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通用10篇)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篇1
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真题回放:按照评分标准翻译句子。
1、(2010年广东高考卷)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评分标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翻译: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评分标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2、(2011年广东高考卷)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翻译: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泅渡)的人(或:士兵/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评分标准:(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翻译:(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或:延聘)文人(或:读书人)详细地(或: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3分。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
【补注】洵,诚然,确实。《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3、(2013年高考卷)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翻译:(饥民)如果不用贩卖私盐的方法让自己活下去的话,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聚集成为盗贼,那么制造的隐患就深了。
评分标准:(“苟„„则”表假设关系,如果„„那么„„,1分;“自活”1分,“蜂聚”1分,大意1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翻译:傅先生是天下德才兼备的人,我尚且不能够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敢叫他的名字!
评分标准(判断句,1分;“名之”,1分;大意1分)
二、分析评分标准,总结采分点。
三、练习:看下面这一段译文,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翻译: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错误有:
①“解”和“杀”意义不同;
②牛头、牛脖子、牛肚子之类为原文所没有的;
③“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不很明确,如译为“皮骨和肉分离时发出哗哗的响声”可能会好一些;
④“一个厨师丁”不合现代汉语习惯,可译作“一个叫丁的厨师”;
⑤“杀牛刀在前进”,也不妥,可改为“进刀时”;
⑥“合乎桑林的舞蹈”,不通,应译为“合乎桑林舞的节拍”;
⑦“传说中尧的乐曲”没有必要译出。
说明:其中①②⑦为译得不确切、多余,③④⑤⑥译得不明白通顺。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
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句子不通。
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
参考翻译:丁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皮骨和肉分离时发出哗哗的响声,进刀时豁豁作响,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四、小结: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
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
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语句规范、得体,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五、如何做到信达雅?(看课件)
六、练习:结合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换、删-也、调-回也,贤哉!)注释:
贤哉回也:即“回也贤哉”,“回”指颜回。箪(dan1):竹筐。食(si4):食物。饮:喝的东西。陋(lou4):简陋。堪:能够忍受。其:这种。忧:忧苦。(le4):快乐。(孔子说:“真是个贤德的人啊,这个颜回!一竹筐吃的东西,一瓢喝的东西,住在简陋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苦,颜回却一直充满快乐。真是个贤德的人啊,这个颜回!”)
2、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留-孟尝君、鸡鸣狗盗,换-雄,调-岂足以得士言-贯-哪里说得上得士不得士呢)
(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哪里说得上得士不得士呢!)
七、阅读文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翻译句子。(要有争取采分点的意识,做完根据采分点互评)
1、董叔将娶于范氏 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纺:系 参考答案
①范氏富盍已乎:(2分。“盍”1分,何不,为什么不;“已”1分,停止)
翻译:范家富贵,何不(为什么不)取消(停止)这门婚事(亲事)呢?
