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2024-09-22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共11篇)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篇1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2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课  题 歌曲:《瑶山乐》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歌曲中多处出现连音记号,所以应注意声音的连贯和圆润。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把歌词直接套进歌曲中进行演唱,也可让学生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视唱法。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脑,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瑶山乐》 (1)教师导入:“刚刚看同学们表演了精彩的长鼓舞,老师也很想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下面我为大家演唱一首《瑶山乐》”。 (2)先用“lu”进行哼唱旋律,作为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声音的连贯性。 (3)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和愉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歌曲中多处出现连音记号,所以应注意声音的.连贯和圆润。 (4)鼓励学生把歌词直接套进歌曲中进行演唱,也可让学生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5)指导学生随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自由律动。 (6)歌曲《瑶山乐》是由乐曲《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改编而成的,说明了音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组进行讨论汇报。 (7)引导学生自己选择乐器、并自创节奏型进行伴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如:  铃  鼓: 0 X  |  0 X  |  三角铁; X  ―  |  X  ―  |   双响筒: X  XX  |  X  XX |  碰  铃: 0  XX  |  0 XX | 三、拓展(环保):和学生一起讨论做这些乐器的材料,我们要怎样保护我们的资源,不浪费。大自然中的这些资源是如此奇妙,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快乐。   板书设计 瑶山乐 铃  鼓: 0 X  |  0 X  | 三角铁; X  ―  |  X  ―  | 双响筒: X  XX  |  X  XX | 碰  铃: 0  XX  |  0 XX | 教学回顾 对于民族乐器,学生不太熟悉,我想必须增加各种有关的学习内容来促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学习。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篇2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 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 作为教师, 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 思维活跃, 快乐合作, 课堂高效, 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读图完成黄河基本知识整理; (2) 能分析理解黄河对我们的贡献; (3) 能读图分析出黄河之患的由来; (4) 能设计一两条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案。

地理能力目标: (1) 可以徒手绘制黄河简图; (2) 学会使用黄河水系及地形图。

德育目标:激发同学们对黄河的忧患意识, 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情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长久以来仍把地理学习当作“副课”对待:上课应付, 学习不积极, 兴趣不太浓厚, 被动学习状态比较明显, 地图的使用能力较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鲜活、趣味性的图片, 刺激他们的直观体验;通过反复地读图、用图练习, 利用地图串联知识, 以图带练, 轻松掌握黄河知识。同时抓住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设计一系列能够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活动, 满足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会实用的地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先播放黄河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通过组织同学们吟诵黄河诗词, 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唤起在我们心中都深藏着的那一份浓浓的黄河情、中国心!

1. 黄河知识知多少

首先出示黄河水系图, 利用导学案,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 完成黄河基本知识的自学整理总结, 通过学生活动, 基本了解黄河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整理、讨论、归纳总结,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及能力, 养成用图、析图的良好习惯,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2.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首先给出图片, 利用导学案关于黄河不同河段特征的引导, 总结出不同河段特征, 认识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增强自信心。

3. 师生小游戏

(1) 徒手一笔绘黄河 (利用稿纸和电子白板小组合练, 先描画, 再以手指代笔, 快速描绘, 做到心中有图) 。

(2) 快报黄河站名 (主要的水电站和地名) (3—4位同学上台指图、大家模拟黄河旅行报站名, 老师加大梯度和难度)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图、绘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 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建立脑海地图, 做到心中有图, 以图记忆。

保留一份同学们绘制的最佳干流示意图, 为后面的游戏做素材。

4. 讲解黄河之功:发电、灌溉、塑造、旅游

小活动:请你来当小老师!同学上台讲解导学案中的选择题, 充分让同学展示,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互动的舞台。

5. 黄河的忧患、产生原因及治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得出黄河的主要灾患, 并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观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 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人为破坏等) 。引导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 提出对黄河治理合理科学的建议, 拓展知识容量和深度, 理解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断流, 同学们也提出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等方案。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顺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6. 我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黄河已是伤痕累累, 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把小组的最佳方案以小标签的形式贴在黄河干流示意图上, 让母亲河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美!

五、课后反思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篇3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第一课 1 篇4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第一课 1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课  题 歌曲:《春天来了》 课  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春天来了》,表达对美妙景色的赞美,通过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课件,电脑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课:学唱歌曲《春天来了》 1、教师语言导入课题,播放歌曲《春天来了》,听完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歌曲的内容,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学唱歌曲。 (1)附点四分音符的练习。 (2)师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唱春天,歌唱大自然。 (演唱时师提醒学生注意唱歌时的歌唱心理与状态。初唱时借助这四个音的.手号位置来帮助演唱。  引导学生跳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 3、分析歌曲的特点,引出曲式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及旋律的特点,歌曲的旋律是比较明显的aba三个单乐句结构,请学生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三个单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同时引导学生思考: (1)你听了歌曲的前奏音乐时联想到了什么? (2)“这些相同与不同的乐句在你听、唱后有什么感受?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分析完毕后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分析,师对学生鉴赏音乐的参与作出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多动脑筋。 三、拓展(环保):布置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思考自己将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大自然?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强弱记号  渐强记号 渐弱记号     教学回顾 经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带着自己的感情演唱歌曲,但在附点节奏处,有个别学生仍未能准确掌握。 组:  阅                  

 

八年级音乐教案第二单元 篇5

(五课时)

第一课时《半个月亮爬上来》

教学内容:学唱和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军民大生产》

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体验《半个月亮爬上来》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军民大生产》,并能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领会、体验歌曲的民族风格及合唱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教学难点:领会、体验歌曲的民族风格及合唱所形成的艺术效果。教学过程:学唱和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

