疏,极尽苍茫平远之致,似有“只傍清水不染尘”的意蕴。这或许也是画家对自己政治人格的隐喻。画家隐逸山林后坚持不与新政权合作,最后在病中绝食而死。

明清鼎革的兵祸打破了许多读书人的宁静生活。在鼎革之前,出生于明末安徽宣城世家大族的梅清过着习文弄墨、诗酒唱和的悠闲读书生活。满人入关,打破了梅清的生活,逃过劫难的他只好躲入山谷幽林,过起了避世隐居的生活。后梅清虽出世应举并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成为举人,然四次北上会试均失意而归,无奈绝意仕途,再次周游于名山大川之间,寄情山水,以诗画自娱。梅清与施朱美联手创作《科场贺捷诗画合璧》折扇画(见图7),左侧是梅清所作墨笔山水,右侧是友人表兄施朱美的题诗。一诗一画,相得益彰。图中峰岩危耸,云烟变幻,奇松苍翠,寺塔临风。山体披麻皴法,墨色淋漓。虽为庆贺他人科举乡试凯旋的应景之作,然图中所绘之景物,“可游可居”的山水构图无不透露着梅清对功名的淡然心态,其早已适应了林间的隐逸生活。

晚清画家戴熙原是道光十一年(1832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广东学政、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右侍郎。道光三十年(1850年),五十岁的戴熙因厌倦了官场的争斗而辞官归里,潜心研习绘画,开始了“一心只研书画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晚年生活。戴熙绘画宗法宋元古意,仿摹近世名家,欲达“以南田(恽寿平)之空灵,积成石谷(王翚)之深厚”的理想绘画境界。虽辞官归里,但作为曾食朝廷俸禄的官员,在太平军攻打杭州时戴熙组织城内义军抵抗。咸丰十年(1860年)城破,戴熙从容赴死。就在此前一年,应一名或字为德斋的友人之索,作《溪山过雨图》扇面礼赠(见图8)。此图描绘的是雨后溪山之景象。近处坡岸古木数株挺立,屋舍掩映其中,岸石上另有庭院,院内墨竹摇曳,中间水域湖光,不着一墨,远山烟波环绕。笔墨粗放疏松,干湿掺和,浓淡融洽,山石坡岸圆融顺畅,树叶画法多变,竹叶随风摇曳,活泼生动,呈现出一幅“雨过烟波活,风来草树香”的景致,亦是戴熙所主张绘画“远处尤贵浑远,人无目远水无波,则远山可知”画法的实践。戴熙虽隐于市,但其在理想中亦追求那种徜徉于山水之间的闲逸,《溪山过雨图》所绘远山、近水、屋舍、庭院、墨竹等,无不表达着画家理想中隐居生活的景象。

理想化的风景:

明清文化的自然情怀

明清时期的文人继承了传统文人的这种隐逸文化,寄情于山水间,用他们的笔触在咫尺扇面上寄情传意,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隐逸山林的美好图景。然而这些图景多是以实景为底本,衍化为画家胸中的图景,皆是理想化了的景致,但这无妨文人以画寄情传意的旨趣。

游历名山胜迹,寄情于山水自然是中国古人的传统。文人游历是晚明至清初的一种独特现象,逃离“尘嚣缰锁”,访“烟霞仙圣”,除娱情之外,还可访友问学。青年时的吴彬曾遍游江南山水,“访明师友”,受学于吴派山水绘画,为其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待其供职宫廷后,又远游西蜀胜地,感受巴山蜀水的雄秀气象。壮游西蜀之地,吴彬的山水画风为之一变,“布景缛密,傅采炳丽”。然因抨击魏忠贤擅权而获罪去职之后,其画风又回归简率、柔和。晚年再寄情于山水之间,并将那些在游历中所见的“可游可居”的胜地绘入画中。其所作《湖山春色图》(见图9),春山丛树,湖水环流,山庄掩映,小桥隐现,颇得江南山水之神韵。图中景致当是画家理想中的隐逸胜景的展现。