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执”1分,捉住;省略句“执之”1分;“纺”1分,绑)
翻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捉来、逮住)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欲”1分,想要;宾语前置“何请”1分,请求什么;句意1分)
翻译:想要的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2、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译出大意 1分;“旬”1分;“举”1分)
翻译: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2分。译出大意 1分;“是”1分)
翻译: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译出大意 1分;“箪”1分;“师”1分。)翻译: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
八、课后巩固练习。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参考答案: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我翻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翻译: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参考答案: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翻译: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翻译: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翻译:接受的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得罪他,给予了别人东西就会盛气凌人。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篇2
文言文翻译
《明史 陆光祖传》
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在十七岁的时候,就与父亲同时考中了举人。随即又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出任河南浚县知县。他继承了祖辈们的高尚品德,为官清正廉洁,敢于为民请命而不惧权势。时有兵部尚书赵锦,下令征召京都周围地区的百姓修筑边塞墙垣。光祖因浚县较远,说百姓去不方便。这就惹怒了赵锦,便上书要弹劾他。光祖即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巡抚,请求按工程雇工所需的工价交拿钱财顶替了征召。浚县的百姓们因此而不用为家庭中的青壮男人背境离乡的艰险命运所担忧,得到了欣慰与安宁。又遇有郡王夺民产之纠纷,民告之于公堂,光祖依法裁处了郡王,给予了百姓一个公平与公正。时礼部尚书为严讷,对光祖的意见十分尊重,往往都给予采纳执行。严讷改吏部尚书,又将光祖调去,先任验封郎中、考功,继又改作文选郎。他到任后,忠实履行职责,极尽汲引和选举人才之能事。大凡天下博学多才的儒生高士,无不都予以选拔任用。而且他不拘一格选人才。
由于陆光祖不攀权迎贵,不与时委蛇,敢于直言,因此招当路所嫉恨、排击,多次请退家居。陆光祖为吏部郎中,罢黜、选拔官吏完全不与御史台通气。御史孙丕扬遂弹劾陆光祖办事专断,时光祖已任太常寺少卿,为此被免职。光祖上朝辞归时,恰好遇到孙,对他说道:“承蒙教诲,受益匪浅。只是今日吏部人情关说不断,如果我不专断,恐怕公道无法伸张?孙公上疏弹劾在下,实在是一个错误。”孙沉思良久,说道:“你说的有理,我错了。”立即起草上奏,自陈失言之误,极力推荐陆光祖,于是陆光祖得以官复原职,与孙丕扬共称当代两贤人。光祖待人一以至公,毫无藏怒宿怨。初与内阁张居正同年相善。当居正以夺情杖言时,光祖遗书规劝。及王用汲弹劾居正,居正处于危急之时,光祖又以大理卿的身份,力解得卑。当光祖调任工部侍郎时,因议漕运改拆忤逆了张居正,遭到御史张一鲲的论难而引归。但他对于自己的落职,毫无藏怒宿碑。万历十一年(1583),光祖又起任南京兵部右侍郎,方旬日,又诏为吏部。此时,光祖悉引居正所摒弃的老成练达之臣,布为九列,给予适当照顾。可是,李植、江东之还力求居正罪却。然而,光祖不计宿怨,认为“居正辅翼之力不可泯,与言路车”,维护了张居正的功名。又有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弹劾光珥,祖却豁达大度,不计私仇,还引陈登云为知己。凡此种列,深得时论称赞,神宗也书其名于御屏,成为万历年间的一饵老成练达的重臣。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篇3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知识网络】
翻译文言文以直为主,以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字句进行,翻译要尽量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法和原文一致。中学生文言文练习、测试,翻译题一般都要求直译。直译主要用“对、换、留、删、补、调”等方法。
(一)“对”,就是对译法,严格按照原文的词义、词序和句式,逐字逐句地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要尽可能地把原文的单音词,对应地翻译成以这个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二)“换”,就是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句去替换原文的词句。运用替换法,可以是用现代汉语的词语去替换那些不宜用对译法翻译的文言词语。
(三)“留”,就是保留法保留原文某些不必翻译的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国号、年号等,可以保留不译。
(四)“删”,就是删除法,这就是翻译文言文在不影响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可以删除原文中的某些词语。例如: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有的结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
(五)“补”,就是增补法,增补原文省略句中被省略,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部分,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六)“调”,就是调整法,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文言倒装句的语序,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互文见义句等。
有些不好照字面直译的,或者表达不出原意的,或者是修辞义的(比喻、借代、委婉说法等),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那就只能按照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找一个相应的说法来翻译,这就是意译。【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首先,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全文中理解句子。要整体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充分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来理解句意。③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点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联词语,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④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帮助理解。
要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三条原则——信,达,雅;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命题落点
采用主观题型是对文言文综合考查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考查文言文真实阅读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翻译题一直作为常考、必考内容。文言文翻译考查中,对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进行全面的考查。【典例精析】
例一(2005福建卷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3)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要以直译为主,实词翻译要到位,虚词用法要准确,注意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总之是综合能力的考查。(1)句“王”,作动词,称王。(2)句“困于故苏之上”,是被动句;“于勾践”,介宾后置,要移到前面作状语。(3)句注意“之”的用法,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翻译。
答案:(1)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2)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3)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
例二(2005浙江卷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或“哪里”,“顾”在句中应译为“顾念”,“惜”应解释为“怜惜、爱惜”,因为语境是借对褒城驿荒芜残破、无人过问来说明社会现实吏治败坏和官制不善的。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1.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 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译:_______________ ②太祖口貌如故。
译:_______________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译:_______________ 2.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礼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译:_______________ ②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译:_______________
3.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译:_______________
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译:_______________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译:_______________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译: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
②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
2.①臧孙施政,失了分寸啊!