一、导入:讨论导入。看书本第14页黄河两岸地图,师生简单交流对黄河两岸各省的地域、地貌特征、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了解。

二、学唱—听、唱、视

1.欣赏及主旋律学唱: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用画旋律线或图谱的方式,感受无伴奏合唱中音乐甜美柔和的特点。

2.变化音的音准解决:(1)提示学生用协变唱名演唱(2)让学生从音色入手体会音的倾向变化(3)老师用语言和动作提示学生想象

学唱和欣赏《军民大生产》

一、导入学习:观看《东方红》视频片段,简介歌曲创作背景。

二、学唱:1.听、唱、析——建议听完音频之后,老师直接演唱歌曲,在三处“喝黑”部分用手臂挥舞两下的动作引导学生唱出来。问:歌曲用了什么演唱形式?衬词最多的一句你能读出来吗?

2、唱、动——劳动号子是配合劳动节奏来演唱的,请学生设计跟劳动生产相关的动作进行演唱。

教学反思:学生了解音乐风格的各种因素,分析受不同时代、地理地貌、风土人情和音乐表现要素的影响。

第二课时《放风筝》

教学目标:

1、聆听、观赏《放风筝》,分析回族花儿音乐的风格特色,并能用歌声表达这一青春活力的音乐。

2、聆听《放风筝》,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3、观赏歌舞曲《挂红灯》

教学重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学唱歌曲。教学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教学过程: 1.听、唱:(1)歌曲活泼轻快,可让学生模仿打击乐器敲击动作的方式参与聆听体验,感受歌曲青春活力的音乐风格。

(2)建议将衬词部分提取出来,在二声部演唱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歌曲音列上迂回远动的特点。

(3)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再次感受歌曲风格特点。

2、动、创

学习简单的回族花儿舞蹈动作。

一、观赏歌舞曲《挂红灯》

1、导入:问题导入——提问:关于内蒙古的音乐、舞蹈你知道哪些呢?师生简单交流。(长调、短调、马头琴、蒙古舞等)

2、欣赏:听、唱、奏

(1)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结构为“正词段”和“衬词段”两个对等的段,旋律中跳进使用较多,讲究“大湾大调”的表现形式,跟内蒙古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联系。(2)歌曲“衬词段”很有特色,学生容易学唱。

(3)可设计简单的打击乐器伴奏,让学生用敲击打击乐器或模拟打击乐器演奏动作,参与聆听体验。

(4)动:模拟基本舞步与风格特点,进一步了解二人台的特点。教学反思:学生热情高涨。

第三课时《赶牲灵》

学唱《赶牲灵》

教学目标:欣赏《赶牲灵》,分析陕北山歌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学唱歌曲《赶牲灵》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赶牲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展示两幅图片,一幅为青山绿水景物,另一幅为黄土高原地貌,然后播放陕北民歌《赶牲灵》引导学生聆听思考这首民歌风格与哪幅图片的景色相配。

二、学唱《赶牲灵》:教唱环节建议教师可示范模唱《赶牲灵》信天游的风格特点,然后以老师一句句教唱的模式让学生感受民歌口头相传的特点。

三、析:简单解析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四、模、唱、析、动、赏:

(1)模:跟随老师按节奏读歌词。

(2)唱:感受民歌口头相传的特点,建议教师唱一句学生模唱一句,要求唱出信天游的风格。

(3)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歌词内容。

(4)动: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拍手模仿马蹄的节奏型,一边唱《赶牲灵》,共同感受在“马蹄”伴奏下《赶牲灵》的民歌风格。

(5)赏:教师播放分别由阿宝、王二妮演唱的《赶牲灵》两段视频,让男女学生能更好地欣赏了解陕北信天游的演唱风格。教学反思:学生热情高涨。

第四课时《走西口》

学唱《走西口》 教学目标:

1、欣赏熟唱山西民歌《走西口》,对比分析管弦乐队演奏的《走西口》,感悟音乐创作与民歌的渊源。

2、欣赏熟唱《王大娘钉缸》,欣赏《好汉歌》,了解《好汉歌》是如何继承河南民歌音调并有所创新的。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走西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走西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范唱山西民歌《走西口》,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描述的情景和表达歌曲的情绪,然后以故事形式讲述走西口的历史作为本课导入。

二、学唱民歌《走西口》

(一)唱、挥:引导学生跟随钢琴挥拍哼唱《走西口》旋律,重点练习歌曲中的切分音节奏和浮点。

(二)唱、析:待学生熟悉歌谱后,套歌词轻轻挥拍唱歌,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环节老师所讲述走西口的历史、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走西口》。

三、欣赏管弦乐曲《走西口》

四、欣赏《王大娘钉缸》、《好汉歌》 教学反思:学生热情高涨。

第五课时《谁不说俺家乡好》

学唱《谁不说俺家乡好》、欣赏《包楞调》 教学目标:聆听《包楞调》、《谁不说俺家乡好》,感受山东民歌的直塞豪迈、明朗抒情的风格。

教学重点:学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难点:学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聆听播放《包楞调》音频,问:歌曲取名叫《包楞调》的原因是什么?歌曲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歌词?简介《包楞调》。

二、欣赏

听、唱:学生整曲学唱《包楞调》会有难度,建议主要用口传式的方法,选取歌曲中的几句有特色的乐句,让学生唱。

三、学唱《谁不说俺家乡好》(1)视、析、议。

(2)请学生观看电影中视频,感受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情绪。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篇6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歌曲: 《剪羊毛》