画家黄鼎喜欢游走于山水之间,向大自然师法绘画。其游览所到之处,凡所见诡奇殊异之状皆用笔描绘,成为绘画的素材。“黄鼎看尽九州山水,下笔有生机”,大抵如此。《绿柳春山图》折扇画系黄鼎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意而绘(见图10)。诗文原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画家以平远法绘一河两岸的山光水色。近景坡岸平缓,柳树成阴,村舍掩映其间,湖面平阔浩淼,一叶小舟闲卧岸边,远山绵亘,树影迷茫。笔法细秀,墨色淡雅,表现出一幅清新的田园景色。画家在扇面上所绘之图景真实、自然,就像是我们所熟知的乡间生活一样。

未能隐逸丘壑幽林,徜徉于山林适志、娱目的文人也无法摆脱对自然的向往。只好在闲暇时提笔玩弄笔墨,“聊写胸中逸气”,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图景。画中的山水往往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或“可游可居”的理想世界,以寄寓心性,安顿飘忽不定的精神与灵魂。杨晋《湖溪读书图》则是对文人读书生活的想象(见图11)。在丛篁倚石、柳阴斜挂、水榭临风、列阵野雁飞过天空的空间中,文人在屋内捧读书文。作者似乎在告知观者,文人理想的读书环境就应该与画中一样。

当折扇画成为士人“寄寓心性”理想载体时,他们经常将理想“寄于画”,并将自己置入画中以关照“自我”,谋求一种物象与精神的统一。明代道士张复《松岩高士图》中绘静坐山水之间悟道的道人,但图中不见任何建筑物象,这或许也是身为道人的画家理想中悟道的理想胜地。曾供奉内廷十余年的宫廷画师丁云鹏便亦是如此,其所作《层岩竞秀图》(见图12),图中峰岩耸峙,溪水平流,万木峥嵘,一高士独立桥头,正在欣赏壮丽的山水美景。设色以青绿为主,略带浅绛,布局深远雄阔,用笔柔和,敷色淡雅,墨色温润,风格秀逸,颇得“吴门画派”之韵。图中的“高士”当为作者自画像。画家将自己置于理想的山水之间,寄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除理想化了的风景外,明清折扇画中亦有以现实风景为基础而摹写的理想风景。“金陵八家”之一的吴宏是一位写实风景画家,力主师法自然,其画作多表现金陵一带的自然之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其所绘《江村渔隐图》表现清秋时节渔夫在岸边撒网捕鱼之景,景物自然,风格写实,然其构图等仍旧透露出画家高于写实的自然理想。李世倬《山村雪景图》以写实的笔触绘初雪后驴、犬闲游之山间景色(见图13)。远处山村环抱于万木丛中,雪色明丽,一派静谧、清幽气象。寥寥数笔便表现出小驴、细犬生动的情态,给这片宁静的幽谷平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氛。此图虽具有写实主义风格,然图中之景显然已经超脱了实际景致。类此者再如王学浩《夏山归渔图》,山脚下的林中村舍若隐若现,一只小舟在河中溯流而返,表现一幅渔人泛舟晚归之景。

《一苇万顷图》是画家朱鹤年根据北宋诗人苏轼《赤壁赋》之文意而绘就(见图14),描绘的是湖北黄冈赤鼻矶一带的江月景色。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等人先后四次上书弹劾苏东坡。接着,新党捕风捉影,终致苏东坡被捕,押送御史台受审,是为“乌台诗案”。是年底,因查无实据,苏东坡被释放出狱,充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赤壁赋》一文正是系此间所作。赋文借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展露了苏轼面对文祸遭遇后由苦闷到解脱的心路历程,阐释了一种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一苇万顷图》绘苏东坡登一叶扁舟顺江而下,悠然赏景的怡然之情。月夜中的远山起伏错落、绵渺无尽,意境清寂旷远。

晚清画家吴谷祥所绘《云扶绝壁图》描绘的是常熟虞山的剑门奇景(见图15)。图中山岩高峻,涧谷幽险,山道崎岖,迷雾蒸腾,成为不可游、不可登临之区。画家虽明确告知观者其绘的是现实中存在的风景,然与实景相较,这也是画家理想化了的风景。

明清文人与山水风物为友,徜徉于山水之间,壮游山川,并在凹凸不平的咫尺折扇上挥毫弄墨,挥洒千山万水之境,成萬里之势,或烟江草树、幽谷溪泉,或水阔天高,或深邃蓊郁,这些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自然景致都是他们理想中的风景,是他们修身养性、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篇11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8、《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9、《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6、《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7、《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4、《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25、《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5、《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无名杂诗》 【明】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上一篇:处级领导干部现实表现下一篇:小学趣味课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