②现在无缘无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 3.①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②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
4.①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
②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篇4
翻译十点失误
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改用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
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
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10年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以直译为主。教学重、难点:
2、在直译时能准确翻译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且分值不小。而对同学们来说它又是一个难点,在这方面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关键还是翻译不过关。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样才能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句子。
二、练习:
板书句子,1-5每排同学分别翻译一个句子: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指导:(评讲之前指导,学生可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先自己修改。)1.《10年考试说明》要求:“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教师解读,《考纲》对翻译的要求可归纳为五点,即:
(1)直译,即字字落实。在具体翻译时可采用留、换、补、调等方法。
①留:就是保留。对于古代一些专用字词,可保留原样,不必翻译,譬如“人名、地名、官职、朝代、年号”等一些词语。
②对:已由单音节词发展成双音节词语的古今同义词,可采用对译的办法处理。
③换:即用现代汉语的字词替换。对于古今异义词,必须用该词的今义去替换。对于古今同义的一些字词,只需把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
④补:即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例如省略的主语、宾语、介词等等。
⑤调:遇到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时要调整语序(2)注意特殊句式。(3)注意词类活用。(4)注意句子的语气,要特别注意语气词。(如:其李将军之谓也?)(5)文通字顺,即语意连贯、流畅。
在具体翻译的时候,要先从整体上看这个句子的句式,如果是特殊句式,就要把语序调整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序,其次要注意有无活用的字词,再逐字翻译,最后检查翻译的是否通顺,句子的语气是否译出了,同时要注意上下文语境(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请两个同学对照这五条要求,对刚才这五个同学的翻译进行修改。4.师生一起评改。
四、小结:大家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这五个要求,按照老师刚才讲的方法和步骤去译,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五、当堂检测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翻译下列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二)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
-——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翻译: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所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
六、评讲练习
七、作业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8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
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
译文:
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3分)
译文: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3分)
译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2分)
译文: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学记》
译文 :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1)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2分)
译文:
(1)
(2)
6、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答: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答:
7、翻译:把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1)盍去诸?(2分)
(2)是非若所知也。(2分)
译文:
(3)不病于无鸡乎?(1分)
译文:
(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3分)
译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8、阅读下面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
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①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②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9、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5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2分)
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
(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___________________
(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5分)
西施病心而颦(pín,皱眉头)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译文: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2分)
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2分)
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2分)
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2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参考答案:
1、(1)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3分)(2)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3分)(3)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2分)
2、(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分。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译出大意,1分。译对“微”和“几”,各1分)
3、(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慊:满足,大意对即可。重点词:“恶”、“好”。)(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厌:(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关键字:厌,掩,著)(3)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4、(1)人们学习,或贪多务得,或知识面过窄,或惧怕艰苦,或浅尝辄止。
(2)(教师)了解这些心态,然后才能矫正这些缺点。
5、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6、(1)自己通达又能让别人通达的人,想窘困也是不可能的。(2)富有时不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援助。
7、(1)为什么不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盍”、“诸”两个兼词)
(2)这不是你所了解的(采分点判断句式和“是非”、“若”)
(3)我不担心没有鸡吗(采分点“病”是活用)
(4)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什么要扔掉(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则己耳”的语气,“去”、“犹”和“若”、“之”、“何”)
8、①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左边的马把他赎下来,用车载着他回家,越石父没有道谢。(3分,重点:“遭之途”,“左骖”,“弗谢”的主语)
②了解我却不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拘禁。(2分,重点:“而”,“缧绁”。“固”是本来的意思,可灵活处置。比如译为“本来”、“原来”、“实在”、“真”、“还”等均可。“己”可译为“这个人”。)
9、(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三个分句,每句1分)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两句话,每句1分)
10、(1)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样的事吗?(放:流放,诸:“之乎”的合音,各1分(2)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毁灭仁爱、正义的殷纣,没有听说他杀过君主。(给分点为“一夫”、“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