《小小羊儿要回家》

听赏:《孤独的牧羊人》

《小放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歌曲,学生进一步巩固“八分附点”及“四分休止符”并让学生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和风格,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动密不可分,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劳动的意义。教学重点: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在歌唱中准确的把握附点八分节奏。

2、初步唱会歌曲《剪羊毛》。教学难点:

1、八分附点节奏的演唱。

2、用愉悦、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剪羊毛

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导入课题

1、节奏练习

2、领略澳大利亚风景特色,导入新课

3、学生感受歌曲

这首歌带给你的感觉是愉快、活泼地还是悲伤、深沉的?你们听到了剪羊毛的声音吗?在哪听到的?请学一学剪羊毛的声音。(锋利的剪子咔嚓响。)学生听完后回答这三个问题,并模仿剪羊毛的声音和动作。

二、学唱《剪羊毛》

1、认识休止符

师:同学们听的真仔细,那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歌的歌谱,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节奏都有那些共同的特点?

生:结尾处有0.师:你们的眼力真不错,你们刚刚所说的就是音乐中的休止符0,看看书本,是不是每一句的后面都有一个休止符啊? 生:是。

师:那你们知道休止符有什么作用吗? 生:休息的作用。

师:如果我们把休止符的地方唱成“咔嚓”并模仿剪羊毛的样子。(老师唱歌词,同学们为老师唱“喀嚓”)

2、熟悉歌曲旋律

用“LA”哼唱全曲。学生找出难唱部分。(附点节奏)老师把附点部分标出了红色,同学们要把这些地方唱得活泼跳跃点,附点音符前一个音要拖长一点。生跟老师把歌曲再模唱一遍。(高声部分感觉声音唱到眉心上,头顶上。)

3、有节奏的朗诵第一段歌词

师带学生利用歌曲节奏来念第一段歌词。(为什么歌曲中出现了“白云、白色、雪堆、冬天、丝绵”?)生讨论。

4、演唱第一段歌词。

5、带问题学第二段歌词。(剪羊毛的小朋友为什么要剪羊毛?)生讨论。小朋友,绵羊也是有生命,所以我们在剪羊毛的时候要动作轻点不要用太大的力气,就像我们要轻轻的演唱一样。

6、全班同学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休止符部分老师来唱“喀嚓”

7、歌曲情感处理:

你在剪羊毛的活动中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你的心情怎样呢?(生答)

师:用饱满、热情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8、分男女生演唱歌曲,进行剪羊毛比赛。1、2句男生唱,3、4句女生唱,第二部分齐唱。

三、课后小记: 同学们,我们的音乐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学唱歌曲《剪羊毛》,我们知道了澳大利亚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国家,他们劳动时那种喜悦地心情真值得我们每一个小朋友学习!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再次随着《剪羊毛》的音乐边唱边走出教室。

第二课时: 《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欣赏《哆来咪》。

2、介绍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3、欣赏《雪绒花》。

师:这些歌曲组成了影片的精彩部分,其中还有一首歌曲也非常好听,它是上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家庭教师玛丽亚带领着孩子们表演的一段木偶剧,非常的诙谐、动听,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二、歌曲教学

1、听赏《孤独的牧羊人》。

2、介绍歌曲。

师:刚才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你们能告诉老师吗? 生:有牧羊人,有王子,有挑担的农夫等等。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给这首歌曲取个什么名字? 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师:为什么这首歌曲会叫做《孤独的牧羊人》?(生答„„)师:高高的山顶上牧羊人一个人在山顶放养,没有人陪伴他,他只有用自己的歌声来驱散他的孤独和寂寞,但他的内心并不孤独。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而感染了一大群人,有王子、农夫、喝啤酒的人,最后还有个小姑娘和他唱起了二重唱。

3、自主学唱歌曲。

师: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用“来”轻轻地跟唱一遍。

4、听曲范唱,轻声跟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并试着唱出来。(播放课件)

5、表现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分成三组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所有的“来咿噢嘟”齐唱,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唱得好。你们讨论一下,你们这一组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唱这一段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6、介绍“约德尔调”。

师:歌曲创作者采用了“约德尔调”写成了这首曲子,使歌曲欢快、诙谐,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叫“约德尔调”。

师:在我们中国的一些民族中,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也常常穿插了一些语气词、象声词,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语句,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它们就能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区别正词,我们称之为“衬词”,写谱时常用括号括起来,衬词的曲调,称为“衬腔”。同学们,你们想想你们身边有哪些带衬词、衬腔的歌曲。

师生共同讨论演唱:《康定情歌》、《青春舞曲》、《太阳出来喜洋洋》、《赶圩归来呵哩哩》、《脚夫调》、《众人划浆开大船》、《采磨菇的小姑娘》等。

三、课后小记:

周次:第十三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小放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营造音乐环境。

随着明快的《小放牛》音乐,学生高高兴兴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听赏《小放牛》。

(1)多媒体展示小放牛的情景画面,播放《小放牛》音乐。(2)听一听,想一想:

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首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熟悉主题音乐。(4)复听全曲。

2、教唱《小放牛》。(1)学习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2)教师简介歌曲中所唱到的赵州桥。