11、(1)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西施那样子挺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2)村里的那个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美,却不知西施皱眉为什么美。
12、①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
用心
爱心
专心 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
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④(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用心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篇6
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虚词考点的基本要求。
2.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学习难点】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句中的用法。
【学习内容】理解“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出下列句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而】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可译为“又”。2.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表示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4.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表示承接关系,不译。
5.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不译。
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示因果关系,8.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表示目的关系。
9.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通“尔”,用作代词,译为“你的”。10.军惊而坏都舍。(《察今》)通“如”:好像,如同。【何】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用作疑问代词,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作定语,译为“什么”。
4.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用作疑问副词,用在句首,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通“呵”,喝问。
第 1 页
【乎】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而况国乎?(《鸿门宴》)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用作介词,相当于“于”,5.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
【乃】
1.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才”。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译为“竟(然)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译为“只”“仅”等。5.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译为“是”“就是”等。【其】
1.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
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用作副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 “还是”。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揣测语气,相当于 “或许”、“大概”。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且】
1.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用作连词,递进关系,而且,并且。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递进关系,况且,再说。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让步关系,尚且,还。
4.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将,将要。
5.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暂且,姑且。【若】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
2.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用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共 2 页
省沭中2015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所】
1.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名词,处所,地方。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3.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被动。
1.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到
2.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由于
3.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对,对于。4.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被。
【为】
1.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2.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以为,认为。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判断词,是。
4.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表被动。
5.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6.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对,向。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哪里,怎么。3.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相当于“之”。【以】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拿,用。
2.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凭借。译为:凭,靠。3.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4.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5.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因】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介词,依照,根据。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依靠,凭借。
3.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趁着,趁此。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通过,经由。【于】
5.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比 【与】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介词。和,跟,同。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给。5.朝过夕改,君子与之。赞许,同意。【则】
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2.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原来是”。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 【者】
1.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之】
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代词,之:我)2.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代词,这,此。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独。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6.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第 2 页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 篇7
一个国家的描述
现代的澳大利亚是由六个州和两大区组成的:西澳洲、南澳州、昆士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塔斯马尼亚州,澳大利亚首都区和北部区。澳大利亚有很多大洋环绕着:西边有印度洋,南边有南印度洋,东北部是太平洋。澳大利亚的最大城市是悉尼,但是首都是堪培拉,堪培拉位于悉尼和墨尔本之间。澳大利亚的国旗未英国国旗图案并带有一颗最大的七角星。七角星中的六个角象征组成澳大利亚联邦的六个州,第七个角代表联邦区(北部地区和首都直辖区)。国旗上其他小星代表南十字星座(是南天小星座之一,星座虽小,但明亮的星很多)--那是一组映在南方天空的星星,人们可以借助它们找到南极。
最初的澳大利亚人
澳大利亚是一个古老大陆上的年轻的国家。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是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的岛上居民。这些人群的祖先早在五万年前就到了澳洲而且创造了复杂的社会。他们的文化发展很快,而且他们与非洲人及其他一些邻近地区有强大的连结。一些澳大利亚土著人仍然过着和他们的祖先一样的生活方式而其他的一些则生活在城市里、城镇上和农村。
一个罪犯的国家?
七世纪,欧洲探险者开始到达这块大陆。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和后来的英国船只到达了塔斯马尼亚州的北海岸和西海岸。1770连,詹姆斯。库克船长进行了一次科学考察旅行,声称这个大陆的东海岸属于不列颠王国。后来美国独立战争使得英国不能向北美输送囚犯,澳大利亚也就被选为一个新的囚犯和罪犯流放地。1788年,第一批流放犯人的11艘船到达澳大利亚。英国总督登陆的日期是1月26日,也就是现在的澳大利亚日。在随后的80年里,大约有16万囚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这些新来的移民改变了这里的管理方式,引进了对澳大利亚生态系统有害的动植物。结果,原始澳大利亚受到了伤害。很多土著人和岛上居民被剥夺了土地搬走了。
另一个新大陆:一个国家的诞生
二十世纪早期,澳大利亚和十八世纪的美国一样:她是一个没有统治阶级的“新世界”。19,澳大利亚联邦组成了。这个机构管理着规定人都是平等自由的六个州,解释他们自己的人权,描述新的政府。当地的土著人和非欧洲人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直到很多年后,澳大利亚才学会了尊重土著人并且承认一个不同社会的重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澳大利亚有很大的影响。战后,这个国家经历了社会和经济的动荡不安局面,遭受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澳大利亚开始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和今天一样的现代化国家。经济增长了,澳大利亚从移民中受益匪浅。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十年里,大约200这个国家的人民迁到了澳大利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这个国家也开始改变对待当地土著人的态度,政府通过了法律来加强当地土著人和岛上居民的权利并且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讲澳大利亚语言?一切良好!
高三文言文练习(二) 篇8
(二)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2.召有司案图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
5.凌冬不雕6.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
7.善刀而藏之8.辞决而行
9.同舍生皆被绮绣10.而倔起阡陌之中
二、指出下列加黑字在句中的意思
1.负 秦贪,负其强2.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3.卒鲁肃闻刘表卒4.备请备述之
夫以疲敝之卒御狐疑之众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五万兵难卒合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5.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6.事 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乃重修岳阳楼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7.假 假途灭虢8.疾 君有疾,在腠理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素疾大户兼并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顺风而呼,声非疾也
9.绝 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0.顾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佛印绝类弥勒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盖世绝技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蹈死不顾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传 舍相如广成传舍12.任 吾与足下分任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王甚任之
朔气传金柝恐不任我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杜少府之任蜀州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任重而道远
13.谢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14.举 举所佩玉决以示之者三
乃令张良留谢举大计亦死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是以众议举宠为都
多谢后世人举动自专由
形谢而神灭杀人如不能举
一战而举鄢、郢
15.实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16.会 不敢会宾友
用实者,成实时采遂与秦王会渑池
诸越则桃李冬实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荷枪实弹会使辙交驰
儿实无罪过会当凌绝顶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乃中《经首》之会
自以为得其实
17.见 子见夫子乎18.服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曲罢曾叫善才服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于是皆服其妙
移船相近邀相见汝非徒身当服行
汝真妇人之见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冀君实或见恕也
19.决 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20.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
吾计决矣廉颇宣恶言
决负约不偿城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孔子不能决也死亦我所恶
予分当引决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辞决而行
21.曲 梅以曲为美22.间 彼节者有间
邪曲之害公也遂与外人间隔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数月以后,时时而间进
未成曲调先有请谗人间之
争曲直,屡当死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道芷阳间行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得间奔真州
23.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24.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今公子故过之是皆不足以执信
《过秦论》烟涛微茫信难求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低眉信手续续弹
25.势 逼于兵势耳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势拔五岳掩赤城
罔不因势象形
三 指出下列句中哪些词有活用现象,并翻译
1.舍相如广成传舍2.乃使其从者衣褐
3.秦王恐其破璧4.宁许以负秦曲
5.闻寡人之耳者6.庸人尚羞之
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8.是故圣益圣
9.此亡秦之续耳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1.籍吏民,封府库12.常以身翼蔽沛公
13.必复之全之14.必蹶上将军
四、指出下列文中文言虚词的意思
1.因 不如因而厚遇之2.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因人成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
因遗策,蒙故业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因利乘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5.故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吾从而师之燕太子丹者,故偿质于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或或师焉,或不焉
郯子之徒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但 无他,但手熟尔9.即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何以相恤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