解释歌词:第二段中说:“赵州桥来鲁班修”,这是一种象征的表达方法。因为鲁班是我国公元前七百多年春秋时鲁国杰出的建筑工匠,早于隋朝的李春大约一千年。因鲁班曾创设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煨,又相传曾发明木做工具,旧时建筑工匠尊称他为“祖师”,因此,歌词借鲁班之名,表达从敬之意。“玉石栏杆圣人留”中的借喻手法亦是如此。(3)教唱。A、学习歌谱。B、师:这首歌有什么特点?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小放牛”是戏曲传统曲目,属于民间小调,即通俗又十分优美、动人。

C、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D、教师钢琴弹一句,学生唱一句。E、教师一句一句请同学唱。F、师生接口唱。

G、学生将整首歌曲连起来唱。H、指名男女对唱。I、分组对唱。J、表演唱。

三、课堂小结

快下课了,让我们一起随放牛娃回家吧!播放《小放牛》音乐,学生边唱边做着牵牛和骑牛动作或做着吹着笛子状走出教室。

四、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

教学过程:

一、律动。听《剪羊毛》师生一起做动作。

师:小小音乐家们,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跳起来好吗?

二、导课。

1、复习《剪羊毛》引导孩子说出歌曲的情绪。

师:孩子们,老师从你们精彩的表演中可以看出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澳大利亚的《剪羊毛》,这首歌的情绪怎么样? 生:欢快、活泼。

2、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对两首歌的情绪速度作对比。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聆听吧!听完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和《剪羊毛》比较,它的速度,情绪怎么样? 生:稍慢、抒情。

师:同学们听的可真认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小小羊儿要回家》。板书《小小羊儿要回家》

三、新授。

(一)认识全音符、休止符。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音乐知识。

1、×---全音符,唱四拍

2、四分休止符“0”休止一拍

(二)复听歌曲谈感受。

师:同学们,这么美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划着拍子再次来聆听,听完后告诉老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 生:黄昏牧童赶羊群回家。

(三)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全音符。

师:这么优美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拍手听,一边听一边找出歌里面的全音符。

(四)学生齐读歌词。师:同学们!请齐读歌词!

(五)师范唱歌曲。

师:同学们!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情不自禁的也想表演了,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六)生跟老师用La哼唱。

师:让我们赶快学会歌曲送小羊回家吧!请跟老师用La哼唱歌曲的旋律。

(七)生跟琴轻唱歌曲 师:让我们跟着琴声轻唱歌曲。

(八)生跟琴有感情的唱歌曲。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感情完整的唱完歌曲!(九)认识“延长记号”,延长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师:表示适当延长。在这里表现“羊儿”已回到自己温暖的家了,夜已深了,四周静下来了。

(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

师:同学们,小羊在我们的帮助下,已经找到了家,让我们拿起手中的乐器一边唱一边为歌曲伴奏。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7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朗读。

2、概括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3、学习描写瀑布的表达方法,感悟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瀑布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描写瀑布的语段。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内容。(10分钟)

指名读课文各自然段,读后评议是否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相机指导读法,再指名读或范读、领读,力求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来。

二、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3分钟)

同学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说说课文哪几段写了葬礼的情况?哪几段介绍了塞特凯达斯瀑布由胜转衰的经过?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及时点拨,总结板书。

一(1)举行葬礼

二(2-6)由胜转衰

三(7-8)葬礼过程

教师提示:本文的重点在第二段(2--6自然段)

三、带着如下问题,自读课文。(5分钟)

黑板出示:

1、塞特凯达斯瀑布原来是什么样的?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又是什么样的?用----画下来。

2、什么原因造成了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枯竭?用﹏﹏画下来。

学生自读后,做好发言的准备,举起手来。

四、交流读后感想(15分钟)

1、学生围绕教师的问题自主发言,朗读自己找到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2、教师在学生发言之后,适时投影有关的语段,引导大家讨论。

投影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原来,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的瀑布,的河水从悬崖上(),(),()。尤其是每年汛期,塞特凯达斯瀑布气势更是雄伟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游客。人们在这()的()面前,流连忘返。

这段话表现了塞特凯达斯瀑布的(),不仅通过所填的这些词语,正面描写了塞特凯达斯瀑布,还通过对()的介绍,侧面衬托了瀑布的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描写瀑布的雄伟壮观,一要准确描写水流,运用“汹涌”、“咆哮而下”、“一泻千里”等词语;二要运用衬托手法,描写人们的.反映,突出瀑布。

板书:雄伟壮观

投影2:

认真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填空:

几年过去了,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再也见不到昔日的壮观气势了。它在群山之中无奈的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见到这样的情景,都失望地离去。

1、这段话运用了()和()修辞手法,描写了即将枯竭的瀑布的。

2、你能想象它真实的景象吗?

3、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有那些感想?会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手法。并通过描述塞特凯达斯瀑布即将枯竭的情景和游人的反映,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描写瀑布能力。

板书:奄奄一息

投影3:

认真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瀑布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乱伐,又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的水量因此逐年减少。

1、这段话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原因的?

2、请你用“‖”给这段话分层。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滥用水源、乱砍乱伐,是造成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原因,使学生受到节约水资源、爱护树木的教育。

板书:滥用水源、乱砍乱伐

五、再读重点语段,熟读成诵。(5分钟)

指导学生读好投影的片段。指名读,评议后再指名读,或者范读、领读,读得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争取会背诵。

六、总结心得(2分钟)

1、师问:同学们学了本文,思想道德上有什么收获?

引导巩固认识:节约用水、爱护树木。

2、师又问:描写瀑布景观上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巩固认识:抓住水流直接描写,结合拟人手法和衬托手法。

3、课文为什么把举行葬礼放到文章的开头,而不集中放在瀑布枯竭之后?