8.然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10.为 为身客死于秦
不然,籍何以至此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森然欲搏人如姬为公子泣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然,固有所闻何辞为
成然之
五、指出下列句中那些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并翻译
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
2.璧有瑕,请指示王
3.致殷勤之意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
5.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7.山东豪杰并起
8.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9.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10.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文言文练习
(二)高三 答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廷2.召有司案图按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智4.君子生非异也性
5.凌冬不雕凋6.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脔
7.善刀而藏之缮8.辞决而行诀
9.同舍生皆被绮绣披10.而倔起阡陌之中崛
二、指出下列加黑字在句中的意思
1.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2.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见,延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左右欲引相如去 拉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相如引车避匿拉、这里“掉转”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卒鲁肃闻刘表卒死4.备请备述之完备、全部
夫以疲敝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又备经年裹物之用预备、准备
五万兵难卒合同“猝”仓促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
5.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6.事 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事业、大事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侍奉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情况
7.假 假途灭虢借8.疾 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凭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痛苦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素疾大户兼并痛恨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嫉忌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顺风而呼,声非疾也强、加强
9.绝 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断绝 10.顾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回头看
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盖世绝技绝妙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照顾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蹈死不顾顾虑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只是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11.传 舍相如广成传舍客舍12.任 吾与足下分任之担负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责任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释经的文字王甚任之信任
朔气传金柝 传递、传来恐不任我意听任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杜少府之任蜀州委任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任重而道远担子
13.谢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14.举 举所佩玉决以示之者三举起
乃令张良留谢 辞别、告辞举大计亦死发动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是以众议举宠为都推举
多谢后世人 告诉举动自专由举上
形谢而神灭 衰亡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一战而举鄢、郢攻下
15.实 无苗时采,则实而沉充实16.会 不敢会宾友聚会
用实者,成实时采果实遂与秦王会渑池留会、宴会
诸越则桃李冬实结果实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会面、相会
荷枪实弹填充、装入会使辙交驰正巧、适逢
儿实无罪过确实、实在会当凌绝顶一定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诚实乃中《经首》之会 节奏
自以为得其实真相
17.见 子见夫子乎 看见18.服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服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拜见曲罢曾叫善才服佩服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召见于是皆服其妙信服
移船相近邀相见 见面汝非徒身当服行做、履行
汝真妇人之见 见解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介)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冀君实或见恕也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19.决 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疏通水道20.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罪恶、不良行为
吾计决矣 决定廉颇宣恶言不好的坏的决负约不偿城一定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丑、样子难看
孔子不能决也 判决死亦我所恶不喜欢、厌恶
予分当引决 自杀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凶险
辞决而行离别
21.曲 梅以曲为美 弯曲22.间 彼节者有间缝隙
邪曲之害公也 不公正、邪恶遂与外人间隔隔开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理亏、无理 数月以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未成曲调先有请乐曲谗人间之 离间、挑拨
争曲直,屡当死 曲非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道芷阳间行 小道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一会儿
得间奔真州机会
23.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走过、经过 24.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说真话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过错、错误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相信、可靠、忠实
今公子故过之拜访是皆不足以执信凭证
《过秦论》 批评得失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责备低眉信手续续弹随便、随意