引导学生认识到:倒叙方法,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3—5自然段

(2)课后习题4:描述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以及游人的所想所说。

板书设计:

特殊的葬礼

一(1)举行葬礼

雄伟壮观

二(2-6)由胜转衰——人类滥用水源、乱砍乱伐

奄奄一息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篇8

〔课 题〕:歌曲《小鸟,小鸟》 〔课 型〕:唱歌课 〔年 级〕:七年级下册 〔课 时〕: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 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飞翔的翅膀。《小鸟,小鸟》是电影《苗苗》的主题歌,歌曲描写了小鸟在蓝天阳光下,自由自在地飞翔,抒发了作者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们渴望自由的心情。歌曲为F调,6/8拍,两段体结构,中速稍快,表现了欢快、活泼的情绪。〔知识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音乐作品中活泼可爱的小鸟形象,启发学生热爱、保护动物

2.教学过程和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协调合作的学习意识。

3.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二声部,体会声部间的和谐 〔教学重点〕:

1、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有感情并正确的演唱歌曲《小鸟,小鸟》 〔教学难点〕:

了解和体会6/8拍子的特点。学习在速度较快的歌曲中的呼吸方法。〔教学方法〕:

教 法: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 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现、”等方法。〔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主题

(一)播放《小鸟,小鸟》歌曲,学生有序进入音乐教室。

(二)出示学习主题

师: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刚才你们听到的歌曲好听吗? 生:好听……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歌曲旋律。直接点明学习主题,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有目地的进行学习。

二、歌曲教学

(一)欣赏歌曲,练习相关知识

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歌曲,同学们可随音乐自由律动(课件播放歌曲)出示问题:

1、歌曲是几拍子的?你能说出它的特点吗?

2、歌曲可以分为几段?每段音乐的情绪如何?

3、你觉得歌曲中,哪个地方是难点,不好唱?

(二)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节奏练习。

师:我们又听了一遍歌曲,给同学们一点讨论整理的时间,然后我们来解决提出的问题。(课件出示提问,给学生1-2分钟自由讨论时间)

师:好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谁来回答呢…… 生1:歌曲是6/8拍子的,它的特点是富有舞蹈性……

生2:我觉得歌曲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到“迎着春天歌唱”第二段从“啦啦到最后” 生3:我觉得前面的歌曲中,有空拍,还是弱起,不好唱……

师:同学们听的很认真,回答的也很正确,这是一首6/8拍子的歌曲,和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一样。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6/8拍的特点:(课件出示图片)

节拍练习:

师:请同学们口读歌词,手拍节奏,自由练习。6/8 XXX XXX | XXX XXX | XXX XXX | 000 00XX | X0XX X0XX | X0XX X0XX | 蓝天 里 有阳 光 树林 里 有花 香 …… 生:看歌曲曲谱自由练习……

设计意图:本首歌曲难点就是6/8拍弱起,而且,节奏和歌词的对应也是学习中的难点,为解决好这一难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听歌曲,自已发现难点,再利用上节课学过的6/8拍知识,结合歌曲练习,降低学习难度,又不显节奏练习的突兀性。

(三)分段学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通过节奏中的空拍,表现出小鸟的活泼、跳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刚才,同学们为歌曲分了段落,那就让我们先来学第一段吧。(课件出示第一段歌曲谱)

教师弹琴有感情范唱歌曲第一段。

组织学生按节奏齐读歌词,提醒学生注意空拍。

3、教师弹琴,学生小声跟唱曲谱,空拍处教师提醒。

4、学生跟琴放声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师小结:同学们唱的非常好,能按要求演唱歌曲,还要注意的就是空拍处,要干净,不要托拍才好。接下来,我们再来学唱第二段。(课件出示第二段曲谱)

1、听教学范唱(截取第二段),让学欣赏

师:同学们,你听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段是合唱……歌词只有“啦”……

师:同学们听的很仔细,这个第二段,是二部合唱,歌词只有“啦”感觉就是像是小鸟在树枝间蹦蹦跳跳,所以,同学们在歌唱的时候,一定要唱出一只活泼的小鸟。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旋律,学生视唱第一声部曲谱。

教师弹琴,学生填词练习第一声部,直到熟练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有感情演唱 教师范唱第二声部旋律,学生视唱第二声部曲谱。跟随钢琴伴奏轻声跟唱二声部歌曲。

唱会二声部旋律后,高低声部配合练习第二段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整首歌曲。

设计意图:学生在听了几遍歌曲后,以经对歌很熟悉了,第一段歌曲比第二段难一点,而第二段是合唱,所以分开学习,能降低学歌的难度。特别是第二段的二部合唱部分,单独练习能让学生唱的更和谐。

三、知识拓展,编创练习

师:蓝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小鸟,在林间自由翱翔……同学们,又到了我们编创练习的时间了,发挥你的才智对歌曲《小鸟,小鸟》进行再创作吧(课件出示编创要求)

生:分组练习…… 成果展示:

(一)分组展示各组创编成果。

(二)由教师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

(三)组织全体学生合作表演歌曲《小鸟,小鸟》

设计意图:把编创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创作。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用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和欢快的节奏,表现出树林里小鸟活泼可爱的形象。期待同学们下节课精彩的表现。下课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9

二 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教材分析】

一、素材特点:我国的民俗、民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呈现的是学生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节庆祝活动中拍摄的各种照片的画面。现实而新颖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知识基础。

1、经验基础: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是以前面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在现阶段,学生可以借鉴的经验是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既像教材中的例子一样的材料。

2、知识基础:可以借鉴的知识是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三、教材的地位。

1、是空间与变换的初次学习阶段;