25.势 逼于兵势耳力量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权力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趋势、情势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形势
势拔五岳掩赤城气势
罔不因势象形形状、姿势
三 指出下列句中哪些词有活用现象,并翻译
1.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名如动)
2.乃使其从者衣褐名如动、穿
3.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4.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6.庸人尚羞之感到羞耻,以……为羞
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形如动
8.是故圣益圣圣明的 形如名
9.此亡秦之续耳持续,动如名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如动)游水、凫水
11.籍吏民,封府库 用简册登记(名如动)
12.常以身翼蔽沛公将鸟张开翅膀,名如状
13.必复之全之 使……全(使动)
14.必蹶上将军使……跌倒,使……遭到挫败
四、指出下列文中文言虚词的意思
1.因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
因人成事 依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
因遗策,蒙故业承袭
因利乘便靠着
2.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只、不过
3.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代、代“事理”
吾从而师之代、他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郯子之徒那样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独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标志
4.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同“而”表并列
5.故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因此(表因果)
燕太子丹者,故偿质于赵从前(副)
6.但 无他,但手熟尔 只,不过(连)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但只
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只
7.或或师焉,或不焉有的人、有的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可能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或者,有时
8.然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但是
不然,籍何以至此这样,如此
森然欲搏人形容词之尾…“地”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的样子
然,固有所闻是的,对的成然之认为对
9.即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何以相恤 即使,如果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立即,马上,就
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 是(副)用在判断句中表确认作用
10.为 为身客死于秦被(介)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给
如姬为公子泣向、对(介)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因为
何辞为位于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语,译为“呢”
五、指出下列句中那些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并翻译
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刚一
2.璧有瑕,请指示王指出来……看
3.致殷勤之意恳切慰问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
5.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政治制度、治理、管理
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例
7.山东豪杰并起筱山以东(诸国)
8.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结成亲戚
9.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德行高尚的人
高三文言文复习策略论文 篇9
对于“词类活用”,我在梳理复习之初就讲清楚,在众多的词类活用中,只抓“四类”,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并利用讲解练习等机会,一再强调这4种提法。对学生比较生僻的使动和意动,还让他们记住经典例子,意动用法就记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的“美”,使动用法就记住《鸿门宴》中“臣活之”的“活”字。
一、文言虚词的突出重点
文言虚词,考纲中列举18个,那么多的词语一个个去讲,没有必要。笔者讲解的“焉、于”等5个虚词,而重点只强调了“而、之、其”3个虚词的用法,并要求学生记住。特别是“而”的用法,一共有以下6种:1.连词,表并列,可翻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鳌”。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为“并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连词,表顺承,可翻译为“就”。如“学而时习之”。还要求学生注意体会以上3种关系的细微区别。4.连词,表转折,可以翻译为“却”。如“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为“如果”。如“人而无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连词,表修饰,可翻译为“地”。如“项王按剑而跽曰”。
二、文言翻译,只强调3句话
文言文翻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把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因而笔者在复习之先,就先讲文言基本句式的`“2个‘四’”,这点其实我在高一初学文言文时候就讲过的,并且经常强调。这“2个‘四’”具体是指,“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种,第2个‘四’是指“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文言句式中的固定句式结构,则引导学生自己去看去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笔者强调了以下三句话。一是明确翻译的重点,弄清句式特点,分清重点词语(即揣摩得分点),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文言短文中的人名、官职名称等,避免陌生文章中不必要信息的干扰。二是以直译为主,一一对译。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10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②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④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⑤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高三文言文翻译——教案】推荐阅读:
高三文言文阅读教案09-06
竞赛培训一:文言文阅读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08-31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陈情表》(苏教版必修5)11-20
高三文言文教学漫谈10-27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09-04
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11-30
高三文言文句式学案07-28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 复习09-03
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08-10
文言文翻译回扣教案08-24