2、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变换的重要基础。【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第一单元 信息窗1 第一课时

【课 型】新授课

【课 题】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240÷4= 360÷6= 450÷9=

230×3= 45×2= 62×3=

二、创设情境,导课明标

1、创设情境引入

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出示课本情境图)

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蕴涵的美。

2、出示学习目标

三、尝试训练

(一)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教材的图形,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一定要仔细观察。

(2)我发现这些图形左右。(3)如果从这些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线。

三、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独立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尝试解。

(1)观察教材的图形,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2)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

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像上面这些图形,如果从这些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直的线,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 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

四、巩固练习

1、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题。

2、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2题。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五、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3题。

七、板书设计 对称轴 【课堂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主备人:王建国4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第一单元 信息窗1 第二课时

【课 型】 练习课

【课 题】 热闹的民俗节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导课明标

1、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基础练习

1200÷4= 3200÷8= 120×4= 119÷3≈ 362÷6≈ 537÷6≈

三、拓展训练

练习册8页1、2、题?(1)小组统一结论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2)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三、达标训练

1、自主尝试解决。(1)练习册8页的3题。(2)练习册9页的1题。(3)练习册9页的2题。(4)练习册9页的3题。

2、合作探究

(1)小组统一结论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好。

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2)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还有不明白的吗?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9页4题。【课后反思】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欢乐歌》、《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通过学欣赏《卜算子.咏梅》、《欢乐歌》,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感受民间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苏州评弹这两种地方曲艺,激发学生对家乡江南悠久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感受“江南丝竹”: 1.欣赏《欢乐歌》

欣赏乐曲,说出乐曲的情绪风格、主要演奏乐器。揭示曲名,简介“紫竹调”

2.介绍“江南丝竹”:流传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

3.完整欣赏《欢乐歌》,留心听以上几种乐器的音色。4.完成P31/露一手

三.欣赏、拓展“昆曲”、“评弹”

1.师:江南的地方戏曲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

生回答(黄梅戏、越剧、昆曲等)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昆曲。

2.简介昆曲: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是一种融诗、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3.听赏昆曲《牡丹亭》选段【皂罗袍】 4.欣赏《卜算子.咏梅》

4.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

演唱。

5.听赏苏州评弹《笑中缘》 6.欣赏《欢乐歌》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水乡外婆桥》 教学目标:

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外婆桥》,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播放《欢乐歌》(片段)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类别。

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巩固对民族乐器的认识。三.学唱体验:

1.复习四年级时学唱的《忆江南》,说出歌曲的名字 师: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什么样的?

回忆语文课文《水乡歌》,想一想:水乡(湾)多,(船)多,(歌)多。师:今天我们来学唱歌曲《水乡外婆桥》 2.听范唱,说出此时水乡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在歌词中,找到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3.学唱歌曲

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反复听唱,指导有困难的乐句。

完整演唱歌曲,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的形象。四.课堂总结:

师:水乡是美丽的,水乡孩子是幸福的。课后找一找歌颂水乡的音乐作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姑苏风光》 教材分析:

《姑苏风光》(大九连环.码头调):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12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2.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水乡外婆桥》:

1.全班齐唱《水乡外婆桥》,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2.欣赏《水乡外婆桥》,学生跟音乐轻唱,然后回答

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3.跟音乐轻唱歌曲 三.学唱《姑苏风光》 1.简介歌曲:

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 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四.拓展了解——吴文化

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说出曲名

2.师: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时称为“姑苏”,苏州一带地区称为“吴”,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一带的传统文化——吴文化

3.简介吴文化:

物质层面——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有美轮美奂的丝绸——苏锦,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文化层面——有“百戏之祖”的昆曲。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

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4.在音乐声中,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写在作业纸上)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歌曲《外婆桥》,感受到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欣赏了歌曲《姑苏风光》,感受了苏州方言独特的魅力。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采集与分享:赞美家乡的歌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作业纸一张 教学目标:

1.了解吴越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优秀音乐作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写出你所听到的音乐作品名称。写出江南丝竹乐器的名称和分类。三.分享——赞美家乡的歌

师:你还知道哪些赞美家乡的歌曲? 四.本单元总结:

师:这一单元,我们感受到与上一单元《北国豪情》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江南丝竹的婉转流畅,水乡歌谣的天真活泼,昆曲表演的清新优美,苏州评弹的生动细腻„„在去年《锦绣江南》的基础之上,再次领略了江南音乐作品的特点与魅力。

三年级六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篇11

内容简析: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教学措施:

1. 通过开展口算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3. 同桌之间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课时安排:(13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 2.笔算除法 „„„„„„„„„„„„„„„„„7课时 3.整理复习„„„„„„„„„„„„„„„„„ 1课时 4.单元测试„„„„„„„„„„„„„„„„„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

1、例2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小棒。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2.口答。

60里面有几个十?800里面有几个百?240里面有几个十?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60÷3(2)尝试解答60÷3(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学习600÷3=(1)板书:600÷3= 师:这道题应怎样想呢?(2)尝试口算600÷3=(3)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3.学习教材第12页例2。

(1)教师:一共有几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多少张彩色手工纸?怎样理解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怎样列式?

板书:120÷3(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1页“做一做“。(1)集体看“做一做“。(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当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3题。(1)独立完成。

(2)边做边口述口算过程。

四、思维训练 1.列式并写出得数。(1)6000除以3的多少?(2)3600除以4的多少? 2.抢答。(口算卡)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习册》。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12页例3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难点: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答得数。2.口答。

450除以9得多少?被除数是8000,除数是8,商是多少? 3.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妈妈要买8个茶杯,每个茶杯15元,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就够了?你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要把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成员们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出想法。问: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老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和鼓励。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分桃图。1.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1)理解题意。

(2)提问:要分多少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怎样理解“大约“两个字?

(3)列式。

(4)思考“怎样求出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5)集体交流。

(6)质疑:为什么要将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250?(因为240,280都是4的倍数)

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吗? 2.估算。

78÷4 470÷8 178÷6 83÷9 360÷5 410÷7(1)学生独立完成。可简写思考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集体订正,叙述估算过程。

四、思维训练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3 6 12 24()(2)128 64 32 16()(3)8 24 12 36 18 54 27()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练习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4页练习三 口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算理。教学难点:提高口算正确率。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口算。

450÷9 6000÷6 100÷10 270-52 15×3 37+18 39÷3 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 2.估算。

387÷5 426÷8 218÷4 142÷5 135÷7 320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

二、重点练习1.练习三的第7题。指名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集体列式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2.练习三的第8题。理解题意。

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

÷6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

三、拓展练习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1)读题。

(2)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3)订正口算过程及结果。2.出示课件。

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1)阅读所给信息。

(2)讨论:根据所给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教师板书学生所提问题。(4)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四、思维训练

找出下面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4 8 16 32()243 81 27 9()2 5 11 23 47()8 24 12 36 18()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例1 基本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2.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

517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主题图。(1)理解图意。(2)说一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四十二”的口诀吗?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5)试一试,写出竖式。(6)交流笔算方法。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三.巩固练习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226.393(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26 393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2.看病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2)改正错误之处。(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488.666(1)看清题中数据。(2)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 《练习册》。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明确每次除后必须比除数小。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55÷

549÷7

240÷6

48÷

445÷5

280÷7 2.笔算

48÷2 63÷3 77÷7

说一说,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6页例2.(1)动手分一分,每分钟有几捆。(2)尝试解答。(3)质疑。当第一步50÷2除完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十位上的数不能被2除尽)

(4)说一说,在竖式中怎样计算。(5)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0根,分完整捆后,把剩下的1捆打开,1捆与2根合起来是12根,再把12根平均分成2份。从竖式看,得数是26,把余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计算。

(6)学生第二次试商,边做边说计算过程,强调最大能商几个十。2.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点:例2的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3.师生共同归纳例2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第二排的四道题。(1)板书在黑板上。(2)读题。

(3)独立完成,请四名同学板演。(4)集体订正。

(5)教师把巡视中发现的典型错误加以分析、纠正。2.病题门诊。

3.游戏。(教材第16页“做一做”)(1)创设游戏情境。

(2)全体参与,以组为单位,每人一题,看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3)公布游戏结果,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4)对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纠正。

四、思维训练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3题。(1)出示题。(2)理解题意。(3)根据题意,你能提出哪些问题?(4)尝试解答。(5)交流解题思路。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4题。(1)出示题。

(2)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3)明确这是一道两问应用题,问题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4)叙述解题思路。(5)独立在本上完成。(6)集体订正。

五、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例3、4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运用乘法验算除法。教学难点:运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2.笔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7页例3.教师:观察情景说一说从中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1)方法分析。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算理与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相同。笔算时,先用2去除被除数的首位,够商1,将1写在商的百位上;讲求得的商“1”与除数“2”相乘,得到2个百,将“2”写在被除数的百位下面,2减2等于0(0可以省略不写),表示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已经被分完。

接着,将被除数十位上的数“5”写下来,用2去除5,商2,将2写在商的十位上,2与除数“2”相乘得4,将4写在5下面,5减4得1,将1写在4的下面,再将被除数个位上的数“6”写下来,6与十位上的数合成“16”,2除16商8,将8写在商个位上,8与除数2相乘得16,16减16等用于0,将0写在余数的位置上。

(2)列式解答。①验算方法探究。

要验证商“128”是否正确,可以列乘法算式128×2或2×128进行验算,如果乘得的积等于256,就说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②进行验算。

验算过程:256÷2=128(张)

验算:128×2=256(张)或2×128=256(张)2.学习教材第18页例4.(1)出示主题图。(2)理解题意,完整读题。(3)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4)列式计算。(5)引导学生尝试估算。(6)尝试笔算。

(7)揭示计算中遇到的问题。(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怎么办?)(8)交流解决办法。

(9)讲述: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23个十除以6,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10)第二次尝试完成下面的计算(11)请学生完整叙述计算过程。(12)估算结果与精确值相对比。

(13)观察例4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发现其规律。

当一位数除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这时商的首位就在十位上,所以商是两位数,通过这样的观察,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商的位数。

三、课堂作业

1.先估一估,再计算。

(1)读题,明确题意。(2)判断各题的商是几位数。(3)请学生说出判断的结果。(4)学生独立做一做。(5)计算各题。

(6)集体订正,验证判断商的位数,估算结果是否接近精确值。(7)质疑、解疑。

2.给商是两位数的涂上红色,商是三位数的涂上黄色。(1)读题,明确题意。(2)判断商的位数。(3)动笔涂色。(4)说明判断理由。

(5)分组各做一题,验证其商的位数,订正其精确值。(6)明确:做笔算除法时,先观察最高位上的数字,再用它与除数比大小。

3.543÷62

372÷6

132

924÷7

181

185÷149

712÷8

894÷6

89(1)看清题目要求。

(2)根据笔算除法的一般方法,独立完成。(3)结合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开设病题门诊。(4)按要求连线。

(5)表扬书写工整、计算全部正确的同学。(6)请同学总结笔算除法的一般方法。

四、思维训练

结合今天所学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口算接龙。每人一题,全体参与。

要求:先计算出得数,再编题,编题时可用加、减、乘、除法。方法:教师出第一题3×8.让学生按学号自觉参与。2.笔算闯关。

教师出示5道计算题,请同学们做,谁能都做对,证明谁闯过了第一关,结合班级评价方式给予表扬;做错的,说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3.100÷

263÷

32800÷7

6300÷9

200÷

584÷2

2400÷6

5600÷8 4.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3题。(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问:怎样理解平均每集播放多长时间?(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计算。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5题。(1)出示,理解题意。

(2)按要求尝试推理,说明理由。(3)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想一想,你提出了几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 3.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8题。(1)先出示四幅图。

(2)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3)板书问题(1)

(4)板书第18题的问题(2)。(5)读题,思考。(6)学生独立解答。

三、小结练习情况。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例5、6 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

2.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1)板书:39 请说出3和9各表示的意义。(2)板书:0 请学生说出0表示的意义。

(3)在3和9的中间添上一个0,使39变成“309”,请同学说出0在这个位置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3页例5.(1)提问:哪个数和5相乘得0.(2)列式计算:0÷5=0(3)理解0÷5为什么等于0.(4)结合算理说一说,0÷

20÷8各得多少。(5)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学习教材第23页例6中的(1)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08÷2(2)板书:208÷2(3)学生独立完成笔算。(4)展示学生笔算过程。

(5)观察思考:为什么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商的十位上得0呢?(6)观察学生的笔算,讲清算理。(7)自主回顾笔算过程。

(8)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3.学习例6中的(2)题。(1)板书:216÷2(2)探究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2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2,2除以2得,在百位上商1,再用2去除十位上的1,1除以2不够商1,要在十位上商0占位,0乘1得0,1减去0还得1,最后被除数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的6合并成16,16除以2得8,在商的个位上写8.(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三、课堂作业 1.计算。

(1)独立完成(2)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3)对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4)了解学生是怎样验算的。2.病题门诊。

(1)出示题。(2)理顺思维,观察发现。(3)说一说,这道题错在什么地方。(4)指明学生板书并口述怎样改正。(5)说一说,做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思维训练 笔算:

(1)尝试计算。

(2)质疑。问:为什么商中间要写两个0?(商中间应该商几个0,就写几个0,不能只写一个0)

五、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例7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

2.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商0的原理。教学难点: 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商0的原理。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2.板书下面各题,请学生在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7.通过情境图,说一说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先来解决问题(1)。(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每根短跳绳5元,求650元能买多少根短跳绳,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50÷5.(2)探究笔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650÷5时,先用5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6,在商的百位上写1,余下的1个百和5个十合成15个十,5除15个十商3,3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0除以5得0,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其中0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0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指名学生板演。2.解决问题(2)(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每根长跳绳8元,求245元能买多少根长跳绳,还剩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45÷8(2)探究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看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时,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8去除被除数百位和十位合成份数“24”,8除24得3,在商的十位上写3,接着用8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5,8除5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的个位上还余5,表明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指名学生板演。

师生总结商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

①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商0就可以。

②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落下被除数个位上的数作余数即可。

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

(1)请学生自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2)指名学生板演,叙述自己的计算过程。(3)检验。

2.病题门诊。(教材第26页练习五的第6题)(1)看题,明确题意。(2)观察各题错在哪里。(3)同桌互说如何改正。(4)在本上动笔改错。

3.教材第26页练习五的第1、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8页第14题。

五、小结全课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 例

8、例9 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1)集体完成。(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指名学生板书。方法一:18≈20

20×8=160(个)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1)出示题。(2)读题,理解题意。(3)分析数量关系。(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3)精确计算。(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1)出示题。(2)理解题意。(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4.3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已知成人票价10元,学生票价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价为6元,怎样买票合算?(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1)出示题,讲述题意。(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5)交流解题思路。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和验算的基本方法。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3.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教学重点: 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正确率。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1)给学生留出回忆的时间。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知识网络。(3)其他同学补充完整。2.复习除法含义。

(1)板书:46÷0÷3

(2)说一说,46÷2的含义,0÷3应该怎样理解?

提问: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是多少?任何不是0的数除0呢?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33页的内容。

(1)自主解答这3道题。(2)逐题订正。(3)请学生说出分析过程和解答方法。

(4)质疑。再解答这三道题时,你使用了什么样的计算方法?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方法?为什么用“≈“?你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说一说,225÷5的计算过程。(5)指名学生回答或组内交流。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1题。

(1)思考:如何判断商的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是什么?除法笔算时要注意什么?(2)按要求先计算,再填空。(3)学生每人一空,集体订正。

(4)说一说,笔算除法时,你都遇到了我们学过的哪几种情况,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有什么特点。(5)指名学生回答。

3.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2题。(1)讲清题意。

(2)说一说,每道题中都有哪些运算符号,它们的运算顺序各是什么。(3)集体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4)订正时,请学生说出672÷(2×3)和(601-246)÷5的运算顺序。(5)强调书写格式的规范。

(6)脱式计算如何检查?(做一步查一步)

三、思维训练

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5题。(1)出示题,理解题意。(2)寻找相关信息。(3)合理解答。(4)交流解题思路。(5)质疑反馈。

上一篇:写《鸽子》的作文下一篇:侦探推理故事:梧桐镇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